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划生育考评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精选8篇)
全区各级党(工)委、政府各部门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人口目标,成果喜人,党政线”计生线”部门线”均获得省、市最高荣誉。获省“党政线”考核综合先进区,市“党政线”综合先进奖、计生线”模范单位;全国优质服务区、国家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区,省计生委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年有8项工作分别受到国家和省计生委表彰奖励;早期教育、生育管理办法改革等项工作分别在国家、省、市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经验交流。区“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考核已连续四年位居四城区之首,三线”考核结果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一是人口控制工作达到省、市要求 年,全区总体政策生育率为97.92%比省要求的指标高2.92百分点;全区人口合法出生上报准确率为98.06%比省要求的指标高出3.06个百分点。
二是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街道在迎接省市“计生线”考核中,准备工作充分,业务扎实。区为各乡(镇)街和社区配备了微机、扫描仪,建立了完整的育龄妇女优生优育信息平台,解决了专用信息系统资源少的难题。各乡(镇)深入强化统计工作,注重统计员的培养,保持队伍稳定,镇和 乡统计员岗位连续10年未变。街道深入探索拆迁后人口管理工作,有效地避免了重点人的失控 街道独生子女创业就业基地,已使近80名计生家庭的失业人员免费参加手工编织培训,提高了创业技能。镇新扩建80㎡场所建立“ 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中心” 镇 村启动了幸福工程”有10位计生贫困母亲得到致富启动资金。乡协调扩建了计生服务站,改善了办公环境。
三是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各相关部门工作主动,配合意识强,责任落实到位。
区监察局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资金发放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 区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中规定,当年出生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新生儿,可随其参合母亲享受新农合待遇,免缴当年费用。
区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责任制,为650户计生贫困家庭优先办理了低保,发放低保金36.72万元;优先为380户计生贫困家庭办理了泥草房改造,投放专项资金590万元;向计生局提供了1251对新婚人员资料。
区农业水利局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培树了2个省、市级计划生育文明村。
公安分局严把户籍关,为计生部门提供相关人口数据,90%以上派出所持“一胎生育登记单”落户率达到要求。
工商分局对流动人口工商业户及从业人员婚育证明进行查验,共计查验372人。
二、存在问题
1个别单位“一把手”有口头落实现象,特别是街道存在本级对计生工作财力投入不到位,统筹不够,协调不畅的现象。
2部分计生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创新思路不宽,学习劲头不足。
3基础工作发展不均衡。总体看乡镇好于街道,城乡结合部好于楼房区。楼房区的干部,没有省市考核的压力,工作拖拉,工作水准不高,研究问题的意识不强。
4基层计生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乡(镇)街计生干部调动频繁,影响计生工作开展。村(社区)计生干部人员素质适应不了工作需求。一些计生干部缺乏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5有关部门在省、市综合打分中没有加分项,创新不够。
三、考核结果
根据入户考核、业务调审、日常工作和省、市考核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现将考评结果通报如下:
(一)完成目标责任制的先进单位:
有关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公安分局
(二)完成目标责任制较好的单位:
有关单位: 工商分局、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农业水利局、区党校
希望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强化责任,适时创新,推动我区 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30多年来,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在“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总方针的指导下,依托“宣传教育为主,节育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工作方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总体而言,婚育新风已牢固扎根于人民心中,少生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发展的必然,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特别是已婚育龄人群的共同期盼和追求。这些具有转折意义的思想客观共同组成了我国低生育水平稳固的决定性的内在因素。它潜发性地要求我国现行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必须与时俱进,由兼顾全面, 重点解决人口数量问题向优化出生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迈进。
二、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所历所思
符合政策生育率是衡量地区性计划生育水平的重要目标。过去,在人民生育观念十分落后的背景下,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政府不得不采取多种形式的行政手段,即所谓的“土办法”。这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实事求是地讲,这些“土办法”曾为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在,随着和谐社会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面对违规违法生育行为,基层工作人员能够做到的主要是生育前的宣传教育和生育后的依法行政 (即征收社会抚养费),而后者在具体执行中绝非易事 。 随着人口流动的日益社会化,从取证到立案到依法征收,这一过程必须事实清楚,程序到位。其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以达到遏制政策外生育的效果。同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避免恶性案件的发生,在征收过程中,面对特困人群,又不得不缓征,少征,甚至是事实上的免征。
为了鼓励按政策生育行为,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如:针对计划生育户的奖励抚助金,中考、高考加分,农村合作医疗减免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及实施确实对广大育龄人群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在实施这一系列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从制度的设计上,为了保证计生奖励抚助金发放的准确性,要求对每一位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60岁左右的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其取证材料涵盖与对象面对面的询问笔录,背靠背的旁证记录,村民代表大会记录,村级、街(乡)镇级、区(县)级证明或案查,表格材料达十份之多。笔者曾在参与此事时,目睹农村老人为了享受到每年近1000元的抚助金,不得不陈述自己年轻时在婚姻,生育方面的种种无奈和尴尬,每每想起,仍然觉得心中隐隐作痛。笔者不断反思,政府设置奖励抚助金利于民情,示范他人,为何非要强调婚后未生育者或婚后不能生育者就不能享受呢?要知道,这本身就是对象户心中的伤疤。为了证明事实的真实性,为什么要制定出那么多的表格材料?这其中很多材料除了增加基层劳动量和行政成本外,并无太多益处。笔者认为,为了达到奖励抚助所带来的示范效应,确需调查对象户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但无需过多地究其原因。即便需要追求其准确性,也无需自我设置层层障碍, 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完全可以简化程序,分级负责,事后追责,并依据事实取消不合理的享受资格。
为了控制政策外生育行为,我国长期推行行之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上环和结扎曾经是控制违法生育的重要手段。现在节育意识已深入人心,选择不同的节育方式更是家喻户晓。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将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作为一个指标下达给基层。卫生计生部门完全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来实施。节育既是工作需要同时也是育龄人群生活的需求。本来可以顺流而下的事情何苦要逆流而上!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已明文规定:户籍地与现居住地共同管理, 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要求户籍地与跨地区流动的现居住地同为主管,同时上报出生人口。户籍地必须掌握外流人群的婚姻状况,怀孕状况,生育情况,节育情况并实行跟踪管理。这其中的硬指标,一是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二是孕情上报及时率,三是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口的自然流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问题是,户籍地特别是位于山区的户籍地政府,要及时掌控流出人口特别是长期流出且流入地较远及随意性较强的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何其难!要实行跟踪管理何其难!户籍地村(居)委会为了掌握信息,达到跟踪管理的要求不得不随时捕捉流出人口的返乡时机,有时踏着红线利用村规民约在为流出人员出具证明,落实农村优惠政策时设置关卡, 虽能起到一定效果,却使干群关系紧张,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再者,户籍地为了落实跟踪管理责任,不得不经常组织专班跨区、跨市、跨省外出,在付出较大的差旅成本消耗后,往往效果欠佳。目前,国家正在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居住证将代替户口本。笔者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将成为平等国民待遇,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引擎,而卫生计生部门理当顺势而为,不断优化管理方法,为推动计划生育管理方式注入切实可行的新动力。
计划生育,利国利民。计划生育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功不可没。1979年以前,我国由于未能推行计划生育国策造成了重大的人口失误,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负担沉重,举步维艰。目前,人口计划生育的内在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将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放到大人口的范畴内去权衡。
