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通用9篇)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篇1

术后肺部并发症(肺膨胀不全、肺炎、呼吸衰竭等)是增加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肺部并发症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同时也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与住院时间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肺部并发症较心脏并发症更能预测患者术后的远期死亡率。因此熟悉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1.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

与病人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慢性肺疾病、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ASA分级、肥胖、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1.1年龄

近期研究指出高龄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例如:60~6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09,70-79岁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则高达3.04)。

1.2慢性肺疾病

多因素分析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常见原因。但是目前尚无可*证据证明慢性限制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胸廓畸形(脊柱后凸侧弯)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1.3吸烟

有研究指出,和不吸烟者相比,现时吸烟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5.5。但有趣的是,术前戒烟的现时吸烟者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可能高于不戒烟者,这可能与病人戒烟1~2个月后咳嗽、咳痰增多有关。也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术前应戒烟2个月以减少术中分泌物。故临床医生应询问病人是否有吸烟史并评估现时的吸烟情况,而且非急诊手术病人应尽早戒烟。

1.4充血性心力衰竭

多变量风险因素分析表明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导致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93。

1.5功能相关性

有证据指出功能相关性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完全依赖指病人无法进行日常活动,部分依赖则指病人需要借助仪器、设备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日常活动。对于完全依赖的病人其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比率为2.51,而部分依赖的病人则为1.65。

1.6 ASA分级

ASA分级不但能预测围术期死亡率还能预示术后肺部、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ASA分级越高,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越大。与I级相比Ⅱ级或更高级别的危险比率为4.87,Ⅲ级及其以上的危险比率>2.25。

表1.ASA分级和PPCs发生率

ASA分级 PPCs发生率(%)

I

1.2 Ⅱ

5.4 Ⅲ 11.4 Ⅳ 10.9 Ⅴ 未知

1.7肥胖

研究表明肥胖甚至病态肥胖(体重指数>25kg/m2)均不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且据单变量研究报道肥胖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而非肥胖病人则为7.0%,两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1.8哮喘

哮喘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约3%,但研究指出哮喘并非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导致术后呼吸道管理困难。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和正常病人相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其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重新插管的发生率却并不增加。但也有研究结果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

1.10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

有证据表明感觉中枢受损、胸部检查异常、饮酒、体重减轻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感觉中枢受损(除外慢性精神疾病、痴呆)即:1.无法对语言或轻度触觉刺激作出反应的急性思维混乱或谵妄。2.病人有精神症状/谵妄或两者均在原有疾病基础上出现。

1.11运动能力、糖尿病、和HIV感染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运动能力、糖尿病及HIV感染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表2.与病人相关的危险因素

风险因素 推荐分级 危险比率

高龄 A 2.09-3.04 ASA分级≥Ⅱ A 2.55-4.87 充血性心力衰竭 A 2.93 功能相关性 A 1.65-2.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 1.79 体重减轻 B 1.62 感觉中枢损伤 B 1.39 吸烟 B 1.26

饮酒 B 1.21 胸部检查异常 B 未知

糖尿病 C 肥胖 D 哮喘 D 睡眠呼吸暂停 I 使用皮质类固醇 I HIV感染 I 心律失常 I 运动能力差 I 推荐:A= 有可*证据证明其为特殊的风险因素,B= 至少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为危险因素,C= 至少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为特殊因素而非风险因素,I=

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为风险因素。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

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上,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技术及急诊手术。

2.1手术部位

主动脉瘤修补术、胸腔手术、腹部手术、上腹部手术、神经外科手术,持续很长时间的手术,头、颈部手术、急诊手术和血管手术可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2.2手术持续时间

研究表明长时间手术(3~4h)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独立因素。

2.3麻醉技术

研究证明全麻是引起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1.83。近期研究认为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或椎管内麻醉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2.4急诊手术

多因素分析指出急诊手术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危险比率为2.21。

3.实验室检查

与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是:呼吸量测定法、胸片、血尿素氮、口咽部细菌培养及血清白蛋白。

3.1肺量测定法

研究指出虽然肺量测定法可用于诊断阻塞性肺疾病,但却并未能比病史与体格检查提供更多的危险参考资料,故目前并不把肺量测定作为非心脏手术的术前常规检测。因此肺量测定法现多用于诊断阻塞性肺疾病。

3.2胸片

临床上常将胸片作为术前常规检查的一部分。虽然许多研究认为术前检查胸片是有必要的,但是还没有研究证实胸片是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或仅仅只是一个用于发现肺部有无异常的检查方法。同时也有证据表明临床医生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就能猜测到胸片可能存在异常,而且胸片检查也很少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难以预料的并为术前治疗提供参考的信息。但是也有研究指出对于已知心肺疾病和即将进行上腹部手术、胸或腹主动脉瘤手术的年龄大于50岁的病人,胸片检查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3.3血液尿素氮

