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孩子教育随笔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向的孩子教育随笔(共13篇)

内向的孩子教育随笔 篇1

最近几天,我们班的佳佳总是在闹情绪,早上奶奶送到幼儿园总要哭泣。昨天,幼儿园组织去秋游,佳佳一早背着一书包的零食就到了班级。可刚到就开始拉着奶奶的手不停地哭,怎么都不让奶奶离开,“佳佳,怎么了?”我连忙走上前去安慰。“我不舒服,我要回家!”她哭着答到。“家里还好好的,嚷着要到幼儿园来,怎么刚到就要回去了。”她奶奶也在旁开始纳闷。

佳佳平时在幼儿园是个很听话的女孩子,从来不闹情绪,各方面表现也挺不错的,就是稍微有点内向。“怎么会突然不要上幼儿园了呢?”这让我很纳闷。见她还是在不停的哭闹,非回家不可的样子,我就对她奶奶说:“可能她今天身体不是很舒服,平时从来都不这样的。”“是的,要不我先带她回家去看看吧?”

没过多久,她又回来了,“刚到家,她又说想去秋游了,我就又带她回来了。”她奶奶解释到。“那就好!佳佳,过来,我们马上就要出发了!”说着我把她领到了队伍当中。佳佳见她奶奶准备离开,又开始大声哭喊起来,这次比上回哭得更凶了,还跟着跑了出去。我连忙追上去,“佳佳,怎么了?”她哭着就要回家。“我害怕!”

我突然意识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平时很爱上幼儿园的宝宝害怕上幼儿园呢?肯定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不愉快了吧!奶奶在可能不方便处理,于是我就对她奶奶说:“没事的,我会解决的,您先回去吧?”我把佳佳抱到一边,问:“你害怕上幼儿园是吗?”她开始很合作的点头,哭喊也减弱了些。“那你害怕谁呢?”“周政杰!”她开始娓娓道来,“他打我”

我一下子全明白了。周政杰是个很调皮的.男孩子,平时动作幅度很大,经常会弄到小朋友,而他们两个又坐在一起,难免会出现这种现象。佳佳又是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出现这种事情也不会跟老师来讲,日子久了,她堆积的恐惧心理也就加剧了,导致了恐惧来上幼儿园的现象。

我先找周政杰谈了谈,其实他就是比较调皮,出手比较重,他并不是想故意打人。于是,我就把佳佳叫到身边:“老师知道周政杰很调皮,但他不是故意的,他是很想跟你做朋友呢!下次要是周政杰又打你,你就来告诉老师。”佳佳很听话的点点头。我又借机问小朋友,“要是你碰到有小朋友打你,你会怎么做?”“告诉老师!”小朋友抢着说,“还可以怎么做呢?”“跟他抱一抱,做朋友,他就不会打了”

小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有了很多好办法,佳佳在一边也听得很认真。在这一天里,我特别留意他们两个,时常找她聊天,陪她游戏,让她感觉到老师一直都在关注她,关心她,让她增加一些安全感,希望能让她逐步减少恐惧。

后来,我跟她家长也谈了话,发现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三四天,而且在家她还时常会做噩梦,可见这一影响已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不是这么快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最近一段时间长期地观察,并对她经常开展思想沟通与交流。

内向的孩子教育随笔 篇2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欣赏。”而欣赏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欣赏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欣赏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欣赏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十几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孩子进行欣赏教育,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的有效途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并参阅参考文献,对如何对胆小、内向的孩子进行欣赏教育作分析。

一、抓住关键,掌握欣赏教育的艺术

欣赏孩子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在近几年的实际教学中,我经常试着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内向的孩子,发现其“闪光点”,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切忌大声呵斥,而是讲究艺术,语气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助孩子找到不足,又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充满自信心。并要求家长在家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可以多引导,让他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

在上学期新接班级一年级中,就有这么一个小不点瞿苗苗(化名),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我肯定她就是班上的小胆小鬼了。她个子小,却自己坐在第一排最后的角落里,她趴在桌子上,眼睛不敢正视黑板,不把脚踮起来,就很难发现后面还有一个小朋友。当我问她叫什么名字时,那声音小得可怜。下课后,她虽然走出教室,但也只是紧贴在墙角里,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半年来,我经常和家长联系,并发现她虽然胆小,但是学习很积极,老师教完的拼音,看着其他小朋友都会读了,自己不会她会急得哭起来。找到她的闪光点,我便不失时机在她身上实施欣赏教育。课上,我用欣赏的目光鼓励她站起来读书;课后带她走进玩耍的孩子群中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学期她终于走出来了,下课敢在操场上蹦跳,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声音也稍大了很多,家长也反映她有所改变了。而最让我吃惊的是:她中午也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拿着语文书走进办公室怯怯地说:“老师,我读书给您听!”

