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素养论文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业素养论文(精选11篇)

专业素养论文 篇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根本出发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尽管我国一直在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力求让学生全面发展,但基础教育的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应试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依然严重,学生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效益低,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此所谓“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轰轰烈烈”。

专业素养论文 篇2

一、材料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现状

高校工科毕业生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实践经验, 不能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充分快速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因此一方面广大的应届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另一方面是企业招聘不到具备一定行业经验的毕业生,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学校对工科学生的培养体系中缺乏对专业技能和行业实践的系统培养, 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断层, 所学知识不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如何培养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材料类学生, 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企业适应能力, 是学校需要面对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在传统高校材料专业的专业教育中, 过多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 尽管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获得教学的重视, 但专业教育中的有些问题还是值得探讨。

1. 理论课时偏多, 实践过程不足

鉴于学校课堂教学的特点, 主要还是课堂理论讲授为主, 所占课时居多, 实践课主要是实验课, 课时少且缺乏心意, 不足以具备较好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很难真正得到实践经验。

2. 课堂内容没有结合实际生产, 理论讲授不能很好联系生产实践

课堂老师的讲授多以书本内容为主, 注重各种理论和概念的讲解, 不能有效结合工程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3. 实践教学薄弱, 缺乏行业训练

学生实验实践时间有限, 毕业设计以及工厂实习缺乏专业的行业背景, 专业实践比较盲目, 很多地方都趋向于形式化, 学生不能从有限的专业实践中积累专业经验, 同时, 很多老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经验, 导致实践教学中脱离工程实践的现象严重。

二、增强材料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方式探讨

1. 精选课程内容,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专业书本知识牵涉面广且理论知识比较烦琐, 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有所侧重, 根据专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应用性, 偏重于应用性强的内容,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能够分清重点, 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把书本知识和工业实际生产过程相互联系, 各种视频、图像、音频文件能够便利地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众多的资料教学, 把工业生产的视频、图片以及各种设计、加工案例引入课堂,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是用来干什么的, 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增强他们的学习目的, 知道如何学以致用。通过工业实践应用和书本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 增强课堂和企业的联系, 通过课堂的企业生产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积累, 增强专业素养。

2.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实践能动性

实验教学是材料专业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 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验证, 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和专业技能能力。当前很多专业实验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实验方案比较老套, 实验设备比较陈旧, 同时学生并没有充分重视到实验教学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于形式化和流程化。因此, 在实验教学环节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改革,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他们在实验中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实验教学课时应适当增加, 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整个实验流程, 包括前期材料准备、工艺流程、数据采集、结果分析以及后期实验改进等, 把设计实验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处理, 学生以团队小组的形式参与, 教师具体指导实验进程, 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体会企业工业生产的氛围, 通过设计式实验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积累, 同时获得一定的生产经验。

3. 注重各种专业比赛锻炼, 增强课外科技活动参与

材料专业通常会有国家或者省级的创新设计竞赛活动, 诸如 “挑战杯”等大型赛事,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这类专业竞赛, 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的目的本就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专业技能, 学生应加以重视, 就如同企业的一个新开发的创新项目, 大家利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 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 能够有所创新和突破, 这是理论和实践融合非常好的机会, 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能够很好结合, 通过竞赛项目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设计能力, 增强专业素养的积累和升华。

4. 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加强知识的综合实践

课程设计是对具体专业课程的实践总结, 毕业设计则是大学四年对所学专业知识一次总的综合应用, 在毕业设计中, 所有的知识将进行一次综合和实践。指导老师应根据工业生产实际和社会需求, 合理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定的专业性和社会应用性。学生应该对毕业设计充分重视, 对毕业设计项目每一步计算、实验、结果分析等, 都要以技术人员的角度来对待, 熟悉各种实验环节和器具实用, 包括常用的电镜扫描、金相显微镜、硬度测试等, 把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大的项目来设计, 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针对材料专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有限的问题, 本文根据材料专业特点以及高校教育特色, 对在学校有限的实践环境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改革探讨, 对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的进行改革, 注重实验教学和科技竞赛活动, 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利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针对工科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有限的问题, 对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行改革探讨, 对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注重实验教学和科技竞赛活动, 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实践利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专业素养,实验教学,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静, 金云学, 陈洪美.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 2015, (16) :227—228.