当血液尿素氮水平为7.5mmol或≥21mg/dl时可作为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然而7.5mmol或≥21mg/dl的血液尿素氮似乎比较低水平的血液尿素氮风险性要低。

3.4血清白蛋白测定

多因素分析表明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30-39g/l)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全国性的心室动脉瘤风险研究报道: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预测围术期30天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重要因素。该报道指出当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时病人的死亡率随着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另一大样本研究也指出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是预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最有效地并且是和病人相关性最大的指标。

3.5口咽部细菌培养

只有很少一部分研究评估了术前口咽部细菌培养的价值,且其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表3.与手术过程相关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危险比率(%)手术部位

主动脉 6.09 胸腔 4.24 腹部 3.09

上腹部 2.96

神经外科 2.53 头、颈 2.21 血管 2.10 急诊手术 2.52 长时间手术 2.26 全麻 2.35 输血(>4单位)1.47 4.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方法

可以在围术期的任何时间采取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许多研究都从对病人采取特殊的肺部治疗、麻醉及镇痛方法、手术技术和围术期护理进行了回顾。

4.1肺部的特殊策略

术前戒烟 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目前仍无充分证据证明术前戒烟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有研究者指出和未戒烟的病人相比,戒烟2个月内拟行非心脏手术的病人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纤毛活动瞬间增强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加以及支气管刺激降低引起咳嗽减少有关,而且吸烟病人要在戒烟2周后其呼吸道功能才能恢复正常。因此术前戒烟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而且今后也将着重于对戒烟时间长短的研究。

肺膨胀疗法

肺膨胀技术包括:刺激性肺量测定法、胸部理疗(深呼吸、咳嗽、体位性引流、背部叩击和振动疗法)、吸痰、间歇性正压呼吸以及连续正压通气。研究表明肺膨胀技术有助于降低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没有一种治疗模式是明显优越的,同时也没有大量的研究来说明临床医生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的。也没有研究能够证明联合使用这些方法能够更好的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能是无法进行刺激性肺定量测定或深呼吸病人的最佳选择。

4.2麻醉药和镇痛方法

神经肌肉阻滞

使用泮库溴铵的病人术后神经肌肉阻滞的时间明显延长,而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无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病人的3

倍。相反使用中效神经肌肉阻滞剂的病人(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其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无残余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病人相似。这些数据直接表明和短效的神经肌肉阻滞剂相比,泮库溴铵引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性更高。目前还无研究明确指出术中、术后使用镇痛药能够降低术后肺部疾病的发病率。

4.3麻醉和镇痛

有研究指出全麻是诱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比率为1.83。近期研究认为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或单纯椎管内麻醉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可*性仍有待证实。两项meta-分析指出术后硬膜外镇痛以及病人自控镇痛(静脉)在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上要优于按需式镇痛,而且硬膜外镇痛还将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镇痛措施中,术后硬膜外镇痛要优于通过其他途径给予芬太尼进行镇痛。然而,当病人使用了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硬膜外出血;而且硬膜外导管可能会影响其他镇痛方法的选择并且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近期研究表明短效的神经肌肉阻滞剂可能可以用于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4.4手术方式

Meta-分析指出目前仍无充分的证据说明腔镜手术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4.5围术期护理

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许多研究致力于证实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目前仍无证据支持完全胃肠外营养要比不补充营养或胃肠内营养更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免疫营养学上,即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以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肺动脉导管插入术

作为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种措施,肺动脉导管插入并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腹部手术后鼻胃管胃肠减压

鼻胃管仅选择性用于术后恶心、呕吐、无法耐受经口置入胃管或已出现腹胀症状的病人。临床上普遍认为术后常规胃肠减压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降低误吸风险。最近的meta-分析表明使用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的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要低于未使用鼻胃管的病人。因此对于行腹部择期手术的病人选择性使用鼻胃管减压既不影响呼吸还能够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肺炎、肺膨胀不全)的发生率。