二、多方引导,培养孩子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是对自己欣赏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树立孩子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孩子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击鼓传花”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引导孩子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既可让孩子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可培养孩子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

三、营造氛围,创设群体欣赏情境

小孩子都喜欢别人欣赏自己,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欣赏。面对这样的孩子,光靠老师的“孤军作战”去欣赏,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老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欣赏情境,发挥孩子“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低年级,创设群体欣赏的例子很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形式,都可以为孩子创造参加各种活动在群体欣赏中体验被欣赏的条件,使孩子产生自信心。

四、父母参与欣赏教育

父母参与欣赏教育创设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端正父母的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到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弱、任性的性格。2.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徽,开拓视野。教给孩子一些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3.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最主要的是和同龄伙伴交往,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欣赏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克服内向、胆小性格的催化剂。

内向的孩子容易饿 篇3

有个小孩很小就知道“内向”这个词。因为每次遇到陌生人,妈妈让她打招呼,正当她迟疑时,妈妈就忙解释道:这孩子内向。在她小时候的印象中,内向是个不好的事情,是需要跟别人解释,好让人家能包容的事。

内向不好,这也不只是因为妈妈的话,而是因为她自己的真实感觉。比如,当有很多人在场时,她会不知为什么就压抑自己,默默地当旁观者,时间一长,就觉得憋得难受。看到别的孩子欢快蹦跳,她很羡慕,可是自己就是做不到。

好在上学以后,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当班干部,这给了她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小学时她需要站起来大声给全班唱歌起个头,尽管她唱歌并不太好;课堂上,她因为学习好,经常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初中时她要负责给每个小组发电影票,遇到不满的男同学抗议,还要壮着胆解释;高中时她要筹办并主持班级的新年联欢会,还自编自演小品……

但即便是这样,她仍然知道自己是内向的。因为她仍然不喜欢在人多的场合成为焦点;家里来客人时,她还是会感到手足无措,浑身不自在;很多时候,当她跟别人交流时,她会猛然感觉自己是在表演,她的表情仿佛是在做戏,她觉得这很累,总盼着早点卸妆躲到后台……总之,经常会有那么一些瞬间,她无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很另类,跟别人不一样,她似乎总要很努力,才能让自己融入人群,她觉得自己像是潜伏在地球的外星人……

大学时,她的自信多了一些。她在宿舍里能聊得畅快,但她经常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同学夸她气质好,她暗想,那只是因为自己比较内向又懒得表演而已。

后来她做过许多需要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也做过许多需要在众人面前表现的工作,她不再纠结内向外向这回事了。因为她既有了足够的交际能力,又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了。没有工作需求的时候,她就宅在家里。她终于安于接受自己的样子,不再有另类的感觉。并且,她并不只是自己有外星人的感觉,她还有很多同类……

再后来,她有了女儿,成了妈妈。因为自己内向,她更懂内向的女儿,她丝毫不觉得这是女儿的缺点或是自己教养的失误,她很清楚,这些表现都很正常,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有个内向的小天使!

这个当初的内向小孩、现在的孩子妈就是我呀!

内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内向的人更多使用大脑前叶,他们思考时神经回路更长、更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表现出来,就是内向人的一些特点:凡事三思而后行;有时犹豫迟疑反应慢;爱静不爱动,因为大脑经常处于忙碌状态;长期记忆力更好,但有时提取记忆很费劲,因为他们脑子里存了太多东西,所以当被突然问到时显得迟钝、即兴回答能力差;思想有深度、学习效果更好;常常大器晚成,因为大脑前叶发育较晚,约在25岁才发育成熟;行动力差,因为想得太多……

最重要的差别,是内向和外向的人对能量的处理方式不同。外向人通过跟人打交道或者接触新鲜环境来摄取能量,内向人需要独处来恢复能量。内向的人不是不爱交际,只是交际会让他们感到累,需要静修来恢复。

当我们了解了这些生理上的根本差异,再来看内向孩子的种种表现时,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比如,我女儿很爱饿,出去时,比别的孩子需要更经常地吃东西。内向的孩子能量消耗更大,需要更多更频繁地补充能量;

运动方面胆小,是因为他们在行动前考虑过多,越想越怕,限制了行动;

行动慢、说话慢、吃饭慢,这只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更忙、神经回路更长;

我女儿在家里表现欲极强,对来客也非常热情,主动表演节目、给人家拿吃的。但在幼儿园,其他孩子抱着老师亲,她基本上不会那样做。幼儿园的老师都挺懂得孩子性格的,说:你要是特意让她当众表现个什么,她还不愿意。自己在那,倒玩得挺好。

在女儿身上,我看到很多内向孩子的优势。比如,观察力强,想像力丰富,能独自玩更久;思想有深度;记忆力好;自律能力强;更专注、学东西掌握得更好、更喜欢钻研;更懂事、更善于合作……

呵护你的内向小天使

内向孩子的家长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呢?

跟孩子建立坚固的情感依恋关系:小孩会根据大人对待他的方式,在心里慢慢地树立起一个“内在看护者”。当他独自面对世界时,这个内在看护者就是他的依靠,而这,是他自信心的最初来源。对内向的孩子来说,这个内在看护者尤其重要,因为内向孩子是向自己的内心里去寻求能量和支持的。

对内向孩子的批评要适度:内向的孩子自律性更强,做事更能考虑后果,所以通常他们的行为问题不多。但内向的孩子更容易生出羞愧、内疚、自责等情绪,当你要批评他们前,一定要了解好情况,免得冤枉了孩子。对于不当的行为,认真告诉他那样做会有什么结果,下次最好能怎样去做,就够了。内向的孩子理解力都比较强,会听懂、记住你的话。过多的指责批评,容易使他们更加退缩到自己的世界中,失去尝试冒险的勇气。

教给内向孩子交往的技巧:内向的孩子不是不能享受社交,只是他们会感觉较累,需要不时调整自己,恢复能量。我们要教给孩子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内向的孩子常常在心里说话,以为别人都知道了,实际他并没有说出来;要教给孩子怎样退出谈话或交往环境,比如,当他感觉累或者没意思时,可以找个借口走开,自己呆一会,这可以帮助他找到补充能量的机会。

教给他拒绝的技巧: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冲突,所以常常会为了避免冲突而委曲求全。这不仅是因为缺乏勇气,更是因为不知该怎样拒绝。教给他办法,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会引起冲突,他就愿意去做了。

