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乡镇扶贫工作汇报(精选6篇)
一、优选人员,调整扶贫帮扶队伍。2月底,我镇对现有贫困户x户x人重新调整了帮扶责任人,全部由镇干部结对帮扶,压实了帮扶责任。
二、问题销号,落实扶贫“回头看”工作。3月份,扶贫办工作人员及各行业部门人员一同通过入户调查及电话调查的方式对全镇贫困户进行了全面深入走访,将发现的问题列出了“问题清单”,通过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按照清单对x个问题进行了逐项销号,奠定了全镇全年脱贫基础,巩固了脱贫成效。
三、扶贫项目,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2020年共xx万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我镇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了机耕路维修、公路修建、道路硬化、灌溉渠道新建及沟渠疏浚等项目,大大改善了全镇包括xx名贫困户在内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
四、工作创新,打造党建扶贫品牌。x年我镇制作了帮扶责任人明白卡贴在贫困户家门口,还有脱贫攻坚到户政策明白卡发放到每个贫困户的手中,让每个贫困户清楚的知道自己享受过的政策、说得上自己的建档立卡时间,对自己的贫困户档案更加了解。结合党建“我的家访一帮一日志”活动,要求全镇党员干部,每月最少走访五户群众,详细了解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和问题需求,积极推动问题攻坚,防止返贫情况的发生。并将党员干部扶贫成效,纳入到党员积分管理和年终绩效考评中,督实党员干部作风,确保工作实效。
五、全面回顾,审议核实2020年贫困户脱贫情况。针对疫情防控、防洪防汛等工作,我镇开展了多次走访调查,详细了解困难群众生活现状,协助开展农业生产,确保生活不受影响。x月下旬针对全镇贫困劳动力进行信息摸排,努力做到及时跟进困难群众的就业情况、就业需求。x月初,全镇完成了2020年年度贫困户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对照上级要求,进行贫困户脱贫情况审议核定,全镇x户x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序言
(一)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一、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五)工作方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一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共享减贫经验和资源。继续办好扶贫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开放式扶贫新途径。
二、目标任务
(七)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八)主要任务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到2020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生产生活用电。到2015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大幅度减少西部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无电人口数量。到2020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交通。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推进村庄内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班车,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00万户。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教育。到2015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有较大提高;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
——医疗卫生。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门诊统筹全覆盖基本实现;逐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公共文化。到2015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已通电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力争实现每个县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健全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以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保障。到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口和计划生育。到2015年,力争重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到2020年,重点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林业和生态。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3.5个百分点。
三、对象范围
(九)扶贫对象。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逐步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地区扶贫标准。
(十)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跨省片区规划的指导和协调,集中力量,分批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所属连片特困地区负总责,在国家指导下,以县为基础制定和实施扶贫攻坚工程规划。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自行确定若干连片特困地区,统筹资源给予重点扶持。
(十一)重点县和贫困村。要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原定重点县支持政策不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办法,采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重点县数量逐步减少。重点县减少的省份,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减。
四、专项扶贫
(十二)易地扶贫搬迁。坚持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对象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其他移民搬迁项目优先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加强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衔接,共同促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有序搬迁,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十三)整村推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县为平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加强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巩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果。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实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
(十四)以工代赈。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有效改善贫困地区耕地(草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片区综合开发,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十五)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十六)就业促进。完善雨露计划。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对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
(十七)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针对特殊情况和问题,积极开展边境地区扶贫、地方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结合、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特困区域和群体扶贫试点,扩大互助资金、连片开发、彩票公益金扶贫、科技扶贫等试点。
(十八)革命老区建设。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扶持。
五、行业扶贫
(十九)明确部门职责。各行业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并完成本行业国家确定的扶贫任务。
(二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林、牧、渔产业指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优势产品,大力扶持建设各类批发市场和边贸市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开发当地资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二十一)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建设。继续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副县(市)长和科技副乡(镇)长、科技特派员到重点县工作。
