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通用8篇)

一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1

(一)策划:初一语文备课组命题人:杨道辉龚斌审题人:杨道辉

一、阅读下面两篇例文,然后完成“思考与练习”:

(一)例文1

山顶上的哑叔叔

①星期天早晨,我和妈妈去登山。登上山顶,我看见不远处有几个人聚在一起,其中一个人正比比画画地好像在说什么。我好奇地跑过去,原来是位哑叔叔正在用哑语和别人交流。他穿着一件浅蓝色的薄毛衫。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他的脸庞干净清爽,在大汗淋漓的人群中特别显眼。

②我不觉(走/凑/来)到了他的身旁。只见他在地上写了“书法”两个字,然后站起来(拿/摆)出一副写字的姿势,最后又从兜里(掏/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招习字学生20人”。纸不大,但上面的字刚劲有力,非常漂亮,令围观者(赞叹/惊叹)不已。他看出了大家对字的关注,便兴致勃勃地在地上写下了“鸡年吉祥”4个大字。那字,字体饱满,章法自然,一看就知道,这里面蕴涵着深厚的功底。这样的字竟出自一位失语者之手,实在让人佩服。我不禁暗暗为这位叔叔叫起好来。

③写完字,他又用哑语给大家表演了他的生活习惯:他每天都要写很多字,有时太疲乏,就用凉水洗洗脸,清醒后接着写。他还告诉我们,写字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虽然他的手已磨出了趼子,但还是坚持不懈地练习。大家被他这种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动了,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哑叔叔有些不好意思,用手挠了挠头,羞涩地笑了。

④就在我快要离开的时候,我看见他又在地上写了一句话:“天山镇只有一个。我爱天山镇的人。”

我的心一动,就好像那行刚劲有力的字没有写在地上,而是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

思考练习

1.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了哑叔叔的穿着打扮,这就是描写。

2选出第②段中括号内用得最准确的词语、、、。

3.②段第二句话写哑叔叔写字、掏纸过程,是分三个层次写的,指出分层次的词是、、。在这句话中,运用了动词“写、站、掏”,这就叫描写。

4.哑叔叔之所以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主要是小作者选了

()()()这几条生动的材料。

A.穿着打扮特别显眼B.书法有深厚功底C.练书法手上磨出了趼子

D.有爱家乡的情怀E.在大家赞扬声中笑了

5.④段画线句子,升华了文章的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本文通过一件事来写哑叔叔给“我”印象深刻。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事件是。

(二)例文2

“侠女”小红

①每当我孤单一人时,就会想起一年前搬走的曾经和我朝夕相处的好伙伴小红。小红体质特别好。又喜欢运动,于是当了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你别看她平时是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可她却像男孩子一样爱打抱不平,我私下里叫她“侠女”。

②说起她爱打抱不平,我还真得感谢她呢!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天气十分闷热。我和小红一起去河里游泳。我当时还没有学会游泳,就拿着救生圈在浅水里学“狗跑”。小红则一个鱼跃,在河里游来游去。正在这时,村里的几个“捣蛋鬼”也来了。他们虽然也不会游泳,却一个劲儿地朝我泼水。那么多水扑面而来,弄得我睁不开眼,喘不过气。我只得拼命大叫,可是那几个该死的男孩却仍然幸灾乐祸地一边泼水,一边大笑。

③“住手!”突然传来一声喝叫。我睁开眼一看,见小红游了过来。只见她怒目圆睁,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我知道她的“侠女”性子又上来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一下子(拉住/抓住)了其中两人的胳膊,厉声问道:“为什么欺负我们女同学?好,今天我也让你们尝尝水的滋味!”说着她使劲儿用手(按/压)着两个人的脑袋拼命往水中(按/压)。那两个“捣蛋鬼”又叫爹又叫娘地直向她讨饶。他们的几个伙伴也吓得目瞪口呆,刚才的神气劲儿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了。小红见他们这个样子,才松手说:“你们下次还敢欺负我们女同学吗?”那几个“捣蛋鬼”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小红这才露出了胜利的微笑。我紧紧握住她的手,感激地说:“今天多亏你啦!”小红却毫不在乎地摇了摇头。

④唉,可惜我这位“侠女”朋友已经转学一年多了,我真想念她呀!

思考练习

1.描写人物的外貌有两种方法:

一是对人物的长相、穿着打扮,从头到脚进行细致描写;二是用极简练的笔墨勾画

出人物的外形特点或精神状态。

本文中对小红的外貌描写采用了第种方法。

2.小红的外貌描写,平时是,发怒时是,制

服了男生是。

3.写小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选的主要材料是。

4.为表现小红爱打抱不平的性格特点,作者选取了这件事。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有。

5.③段具体地描写了小红制伏几个“捣蛋鬼”的过程和结果,写得有声有色。选

出③段中括号里用得最准确的动词,依次是、、,运用动词描写人物的动作,就叫动作描写。

6.④段是全文的结尾段,既在结构上照应了和,又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二、写作训练

