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旅游安全应急预案(精选8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省市县有关消防工作一系列法律法规,全面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消除工作中存在的死角,建立统一、高效的突发火情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为有效处置突发火情建立应急制度,完善火灾预防、应急处理体系,提高各机构对突发火情的应对能力。
二、指挥机构
成立突发火灾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突发火灾应急处置工作。镇长庞毅任总指挥,全面指挥突发火灾处置,武装部长胥洪继任副总指挥,负责查看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情况,随时向镇指挥中心通报火情,根据火情指挥切断电源、可燃性气体源,指挥义务消防队和增援人员灭火,指挥抢救伤员,疏散物资,及时控制火势蔓延。指挥部下设一个办公室和五个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安办,李凌云兼任任办公室主任。五个工作小组为:
1、应急抢险组。武装部长胥洪继任组长,成员为镇民兵应急分队,主要职责是协助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现场保护、疏导、抢险、抢救遇险人员及财产。
2、医疗救护组。副镇长杨斌任组长,成员由镇计生办,农业服务中心,医院医生组成。主要职责是现场救护、抢救遇险人员生命安全。
3、善后处理组。副镇长王小奎任组长,成员由镇维稳办,财政所,民政所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协调有关单位对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工作。
4、事故调查组。副书记王锋任组长,带领公安民警,安办人员对火灾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查明事故原因。
5、后勤组。副书记何志远任组长,负责后勤保障、车辆调配。
三、应急处置
1、报告报警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报警,报警人员在报警时应同时说清着火地点、部位、燃烧物品、火灾状况等。同时向镇火灾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报告,做好灭火前的必要准备工作,及时记录火灾情况。村(居)干部立即组织应急队伍开展自救和群众疏散,同时通知电、气部门断电断气。
2、组织抢险
在接到消防安全事故报告后,紧急预案立即启动,副总指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动应急队伍立即开展消防施救工作,所有消防应急队伍成员必须无条件及时赶赴现场,参加救火行动。各部门按其职责服从指挥统一调度。在向119报警后,指挥部应及时派出人员接应消防队和清除交通通道障碍,疏散围观群众,做好警戒工作,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公安消防火场总指挥报告灾情。全体在场工作人员、义务消防队成员必须立即加入扑救火灾行动。
3、救援救护
在指挥部指挥下,疏散救护工作要有条不紊,责任到人,由各防区负责人进行引导护送,向安全区(安全通道、消防楼梯)疏散,同时要查清现场是否有遗漏人员,疏散次序按指挥部现场通知办。接应救护车,指引救护人员及时对伤员进行处理或送医院救治。
4、维护处理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设置安全警戒线,安全警戒线分为建筑物外围警戒和火灾现场警戒。外围警戒要及时消除路障,劝阻无关人员、车辆离开现场,维持好建筑物外围秩序,为公安消防队到场展开灭火创造有利条件。火灾现场警戒要及时指挥疏散人员,看管好抢救出来的物件。灭火结束后,在征求事故调查组意见基础上,协助进行现场清理。火灾事故原因及损坏情况等相关信息由指挥部统一口径后发布或上报。
四、工作要求
1、各村、居及应急抢险队员在通过各种渠道获知火情后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2、各村、居及应急抢险队员应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完成应急抢险指挥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3、应急抢险队员应在接到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指定地点,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的,应向应急抢险指挥部作出合理的解释。
4、根据职责权限,总指挥有权调动全部应急抢险队员,根据火情事故情况,副总指挥有权处置现场相关情况,并应及时向总指挥汇报。
5、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各村、居在发生火灾事故或接到事故通报后,必须报告镇应急抢险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应及时向领导汇报。
一、旅游饭店常见安全问题及突发事件分析
1. 旅游饭店常见安全问题与安全事件成因分析。
旅游饭店安全问题总体涵括宾客安全和饭店安全:宾客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隐私安全、卫生安全等;饭店自身安全主要是指财产安全、信息安全等。旅游饭店属于公众聚集之地, 安全工作要重点做好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以及宾客、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等管理。旅游饭店安全问题往往具有季节性与周期性、突发性、危害性、复杂性、影响面大等特征。
造成旅游饭店安全事件的原因主要有:旅游饭店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知识, 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旅游饭店建设规划中埋下了安全隐患, 一些旅游饭店的安全设施设计不够合理, 安全设备配备不到位;安全培训和演练不够, 安全操作不当, 导致工伤事故或宾客伤害事件;管理者安全监管不力, 标准和规范执行不严, 容易产生食品卫生安全等事件;缺乏足够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对群体性不安全事件掌控和处置不力等。
2. 近年我国旅游饭店安全事件与特征分析。
中国旅游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旅游住宿业的安全形势分析与展望》显示:2014年旅游住宿业安全事件发生总数呈现小幅上扬的趋势, 安全突发事件集中表现为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四种类型。消防事故、设施事故、施工事故等事故灾难占比45%, 其中设施事故发生次数最多, 多是由设施设备的质量不佳、老化或运行故障等问题引起, 基本覆盖了全年各个月份, 电梯事故、卫生间滑倒、玻璃爆炸等发生频次最高;食物中毒、突发疾病与死亡、精神问题、职业危害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次较低, 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容易多发;客我冲突、刑事治安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占比较高, 刑事治安事件的爆发形态主要有偷盗、抢劫、黄赌毒、伤人等;因为气候、天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饭店安全问题比较少见, 只有5%, 但出现了一些黑客入侵酒店信息系统、信息泄露等新型安全事件。
近年来旅游饭店发生的安全事件呈现出以下特征:从事故类型看, 人员冲突引发的安全事件增幅较大;从诱发因素来看, 以设施设备、服务规程、安全管理等常规性不安全因素为主;从时间分布上来, 月度分布较为均衡, 未出现季节性、周期性两级分化;从新型安全事件来看, 信息安全监管不得力, 旅游信息安全隐患升级;从事件影响力来看, 由于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 饭店安全事件被“炒作”和放大, 一些事件成为社会热点事件。
二、旅游饭店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政府规制分析
1. 有关饭店安全管理的规制综述。
政府部门出台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旅店业治安管理条例》及《中国饭店行业突发事件应急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这些法律法规都涉及旅游饭店客人的安全问题和旅游饭店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处置问题。2010年《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14308—2010) 中将应急预案列入各星级的必备条件, 并对星级饭店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有效运行、安全管理防控制度、食品加工流程的卫生管理、各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完善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要求。
尽管在星级评定中强调了对安全管理的要求, 但是存在着评定标准对有限服务饭店和完全服务饭店的要求存在差异, 不易于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安全制度的明确性不够, 对饭店企业应该履行的安全义务和责任界定不清晰;对于旅游饭店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 如何构建和应用应急预案没有相应的标准。