鼓励内向孩子交少数几个好朋友,而不是强迫他们跟所有的孩子都要成为朋友。不必强迫内向孩子一定要在众人面前做怎样的表演,但是可以适当组织小规模的聚会,给他们在小群人中间表现的机会。

给内向的孩子足够的空间和独处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自己的小空间,内向的孩子尤其如此。我女儿常常喜欢用大床单蒙起来,或者用垫子搭小屋,当然很多时候也邀请我进去。

帮助内向的孩子动起来:内向孩子一般不喜欢有对抗冲突的运动。我不喜欢篮球,更别提足球、橄榄球了,但我喜欢排球、羽毛球,就因为中间有个网!可以多培养内向的孩子做一些冲突较少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武术、轮滑、乒乓球、羽毛球等。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独特和优势:可以通过对故事中的人物,或是身边的亲属或小朋友进行分析,逐渐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各有优缺点,并无好坏之分。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哪些方面应该多提醒自己。告诉孩子,不同类型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运动方式。让孩子接受自己,敢于做自己。

照顾好内向孩子的日常生活:内向的孩子爱饿,多准备一点有益的零食吧,不必在饮食的时间和量上对孩子过于苛刻。他们更喜欢生活有规律,不喜欢过多的变化和刺激。当必须有变化时,要提早跟孩子讲清楚,给他更多的时间做心理准备。

不要给孩子的潜力封上限:任何气质类型的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家长要帮助孩子敞开通向世界的大门,而不是因此把世界变小、变窄。内向的人同样可以从事需要交往和出头露面的工作,内向的人同样可以应付复杂的、要求速度的任务。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我偷偷庆幸,因为我发现:正如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所体会到的那样,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拓展更重要,并且,在一个快速喧嚣的社会里,懂得“慢”与“静”似乎成了智慧。

内向孩子更要关爱和鼓励教育心得 篇4

内向孩子更要关爱和鼓励教育心得

今年我带大大班,班里的孩子多是原来各个中班上来的,其中中四班有六个女孩子都报到了大大班,起初不管做什么她们都喜欢在一起,放学时家长也会带她们一起玩,看得出来她们几家的关系都不错。但这几个女孩年龄大小不一,性格也不尽相同,像程邦宁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喜欢画画,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不错,而琳琳、涵涵虽然也很乖巧,但胆子小,性格稍有点内向,妍妍则年龄小,每天上幼儿园还有点哭鼻子。在平常活动中,除了关注像程邦宁这样活跃的幼儿同时,我更注意关注胆小的孩子,更重视她们,一有机会就在全班面前表扬她们,鼓励她们,有时也交给她们一些容易完成的事情,让琳琳、涵涵带领小朋友做游戏,给她们锻炼的机会,不断让她们知道自己进步了,从而树立她们的自信心,也逐渐从容大方了,琳琳、涵涵还被评为了明星宝宝,妍妍也慢慢改掉了哭鼻子的坏毛病,有什么事情也愿意跟老师帮忙。看到这几名小女孩的进步,我深深地感到,老师只要有意识地抱一份热心和爱心,细心地观察、理解、尊重孩子,就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真心与他们交朋友,孩子们也就会用他们最单纯、最直接、最真诚的`爱给你以回报。帮助每一位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教会他们尊重别人,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会他们自己动手寻找答案,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一辈子都是受益的。

高尔基说:“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来教育着每一位我教过的孩子,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性格内向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吗 篇5

性格内向的孩子适合出国留学吗?人的性格分为很多种,有十分外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有十分内敛安静斯文的,也有动静皆宜亦外亦内的。当然,外向开朗的孩子往往会参加更多的校园及社会活动,也更能适应国外陌生的环境以及生活,可是,内向的孩子就不适合出国留学吗?

针对这个疑问,天道小编咨询了周围一些人的看法,大家有持肯定意见的,也有认为内向的学生不适合出国留学的,大致观点如下:

内向的孩子更难适应国外生活

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的花朵,基本没有怎么离过家出过远门,更没怎么受过挫折。尤其是内向的孩子,在国内还很少跟周围的人交流呢,更别提去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面对一群说着不同语言的人,沟通少再加上语言方面的障碍,肯定就更没有办法好好学习生活了。那些积极、乐观、外向的人比较能适应在外面的环境,在陌生的环境中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完成学业。

国外的环境氛围有利于使性格开朗

性格内向不代表就不适合出国留学,国外特别强调多元化和尊重个人自由,任何性格的人都会得到包容的,教授和学生都很热情,这种氛围下人也会越来越阳光,这会给那些内向的孩子一个更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使他们性格更加开朗。而且,一个陌生的环境反而可能激发孩子的无限潜力,使他们表现出在国内不一样的一面。

众说纷纭,那么究竟性格内向的孩子适不适合出国留学呢?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天道留学专家的权威解答:

性格并不是决定是否适合出国留学的关键因素

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出国留学,但是有的学生出去之后由于环境的陌生以及语言的障碍导致自己自暴自弃、整天混日子混文凭,有的学生受到国外开放的环境影响,变得学坏的也有,所以能不能适应国外生活、能不能学有所成并不是靠性格来决定的。

出国留学需要具备的素质

留学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良好的语言能力以及明确的专业学习方向。如果你具备这些能力,那么相信你是会很好地适应国外的留学生活的。在国外一切都要靠自己,这更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了解不同的文化。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内向并不代表你没有外向的潜质,只是没有适宜的环境开发出来。

