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委员会活动情况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长委员会活动情况(共10篇)

家长委员会活动情况 篇1

伏山镇中心小学

2013.1

2伏山镇中心小学

家长委员会产生办法及组织建设情况

家长委员会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要将家庭教育争取到与自己同一条教育战线上来,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为此我校始终把 “家长委员会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并切实加强管理,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和在一起。

一、组织和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办好家长委员会的依据,完善管理制度是办好家长委员会的有力保证。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家长学校,把家长学校工作列入校长办公会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各成员分工明确,并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计划,有力的指导了家长学校的工作。

2、学校家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小组提出建议,每班推荐1至2名家长。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各班推荐,经学校行政会审定后聘任。家长委员会成员每年为一届,可以连任。该子女毕业后即离任,补充新的成员。家长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原则上低、中、高年级家长中各推选一名担任管理人员。委员分工由家长委员会讨论并决定。

附:伏山中心小学2013年家委会组织

主任:柏建

副主任:吕洪亮、邵会军

委员:郭玉香、董金花、刘春燕、苏艳、邵德岭、徐军

宁海霞、朱开丁、韩甲院、魏秋红、朱利香、杜庆芬、董海国、苏秋红、孙玉珍、颜克军、孟祥柱、邵东英、王林

巩亚丽、贺秋红、陈立强、朱明军

潘军锋、赵淑华、刘玉苹、教学组:组长柏建

成员潘军锋、巩亚丽、孙玉珍、陈立强、宁海霞、杜庆芬

朱开丁、朱利香

安全组:组长 邵会军

成员朱明军、孟祥柱、赵淑华、苏艳、邵德岭、韩甲院

董海国、邵东英、刘春燕

宣传组:组长吕洪亮

成员魏秋红、苏秋红、颜克军、王林、刘玉萍、贺秋红

郭玉香、董金花、徐军

3、家长教育委员会活动制度是保证正常工作运转的关键,我校家委会校级组29名成员,尽管他们的工作都很忙,但是在主任的召集下,每2个月,家委会召开例会,既有部门领导向家委会汇报工作又有关学生管理及教学、安全等方面的意见征询,也有家委会成员对在驻校办公中发现的问题予以讨论并提交学校领导小组的建议措施等。

二、方法多样,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1、每学期,由学校统一一次家长会,由我校杨校长亲自介绍课改背景下我校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开学以来的基本情况和家庭应如何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等方面问题与家长进行广泛交流。并请校家委会成员代表发言,介绍自已的家教经验。多数家长感言,这样的活动不但让他们充分认识了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了教育孩子其实有很多方面,有很多方法。

2、“家长开放日”——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为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老师能够及时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家长充分体会到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向,促进学校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创造让社会、家长满意的教育,每学期学校定期开展 “学校教学工作开放日”活动。请家长们走进课堂,亲身参与课堂亲身感受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近距离地感受了孩子的学习生活,架设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3、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单一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向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转变,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孩子成为身体健康、行为文明、心灵丰富、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我校安排心理辅导讲座专门对全体家长作家庭教育指导,深入浅出的报告博得了家长的信任,许多学生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子女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觉得受益非浅。

4、定期举行家长义教活动。每学年召开2次大型家委会会议,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现象,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组织家长义工授课活动。义工授课人员不局限于学校的中层领导,更有广大的教研组长、一线教师、班主任和教育成功的家长,因为他们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更密切,更贴近家长的内心。有时,学校还请一些特殊行业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和家长进行教育与宣传。

5、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真正体现家委会成员的“五权”,使学校民主管理工作落到了实处。(1)每年度全体校级家委会成员聆听了校长的年度述职报告并参于了考评。(2)每学年参加校级学生的评选工作。(3)有计划地开设教育理论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辅导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帮助家长端正教育子女思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子女的成长、进步。

三、工作成效

在全体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及教师的积极配合下,家长委员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发挥了联系学校家庭的桥梁作用,促进了学校工作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家委会成立以来,广大学生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沟通多了,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活动获得了第一手材料,主动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做好子女的家教工作。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家长,原先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的孩子成为双差是老师水平低,教育无方。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的塑造有了清晰的认识,能正确对待学校与老师,主动调整教育的方向,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信赖,越来越多的家长提出要加入此项活动,以发挥家长的参与监督作用。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努力,要进

一步配合学校开展好各项工作,发挥好家委会参与、监督、评议、促进的作用,争取更好的成绩。

伏山镇中心小学

政教处

家长委员会活动情况 篇2

《教育规划纲要》第13章第41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明文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然而, 伴随着家委会的不断普及和发展, 社会对其质疑声也不断, 摆设、傀儡、拼爹会、收钱会等诸多戏称先后与家委会沾上了边, 更有人直指家委会“名存实亡”。

呈现“两张皮”甚至形同虚设

有些家委会扮演着“挡箭牌”的角色, 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 有些家长则利用这个平台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

目前, 学校家委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促进家校互通信息;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建设性、参考性意见;协助学校班级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分工联系家长, 对个别家庭教育失责或失当的家长进行说理和引导;促进教育改革, 适当组织听课和参加教育活动;协调教师和有关家长做好个别“难教育类型”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组织家庭之间的教育科学方法讨论、交流等。

