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英语阅卷心得体会

2025-0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高考英语阅卷心得体会(精选9篇)

2024高考英语阅卷心得体会 篇1

2011年山东高考英语试卷写作题继承了2010年写作题的特点,体裁仍旧是电子邮件,题材还是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流。考生对该话题非常熟悉,写起来可以说是有话可说,得心应手。题目提供的信息非常充足,涉及到的词汇也非常简单。下面就阅卷中的几点体会谈一下。

一、今年阅卷仍旧是实行双评。

如果英语写作二人评分相差6分以上,电脑自动交给第三人评阅(也就是所谓的三评),然后取相差在6分以内二人有效分的平均分。阅卷标准与去年变化不大,考生得优秀分(26分以上)较难,但对于中下游学生来讲,得17分左右较容易,因为这个档次的标准相对宽泛。只要能看出考生写的什么,就可得这个档次的分,对出现的错误也相当宽容。

二、对内容也就是写作的主题要求较严。

该题共3个大要点。很多考生丢掉了最后一个大要点,扣分相当多。另外,很多考生对个别小的内容要点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下列情况都是要降档或扣分的:

1.将7月份到北京看望Tom,错误的表达为到美国,甚至个别到英格兰,都是按丢掉一个要点扣分。

2.将即将举行的演讲比赛错误的表达为一般过去时,也就是比赛已经完成的。3.将赛后去看Tom,错误的表达为赛前去看Tom的。4.忽略了文章要求的李华的困难(搜集资料和语言运用),而写成其他的内容。

三、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宽严结合。

对小错如个别词的拼写、个别词的搭配,如pay a visit to.., meet with, drop in on等比较宽容,一般不会因此而扣分。但对于大错或者是常用句式出错扣分相当明显,如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若漏掉it, have difficulty in doing…形式错误,就按大错扣分。

四、关于书写和字数

在字数方面只要看上去,不是明显字数不足,就不会扣分。但个别考生,因字数看上去明显不足,而降档或丢分太多。书写方面尽管阅卷组长不断强调不能以书写去打分,但书写规范、书写优美的考生能多得1-2分的印象分是相当正常的。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平常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对常用的重要句式、词汇记牢,不能有任何的错误出现。

2.平时严抓审题训练,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尤其是细节方面,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可以说,审不好题不动笔。

3.平时认真抓好卷面规范和书写训练,在考试中作文要做到卷面整洁、文字美观、段落布局合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尽可能搏得老师的好感,拿下较高的印象分。

2024高考英语阅卷心得体会 篇2

一、写作习惯方面

1. 段落要分明。

段落分明的好处就是让文章看起来条理更清楚,脉络更分明。很多学生的文章大部分书写平平,甚至有一些的书写,看着头都疼:不清楚,不规范,要靠猜。阅卷老师猜一两篇还可以,多了,恐怕就一带而过了,阅卷老师都看不懂你写的什么,再加上条理又不清晰,可以想见,得分也就不可能乐观了。

现在的高考文章题材多是议论文,或是夹叙夹议的类型,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第一段可以简单说明事情起因,接着就是正方观点,第二段可以是反方观点,第三段可以是自己的观点。这样你的思绪就很清晰,文章自然就很有条理。

2. 书写。

好的书写让人赏心悦目,在此基础上得分高就不奇怪了。有的学生作文看上去就像是有很多鸟巢一样,一团团因为写错而乱涂改的黑圈,甚至是划个箭头,写上:“答案见上方”,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3. 每一段的开头第一句很重要。

第一句给阅卷老师的是第一印象,自然重要。试想,如果你第一段第一句一来就是He have之类的语法错误;或者nowdays之类的单词拼写错误,甚至忘记首字母大写,恐怕给人的印象就是此考生性格马虎,以后做事难值得信赖。

如果你的第一句是引用得当的英美习语或者谚语,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等,加上书写又干净工整,给人的感觉自然是好极了。

4.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比一般人想象得要重要。有的考生可能会以为小小标点不值得注意,那就错了。标点符号能传达很多文字所传达不了的信息,至少让读者阅读的时候知道在什么地方停顿。一篇学生英语写作,如果从头到尾没有标点,那阅卷老师可能会看得很累;如果一篇学生写作从头到尾按有的学生的习惯,每个字后面都有一个习惯性的圆点,阅卷老师看着恐怕也会极不耐烦。得分会高吗?

5. 连接词的使用。

一篇文章一般要求字书在100至120左右。这就要求考生大约写出10—12句话。这个不算太难,但要使文章自然,就得使用一些连接词。这些词不仅是把句子间关系表达得很清楚,还能使段落间条理更分明。比如在一段之中叙述递进关系时可以使用what is more;in addition;and等。若第一段叙述一种观点,要在第二段表达不同的观点,可以用however;a coin has two sides等,使文章顺畅、更地道,也更易让读者看懂。英语作文的起承转合会用上一些特定的词语,熟记这些有用的词语还是很有必要的,如:

(1)常用在引言段开头的词语:generally speaking, a proverb says, first of all, at present。

(2) 常用在第一个扩展段开头的词语:to take...for example, now that we know that...,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hat..., that can be expressed as follows:..., in other words。

(3) 常用在第二扩展段开头的词语:but it is a pity that..., but the problem is not so simpl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however。

(4) 常用在结论段开头的词语:in a word, on account of this, we can find that..., in conclusion, in short, as has been noted..., therefore, at last。

二、地道英语文章的教学训练

1. 首先过单词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好的构思, 地道的英语表达离不开好的词汇。词汇量不足或掌握得不好, 肯定会给写作带来困难。因而,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 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每天听写单词和相关词组, 没什么新意, 但是很有效果。对于听写不出来的, 重复听写。过一段时间再循环过来, 学生的词汇量自然会增加, 同时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单词或词组。如:I like discovery, and I think it’s the chance to broaden your horizon.当中用了discovery, broaden和horizon就使得文章很地道, 表达的意思自然也就相应准确多了。

2. 句式多样化。

学会套用一些较好的句式,防止句式单一,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训练,如对倒装句和从句的使用:Traveling is to me wha sea is to fish.I like traveling, I would like to go somewhere I have never been to, just watch and listen, I really enjoy the feeling abou knowing an unacquainted place.句中“Traveling is to me what sea is to fish.”的使用就很灵活、生动。又如下面的例子:There is a stream in front of the house, and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 over the stream.我们可将句子改为:In front of the house runs a smal stream, on which there is a wooden bridge.新的句子紧凑,一气呵成,令人印象深刻。

3. 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母语干扰。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往往将英语中的词语和汉语中的词语一一相对应地进行翻译。在写英语作文时,不少学生往往会用汉语思维来构思文章,然后再按照汉语的意思逐词逐句译成汉语。这样做常常妨碍了英语写作。我们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来克服母语的干扰,可向学生讲解如何将上述句子转化为地道的英语表达,如:“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不可以翻译成:The world has no regretting medicine.而可以说成:It is no use regretting it.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此相关的谚语,如: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milk.

