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清明节随想(精选10篇)
走进清明节
怀着感恩的心
感恩地下的亲人
感恩父母亲
每逢清明祭故人
父母坟前表寸心
人生不容易
感受越来越真
人生走过大半段
离父母越来越近
一生做好人
比什么都要紧
人故去名声珍
心向善追求真
什么是根本
当然是做人
生活里平常心
人活一世别亏心
拓展阅读:清明节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对得起朋友
对得起亲人
功名利禄身外物
何必太当真
塌塌实实做人
天空的嘴唇
薄薄的雪片透明而冰冷的雪片
精雕细刻的雪片
天空的嘴唇
飘飘洒洒地飞扬着
去把谁的嘴唇寻找?
大地呀温暖的手掌和脸庞
与冰凉的雪花一经接触
便会有如泉的热泪涌出
墙角躺卧的老母鸡
墙角躺卧的老母鸡
软垂的冠子失去了血色
膨松的羽毛一触即落
沙哑的嗓子有气无力地呻吟
出窝的小鸡们
你追我逐叽叽喳喳地嬉戏着
走上山路走出村口
不再回头
我要赞美成群的苍蝇和蚊子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成群的苍蝇和蚊子们
我要赞美你们
你们的叮咬终于
把那些麻木的神经刺痛
你们的叮咬终于
让他们明白你们的栖息之地
来自污水沟
来自那些人自己抛弃的污物中
你们的生命你们有毒的吸管都为他们所造
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嗡
成群的苍蝇和蚊子们我赞美你们
不过不要高兴的太早
当我的这首赞歌唱完之后
就是你们的末日
五十步以外
五十步以外
不见了山不见了水
不见了树木和房屋
不见了道路和行人
也不见了城市的面孔
五十步以外
所有的一切都弥漫在茫茫的大雾里
而五十步以内
你逼真的身影逼真的面孔
逼真的手指逼真的体温
以及逼真的情感
我都能触手可及
并作为我整个生命的主题
与我形影相随
猪手
昏暗的灯光里
十个裸体的女人
齐刷刷地站着
二十颗白晰的细奶
齐刷刷地颤颤
一只粗糙的手逐一抚摸
抚摸成二十颗松弛的猪奶……
那手也变成了
猪手
冒汗的冬
数九寒天
大街上铺满了寒冰
来自体内的热
抵御着北方的冷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
我已汗流满身
我掌握了驱寒密码
从此所有的寒冷
对我失去了作用
迷失的信鸽
为谁捎书转信?
飞呀飞
飞着飞着
就失去了目标
然后就东奔西跑
与别的鸽子为群
忘记了自己的使命
火车穿夜而行
所有的道路
所有的村庄和树林
向后退去 向后退去
锋利的尖刀
跨过河流穿过隧洞
划破黑夜的肚皮
杀出一个血红的黎明
饥饿的棋王
精瘦精瘦的棋王
到处找棋子吃
棋王又聋又哑双目失明
困难地打着手势
伊伊呀呀不知嘀咕些什么
那一只只黑色的棋子
才是他的一只只眼睛
棋王下棋时神态自若
二十盘的棋子
在他的手中如耍流星
似天马行空
终寻不到一个对手
棋王把手伸进自己的棋袋
将那一副小小的棋子
一只只蚕食
诗歌与人类同在
【记清明】
不自主的便想起那句杜牧醺醺然时呷出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被雨水与酒水稀释的哀伤,淡而清,便如那清晨青石板小路上扫出的花痕,还得是昨夜微雨时簌簌而下的杏花留下的。这是清明。
为何年年的这时,都在缀着小雨呢,天上哪儿来那么多溪流呢?昔年外公笑得和蔼,对我念叨着:“这介子推的忠义还真不是咱一般人能比的,老天爷都哭了好几千年,看,还停不下来呐。”这话外公也是年年都要说的,继而又抚抚我的额头,“妞妞也要像他学学,忠义二字可得给我记住了。”我那时那么小,哪懂得什么忠义呢?便是现在,也只晓得扫扫墓念念早已不在世的祖先。我只会托腮,在一片烟雨朦胧中,想着那些个衣袂飘飘的年代,那位被后人崇仰的介公曾如何在年年的四月摘茶品茶,笑得儒雅风流。可这些都不过是孩童的胡思乱想,后来才知道,介子推是生在春秋时期的山西人,一路陪重耳流亡,功成后又退隐绵山,怎会采茶呢?身份时间形象全不对呀!活脱脱一位人民好公仆被我弄成了戏文里的翩翩少年郎,真是罪过罪过。
