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共6篇)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几个方面将记叙语段扩展成篇。

2、训练语言优化手法,培养学会僧树立语言的形象化意识。

3、指导主题的提炼方法和表达过程。

4、指导选择结构技巧,让学生初步懂得从结构技巧和丰富内容两 方面对文章作补写。

教学设想: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修改更多的只是在修改错字,标点、病句和表意准确这一层面。学生更多的也只是在积累事例材料这方面下功夫,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写周记,日记,却不知道自己在误导学生。这样不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见提高,而且让学生错误地树立一种写作意识:学生写作文时绞尽脑汁地翻倒积累的事例材料。但必定带有很多偶然性,学生如果找到符合文题的材料过于简单平凡,加上写日记,周记不太注意语言的表达养成记流水账的习惯。这都造成学生作文篇幅达不到要求;内容不充实;立意不深刻甚至牵强等一系列问题。

进入初中阶段,要尽快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作文意识: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写,挖掘出更深刻的主题。在动笔之前确定整体的结构框架。

近年来,“新概念”作文冲击传统的作文指导观念,更强调语言的优美和结构的技巧。优美的语言和严谨而又完美的结构可以掩饰事件的平凡和肤浅的主题。

中考的评分标准自去年考试从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结构和发展等级四个方面分开评分。特别是发展等级的平分取三个 方面得分的最高值。这个都要求在作文教学先从语言,立意,和结构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希望本课完成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全新的作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由常见的浅层修改导入

二、提出中层修改的要求:

第一:语言要优美 第二:立意要有深度 第三:结构要完整

三、复习以前归纳并要求摘录出例句的几种简易的语言技巧,特别强调形象性技巧。

(一)、明确:形象性技巧是多种语言技巧的综合运用

1、增添修饰语

2、提炼动词

3、细节描写(细化动作、运用修辞刻画外貌或神态)

4、多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5、引用或化用古诗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6、形象性(画面感)

(二)、举例分析形象性呈现出来的具体画面感

比较两个语句的形象性:

1、来到新学校快一个星期了,我很想家。

2、来到新学校快一个星期了,我终于忍不住偷偷溜上学校后面的小山,对着家的方向看晚霞。

(三)讲解课前布置的作业,作迁移训练

扩展语段:

小提琴声飘出小竹楼,引得路人伫足倾听。①点名回答并作评析 ②讲解参考答案:

悠悠的小提琴声飘出了小竹楼,荡出了竹林,穿透了云层。洒落在花丛中,花儿绽出了娇艳的笑脸,逗引着偏偏起舞的蝴蝶;溅落在湖面上,鱼儿跃出优美的弧线,惊扰了荷叶上哇哇和唱的青蛙;钻进路人的耳朵里,引得路人伫足、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四、讲解、修改、评析课前布置的记叙语段扩展

作业:

请从语言角度修改下面记叙语段。

在路上

周五下午,放学铃声响过之后,同学们欢呼雀跃地回家。我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已是深秋,四周没有一点生气。忽然,一阵“吱吱”的响声传来。一个叔叔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行驶在慢车道上,自行车的后座上,坐着他的妻子和坐在妻子腿上的孩子。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但是他似乎并不感到累,有时扭过头教孩子数数,有时笑一下,我觉得他们很幸福。

1、环境描写(天气、校园、路上)

2、事物描写(自行车)

3、人物肖像描写(叔叔、阿姨、孩子)

4、行动心理描写(叔叔)

5、整个画面(自行车上的三人)

6补写完整后,你觉得文中那一点最让你感动?由此你联想到什么?有什么感触?(用自己的话表述)

7、你想确立什么主题?

(一)修改环境描写

①点名回答,并作适当评析 ②举学生作业作修改

天空中飘着薄如轻纱的云,悠闲地在皎洁无比的天空中走着。蓝天下,寂静笼罩着整个校园,一切都像定格了一样。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这个定格的校园,不一会儿,一群同学象洪水一样涌出了校门。我无精打采地走在路上,抬头一看,几朵白云孤独地飘着,心里感到很失落。(庄晓鑫)改后:

用心

爱心

专心

“叮铃、叮铃„„”响亮的下课铃声打破校园的宁静,同学们沸腾地涌出了校门。夕阳西下,太阳羞答答的躲进云儿的怀抱里,红色的霞光撒满大地的每个角落。不知何时,秋天的纤手搭上大地的肩膀,一阵秋风袭来,满树的落叶在风中飘散。霎时,一阵寒意涌上我的心头,我赶紧拉上外衣的锁链,心情也变得如同这秋一样荒凉失落。

(二)修改事物描写:

①点名回答,并作适当评析 ②举学生作业作修改

这匹“老马”喘着大粗气,筋疲力尽。“吱吱”声不断,就象快散架似的。(庄艺艺)改后:

象一位暗杀者的脚步声,慢慢地向我逼近,以致于刺耳;又象一位得了哮喘病的老人,走一步咳三声,让人揪心。

(三)修改人物外貌、神态描写:

①点名回答,并作适当评析 ②举学生作业作修改

叔叔长得很俊俏,但脸上有一丝皱纹,明显可以看出他的苍老。阿姨有一张小巧玲珑的脸蛋,远远看去十分美丽。孩子依偎在阿姨身上,看不出模样,但可以知道一定很可爱。(庄玲萍)改后:

微风拂过,撩起她脸旁的长发,见了我,微抿的嘴角漾出一道轻柔的水波。孩子东探一下头,西伸一下脑袋,好象刚出土的竹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四)行动、心理描写和整个画面:

比较学生作业,并作适当评析

那个叔叔看上去是那么费力,但他似乎并不感到费力。即使汗流满面也是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样子。他不时地扭过来教孩子数数,阿姨以微笑给他带来动力。他们相视而笑,继续前进。幸福把他们缠绕得紧紧的。