但根据记者调查, 现实中的家委会普遍呈现“两张皮”现象。

作为幼儿园家委会的负责人之一, 家住武汉关山口的赵伟女士介绍说, 他们平时的工作主要是积极响应园内亲子活动, 当义工、募集班费。而她本人由于在文字和手绘方面有特长, 主要是负责协助老师完成幼儿园需要的稿件和文献等。

赵伟说她做过的“正事”其实非常少。“家委会表面是家长意见反馈的窗口, 实质上只是去通知一些园方不便直接通知家长的事项。”她举例说, 以家委会的旗号组织户外活动, 这样园方就可以避免承担意外事故责任。

近年来, 关于学校以家委会名义组织违规补课、收取活动费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采访中有家长反映, 家委会似乎扮演着学校“挡箭牌”的角色。“教育部门对学校收费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 家委会就成了学校乱收费和推卸责任的傀儡。”

通过与“妈妈在线”“宝妈学堂”、天涯论坛等网友互动, 记者发现多位家长承认自己或身边朋友遭遇过以上经历。多名校长表示“特殊时候会借用家委会的力量”。“教育局规定学 校不得推荐资料, 老师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 只好通过家委会推荐资料给家长, 这样不会有任何的强制性色彩。”

几乎所有受访校长都承认, 家委会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以往家长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答复时, 会直接上访, 双方都会很不愉快。成立家委会后, 这种事情明显少了。”

让家委会披上“两张皮”的另一因素, 是家委会成了一些家长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的平台。有家长告诉记者, 家委会的成员都与学校走得比较近, 他们的小孩也明显比班上其他孩子更被班主任喜欢。

记者还了解到, 部分家委会名存实亡, 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尤甚。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家委会流于形式, 一年就开一次会, 平时基本上没什么事情, 学校有事也不会找家委会商量, 家委会形同虚设。

家委会缘何走了调

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 缺乏群众基础;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 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 职责分工不明确。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关注家委会已经有较长时间, 他认为学校管理决策不透明、家长参与热情不高、领导不重视等问题, 是影响家委会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委会披着“两张皮”, 与家委会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有直接关系。王池富指出, 目前的家委会成员一般是由班主任推荐, 学校审核同意后产生。这就为班主任利用家长资源留下了余地, 因此家委会在履职过程中, 为家长代言、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和评议的初衷就难免走调。

一些家长反映, 学校注重的是家长的职业背景, 而不是参与管理的能力, 许多家长资源被滥用, 家委会变成了“拼爹会”。

记者查阅了所有采访学校的校级家委会名单, 上面全部注明了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 一般10人左右规模的家委会里, 公务员、经理、老板占了4位以上。采访后, 多位学校负责人都专门叮嘱记者要对资料保密。“都是内部资料, 我们平时不会外发, 怕影响不好。”

王池富认为, 这种神秘化直接影响了家长的主动性和热情,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委会工作难以开展的恶性循环。曾琼女士是武汉市某小学家委会家长培训部部长, 她感觉“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家委会的成员是如何产生出来的, 平时也不怎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 自然对活动没有积极性”。曾琼也认为, 缺乏群众基础是制约家委会发展的一大短板, 还会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王池富还指出, 家长工作忙时间紧, 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不在子女身边, 也是导致家委会缺乏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据他观察, 在农村学校, 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 很多学校的家委会是由村干部、社区领导、退休人员临时拼凑的。“家长人都不在, 办起事情来, 显然是不能够表达民意的。”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则认为, 家委会走了调与当下家委会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直接相关。“虽然有家委会成员会共同参与讨论与学生、家长相关的重要决策, 学校也会充分考虑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 但决策权还是在学校。”这一说法在家长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曾琼告诉记者, 家长们的商议及家委会的方案最终一定要老师审批通过才能执行。

朱长华指出, 很多家委会并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 职责分工也不明确, 家长所建的QQ群, 很多演变成为八卦、聊天的场所, 根本谈不上与校方互动。

不应只在琐碎事务层面上打转

建立家委会成员选拔制度, 完善监督机制, 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目前各个学校的家委会都是家长或学校自己在摸索, 相关主管部门很少有具体指导性的文件, 家长、学校也只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做出自己的安排。那么, 理想的家委会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呢?

朱长华认为, 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 “如果有一套选拔制度, 那么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预就会相应削弱。”他认为, 家委会成员的选择标准不应以官职或学识高低为依据, 而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时间, 还要考核是否擅长教育孩子、是否对协助学校管理有热情、是否有一定的教育见解。

朱长华很认可有些地方对家委会成员“考核上岗”的做法, 根据每个家长的特长, 量才而用。“考核并非歧视‘草根’家长, 而是要筛查一下家长的文化知识背景, 把家长合理分配到不同的位置, 使分工更细化, 职责更明确。”

在王池富看来, 切实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 必须让家委会的工作公开、透明, 这有赖于家委会的制度化。比如, 从组成人员的产生, 到家长对学校工作所提的意见是否得到接纳与落实的反馈, 都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还特别强调, 家委会需要建立章程, 完善监督机制, 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教育部要求家委会重点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没有细化的制度怎么开展工作?”王池富表示, 目前家委会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 家长可以做什么、怎样做, 都缺乏详细、清晰、规范的条目。