内向的孩子应该多交流以适应留学生活

天道教育

Http://tiandaoedu.com

当然,在如今的社会,性格外向些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在外面留学需要增强与人相处的能力,天道留学专家建议各位内向的学生可以尝试主动和别人进行交流,出了国,有些东西该张口就张口,这样可以在外面尽快交到一些朋友,尽快地融入国外的生活环境。在天道的众多学生当中就有许多人性格比较内向,但是他们出国后表现得也都很好,有的甚至变得开朗外向了许多。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知,性格内向并不影响留学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不适合出国留学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只要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任何人都可以留学,未来是自己谱写的,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当你向生活和周围的人微笑时,他们也会以同样的微笑反馈你。”天道留学专家对广大莘莘学子说道。

原文地址:

资料参考:留学http://tiandaoedu.com/

内向的孩子教育随笔 篇6

接纳孩子

家长们要知道,性格内向、外向都只是人性格的倾向性所导致,内向、外向本身就没有好坏之分。外向有外向的好处,内向也有内向的好处,并不能说孩子性格内向就是不好的。关键是要看孩子如何去适应,家长如何去引导。

家长对于孩子性格的接纳和正确的认识,是引导孩子的第一步。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性格,就得学会先接纳。

内向的孩子善于思考,比如:很多科学家、艺术家、作家的性格都倾向于内向,他们一样能有所作为。当然,内向的孩子也存在缺点,比如:不善于沟通、社交能力差等等。正因为,有这些缺点才需要家长去正确引导孩子。孩子性格内心,不是他们的错。

多给孩子发言权

性格内向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爱说话,不擅于沟通。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多给孩子制造说话的机会,比如:孩子放学,可以问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让孩子讲讲学校里的趣事。平时的时候可以教孩子大声朗读,教孩子大声说话。

父母要多给孩子发言权,多问问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表达出内心的想法,通过慢慢引导,让孩子主动开口说话,爱上说话。

多带孩子参加聚会

孩子性格内向会害怕跟其他人说话,排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带孩子多参加小朋友之间的聚会,比如:亲戚朋友的孩子的生日会、有意思的亲子游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了来家里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孩子的见识,扩大孩子的交际面,让孩子的信心逐渐建立起来。同时,让他慢慢去接受和适应这种人际交往的环境,在以后遇到这种场合孩子就不会害怕,不会排斥。

如何帮助内向的孩子敞开心扉 篇7

在幼儿园教育中把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放在了重要位置。如何使每个孩子都快乐起来,增强内向型孩子的交往意识,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教育重点。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研究:

一、交谈时鼓励他们多开口,并告诉他们谈话的技巧,这会对他们产生积极作用

孩子在与外界事物、环境的各种接触中,会产生出种种反应,有时高兴于言表,有时又高兴于内心,但也有一部分孩子不露声色,让人难以捉摸。如何使这部分孩子敞开心扉,与其交谈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在交谈中教师察言观色,根据情况调整谈话内容,以此来引导他们掌握谈话技巧。例如:班上有名孩子叫王一凡,平时在班上总是默默地在做自己的事情。从不见其情趣有什么大的变化,偶尔看见一两次在偷偷地笑才知道这个孩子的微小变化。一次,几个孩子在玩大型积木,大家你一块,我一块的在拼搭物体,他远远的站在一边,看眼神分明有种渴望。我轻轻地走过去蹲下身子问:“你是不是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他看看我转身走开了。这时,其中搭积木的一个孩子高呼:“看我的楼房多高啊!”其他的孩子纷纷拍手祝贺。王一凡又站住了,转身又看了起来,我轻轻走过去拉住了他的小手说:“来,咱们一起也来搭积木,好吗?”他轻轻点点头,我们来到了积木区,轻轻地搭起了积木。这时,我对王一凡说:“请让我用一块大积木,好吗?”他高兴地说:“好!” 转身拿了一块大积木递给了我。我又启发他说:“你去向他们借一块积木,我们搭一个更好的楼房好吗?”他起初有些犹豫,但还是走了过去,轻轻地说:“我用一块大积木,好吗?”在玩积木的孩子同意了,拿了一块大积木递给了他。看着我成功的第一步,我又继续说:“哎呀!我们的楼房太低了,咱们和他们一起搭高楼,你愿意吗?”他也表示赞同,我们拉着手轻轻走过来一起说:“咱们一起玩吧!”其他小朋友都高兴地欢迎王一凡,王一凡渐渐的和小朋友玩了起来,还不时地高兴得手舞足蹈,看着这孩子的高兴劲。我由衷地舒了一口气,鼓励他多开口,让他与小朋友一起游戏、交谈,会对他渐渐活泼,开朗产生积极作用。

面对这些性格真正内向的孩子,我觉得:老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适应时间和空间,细致地观察和发掘他们的长处,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幼儿园这个有利的集体环境,多选择、设计一些合作型的活动,让孩子们有充足的交流机会,从各自的空间走到一起,体验合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永远都充满自信,快乐地成长。

二、让他们在众人面前保持良好形象,不要过于复杂,培养他们树立自信心

胆怯、害羞是一部分孩子内向的原因所在。他们害怕被拒绝,害怕受挫折。学前儿童正处在自我概念的萌生时期,在这个时期格外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哪怕只是家长或教师一句无意识的话也会使其自我概念发生变化。如何使这部分孩子敞开心扉,树立自信心是关键所在。班上有名孩子叫甜甜,平时少言寡语,做事请认真、细致,是标准的“乖孩子”,上课总不爱举手发言。这天,上课时在画美术“快乐的小鱼”中,甜甜交来了一张五色小鱼,颜色鲜艳,构图明快。我特别展出了她的画,并让她自己讲讲“快乐的小鱼”的故事,她显得很高兴,讲的有条有理,我和大家对其报以热烈的掌声,并鼓励她去帮助另外一些孩子选色。她显然很快乐,在班上来回穿梭,看着她高兴,忙碌的样子,我也为其微小的变化感到高兴!通过这次活动,他渐渐喜欢说话了,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做事情大胆了许多,性格有了很大变化。

