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精选13篇)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1

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

3、知道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能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来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声形美。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导入新课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导入新课:

庐山瀑布美,那么,作为我国第一大瀑布的——黄果树瀑布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自己的预习与收集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黄果树瀑布的了解。

4、过渡:这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欣赏图片)

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脉络。

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李有贵的《黄果树瀑布》。

1、自读要求: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结合“预习导航”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

2、检查预习:

(1)

教学生字词 读准字音:

出示:缝(féng

fèng)隙(xī

xì)

挟来(xié

xiá)

撩过来(liāo liáo)指名带读词语

出示:杰作

缝隙

悬挂

重叠

气势非凡

人喧马嘶

沉醉

胸膛

掩映

轰鸣

隔着

山回谷应

(2)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描写黄果树瀑布的?并练习给课文分段。(3)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练习说话:黄果树瀑布真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黄果树瀑布,来细致感受它的声形美!

xiaoxue.xuekeedu.com

三、教学课文二至四小节。

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透过语言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注意圈画关键词句)

(一)听瀑

1、生默读,标出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

2、汇报(1)你“听”到了什么?指名读所划的句子。(2)让我们也一起去听听,感受一下。

3、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

(2)这响声是一成不变的吗?(点出:渐近渐响)(3)再请学生读一读,体会声音的渐近渐响。

(4)朗读的过程中,一些描写声音的词让我们体会到了瀑布声响的变化,能找到吗?(点出:哗哗、喧嚣、人喧马嘶)齐读。

(5)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有几个动词尤其吸引了我,让感受更加真切,你发现了吗?(点出:飘、佛、涌、盖、)请学生再试着读读,体会动词的精妙。(6)动词用得多好呀!我们也来试试看。

(7)水声越来越大,大到什么程度?(读书上的句子)大得盖过了一切声响,没有游客的交谈声,没有汽车的发动声,没有动物的鸣叫声„„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只”剩下什么?(点出:只)

(8)师: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竟然包含了如此丰富而震撼人心的内容,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让我们再次好好的品位一下这优美的文字。(朗读第二段)

4、还有吗?

5、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6、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瀑布声音的(大)。

7、师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磅礴气势。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二)看瀑

1、你又“看”到什么了?(1)指名朗诵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透过树的缝隙„„泻下来。

(2)这一句写了瀑布的形态,如果也用一个字概括它的特点,你想到了什么?(板书:形态

宽)

2、过渡:如果说如宽幅白练般的瀑布给人以震撼,那“银雨洒金街”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用心去读第4小节。

“银雨洒金街”给我们的感受就一个字(奇)。

3、小结:是呀,“银雨洒金街”真是远近闻名的一大奇观,它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同一般。

4、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气势磅礴呀,看来(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5、齐读1-4节。

四、作业:补充习题一、二题。

板书:

xiaoxue.xuekeedu.com

声响

17、黄果树瀑布

形态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是学生实践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首先设置一个具体实例, 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推理等教学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

(1) (大屏幕显示) 现有一块碎的圆形玻璃镜子片, 想重新去玻璃店配一块同样大小的圆形玻璃镜子, 请问这块残片还有用吗?怎样去配制呢?同学们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们异口同声:想 (兴趣高涨) 。

师:这个问题就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知识点, 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出示课题, “过三点的圆”)

2.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师:过一个己知点A画圆, 你有什么结论?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合作交流, 发现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师:谁能解释一下这一现象?

学生1:要画圆必须先确定圆心和半径, 而过一个已知点画圆, 圆心与半径都不是唯一的, 所以可以画无数个圆。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 最终我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师: (大屏幕) 过己知两点A、B两画圆?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请小组派代表把结论展示一下)

学生3:过两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其它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4:这些圆的圆心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有的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

学生5:∵O1A=O2B

O1A=O2B

∴O1O2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没有疑问,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通过刚才的活动, 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6:过两点有无数个圆, 圆心在连结这两点的线段的平分线上。

师:我们以上研究了过己知一个点、两个点作圆的情况, 接下来你还想研究什么?

学生:那么过同一平面内三个点的情况会怎么样呢?

(学生迫不及待在平面上任意取三点, 自己动手画一画。)

学生7:老师取三点不能画圆。。

师:真的吗? (师表示惊讶)

学生8、9:老师真的。

其他学生大声嚷嚷, 老师能画。

师:为什么有的能画, 而有的不能画呢?

(师把两种情总的图形分别在大屏幕上演示, 并找相应的同学边指着屏幕边解释。)

学生10: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的垂直平分线是平行的, 没有交点, 因此找不到圆心。这说明了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画圆。

(看起来同学们都很投入)

师:既然这样, 我们就不研究这种情况了, 凡是取的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同学, 马上换方式取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看看结果怎样?

师稍等片刻, 学生11上前指着屏幕解释, 过AB两点的圆的圆心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过B、C两点圆的圆心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过A、C两点圆的圆心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画三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交点即为圆心。

学生12:没有必要画三条垂直平分线, 两条就足够了,

学生13:老师这样的圆是不是只能画一个?师:谁能不能解释一下?

