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4-12-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精选7篇)

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1

一.选择题

1.(2011年陕西)下列图片和文字对应正确的是

答案:B 2.(2011年陕西)双燃料汽车以天然气或汽油作为燃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B.以天然气为燃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C.在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D.汽油与天然气相比,燃烧时汽油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答案:C 3.(2011年陕西)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 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答案:A 4.(2011年陕西)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再利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答案:D 5.(2011年陕西)用电吹风吹干湿头发的过程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吹风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丝是串联的 B.湿头发被吹干的过程中,水蒸发放热

C.电吹风机能吹出热风,应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D.湿头发被吹起,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C 6.(2011年陕西)关于家庭电路中一些元件和工具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电路的开关应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B.三线插头中间较长的铜片应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C.熔丝(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替代 D.在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体

答案:B 7.(2011年陕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

F.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G.核能是再生能源

H.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 答案:D 8.(2011年陕西)国家重点工程——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正在建设中。2011年3月5日,载有200t电力设备的超大型运输车“公路列车”(如图,全长约80m,有180个大轮子)从湖南衡阳出发,以很缓慢的速度驶向青藏高原的过程中,两个多月(行驶时间约600h)行驶了3000多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路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0km/h B.公路列车安装有很多大轮子,是为了增大对路面的压强 C.公路列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其牵引力大于阻力

D.公路列车刹车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答案:D 二.填空题

24.(2011年陕西)(3分)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 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拇指按压的杠杠是 杠杠,人的指甲对上刀刃的阻力方向是 的(选填“向上”或“向下”)。答案:小于 省力 向上

25.(2011年陕西)(3分)纳米是长度单位,1nm= m。图示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纳米发电机主要依靠氧化锌等晶体材料在机械压力作用下产生电压,实现将 能转化为 能,为纳米器件提供电力。

答案:10-9 机械 电 26.(2011年陕西)(3分)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 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吸收 凝华

27.(2011年陕西)(4分)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大小为1.25N的拉力F,将重为1.8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则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答案: 0.36 72% 【解析】用平行于斜面、大小为1.25N的拉力F,将重为1.8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至顶端,总功W总=Fs=1.25N×0.4m=0.5J;有用功W有=Gh=1.8N×0.2m=0.36J;机械效率是η=

W有W总×100%=72%。

28.(2011年陕西)(2分)提示:在(1)、(2)两小题中选做一题,若两题全做,只按(1)小题计分。

(1)如图-1所示,橡胶管一端与漏斗相连,另一端与一只气球相连。当往漏斗中灌水时,气球充水后鼓起。如图-2所示,当漏斗上升时气球的体积逐渐增大,漏斗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气球被水挤破。以上现象说明水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如图-3所示实验,将一根塑料吸管弯成直角,在弯折处开一个小孔,插入水中,从水平管口向里吹气,观察到由小孔喷出雾状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

答案:(1)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9.(2011年陕西)(4分)(1)请在图-1中画出吊扇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并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要求: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答案:

六.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计19分)

30.(2011年陕西)(4分)根据图示实验,完成填空。

(1)图-1所示,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2)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

(3)图-3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轻质小球,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4)图-4所示线框的底边ab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

答案:(1)虚(2)运动(或无规则运动)(3)振动(4)感应电流

31.(2011年陕西)(8分)同学们在用伏安法测量标有“220V 60W”白炽灯泡的电阻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很小,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示数变化非 4 常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图-1所示的电路,通过在AB间接入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分别测出了不同电压时白炽灯泡的电阻。

(1)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以推出

URU L(选填“>”、RRL“=”或“<”)(2)根据图-1所示电路图,将图-2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发现电压表V1无示数,电压表V2示数较大,则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排除故障后,在某次实验中,电压表V2的示数如图-3,其示数为 V。

(4)当AB间接入定值电阻为125Ω时,V1的示数为4.0V,V2的示数为2.0V,则RL= Ω;若将定值电阻换为200Ω,则V2的示数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20V 60W”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806.7Ω,比同学们测得的阻值大很多。请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2)实物电路连线图如图所示。