三、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
1、权衡人口总量
笔者生于20世纪60年代,有兄弟姐妹4人,那时正是我国人口生育高峰期。笔者本人育有一女,现年21岁, 正处于我国人口低生育水平阶段。这种生育现状是同龄城镇人口生育状况的缩影。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后代绝大部分都将自觉地晚婚晚育,主要原因不是生存的压力,而是教育、就业、创业所需要的时间量及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所需要的时间量共同决定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大有延续趋势的事实。这一现实给我们带来了如下忧虑:一是将来在我们后代的人群结构中,含农村青年,能够为我们整个社会提供多大比例的一线劳动者?二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青年一代组成家庭后将同时赡养几位老人?这也许主要不是经济上的负担,但可以肯定地说是年轻一代精力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而这些问题依靠正在完善的养老体系恐难以解决。我们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人民将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物质世界和感情世界中?这些问题即便要解决,依据人口出生及成长的周期性,仍需将近20年的时间才能得到缓解。三是年轻的独生子女们,生活上养尊处优,精神上唯我独大,尽管接受了丰富的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教育,面对国防需要和社会前进的种种艰难险阻,他(她)们所具备的应对心理、能力和素质实在堪忧。
在农村,一对夫妻生育一个男孩后,不能再生育第二胎;生育一个女孩后,可再生育一孩。这样的生育政策初衷是充分考虑到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的需求,解读时不应该带着片面的观点和歧视的眼光。但相对城镇人口而言,农业人口中尽管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政策外生育行为,当今的农业人口依然处于低生育水平。究其原因,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坚持:适龄人群得到了较为便利的节育手段;政策外生育给适龄人群带来的生存压力;征收社会抚养费所产生的社会辐射力。二是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广大农村青年更大范围地接受了现代文明所传播的新的生活观、 工作观和生育观。新一代广大的农村青年,也许仍怀着生育二胎的意愿,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极少比例的夫妻想生育3个或3个以上的孩子。
值得关注的是,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心理素质,吃苦精神,奉献担当上都普遍强于独生子女。在几年的征兵工作中,笔者也注意到,愿意入伍并且能安于部队的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他们正承担着高难度高风险的国防重任。
为了督促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管理流动人口,对于新出生人口,计划生育部门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两地共同管理,均需上报。但这不仅在客观上增加了户籍地掌握孕情, 跟踪服务,控制政策外生育的难度,而且,由于现居住地在迎检时可以采取一赶了之的手段,躲而避之的办法,实际上弱化了现居住地的管理服务责任。再者,双边统计上报给新生人口造成的数据上的增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2、权衡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的权衡不仅要从目前的老、中、青、幼人口构成及其走向来考虑,还要考虑到目前的青年人口性别比例及新生儿性别比例。我国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比例已经过大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已经失调并将更加失衡的青壮年人口。这必然导致一线的财富创造者、社会高难责任承担者日益不足,人民生活压力、情感压力日益严重以及婚姻需求严重失衡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在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问题的双重压力下,该如何应对呢?从双独生育二胎到单独生育二胎标志着生育政策的较大调整,这确实考虑了国情,顺应了民意。值得注意的是,单独家庭生育二胎政策的放开,并没有迎来新的生育高峰,相当比例的家庭放缓了生育二胎的步伐或者说准备放弃生育二胎的权利。这一现象说明了人民生育观的巨大改变,多子多福,传宗接代不再是社会生育观的主流思想。 人民群众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受到较好的教育, 有较好的工作,较好的生活。也许,许多家庭仍然期望能够生育两个孩子,但同时,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当然,这还得依据人口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真实调查和科学论证。而若此判断正确,则应该果断加快二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的进程。权衡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利弊,既要从理论上考虑它对人口总量的影响,也要从现实的单独二胎生育政策放开后所掌握的数据中作出分析和评估。
同时,全面放开二胎生育政策也是有效调整新生儿性别比例的需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胎生育基本是自然生育状态,二胎生育时,大都考虑到了性别问题,这就导致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目前控制新生儿性别比的主要做法是从药品销售到B超鉴定的严格管控,旨在通过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消除选择性生育,达到自然生育的效果,这一观点是建立在自然生育就能使得性别比相对平衡的认识前提上的。然而,它却忽视了这一认识的基点:大自然之所以能调节性别比,内在地要求一对夫妻生育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从人群总数而论,在生育第二胎时,大多会生相反性别的孩子。因此,可以认为正是目前的生育政策给新生儿性别比带来了巨大的负效应。在广阔的农村,一对夫妻生育一个男孩后不能再生育, 这就自然地相对消减了女性基数而又增加了男性基数,而在生育一个女孩后,又会渴望生育一个男孩,姑且不论违法的选择性生育,就是自然的力量也会致使生育二胎时男性比例居多,这又在一个层面上增加了男性的基数。客观的讲,生活在城镇的夫妻,在新生儿性别的问题上,大都心态平和,顺其自然。综合农村、城镇及“超生”因素,目前一对夫妻平均约生育了1.4个孩子。从科学角度出发,一对夫妻平均生育1.8个孩子,才能有益于性别比的基本平衡。 根据专家预测,即使我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平均一对夫妻也只会生育1.6个孩子,这无疑只能有限地对我国新生儿性别比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上,严厉打击“两非”只是一种战术行为,然而,再完美的战术也不能从根本上弥补战略决策失误所带来的漏洞。
过去,我们没有遵循马寅初的人口理论,致使人口盲目过快增长,犯下了难以挽回的错误。今天,在看到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给我国带来少生4亿人口辉煌成就的同时,如果看不到人民生育观念的巨大改变所蕴藏的稳固低生育水平的内在保障力,看不到人口政策的适度变化对于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化解人口老龄化,性别失调,劳动力不足的现实性和潜在性的矛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许我们同样会犯下历史性的重大错误。人口问题是战略问题,必须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战略范畴内去思考,去设计。
3、权衡人口素质
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不仅能大范围地化解计划生育的节育目标,还能大范围地化解孕情跟踪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切实将从事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上。人口素质事关民族前途命运,优生工程是人口素质保障的第一步,孕前优生检测又是优生保障的前提条件。现在,上级部门将孕前优生检测指标当任务下达给下级,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至少存在着如下弊端:第一,指标本身仅要求孕前检测, 忽略了孕中检测;第二,检测必须到户籍地的区级计生服务站完成。由于大量的育龄人群外流,致使户籍地街、乡级计生部门组织困难,成本投入较大。由此可见,我们所追求的优生在实施过程中并不完善。卫生计生资源的整合从客观上为优生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强大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国家免费的优生检测利国利民,本应得到广大育龄人群的积极响应,但实际效果欠佳。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笔者认为主要矛盾存在于目的与手段的脱节,没有解决好群众“一步之遥”的问题。上级部门开展工作已经习惯于下任务、下指标,让基层不计成本东奔西走, 让群众不辞辛劳来回奔波。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卫生计生部门必须探索打破户籍障碍,以流畅便捷的工作方式, 让育龄人群满怀喜悦,满怀期盼地走最短的路程,既能获取他们想要的孕育结论,又能获得新生儿成长所需要的卫生计生关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法宝。人民群众期盼后代一生下来就聪明健康,而孕前优生检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正回应了这一期盼。如何到群众中去,将这一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好事做好,除了必备的技术到位,手段到位外,其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只是简单地下任务给基层,让常住人口走较远的路程到达指定的监测点,让流出人口来回奔波回到户籍所在地的指定点接受检查,则组织者的难度,群众的辛苦度可想而知。类似于这样的做法,还体现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党的温暖阳光普照,上级主管部门如果只是采取任务下派的方式来安排工作,解决问题,基层政府不堪重负不说,“小政府,大作为”又将如何体现?更主要的是一系列的利国惠民政策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程才能到达群众的面前。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让人民群众知道惠民政策不应该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相关主管部门是以怎样的责任担当,以怎样的行事方式拉近政策的执行与群众的距离。社会管理是一个大课题,社会管理进步又将从更深层面上推动社会进步。不要抱怨群众不领情,而要自我查找原因,不仅要从目标正确性的角度,还要从目标运行方法的角度去认真审视。运行方法的可行性, 可操作性是战术手段,战术手段的好坏以及运用战术手段的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影响着战略目标的实现。