师:谁能不能解释一下?

学生14:因为交点只有一个, 所以圆心位置就确定了。

师:很好,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 可以画一个圆, 并且这样的圆只有一个, 可以简单地表示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板书:向学生讲解“确定”的含义, 过不在一直线上的三点能作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有且只有一个)

3. 例题教学, 规范格式。

师: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外接圆, 外心的概念并齐声朗读。

(学生朗读)

(师出示例题, 己知△ABC, 作△ABC的外接圆)

学生B, 老师不用画了, 只要我们把所取的三点连结起来就画出了三角形, 三角形的外接圆我们都画出来了。

师:既然不用再画了, 你们通过画图看一下三解形外心有什么性质。

学生15:三角形外心是三边 (其实两边就可以)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学生16: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跟离相等。

师:都认可吗?

(学生们表示认可)

师: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外心的性质, 外心的位置又在哪呢?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不同的位置呢?

(学生讨论)

学生19这是由三角形的形状确定的, 如果是锐角三角形, 外心在三角形内部, 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外部, 直角三角形在斜边的中点上。 (大屏幕出示)

师:说的非常好, 这里体现了数学上的分类讨论思想, 同学们应该注意。 (师解释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为什么在斜边的中点上?)

4. 变式训练, 培养能力。

师:学了新知识, 我们能不能解决前面的问题呢?

(学生讲述解决办法)

(1) 在残片上任取三点A、B、C, 连结AB、AC。

(2) 分别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 并交于一点O, O为圆心。

(3) 连结OA、OA为半径, 画圆即可。

三、教学反思

1. 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如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外心的性质、位置等。

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体会数学分类讨论思想, 体会类比思想。

3. 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教师首先设置一个具体实例, 引起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推理等教学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4. 思路清晰, 由情境激发兴趣。

浅谈冀教版英语的语法教学 篇3

关键词:英语语法;时态;词性;句子成份;复合句

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语法内容只是渗透在教材之中,没有单独进行总结和归纳。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法内容并灵活地运用呢?笔者结合四年多新课标冀教版教材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总结教材中所渗透的时态

英语每个句子至少包含一种时态,如果不让学生总结每种时态的构成式,学生很难学会造句,从而就会感到学习困难,甚至厌学。教学本教材时,我认为先学习教材中的句式,再通过句式中渗透的语法内容总结出其规律,然后让学生记住这一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造出新的句子。采取这种“先……再……然后……”的模式,学生会越练越想练,越说越想说,从而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如: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其构成规律是:“主语加动词原形……”或“主语第三人称单数加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如:I like English. He likes English.当谓语动词部分中,含有助动词do或does时,谓语动词一律用原形。如:I don'tlike English.He doesn't like English.Do you like English? Does he like English?Don't be late!等等。如果把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改为“一般过去时”,除时间状语作相应的变化外,在陈述句的肯定句中,实义动词一律用过去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如果在否定句中和疑问句中,只把助动词do或does改为did,而实义动词一律用原形。如:陈述句的肯定式:He helped me yesterday.They came back home last week.陈述句的否定式:“He didn't help me yesterday.They didn't come back home last week.一般疑问句:Did he help you yesterday? Did they come back home last week?如果把含有实义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改为“一般将来时”,除时间状语要用表示将来的时间外,谓语部分一律用will/shall或am/is/are going to 加动词原形(进行时或其它形式表示将来的除外),只是在疑问句中把will/shall或am/is/are提到主语之前。在陈述句的肯定式或否定式中,把will/shall放在主语之后。如:陈述句:He walks to school every day.He won't walk to school tomorrow.He is going to ride to school tomorrow.一般疑问句:Will he walk to school tomorrow?ls he going to ride to school tomorrow?等等。如果将主动语态的“一般现在时”改为被动语态的“一般现在时”,主动语态的宾语变成被动语态的主语,主动语态的主语要变成被动语态介宾或省略。如:主动语态:We learn English.→被动语态:English is learnt (by us)。不论是主动语态中的各种时态还是被动语态中的各种时态,都分别进行总结归纳,使其简单化,使学生感到英语有规律可寻,能走一些捷径,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提

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词性和句子成份

若要造出合理的句子,就得了解句子中的成份,以及组成句子的词的词性。尤其是书面用语不能写出不符合句子成份规范的错误句子。使用冀教版英语教材进行教学时,我适时地补教了这部分内容。主语常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担任,置于句首。谓语或谓语动词常由动词担任,置于主语之后。表语是表述主语的身份或特征的,常由名词或形容词担任,置于系动词之后。宾语常由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来担任,置于及物动词或介词等之后。定语是限定或修饰名词的词或相当于名词的词,常由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或从句担任。形容词常置于名词之前,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或从句常置于名词之后。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常由副词或相当于副词的短语或从句担任。修饰动词时,可置于动词之前,也可置于动词之后;修饰形容词或副词时,常置于它们之前。通过讲句子成份和词的用法,帮学生寻找规律,使他们能造出合理的句子,从而写出更好的短文。

