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共8篇)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篇1

作者:胡三林

一、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田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东部,全县共有耕地面积20.207万亩,其中水田17.184万亩,旱土3.023万亩。截至2007年,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1.3万余处,年蓄、引、提水能力约1.2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达18.4万亩,占耕地积的91%,实际灌溉面积10.56万亩,占耕地面积52.26%,保证灌溉面积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2.1%,农村人均保灌溉面积0.24亩。

1、年均降雨总量小。我县处于衡一邵干旱走廊区,是湖南省中南干旱区域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年均降雨总量远远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近10年来,我县年平均降雨量为1280mm,年平均降雨量比宁远县、桂阳县分别低23.66%和26.44%。

2、工程蓄水能力不足。一是工程本身蓄水量不足。如我县现有的金陵、肥源、立新、杨家洞等四座中型水库的正常蓄水总量只有7400万立方米,近几年实际蓄水只有5200万立方米,约占正常库容的70%。二是工程病险严重导致蓄水量更加不足。目前,我县71座上型号的水库中,共有50座存在不同程序的病险隐患,严重影响工程蓄水。面上的一些骨干山塘因病险原因和降雨偏少,实际蓄水也远远未达到设计效益。

3、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的利用率较低。我县大多数水源工程兴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以上型号的水库为例,目前我县80%的水库都是带病运行。由于运行时间长,自然老化严重,而且渠系配套不完善,加之自然灾害影响及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已配套渠道有60%以上已不同程度的坍塌、开裂、损毁,渗水漏水十分严重,渠道输水能力极差,无法保证设计过水流量,灌溉效益严重衰减。

4、干旱缺水严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据调查统计,从全县灌溉农田需水量来公析,正常年份全县灌溉农田约缺水0.66亿立方米,旱年(降雨量小于1000mm)全县灌溉农田约缺水0.93亿立方米。一般年景,全县有1.9万户、5.2万亩水田不同程度缺水,农村饮水困难或饮水不安全人口达12.6万人,占总人口的33%。

5、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几乎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我县的地下水主要以断层破碎裂隙水、岩深水等形式存在。据国土资源部桂林岩溶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我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可开采资源量达1.3亿立方米/a,主要有6个富水块段。目前,我县地下水开发利用仅限于部分村民的饮水与极少量的农田灌溉用水,利用地下水约0.15亿立方米/ a,只占全部可开采量的11.5%。

6、水利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且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我县没有较大的流域性工程、骨干控制性工程,中央和省市财政在水利资金安排中对这些小县的投入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各部门的涉水资金没有集中捆绑使用,投资过于分散,效率偏低,在项目安排上随意性较大,项目整体功能发挥较差,规模效应不太明显。

二、改善新田水利条件的基本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水利工作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国家扶贫及国土资源部对口支援的机遇,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干后支、先大后小、资金整合、整区推进、旱涝齐抓、建管并重的总体思路,全民参与,大办水利,力争用五至十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干旱缺水的面貌,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水利支撑。

1、先大后小,先干后支,逐步配套中小型灌区。搞好中小型灌区的渠系配套,提高现有水库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新田干旱缺水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要按轻重缓急排序,采取单个灌区整体推进、分段实施的办法,搞好金际、肥源、立新、杨家洞、心安等五大灌区的干渠防渗配套,充分发挥五大中型灌区在我县农田水利灌溉中的骨干主体作用。对小型灌区

而言,要根据干旱程度进行分门别类、分类指导、优先改造病险水库小型灌区,充分发挥小型水库灌溉功能。

2、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新改扩建一批以小型为主的水源工程。按照确有需要、合理布局的要求,新、改、扩建一批水源工程,是我县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又一大中心任务。要坚持宜新则新、宜改则变、宜扩则扩的原则,在水源工程不足、干旱缺水严重、地形条件适宜的区别新建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在水源工程数量相对较多、而灌溉用水相对不足的区域,则采取对现有工程进行改、扩建整治,增量扩容。

3、因地制宜,适度开发,比较充分地利用全县地下水资源。我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要综合考虑生活饮用和农业灌溉兼顾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效益。在石羊、三井、知市坪、大坪塘、十字、枧头等地下水资源富含地区,选择一些地下水开采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太高、投资规模适度、效益比较明显的项目,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组织实施。

4、统筹兼顾,旱涝共抓,逐步提高防洪排涝条件。要按照统筹兼顾、城乡并重、涝旱齐抓、区分不同设防标准的原则,积极开展城市防洪排涝和农村河道整治。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县城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部分农村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10年一遇。

5、以劳代资,以奖代补,大力实施农村“六小”工程整治。我县农村“六小”工程点多面广,在农业灌溉、农村饮水、农村消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要进一步采取以奖代补、以劳代资的方式,通过统一组织,宣传发动,典型示范,样榜带动的工作方法,组织发动农民群众大力开展农村“六小”工程整治。通过整治“六小”工程,新增蓄水提水量300万立方米,在全县范围内比较明显地改善灌溉面积,改善消防条件,美化村容村貌。

6、引进新技术,作出新尝试,积极稳妥兴建节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现代节水农业,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以微喷微灌的有关实验数据来分析,微喷微灌需用水量占传统灌溉需用水量的1/3。从我县耕地面积的布局来看,南部丘陵地区既不靠江靠河,地表水资源也相对较少。对这些区域,我们要按照积极稳妥、尝试推进、统一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布置一批微喷微灌设施。

三、加强新田水利工作的措施和建设

1、把水利工作放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县最大的县情特点就是干旱缺水,最大的自然灾害也是干旱缺水。基于这样的现实,我县要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面貌,就必须把水利工作放在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超常规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重视,来研究、来落实,在全县上下形成大干水利的浓厚氛围。要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党政领导责任制,对重大的水利项目,从立项到争取资金再到组织实施,县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职能部门要直接抓。

2、创新机制,多元筹资,有效突破全县水利建设的资金瓶颈。要积极创新水利投入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上级扶持、群众自筹、招商引资的投入新机制,千方百计突破水利建设资金瓶颈。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财政要逐年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随着财政实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要抢抓好国家大幅增加“三农”投入的历史性机遇,加大各相关部门向上争资力度。充分整合各种各类涉及水利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申报,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凸显规模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力争上级扶持。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上争力度,力争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在水利资金的安排上,对新田水利资金的投入有一个大幅的增加。要抓住国土资源部在我县开展对口扶贫的历史性机遇,规划和储备一批好的地下水资源开发项目,并尽力争取将我县的一些水利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里的计划笼子。三是发动群众自筹。积极尝试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从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入手,积极稳妥推进“防汛抗旱,综合防治经营,工程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盘活水利资产和水利设施经营权流

转,尽可能完成部分上型号水利工程改制,以此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小型水利工程,弥补政府水利建设资金不足。四是依托招商此资。要突出村镇供水领域、电力生产领域以及部分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向社会公开引进投资,弥补我县水利建设资金的不足。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农村沼气,现状,成效,问题,发展对策,福建大田

农村沼气作为农村新能源, 经过多年的推广、使用, 其在缓解国家能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增产提质、实现农户节支增收等方面正逐步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对沼气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后续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1,2,3,4]。