妙笔生花——写人的记叙文写作指导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把人作为主要记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言行、心理活动、生活片段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反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跟我们同呼吸共患难,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邻居、亲戚和同学等等,要想写出真实的他,除了平常的了解还不行,还需要我们在写作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的面前。

(一)首先,要有一个明确、新颖、深刻的中心。

有人说,写人要写“魂”,这里所说的“魂”是指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写人的记叙文就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你在写作前就要先给你要写作的人的思想定位:他是一个思想高尚的人,还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一个有着高瞻远瞩的伟人,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凡人等等,只有你确定了这个中心,你才能更有目的的根据这个“魂”去恰当的选择材料。

(二)运用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既摹其“形”,又状其“神”。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而要想逼真的刻划出这个人物的形象,就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曾说过:“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 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特征去绘形传神,显示其灵魂;可以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身分、地位、职业、年龄、文化层次等等;可以用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的动作来彰显人物个性;可以对人物作入木三分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精细描摹和刻画;可以采用有多种用途又带动全局的细节来为文章增添光彩,使读者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样既“摹形”又“传神”,形神兼备,人物性格尽显字里行间。

(三)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塑造典型的人物。

写人离不开事,事因人生,人因事显,但要清醒的认识到,写事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即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对中心思想而言的,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的事件,就是典型事件。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这种典型事件不一定非得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正所谓“小中见大”。当然,这些事例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应当详略结合。在具体安排详略时,可以围绕中心,比较每个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最能突出中心的,要详写,次之较详,再次之较略。要注意的是一般至少有一件事应当详写。

(四)最后还要注意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做到线索分明。

初中学生可以先从顺叙练起,注意材料的取舍,防止平铺直叙,让人感到乏味。运用倒叙时要注意把倒叙部分的起讫交代清楚,从倒叙到顺叙要有明确的界限,注意衔接自然。

(五)还要注意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这是记叙文能否生动的关键。

在一篇记叙文中,记叙为主,描写为辅,杂以抒情和议论。记叙和描写能让文章的血肉丰满,抒情和议论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2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阅读的环境, 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阅读的欲望更容易被激起。如在学校里, 可以把教室布置得富有书香气, 建立图书角, 使学生随时随地都有阅读的欲望;可以为学生专门辟出阅读的时间, 如早读、午读;教师也可以利用自习时间找一些精美文章和学生一起阅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 尊重学生的感受和想法, 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出来, 这时阅读和写作就能良好的结合起来。

二、立足教材, 迁移运用, 形成读写链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到作者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 教师随时对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赏读, 让学生反复阅读, 反复体会, 并教会学生在以后写作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 可以让学生认真体会其文字的美妙之处, 从而学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上去体验、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而进行模仿创作。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指导异常重要, 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 阅读那些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书籍, 特别是那些关注社会、关注热点的文章, 学生们对此关注的多了, 就会有所感触, 就能顺势而为, 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脱离现实。

三、让学生学会逆向反思的思维方式

中学生在写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 如果教师在指导写作过程中, 不重视教法上的创新, 也也没有注意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会使得学生写出的文章经常是平庸的、没有美感的, 最突出的问题是写作内容落入“俗套”与“表面化”。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打破写作常规, 从反面来启发学生写作, 让学生写的文章出人意料、别出心裁。在写作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方式, 学会多角度审题, 有的作文题目从正面思考, 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 不知从何下手, 但是如从反面对题目进行探索和挖掘,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使学生文思如泉。审题问题解决了, 在选材上采用独特的鲜为人知的素材, 引起读者好奇心, 就会吸引读者看下去。最后就是构思, 构思平淡, 流于传统的方式, 会让人感到千篇一律, 如果构思新颖, 就会使文章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在构思中, 充分利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 挖掘内心深层的感受, 在不断的思考中提炼和升华, 在批判和反思中写作, 那么作文立意也就具备了深度、宽度和厚度了。

四、关注现实, 开阔胸襟, 升华读写链

1. 学会体验。

每一位学生不论是读书还是写作, 都应关注他们的个性, 但要有意识地强化培养, 使他们的精神世界中不断生长出灿烂的创造之花, 还得有一番“啃”书的本领。啃, 就是深度阅读, 用书中的个性来熏染自我的个性。啃的过程, 是快乐获取的过程。要获得快乐, 就要迎难而上。因此, 啃书, 就是下苦功夫咀嚼书, 战胜阅读中的种种障碍, 进入书中的内在世界, 只有有了发现, 才能有所创作。

2. 勇于创造。

读名著是写作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在读的过程中应有所发现, 有所收获;在理解原著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用不同角度和眼观解读作品, 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同时,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 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对这些观点要加以肯定。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便可以拿笔写出自己的观点。

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是读书的目的要明确。读书一旦目的明确了, 会增强读的信心, 这个习惯养成了, 会提高阅读的效率。二是要精选。读好书、读通俗易懂的书、读不易读懂的书;三是读书要有计划, 如果没有计划, 就会像大海捞针, 最后什么都没学到, 什么都没读懂, 所以一定要养成按阅读计划阅读的好习惯。四是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 一定要带好笔记本, 将好词好句、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 特别要写读后感, 并且要经常修改自己的笔记本, 时间长了这种读写结合的习惯便自然养成。