再大一点儿,清明便不是那个想来想去的时节了,我想,或许是我变得匆忙了,或许是外公的精神变得不济了。那些儿时的诗情画意在雨中淡得唯有丝丝缕缕,不细听细闻细瞅真是难觉察到。脑子总是乱哄哄的,装满了定理公式,天文地理,懵懂情愫,早没了丝丝缕缕的空位了。但我总觉得我那不是忙,而是怕。诚然,我是怕怀旧的,所以才故意去忽略清明,忽略她的雨丝和清凉,还有最重要的无端感伤。
小楼一夜听风雨,这种时节,谁敢怀旧呢?原是欢喜的往事,此时此景回忆起来,都如张了青荇般挠得人心直荡,酸酸楚楚的。不敢怀故友啦,因为斯人已不知在何方,不知那里是否也在漾着雨,连“天涯共此时”的机洽都没了。不敢怀故事啦,因为斯事已不来梦里多年,若此时怀念,颇有“近乡情更怯”的意味,与其默默为之流泪不如让美好留在曾经。不敢怀那历朝历代的古人古史啦,因为正如王羲之笔下的兰亭序,今人怀古,却不知百年后又是谁在怀念早已无知无觉的我们呢?
那便不怀旧了吧,这清明于我,既无臆想,也无感伤,岂不正好?可不免还是要吟诵几句,写下几句,可见中国人骨子里便是诗情画意的,多悲春伤秋的。帘外花开了不少,在水汽中溶溶的一团团,模糊不清的红与绿,可见清明感伤的不仅是人,连花呀草呀也跟着惆怅了。
因而我这伤情,也便有了根由和慰藉,是不?
【清明的味道】
这次清明,我没有回去,离家的路程有点遥远,又是阴雨绵绵。不过我并不怪雨,传统印象中,清明节下雨正好符合了气氛的需要,况且我本就是爱雨的人。
如果我回家的话,我会好好看看家那边的雨,是不是和这边的一样,我会看看家那边的菜花和这边的花被雨水浇灌时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
可惜这边的城市里,我见不到一株菜花。
当别人问起我你对清明节的回忆是什么?除了传统仪式上的扫墓之外,让我最难以忘舍的便是那金灿灿的油菜花。
油菜花此时长得挺高了,如果我站在她们身旁的话,她们恐怕都已超过我的个子了,然后我就能踮起我的脚尖,毫不客气的汲取她的清香。
我一路不安分的闻着这朵,闻着那朵,张开双手闭上眼唯恐得不到氧气般的将她们收拢在我的肺里面,我感觉我的整个身体轻盈而又饱满。
每年的.清明节,我会这样踏着菜花的芳香去向公墓。
在我印象中,很少有清明节是下雨的,今年是个例外,以往的几年,都是大好阳光的。在那样遍地都是暖黄一般的颜色时,我会脱去我沉重的外套,穿上我的风衣,一身整洁的装束去祭拜我的亲人。
我希望我带给他们的不是世人般沉重的步伐和哀愁的脸,我希望在那一天他们也能从我的身上能闻到太阳的味道,菜花的味道以及乡间的味道。
他们想念已久的味道,我一直认为这不是我一厢情愿的认为。比起在公墓前令人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烟熏火燎的灼烧,我想他们更愿意闻到我身上的香味,来自自己所生长的地方的味道。
那是他们熟悉的味道,也是令我神往的味道,为了怀念这个味道,今天一整天我都在寻找。我找遍了整个校园,都没有找到那样的气息。
断断续续的,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尤其是在下午的时候,一会儿灰暗如傍晚,一会儿亮如炽灯,雨水如充满着激情的农民在奋力的打着号子在泥土上耕种着,看着珠帘似的豆瓣的雨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家人们曾经在田野上流下的无数滴的汗水。
这样的雨水令我激动亦令我感动,为此,我就一个发了疯的女人在宿舍里难以置信的捂着心笑着,带点哭腔。她们来得那么突然,仿佛是因为我的怀念而到来的,她们来得那么感性,令我无法不动容。
每逢清明节临近的那几天,心里总不是滋味,坐在办公室里不知干什么好,好像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神情呆滞、木讷,精神恍惚。最后清明节到了,我和妻子、弟弟带着祭品驱车赶回老家,给母亲上坟。
回到家里老父亲一人孤独的坐在沙发上,老父亲看见我们,脸上似乎透着瞬间就消失了的喜悦,然后扶着沙发的扶手,缓慢的站了起来,手里还拿着一支刚刚卷好的烟卷儿;我们三人相继坐在各自的位置,妻子沏了茶,我们吃着,聊起了家常话…………..