1 大田县农村沼气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1) 大田县县域概况。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闽江上游, 与德化、永春、漳平、永安、三元、沙县和尤溪相毗邻, 全县总面积22.94万hm2, 现辖8镇10乡1场、2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 农业人口31.92万人, 7.6万户。2009年生产总值52.39亿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5亿元。随着产业结构调整, 畜牧业、茶产业、木薯产业、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3 400 hm2高山生态茶园被列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 成为全市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沼气资源日益丰富, “三沼”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2) 农村沼气推广机构建设情况。2003年4月由县编办核编, 正式成立农村环保能源站, 目前实有工作人员7名。2006年成立由县委常委为组长、各县直部门为成员的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专职负责全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规划、组织、监督、指导等工作。同年, 各乡镇对应成立乡 (镇) 农村沼气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建沼气生产工队伍, 为全县沼气建设服务。目前, 全县持证技工67人, 其中:初级沼气生产工53人, 中级工14人。

1.2 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1) 农村沼气池建设情况。大田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沼气工程建设, 截至2010年底, 大田县沼气池保有量6 243口, 县、乡镇、村共投入扶持资金200万元以上。已普及到全县18个乡镇、1个农场的217个行政村, 乡镇普及率100%, 村普及率达83.2%。

(2) 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41个, 其中:县级服务中心1个、省级以上补助建设的乡村服务网点30个。现有网点维修人员41人, 共采购检测设备、清池设备、维修工具等沼气维护设备31套, 抽渣车7部, 并无偿借给各乡村服务网点。全县实现乡镇100%有点, 基本实现服务网络无缝覆盖, 并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

(3) “三沼”综合利用情况。年产沼肥 (沼液、沼渣) 逾10万t。茶产业上利用较多, 主要通过“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利用, 施用沼肥茶园约200 hm2, 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5.4%, 年利用沼肥逾1万t, 年节约化肥、农药逾300 t, 年节支增收逾280万元。其他产业利用少, 不足3 000 t。

2 农村沼气推广的成效

2.1 促进新型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

通过宣传、示范、引导、培训、技术支持等手段, 促进了农户观念从“不明沼气”到“了解沼气”、从“被动等建”到“主动要建”、从“为沼气建沼气”到“为产业发展建沼气”的转变, 促进了以“猪—沼—茶”、“猪—沼—菜”、“猪—沼—花”等为模式、种养相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 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面源污染问题, 实现养殖零排放, 节约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产品品质, 增强产品竞争力, 增加产业效益。

2.2 促进农村森林资源保护

按每口8 m3计算, 沼气池年平均可替代薪柴2 t左右 (约相当于2 333.33 m2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 , 相当于保护了逾1 333.33 hm2森林资源。据水利专家测算, 666.67 hm2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座蓄水量为100万m3的水库。

2.3 促进农户节支增收

1口8 m3沼气池常年运行, 可满足一家4口人日常炊事、照明需要, 年可省液化气6罐、电1 400 k W·h或节约电600 k W·h、24个砍柴工日或节约煤1.5~1.8 t, 每口8 m3沼气池年可节约用能开支800~1 700元。

2.4 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发展农村沼气, 能减少农业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 减少其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还可消灭、阻断传染源, 切断疫病传播渠道, 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和街区之内, 对防控人、畜疾病、疫病有显著效果。据广西卫生防疫站试验对比, 经沼气发酵后的人畜粪便, 寄生虫卵数量减少95.3%, 蚊蝇虫卵未被检出。

2.5 促进养殖增收

沼液和沼渣是优质的饲料添加剂, 可加快动物体内肝糖、肌糖的积存, 减少发病率, 提高饲料转化率及畜禽质量, 缩短出栏时间, 从而增加沼气户的养殖效益。

2.6 促进种植业节支增收

沼液和沼渣是优质、高效、无污染的有机肥料, 可用作基肥、追肥、叶面肥和浸种, 可用沼液、沼渣防治某些病虫害、培肥地力, 可提高果菜等作物产量、品质、色泽等, 且由于其无污染, 所生产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市价高。据调查, 1口8 m3沼气池年产约20 t优质高效沼肥, 肥力相当于复合肥料500 kg。施用沼肥还可防治某些病虫害, 可促作物增产5%~15%, 据估计, 1口8 m3沼气池年可节约肥料、农药开支约700元, 增产增收约500元。

2.7 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

依托沼气建设的“一池三改”, 畜禽粪便、可降解生活垃圾等有机物作为沼气发酵原料进行再生利用, 既改善了农村一家一户的小环境, 又整治了一村一组的大环境, 实现农村家居清洁化、公共环境卫生化, 有效治理了农村的面源污染, 改善了农村卫生环境。

3 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户自觉管理意识差

一是由于沼气效益未完全发挥或发挥的不好, 导致沼气比其他能源优势不明显, 农户管理积极性不高, 部分农户对沼气存在可有可无的观念。二是沼气要求管理较为精细与农户做事喜欢简单的习惯相冲突, 且农户对沼气认识不够深刻、掌握管理知识较少, 导致农户按习惯管理沼气运行, 造成管理不到位。个别农户存在能用就用、不能用再说等消极管理观念。三是农户对沼气的收入与支出只以现金计算, 有时造成沼气支出多、收益不明显, 影响农户自觉管理的积极性。如使用沼气后, 以前烧柴的农户节约了砍柴的时间, 但农户会因砍柴用的是闲余时间而不将其折算成沼气收益, 若是沼气运行管理成本过大或产气不好, 就会影响农户使用、管理沼气的积极性。

3.2 沼气技术有待完善

在实践中, 目前的沼气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导致部分沼气池产气不理想、沼气运行管理成本大、维护成本高、沼肥利用率不高, 致使沼气效益不明显。沼气比其他能源优势不明显, 有的技术还制约了沼气的发展。如, 原料来源问题是目前制约无养殖户发展沼气的瓶颈问题。又如, 以稻草为发酵原料的产气技术, 由于预处理繁琐, 且在实践中产气不理想, 导致投料成本大, 与其他能源比较优势不明显, 农户接受意愿不大, 技术有待创新;无法集中供气的大中型养猪场迫切需要解决沼气去向等问题。

3.3 沼气专业人才少, 知识普及率低

一是目前从事沼气推广、技术指导等管理干部专业对口的少, 很多都是半路出家, 从其他专业转行从事沼气行业。二是沼气管理干部、技工、网点维护人员掌握沼气知识少, 服务技能差, 难于很好地为沼气户提供服务。三是农户沼气普及率低, 安全防患意识差, “三沼”不能合理、充分利用, 沼气效益发挥少。

3.4 建池相对集中难, 发动、指导、服务工作量大、成本高

由于目前沼气技术局限, 在实际使用中, 有养猪、牛户的使用效果好于其他农户, 因而在实施农村沼气建设中有养猪、牛户建池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农户, 导致建池户主要以有养猪、牛户为主, 造成相对集中建池困难。部分贫困、偏僻的山村虽然有养猪, 但由于地理、经济条件限制, 导致建池分散, 造成发动、指导、服务工作量大、成本高。