孩子性格内向,该怎么办,我觉得关键在于正确引导。您要多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才好对症下药。孩子放学回家,您无妨经常问问他学校里的事情,并注意让孩子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多让孩子看一些内容活泼的电影,特别是儿童题材的电影,看完后,让孩子谈谈体会和讲讲某一情节。客人来家里时,要提醒孩子"问好" 和说"再见'',如果是闲谈,刚好孩子也没有事情,可让孩子参加,并鼓励他讲一些自己的所做所见所闻。家长还应让孩子独立地去干某种事情,如买菜,借还邻居家的东西等等。可以给孩子买球拍、棋类,还可以与体育老师联系,让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清晨,可带孩子散步、锻炼,星期夭和孩子多去儿童乐园,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加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与众多的人和事物接触,从而陶冶孩子的性格,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家长还应注意,当孩子在您的影响下,性格较前开朗了些的时候,你要抓住这良好的时机,表扬鼓励他更大胆地去接触一切感兴趣的东西。

三、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以便及早的解决

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日益增长,孩子任何所需已无须顾虑。有周围许多人的包容、照顾,未等说什么,家长已是准备得井井有条。一旦进入幼儿园,便又生出许多问题,不愿说,不想说,以至语言表达不清楚成了他们性格内向的又一焦点。此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困惑,对症下药及早解决是使他们打开心扉的又一关键。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情趣不高,暗自落泪或发脾气是这一部分孩子的表现。如一次户外游戏,几个孩子在高兴的玩皮球,只有珍珍小朋友在悄悄地抹眼泪,我轻轻地走过去问:“你为什么哭呀?”她轻轻告诉我:“我也想玩那个花皮球。”我一看,只见王迎澳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花皮球,漂亮耀眼,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在快乐地嬉戏。我鼓励珍珍说:“你去和大家一起玩,好吗?”她点点头,走了过去,起初大家不明白他的意图,没有小朋友和他玩,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朋友都表示欢迎,这样他很快和小朋友高兴地玩了起来。还有一些情况,如有些活动孩子不会做(如手工制作、泥工等)有些不感兴趣,有些是不明白种种原因等也是造成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所在,我们成人一定要观其原,究其竟,提早让他们讲出自己的困惑,以便及早解决,帮助他们及早解决问题,使他们能敞开心扉,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四、细心照顾年小孩子,注意情绪变化

一个人先天因素造人,后天环境造性格。年龄越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力越大。如:幼儿园小班孩子初入园,哭闹是他们解决心里胆怯方法之一。拉裤子,尿裤子时有发生,所以对小班老师来说要比其他教师多出一倍以上的耐心、爱心,认真细致地照顾他们,安抚他们的情绪,在生活上要给予特别的照顾。因为他们更容易受到伤害,并时刻注意观察他们情绪的变化,正确对待孩子哭闹,生闷气,摔东西等现象,帮助他们解决总是,时刻关注他们的变化,用成人的一份爱心、耐心帮助他们敞开心扉。

五、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鼓励引导,顺其自然

心理学表明:孩子的个性与遗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遗传并不是个性的决定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儿童的性格是有高度的可塑性的,只要家长注意为开放你的孩子的内向性格创造良好的环境,那么你的孩子的性格是能逐步有所转变的。但也要注意,对儿童的性格不要硬性地去扭转,否则也会弄巧成拙的。

平时在假日多带孩子到亲友家去串门,出门以前先和他说:“咱们到XX家去,人家跟你说话,你要答理人。人家小朋友和你玩,你一定要和他们玩,因为你已经长大了,我会奖励你的。

让家里的基调是欢乐的,经常讲讲笑话,说点有趣的事。到肯德基时,带他到阿姨那儿要小礼品,自己先开个头,再叫他向阿姨要。一次、两次、几次,再让他自己去要。其实不去要,不在乎其他小朋友炫耀他们的礼品,也没有关系,不必过于注意。

作好家园联系工作,可以在课堂上喊他回答他一定会回答的问题,然后在小朋友面前大大地表扬他,树立他的自信心。过些时候再走到他面前,鼓励他举手只要他有一点举手的意思,也马上表扬他,然后大大表扬。注意:和老师谈话时,一定不要让他看见,因为他很敏感,他会联想你们是在说他,这就不好了。

对于一些事情(如小鸡死了、养的花枯萎了、养的小松鼠跑了等)很可能大人在他面前表示过惋惜、难过,他也受到影响,有了这种情绪的确是痛苦的。但是,靠语言解释和安慰,还是不够的。比较好的办法是转移注意,说点别的、带他到超市走走,买点零食回家吃吃、到书店逛逛,买几本书回家看看、到玩具店买几样玩回家玩玩,冲淡那种痛苦的情绪,过些时,会好的。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孩子也是如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尊重这种差异,其次我们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教育作用,使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愉快地生活。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能积极引导,他们就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性格自然也就外向、活泼起来了。