探析英语教师专业素养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师 专业素养 培养

前言: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不仅能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进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英语教学质量,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会利用自身日益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1.坚定的教学信念。信念是经过教师自身肯定、确信的教学观念。主要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学活动观等。教学信念对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并且对于教学行为方面的影响,往往高于自身知识积累的影响。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坚定的教学信念,才能促进其自身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长久的、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扎实的专业知识。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基础专业知识外,还要对讲解的英语知识背景有更深入的研究,对相关的知识文化生活有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使传授给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文化,符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区分母语与外语的语言特点的差异。同时,在教学、学生互动沟通等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准确的语言发音、合理的语句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新颖的教学技能。英语教学过程受心理学、教学原理,以及教育学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要熟悉基本的教学原理、方式、教学规律,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同时,英语教师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开展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并且要不断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究、创新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技能,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二、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是每位教师内心最高尚的事业,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才能在英语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并且帮助、引导学生寻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认可,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其能够运用自身的优势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拉近师生心理上的距离,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积累英语知识。

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英语教师在师范学校所学习的,大多都是教学方式的理论知识,擅长的也都是对教材知识的研究和分析,而往往缺乏实践教学方面的培养,造成英语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其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方面的能力较弱。众所周知,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英语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究、创新、总结。并且充分利用好一切能够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机会,不断弥补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作为学校也应重视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加大检查和督促的力度,定期举办相关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

3.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也不断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能够营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各种教学情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理解地更加深刻。它还能够将过于繁琐、难度系数较高的知识内容,呈现的更加清晰、具体、直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要灵活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出更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情境。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时刻掌握社会的发展动态,为学生传授最新颖、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英语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对先进教学科技的不断探究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结语: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英语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从而使其能够帮助学生打牢英语基础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从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峰.探析高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10):24-25.

[2]何源.论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0):191-192.

高中音乐教师专业素养 篇4

提升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深化和细化。提升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这实际上是站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管理者的角度提出来的。当然,我们还必须考虑高中音乐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问题。如果从这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一命题的提出,无疑会更加全面。我认为:

首先,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如何提升高中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其一,管理者必须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动力问题,管理者必须设计好高中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前景和职业晋升的阶梯,让所有的教师都能看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愿景,而且这一愿景一定是切实可攀和非常美好的。这样一来,就很好地解决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动力问题。其二,那就是管理者需要为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搭建良好的平台。这个平台指的就是管理者为广大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学习和专业交流的机会。

其次,从高中音乐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广大高中音乐教师首先必须端正职业态度,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年轻教师人人都要树立成为名师的职业理想,并有着为理想奋斗不息的决心和信心。中老年教师必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及时调整心态,树立终生学习,勇攀职业高峰的信念。

除此之外,我们广大的高中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管理者所提供的专业学习和专业交流的平台(包括网络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努力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视野,掌握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音乐教育的发展动态和咨询,并深入地了解你的学生——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我们的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职业习惯——学会反思和投身教育科研。

小学音乐专业素养试题 篇5

——学科课程标准

一、填空题

1.()是针对人类曾经经过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2. 新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胜负最终决定于该民族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赋于产品的()的多少。

3. 中国的传统教育较社会发展不是问题教育、更不是超前教育,而是()。4. 广义的课程包括()、()、教材、课时选择。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载体。狭义的课程是指().5. 做为一个社会的人,其内涵是深刻而复杂的。人文素质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通常与人的()而共存。

6. 课程价值就是课程实施过程作用于教育对象的().7. 初见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以()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8.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相联系的()。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所持的较固定、习惯性的().9.马克思认为美就是()。

10.西方美学之父()认为美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最早提出了美学这个概念。11.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有四个领域,即()、自然美、形式美、()。12.()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