六、勤于练笔

新科改后, 语文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写作, 特别是注重读写相结合, 而课堂小练笔作为读写结合的一种有益形式, 深受老师们的青睐, 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 课堂中进行练笔成为教师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练笔是穿插于阅读教学之中的, 具有节奏快、效果好的特点。写作的内容是在阅读课文的进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 让学生有感情要宣泄, 有语言要表达。教师在组织课堂练笔时要讲究时机, 在学生表现出有话想说、有感要发、有情可抒的时候, 趁热打铁, 才能卓有成效。

让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齐头并进 篇3

阅读与写作是有机的整体,多年的课本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动力。从小学到高中,选入教材的文章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堪称精品,它们既源自生活,又富有情感,还有理论提升。有了这么好的写作资源,我们又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可以让阅读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写作产生影响:

首先,引导学生思索文章主旨,让学生形成写文章需有积极向上的思想的意识。作为一名学生,肩负的是国家未来建设的重任,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昂扬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危险的。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在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时期,老师应把握好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优秀作品的欣赏中,在心灵深处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拥有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人的态度,从而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我相信,这样的学生在写作时,也会是赤胆忠诚、坚毅不拔的。在《我与地坛》的学习中,学生看到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他绝望,他迷惘,他不顾妈妈的感受……也许我们每个人处在史铁生这样的处境,都会和他一样,可当学生看到他顿悟生死,说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接下来是怎样活的问题”时,大家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学生从史铁生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昂扬,也从他的妈妈身上感悟到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母爱。这一切不需他人多说,就在学生的阅读中融入了他们的血液。课本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篇章,不胜枚举,在此,我想说,文章的阅读,主旨的把握,是学生思想的源泉。而好的思想反映在作文中,必定得到立意的高分。

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要求里,没有文体的限定,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可是,无论写法如何变化,总要能很好地传情达意,这就要求学生所写的文章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是完全可以在课文的阅读中形成的。在我们的课本中,无论是议论文还是散文,都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像《六国论》,是典范的议论文,开篇就提出中心观点,并在简要的阐释中形成两个分论点,第二段便紧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进行对比论证,第三段承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进行举例论证,第四、五段再做总结,整个文章形成了严密的论证结构,使说理充分而透彻。再如《荷塘月色》,从开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带上门出去”始,到见过月下的荷塘,再到想像江南的采莲,再到“推开门进去”作结,使文章形成了圆形的叙事结构。在长期的教学中,诸多的范本会给我们学生强烈的逻辑意识和结构意识,这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无形的,也是深远的。

再次,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让学生体会精妙语言对读者的吸引以及深刻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的好处,从而让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我们在读学生的文章时,经常会为学生精彩的语言而叫好,也会为学生干瘪的语言而恼火,虽然老师会在作文本上批上“注意锤炼语言”的语句,可真正的效果又有几何?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深深的体会到自己词汇的匮乏,可对究竟该如何去填补这多的妙词佳句却不知晓。那么,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在学生渴求掌握更多词语之时,引导学生,潜心于课本范文语言的品味,多记忆,多美读,必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我们的课本从来就不乏精美的语言,如小说《药》中,鲁迅先生写康大叔的刽子手形象,连用“抢过”“扯下”“裹”“塞”“抓过”“捏一捏”等一系列动词,活脱脱地刻画出他的野蛮、凶横与贪婪。再如《雷雨》中大量类似“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一样的人物语言,话中有话,潜台词丰富。再如《我的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小屋是眉梢的痣一点”的描绘,“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的惬意,无不显现语言的精妙。还有《滕王阁序》《兰亭集序》《道士塔》等等众多语言精美的篇章,如果学生能在记诵之中,不断积累沉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我相信,在学生的写作中,他们不会感到词语太少,而是妙词泉涌。

最后,引导学生在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多做模仿,多写短评,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阅读为平台,提升写作能力的时候,必须不断提供写作的机会,诸如写读后感、仿句之类,让学生实践。学生在深深体会一篇文章往往有得之时,就会有想说的愿望,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机会,将他们引到写作之路上来。譬如在学到好的语段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模仿同样的句式写一段话,如果这样的经典能够被学生带入作文中,必定会成为得分的亮点。而对学生思想影响颇深的文章,也是训练学生评论的极好素材,这时的分析会透出学生的真情和心灵,而这恰好是作文的生命。

一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4

一、阅读训练

贝 多 芬 的 故 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防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以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

”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

豪华——()分散——()

镇静——()

5、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二、趣味语文

1、填数字,组成语:

请在下面空格中填上适当的数字。试一试,你准行。

()尘不染

()海为家

()窍生烟

()神无主

()面威风

()霄云外

()感交集

()载难逢

2、小故事,大道理:

“马虎”的来历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二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二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三、作文训练

如何写好游戏

写作要求:

(1)要交代清楚游戏的时间、地点和参加游戏的人(2)要按游戏的顺序,把过程写具体 写前先回忆游戏的全过程

①重点写游戏的过程(开始—经过—结果)②写过程中的“趣点”