4. 写作时要有草稿,确定好文章用第几人称写、基本时态是什么。

不动手写,光靠想象也就是在大脑里构思还是很难发现一些具体的小的错误,而直接写在答题卷上则容易出错,影响得分。这就需要打草稿。草稿不可太过详细,那样太花费时间。写草稿有助于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语言的准确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只要动手写一个句子,就应注意正确使用语法和词汇。大到句子结构,小到冠词用法和名词的数,还要注意到选词、拼法、大写、标点等问题。

5. 写好一段文章。

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段落组成的,当然现在高考的形式适合将一篇文章分为三段或者四段。把段落写好了,写作文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对一段文章的组织要注意其单一性和连贯性。如果一段文章不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意思的连贯性,它容易变得杂乱无章。一段文章应该只说明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一方面;应该只叙述一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某一个阶段。为了写好段落,通常的写法是:在一段的开头用一句话点出本段的中心意思,即“主题句”。然后,用几句来证明、解释、或发挥这个中心意思,最后,再用一句把本段的意思小结一下。

6. 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复述和改写课文。步骤如下:(1)找出课文各段的主题句、关键词。(2)把复杂的主题进行分解,并用常用词来代替关键的不大常用的词语。(3)把分解后的主题用适当的连接词连起来,形成课文概要。

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写作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更何况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大量地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阅读。

最后,要知道写什么及如何写。首先得对要写的东西有充分的认识。教师上课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要写的东西进行分组讨论,有了充分认识后,再说明学生本课写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及好作文的标准。学生知道了好作文的标准后再去写,学生自然会尽量向好作文靠拢。

当然平时多读写,多背范文,日积月累也很重要,注意以上几点,则可以事半功倍,离写好作文也就不远了。

摘要:本文通过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几种不规范的实例, 指出平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同时就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训练, 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体会 篇3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 像激流一般飛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作文审题

(一)提示语特点

作文的提示语部分形式更为机智,更注重对写作“主题性”的引导,打破了以前过于具体的作文提纲式的提示形式,减少了对学生写作构思的限制,更有利于优秀学生有创意的写作。当然,由于文章题目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形式”,要想写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对“忧与爱”的理解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型命题,而是一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的命题。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这样就给考生留下了多元的思考空间。

三、阅卷要求

作文评分和往年相比更注重“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

在具体评改中先根据细则确定作文类别,再结合语文素养(语言表达、书写质量等方面)决定升级或降级打分。

四、几点思考

(一)好的选材

1.对社会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文化社会现状的忧与爱。如:……文化就在身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众生。忧它可以警世,爱它得以传承。忧与爱,文化苦旅的必经之道。

对乡村生活、故土的爱与忧。如:……故乡、老家,这是我一直魂牵梦萦的地方,它如一泓泉水,浸润了我的童年,也让我一辈子难忘它的清冽……可是,当我从记忆中醒来,直面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却发现它是如此的陌生。

对诗意的江南的爱与忧。

对“两会”代表“举手爱国论”的批评。

2.对身边人、事的观察

父母、老师或其他熟悉的人的忧与爱。

南京梧桐树因为城市建设被毁引发的思考。如:……记得那段日子,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一起涌上心头。

写“农民工乘绿皮车”的感想。如:……带着中国复杂记忆的绿皮车在中国大地上行驶了将近60年,今年也许是它最后一次服役。我爱它,它虽然慢,却终究会抵达我的那一站;同时我又深深地担忧着:它消逝了,我,我们又该怎么办?

3.体现平时阅读积累

如以《小王子》为由头的样卷作文:我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忧郁的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又因为忧虑回到玫瑰花身边,我感到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的。

(二)存在问题

1.不切题,如写成“平淡也是一种幸福”、“我们要把已丢弃的道德拾起来”或“有爱无忧”或“忧爱分离”或“忧爱整体打包”(如:人有许多情感,忧与爱也是其中之一。做人不能没有忧与爱,做事更不能没有忧与爱,学会忧与爱使人成功。什么是忧与爱?……为什么要学会忧与爱呢?……学会忧与爱会使人怎么样呢?……学会忧与爱吧……)等。

2.文体不规范,主要是议论文中叙事抒情太多或记叙文中议论抒情过多,或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文章文体显得不伦不类。

3.语言素养差,主要表现为语句不够通顺简洁、错别字多、书写不认真、字数不足等。

4.编故事、假死亡、套作,如写父母坐飞机失事或父母骑车来看我,出了车祸;有的背“拒绝平庸,需要我们忧与爱”;还有的套作“外公、外婆的忧与爱”等。

5.结构机械,如记叙文中的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议论文中的形式化很重的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这些作文,即使切题,得分也在三类之下。

(三)几条对策

1.作文教学必须将审题训练贯穿始终,这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高考作文是选拔性考试,考生必须戴着镣铐跳舞,作文必须切合题意。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审题的训练。

2.平时作文训练必须强调文体意识,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应该符合特定的文体特征,记叙文不要过多议论,议论文不要以叙代议。

3.应该扎实坚持“作文积累与训练”,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积累与训练并重,下硬功夫才能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语言表达、书写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4.教育学生作文写作要“实话实说,有病呻吟”,尽可能联系自己,不要胡编乱造,更不要套作,生搬硬套,那样的作文基本上是不及格的。

5.要在文体规范的基础上突破以往的一些相对固定的写作模式,要改变议论文的并列式或形式上的层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呈现形式)的模式。议论文要向杂文或议论性散文学习,追求内容的深刻、语言的机智和形式的活泼;记叙文要学会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注重结构安排,打破流水账式的简单叙事方式。

高考语文阅卷心得体会 篇4

一、阅卷流程

高考阅卷组织严密,评卷公平、公正。实行双评制,即一份作文由两名教师批阅,分差在9分以内则取平均分,如超出9分则成为三评卷,由第三名教师评阅,取相近两个分数的平均分,期间组长会不时抽评三评卷,确保不出现错评情况。网上阅卷要求很高,阅卷系统也非常完善,组长随时监控着每位组员的阅卷情况,包括阅卷量、平均分、无效卷、吻合度、综合指标等。每位老师在评卷时都十分谨慎,毫不懈怠,唯恐失误而被约谈或因误判影响考生成绩。十天结束,我很幸运地成了第六组为数几个没被约谈的人,利川一中四位老师最终的综合指标评价均居前十,这都源于平时测评准确把握标准、认真阅卷,也体现出一中老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二、评卷标准