13.每一个好的音乐作品,无不是劳动人民或词曲作家及演唱、演奏者()的结果。14.音乐形象就是人在音乐响信号刺激下,基于自己生活和聆听音乐的经验,通过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表象)。是音乐()的一面,呈示出音乐的()。15.形象思维是就是依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的思维方式。在,并包含着创造者强烈的情感。

16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它是用抽象的()揭示事物的本质。

17.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18.心理学实验亦已证明,()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

19、国民()的全面提高,是音乐文化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0、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是音乐教育的()。

21、音乐心理素质即以()能力为核心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运动觉能力、音乐联想能力、音乐想象能力。

22.音乐能力素质即学生参与()等具体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23.音乐的学科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为核心,这也是音乐新课程中最重要的理念。

24.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是引导和维持注意,参与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知识与能力的()。

25.兴趣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入的(实践)活动形成发展的。

26.心理学意义的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有机结合。27.就实现创新的条件而言,已有的知识信息和能力是(),现实的问题启发是(),创造性思维品质是(),主动积极的研究探索是(),首创的结果是()。

28.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由未知到己知的过程,变为一个由学生自我研究、自我探索、()的过程。

29.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国的孩子,()是向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母乳。

30.音乐自身内容的(),理解空间的(),个体理解的(),都为音乐学科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31.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培养学生的()。

3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人()。33.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新课程的执行者、实践,也是音乐新课程的()和()。34.音乐因为使人乐观和谐而(),音乐因为使人追求真善美而()。35.如果离开了(),音乐美的合理内核就不存在了。

36.国民音乐教育对象不是培养少数的音乐职业“优人”,而是面向()。37.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中最闪光的一个部分。就数量而言,足以令人惊叹,今已收集到的民歌就有()余万首,民族民间乐器有近()种。

38.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音乐实践,即要注意参与的可能性、普遍性,也要注意内容的音乐性,更要注意音乐自身的()。

39.音乐作为一个艺术学科,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艺术的学科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为核心。

40.音乐教育有两种基本类型,即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域属于()。

二、判断题

1.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的涵义就是指那些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2.人的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的存在,绝不是对立的。()3.形式美就是美的形式。()4.音乐形象美是音乐内容美赖以直观的载体。

()5.音乐美是音乐创造者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形式,是他们对现实的情感、态度、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表现。()6.艺术美源于客观现实生活,所以艺术美就是生活。()7.只有赖以不断提高的音乐素质,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神秘的音乐殿堂。8.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9.形象思维的过程也能脱离具体形象而进行。()10.发散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11.完整的音乐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12.就创造性思维培育而言,结果比过程更重要。()13.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让所有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平均发展。()14.音乐创新教学必须以学生能独立地创造出节奏或旋律为标志。()15.音乐艺术越是民世界的就更是民族的,世界的越精彩民族的就越灿烂。()16.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17.将专业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等同视之或将两者泾渭分明地对立起来都是不科学的。()18.音乐作为一门学科,必然会有本学科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19.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都是音乐教育,所以两者没有本质区别。()20.音乐学习原则上是就是通过教师讲和学生听才能实现的。()

三、选择题

(一)单选

1.人由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是一个渐进的形成过程,其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社会的影响 B:教育的影响

C:社会和教育的影响 D:学校和家庭的影响

2.中国对美的本质研究早于西方,先秦时期的一些大思想家就曾有过于不少的论述。如就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种认识出自()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孔子

3.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也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其中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

A:美就是生活 B:美是一种“美的理式”

C:美是主观的趣味判断或欣赏判断 D: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4.不论美存在于哪一种形式,其产生的根源都是:()

A:客观存在 B:社会实践 C:主观想象 D:生产劳动

5.社会美即指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重在它的:()

A:内容 B:形式 C:情感 D:根源

6.是自然事物的美,自然美重在它的:()