③抓住游戏中任务的动作、语言、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3)写出游戏的热烈场面

要写出游戏的热烈的场面,参加游戏和在场其他同学们的表现,又要抓住个别人的举动重点写,由此突出场面的紧张、热烈。(4)写出自己的收获、体会

一年级阅读训练题 篇5

(一)我是一粒(lì)种子。春天到了,我发芽了。谢谢太阳和雨水,是他们帮助我长大。现在,我已经长得很高了。到了秋天,我就会结出果实,农民看了可高兴啦!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种子

一()太阳

一(2、在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① 我已经长(cháng zhǎng)得很高了。② 我会结(jiē jiã)出果实。③

3、短文共有_______句话,请用“/”和数字在文中标出来。

4、“我”是什么?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在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结果?

“我”在_________________发芽,________________结果。

6、选择正确的答案,对的在括号里打“√”

“是他们帮助我们长大”中的“他们”指的是:

① 春天和农民()② 太阳和雨水()③ 阳光和春天

())雨水

(二)深秋了,树叶渐渐地黄了,一阵秋风吹来,片片黄叶从树上慢悠悠(yōu)地飘落下来,就像许多黄蝴蝶从树上飞下。我捡(jiǎn)起几片落叶,小心地夹(jiā)在书本里。我知道这是秋姑姑留下的影子。

1、2、短文共有_______句话,用“/”标出来。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秋风

一()黄叶 一()书

一()蝴蝶

3、树叶是在什么时候变黄的?

树叶是在____________变黄的。

4、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什么?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像________________。

5、深秋的落叶多不多?从哪两个词看出来的?在文中用“△△”

标出来。

6、“我”把什么东西小心地夹在书本里?

“我”把____________小心地夹在书本里。

7、“我知道这是秋姑姑留下的影子”,秋姑姑留下的影子是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打“√”

秋风()

树叶()

落叶()

黄蝴蝶()

(三)小袋鼠,蹦蹦(bâng)跳,唱着歌儿上学校。小袋鼠,我问你: 为啥不背小书包? 小袋鼠,眯眯笑,拍拍肚子让我瞧: 肚子上,肉口袋,就是我的大书包。

1、连一连

唱着

书包

拍拍

眼睛 骑着

木马

咧咧(liě)

肚子 背着

歌儿

挤挤

嘴巴

2、“我”问了小袋鼠一个什么问题?请用“-------”画下来。

3、不背书包上学的是谁?请在下面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小老鼠()

小袋鼠()

小松鼠()

4、小袋鼠不背书包上学的原因是:

① 小袋鼠不爱学习,不肯上学。()② 小袋鼠偷懒(lǎn),让爸爸妈妈帮他背书包。()③ 小袋鼠的书包就在自己的身上。()

5、小袋鼠的书包在哪里?请用“~~~~”画出来。

原来,小袋鼠的书包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6、“瞧”的左边是个“目”,意思是与眼睛有关。“拍拍肚子让我瞧”,就是“拍拍肚子让我________。”

(四)我的生日蛋糕(gāo),好圆好大,金黄金黄,就像是一个太阳。我把“太阳”切了,分给每个小朋友。你一口,他一口,每人都有一口阳光。太阳是甜的,不信,你就尝尝。

1、“我”的生日蛋糕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

“我”的生日蛋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生日蛋糕像什么?

“我”的生日蛋糕像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有甜味吗?这个太阳指的是什么?

太阳_______________,这儿太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口,他一口,每人都有一口阳光。”意思是:()①每个人都吃到一口阳光,冬天就不怕冷了。②每个人都吃到一口阳光,晚上就能看得见了。④ 每个人都吃到一口蛋糕,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快乐。

(五)河马大伯在卖气球。五颜六色的气球用绳子拴(shuān)在货(huî)架(jià)上,好耀(yào)眼呦!

小老鼠想买气球,可他没有钱,怎么办呢?正巧(qiǎo),河马大伯打了个哈欠(qian),闭上眼睛打起盹(dǔn)来。小老鼠悄悄地跑过去,咬断一根拴气球的绳子,抓住气球的尾巴转身便跑。谁知气球的浮(fú)力大,载着他向空中飘去,越飘越高,小老鼠慌了,想松开手,又怕自己被摔伤,只好拽(zhuài)着气球飘。最后飘到哪儿去了呢?谁也不知道。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_______句话。

2、谁在卖气球?

______________在卖气球。

3、小老鼠为什么不去买气球而要偷气球?

因为小老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马大伯打了一个哈欠,闭上眼睛打起盹来”是说:()①河马大伯假装闭眼睛,好让小老鼠偷气球。②河马大伯累了,困了,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5、小老鼠是怎么偷气球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6、为什么气球会越飘越高?想想这是什么气球?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气球越飘越高。这是____气球。

7、小老鼠拽着气球飘是因为:()①小老鼠想到空中看看风景。

②小老鼠不敢松手,怕自己被摔下来。④ 小老鼠舍不得气球飞掉。

(六)小白兔没有钟,不知道时间,它请小山羊想办法。晚上,小山羊给小白兔送来了三盆花:牵牛花、午时花、夜来香。

太阳出来了,小白兔还睡在床上打呼噜(lu)。牵牛花开了,举起小喇叭(lǎ ba)大声吹着:“呜拉哇,呜拉哇,小白兔,起床啦!”

