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上册

2025-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方程式上册(精选7篇)

化学方程式上册 篇1

《为了明天 把握住今天》

画横线的是必须记住的,随时准备默写!!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点燃2Mg + O2 2MgO 2.3Fe + 2O2 点燃Fe3O4 3.2Cu + O22CuO 4.4Al + 3O2 点燃2Al2O3 5.2 + O2 点燃2H2O 6.点燃22P2O5 7.S + O2 SO2 8.点燃C + O2 CO2 9.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2CO + O2 点燃2CO2 11.点燃 CH4 + 2O2 CO2 + 2H2O 12.C2H5OH + 3O2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通电 2H2O2H2↑+ O2 ↑ 14.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2O2H2O+O2↑ 15.2KClO3 2KCl + 3O2 ↑16.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17.H2CO3 === H2O + CO2↑ 18.CaCO3 CaO + CO2↑

三.几个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上册 篇2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2-1 (图1) ,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少, 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 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1。但在实际操作中, 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内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等问题导致实验误差太大, 并且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还会引起大气污染。为此, 笔者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往标记好刻度 (容积分为五等份) 的试管中放入一团白磷, 用套有瘪气球的橡皮塞塞紧, 浸入烧杯中的热水 (约80℃) 里加热, 使白磷燃烧, 如图2a所示。待燃烧停止后, 将试管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冷却。待白烟基本散尽后,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并在水下取下橡皮塞 (图2b) , 试管迅速冷却。由于气压差,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约占原空间的。

改进后的实验采用易燃的白磷代替红磷, 操作较原实验更方便。利用气球形成密闭系统, 使整个反应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避免了原实验方法中影响实验成功的诸多因素, 有误差更小、现象更明显、试管冷却更快、无污染等优点。

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

1.《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一:

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课本中的方法是:将套有瘪气球的玻璃管烧热, 再迅速伸入锥形瓶中接触在细砂上的白磷 (图3) , 冷却后再次称量。此方法往往出现白磷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白烟逸出, 并有外界空气与锥形瓶中空气对流等问题。为此, 笔者对其进行了改进, 方法如下:

将橡胶塞上的长玻璃管改短并套上瘪气球, 在锥形瓶口上塞紧。再将锥形瓶浸入约80℃的热水中引燃白磷 (图4) 。冷却后再次称量。

在该实验中, 白磷燃烧一直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防止了有毒白烟逸出, 避免了锥形瓶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同时还给学生介绍了加热的另一种方法———水浴。

2.《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二: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材中的实验意图是:对于有气体产生的反应, 若在敞口体系中进行, 会因气体的逸出而减小质量, 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时要考虑反应产生的气体。但教材若再增补1个在密闭系统中的实验验证, 则更能增加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可信度。

为此,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增补实验 (图5) :在1个空矿泉水瓶中注入适量稀盐酸, 瓶口上套1个装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气球。反应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稀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 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结果天平仍然平衡。实验时应注意碳酸钠粉末宜少, 气球能鼓起即可。由于中学教学对天平灵敏度的要求不高, 故气球鼓起时浮力因素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该实验取材容易, 制作方便, 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能使学生坚信:只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任何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就不会变。要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就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三、倾倒CO2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6-5如图6所示, 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但在具体实验中, 往往由于操作难以把握而造成上层蜡烛先熄灭, 导致实验失败。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如图7所示, 在烧杯内一侧放1块玻璃片, 再从烧杯中背蜡烛的一侧缓缓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 即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该实验改进虽小, 但成功率高。

四、增补CO的性质实验

《化学》教科书第118页, 关于CO性质教学教材没有安排实验, 教学时常采用纯理论推理或动画模拟等手段, 学生记忆不深。为此, 笔者增加了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个实验。