2. 社会各界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解读与分析。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饭店安全规制进行了研究。比如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旅游系的时永春在《对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中安全与应急预案规定标准的分析》一文中对星评标准中关于安全和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不同星级饭店应急预案要求应该一致、有限服务饭店的火灾报警系统也应与完全服务饭店要求一致、在服务质量总体要求中应包含服务安全方面的要求等建议;九江职业大学冯国华在《现代旅游饭店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一文中倡导健全旅游饭店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构建旅游饭店安全管理预警机制, 制订旅游饭店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完善旅游饭店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沈阳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的范秋梅在《旅游饭店危机管理预案的构建》中明晰了旅游饭店危机管理预案的种类, 并对旅游饭店危机预案的建立、应用、后续处理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另外还有一些职能部门如消防、卫生部门对旅游饭店如何建立应急预案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比如, 威海市消防支队的隋向南、陈湘华等在《浅淡旅游饭店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中对旅游饭店消防安全的组织管理、火灾扑救、紧急疏散、人员救护等具体的应急预案进行了明确的设计;公安部消防局社会消防工作指导处的司戈在《美国旅游饭店业消防安全管理经验之借鉴》中总结了美国旅游饭店业制定和施行严格的消防安全法规、标准, 全面推广应用火灾报警、自动喷水灭火技术等做法, 并提出了我国旅游饭店业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自律机制、政府要积极运用市场手段引导旅游饭店业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等建议。
三、旅游饭店应急预案的构建分析
1. 旅游饭店应急预案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饭店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较多, 当这些隐患遇到一定的诱因转变为突发事件后, 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杀伤和破坏作用。基于此, 旅游饭店突发事件管理应以预防为先、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 将应急管理贯穿于饭店管理的全过程。
但目前旅游饭店在应急预案构建上仍存在诸多问题:从规制建设与行政引导来看, 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一应俱全, 但是防范机制建设缺乏相应的行政引导和硬性约束;从组织管理来看, 旅游饭店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多元化, 主管部门分散, 缺乏管理的联动效应;从旅游饭店内部管理来看, 应急预案的制定情况良莠不齐, 一些单体饭店、经济型饭店和小型旅馆, 管理机制不健全, 很多都缺乏面对火灾、自然灾害、饭店建筑物、设备事故、公共卫生、伤亡事故和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预案;从饭店的应急预案形式来看, 很多饭店的预案可谓是大同小异, 这些预案往往制定不够细致具体, 没有可操作性, 处置方式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 各层面、各环节脱节严重, 统筹性和衔接性差。
2. 旅游饭店应急预案构建的对策。
从政府层面来看, 《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中安全与应急预案规定标准》仅适用于星级饭店, 旅游局等职能部门对其他旅游饭店的管理职能有限, 政府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行政压力、借用经济杠杆来推动旅游饭店的应急管理工作。
从旅游饭店层面来看, 首先, 饭店企业要提升对应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高度, 成立预案编撰小组和应急管理组织, 明确组织的职责、工作程序和方法, 组织构建要以快速有效为第一原则;第二, 编制预案应从实际出发, 充分做好调研, 对饭店既往数年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收集与整理, 并重点剖析全国近年发生的典型突发事件, 以便为应急预案系统的形成提供依据和参考;第三, 制定预案根据饭店自身的区位环境、功能布局、服务产品、设施状态、服务对象、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等实际情况, 结合《中国饭店行业突发事件应急规范》制订具体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预案, 预案的功能必须涵盖为事前预防、现场控制与处理、事后修复等方面;第四, 饭店针对全体员工在应急管理中的责任、权利、利益而制定评价体系、反馈机制和奖惩制度;第五, 形成预案构建的动态机制, 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四、旅游饭店应急预案的应用分析
1. 旅游饭店应急预案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 我们发现多家饭店应急预案的执行力亟须提升, 即使一些饭店有预案文本, 但重视制定、而轻视落实, 且没有适时进行演练;应急机制缺乏持续改进, 应急预案一旦制定后, 基本没有做过任何的修改和完善;预案执行中缺乏行业主管部门、企业方、宾客的联动机制, 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检查往往限于预案文本、相关材料、安全管理物资和设备的检查, 而缺乏对落实情况的考核, 尤其较为缺乏对旅游饭店的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应急预案与岗位工作的衔接不够, 未能在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中全面明确和专门约定安全生产、安全防范、危机处理的事项。
2. 提升旅游饭店应急预案执行力的对策。
政府部门一是要构建智慧型安全监管平台, 加强对旅游饭店的安全监管, 尤其是一些新的安全问题, 比如信息安全、群体事件、舆情引导等, 并重点抓预案的落实;二是要强化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制度, 加强对各类危险源、危险点的动态监控, 提前发布各类相关预警信息, 落实防范措施;三是政府牵头组织饭店行业培训, 把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突发事件处理纳入培训内容;四是协调多个监管主体, 组成安全联合督查组, 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检查, 排查隐患, 督促整改;五是每逢小长假、黄金周, 多部门协同作战, 通过提醒警示、制订预案、组织检查、重点整治、工作会商等手段, 预防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
旅游饭店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制度, 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 增强全员安全意识、丰富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 重点做好火灾、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针对性演练, 着力提高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在筹建、重建或装修改造时, 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在饭店内配备报警装置、广播通话和应急救援设备, 注明其使用方法, 在落地式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等设施的显著位置设立警示标志, 并显著标明安全撤离的通道、路线, 保证安全通道、出口的畅通;切实做好应急救援中可用的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准备, 包括利用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做好善后工作, 积极应对危机公关,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设法查清事实真相, 与公众进行及时、良性的沟通, 争取达成共识, 消除误会, 妥善解决矛盾, 维护饭店的声誉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郑向敏, 谢朝武.中国旅游安全报告 (2015)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2]付钢业.新形势下饭店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难点分析及改善建议[J].饭店现代化, 2011 (07) .