A:内容 B:形式

C:没有人为因素 D:个人心理需要

7.关于真善美的关系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真就是美 B:善就是美

C:美在于形式与真和善无关

D:美是真和善美的形象体现。对真的认识和掌握善的功利趋向是实践中产生美的前提 8.音乐节奏的紧凑与舒展、音乐力度的多层次对比、音乐调式的巧妙转换、音乐结构的对称与平衡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属于音乐的:()

A:内容美 B:形象美

C:形式美 D:情感美

9.听觉感受就是欣赏音乐作品时的聆听过程。重点感受音乐的:()A:内容美 B:形象美 C:形式美 D:情感美

10.为了有效地诱发学生音乐情感,教师行为最重要的是:()

A:加强学生“双基”练习B: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C:落实新课程理念

D:对音乐知情、入情、传情

11.逻辑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高级形式,其思维过程是:

A:感受、感知、表象 B:感受、感知、记忆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知、概念、判断

12.一个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顺畅、反映迅速”,说明他的思维具有:()A:变通性 B:发散性 C:流畅性 D:逻辑性

13.一个人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强,常表现为思路灵活、举一反

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随机应变。说明他的思维具有:()

A:变通性 B:发散性 C:流畅性 D:逻辑性

14.音乐内部的两个基本矛盾是:()A:稳定与不稳定、和谐与不和谐 B:强与弱、快与慢 C:高和低、长和短 D:强与弱、连与断

15.生活、自然以人为媒体的与音乐交流是音乐的:

A:一度创作 B:二度创作 C:三度创作 D:演唱演奏

16.关于音乐对人发展与成长的教化功能,古人早有所云:“人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此话出自:()A:孟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孔子

17.在下列音乐素质的表述中,是音乐知识素质的选项是:()

A:聂耳的故事 B:口琴演奏能力

C:音乐力度记号的认识 D:音乐力度控制

18.在下列音乐素质的表述中,是音乐文化素质的选项是:()

A:认识各种乐器

B:听过很多民族音乐作品 C:音乐理解能力 D:弹奏钢琴

19.音乐新课程提出的“体验”主要是指学生的:()

A:乐器演奏 B:歌曲演唱 C:聆听音乐作品 D:谱识视唱 20、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音乐的学科特征,教学中的模仿要从:()

A: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 B:音乐知识入手 C:学唱歌曲入手 D:简单的律动入手

21.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即:()A:记忆的方式 B:讲授的方式 C:体验的方式 D:训练的方式

22.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始终坚持一种最基本的态度,那就是:()

A:考虑时尚 B:落实“双基” C:学生兴趣 D:实事求是

23.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与其自身的音乐“双基”水平:()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大

24.音乐因为使人思维自由解放而。()

A:健体 B:陶情 C:益智。D:辅德

25.运用一种变通的、灵活的形式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推测、想象和创造性联想的思维品质,表述的是创新思维的:()

A:预见性 B:独特性

C:跨越性 D:多路性

26.调查表明,经过六年的小学音乐学习,原本喜欢音乐的学生有一部分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其本质原因是:()A:教师教学不够幽默 B:教学内容不够时尚 C: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D:学不懂、学不会而没办法学

27.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国的孩子,所以音乐教育内容的主体必须是:()A:中华民族音乐 B:中华民族器乐 C:中国流行音乐 D:中华民族戏剧

28.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A:选修课 B:必修课 C:特长课 D:美育课

29.新课程提出的关于过程与方法的五个有效路径是:()

A:体验、欣赏、探究、合作、综合 B:体验、模仿、创新、合作、综合 C:体验、模仿、探究、合作、自学 D: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0.关于美的本质回答正确的选项是:()

A:美的理式 B:主观判断

C:自由创造 D:美是生活

30.音乐心理素质的核心是:()

A:音乐记忆能力 B:音乐运动觉能力 C音乐感受能力 D:音乐想象能力

(二)多选

1.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A:因为音乐使人乐观和谐而键体 B:因为音乐使人思维自由解放而益智 C:因为音乐使人与美同行而陶情

D:因为音乐使人追求真善美所以能代替德育

2.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过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情感参与是关键 B:音乐素质是基础 C:经常强调是关键