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汗水肆意地滴落下来。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累,脸上微笑着:这就是幸福。„阿姨不时地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小傻瓜,你数也数不完的。”小男孩嘟着嘴,还是接着数落叶。阿姨和叔叔对视了片刻,无奈地摇了摇头。(庄艺艺)

(五)举林艳艳同学连缀成篇的短文,要求学生齐读,结合作业第6、7点的要求思考如何确定主题。(先不评系析该同学表达的问题)

在路上

“叮铃铃„„”响亮的铃声打破了学校的沉静,同学们沸腾地冲出学校。已是立秋,秋风徐徐,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吱吱吱„„”一阵刺耳的声音,闯进了我的脑海,原来是一个男人骑着一只自行车,那自行车仿佛快闪驾了;又像一匹老马倔强地奔跑在草原上;又好象得了哮喘病,走一步咳三下。自行车行驶在慢车道上,自行车的后座上坐着他的妻子和坐在妻子腿上的女儿,他妻子瘦得仿佛一下就被这徐徐的秋风吹走,如落叶一样投入大地的怀抱。妻子的头发柔顺地搭在她的肩上,她嘴角微抿露出笑容。他的女儿可爱极了,嘟着小嘴,嘴里不知在嘀咕什么,女孩虽没有樱桃小嘴,但像是九月的石榴,露出玛瑙般的门牙,她的脸蛋红扑扑地,像一个熟透的水蜜桃。

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汗水不断地从他饿联颊滑过。但他总是面带微笑,那笑一定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发自内心的,因为孩子的天真,妻子的微笑,已化成缕缕的微风,轻轻地为他擦拭汗水,因而他丝毫都不感到劳累。

自行车仍传出“吱吱”的声音,但我却觉得它是多么优美动听。叔叔不时回过头教孩子数数,脸上洋溢着幸福。秋天的晚霞像一层薄纱,在中年男子的脸侧打出一层波光珉灭的圆圈心一种叫作幸福的淡淡的味道,一点点地倒入这爱的三人之间„„我好像看见这一家人正开着幸福的列车,驶向他们的三人世界。

五、介绍平凡而简单的小事中深刻立意的手法

(一)、介绍点题简易手法:媒介联想法

媒介:记叙语段中具体可感的行为、事物

联想:由具体可感的行动、事物想到相类似的行为、事物,再到自然引发出来的情感、思想。

(二)、学生交流回答作业第6、7题,归纳可能的两个立意角度

主题:

1、用心体会幸福(爱),过幸福生活。

2、用行动回报别人的爱

(三)、教师结合学生语段,归纳出:

3、用心体会生活的美,过充实的人生。

(四)、简析学生点题方式的不足,介绍一种点题过程及应注意的方面和每个步骤对文章结构的作用:

主体记叙部分 → 过渡(评论媒介→衔接)→ 联想(概述类似事件、行为)→ 感悟(议论→评论、抒情→点题)→

记叙(承接主体记叙部分→ 避免联想和感悟与记叙主体脱节,结构浑圆)

(五)、依照以上步骤,浅析改前和改后的差别

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美丽的风景。可我们却时常忽视了。

因为心是被乐缚的。所以我们疏忽生活中太多美好的东西,却只在意曾经有过的失意与困惑。

生活中的美需要一颗快乐的心去体会,多留心生活的美吧,我望了望远处,家在远处,我不觉地加快了脚步。

改后:

多么温馨的场面;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平庸而熟悉的风景。为何我们却时常视而不见。

因为在整天伏案疾笔之中,在失意挫败的困拢之中,心是被乐缚的。所以我们疏忽了妈妈对你更新的饭菜;疏忽了在喧杂的车声中夹着悦耳的琴声;疏忽了在万家灯火中,最灿烂饿星星吗?

不,忙碌的日子就像一画卷,画满了生活的沧桑与丰富,时而我们只是轻轻地一,而疏忽了许多,其实只是你细心去关注它灰暗的一面,而疏忽了美好。画卷的空白处需要我们去舒展;

去展望;

去描绘。

用心

爱心

专心

太阳渐渐地落下,余晖染红了半边天,白云在这红色更显纯净。我望了望远处,家在远处,我不觉地加快了脚步。

六、读范文(附后)

七、举例总结作文的要求

例:2008年泉州市中考模拟检测作文题:

体育测试是我市今年中考增设的一项内容。回想参加体育测试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感人的情节,精彩的瞬间令人无法忘怀;而从中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触发了灵感的火花。请以此为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八、布置作业:修改学生习作(附后)《恍然间,已是落叶飘零》

附:学生习作

在 路 上 嘉惠

中学302班 林艳艳

“叮铃铃……”响亮的铃声打破了校园的沉静,同学们沸腾地冲出校门。秋风的纤手搭上了大地的肩膀,树叶红了,徐徐地飘落。我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虽是星期五,但那有什么意义呢?回家了,还不是学习、做作业?还不是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还是吃了睡,睡了吃?叹!我越想越觉得生活过得真“difficult”,真“boring”!“吱吱吱……”一阵刺耳的声音,撞击了我的耳膜,原来是一个叔叔骑着一辆自行车,那自行车仿佛快散架了,像一匹倔强的老马艰难而又孤独的飘荡在黄昏古道上,使人不由地想起“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诗句。自行车行驶在慢车道上,自行车的后座上坐着一位阿姨和坐在阿姨腿上的小女孩。乍看时,阿姨瘦得仿佛一下就被这徐徐的秋风吹走,如落叶一样投入大地的怀抱。近看才发现阿姨的头发柔顺地搭在她的肩上,她嘴角微抿,露出笑容。小女孩可爱极了,嘟着小嘴,嘴里不知在嘀咕什么。虽没有樱桃小嘴,但像是九月的石榴,露出玛瑙般的门牙,她的脸蛋红扑扑地,像一个熟透的水蜜桃。

虽已过立秋,红色的霞光撒满大地的每个角落,还是那样闷热。

叔叔看上去骑得很吃力,汗水不断地从他的脸颊滑落。但他总是面带微笑,那笑一定是发自内心的,因为看得出来他们是一家子,孩子的天真,妻子的微笑,已化成缕缕的微风,轻轻地为他擦拭汗水。他丝毫都不感到劳累的。

秋天的晚霞像一层薄纱,贴在天妈妈的怀抱,正听着故事呢?太阳正散放着自己的余晖。小鸟“吱吱”地横掠于这平静的天空。

自行车仍传出“吱吱”的声音,但我却觉得它是多么优美动听。叔叔不时回过头教孩子数数,脸上洋溢着幸福。霞光在中年男子的脸侧打出一层黝黑的油彩,一种叫作幸福的淡淡的味道,一点点地倒入这爱的三人世界……

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温馨的场面;多么平常而熟悉的风景。为何我们却常常视而不见?