1. CO的可燃性实验。

如图8所示。取下收集有CO的集气瓶瓶塞, 迅速用燃着的蜡烛放在瓶口引燃CO, 观察到明亮的蓝色火焰;燃烧完后, 迅速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塞紧橡胶塞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即说明CO能燃烧且生成CO2。

2. CO的还原性实验。

将套在橡胶塞上的胶头滴管吸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橡胶塞上插入1根绕成螺旋状的铜丝 (图9a) 。再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 使之表面产生一层薄的黑色氧化铜, 并趁热迅速将它连同橡胶塞插入装CO的集气瓶中 (图9b) , 即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 挤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取出胶塞, 迅速用蜡烛点燃剩余气体, 防止CO污染大气。

这两个实验操作简单, 说服力强, 现象明显, 学生兴趣浓厚, 实验成功率高。

五、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实验7-1) 采用如图10a、图10b所示的装置。

在教科书中, 实验装置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 但在普通教室里或条件较差的学校往往没有通风橱, 按此方法实验, 金属片上即使放少量的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也无法避免 (图10a) 。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 实验不易控制, 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现象 (图10b) 。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 燃烧条件的探究。

如图11a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热水, 用镊子取一小团白磷放入烧杯的热水中, 另取一小团白磷放入1支试管中, 立即套上1个气球, 再取适量红磷放入另1支试管, 同样立即套上1个气球, 分别将2支放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 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燃烧条件的验证。

用1支空试管罩在热水中的白磷上, 发现水中的白磷遇到试管中的空气立即燃烧 (图11b) 。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取材方便, 节约药品, 操作简便安全, 现象明显, 产生的污染被充分吸收, 实验时间短, 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 篇3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第二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初三辅导化学

初中

辅导

梳理知识点

掌握学习方法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1)本质区别:宏观,是否生成新的物质。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D=A+B+……

第三讲 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1)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化学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3)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洗衣服不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损坏过热爆炸。

④硬水可软化。蒸馏,煮沸。

3、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4、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物质组成。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2)物质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第四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第五讲 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现象,推断化学式,相关计算等。

(4)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定量实验分析法。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如:4P+5O2 点燃 2P2O5 其质的方面的信息: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量的方面信息:微观上,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宏观上,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箭号。)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审题仔细,格式规范,计算准确。设、写、找、列、解、答。

第六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它们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由于碳的不同单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相同的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4、从分子结构的不同来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注意: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即确定反应原理。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即检验气体。

(2)氧气、二氧化硫制法的比较:

6、温室效应是一大环境问题,它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你力所能及地可做些什么?

7、掌握物质间的转化。

第七讲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空气或氧气;③达到着火点。

化学初三上册教案 篇4

(1) 盛放红磷的集气瓶内,除了水,还有什么? (空气)

总结【讲述】两百多年前,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做的实验与我们今天的实验异曲同工。打开课本课本26页。

【讲述】在十九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之外,还有其他的成分。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的测定空气的成分。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德育教育:通过空气成分发现过程的学习,认识到科学研究过程中美的真谛在于求真,作为科学家最大的美德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敢于质疑权威。了解,最初化学研究的手段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课题2 氧气

铁丝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下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多变一

硫黄色固体微弱、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 + O2 SO2

红磷暗红色粉末状固体微弱的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白烟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4P + 5 O2 2 P2O5

铁丝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讨论】

(1)在一定量的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否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为什么?

答: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因为高锰酸钾受热后容易分解,生成物中有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以降低氯酸钾分解的温度,因此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2)高锰酸钾是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为什么?