[3]时永春.对旅游饭店星级评定中安全与应急预案规定标准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2) .
[4]冯国华.现代旅游饭店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1 (10) .
[5]修明.应急预案不能成为应景预案[N].中国旅游报, 2014-03-21.
[关键词]应急预案;校园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83-02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的安全保障工作是我们应始终坚持的重要工作。不断加强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财物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由于当前社会问题和高校内部问题相互交织,治安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影响,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相互渗透,使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1]
目前,伴随着一系列高校校园恶性事件的不间断出现,很多高等院校都已认识到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了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但事实上校园安全恶性事件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预警预案体系的缺失,导致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不知所措,缺乏科学合理的控制、减小、消灭事件恶果的应对预案。
一、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现状
(一)校园火灾事故
高校校园火灾事故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校园内寝室、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是火灾事故发生的集中地点,校园火灾事故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威胁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2008年11月14日清晨,在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楼内发生火灾,由于火势蔓延迅速,4名女大学生从6楼阳台跳下企图逃生,但不幸全部遇难。火灾原因是寝室里使用的“热得快”烧干后点燃了易燃物。2013年6月23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的北门实验楼中浓烟滚滚,在附近的高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一栋楼的楼顶已经被大火烧得坍塌。西安消防出动5个中队进行扑救,整整两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成功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初步判断,发生火灾的原因很可能是工人违规使用电焊。
(二)校园盗窃案件
校园盗窃案是高校校园中发生率较高的案件之一。随着高校校园面向社会开放,部分犯罪分子把目标瞄准了防范意识较差的在校大学生。自2003年至2008年10月,海淀区检察院共受理大学校园盗窃案件601件,涉案财物共计价值人民币3845953元,涉及高校67所。[2]其中多数盗窃案件是由于被盗窃学生防范意识弱,平日没有养成妥善保管自己财务的良好习惯。如某高校大三学生王某发现其同学李某所用密码均为其学生证号码的后六位数字,遂萌生盗窃李某银行卡资金的念头。后王某利用一次考试中途上厕所之际,潜回宿舍盗取了李某的银行卡,而后返回考场继续考试。考完后,王某恐被银行自动柜员摄像系统拍到,便雇用一名中学生从自动取款机中盗取人民币5000元。后以其父亲的名义,用老家的地址将其中的4000元钱从邮局汇款给自己,并用弟弟的身份证开立了一个账户。纵观整个作案过程,王某巧妙地运用了“金蝉脱壳计”、“移花接木计”、“瞒天过海计”等作案手段,特别是盗窃得手后汇款给自己的行为,颇似“洗钱罪”的手法。[3]
(三)校园刑事案件
校园刑事案件中,多数当事人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目前从已发生的校园刑事案件来看,多数案件的发生源于琐事。如2013年的复旦大学的投毒案;2013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斗殴致死案,事件的起因竟是蒋某回寝室时敲门,而正在打游戏的袁某没有及时为其开门,之后两人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冲突中袁某随手抓起一把水果刀刺向蒋某结果致其死亡;2014年11月天津城建大学发生砍人事件,致两名学生一死一伤。
(四)其他类型的校园安全事故
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及出现在校园内的安全事件不止以上所提及的,还有例如意外伤害、传染病、食物中毒、跌伤、砸伤、运动受伤、触电、自杀等事件。校园中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及家庭、亲友带来悲痛,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二、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造成校园内火灾事故的原因
1.在寝室床上吸烟或未将烟头熄灭就乱扔,引燃其他物品酿成火灾。2.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子、电吹风等,造成电路超负荷,引发火灾。3.实验课中学生违反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或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4.电气设备老旧,同时超负荷使用造成火灾。
(二)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
1.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并伴随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各种单位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2.校园周边环境混乱,治安环境差。学校周边网吧、歌厅、商店、饭馆等商铺环绕,校门周围摆摊设点,人员成分复杂,周边治安环境混乱。3.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对盗窃行为疏于防范。4.针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不足。一段时间以来盗窃案件破案率低,很多小额盗窃案件迟迟不破,不能有效打击犯罪,造成盗窃分子侥幸心理膨胀,持续作案。这些都是盗窃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三)从已发生的高校校园刑事案件发生的原因
校园刑事案件多是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琐事产生的矛盾所引发。首先,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虽已成年,但他们的成长、生活范围多集中在校园内,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各种身心活动与高中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弱,自我防护犯罪分子的能力差。再次,学校安保措施不到位,人手不足。校园安保人员普遍人数少、素质不高,存在退休、老弱人员在岗现象,缺乏系统专业训练。校园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尤其是对重点区域和人员的防范手段不足,安全防范在学校各个部门间少有联动机制,各种安全防范手段难以形成合力,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三、制订应急预案完善高校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高等院校的安全保障工作也是如此。伴随高校校园内外环境的变化,校园已不再是宁静的安全岛、世外桃源。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给广大师生员工及其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越来越多的隐患,高等院校应该制订出综合、专项、现场处置的系统式应急预案程序。
(一)构建系统化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各个高校都应当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制订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专项处置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理方案。完整的公共安全管理是全过程式的,包括安全事件发生前的准备、预防,到事件发生时的应对,以及事件过后的恢复。[4]由此要明确可能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中,事发前、事发中、事发后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形成系统化闭环的高校安全应急预案处置体系。
(二)综合制订高校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对于特定的安全事件,不是某个或某几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做出综合应急预案,这是从总体上概述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应急方针和相关政策;在发生事件的前中后期,明确应急相关部门机构及其职责,应急措施、行动和后勤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环节,这是应对各类事故的协调性、系统性文件和要求。
(三)分类制订专项校园安全应急预案
校园安全的专项应急预案,是要针对高校校园中可能或已发生的具体事故类别(如交通事件、打架事件、盗窃事件等)、危险源制订的举措和方案,是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构成部分,因此,分类预案应遵循综合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程序制订,并将其作为校园综合应急预案的具体要求。同时专项应急预案在研制过程中,应规定明确而具体的救援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确保有效救援。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Z].教社政〔2002〕11号,2002.