太阳升到头顶(dǐng),小白兔还在跳舞,午饭也忘了吃。午时花开了,笑嘻嘻地叫:“小白兔,该吃午饭啦!”

天黑了,小白兔还不想睡觉。夜来香开了,张开小嘴轻轻唱着:“小白兔,八点钟啦,快睡觉吧!”

小白兔有了三种花,起床、吃午饭、睡觉,再也不会忘记了。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标出段落号。

2、谁送给谁三盆花?

__________送给________三盆花。

3、小山羊为什么要送给小白兔三盆花?用“____”画出小山羊送花的原因。

4、太阳升到头顶是什么时间?

太阳升到头顶是____________。

5、把下面三种花和它们开花的时间用“____”连起来。

牵牛花 中午

夜来香 早上

午时花 晚上

6、小白兔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也不会忘记时间了。

7、给下面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午时花开了□笑嘻嘻地叫□小白兔□该吃午饭啦□

(七)柳树的头发又细又长,在微风中飘飘荡荡(dàng)。燕子飞来想给她剪(jiǎn)短,柳树说:“不剪不剪,短发哪有长发漂亮!”蝴蝶飞来想给她打个发结,柳树说:“不必不必(bì)我喜欢自自然然、大大方方。”春雨说:“我来给你洗洗头发吧!”柳树说:“好,好,谢谢,谢谢!你让我的头发更青翠、更清洁、更漂亮!”

1、你能写出和下面一样重叠的词吗? 飘荡——飘飘荡荡

高兴——___________

大方——___________

2、“短发哪有长发漂亮!”意思是:()①短发没有长发漂亮。②短发比长发漂亮。③短发长发都漂亮。

3、燕子想给柳树剪短发,蝴蝶想给柳树的头发打结,柳树同意吗? 同意()

不同意()

4、春雨要给柳树洗头发,柳树同意吗?柳树是怎么说的?用“~~~~”画出来。

5、柳树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

柳树的头发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的。

6、“青翠”的“翠”指的是绿色,“青”也指颜色,有三种:①绿色;②蓝色;③黑色。想一想,“青翠”是什么颜色?“青”在短文中应该是_____色。

7、柳树的头发就是什么? 柳树的头发就是_____________。

(八)一座小小的荒(huāng)岛上住着一只小熊。小熊感到孤(gū)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mâng)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小熊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 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小熊明白了,他在岛上种呀种,种了许多小树苗。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漫(màn)山遍野,绿叶成荫。

一只小鸟飞来了:“啊,这儿真好!我就住在这儿吧!”

许多小鸟飞来了,都在这儿住下了。远处的小鹿啊,小象啊,小猴啊,也都划着船来了:“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

小熊高兴极了,不停地说:“欢迎(yíng)你们!欢迎你们!”

1、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标出段落号。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桥

一()云

一()树 一()熊

一()象

一()鸟

3、小熊为什么会感到孤零零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4、孤零零的小熊有什么想法?

小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云儿变成一棵树,是想告诉小熊什么?

云儿变成一棵树,是想告诉小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儿看出小熊种了许多树?在这些词下面打上“△”。

7、“啊,这儿真好!我们就住在这儿吧!”“这儿”指什么地方?“我们”是谁?

“这儿”指的是______________,“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九)一天,小白兔在森林里采蘑菇(mï

gu),迷了路,心里又急又怕,不小心摔了一跤(jiāo),腿扭(niǔ)伤了,坐在石头上哭了起来。

小花鹿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拉着小白兔的手说:“小白兔,你为什么苦哇?”小白兔说:“我不小心扭伤了腿,不能回家了。”

小花鹿安慰(wâi)小白兔说:“不要紧,你家住在哪儿?我送你回家好吗?”小白兔说:“好,谢谢你。”

小花鹿一边替小白兔擦眼泪,一边说:“快别哭了,看你把眼睛都哭红了。”说着小花鹿背着小白兔,送她回了家。

1、写出三个和下面一样的词。

又急又怕

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又____又____

2、小白兔摔跤的原因是:()①找不到妈妈,急得摔了跤。②迷了路,又急又怕,摔了一跤。③遇到了大灰狼,吓得摔了一跤。

3、小花鹿问小白兔为什么哭,小白兔是怎样回答的?用“~~~”画出小白兔说的话。

4、小花鹿安慰小白兔时说了什么?用“——”画出来。

5、小花鹿是怎样送小白兔回家的?

小花鹿___________________,送她回家了。

6、“小花鹿一边替小白兔擦眼泪,一边安慰小白兔。”你能用“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写一句话吗?