3.5 服务网点缺乏长效运作资金, 难于持续做好沼气后续服务工作

目前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网络建设, 对建设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网点投入了不少资金, 但由于农村沼气服务体系网络运作存在沼气户要优服务与网点服务人员要优效益之间的矛盾;加上农户自觉管理意识差、有偿服务接受意愿低, 在目前没有可行的机制供借鉴及运作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建后服务体系网络运作难。

3.6 沼气产品有待改进

一是沼气配件 (如开关) 、灶具等使用寿命短, 容易损坏, 增加了沼气运行成本。二是沼气配件设计不合理 (如某些厂家的积水瓶、净化器接口设计不合理, 容易造成漏气) , 影响沼气使用。三是沼气服务设备不适用, 浪费了有限的资金, 影响了后续维护能力。如, 北京绿百合公司产品, 有很多只能作为摆设。四是沼气配套产品品种少, 适用性、使用寿命有待提高。如, 沼气灯在实际使用中, 亮度不够, 容易烧坏。沼气热水器存在使用寿命短、有安全隐患等问题。

4 今后农村沼气健康发展对策

4.1 改变工作重心, 实现以管带建

从农户对现实事例易于接受入手, 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服务上, 加大对后续服务工作的人、财、物投入, 注重培育先进典型, 抓好已建池的使用指导及管理引导, 确保已建池的正常、安全使用, 促进沼气效益的充分发挥, 做到“建一口, 成一口, 产效益一口”。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通过已建池的巨大沼气效益, 以已建池户的现身说法、对比, 让农民亲身感受发展沼气的好处和效益, 使更多群众主动了解沼气、自觉接受沼气, 实现以沼气池“好用”的现实事例带动农户建池。

4.2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安排专项沼气技术创新经费, 由基层沼气管理干部结合当地实际及存在的沼气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创新, 确保沼气技术具有较高适用性。

4.3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沼气知识普及程度影响到沼气管理干部、技工、网点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 也影响到沼气户的用气安全及“三沼”综合利用, 从而影响沼气项目整体效益。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 宣传沼气建设的政策、意义、成效、使用管理知识等, 让农户知沼气、明沼气、会用沼气。要为沼气管理干部、技工创造学习、培训机会, 严抓培训质量, 切实提高沼气技术指导、服务技能, 确保所有已建户得到正确指导、高效服务, 促进沼气效益充分发挥。

4.4 加大后续服务运作的资金投入

通过资金投入, 积极进行长久运作机制探索, 加快建立能协调沼气户要优服务与网点服务人员要优效益之间矛盾、运作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的服务机制, 推动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络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马金国, 罗海军, 黄立君, 等.平罗县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 2012, 53 (3) :85.

[2]周露茜, 黄建强.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对策——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6) :272.

[3]纪军锋.彬县农村沼气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7) :267.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 基础设施 管理维护 水资源有效利用

【基金项目】1.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山区小型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研究(2014C069Y);2.2013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1310676010)。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12-04

2013年3月20日11时,云南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据气象干旱监测,我省丽江、大理、昆明、楚雄、曲靖、保山、昭通、玉溪北部等地区存在重度及以上气象干旱。持续四年干旱,给云南经济发展各方面带来巨大的损失。曾经璀璨的“高原明珠”因为连年干旱,农作物大面积大幅度减产,截至2013年3月4日,全省农作物因干旱受灾面积已达1071.2万亩,绝收120.3万亩。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栽种作物面积的61.2%,其中,粮食作物受灾面占栽种面积的77.5%。仅2013年春季,云南省497万人受旱灾影响,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以上,受灾情况严重。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云南干旱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不得不令人深刻反思。分析云南从2009年到2013年史无前例的连年旱灾,从云南历史和全球角度来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明代特别是清末以来,云南旱灾逐渐开始明显,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和资源开发,旱灾逐步加重,到本世纪初更是以加速度逐年频繁和加剧,云南旱灾似乎已经形成常态。

另一方面,云南又是有名的水资源大省,全省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居中国第三位。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矛盾尤为突出。2011年3月,云南省人均工程性供水能力340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人均440立方米和世界人均645立方米的水平。为此,云南省委、省政府连年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加强缺水地区,特别是云南山区农田水利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目的在于控制水资源流失,充分利用水资源。但是尽管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逐年大幅度增加,项目建成后,收效却远低于预期,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无人管理维护。管理维护滞后导致设施严重损毁的问题日趋严重,造成投资未见成效,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一、保山市隆阳区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辛街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南部,主要以烤烟、蚕桑、红砖生产等为支柱产业。全乡共有15869户,64052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2548人,非农业人口1504人,是典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高原乡。辛街乡下辖18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辛街村为辛街乡下辖的行政村,辛街村常年缺水,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均是问题,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逐年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收到了显著成效,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工程效益日渐降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成后无人管理维护。很多设施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其中有自然破坏也有人为损坏,有的尚能勉强使用,有的已经废弃。以最常见的渠道为例,如图1所示,根据粗略统计,渠道建成后半年内出现问题影响正常使用的占总渠道数的40%;在建成后一年内出现问题影响正常使用的占80%以上;在政府投资建设的渠道中有33%的已经废弃无法使用,只能再次投资重建;有98%以上的渠道每年都面临渠道淤堵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的是无管理维护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很重要,渠道中任何一段出现淤堵或者损坏都会影响整个引水系统的正常使用。严重的渠道淤堵或损坏性缺口不仅导致干旱问题未能解决,又造成有限水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

(二)调查方法

以笔者为主的调查小组于2014年6月进入辛街村,针对缺水和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和使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深入调查。

1.实地勘察

对辛街村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用情况和损毁现状进行一一实地调查,查勘损毁严重程度和损毁区域分布,统计损毁数据,进行修复难度分类分析和修复资金估算等工作。

2.资料搜集分析

调查小组主要针对有关农田水利问题的历史、气候、自然灾害、现状、政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资料搜集查阅。分析历史上因气候造成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律,由于自然灾害造成基础设施损毁的具体原因等。

3.走访调查

分别对辛街乡党委书记、辛街乡农田水利主要负责人,辛街村村主任、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农村基层农田水利工作者等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调查,获取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方面的相关数据资料。同时,走访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农户,了解群众思想以及造成该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原因,并广泛征询解决方案,保证数据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4.问卷调查

在对辛街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资料整合分析后,调查小组与当地乡政府负责人共同商议后编写出《关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情况的调查问卷》,就该乡村民对公共设施,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的认识和改革意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发放至18个现有行政村及27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村村委会。共计印发1000份。

(三)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在辛街村共计发出200份,全数收回,其中有效问卷198份。调查内容涉及村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情况、被调查者对现存的设施管理的满意度及农民自身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的意愿和参与度,以及对拓展集资渠道的认识度等各个方面。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就村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要性的认知度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就是否有意愿参与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就村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体系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超过半数村民对村里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不了解, 75%以上被调查人群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对农村生产灌溉用水非常重要,且近80%的农户非常愿意参与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