高考阅卷与平时阅卷最大不同在于不直接评总分,而是按照内容、表达、特征(发展)、扣分四个方面评出四个小分。内容、表达、特征(发展)分为四个档次,一类16-20、二类11-15、三类6-10、四类0-5,扣分0-9。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扣分情况:

1、缺标题扣2分。这是在评分栏里直接减2分,标题是文眼,没标题的作文影响老师的阅读,不便确定文章的中心,所以没标题的作文在内容这一块也会影响得分。

2、字数不足。200字以下,最多5分;200—600字,内容和表达原则上不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即最多20分;600字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按正常卷评分,每缺50字扣一分,扣完4分为止。

3、错别字3个扣一分,扣满3分为止,不重复计分。标点不规范、不正确等相应扣分。

4、抄袭作文得低分。有考生抄袭试卷中的文章或语段,也有考生抄袭其他文章,得分均较低。

5、文体不明。具体表现为文体不伦不类,在表达项里扣1-3分。有的略微可以看出是演讲稿的形式,有的完全看不出。

三、作文解读

2019年全国卷1仍然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部分讲明对“劳动”正反两方面的认识,后部分提出写作要求:写一篇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内容上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宏观上看,文章采取先论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赞美劳动的光荣与伟大),再批评对劳动的错误认识,最后提出对劳动的希望与建议,这样正反结合、层层递进的形式是最符合题意的。

微观上看,侧重某个或几个方面,比如时间观(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效率观(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的!)、苦乐观(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价值观(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评述,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也是符合题意的。

无论哪个层面,在写作的时候都应该以“演讲稿”的文体写作。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孙绍振教授特别提到:

第一,由于演讲的现场感,演讲的语言,至少要相当口语化。例如,“他们失败了”,在散文中,这是很正常的,而在演讲到情绪激昂的时候,就可能不够味,不如“他们完蛋了”。

第二、演讲稿特别要求语言明快,有面对面的感觉。因此,在行文中可以随时采用呼唤性的语言,如“同学们”“朋友们”等。

四、阅卷体会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要求,明确文体写作,偏题的很少。满分作文体现出了作者很强的语文素养,且能感受到他们在字里行间充溢的民族自豪感,也能体会到他们自觉的时代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但同时,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审题不准、概念混淆。文章要求是围绕“劳动”写作,但少部分学生在文中通篇出现“勤劳”“勤奋”“奋斗”等词语。在评判的时候,“勤劳”视同为“劳动”;如果通篇是“勤奋”或者“奋斗”,几处出现“劳动”,则视为游离话题;若全篇不见“劳动”这一关键词,只有“勤奋”“奋斗”,则视为偏题。

2、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有人说这是一个看脸看颜值的时代,在高考作文评卷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书写工整、卷面清爽的作文在“同质”的情况下,自然比书写潦草的作文高出几分。高考作文评卷老师本身比较辛苦,如果还要做“甲骨文专家”或者“考古专家”,你的作文分低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写一手好字或者至少保持卷面清爽应成为所有考生的共识和追求。

3、文体不符,思路不清。从头至尾看不出是演讲稿,没有演讲稿文体特征的体现,文章思路不清晰,结构不严谨,全文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段与段之间没有衔接过渡,想到什么写什么,东拉西扯,很散漫。

五、写作建议

通过作文阅卷,深刻地体会到,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素材的积累等常规训练外,还要注意以下应试技巧:

1、认真审题,找准关键词。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在文中随时点题,一定要把作文规定话题的关键词明确说出来,千万不要用类似或者相近的词语替换(比如本次作文的劳动、勤劳;勤奋、奋斗),避免游离话题、偏题的情况出现,否则得分很低。

2、结构完整,文脉要清晰。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一要“结构完整”,二要“层次分明”,从文章的章法上说,好的文章结构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没有颠三倒四的现象。即高考作文段层安排,应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环环相扣”。没有整体的布局观既无法展示思维的逻辑层次,又无法展现文章的美感。

3、完成字数,卷面整洁。工整、漂亮的书写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工整、漂亮的书写能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质情况下,分数定会高些。

高考作文阅卷心得 篇5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十几天紧张而忙碌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活也已成为过去,回首这次高考语文阅卷的经历,我感到收获颇丰,对自己今后的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就此次高考作文阅卷与往年最大的变化在于从此取消了所谓的“保险分”,即切入分,如此一来,则高考作文成绩差异将由原来的不相上下一变而为天壤之别,高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将进一步凸显。用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就是“要利用高考作文阅卷的杠杆,彻底改变高中作文教学地位不高的状况,引起学生与老师对高中作文教学的足够重视,让种瓜的得瓜,各豆的得豆,种草的只能收荒草。”

此外今年高考作文均分与往年相比,应该要低到五分左右,究其根本原因,除了取消切入分,拉开差距的阅卷指导原则之外,便是今年的高考命题“品味时尚”存在偏离学生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问题。虽其导向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应该无可非议,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时尚生活缺乏深入的体会和思考,很多学生对“时尚”这一概念的理解把握不准,导致大量学生作文偏题,沦入低分区。

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中有以下三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或警惕:

一、念念不忘经典,玩得走火入魔。现在有不少学生言必称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苏轼,而根本不管作文题目是什么,这些素材能否用得上,能否有效地证明自己的中心论点,以为“死人饭”好吃,只要呈现出丰富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作文分就一定不会太低,其实大错特错。用喻旭初老师的话说,“一个屈原摆平六年高考题是一件极其荒唐的事”。今年高考中吃“死人饭”的作文基本与时尚不粘边,属偏题作文,分数低的可怜,不管语言内容再好,都过不了42分的“杠子线”。应该说,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平时阅卷中重语言轻切题,重历史文化轻当今社会生活的弊病。

二、堆砌事例,生拉硬扯,不管三七二十一。应该说此类问题每年都有,但今年尤为严重。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三点:第一,审题不过关,对命题的概念内涵与结构把握不清,抓不住主次轻重缓急以及命题意图;第二,学生根本不熟悉时尚生活,没有什么切身体会,哪还谈得上什么“品味”;第三,很多学生作文功底太差,平时训练也不到位,只能靠背点作文素材来敷衍高考,说到底对作文重视程度不够。综上三点,今年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堆砌事例,霸王硬上弓式的

1说理、漫天随意式的贴标签等此类问题尤为突出便是意料之中的事了。这也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重视作文基本功训练、审题训练及议论文的说理训练。