(二十二)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抓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牧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力度。加快贫困地区通乡、通村道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继续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普及信息服务,优先实施重点县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二十三)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边远贫困地区适当集中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关心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招生协作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进城务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二十四)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与康复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二十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支持贫困地区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社区建设。做好村庄规划,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二十六)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大力支持退牧还草工程。采取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和生态功能。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易发区内的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六、社会扶贫
(二十七)加强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军队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参加定点扶贫,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定点扶贫力争对重点县全覆盖。各定点扶贫单位要制定帮扶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发挥党政领导定点帮扶的示范效应。
(二十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要制定规划,在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干部交流、人员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积极配合,发挥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行业对口帮扶,应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相衔接。积极推进东中部地区支援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完善对口帮扶的制度和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组织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
(二十九)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坚持把地方扶贫开发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部队应本着就地就近、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装备等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军地优势互补。
(三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规划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参与扶贫。
七、国际合作
(三十一)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加强国际反贫困领域交流。借鉴国际社会减贫理论和实践,开展减贫项目合作,共享减贫经验,共同促进减贫事业发展。
八、政策保障
(三十二)政策体系。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综合效益。实现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对扶贫工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要进行贫困影响评估。
(三十三)财税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力度。对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投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件、备件,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企业用于扶贫事业的捐赠,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十四)投资倾斜。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建设等支持力度。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投资支持力度。
(三十五)金融服务。继续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多方面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 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十六)产业扶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产业政策。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加强贫困地区市场建设。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政策。
(三十七)土地使用。按照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有关制度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向有条件的重点县倾斜。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三十八)生态建设。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力度。重视贫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十九)人才保障。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制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干部要制定鼓励政策,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对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要关心爱护,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发挥创业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
(四十)重点群体。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帮助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家庭妇女积极参与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关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贫困问题。制定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农村残疾人生存和发展能力。
九、组织领导
(四十一)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加大省县统筹、资源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工作部门和重点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配合。东部地区各省(直辖市)要进一步加大对所属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四十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的有效途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帮助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可按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录为公务员。
(四十三)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落实各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要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扶贫机构及其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贫困程度深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县以上扶贫部门干部的培训要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规划。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四十四)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增加直接扶持到户资金规模。创新扶贫资金到户扶持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使用扶贫资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确保扶贫对象优先受益,产业扶贫项目要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开展绩效考评。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强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