湖北省教育协会秘书长谭细龙教授认为, 目前家委会的情况总体上是上级部门很努力、一些地方和学校不着急, “学校要为家委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家委会组建工作的领导, 关键不在于难不难, 而在于愿不愿意。”

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堂中学校长李红星告诉记者, “家委会是外在的力量, 自然与学校在很多方面意见不同。校长对家委会的认识程度, 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决定家委会是否名存实亡。”

谭细龙介绍, 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 家委会多为独立性组织, 其使命除了代表父母行使教育参与权、参与学校管理之外, 还在家长教育、健康指导、学校安全、教育资助、推动教育立法和教育改革等方面, 发挥着积极作用。他强调:校长一定要允许学校民主力量的存在, 并且创造环境, 让家长敢于对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提意见建议、进行监督等。

现实中, 也有部分学校的家委会发展比较成熟, 真正发挥了民主监督与班级管理的功效。武汉市广埠屯小学的家委会成员随时可到学校食堂暗访、到教室听课、参与监考、组织 活动, 有问题可直接跟校长沟通, 或通过书面提案的方式提交学校。该校政教主任舒畅介绍说, 家委员有一套详细的管理章程, 在民主选举方面也有其一套流程。如每个班级推荐3至5名家长成立班级家委会, 各个年级在班级基础上推举校家委会成员, 家委会成员自行投票选举家委会主要干部。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分析, 美国、日本的家委会组织已提升到全国级别, 可参与解决国家教育战略方面的宏观问题, 不只是在校园琐碎事务的层面上打转。他认为, 理想的家委会不应该只在中小学存在, 高校也应成立家委会。

高层次家委会要参与课程开发

充分调度、积极整合家长资源, 拓展第二课堂, 覆盖家庭教育, 校内外相互补充, 构成完善的教管系统。

作为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 家委会该如何发挥自身功能?

谭细龙认为, 家委会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 诸如时间、人脉、知识、才艺等, 在实际工作中, 家委会应该抓住这些有利资源为学生服务。

“家委会成员来自各行各业, 在不同领域享有不同的资源优势, 能为学生带来福利。”谭细龙对此极为看好, “家长的社会资源经过充分调度、积极整合, 可带给孩子更多的课外教育机会——比如, 有义工背景的家长, 可组织孩子体验参与公益事业的氛围;有法律行业背景的家长, 可组织孩子上普法课;有才艺的家长可组织孩子发展特长, 拓展家委会开展‘第二课堂’的功能。”

王池富表示, 家长资源要走入课程, 着眼于学校课程设置的家委会才是高层次的家委会。“办开放式的学校, 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 而要让他们走向社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学到知识。而这种资源学校不可能都有, 家长中有工程师、专家教授等各层次人士, 这些智力资源进入学校课程开发, 将会对学校、学生发展提供很大帮助。这也符合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

朱长华建议, 家委会可照应校园课堂难以覆盖的家庭教育部分, 学校通常只能管周一到周五, 家长委员会可以管周六、周日。两者在时间上形成错位, 相互补充, 构成完善的教管系统。“周末家长有时间, 填补了孩子教育盲段, 育子经验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

对于使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服务, 多数家长持赞成态度, 认为共享家长优势资源对教育孩子有利。“这个提议不错, 像我可以利用我的特长、资源为孩子做一些讲座, 培训他们的演讲口才, 告诉家长们哪里举办专业的教育论坛讲座等。”赵伟如此表示。

【相关链接】

美国

“全国家长教师协会”会员总数超过500万人, 已成为全面维护学生利益的全国性志愿者团体, 遍及每个学校、每个学区、每个州, 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 保护孩子们的权益, 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每个家长都利用自己的专长或经济实力来支持和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如更新图书馆藏书, 设立各类奖学金, 在学校做义工, 举办各类业余讲座等, 有社会影响力的家长还组织社会名人举行各种义演、义卖, 筹款给学校。家委会不但可以参与学校管理, 还可决定罢免校长, 甚至可以决定关闭学校。

日本

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学区都有自己的家委会, 会员超过1000万人。会长可以随时约见校长、教育官员进行沟通或发表建议, 家委会是一个纯民间组织, 其选举、运作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章程执行, 家委会成员要缴纳少额会费。家委会参与组织运动会、郊游、清扫社区垃圾等实践活动, 曾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

加拿大

每一所中小学的家委会成员和负责人都由家长选举产生。每个地区教育局都设有一个地区家委会, 由各个学校家委会派代表组成, 与省教育厅直接沟通联络, 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教育状况。家委会经费来自地区教育局根据学生人数拨付的学生活动资金拨款, 也开展各种活动来募集资金。

法国

别“假借”家长委员会之名 篇3

家长委员会是干什么的?从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收钱的!为谁收钱?自然是学校、老师。至于这钱怎么花,恐怕不是家长委员会管得了的。自城乡中小学实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取消学杂费,高中严禁乱补课乱收费后,一些学校相继打起了“家长委员会”的牌,明知组织学生补课、收取补课费、集资筹款等,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允许,却辩称是家长自愿的、家长要求的、家长委员会决定的,钱是家长委员会收的,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以规避有关监管与责罚,坐收实利。于是,有学生和家长收到这样的补课通知,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经家长委员会一致决定,提出申请,聘请学校老师周末为学生补课,收费200元/人”。再听听一些家长的声音:“什么家长委员会,我不知道,从来没有让人选举过。”“我不知道谁是家长委员会委员,只看到学校一开家长会,总有几个家长‘主动’站出来说学生要补课、要交钱、要买资料什么的!” “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什么,或向我征求过什么意见,哪来的家长自愿、要求?”