化学方程式上册 篇5

进入第二学段,我们开始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教学内容上最大的变化是突然化学方程式多了起来,有了更多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教学起来显得更方便了,因为有了一种更加直接表达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语言,从反应物到生成物非常直观,可让学生有点不适应了。

第三章第一节需要三课时完成,按照教材安排,第一节课学习金属单质与氧气、氯气的反应,做实验、列举了生活中的案例,特别是强调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强调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产物、反应条件及书写规范等。

第二节课进入金属与水反应的内容,在新课的引入时,我要求学生默写以下八个化学方程式,并给出以下信息:绝大多数金属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变价金属与氯气反应,金属都被氧化成高价化合物。

⑴钠在空气中表面失去光泽;

⑵钠块在空气中加热燃烧;

⑶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⑷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⑸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⑹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⑺铝片在空气中成膜;

⑻钠块在氯气中燃烧。

全班同学几乎没有做全对的`,主要是反应条件漏写、未配平、产物错误等,我感到非常惊讶,我以为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到位才导致了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的陌生。于是我在第二节课金属与水反应的教学中,反复强调了金属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堂练习,布置任务下去,但过了一个周六和周日,新的一周的第一节课,我再一次让学生默写以下四个化学方程式,同时在任务下达时仍然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条件、产物及书写规范,结果更让我失望。

⑴金属钠块与水反应;

⑵镁条与沸水反应;

⑶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⑷铝在氢氧化钠存在下与水反应。

八年级上册重点语法聚焦 篇6

比较级

1.as和than后面的代词用主格还是用宾格要取决于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如果主句中的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 主语相比用主格, 宾语相比用宾格, 以避免歧义。如:

I know you better than he (knows you) . 我比他更了解你。

I know you better than (I know) him. 你和他相比, 我更了解你。

如果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 或虽是及物动词, 但不致引起歧义, 主格、宾格都可以使用。例如:

He has more books than I/me.他的书比我的多。

2.比较级可被much, rather, a lot, a great deal, even, still, a little, a bit等修饰。如:

Tom studies even harder than you. 汤姆学习比你更努力。

It is a bit colder today than yesterday. 今天比昨天还要冷。

3.“less+原级+than”意为“不比……”, 相当于“not so… as…”。例如:

This book is less useful than that one.=This book is not so useful as that one. 这本书没有那本有用。

4. 通常that用来替代前面出现的由单数或不可数名词表示的比较对象, those用来替代前面出现的复数名词表示的比较对象。the one相当于that, the ones相当于those, 并表示特指。例如:

The food in the box is much worse than that on the table. 盒子里的食物比桌子上的差得多。

This book is thinner than the one/that on the desk. 这本书比桌子上的那本薄。

最高级

1. 形容词最高级前一般要用定冠词the, 若形容词最高级前面有物主代词或名词所有格修饰时, 则不用定冠词the。例如:

The Changjiang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

Monday is my father’s busiest day. 星期一是我父亲最忙的一天。

2.in后面接比较范围, 不一定是同类;of后面接比较对象, 属同类。e.g.

Julia is the quietest of these girls.朱丽娅是这些女孩中最文静的一个。

This movie theater is the best in our town.这家影院是我们镇上最好的。

3.表示“ (在众多当中) 最……之一”, 常用“one of the+形容词最高级+复数名词”结构。例如:

Beijing is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China. 北京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4.最高级前既用the, 也用序数词, 其结构为:“the+序数词+最高级”, 表示“第几个最……”。例如:

The Yellow River is the second longest river in China.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可数名词PK不可数名词

1. 可数名词前可以加不定冠词a/an或数词等限定词直接修饰, 不可数名词不能用a/an或数词等修饰。

2. 不可数名词前可用much (很多) , a little (一点) , some (一些) , any (一些) , a lot of/lots of或“数词+表示数量的可数名词+of”结构修饰。

3. 对可数名词提问时用how many, 对不可数名词提问用how much, 但对不可数名词前表示数量名词中的修饰语提问时则用“how many+ 复数量词+of”。

4. 有些词既是可数的, 又是不可数的, 如:当chicken意为“鸡”时是可数的, 意为“鸡肉”则是不可数的。

一般过去时

1. 表示在过去时间段发生过某事要用一般过去时, 而不能用一般现在时。例如:

2. 在含有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句子变为否定句或疑问句时, 要借助助动词did。例如:

When were you call me for the DVD machine? (×)

When did you call me for the DVD machine? (√)

3. 英语中有些表示过去的词 (组) , 如yesterday, last week, a moment ago等, 其前不能加任何介词。例如:

He came to China on yesterday afternoon. (×)

He came to China yesterday afternoon. (√)

现在进行时的特殊用法

1. 表示感情色彩。现在进行时可与always等副词连用, 表示经常、反复或习惯性的动作, 表达说话者的一种赞扬、责怪、不满的语气。如:

Lu Shan is always helping others. 陆杉总是帮助别人。

2. 表示将来。go, come, leave, start等少数动词, 常用现在进行时表示按计划、安排将要进行的动作。例如:

Mr Green is coming! 格林先生要来了!

3. 表示渐变的过程。get, become, grow, turn等连系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示一个变化过程, 比一般现在时更形象逼真。例如:

It’s getting warm. 天渐渐暖起来了。

4. 表示刚刚发生过的动作。在口语中, 可用tell, say, talk等动词的现在进行时表示刚刚发生过的动作。例如:

I don’t know what you’re saying.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复合不定代词和复合不定副词

1. 复合不定代词及复合不定副词。

2. 复合不定代词作主语时, 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例:Everyone knows me here.

3. 形容词修饰复合不定代词时形容词放后。

例如:There is something new in today’s newspaper.

4.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多用于否定句、疑问句、if条件句和含否定词的句子中。

例如:If you don’t want anything, please let me know.

He is too busy to see anyone come in.

The boy is too heavy for anyone to carry.

Anyone doesn’t know me here. 应改为No one knows me here.

注意:

① 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不可作主语而应换成相应的代 (副) 词

②any以及an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为完全否定

not…any=no

not…any one/anybody=none/nobody

not…anything=nothing

not…anywhere=nowhere

例如:I can’t see anything in the room.=I can see nothing in the room.

③any以及any构成的词也可用于肯定句

any任何一个

any one=anybody任何人

anything任何事物

例如:He is taller than anyone else in my class.

5.every以及every构成的词在否定句中为不完全否定

例如:He knows everything.否定句:He knows nothing.他什么都不懂。

而不能改成He doesn’t know everything.他不是事事都懂 (否一半) 。

6.表示人的复合不定代词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替换时一般用复数形式, 有时又可用单数, 这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① If anyone invites you, you have to meet them on time. (前面用单数, 后面是宾格复数them)

拓展思维:人称代词有主格宾格之分, 主格有I, he, she, it, you, we, they, 宾格有me, him, her, it, you, us, them。主格的要放在主语位置, 宾格的要放在宾格位置。主语位置一般放在句首, 如:I am a teacher. 在英语中, 宾格有两个位置, 一个在动词后跟宾格, 注意不是所有的动词都需要跟宾语。另一个在介词后跟宾语。

例如:I give him a book. 这里的give是动词, him是give的宾语 (宾语的作用是使谓语所表达的意思更加完整和清楚) , 因为him的位置是宾语, 所以如果在这个位置上用的是人称代词, 就得用宾格, 而不能用主格的he。

②No one knows me here, do they? (前面用单数, 后面是复数they)

③Everyone is doing their homework now.

④ If anyone calls me, tell him / her to call back after 8:00.

7.none做主语时, 谓语可单可复。

例如:None of us go / goes to school by bus.

None of us is a cook.

训练基地

Ⅰ . 选词填空

1.—How______do you go to the Internet bar? (long/often)

—Hardly ever.

2.—Doctor, I have a bad stomachache.

—Well, you______try to eat less food. (should/could)

3.—Is your friend Tina like you?

—No, she is ______ than me though we are of the same age. (older/taller)

4.—When ______ you ______ coughing? (did…start/are…going to start)

—Two days ago.

5.—Why do you often live in this hotel, Mr.Brown?