三、记叙文大都落入父爱母爱的窠臼,今年高考作文题不太适合写记叙文,这是众所共知的,也不能不说是此次高考命题的“小失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阅卷中对为数不少的记叙文也算是“另眼相待”了。只是发现写记叙文的学生大都只将“时尚”当作入题的幌子而非贯穿全文的线索,很多学生最后干脆抛开题目在那里大谈特谈父爱母爱,自以为“文章一高尚,分数自然也不会太卑鄙了”。这类现象今年特别普遍,除了写作品质不高之外,我想这也充分暴露出学生写作视野的狭窄。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给我们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敲了一下警钟,应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鼓励学生拓宽写作视野,大胆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思考人生,思考社会。

此外我发现今年高分作文偏向批判性较强,语言恢谐泼辣的杂文,而此类文章是需要学生有新鲜丰富的阅读,对社会生活高度关注,对时代变迁十分敏感。而这些是否也反映出我们平时语文教学方式的保守、单调、脱离生活,我不得而知,但的确值得深思。

当然,除了以上一些“重大发现”之外,此次阅卷中还有一些“小发现”,都是作文细节上的问题,在此,我略提一二,谨供参考了。如作文开头乏味,入题太慢。有的学生一上来就是套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学生干脆从社会经济发展再到社会稳定、时代进步、女权觉醒,最后再说女性也有追求美的权利,于是便开始追赶潮流,时尚了。有的学生更夸张,一上来便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纵观我们人类历史长河,无论何时何地,男女老少,时尚始终是人们最爱探讨的话题。”还有的学生一上来便卖弄一下文采,说一段华而不实,莫名其妙的话来妄图“征服”阅卷老师,全然不顾其中是否有必然联系,如“花开灼灼,梅艳芳菲;杨柳依依,风姿绰约;硕果累累,春华秋实;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此则曰古之时尚。”再有,滥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拼凑字数也比较常见。

总之,此次去南京阅卷应该说收获颇丰,所以纵然辛苦却也值得,我相信此次历练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一定会有很多启发,如果还能带给同仁们一些思考与启发,那便是“额外收入”了。最后,也再次感谢学校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孙荣华

基本能力高考阅卷体会 篇6

山东省宁阳一中 殷建彬

我在连续三年参加山东省基本能力的高考阅卷工作,感受颇深。为了更好地备战2012年的高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高考中多得分、少失分、得高分,我把阅卷的几点体会给大家回报一下。

一、关于阅卷程序问题

1.采用网上阅卷,试卷重新编号。

阅卷人员不可能知道试卷的来自那个地区,那个学校,更不可能知道是那个学生的试卷,这就杜绝了作弊的可能性。

2.阅卷采用“双评”加“仲裁”。

采用“双评”加“仲裁”最后是“质检”的三重保险的阅卷模式。即每份试卷的每道题(大题分成几个小题)由两人评阅,两人评阅分数一致即为有效分。分数不一致,再由第三人评阅,既仲裁,第三人评阅的分数就是该题最后得分。确保了阅卷的公平、公正、准确的阅卷原则。

3.阅卷标准制订按照有利于考生的原则。

一般只要意思对就得分,不拘泥于某个用词,通过试阅列出考生出现的几种答案,再经过充分讨论,确定最后的十几种答案。应该说覆盖面比较广。这样便于阅卷人员把握阅卷标准,并能保证“双评”的分数一致,保证阅卷的进度和公平。

二、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一)2009年阅卷情况

2009年,我阅的是4个选择题,客观性比较强,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是学生不认真书写。表现如下:

①答案写错了,不是划掉重新写,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写,如B改写成D,让阅卷老师看起来像B,给你按错是没有问题的。

②答案写的模棱两可。如选答案B,有的同学写B、D不分,即像B又像D,这样不得分;有的同学写的A也很像B。这样写的不清楚的,是否得分,阅卷老师要请教小组长的。大家都觉得难以分辨的,就不能给分了。

(二)2010年阅卷情况

2010年,我阅的是56题。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把这个题目复制到下面:

56、(3分)某同学要在玻璃中营建一个蚂蚁巢穴,设计了以下操作步骤: ①在瓶口放置一块潮湿的海绵,盖上带有一些小孔的瓶盖 ②用一块黑布将瓶蒙几个星期,让蚂蚁安顿下来

③在木头或石块下需找蚁穴,并观察蚂蚁搬进巢的食物种类

④将一定数量的蚂蚁与蚁穴周围的土壤及一定种类的食物放入玻璃瓶中(1)上述步骤的合理排序应是。

(2)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种类的目的是。

给出的标准参考答案是:

(1)③④①②

(2)观察蚂蚁的食性,以便在新的蚁巢中提供相应食物(只要答出“为了给蚂蚁提供食物”的意思得2分,仅答出“看蚂蚁吃什么”或“观察蚂蚁食性”只得1分。)

第一问的答对率比较高,但是出错的学生也不少。实际上,自己排序后,自己再重新念一遍,应该能发现自己做对还是没有做对。排序题是高考必考的,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研究如何做这样的题目。

最可惜的是有的同学写的圈2和圈3分不清,特别是圈3,3的最后一笔和圈重叠,让老师看不清圈里是3还是2。但是在阅卷的时候,老师能猜出你的排序是对的,也就是说,圈2和圈3只要有一个是清楚的都给分了,但是如果圈2和圈3都分不清是不能给分的。当然有的学生不带圈也给分了。

第二问的扩充答案:饲养蚂蚁、喂养蚂蚁、准备相应的食物、提供相应的食物都给2分。说的不全面,但是只要说出“食物”,字样,又没有逻辑的错误,都给了1分。“为下一步实验做准备”这样模糊的答案也给一分。(实际上高考阅卷时给出的答案约有20多种)

第二问的错误答案情况有: ①蚂蚁为过冬准备食物。

这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观察蚂蚁的是人不是蚂蚁,怎么能说观察的目的是“蚂蚁为过冬准备食物”呢。虽然有“食物”的字样,但是也不能给分。

②为了观察食物的大小,以便能通过小孔。

实际上“一些小孔”是通气用的,在第④条里已经说了,“将一定数量的蚂蚁与蚁穴周围的土壤及一定种类的食物放入玻璃瓶中”。也就是说蚂蚁是不用外出找食物的。这也是不认真审题造成的。

③时养蚂蚁、味养蚂蚁、使养蚂蚁、畏养蚂蚁等等。

关键词出现错别字,这是不能给分的。可气的是有的同学把“蚂蚁”二字也写错。

(三)2011年阅卷情况

2011年阅的是43题。下面是43题的原题。

43(4分)任何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都表示为二进制编码.音乐乐谱也不例外。假如,将拍号中的两个数字、每个音符和增时线按下表表示为4位二进制编码b3b2b1b0,下面乐谱均为2=F,1音1拍,乐谱片段码为

表示成二进制编

(2上面有点)(1)(2分)音符“2”的二进制编码为________。在无增时线时,拍号为4/4的乐谱每小节有________个音符。

(2)(涂卡41)(2分)二进制编码序列为0111,0101,0001,0110,1001,1110,1100,1000,其表示的乐谱片段正确的是

答案:43.(1)1101。4(或四)