[2] [3] 程晓璐,刘勇,王赫新.六十七所高校601件盗窃案调查[J].安防科技,2010(4).
[4] 徐志勇.英国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应急预案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和《XX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影响和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包括水陆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地质灾害事故,非煤矿山事故,烟花爆竹及危化品事故,电力事故,建筑施工事故等。
第三条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XX镇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第四条 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群防群控。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所造成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伤和破坏,建立健全群防群控机制,鼓励公民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及其防范。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综合治理,做好日常性检查和加大各类隐患整改力度,并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准备,制定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和单位负责制,各级行政领导和单位负责人是本辖区、本行业或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的第一责任人。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动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必须服从统一的指挥和调度。
第六条 各村(居)、镇内各部门和单位根据本预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各种专项应急预案,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七条 建立XX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镇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党委副书记、人大副主席、副镇长、人武部长任副指挥长,党政办、安监办、综治办、国土所、民政所、劳动保障所、财政所、计生办、派出所、交警中队、中小学校、中心卫生院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
第八条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安全的副镇长兼任,副主任由安监办主任兼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九条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下设抢险救援组、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现场保卫组、疏散引导组、联络组。
第十条 应急处置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一)研究指挥本镇处理安全生产事故和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扩大。
(二)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准备。
(三)领导、协调和指挥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置工作。
(四)督促各村(居)、镇内各部门和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和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 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协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建立健全应急联动体系,承办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下设各组的主要职责。
(一)抢险救援组主要负责具体的抢险和救援行动。
(二)物资保障组负责抢险和救援所需要的一切物资。
(三)医疗救护组负责伤病员的急救和护送伤病员到医院救治。
(四)现场保卫组负责维护现场的正常秩序和治安安全。
(五)疏散引导组负责疏散老幼病残等非抢险和救援人员。
(六)运输与联络组负责联系和协调运输、通讯工具并传递安全生产事故的动态,报告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第十三条 根据应急处置的需要,指挥部及办公室有权紧急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备、设施,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依法实行封锁。
第三章
预测和预警机制
第十四条 各村(居),镇内各单位、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建立健全各企业的档案,完善预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第十五条
信息传递。党政办在接到各种预警信息后,根据可能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的范围、性质和事态,发布预警信息。各村(居)、各单位、各部门在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通知相应人员,做好准备。同时,各村(居)、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发现安全生产事故后,立即上报政府,并通知相关机构。公民有义务通过110报警或其他途径报告和反映安全生产事故及其信息。镇应急指挥部根据实际,及时通报情况,提出应急处置意见,启动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六条 预警处置。得到预警信息后,镇应急指挥部研究提出预防性措施。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零时采取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安全生产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等措施,同时要求各应急分队进入“战备”状态。
第四章
应急处置
第十七条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村(居)、单位、企业要立即上报政府和相关机构,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事发地所在村(居)领导是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镇应急指挥部立即研究应急处置方案,启动相应预案,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上级报告。其他应急分队在接到通知后,迅速作出响应,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参加抢险、救援行动。
第十八条 现场指挥与协调
(一)根据事态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二)紧急疏散、撤离、安置非抢险救援人员和受威胁人员,组织抢险救援救受伤人和被困人员,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
(三)迅速控制危险源,消除安全生产事故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维护治安等控制措施,(四)对现场进行不间断监测,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五)针对安全生产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划定警戒线,锁封、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事态扩大的活动。
(六)组织协调被损坏的公共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抢修,提供生产、生活必需品等措施
(七)实行24小时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八)保护现场,协助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 依靠本镇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量不能有效控制事态的。无法消除危害,尤其是出现跨区域、大面积或可能发展为严重危害,需要实施扩大应急处置行动时,镇应急指挥部报请县府启动县级总体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 在应急处置过后中,承担应急处置的单位或部门要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党政办。处置结束后,应将处置结果报镇指挥部,经批准后,方作出同意应急处置结束的决定。
第五章
后期处置
第二十一条 应急处置结束后,镇民政所将做好救济物资造册发放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并做好灾民的安抚,帮助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第二十二条 安全生产事故处置完毕后,镇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事件调查总结工作,找出预防、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环节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和相应能力,修定应急预案,逐步完善应急机制,并向县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第六章
应急保障
第二十三条 镇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要求,切实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工作的准备,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章
宣传教育
第二十四条 镇应急指挥部应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发放防灾手册,增强公民事故防范意识和应急基本技能。
第八章
监督检查与奖惩
第二十五条 镇应急办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应对安全生产事故工作的检查和督促;有关单位要经常性地进行检查,确保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在应对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责任不明,工作不力,畏难退缩的,将追究其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预案由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制定并负责解释,如与上级规定有抵触的以上级规定为准,本预案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和事故发生后,立足于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并且在第一时间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抢险救助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我镇教育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学校的领导应身先士卒,坚守岗位,最后撤离,其他老师也应站好岗、值好班、协助指挥,大家都要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以保全学生人身安全为己任,为祖国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而奋不顾身。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学校、幼儿园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现场。包括停电、学校集会、大型集体活动,春秋游、交通、游泳、校舍倒塌、火灾、自然灾害、食品中毒、传染病监控等。
三、组织领导
组长:涂志林
副组长:吴萍
成员:陆世俦龙刚何仁义徐志军谭正仁秦义祥杨军蒋富进胡正洪
秦孝友李厚学杨仲举周旭亚王茗叶徐飞刘胜喜李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牛场中心学校,吴萍任负责人,负责牵头发布、调处一切安全事故,联系电话:*** 08542386014
领导小组在处理重、特大安全事故,要按学校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汇报,程序合法,案情属实,并按本应急预案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发生安全事故,要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和卫生防控部门,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同时学校应组织、指挥、调度现场的抢险救助工作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按福泉市教育局、牛场镇人民政府的指示处理。学校领导应及时赶赴现场,保护(控制)现场,主动参与组织抢险救助工作。