(3)灯泡L处发生断路(或电阻R处发生短路)。3.5(4)62.5 变小(5)正常发光时灯丝温度高电阻大,该实验中灯丝温度低电阻小

(或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2.(2011年陕西)(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石子下落比羽毛快得多,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他们利用天平、秒表、长玻璃圆筒、体积和形状相同的小瓶,还有细沙、水、牛 5 奶、食用油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将能够下沉的物体从液面处由静止开始下沉,每次下沉深度均为0.3m。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1)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深度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 判断下沉的快慢。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物体下沉的越快。

(3)要想探究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 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9的数据可知,物体下沉快慢还与 有关。

(5)图示为物体分别在三种液体中下沉时间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象,其中,反映物体在食用油中下沉时间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

答案:(1)下沉时间(2)物体的质量越大(3)1、4、7(或2、5、8或3、6、9)(4)小瓶表面是否粘油(5)c。七.综合题(共2小题,计16分)

33.(2011年陕西)(8分)某同学用圆柱形容器制作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它的底部较重,可以竖直漂浮在水面,总质量为0.21kg、底面积为3×10-3m2。不放物体时,在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标为质量的“0”刻度线,如图-1.请解答下列问题:(g取10N/kg)

(1)不放物体时,该装置所受的浮力是多大?

(2)如图-2所示,在该装置中放入一个体积为1.5×10-5m3 的物块A,它的底部在水面下的深度h=0.11m。此时,该装置

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的刻度线应标为多少克?(3)物块A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1)2.1N(2)3.3N 120克(3)8×103kg/m3。

【解析】:(1)该装置的重力为G=mg=0.21kg×10N/kg=2.1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F浮1= G=2.1N。

(2)该装置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h=3×10-3m2×0.11m=3.3×10-4m3。

所受的浮力为F浮2=ρ水g V排=1.0×103kg/m3×10N/kg×3.3×10-4m3=3.3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总= F浮2=3.3N。

物块A的重力为GA=G总-G=3.3N-2.1N-1.2N.6 物块A的质量为mA= GA/g=0.12kg=120g。与水面所对应位置处的刻度线应标为120g。

0.12kg33(3)物块A的密度是ρA= mA/V==8×10kg/m。-531.510m34.(2011年陕西)(8分)图-1为小明家的电饼铛(cheng),主要用于食品的考烙和烹制。它采用双控电路,额定电压为220V,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000W,工作的简化电路如图-2,S为总开关,S1和S2为两个温控开关,R1和R2为上、下两盘的加热电阻,R1=R2。

(1)R1正常工作时,R1消耗的电功率是 W。

(2)R1正常工作时,通过R1的电流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明妈妈总感觉做晚饭时烙熟一个饼所用时间比在其他时段要长。小明决定用家中的电能表和手表测量做晚饭时电饼铛的实际功率,于是,他关闭家中其他用电器,让电饼铛单独工作5min,电能表转盘转过了225r。(注;该电能表标有“30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 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r)。①电饼铛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②烙熟一个饼所用时间变长的原因是:。

答案:

答案:(1)500(2)2.3A(3)①900W ②电饼铛的实际功率小于其额定功率(或电饼铛两端的实际电压小于其额定电压)

【解析】;(1)由于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000W,上、下两盘的加热电阻,R1=R2,所以R1正常工作时,R1消耗的电功率是500W。

500W(2)由P=UI得,R1正常工作时,通过R1的电流是I1=P1/U==2.3A

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2

一、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继续保持在知识交汇处命制试题的原则,注重对探究性问题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和学习潜能的考查。本套试卷与往年试卷相比,在分值的分布、不同类型解答题在试卷中的位置和解答题的考查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较好地实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

(一)稳中求变,重在理解。

2011年数学试卷仍然是12道选择题,6道填空题和8道解答题,共26题,总分值仍为120分。本卷在整体框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和同类问题进行了较好的变式考查,具体表现为:

1. 典型问题的连续性。

初中数学中的许多典型问题,都是每年中考数学重点考查的内容。除了方程、函数思想,统计意识,猜想、探究、、计算、证明类试题外,单纯探究规律性问题,以其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数学思考的深刻性、探究方式的广泛性等特点,成为河北省中考数学每年都坚持考查的内容;另外,由于高中新课程中新增了算法初步的内容,以程序框图的形式呈现问题,既为将来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程序化意识,此类命题方式,也成了河北省中考数学近几年所坚持的一种成功模式,具体表现为:

(1)探究规律类问题。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中,每年都会以不同的呈现方式、新颖的问题视角,对探究规律性问题进行考查,较好地检测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2009年的第12题———探究正方形数和三角形数之间关系的问题;

2010年的第12题———探究骰子翻滚和旋转所构成变换的规律性;

2011年的第18题——根据新定义的“移位”概念,探究“移位”的变化规律。

(2)程序框图呈现问题。在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中,均有一道采用程序框图来呈现题目要求的试题。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将具体问题程序化的过程,又增加了试题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数学学习水平。例如:

2009年第11题——用程序框图给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获得过程;

2010年第20题———用程序框图给出了光点的运动过程;

2011年第12题——用程序框图给出两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获得过程。

2. 同类试题的转化性。

在河北省中考数学相邻两年的试卷中,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姊妹题”。它们都是对重点内容的同类变式,但同样需要学生对内容的真正理解才能正确解答。这种命题方式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稳定性。例如:

(1)数轴与特殊四边形的有机结合。2010年第14题:如图1,矩形ABCD的顶点A, B在数轴上,CD=6,点A对应的数为-4,则点B所对应的数为。

2011年第14题:如图2,已知菱形ABCD,其顶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1,则BC=。

(2)两个正多边形重叠部分的周长。2010年第10题:如图3,两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均为1,其中一个正六边形的一边恰在另一个正六边形的对角线上,则这个图形(阴影部分)外轮廓线的周长是。

2011年第14题:如图4-1,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4-2,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二)变中求新,突出能力。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的“稳”是相对的,“变”才是根本的。整套试卷在分值的分布、解答题的位置和考查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试卷的整体难度并没有增加,特别是两道压轴题的难度反而有所降低,命题者想提高平均分的意图,以及“使当前数学教学通过‘题海’训练的办法来达到降低试题难度的习惯受到应有的冲击”的目的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具体调整如下:

1. 调整试题内部分值的分布。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在总分值120分不变的情况下,对试题内部分值的分布进行了调整。如选择题7~12题,由原来的每题2分调整为每题3分,各增加了1分;解答题21~24题,每题比去年减少了1分,压轴题25题比往年减少了2分,改为满分10分,目的是向基础知识部分倾斜分数,保证学生整体的平均分有所提高。

2. 改变解答题的呈现方式。

为改变过去解答题程式化的试卷结构,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的八个解答题的位置相对于往年的试卷变动较大。例如,将几何的猜想探究证明题,由原来24题的位置,降低难度后前移到23题;将创新型试题(关于圆的探究题),由原来23题的位置,移到了25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3. 变换解答题的考查内容。

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和复习质量的提高,尽量减少一线教师试图通过猜题押宝来提高考试成绩的做法,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的八个解答题,在规定考查范围内,围绕着支撑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思想和方法,对试题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例如:

(1) 19题:过去每年均考查数与代数部分单一的知识点(2010年直接考查解分式方程的能力;2010年以前侧重考查分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而2011年则改变为考查二元一次方程和整式化简求值的复合题,比原来此位置的试题明显加大了综合的力度。

(2) 20题:往年均以几何中重要、核心的内容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11年则从作位似图形出发,考查学生运用勾股定理求四边形周长的能力。如果学生对几何中非重点内容———位似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第二问所提出的问题将无法解决。因此,本题考查的侧重点还是以几何中的核心内容为主较好。