另一方面,由调查结果可知,近年来,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组织的实际贡献主要有:为水资源配置更新了管理设备、组织群众衬砌各类渠道以减少渗漏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农业灌溉用水而言,大多数农户认为现有的集体供水方式不方便,水利基础设施不给力,损毁严重,灌溉供水制度存在一定问题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突出。

1.重建轻管现象突出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现有基础设施破坏损毁严重。部分农户居住分散,且无监管意识和监管责任,存在闸门、水泵、抽水机等设施或被盗窃破坏、或随意搁置,存在因无专人管理维护而损毁严重的情况。重建轻管,只建设、不管护,使得相当一部份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因管理不到位而无法真正产生效益,导致当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患病中艰难运行。

2.管理体制严重滞后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55%的被调查人群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滞后问题突出,管护主体不明确,现有管理体制有必要进行改革;大多数农户认为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资金投入与其个人没有关系,投资积极性不高。在调研中还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名义上是由所属的村委会管理,但实际上是用而不管、管而不细,导致管理主体不清晰,管理者缺位、水资源流失和设备闲置浪费等问题。

3.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有近 63%的农户不了解也没有参与过本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相关决策的落实和制度制定。这表明当地农民对目前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情况缺乏了解,缺少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尽管如此,超过 80%的被调查对象仍希望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管理体系。

4.管护运营费用不足

抽水站老化失修严重、骨干渠道衬砌率低、配套建设设施缺乏是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真实现状,这使得输水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损失严重。辛街乡 12 座小型抽水站能正常使用的只有 7 座,40 多眼机井中符合标准且能正常运行的只有 28 眼。由于资金投入无持续性,相关部门即使有维修计划也难以落实维修资金。根据对辛街乡基层水务工作人员的访谈,即使在日常维护或定期检查中能够及时发现患病的一些设施,由于没有资金改造修护,使得一些小问题的设施发展成为大病患的情况屡屡发生。而基层的水利部门也无力全权负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运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瓶颈。

二、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及管护对策研究

通过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在即有基础设施出现的问题里,后续管理维护的缺失是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以加强基础设施的高效节水利用。

(一)成立专业管护团队,减少损失,降低成本

成立由村主要领导牵头,农户代表参加的管理机构对村里已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一检查,汇总损毁情况,筹集专项维修资金,组织技术人员、村民和学生进行集体修缮。修缮工作完成后,实行层层责任制,成立由村主要领导牵头的管护机构,建立村领导、普通农户组成的管护队伍,负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管理维护区域,采用市场化竞标模式组织管护小组竞标管护,投入必要资金,创建技术平台,联系相关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明确责、权、利分配,对各区域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在具体研究和修缮实施中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坏后,若能在短时间内被发现和修复,可大大降低维修费用,以基础设施中矩形沟渠内侧挡墙因人为或自然因素损坏为例,当沟渠最初出现裂缝,一般情况裂缝较细易于补救,且花费人力物力不大,此时修补费用约需50元每米;若因没有专业管护团队管理维护,沟渠没有及时修补,一个月后,沟渠将因外力作用原因损坏程度加大,此时所需修理费用约为90元每米;若仍无维护修理,半年时间,该裂缝将破坏至沟渠基础,此时所需修理费用约为120元每米;最终,该沟渠内侧挡墙坍塌,影响整条沟渠使用,此时沟渠修理所需费用约为180元每米。如图5所示。若有专业团队细化管理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可大幅度减少损失,降低成本。故成立专业团队管理维护是降低成本、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 管护机制创新

根据辛街村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管护“新出路”,研究探索全新的方式来解决管护问题,将竞标思想引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中,建立“特色竞标”机制。

1.创新思路

竞标是市场经济商务活动中利用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是市场运作项目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辛街村实情,最有效的管护便由乡、村、社一级受益地来解决。而怎么解决呢?坏了修、毁了建,政府同样为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得为基础设施的低实用效益、短寿命来买单。那提前计划这部分维修和重建资金的分配使用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呢?对此,我们提出了大胆的创新思想,提出两种竞标方式,即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及竞标机制合二为一。把竞标方式运用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权授予上。

2.特色竞标机制

(1)由施工方承包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招标初期,将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纳入施工方需要承担的工程量中。并规定该施工方必须承包设施的维修年限,在此年限中,设施出现的问题由施工方来解决。并定期进行设施的检查维修。这样,为免除后期维护的大量投入,施工质量也会得到保证。管护期满,由村委会组织技术人员和村民验收设施完好情况,再由村民组成的管护小组以竞标方式继续管护工作。

(2)村民进行特色竞标

特色竞标,即按地域或使用范围分区域划片,村民组成管护团队,对小片区域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进行竞标,中标团队在规定时期内按区域划分承包管护工作。

3.特色竞标创新和优势

(1)打破常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村民竞标者是该工程的直接受益人和使用人,其使用过程会更加爱惜设施,延长设施寿命,提高效益。

(2)结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分区域竞标,村民使用者也是管理者,设施的维护好坏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利益,从而根本上改善设施的维护问题。

(3)统筹分析,优化资金的使用。优化资金使用,总体上节约资金,政府受益、个人受益。

(三)管护对策

1.合理分配投资资金,保障管护资金供给

重建轻管现象导致了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设施的建设中,管理维护资金的缺失又造成了设施建成后无人管护的尴尬局面。“三分靠建七分靠管”,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后续管护资金问题是首要的。

(1)在投资资金的分配上合理分配,建、管重视并存,以保证管护资金的实际运用;

(2)加强对即有设施管护配套资金的追加投资,填补管护缺口。

2.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管护意识

(1)采取墙报、广播、 宣传栏、群众会议、宣传标语、警示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让管护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目的是使所有村民明确,就基础设施的爱护和管理而言,户户有义务,人人有责任;

(2)评选管护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认真学习推广,提高群众管护意识、质量意识和长效意识。

3.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标准和管护要求

(1)对不同基础设施明确不同的管护范围、标准和要求;

(2)结合农时定期以管护团队牵头组织农户进行定期的维修和养护,暴雨、暴风等自然灾害后,及时组织群众维护损毁设施,检查相关设备。

4.建立健全管护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管护机制

(1)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

(2)建立信息工程管护信息报告、评比制度。

5.强化管理监管,明确管护责任,管护到位

(1)管护团队明确管护责任,并落实到人,与基础设施区域各镇村签订项目协管责任书。明确管护人的责、权、利分配,形成互相制约机制,结合检查评比结果,落实发放管护费;

(2)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后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督查考核工作范围,共同抓好基础设施建后管护工作;

(3)建立奖惩机制。

(四)具体施行方法

(1)管护费计算:由施工方、村政府根据设施的已使用时长和对比以往同期需要的维修费用将一个管护期(一年度或一个季度均可)的维修管护费用计算出来。得出一个特定时期的计划管护费用。

(2)资金筹备:申请政府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如小农水专项资金),也可以由村民集资筹备管护基金。

(3)区域划分:通过实地勘察和丈量,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分划分为可实际管护的小片区域,并按照区域大小以及实际情况分配计划一个特定时间段的管护资金。