四、报告制度
凡发生师生有死亡,或较大直接经济损失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必须在5—10分钟内电告领导小组组长及副组长,并在12小时内附上文字报告,报告内容必须明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以及经济损失状况。领导小组同时通知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抢险救助工作。
五、现场指挥
处臵事故现场最高负责人由在场最高级别的领导担任指挥,并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抢险组由陆世俦负责,负责抢救伤员组;现场维护组由龙刚负责,负责维护现场秩序;警戒组由何仁义负责,负责配合公安机关警戒工作;善后处理组由蒋富进负责;后勤保 1
障组由谭正仁负责;宣传报道组由周旭亚负责,负责新闻媒体报道把关工作。各组负责人可以调用本校骨干力量,以确保抢险、救助工作有序进行,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六、事故调查
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学校要做好相关现场保护工作。事故调查必须采取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没有追究不放过;师生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任何个人不得违反事故应急防控相关规定,不得迟报、越报和隐瞒事故调查。
七、防范监控
为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牛场中心学校领导小组将加强对重、特大事故的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学校要建立档案,逐级上报,并制定防范监控方案,确保重、特大安全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和有效监控,从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八、预案措施: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0854-2386014),牛场镇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0854—2386153)。
2、学校利用校园播音系统或其它发出紧急集合信号,组织教师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楼道间要有专人组织疏散,及时将学生带到远离火源的安全地带。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238611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教学楼内发生意外时,各班应有秩序撤离楼道,上课教师带队,前往操场集中,走回班级时也同样。平时要注意向学生进行逃生训练,并且进行必要的练习。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指挥组织学生紧急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2、学校要迅速抢救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派出所2386110、交警238603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3、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三)危险药品安全事故
1、学校危险药品要求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学校要及时将师生疏散至安全区域,迅速将情况报告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3、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告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四)工程建设、危房安全事故
1、学校在建和改建的建筑物要树立警示牌,设有隔离栏。
2、学校发现危房一律停止使用,并树警示牌,设隔离栏。
3、学校发生建筑物、危房安全事故,迅速组织师生疏散至安全地段,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4、对受伤师生组织抢救,及时报告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封闭事故现场。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五)外出大型活动安全事故
1、学校组织外出大型活动,必须将申请书和安全应急预案上报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经同意后方可实施。
2、若发生安全事故,学校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及时将事故信息报告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3、及时报告110、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六)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学校要加强门卫管理,严格门卫进出制度。
2、学校外来未经允许强行闯入校园者,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应及时将闯入者驱逐出学校,同时向其发出其警告。
3、学校内发生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先制止、制服,同时及时报警2386110、报告卫生机构2386160援助。
4、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报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七)食物中毒安全事故
1、学校要切实加强食堂食品卫生和饮食、饮水管理,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2、若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立即停止学校小卖部、食堂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向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食品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报告,及时报警2386110、238616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
3、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4、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配合食品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八)流行传染病安全事故
1、学校发现有常见传染病症状的学生,应立即通知家长将患病学生带到医院检查就诊。有传染病的教师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师生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返校。
2、学校发生特殊传染病,要迅速配合有关部门利用学校设施对患者进行隔离,通知患病师生的家长和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3、学校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及涉及的公共场所要及时消毒,对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4、及时将发现的疫情上报牛场中心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卫生防疫部门,并做好病人的跟踪工作。
(九)、地震安全应急处理办法:
当地震发生时,如在教室里要迅速钻到课桌下,待余震刚过,教师要有序地组织学生迅速撤离(按照学校应急疏散预案执行),及时有序带学生到空旷的地段,防止因慌、忙、乱中造成的踩踏事件,远离一切建筑物、设备设施、大树、水库下游等,在安全地带也要尽量抱着头蹲在地下。如有伤亡按照本案的人员安排各负其责。
(十)其它安全事故
要树立在场人就是责任人的态度,及时报告,及时指挥。学校依据事故性质和学校应急预案,参照上述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教育、引导、疏散、处理,做好善后处臵工作。
九、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临阵脱逃者、不作为者追究渎职和刑事责任。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这次师生外出安全的管理,学校成立了外出安全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各班班主任老师
二、安全工作小组具体分组情况及职责
1、人员点名组:各班班主任老师
负责汇总人数,确保人员齐整。
2、交通安全组:xxx老师
负责联系车辆,提醒同学途中注意事项,保障旅游途中安全。
3、食品安全组:xxx老师
负责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提醒同学们注意饮食卫生。
4、后勤组:xxx老师
负责保管旅游所需的各种物品,如晕车药、塑料袋等,认真做好。
5、抢救小组:xxx老师、各班班主任、及全体老师
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做好伤员的救治和转移工作。
6、活动小组:由组长带领组织活动,确保活动有组织地进行。
第一组:C169组长:xxx
组员:
第二组:C170组长:xxx
组员:
第三组:C171组长:xxx
组员:
第四组:C172组长:xxx
组员:
第五组:C173组长:xxx
组员:
第六组:C174组长:xxx
组员:
第七组:C175组长:xxx
组员:
第八组:C176组长:xxx
组员:
三、安全教育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安全顺利,学校要求各班级于3月22日下午第七节课开展班会,有针对性地对参加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1、各成员具体分组情况,班级各人员的具体职责安排。要求每个负责人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
2、要求每个同学在于陌生人打交道时,既要注重礼仪,也要“慎重”对待陌生人的各种“友好请求”,自己把握交友分寸。遇到可能会产生的纠纷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控制情绪;
3、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通知具体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要求每个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要保持冷静,保护好自身安全,服从指挥。
四、应急事故处理
(一)处理程序
1、如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报告带队教师;
2、所发生的事件在自己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的,各组长要及时联系老师,组织班级同学做好各种应急工作,采取应急措施;如果不能处理,需要相关部门处理的,要保护好现场,及时拨打110、120向有关部门求救;
3、突发事件处理完成后,要及时向带队老师汇报处理情况。
(二)具体处理方法
1、旅行前
(1)如遇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不能出行,则将活动延期;
(2)如遇特殊情况,部分人员身体不适,则向带队老师汇报,并为其请假;
(3)若有同学会晕车,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了解其是否对晕车药过敏,不过敏者提前半个小时服晕车药,对晕车药过敏者,食用可以预防晕车的相关食品。
2、旅行途中
(1)人身安全。万一发生意外,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如打110,120等,同时维持好现场的秩序,由各组长负责,同时抢救小组做好应急抢救工作。
(2)行车过程中,要求同学保持车内秩序,不能乱跑,不能把头伸出车窗外,注意行车安全。
3、游玩中
(1)迷途及解决方法。同学们在旅行途中要保证不脱离队伍,维持可互相看见的原则。如若迷途,则要求先镇定精神,拨打老师电话,告知情况,然后停留在原地,不要再乱走,就算有体力也不要自行寻路!同时在旁边明显处放置颜色鲜明的东西(如:红色背包套),以利他人找寻!其他人则迅速展开搜救活动,并做好安全汇报工作。
(2)摔伤、滑伤。针对此类问题,我们准备了云南白药、气雾剂、邦迪、万精油等,若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将联系景区负责人向附近诊所、医院求助。
(3)饮食安全问题。要求不得随便购买路边的小吃等问题食品、饮料。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与当地医院等医疗部门联系,及早解决病患。
五、旅行过程中的纪律要求
1、游玩过程中,带队老师和各小组成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时时注意班级成员的动向,确保游玩安全、顺利的进行。
2、所有班级成员在游玩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如有紧急事情,需要向带队老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去。
为了绷紧生产安全这根弦, 近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新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该《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修订背景