(3) 21题:把纯概率问题作为8分的解答题进行考查,替代了往年重点考查学生统计知识为主,并恰当渗透统计与概率之间联系的试题。这种做法与课程标准对概率内容的要求和概率知识在教学中所占课时比例不太吻合,有加大概率要求的倾向,值得商榷;同时,本题中的注解(若指针恰好指在等分线上,当做指向右边的扇形)部分,也极易引起学生的误解(部分学生将指针恰好指在等分线上,也看做了一种情形)而产生错误的解答过程,如果采用如下的注释:若指针恰好指在等分线上,需重新转动转盘,就会避免学生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4) 22题:将传统的列分式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赋予新的视角,替换了往年单纯考查函数知识为主的试题。这种做法,关注了对数学模型化思想本质的考查,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更加注重在所有基础知识上下功夫,而不是在考试形式上费心思,具有较好的教学导向作用。但是,本题在题干和两个问题的呈现上,存在逻辑矛盾,应引起命题者的关注。

(5) 23题:在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中,均在此题位置上安排了“创新型”试题,这种模式在2011年进行了改变,将原来24题位置上的几何猜想探究证明题,合理融入了尺规作图的要求,使常规的探究证明题变得鲜活,富有生气,同时还适当降低了推理证明的难度前移上来。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6) 24题:将考查一次函数和统计知识有机融合的试题,替换了以往的几何猜想探究证明题。本题结合保鲜品的运输问题,借助图表、图象和统计图呈现信息,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确定函数解析式和解不等式的能力,以及结合平均数和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决策的能力。本题较好地实现了把一次函数和统计知识有机整合的目的,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合理决策的能力。本题如能对图表中运输单价、冷藏费单价的单位加以注释,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7) 25题:将原来典型的创新型试题,加大探究力度后,由原来的23题后移到“压轴题”的位置,起到了降低以往压轴题过大运算量的目的。

本题是考查“课题学习”要求的成功范例。它以简洁的题干和清晰、准确的图形,通过“思考”和“探究”栏目,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提出问题,以扇形在平行线之间的旋转变化为背景,以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深刻理解为结论,灵活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以及三角形全等、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自然而深入地考查了学生在图形变化过程中寻找不变量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题的正确解答需要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论证及求解的过程,这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渗透在解决问题的每个环节之中。事实上,本题中无论是填空,还是解答部分,一旦学生对问题情境和概念理解之后,就能快速、准确地运用相关定理获得正确结论,计算量较小。作为“压轴题”,本题较好地改变了以往学生仅凭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也能拿高分的现象,成功实现了减少过于繁杂的计算和过难几何论证的目的。

(8) 26题: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往年的考查形式和呈现方式出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题以运动变化的抛物线为背景,采用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将代数与几何的基础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考查了二次函数与点的关系、矩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等知识,以及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的能力。本题形式新颖,综合程度较高,不让猜题押宝者有可乘之机,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区分不同数学学习水平学生的目的,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

二、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2011年的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突破了已有的框架和模式,真正实现了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在知识交汇处命制试题的原则,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加强了对探究性问题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正确引领了数学教学的方向。下面结合本套试卷所蕴含的教学导向,提出如下建议:

1.抓好基础,提高技能。

本套数学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中的全部一级知识点和主要二级知识点,并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合理渗透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之中,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繁杂的运算和较高逻辑推理的要求。整体上看,本套试卷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容易题和中等题达到了80%以上。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中了解知识;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我们的系统复习,必须要以课程标准为总纲,考试说明为指针,教材为依据来进行。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不“超纲”,突出重点又不“遗漏”,始终坚持夯实“双基”的理念不动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不改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及时归纳,形成系统。

在2011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中,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版块知识有序呈现,课题学习的要求恰当渗透其中,较好落实了以学定考的要求,关注了整卷的和谐性和试题之间的有效搭配,使考查功能之间形成合理的支撑,较好地实现了试题在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相互校正随机误差的功能。

当前,所有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均采用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混编的形式呈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和复习,必须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发挥出教材的示范作用。注意将课本中重点例题、习题进行变式与引申(在中考试题中有相当多的题目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得来的),切实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形成过程,并要做到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将知识内容及时条理化、系统化,实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3.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在2011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中,“活题”较多,大多数试题都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的设问,实现对数学思想方法不同程度的考查,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数学思考和数学活动过程等方面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的教学和复习,在关注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猜想、验证的思维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切忌就题论题、就事说事的教学方式,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经历“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目的。