那么,这家长委员会是怎样产生的呢?有的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章程”中明确写着,家长委员会“能帮助学校办到想办却不能办或办不到的事”,“是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办好学校的主要途径”。这就表明,一些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在于利用或假借家长委员会之名谋取学校、教师之利,包括不当之利。一般而言,这些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是学校、班主任“钦点”的,多为官员、老板等具有“一定号召力”“一定经济实力”的人物,或孩子学习成绩好、希望学校及老师多关照自己孩子的学生家长。既然被“钦点”,无论是收取补课费还是集资筹款,他们大都心领神会,积极主动,成为学校、老师的代言工具,不惜变家长委员会为“收费委员会”。

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应是由学校学生家长推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学校要努力发挥其应有的正面作用,不能在乱收费等问题上让其扮演某种不光彩角色,更不能把它当成学校乱收费的幌子或挡箭牌,否则,所影响的不只是家长委员会的运作,更有学校、教师的声誉。

小学家长委员会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让家长了解学校,向家长介绍如何进行家教辅导、如何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智力投资。家校互动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兴趣浓,学习习惯好,学业成绩优,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好少年,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

3月29日(星期四)上午8:30~9:30

三、活动地点:

杨庄小学四楼校长室

四、参加人员:

校领导班子: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校级家长委员会委员:18位

五、活动流程

1.校长针对上一次家长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总结汇报。

2.校长向各位家长委员阐述本次座谈的主要内容。

3、与家长交流,家长委员会主任发言。

4、发放家长意见表、调查问卷。

小学家长委员会活动计划 篇5

第一次会议议程

一、致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校家长委员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议。

为搭建学校、学生、家庭三方的互动平台,使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管理,为学校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献计献策,我校于本学期成立了第一届家长委员会。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学校校委会成员、全体家长委员会成员和各班班主任及教师代表。

下面由刚上任的张丽校长介绍学校情况。

二、张校长介绍学校情况。

本次期中考试情况、未来发展、师资、管理、校风等

三、由贺主任宣读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

四、通过家长委员会名单、发放《致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一封公开信》

经过各班班主任的推荐和学校研究,张庄中心小学第一届家长委员会成员如下:

五、家长与学校、班主任交流

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别让孩子沉溺于游戏,每天让孩子看看少儿节目和新闻。

2、每天让孩子读书。

3、每天与家长交流谈话

4、经常看看孩子的书包,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5、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需要孩子做也得锻炼着让孩子做,以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

六、结束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学校联系的纽带,它的成立必将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本次会议促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共同商讨如何教育下一代的交流平台,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的体现,也开创了家校合作的良好典范。为我们张庄小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学家长委员会第一次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为继续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让家长委员会成员了解学校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规划,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共建和谐校园,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

2月24日(星期五)下午2:00~3:00

三、活动地点:

杨庄小学四楼校长室

四、参加人员:

校领导班子:

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

校级家长委员会委员:18位

五、活动流程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位家长委员会成员自我介绍。

2.校长向各位家长委员阐述成立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意义和家长委员会的职责。

3校长向各位家长委员介绍学校现状和发展前景。

4、与家长交流。

5、家长委员会主任发言。

6、发放意见表。

家长委员会活动情况 篇7

一、困惑:有“共治”而未至“善治”

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现教育治理的客观需要。教育治理的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 即“共治”。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善治”, 即好的治理、成功的治理。“尽管治理本身包含善治的基因, 共治的内在优势有助于达成善治, 没有共治就必然没有善治, 但是有共治并不必然有善治。”反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 多元主体参与容易实现, 如在学校主导下家长委员会很容易建立, 但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力, 实现“善治”, 却并非易事。如果无法形成合力, 共治也可能会演变成秩序混乱和效率损失。

何为“善治”呢?“善治”的最终衡量标准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我国学者俞可平曾在《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一文中提出了“善治”的六个基本要素, 即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

2014年底,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承担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课题《建设现代中小学学校制度研究与实践》时, 曾就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覆盖武汉市17个区52所学校及湖北省宜昌、襄阳、孝感等地12所学校, 3392名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11746名学生在网上答卷, 4670名家长以纸质形式答卷。同时, 也对1024名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访谈或座谈。结合此次调研所获得的大量数据, 反思“善治”的六要素, 我们认为当下中小学校家长委员会的生存现状离“善治”的愿景尚存在较大的距离。

第一, 有地位但被架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简称《纲要》) 明确提出, 要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 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 “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 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应该说, 在国家文件的表述中, 家长委员会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参与调研的3267份有效教师问卷中, 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普遍认同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班级、年级及校级家长委员会已经比较普遍地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的比例达到74.9%、年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的比例达到55.34%、校级家长委员会建立的比例达到62.11%。