(4)竞标:在各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所属村举行。前期宣传和具体竞标实施亦由该地方政府机构完成。由具备一定条件的村民对各块管护区域进行投标。以价格低、保障度高者为最终中标人。

(5)签署合同:中标者与村委会签署事先拟定的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责任、范围、时间、技术和资金保障等内容。

(6)资金使用:在合同期限内,所管区域的基础设施由中标人负责管护维修。若管护不善,费用超出投标资金的部分由其自行解决;管护得力,少有维修或没有出现损坏的,剩余的管护资金属中标人所有。

(7)监督:在乡、村、社各级基层机构中建立监督小组,负责定期对各分区域的管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记录。并在一个管护期结束时组织验收。

三、以保山市隆阳区辛街村为试点实施创新管护机制

(一)可操作性分析

1.辛街村是典型的云南山区种植农业行政村,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代表性

辛街村农作物主要以烤烟及粮食作物为主,其中烤烟占较大比例。笔者在向烟草种植技术人员咨询后得知,烤烟种植对灌溉的要求极为苛刻。一旦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灌溉,烤烟的生长期就会缩短,烟叶的质量也随之降低。而且,在烤烟收购时,是按照烟叶的质量及其评定等级决定种植者收入,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农户的收益。此特点,对后期成果效益高低的判断极为有利。辛街村是辛街乡镇政府所在地,是辛街乡具有代表意义的行政村。本次试点的成果在各级村组织有推广应用的实际意义。

2.易于操作具有后续建设发展的可能性

辛街村已建成基础设施均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无大型设施,且设施不密集,对资金成本要求不高,项目所需投入不大,易于操作,减小了研究成果受干扰的可能。另一方面该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未得到全面完善,在试行中可将经验及即有设施存在问题前期完善运用到下一步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3.各级政府和村民大力支持,实施阻力小

由前期调查分析可知,辛街村村民对该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机制改革的意向非常大,通过走访当地乡、镇、村委会以及该村农田水利设施施工方等各级负责人,各级负责人对本计划方案非常支持,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综上所述,以辛街村为代表的普通村庄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突出,迫在眉睫,其问题解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际运行

结合辛街村的实际现状,通过可行性分析并初步引入新型竞标机制到该试点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中,争取通过研究探索取得该试点成功运行,并向其它村庄推广应用,以期解决云南山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问题。

在辛街村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引进特色竞标机制后,通过广播、板报、动员会议等方式大力宣传,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不仅自愿无偿加入对老旧沟渠等设施的清理整改活动中,还尽可能的为施工队的各项工作提供便利。在与辛街村政府干部多次对新型竞标机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讨论后,在村政府的号召下,辛街实验中学的若干名学生和村民都自愿义务加入试点活动中。初步完成了淤堵闲置渠道的清理,为来年春耕以及下一步管护权的分配打下了基础。经多方努力,确定了在辛街村初步引进管护权竞标机制。

经与辛街乡干部多次研讨后,确定了于2014年10月(即“小春”耕作期)在辛街村初步引进管护权竞标机制。经多方努力,筹集到部分资金,对一些灌溉枢纽进行了维修和重建。

2014年10月,辛街村竞标机制正式启动,村民积极参与管护权竞标,辛街村共分出7个标段,择优选出中标人后,由中标人牵头组建管理维护团队,辛街村委会与中标人签署了管护合同。随即进入责任管护期。在之后的一年内,在村民竞标管护期内,项目组对管护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2016年初汇总结果如下。

1.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断水天数由原来每年平均超过80天减少为13天;

2.在发现破损点一月内未修复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面积为0㎡;

3.村民获益。原来每季度每亩田上交的用水费200元降低为招标时支出的管护费每亩100元,且基本无断水烦恼;

4.管护团队获益。由于有管护团队细致检查,及时修复,7个管护团队仅有1个管护团队费用持平,其余均有盈利,提高了村民积极参与下个管护期的热情和动力。

云南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中,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是一项长期战役,其建设和管护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护体系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不仅需要地方的积极配合,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必经之路。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山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问题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也希望辛街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权竞标机制试点继续实行,总结完善并得以推广,切实解决农民的灌溉用水问题,实现云南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云南的农业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伟. 论转轨时期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方式与创新[D]. 中国海洋大学, 2005.

[2]银洪, 张添, 姜兴伟. 从西南地区干旱反思我国近年来农村水利设施现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s1):160-162.

[3]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应突出“网”[EB/OL].中新社,2007-07-09

[4]周杰.农村水利参与式管理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

[5]袁庆明. 资源枯竭型公地悲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7(5):9-13.

[6]冯侄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答问[EB/OL].中国政府网

[7]陈杨东.云南统计年鉴2012,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M]2012.(9).

[8]王舸.云南统计年鉴2013,云南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M].2013,(9).

[9]王舸.云南统计年鉴2014,云南省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M].2014.(11).

[10]程国平、刁兆峰.管理学原理[M].2010.(10).

[11]张万诚.云南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J].灾害学.陕西省地震局,2013,(1).

作者简介: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篇4

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概述 第一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定义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2009-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09-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2009-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09-2012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1-2013年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技术分析

一、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二、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三、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对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特点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分析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七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竞争趋势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3-2018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水利信息化服务模式

三、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机会

四、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

二、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九章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水利信息化服务发展分析

二、未来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08-2012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三节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第十一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上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下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2013-2018年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当前水利信息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三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A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二节B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三节C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四节D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E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六节F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四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五节水利信息化服务“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六节水利信息化服务“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第十五章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策略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投资筹划策略

三、2013年水利信息化服务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水利信息化服务的规划

二、水利信息化服务的建设

三、水利信息化服务业成功之道

第十六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水利信息化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水利信息化服务产品投资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项目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

四、中金企信项目投资建议

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4、销售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水利信息化服务企业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第一节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节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第三节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第一节科学性 第二节实践性 第三节前瞻性 第四节创新性 第五节全面性 第六节动态性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第一节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行业发展规律 第三节企业资源与能力 第四节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图表......网 址: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篇5

北方高校女生冬季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针对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而北方冬季的大学体育锻炼更容易被忽视这一严峻问题,为了培养北方高校女学生养成良好冬季体育锻炼的习惯,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北方高校女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女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方式、行为特征及影响高校女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提出了加速高校女生形成冬季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作 者:黄金萍 刘勇强 HUANG Jin-ping LIU Yong-qiang  作者单位:黄金萍,HUANG Jin-ping(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刘勇强,LIU Yong-qiang(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冰雪运动 英文刊名:CHINA WINTER SPORTS 年,卷(期):2009 31(1) 分类号:G807.01 关键词:女生   冬季   体育锻炼  

新田县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调查报告 篇6

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榆林市玉米产业调研组

榆林发展玉米产业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业资源。一是适宜玉米种植土地面积大,包括川、水、滩、旱不同立地类型在内的200多万亩农耕地,适宜种植各种、中、高产玉米品种,种植面积有保证;二是全市常年玉米总产为50万吨左右,在粮食生产中占据半壁江山,玉米生产的丰欠,决定了全市粮食生产的总量;三是日照高、温差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玉米生长营养积累,产品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四是全市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玉米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总结出不同品种、立体条件、栽培方法等8个玉米高产技术规程,有力地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五是玉米产业化链条初步形成,全市以玉米为主原料的饲料加工企业星罗密布,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化已具规模,成为全国、省内外知名的制种基地。基于上述因素,玉米种植已是我市种粮农民的重要收入,玉米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矿产资源富市、特色农业富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中的重要举措,做大做强玉米产业必将带动我市农村经济跨上一个新的快车道。

