健康中国与健康管理
【摘要】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在生活实践中创建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我国传统养生内容丰富,涉及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方面面,在增进人类健康,延长寿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可以对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养生进行产业开发,在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成我国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华茶文化是我国传统饮茶风习和品茗技艺的结晶,具有东方文化的深厚意蕴。茶文化之核心为茶道,中国器物文化能上升到道的层次的唯有茶文化,茶道是茶与道的融合与升华。对茶道的阐释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茶文化,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和弘扬底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论文,让你更加的了解茶文化。
【前言】
传统养生文化源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茶文化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养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并且还声名远扬传达到外国等诸多地方。而且茶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
【论述】
一、茶文化的作用
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1.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2.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类依附在人们身上的压力不轻。参与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一番,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香港茶楼的这个作用十分显著;
3.有利于社区文明建设。经济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后,社会风气不能污浊,道德不能沦丧和丑恶。改革开放后茶文化的传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变社会不正当消费活动、创建精神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4.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5.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国际茶文化的频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国界,广交天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财富。
二、中国茶道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身养性之功效,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礼仪最基本的是奉茶之道,也就是客户来访马上奉茶。奉茶前应先请教客人的喜好,如有点心招待,应先将点心端出,再奉茶,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七分满为宜。
中国的茶道有悠远的历史渊源,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三、茶文化及茶道精神的传承对当今大学生的作用
1.茶道精神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并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茶道精神离不开茶人精神。所谓茶人精神是指茶人的形象或者说茶人应有的道德情操、风范、精神面貌。“茶人精神”是已故原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钱梁教授在 80 年代初率先提出的。“默默地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茶人精神”的朴素表达。它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引申过来。以茶喻人,以茶树为榜样的茶人,就是指具有这种博大胸怀、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范增平先生将茶人的精神归纳为四点: 一是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茶人凡事能做理性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沉着的修养,有沉着的修养,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三是坚毅的信仰,能择善固执,不畏讥怕谗,明是非、辨善恶,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四是正义的行为,为追求真理,只问是非、善恶,不计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会正义,符合大众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就是茶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时期,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难免会通过各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使大学生自身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有的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较弱,遇到学习困难、爱情失意和人际关系紧张,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情绪,甚至发生轻生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能力。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及通过对茶德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而只有清醒地看待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这样就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对稳定社会秩序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茶道精神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迪。
2.讲究“敬”、“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有助于大学生修心养性。
茶文化的本质,是要从茶中得到感悟,并可与人的追求相关系,这种相关性与茶相联系,使得人们从细致入微的感官感受去感悟体验,甚至去寻思一些尚未认识的东西,有助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的进一步发现中实现自我超越。陆羽在《茶经》中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被称为嘉木,是因为茶的生长、体型、特色和内质等具有刚强、质朴、清纯和幽静的本性。懂得茶道精髓的人认为“茶可行道”、“茶利礼仁”、“茶可雅志”,他们从“洁性不可污”的茶性中吸取灵感,通过饮茶而自省。这种自省有利于清醒地看待自己、正确地对待他人。个体的思想、品德对人类社会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仁义、诚信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同时也是资源、财富。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出现了某种诚信危机。甚至高等学校里的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从部分大学生的考试作弊、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到择业过程中的伪造证件、改动成绩、随意毁约,无不显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因此,作为培养新时期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在人格塑造、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精神教育已成为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以德为中心,注重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的修身养性,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这对于培养大学生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中华茶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体系中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习茶文化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道都容纳了礼仪、道德、科学与艺术的内容,欣赏茶歌、茶舞和茶音乐,可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茶与一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的风俗、风气与习惯,以及以茶为内容所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楹联和茶画都能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人文知识。
四、红、绿茶的品质审评
红绿茶的审评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外形:茶叶的外形包括色泽在内,为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
审评处形,即检验茶叶外形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及片、梗含量与色泽。
嫩度:茶叶的老嫩与品质有密切关系。凡茶身紧结重实,完整饱满、芽头多、有苗锋的,均表示茶叶嫩、品质好;反之,枯散、碎断轻飘、粗大者为老茶制成,品质次。净度:即正茶内含有梗、片末、朴及其它杂质的程度。
匀度:是指茶叶是否整齐一致,长短粗细相差甚少者为佳。
色泽: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香气:北方通称“茶香”。茶叶经开水冲泡五分钟后,倾出茶汁于审评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滋味: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水色:也称“汤色”。审评水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近年来, 中国石油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 业务领域不断延伸,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有毒有害等生产风险越来越凸现,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管理, 中国石油设计开发了职业健康管理子系统 (健康安全环保信息系统其中一个子系统) , 该子系统规范化和标准化了职业健康管理流程和报表, 可跟踪查询历年员工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监测等信息, 帮助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因素, 提高了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已在中国石油上线应用。
一、职业健康管理子系统结构设计与功能实现
职业健康管理子系统是基于.NET平台采用B/S结构开发实现, 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登录系统即可开展工作。基本功能是完成职业健康日常工作, 提供数据填报、查询、统计以及打印各种报表等功能, 包括展示层、业务层、服务层和数据层, 功能架构见图1。
(1) 展示层:展示层对用户提供系统的用户界面, 包括统一HSE门户、企业HSE系统门户、系统主体功能界面、领导驾驶舱、系统论坛。1) 统一HSE系统门户:系统的开放式门户, 显示中国石油HSE通知、公告、HSE业务统计数据等信息, 为中国石油总部提供系统数据的集成展示平台。2) 企业HSE系统门户:下属企业专有的HSE信息门户, 显示本企业的资料共享、信息传达等内容, 为企业提供系统数据的集成展示平台。3) 系统功能界面:提供系统的主体功能操作界面。4) 领导驾驶舱:以表格、曲线、仪表盘等形式为各级管理人员展示HSE业务的统计数据。5) 系统论坛:提供系统用户交流平台。