在整天伏案疾笔之中,在学习失意挫败的困扰之中,心是被束缚的。我们疏忽了妈妈对你更新的饭菜?!疏忽了在喧杂的人声中夹着悦耳的琴声?!疏忽了掩映在万家灯火中璀璨的满天星辰?!

不,生活就像一幅画卷,画满了生活的沧桑与丰富,我们或者只是轻轻地一瞥,却忽视了许多;或者只

用心

爱心

专心 5

是太在意它的苍白与灰暗,却忽视了它的精彩与绚丽。

画卷的空白处需要我们去舒展!去展望!去描绘!

太阳渐渐地落下,我望了望远处,家在前方,我不觉地加快了脚步。余晖染红了半边天,云彩更显纯净了……

记叙散文中以景物的逐层渲染组织文章结构,要求注意几个方面,否则有画蛇添足之感。

1、情随景变或景随情变

2、推动情节的发展

3、观察景物得到的感悟和从事件中得到的感悟一致(观察景物得到的感悟可以通过过渡衔接凑合从事件中得到的感悟)(例下文红色字体部分)

广海中学2008年初三(上)期中考作文指导:这一次,我拒绝

这一次,我拒绝 解释

315班 郑勇

雨飘飘扬扬,在空中打着旋,仿佛少女跳着华尔兹,从天而降;又好似情侣游弋于优美的小夜曲;给天空垂下一帘银白的罗幕。

窗前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云彩飘过。突然传来稚嫩的声音:“妈妈,你伞拿歪了。”年轻的母亲笑着说:“没有歪,我习惯这样。”抬起头望去,这位母亲的肩膀已湿了大半。我突然痴了,思绪一直子飘出很远很远。

那时候,也是这样的雨天,宁静而温馨。在伞下,我依偎着妈妈,嬉笑不断......呵,眼睛好累,酸酸的,湿湿的,也许是昨晚没睡好的缘故吧。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长大了,妈妈似乎也变了,变得陌生起来。

最近妈妈怪怪的,经常翻动我桌上的书和日记,我看见您的疑虑紧锁在眉头,您的怀疑闪现在眼里,是不是我在日记里写着:“再过几天,我就能升级,得到那把无敌不克的宝剑”?可课余的游戏也是一种休息,我会安排好时间的。您在担心什么呢?

寂寥无人的时候我喜欢倾听雨的声音。“沙沙沙”的树叶声是雨送来的的祝福;“叮叮当当“是雨和屋檐合奏的交响乐;“咚咚咚”是雨和窗子久别重逢后的寒喧。雨声时高时低时缓时急,时而如涓涓细流那样清脆悦耳;时而如长江大河那样雄浑低呤。它洗涤万物,净化人的心灵。我总在雨中疏理凌乱的心绪,迎接新的开始。而此时,我的心海里却翻涌着波浪。

忽然,想起朋友的劝告:“给日记上把锁吧!”我把日记锁在抽屉里,钥匙深深地放进口袋,松了一口气。从此我不再笑语连珠了,我喜欢独自坐在窗前欣赏雨,放飞我的思绪,释放内心的情感,聆听来自远方朋友的问候。我常想,雨是上帝派来的精灵,顽皮而又可爱。它跳跃在平静的湖面,蜻蜓点水般地跳过,留下一圈圈涟漪。它顽皮地爬上屋檐,滑滑梯似的从上溜下。它来得悄然无声,去得又是那样的突然。我们只有轻轻地靠近,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我悠然自得,可是我的妈妈呵,为何你的眉头锁得更紧?为何你的眼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为什么?

我在听雨中品味雨的心情,听着雨声,我的情感尽情地挥洒在日记上。不知何时,妈妈悄无声息的来到我身后,我惊慌失措地拿起报纸遮掩。妈妈一句话也没说,但从她异样的眼光看出了她的担心。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可是我只是在日记里抒发青春的心声,我该向她解释吗?

房间里静得出奇,心却怎么也难以平静。窗外依然是淅淅沥沥的雨声,我的心忽地微颤起来,我依稀记得,儿时伞下妈妈的臂弯像温暖的摇篮。我一遍一遍的问,我要不解释,要不要解释......听着雨声,心里豁然开朗,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豁达。雨虽没有彩虹的炫丽;没有彩霞的迷人;没有日出时的壮观。可雨是如此的质朴,它用素雅劝戒人们不要尔虞我诈,它用剔透告诉人们什么才是生活的本真。这一次我决定拒绝解释。

傍晚,厨房没有以往的喧闹声。我叫到:“妈妈”,妈妈抬起头,一丝丝惊喜,一丝丝诧异,妈妈的眼角弯了,笑意从嘴角漾开。我看见两颗亮晶的水珠在额前的发丝上滚动着,原来妈妈也在听雨。妈妈望着我会心一笑,说:“肚子饿了吧,走!一起去煮饭。”我明白了,误会在无语中消除,并不需要过多解释,我们在雨中听懂了生活的本真。