三、突破复合句中的难点

在复合句中,难点是地点状语从句与定语从句的区别及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与that引导定语从句的区别。

1.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从句前应有一个表示地点的名词作先行词,先行词在从句中必须充当状语。地点状语从句则没有表地点的名词充当状语。如:Go back to the village where you came from.(定语从句);Go back where you came from.(状语从句)

2.在抽象名词answer,belief,fact,hope,idea,news等词之后可用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引导词无意义,不充当成份,不可省略。如:I had no idea that you were here.同位语从句与其说明的名词或代词应为同一内容,同位语从句前一般没有逗号。关系代词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先行词即可指人又可指物,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讲清楚的基础上,反复练习,用此方法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 篇4

篇一: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图学文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讲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的特点和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用处。课文较为简单、易懂,在教学中我打破以往的按段讲解的方法,而是采取了我为辅,学生为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在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

一、读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方法。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文、小组读文、朗读、齐读等,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在开始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给每位学生一个比较个体的自由散读的空间,起到读通课文,扫清生字障碍的作用;其间,又展开小组读文,理清课文的主脉,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齐读,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二、表演

表演是语文学习的实践,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积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让学生按小组针对课文第三、四、五小节的内容进行演示排练。其间我不断深入小组,与组员共同探讨。在这一个环节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语句,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在这基础上,再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反馈给我看。这样,不但起到了积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

三、交流

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足的交流时间,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由于学生思维的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针对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断的,还是自己挣断的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读文、演示,取得共识。这样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就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研究。

篇二: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

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和本课教材的分析,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下几点。

1.围绕教学目标,创造性使用教材

(a)新课标提出用教材教的理念,要求教师灵活性使用教材,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目的。

2.整个课堂设计精心,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a)导课新颖,起到了承上起下,温故知新的作用。

利用趣味性的chant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饶有兴致的拍手方式,激起学生想用英语表达的欲望,使学生自然投入新课学习的氛围之中,同时降低新内容的难度,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优化教学效果。

(b)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

3.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整节课锦上添花。

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语言,关注学生的错误,能做到及时、准确且有效的评价。孩子对鼓励与称赞的需要,就如同种子需要水一样。德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如何让孩子在英语课堂中体验成功,拥有一份自信,很大的因素在于教师如何在评价中运用鼓励与称赞的艺术,进行有效的称赞。像平时的课堂一样,这节课上也凸显称赞与鼓励的魅力。对个人评价的“Give me five”。对集体评价“come on”和 “A big hug!”这种有效性的评价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4.建立民主和谐的英语课堂。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时绝对不可能是单向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同样有着思想感情精神世界的“人”。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说是潜默移化地“感染”,即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的自然流露,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在本节课中,我叫着孩子们的名字,同样,我引导者孩子们叫我的英文名字。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在课结束时,我让孩子把完成任务后的纸屑带走,孩子们不仅做到了这点,而且把桌板都收了起来。心里很感动。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教师绝对不是仅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当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做到完美无瑕。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因课程进度有断层,孩子没有前面三课时的铺垫,因此入课较慢,前面的热身与复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整节课拖了很长一段时间。好在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中都有着极大的>收获与快乐,这就足够!

是树,就不会拒绝生长。是船,就一定要远航。作为一位渴望成长,渴望远航的教师而言,当我们不把教师仅仅作为一种职业,而是倾注了我们的爱与心血,那么我们会永远在路上。

篇三:冀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

一、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翻开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标教材,首先,一篇篇精美的选文,会让你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

“天上一群小白羊,/有的站者有的躺。/小白羊啊下来吧,/别在天上着了凉。/地上草儿肥,/地上水儿美,/地上才是你们的家乡。”(一年级上册第2课《天上的小白羊》)

一句句仿佛从孩子的口中说出,自然流畅,却极富韵律,充满诗情画意。多美的自然!多可爱的孩子!多好的小诗!天上没,地上更美。

“山青青,/水青青,/鸟儿鸣叫一声声。/树青青,/草青青,/山花朵朵笑盈盈。/苗青青,/田青青,/春风春雨绿蒙蒙。”(一年级上册第3课《山青青》)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景色,更有趣味以及让孩子从小树立自强自立精神的人物故事。

无数的美景等孩子们去欣赏,无数的生动故事等着孩子们去发现,无数的惊喜等着孩子们采撷。

冀教版教材,一改传统教材多年不变的老面孔从古今中外丰富的儿童文学宝库中特别是从反映时代气息,时代精神的当代儿童文学新作中,发掘珍品,入选教材。

二、给人领悟的厚重

细细品味着一篇篇优美的选文,惊喜中你会发现:冀教版教材每一组的几篇课文都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人文指向或称之为”文化主题”/如一年级上册的第二组课文《我是中国娃》,站在现代开放的角度认识自我。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不管在哪里,中国是我的家。”