中午时分,我们怀着难以名状的情绪走向坟地,一路上那种“路上行人欲断魂”感觉让人情绪沉重,到了墓地,妻子忙着摆好祭品、插上香,然后点燃火纸,弟弟从开始进入墓地就泣不成声,我一向是热泪盈眶,然后我们一齐跪地,给母亲行了礼,跪在那里,我思绪万千---我不禁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还有以前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又潸然泪下。
母亲啊,你离开我们整整了,17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再思念你;春天到了,你不再寂寞了,小麦返青了,油菜花遍地开放;还有飞舞的彩蝶盘旋在你的坟头为你歌唱…..如今咱家破旧的老屋也变成漂亮的瓦房…….
不知过了多久,妻子把我们从悲痛中叫醒,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情绪回到了家里……
平日里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对亲人的思念储藏在心底;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这个节日让我们能与九泉之下的亲人进行感情的交流与沟通;尽管这只是一种形式,但只有透过这种形式才能寄托我们的哀思,寄托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清明到处都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有的一家老小一起去墓地祭祖,有的去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也有的去悼念逝去不久的亲人、朋友。有的人用眼泪来宣泄埋在心中痛苦的记忆,不同的人,眼泪往往有着不同的诠释。
缅怀不仅仅是沉浸过去,更是展望未来。走进烈士陵园多少英雄战士长眠于此,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游击队员正匍匐在草丛中,他们有的手持长枪,有的背扛大刀,静静地观察着,等待着……突然在一阵嘹亮的冲锋号声吹响后,游击队员前仆后继的冲向敌人,与敌人厮杀!不卑不亢。多少革命烈士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奉献出自己鲜活的生命!立足今天,我们要擦干眼角的泪水,以百倍的热情去工作,去学习,去努力,去拼搏,保持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进取创新精神。
这天上午,爸爸准备好贡品,鞭炮,黄纸,冥币,带着我去给爷爷奶奶扫墓。一路上,天空阴沉沉的,花草树木悄无声息,连小鸟也不歌唱了,四周一片寂静。我有一点儿害怕,便问爸爸关于“清明”的问题。爸爸耐心地给我解释:“清明节是怀念去世亲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我们这里的习俗要给死去的亲人烧纸钱,磕头,放鞭炮……去世的亲人会保佑我们平安。”
到了野外爷爷奶奶的墓旁,爸爸把坟周围清理之后,摆上了贡品,烧了纸钱,围着坟墓把鞭炮放了。我给爷爷奶奶磕头,希望爷爷奶奶保佑我们平安,也希望他们在另一边过得舒服。
我看到墓地旁边也有两户人家给亲人上坟,他们看起来十分忧伤。这使我想起了刚学的古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念起这首诗,我不由想起爷爷、奶奶,如果他们还在我身边,疼爱着我多好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这些都是关于“清明”的古典诗歌名句。一个民族的诗歌文学,往往是这个民族的心灵世界的写照,反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的、灵魂的生活,和其对天地、自然、生命、物事的艺术的和哲学的`观照。这些关于“清明”的诗句,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民族关于“清明”的文化心理、文化态度和文化民俗。
“清明”文化体现在我们如何对待自然物事上面。每至清明时节,都是中国人感受自然、感受天人合一的重要时刻。在这个万物复苏的节令里,我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感物惜春,沉静思索,追寻自然法则的真谛。我们与自然对话,我们体悟自然对我们的心灵的影响。我们懂得了尊重自然,自然节律变化让人敬重,让人敬畏。在这个神圣的文化仪式里,我们寄托着追寻春天的新的希望,怀揣着与天地和谐共生的梦想,完成了我们催护新生、迎接新生的精神的灵魂洗礼。