多年以来,就提倡计生工作必须由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我们要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服务,优生检测服务,出生缺陷干预服务以及抓好诸如计生奖励抚助金等各类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落实。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必须时刻反问自己,人民群众觉得满意吗?笔者认为,优质的服务至少应具备如下特性:其一,掌握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要求,不是大且泛,而是精且准。既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避免意义不大的资源消耗;其二,优良的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优良要体现目标的明确性,安排的系统性和服务人员对所提供服务责任的担当性。可行性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得到服务的路径是坦途而不是征途。要做好一件事情,必先事前调查其要素,把握其规律。有的事情确需责任分解, 分级负责;有的事情也需责任分解但上下主次不同;有的事情无需责任分解,完全可以利用事物本身具有的正能量所产生的向心力由高至低,由低到高形成互动,直达目标。 在目标决策的过程中,需要信息互动,上下互通以达成决策效果,而决策形成后,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执行力。在很多时候,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计划生育服务时,不是人民群众不积极响应,而是人民群众在响应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太多的无奈和艰辛。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不仅需要从群众中来,真切地了解群众的心声,更要知道怎样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所享受的服务更轻松、更舒适。
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三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矛盾,又共为一体。它就像三个支柱共同支撑着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因此,人口的战略决策既要保证三个支柱个体坚挺,又要保证三个支柱在正确的方向,恰当的位置;既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保证人的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摘要:笔者以自身丰富的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工作经验为基础,深入了解了基层人口计划生育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如:人口计划生育政策难以有效执行,实施过程繁复;政策在执行中有不合理之处;户籍制度的阻碍等。并结合我国目前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对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权衡人口总量、结构、素质三方面给予建议。
关键词:人口计划生育,思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晓衡:中国人口问题的分析与思考[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条例》是指导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法规,为全面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法制保障。它的颁布实施,顺应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基层迫切需要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法制建设的呼声,标志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既是《条例》的立法宗旨,也体现了《条例》的精神实质。
5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负责人就《条例》有关问题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国务院为什么要修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答:1998年8月6日国务院批准、1998年9月22日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对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计划生育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并基本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二是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因此,有必要修改《办法》,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制度,为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问:为了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条例》作了哪些规定?
答:实践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具体职责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因此,《条例》在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作出规定的同时,着重对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作了具体规定,并明确规定了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义务。
一是明确规定了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包括:为离开户籍地的成年育龄妇女及时出具婚育证明;依法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二是明确规定了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包括:查验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及时补办婚育证明;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依法向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时向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依法落实流动人口依照本条例规定在现居住地享有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三是明确规定了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协助义务,包括: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流动人口婚育情况登记,协助了解本村或者本居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
问:《条例》在方便流动人口自觉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为了方便流动人口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改进管理方式,强化服务,切实减轻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负担。《条例》对此作了三方面的规定:
一是规定流动人口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登记。根据原《办法》规定,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当返回其户籍所在地办理生育服务证。为了方便群众,《条例》规定:育龄夫妻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登记。《条例》同时对生育服务登记的办理时限等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二是规定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信息由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互相通报、核实。关于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条例》规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情况证明,及时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
关于办理生育服务登记需要的信息,《条例》规定:对在现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的育龄夫妻,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按时反馈。
三是缩小婚育证明的办证范围。根据原《办法》规定,所有成年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前都应当办理婚育证明。《条例》缩小了婚育证明的办证范围,将办证对象限定为成年育龄妇女,以突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
问:及时、全面掌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条例》在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沟通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答:《条例》对此作了三方面的规定:
一是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收集,实现信息共享。《条例》规定:国务院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计划生育信息共享,并与相关部门有关人口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二是强化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之间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通报工作。《条例》规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采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并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条例》同时对有关部门的信息通报职责作了规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和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通报在办理有关登记和证照等工作中了解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情况等计划生育信息。
三是尽可能拓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收集渠道。《条例》规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了解本村或者本居住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相关信息;房屋租赁中介机构、房屋的出租(借)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组织和个人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了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时,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问:《条例》在保障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的权益方面有哪些规定?