结语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篇2

关键词:舌癌,围术期,护理,皮瓣温度,并发症

舌癌是口腔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1], 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最高, 具有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2], 在进行舌癌手术根治同时, 需要采取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手术部位, 而皮瓣移植的成功关键, 不仅与精湛的手术技术、病人个人情况有关, 还与围术期科学的护理措施保证皮瓣成活密切相关[3]。为了探讨围术期防范护理对术后皮瓣温度差、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对28例舌癌切除术的病人实施围术期防范护理干预, 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1月于我科行舌癌根治性切除同期游离皮瓣修复的病人56例, 其中男26例, 女30例;年龄25岁~69岁 (48.02岁±13.70岁) ;原发灶部位:舌背部7例, 舌缘32例, 舌腹部10例, 舌根部7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41例、腺样囊性癌15例。纳入标准: (1) 均行舌癌病灶扩大根治术、颈部淋巴结清扫、前臂游离皮瓣转移修复、腹部取皮、气管切开术; (2) 意识清楚, 无精神疾病史; (3) 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病理类型、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围术期实施常规手术准备及宣教, 说明术后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围术期防范护理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1.2.1. 1 建立心理防范

入院后即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每日1次, 每次15min~20min, 共进行4次, 护理操作均由研究者个人完成。护理步骤: (1) 采用合理情绪理论原理[4]分析病人情绪困扰对疾病及手术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因是由于“自己身患绝症只是等死”等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 (2) 帮助病人转变不合理观念, 树立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就能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指导病人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对待手术, 避免再成为错误信念的牺牲品。

1.2.1. 2 建立沟通支持

为防范术后病人言语表达影响皮瓣愈合, 在入院后根据病人基本需求表达进行简单哑语学习, 每日2次, 早晚各1次, 每次30min, 并在培训后对病人进行测试, 确保病人能准确表达个人不同需求, 且医护人员均能完全明白病人表达意思。另在每位病人床头放置小题板, 以方便病人采用书面表达形式补充肢体表达的不足。

1.2.1. 3 建立促循环护理流程

(1) 维持病室内24℃~25℃; (2) 60W红外线灯照射皮瓣, 每次30min, 每天2次; (3) 术后48h指导病人用无菌纱布包裹中指或食指按摩患处 (5min/h) ; (4) 定时用生理盐水加肝素或利多卡因冲洗皮瓣血管, 每天3次; (5) 上下颌之间放置软胶口样, 每隔6h拿出1次, 防止过度压迫; (6) 术后24h每隔30min、术后24h~48h每隔1h、术后48h~72h每隔2h、术后4d每隔6h观察1次皮瓣颜色、血管充盈情况, 并详细记录; (7) 采用生理盐水小棉球点状擦拭口腔, 减少口腔扩张, 保持其清洁。

1.2.1. 4 建立营养方案

(1) 饮食原则:最大限度避免术后营养不良, 同时防止限食造成的代谢紊乱及营养失衡, 影响皮瓣愈合; (2) 干预时间:入院当日至术后10d; (3) 干预方式:以调整饮食时间、摄入量及营养素供给为主, 根据病人体重变化和营养密度及时调节; (4) 进食计划:入院术前正常饮食, 术前6h禁固态食物, 术前2h由护士指导病人口服5%葡萄糖水200mL, 术后6h遵医嘱鼻饲注入富力康、安素或能全力肠内营养制剂50mL, 无恶心不适者以后每隔4h注入1次, 全天总量<300mL;术后24h增加鼻饲注入量, 增加鱼汤、新鲜果汁等营养丰富流质饮食。病人住院当日、术后均由临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价, 拟定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由责任护士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营养宣教。

1.2.2 评价指标

1.2.2. 1 皮瓣温度测定

术后当日返回病房后采用半导体皮温计进行皮瓣温度监测, 1h监测1次, 分别测量健侧舌组织与移植皮瓣皮温, 并计算其温度差。温差值0℃~2℃表明皮瓣血液循环良好;2℃~3℃温差值表明皮瓣血液循环一般;>3℃表明皮瓣温度血液循环差。

1.2.2. 2 术后并发症

记录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

1.2.2. 3 术后舒适度

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2,3], 运用自设的舒适程度评估量表, 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数字, 0表示无症状, 1~4表示轻微不适, 5~7表示中度不适, 8~10表示严重不适 (无法忍受) 。由研究人员向病人详细讲解使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自我评估术后舒适度。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χ2等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围术期防范性综合护理干预, 使护理工作规范化和程序化, 全面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 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围术期防范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从病人入院即主动关心病人心理、生理变化, 指导病人进行术前准备和训练, 以达到最佳手术状态, 使其自觉配合护理过程, 增强病人治疗信心和自护能力;同时规范化术后护理工作, 从程序上严格护理内容, 转变术后消极被动护理方式, 从而形成主动参与和预防护理有机结合的护理模式, 既消除了病人术前焦虑感, 减轻术后不适感, 也提高了手术治疗的信心及护理服务质量, 进一步提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1 围术期防范性护理有助于提高皮瓣稳定性, 减少并发症