三、对2012年中考数学备考建议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对试图通过采用“题海”训练的办法来达到降低试题难度的做法真正受到了冲击,因此,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必须要摈弃枯燥的“题海战术”,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一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才能实现呢?以下做法,仅供参考。

1.问题设置——以教师为主。

教师要沉入题海,精选符合学生实际、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求的问题,呈现给学生。

2.问题解决———以学生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

让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的从自己的同伴中受到启发,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一题多解或多解归一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如何在具体问题中得到应用的。

3.问题拓展———师生一起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或部分学生抛砖引玉的问题,使学生在已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拓展出新的问题,实现一题多变,落实多题归一,开拓思维空间。

4.归纳提升———师生一起归纳概括、总结提升。

此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要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提升,使学生凌乱的知识得以梳理,发散的思维得以有效的回笼(此过程也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结束前,可以在课内任何一个需要总结的环节中实施),真正实现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反思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及时反馈———教师所提问题、作业和检测,要及时检查和批阅,并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和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检测,必须要做到反馈及时。即课堂问题反馈及时;作业问题反馈及时;检测情况反馈及时。教师要结合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思路和策略,及时改进复习方法,确保复习课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2011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虽然变动较大,但是,它仍然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依据考试说明,又不照搬,较好做到了推陈出新。我们只有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吃透考试说明,按照试卷导向,依据教材内容,把夯实“双基”、提升能力始终作为我们数学教学和复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2]河北省教育厅中考中心.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S].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55~108.

[3]赵国尚.河北省2010年初级中学教育质量分析评价报告[R].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54.

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3

一、审题关键和构思方法

1.审题的关键点

写作导语中的主体是“我们”,提示的“带上出发”的内容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等,它们在人生成长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激励着我们勇往前行”, 命题人倡导考生在作文中宣扬正能量,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真作文”。要做到“真”,文章就应该“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就要剔除那些无痛挠痒、无病呻吟的文字,就要在“众里寻她”中寻找到与众不同之处。总而言之,这道作文题,在最大化照顾所有考生的同时,希望让考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独特体验的真作。

2.构思方法

我们可从用以下方法构思:

(1)片断组合构思法。一般采用三个片断组合的方式构思全文,如众星拱月般烘托出全文的主旨。如叙述学习生活中经历的三件小事:大雨中,爸爸跑去車库取车送我;与妈妈闹矛盾后,妈妈依然给我削苹果;弟弟说自己是男子汉,要保护我。体验亲情的幸福,带着亲情的幸福出发。

(2)波澜起伏构思法。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要展现出事件的曲折之美。如叙述自我成长中的一次挫折:拿到发下来的试卷,看到红色刺眼的低分,我茫然而又失望,心情跌落到了最低谷。而偶然间映入眼帘的一株在风雪中尽情绽放的小花,却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让我从中得到了启迪,由此奋发向上。

(3)典型人物构思法。选择一位历史名人,选取他(她)的生命历程中的一处精彩情节,彰显人格的魅力,突出主题。如选取历史中的风云人物——越王勾践,叙述他沦为“亡国奴”之后,带着复国之志,每天卧薪尝胆,终于复国的故事。

(4)引经据典构思法。写成议论文,引用经典事例和名言加以佐证。如开篇提出文章的论点:带着宽容出发。行文中列举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张英“三尺巷”的来历,并列用相关的名人名言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行论证。

(5)文体出新构思法。用具有“语文味”的文体——书信、日记、访谈、论坛等形式进行包装。如采用节目访谈的方式,将自我拟化成一位节目主持人,邀请奔赴雅安地震施救的志愿者廖智、为救学生而失去双腿的张丽莉、支持女儿无偿捐献器官的何玥母亲等几位嘉宾进行采访,凸显“带着爱心出发”这一主题。

二、写作误区提醒及备考建议

今年江西卷作文题在审题上没有什么难度,但要写好,确实要花一番工夫。在阅卷中,我们主要发现了以下问题,希望能够引起考生们的注意。

“亲情”“友谊”“理想”“知识”“叮咛”等出现在写作导语中的这几个词语成了考生填入作文题的高频词语,在阅卷老师的电脑屏幕中反复出现,这怎么不会让阅卷老师出现审美疲劳呢?再看看那些独具匠心的文题吧,如填入“你的诱惑”“幸福的斜度”“木屑味儿”“向日葵的祝福”等词语的文题,却能让阅卷老师的双眼顿时一亮。因此,笔者要告诉下一届的学子们,如果能让你补充文题或自拟题目,一定要来个与众不同的文题,这样,你在作文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赢了,作文的起评分也就更高了。