《一起歌》描述全世界的小朋友在一起,彼此认识,一起游戏,心心相印,其乐融融。

“男孩子,女孩子,/手和手,拉一起。/大孩子,小孩子,/脸和脸,贴一起。/白孩子,黑孩子,/头和头,靠一起。/全世界,小孩子,/心和心,连一起。”

课文《地球妈妈》告诉人们:“地球让所有的孩子共有一个大大的家”,是地球养育了大千世界。《多想去看看》则通过身处北京和天山的孩子的口吻,说出了各自心中求知的渴望。

从认识自我,到认识他人:从认识地球,大批了解北京,天山:从希望,渴望,到实现愿望投入行动:从阅读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提示和展示给孩子的是一个无限广阔的认识空间。这样的课文组合,其整体上给孩子所形成的认知冲击,已经远远超出几篇课文本身。

冀教版教材综合考虑小学生发展的文化需求,从祖国山河,世界风光,人物形象,人格精神,科技,科普,可幻,人与人的亲情,互助关爱,人与自然的容融和谐,民族与世界的文化展现,社会历史关照,人类的和平,发展与未来等八大文化主题内容入手,均衡分配各册文化主题内容,使教材随学生年纪的升高,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内容逐步深化,把儿童知,情,意,行,人格发展的阶段性与学生听、说、读、写语言发展的阶段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按事物类别文化主题组元,便更好地还原了语言的表物本质和交际属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根本上从强调知识传授的语言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师生共同走进了一个个充满趣味的具有真实交流价值的活生生的语文世界之中,使学生在一次次语文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学习是生活所必须的,语文学习是有用的,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有趣的。还有,按事物类别文化主题组成一个个单元,呈现给孩子们的是两个方面:一是活生生的事物,真实存在的世界;一是一些人对这个世界,这种事物的看法和思想,以及这种看法和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言辞或文章。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头脑去认识世界,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并把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与前人对比,与他人交流,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交流。这比把文章、作为一种前人的认识结果,知识载体给学生要更客观,更科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认识事物,认识语言的积极性。另外,由一个文化主题统领下的不同侧重,不同角度,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会使学生在认识这一文化主题事物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语言表现形式时,获得更多,更丰富,更具针对性的启发。

强化文化主题式语文教育思想是冀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这样,自然而然地把语文学习提升到了文化修养,人格发展的层面,使语文具有了时代所赋予可并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的那份应有的厚重。

三、重视语文实践,展示开放与创新

在学完汉语拼音刚刚接触语文的时候,编者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这是孩子们运用己有的语言规律(拼音)的过程,更是探索新的语言规律(阅读)的过程,是语言学习(读书)的过程,更是认识事物(中国孩子,地球生物,北京,天山)的过程。

再如,《一起歌》的课后有这样一道练习与提示:“‘手和手,拉一起’,‘头和头,靠一起’,多好哇!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做一做吧。”编者从教材特点出发,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课文,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的理解,更会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种语言情感体验,对语文学习产生的兴趣,有时比语文学习本身更重要。

低年级课文的学习,读是重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材从课文特点出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如学习《山青青》《维维的画儿》时,读一读,画一画;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花木兰》时,读一读,唱一唱;学习《惊蛰》《第十二块纱布》时,读一读,演一演。另外,在一些课文后面也设计了趣味性很强的基础性练习,如学习《捞月亮》的读一读,想一想。

除此之外,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的开放题。如学习《天上的小白羊》时,提示学生:“我们也去看看天上的云吧。”“你看那朵云像什么?”把读书和观察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仅提高语文能力更提高综合素养。

这样有意思的美文,不背诵下来岂不可惜,这些典范优美的语言积累,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和人生的成长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 篇5

本课导入时,首先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体验提问“你喜欢爬山吗?你想知道山脉是怎样变化的吗?”来引入课题,而后出示了不同形态山脉的图片来引导比较“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引起学生的思考;第二个活动通过对有可能引起山脉变化的自然力量,提出假设;由于引起地表变化的诸多因素对山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生命个体来说,是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的。因此,第三个活动是根据假设,进行模拟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结果。

在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设计课程时,我本来预设了多种引起山脉变化的因素,但还是有学生提出了生物尸体对岩石的腐化作用,初听这个猜想,我有些措手不及,但随即肯定了学生的猜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完全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充分预设,并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解释与肯定。

其次,在学生设计实验环节,仔细想来教学的每一部我都牢牢的掌控着,比如我事先准备了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等。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于此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只能摹仿课本给玻璃片加热,然后用水冷却。学生拿什么设计课本以外更开放的试验方案?这里可以让学生在看到课本内容和实验器材之前先设计实验方案,这样的实验设计可能五花八门,但也能最大限度的放飞学生的思维。然后再给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并操作。

遗憾的是学生对课堂上的模拟实验和大自然的真正的风化作用还不能有效的整和,课堂上的体验、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理解和实际总存在着一定的“缝隙”,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后整理出的问题,课堂交流起来就很能切入到问题的要害。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尽量满足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到的往往比“想出”来的要直接实际的多。