(四十五)加强扶贫研究和宣传工作。切实加强扶贫理论和政策研究,对扶贫实践进行系统总结,逐步完善中国特色扶贫理论和政策体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把扶贫纳入基本国情教育范畴,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参考材料。继续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政府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努力与成效。
(四十六)加强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建立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开展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监测。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不断规范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工作,更加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十七)加强法制化建设。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十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纲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一、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1年至2015年)
——数量目标。全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迅速扩大,总量增加到28000人左右,实现每千人口拥有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不少于0.5名;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达到8000人左右。
——结构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领域、区域、层次、专业、功能结构逐步优化。其中,高、中、初级社会工作人才比例基本达到1 ∶ 3 ∶ 6,基本满足社会工作实践的需要。
——素质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增强,职业的社会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水准得到各界认可。
——环境目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多渠道、开放式的培养体系初步建立,协调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组织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集聚能力明显,相关制度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完善。
——投入目标。财政投入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人才投入结构逐步改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二)长期目标(2016年至2020年)
社会工作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和高效,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备,社会工作人才管理和服务的政策、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增加到85000人左右,每千人口拥有社会工作人才数量超过1.7名;接受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和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占社会工作人才总量30%以上,达到25000人左右,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真正成为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行业组织建设、服务机构发展、专业实务推进等分类需求,培养造就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具有宏观视野、战略思维与专业眼光,善于推动事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一批职业道德高尚、善于把握行业规律、管理创新能力强的社会工作行业管理人才;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懂经营、会管理、通晓社会服务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一批熟练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主要措施:依托区内外高等院校、知名公益服务组织和其他社会工作培训机构,加大社会工作各类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人才纳入党政领导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培养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的高素质领导干部,开发一批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掌握社会工作方法技术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畅通社会工作人才向党政机关选择晋升的渠道。遵循社会工作行业管理规律,创新行业管理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流动机制。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理事会管理体制,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人才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分类制定社会工作专业督导能力素质标准,完善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制度。
(二)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发展目标:适应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转型需要,以培养开发基层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为重点,以整合、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为基础,统筹推进各类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举措: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人才队伍的职业能力建设,重点对各领域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大规模、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开展社会工作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支持培养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广大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支撑体系,建立一批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培训基地,一批服务基础较好、覆盖各领域的实训基地,一支敬业爱岗、技术高超、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一套适应广西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吸引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就业和服务基层。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发展目标:培养造就一批秉承教书育人、助人自助理念,理论功底深、实务能力强,系统掌握国内外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及时关注国内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研究前沿成果,能够推动本土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和政策发展,具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
主要举措:将社会工作教育和研究人才纳入自治区特聘专家、人才小高地建设、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等支持范围,拓展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大力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到我区从事教育与研究工作。通过开展社会工作博士和硕士学位教育、社会工作科研和服务项目、组织出国(境)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学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有良好国际沟通能力的社会工作教育和政策研究人才。支持区内有关高校、社科研究机构与港台地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联合建立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办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nlc202309031525
三、政策机制创新
(一)创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
深入研究我区社会工作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明确发展规模和结构要求。按照终身学习的要求,发挥我区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探索建立贯穿高校专业教育、入职教育、继续教育各阶段的培训体系。发挥区内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科建设,充实师资力量,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工作实务并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社会工作者督导制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设立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的专门机构和实训基地,开发适应各领域、各类型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发展需要的培训教材;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主体班次中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加强与港台地区、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社会工作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的出国(境)培训及国外专家引进工作。