在纲要中,强调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把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当今社会,更重视个人能力的发展,与人交往,树立自信,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是人生际遇的一大重点。试想,一个思维敏捷,口齿伶俐,敢于表现自我的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屈于怎样的地位?占有何等优势?从小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的个性相当重要。

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怎么办 篇8

我们住的楼上,有好几个跟暖暖差不多大的孩子。因为孩子的缘故,家长们挺熟悉的,见了面会拉着孩子一起热络地互相打招呼。

这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中,有个很内向的男孩子宏宏,几乎从来不跟我们打招呼,从小见了邻居们就会躲在父母身后,问什么都不笑也不说话。我们习以为常,也只是微笑着跟他说几句话,从未要求他积极回答。

宏宏的妈妈却一直为此事发愁。宏宏小的时候,她总是要求孩子:“宏宏,快叫叔叔阿姨好!”“怎么不跟小朋友打招呼呢,这样没有礼貌哦!”可惜宏宏始终不为所动。宏宏妈只好每次都替孩子解释说:“不好意思啊,我这孩子太害羞啦,大了就好了。”

等上了幼儿园,宏宏确实有了一些变化,见了我们会笑了,也会说上几句话。然而宏宏妈仍然很发愁,因为宏宏的改变对她来说实在太微不足道了:“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从来不参加,也很少主动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可怎么办?起跑线都输了别人一大截,长大了还不被社会淘汰掉?”

我问她:宏宏在家和熟悉的环境里,是不是比较自如?

她点点头:在家挺好的,在我们和熟悉的人面前能放得开,就是一到集体里就变得畏畏缩缩、显得很孤僻。为了能让宏宏变得外向一点,我们上了最好的早教班、还每年带他旅游两次,有意识地鼓励他跟不同的人接触,甚至还制订了参加集体活动奖励玩具的措施,怎么努力了这么久还是没效果?可真是愁死我了。”

宏宏妈的烦恼其实也是很多拥有内向孩子的家长的烦恼,在后台和朋友圈中,一直不乏这样的咨询:“孩子太内向该怎么办?”从他们的描述和着急的语气可以看出来,内向被认为是不好的性格,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能理解父母们的心情,毕竟从直观上来看,一个外向活泼、擅长交际、口才出众、彬彬有礼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能得到更多机会,日后也能更好地融入集体、适应社会,人生过得更顺利、更幸福。

然而,如果我们因此把内向误读为一种“性格缺陷”、“心理障碍”,带着焦虑去横加指责、强迫改造,对孩子来说不啻于一场灾难。

内向和怕生不同,在《孩子怕生不是毛病,急着纠正才是病》(点击题目查看原文)一文中,我分析过:几乎每个孩子,包括那些外向活泼、擅长交际、口才出众、彬彬有礼的孩子,小的时候都一样会怕生。孩子怕生不仅不是毛病,还是孩子情感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怕生期,只要家长处理得好,孩子就能安然顺利度过。

而内向呢,基本是一个人伴随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是生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大学神经科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也就是说:内向的性格不会随着外界的努力、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内向的损耗感与外向的表演感》一文中,讲述他在大学时决定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花了5年时间,还真的变成了非常外向又极其幽默的人,朋友因此多了起来,异性缘也一下子变得非常强。然后,武志红说:“外向而幽默的‘我’只存在了四五个月时间,后来我觉得好累,也觉得那不像是我自己,于是又变了回来。”

一个成年人,自觉主动努力了五年才成为一个外向的人,却只维持了五个月时间就变了回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充满焦虑的耳提面命中,被动地与自己的天性做十几年的搏斗却仍然收效甚微,这是何等艰辛和痛苦的过程,而他(她)对自己会产生多大的质疑、不满和厌倦?

“我怎么是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如别人?” “我为什么不能外向起来,让父母开心点呢?” “我这样的性格,注定一事无成了吧。” „„

事实上,谁说内向的人不容易成功呢?

内向的性格不影响武志红成为著名的心理咨询师,或许正是这种性格,才赋予了他职业必需的敏感细腻。

同样的,内向的性格不影响奥黛丽·赫本、周星驰、梁朝伟成为世界闻名的演艺巨星,或许正是这种性格,让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打磨出了有深度的作品。

内向的性格也不影响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成为富可敌国的 企业家,或许正是这种性格,让他们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睿智的头脑,在商界浮沉中站稳了脚跟。

内向的性格更不影响林肯和甘地成为流芳百世的领导人,或许正是这种性格,让他们拥有温和、稳重、正直的力量,赢得了人民的喜爱和信赖。

难以想象,如果地球上没有了这些内向性格的人,世界该会变得多么轻飘、浮夸、喧闹和单调。这对于世界而言,也不啻于一场灾难吧。

既然内向的性格无法通过外力彻底改变,也无需去强行改变,那么家有内向宝宝的焦虑家长们,该如何做呢?