探究教学所追求的不只是让学生收获知识、认识事物,还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与体验;不只是让学生获得探究世界的能力,还鼓励学生有质疑问题的勇气和乐于创新的精神;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智慧的重要,还让他们体会到个性发展的自由、生命力量的彰显。

最后,课堂实验的完成并不是教学的终结,运用于生活实践才是知识的升华。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6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燃烧现象提出问题,根据资料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关于燃烧的核心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收集事实证据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生成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可能提到的内容增加实验项目,让学生对关于燃烧的一些说法进行适当的怀疑,然后加以验证。在充分把握教材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燃烧已有的经验知识,因势利导,针对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

以学生合作探究习惯为主题,在课上注重了让学生通过了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获取知识,体现了自主探究的学习乐趣,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简单而有兴趣的生活入手。抓住了孩子好表现,好展示的心理,从探究实验引入,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探究过燃烧现象。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目标,又是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经过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做第一个实验,在没做之前让学生动手先脑,先设计实验即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再按实验去做。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知道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燃烧蜡烛的实验。首先知道蜡烛燃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有新物质生成——水,第三个环节探究蜡烛燃烧的秘密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用装有石灰水的烧杯再次实验,发现蜡烛的燃烧有白色的物质生成(水,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结论:蜡烛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第一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比较出色,第一个环节为第三个环节做了铺垫,学生在实验中也很容易理解,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燃烧的秘密之后,将知识带到生活中去,发现生活中人们利用燃烧可以做哪些事情,燃烧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利于弊,探讨我们如何使用燃烧,并提示安全用火标志图,是学生产生更深的体验,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简单和直接地引入使学生从细微的生活琐事入手,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加强小组间的合作探究,更好的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7

一、课前充分预习才能上好课

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发现, 学生真正能随着课上教学内容进入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大部分学生在没来得及思考形成自己的东西情况下, 个别同学的答案就宣布了。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就养成了惰性, 课上就是坐等结果, 从不思考, 不参加探讨, 甚至有的学生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 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高效课堂无从谈起。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 对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 大脑思维进入不了所学内容, 也就跟不上趟。

古人曾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俗话说:“吃人嚼剩下的馍不甜”。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 “上课以前, 学生要切实预习”, “预习一项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叶先生之所以重视强调做好预习, 是因为预习能够让学生动手查阅资料, 积极思考, 预习中学生积极动手“开动脑筋”, 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了搜集资料查阅能力, 提高了独立自学能力。同时, 学生预习中弄明白了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 不明白的内容学生心中有数, 留作课上解决。这就好比战前做好了准备, 那就会战场获胜, 收获颇丰。

二、怎样实现课前充分预习有效

(一) 指导学会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没效果, 从本质上看是因为没有好的预习方法, 预习只是敷衍走过场。那么教师如何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使学生明确预习目的, 采用多种辅助手段, 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呢?

1.教会标注自然段。教授小学生预习课文时, 让他们用数字在每个自然段前标号。这个简单的标号举动, 可以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率。首先, 它能让学生对预习的课文有一个感性的、基本的认识, 对课文的布局有个大概了解, 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其次, 在课堂教学时, 可以便于师生教与学的沟通, 便于师生语言表达互动。

2.教会标注生字、生词。教授小学生预习时, 用个人熟悉使用的“简单符号”圈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 注意符号简单明了, 自己使用方便顺畅, 也可以全班统一符号课上交流方便。这样可以在上课学习的时候, 重点明了, 解开难点, 深刻理解和记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预习, 不仅标注生字、生词的读音, 还要标注它们的意思, 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 获得课前预习的好效果。

3.教会朗读方法。预习时, 教授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把课文朗读出来, 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直到正确流利为止。小学高年级课文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读起来比较上口, 容易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反复朗读, 充分熟悉所读内容,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进入描绘的意境。

4.教会找疑点难点。学生朗读课文后, 边读边想, 用“?”标注文中有疑问、不明白的地方。课堂上把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 找出差距, 加深理解;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师生共同探讨, 多方位的思考, 创新思维。长时间坚持, 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了, 预习的效率也高了, 同时也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5.教会查阅资料方法。教授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或其他的方法, 查文中的生字词、疑问及背景资料。这会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涵, 预习效率更高, 为课堂学习高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下功夫编写预习提纲

具有高质量预习提纲才能提高预习效果。教师需下功夫编写预习提纲。我认为编写应做到: (1)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练习; (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抓住教学重点难点; (3) 依据学生实际, 难易程度适当, 可望可及。

譬如, 教授低年级《火烧云》, 我们编写课前预习: (1) 借助拼音认读课后14个生字, 会写11个生字。你写哪些字遇到困难?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2) 在课文中找出描绘“火烧云”的几幅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 注意色彩词“茄子紫”、“金灿灿”等, 并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文资料或视频资料。 (3) 你对文中的“火烧云”有什么感觉?