答:针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难以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服务,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条例》明确了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有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规定: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依法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现居住地的有关规定享受休假等;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现居住地的有关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为了落实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有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条例》规定: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落实本《条例》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落实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一、总 则
(一)、为进一步夯实我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早孕发现力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转变计划生育工作作风,切实增强乡村干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感,真正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新格局,推进我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进家庭”、“贴心服务,快乐康检”优质服务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确保完成我乡今年的人口计划和各项责任目标,特制定本奖惩办法。
(二)、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度。一是所辖村考核内政策符合率低于95%的村列为重点管理或重点帮助村,乡在扶贫救济、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减小力度,造成重大影响的村直接取消帮扶;二是在省、市、县三级计生考核中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差的样本点村直接实行一票否决,对三大班子成员、总支书记、片主任、机关包村干部、计生包村干部和该村书记、主任、计生管理员除兑现经济处罚外,还要采取组织处理。本内不得评先评优及向上级党组织推荐提拔重用;对乡直联系单位的各种创建活动、评先评优实行否决。
二、党政干部、计生办主任职责及经济处罚
(三)、党委书记、乡长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明确干部责任制,确保对计生工作的人、财、物投入,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对违纪或失职的党员、干部、职工予以经济、纪律处分。
(四)、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负责全乡计生管理以及计生工作决策建议的提出、计生工作的经常性督查,牵头组织好对重点对象(特别是外出的隐患对象)的服务工作和四项手术工作。
(五)、计生办主任是全乡计生工作具体责任人,负责计生日常工作,充分调动计生专职工作人员积极性,确保计生日常业务运作和计生业务规范;确保及时、准确提供计生底数,确保乡办、所、村室规范管理;确保计生宣传教育工作质量;全面协调、主动与包村干部一起抓好联系村健康检查和落实好四项手术工作。
(六)、实行计生捆绑风险金制度,书记、乡长、分管领导各1000元;其他党政人员及计生办工作人员(含服务所)各800元;年初交财政专户储存。
三、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乡计生服务所技术人员和联系单位职责及经济处罚
(七)、实行领导干部包样本点制度,即每个样本点有一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联系。党政干部是所联系村的计生工作第一责任人、乡包村干部是所联系村计生工作业务的直接责任人,领导、指导、督促村级开展好计划生育工作,积极组织督促并参与村每周一讲评,每半月一小结,每月一次计生工作专题会议,会议上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落实措施的详细记录,每少一次罚款50元。
乡计生服务所技术人员是向育龄群众提供技术服务的具体责任人,指导村级每季度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健康检查,以上要求每少一次罚款50元。同时乡包村人员(含计生办、服务所包村人员)对所包村的计生业务负总责,在计生抽查、稽查和督查中因指导、督查不到位,人为因素扣分或被通报批评的每次对计生包村干部(含计生办、所)罚款100元;因计生服务所随访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失分或被批评的每次对包村技术人员罚款100元。
(八)、党政、乡包村干部要参与督促协调所联系村四项手术对象及时落实手术;对流动人口认真摸底建档,建档率要达100%,登记齐全、规范,并掌握其流入地的详细地址;婚育证明办证率达95%以上(对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办证率要达100%);乡党政干部负责所联系村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高质量健康检查,在家康检对象参检率达98%以上;每少一人,对该村所有责任人各罚款30元。并督促外出两检对象每半年寄回一次有效孕情反馈单,反馈率要达95%以上,对重点对象要掌握详细地址,并与计生办一道负责组织督促落实补救措施,排除隐患。
(九)、计生联系单位严格按捆绑责任制要求支持、帮助所联系村扎实开展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支持、帮助实施村级基础战略建设。年终所联系村计生考评位列最后一名的乡机关督办责任人不得评先评优,坚决兑现一票否决。
(十)、所分包的村出现一例计划外二孩,给予包村乡科级干部、其它包村人员各罚款300元,出生一例多孩各罚款400元。按省、市、县考评方案要求,乡包村人员及服务所工作人员和办公室人员狠抓村室、乡所、办公室内业务工作质量指标建设,因工作懈怠,造成工作质量指标失分超过该项考核分10%的(百分制计算),对乡包村干部及服务所人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按每分50元标准予以处罚。
(十一)、狠抓四项手术的落实,所包的村有一例上环、结扎不及时,罚包村乡干部、乡计生管理员200元,到考核时仍未到位的一例罚300元,并落实手术。
(十二)、因奖励扶助数据失实,人为造成错评的,除对责任人(党政、计生包村干部)进行纪律处分,错发的奖励扶助金由责任人承担。
四、村干部、村计生管理员主要职责及经济处罚
(十三)、各村干部是该村计划生育工作直接责任人,按“村为主”要求扎实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乡党委、政府201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目标,年终检查设总分300分;对完成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前三名的村(包括并列村)进行评比表彰,如村级考评分均低于275分,取消计生前三名考核评比工作。对考核得分倒数第一的村列为重点管理村,兑现“一票否决”,并对包村干部、计生办包村人员、村书记、村主任、计生管理员处罚300元。
(十四)、内出现计划外一例二孩及多孩以上,对村书记(含选派书记)、主任、包片村干部、村计生管理员各罚款200元,同一孩次再有计划外出生的,按前面标准加倍处罚。
(十五)加大孕情跟踪力度,从三月份起内每出现一例怀孕三个月未发现的,惩扣村书记、主任、计生管理员每人50元。
(十六)、若责任村考核内出现计划外生育,计划生育率低于95%的村,村书记、主任、村管理员向乡党委、政府做检查,并接受诫免谈话;情节严重直接取消岗位工作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七)、确保四项手术及时到位,考核内一例上环手术不及时,对村书记、主任、村管理员各罚款30元,一例结扎不及时,以上人员各罚款100元,到考核时仍未到位的,以上人员各罚款300元,不落实手术不脱钩。(十八)、计生管理员坚持计划生育例会制度,乡计生办每月28日召开一次例会,每缺席一次例会罚50元;上报材料不及时每一次罚50元。
(十九)、因奖励扶助数据失实,人为造成错评的,对直接责任人进行纪律处分,错发的奖励扶助金由责任人承担。
五、奖 励
(二十)、责任内实现一类目标,所有参加风险金捆绑人员按风险金额等额奖励;进入全县前五名,每人加奖500元;考核排位在三类,风险金变为罚款。
(二十一)、在省、市、县考核中,为乡实现年初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做出成绩的,无任何误差发生的样本点,分别奖励班子成员、村书记、村主任、村管理员、乡包村干部、计生包村人员(含服务所)各300元,如造成影响,则惩300元。
(二十二)、对全年“月积分”考核前三名的村分别奖励300元,排最后一名的村惩罚300元。
(二十三)、业务统计人员经省、市、县抽查、稽查所有统计业务(MIS系统)无误差的,奖励统计人员(含服务所)200元,反之则惩罚200元。
(二十四)每次康检,村级参检率(含流动人口寄单)达到98%以上的,奖励村500元,若有弄虚作假的,取消其获奖资格。流出人员每寄回一张正规孕检单奖励包组村干部10元。
(二十五)统计长效节育措施及时到位率达到100%,奖励村500元。无政策外生育的村奖励村1000元。(二十六)、未涉及的计生业务奖惩考核由计生办制定岗位责任制,分别对乡、村管理员和服管务所的各项业务订立考核细则。
六、对健康检查的具体要求和保障
(二十七)、健康检查的具体要求:
1、已婚育龄妇女管理率达到100%,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准确率达到100%。
2、当日康检率达到90%以上,补检后康检率达到98%以上。
(二十八)、健康检查的主要措施:
1、对已婚育龄妇女分类管理,分类服务。对重点服务对象进行重点监控;对政策内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优生优育指导和孕产期保健服务,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孕情全程监控和婴儿访视;对离婚不离家和行动不便的已婚育龄妇女,由乡所技术人员和村计生管理员一起入户随访;对流出者,督保其寄回康检证明。
2、要严格核查康检对象身份真伪,参检育龄妇女携带身份证、保健服务手册,由村计生管理员、包村干部审核后进行康检。每康检一人,由两名B超医生、村计生管理员、康检对象在保健服务手册上签字,防止冒名顶替,确保康检质量,身份证丢失或带出的要由乡包村干部、村干部和村计生管理员签字后参加康检,出了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落实人性化服务,康检现场要组织有序,要有村主职干部带队,有保护康检对象隐私的设施,宣传氛围浓厚,设立咨询台,有便民服务工具,有茶水供应。
(二十九)、以开展“有奖诚信康”为载体,对前来参检的育检的育龄妇女给予不同方式的奖励,鼓励育龄妇女准时参加康检:
1、对按时参加康检的育龄妇女发放卫生纸;
2、将避孕知识、生殖健康、法律法规等知识制作成系列成套的宣传页,对按时参加康检的可发放其中的一项,积全一套就奖励一份生活用品,各的越多,奖励的越多;