雨依然下着,一切还是那样清新自然,一如从前。

记忆趟过绿色的河流 嘉惠中学

303班 张云婷

时间的刻钟在绿色的长河中慢慢地行走,它肩负着大自然神圣的使命,让年轻的过客拥有一份出色的青春。

——

用心

爱心

专心

题记

心中的驼铃摇响心中的梦想。有一条穿越古今的道路在诗里延伸,有一帧绝艳的风景在心灵深处生长。曾经是多么地向往漂泊,曾经是多么地渴望流浪。远方,对于一个年轻的生命而言,永远都是一个抹不去的诱惑。那里盛产诗歌与欢乐,那里没有空虚与无奈。

那一天,披着若隐若现的星辰,我上路了„„

轻风拂面,晨曦刚露,一地的柔泥软草湿润着我的双眼,湖里的水漾出了记忆中的酸甜苦辣,横眼一扫,朵朵白云在湖的怀抱中欣然跳跃着。复行几步,隔着层层迷雾,我在迷茫中摸索出一片小村庄,而卷卷炊烟却飘然飞向天空,是否有归期?一颗老树倚坐在地面见证了炊烟的远去—随风漂泊„„村庄苏醒了,我的一天开始了,求学的路程虽艰辛,但我仍毅然前往了„„

然而春却无法永驻,在异乡的日子,形单影只的日子如落了单的知了,只能在树梢上独奏哀伤曲调。在求学的前奏里,作业堆积如山,考试已成家常便饭。当凝望着那榜上的名次我的心不由得抽动了一番,唯有接受自然的洗礼与熏陶方可净化身心,沿着偏僻小路径直而走,不知不觉闯进了偏远的小村庄,庄内一片详和,处处弥漫着爱的气息。前方的田野中男耕女勤,孩童嬉戏,花朵吐香,风儿奏曲,太阳作客于田中,于是,爱又在人群蔓延着,蔓延着„„旁边秃了头的庄稼地,眼巴巴的感受着爱的气息,落寞地守卫着他们的领土„„此时此刻,我思念远方,我留恋脚下,于是,我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用行动去捍卫我的求学之旅。

一阵哗然,纷纷扬扬的落叶驱赶走了夏季的翠绿,我漫步湖边,只见湖中的水随风荡漾出一片片涟漪。在那漂泊不定的水中,我仿佛看到了一条小路。啊?那是乡间的小路啊!当我在疑问中徘徊时。河中又闪烁着一个模糊的背影,背影?那不是爸爸,我睁大了眼睛,只见爸爸在风雨中前进着,打乱了他的头发,雨水已窜遍了全身,可„„可„„他却仍旧在那,丝毫没有畏惧那厉雨,仍旧向前„„此时,我的泪水已模糊了视线,心顿时也悸动了一番。我一头冲进了树林中,顿时迷失了方向,偌大的树林一望无尽,一棵紧挨着一棵,像是人生的旅程。我在丛林中找寻着,寻着,寻着,终于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苍翠的树木不时地摇拽,我的心随之起伏,起伏在林间的小路上。

转眼间,四周披上了浓浓的白装,湖中的水已冻结,厚重的白霜也爬上了枝头。这个季节里,我彻底的被淹没了,面对着一张画满“X”的试卷,我欲哭无泪,无奈之极,便冲向了湖边,我反省,我检讨,可仍旧如此。仰天长叹之际,只听得湖水渐渐融解的欢声笑语,转眼间那束强烈的光芒也出现在高空之下,消融的湖水如初开之镜般的刺眼,那枝头上的枝干上萌发了新的枝条,我再次闯进树林中,树枝上的新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片叶子仿佛是浸透出一种希望„„我顿时释怀了,万物都有它的新生,新生的事物新气象,人亦如此,一切都在同一出发点,只得努力,才能拉开距离„„在最后一片生机中,我真正回到了求学的旅程中,体验到过程的艰辛与欢乐。

一路的执著。

一路生生不息的寻梦足迹„„

时间的刻钟记录着一切,那是大自然的考验与磨炼。无需知道结果,因为我们的记忆旅程早已注定我们将趟过一条条绿色的河流。

河流的“哗哗”声,催我前进。

恍然间,已是落叶飘零

嘉惠中学 106

班 王玲玲

恍惚的花香中,梦见了你——时间轻盈的背影。你,在春天的那一缕暖风中攀上青藤的蔓;你,在夏天的那一束烈日中与河流赛跑;你,在秋天那袭来的寒风中追赶着落叶;你在冬天的那朵朵洁白的雪花中寻找傲然挺立的梅花。你从我的手中溜走,终于,我下决心,将你紧紧地捧在我的手中。

带着泥土清香的风儿迎面而来,娇柔的太阳穿透浓密的梧桐叶。我在这美好的季节中漫步于书的小径;漫步于公园,陶醉于百合的高洁,玫瑰的浓郁,康乃馨的清香,抚摸着碧绿的梧桐树,苍劲的青松,聆听着鸟儿的倾诉。

正当我被书中的情景所深深吸引时。传来了一声“噩耗”:“数学考了76分!”,我的心一下子坠下,一阵清冷的风袭来了,打落了满地的花瓣。

我的心灵关上了门,不再挂着美丽的笑容;不再翻开书了,书上积了层灰尘;不再挥动手中的笔,画出来的明天;不再„„我便于整日盯着考卷,陷入深深的悲哀中。

一份考卷就仿佛一粒烁石,搅乱了日月星辰在水中的轮换,翻天覆地地改变了我的生活。

淡淡的月光,撕心裂肺的寒意入侵我世界的天空。朵朵的阴云遮住了温柔的太阳光,只射入一丝光,抚慰着心灵的空虚和悲哀。

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地秋天不知来临了多久。窗外落叶飘零,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摇摇晃晃。瑟瑟秋风吹来了,荡涤了我的心灵,令我猛然醒悟。

啊!如果我在那时候每月好好努力,而不是悲哀那该多好呀!无知占据了我多少大好时光。时间,你不知何时,把我丢弃了,我要追赶你,把你捧在手心上,紧紧的„„

小河淅沥,绵绵不断,秋雨沾衣,幽怨而静。恍然间,落叶已飘零,我丢失了多少时光呀!