但由于家长委员会是从国外舶来的新生事物, 由行政部门强行推广, 而教育部的文件只是做了理论上的引领, 并未涉及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因此, 家长委员会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机构?它的运作方式怎样?学校应如何与家长委员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家长委员会独立运作时, 是否有法律上的责任和权利?家长委员会对学校不满时, 意见应向哪反映?诸多问题都没有明确, 这也使家长委员会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其合法地位被架空, 无法有效发挥作用。访谈中, 有许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表示, 自己很茫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是常常转发学校的信息, 在涉及到收费如校服等方面收集家长的意见而已。至于还能做什么, 能做到什么程度, 大家都不清楚。同时, 校长访谈和教师座谈也表明, 学校对家长委员会参与的态度很暧昧, 又爱又怕?许多校长甚至强调, 如果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时, 学生受伤, 学校是否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学校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谁敢鼓励家长委员会开展活动?

第二, 有职能但被弱化。目前, 不少学校已初步建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但许多学校家长委员会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调研结果表明, 当前许多中小学的家长委员会仅仅实现了上传下达的职能。当问及“贵校的家长委员会经常做什么时”, 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问卷的排序为:一是反映问题, 比例占79.89%;二是传达学校的信息, 比例占68.56%;三是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比例占44.57%;四是调解矛盾, 比例占38.02%, 五是其他, 比例占8.36%。分析不同学段, 可以发现不同学段存在一定的差异。小学教师排序跟总样本相仿, 初中和高中则略有不同, 排在前两位的职能是一致的, 都是反映问题及传达学校的信息, 但第三位的排序则有了明显差异, 初中和高中均为调解矛盾。这意味着初中和高中段家长和学校在应试和升学的压力下, 家庭和学校的矛盾时有发生而且较突出, 家长委员会在缓和和调解矛盾方面的职能比小学更重要。座谈中也有资料印证了此现象, 如某重点高中的家长表示, 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投票来决定是否补课、收费, 降低各种负面影响。在家长纸笔问卷中, 由于不受机器阅卷对答案选项数目的限制, 在同样的题目中, 我们提出了10个选项, 让家长选三项, 结果最多三项的排序与教师问卷的结果略有不同。第一是传达学校的信息, 比例为55.6%;第二是反映问题, 比例为39.6%;第三是参加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比例为30.6%。三个学段家长排序大致相仿。上述数据表明, 家长更关注参与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而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并非教师主观想象得那么尖锐。但家长们均未提及“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这说明广大家长并没有感受到学校此方面的需求和邀请, 同时家长自身也缺少参与学校教育的民主意识和能力。

第三, 有法治意识但无法律保障。由于当前我国家长委员会是在学校指导下建立, 因此, 教师显然比学生和家长更了解家长委员会产生的情况, 因为教师往往是班级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组织者和活动的设计者。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家长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主要以各班教师推荐为主。选择“教师推荐”的比例最高为52.80%, 选择“民主推选”的比例为27.00%, 选择“学校指定”的比例为12.00%, 选择“家长竞聘”只有8.20%。由此可知, 当前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主要以教师的推荐为主, 方式较传统, 家长参与面非常有限, 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不太清楚家长委员会的产生及参与人员的情况, 但令我们可喜的是, 民主推选和家长竞聘等现代民主选举方式已经开始萌芽, 说明学校和家长的法治意识正在觉醒。

综上所述, 绝大多数中小学的家长委员会的产生都是在学校的引导甚至控制下产生的。许多关于家长委员会的规定也是从教育部门的角度出发, 突出了学校的主导地位。因此,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使家长委员会沦为学校的“下属”。一旦家长委员会被学校直接“领导”, 则会沦为学校的附属品, 变成学校的二级单位、公关单位甚至装饰品。家长委员会成员也会沦为义工、收费员、替罪羊或传声筒等代名词。从理论上讲, 家长委员会的性质应是一种群众自治组织。群众性组织的基本特征应该是自发、自愿、自治、自主。家长委员会应是由全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 是有效地密切和协调学校、家庭、社区三类教育的关系。因此, 家长委员会应该成为一个既与学校教育机构相对独立, 又能与学校互相参与、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的运作也应当是在法治精神指引下, 以法治的方式进行。家长委员会必须对学生和家长负责, 不仅要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 同时当它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处时也应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地开展工作。

第四, 虽成立但缺实效。国家教育部文件《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要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学校教师 (含部分校级领导) 方面的调研显示, 参与调研的大多数学校已经建立家长委员会, 尤其是班级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应该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从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的相关问题反应看, 学生和家长对此方面的问题较淡漠, 不关注。11665份有效学生问卷中, 知道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的学生仅占48.28%, 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否定的选项或不清楚。问及“你知道班上哪些学生的家长是家长委员会成员吗?”“你们知道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等题目时, 选择“不清楚”选项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2.55%和53.42%。同样, 4226份有效家长问卷的数据显示, 在“您孩子所在的学校是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您知道班上哪些家长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等题目答案的选项中, 分别有34.1%和37.9%的家长选择了“不清楚”。问及“您孩子所在学校有规定‘家长委员会’权利和义务的章程吗?”51.9%的家长选择了“不清楚”。其中小学段家长选择“不清楚”的比例为40.2%, 初中段为51.7%, 高中为段63.4%。座谈时, 许多家长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了家长委员会, 但说不清楚具体的情况, 这表明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透明不够和开放不足, 导致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如果广大学生和家长都不了解情况, 那么家长委员会如何代表并捍卫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呢?同时, 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广大学生和家长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还不高。调研数据还显示, 随着学段的增加, 家长选择“不清楚”的比例也不断攀升, 这意味着学校在开展家长委员会相关工作的实效方面, 存在学段差异。小学段情况最好, 初中段其次, 高中段最差, 这表明学段越高, 离高考指挥棒越近, 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效果越差, 就更容易成为一种形式。