(2) 业务层:职业健康管理包括12个业务功能模块, 各业务模块功能内容如下:1) 职业健康基础配置:该功能模块记录职业健康业务基础数据以及系统配置信息。业务基础数据包括接害人员、检测点、接害岗位;系统配置信息包括职业病目录、职业禁忌目录、工种、体检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名称、标准接触限值定义, 主要是将国家对职业健康相关体检和场所检测的标准进行配置, 作为业务数据的标准常量, 将职业健康业务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2) 职业健康体检管理:该功能模块按照PDCA原则对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工作进行闭环管理, 包含计划配置、体检计划制定、计划变更申请及审批、体检结果录入、异常跟踪等功能, 实现职业健康体检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并可利用接害人员历次体检结果的关键指标对比, 提供职业健康状况变化趋势的预警。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管理:该功能模块按照PDCA原则对作业场所检测管理进行闭环跟踪, 包含检测计划制定、计划变更申请及审批、检测结果录入、检测档案、超标警示等功能。并可依据检测标准, 获取检测异常、超标的检测结果, 通过短信、邮件和事务提醒三种方式, 对连续超标检测点进行警示。4) 放射卫生管理:该功能模块主要记录接触放射人员的个人剂量检测情况, 包括检测日期和检测值等, 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信息, 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预防评价提供依据。5) 职业病患者管理:该功能模块主要记录职业病患者的诊断和后续跟踪信息。6) 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该功能模块实现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快报和事故记录的详细管理, 并可自动生成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3]107号) 中事故管理的台账报表。7) 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卫生评价:该功能模块实现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以及职业卫生预评价、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防护设施竣工验收进行全方面记录, 实现时间节点和业务程序合规性的控制。8) 职业危害防护:该功能模块实现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发放情况的记录。9) HSE教育培训:该功能模块可记录职业卫生方面的宣传培训, 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在线考试等功能。10) 监督检查:该功能模块可记录职业卫生检查情况, 包括监督检查记录以及检查问题的整改、验证情况, 实现职业卫生检查的闭环管理。11) 应急管理:该功能模块可记录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以及相关应急计划、应急记录及效果跟踪。12) 职业卫生档案: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安监总厅安健[2013]107号) , 以及中国石油《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 将相关表单信息化, 实现职业卫生档案的网上填报、审批等, 相关业务数据可从其他业务模块调入。
以上11个功能模块 (除职业卫生档案外) , 均有统计分析功能, 提供关键指标的统计分析图表, 并在展示层设置功能模块对应的统计分析页面, 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直观、形象的分析。
业务层以接触有毒有害人员 (接害人员) 和有毒有害场所 (检测点) 为主线。以接触有毒有害人员信息为基础, 开展年度体检工作, 实现体检计划提报和体检结果记录, 并实现体检结果异常人员后续处理情况跟踪;以有毒有害场所 (检测点) 信息为基础, 开展年度检测工作, 实现检测计划提报和检测结果记录, 并实现检测结果超标场所跟踪评价;实现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等发放信息以及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和应急管理等信息的填报;可以生成国家要求的职业卫生档案。各业务间逻辑关系见图2。
(3) 服务层:服务层包括系统菜单、组织机构、用户权限控制、日志、站内搜索引擎、工作流引擎、任务调度器、数据统计分析、提醒工具、报表工具、共享知识库、批量上传工具等12个模块。服务层不直接对用户提供业务功能, 但它们对业务层各模块提供了公用的、统一的工具支持。1) 系统菜单:提供系统功能菜单的统一读写接口。2) 组织机构:提供中国石油HSE组织机构的统一读写接口。3) 用户权限控制:提供针对用户权限控制信息的统一读写接口。4) 日志:提供日志记录和日志检索功能。5) 站内搜索引擎:提供索引建立、检索等功能, 支持遵从性搜索、日志检索、门户信息检索等。6) 工作流引擎:提供工作流程配置和执行功能, 满足各企业业务开展差异需求。7) 任务调度器:提供任务跟踪和管理功能, 直观显示各项业务流程的工作进度, 支持工作事务管理和业务管理。8) 数据统计分析:提供数据统计分析功能, 支持领导驾驶舱、环境报表等模块统计分析需求。9) 提醒工具:提供短信、站内信息、邮件等方式的提醒功能。10) 报表工具:提供内容和格式可以灵活定义的报表生成功能。11) 共享知识库:提供知识的分类、索引建立、检索功能。12) 批量上传工具:支持从Excel表中批量导入指定格式的业务数据。
(4) 数据层:提供数据网关, 与中国石油其他相关信息系统进行集成。
二、结论
1)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推广性。该子系统是在充分调研中国石油油田、炼化、销售、管道等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实际业务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的信息系统,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比较符合中国石油职业健康管理实际。
2) 利于资料的积累, 实现职业健康管理动态评价。该子系统数据存储量大, 能保证职业健康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可自动计算统计指标, 开展不同年度不同地区公司间分析比较, 为中国石油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 提高职业健康统计、分析工作效率。该子系统的上线应用使得职业健康管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入信息系统, 各级管理人员可实时调取所需数据开展统计分析, 保证统计、分析工作准确、快捷。
摘要:结合中国石油管理实际, 研究了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化方案, 确定了系统设计的架构, 完成了系统的开发, 实现了职业健康管理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并成功应用于中国石油所属企事业单位。
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上都在快速变化着,而且在不同地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物质和社会条件迥异,因而中国面临的是一系列相当复杂的环境与健康挑战。它必须处理与贫困相关的环境健康问题;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转型期疾病”也在增加;人们常说的“富贵病”又同时存在,这些问题经常在同一社会环境里多重出现。比如,农村居民同时受到固体燃料燃烧排放和工业重金属的双重污染。作为经济和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人口的流动也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这些问题给管理带来不同形式的挑战,国际经验也有不同的借鉴意义。
环境污染给健康带来的影响源于经济、政治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因而这些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的治理,这构成了对政策的巨大挑战。这种情况也时常带来利益纷争与责任争议,因而,与其他健康问题相比更容易引起社会紧张与冲突。虽然这些问题在富裕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但处于改革时期经济急速增长的中国,则集中而且问题更尖锐,同时之前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对中国的参考价值有限。
工业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是中国需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努力解决的问题。尽管过去十五年里环境法规越来越严,但中国的很多土地和河流已经遭到污染,如果不认真整治的话,将无法生产安全的食物和提供安全的饮用水。与此同时,尽管工业在中国GDP的比重在降低,但是对更低价土地与劳动力的寻求及促进地区均衡发展的政策鼓励工业迁移至内地与西部地区,使工业布局也向内地与西部转移。中国地区发展的进程,就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关系的镜像,类似的困境也使得政策变得复杂:因为中央政府无法要求贫困地区放弃沿海地区居民已享有的经济增长的利益。这种趋势可能导致新的环境健康问题模式,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紧张局面,特别是因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渐超过环境治理能力。
事实上,新的重点开发区域的确立很可能会加剧一些地方的环境问题。同时,即使与污染有关的法规有所改进,前期已经累积的潜在健康影响仍会在先行工业化的地区持续很多年,挑战医疗保健体系与社会稳定。在很多情况下,造成污染的工业会搬走或者关闭,从而使问题的焦点转移到医疗保健费用、该地区失去赢利能力而带来的损失,以及清理土壤和水污染的责任上来。
确立环境危害与人体健康的因果关系与厘清责任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在补救方面的花费很可能会落到政府头上。尽管环保部门正组织一些类似于美国“超级基金”(Superfund) 的大型污染修复项目,示范性的生态恢复项目也已上马,但这些案例显示,综合治理现存的污染地区,将需要极其昂贵的资金支持。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显示,中国环境和健康的情况很严酷,但同时又有一些正面的趋势。实际上,先期工业化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台湾、韩国以及欧美)把污染的产业或采掘行业迁移或外包到了发展中国家。然而,尽管中国逐渐增加了在其他国家的农业生产投资,但市场因素和发展政策都意味着工业仍将主要在中国国内迁移。如果污染得不到控制,它对健康的影响将会落在中国人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很难像其他国家那样制定政策将损失转移到境外,因为——中国找不到下家。
关键词: 中国居民
营养与健康状况
调查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第一部分 背景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曾于1959年、1982年和1992年分别进行过三次全国营养调查;1959年、1979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三次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1984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两次糖尿病抽样调查。上述调查对于了解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及其相关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规律;评价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治措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近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和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居民膳食结构、营养和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揭示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业及食品产业发展、指导居民采纳健康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8-12月,在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由卫生部具体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它将以往由不同专业分别进行的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专项调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组织、设计和实施。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对全国和不同类型地区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设计科学,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优势,不仅大量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而且避免了调查内容和指标的重复,并为深入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本次调查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通过调查不但可以建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库,为科学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资源,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
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市、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2个县(区、市)(见图1)共抽取71971户(城市24034户、农村47937户),243479人(城市68656人、农村174 823人)。为保证孕妇、乳母、婴幼儿和12岁及以下儿童的调查人数,以满足各组样本量的要求,在样本地区适当补充调查人数,本次调查总计272023人。
本次调查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和膳食调查四个部分,其中膳食调查23463户(城市7 683户、农村15780户)、69205人,体检221044人,血压测量153259人,血脂测定94996人,血红蛋白测定211726人,血糖测定98509人,血浆维生素A测定13870人。
2002年8-10月在北方地区,2002年9-12月在南方地区进行现场调查;2003年1-8月完成各类实验室检验和数据录入;2003年5-12月完成数据清理和数据库建立;2004年1-7月完成数据分析报告。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所有质控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各个环节均达到方案设计的质控要求。
三、数据质量评价与结果表述
将样本人口资料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2002年人口学指标(性别比例、负担系数、家庭规模、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比较,表明样本人群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由于抽样人口中有10.1%的人外出未能参加体检,致使调查样本中15-25岁各年龄组人口比例偏低。因此,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标准人口,首先对6类地区样本患病率进行年龄别校正,各类地区校正后的患病率再用该地区的人口比例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推算全国的患病率。
第二部分 主要结果