3、对连续一年按期参加康检的已婚育龄妇女,每人奖励一个电饭锅。
(三十)采取多种措施促康检,对当天误检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下一步工作重点,实行班子成员包管理区,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联系户的方法,督促落实康检。对当日康检率达到90%以上,五日内补检达到100%的村,奖励500元。对康检率达不到要求的村,对包村干部,村书记、主任、管理员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对该村取消年终评选资格。对不按期参加康检的对象,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6章第40条第五款的规定,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七、其它
(三十一)、本责任制由乡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负责解释。(三十二)、乡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本责任制的兑现工作。
目标管理考评调查方案
为进一步了解各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的情况,根据《江西省201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方案》(赣人口字[2011]14号)的有关内容,特制定本调查方案。
一、组织领导
调查工作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领导,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具体组织实施。
二、调查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以省考评调查方案为依据,突出重点,着力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部门履责、资源共享、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入手开展调查,促进人口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2.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调查结果将纳入属地管理县(市、区)考评计分体系。
3.坚持客观公正。以全员人口信息数据为依据,以现场调查为基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调查结论。
4.实行组长负责制。在“集体认定”的基础上,调查组长对调查结果及执行纪律负总责。
5.严肃调查纪律。考评调查组与被考评单位都要严肃考评纪律,净化考评环境,增强透明度,接受监督。
三、调查范围
全省100个县(市、区)、24个开发区、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全部纳入考核评估,省内15家企业以评估为主。
四、调查内容 1.新生儿出生情况;
2.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富人超生查处,以及“两非”案件查处情况;
3.出生实名登记情况;
4.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 5.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使用情况; 6.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情况; 7.人口和计划生育财政投入情况;
8.相关部门履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 调查以修正(补录)后的JXPIS个案信息数据为基础。
五、调查方法
㈠调查采取现场调查与资料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被调查对象资料不全或者情况不明的,调查组可通过乡镇(街道)或村(居)干部通知该对象在2小时内见面核查。对临时外出、流出的应调查对象,调查员可通过其亲属或知情人了解核实该对象的相关情况。㈡“两非”案件结案情况以实地调查为主。各调查组应在已提供的完成案件中至少抽取2例开展实地调查(所有涉及本辖区范围内公立医院的案件须全部实地调查)。各调查组应核实相关处理是否严格落实,涉及被注销工资的人员应详细核实工资发放情况,涉及罚金的应核实有关程序和财务帐表等内容。
㈢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法生育查处以实地调查为主。各调查组应在已提供的完成案件中至少抽取2例,并深入被处理人员所在单位及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各调查组应详细核实县委(政府)或有关部门的处理决定是否落实到位,有注销工资的应核实实际工资发放情况,涉及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应核实处罚程序及各类财务帐表。
㈣富人超生查处,原则上应与当事人见面核实。重点核实社会抚养费征收进账凭证、金额等相关财务资料核实。
㈤见面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调查,应以当事人手中发票与计生部门票据存根一并查验,并结合县、乡两级财务资料核实比对。
㈥调查中如涉及到禁忌证明的,被调查单位应在进点后一小时内提供给调查组,延期提供的视为无效。如需提供公安新生儿资料的,以当地派出所或户政科现场打印(查询)的资料为认定依据。
㈦各调查组均应实地查验当地《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登记,并结合《孕产妇分娩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核实样本点出生情况及出生实名制录入情况。
㈧经调查组集体认定为虚假编造或临时一次性突击填写的资料等情况的视为相关工作未落实,调查组在反馈时应向被调查单位指出,并将书面情况说明封袋(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应复印一并封袋),并按照相关规定扣分。
㈨调查表格需2名以上(含2人)调查员和调查组长分别签名,调查表数据不得有涂改痕迹。如与录入表格数据不一致时要在表格空白处进行说明。
㈩如遇被调查单位跟踪、阻挠等干扰调查工作的,调查组长应以集体认定为主,按考核方案要求进行扣分。
(十一)调查组每调查完一个县(市、区),在离开前应向当地反馈全部调查情况,允许当地党政领导及人口计生委同志在场旁听,允许复印全部调查表格。
(十二)调查过程中针对有争议的认定,调查组长必须在广泛征求调查员意见的基础上,才能作出裁定。调查员及被调查县区认为组长裁定不公或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形式向省人口计生委有关处室反映。
(十三)密封袋统一由副组长保管,每次打开前必须将密封袋展示给全体调查员查看。如发现有私拆样本点的现象,将视情况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更换样本点的,须征得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同意,并由发展规划与信息处另行选定样本点。
调查结果封袋前,对于认定结果有争议的问题,调查组应在相关表格中详细说明,并将原始认定资料复印件一并封袋。调查组反馈并复议后,被检单位再提供的证明材料均视为无效。后续如需省复议的,以调查密封袋中的资料复印件为主要依据,原则上不再接受被检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十四)调查期间,省级PIS每天24小时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调查组可直接通过JXPIS客户端登录省级数据库查询(登录IP及端口号码不变)。省人口计生委同时接受电话查询,时间为每天8:00-17:30,查询电话:0791-88108307、0791-88102995,联系人:萧锘。
(十五)每个样本点调查结束后离开前,调查组必须将全部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审查,并将调查涉及到的相关电子表格数据于该样本点调查结束当日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省发展规划与信息处(邮箱:jswxp@jiangxi.gov.cn,联系人:徐鹏
联系电话:0791-88105770)。样本点全部纸质调查资料必须在该样本点结束当天,并在发送数据后进行密封,全体调查员在密封袋密封条上签字,并注明密封日期。每个县(市、区)的调查时间不超过3天(含途中)。
六、相关情况的认定
㈠对部分出生漏报情况的认定
本次调查的新生儿出生时段为:2009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调查中如发现在该时段内有出生,且没有录入到本辖区JXPIS中的婴儿认定为漏报。
调查中如发现全员人口家庭户中录入了调查时段内出生的新生儿信息,而育龄妇女个案中未录入的,该出生既以漏报认定又以信息误差扣分。
㈡出生人口政策属性依照《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条款确认,部分情况按统计口径认定。
双方均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已办理结婚证未办理《生育服务证》生育一孩的,认定为政策内,新生儿个案信息中应录入为“政策内”。
未办理结婚证生育一孩的,认定为政策内,新生儿个案信息中应录入为“政策外”。
农村一女户未申请领取《再生一胎生育证》生育的孩子,认定为政策内,新生儿个案信息应录入为“政策外”。
调查中如发现应录入“政策外”但已录入为“政策内”的,均以政策属性修改认定。
已达到法定婚龄并领取结婚证,符合再生育条件但未领取再生育证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按政策内认定。
㈢凡是通过法院已办正式手续扣押、抵押的财产按法院折价计入当事人社会抚养费征收中。
㈣上户调查情况与相关资料反映的情况有误差时,原则上以上户调查情况为认定依据;在调查资料相互不符时,以最原始资料为准;出生信息出现计生部门与相关部门资料记录不一致时,原则上以相关部门资料为准。
㈤调查结果以现场认定为主,特殊情况经同意后可带回省人口计生委认定。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被调查单位可向省发规处来信来函反映情况。
㈥已婚育龄妇女户口是否外迁,一律以迁入地公安部门的“准迁证”和迁出地公安部门的“迁移证”为准,“准迁证”和“迁移证”两证俱全可认定为外迁。“口袋户口”的已婚育龄妇女算迁出前居住地人口。
㈦农村一女户已婚育龄妇女不纳入本次入长效节育措施、环孕检信息调查范围。长效节育措施信息调查范围为: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有出生的对象,主要包括:一男户、二孩户、多孩户(特殊对象除外)。
㈧城镇已婚育龄妇女采取综合避孕措施的以本辖区内流入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流入到当地1个月以上为流入人口)。
七、情况反馈
㈠被调查单位需在相关调查表上签名确认。被调查单位如有不同意见的,可在调查表空白处予以详细说明,拒绝签字的视为签字。
㈡调查组在离开被调查县(市、区)前必须将全部调查资料封入调查袋,并由全体调查员在密封袋上签字后由副组长负责保管。密封后的调查袋不得以任何理由打开,如发现私开密封袋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㈢每个样本点调查结束后,被调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调查组撤离,如发生上述情况的根据相关表格说明进行扣分处理,并再次组织调查组重新对该县(市、区)进行调查。
八、调查人员及食宿