为应付中考作文,有些考生在考前选择练习“快餐式”“百搭式”的作文,如背熟三个人物的片断:屈原投江、杜甫忧民、苏轼豁达,然后遇上任何作文主题都可在适当变换后成文。他们以为就此掌握了作文应试的法宝,如在此次作文中就套上“带着爱国出发”的外衣沿用这些材料,却挂羊头,卖狗肉,套作拼凑感非常明显。你说,这样的作文能得高分吗?好在今年出现的这种情况较往年有所减少,更多的考生将写作的视角投放在了现实的学习生活之中,选取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强的鲜活材料,这也让所写的文章有了生命力。

结合2013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阅卷情况,笔者对2014年参加江西中考的考生强调以下几点:

1.实出细节

细节,细节,你在哪里?阅卷老师一次次呼唤,一次次把你寻觅。阅卷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考生的作文缺少精彩的细节描写,叙述十分平淡。如“带着目送出发”,考生只是简单地叙述了考前父母目送自己进考场的这一过程,然后用大篇幅的文字写父母如何爱自己,自己要如何回报父母。在关键点“目送”的这一细节上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整篇文章让人读后的感受是索然无味的。我们呼吁,记叙类的文章理应在文中展现精彩生动的细节。

2.卷面整洁

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4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陕西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篇5

听力部分

I. 听句子,选答语(共15小题,计15分)

第一节:听下面10段对话,每个对话后有一个问题,读两遍,请根据每段对话的内容和后面的问题,从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1. A. This Sunday B. Next Saturday C. This Saturday.

2. A. She is playing. B. She is sleeping. C. She is listening to music.

3. A. Her grandmother and grandfather. B. Her mother and father. C. Her sister and brother.

4. A. In a hospital. . B. At home. C. At school.

5. A. Larry. B. John. C. Linda.

6. A. A chicken hamburger. B. A pork hamburger. C. A beef hamburger.

7. A. It’s warm. B. It’s cool C. It’s cold.

8. A. A singer. B. A pilot. C. A dancer.

9. A. Between the post office and the supermarket.

B. Between the post office and the book shop.

C. Between the bookshop and the supermarket.

10. A. For 4 days. B. For 3 days. C. For 2 days.

第二节:听下面两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请根据每段对话的内容和后面的问题,从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11段对话,回答第11至12小题。

11. Why did Jack go to Shanghai?

A. On business B. For vacation. C. To visit friends.

12. How did he go there?

A. By air. B. By car . C. By train.

听第12段对话,回答第12至15小题。

13. What will the girl get for her dad?

A. A watch. B. A T-shirt. C. A shirt.

14. What color does the girl want?

A. Red . B. White. C. Blue.

15. How much will the girl pay?

A. $10 B. $15 C. $20.

II.听短文,选答案 (共5小题,计10分)

本题你将听到一篇短文,读两遍,请从每个小题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16. What will the speaker’s clothes be like in 20 years?

A. colorful and light B. Dark and cool. C. Comfortable and cool.

17. Where will the speaker spend his vacation?

A. In the mountains. B. In space or under the sea. C. In the city.

18. The speaker will fly a plane with .

A. no pollution B. less pollution. C. more pollution.

19. Why will the speaker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 To play sports with them. B. To learn culture from them. C. To watch TV with them.