高年级学生学习《养花》, 可编写如下预习内容: (1) 认读“循、秉、秧”生字, 掌握“循、昙、秉、秧、砸”生字。 (2) 联系课文, 理解“计较”、“门道”、“自生自灭”等词语, 弄懂课后八个词的意思。 (3) 课文要表达什么中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达的? (4) 第七自然段与第二至六自然段有什么关系?与第一自然段有什么关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小学六年级学生, 观察事物片面孤立, 考虑不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在阅读中理解枝枝杈杈, 抓不住重点, 不能深入。我们要有意识安排学生预习, 逐渐理解体会文章中字、词、句、段、篇与中心内容的联系。

比如, 学生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我的战友邱少云》。怎样激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学生实际, 布置如下预习:课文中用了“纹丝不动”一词, 哪个句子中用了这个词, 在文中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纹丝不动”?“纹丝不动”表现出邱少云的什么精神?学生按照有联系的预习问题读课文, 围绕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 探求文章的脉络, 把握文章的中心。邱少云的棉衣被火烧着了, 他没有挪动;邱少云被烈火整个儿包住, 他仍旧不动一下;他被烈火整整烧了半个多小时, 仍旧没有丝毫挪动, 不发一声呻吟, 直到牺牲生命。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顽强意志得到了充分展现, 让大家体会到了邱少云为整个战斗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这样的预习, 学生就会感悟到某个关键词对表达中心思想的用途, “牵一词而动全文”, 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及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将相和》一课布置预习, 可以有如下要求:这篇课文介绍了几个小故事?前两个故事介绍谁的什么事?文章为什么以“将相和”为题?学生们经过细心默读思考, 明白了前两个故事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 因此文章故事不能前后颠倒次序。从而看出, 三个小故事既是独立的, 又有着内在有机的联系。

《秋天的怀念》一课教学要求:理解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的心情, 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根据这一重点要求设计下列预习: (1) 认读“瘫”、“痪”等生字, 掌握“侍”、“捶”等生字。理解“瘫痪”、“憔悴”等词语的意思。 (2) 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 找出文中对母亲的相关描写, 默读课文, 想想文中母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4) 从盛开的菊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明白究竟应该怎样好好活了吗? (5) 课文中母亲的话没有说完, 假如你是那位母亲还有哪些话要说?预习作业, 要紧绕教学重点,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灵活多变检查预习

大多检查预习, 常常是教师出示提出的预习问题, 逐一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各抒己见。但久而久之, 学生熟知了教师的检查方法, 就十分乏味, 不感兴趣了。针对学生特点, 我们要经常变换检查形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穷人》、《草船借箭》等课文时, 我一改往常的做法。一开课就请学生根据各自预习所获, 自愿结组来表演文中的片段, 看看哪一组深入理解了内容, 把握表演到位。预习充分的学生表演的自然逼真、流畅, 受到大家的好评。这样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很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中。

(四) 请家长加入到预习中来

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家庭教育很重要无人能代。教师留家庭预习作业, 家长更方便加入小学生的预习。家长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 利用网络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及影像资料等。家长可查看孩子的预习成果, 有能力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探讨, 对孩子做出适当的导引。而且家长及时对良好的习惯和方法进行鼓励, 提高孩子预习的热情, 进而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 我们把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重视起来, 就能使预习更具有效性, 让预习成为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活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高效;同时学生预习形成学习技能, 能够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达到真正的高效。学生有效预习中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将来才能独立思考、工作。因此, 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是语文课堂高效的基石。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培养学生的预习高效而努力。

摘要: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要做到课堂学习高效,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课前有效预习是基石。学生在有效预习过程中认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学会课前预习方法, 在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导引下, 通过课堂上教师巧妙检查预习、激发兴趣, 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学生在充分预习中, 拥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了自学能力, 形成了学习技能, 能够探究新的科学领域, 不断获得新的知识, 达到真正的课堂高效。

关键词:有效预习,课堂高效,自主学习,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振有, 陶月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2.

[2]于田, 于一兵, 葛中华.小学教材完全解读新课标 (冀教)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8

2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我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及角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在复习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其实,在让学生回顾角的过程中,应该问的扎实点,比如,角的边、顶点在哪里?角的符号用什么表示?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切得感受到角的特征。

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我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说说有几个角,并自己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比划一下,使他们经历观察(认识表象)、操作(内化表象)的过程,认识直角的特征,并知道为了区分直角与其他角的不同,通常在直角上标号直角符号。其次,我出示一个纸工袋和一把三角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对变式的比较中体会、感知直角的基本特征。郑校长建议,在抽象直角时,应把重点放在三角尺上。教师可以这样来问:三角尺上有几个角?有没有我们认识的直角?学生回答完后,抽象出直角,并边出示:直角边、直角边、顶点,边介绍直角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指出,三角尺上有个标准的直角,利用这个直角,我们可以量纸工袋上的角是不是直角,得出所有直角都相等。

初步认识、感知直角之后,进行折一折的活动。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不规则纸,自己想办法折出一个直角。课后,郑校长建议,可以让学生还是拿出之前的那张正方形纸,提问:这张正方形纸上有几个直角?你能不用这4个直角,自己造一个直角吗?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展示学生折法多样的作品,之后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折的到底是不是直角。最后,可以指出:今后如果你没带三角尺,就可以用今天折的直角。折一折后,紧接着就是找直角的环节。我先让学生在数学书封面上找出直角,交流时只是指名说说找出了几个直角,再让他们找出生活中物体表面 1