(2)B 第一问的第一个空和第二问选择题的答错率比较高。其实这和第二问与音乐知识无关,只要动脑子是做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好多同学认为这是和音乐有关的题目,这与信息技术的编码有关。当然了,你完全不懂编码也是没有关系的。其实这个题目的关键在哪个表

格上,只要按照b3b2b1b0顺序查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因为有不少同学是不懂音乐,所以这个题目学生放弃了,或者是乱打一气。

第一问的第二个空有的同学有填

一、填三的。这个题目要注意的是它和总题干没有关系的。题干是3/4拍,但是题目中是4/4拍得,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容易把答案搞成3的。这个题目答对率还是比较高的。也从这里看出考生对音乐熟悉的同学比例式比较大的。

这个题目我们得到的经验是每一个题目要认真去做,不要以为自己不会就不做,实际上一些陌生的题目只要你有基本的推理能力就可以做对的,也就是说,只要细心的去做,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对的。在2011年的高考中这样的题目很多的。

三、复习备考建议

1.答题书写要规范。

规范包括字迹清楚,结构明确,容易辨认;书写尽量前紧后松,适当预留可补充答案的地方,避免更改时没地方书写,让阅卷老师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有的试卷可能用的不是高考专用笔,经过扫描不太清晰,影响评卷效果。)2.字不要写的太大或太小。

太大容易出格,太小使阅卷人员看不清楚,虽然说能放大,但大多数教师(由阅卷速度、阅卷量的限制)都不愿再点击放大,这样就影响你的得分。

3.特别注意答题区域。

如果做题,答错区域不得分。同一个题的两个空的,答案可能是不允许颠倒的。4.简明扼要,答出关键词,是得分的关键。

在极短的阅卷时间内,找不到关键词,虽然意思答对,也容易失分。关键词要紧扣主题,不能答案写的太广、太大。

还要注意,关键词不能出现错别字。这要求学生要养成记笔记,认真书写习惯,不然就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5.客观题的更改一定要认真仔细。

一定要划掉重新写,不要在原来的答案上改写。还有一个细节要注意,比如选择A,有些卷子更改时在“A”上划一斜线正好重合了字母上的笔划,阅卷老师就有可能因阅卷速度太快,看不清楚而不得分。

6.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由于将题目理解错误,或者漏掉某些问号和关键词而导致失分。这种情况要求学生一定认真阅读、理解题目,要明确出题目的,不可随意揣测、扭曲出题意图。

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给出的信息。如56题的第二问,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种类的目的已经在第④步明确的告诉我们了。有的题目你可能不会做,也有可能你根本没有学过,但是如果你注意到试题给你的信息,完全有可能做对的,千万不能放弃不做。千万不要以为高考题就一定会多难多难,有些题目不要想的太过复杂。按题目要求做就好,无需自己增加题目难度。

基本能力的考试时间很长,大部分考生都会剩下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是有时间认真审题和研究的。

7.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

有人曾把高考阅卷工作形容为“错误里面找正确”,其实一点也不过分。评卷老师“相当”宽容,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只要你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老师就会给分。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一定要敢于回答。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你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

2024高考英语阅卷心得体会 篇7

一、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

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属于读写任务作文,要求考生先阅读一段短文,然后用英语写一篇150词左右的文章。以“汉语中出现英文单词或英文缩写的现象”为话题,写作内容规定用约30词写出短文概要,再用约120词发表个人支持或反对的观点,并用2~3个理由或论据来支撑观点。

二、阅卷情况分析

1.评分原则

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有六个方面的评分原则:(1)总分25分,分5个档次给分,5分为一个档次;(2)评分时,根据考生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定所属档次,再以该档次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给出得分; (3)词数过少(少于130)或过多(多于170),酌情扣1~2分;(4)评分时注意:内容要点是否齐全、运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数量及其准确程度、上下文是否连贯、语言的得体程度;(5)拼写与标点符号问题视其错误情况对表达的影响程度酌情扣分;(6)书写较差导致字迹难以辨认、卷面凌乱等而影响正常阅卷的,得分降低一个档次。

2.例文分析

[例文1]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some English words, they are included in the Chinese dictionary,which aroused a heated debate1 . A group of scholars are strongly against whereas others approve of the inclusion.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ousands of years ago,has witnessed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 it acts as a symbol2 that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can recognize, hence. In my humble opinion, it is unwise to include these foreign words in our own dictionary.

From my perspective, living in a society full of invasion of foreign culture, we should take up the responsibility to stand our ground and stick to the treasurethat our ancestors have provided us3. What’s more, only by showing respect for our language as well a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wisdom hidden among those characters can we rise to the challenge from other countries perfectly, since it is the root of Chinese people.

(注 :该文158词且字迹清晰 、卷面整洁 ,得21分 。 )

该考生准确表明了自己的反对观点,文章覆盖所有试题规定的写作要点且段落清晰、层次分明,语言表达上有很多亮点:运用了定语从句 (which aroused a heated debate)、形式主语(it is unwise to include...)、非谓语动词 (living in a society..., we should...)、 倒装句 (only by showing respect for...can we...)和状语从句(since it is the root of Chinese people)等较复杂的结构,以及arouse, be traced back, witness, stand our ground, stick to, take advantage of和rise to the challenge等高级词汇。此外,例文1还适当使用了whereas, in my humble opinion, from my perspective和what’s more等连接成分。该考生的英语基本功扎实,能正确使用语法、结构和词汇,有效地运用多个衔接成分,全文语言流畅,结构紧凑,但也出现了一些表达错误,如:

(1)时态错误:根据本段的语境,用一般过去时不够准确(见例文1中的1处),应改为现在完成时which has aroused a heated debate更为妥当。

(2)大小写错误:一个陈述句结束使用了逗号,属于标点符号错误。另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未大写,属于大小写错误(见例文1中的2处),应改为...has witnessed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It acts as a symbol...

(3)短语错误:使用provide sb. sth.(见例文1中的3处),应改为the treasure that our ancestors have provided us with。

这些错误是考生在尝试使用较为复杂的句法结构或较为高级的词汇时出现的用法不当问题,并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因而也没影响其所属的档次。

[例文2] Some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which a group of scholars think goes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 but others are in favor of the inclusion.

I’m not in favor of the inclusion, because Chinese 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English culture. We have own languagegrammer1 . Although we can saythis special English words2 in our daily life, this words go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 Andif someone find3 this words in Chinese dictionary, they will think this words are Chinese words, not English words.It is harmful for our culture4.

I think one country should protect their own culture. Although other countries’culture are also important, we should be proud of our own culture. If this words are included in the dictionary it will threaten the Chinese language. We should find the beauty of our language. So, don’t take these English words in our Chinese dictionary.