二、突破:正视瓶颈, 走向“善治”

家长委员会从“共治”走向“善治”必然是与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这种博弈包括家长委员会组织内部的博弈和家长委员会与外部力量主要是学校的博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参与能力较弱, 因此, 家长委员会与学校的博弈矛盾更突出, 存在非均衡性, “善治”将是个长期和艰巨的探索过程。在此, 笔者试图提出几点建议, 希望能帮助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早日实现“破茧成蝶”的突破。

1. 站在依法治教的高度来发展家长委员会

依法治教已经倡导多年, 但光靠学校自律是有限的, 学校要实现依法治教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更透明的民主监督。依法治教对学校而言必须面临三个层面的监督:政府行政部门、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 (家庭和社会) 。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 实质上就是第三层面社会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探索。家长委员会的出现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倒逼学校治理方式的变革, 使依法治教的成为可能。

学校虽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但是学校的教育权是家长教育权的让渡,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对象———学生的监护人, 自然成为学校教育的利益相关方, 有权了解、监督学校的办学状况, 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等基本权利若要得到切实保障。只有学校开放管理的时空, 让家长委员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才能有效督促学校依法治教, 最终实现依法治校的愿景。家长委员会参政议政, 就是代表广大家长群体来实现民主监督。家长委员会里聚集的是优秀家长群体, 是家长群体利益的代言人, 也是家长群体的领导, 更应成为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的先知先觉者和骨干力量。因此, 家长委员会要变身为学校的伙伴和“监督者”。有人说, 家长委员会的存在, 就像联结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段“保险丝”:一方面, 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学校、教师的行为, 以此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它又是学校与教师非常难得的外援, 提供校外教育资源, 帮助缓解家校矛盾,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2. 达成家长委员会发展和建设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作为一种远景目标, 对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重要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家长委员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 其组织特征强调自发、自愿、自治、自主, 就更需要共同愿景来引导。笔者以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构建教育共同体, 应成为家长委员会发展和建设的共同愿景。这意味着一方面, 家长委员会是由来自诸多家庭的代表组成, 必须通过民主协商来达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以实现教育的合力。如果不能统一多元的思想, 最终家长委员会就是“一盘散沙”, 要么难以调动, 要么成为被少数人利用的工具。另一方面, 家长委员会还要与学校建立适宜的关系, 形成家校合作的合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 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 而且要志同道合, 抱着一致的信念, 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 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 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 家长委员会既不能越权, 也不能成为从属, 而应代表广大家长全面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监督、评价和管理的组织机构, 在博弈中成为学校管理和教育的平等合作者, 以共同构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共同体。

3. 设计保障和规范家长委员会的发展路径

其一, 在宏观上, 要健全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不应局限于校内, 也应形成一个与学校系统相平行的机构链。目前, 我国各地的家长委员会主要是以学校为主在建立。而各校的家长委员会缺少横向联系和沟通, 也没有上层领导组织和咨询培训机构, 导致家长委员会缺少成长的空间和土壤, 孤掌难鸣。遇到问题, 也无处咨询、投诉和寻求帮助。而在美国全美教师家长协会, 不仅有校级, 还有区级、州级, 甚至国家级, 形成一个纵横完整的序列, 既可以独立运作, 又能相互支持合作, 值得借鉴。

其二, 在微观上, 要科学公正地建章立制。学校要依法给予家长委员会真正的参与权, 如决策投票权、评价权、监督权、建议权等。同时, 建立和健全定期沟通机制、议事机制、参与评价机制、家长培训机制等。更重要的是家长委员会自身必须建章立制, 制定家长委员会章程, 明确岗位及职责, 依法依规运作, 理顺与学校的关系, 保障家长委员会参与、配合、监督、沟通、教育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家长委员会应由家长代表大会推选产生, 而家长代表大会则应由全体学生家长选举产生, 遴选应该采取自由竞选、自主自荐、他人推荐等方式。通过公平、公正、分开的程序和方式, 选择合适的“有人品、有意愿、有热情、有能力、有时间”的家长委员会成员, 才能保障家长委员会健康和规范地运作。