调查组长由省人口计生委指定,副组长由省人口计生委人员担任,抽调部分县、乡计生干部担任调查员;调查车辆与司机从各地抽调。调查组食宿由被调查单位按标准负责安排,调查员在调查期间按每人每天50元的标准由所在单位补贴,车辆相关费用由派出单位负责。
2011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
考评纪律监督、仲裁人员名单
一、纪律监督组 组
长:叶贤明
成员: 罗琪琳、刘慧玲、朱琏、欧阳慧勇 举报电话:0791-88105997
0791-88106658(传真)举报邮箱:jswxzx@jiangxi.gov.cn
二、争议仲裁组 组
长:冯润航
成 员:丰
华、曾向华、尹绪柏、宋健平、李先春、李弋平、罗琪琳、江
蓉、徐奋飞、徐
一、强化责任,狠抓制度建设
为努力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我乡计生办坚持把做好信访工作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信访隐患排查预警机制》,建立了《信访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信访“回访”工作制度》,增强信访工作透明度,规范信访工作人员行为和信访人信访行为,同时狠抓了首问责任制、来访接待制、定期排查研究调处制、领导接待日制、领导包案制、责任追究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的落实,并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和依法治访,对上访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通过制度的建设,有效地规范了全镇计划生育信访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二、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网络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组织网络。一是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办理信访件,班子成员带头表率,明确村级组织责任,进一步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了有关单位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信访工作网络,配齐配优乡、村信访干部和组信访民调员,同时在年初制定的全乡工作目标考核中将信访工作纳入其中,实行目标考核奖惩制度。三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信访值周和带案下村活动,扎实推进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四是切实加强对发案单位的“五查”:既查上访隐患是否已提前排查、查责任村主管和分管人员对群众反映问题是否已接待、查是否已认真答复、查是否在职权范围内给予了解决、查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否已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
三、锤炼素质,依法办理信访
组织乡、村计生专干参加学习培训活动,重点抓好信访应知应会基础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政治理论方面: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在业务知识方面: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条例》及有关法律,掌握办信、接访、督办、审理、复查复核及听证、劝访等基础知识。
四、加大宣传,规范信访秩序
为使广大群众更深的了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信访条例》等内容,引导群众依法、逐级、有序来信来访。一是开展“信访知识宣传”。4月份,借助计划生育集中宣传
一、科学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的重要性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表图、影像、声音等不同形式的真实历史记录, 是制定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资料, 是过去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淀。要提高科学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档案的水平, 就必须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这是科学搞好档案工作的必要前提。
1.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资料是许多人口计划生育统计数字的来源。在工作中, 分析、处理这些数据, 其结果可用于政府统筹计划, 为政府决策提供人口数据, 为发展区域经济明确工作重点, 对科学统筹安排生产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数据。
2.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可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资料, 通过从存储计算机中的《育龄妇女基础信息表》和《生育证》、《独生子女证》等资料, 可为育龄群众提供相应技术服务的依据。
3.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可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
有效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 掌握流动人口动向, 及时了解流动人口的婚育信息, 可以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工作的需求。利用流动人口档案通过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流动人口管理交换平台, 互通信息, 既可引导流动人口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促进社会抚养费两地配合征收, 又可防止两地因为“时空差”出现工作疏漏, 如发错证、重复发证等等。
4.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可保证计划生育执法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实施, 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承担的监督执法任务越来越重。《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证》的实施, 提高了群众的维权意识, 这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真实信息, 为计划生育执法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打下了基础。
5.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
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信息, 可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科技信息, 帮助农民“少生快富”奔小康。特别是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 提高生活水平, 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信息, 为他们传递国家对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奖励扶助政策, 如农业部门优先向贫困女孩家庭提供高产优质优良品种, 推广先进技术;金融部门对符合贷款原则和贷款政策的贫困女孩家庭优先发放小额贷款;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对计生户优惠扶持等一些优惠政策, 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脱贫致富。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现状
1. 领导重视不够
在档案保管的全过程中, 基层人口计生档案室的整理保管工作是基础, 但这往往是工作的薄弱环节。一些领导不够重视基层的档案管理工作, 因此, 档案工作在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中没有地位, 根本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 没有将档案保管工作是否达标列入各级人口计生的考核体系中;在人员配备上, 只考虑是不是党员, 但却不考虑其是否具有档案专业的背景;档案工作人员兼职多, 专职少;基层档案室没有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等, 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对各类人口计生工作的档案管理只能是“随心所欲”, 各行其是。
2. 缺乏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保管条件差
目前, 因基层档案保管工作基本没有开展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基层工作人员在档案业务素质、档案意识等方面, 均与《档案法》的要求相差甚远。基层档案工作者大都缺乏档案保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业务能力, 因此, 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杂乱无章。多数基层部门缺乏必要的档案保管条件, 无论是库房建设, 还是添置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 或是对档案库采取经常性的保护措施等, 均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和问题。《档案法》颁布后, 除国家、省、市级人口计生档案室外, 县以下的基层人口计生档案室普遍还没有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添置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 尤其是县人口计生单位的档案室均存在一房多用、办公用品质量低等现象, 由此造成档案资料的污损、丢失等大错。
三、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管理现代化建设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科学化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计算机应用是一个大工程, 尤其是那些时间较长的计划生育档案, 著录工作量大而且复杂, 如果没有一整套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有效使用, 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的进展速度。因此, 在著录时掌握以下重点才可以取得基本的“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 全面普查案卷, 去糟补漏, 取精去陈重新组合案卷, 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厚、不规范和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装卷, 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 去掉过期不符合的案卷。