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一、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一)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和69克上升到248克和126克。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 61%。(详见表1,2)。
(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达到3309克,低出生体重率为3.6%,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厘米。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厘米,女性平均低4.2厘米。
4
(三)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四)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男性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一)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
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5、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与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第三部分 拟采取的措施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8 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为充分利用本次调查信息,将组织有关部委和机构完成中国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白皮书、论文集和系列科普丛书,并尽快向社会公开调查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本次调查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部门的支持。
附件1:六类地区定义及样本县名单: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三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别山农村经济区。四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岭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区
样本县名单
12 附件二 诊断标准
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
⑴ 糖尿病(D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①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
② 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③ 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
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 6.1mmol/l但< 7.0mmol/l。
⑶正常人群(NGT):无糖尿病史,本次调查FBG<6.1mmol/l,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
血脂异常分类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
贫血判断标准
以全血血红蛋白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具体标准如下: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
肥胖评价方法
(一)学龄前儿童(0-6岁)
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Z>2 超重;Z>3 肥胖
(二)儿童青少年(7-18岁)
1、WHO推荐的BMI标准
2、WGOC推荐的BMI标准
(三)成年人(18岁以上)
1、WHO标准:BMI≥ 25 超重;BMI≥ 30 肥胖
2、WGOC标准:BMI≥ 24 超重;BMI≥ 28 肥胖
3、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 102厘米;女性腰围≥88 厘米
4、WGOC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WHO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是Z评分
1、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2 生长迟缓
2、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2 低体重
【报告内容】2014-2018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药物研发成本与日俱增,药品研发难度和上市周期在不断扩大。在原材料尤其是中药材成本快速上升的大环境下,医药行业饱受基本药物制度、招标采购和药品价格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困扰,处方药的竞争日益加剧。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形势下,药企向“大健康”领域延伸,发展新业务,拓展新市场,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需求结构、提升消费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与此同时,在药店方面,单纯的药品利润下滑严重,“平价”渐渐走到尽头,终端急需创新业态;而同时,消费者需要能够提供健康服务、养生保健的平台;因此,药店大健康战略运营而生,在药店中铺设一些高毛利的健康产品品种,正适合终端胃口。
大健康战略有市场需求,有潜力可挖,但是在当前大健康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企业寥寥无几。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外大量“大健康”案例的一一剖析,总结出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出一条切实有效的“大健康”之路,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路上少走弯路、错路,帮助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店经营机构尽快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实现企业发展质的飞跃。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对大健康市场的专业跟踪和研究,采用国际先进的科学分析模型,全面而准确的为您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以行业所处的经济、政策、社会等各方面宏观环境为依托,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当前大健康战略的发展状况、典型案例以及发展前景;介绍了医药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等不同性质企业的大健康战略发展情况;并详尽介绍了国际、国内领先企业的发展经验。同时,佐之以整个市场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实施大健康战略的要点、重点。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适时性和实用性。报告根据大健康战略的发展要素及众多企业多年实行大健康战略的实践经验,深入而客观地剖析当前中国企业实行大健康战略的情况,并根据实行大健康战略企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大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本报告是医药生产企业、药店等医疗机构、体检/健身机构、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大健康战略发展前景,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大健康战略进行全方位剖析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医药生产企业、药店等医疗机构、体检/健身机构、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市场上大健康战略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大健康战略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明确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2018-2023年)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背景
1.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研究背景
1.1.1 行业研究背景
1.1.2 行业研究意义
1.1.3 行业研究方法
1.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1 行业监管体制
1.2.2 行业相关政策
1.2.3 行业相关规划
1.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1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
(1)中国GDP增长情况
(2)中国CPI波动情况分析
(3)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4)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5)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6)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1.3.2 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1)2017年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2)2017年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较低
(3)2017年以美元、按现价计算的出口总额预计增长6.4%
1.4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4.1 人口总量及其增长
1.4.2 城镇化及新农村进程
1.4.3 健康理念的变化
1.4.4 环境及行为因素
第2章: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2.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概述
2.1.1 老年人与老龄化概念
(1)老年人划分标准
(2)老龄化社会划分标准
(3)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影响
2.1.2 老年健康服务概念界定
2.2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2.2.1 老年人口增长
2.2.2 老龄化发展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2)国家未富先老,经济压力大
(3)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不均衡,地区差异较大
(4)老龄化人口发展中高龄化速度加快
2.2.3 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经济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4)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人口老龄化对储蓄投资的影响
2.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2.3.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阶段
(1)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2.3.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规模
2.3.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竞争现状
第3章:老年医疗服务市场投资潜力
3.1 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3.1.1 老年人总体患病情况
3.1.2 老年人患病病种分布
(1)老年期特有的疾病
(2)老年期增多的疾病
3.1.3 老年人疾病谱变化
3.1.4 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
(1)医疗资源的需求
(2)对医疗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3)就诊需求
(4)精神关怀需求
3.2 老年人医疗费用支付能力
3.2.1 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1)卫生总费用
(2)卫生总费用构成(3)人均卫生费用
(4)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
(5)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3.2.2 居民医保参保情况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2.3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
3.2.4 老年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3.3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供给分析
3.3.1 老年医疗服务供给主体
3.3.2 老年医疗服务项目内容
3.3.3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存在问题
(1)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医疗保障的缺陷
(3)社区医疗现状不佳
(4)养老的困难
3.4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开发潜力
3.4.1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容量
3.4.2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供需缺口
3.4.3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发展方向