2009年3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 以下简称原《办法》) , 对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 原《办法》亟需修订完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高双喜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应急预案工作的背景和重心发生变化。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 应急预案的定位从补充应急管理制度向完善应急准备、规范应急处置转变, 工作重心从解决预案有无向提升预案质量、发挥预案实效转变。同时, 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对简化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程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推动应急预案工作与时俱进, 适应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需要, 有必要对原《办法》进行修订。
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文件对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安全生产法》对企业的应急预案主体责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文)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3〕101号, 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等文件对应急预案功能定位、编制程序、管理责任、预案衔接提出了具体要求, 进一步明确企业应急预案应当体现先期处置、自救互救的特点, 强调应急预案编制应当开展风险评估和资源调查并广泛征求意见, 强化政企应急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突出应急预案的评估修订和动态管理。而原《办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 主要问题是重规范企业应急预案内容, 轻规范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预案内容的全面性, 轻应急预案内容的实用性;重规范企业内部各类应急预案衔接, 轻政企应急预案衔接;重规范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 轻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动态管理。因此, 需要通过修订原《办法》补充和细化相关具体要求。
三是一些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经验教训需要通过《办法》汲取和改进。根据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导致事故发生和扩大的原因之一, 就是瑞海公司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应急处置力量、装备严重缺乏, 不具备初期火灾的扑救能力。为提高企业先期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一些部门和企业采取了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等措施, 指引从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对事故的应急处置。这些措施有利于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有必要通过修订《办法》加以推广和实施。
企业必须找准预案定位
在新出台的《办法》中, 对企业必须履行的预案编制、备案和日常管理责任作出了要求, 企业如何才能将这些要求落实到位,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高双喜提出了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必须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落实主体责任是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做好应急预案工作的关键所在。《安全生产法》和《办法》明确规定了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应急预案工作责任。企业要带着强烈的责任感来做好应急预案工作, 尤其要从资金、人员和管理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层层、一级级地抓落实。否则造成严重后果就会依法受到惩处, 追究责任。
二是必须正确理解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各类企业必须要找准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 解决“预案是什么、干什么”问题。这是预案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 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强调一下, 预案不是现场救援方案、不是作业规程、更不是应急制度汇编, 预案是事前准备的工作方案, 其主要功能是平时牵引应急准备、战时指导应急救援, 可以说是应急机制的载体、应急培训的大纲、应急演练的脚本和应急行动的指南。因此, 企业要紧扣完善应急准备、提高应急能力开展应急预案制修订、培训演练等工作, 推动应急预案实战化应用。只有这样, 应急预案才能落地, 才能发挥作用。
三是必须广泛宣教培训。一方面, 企业负责人和应急管理人员要积极组织《办法》培训, 认真学习, 吃准、吃透《办法》的精神, 牢固树立预案工作不到位就是隐患的理念, 掌握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评估修订的程序、方法, 做到会编、会管、会用。另一方面, 要按照《办法》的要求, 采取制作宣传展板、岗前教育等形式, 面向车间、班组开展应急预案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一线员工知风险、知流程、知措施, 真正提升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应急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保证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信息管理部副主任孔亮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应急预案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应急预案主要用于明确事前、事中、事后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用什么做。因此, 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必须要满足三个有效性。第一, 权责分配的有效性。就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结合本企业的组织体系, 确立最优化的运行机构, 即明确需要什么样的应急机构, 有哪些人参与, 职责又是什么, 等等。第二, 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就是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定最优化的应急流程和措施, 即明确什么时候最该干什么、怎么干, 等等。第三, 资源调配的有效性。就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确定最优化的应急资源调配程序和方法, 即明确如何保障资源、如何调集资源等内容。
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不仅关乎预案的质量, 也起到完善应急准备的作用, 可以说, 在某种程度上比应急预案本身更为重要。因此, 要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就必须做到:
一是基于风险、立足现有。风险评估是预案是否实用的关键, 否则预案就是无根之萍。要分析风险可能引发什么样的事故、影响范围有多大、有什么样的处置措施, 当前的应急能力是否与事故处置相匹配、需要哪些应急资源、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等等。只有把这些都分析透了, 才能保证预案与生产实际的符合性、与应急机制的符合性, 预案才能有针对性。
二是规范程序、全员参与。应急预案对应急事故处置, 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牵涉到方方面面。《办法》在总结相关典型经验做法的基础上, 归纳了成立编制小组、确定体系、编制预案、征求意见、评审和公布等编制程序。企业要认真学习、把握实质, 真正抓好预案编制的过程管理。要坚持“谁用谁编、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的原则, 既要保证职责不漏、流程不漏、资源不漏, 又要促进各个层级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为预案的最优化提供支撑。这里强调一下, 从近年来的执法检查来看, 应急预案的编制多为应急管理人员负责, 企业管理层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参与相对比较少, 需要企业加以重视和改进这方面工作。
三是做实评审、严格把关。企业应急预案的评审是应急预案是否好用管用的保障。《办法》对应急预案评审的内容和基本要求作了详细规定, 我们也在研究评审方面的标准。企业必须重视评审工作, 可以采取桌面推演、研讨、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 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合规性, 包括所规定的职责分工是否有效, 响应分级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应急响应程序是否科学, 应急保障措施是否满足事故应对工作需要, 基本要素是否齐全, 与外部预案是否相互衔接, 等等。
四是演练评估、动态修订。《办法》明确规定了演练评估、定期评估和事故评估等三种应急预案评估方式。企业要按照《办法》要求, 重点围绕上面所讲到的权责、应急程序和措施、应急资源调配的有效性开展评估, 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真正做到常用常新。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三大亮点
“此次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对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顽疾, 有针对性地作了回应。”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解读了《办法》的三大亮点。
亮点一重在事前准备
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1月至5月, 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854起、死亡9977人, 按照可比口径 (下同) 同比分别下降11.4%和14.1%。其中, 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虽然前5个月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稳定的形势, 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数据显示, 5月重大事故同比上升, 渔业船舶事故集中多发。5月发生3起重大事故, 环比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增加7人, 上升17.9%。
从事故致因理论来看, 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一定的时空里交叉所致。
海因法则又告诉我们,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 必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处事故隐患。
这些都说明,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征兆、有苗头的, 可以通过发现隐患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从而达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目的。亦可以说, 一切事故是可以预防, 一切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 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 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 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 出手及时有力, 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此次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的指示, 以预防为导向, 重在事前的准备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教授赵来军长期跟踪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 他认为, 事前的信息共享对事故应急处置作用较大。