(二)创新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机制
贯彻落实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规定和考试实施办法,完善我区社会工作者水平评价制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和评价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由人事部门颁发职业水平证书,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统一管理。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制度,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可自愿在社会工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登记为社会工作者。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原则上应聘用具有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核评估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岗位职责规范,明确考核评估标准、机构和纪律措施。社会工作者应遵守社工守则并接受社会工作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管理,若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由登记机关取消登记,并由发证机关收回职业水平证书。
(三)创新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以需求定数量、以对象设岗位,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研究设定社会工作岗位。综合考虑不同岗位要求、服务对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研究设计岗位等级和数量,以及与相应人才配置比例,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配备标准体系。根据这个配备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原则,重点在相关领域相关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将这些单位的社会工作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并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70%左右;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领域,社会工作岗位要逐步达到专业技术岗位的3%左右。积极引导企业、有社会工作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设立社会工作岗位,使用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大量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形成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局面。
(四)创新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
以体现社会工作人才价值为导向,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薪酬保障机制。在公务员岗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岗位从事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获得相应职级公务员的薪酬;社会工作者受聘到事业单位,执行所聘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工作的社会工作者,综合考虑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因素,按照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原则,保证薪酬不低于同等条件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完善社会工作者职级体系,明确相应资格条件和晋升程序,创造合理的晋职空间,增强工作成就感。完善相关公共人事服务体系,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加强社会工作人才流动的宏观调控与指导,采取现代化手段,及时发布供求信息,搭建社会工作人才和聘(雇)任(用)组织双向选择的平台,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社会工作人才表彰奖励纳入人才奖励体系,与其他类型人才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社会工作。
四、重大人才工程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根据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进程和公共财政的承受能力,认真做好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提升、转换工作,对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分层次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前培训,平均每年培训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万人次以上,让他们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获得专业知识更新的机会,顺利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按要求进行登记,逐步做到持证上岗。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积极鼓励和帮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通过培训和参加考试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进入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社会工作岗位新录用人员,必须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并经过登记。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参加职业水平考试,并登记为社会工作者。鼓励区内高等院校利用现有资源,开设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建立起我区包括继续学历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在内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扩大社会工作专业招生量,培养更多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大专学历以上毕业生。力争到2020年,全区接受过系统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或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人才达到25000名、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管理人才达到150名、专业督导人才达到300名。
(二)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对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着力加强社会工作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和各类专业培训机构,到2020年,重点扶持建成3家自治区级、14家市级、75家县级社会工作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基础培训、短期进修、实习实践、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对每名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进行累计不低于480小时的专业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熟悉相关法规政策,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
(三)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nlc202309031525
着眼于引进和培养较高层次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在全区建立10家左右社会工作学科重点研究基地,依托自治区特聘专家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等平台载体,引进若干名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带动培育一批优秀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团队。到2020年,建立50家社会工作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加快推进区内高等院校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鼓励优秀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人才参加社会工作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力争到2020年,累计培养各类院校的“双师型”专业教师50名、社会工作专业硕士1000名、社会工作专业博士50名。
(四)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工程