3.4.4 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开发风险
第4章:老年护理服务市场投资潜力
4.1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概况
4.1.1 老年护理服务概念界定
4.1.2 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1)家庭护理模式
1)家庭护理服务基本内容
2)家庭护理服务主要承担者
3)家庭护理模式优缺点
(2)社区护理模式
1)社区护理服务基本内容
2)社区护理模式优缺点
(3)养老机构护理模式
1)养老机构护理服务基本内容
2)养老机构护理模式优缺点
3)养老机构建设现状
4.1.3 老年护理目标
(1)提高自护能力
(2)延缓恶化衰退
(3)提高生活质量
(4)人性临终关怀
4.2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4.2.1 老年护理服务相关政策法规
4.2.2 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主体及需求内容
4.2.3 老年护理服务供给主体
4.2.4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规模
4.2.5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存在问题
(1)服务的供给能力不足
(2)服务功能结构单一
(3)服务收费偏高
(4)服务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人员
(5)各种模式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仍为主
4.2.6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4.3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潜力
4.3.1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4.3.2 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潜力
(1)对保健服务的需求
(2)对居家护理的需求
(3)日间老人护理服务
(4)对护理机构的需求
(5)临终关怀服务需求
4.3.3 老年护理服务供需缺口
4.3.4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风险
4.4 我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开发策略
4.4.1 养老服务政策扶持
4.4.2 老年护理保险保障
4.4.3 护理服务市场规范化
4.4.4 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4.4.5 居家护理服务市场开发
4.5 国外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4.5.1 日本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1)日本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2)日本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3)日本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4)日本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5)日本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6)日本老年护理服务典型企业
4.5.2 美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1)美国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2)美国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3)美国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4)美国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5)美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4.5.3 德国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发展借鉴
(1)德国老年护理服务需求
(2)德国老年护理服务模式
(3)德国老年护理保障制度
(4)德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老年健康保险市场投资潜力
5.1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概况
5.1.1 老年健康保险概念界定
5.1.2 健康保险险种分布
5.1.3 老年健康保险需求特征
5.2 我国老年健康保险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5.2.1 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1)中央政府相关政策
(2)地方政府相关政策
5.2.2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规模
(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2)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规模
5.2.3 老年健康保险供给主体
5.2.4 老年健康保险深度与密度
5.2.5 老年健康保险销售渠道分析
(1)养老功能区域内设立销售网络
(2)互联网销售
5.2.6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存在问题
5.2.7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趋势
5.3 我国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开发潜力
5.3.1 老年健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
5.3.2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容量
5.3.3 老年健康保险购买力分析
5.3.4 老年健康保险需求强度分析
5.3.5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开发风险
(1)不确定性
(2)多发性
5.4 我国老年健康保险市场开发策略
5.4.1 老年健康保险产品开发策略
(1)寻找社会基本医疗保障空白点
(2)开发具有增值服务的产品
5.4.2 老年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策略
(1)事前控制
(2)事中控制
(3)事后控制
5.4.3 老年健康保险产品定价策略
5.4.4 老年健康保险市场营销策略
(1)价格策略
(2)渠道策略
(3)产品策略
第6章:老年旅游市场投资潜力
6.1 老年旅游市场概况
6.1.1 老年旅游概念界定
6.1.2 老年旅游消费心理
(1)潜在需求强烈
(2)消费观念理性
(3)消费习惯固定
(4)服务要求专业
6.1.3 老年旅游消费特征
(1)求实性消费特征
(2)补偿性消费特征
(3)怀旧性消费特征
6.1.4 老年旅游消费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文化因素
(3)身心因素
(4)亲友因素
(5)旅游商业环境因素
(6)老年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综合判断
6.2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6.2.1 老年旅游客源分布
6.2.2 老年旅游市场规模
6.2.3 开展老年旅游旅行社规模
6.2.4 老年旅游市场服务项目
6.2.5 老年旅游市场产品特点
6.2.6 老年旅游市场存在问题
(1)针对老年游客的旅游服务项目专业性不强
(2)老年旅游服务产品缺乏针对性
(3)老年旅游市场供需失调
(4)旅游保险险种缺乏
6.2.7 老年旅游市场发展趋势
(1)增长持续化
(2)市场国际化
(3)消费小康化
(4)需求层次化
(5)出游远程化
(6)服务特殊化
6.3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潜力
6.3.1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6.3.2 老年旅游市场容量测算
6.3.3 老年旅游产品购买力分析
6.3.4 老年旅游需求强度分析
6.3.5 老年旅游市场开发风险
6.4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6.4.1 老年旅游市场细分
(1)根据消费梯度细分
(2)根据年龄段细分
6.4.2 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1)观光游览、探亲和健身疗养相结合(2)包价旅游为主
(3)充分考虑季节与安全因素
(4)加强服务产品的专业性
6.4.3 老年旅游产品定价策略
(1)低价策略
(2)包价策略
6.4.4 老年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满足消费心理需求,拓宽营销渠道
(2)灵活促销
(3)产品宣传要适度
第7章:殡葬服务市场投资潜力
7.1 殡葬服务市场概况
7.1.1 殡葬服务概念界定
7.1.2 殡葬服务属性分析
7.2 我国殡葬服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7.2.1 殡葬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7.2.2 殡葬服务行业发展阶段
7.2.3 殡葬服务行业投入情况
(1)投入总量
(2)投入结构
7.2.4 殡葬服务市场规模
(1)殡仪馆建设规模
(2)火化遗体规模
(3)殡葬服务市场产值
7.2.5 殡葬服务市场存在问题
(1)殡葬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2)殡葬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7.2.6 殡葬服务市场发展趋势
7.3 我国殡葬服务市场开发潜力
7.3.1 殡葬服务市场容量
7.3.2 殡葬服务市场推动因素
(1)需求因素
(2)环保因素
(3)政策因素
(4)社会因素
1)城镇化:带来火化率的上升
7.3.3 殡葬服务业发展方向
7.3.4 殡葬服务市场开发风险
7.4 我国殡葬服务市场开发策略
养中、高级技能鉴定人员
7.4.1 殡葬服务产品定价策略 7.4.2 殡葬服务市场人才队伍建设(1)完善殡葬教育体系
(2)加强殡葬专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3)提升殡葬专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
(4)丰富非殡葬专业的殡葬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5)完善殡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加大力度培(6)加大力度引进人才 7.4.3 殡葬服务市场营销策略(1)直销经营策略(2)连锁经营策略(3)社区营销策略(4)文化营销策略(5)网络营销策略
7.4.4 绿色殡葬服务体系建设(1)绿色殡葬的定义
(2)绿色殡葬体系建设原则
(3)绿色殡葬体系建设路径
第8章:老年健康服务重点区域市场分析
8.1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1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发展环境
(1)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
(2)北京市居民收入水平
(3)北京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北京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
8.1.2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3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4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5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2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2.1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上海市居民收入水平
(3)上海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上海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
8.2.2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2.3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2.4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2.5 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3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3.1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
(2)山东省居民收入水平
(3)山东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山东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
8.3.2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3.3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3.4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3.5 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4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4.1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四川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四川省居民收入水平
(3)四川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四川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
8.4.2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4.3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4.4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4.5 四川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5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5.1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