由于舌癌根治术中选用薄厚适中的前臂皮瓣, 并通过显微镜下血管吻合修复舌缺损, 而保证皮瓣内血管灌注是皮瓣成活, 即皮瓣移植术成功的重要保证[5]。因此, 术后并发症防范与术前充分准备密不可分, 且采取针对性促皮瓣成活的护理措施是护理工作的重点[6]。本研究制定了促循环护理流程, 从环境、创口、口腔到上下颌进行全面护理, 在时间、次数等护理工作量上进行量化, 突出护理重点, 一方面为术后治疗提供精确病情变化资料, 另一方面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皮瓣温差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采取积极的围术期防范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皮瓣稳定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2围术期防范性护理增进病人术后舒适度围术期防范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舌癌病人术后舒适感。由于舌癌术后病人活动受限、张口困难、术后疼痛, 而产生沟通障碍、喉头水肿等不舒适感。因此, 围术期防范性综合护理意义重大。文献报道, 围术期焦虑水平适度者、营养状况良好者, 手术效果最佳[7]。故围术期合理采用行为控制及营养支持, 能缓解术后不适, 促进康复。癌症病人发生情绪障碍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不合理信念的形成, 本研究运用合理情绪法帮助舌癌病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念并代替不合理信念, 通过优化心理护理程序, 量化护理次数, 缓解他们原有信念造成的情绪障碍。术前建立沟通支持, 术后医护人员能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感受和需求, 能够及时解决病人疾病问题, 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8]。建立营养方案, 舌癌病人术后均无法经口进食, 围术期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采取早期、足量营养支持, 并由责任护士及医生共同参与, 营养状况评价, 拟定并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以保证机体营养需求, 减少营养方式带给病人的不适。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病人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围术期防范性护理有助于增进病人术后舒适度,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由于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术前充分准备具有不可分割性, 因此只有采取积极主动的围术期防范性护理措施, 才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痛苦, 提高手术成功率, 促进病人康复。

参考文献

[1]刘翠兰, 江琳艳, 林晓静, 等.舌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J].护理学报, 2009, 16 (1) :61-62.

[2]朱以敏.舌癌联合根治术并行同期皮瓣修复术护理进展 (综述) [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1) :66-67.

[3]柯雅娟, 陈茹妹, 许晨耘, 等.舌癌根治切除后应用前臂桡侧皮瓣修复的手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6) :1516-1517.

[4]张鹰.舌癌根治术加前臂皮瓣修复的护理[J].上海护理, 2011, 11 (6) :51-52.

[5]邱明玲, 王涤.游离桡侧前臂皮瓣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20) :1865-1867.

[6]周海燕, 田刚, 金美英.舌癌切除患者前臂游离皮瓣舌再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3) :204-206.

[7]黄国莲, 周理云, 张世凡.舒适护理在舌癌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 2007, 42 (1) :91-92.

风险评估防范制度 篇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提升矿井安全预控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指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是指为保障矿井安全生产自主组织开展的,对生产、管理等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害、危险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的活动。本实施细则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实用于矿井在组织生产、地面作业过程中,各系统、环节可能产生的危害、危险因素的部门、单位及所属班组、岗位。

第四条

本着超前预控风险、层层落实责任的原则,实施矿、专业、区队、班组、岗位“五级”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第五条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根据作业现场的风险因素的危险程度、危害范围和轻、重、缓、急,将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可控风险(安全否决项A级),中等可控风险B级和可控风险C级三种类型:

(一)不可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二)中等可控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三)可控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但会影响工作或工作环境。

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转,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调度室、安检科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并履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程序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矿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领导小组,组

长:矿 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及其他分管矿长

成员:各专业副总工程师及安全科、通风科、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地测科、调度室、供应科等相关科室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监督考核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检科,安检科长兼任监督考核办公室主任,负责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日常管理工作,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七条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领导小组职责。建立“五级”安全风险评估责任体系、管理机制、工作规划,提供人财物保障。具体职责如下:

(一)矿长:是矿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全面负责;负责对井上下生产条件、系统装备、作业环境及职工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按照评估级别落实监控措施。

(二)总工程师:负责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每月组织召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专题会议,对采掘设计、生产系统、重大灾害、技术管理、规程措施、人员状况等项目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级别落实监控措施。

(三)分管副矿长和专业副总工程师:对分管专业内的安全辨识评估工作直接负责;每周对分管专业的系统、装备、职业安全卫生、作业环境及人员状况进行辨识评估,对开停工地点及时进行综合辨识评估,督促专业部门做好落实整改。

(四)安检科:负责全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日常运行管理及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和考核奖惩等。负责对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职工,上岗前是否具备作业资格进行综合辨识评估工作。