潮起潮落,大海瞬息万变,无法掌握,犹如人生。让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奋斗,活出今天的精彩,紧紧抓住时间不放。

用心

爱心

专心 7

用心

爱心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篇2

一、导读系统的内容与特点

1.“写在前面”是导读系统的特点

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对语文学习并没有太多概念,但“写在前面”给了学生一种提示。七年级教材的“写在前面”,是用导语直接同学生对话,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写到新学期又开始了是学生承接小学阶段后的又一次开始,表明语文学习是一个延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写到语文的学习范围,主要围绕人生、社会、自然进行学习,并提到课文、综合性学习两大重点内容,表明上册的学习学生要着重注意课文和综合性学习。每一个单元选取了一篇文章作为代表,进行典型的案例摘要,从各个领域出发,感受不同价值取向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放大了语文学习的世界。同时,强调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源于生活,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要注重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要善于积累,要重视一点一滴的语文学习。最后说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语文是基础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是在学习语文,各学科之间是一种相互交织的关系整体。

这样的写在前面,既总结了初中生之前对于语文的学习,也很好地向学生介绍了初中语文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语文学习有了较好的把握。

2. 七年级上下册各单元的导读特色

单元导读系统为课程打开了一扇窗。七年级上、下册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七年级上册从人文、学习、自然、人生、未来、科幻角度出发;七年级下册从成长、爱国、为人、艺术、探险、动物角度出发。七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学习一个从家庭出发,另一个从国家出发,弘扬了“国家”的主题意识。上册围绕自然界,下册围绕动物界;上、下册第五单元都是关于探秘,一个是科学探索另一个是探索自然。七年级上下册教科书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联系密切,并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知识的广泛性、严密性、整体性。单元导读系统是教学的舵手,单元中简简单单的两段文字清晰地表明了单元学习的方向,为教师教学指明目标和方向,同时也为学生的初步学习明确了内容,并确定了单元特色。

3. 课文导读系统

课文导读是每篇课文的引子,高度概括了课文内容,为课文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大的方向,这一部分既是对课文的引入也是对学习课文的要求。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一起散步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体现了温馨的亲情。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顺”“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2]。该导语既是对课文整体的概括,也表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这样的导语会使人产生联想,散步的当时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矛盾,主人公又是怎样处理这些矛盾?会给人以一探究竟的感觉,所以这样的导语设置具有提示作用,比起直接阅读课文要好得多。

二、插画的内容与特点

插画是教科书中为课文所配的图画,它在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上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还能够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记忆。根据图画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书面扉页后插画和课文中的插画。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的插画介绍

七年级上、下册的书前插画主要有人物肖像(作者、主人公)、课文的情节图、风景图、动物图、漫画等。文中插图主要是作者肖像、主人公肖像、情节图、风景图等。插画的安排是根据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接受程度而设计,对于初中生来说,其理解能力还不够强,还处于形象思维的思考阶段,繁多的语言文字会造成他们阅读困难,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一定难度,所以,在阅读课文中设置一些简单的插图能缓解理解压力,提高学习效果。七年级课文中的插图设置都是简单的线条为主,生动活泼,辅助了阅读内容。不仅会吸引学生的眼球,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缓解文字带来的巨大冲击。

2. 插图与阅读相匹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文的插图不是每篇都有的,哪些课文需要配备插图,插图放在课文中的哪个位置,都值得研究。如人物肖像类,编写者为突出作者、关键人物、主人公会配有简单的插图,便于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真切感受和记忆。如冰心的《观舞记》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编者却为课文配有插图。这是一篇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的课文,如果只看课文,我们无法想象到舞者有多美,无法感受异国风情的动人,但配有插图,一看便知,学生也会在头脑中有整体的舞者轮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语言特色,产生共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插图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利,插图对于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来说,是一把利器。又如《看云识天气》扉页安插了关于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图片,这几张图片十分生动形象,胜过了语文课本里的千言万语,清晰明了的插图加上作家的经典叙述,将教师、学生、文本连接成一个整体,减轻了学生的理解压力,也减轻了教师用语言空洞描述的压力。

三、注释的内容与特点

注释或称注解,注释力求简单明了、便于理解。语文课文的注释包括题目注释、生字注释、词语注释、文言文注释,主要是知识性的,能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体现教学要求的需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了建议:“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3]。这就要求注释要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提高效率和效果。注释虽然是语文教科书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语文教科书却因它的存在而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题目注释:如“七年级下册的《社戏》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的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这是关于题目的注释,交代了浙江绍兴的一种地域文化。鲁迅是通过社戏的一系列特色活动,表现出对童年快乐生活的回忆和留恋。这样的注释会使学生在阅读之前有一个理解,读完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完善对主题的理解。

生字注释:如“盔甲”古代军人打仗时穿戴的护身战衣,头上戴的叫做“盔”,身上穿的叫做“甲”。“羸弱”瘦弱。“告罄”指财物用完。“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者疼痛非常剧烈。生字词的注解,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扫清障碍,对于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内容有较大作用,同时对这些词汇进行识记,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优美词汇、专业词汇,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水平。

词语注释:[那些坏家伙]指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普鲁士军队。[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四眼狗]对戴眼镜人的戏称。这些词语都是阅读课文中特有的词语,有地名、书名,还有许多作者自创的词语,如果不加以注释,学生无法知道它在课文情景中的特殊意思,因此,词语注释增加了语文阅读的趣味性。

文言文注释:[尝]曾经。[异焉]对此(感到)诧异。[扳]通“攀”,牵,引。文言文注释主要是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成语等。文言文注释能够使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规律,形成系统完整的基础词汇体系,对于今后学习文言文课文有较大帮助。

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词,注释帮助学生理解个别词汇的含义,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积累词语。课文中的陌生词语并不止一个,但我们不能逐个进行注释,如果全部进行注释,势必会加重师生负担,注释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一点一点的积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文表达水平。

四、结束语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助读系统,通过导读、插画、注释三部分来发挥它的作用,成为教科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助读系统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助读系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向;插画增加了阅读的审美性,减轻教师的课堂压力;注释增加了学生词汇的积累。总之,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越来越受到教学编写者的重视。助读系统是一种辅助系统,为更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参考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其内容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七年级语文,助读系统,人教版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9.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3年版七年级上下册[Z].