(2)江苏省居民收入水平
(3)江苏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江苏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
8.5.2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5.3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5.4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5.5 江苏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6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6.1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河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河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河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河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河南省卫生资源配置
8.6.2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6.3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6.4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6.5 河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7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7.1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
(3)浙江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浙江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
8.7.2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7.3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7.4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7.5 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8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8.1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河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河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河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
8.8.2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8.3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8.4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8.5 河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9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9.1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天津市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天津市居民收入水平
(3)天津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天津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
8.9.2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9.3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9.4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9.5 天津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0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0.1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重庆市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重庆市居民收入水平
(3)重庆市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重庆市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重庆市卫生资源配置
8.10.2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0.3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0.4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0.5 重庆市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1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1.1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辽宁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辽宁省居民收入水平
(3)辽宁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辽宁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
8.11.2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1.3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1.4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1.5 辽宁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2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2.1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安徽省居民收入水平
(3)安徽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安徽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
8.12.2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2.3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2.4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2.5 安徽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3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3.1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湖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湖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湖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湖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湖南省卫生资源配置
8.13.2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3.3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3.4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3.5 湖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4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4.1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湖北省人口年龄结构
1)人口总数变化情况
2)人口结构变化情况
(2)湖北省居民收入水平
(3)湖北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湖北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
8.14.2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4.3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4.4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4.5 湖北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8.15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分析
8.15.1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福建省人口年龄结构
(2)福建省居民收入水平
(3)福建省居民医疗保健支出
(4)福建省医疗保障参保情况
(5)福建省卫生资源配置
8.15.2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
8.15.3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
8.15.4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
8.15.5 福建省老年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第9章: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领先个案分析
9.1 老年健康服务机构领先个案分析
9.1.1 北京老年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3)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4)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5)机构发展规划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7)机构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1.2 成都市老年康疗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3)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4)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5)机构重点科室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7)机构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1.3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4 广州友好老年公寓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5 上海松江社会福利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6 苏州夕阳红护理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7 重庆南山养老疗养中心(集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6)机构分院情况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8 深圳市麒麟山疗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1.9 无锡朗高护理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服务范围
(5)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6)机构入住情况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机构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1.10 北京万明医院经营分析
(1)机构发展简况分析
(2)机构经营服务情况
(3)机构配套设施环境
(4)机构收费情况分析
(5)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2 老年健康服务运营管理机构领先个案分析
9.2.1 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养老服务模式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2 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模式分布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3 华龄老年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4 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概况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模式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5 重庆凯尔(CARE)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4)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6 千鹤湾老年公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概况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2.7 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5)企业服务模式分布