上的直角。在这一环节中,建议我应该做到“三到位”:表述到位、手势到位和验证到位。画直角过程中,出示一张方格纸,直接让学生画出两个直角,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无从下手。建议,出示方格纸后,让学生观察上面有很多小正方形,有许多直角,明白方格纸的作用,用好纸上的直角。展示学生的作品后,要用赞扬的口气让学生注意画直角的时候,应该画一个顶点,从顶点出发,画2条直角边和直角符号。比如:你看!画得多好!先画了一个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了2条直角边,还画了直角符号!紧接着,问:如果给我们纸上没有方格,是一张白纸呢?应该怎样画直角呢?以此来教学画直角的方法。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9

成功之处:

对于这节课,我首先是通过问候学生过渡到How do you go to school?接着通过展示句型How do you go to _________? 及其两种不同的回答方式: I go to ______ ________. 和I ______ to ________.并且检测以how引导的疑问句,从而达到复习本课要用到的知识点的目的,为学生后面能读懂课文打下基础。接着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中找答案来回答问题,从而能读懂短文,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解释本课生词的意义。让学生不仅了解单词的发音和意义,并且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然后让学生来复述课文,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的过程,最后是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然后课下根据问题让他们组织对话。

不足之处:

1、展示展示句型How do you go to _________? 及其两种不同的回答方式: I go to ______ ________. 和I ______ to ________.过分强调了两种方式回答,而忽视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正确运用。

2、让学生初次阅读课文时,所提的要求不够明确具体,没有限制学生的阅读时间,导致这个过程浪费时间过长。

3、只是让学生去读课文发现生词,然后听课文,但是学生对于是否通过听解决了语音障碍没有进行反馈。

4、没有注意板书设计的顺序导致学生对话的条理性不强。

5、在学生做对话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展示,使部分学生在组织对话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6、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针对这课的两次试讲,我又多了几点观点:

1、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靠你来调动,这就要靠你是来怎么调动的?这个话题对老师来说要求是非常高的。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10

反思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伊始,以摘苹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题还是苹果园中的小动物开始设题使孩子们一直沉浸在童话故事情节中,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且从中的课件画面,让孩子们看得入迷,不宜走神,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有趣的“小竞赛”练习,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反思三: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本课中,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巩固练习题中,讲究层次性和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反思四:自主学习的质量不够高。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我有时却恰巧没有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这样他们的“表现”得不到肯定,如果这样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这样心理容易阻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待每个学生,恰当地 1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11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交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不同思维过程和方法,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思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11减几的知识。

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富有童趣的教学情景,由到玩具店买玩具方式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交流来突破本课学习重、难点,通过对主体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并让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还剩几个?”,在培养学生主动提出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下,列出相应的算式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全班汇报交流。最后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那种算法进行计算,进行算法的优化过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别人的算法,选择算得又对有快地方法进行快速的计算。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四会单词sport,ping-pong,badminton,basketball,soccer,T-shirt,

shorts,runners;能灵活使用句子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My favoutite sport is ____./ I like ____ best. What do you wear? I wear ____ ,____ and____ to play ____.

2.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式解决体育运动中所遇到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思想品质,提高对运动项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要求四会的单词和要求掌握的句式。

教具、学具准备:

1. 单词卡片,要求四会单词的实物,课后习题卡(每人一份)。

2. 录音机或课件。

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 Let’s guess. If you want to make supper/take a bath/watch TV/read books/buy

things/play ping-pong. Where do you go?

I go to the kitchen/the bathroom/the livingroom/the library/the store/the gym.

有必要的话,拿出这些词的卡片,进行复习一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既复习了一些动词性词组,又引出了今天课文中提到的地点体育馆和商店。)

2. 利用单词卡片What’s your favourite clothes? My favourite clothes is ____.

也可以直接提问学生:Today is warm/cool,what are you wearing?

What’s your favourite clothes?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用来复习服装的词汇,同时复习What’s your favourite ____?这个句式,用这些词汇和句式引出新的服装词汇和新句式。)

New Concepts

1. 利用复习二中的句式引出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学习单词sport,

出示单词卡片,联系朗读,拼读。

并让学生模仿回答My favourite sport is ping-pong/badminton.

2. 学生熟悉句式后,再利用实物和单词卡片学习单词 basketball,soccer.

3. 带入句式进行练习。可以是连接式练习,也可以小组练习。

4. 告诉学生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使用一个更简单的句式I like ____ best.