(五)通风科(监测监控、信息处理):负责组织实施涉及“一通三防”、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供水施救系统、紧急避险系统、通讯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井下广播系统等相关内容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六)生产技术科:负责组织实施涉及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辅助运输系统及作业规程等相关内容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实施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等科技创新项目相关内容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负责组织支护质量等相关内容的安全辨识风险评估工作。

(七)机电科:负责组织实施涉及机电设备安装、机电设备维修、机电设备(设施)购置和设备安全设施、压风自救系统等相关内容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八)地测科:负责组织实施涉及防治水、地测专业灾害等相关内容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九)调度室:负责组织实施冬(夏)季“三防”、灾害性天气、零星作业及应急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安全风险评估辨识工作。

(十)供应科:负责组织实施涉及物资购置及验收等 相关内容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十一)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要成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小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明确职责。

1、正职全面负责组织开展本单位每天的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并对班组、岗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2、区队副职负责分管范围内和跟班带班作业期间的的现场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

3、班长是当班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第一责任者,班前组织当班出勤人员自检、负责每班现场风险辨识评估和个人岗位风险辨识评估的检查,并根据辨识评估结果制定措施,按要求填写相应的《风险评估表》。

4、解决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负责本单位职工培训、安全教育、并告知作业现场和岗位存在的可能发生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发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

6、负责建立班组、岗位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机制和考核办法。

7、负责向考核办公室、专业组及时报告本区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实施情况。

第八条 加强风险辨识评估培训。安检科要把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专业知识培训纳入培训计划,组织人员编写矿“五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教案,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内容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各单位指定安排管理人员对职工不定期进行全员培训。

第九条 健全风险辨识评估档案。各业务科室、单位要规范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档案资料管理,建立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程序

第十条 综合辨识评估

(一)每年底矿长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业务科室、区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及提升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及时编制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将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确定下一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指导和完善下一生产计划、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二)总工程师每月组织召开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专题会议,对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应要求的适应性,执行情况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对井上下生产条件、系统设备、技术管理、技术措施、作业环境及人员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辨识评估,根据辨识评估的各类风险因素的危害程度,制定监控和整改措施。

第十一条 专业辨识评估。每周由矿分管副矿长和专业副总师及专业科室负责人采取综合分析评估等方法,对各专业的系统、装备、施工过程、环境及人员状况等方面潜在的危险因素逐项进行可操作性分析、综合评估,并给出结论,签字认可;根据评估结论,制定控制措施。

各专业实施安全风险评辨识估后,及时填写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报表),一份交考核办公室,一份保存。对施工期间和系统安全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不合格项,由牵头部门以书面的形式通知责任科室或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情况跟踪复查,复查评估后签字,并将复查评估情况备案。第十二条 区队辨识评估

(一)区队值班领导、班组长利用班前会对当班上岗人员状况和当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辨识评估,对评估的风险制定整改措施,通知到当班作业人员,并按规定填写“职工班前会自测评估表”。

(二)井下“三位一体”检查:作业现场班前、班中、班后(包括临时中断作业前、复工前),由跟班区队长、班组长、安检员联合对作业现场进行“三位一体”检查评估,具备开工、停工条件及可控风险的,在《安全确认记录本》上同时签字,开工生产;不具备开工条件和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级以上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重新评估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工。

第十三条 班组现场动态辨识评估:每班有安检员、班组长 对照安全风险评估表,对作业现场进行动态安全风险评估,按照评估结果,采取监控措施。经评估,符合要求,方可开工。

第十四条 岗位辨识评估:各岗位工种按照岗位安全辨识评估记录表内容,对作业现场危险因素、自身上岗条件等进行逐项风险评估。中等及以上风险向班组长和值班区队长汇报,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单独作业岗位,由岗位工评估后,确认风险可控,填写评估结论,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后方可开工。

各岗位工种上岗作业前,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等进行安全评估,填写岗位安全评估记录表,对不符合岗位作业要求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进行整改。岗位安全风险评估记录表现场存放,月末送交单位保存备案。

第四章 专项辨识评估

第十五条 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科室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评估;重点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第十六条 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业务科室开展一次专项辨识;重点辨识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转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 启封火区、排放瓦斯、过地质构造带等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业务科室、生产组织单位(区队)开展一次专项辨识;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依据。

第十八条 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矿长组织分管负责人和业务科室;开展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文件。

第十九条 其他评估

(一)设备、物资购置及出入库评估: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物资购置前,各专业副总工程师或业务部门负责人要对设备、物资是否适应本单位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安全、技术选型论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设备、物资入库前,应对其完好情况、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进行评估验收,符合要求方可入库。材料、配件、工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出库投入使用前,业务部门应对其完好情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二)作业人员评估: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卫生所、人事科、培训中心、安检科等业务科室应对其身体健康情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是否具备上岗资格等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并履行上岗培训。