“从已经发生的重大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来看, 由于缺乏危险化学品信息共享系统, 在应急处理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导致事故扩大情况。进一步讲, 消防人员对仓库内具体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分布情况一无所知, 只能在对仓库和堆场里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种类等信息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开展应急处置, 最终导致人员伤亡。”赵来军认为, 如果信息事前被安监、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共享, 那么事故应急处置阶段的损失就不会这么严重。
针对此, 新修订的“办法”要求, 编制应急预案前, 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所谓事故风险评估, 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 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 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 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所谓应急资源调查, 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靖江危化品仓储爆炸事件, 就是调动了上海等周边区域的消防力量。可以说应急处理比较到位。”唐钧说。
亮点二扭转形式主义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 被认定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2015年8月12日, 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
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 瑞海公司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达10项之多, 其中之一, 是未按规定制订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事实上, 从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来看, 不少生产经营单位都极其不重视应急预案。
新修订的《办法》对于长期以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顽疾, 有针对性地作了回应, 可以说是“求真务实”。
“首先是扭转应急预案的形式主义, 转变为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处置方案。”唐钧告诉记者, 自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以来, 有一部分单位的应急预案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编制时“向上看齐”, 直接摘抄上级的预案;平时“束之高阁”, 出事后找出来当作“挡箭牌”推卸失职之责。
针对这种情况, 《办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 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此次《办法》“求真务实”的第二个体现是:改变预案的静态管理, 转变为镶嵌进入日常管理工作的动态管理。
从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 第十七条及安全生产法 (2014年) 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可以看出, 由于对预案的管理未明确规定详尽的办法, 导致有一部分单位把预案静态管理, , 即把预案当作额外的附加任务。
新修订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力争扭转此局面。
此外, “办法”以法律责任的形式, 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约束, 并且强化预案与日常管理的紧密契合。如《办法》第六章还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负有的法律责任。
只有把预案工作镶嵌进入日常管理, 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预案的应有功能。
亮点三强调真实实用
如果缺乏可操作性, 那么应急预案如同纸上谈兵。因此, 预案编制要强调实际操作为导向。
新修订的《办法》明确要求, 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编制真实、实用的预案。
“预案编制后还要定期演练, 让相应岗位的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唐钧说。
如《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 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 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 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此外, 还要告知周边, 提醒周边的利益相关群体和部门, 都要提前做足准备。
如《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 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 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三、《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
工作原则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指导下,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开展工作。
一、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落实各自的职责。
三、科学决策、依法应急
采用先进技术,实行民主决策,依法规范程序,确保事故处置的科学、有效。
四、加强监测、群防群控
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检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五、及时反应、快速行动
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态发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
事故分级
按照《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分级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相应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Ⅰ级)
(一)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二)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三)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Ⅱ级)
(一)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地)级行政区域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造成10人以上死亡病例的;
(四)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Ⅲ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地)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市(地)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四、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Ⅳ级)
(一)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二)造成伤害人数30—90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三)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组织体系
一、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要求和工作需要,启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职责:在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1.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措施,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3.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相关技术鉴定工作;
4.根据需要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5.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
(二)总指挥: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担任。
(三)成员单位: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有: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构图见附件一)。
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1.办公室: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对外口径,组织、协调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汇总和报送等工作。
2.市场信息处:负责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落实该办公室各项职责;拟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动态等工作。
3.发展计划处:负责协调相关处室编制事故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的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发改委追加应急处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
4.财务处: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资金保障及管理。
5.科技教育处:负责应急处置教育培训的归口管理,将应急处置相关知识作为农民培训的内容加以落实。
6.农业处:负责组织与种植业领域农药残留等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7.农机处:负责组织涉及农业机械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农业机械造成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8.农垦处:负责组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9.乡镇企业处:负责组织与加工食品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10.监察室:负责对政府公务员和政府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在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督查督办,并依法依纪提出处理建议或作出处分决定。
二、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立即启动。
(一)职责
1.贯彻落实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检查督促各地区、委各处(室)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控制事故,防治蔓延擴大;
3.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
4.向省政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5.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
6.完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主任与副主任
1.主任: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处处长担任;
2.副主任:由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农委办公室、市场信息处、发展计划处、财务处、科技教育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镇企业处、监察室主管处长(主任),以及事故发生地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管负责人担任(见附件二)。
(三)联络员、联系人
1.各成员单位设联系员(见附件二)。
2.各市(州)农业主管部门设联络员、联系人,联络员由主管负责人担任,联系人由主管科室负责人担任。
3.吉林省受理举报电话:0431-88906017。
4.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邮编 130051;
電话(传真):0431-88906017 82711364。