(6)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2.8 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分布
(4)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2.9 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网点分布
(5)企业融资情况分析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2.10 和睦家医疗集团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3)企业服务内容分析
(4)企业服务网点分布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3 老年健康保险服务机构领先个案分析
9.3.1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发展规模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3.2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服务范围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9.3.3 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服务范围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9.3.4 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服务范围分析
(3)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5)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10章: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
10.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10.1.1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10.1.2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需求趋势
10.1.3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供给趋势
10.1.4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竞争趋势
10.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10.2.1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机遇
(1)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2)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多样化
(3)政府对养老业发展日益重视
10.2.2 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面临挑战
(1)养老观念相对落后
(2)农村老年人比重过大
(3)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10.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分析
10.3.1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进入壁垒
(1)资金壁垒
(2)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10.3.2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现状
10.3.3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风险
(1)政策风险
(2)技术风险
(3)市场风险
10.3.4 老年健康服务行业投资机会
(1)总体投资机会
(2)区域投资机会
(3)关联行业投资机会
图表目录
图表1:常见行业研究方法
图表2: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一览表
图表3:近年来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相关规划及解析
图表4:2011-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及预测及预测(单位:万亿元,%)
图表5:2013-2016年中国CPI和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的变化(当月同比)(单位:%)
图表6:2012-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元,%)
图表7:2010-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单位:元,%)
图表8:建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经历的三次升级转型情况
图表9:2016年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增长率预测(单位:%)
图表10:2011-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1:近10年全球人口增长率(单位:%)
图表12:第三次婴儿潮人口步入婚育引发第四次婴儿潮(单位:万人,%)
图表13:2011-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变化分析图(单位:%)
图表14:2011-2016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单位:万人次,%)
图表15: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历程
图表16:2011-2016年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17: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图表18:老年人患病情况与全人群患病情况对比(单位:%)
图表19:2011-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统计(单位:亿元,%)
图表20: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总费用需求趋势图(单位:亿元,%)
图表21: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构成(按支出个体)(单位:亿元)
图表22: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构成(按城乡)(单位:亿元)
图表23: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卫生费用构成(按城乡)(单位:%)
图表24:2011-2016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卫生费用变化情况(单位:元/人,%)
图表25:2011-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单位:%)
图表26:2011-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
图表27:2011-2016年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现金消费性支出比重(单位:%)
图表28:2011-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单位:元,%)
图表29:2011-2016年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单位:%)
图表30:2012-2016年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31:2012-2016年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及增长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32:2011-2016年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单位:亿人,%,元,亿元,亿人次)
图表33:老年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析
图表34:老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统计(单位:%)
图表35:老年健康服务的主要产品方向
图表36:2011-2016年老年医疗服务市场容量(单位:亿元)
图表37:中国老年护理各主要模式市场分布(单位:%)
图表38:中国老年家庭护理服务承担着分布(单位:%)
图表39:西方老人社区护理模式
图表40:养老机构的种类
图表41:2011-2016年国家出台的养老机构相关政策汇总
图表42:2014-2016年养老机构地方性政策汇总
图表43:主要企业投资养老产业项目汇总
图表44:北京市部分养老机构收费情况(元/月)
图表45:2011-2016年中国养老机构规模统计(单位:亿元)
图表46:2012-2016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及其增长(单位:万张,%)
图表47:2011-2016年日本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单位:万)
图表48:2016年日本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数目(单位:家)
图表49:日本标准护理等级、费用及内容(单位:万日元)
图表50:日医学馆主要提供服务
图表51:2011-2016年日医学馆分业务收入情况(单位:十亿日元)
图表52:2016年日医学馆分业务收入构成(单位:%)
图表53:2011-2016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及同比增长(单位:%)
图表54:美国居家养老主要服务内容
图表55:美国养老机构划分
图表56:中国健康保险行业险种结构(单位:%)
图表57:中央政府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58:地方政府健康保险行业相关政策
图表59:2011-2016年我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60:2011-2016年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61:2011-2016年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职工人数变化情况(单位:亿人,%)
图表62:老年健康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图表63:保险产品定价策略
图表64:我国老年人收入来源构成(单位:%)
图表65:老年旅游消费影响因素综合判断
图表66:2011-2016年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67:老年旅游市场产品特点
图表68:部分国际老年旅游产品及报价(单位:元)
图表69:部分国内老年旅游产品及报价(单位:元)
图表70:不同年龄段老年旅游市场开发
图表71:中国殡葬服务业发展历程
图表72:近年来殡葬事业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3:全国殡仪服务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单位:万元,个,平方米)
图表74:2011-2016年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数量(单位:个)
图表75:2011-2016年我国火化遗体数及火化率(单位:万具,%)
图表76:2012-2016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产值(单位:亿元)
图表77:2016年中国殡葬服务行业产值构成(单位:%)
图表78:2015-2020年殡葬服务产值及复合增长率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79:2011-2023年中国人口死亡率及预测(单位:‟)
图表80:2011-2016年中国火化率(单位:‟)
图表81:福寿园不同产品定价(单位:元)
图表82:2012-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83:2011-2016年北京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84:2011-2016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单位:元,%)
图表85:2011-2016年北京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单位:元)
图表86:2011-2016年北京市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障参保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87: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数(单位:家)
图表88: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床位数(单位:张)
图表89:2012-2016年北京市卫生技术人员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90: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工作量(单位:万人次)
图表91: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单位:万人次)
图表92:2012-2016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出院人次(单位:万人次)
图表93: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分析
图表94:2012-2016年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5: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测算(单位:万人,%,元,万元)
图表96:北京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单位:张,人,%,万张)
图表97:2012-2016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98:2011-2016年上海市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99:2012-2016年上海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00:2012-2016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01:2011-2016年上海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单位:元)