(三)重大灾害评估:由总工程师和副总工程师组织专家组对业务范围内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及以采取安全管控措施的可靠性进行专家评估,并出具专家评估报告。

第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第二十条 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矿长组织制定并实施,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等手段确保安全;具体工作方案人员、技术、资金要有保障;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内,除治理措施、方案涉及人员、通风、检查、警戒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区域;为预防意外事故,在治理重大安全风险期间,矿井应停产撤人,入井人员应满足通风、排水、治理需要为准,最高不得超过30人上限(含30人)。

第二十一条 矿长每月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漏洞、盲区及时调整完善管控措施,结合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安排布置当月安全风险管控重点,明确各专业、部门、任务及责任。

第二十二条 每旬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由安全副矿长组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各专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第二十三条 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二十四条 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第二十五条 实时动态检查、评估、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安全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安全风险的变化管控,准确掌握安全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安全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

第二十六条 完善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检科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年至少组织参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外出学习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一次,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第二十八条 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监测、预警、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检科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第六章 监督考核及奖励

第二十九条 矿实行动态班检查、月度考评、季度评比、半年一总结的考评兑现办法。每月由各分管副总、业务管理科室牵头,对本专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开展情况进行自检;每季有安检科组织有关专业管理科室,对全矿各业务管理科室和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比,按总分确定名次,每半年兑现奖励,检查考核得分低于90分的,定为不合格单位,无奖励资格。

(一)业务管理科室考核奖励:按半年总分确定名次,对总分第一名的业务管理科室给予奖励;对总分最后一名的业务管理科室给予处罚。对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和业务科室相关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二)区队考核奖励:每半年按井下生产单位、辅助单位和地面单位分别评出先进各人、先进班组及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并分采掘单位、生产辅助单位及地面单位分别评出前三名和最后一名,对前三名的单位分别给予适当奖励;对最后一名给予处罚。

(三)具体处罚和责任追究

1、未按照规定程序开展风险评估的,每发现一次,对责任人罚款100元。

2、安全风险评估开展不规范、有缺项的,每发现一次,对责任人罚款50元。

3、安全风险评估后,存在不可控风险未采取有效治理控制措施的,对责任人处罚500元。整治措施不闭环的,对责任人处罚300元。

4、未按规定开展风险评估或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后采取治理措施不当,导致发生责任事故的,按照《安全行政问责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5、专业、区队不按照规定上报有关资料的,对责任人处罚100元。

6、考核部门对上报资料进行收集筛选不全面、考核不认真的,对责任人处罚100元。

第三十条 严格按照基层单位、专业部门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标准(见附表)进行考核。对于安全风险评估管理不到位的,未认真执行矿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实施细则的,未实试安全风险评估、安全评估责任不落实、管控措施不到位的,按照《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办法》进行考核兑现。

第七章 附

**第六中学廉政风险防范制度 篇4

为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廉政风险防范,特制定聊城六中廉政风险防范制度,以更好的推进和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两个月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具体要求,解决具体问题。

2、根据上级党委党风廉政建设建设责任要求,对责任范围内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具体的方法、措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3、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

(二)加强廉洁自律建设

4、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5、严格执行党员干部不借婚丧喜庆事宜敛取钱财的规定;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不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等的有关规定。

6、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配偶和子女从业、投资入股、因私出国(境)等有关事规定。严格外出学习参观审批程序,坚决制止用公款或接受私人、企业出资安排的外出旅游活动等。

7、加强公务接待管理工作,公务接待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公务接待的规定,坚决制止用公款进行高消费的娱乐和健身活动,严格控制加班用餐审批。

8、严格执行公务活动不得赠送礼品、土特产等规定。

(三)深化纠风治乱工作。

9、做好师德考核工作,开展好民主评议活动,结合实际加强作风建设。

10、严肃财经纪律,建立健全教育收费公示制,严格教育收费制度。

11、严肃查处违规办班补课、有偿家教及收受学生家长礼品、礼券等行为。

(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源头工作

12、严格落实领导班子制度,提高质量。

13、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勤政廉政教育活动,深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

14、学校重大决策、人事调配及招生、评先、教师职务评聘、考核、基建维修项目、大宗物质采购、大额经费开支等重要事项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教职工聘任方案、绩效工资等重大事项需在教代会上广泛征求意见。

15、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不坐收坐支,不设“小金库”、不搞帐外帐。

16、严格执行财务报销审批制度,对财务报销凭证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凭证、白条入账等现象发生。