浅议初中语文作文修改 篇3

关键词:评改;兴趣;自我阅读;互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备受师生重视。但目前的现状却是:学生怕写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让其硬着头皮写出来的文章不管在语言、结构、思想、甚至书写等方面都无法品读。我在此结合十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心得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师示范评改,激发兴趣

教师提供范文,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提供的范文。让学生仔细地读范文,认真地思考。看范文中,哪些语句用得不好,应怎样修改。提示学生可从语言、修辞手法等角度。例如:“蒲菜味道甜甜的。外皮白而光滑,真好看。剥开外皮,晶莹透白。请你到总理的故乡淮安来吃蒲菜吧!”读了这段文章后,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生1:我把第一句改为:“我的家乡有蒲菜之乡的美誉,那里盛产蒲菜。”

生2:我觉得应该把写蒲菜外皮的句子跟写蒲菜味道的句子调换位置,这样会更条理一些。

生3:最后我还想加上一句:“热情的淮安人民准会捧出甜甜的、洁白如玉的蒲菜,让你吃个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几分钟后,经过学生充分修改,一段优美的文章就形成了。学生看着自己的努力的结果,自然就会调动起写作的兴趣。

二、自我阅读修改法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说过:“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的通顺不、逻辑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处。”可见,用阅读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对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十分重要。所以每当作文写完后,一定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一是默读,二是朗读,三是精读,边读边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让学生互改作文,感受成功的愉悦和写作的欢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修改写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根据这一要求,每次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我并不立即收作文本,而是让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互相交换评改。

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互改作文。

1.卷面——是否整洁

这一条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学生批改别人的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的问题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就会注意卷面是否整洁了。

2.错别字——发现错别字

要在错别字的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将正确的字写到旁批处。

3.病句——找出作文中的病句

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劃上横线,并在旁批处写明“病”在何处,最后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

4.标点符号——查找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正确使用。发现有明显错误的地方,批准指出。

5.文章的选材——提三点要求

一是否围绕中心;二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三是否具有典型性。

6.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认为语言不够简练时,要与作者商量过后再做判定。语言不通顺,不只是指有病句,而且包含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的问题。写评语时,要求分眉批和总评,评语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

7.找出佳句,共赏

——要求学生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以后写此类作文时,就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学生之间互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质,更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四、教师的批改是必须的,但要以欣赏、鼓励为重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批阅永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教师应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我会把学生的作文本收起来,进行认真的批阅。评阅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高处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作文;二是判断评改学生给这篇文章的评价是否恰当。

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正确地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老舍.老舍选集[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中学)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篇4

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教学难点:

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课时安排

2课时(一课时指导,一课时写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我是这次语文半期作文题《走进》,在这里向你们真诚的问好。在半期考试结束后向你们问好,对于考场失意的同学来说,你们肯定不领情。心里也许在嘀咕:这么重要的考试,作为语文试卷最重要的一个大题——作文,为什么这次你像雾像云又像风,让人仿佛有话可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和怎么说好。

走近作文容易,走进作文却太难,今天我对第三单元作文《怎样选材?》,和大家探讨如何写好本次作文。

二、教授新课,提高选材能力

(一)明确:什么是选材? 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

我们说,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文章的中心怎样才能表达出来呢?这就要谈到材料了。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

(二)清楚:选材常犯的错误(1)选材不真实

以“说说咱们班”为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咱们班的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八大族”。“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鏖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上、笔记本上,对明星的轶闻趣闻津津乐道„„“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等也各有特点。

第一则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洞——美化人物、编造故事的毛病,缺乏感染力;第二则材料符合学生的身份,真实可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量。

(2)选材太大,写作时无处下笔,或者下笔后无话可说。学生以“家乡的变化”为话题进行选材。

材料一:我所在的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修了一条公路,交通更便利了;兴建了一个大型农贸市场,生意更兴隆了;兴建了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

材料二:记叙自己家里十年前和十年后生活的巨大变化,着重突出出行的变化——10年前是骑自行车很风光,现在是开摩托或者小车更加方便。

第一则选材太大了,同学们不易写的具体。第二则材料从大家的身边的生活出发,写作时可以深入细致的刻画人物的感受,形成对比,文章自然而然的生动起来。

(三)突破:选材有方法

选材要“想得开”的突破方法:

走进报刊、影视,你会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你感触良多;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获得人生的启迪;走进大自然,你会感叹大自然景致美不胜收,让你情感荡漾;走进书籍,你会感到视野开阔,陶醉不已;走进校园,你会感到泛舟学海的酸甜苦辣;走进集体,你会感到温暖无比······

以上文字中划线的词语就是一个例子而已,而且范围还显得大。突破方法:“想得开”——打开思路,拓展和细化。例如“走进妈妈的白发”、“走进唐诗”“走进《锄禾》”、“走进我的小家庭(寝室)”、“走进老师的心里”、“走进流浪狗的世界”“走进春天”、“走进学霸的世界”、“走进吃货的生活”、“走进大唐王朝”“走进我们班的排球比赛”·····从这些举例来看,你是否觉得有事(人)可写,有话可说呢?