4. 激发和培育家长委员会的自治能力

如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给家长赋权, 如此家长委员会才能有底气地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平等沟通和协调。因此, 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实施细节文件, 从法律上赋权, 扶持和保障家长委员会作为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并对其运作机制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明确和规范。例如, l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视为国家教育发展目标之一。该法案的第8个目标规定, 每所学校都应该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使他们在家能帮助其子女完成学业并能参与学校的决策, 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情感生活和学业成长的活动中并制定政策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与家长的合作关系, 以满足不同家庭和家长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 国家要依法加大对家长委员会自治能力的培育力度。相对学校的专业性而言, 家长在教育专业方面始终处于弱势。同时, 家长群体素质参差不齐, 家长参政议政能力有限, 因此, 当前家长委员会很少能解决家长们的实际困难。学校应去除“强势”意识, 认识到家长委员会的重要作用, 尊重其权利, 为其参事议事广开渠道。学校也要对家长委员会进行扶持和引导, 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是首要任务。还要组织专门人员编写相关教材, 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 内容可以包括家长委员会工作运作的理论基础及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意义、内容、方式、方法、策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使家长能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 从而促使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走上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5. 以民主协商的治理范式规范家长委员会的运作

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6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要求,而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能够协助班主任共同研究解决班级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于优化班级管理和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发挥家长委员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水平呢?

一、邀请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活动

一个班级建立了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就不能只是“孤军奋战”,而应与家长委员会共同携手,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计划和想法与家长委员会成员共享,并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与老师共同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比如,出版黑板报是每一个班级都有的任务,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参与黑板报的制作。做法是:班主任将每一期黑板报的主题交给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牵头,组织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设计、绘画、撰写。由于汇聚了集体的智慧,办出来的黑板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学生们非常喜欢,参与创作的家长也很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再如,班主任可以安排家长委员会设计主题班会,这样一来,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学生也能够对自己的父母有更全面地认识。以开展“爱从沟通开始”主题班会为例,在这个由家长委员会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与父母畅所欲言,学生说出了学习的压力和困惑,父母道出了对孩子的期望。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父母从中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学生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学会了尊重父母,从而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

二、邀请家长委员会共同进行家访

过去,家访的模式是教师轮流到每一个学生家里进行家访,这种一对一的家访模式,收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了家长委员会,班主任可以通过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进行家访,在创新家访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家访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变换家访的地点。班主任可以不到学生的家里进行家访,而选择可供人们休闲的公共场所,如公园、体育馆等,在这种宽松、休闲的环境里,有利于教师与家长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其次,改变一对一的家访谈话方式,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共同参与家访过程,形成多对一的交流方式。在开始家访前,班主任要针对被访学生的情况,邀请家长委员会里经验丰富的成员参与进来,因为有着相似的经历,家长委员会成员能够针对被访学生存在的问题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比较容易引起被访学生家长的情感共鸣,还能够避免班主任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受到自身职业视角的局限。通过采取共同家访的方式,班主任在进行家访时就有了一个“智囊团”,协助教师从不同角度设身处地地与受访家长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家访的效果。

三、邀请家长委员会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班级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便捷。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征,能够实现家校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借助网络平台参与班级管理,促进班级的发展。以制作班级网页为例,为了满足家长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的需要,班主任在制作班级网页之前,需要对本班家长委员会成员开展调研,如通过采访、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家长们的建议,经过整理和归类后,吸收家长委员会成员提出的合理性建议。比如,在班级网页上,除了设置“教师教学”“班级动态”等栏目,还可以设置“育儿妙招”“父母论坛”等栏目,方便家长们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给予家长自由研讨的空间,形成家校共育的虚拟社区。此外,家长通过班级网页可以了解孩子所在班级的动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比如,家长们在班级网页上了解到“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在掌握了班级活动动态后,有的家长主动报名参加活动,为即将举办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充当自愿者,免费提供演出的服装、道具等物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家长在互动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班主任通过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班级网页的管理,缩短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在家校之间搭建了一座互动的“连心桥”。

家长委员会是班级管理的合作伙伴,家校联手才能合作共赢。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络的平台,班主任要善于利用这个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委员会成员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只有家校联系变得密切了,才能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委员会活动情况 篇9

活动时间 :2012.4.25

活动地点: 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 :分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全体家长委员会成员

活动议题: 讨论通过《凯里一职校计算机班家长委员会告全体家长倡议书》 活动纪要:

每个家庭的经济一天天好起来,孩子更成为家长的“掌上明珠”,因为孩子是家庭、事业的希望所在,我们今天的劳苦奔波,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下一代,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成长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我们父母的表率行为。为此,我们家长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倡议各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应做到:

一、要关心孩子,热爱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给孩子以学习的动力,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健康成长。不论在任何时间都要始终不渝地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健康和思想。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行为。对孩子的批评要把握好分寸与份量。不顾原则无条件的爱,不是真爱,那是“溺爱”。

二、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天地。孩子的思想行为在大人看来经常显得幼稚可笑,但是这些都与孩子的年龄,意识,思维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他是一个独立的人,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需求及其感情表达方式,同时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条件地加以引导。

三、要树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孩子对父母威信的认可不是取决于一时一事,而取决于父母的全部生活和行为,取决于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及与他人的关系,只有在所有这些方面都能成榜样,父母才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树起良好的形象。

四、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长要尊重长辈,夫妻间互敬互爱,邻里和睦相处,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五、要培养孩子各种能力

培养孩子会学习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并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家长委员会家长发言稿 篇10

2、班级管理人情化,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身份是朋友、父母,多一些商量、讨论性的语言,少一些命令、训斥性的语言,绝不说讥讽、有伤幼儿人格和自尊的语言。