2. 统一归类, 建立门户, 搞好类别, 保证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
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 在分类过程中, 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规范题名,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 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查索的查准率。
3. 分级次著录, 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将案卷分层次进行著录, 对人口报表等数据进行图表级著录;对影像、声音等资料进行影音采集刻盘分类保管;将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 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 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 又提高了效
4. 分门另类,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
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 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病历档案”、“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 然后用计算机统一
摘要: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是计划生育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真实历史记录, 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可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可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通过全面普查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统一归类, 搞好类别;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搞好科学管理档案水平等途径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管理现代化建设。
观地分析了存在问题,讲得很全面、很到位。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就做好2010年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在提升认识上下功夫
2009,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突出导向、真抓实干,以总评南平市第一的成绩,实现“国优”五连冠目标,就单项工作而言,在我市是绝无仅有的。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各级各有关部门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为规划启动“十二五”创造良好条件承上启下年。市委、市政府的预期目标是:通过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推动“统筹协调、科学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人财保障”的六个机制,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92%以上;村民自治率达7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落实率达90%以上,在保持“国优”六连创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新跨越。要实现既定目标,各级各部门必须提升认识。从刚才龚副市长通报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不少,形势不容乐观。客观地说,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我认为主观上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对计生国策的认识不到位,对形势判断有偏差,对人口计生工作有所放松。二是工作断层。当前是一个需要转变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的时期,但部分工作者仍然按照原有的传统观念、模式和工作方式工作,持等待观望态度,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求创新,导致工作难以取得实效。特别是一些乡镇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视不够,有问题不解决,弄虚作假、不负责任,造成计生工作不扎实、有些地方存在“水份”等问题。三是责任没到位。虽然每年都有签订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但在追究责任时常常从轻处理,达不到“一票否决”的震撼效果。一些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力度减弱,分管领导思路不清、业务不熟,计生干部热情减退、精神不振;成员部门配合不力,考虑部门自身利益多,立足全市、顾全大局少,全市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人口计生工作的大联合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国策意识,继续把人口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克服厌战情绪,再接再厉,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锲而不舍地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
二、创新机制,在突破难点上下功夫
当前,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是统筹解决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流动人口管理难、出生人口性别治理难、长效节育措施落实难等问题是我市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难点。各级各部门必须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新经验、探索内在规律,通过落实“过硬、过细、过实”的举措,有效突破难点。
一是低生育水平务必确保稳定。对政策符合率这个衡量计生工作好坏的结果指标,各乡镇、街道必须保持92%以上这个底线,深入开展清理摸底,把人口底数、已婚育龄妇女数、孕检对象、孕情监测等基础工作摸准摸实。力争无漏管、漏统,努力提高统计准确率;继续以孕环检为龙头,全程监控婚、孕、育行为,重点抓好孕情监测,注重把孕情监测与提高服务、预防孕情消失、落实补救措施相结合,特别是政策符合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2个乡镇,要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千方百计遏制政策外生育。
二是打击“两非”务必有新突破。在“两非”综合治理上,卫生部门要牵头,纪检、监察、公安、计生、药监等部门要联合办案,真正做到“从孕情失踪中找、从超生人员中跟、从医疗单位中抓、从毗邻地区中追、从揭发举报中查”。计生及乡镇、街道加强孕情监测,实行孕情消失追究,提供线索;卫生部门要全面推行出生人口、孕妇b超检查和新生儿出生及14周以上终止妊娠信息登记和报告制度,做到关口前移,堵塞漏洞。一旦发现案件就要实行部门联动,揪住不放。
三是节育措施务必即时落实。坚持落实“一孩上环,二孩结扎”,努力提高“双查”到位率,狠抓长效节育措施,特别是要落实二女结扎工作,严格按照时效要求即时落实相应手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一男超生和二女超生的比例。在依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要突出机制和举措的创新,对拒不落实相应“四术”的对象,特别是有意对抗国策、负面影响较大的对象,乡镇、街道要敢于
碰硬,计生、公安、卫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合力攻坚。对在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各级组织要给予承担责任,避免因个人怕承担责任,而延误工作,导致互相跟风超生羊群效应。
四是流动人口管理务必标本兼治。逐步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新机制。要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在完善“
一站式”管理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党政领导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流入地和流出地互补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格局。做到“暂住申报、计生审检、劳动就业、卫生管理、维权咨询、社区服务”的工作新机制。要依托社区,发挥计生理员作用,以房管人,坚持孕前管理,杜绝以罚代管。
五是违法生育行为务必严厉查处。对违法生育的对象,都要进行依法处理。并依法按新标准上限征收社会抚养费,决不能让超生者占便宜。各成员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解决征收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名人富人按其经核实的经营性收入水平征收社会抚养费,切实改变现行处罚偏轻的状况。国税、地税、工商、统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提供收入证明。法院要加大执行力度,公安要维护好征收秩序。对违法生育的党员干部更要依法依纪、从严处理。纪检监察、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和人口计生等部门要与乡镇、街道互动联动,互相配合,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达到征收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三、突出导向,在深化服务上下功夫
一要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以严重多发的致愚、致残和可以防治的出生缺陷为突破口,以农村为重点,建立完善出生缺陷干预防治体系。今年,市委、市政府拟将“优生促进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之一,确保资金投入,由市计生服务站为新婚前后、准备怀孕或怀孕3个月内的妇女,进行弓形虫、风疹、巨细胞、单纯疱疹等四种病毒的免费优生检测,最大限度地降低婴儿出生缺陷率。这是我市在推进免费婚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要依托市托幼中心,积极开展人口早教工作,抓好学前教育,着力提高全民素质。