其次要选材要“选得准”。虽然我们提倡作文有新意,但更要结合自己生活和能力,首先考虑能完成,再考虑能写好。所以最好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作文和自己擅长的内容来书写,切不可一时冲动,写了一两段就写不下去了。

突破方法:选材要“选得准”——自己熟悉的材料。可选自己在校园生活的材料,如课堂学习,自习作业,课间探究,课外活动,师生交往,朋友交往等;可选自己在家庭中的生活:爷孙交往,父母故事,家内小事,可以细化到看电视、玩游戏、做家务等;还可以选择自己在社会上的见闻,如郊游活动,野炊活动,走进敬老院,街头一幕等。

其三选材要选“有深意”的材料。没有中心的作文只是语言的堆砌,没有思想的作文显得苍白无力。人类因有思想而伟大,作文因有思想而深刻。所以要选择有深意的材料,才能做到主题突出。

突破方法:写作选材的时候,要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例如《走进春天》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写景赞美大自然,更应该抓住春天里最能体现生机和活力的春花、春草,歌唱生命的春天——积极向上,展现生命的风采;《走进老师心里》可以选择老师关爱自己的一个故事,歌颂我们其实一直都在老师心里,更要体现老师的高尚人格——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走进我们的小家庭》可以赞美大家阳光积极、真诚友爱,也要体现每个小伙伴的性格;《走进流浪狗的世界》可以狗眼看人类,批判人性的冷漠,呼唤人间真情;《走进差生》可以写他们的困顿与呼唤,突出为了走出困境,他们做出的努力。

第二课时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篇5

黄瑞莲 江门市新会区崖门中学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人物特点,了解人物个性。

2.理解什么是外貌描写及它在作文中的作用。

3.学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抓住特征描写人物

教学难点:外貌特征中对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体现

教学设想:重视学习的过程,注重知识的迁移,适时引申,让学生在 欢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

写作,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安排:1课时

一、导入:

猜一猜

他(她)是谁?

1、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

2、阔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着一身袒胸露乳的黑布衣,提一把九齿钉耙。

3、我们班有一位“搞笑大王”。他长着一头短短的头发,头发卷卷的,像卷毛一样。他的脸蛋胖乎乎的,有如一颗鸡蛋。豆般大小的眼睛镶嵌在脸上,微微一笑,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缝,不仔细看,还以为他没有眼睛哩!塌塌的鼻子下面长着一张滔滔不绝的嘴巴。他长得胖胖的,不高也不矮,他那鼓鼓的肚子下面仿佛装满了东西,只要他乐意,随时随地都能打出一个响亮的嗝。他那滔滔不绝的嘴巴特别喜欢钻牛角尖,上历史课时他总能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他总能说出带有女生味的声音,引起同学的爆笑。它不仅是搞笑大王,同时也是一个捣蛋鬼!

二、新授:

1、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2、也称肖像描写。即对人物的相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

3、人物的外貌怎样写?(1)、外貌描写 第一招:抓特征(2)、外貌描写第二招:有顺序(3)练习:试着描写:

(4)外貌描写第三招:善用修辞

4、小结: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1)、抓住特征。(2)、要有一定的顺序。(3)、善用修辞。

三、练写:学以致用:片段描写:写班上的一位老师或是一位同学(或是自己)200字到300字。

要求:抓住特征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

四、作业: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篇6

第一单元

参加备课教师:

陈藜

万芳(主备)

2016-3-1

1、古诗词三首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写的古诗吗?

⑶景物描写:众鸟、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板书: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 的。

⑷联系《夜宿山寺》和《望庐山瀑布》更深地体会超凡脱俗、寄情山水。

四、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⑵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五、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古诗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实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2.背诵全诗。

3.默写全诗。

六、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学生自己总结: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表面)独(内心)不独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吗?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4.老师送一组词: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二、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第三课时

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

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

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

3.指名读。(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五、作业布置

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写,也可以画。)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教学反思:

2、桂林山水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熟练有感情的背诵课文;注意分号的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脑中想象这种美丽景色。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教师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匚”。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春游”创设情境。“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金华的双龙洞游玩,好吗?汽车开动着,看看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现在下车,我们一边登山一边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广这一创设的春游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兴趣盎然。

二、整体感知,拟定郊游

教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课堂练习本上拟出游踪,请一生到黑板前画出导游图,教师和其余学生一起协助修正、定图。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拟出游览路线,学生头脑中有清晰思路,为下面的分景点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览景点,挖掘特点

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

(一)领悟美,感受情──学习“路上”

1.课文中哪些是写路上的?

2.把描写路上美的句子找出来,想想美在哪里?全班齐读这些美句。

(教“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这句话写作顺序怎样?这么多颜色,你感觉怎么样?这么美的句子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学生比赛回答、比赛读)

4.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哪位同学能读出溪流变化?

5.闭上眼睛,听老师把前三个自然段朗读一遍,边听边欣赏路上的美景。

(二)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过渡:路上景色如画,但我们目的不在这里,我们目的在双龙洞。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突兀森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看出洞口什么特点?

3.“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

(三)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参观完了外洞,顺着泉源,我们来到了孔隙。

1.请两位同学前去探探路。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

2.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

3.请一同学上讲台,把黑板当小船,模拟作者是怎样进孔隙的?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

4.分组朗读,读出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师点评朗读)

(四)驰想象,析特点──学习“内洞”

过渡:仰卧小船进孔隙,行了两三丈水程,我们就到了内洞。

1.“双龙”其实是什么?(教师点学生回答)

2.谁知道石钟乳、石笋?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钟乳、石笋的形状,愿想什么就想什么。3.默读,找内洞特点。

第二课时

四、着眼泉水,总结全文

(一)一路游玩过来,哪几处见到泉水?

(二)我们就是沿着溪流参观双龙洞的。双龙洞游览完了,我们可以坐车回去了,请大家回味一下我们的游览路线怎样?

(三)学完课文后,我们知道作者是用什么顺序组织全文的?(师生概括写作特点)

五、畅谈感想,学写游记

(一)双龙洞游完了,你有什么话好说,有何感想?