图表102:2011-2016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障参保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03:2011-2016年上海市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万张,万人)
图表104:2012-2016年上海市医疗机构服务情况(单位:亿次,万人,万次,%,人)
图表105: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分析
图表106:2012-2016年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07:上海市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测算(单位:万人,%,元,万元)
图表108:2012-2016年山东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09:2011-2016年山东省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图表110:2012-2016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11:2012-2016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图表112:2011-2016年山东省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水平(单位:元)
图表113:2011-2016年山东省城镇居民和职工医疗保障参保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14:2011-2016年山东省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万张,万人)
图表115:2012-2016年山东省医疗机构服务情况(单位:亿次,万人,万次,%,人)
图表116: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政策举措分析
图表117:2012-2016年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118:山东省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潜力测算(单位:万人,%,元,万元)
图表119:2012-2016年四川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万人,%)
图表120:2011-2016年四川省人口结构变化情况(单位:%)
烟草危害也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目前全球共有11亿吸烟者, 每年导致近500万例可以预防的死亡。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 国际社会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一直致力于控烟行动。
1 国际社会控烟进程
1.1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为了推动烟草控制全球化, 从1999年起, 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推动制定《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其宗旨是限制烟草在全世界的蔓延,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蔓延。由190多个国家参与, 经过2次工作组会议和历时约4年6轮政府间谈判, 于2003年5月21日在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获得通过。到2004年11月30日已经有40个国家正式履约,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于2005年2月27日正式生效。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制定的世界上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 是人类公共卫生领域和控烟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烟草控制已经由国内立法控制扩大到国际法上的共识。
1.2 中国控烟行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控类工作, 并积极参与国际控烟活动。2000年4月, 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国家计委、卫生部、外交部等12个部 (委、局) 组成的政府间谈判机构, 积极支持并参与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谈判和制定, 并于2003年11月10日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1月9日《公约》正式在中国生效。为积极有效履行《公约》。2007年1月在原政府间谈判机构的基础上, 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8个部 (委、局) 组成的中国履约部际协调机构, 负责全国的履约工作。这些都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对控烟工作的重视, 表明了中国对在《公约》的框架下加强与各国的合作, 应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及保护公民健康的郑重承诺。《公约》为中国的控烟带来新的机遇。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公约》的缔约方, 我国宣布2011年1月9日起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此举在中国履约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向世界表明了对控烟工作的重视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以及保护公民健康, 促进公民健康的郑重承诺。
但是, 对于全民控烟和社会支持环境而言, 这仅仅是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社会吸烟环境的持续存在和有效的控烟局面尚未形成, 尤其是社会控烟支持环境的构建仍在起步阶段, 还在发动期徘徊不前。
2 中国“烟害”及控烟形势严峻
2.1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受害者
据世界卫生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2010全球成人烟草 (GATS) 调查, (该调查是针对15岁以上散居成人开展的一项入户调查, 旨在了解各国烟草使用状况, 为各国制定、跟踪和实施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部分共计完成13354份调查, 总应答率96%。调查显示:“中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 吸烟者总数达3亿;男性吸烟率为52.9%, 女性为2.4%;总吸烟人群中 (包括现在及曾经吸烟者) 戒烟率仅为16.9%, 复吸比例高达33.1%;20~34岁的男性每日吸烟者中, 一半以上在20岁以前已经成为每日吸烟者;72.4%的成人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其中38%的人每天受到暴露;室内公共砀所和工作场所吸烟现象严重, 37.7%人报告工作地点完全没有禁止吸烟的规定。这一调查结果与2002年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 我国吸烟率, 戒烟比例和二手烟暴露没有明显改善……”。[1]”中国既是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 也是严重受害第一大国。全球11亿吸烟者3亿多在中国, 并以每年近300万人口的速度增长, 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我国拥有占世界1/3的烟民, 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达100万人。是空气污染引起死亡的3倍, 是艾滋病引起死亡的30倍。吸烟对公共健康已造成严重危害”。[2]
2.2 我国烟草业“控烟”态度暧昧
我国烟草业在2010年的表现, 几乎是在反对和阻挠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确认的所有控烟措施。其手法可以用六个字概括:反、拖、缠、骗、纂、消。这是著名民间控烟机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在《2010年中国控烟观察——民间视角》中发布的。即能反对就反对;反对不了就拖;不断玩弄概念, 胡搅蛮缠, 寻找逃避履约的空间;利用虚假的概念欺骗、蒙骗消费者;再有就是篡改公约的涵义和消解控烟措施的功能。
2.2.1 烟草健康警示起不到警示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无烟草行动主任道格拉斯.贝彻指出, 《公约》第11条要求烟盒上的健康警语和信息因是大而明确、醒目和清晰的, 它占据主要可见部分的50%或以上, 可采取图片或像形图的形式。但是我国的烟盒上仅有文字内容, 警示语字体过小, 又在同一底色上, 而且覆盖烟盒表面的面积为30%, 这与《公约》的要求相去甚远。这是烟草业对《公约》的应付, 是一个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手法。
2.2.2 烟草广告及赞助普遍存在
按照规定, 届时缔纺方应当采取和实行有效的立法或其他措施, 广泛禁止所有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近年来在我国媒体 (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 上烟草业的广告、促销虽有所收敛, 但也时有。尤其是烟草企业开展的各种以营销为目的赞助活动愈演愈烈。去年由北京卷烟厂 (中南海“蓝色风尚”烟的生产商) 主办的“蓝色风尚, 为爱起跑—————首届中南海跑酷拉力赛”深圳站的比赛就是最典型的例证。对于此次中南海跑酷接力赛以及其他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主任沙罗博士指出:所谓烟草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 即使不是在有意推广其品牌, 也被认为是致命行业在“洗清”自己或干扰政府决策。
2.2.3 烟草业“垄断保护”地位
我国对“烟草专卖”制度由来已久, 在规范行业行为的同时, 也逐渐助长了烟草行业长盛不衰的垄断经营格局。在长期的“烟草专卖”体制下, 一方面造成了我国卷烟的实际价格和现行卷烟税率偏低, 有利于刺激、引导和保护并提高消费者对卷烟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另一方面最终形成了高度的垄断经营格局。而“高度垄断”的利益诱惑, 派生了来自烟草行业之外的社会利益集团的“渗透”, 从烟草走私, 售、制假烟现象一度猖獗或屡有披露来看, 也足以反映我国乃至世界烟草业的“兴旺”状态和社会“吸烟环境”的恣意肆虐和无限的蔓延态势。
2.2.4 烟草企业误导公众
相当多的民众认同烟草“低焦油量等于低危害”, 这种情形与烟草业广泛传播“降焦减害”这一错误理论密切相关。一些厂家在烟盒用醒目的中、英文标注“焦油含量”, 公众误以为这是政府对低焦油的倡导, 其实“低焦油”是企业为了营销而推广自行测定的。医学研究已经证明, 人体实际焦油吸入量高于烟盒上注明的焦油量, 焦油量降低并不表明其他致癌物质含量也随之降低;焦油量降低, 癌症及心血管病的风险并未降低。有医学研究发现, 吸烟者会把低焦油卷烟的烟雾更至深地吸入肺部, 从而增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还有烟草企业把一些中草药加入烟草中, 据报道有多达30多种中草药加入各种烟草, 实际上只是改变了烟草的口味, 而无法改变其危害人体健康的实质性, 只不过又是烟草企业误导消费者的新举措。
3 控烟、戒烟缺乏社会“支持环境”
科学证明吸烟的“成瘾性”特征十分明显。由于人类吸烟行为的历史悠久, 致使吸烟环境无处不在, 难以根除, 现有的控烟措施和戒烟行为尚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环境。各地政府、财政和税务等相关部门乃至社会公民, 对于高额的卷烟税收、可观的卷烟产值和鼓励性的烟草种植措施等仍然具有普遍广泛的认同趋势。如处在不发达地区的兰州卷烟厂在当地成为仅次于石油、化工、移动通信的纳税大户。在我国许多地方依赖“烟草经济模式”的情况不仅存在, 而且相当严重。前几年在一些地方还出现过政府通知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每月消费或必须转卖定额的地方烟草的荒唐规定。我国烟草的使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吸烟、递烟既是成人普遍的认同和接受的行为, 也是重要的社交手段。烟草不仅成为个人和家庭日常消费、接人待物的必需品, 而且还是公务接待、公款消费的主要内容之一。将烟草作为“礼品”馈赠、送友, 以烟草的价格衡量或体现吸烟者的身份、地位、贫富和尊卑等。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控烟支持环境”状况仍然不佳, 甚至远远尚未形成, 以致禁烟、控烟的呼吁与行动, 仅仅只是单兵的突击的“微弱行为”, 缺乏“大兵团联合作战”、“大战役行动”及“战略性效应”。控烟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形成社会“支持环境”和氛围。[3]
4“控烟支持环境”构建的探讨
要实现有效控烟, 社会支持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根据新医学模式的原理, 在控制吸烟意识和行为的形成、吸烟心理与行为的转化;戒烟决心与措施的建立及其实施具体措施的各个环节;在生物心理性和社会立法性的各个层面;在医学、教育、文艺、媒体等各个领域结合个人、家庭、单位、社会团体等各个方面的的共同参与, 尤其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控烟支持环境, 才能搞好这样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具体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入手。
4.1 加强控烟舆论宣传
控烟宣传应树立全面、长期的思想准备, 持久深入地坚持开展。包括在电影、电视、音像制作中, 尽可能减少吸烟的片断和镜头, 以免对青少年造成误导。
4.2 通过国家和地方立法, 建立各级政府主导机制
中国控烟效果薄弱, 很大原因在于国家层面上尚无控烟的独立法律。各地方各级政府在禁烟场所、禁烟范围、执法力度等方面参差不齐, 法规的效力有限。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政府主导下的控烟长效机制, 进而实现对烟草危害的遏制态势。
4.3 放弃“烟草经济增长模式”, 利用税收“杠杆”作用
各级政府应旗帜鲜明的通过限制卷烟生产总量, 控制烟草等种植面积, 大幅度提高烟草税与卷烟价格的措施来应对当前的局面, 唯有彻底放弃固有的“烟草经济增长模式“, 才不愧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观的明智之举。