结合开展对口扶贫开发工程、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政府财政购买等形式,从高校社会工作院系、各类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服务队,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培育本地社会工作服务力量。到2020年,在全区30%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各建立1家县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站,派出服务指导站社会工作人才150名左右,带动培养1500名左右当地农村社会工作人才,解决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居住环境恶劣等因素带来的身心健康状况欠佳、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增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开展等社会问题,促进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
(五)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孵化工程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原则,着眼于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模式,扩大社会工作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大力培育直接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在全区逐步建立10家左右自治区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和发展为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低保对象、受灾群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危重病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到2020年,力争培育和发展50家左右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
(六)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
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工作方法,大力加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网络建设,逐步推进全区城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70%以上的城乡社区各建成1家社会工作服务站。加强我区社会工作标准体系研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体系。到2020年,建立3个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标准化示范设区市、5个示范县(市、区)、20个示范事业单位、20个示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5个示范民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通过这些示范机构的引导,带动全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加速发展。
(七)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适应社会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发展需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库,开发建立社会工作者登记注册平台,实现社会工作者在线登记注册、信息查询、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管。研究开发社会工作远程教育信息库,开发各领域、各层次、各类型社会工作教育培训课程,扩大远程教育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库,推动整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资源。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信息库,强化服务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社会工作服务质量。
X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住建局精心的指导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必须成效,从根本上改善了部分农民的住房条件,现将有关工作开展状况总结如下:
一、X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状况
X年,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共X户,其中修缮X户,分批申请改造资金全部打卡到户,全部透过了镇危房改造领导小组的验收和县组织第三方评估验收全部合格。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实施职责追究制。
我镇党委政府对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驻村干部入户宣传督促,对督促未到位、没有按时光和任务完成的干部,启动职责追究与问责制,与年终评先评优考核挂钩。
(二)认真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前期准备工作
X、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为准确掌握我镇农村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状况,采取召开镇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群众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宣传,让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户晓,在各村自查的基础上,镇组织包村工作队调查组逐村一一调查核实,对自愿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有了初步了解。
X、认真筛选确定危房改造项目对象户。根据村上报的危改户,严格按照实施标准和条件,对筛查后的危房户逐一进行核实,在确定危房改造对象上,按照“贫困优先”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始终把调查摸底和对象确定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按照“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审批”X个程序进行。对象审定后,分别对每户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危房程度等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补助标准。使危房改造工作深入人心,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X、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农村危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整合资源、扶持群众发展生产相结合,与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相结合,与通电、通路、通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中,坚持因地制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X、加强督促,确保改造工程质量和进度。始终把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在对象确定后,镇危改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危改工作进行督查,了解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用心沟通县危改办技术人员,及时向建房户传授建房知识,深入建房点查看建房工程质量,对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不贴合设计标准的建房点,要求建房户限期整改,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篇一:0 2020 年乡镇党建工作推进情况汇报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
(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三)村“ “ 两委” ” 换届准备情况。
(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一)农民党员日常管理更需完善。
(二)劳动力外流严重,参选率难以保证。
三、下步打算。
(一)创新思路方法,严肃抓好党内生活。
(二)进一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三)突出队伍建设,发挥党建引领。
X 年,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组织部工作安排,精心谋划,周密部署,较好的完成了 X 年的各项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将我乡党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
一是做好驻村工作队管理工作。乡党委严格按照区委和组织部下发的驻村干部管理相关文件要求,精准施策,通过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驻村考勤制度,通过微视频检查驻村工作队在岗情况,定期组织工作队对全乡驻村工作进行全方位自检,强化驻村干部的管理,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提供干部保障。
二是积极开展好“村书记话扶贫”活动。为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坚定村民的脱贫信心,乡自 X 月开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村书记话扶贫”活动,X 位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昼访夜谈“深入话”、喇叭宣传“广播话”、微信群里“大家话”、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种方式,把扶贫政策、村里通过扶贫发生的变化、全村的美好前景,变成了村头巷尾的流行话题。