三、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各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要求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理情况报告给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将有关事故以及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一)事故调查组
1.组成: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环节,明确省农委市场信息处、农业处、农机处、农垦处、乡企处等部门负责或其中一个部门牵头负责。监察室视情况参与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同时,根据需要成立专家咨询组,协助调查事故(专家库见附件三)。
2.职责: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工作,监督相应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专家咨询组负责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及造成的危害,为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提供参考。
(二)事故处理组
1.组成: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
2.职责: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农产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三)综合组
1.组成:由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事故的类别等情况确定具体成员。
2.职责:迅速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发布。在发生可能产生国际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组织对外发布,并视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向我驻外有关使领馆、港澳台地区通报情况。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运行体系
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
(一)监测与预警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省农委市场信息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综合协调、归口管理和监督检查。各相关处室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组织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吉林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时发布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
各有关处室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农产品种养殖过程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
(二)报告
吉林省建立健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包括信息报告和通报,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等。
1.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
(1)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
(2)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
(3)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5)消费者;
(6)其他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慌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2.报告程序
遵循从下至上逐级报告原则,允许越级上报。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对口处室报告。
(1)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及时向所在地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2)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并及时通报同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3)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向省农委报告。
(4)省农委各处室在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程序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通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2)阶段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必要时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总结报告
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事故处理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包括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三)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省农委举报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省农委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的调查处理工作。
(四)通报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之间应当及时通报。
1.通报范围和方式
(1)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风险信息报送省农委。根据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险情,省农委应当及时通报有关市(地)级人民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必要时上报省人民政府。同时,视情况向社会及时通报,避免风险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
(2)省农委接到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后,及时与事故发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情况;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相关地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同时,应当立即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
2.特殊通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经省人民政府或省应急指挥部批准,由省农委及时通报省港澳办、台办或省外办,有关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实施。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一)分级响应
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分四级,特别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一般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
(1)响应的升级:当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
(2)響应的降级: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撤消预警。
(二)指挥协调
1.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按照省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启动吉林省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协调指挥应急处置行动。
2.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
协调省农委有关处室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出应急处置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加、指导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行动的进展情况;指导对受威胁的周边环境的监控工作,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三)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跨省(区、市)、跨领域、影响严重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紧急处置方案,按照《吉林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施。
(四)响应的终结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终结,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汇总之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报告,可向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建议。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单位、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进行监督,及时跟踪处理情况,随时通报处理结果。
三、后期处理
(一)善后处理
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处置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陪工作。
造成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二)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提出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省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对整改和善后处理进行监督。
(三)总结报告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应当及时总结分析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报送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省农委各相关处室。省农委根据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提交的应急处置总结报告,组织研究改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
四、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省农委建立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由吉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
(二)技术保障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受省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者其他单位的委托,承担任务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定性提供依据。
(三)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处置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四)演习演练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市(地)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处置演习演练。
(五)宣教培训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工作采取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镇旅游安全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旅游景区安全应急预案06-17
镇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07-12
旅游安全与应急工作思路09-07
安全应急预案12-23
小区安全应急预案05-31
事故安全应急预案06-29
防疫安全应急预案11-09
春运安全应急预案11-14
关于单位安全应急预案05-28
学校校舍安全应急预案06-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