5. 两人一组做问答练习。

6.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踢足球,打篮球都用play.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减小教学的难度,同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新句式,教师加以指导就可以了,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7. If you want to play basketball, what do you wear?学习服装词汇I wear shorts,

T-shirt.并引出runners,出示单词卡片,拼读单词,并让学生练习用这些词说一个句子。

8. 两人一组练习这组句式。

9. 听录音两遍,注意any和some,either 和too的读音和用法。

10.完成课后习题并两人一组自编对话。

11.利用实物汇报演出。

(设计意图: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时,要把either 和too的用法提一下, any和some的用法留到第二课去解决。编对话的内容可根据完成习题的内容进行,并利用实物表演出来,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Class Clossing

Activity book

Homework

Draw your favourite sport and write your favourite sport.

板书设计:

Lesson 1. Ping-pong and Basketball

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My favoutite sport is ____.

I like ____ best.

What do you wear?

I wear ____ ,____ and____ to play ____.

课后习题:

一. 填单词并连线:

b__dm__nt__n 篮球 T-sh__ __t运动鞋

p__ng-p__ng 羽毛球 sh__ __ts T恤衫

s__cc__ __乒乓球 r__nn__ __s 短裤

b__sk__tb__ll足球

二. 填空:

1.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My favoutite sport is ____.

I like ____ best.

2.What do you wear?

I wear ____ ,____ and____ to play ____. 课后反思:

Lesson2. At the Sports Store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四会单词need,any,or;理解any,some的用法;能灵活使用句子We need some ping-pong balls. Do you have any balls? Do you like this T-shirt or that T-shirt? I like this one. Do you like these runners or those runners? I want these runners.

2.能力目标:能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到商店买东西,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独立买东西,学会看价钱和计算价格。

教学重、难点:要求四会的单词和要求掌握的句式。

教具、学具准备:

1. 单词卡片,运动服装,乒乓球,纸币,课后习题卡(每人一张)。

2. 录音机或课件。

教学过程:

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 分给学生不同的球,让学生自己说出I like to play ____. My favourite sport is

____./ I like ____ best.

2. T: What’s this/that?

S: It’s a T-shirt?

T: Do you like this T-shirt or that T-shirt?

S: I like this one.

T: What are these/those?

S: They are runners.

T: Do you like these runners or those runners?

S: I like/want these runners.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减小教学的难度,or在以前的教学中已多次用到,学生都已掌握,不必再多费时间,加深学生对this,that, these,those用法的印象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New Concepts

1. If I want to play ping-pong,we need some ping-pong balls.Say “need”,please.

让学生利用 need 造句。

2. Do you have any balls? Say “any”,please.讲清some和any的用法,都跟可数

名词的复数或不可数名词,如:some/any shorts;some/any soup;some用在肯定句中,any用在否定和问句中,举例说明。

3. 完成课后习题。

4. 听录音两至三遍。同时讲解美元和元的区别。如:one dollar,two dollars;one yuan,

two yuan.练习一下如何问多少钱How much is it? How much are they?

5. 布置商店的环境,让学生根据课文编短剧,三、四人一组。

6. 汇报演出。

(设计意图:本课是对话形式的课文教学,主要是环境的设置,要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本文,首先要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也就是新单词和一些主要句式,理清脉

络。突破了重难点,理清了脉络,学生在表演对话时就没有很大的困难了。)

Class Clossing

Activity book

Homework

亲自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一次东西并运用所学语言。

板书设计:

Lesson2. At the Sports Store

We need some ping-pong balls.

Do you have any balls?

课后习题:

一. 改错:

these book this runners some ball

those pencilthat T-shirtsany soups

二. 选词填空:

1. Do you like ______T-shirt or ______T-shirt?

2. Do you like ______shorts or ______shorts?

3. We need ______ ping-pong balls. Do you have ______ balls?

(any, some, these, those, this, that) 课后反思:

Lesson 3. At the Gym

教学目标:

冀教版《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篇13

3教学反思

优点:

1.运用多媒体技术,让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容易接受并形成表象。

2.重点突出,难点把握得比较好,让学生在产生矛盾、解决矛盾中轻松突破。

3.注重课堂细节,如在给角分类时,给角标上序号,既节约了学生分类的时间,又方便讲解。

4.对于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把握得比较好,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给钝角下定义,只强调钝角比直角大。

缺点和改进:

1.在展示学生折的角时,让学生拿着自己折的角在前面讲,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汇报的效果没有达成,应该把学生在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讲解或者贴在黑板上。

2.个别提问不够科学需要改正,把握数学教学的科学性。如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说出今天学得角中钝角最大,又引出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比钝角更大的角,我提问:“什么角最大?”虽然学生的回答完成了我的教学预设,但是这样的提问缺乏科学性。可以改为“有比钝角更大的角吗?”更加贴切。

3.练习的功能还比较单一,每个练习的实际都只有达成一个或两个目标,缺少题型的综合。练习的设计需要斟酌,尽量让练习的功能扩大化。比如在给学生欣赏角组成的人物运动简笔画时,我可以让学生通过找角、数角等活动,以达到练习功能的最大化。

4.教学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学生的反应与我的预设相差比较大时,我经常顾此失彼,关注学生就忘了教学的下个环节。关注我的教学设计环节时,学生的反应就很难给予适当的反馈。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磨练才能成长。

上一篇:审视的近义词下一篇:参加夏令营家长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