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中遇到了一只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的井(jǐng)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xián)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gîu)。

1、短文写了______和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

2、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标出段落号。第____自然段写乌鸦用老办法打水。第____自然段写乌鸦喝到了水。

3、在短文中找出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石子

一()井

一()水

4、猴子一共说了_____次话,用“~~~”画出来。

5、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为什么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因为井__________,把许多小石子丢下去也很难使水________,所以乌鸦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6、“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 “这种办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

因为瓶子________,往瓶子里衔石子,水面会_____________,所以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

7、乌鸦能喝到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乌鸦是因为:①有了上次喝水的经验(yàn)才想出了这种办法喝水。()

②别人告诉它衔小石子能让水面升高才想出了这种办法喝水的。()

9、你觉得这是一只:

①爱动脑筋的乌鸦。()②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乌鸦。()

(十一)张乐平爷爷是我国著(zhù)名的大画家。张爷爷的妈妈是个心灵手巧(qiǎo)的人,经常为别人绣(xiù)花、剪纸。

那是一个宁静的夏夜,张乐平偎依(wēi yī)在妈妈身旁,看她绣花。忽然,他发现从蜡烛(là

zhú)上流下一条烛油,很像妈妈绣的小鸡。他急忙用手去捉,可是捉到手的却是热乎乎、软绵绵(mián)的油泥。他照着妈妈绣的花样,用油泥捏(niē)了一只小白兔,还从红蜡烛上挖下一点红油,嵌(qiàn)在白兔的眼眶(kuàng)里。他高兴地喊:“妈妈,你看我的小白兔!”

妈妈看着儿子的作品搂(lǒu)着他,说:“好,你捏的小白兔真美呀!”在妈妈的鼓励(gǔ

lì)下,张爷爷一步步走进了艺术的大门。

1、“热乎乎”形容热乎,暖和;“_____乎乎”形容很胖;“____乎乎”形容很黑。

2、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标上段落号。

3、张乐平爷爷是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看着儿子的作品,这个作品指的是:

小鸡()

小鸭()

小白兔()

5、“烛油”指的是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①炒菜用的油。()②流在递上弄脏了的油。()③从蜡烛上流下来的油。()

6、张乐平爷爷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7、张乐平爷爷是用什么东西做小白兔的眼睛的?

张乐平爷爷是用__________做小白兔的眼睛的。

(十二)我是一只小蜗(wō)牛,住在田野里。我天天背着我的屋子走路,我背着我的屋子爬树,背着屋子玩耍,背着屋子觅(mì)食。我的屋子没有窗子,太阳永远照不进来。

我的家没有桌椅,只能住下我自己。要是你来看我,也没有地方给你坐,我想还是我到你那里去好了。

1、第一自然段有_______句话,用“/”和数字标出来。

2、小蜗牛的屋子能住下几位客人?在适当的□里打“√”。①一位客人 □ ②两位客人 □ ③一位客人也住不下 □

3、太阳为什么永远照不进蜗牛的屋子?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①因为它的屋子太小。()②因为它的屋子没有门。()③因为它的屋子没有窗户。()

4、蜗牛的家为什么不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①因为蜗牛家太小,没有桌椅。()②因为蜗牛家太小,没有地方给客人坐。()③因为蜗牛不喜欢有客人来。()

5、小蜗牛住在哪里?选择正确的答案打“√”。

草地上()

田野里()

树林里()

(十三)风娃娃缠着柳树爷爷讲故事。柳树爷爷讲到高兴的时候,笑得弯下了腰:“哈哈哈„„”

你瞧,你瞧——

飘下了两片柳叶,柳树爷爷把牙都笑掉啦!

1、谁缠着柳树爷爷讲故事?

__________缠着柳树爷爷讲故事。

2、柳树爷爷讲到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在下面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①笑得弯下了腰。()②笑得眉毛都掉了。()③把牙都笑掉啦!()

3、柳树爷爷的牙是什么?

柳树爷爷的牙是________________。

4、“瞧”是什么偏旁?与什么有关?什么意思?

“瞧”是_____字旁,与______有关。意思是_________。

5、“哈哈哈„„”是谁的笑声?

“哈哈哈„„”是_________的笑声。

(十四)公鸡在路上遇见了狼,狼暗暗高兴,想吃掉公鸡。狼问:“好朋友,你上哪儿去?” 公鸡说:“看朋友去。”

狼又问:“咱们两个一起走好吗?”

公鸡说:“怎么是两个?后面还有一只狗呢!” 狼一听,赶快转身逃走了。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标上段落号。

2、短文中有哪几个动物?

短文中有__________________这_____个动物。

3、狼遇见公鸡为什么暗暗高兴?

因为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遇见公鸡暗暗高兴。

4、第五自然段中公鸡说了_____句话。“怎么是两个?”是第____种解释。

①不是两个。②只有两个。③有三个。

5、“狼一听,赶快转身逃走了”,是因为:()①狗比狼厉害,会吃狼的。②狗来了,狼就不能吃到公鸡了。

6、公鸡的后面真的有狗吗?

公鸡的后面__________狗。

7、公鸡说后面有狗的是因为:()①知道狼想吃它,用自己的聪明把狼吓跑。②狗比狼凶。

(十五)妈妈从远方回来时,我正在吃饭。

妈妈开心极了,抱起我亲了又亲。

我脸上一粒淘气的饭,也想亲亲我的好妈妈呢!