为了摸清全市玉米产业化现状,进一步提高我市玉米产业化发展水平。调研组通过认真讨论制定了调研计划,确定本调研目的是针对全市玉米生产现状,经济效益及流通、消费、加工情况的系统性调研,分析论证存在问题,提出榆林玉米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对策。在调研中调研组成员深入我市玉米主产区的榆阳、定边、靖边、子洲、绥德、神木等六县(区),采用抽样选点现场调查和室内座谈相结合的办法,按照玉米生产水平和区域分布实地走访玉米种植户,考察田间玉米收获情况。对玉米商品流通和消费及加工情况,主要通过所在县区农业,商贸、加工企业了解掌握。此外,结合调研,对全市今后玉米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全市玉米种植区域范围扩大,面积增加。

近十年来,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玉米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特别是地膜覆盖技术在玉米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全市玉米生产上实现了两大突破,即一是:玉米种植区域扩大。全市玉米种植区域范围已由主产的川水地区扩大到北部风沙滩区及定靖高寒塬区因无霜期短玉米难成熟地区。目前玉米种植区域范围已涵盖全市12个县区的东西南北川水、山旱坝、风沙草滩、旱涧旱滩广大区域。二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已连续多年突破100万亩大关,据统计2005年为142万亩,2006年已达147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16.9%,已在全市粮食安全生产中占具相当重要的位置。

二、玉米产量稳定,质优价高增产增效显著。

我市属春玉米优生区,日照高、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玉米作物营养积累,病虫害不易发生,玉米颗粒饱满,皮薄粉细,产品质量好,经济价值高。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玉米平均亩产量353.9公斤,总产量50.78万吨,占粮食总产量47.9%,总产值5.84亿元,总收入

5.1亿元。其中商品量22.92万吨,调出量17.7万吨,消费量21.15万吨。2006年全市玉米平均亩产量345公斤,总产量52.59万吨,总产值 6.27亿元,总收入5.13亿元。其中商品量13.93万吨,调出量15.54万吨,消费量18.45万吨。目前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以2005年和2006年相比较,已由每公斤1元,上升到每公斤1.2元。调查组所到之处,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种植玉米

产量稳定,风险较小,玉米质优价高,增产增效显著,是种植户的重要收入来源。

三、玉米种植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由于全市各级党政部门确立了矿产资源富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增加了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特别是地膜玉米种植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据调查2005年省市由于玉米生产科技投入专项资金为667.08万元,地膜覆盖面积70.61万亩。2006年省市用于玉米生产科技投入专项资金756.7万元,地膜覆盖面积84.37万亩。此外,玉米丰产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一,新品种更新速度加快,且趋合理化。据调查目前我市玉米新品种已达到三、五年更新一次,已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布局。南部川水地区以登海9号,沈单10号、丹玉13号为主,山旱坝地以中单2号、丹玉13号为主,北部风沙滩区以登海11号、沈单16号、三北6号、哲单7号为主,定靖高寒塬区以科海8号,四单79号、登海9号、哲单7号为主,旱滩旱涧地以中单2号,哲单7号、陕单911为主。其二,耕作技术。玉米主产区榆阳、靖边、定边等县区已实现耕翻机械化、点种机具化、种植规模化。玉米种植密度已由2000-3000株/亩,提高到3500-4500株/亩。并配套日趋完善的催芽早播、宽行密株、宽窄行栽培、立体栽培等技术。其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市自1997年开始,实施玉米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工程,以氮磷配合,吨产田模式应用推广。2005年玉米测土施肥面积为16.5万亩,2006年达25.72万亩。其四,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我市玉米病虫害以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红蜘蛛、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黑粉病为主。多年来,由于全市农技植保部门大力推广应用抗病玉米新品种及高效低毒低成本化学和生物农药防治,大大压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程度。目前,因地下害虫造成的玉米缺苗断垅现象已少见,其它病虫害的损失率已降至3-5%以下。其五,地膜玉米科技含量逐年提高。地膜覆盖方式已由玉米起高垅覆膜改进为旱滩地平覆膜、下湿盐碱地低垄覆膜、旱坝旱涧地单双沟宽行密株及滩、塬区较大面积的机械覆膜。地膜玉米种植已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玉米种植的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达到历史以来新水平。

四、玉米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规模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部门的重视下,全市玉米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其主要体现在玉米生产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玉米生产带动了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发展,玉米制种业促进了玉米产业化发展。同时玉米生产也为农产品流通及相关行业增添了活力,延长了产业链条。

1、玉米生产推动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在我市北部风沙滩区玉米主产区,采取种植业协调养殖业同步发展,以种植玉米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用养殖业来推动玉米种植业上新台阶的大量事例表明,这是玉米产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必经之路。据调查,榆阳马合镇即是玉米产业“一乡一业”的典型。马合镇现有全镇农耕地3万亩,近三年来每年玉米播种面积已稳定在2万亩左右,占农耕地的67%,全镇人均种植玉米面积2亩,其中地膜玉米占70%以上,全镇种植玉米农户覆盖率95%以上,玉米平均亩产已稳定在800公斤左右,以2005年为实例,马合全镇种植玉米19980亩,人均1.9亩,平均亩产800公斤,总产1.6万吨。全镇人均养猪15头,年均出栏10头;人均养羊6只,出栏2只。据调查地膜玉米每亩投入成本包括地膜、化肥、种子、农药、水费等300元,平均亩产值800元,亩纯收入500元。全镇人均纯收入在种植玉米上为950元,在养殖业上为2480元(其中养猪2000元,养羊480元),以养殖业人均纯收入的一半归于玉米种植,即是玉米产业推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合计为2190元。2005年全镇人均纯收入为3080元,玉米产业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该镇马合村,有农户315户,1476人,劳动力900个,农耕地4500亩,其中种植玉米3500亩,全村年出栏猪1.2万头,出栏羊2700只,该村2005年实现人均纯收入3200元。玉米既是粮食作物,又是饲料作物。玉米大量种植使养殖业空间迅速提升,猪羊牛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有机肥料源源不断。在风沙滩区大量施用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不断增加,质地不断改善,地下水资源也随之充沛,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致使我市北部风沙滩区玉米主产区成为全市的粮仓,也同时推动该区域的畜牧产业化进程。

2、玉米生产带动了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玉米主产区各县、乡镇、村,以加工玉米为主的农户小型饲料加工厂处处可见。小型饲料加工厂投资小,成本低,收益好。现仍以一户一台饲料粉碎机为主,操作工艺简单,随用随加工,并配入混料,增加了养殖业科技含量。据调查统计截止2006年全市有中型饲料加工厂10个,固定资产2715万元,产品类型包括颗粒型、粉型,生产与混合料等产品,年加工能力117550吨,加工量为86712吨,加工玉米量30192吨,产品销售量81309吨,销售收入20644万元,利润总额2310万元,从业人员达338个,销售范围除本市外,已涉及宁夏、甘肃、青海、山西、内蒙和延安等省区。