首先是认识和接受孩子的性格,并换一种坦然的心态来看待。当孩子还没有做好跟陌生人打招呼、迅速融入新环境、跟新朋友打成一片等准备的时候,别出于面子说“我这孩子太害羞了”、“不打招呼不礼貌”之类的话,可以试试说:“我的孩子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孩子,根据你的节奏慢慢来。”

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放下无谓的焦虑、放下改造的执念,看到孩子本真的可贵,欣赏到孩子的独特之处。

当孩子一个人搭积木、玩拼图、读书、画画的时候,你知道这不是孤僻,就可以给他(她)充分的自由在思想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当孩子远远看着嬉戏的小朋友们迟迟不肯上前的时候,你知道孩子需要一个过程,就可以陪他(她)一起观察、适应,直到他(她)放松、安心,再鼓励他(她)加入游戏的队伍;

当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演出,宁愿在一旁当观众的时候,你知道这样符合孩子的天性,就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再强迫他(她)去强颜欢笑地表演。

在我们引导孩子的社交能力时,如果孩子有了一点社交能力上的进步,我们要给予中肯的赞扬:“我知道这对你来说不容易,很高心你做到了。”

如果孩子在社交过程中出现退缩、疲倦、逃避,我们也要允许孩子退回到自己的空间里进行能量修复,告诉他(她):“没关系,这需要时间,我们可以等以后再试。”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的作者苏珊·凯恩(Susan Cain)也是一位典型的内向者,她曾恐惧公开演讲到这种地步:驾车去某个研讨会发表讲话的途中,她发现自己“一直在祈祷发生一场灾难来临——洪水、小规模地震什么的,那样我就不用去做这件事了。”

然而她的书和激情澎湃的TED演讲,成功地唤起了这个社交和外向性格备受推崇的社会对内向者的关注。

她说:“没有谁会说社交技能不重要,也不意味着我们都应该停止合作,内向安静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phen Gary Wozniak)和激情四射的史蒂夫·乔布斯联手创建的苹果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越给内向者自由,让他们做自己,他们就会做得越好!”

“停止对于经常需要团队协作的执迷与疯狂。思维碰撞、交换意见很棒,但是我们需要更多的隐私和更多的自主权。学校也一样,教会孩子们怎样独立完成任务,这对于外向的孩子来说同样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他们深刻思考的练习。”

没错,允许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相依相存,互相促进,才有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多彩;给予内向的孩子自由的权利,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才能避免把许多杰出的天才扼杀在修正自己性格的悲剧中。

我们最大的成功,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了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而是陪着他(她)、支持他(她),去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

生命如鱼,爱如水,孩子在如鱼得水的自由和快乐中,才能挖掘出性格的潜在优势,才能释放出最强大的生命能量。

教育随笔:腼腆的孩子 篇9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性格很内向,从不爱跟老师交流,也不跟小朋友玩,他们每次来幼儿园都会安安静静的在那玩玩具,他的名字叫天佑。

记得,天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是我带的他,别的孩子都会跟老师打闹成一片,只有天佑坐在那,我主动接近他,跟他交流,他也不理我,每次点名他也不出声。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们也跟他的妈妈讲过,孩子在园的情况,妈妈说“孩子在家还好,只要带他出门他就会一声不吭”。现在,天佑上小班了,有一次,孩子们在玩桌面玩具,他插了一个很特别的东西,我就走过去跟他说“孩子,你真棒,老师都没见过这么棒的玩具”,天佑笑了,他没跟我说话,但他笑的很开心,从那开始我就经常表扬他,鼓励他,现在的天佑可比以前好多了,活泼多了,更让人欣慰的是他能主动举手起来回答问题了。

从不爱说话到现在敢于站起来表现自己,孩子真的是很棒,虽然天佑时孩子不太喜欢跟老师交流,但是,当他跟小朋友们在一块块的时候他会玩得很开心,这就是最大的进步,加油,天佑!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

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选择 篇10

每次活动前的点名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无论你怎么喊让他们安静下来,还是有几个孩子一时半会停不下来。针对孩子们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让孩子做《拍手歌》的游戏,

和往常一样,课前我总是让孩子们做《拍手歌》游戏。当做完一遍时,我发现还有几个孩子还没做好,就对孩子们说:“我们再做一遍,好吗?”孩子们大声说:“好。”只有高新说:“不好。”我立即瞪了他一眼,大声训斥道:“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吗?”高新立刻把头一缩,脸涨得通红,不再支声。与此同时,我又和孩子们又做了一遍。

当我把视线再次停留在高新身上时,自责便涌上心头。高薪只不过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却对他大发脾气,这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仔细想想,我真的是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吗?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孩子们整齐一致地回答:想、要、好,孩子们也习惯了这样的回答。

面对孩子的谎言教育随笔 篇11

案例背景:

在我们工作的每一天面对都是三到五岁的幼儿,每天都有孩子告状的现象发生,而被告的孩子总是说不是我干的,是他干的,每次面对这种情况,一时之间我也难以判断谁对谁错,孩子说谎的背后可能藏着一颗恐惧或受到重视的心,所以当孩子说了谎,我们必须冷静面对他说谎的事实,然后客观的处理,千万不能听之人之任其发展,,但是要控制孩子的说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求并合理满足,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孩子说谎的动机,面对孩子的说谎,我们要去分析,对症下药进行善意的引导和教育。

事件原因:

我们就餐幼儿园孩子们从早上来到幼儿园一直到下午才离园,现在正是炎热的夏季,中午孩子们要午睡,今天也不例外,到了起床时间孩子门一个个穿上鞋子离开了休息室,这时游浩于沮丧着脸对我说:“老师我的鞋子少了一只。”我当时让他自己到休息室外面找一找,可是没有找到,这时我又与他一起前前后后找了找,还是没有。没办法只好让他自己先坐在休息室里。回到活动室,我问其他小朋友谁见过游浩于的鞋子,可他们都说自己没见过,这可怎么办呢?我又问了几个平时调皮的孩子,他们还是摇摇头,我急中生智,说:“不管是谁做的,只要诚实的告诉老师,老师就会原谅他,并奖励他一颗五星。”这时我发现从孩子们中间举起了一只小手,我看了看他,怎么会是他呢?刚才他还一直吆喝是别人干的哪。我就让他给浩于找出来,他不一会儿就从窗帘后找到了,看来确实是他做的。