(注 :该文160词 ,字迹清晰 、卷面整洁 ,得16分 。 )

该考生较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任务,清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定语从句 (which a group of scholars think goes against Chinese language policies) 和一些状语 从句 (Although we can say...) 等复杂句法结构的运用基本准确;还恰当地使用了一些高级词汇,如in favor of, go against, threaten。全文语言基本流畅、内容较连贯,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但第二段的表述有点缺乏连贯性,稍显凌乱,此外某些语法和词汇的使用也存在错误,如:

(1)语法错误:主语为单数则谓语动词也要用单数形式,if someone find...就犯了主谓不一致的错误(见例文2中的3处),应改为if someone finds...。

(2)用词错误:this special English words应改为these special English words(见例文2中的2处),下文也出现了多处同样的错误。is harmful for our culture属于短语使用错误 (见例文2中的4处),应改为is harmful to our culture。还有单词拼写错误,grammer应改为grammar(见例文2中的1处)。虽然拼写错误一般都视为小错,但2014年英语科目阅卷组认为grammar一词属于最常用的基本词汇,所以认定其为大错。

[例文3]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n that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lastest1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ny scholars have an argument about i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e can easily come across some English words. We often use some English words to commicate 2 with others. It is very interesting! So, in my opinion,the Chinese dictionary borrows the English words into itself will have great function to deal with some people’s questions about these English words3.

In fact, the inclusion of these English word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other countries. It can help us know the culture of other countries. We should promote our own country’s culture development,by the way of take in4 the advantages of other culture.

Based on my own individual experience,use some English words to commicate with others can strength friendship and shorten distance between people5 . The English word in our life will be popular and useful.

(注 :该文163词 ,得13分 。 )

该考生能审清题意,基本完成试题规定任务,也适当使用了同位语从句(the phenomenon that...)、非谓语动词(based on my own individual experience)、高级词汇 (如promote, take in)以及一些连接成分(如so, in fact),与前两篇例文相比,例文3遗漏一个要点———未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考生的汉语式思维使得文中出现了汉语式英语及意思不明的句子,如:

(1)拼写错误:没有lastest这个单词,应改为latest表达意思 “ 最近的 、 最新的 ”(见例文3中的1处)。 commicate应改为communicate(见例文3中的2处)。

(2)句型错误:介词of后面的动词take(见例文3中的4处) 为介词用法错误,应改为by the way of taking in,但这里简化成by taking in就行了。考生在尝试用较复杂语法结构时出现了错误(见例文3中的3处),应加个连接词that来引导主语从句就准确了,此句应改为that the Chinese dictionary borrows the English words into itself will have...此外,本句后半部分表达的意思也不够明朗。

(3)汉语式英语:考生受汉语式思维的影响而忽略了句子语法上的表达(见例文3中的5处),动词原形是不可以作句子主语的,此句应改为using some English word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can...

3.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遗漏要点

尽管命题要求十分清楚,但不少考生还是审题不够严密。板块一中,不少考生并没有抓住所给短文中的三个关键信息,即流行、收录和争论,只写了要求的部分信息, 导致得分档次不高。板块二要求考生针对“汉语词典收录英语字母和词汇”给出支持或者反对的鲜明观点,但部分考生观点不明确,这种写法最多只能及格;也有考生将自己的观点写成了专家或大众的观点,遗漏重点,得分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有考生受观点类作文影响,先写一些人支持再阐述理由,然后写另一些人反对再阐述理由,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属于严重跑题,得分也只能在及格分以下。板块三要求考生陈述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或论据2~3个即可,部分考生写了4个,这也算是一个次重点的问题;有的考生将理由写成了英语学习流行的原因或错误地理解成是阐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这就属于2~3个次重点都错了,只能得不及格分数。

虽然评分细则并没有对板块四做明确的要求,但作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是应该包含结尾部分的。考生可单独写一段,也可接在全文后面,凡是没有写结尾的作文,阅卷组要求扣1~2分。此外,写作要求中规定了不必写标题,部分考生却写了标题,多此一举。

(2)语言基础薄弱

书面表达在高考阅卷时遵循语言第一的原则,根据语言的使用情况来确定作文的档次。从阅卷情况看,很多考生的写作表述相对简单,句型结构和词语搭配还会出现很多失误,拼错单词,汉式英语也频频出现。有的考生虽然使用了高级句型和词汇,但却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如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等,倒装句型、被动语态也用得不多。例如,在概述短文时不少考生试图用主语从句表达(That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as caused a heated discussion),但却落了连接词that;有的考生想用定语从句表达 (Many English word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latest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whichhas caused a heated discussion),但却把which写成了what。文章一开始就出现了“硬伤”,给阅卷教师也留下了英语基础不扎实的印象。

再以词汇为例,有的阅卷教师会偏爱能使用高级词汇的文章。但是,大多数考生却不具备词汇升级意识,一说“同意”就是“agree”;一说“导致”就是“cause”;一说“认为”就是“think”。在今年的阅卷过程中,平时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如opinion, convenient, beneficial, grammar等, 甚至连短文中出现的popular, include都有很多的拼写错误,阅卷组认定这些实词错误都为大错。

三、教学启示

随着高考英语试题要求的提高,根据2014年江苏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阅卷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我有针对性地总结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三点启示,以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作文分数。

1.广泛阅读,涉及不同话题

话题“英文表达是否该收录到中文字典中”曾经是2010年的热门话题,需要考生对两方语言甚至文化有一定深度的见解。如果平时鲜少阅读过类似话题的文章,那要写出思想、拿到高分还是非常有挑战性的,甚至难以下笔,不知所云的考生也是大有人在。

我建议学校每周应安排两堂英语课外阅读课,教师可以从《21世纪英语报(高中版)》《英语周报》等报刊或网络上精心选取难度适当、内容广泛、体裁丰富、语言地道、趣味性强的阅读材料,重新编排归类整合,然后再发给学生传阅和交流。阅读过程中遇到优词佳句可以做必要的摘录,然后加以理解背诵,以背促写。通过阅读大量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和记忆优美地道的英文表达,学生将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多样的素材,活跃英语思维,丰富语言表达。如此日积月累,不仅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还能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化,使得今后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2.认真审题,列出内容要点

构思可以从审题和谋篇布局两方面进行,一篇书面表达一般在25分钟内完成,学生应该利用5分钟的时间把握主题思想,理清写作思路。《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作文的第一要求是“按要求写出内容要点”,那么严谨细致的审题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在弄清写作要求,明确写作意图的前提下,才能写出符合题意、要点齐全、内容贴切的文章。2014年的考生之所以有偏题或遗漏要点的现象,就是由于读题不仔细,没有把握材料的主题思想而造成的。