中国人的“清明文化”,还是以感恩纪念、慎终追远为特质的精神。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体表达对生命敬重之情的共同时刻。我们认祖归宗,祭奠祖先,缅怀先人,饮水思源,追古怀远,知死乐生。每逢清明,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尽量回到故土,到亲人的墓碑前扫墓、祭奠。这种传统节日的文化情结,在中国人心中已深深留下烙印,化作民族的共同记忆。
文化是一套历史性发展的社会标准和仪式的系统,这些标准和仪式被一代代地传下来,成为我们的文化历史。清明,作为文化节俗的形成,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作为一种文化,其内涵汇集了儒、道、墨、释诸家的一些思想精髓,储存着我们祖先的自然经验,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文化的、伦理的价值观。
一说到清明,这首诗便会浮现出来,这首杜牧的《清明》传唱千古,经久不衰。偶记李白与杜甫也曾在杏花村内喝酒,却未能写出佳句来,不是他们贪杯而是未逢清明,杏花村的酒即使再香,也香不出一首绝句。
那是春秋战国时期,咋晚还寒时候。介子推与他母亲隐居山中,晋文公气势磅礴而来,逼介子推出山辅政以报当年之恩,怎料介子推学庄子不入世,活活的在大火的包围中死去留下一封血书,晋文公下令把这天记为寒食节,让百姓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晋文公云游此地,祭拜介子推,看见复活的老柳树,就把这天记为了清明。
时间来到唐朝,本是清明佳节,与家人团圆之际,却不料一个人走在路上。心里本有几分凄凉,却下起茫茫细雨,更添几抹惆怅,只好借酒浇愁,叫住一个牧童寻问,留下一个画面让我们细细猜测,杜牧是否找到酒家,是借酒消了愁,还是愁更愁,在他这首《清明》中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
铃……闹铃永不迟到的响起,就算在第一个清明节假日也还是那样尽忠尽职,按下它,原来是昨晚忘记注销了,天空中,有着一种压抑与沉重之感,原以为不久就有雨水来临,却被证明只是多了几朵云,而坟的旁边,也多了几个人,多了些感情,多了些味道。
现在想想,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情,是一种悲凉与寂静,是一种融洽的祥和,还是一种淡定与无奈。唉!不知道,毕竟清明节并不注定悲伤,悲伤不知算不算得上是清明的一种主旋律。很早以前是,至少晋朝是,近代以来不是,因为新思想的出现与流行,现在,无法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还记得我们在烈士陵园那沉痛的心情吗?一个埋葬着无数为国捐躯的志士的地方,这矗立在我们面前的烈士纪念碑,诉说着英雄们光荣而无悔的事业,岁月的风尘早已在它们身上刻下斑驳的印记,让垂下头,默哀着的我们无法不回想起那段沧桑沉重的往事。
动荡岁月中的战争连绵成一曲激励人心的军歌,这令人激昂的旋律中,跳跃着一个个赤色的音符,他们,他们,我们的英雄们!英雄们的光芒辉映着云彩,暮鸦的回归演奏着怀念的哀歌,风牵着晚霞撒向角角落落,告诉每一个人: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英雄人物可以忍受自身所受的一切苦难,却无法接受他们所爱的人民受到身心折磨。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进行了庄严而伟大的革命,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繁荣发展,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前赴后继,赢得了人民的世代敬仰。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战斗到最后一刻,他们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令敌人胆颤心惊;邱少云为革命的胜利,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用生命换来了胜利的曙光;夏明翰烈士英勇就义前,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大义凛然地写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丽诗篇;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面不改色心不跳,从容就义,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他人的平安……或许,在他选择革命的那一刻起,他已经准备好放弃肉体和躯干,但同时他们也选择了精神与灵魂。他们放弃了短暂的一生,选择的却是长久而不朽!