17、严格执行招投标、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

18、深化党务、校务、财务公开。涉及师生重大利益的事项必须公开,公开要有记录和存档。

(五)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

19、定期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通过自查、师生举报、民主测评、日常监管等渠道,及时发现掌握各种风险因素和征兆性、苗头性问题,确定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腐败风险点。

20、及时召开风险防控形势分析会,对查找出的风险点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分析风险点发生的规律和内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危害,界定每个工作岗位风险。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篇5

一、总

1.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强化以事前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落实院长科主任两级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估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医疗安全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切实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必须树立敬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院长办公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查找医疗隐患,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和落实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专题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7.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的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8.加强治安管理,明确治安责任人,逐级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安全责任制,完善医院内部安全防范机制,落实人防、技防、特防等安全防范措施。

二、医德医风建设

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医德医风、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建设,制订落实行风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改进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医疗服务。

2.医务人员必须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崇高的职业道德、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必须恪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3.切实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言语举止上讲究文明礼貌,对待病员一视同仁,树立“病人至上,廉洁行医”的观念,坚决抵制收受药品回扣及开单提成、红包等不正之风。

4.医务人员应当以整洁大方的仪表、良好的言语态度来面对患者,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方便;应当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和感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应当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和解释病情,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三、医疗质量监督管理

1.院长全面负责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定期主持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组织医疗质量评估,分析医疗分析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责任追究建议,建立完善相关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度,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落实。

2.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单位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调查和处理医疗纠纷。

3.建立相关专业的质量监控小组,负责各专业技术质量监督和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

操作规范,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学习和检查评比活动。

4.建立由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组长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监督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措施。

四、医疗风险防范、控制

1.告知与沟通

1.1,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必须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告知要力求全面准确,避免因告知不足而导致医疗纠纷,但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1.2,告知采取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和见证告知三种方式。口头告知适用于医院诊疗程序等一般性情况的告知;书面告知适用于有告知义务的医疗管理、患者病情、诊治措施及风险告知,书面告知必须要有患方签字;见证告知适用于医院有告知义务但患方拒绝在书面告知文书上签字或无患方家属而本人也无法签字的告知,告知时必须要有第三者在场,并签字证明。

1.3,按照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同意书。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由其他关系人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院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医务科负责人)签字。

1.4,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者,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亲属签署知情选择书,并及时记录。患者无近亲属或者近亲属无法签署知情选择书,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知情选择书。

1.5,医务人员在各个诊治环节中应当积极与患方进行沟通,并解答其咨询,解答应当热情友善、耐心细致、通俗易懂、表达准确,重要的沟通应当记录在病历中,并请其签名。

1.6,手术及有创诊疗措施(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穿刺活检、内窥镜和血管内的诊治等),医务人员应当将疾病的诊断、手术及麻醉方式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充分告知患方,并请其签字。

1.7,手术过程中,需要改变手术方案、麻醉方式或切除患者组织器官等,手术者必须征求患者(方)同意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但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在告知同时,可采取抢救性措施。

1.8,手术告知原则上由主刀医师负责,特殊情况可以委派有相应资质的助手告知,但告知内容应当经主刀医师审核同意。重大、疑难、多科合作、新开展手术必须由主刀医师亲自告知。

1.9,科室对非手术诊治(包括药物治疗及各种物理治疗、自费药品和治疗方法使用等)的医疗措施及风险要实行告知制度,取得患方同意并签字后,方可采取诊治措施。但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在告知同时,可采取抢救性诊治措施。

1.10,科室必须对危重、大型、疑难、复杂、高风险、毁损性、新开展的手术或操作进行术前讨论,然后由主刀医师进行第一次术前谈话,填写《新技术、新项目、重大疑难手术审批表》上报医务处,医务处备案并提交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批准,并由医务处组织人员进行第二次术前行政谈话后实施。

2.首诊负责和值班交接班

2.1,第一次接诊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科室,首诊医师和科室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2.2,急危重患者需检查、会诊、住院或转院,首诊医师应负责安排检查、会诊、联系科室和转诊医院,并联系护送人员。

2.3,救治急危重患者时,首诊医师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收治科室等决定权,任何科室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2.4,下班前,首诊医师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2.5,病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护人员应当按时交接班;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病情和医疗措施交接应当详细,交接后应当签字并注明具体时间。

2.6,值班医护人员负责病区患者突发情况的临时性医疗工作,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

2.7,值班医护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

2.8,值班医护人员在病区晨会交班时,应当将急危重和新入院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交待清楚患者病情和待处理的问题。

3.三级查房

3.1,实行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2,主任(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3.3,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必须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报告主治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临时会诊处置。

3.4,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立即查看患者,并在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4.病例讨论和会诊