4.4 锁定“戒烟目标人群”和“禁烟目标人群”
将成年男性吸烟者作为“戒烟目标人群”, 青少年作为“禁烟目标人群”, 只有致力于吸烟者彻底转向不吸烟的行列, 青少年不加入吸烟行列才能起到减少吸烟率的效果。
4.5 加大家庭控烟力度, 实现社会干预与家庭干预的有机结合
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家庭就会变成严重受灾区。因此加大家庭控烟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即使不吸烟者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又使青少年缺乏效仿的环境。
4.6 增强二手烟受害者的控烟意识和能力
教育、动员二手烟受害者, 面对“烟害”行为勇于阻止和乐于劝告, 使吸烟者的不文明行为受到控制、干扰, 对于构建“社会控烟支持环境”可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炎, 等.对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解析[J].中国.健康教育, 2005.9 (9) :715~716.
[2]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香烟税研究课题报告[R], 2009.7.
降低员工流失率,从而获得明显的收益。
6月18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推出了一期题为《下一个飞跃》的特刊,论述中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其中预测中国青年很有可能决定世界的未来。读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由目前中国落后的体育文化培养出的下一代青年,不仅在身心发展上远不足决定世界未来,相反,还很有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以及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瓶颈。何以见得?让我们从人与运动的关系说起。
多少中国青年患有“生活方式癌”?
生命在于运动,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于运动和生命以及生活质量之间关系的真谛,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真正了解过。
人是动物,只有不断地运动才可以生存。在漫长的进化中,人必须通过运动—狩猎或耕作—来取得食物,因此,人的骨骼、体型以及生理功能都是为运动而生,是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不断进化选择而来。中国的先贤对运动与生命的关系早有深刻的认识。唐代医家孙思邈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作比喻,并提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之说。小劳,即今天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轻/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20世纪50年代,莫里斯(Morris)对伦敦双层巴士上久坐的司机和来回走动的售票员进行的对比研究发现,司机的冠心病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远远高于售票员。这是人们第一次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证明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一项针对生活在加拿大的古老的阿米什部落人(该人群拒绝使用19世纪中期之后所发明的科技)的调查也支持上述观点。该研究的对象包括阿米什部落18-75岁的成年人,其日常饮食为高脂高糖的农家食物,包括肉、土豆、肉汁、鸡蛋、蔬菜、面包、馅饼、蛋糕等,但整个部落的肥胖率仅有4%,而同期加拿大人的肥胖率为14.9%,美国则高达30.9%。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不言而喻—适当的体力活动:部落里的男性平均每日行走18000步,女性平均每日行走14000步。今天,运动对生命的重要作用已被大量的科学研究所证明。
虽然运动至关重要,然而,人的本性又很“懒”,不愿意运动。这个现象的答案还是可以从进化论中寻找—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维持生命的能量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如果有可能节省能量,人会尽量地减少运动。与此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创造工具和改变环境以进一步降低能量的消耗和增加能量的摄入。在过去的几百年工业、电子和信息革命中,人类在这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运动的环境正在迅速地消失,这和人类长期以来为节省体力而发明农业与工业机械、吸尘器、洗衣机、汽车等省力器具直接有关。最近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在过去50年里,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量消耗量下降幅度超过了100卡路里。省力器具的应用,加上久坐、能量过量摄入的现代生活方式,使得肥胖成了人类健康的天敌。20世纪90年代,肥胖在全美各个角落肆意蔓延,超过50%的美国成人被界定为超重;22%的成人为肥胖(超重至少13.5公斤),肥胖人群比例由1991年的12%上升到1998年的17.9%。除肥胖外,久坐同样会引发并加重很多其他疾病。这种因体力活动减少导致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引发死亡的症候群,被统称为“体力活动缺乏综合症”。
不良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生活方式癌症,它的致命性和不可治愈性与任何一种让人色变的癌症相比毫不逊色。随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也在复制西方“久坐+能量过量摄入”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癌”的患者增长速度甚至远远超过西方。
今天,太多健康的问题在于“天人不合一”。人的动物属性就是要动的,运动是人生存的本能,但过去六七十年间,人的“天”,即“动物”环境,迅速消失。动物在生存环境迅速变化与其基因不般配时只有两条路:迁移或死亡。人比一般的动物多一招,会创造有利于生存的环境,健身房就是最好的“创造生存的环境”的例子。然而,这些人造的环境数量远不能与运动环境迅速消失的规模相匹配,中国文明病的流行也在意料之中。
体育教育的隐患和企业的健康战略
不良生活方式之外,中国落后的体育文化导致的学校落后的体育教育,也使青年一代的体质多年来连续下降。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弊病在于身心分家,以“心”为宗,轻视运动。在这一传统下,中国体育教育严重落后,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城市男生的肥胖率在有些地区已高达25%,初中生近视比例接近60%,高中生达76%,大学生则达到83%之高。颈椎病、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糖尿病这些过去的成年人病,已频频出现在中小学生中。近些年,很多学校为了避免伤害事故,更取消了大多数带有身体接触或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艰苦训练”、“面对失败”、“团队精神”这些除了战争以外只能通过竞技体育培养的重要品质,已基本从今天的中国体育教学中消失,校园培养的男孩由此自然地越来越女性化,大学生甚至纷纷以扮“伪娘”为时尚。
对于现代人,体育应当成为一门必修课。除了保持身体的健康,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以及创造力等方面也多有裨益。然而,令人失望的中国体育教育培养出来的年轻人,身体教育远不合格,不难想象,输入中国企业的这些人力资源,在抗压能力、创造性上令人堪忧。无怪乎许多企业家感叹,80后、90后的年轻员工不堪重任。再加上今天大多企业本身久坐的环境,会使缺乏运动导致的疾病、肥胖及精神压力增加现象急剧上升,这些都会对企业的出勤率、医疗或保险费用、伤残的发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中国体育教育为人力资源留下的隐患,使得企业不得不采取应对战略。在促进员工运动上,企业不仅应当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能够从中获益,因此,员工体育和健康应该是首席执行官亲自主抓的企业大事。这既不是慈善事业,也不是企业的福利和待遇,而实实在在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
在通过员工健康管理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方面,美国公司的成功经验可以提供参照。事实上,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同样在美国存在。根据2004年的一份研究,1994-2003年间,美国雇主为员工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用增加了76%,雇员的个人医疗保险费用上涨了12%。另一个研究则表明,美国企业为单身员工所花的医疗保险费用平均每年约为3615美元,而为有家庭员工投保的费用则高达8508美元。还有一项研究发现,美国一个约1000人的公司每年因肥胖带来的损失平均高达285万美元,其中30%是因病休所致。为此,美国许多企业对员工的运动及生活方式展开了积极干预。例如,强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健康公司”的概念,并在公司内积极推广营养教育、体重管理、戒烟、心理压力管理、工间体育锻炼等健康促进活动。据研究,2000-2010年,强生由此获得的收益高达2.5亿美元。另一个案例是,加拿大一家公司以预防心脏病为中心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干预之前,员工每人的年均医疗费用为18461加元,之后则降为793加元。Baicker等人的研究则表明,如果企业每年在运动和健康促进方面投资1美元,便可在3年间节省医疗费用3.37美元。
大量的研究表明,企业的健康投资回报甚大。Loeppke等人对于10个5万人企业的研究表明,健康投资可提高生产力2.3倍。此外,健康投资也能大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令员工流失率从正常的15%下降到9%。
提到企业健康促进,很多人往往认为只有财大气粗的企业才能做到。而美国近3000万家企业中,99.9%是雇员少于100人的小企业,中国99.8%的企业同样属于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对此同样不容忽视。
提倡崇尚体格美的文化,创造“动物”的环境
运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企业应当怎样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健康促进计划呢?
首先,一个企业,其领导及员工愿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在健康上投入时间和资金,关键在于其有没有对健康、体格美认识的文化。国外大企业的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员工的体质和健康。笔者在与美国南方铁路高管的深入接触中发现,他们很多都是40多岁,属于哈佛商学院毕业的商业界后起之秀,他们不仅以身作则,个个身健如健身房的教练,也愿投大笔资金改善员工的体育锻炼情况。
我儿子找工作的经历,更令我对美国企业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印象深刻。儿子大学期间打起了拳击,毕业后申请到个人理财师的工作,当老板让他6月上班时,儿子提出,可否8月再上班,因为他想参加7月的一次重大拳击比赛。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老板竟然一口答应,认为年轻人就该做事有头有尾。我常想,如果在中国,一个老板会答应类似的请求吗?事实上,从竞技体育中,员工可以得到的宝贵教育机会—增加团队精神、自控能力、自信心以及坦然面对失败等,这在企业运营中同样适用。如果有一天中国500强的老总能像这位老板一样重视运动,对新员工有体能测验和要求,中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问题可能也就自然解决了,中国企业从优秀到卓越也更具可能性。
其次,除了睡觉,现代人每天有至少一半的时间是在单位里,所以,在单位里创造一个“动物”的环境十分必要。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鼓励走楼梯。改造楼梯,把它打造得明亮安全。国外一处地铁为鼓励人用楼梯,把楼梯每层台阶改造成钢琴的琴键,走上去音乐即起,人们当然也就兴致勃勃地去“弹琴”了。
—进行办公室革命。使用可以升降的桌子,鼓励员工定时站起来工作一段时间。企业高管更可使用办公室专用慢走步机,边慢走边用电脑办公。
—改变开会方式。30分钟以下的会议一律站着开,既提高效率又锻炼了身体。2-3人的会议则走着开,美国著名的Mayo诊所专门设了一个走着开会的空间,开会人可以随时停下用周围的“黑板”或“电脑”。对必须坐下来的长会,每一个人发言完毕,大家全体起立鼓掌,借此机会一站。
—投资方便的健身房供上班时使用。如果许多单位能像谷歌那样,提供方便的健身房,很多人一定会利用这个“方便”,利用上班的空闲或上班之前、下班之后完成锻炼。
—对员工运动给予政策支持。我太太的公司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有特点。例如,上班不需要穿西装打领带;上班时可随时去健身房锻炼;对生病少、医疗费报销少的员工实行分等级奖励;定期组织包括员工及家属在内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定期邀请健身专家到公司开展讲座等。
当源源不断的新人力资源被输送到企业时,健身已经不再是员工个人的事,也不是人力资源部可以单独担当的重任,这是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大计,也是企业差异化战略的一个突破口。中国企业领导人要想不让自己、员工和企业成为今天久坐环境的牺牲品,创造一个“动物”文化与环境是必需的,而得到的回报一定是员工个人心身的协调和健康、企业的朝气以及生产率的提高。还有什么竞争力比这更核心?还有什么差异化比这更难摹仿?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有效地打造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呢?
【健康中国与健康管理】推荐阅读:
师生健康中国健康活动总结报告07-24
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个人学习心得2009-15
“健康中国2020”战略07-19
中国健康管理的发展10-09
中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12-17
中国健康保健产品运营05-29
中国健康饮食调查报告07-21
2019年妇幼健康中国行活动总结06-20
2023中国老年医学大会暨老年健康产业博览会日程安排07-04
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现状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