—Because it has______service. (the best/the worst)

Ⅱ . 从方框中选词, 并用其正确形式填空

plan, laugh, cut, win, become, move, hate, invite

1.I ______ to learn English last year, but now I don’t.

2.The Smiths ______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Now they are getting ready for it.

3.My sister ______ to a small but clean town when she grows up.

4.Tony worked hard and ______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ntest.

5.Jim is much funnier than we think. And he often makes us ______ a lot.

6.Tomorrow is Kate’s birthday. She ______ ten friends to her party.

7.Could you please ______ the bananas up, Jill? I’d like to make fruit salad.

8.My uncle ______ a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player at the age of 20.

Ⅲ .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Helen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She _____ ( 感冒了) .

2.The twins ______ ( 打算度假) in Qingdao when they are free.

3.Could you please ______ ( 打开收音机) ? I’d like to listen to the weather report.

4.The little boy ______ ( 准备闲逛) with his best friend Tom on Saturday evening.

5.Jane ______ ( 洗餐具) an hour ago. Now she is working on her project.

IV. 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专项练习

一、单项选择

1.All of us were invited, but______of us came.

A.neither B.none C.both D.either

2.She listened carefully, but heard ______.

A.anyone B. someone C. everyone D. nothing

3.—Do you have ______ to say for yourself?

—No, I have ______ to say.

A.something; everything B. nothing; something C. everything;anything D. anything; nothing

4.Why not ask ______ to help you.

A.everyone B. someone C. anyone D. none

5.—There isn’t______water here.Could you get______for me?

—All right.

A.some; some B. any; any C. some; any D. any; some

6.Today, ______trees are still being cut down somewhere in the world.

A.much too B.too much C.many too D.too many

7.There’s ______ with his eyes. He’s OK.

A.anything wrong B.wrong something C.nothing wrong D. wrong nothing

8.—Haven’t you forgotten______?

—______, oh, forgot my bag.

A.anything; Excuse me B. something; Excuse me C. something;Pardon D. everything; Pardon

9.Put it down, Richard. You mustn’t read ______ letter.

A.anyone’s else’s B. anyone’s else C. anyone else’s D. anyone else

10.Be quiet! I have ______ to tell you.

A.important anything B.anything important C.important something

D.something important

11.I’m going to move ______. It’s too noisy in our neighbourhood.

A.somewhere quiet B.quiet somewhere C.anywhere quiet D.quiet anywhere

12.—Is there ______ in today’s newspaper?

—Yes.Shenzhou VI has been sent up into space successfully.

A.nothing new B.anything new C.new nothing D.new anything

二、 请用不定代词及不定副词填空。 (some, any, something, someone, somebody, somewhere, anything, anyone, anybody, anywhere, no one, nobody, nothing)

1. Do you have ______ questions?

2.Maybe______put my dictionary______.I can’t find it______.

3.I’m so thirsty.Shall we get______to drink?

4. I don’t think ______ knows her new address.

5.There’s______in the new cupboard.It’s empty now.

6.______is too difficult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7.I think you can find him______in the school.

8.______can run faster than he.He’s the winner.

9.Could you tell______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10.Please help yourself to______soup.

Keys:

Ⅰ . 1. often 2. should 3. taller 4. did…start 5. the best

Ⅱ . 1. hated 2. are planning 3. is going to move 4. won 5. laugh 6. is going to invite 7. cut 8. became

Ⅲ . 1. had a cold 2. are taking a vacation 3. turn on the radio 4. is going to hang out 5. did the dishes

IV

一、1~5 BDDBD 6~10 DCACD 11~12 AB

高一化学上册期末复习大纲 篇7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1.贴有下列危险品标志的药品起火时,不能用水灭火的是

A.6剧 B.4遇湿易燃物品 C.8腐蚀品 D.6有害品(远离食品)