它急忙一跳,粘到了妈妈的脸上。

1、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①粒 ②锅(guō)③口 ④碗(wǎn)

一()饭 一()饭 一()饭 一()饭

2、“我脸上一粒淘气的饭,也想亲亲我的好妈妈呢!”“淘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急忙一跳,粘到了妈妈的脸上”,“它”指的是____________。

4、饭粒粘到妈妈的脸上是因为:()

①它好长时间没见到妈妈了,想亲亲妈妈。②它跳得快,最先跑到妈妈的脸上。

③妈妈亲我时,我脸上的饭粒粘到了妈妈的脸上。⑤ 我让饭粒亲亲妈妈。

一年级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篇6

( ) 1. Mr. and Mrs. White drive for ___________.

A. fishing B. shopping C. business

( ) 2. They stop their car _________.

A. at the parking spot B. near the sea C. near the store

( ) 3. They want to put the things _______.

A. in a big bag B. in their car C. in other’s car

( ) 4. Mr. White can’t open the car, so __________.

A. they walk home

B. they ask a policeman to help

一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7

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体悟文本的同时去揣摩作家独到的构思、深沉的匠心, 从而使学生有所领悟, 继而在模仿的基础上使作文也有不一样的构思, 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笔者以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金岳霖先生》一文为教学内容, 试图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体悟写人叙事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从而使学生“两条腿走路”, 身姿矫健。

一、比较选材, 模仿不俗

既然要学习他人作品的长处, 必然要指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不足, 而这种不足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显现。所以在准备学习《金岳霖先生》一文之前, 我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 《我的母亲》。批阅后发现, 学生笔下母亲的性格及表现性格所用的事例大同小异, 所写人物毫无个性可言, 全班48位同学拥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同一个“伟大的母亲”。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人物个性, 写出真实独特的自己的母亲? 可以先引领学生来了解汪曾祺先生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在了解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之前, 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了解金岳霖:

金岳霖, 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 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既然如此, 作者汪曾祺是否就金岳霖的学术成就方面选材构思为文了呢? 是否赞颂他取得如此成就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了呢? 这些是我们学生作文时走的常规路线。显然汪曾祺并没有这么做, 那么他选择了哪些事例? 写这些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的构思立意是否比传统路线更具观赏性, 对读者能产生更强的震撼力呢?

初读文本, 学生很容易就能归纳出文中所选事例: 古怪的样子、随意的提问、意外的结论、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等等。引导学生体悟, 这些事例表现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几乎所有学生都觉得金岳霖是“奇怪”“有趣”“不正常”的。似乎文章选择的材料都是表现人物的“缺陷”的, 而“事物外部的缺陷往往透露出事物内部的某些更深层次的本质” ( 陈定家《关于“缺陷美”的思考》) , 汪曾祺就是要在这些看似带有人物缺陷的事例中透露出人物率真的个性, 这样的选材比选择表现人物优点的材料更吸引人的眼球, 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人物也显得更加有个性特点。

再反观学生自己的习作《我的母亲》的选材: 深夜盖被子、雨中送伞、争吵后的道歉等, 这些选材大同小异, 人物形象“千人一面”。笔者在比较了学生习作与《金岳霖先生》一文的事例后, 引导学生重新选材, 要求学生写出有个性甚至有“缺陷”的母亲。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实际上是进行了两次比较, 第一次是把大众眼中的金岳霖和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进行比较, 从而使学生体悟作者选材的不俗。第二次是把课文的选材和学生习作选材进行比较, 学生在体悟后进行一次选材的模仿, 使他们在作文选材上能有自己的独特眼光。

二、比较细节, 模仿真实

学生第一次的模仿有可能会带来如下问题: 选材是不俗了, 但是一味的模仿选择表现人物奇怪、不正常一面的材料, 带来的结果是把人物丑化了。引导学生再次品读文章,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细节。品读过后学生们体悟到文中选择如此材料并没有把人物写丑, 反而写出了人物本性天真、热爱生活的一面。学生深刻感悟到作者展示人物“缺陷”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丑, 而是要把人物动人的一面展示给人看, 正因为这些看似表现“缺陷”的细节, 我们反而能够感受到更多富有情趣的、真实的人物生活。因此描绘“缺陷”应该是充满深厚情感的细节描绘, 而不是带着嘲讽的粗糙的记录。“缺陷”中有人物的真, 情真意切地、细腻地描绘人物的“缺陷”, 不但不会损害人物形象, 反而会让人物更真实动人。

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比较其他曾经学过的作品:

这藤野先生, 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有时候竟会忘记了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有一回上火车去, 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藤野先生》)

邋遢的穿着反衬出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风格和伟大的人品。

近几年来, 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 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 独立支持, 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 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自然要发之于外; 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 《背影》)

惨淡的人生反衬出永远不会褪色的父爱。

老王只有一只眼, 另一只是“田螺眼”, 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 怕他看不清, 撞了什么。有人说, 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 害了什么恶病, 瞎掉了一只眼。 ( 《老王》)