采取的有效措施:

事后我仔细分析这件事,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来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1、如果孩子出现了说谎行为,我们要及时找出原因。

2、多聆听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

3、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平时要讲真话、说话算话,为孩子作出榜样。

4、以鼓励、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说谎行为。

5、家园互补,共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是让家长对待孩子的行为要给予正面的、积极的暗示,比如两个孩子中一个是诚实的,另一个喜欢说谎,积极表扬诚实的孩子,使说谎的孩子受到感染。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奖罚分明。另外还可以跟孩子约定:如果孩子近段时间改掉了某中坏习惯可以适当奖励相应的物品。

给孩子创编的机会教育随笔 篇12

在音乐活动中,音乐和动作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幼儿需要各种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情节,反映音乐中的情绪,而目前大多数的音乐舞蹈,都是教师自己的所感转化为动作直接传给孩子。久而久之音乐就成为了动作的背景,在无形中使得幼儿丧失了自己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动作的权利。把原本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成了记忆动作和强化动作的训练,幼儿又怎样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呢?

我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欢音乐,每次我弹起琴来他们都会跟着音乐手舞足蹈的。一次,我要上一节音乐游戏《小兔跳跳跳》,这段音乐是没有歌词的,如果不注意引导孩子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变化,孩子是很难理解的。为了能让孩子根据音乐形象、旋律的特点音色变化来创编动作,从头到尾我没有教过孩子一个动作,只是将音乐用故事形势开了个头,用引导的方法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讲故事有层次的表现出来。如:开头我告诉幼儿由一群小兔子在家里休息,让幼儿扮这群小兔子,他们听到《摇篮曲》缓慢的旋律真的抱紧双手休息起来,然后又是一段音乐,我让幼儿说出小兔子怎样了(起床了),起床以后小兔干什么呢?听完轻快活泼的旋律后,有的幼儿说去拔罗卜,有的说采蘑菇,还有的玩游戏。于是我让他们根据说的做动作就这样一届音乐活动幼儿就不要教师教他们任何动作就已经顺利上完,孩子们更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比起往日教他们做动作,做了半天还记不住,这个方法则更有可行性。

因此我认为应多给幼儿发挥想象的机会,让幼儿自己来感受音乐,创编动作,这样便能使幼儿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不仅仅是音乐,在其他的方面也应如此。希望孩子们都能在这片想象的天空中插上美丽的翅膀自由的飞翔。

教育随笔—请保护孩子的善举 篇13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带了两个孩子到泉城广场进行小小推销员活动,外出前和孩子分享,见到老人上车要主动让座。

四年级的小屹每次上车都会坐在车前面,等老人上车后都会主动让给老人,即便我能够理解孩子就是故意在通过这种方式博得老师的夸奖,可我依然每次都会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

二年级的小志主动给老人让座的意识不是很强,这个下午,小志坐在了靠近过道的座位上,经过一个站点时,小志身边站了一个老人,看到小志没有让座的行动,我拍了一下小志,示意他给老人让座。小志看了我一眼,然后屁股开始挪动,小志还没完全站起来,嘴里的话“爷爷,您坐吧”还没说完整,这位老人就迅速地说了一句:“不用了,不用了,孩子,你坐吧!”小志很快就坐了下来,没再说话。

看到这个场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颠簸的公交车上,一位臀部有伤的老人面对一个小姑娘的让座时,强忍着痛楚成全了小姑娘的善良,老人说,小姑娘出于一片好意让座,如果坚持不坐,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她也许就会有顾虑了。

遗憾的是,小志做了那个小姑娘同样的事情,可没有得到老人同样的保护。小志很多时候都不会主动关心照顾他人,那时那刻,看到小志要站起来时,我是多么希望这位老人能够成全小志这一点滴的成长;听到老人的话语后,我没有感受到一丝的快乐,而深深的无奈充斥在我心头,老人拒绝了孩子行为上的帮助,就是在扼杀孩子那颗需要成长的心灵。

……

在泉城广场上,两个孩子到处进行推销活动,我在一边关注着他们。广场上各色风筝漫天飞舞,一位老爷爷的风筝从半空中载了下来,掉进水里,正好卡在了一个水龙头上。两个孩子发现了,就跑了过来,四年级的小屹尝试着去够,老人不断地去提醒,不要上台阶,太危险,我自己来够。我观察了一下风筝卡住的位置,建议小屹去旁边抽陀螺的爷爷那里借根杆子,小屹很快就完成了借杆子,杆子在小屹手中拿了一会,就被另一个年轻人拿了去,我和两个孩子看着那个年轻人将风筝一点点拯救出来……

我心中又冒出了诸多无奈,我在尽力帮着小屹去成长,想借此机会启发训练孩子寻求他人帮助、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被身边的好心人打断了。

这样的事情似乎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似乎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家庭当中,“孩子,不用了,谢谢你!” “孩子,我来吧,你还小!”这些似乎都在否定着我们的孩子,否定着孩子们的善举,否定着孩子们的能力!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我很善良”“我能行”正在被成人一点点蚕食,可惜的是我们却那么地不自知!

期待着在孩子说出“您坐这里!”时,我们成年人能够回应“孩子,你真好!我正好累了,你在我身边握好把手了啊!”。

期待着在孩子帮助您够风筝时,我们成年人能够回应:“孩子,谢谢你,你肯定能够做到的!”。

期待着,我们的孩子能在我们良好的教育氛围熏陶下茁壮成长!

上一篇:求职信有哪些写作规则下一篇:小学美术案例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