平时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试题提供的材料,弄清题意,把握中心思想,建构一个完整的框架, 确定文章的体裁以及应采用的人称和时态。结合试题中已给的开头提示句认真理解考题,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题目要求中的全部内容要点,再根据文章类型及题意对要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分成恰当的段落,规划好文章的结构。草拟提纲时,还要紧紧围绕开头的提示句,注意句子意思的衔接,如果提示句不完整,还得将之补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也要注重结尾,因为好的结尾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如此,写出的文章才会结构紧凑,条理清楚且不会离题万里或遗漏要点。

3.斟酌词句,优化句子表达

从阅卷情况来看,考生英语基础知识薄弱,语言表达错误且不地道是整体分数偏低的主要原因。学生在书面表达中语言上的“亮点”就是得高分的关键。那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狠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认真端正地书写单词、句子,注意标点符号和大小写;要求学生正确背诵所学的句型和词汇并加以适当的检测;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利用熟悉的基本句型模仿造句或转换句型,举一反三;有意识地强化句子的翻译练习,一句多译,指导学生尽量使用丰富的句式、优美地道的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

基础知识的夯实必须要落到实处,教师要督促和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多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积累高级词汇和句型,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写出“有洋味”的文章。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学生将逐步拓宽自己的英语思路,不断丰富词汇和句型的表达,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在英语写作时得心应手,从而为获得高分打好扎实的基础。

2011湖北高考化学阅卷心得3 篇8

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

张 伟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大家期盼已久的高考理综化学试卷也水落石出。本人荣幸地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化学阅卷工作,通过这次阅卷发现考生在答题中出现了许多错误,自己也收获很多。现对2011年理综化学试卷进行简单分析、对阅卷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做此归纳以及几点心得体会写出来,希望在我们今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和重视。

一、试卷概况

2011年高考命题是在总结2010年高考命题得失的基础上继续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活”的基本原则。题型以稳为主,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具体表现为四个不变:题型不变、题量不变、知识板块比例不变、命题意图不变;四个变化:⑴在保持选择题容量大的基础上,增加了干扰项的难度。⑵实验题看似容易但学生普遍感到无从下手,确有审题障碍;⑶试卷信息阅读量、答案书写量有所减少; ⑷有机题部分设问形成有所变化,难度有所降低,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适应应变能力。

二、考生答题中的错误

1.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

①没有将答案写在规定的区域和规定的横线上,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 ②要求写填写Ⅰ,有的考生错写为(A);

③要求写物质电子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结构式;

④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 ⑤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

⑥许多化学物理量如物质的量、质量等的单位漏掉而而不给分 ⑦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

⑧重要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而造成不给分等;

2.书写不规范失分:

每年的阅卷评分标准上都有这样一句话:①“化学专用名词中出现错别字、元素符号有错误,都要参照评分标准扣分;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未配平的,都不给分;③在做计算题时没有考虑有效数字的,按规定扣分;没注意量纲单位的,按规定处理……。”

但今年都仍有不少考生因书写错别字、生造字、潦草字,或乱写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等,而与学生非常关注的B无缘。常见的错误有无机方程式错用“→ ”,有机方程式错用“===”,漏写或错写特殊的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H的正、负正好写反错误等。有机物官能团名称写错别字,名称写成结构式表示,官能团结构式写法出现错误,取代基位置错误,多碳,少碳均不给分。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特别是书本上现的重要方程式反应条件学生必须牢记,书上没有的条件可充分利用题目中的信息借用,切不可有侥幸的心里,万万不可再写一定条件了。

3.双基不够扎实失分:

对高考化学而言,双基历来是高考的重点,因为双基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它也就没有能力的考查。2011年化学卷因双基不够扎实造成丢分的现象比比皆是,如:29题第③题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现象许多学生都得分不全。

三、几点启示

1.感悟评分:

⑴化学用语的规范化给分原则 ⑵简答题的要点式给分原则 ⑶顺序题的整体给分原则

⑷综合题的分段独立给分原则

⑸多答案填空题的跳跃式及倒扣式给分原则 2.规范答题:

今年高考化学阅卷结果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一方面命题者为了拉开差距,处处设陷阱,要求答题者解答条理清晰,表达规范。而我们不少考生平日测练都有如下三大教训:

⑴ 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或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最后答案是错的。

⑵ 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最后的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拉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是以偏概全。

⑶ 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

凡此种钟,多是由于答题时一系列的不规范所致。因此,参加高考,在答题时必须自始至终地事事、处处规范,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你认为会的应该是对的,你认为对的应该是全对的”。建议在今后的教与学中,我们在做题时要严格规范,认真书写:①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做到言简意赅。②注意化学用语的有效使用,切忌辞不达意、言不由衷。③所答内容的内涵要严格与设问的外延相吻合。

3.冷静做答:

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把每道试题正确解答出来,考试成功的关键是你的解题质量高。因此,你在考试时应把质量放在首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速度。你要保证解题的高准确率,就必须冷静思考,细心审题,精确运算,规范作答。

⑴.仔细、仔细、再仔细:即在浏览、审题、解答等各个环节中,都保持高度的仔细,聚精会神,一丝不苟。遇到难题不惊慌,碰到易题不大意。

⑵.审题、审题、细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错了,解答就无意义了。因此,考试时你必须认真审题,以自己的知识水平认为自己的审题是没有问题的,能达到这一点,你的审题就达标了。如果自己的知识本身有缺漏而造成审题不正确,这不怪你的审题,而怪你没有掌握好有关的知识。

⑶.质量、质量、高质量:即你在考试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质量意识,不放弃任何一道自己会做的试题,不做错任何一道会做的试题,这就是你的解题质量意识。

4.夯实基础

俗话说得好:地基打不牢,再高的大厦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中学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高考的指挥棒。所以明年的化学卷将充分体现对考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建议2009年高三化学复习中不必追新逐异,教学和复习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落实和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必追求繁、难、偏、怪的题目。突出化学科内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内容,特别加强以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⑴ 环境化学(主要围绕酸雨、臭氧、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⑵ 氧化还原(以概念、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电子守恒法计算为重点)

我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十点体会 篇9

我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十点体会作者:潘长明我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十点体会杰达之语:道可道之言杰达五年前的夏天,我应邀参加了省上的全国高考语文统一阅卷工作,虽说现在大多省份已实行了网上阅卷,但就作文阅卷而言,电脑再聪明,也不能代替人的劳动。现就那次阅卷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写在这里,希望能够对组织作文复习的同行特别是准备应考的学生一点实际的参考或启示。