三是村书记及第一书记代言工作成果显著。乡 X 个村级党支部书记及第一书记均有代言的农产品,共计 X 类 X 种,X 年各类代言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尤其是我乡村党支部书记及村第一书记代言的羊角葱,在新冠疫情严重期间,正处于销售旺季,村两委班子同驻村工作队凝聚攻坚合力,克服种种困难,羊角葱销售额达 X 万元,超过往年。
四是有效发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作用。乡 X 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已完成达标建设,并且使用情况良好,各功能室配套齐全,实现了
全乡服务网点全覆盖,满足了全体村民“足不出村、即时即办”的“一站式”服务需求。
(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进展情况。
针对集体大额度资金使用、资源发包、资产处置等村级重大事项,在各村党支部领导下,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村级重大决策、惠农方针、一事一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扶贫资金使用等重点工作,均予以及时全面公开公示,并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切实保证了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乡党委对各村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不定期督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及时整改、及时问责。
(三)村“ “ 两委” ” 换届准备情况。
为进一步扎实做好 X 年村级换届筹备工作,按照区委的工作要求,X 月由 X 带队,乡党委班子全员参加,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摸排调研,通过对我乡 X 个村级党组织的“两委”班子职数设置、村干部实际配备情况,村书记是否胜任、是否尽职、换届时是否能够一次性选举成功、是否能够实现“一肩挑”等情况进行全面、详尽的摸排调研,经过细致摸排,乡现任村干部履职情况良好,不存在换届重点难点问题,X 年村级换届选举“一肩挑”及一次选举成功率均不存在问题。
(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情况。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重点工作来抓。X年我乡各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 X 万元以上,其中 X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百万元以上。X 年乡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村集体经济项目库创建工作现已全面完成。
二、存在问题。
(一)农民党员日常管理更需完善。
农民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党员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支部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召开会议、形成决议往往受限于参会人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行政效率。
(二)劳动力外流严重,参选率难以保证。
在村级换届工作实际中,由于乡属城郊乡,大量中青年劳动力都常年在外务工谋生,真正愿意返乡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外出务工人员并不多,因此在实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按要求落实参选率难度较大,仍需要花大功夫做好党员群众工作。
三、下步打算。
(一)创新思路方法,严肃抓好党内生活。
落细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充分结合新时代 e 支部、学习强国等网络媒介,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切实增强农民党员政治责任感。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党务工作人员轮训,带动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提升。
(二)进一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驻村干部管理工作。乡党委将继续严格执行驻村工作队日常考勤管理,严格履行请销假制度,从严落实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对不按规定脱产驻村、擅离职守的将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二是推动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通过“村书记代言”、“第一书记
代言”、“村书记话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活动,推动助农产业发展,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增加村民收入,增强贫困户脱贫信心,加速助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
(三)突出队伍建设,发挥党建引领。
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村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大对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努力打造一支理想信念坚定、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的干部队伍。
篇二: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一、
要正确处理谋划与落实的关系
二、
要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三、要正确处理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关系
一是阵地形象提升要加快进度 二是双五星创评要进一步完善。
三是支部主题党日
活动要提高吸引
力。
四是基层骨干队伍要选优育强。
四、
要正确处理上级认可与群众满意的关系。
同志们:
经市委同意,决定今天召开基层党建推进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对今年以来基层党建推进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再部署。
下面,我就基层党建推进工作,先讲几点意见。月日,全市召开了 基层党建推进工作动员会。
在会上,我就抓好党建推进工作,从操作层面的角 度强调了 “六抓”:
即抓研判、抓规划、抓支部、抓规范、抓责任、抓保障。
现在已过去四个月 时间,全市各地各单位行动迅速,工作有序推进,市委相关要求得到了 较好落实,在全市逐渐形成了 一批亮点和特色品牌。
可以说,目 前我们党建推进工作势头好,方向明,进展快,成效显。
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推进不平衡、思路不清晰、工作不扎实等。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问题,纠错纠偏,找准方法路径,再添措施,确保基层党建推进工作实现预期目 标。
总的来讲,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
要正确处理谋划与落实的关系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思路谋划和狠抓落实。
自 全市整市推进动员会召开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在市委实施意见指导下,绝大多数都能结合具体实际,研究制定党建规划,工作有目 标、有任务、有措施。
但也还存在对党建谋划重视不够、谋划设计不合理、不到位等问题。
有的对基层党建工作缺乏总体规划,想起什么抓什么,表面看上去
很热闹,实际还缺乏章法; 有的目 标不明确,满足于“照单执行”,没有结合自 身实际,规划不能有效落地落实。
比如有的村书记介绍党建工作,就是带到新改扩建的活动室、新做的牌子前转一转,但问到在整市推进中做了 哪些工作,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变化,今后的思路和方向是什么,就讲不出个“一二三”。
以上反映出我们有的基层单位对抓党建工作仍然缺乏系统谋划和思考。
下来,我们在认真抓好“五个要素”建设同时,要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的要求,把党建推进工作与本乡 镇、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和中心工作相衔接,与基层党建工作现有基础相适应相配套,与当前自 身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难题相符合,进一步研究明确党建工作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和目 标要求。
力求切合实际、切实可行。
当前,许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问题。
怎样去抓落实,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书记亲自 抓落实。
各地各单位各部门书记要切实担起政治责任,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既挂帅,又出征,思想上真重视,责任上真担当。
每月 至少召开一次班子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部署党建推进工作阶段性任务,并充分调动党委班子成员积极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工作部署以后,还要适时通过明察、暗访、回访等多种方式,了 解贯彻落实的情况。
对工作不用 心、不认真、不负责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进行约谈,指出问题,对那些不履职、不会履职、挂名混日 子的支部书记要坚决作组织调整。
二是全域推进抓落实。
市委罗书记多次强调,整市推进要全地域推进、全领域推进、全要素推进、全功能推进。
要一个要素一个要素抓落实,一个功能一个功能搞扎实,一个支部一个支部建合格,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做规范。
我们不能光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挂在墙上,要落实到行动上,少一个方面都不行。
三是整改问题抓落实。