不光彩的经历反衬出老王人性深处的美好。

学生们通过这些作品中同类细节的比较发现: 真诚的作者善于艺术地表现人物的“缺陷”, “缺陷效应”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有了如此体悟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第二次模仿, 选择母亲的一个“缺陷”, 进行细节描写, 加一句点评, 化“丑”为“美”。

这一教学环节中也是在两次比较后进行模仿。第一次把自己笔下的母亲形象和金岳霖进行比较, 一“丑”一“美”, 究其原因是未能领悟选材的目的何在, 选择不俗的材料, 最终目的依然是表现人物的美好, 而非丑化、矮化人物。第二次通过多篇文本中对人物描绘段落的比较来印证以上观点。两次比较后, 再让学生模仿如何恰当选材并对材料进行艺术地加工, 从而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

三、比较立意, 模仿深刻

教学到这一步, 学生不免会想, 那我的文章最终还不是表现“母爱”这一老套的主题吗? 除了事例材料有点新意, 内在还是没变, 换汤不换药而已。此时还是引导学生再次细品文章, 请学生注意, 课文中主写金岳霖先生, 但还提到了其他几位先生, 为何要提到这几位先生? 他们身上有何共同之处? 此时, 可以展示有关本文的背景材料。

结合背景材料和文本信息, 汪曾祺先生回忆早年西南联大的一位“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写了金先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看似不合情理之处,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问渊博、风趣幽默、具有真性情的金先生。但本文又不局限于此, 作者在叙写金岳霖先生的同时还时不时宕开一笔, 谈到西南联大的诸位先生, 并在结尾处写道“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 作者不仅是给我们描绘金岳霖先生, 更旨在通过真实的金岳霖先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为“精神高地”的西南联大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迷人的精神魅力。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普通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不难发现经过中考模式化作文训练后的学生作文, 脸谱化极为严重, 学生的作文中充斥着“高大全”的人物形象, 几十个学生的父亲母亲的形象惊人相似。此时可以深入一层, 引导学生想一想, 母亲身上的那些美好之处是否是上一辈人身上的共性? 你文章的主题能否提升? 在同类人物比较中感悟缺陷, 可以让人物形象更意味深长, 主题更加深刻。

笔者尝试把文本阅读和作文训练有机结合到一起, 从文本选材、材料加工到立意深化都贯彻了比较和模仿这两种做法, 在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同时也使学生作文的升格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年级阅读与写作训练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课 写作 教学策略

一、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英语考试大纲》要求学生能准确地使用语法、词汇、拼写和标点,并使用一定的句型和词汇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可见,书面表达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综合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操作

1.结合阅读为写作储备知识

(1)扩大词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词的构成、词性的变化、词的用法与搭配等方面分析、对比、引申、归纳、总结那些起组织和支柱作用的核心词,然后要求学生理解、抄写、记忆和背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这些词汇进行听写和模仿造句等。

(2)积累各种句型

在理解语篇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应讲解阅读材料中的重点和难点句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缩写、改写、仿写(句型转换)、英汉互译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练习,为英语写作构建一个资料库。如在教学《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4“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讨论句型“Doing…may not sound like…to sb. However…”及“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 …and …”,然后再让学生用这个句型进行造句和仿写练习。

2.设计写作任务

现行初中英语教材话题广泛、题材丰富,表达形式多样,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材料。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A 3a Reading”后,笔者要求学生写一封感谢信;教学完Unit 7后,笔者要求学生以“What should we do to be a student in good manners?”为题写一篇作文。

3.加强对语法的理解和运用

在阅读中结合文章,让学生观察、理解、领悟语法知识,为进一步使用这些语法知识创造条件,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在阅读完《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4“She said helping other changed her life”后,笔者给出句型:“A said he/she would like to work for…, because he/she thought….As for me, I would like to…, because…”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尽量用课文中的句型及短语,如“Doing…However…”“ 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and…”“open one’s eyes to…”“give a good start”“a good influence in…”除讨论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文本设计复述、表演、改写或继写等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句子的奥妙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课例

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谋篇布局及文章结构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类型文章的语篇分析,使他们熟悉各种体裁的布局模式和写作技巧。

笔者以《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为例,展示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是如何有机结合起来的。

Step1 Leading-in

T:“What do you know about Singapor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S1:“It’s an island country. It’s not far from China….”

S2:“We want to know it’s culture, food, people etc.”

T“: Well done.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passage about Singapore. Read it quickly and find what you know about the country.”

(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Step2 Fast reading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理解每段大意,这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文章框架结构,即“location—food—a special zoo—temperature”。

Step3 Intensive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table.

让学生掌握地理位置描述的方法,以及对气候、环境、历史等的描写,使学生学会关于国家、城市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Step4 词汇及重点句型的学习

与学生共同学习本文重点短语、句型,为下一步的写作教学做准备。

Step5 Retell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提示的关键词和学习内容调整顺序,对文章进行复述。

Step6 Writing

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的基础上,自己写一篇关于某个国家或城市的文章。

上一篇:学三平精神 做三平教下一篇:鲁迅散文集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