我被分在作文评卷组。那年的作文题目是《诚信》。

开始首先是开会,讲要求讲纪律,并由有关专家对作文题目和评分标准进行分析解读,接着开始试评,试评的五六份试卷是考试中心资深专家提供的各个等级的样本作文,先由阅卷教师根据自己的判断打分,然后阅卷组长公布专家给各个样本作文的评分,再由阅卷教师调整自己的评分误差,这个环节主要是对不同类作文评分的总体感受与把握。

进入正式阅卷后,两人一个小组,主要是便于商量和互相签字,实际上需要商议的是两类作文,一种是高分满分作文,一种是很差的偏题或脱题的有争议的作文;有争议的作文要经过领导小组共同审阅。为慎重起见,除两人取得一致外,还要作文阅卷组长最后确认同意。其余的大部分中等作文不需要一一商量,也根本没那个时间,只是签字而已。

阅卷速度是很快的,而且是越来越快。看过一篇文章,说90秒看一篇作文,曾引来考生和家长的担心,说90秒那么短的时间能看完吗?90秒确实有点夸张,根据我的体会,实际情况大概是3分钟左右吧。可以算一个帐,记得我们那年每人每天平均阅卷量是8袋,每袋25份试卷平均需要一小时左右,这样算下来,还不到3分钟。天气热,任务紧,每天都有统计公布,谁好意思在那“慢慢欣赏”你的作文啊,除非你的作文有特点,特别吸引人的眼球,特别打动人的心灵,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或共鸣,大家互相传看着“奇文共欣赏”一下也是有的。

有人也许会问,这么短的时间,能准确评判一篇关乎考生命运的作文的优劣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阅卷老师大都是有经验的一线老师(一些高校的研究生一般在基础题阅卷组。三分钟左右怎么准确评判?告诉你吧,一般是题目、开头部分、结构框架和结尾快速整体扫描,这样之后,你的作文大致应在几类已经八九不离十了,然后再回头看看语言、材料和立意就可以给出分数了。你和别的考生的作文都是这样被看过来的,粗细一样的尺度,所以你不必担心自己会吃亏的,真正的优秀作文一般不会被埋没的;何况与平时相比,高考作文的给分尺度总体上还是遵循鼓励原则的。

那么什么是高考作文的优秀之作呢?或者说什么样高考作文容易得好分数呢?

尽管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从考场应试和阅卷实际操作的角度看,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题目要醒目

道理很简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任何阅卷都是从题目看起的,阅卷速度再快,阅卷老师也不会放过题目的,关于如何拟一个好的题目,本文不做赘述,你可以找到许多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提醒考生要注意的`是,一是尽可能切忌重复话题作题目,比如20,话题是“诚信”,许多考生的作文题目也是“诚信”,给人平淡之感。有的考生比较聪明,比如“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比如“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诚信”;我给的一篇满分作文题目是“给生命一根拐杖”,其实“拐杖”就是“诚信”。

二是开头要精彩

道理同样很简单,有人把好的文章开头比喻为“凤头”。阅卷老师由一篇作文到另一篇作文,心理上自觉不自觉地有新的阅读期待,这时候的注意力也是比较专注的,大多数阅卷老师看完第一段,一般对考生的语言基本功就心中有数了,对其他段落只是浏览而已。开头主要要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是比较高的要求,但作为考试,我的忠告是,你尽量不要在第一段出现错别字和病句,否则,阅卷老师容易产生“窥一斑而知全豹”的不好印象。自然影响打分的心理了。

三是形式要新颖

这不是一般考生容易做到的,形式主要指作文体裁上的变化。一般都写议论文,你写故事就是新,一般都写故事,你写日记体或辩论赛等等就比较能给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记得那年我给高分的一篇作文名字叫做《梦的出售者》,其体裁就是日记体的,作者用日记体展示了一个“出售真诚的梦而被拒绝收买的”奇特的情节,在雷同的作文形式使人心理疲劳的时候,看到这篇作文,确实使我一下子兴奋起来。

四是段落要出彩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考生不会保证每一个段落都出彩,由于时间紧,这很正常,也可以原谅。但你需要精心创造一两个段落彰显你的语言功力和风格,比如排比比如比喻比如哲理比如抒情比如经典名言等在段落中的恰当运用等等,这样的段落最好出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

五是材料要鲜活

鲜活是相对于陈旧而言的,你不能从开始写作文就是爱迪生张海迪那么几个例子,你的作文材料尽可能要鲜活,要有时代和生活气息,不要给人老掉牙的感觉。你会说我没有怎么办?那就从现在起开始有意识的积累吧!怎么积累?阅读。阅读什么?我带过的一个考入武汉大学的学生,告诉我,《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对他的作文很有帮助,你不妨试试。

六是结构要完整

对于结构,比较高的要求是清晰和严谨;但我想降低一下要求,你起码要做到完整,完整就是有头有尾,当然中间有必要的过渡。如果你的作文从结构上让人一看明显地缺了一大块,那是非常要命的。完整了才有可能严谨。

七是立意要新颖

比新颖更高的要求是深刻,见解独到。但我想,你尽可能做到新颖就可以了,你要相信大多数考生和你一样不是思想家或哲学家,深刻也深刻不到哪里去。简单地说“新颖”就是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作文,就是说,这个看法这种情感可能是只有你才想到感到的东西,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东西。

八是语言要个性

高考作文对语言的较高要求是“有文采,有意蕴”,同样的道理,咱们不妨也低调以些,追求点语言的个性就可以了。你要记住作文就是你用你的笔在说话在表达,你更要搞清楚你是在用自己的语言说话还是用大家都在用的千篇 一律的语言去表达。你喜欢乔丹喜欢麦迪喜欢姚明,就是因为他们永远与众不同,你的语言一定要展现你的个性。

九是结尾要点题

含蓄的文章当然好,可以令人回味无穷。但阅卷老师一般不会琢磨你的“言外之意”,前面说过,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所以你不要怕重复,你只要记住结尾时回到你的题目你的开头变着法明明白白点题就是了,这对你十分重要。

十是书写要工整

高考作文对书写的较高要求是书写要美观卷面要整洁,但我同样不提这个要求,我知道你不是书法家,但我相信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把字写清楚写工整,你知道,高考作文试卷不是你练草书的地方。你练草书的话,将来可以进书法专修班去学习。为了确保这一点,你最好用钢笔书写,因为现在的劣质圆珠笔写的字字迹很轻难以辨认,你要碰上一个眼睛视力不好的阅卷老师,他会抱怨你有意跟他过不去,这样的话,你想你的分数能高吗?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已经晕了。没关系,你不可能全部做到这些,你要是全部做到的话,北大清华说不定也不会要你,因为这不可能。你只要做到其中二三点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你的作文只要有那么几个闪光点就可以了。

最后,祝你的作文取得理想的成绩。杰达写于圣诞夜

上一篇:历年公安面试真题下一篇:设备技术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