年初,我们对全市一级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 认真梳理,并形成了 问题清单。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问题对所属支部开展“回头看”,所查摆的问题到底解决了 没有? 没有整改到位的,通过何种措施加以解决? 比如全市 10 个三类村的晋位升级,项目 是否落实并按要求启 动,进展是否顺利,有哪些方面的困难。
要紧盯问题查,瞄准问题改,对照问题清单逐项逐项抓落实。
二、
要正确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要切实将典型示范和全面过硬结合起来。
今后我们的工作要做到不管哪一级的调研、督查组来宜都,我们事先不打招呼,不推荐地方,检查组到全市任何一个村社区、单位、企业,其党建工作都要能够代表全市的党建工作水平。
一是要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面上的整体提升。
目 前,我们点上的工作有了 进一步提升,村、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中,一批有看点、有影响力的点“出来了 ”。
但抓整市推进光有几个点,无法拓展到整个面上,那远远不够,整市推进就是要把从培育几个示范点、考察点转移到整体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上来。
要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参观、强化宣传推介等方式,把典型经验在面上普及,做到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 标,做到抓一点带一片的效果。比如 X 党委等探索,要充分发挥强村的引 领带动作用,以强带弱,带动区域发展。
只有把典型培育出来、推介出去,整体才能上台阶、上水平。
二是要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和打造一批党建品牌。
比如我们有些乡 镇和市直单位,虽然面上的工作起来了,工作也有了 一定基础,但始终缺乏精品和亮点。要从工作实践中发现有示范性、带动力的正面典型和先进经验,着手培育出几个叫得响、记得住的示范村和带头人。
同时,老一批的先进典型如 X 等要重新点燃激情,争当先进。
三是要切实落实到支部建设上来。
要推动党的一切工作落到支部、依靠支部,推动党的一切工作落到党员、依靠党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三、
要正确处理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关系
抓整市推进要善于找准和扭住牵动全局的主要矛盾、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
目 前,今年的党建推进工作任务时间早已过半,大家要对照年初制定的目 标任务,目 前,还有以下几项工作需要重点完善。
一是阵地形象提升要加快进度。
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是“执政阵地、服务平台、精神家园”。
今年新改扩建的任务 X 个,年底要结硬账。
目 前,有的镇村进展很快,形象有了 大的改观,有的进度仍然十分缓慢,有的乡 镇报计划的时候踊跃积极,落实起来始终还在图纸上。
希望同志们一定要引 起高度重视,基础薄弱的,资金不够的要抓紧时间申请立项,立项了 再开展建设,把基础的工作先提升上来。
同时,阵地建设也要精心设计,打造“信仰高地”,增强党的政治生活的庄严感、仪式感。
我们的村级文化礼堂、文化长廊、党建主题公园建设等也要加快启动、加快实施,村级党员活动室要有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
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党员活动室,也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我们的党建形象进一步提升。
二是双五星创评要进一步完善。
我们整市推进的核心就是抓支部、抓党员,具体抓手就是我们的双五星创建,双指数管理,这在全国全省是我们自 己独创的东西,这项工作目 前整体已经推开了,但是,评判标准的科学性及实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要将双指数管理、双五星创评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基层,使我们的党员积分制管理,二维码扫出来的分数能真正反映一个党员发挥先进模范作用 的实际状况,要能真正通过分数量化他当前的表现情况,党员的先进性怎么体现出来,模范作用 体现在哪些方面,一扫就看的出来。
同时,还要有比较,看得到每一个党员在党组织中所处的位置。
下来,我们要着手推进支部战斗堡垒指数体系建立,怎样衡量一个支部的战斗力,通过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支部的作用 发挥,我们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制定有效的办法。
三是支部主题党日
活动要提高吸引
力。
在党员的学习教育以及组织生活方面,严格按照省委、市委下发的主题党日 《活动指南》 和《指导书》 要求,规范组织生活程序,不断提升支部主题党日 活动质量,使之真正具有吸引 力,创造力,让党员愿参加、受教育,真正成为党员的“政治节目 ”,以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四是基层骨干队伍要选优育强。
要积极开展村社区“两委”同步换届的各项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实时掌握思想动态,班子有没有战斗力,都要认真分析,不能胜任的,该换的要换,不能勉强,要把村社区最有能力的,最有影响力、号召力和公信力的党员找出来、选上来,为明年同步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在机关事业单位突出业务强、履责强,加大对机关党组织书记培养力度,打造一批真正愿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机关党组织书记。
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突出引 领强、管理强,把中层以上干部培养成党组织书记,要重点抓好不走的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
基层党建内容较多,在抓好整市推进的同时,我们党建工作中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同样也要兼顾,比如我们发展党员的程序是否规范; 失联党员、流动党员、空挂党员的管理和规范处置是否按要求落实; 党建痕迹管理是否到位。
前不久,全省统一印发党员手册已经下发,之前我市对支部主题党日 工作手册、365 工作日 志、党务村务记录簿等也都进行了 统一规范,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规范管理,整体提升。
各领域当前几项重点任务再强调一下:
在农村党建方面:
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要拿出有力举措。
各地要逐村认真研究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盘家底、理思路、找增长源。
要有战略眼光,把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与市、镇规划结合起来,科学进行土地规划、项目 规划和产业规划,确保资源增值增效。
扶贫攻坚要真正沉下身去、发挥作用。
要充分用 好管好我们第一书记这支队伍,切实发挥好其脱贫攻坚党建保障作用。
最近,我们对这
支队伍进行了 调整,强调了 工作任务和纪律要求,今天,贫困村的第一书记也参加了 会议,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责,按照上级要求脱产驻村,扎实帮助贫困村出列,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赢得群众的真正认可。
社区党建方面:
大家要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上下功夫,激发基层群众“主人翁”意识,提高基层自 治的参与度。
同时紧紧抓住支部和党员这个核心精准发力。
聚焦新形势新业态,在楼栋、小区、网格、商圈中建立支部。
对社区干部待遇问题加大支持力度,切实保障社区干部待遇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党建方面:
要以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机关支部书记管党治党责任,并在机关党建文化打造方面积极作出探索,及早出台市直单位党建品牌库评选办法。
非公企业党建方面:
在巩固提升“两个覆盖”上下功夫,做到支部书记配备到位,组织活动开展到位,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经费和阵地保障到位。
“两新”组织第一书记要切实将党建工作拿在手上,不能当甩手掌柜,同时主动服务企业经营发展。
国有企业党建方面:
要进一步厘清国有企业属地管理职责边界,理顺企业党组织关系,完善“党建入章”和党委会决策前置,抓实抓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四、
要正确处理上级认可与群众满意的关系。
整市推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方面特别是“五个要素”要协调推进、同步提升,在推进的过程中,要把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发展联系起来,和组织的认可度和群众的满意率结合起来。一是要切实把上级精神吃透。
全市的整市推进实施意见,围绕抓什么、怎么抓,先后 X 次
到省委、市委组织部接受具体指导,为试点工作指明了 方向、明确了 思路。
在具体抓什么、怎么抓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省委提出的抓支部、抓党员作为试点工作的核心,我们的双五星创评、双指数管理也得到省委、市委领导的肯定。
二是要扩大群众的参与度。
基层党建工作到底如何,评价不能只看材料、听汇报,不光要看是否得到上级肯定,更重要的是看工作是否凝聚人心,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有获得感和认同度。
整市推进不能没有群众的参与,不能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要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查摆问题让群众把脉,解决问题汲取群众智慧,整改落实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求得实效。
群众有意见的要及时改进,群众不满意的要返工补课,使党建推进工作真正成为群众支持、群众检验、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同志们,下半年,基层党建推进工作任务不会放松,要求只会更细,标准只会更高,我们等不得、慢不得。
根据*县委员会保密委员会关于印发《*县委员会保密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及关于开展保密工作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镇高度重视,结合本镇工作实际,针对当前的保密工作,对保密工作进行认真地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与机构队伍建设