2)理解过滤和蒸发的原理,能够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对应的混合物。

2.下列关于粗盐提纯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使溶液稀些,以保证食盐完全溶解

B.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C.当蒸发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

3)结合具体实验现象,能说出蒸馏、萃取和分液的基本原理,能够通过模仿完成教材中的萃取和分液实验。

3.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份,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4.欲萃取碘水中的I2 ,不能作为萃取剂的是

A.苯 B.酒精 C.CCl4 D.汽油

5.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分离方法一般有过滤、蒸发、蒸馏……,欲把碘从碘水中分离出来,可在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现象

接着可用 方法将两层液体分开,操作时用到的化学仪器叫 。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蒸发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4)能够识别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和分液过程中使用的仪器。

7.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8.下列仪器加热时不需垫石棉网的是

A.烧杯 B.蒸馏烧瓶 C.锥形瓶 D.蒸发皿

5)能够说出检验SO42-的反应原理和实验现象,并能独立进行有关的操作。

9.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排除SO4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1mol微观粒子集体的规模大约是6.02×1023个,其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

2)知道影响物质体积的三个因素是粒子数目、大小和距离。通过绘制微观模型图,理解三个因素对固体、液体和气体体积的意义,能够说出气体的体积与粒子的数目、温度、压强的关系。

10.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16g B.32g C.64g /mol D.32g /mol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科学上用来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22.4LCCl4是1mol

C.1mol硫酸钠中含有6.02×1023个硫酸钠分子

D.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几乎相等

3)能够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知道特定条件下,其数值约为22.4L,条件改变,数值将发生改变。

12.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 NA

4)知道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能够说出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

13.欲配制100mL 1.0 mol/L Na2CO3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① 将10.6 g Na2CO3 溶于100mL水中

② 将28.6g Na2CO3•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 将20 ml 5.0 mol/L Na2CO3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①② B.②③ C.只有② D.只有③

5)能够进行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领会上述各量之间换算的关键是经过“物质的量”这一“桥梁”来实现的。

14.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4℃时2.7mL 水 B.2.24L一氧化碳(标准状况下)

C.6.02×1022个氯化氢分子 D.4.9g 磷酸

1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3 B.CH4 C.COD.N2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17.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

A.5 : 2 B.3 : 1 C.15 : 2 D.1 : 3

18.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一氧化氮,另一个盛有氮气和氧气,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 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 D.质量

6)知道定量配制溶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精确度要求,选择所需仪器,独立完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只要求会配制没有明显热效用的溶液)。

19.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

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7)知道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20.实验室需配制一种强酸溶液500mL,c (H+)=2mol/L,下列配制方法可行的是

A.取100mL5mol/LH2SO4,加入400mL水

B.取200mL5mol/LHCl,加水稀释至500mL

C.取100 mL5mol/LH2SO4,加水稀释至500mL

D.取100 mL5mol/LHNO3,加水稀释至500mL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是常见的分类方法。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1.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标准:是否在水溶液中进行)

B.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标准: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C.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标准: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

D.化合物分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标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

22.下列物质既是钾盐又是无氧酸盐的是

A. KCl B. K2SO4 C. Na2CO3 D. KOH

3)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23.浊液、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A.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 能不能透过半透膜

C. 能否透过滤纸 D. 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24.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溶液 D. NaCl溶液

25.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胶体外观不均匀

B. 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C. 豆浆是属于胶体

D.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是大于100nm

4)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26.鉴别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A. 萃取 B. 蒸馏 C. 过滤 D. 丁达尔效应

27.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胶体

C.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D. 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概念,知道电解质的概念是离子反应的基础。

28.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uSO4 B. Al C. 石墨 D. 蔗糖

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9. 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H+和SO42-。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A.NaHSO4是盐 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 D.NaHSO4是酸

3)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其表达方式是离子方程式。

30.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OH- + H+ === H2O 表示的是

A.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B. Ba(OH)2 + 2HCl === BaCl2 + 2H2O