我的耳畔恍惚想起了故去战士们的呼唤,他们还在为战斗的胜利担心吗?他们还在担心侵略者吗?他们还在手握钢枪怒视敌人吗?不必了,不必了,壮士们哪,你们好好安息、放心地安息吧。世间已经安定,太平。我想,每个英雄的嘴角都一定泛起会心的微笑。为了和平与尊严,他们牺牲了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呢?
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心底的痛楚又再次被揪起,那鲜艳飘扬的红色,让我想起英雄们在遭受酷刑时坚定的表情,不屈的精神。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这些并没有阻挡战士们的报效祖国的决心!
想想我们,我们在跟父母顶了嘴之后,除了感到片刻的快意,是否想到了父母此刻的感受?我们在成绩下滑之后,接受了老师的批评,为何显得漠不关心?在洗完手后扬长而去的我们,是否又想到了浪费呢?我们在大手大脚地花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我们太幸福了!幸福得不知道珍惜!如今的一砖一瓦,都是烈士们用热血与身躯换来的呀!我们将剩饭剩菜倒入桶里时,想想饭菜是怎么来的,它有着农民伯伯和食堂阿姨们艰辛的汗水;我们将食品袋随手乱扔时,想想保安叔叔和清洁工阿姨们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无闻工作;在我们遇到挫折打算放弃的时候,想想咱们的英雄们了,想想他们如何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艰难的攻下一个又一个阵地,想想他们如何在敌人威逼利诱时显得那样镇定坚决。他们顽强不屈、坚持不懈、视死如归、尽忠报国。他们将英烈千秋,这都是我们该学的,拥有了这些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心!
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祭奠烈士英灵。烈士虽已长眠地下,但他们的精神将与青山共存,与日月争辉。
1、岁月随想
日子被儿女撵得慌慌张张
月亮被童年啃得只剩一个月芽
母亲望着瘦瘦的灯光
用针在银丝盘绕的头上磨着
绕指的线越拽越长
总希望儿女脚下的路更结实
父亲的锄把越来越苗条
穿戴银珠的禾苗
越来越腰肥体胖
秋天分娩的时候
手拿镰刀的.父母
脸上才挂满圆月的笑!
注:当地女人鞋底时,每纳一针习惯在头上扛一下,据她们说头顶上油脂,可以使针在纳鞋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可省去穿针时的阻力。
2、古道斜阳
――.07.26日与一帮文友沿着上党古道,寻到唐宋遗留的上党关栈道!
一条古道锁尽千年的繁花
当年的马辙印像一枚枚古钱
驼铃声摇晃了百个世纪
把一个唐盛宋朝运进辉煌的历史
那一块块正憨睡的石板
像一位位开路的勇士
无论商贾仕女僧道乞丐
他们会平安的送出上党关口
抚摸着前朝的阳光
欣赏李白赊酒的月亮
千年之后一群文人墨主
在圆月的古关隘再一次返回前朝
山脚下一条长汾高速
寻着祖辈的足迹
关前月下
成就前人更多的古画!
3、上党关
――2015.07.26日冒着32度高温,与一帮文友,在屯留盘秀山毛孩岭,寻到千年古遗址,上党古关,感就遂成!
唐诗宋词把最后一弯残月
遗留在上党古栈道
盘秀山的草把那轮残月
隐藏的时隐时现
只有那些多情的文人墨客
才知他的生命与这个城市一样重要
金戈铁马钟鼓胡箫
那段历史在我们脑海中
成就那幅《清明上河图》的长卷
驼背的圈门
是否就是当年弯弓射大雕
叱咤虎啸让外敌惧怕
内里笙歌欢笑
让几千年风雨飘摇
唐宋明清绝句美章
定格在上党关内
如今,仅存的一弯残月
【诗歌清明节随想】推荐阅读:
清明节踏青诗歌01-16
清明节的思念诗歌07-13
清明节自编的诗歌01-16
小学一年级清明节诗歌10-13
清明节优美现代诗歌01-28
清明节缅怀烈士的诗歌朗诵稿03-04
清明的诗歌10-15
《清明》诗歌02-18
清明的思念爱情诗歌10-02
清明诗歌朗诵活动总结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