据调查我市绥德天鹏畜禽(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通过十多年创业打拼,已发展成一家集种禽推广,饲料生产、兽药销售、禽蛋运销、技术服务,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农牧集团企业。公司现有资产10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拥有员工160多名,是陕北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已拥有天鹏和世纪金鹏两品牌,生产鸡、猪、牛、羊、鱼、兔六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颗粒料,其产品畅销省内外,并连续几年销售突破1.8万吨,跻身于全省同行业十强。此外,定边县饲料公司,榆阳区农丰股份有限公司,民利饲料厂等以加工玉米饲料为主的中型企业,其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当地玉米生产的带动和支撑。

3、玉米制种业促进了全市玉米产业的发展。我市广阔的土地资源,充足的光照,天然的隔离屏障,齐全的排灌设施,加之病虫害少,储藏条件好的自然条件,使我市成为全国、全省优良的玉米制种基地。据统计,2005年全市玉米制种基地面积为3.698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亩产值995.8元,亩投入183.3元,亩收入812.5元,品种包括:澄海系列、丹玉

13、中单2号、户单4号、沈单

10、苏玉系列、K系列。2006年全市玉米制种面积4.488万亩,亩产量387公斤,亩投入214.3元,亩收入753.9元。除为全市提供充足、保质,高效的玉米良种外,销售区域已遍及东北、华北、西北等十多个省市。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榆阳、靖边等县区的农业支柱产业,也促进了当地玉米产业的发展。

此外,目前全市已有90多个玉米经销商把产品销往四川、宁夏、广东等省区,商品率逐年提高,玉米生产为农产品流通和相关的运输,集贸等行业注入活力。

五、玉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研组全体成员认为,目前在我市玉米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玉米产品价格低迷,生产资料上涨成本加大。据调查,今年玉米每公斤价格为1.2元,较前两年的1元略有所上升。但是,玉米种植投资成本较大,特别是玉米种植大户普遍反映种粮种玉米不合算,不如外出打工挣钱。生产资料成本较前两年相比上涨幅度较大,如地膜由每公斤8元上升至13元,涨幅为62.5%,碳铵由每袋22元上升至26元,涨幅为18.2%,农药种子也只涨不降,加大了玉米生产成本。

2、加工技术落后,玉米产品附加值低。全市的玉米饲料加工企业虽初具规模,但加工设施

简陋落后,一机一厂现象普遍存在。玉米深加工技术仍是空白,玉米产品附加值低。

3、玉米品种多乱杂现象仍需改进,农民自发盲目引种时有发生。目前全市玉米品种区域分布虽日趋科学合量,但一些玉米产区仍存在着主次不分(主栽品种和搭配品种结构不合理)和品种多,相应的栽培技术不配套等现象。农民自发的引种,具有一定盲目性,也造成因品种不对路,高产不稳产的后果。

4、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大户劳动强度大。除耕翻机械和部分滩区点种采用人工滚简点籽机和畜力覆膜机外,玉米田管、收获,脱粒等工序仍是人工作业,特别是十亩以上玉米种植大户均反映种玉米劳动强度大,迫切需解决玉米生产上的机械化作业问题。

5、玉米产业科技创新差,新技术覆盖率低。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4亿亩,为第二大作物,平均亩产350公斤,吉林省为全国玉米第一大省,其玉米总产量占全国1/7,商品量占全国1/4,库存量占全国50%,前三年该省半干旱地区玉米平均亩产已达450公斤,拟提高至550公斤。我市玉米平均亩产接近全国玉米平均亩产水平,但距吉林省玉米单产相差100公斤。调研组认为我市玉米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潜力巨大。玉米单产水平和栽培加工技术创新能力较差,包括新品种应用、地膜覆盖、立体栽培、玉米连茬丰产等技术覆盖率低,需下大功夫推进。

六、玉米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和建议。

大力发展玉米产业对全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探讨提出今后玉米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对策如下:

1、思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引进玉米新品种、高新栽培技术和深加工技术为重点,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提高玉米单产和产品综合利用能力,充分发挥玉米产业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半壁江山的地位。

2、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力争三年内赶超吉林省玉米平均单产450公斤水平,扶持玉米产业龙头企业,增加玉米产品附加值,实现玉米产业化新突破。

3、对策和建议。

(1)建议玉米主产区各县、乡镇加大新兴玉米产业扶持力度,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倾斜,将种植玉米补贴增至10-20元/亩。并对购买玉米新品种和农机具给以财政补贴。

(2)加大玉米生产科技创新投入,建议设立市县级合办的万亩玉米吨粮田示范区,辐射带动玉米全市单产水平上新台阶。

(3)积极支持玉米主产区筹建玉米农民协会,做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实现玉米生产、销售流通渠道畅通。

(4)扶持玉米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协调种、养殖业均衡发展,规范农村中小型饲料加工厂生产,提高加工企业科技含量。

水利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 篇7

水利发展研究是水利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 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存在的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 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迫切要求水利工作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加快改革和发展。为此, 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 紧紧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和咨询参考意见, 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支撑。

1 水利发展研究现状

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方面, 近年来, 我国开展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为开展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提供了示范, 提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建议, 突出强调解决我国的水问题, 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 建设节水型社会, 并概括了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取得突破, 从2000年起我国重点研究了水利工程分级管理、水管单位分类定性、经费来源渠道、工程管养分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公益性资产界定办法、水价形成机制和收费管理机制以及人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问题, 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水法规建设研究进展显著, 近年来, 围绕着《水法》修订及配套法规建设, 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出台了一批新的水法律法规, 促进了依法治水;我国水权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步深入, 社会各方对建立我国水权制度、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2 水利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水利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水利发展研究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 水利发展研究在水利各项工作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水利发展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重科技研究、轻政策研究”等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扭转, 在一些地区和单位, 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特别是没有从推进水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高度认识水利发展研究的作用, 水利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尚不完善。二是研究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前瞻性。水利发展研究基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 系统研究、超前研究不够, 总体滞后于水利发展客观实际需要。三是研究机构和人员短缺, 力量薄弱。从水利系统来说, 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和人员数量仍然较少, 部分地区研究机构尚不健全, 特别是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研究人员缺乏, 研究力量分散, 没有形成全行业完整的研究工作体系, 研究信息网络很不完整, 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水利改革与发展工作的要求。四是研究经费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 部分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不仅使研究成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且影响了研究单位自身的发展。

3 对策

水利发展研究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 将水利改革与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来全面考察和分析,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水利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不能就水利论水利。研究应着力体现: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研究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和开拓创新的思想, 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特点和本质要求。

水利发展研究必须适应新形势, 吸取多年来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组建精干有力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水利发展研究队伍, 完善水利发展研究良性发展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 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

加强对水利发展研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把水利发展研究工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 切实解决发展研究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推动水利发展研究的顺利开展[2]。

建立稳定的水利发展研究专项资金投入机制, 这是水利发展研究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积极争取扩大水利发展研究经费的资金额度, 探索并建立稳定的水利发展研究经费来源渠道。同时, 研究单位也要逐步走向社会、走向市场, 积极探索水利发展研究的多渠道投入机制[3]。

水利发展研究机构应精简高效, 明确定性为公益性 (或非经营性) 事业单位, 政府在事业经费上予以保障。需建立起专门的水利发展研究机构, 形成完整的水利发展研究网络体系[4]。

面对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必须积极拓展水利发展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 只有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 才能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展研究是一项高智力、高强度的劳动, 一流的成果需要一流的人才。要充分尊重发展研究人才, 积极探索并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 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 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水利发展研究规划, 为水利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提供指导性的工作框架, 保证水利发展研究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摘要:介绍了水利发展的研究现状, 探讨了水利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发展对策, 以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发展研究,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小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水利政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J].水利发展研究, 2009 (12) :1-4.