C. Cu(OH)2 + 2HNO3 === Cu(NO3)2 + 2H2O

D. KOH + HCl === KCl + H2O

3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有

A.Na+、H+、CO32-、Cl- B.Na+、Ba2+、Cl-、SO42-

C.K+、 H+、SO42-、OH- D.Ag+、Al3+、NO3-、H+

32.加入NaOH溶液后,溶液中哪种离子数目会减少

A.CO32- B.Cu2+

C.SO42- D.Ba2+

3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 + 2H+ === Ca2+ + 2H2O

B.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OH- + H+ === 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 Ag+ === Cu2+ + Ag

D.氯化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Mg2+ + 2OH- === Mg(OH)2↓

34.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C和CuO混合高温加热 B. K2SO4溶液和 MgCl2溶液

C. Na2SO4 溶液和盐酸 D. NaOH溶液和Fe(NO3)3溶液

4)会写常见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35.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OH === Na+ + O2- + H+ B. FeCl3 === Fe3+ + Cl3-

C. Ca(NO3)2 === Ca2+ + 2(NO3) 2- D. H2SO4 === 2H+ + SO42-

5)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36.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32-+2H+=H2O+CO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2Fe3++3H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32-+2H+=H2O+CO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OH-=H2O

37.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为杂质),写出所用试剂及离子方程式。

(1)Na2SO4溶液(CuSO4)

除杂试剂: ,

离子方程式: 。

(2)FeCl2溶液(CuCl2)

除杂试剂: ,

离子方程式: 。

3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按要求回答问题。

(1)稀硫酸、稀盐酸

①可选用鉴别的试剂有(填编号) 。

A.Ba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OH)2溶液

②鉴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9.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并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

40.需要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

A.PCl3→PCl5 B.MnO4--→Mn2+ C.SO3→HSO4- D.CO2→H2CO3

41.某元素从化合物中被置换成单质时,该元素的变化是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 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

42. 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铜箔的反应是:2Fe3++Cu === 2Fe2++ Cu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u是还原剂,被腐蚀 B.Fe3+是氧化剂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该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4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

(1)在制备下列三种气体时,盐酸起什么作用:(填序号)

制备H2 Zn + 2HCl == ZnCl2 + H2 ↑ 盐酸起 作用

制备Cl2 MnO2 + 4HCl == MnCl2 + 2H2O + Cl2↑ 盐酸起 作用

制备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盐酸起 作用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3)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44.糕点等食品包装入一个类似干燥剂的小袋――脱氧剂。其作用是吸收氧气,使食物因缺氧而不变质、发霉等,从而长期保存食品。铁脱氧剂就是利用铁易被氧化的性质来吸收氧气,最终产物是Fe2O3∙3H2O。有关反应如下:

① 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 2Fe(OH)3==Fe2O3∙3H2O

(1)以上反应中,从是否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包括 和 两种类型;

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看包括 和 两种类型。

(2)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有 ,反应中Fe(OH)2是 剂。

4)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45.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金属冶炼 B. 石灰水粉刷墙壁 C. 食物腐败 D.燃放鞭炮

46.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B.铁制菜刀生锈

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Na、Mg、Al、Fe、Cu等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小于水,熔点低、硬度小等);了解钠的保存;钠与氧气、钠与氯气、钠与水的反应。

②了解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具有金属的一般特征(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利用镁的化学性质归纳金属的共性。

③能描述铝的的物理性质,了解铝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及其铝与强碱溶液等化学性质;知道铝的常见用途。

④了解铁的物理性质,认识铁的化学性质。了解铁与水反应。

47.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银白色金属 ②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③熔点低于100℃ ④密度比水小 ⑤热和电的良导体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8.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49.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A.碳酸钠 B.氢氧化铝 C.氧化钙 D.碳酸钡