3、家长和老师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家长参与班级教学活动的各项管理,并及时提出合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4、班级老师根据亲子活动教材中内容(或自编),适时(各班根据班级活动、幼儿、家长等的要求)开办亲子活动,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全过程,活动中所涉及的材料、奖品等由幼儿园、老师自制、家长出资等方式解决。

5、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两个月一次或根据情况自定)。

6、班级及家长工作中遇到问题可以班级老师之间商讨、与家长探讨或上网查询等方式解决。

7、幼儿园提供教师阅览室,教师可凭借书证借阅,具体见《阅览室管理规则》;同时幼儿园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具体见《教师上网管理规定》;在通过网上进行查询有关国内外幼儿园教学管理最新动态、各项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幼教心得、幼教论文及幼儿心理保健等相关信息的同时,帮助老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更全面更丰富地开展,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使老师得到全面的发展。

各位老师,家长:你们好!

我是初一xx班xx-x的家长,名叫——,很感谢校方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为我们家长安排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坐在一起近距离的针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刚才各位家长的发言我都认真听了,讲得很好,说得都很全面,基本上每一个方面都讲到了,我受益匪浅,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我这里有一份发言草稿,是我和儿子上午在家一起写出来的——儿子对我参加这次会议也很重视——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就照本宣科的读一读吧。

我是一名军人,喜欢放炮,今天借此机会在这里也“露几手”。请各位多多指教。上学期我先后给这个班带过三堂课,一堂军训队列课,两次数学监考课,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集体,各科老师尽心尽责,尤其是班主任像母亲般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很让我感动和钦佩。这个班集体不仅老师认真负责,而且孩子们也活泼好动,有礼有貌,积极向上,团结友爱,集体荣誉感非常强。这是我通过这三堂课对这个班集体的总体印象。

好的方面就不多讲了,在这里我这主要提五点建议:

一、课桌太小,好像与石化二小的小木桌一般大小,每次踏进教室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课桌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初一孩子们的身高已经相当于我们那时的高中时期的身高了了。小小的桌椅容不下孩子日渐长大的身躯,导致孩子们听、读、写时的坐姿奇形怪状,腿长的男生把腿伸在过道里,身材高的女生低着头,弯着腰伏在那里,我监考了两次,先后提醒过不少孩子。我和好几个家长都提到桌子太小这件事,大家都很赞同,如果这桌椅是教委要求统一的,那就请教委多多考虑一下。

二、孩子的坐姿问题,我两次监考,多次路过好几个教室,看到孩子们做作业的姿势,真让我揪心,每个班随便数一下,就有十几个戴眼镜的,还有十几个跟离戴眼镜的就差一步了!你看看他们读书写字时的姿势,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就知道了。孩子的坐姿不但影响了视力,而且影响了孩子们的正常发育。在我眼里,不少孩子的脊背已经不那么挺了,已经有些微微弯曲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家长和老师注意。

素质教育应该也包括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挺直的腰杆吧!我在儿子上小学时就告诫他;你可以学习成绩不好,但你的学习态度必须端正,学习方法必须正确。你可以学习不好,但你的坐姿一定要端正,你的眼睛一定不能近视,你的脊背一定不能弯曲,我带出来的孩子决不能弓腰驼背的,不能眼睛近视的。我让孩子小学上了6年舞蹈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较好的体型和身材。在小学、在初中都常听到老师们告诫孩子: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切实注意孩子们的坐姿啊!我武断地说一句;如果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结果,那么,孩子如果近视、屈背、弓腰等就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

三、多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我好几次参加过儿子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扫地,发现许多孩子劳动意识不强,还没扫完地就跑了。有的好像根本就不会扫地、拖地,扫地拖地简直就像在地上画花似的。这都是孩子在家缺乏劳动的结果。这责任主要还在我们家长身上,我们有多少家长每天都让孩子做家务了呢。所以劳动能力意识,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要靠我们家长和老师共同老培养。俗话说‘勤快,孩子多善良、多爱心、多孝道’,培养孩子的善良,爱心和孝心应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开始。

四、孩子们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需更加强。每次我来到这个班上,听到孩子们纷纷都叫我‘叔叔好’,无疑这些孩子在我眼里都是‘乖孩子’。我认为,所谓的‘乖孩子’就是有礼貌,爱叫人,不讲脏话,讲卫生的孩子吧。我发现儿子进入初中以后口头禅越来越多了,也出现了不少脏话。也许儿子并不觉得这是脏话,反而觉得酷、好玩,希望老师们能引起重视,因为这些口头禅和脏话都是孩子从学校带回来的。

五、适当组织孩子春游活动,秋游或者其他类的参观活动。这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就像我们小时候读书时组织的每一次春游都让我们终身难忘一样,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足以影响孩子的一辈子。听说因为安全原因,今年学校不允许组织外出活动了,我觉得非常惋惜,因噎废食,我觉得不可取,老师不能拿怕负担责任来牺牲孩子们的快乐,我想,任何事都没有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绝对的尽心、负责,不要因为安全问题而放弃了属于孩子们心中的向往和快乐。其实安全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多找些家长一同前往,每个家长负责一些孩子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上一篇:房地产估价考试制度下一篇:南通市农村饮水安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