20. The speaker mainly tells us about his in 20 years.

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6

2.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3.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美起源于“游戏”的审美发生学说被称为“游戏说”,其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5.人的外在美体现在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三个方面。

6.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画面运动性、时空自由性、心理真实性.7.在审美文化中,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审美生产、审美调节、审美消费. 8.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和普遍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9.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10.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是以情感为中介形成有机统一体的。

对。审美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审美中的情感活动以感知因素作为基础,审美中的情感活动通过想象因素自由扩展和抒发,审美中的情感最能在感性里表现理性。情感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优美的美学特征。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3)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12.简述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和基本方法。

答:(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五、论述题(共30分)14.请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2)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

(3)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4)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2024年陕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篇7

对联题是历年来中考所热考的一种题型,这种题目,具有很强的测试功能,能够有效、快速地检测出应试者的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形式一般为名句默写、选择填空、赏析式等。常结合文言知识、修辞手法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如何备考呢?请你走进2016年中考,研究其特点吧!

【真题解析】

一、压缩对联题型。

所谓压缩,即把试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压缩即为下联。

例1.(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语段下面的文字,请你为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一幅楹联选择恰当的下联。

在福州三坊七巷,曲艺文化是最时尚、最风雅的视听盛宴。观戏听曲历来是百姓喜乐之事,有些富贵人家热衷于在自己家里搭设独具特色的宅院戏台,时常唱演这些福州的伬唱、戏剧等曲艺节目,为坊巷的生活平添了无穷的乐趣。衣锦坊的郑氏宅院里保留着福州城内唯一流传至今的水上戏台,其设计精美,意境雅致。夜晚听戏,更以隔水听音的效果为人所称道。

上联:春暖华堂人衣锦 下联: (只填序号)

A.管竹琴弦乐其鸣 B.婉转莺歌凌紫烟。

C.千秋雅调幺相闻 D.月明水榭客听歌。

【试题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给材料的对联题。因为上联是畫线句前半句的压缩,下联是画线句后半句的压缩,所以,本题可以从所给的材料中提炼出来,而通过选择题形式降低难度,注意对联“对仗工整、词性相近”的要求,考生围绕“夜晚听戏”这个关键词语,然后从备选答案这选择,另外还注意“人衣锦”是主谓宾形式,选项当中只有D选项的“客听歌”也是主谓宾形式,由此可以直接选出答案。

【参考答案】D。

二、补充对联题型。

所谓补充,即补充所缺的上联或下联。有的是给定主题的补充。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把对联中所缺少的词语补充完整。

例2.(2016年山东省淄博市)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信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发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

【试题解析】

本题考察了对联的补充。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例句为: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其结构为:人名加地点加诗句,补写的句子也应符合这个格式,因此考生可以围绕所学陶渊明的诗文思考即可。

【参考答案】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三、搭配对联题型

命题者把两幅对联的顺序打乱,让考生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搭配。

例3.(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⑴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⑵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

濯清涟 冬梅 出淤泥而不染 夏荷 远群芳以无争 傲霜雪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考查考生提炼信息和对对联的能力。⑴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概括。要注意先找出材料体现的主要内容,在表述的时候注意字数的限制。⑵本题考查对联,要注意对仗,考生要仔细研究所给的备用对联素材,利用对联的特点进行重新排列即可。

【参考答案】⑴广州今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建设 ⑵夏荷濯清涟出淤泥而不染;冬梅 傲霜雪远群芳以无争。

四、人物对联题型

关涉到一些人物,特别是一些古人的故事、对联、姓氏、字号、别称等联系对联进行命题。

例4.(2016年湖北省随州市)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⑴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笫一家。

⑵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⑷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⑴杜甫 ⑵《岳阳楼记》 ⑶《西游记》 ⑷鲁迅

B.⑴李白 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⑶《聊斋志异》 ⑷老舍

C.⑴李白 ⑵《岳阳楼记》 ⑶《聊斋志异》 ⑷鲁迅

D.⑴杜甫 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⑶《西游记》 ⑷老舍

【试题解析】

本题是一道对联选择题,对联所写的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做好本题考生要对对联进行仔细研究。⑴联是考生抓住联中的“青莲”,我们就会了解是唐代的青莲居士李白,就能排除A和D;⑵联中抓住“忧和乐”就知道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所写的内容。就把B排除,答案显然是C。⑶联中抓住“写鬼妖”,我们立刻想到蒲松龄;⑷联毫无疑问的是在写鲁迅。利用排除法即可把本题做出了。

【参考答案】C。

五、对联赏析题型

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要求有相当难度,牵涉知识很广,因此一般试题只要求考生从一两个方面做简单赏析。