D:审美理念是基础

3.直观思维的特点是:()

A:理论性 B:直接性 C:具体性 D:生动性

4.新课程对传统的课程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和改变,采取的措施是:()A:减少课程门类 B:调整课程比重

C:淡化学科界线体现学科综合 D:教材以人文为主线

5.新课程为了改善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师在教学要引导学生: A:苦学苦练 B:合作互助 C:勇于实践 D:主动学习

6.新课程提出要建立科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其目标就是要 : A:促进教师发展。B:促进教学发展。C:促进学校发展 D:促进学生发展。

7.新课程提出实行三级课程管理,这三级分别是: A:学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校课程

8.为了落实新课程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理念,我们要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B:都能得到平均发展

C: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美好 D:都有参与音乐学习的机会

9.新课程的实施更加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联系,其主要表现在:

A:关注社会与科技发展 B:重视音乐审美 C:重视学生兴趣经验 D: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10.音乐新课程提倡的学科综合主要是指: A:音乐教育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 B:音乐与舞蹈、影视、美术等姊妹学科的综合 C:人文学科与现代科学的综合

D:音乐与艺术之外其它学科的综合

11.音乐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音乐审美与“双基” B:知识与技能

()

()

())A:

()

()A: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为了在教学中更有效地落实“双基”,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是:()

A:因为“用”而学 B:学了必须“用” C:“双基”与“审美”同步统一 D:知识要“博”技能要“精”

13.为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重组、增减教材,教师必须根据:()A: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 B:教师自己的喜好 C: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 D:所教教材的实际情况

14.音乐学科之所以能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就是因为音乐具有:()

A:音乐进行的时间性

B:音乐实践过程的创造性 C:理解空间的广延性 D:自身内容的不确定性

15.音乐学科之所以能为发展吸收个性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就是因为音乐具有:()A:个体理解的差异性 B:音乐进行的时间性 C:自身内容的不确定性 D:音乐自身的艺术性

16.音乐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A:审美与“双基” B:知识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教育的人文关爱最集中地体现为两个方面:二是对学生积极意义的发展变化需要的支持和满足。()

A:不歧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B:对学生积极意义的发展变化需要的支持和满足 C:对学生现有状态的认可与尊重 D: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8.音乐赖以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基于音乐内部的两个基本矛盾,它们是:()其一是,其二是谐和与不谐和

A:快与慢 B:强与弱

C:和谐与不和谐 D:稳定与不稳定

19.民族音乐音是实施乐教育的主体内容,在进行选择时必须考虑作品的:()

A:流行性和通俗性

B:音乐形式的全面性。

C:艺术性、经典性、时代性。D:接受性和教育性

20.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教材中的音乐创造安排了两项内容:()

A:根据所给的歌词作曲

B:与音乐相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 C:根据所给的内容创编节奏 D: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

四、简答题

1.新世纪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将面临哪些困境? 2.课改前的传统教育存在哪些具体问题? 3.课改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端?:

4.如何理解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与“双基”的对立? 5.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培养学生哪些现代意识? 6.课改前学生音乐素质提高攻坚不下的原因有哪些? 7.良好的人文修养应具备哪些具体的内涵? 8.良好的科学素质包括哪些内容?

9.教育的人文关爱最集中地体现为哪两个方面?

10.马克思认为美就是自由创造,其中“自由”的含义是什么?

1.形式美有哪些规则?

12.写出十种音乐表现手段的要素。13.什么是音乐的情感美? 14.什么是音乐的形象美? 15.什么是音乐的形式美?

16.简述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

17.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音乐审美,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哪三项要求? 18.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19.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

20.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有哪些?。21.简述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22.音乐自身有哪些创造性特征? 23.简述音乐素质的内涵。24.什么是音乐文化素质?

25.新课程在课程功能上做了哪些调整?

26.新课程提出了哪些新理念?

27.简述在教学中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具体要求。28.简述课改前教育针对注重个性发展问题与后果。29.什么是发展个性的教育?