50.下列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水反应,且生成金属氧化物的是

A. K B. Mg C. Fe D. Cu

51.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②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③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置换出铜 ④金属钠有强还原性

⑤钠原子的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在化合物中钠的化合价显+1价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理解化学计量数比就是物质的量的比,能根据关于物质的量的比例式进行计算。(略)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种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认识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理解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等的反应,知道过氧化钠的用途。

②了解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氧化铝与酸、强碱反应的性质,掌握知道氧化铝的一些用途。

③了解铁的氧化物FeO、Fe2O3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52.现在MgCl2、AlCl3、CuCl2、FeCl3四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区别开,这种试剂是

A.氨水 B.AgNO3 C.NaOH溶液 D.NaCl

5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A. 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 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 碳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D. 硫酸钠灼烧时火焰呈紫色

54.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是白色固体,和¬冷水作用得到O2和NaOH

B.Na2O2具有强氧化性

C.Na2O有漂白作用

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含氧酸盐,都是碱性氧化物

55.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H2SO4反应, 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⑤Na2CO3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56.对氧化铝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 D.不成盐氧化物(像CO一样)

2)了解几种金属氢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金属氢氧化物能与碱反应。

①掌握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了解氢氧化铝与酸、强碱反应,知道氢氧化铝受热分解(难溶性氢氧化物受热分解)等性质。

②了解铁有两种氢氧化物,它们分别由相对应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亚铁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氢氧化铁。

57.实验室需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D.氨水

3)了解常见几种盐的性质。

①知道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

②能根据盐的通性,认识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等化学性质。掌握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

③知道用可溶盐与氨水制备氢氧化铝。

④通过对灰绿色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性质。理解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以及Fe3+和Fe2+的相互转化。了解Fe3+的检验、鉴别方法。

58.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供氧剂 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 D.明矾:净水剂

59.下列各试剂中,不能用来鉴别Fe2+溶液和Fe3+溶液的是

A.NaOH 溶液 B.盐酸

C.NH4SCN 溶液 D.KSCN 溶液

60.下列有关Na2CO3与 NaHCO3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 < NaHCO3

B.碱性:Na2CO3 < NaHCO3

C.水中的溶解度:Na2CO3 < NaHCO3

D.Na2CO3与 NaHCO3可相互转化

61.下列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 .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二者在一定

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二者热稳定性不同,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C.二者都能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但产气量和反应快慢不同

D . 碳酸钠与石灰水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则不能。

62.下列操作中,溶液的颜色不发生变化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C.铁丝置于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

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还原性铁粉

63.在FeCl2、Cu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滤出的不溶物中除铜粉外,还有少量铁粉则滤液中

A.肯定有Fe2+,可能有Fe3+ B.肯定有Fe3+,一定没有Cu2+

C.肯定有Cu2+,一定没有Fe3+ D.肯定有Fe2+,一定没有Fe3+和Cu2+

64.下面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NaHCO3比Na2CO3稳定

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大

C.质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

D.物质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65.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③① B.③② C.①③ D.①②③

66.物质有以下转化关系:

根据上图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式表示)

(1)A是 ,B是 ,C是 ,X粉末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 。

67.Fe(OH)2很不稳定,露置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Fe(OH)2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获得白色的Fe(OH)2沉淀,可以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 常采用 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 溶液液面

下,再挤出NaOH溶液,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4)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都有焰色反应,能够说出Na、K的焰色反应现象。

68.下列关于“焰色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只有金属单质才有焰色反应

B.只有金属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C.只有某些金属或其化合物才有焰色反应

D.只有金属离子才有焰色反应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了解合金的种类和性能与成分有关。

①能说出青铜的主要成分,钢的主要成分。

②能列举出铜合金、钢等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6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

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

70.铝镁合金因坚硬、轻巧、美观、洁净、易于加工而成为新型建筑装潢材料,主要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防护栏等。下列与这些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罗马速写》教案设计下一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作文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