(二)以此文为范例,做一篇游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七月的天山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提出学习方法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描写景物: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a.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b.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

c.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d.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

e.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4)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a.“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b.“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c.“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d.“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e.“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板书设计:

相关链接:

语文园地一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二)过程与方法: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教学重难点:

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句,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五、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六、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七、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第二课时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板书设计:

瓦屋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参加备课教师:第二单元

万芳

陈藜(主备)

2016-3-11 中彩那天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1.导入:齐读一句名言: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二、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学习三~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自读三~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品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在这里穿插的句式练习比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父亲当时矛盾的心里:我想留,但不能留,因为___________。我想还,但又舍不得还,因为__________。这样的练习不仅揣摩了人物的内心,更帮助理解父亲为何在领奖时毫无喜悦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六~八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了些什么?

2.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父亲把“05102”上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k’字的痕迹)

3.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入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

4.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2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竞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5.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1.朗读。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3.想象拓展

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②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4.学习最后一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②齐读中心句。(投影)

三、总结拓展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6* 万年牢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二、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三、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四、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五、拓展延伸

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内链接:

尊严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能懂得什么是尊严。学习重、难点:

通过抓住哈默的言行、神态,体会他自尊的可贵品质。

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将来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的含义。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看图片)这位大家认识吗?课前同学们查找了关于他的资料,能用一两句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学生说:哈默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20世纪最令人不可思议的大富翁。哈默先生被誉为石油大王。邓小平同志称他为“勇敢的人”。哈默先生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用智慧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奇迹。„„)

二、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向大家做了介绍,你们了解的都是在他成名之后,人们对他的赞誉。可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就有人赞美他,预见他会取得成功。结合课前的预习,谈一谈,(1)赞美哈默的是谁?怎么赞美他的?(师出示问题)

三、师:杰克逊大叔为什么会赞美他,为什么在他一无所有时会预见他成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读课文,汇报。

第二课时

四、师:刚才同学们说,哈默在自己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先干完活再吃饭,从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疑问吗?

1.学生提出问题。

2.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大家认真默读2-5自然段,找一找哈默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读完后同位交流一下。

3.在学生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提升认识。如: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1)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联系前文谈一谈感受

师:此时此刻,叮着送到嘴边的食物,他在想些什么呀?

小结过渡:是呀,此时的哈默非常的饥饿,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像其他难民那样接受无偿的施舍,不愿意不劳而获。

(2)指名读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a.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来?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此时的哈默是那么坚定,那么坚决,在他的心里始终严守着做人的信念,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句话。

c.读一读!(引导学生体会哈默坚持自食其力,不依靠别人。)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体会哈默态度的坚决,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获得报酬,是多么难能可贵!)

师:正是哈默的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赢得了杰克逊的赏识和尊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们这几段。

d.分角色朗读。

哈默的精神感神感染了你,也感动了我,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位骨瘦如柴的哈默,我就是杰克逊,来我问问你:

师:你现在可是个逃难的人,食物对你多重要,你为什么还要坚持先干活在吃饭呢

生:我有劳动能力,我要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

生:我虽然面对困难,我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

师:你先干再吃,不是一样吗?

生:靠自己的努力,不依靠别人的同情,用劳动换取的食物,我吃起来心安理得。

师:什么原则?

师:年轻人,我很敬佩你。你留在我的庄园吧。我为什么把他留下来那?

生回答。

这段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人物的内心,了解人物的性格及品质。

师过渡:在困境中哈默还能依靠自己的努力生存,自立自强,他是个有尊严的人。一个有这样品格的人,会战胜一切困难,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因此,杰克逊大叔给了哈默这样的评价。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它有尊严!

①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意思?

什么都没有,指没有金钱,财富。教师可追问:他现在有什么?

②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体会一个自立自强,有自尊的人,才可能用自己的劳动、聪明创造财富。有尊严,是一个人众多品质中最基本的一种。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

五、课内拓展

1.事实证明了杰克逊大叔的话是对的,他果然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上课之初,同学们介绍了,人们对哈默的赞美,学习了课文,你现在想对哈默先生说些什么?

2.你们不想对杰克逊大叔说点儿什么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下搜集与劳动有关的名言。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将心比心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重难点:

通过与本文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日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四、学习“我的发现”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学生动笔。

相互交流,修改。

二 日积月累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逐句自读。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教师释疑。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自读。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学生动笔。

相互交流,修改。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瓦屋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三单元

参加备课教师: 教

陈藜

万芳(主备)

2016-3-21

9、自然之道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

1.指名读本组的导读提示,说说本单元的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看大自然给了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朗读全文

2.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自然之道”什么意思。

三、学习全文

1.“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一会儿我请同学上来表演一下幼龟和嘲鸫。

2.指名表演,表演后评价,引导学生抓住“欲出而止、踌躇不前”来评价幼龟,并理解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来评价。

3.当我们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指名读,指导学生应抓住哪些词来读,比赛读,指名分角色朗读,齐读。

4.师:我想问问刚才读导游的同学,你说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再自由读全文,想想:我们倒底做了一件怎样愚蠢的事。

6. 比较句子,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的事,好心办成坏事,说是愚不可及。

重点句子的理解: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7.我们来观察一下插图,图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说。

8.课文的第6、7自然段就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自己读一读吧。

9.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再默读课文,想象一下,指名说一说。

如果当时你看到食肉鸟吃幼龟的那种情景,你有何感受。写几句话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当食肉鸟吃饱后发出欢叫声时,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说。

二、学习第8段

1.谁来读一读导游的话。

2.同学们,如果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训受到了启示,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得到的启示。

3.学生说完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请找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

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教给学生方法,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写作方法的指导: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中的前后照应的写法,例如:颓丧——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四、综合性学习

1.读课后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说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与好友商议,如何开展这次活动。全班交流,教师提出注意事项。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1.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2.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 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3.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4.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上一篇:酒店微信营销的经典案例下一篇:六合小学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