30.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方式有哪些?

31.我们的音乐教育为什么在内容上要以中华民族音乐为主体? 32.音乐新课程开辟了哪些教学新领域?

33.音乐新课程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路径是什么? 34.怎样理解音乐课程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5.简述学生小学阶段音乐学习目标。

五、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2.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论述音乐的美。

3.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论述音乐是真善美的统一。4.论述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

5.结合教学论述情感参与是学生音乐审美的关键。6.论述小学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的作用。

7.结合教学论述音乐“双基”是学生音乐审美的基础。8.结合音乐实践过程,论述音乐的创造性特征。

9.根据音乐自身的创造性特征论述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培养功能。10.以音乐实践活动过程的交流性特征论述音乐教育的社会交往价值。11.怎样理解小学音乐课程的社会交往价值?

1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小学音乐课程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13.解析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内涵。

14、试论述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

1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会”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

16、面向全体学生是国民音乐教育的对象意义的本质要求。

17、结合教学实际谈如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18、、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落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9、重视音乐实践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

20、结合教学谈一谈如何落实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新课程理念。2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论述我们将如何完善评价机制。22.分析论述音乐学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23.结合音乐自身特点论述为什么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课程目标的首位? 24.分析论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教学出现的问题和原因。25.分析论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和原因。26.在教学中如何科学重组、增减教材。27.浅论小学音乐教育的起点。

28.浅论实事求是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29.浅论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异同。

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总结 篇6

所文波

一学期的时间转眼逝去,开学初自己制定的个人素养提升计划一直牢记于心,并始终按着这一目标要求着自己,鼓励自己不要偷懒,要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总结、反思。现将一学期的努力结果做一总结:

1.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这点我自己感觉做的还是不错的。能与学生经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并以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2.课堂上努力创设亲切、和谐、活跃的氛围,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课堂上做到自己少讲甚至不讲,注重学法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预习的好习惯和努力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学习品质。

3.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做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理论知识浅薄。所以本学期我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读了余映潮的《余映潮讲语文》,正在读魏书生的《种好心田》。读书不光是用眼睛看,最主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并与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对照反思,才能取得进步。我用这样的方法去读、去想了,所以我感觉还是有收益的。

4.坚持学习和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读书的同时,我坚持摘抄名家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写了简单的读后感。

5.加强听课学习,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在专业上更进一步。

6.坚持练基本功:钢笔字、粉笔字、课文朗读、作文。

7.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写教学随感。反思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阶梯,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要及时做好反思工作,想象这节课有哪些灵性迸发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认真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每堂课的成败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反思,是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不足的重要过程。将在课上所遇到的问题和失误及时记录下来,从主观和客观上去寻找原因,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使之成为以后教学中的前车之鉴。并且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忽然产生的灵感和好的教学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加强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篇7

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途径,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成长,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己成长与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本文从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组织, 有效评价等方面谈谈教师如何加强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一、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1.问题要有现实性 ,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 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问题必须是真实的或者能够想象的, 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的问题”是指必须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2.问题要有思考性 , 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3.问题要有针对性 ,要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因而, 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 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4.问题要有挑战性 , 要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 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 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问题要有趣味性 ,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地发展。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 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 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 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实现学习目标。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 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形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 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 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

关注内涵发展 提高专业素养 篇8

“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是课程中心根据教育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内涵质量建设的工作重心,设立开展的研究项目中的重大实践推广活动。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关注自身内涵建设,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去年,同样在这里,我们成功举办了“七彩语文杯”首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教研室推荐的27名选手参加了决赛,4000多名教师到会观摩。“大赛”打破以往以一节课决胜负的做法,从朗读、书写、才艺、知识素养问答和课堂教学等五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项目均现场打分、现场亮分,由于程序公正、公开,得到教育部领导、与会专家以及参赛选手和观摩教师们的广泛好评。记得去年的大赛结束后,有位老师在博客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仅仅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文品高了,人品高了;人品高了,教品自然也就高了。高度不一定是目标,向上才是语文教师应有的姿态。”