二要着力发挥利益导向作用。继续落实好面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救助和免费等各项政策,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在推行的“新农保”试点中,对农村独生子女、二女户参保对象由政府增加补贴,农村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的家庭成员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按照重度残症人员的优待政策,由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继续安排小额贷款贴息,用于扶持计划生育家庭;在实施“造福工程”中对计生户增发一个人补助资金。我们要在认真落实上级各项政策的同时。注重搞好普惠性政策与计划生育家庭优惠政策的衔接,在制定出台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合作医疗、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等惠民政策时,最大程度的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原则,乡镇在农村分配集体福利中,要继续抓好“多一人份额”制度的落实。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对政策外生育,在严格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基础上,突出强调先执行计生国策,后享受国家优惠待遇。探索通过村民自治等方式,让超生者暂缓享受普惠政策,体现计生政策导向。
三要着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密切配合,围绕生育、节育等重要环节,开展生殖保健服务。要全面推行免费婚检、妇科病普查、出生缺陷干预等工程。要按照国家人口计生计划生育示范服务站标准,打造一批“四优一满意”示范站所,建成当地开展计划生育服务的优质资源,成为当地群众计划生育服务的首选单位。同时,广泛开展创建计划生育自治合格村、模范村活动,总体合格村、模范村比例应占75%,其中优质服务乡镇、街道自治模范村达4个,合格村率达80%;一类乡镇、街道自治模范村达1个,合格村率达75%;对合格村、模范村荣誉要实行动态管理。
四要着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当前,“两节”临近,大量外出人员将返乡过节,要抓住契机,集中加强计生宣传。采取多种形势,利用报纸、电台、宣传队等形式,大力宣传现行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和利益导向;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慰问困难计生家庭,特别是二女结扎和独生子女领证户家庭,把党和政策的关心送进千家万户,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氛围。
四、强化领导,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
全面推进我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完成人口和计生工作任务,全面实现创“国优”目标,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责任。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强化责任,形成合力。
一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一票否决”,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把人口计生工作成效作为考核乡(镇)、街道和部门工作实绩、干部政绩和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乡(镇)、街道的责任追究,严格按照市委组织部、人口计生局制定的责任追究奖惩办法办法执行,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对每季排名后三位的进行约谈,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组织部副部长代表市委、市政府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对连续两个季度倒数第三的进行预警告。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其中主要领导个人各承担30%;计生成员部门押金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第一责任人个人承担1000元。
二要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一要齐抓共管。要整合有限的行政资源,充分发挥成员部门作用,重点解决政策兼容问题。在研究国民经济、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等方面政策时,充分考虑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因素,努力解决部分经济社会政策和管理办法与计划生育工作不兼容问题。对计生成员单位实行目标责任量化考评,要求每个成员部门每年至少出台一件以上与计生工作相挂钩措施。公安、法院、卫生、教育、财政、民政、建设、劳动保障、药监等重点成员部门要充分履职尽责,严格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做到“暂住申报、计生审检、劳动就业、卫生管理、维权咨询、社区服务”;卫生部门严格终止妊娠审批,加强b超执业人员管理及加强出生信息通报、公安要加强与人口计生办部门人口信息反馈通报等等。今年,我们要对部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并严格兑现奖惩。二要形成合力。要借鉴兄弟县好的做法,以领导小组文件出台《关于全市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处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干部职工协助履行计划生育相关工作的义务,干部职工对其亲属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必须暂停工作负责做通工作,末能主动协助有关方面工作,促进纠正的,由所在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行政处理,所在单位必须对该干部、职工进行督促,采取举措促进落实,否则也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协助义务主要包括:政策外怀孕、四术落实、抚养费征收。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先以乡镇人民政府文件发函,再以领导小组文件通知所涉及的部门,要求履行协助义务,直至落实。
三要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市下达乡(镇)、街道的指标在2009年“6-1”的基础上,将按照省上要求,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定指标;坚持分类指导,结合乡(镇)、街道工作基础和工作实际有所区别,不搞“一刀切”,分街道、近郊乡镇、山区乡镇进行量化,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今年为体现考评的公平,将由结果考评,向结果与过程并重转变,为杜绝弄虚作假,将实行实名制考评,对政策外生育、独生子女领证、“四术”、征收均要求乡(镇)、街道要有对象的姓名、身份证、户籍地及居住地、联系电话等详尽信息;同时,要求乡(镇)、街道对村(居)的责任书明确挂点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职责,明确政策外控制目标、“四术”及人口变动信息等重要指标。做到简约明了,科学合理,实效管用。
四要进一步强化经费保障。国策要用国库保”,市里将根据省、南平市委、市政府责任书要求,2010年计生经费投入按人均30元安排,其中市公共财政人均投入不少于17元。各乡镇、街道严格执行省和南平市有关规定,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经费按标准足额到位,确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确保专户、专款、专用,足额预算,及时拨付,保证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
五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创建创新型服务站建设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要求,增加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编制,对市服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站缺编人员及时进行公开招聘,补充到位。同时,为调动计生专职干部工作积极性,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对各乡(镇)、街道专职干部将采取竟聘等方式进行调整交流,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六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凡是人口计生工作弄虚作假、干扰严重的地方,工作就经不起检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带头在治虚假、治干扰上转变作风、加大力度。对于虚报人口统计数据、瞒报超生人口等问题,发现一起通报批评一起,第一次通报整改,第二次实行黄牌警告,直到“一票否决”,决不姑息迁就。
七要进一步做好协会工作。切实抓好《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和实施;进一步提升基层计生协会“三联创”活动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积极筹集生育关怀行动项目资金,深化生育关怀行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作用。做好做大幸福工程,坚持治穷、治愚、治病的“三治”并举,不断扩大救助面。加强协会组织建设。继续抓好企业协会组建工作,争取明年组建率达85%以上,切实发挥协会作用。
【“人口计划生育考评实施计划”政府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中心小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方案07-08
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11-18
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示范县实施方案的通知10-22
县人口计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10-13
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计划07-02
“人口与计划生育计划”计划生育工作计划06-20
202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12-15
人口理论学习计划07-08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