[2]孙宝光.水利投入机制的理论探讨[J].江苏水利, 2009 (12) :40-41, 43.

[3]朱宪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加快重庆水利城乡统筹发展[J].重庆行政, 2009 (2) :22.

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对策 篇8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现状;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5-0149-02

虽然我国水利资源相对丰富,但是空间分布不均,并且降水量东多西少,使得水利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影响了工业和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国积极修建水利工程,在保证城镇居民用水的基础上,有效缓解了工业和农业用水紧张的情况。水利施工技术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平稳运转的关键,现阶段水利施工技术中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探讨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对策,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

1.1 施工技术落后

很多水利施工企业没有认识到水利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水利施工技术的更新,使得我国的水利施工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水利施工的市场竞争不激烈,造成了企业管理和市场机制相互脱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1.2 施工设备老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改革的深化,水利工程逐渐由政府管理向企业化管理的方向发展,政府投入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少,而企业因发展原因,在施工设备的更新方面进展缓慢,使得施工设备老化情况严重,甚至很多施工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和管理而停用,给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3 技术人才短缺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利施工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设备知识含量越来越高,企业需要更多有专业水利施工技术的人员,然而很多水利施工企业不仅技术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而且技术人员短缺,在先进技术设备应用上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水利施工技术创新的要求。

2 水利施工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

2.1 人员因素

水利技术人员是水利施工技术的实践者,在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和应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所以水利施工企业需要提高水利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选择经验丰富和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负责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并依据工作难度合理分配技术人员。

2.2 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性能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及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水利施工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确保其工艺性能可以满足水利施工的需求。同时,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维护工作,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水利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2.3 环境因素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水文条件、地质条件和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对水利施工技术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水利施工技术应用中,技术人员只有依据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3 水利施工中主要的技术应用环节

3.1 地基处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基的牢固性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先挖掘地基保护层,然后利用碎石进行地基铺筑作业,紧接着在地基上铺盖湿润砂浆并采取加压处理措施,最后浇筑10 cm左右厚度的混凝土垫层,确保地基平整性及牢固性。

3.2 导 流

很多工程项目需要在干燥区域进行,所以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对河流进行引流改道措施,依据施工计划对河流进行拦蓄。导流过程中既要保证水利施工顺利进行,又要确保不会对施工区域水资源造成负面干扰,影响正常的农业和工业用水。导流多使用围堰法,泄水的建筑物主要为导流底孔、导流隧洞与导流明渠等。

3.3 截 流

当泄水的建筑物建设施工结束后,需要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围堰合龙,让水流可以直接通过泄水建筑物进行下泄。现代截流工程主要利用大块石与混凝土异形体等材料,然后借助大型自卸汽车和推土机进行施工。截流方式主要为立堵法和平堵法。立堵法是从龙口一端向另一端或者两端同时向龙口抛投进占,逐渐束窄龙口,直到合拢为止。平堵法是在龙口架设浮桥、栈桥或者其它的跨和设施,沿着龙口全线逐层均匀地抛投料物,直到戗堤露出水面为止。

3.4 施工排水

在水利工程的围堰闭气后,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开始排除积水与渗水作业,包括基坑在开挖前后的排除作业,确保施工作业始终在干地条件下进行。如果基坑水位比地下水位低,也需要进行排水作业。

排水方法主要为:

①明沟排水:将基坑内或者流入沟槽中的地下水汇集到集水井中,然后利用水泵将其抽走;

②盲沟排水: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四周构建由砂和卵石组成的盲沟进行排水,多与排水明沟联合应用,其间距需要依据工程地质条件而定;

③渗排水:将水层渗出的水,通过三水管将其集中到集水井内,利用水泵将其排出,散水管的间距为5~10 m。

3.5 爆 破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采取爆破措施,由于其危险性较高,所以作业时需要格外小心。施工技术人员在选取、输送与存放爆破材料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3.6 喷锚支护

在水利工程施工期的临时支护及导流隧洞等工程中,水利施工企业需要采取喷锚支护措施,将其与围岩紧密贴接,防止岩体出现变形和坍塌,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喷锚支护需要要灌注浆液和设置模板,可以节约开支与劳动力,缩短水利工程建设时间。

4 水利施工技术中问题的改进对策

4.1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利施工技术也需要积极采用将新的科技成果,对自身进行完善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水利工程施工要求。因此,水利施工企业需要以市场作为导向,认识到水利施工技术在推动企业发展和占据市场优势地位中的作用,将其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大在资金、设备和环境方面的投入力度,为水利施工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由于水利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所以国家需要积极促进科研单位、企业和水利高校之间联系,由科研单位提供专业知识、水利高校提供人才、水利施工企业提供设备,共同促进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

4.2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水利施工技术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使得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所以水利施工企业需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引入有专业知识的水利人才,为人才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通过年轻人才和技术骨干的交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为水利施工技术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大与水利高校的合作力度,借助水利高校的多元化教育手段,帮助技术人员了解先进的施工技术,更新传统的技术观念,提高水利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4.3 正确认识技术与市场的关系

首先,水利施工企业需要认识到技术是保证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先进施工技术可以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拓宽本地市场与区域外的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水利施工企业需要认识到传统技术与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采用新技术和新观念,才能改变市场供需关系,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最后,水利施工企业之间需要注重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主动调整好水利施工技术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4.4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水利施工企业需要完善管理与控制体系,按照技术要求合理设置技术部门与岗位,安排有丰富水利施工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水利施工技术工作,确保企业组织结构和机构设置满足水利施工技术要求。同时,水利施工企业需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为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消除其后顾之忧,调动水利施工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 结 语

总之,随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加,水利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愈发显现。水利施工企业只有认真分析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落实水利施工技术问题的改进措施,才能真正加快水利施工技术的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郑良春.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2,

(3).

[2] 王寒芳,赵攀,孙国静.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河南科 技,2012,(18).

[3] 林苑黎.分析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

(8).

[4] 陈纹逸.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5,(14).

[5] 陈学森.关于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措施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5,(14).

[6] 王丽华.浅谈水利施工技术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上一篇:歌颂国土房管工作下一篇:抗日 英雄人物 故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