正如这位老师所说,比赛不是我们的目的,通过“大赛”,引领教师锤炼内功,博览群书,丰富自我、提升专业素养才是我们的希望。因此,我们希望也相信,这两天的参赛与观摩过程,就是小语界同仁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大赛”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探讨专业提升方向与途径的机缘,是各省、市、自治区展示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养与改革成就的舞台。我们更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赛事,成就一支有思想、有文化、有生活、有品位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今年,有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的31名选手报名参赛,他们是各地层层选拔或推荐出的佼佼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后面两天半的活动将给我们带来无限精彩和收获。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研究项目及活动采用与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合作的方式。这是一支有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真敬业的队伍。“大赛”的所有收入,除支付会议的各种开销外,结余将全部纳入“江苏七彩凤凰母语教育发展基金会”,用于支持农村地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推动母语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包括用于奖励“大赛”中获奖的各位选手。本次“大赛”还得到,霉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研室,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教研室、特别是南京市建邺区的三所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全体参赛选手及观摩教师为他们的辛苦劳勘和真诚奉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教师专业素养心得体会 篇9

一、性格决定成败,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面向成功必具备的十八种性格,包括自信、乐观、谦虚、诚信、坚韧、理智、勇敢、果断等。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失败者的原因,让我明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与工作。在于孩子相处时,要首相培养他们学会宽容勇敢。对不同个性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道孩子。

二、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张教授讲的时间管理让我明白了,要从现在起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你如果需要时间就自己去创造它。高效时间管理方法就是拖延时间马上行动,紧紧跟着时间的步伐幸运之神就会有缘跟着你。徘徊不定的人永远为那些珍惜时间的人让路。

三、专家都是持续学习出来的。

学习上永远不要问自己学到什么,结合工作我要改进什么?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改进团结同事,多做多动多练习。练习与孩子相处融入谈们,接纳他们。

四、制定管理,马上行动。

任何事情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要做出好的行动计划。在行动中去尝试去奋斗去超越去增添勇气创造奇迹。最后自己管理自己,开始是行动的重要部分。

五、态度决定结果。

工作的态度对事业的影响很大。我要学会用成熟的情感对待工作,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幸福的感觉,用心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多和孩子相处,也让孩子喜欢上你接纳你。

浅谈化学学科专业素养 篇10

传统教研在功能上更多的是体现为关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不够。这导致有的教师从教数十载,其专业发展水平还只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甚至遗忘了部分已学过的专业知识,知识体系滞留在所教的教材的知识水平。导致了初中老师漠视或遗忘高中知识,而高中老师漠视或遗忘大学知识。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新课标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的变化就说明这一点,和旧版教材相比,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知识面的广义性(如:选修三、四、五),并且增加探究性实验,以及使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更加贴近社会和生活。这正是在督促教师向专业化发展,而且,教师只要在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的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就能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做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而就能得到确认。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现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教研理念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变化,认识到教研组教研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应当具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应当树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型教研理念。这样的教研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使所有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人——学生、教师都得到发展。

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化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促使教师不断地向专业化发展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要基于新课程教研活动和培训的参与的积极性和态度、积极采纳他人的教学经验而提升自我、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教师专业成长不是自生自灭的“自在”之物,它需要典型案例的激励与引领。①向名师学习,感悟成功的轨迹。可以通过新老教师协助活动,为年轻教师配备“导师”,从别人的成长足迹中体悟成功的经验。②参与教研活动,促进自我不断成长。每位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市、州各类教研活动,每个学期,必须到知名学校参观交流或参与开放日活动至少一次。通过观摩、比较和个人实践,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或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促进专业成长。③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借助教研、集体备课、网络教研等,与本校、外校同行交流,实现学科课程资源共享、教学经验的分享,谋求共同发展。