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方面,领导班子对保密工作十分重视,把它做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它同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
成立了信息公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组织委员担任,成员由党政职能主要部门负责人和保密重点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政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报告。落实了保密工作岗位负责制和“属地管理”原则,对保密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和经费,我镇领导班子都能够给以重视和支持,保证了日常工作顺利开展。保密工作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我镇人事变动较大,但坚持做到保密工作机构健全、保密工作队伍不散,保密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和补充,做好工作交接。今年,我镇为加强保密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保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领导小组的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保密法规和保密技术基础知识,熟悉本单位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基本情况,做到了保密工作机构、人员、职责、制度“四落实”。
二、保密工作落实情况
1、保密办公室每季度和利用各种会议对干部职工加强保密教育,要求大家切实按《保密法》的规定做到不该讲的不讲,不该说的不说,随时将十条保密守则牢记心中,树立全局观念,维护大局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2、完善制度,确保落实。制度建设是治本之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多年以来,我镇始终把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先后制定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保密行为进行了规定,对保密的职责和保密会议的保密措施也进行了严格规定,使保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实现用制度管人、用责任约束,有效保障了机关公文的安全性,以防止泄密、失密事件发生。
3、对往年的档案及时收归档案室管理,保证秘密文件不外泄。
4、加强对档案室和文印室的管理。严格规定了档案管理人员,如有泄密、失密事件,对档案人员予以调离并追究相关责任,查询档案必须做到登记并签名,有关档案必须党委副书记同意后方可查询。文印室涉秘事项多,我们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教育,并要求其做出绝不泄密的承诺。
5、我镇机关废纸、废文件的回收由保密领导小组指定的回收点进行回收处理,有关文件按规定及时进行销毁,保证废纸篓不留完整文件纸张。
6、对上级下发的“秘密”文件进行登记发放,并及时予以回收。近年来,由于形势发展,工作需要,我镇为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组建了局域网,并联上国际互联网。为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我镇采取以下措施:一、每台电脑系统都安装杀毒软件;二、指定专人负责全镇的电脑管理工作;三、制定电脑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全镇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四、上网资料需经保密领导小组批准方可上传,严防泄密;五、凡涉密计算机一律禁止接入任何网络。
三、我镇保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1、保密工作的教育力度需要不断加强。近几年开展保密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镇干部、职工的保密教育,提高每一个公民的保密意识十分重要
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向外发送资料已是十分方便和快捷的方式,但因此也可能带来泄密的危险工作报告。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保密意识,提高做好保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事前行为得到规范,堵塞可能发生的失、泄密事件,消除隐患,以确保国家安全。
2.对计算机和局域网络的保密管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还缺乏完全有保障的技术支持。目前只能以常规的保密制度加以约束,通过严密的监控措施以防万一,有时显得力不从心。我们只能在摸索中进行探索实践。
3.内部资料的密级确定问题,由于定密等级和范围分寸较难掌握,使得在工作中难以明确要求和规范。
4.做好保密工作还需要坚强的物质基础作保证,除了必要的资金、设备投入外,还应加强对保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保密干部的素质。多年来,我镇在县保密局领导下,保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没有出现过涉密事故。今后将今后将继续努力,巩固和发扬过去已取得的成绩,积极探索研究新时期保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力争保密工作再上新台阶。
某镇2020保密工作整改报告
我镇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并制度了保密工作制度。自本月1日起,我镇根据《关于组织开展全市专项保密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对保密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要求保密涉及工作人员从4月1日至4月15日期间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状况报告如下:
一、重视保密工作。
镇委、政府历来重视保密工作,设有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组织的党委委员担任,成员由党政职能主要部门负责人和保密重点机关的负责人组成。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组织的党委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确定党政办副主任主要负责保密方面的具体工作。一向以来,我镇坚持做到保密工作机构健全、保密工作队伍不散,保密工作人员及时调整和补充,做好工作交接,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目前,镇委指定兼职保密员2人。同时对保密工作所需设施、设备和经费,镇党委、政府都能够给予重视和支持,保证了日常工作顺利开展。二、规范保密制度。
近年来,我镇先后建立健全了《党政办保密制度》、《档案室保密管理制度》、《电脑室保密管理制度》等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如:镇档案室坚持档案工作人员保密制度,查、借、阅档案手续齐备;党政办公室的传真机、复印机和统计人员都定有保密职责,办公室人员有保密守则及管理办法,秘密文件、内部资料的传递、2回收、注销都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办理,构成了一整套制度、规定,管理渠道畅通。三、加强文件管理。
坚持双向登记,加强送阅、传阅文件保密工作,传阅文件采取直传方式,对呈送的文件进行登记,负责传阅文件人员逐件登记阅文人员名单,阅后退回,并清点份数,领导批示后,退还交回办公室,领导人之间没有横向传批文件,或把批文直接交个人的行为。传阅文件一般每次不超过两天,并做到急件阅后即退,没有任意积压与延长时刻的行为。凡发给领导干部私人圈阅的各类机密文件,按规定做好了清退工作。四、加强微机管理。
单位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设置专机上国际互联网(即外网),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保密管理,指定懂业务、会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加密计算机的管理工作,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有效地加强了涉密载体的保密管理工作,加密通信系统启用以来,也没有发生计算机泄密事件。五、做好会议保密。
召开秘密程度较高的重要会议,会前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规定保密纪律,凡传达秘密文件,按文件规定和上级指示办理,不擅自扩大传达范围,会中严禁无关人员进人会场。某镇2020单位保密工作整改报告
为全面掌握本单位保密工作基本情况,促进涉密文档整理、规范归档,加强保密管理及制度化建设,提高全镇保密安全意识。近日,xxx镇组织对保密工作进行了一次自查自评,从三个方面着手,对自查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
一是强化涉密硬件管理。
对涉密计算机实行物理隔离,安装防火墙,对过期的杀毒软件予以及时更新,清理一切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并对涉密移动存储介质进行了身份认证,确保有登记、有编号、有密级标识,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责任人。二是加强档案文件管理。
对档案信息查、借、阅手续不齐全的及时进行了查缺补漏,对秘密文件、内部文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运转办理,并为档案室配置了铁门、铁柜,确保防盗、防火、防潮、防鼠。三是严格规范工作程序。
对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进行保密审查,查看信息公开是否通过保密审查,是否符合相关信息发布制度要求,同时要求干部职工不得在日常工作手册记录秘密信息,不随意摘录、引用秘密文件,不擅自传看秘密文件。【2020年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2020年乡镇扶贫专干脱贫攻坚事迹材料06-09
2020年乡镇党委党建工作汇报09-13
乡镇2024年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05-31
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6-15
乡镇开展扶贫日工作情况汇报11-24
2024年乡镇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汇报总结10-09
乡镇扶贫存在问题11-26
2024年乡镇基层党建工作调查研究汇报11-19
乡镇扶贫站工作总结11-12
乡镇年度建设扶贫工作总结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