例5.(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为了表达对陈忠实离世的缅怀之情,学校文学社撰写了一幅挽联。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赏析这一幅挽联。

忠于人民 忠于生活 忠诚觅得原上鹿

实为楷模 实为经典 实业赢得举世名

nlc202309082130

内容: 形式:

【试题解析】

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参考答案】在内容上高度评价了陈忠实的文学作品的神圣,为人们留下了不朽的经典。在形式上,采用藏“忠实”句式,利用反复排比的形式,表达了对陈忠实哀悼之情。

六、评判对联题型

命题者给出几组对联,让考生对其判断,那个是属于对联,那个不属于对联题,其判别方法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判断。

例6.(201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学对联。

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 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內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试题解析】

本题是让考生根据对联的特点进行判断对联的能力。做好本题考生要仔细研究题干中“对联的基本要求”为准则,分别对三个选项进行判断,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对联的平仄去进行。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没有构成对偶,所以不属于对联。

【参考答案】B项两句中,“满地春”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

【技法指津】

1.了解对联的特征。许多考生失分,就是不知道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是一种比较严格的文学样式,主要有如下特征:对联一般分上下两句,称为上联和下联。而且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⑴字数相等,断句的位置相同。

⑵在相同的位置,上下联词性相同,即上联的形容词必须对下联的形容词,上联的名词对下联的名词等。

⑶两联的内容必须相关,可以是相近,也可以是相对。两联要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毫不相干。

⑷平仄要有规律,音调和谐。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⑸上联出现的字,下联尽量不要重复出现。

2.多收集一些有趣的对联,掌握对联的技巧。在同学们平常学习的古诗中,就有非常多的对联,律诗的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就是对仗句。

3.民间有很多楹联,平时可以拿春联等相对容易的对联,做一些练习。

4.多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地方风俗,有助于答题。

【试题演练】

1.(2016年贵州省安顺市)下面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

①松间鸣好鸟 ②鸟鸣山更幽 ③泉和万籁声 ④风定花犹落 ⑤窗外见南山

⑴上联: ① ,下朕: ;

⑵上联: ,下联: 。

2.(2016年湖北省荆门市)【开班会拟标语】九年级(6)班将举行“走进传统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吉米参加,吉米想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副宣传对联,请你帮帮他。

3.(2016年广西省南宁市)下面是备选的一副对联,只有上联,需要续写下联。

上联:阳春白雪传雅曲

下联: 。

4.(2016年山西省)雁翔同学有手机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现在他将下列有关书法的对联整理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

A.大力可能通纸背,尖豪仍觉吐花香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

D.贮水养来青玉案,和烟磨成紫云溪

5.(2016年吉林省)学校“语文节”即将拉开序幕,届时要开展“书法展示”“诗词吟诵”“国学品读”“名著赏析”“戏剧表演”等活动,让翰墨书香、清音雅韵流淌校园。

请依据活动内容,自拟一副对联。(每联不少于5字。)

6.(2016年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漫步水乡同里古镇,走上古朴典雅的渡船桥,绿水悠悠,小船静卧,暮色渐近,飞鸟相还。渡船桥的桥联很精彩,联云:“春入船唇流水绿,人( )渡口夕阳红。”正是眼前之景,惟妙惟肖,精彩绝伦。读后让人涌起思乡之情。

7.(2016年内蒙古包头市)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居陋室陷淤泥如莲清净

下联:

【参考答案】

1.⑴⑤; ⑵上联:④ 下联:②。

2.示例:

①共搭汉语桥,共筑中国梦

②让文化走向未来,让世界认识中国

③四书五经颂中华美,唐诗宋词扬民族情

④诗书礼易培植华夏沃土,书画琴棋展示九州情操。

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3. 示例:高山流水觅知音。

4.B。

5.示例:

①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下联:读经典润泽人生

②上联:墨香盈雅室,下联:书声溢芳园。

6.“归”。有归来、返回之意,如“返、回、还”等。

7.示例:处深山幽谷似兰芬芳。

上一篇:建材类广告语下一篇:参加市课程改革现场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