优化专业成长 提升教师素养 篇11

一、“教学”面

“教学”面是指正常的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课堂,努力实现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永恒追求的目标。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才能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和“检测”六个环节,认真落实“三备”、“五点”、“两法”和“两全”四种思想。其中“三备”是指备课标、备教材和备学生;“五点”是指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德育点;“两法”是指教师教法、学生学法;“两全面”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要求,坚持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过程;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创设高效课堂。完善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二、“听课”面

年轻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协调一致。从他人身上较快地获得教学经验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听课。教师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融入实际,思考三维目标的整合,必须研究学生,关注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疑点突明、教育点突现等,关注教学过程中是否形成增长点、构建新旧交融点——阐述时必须以效定性,突出科学性;以理析课,突出指导性;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这样可以让我们学习他人上课时的优点,如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上课的风格、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在听完课后,要及时进行反思:如果我在上这节课时,我是怎样处理的?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等等。而实际上有的教师,却把听课当作学校布置的一项差事,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完成。在评课时,有的教师却流于形式,怕得罪人,只讲优点,不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听课后就了事,从不参与评课,事实上这都是不应该的。一方面,授课者用了很长的时间准备,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们应该给予尊重;另一方面,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对授课者和评课者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其实在评课时,授课者不仅在意你的认可,你的称赞,更在意你发现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足,以及你对这节课所提出的宝贵建议。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会让我们学得更多,进步得更快。

三、“教研”面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应具备比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什么,怎么教,还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这就需要认真研究,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作为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以小学生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手段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工作。语文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不仅能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是指语文教学领域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问题,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任务的题目。所谓普遍意义,是指教学中有规律性的,能解决某一层面的,反映某些本质的;所谓特定问题,是指目标明确,讨论的对象和范围清晰。具体地讲,真课题就是指贴近教学实际的课题,对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的课题,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课题。笔者在去年积极参加由我校承担的“‘一课双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我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能自觉钻研教材教法,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变课堂“主演”为课堂“导演”。通过各自不断地尝试,教师们感受到课题研究只有与课堂真正融合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熠熠生辉。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使我有计划地系统学习,让先进的教育理论渗透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改变教师的传统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和发展观。

进行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是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师要克服畏难情绪,勇于在这条路上迈开大步。

四、“展示”面

“展示”面是指积极参加学校、县市等各级单位举办的公开课活动。公开课教学活动与平时的教学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为听课的人不仅有学生,而且还有教师、专家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或举行校内公开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积极参加,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参与活动的教师也会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认真备课,不断完善、修订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课中,通过课堂展示,让听课者全面了解自己的正常的教学活动,让同仁、专家对自己的课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评析授课者的突出表现,有利于展示教师自己,为其他听课教师提供一次学习机会;还评析授课教师的不足,让授课者发现自己的弱点,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正、完善。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都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的地方,但自己却又很难发现,而作为旁观者的教师、专家却从听众的立场会更容易发现这些不足。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必定也应该是一位具有全面语文素养的教师。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铸就扎实的内功,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让自己呈现出来,走出去。教师要全面修炼内功,提高实施新课程教学实践能力。

五、“写作”面

“写”是教师心底的企盼与教育思维的火花碰撞,也是教师走向教育成功的必经途径。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教材的分析是最直接的,直接与学生、教材打交道,也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一个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突破陈旧陋习、突破自我,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学特色。仅靠埋头苦干、费时耗力、照本宣科是不行的。只有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做“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留意教学的细节、问题,注意把自己所思所想进行积累,再经过精心整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便可成为一篇好的论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写作的内容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类: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类;教案书写类;课件制作类;及课堂知识梳理类等。写出来的文章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投稿发表。投稿的途径也有很多,如参加省市县等举办的各级各类的论文、课件评比活动;也可参加一些专业性杂志报纸的投稿活动。经常写些所思所想,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教学。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章的形式进行体现,用语言表达,不仅和别人进行交流、分享,而且也会更加促进你的研究,促进你更好地教学。

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小学语文教师唯有立足语文学科性质和特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争做一个技能过硬、理念先进,勤于实践、善于研究,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语文教师,从而最终实现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电工作业工作流程下一篇:高一政治第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