4.1,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4.2,会诊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4.3,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4.4,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4.5,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或病情复杂须相关科室配合的,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

4.6,死亡病例讨论,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发生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4.7,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科主任或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0分钟内赶到。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4.8,科间会诊,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4.9,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参加并作总结归纳。主管医师应当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4.10,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应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执行。

5.危重病人抢救和报告

5.1,制定《危重病人管理制度》,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加强临床科室危重病人报告制度,及时向病人家属发放病危通知书,涉及多科室协作的危急重病人抢救,由医务科负责组织指挥,各科室及其医务人员必须服从安排。

5.2,抢救危重病人时,医务人员及科室主任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及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发现医疗事故或过失行为时,医务人员和科室主任应立即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同时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情况及时向院长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6.认真执行医疗质量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

7.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并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7.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7.2,建立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类管理及审批制度。

7.3,对手术和高风险有创操作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得开展未经审核批准的医疗技术。

7.4,对手术和高风险有创操作人员资质实行准入制度,不经批准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7.5,严格执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制度,坚决杜绝不经批准的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中使用。

8.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手术风险评估,为手术患者制定适宜的手术方案。

9.护理部门要按护理工作制度实施科学的护理管理,按岗位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10.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11.认真落实“设备维修保管制度”和“医疗设备仪器的安全使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保证设备仪器的功能完好,保障医疗安全。

12.建立24小时电工值班制度,保证二路供电。经常检修备用电源设备,若遇停电,必须在5分钟内启动备用电源。

五、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

1.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如实书写病历并妥善保管,病历记录做到对病情及医疗处理过程准确真实描述,字迹清楚,不随意更改。有需要补充的内容也要注明原由。严禁伪造、销毁病历;临床科室要完善运行病历管理措施,严格交接班制度,防止失窃被盗。

2.病案室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依法为患方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建立完善复印复制登记制度,并在复印或者复制过的原始病历资料上加盖已复印标记;复印病历时,对患方提出的异议和意见,应当及时报告和反馈。

3.实习及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医院有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经医院考核认定胜任本专业工作的进修医务人员可以单独书写病历。

4.病历确需修改的,应当在保持原有部分字迹清晰的情况下修改(错字应当用双线划去)并签名、写明更正日期,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严禁医务人员在有复印标记的原始病历中修改各种记录。

5.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6.处方书写和保管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要求进行。

7.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认真书写其他相关医疗文书,出具执业范围内的相关医学证明文件。开具相应辅助检查申请单前,必须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正确完整填写各类辅助检查申请单,字迹清楚,检查目的、部位明确。

六、培训与考核

1.医院鼓励医务人员自觉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必须加强重点科室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

2.落实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医师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组织2次以上全院性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等相关内容的培训,科室建立相应的学习制度,要求每月组织1次以上学习。学习和考核情况与科室和个人考核挂钩。新进院的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基础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3.定期组织全院性医疗业务和技术培训,不定期组织检查、考试和竞赛活动;各专业质控小组每季度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业务、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培训,分析本专业医疗安全形势,完善制度措施和操作规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科室要每周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医务人员要加强在职学习,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牢固掌握“三基三严”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六十一团医院

二O15年4月

报送院长,请审定。

END

略谈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制度的构建 篇6

一、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实现企业会计的人本化管理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 企业也由物质资本积累转变为知识资本积累。企业在理财方面也需转变理念, 加强会计管理的创新, 拥有创新观念, 才能够在当代社会经济大形势下, 更好的发展企业经济。这种观念的转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的风险观念。

由于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也逐渐加快,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使用期限逐渐缩短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 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内部会计在面对日益增加的风险时, 应该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心, 对企业原有的会计模式进行创新, 制定正确有效的计划将企业发展中不稳定的因素加以改善, 以保证企业在面对危机时能够积极应对, 降低将要发生的风险对企业经济的冲击。企业内部的会计对于未发生的风险要有预测性, 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计划好应对措施, 以防止风险发生时, 企业的发展变得被动, 要防患于未然, 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2. 网络系统观念。

在如今的新经济时代, 企业发展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主。企业内部会计无论是是在控制上、设计上、技术手段运用上还是在体系的构建上, 都要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根据, 使企业会计工作更加的系统完善, 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3.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人是企业活动的推动者。在新经济时代下, 最宝贵的经济资源是知识, 而知识是由人创造并应用的。与工业经济时代相比, 如今的人们在企业运营中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根据企业员工的个人价值来开展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 对企业会计的工作环境进行协调控制, 使得企业人员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工作, 让企业的员工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规划建设中来, 全方位的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预测系统和监督检查机制

随着企业会计风险的提高, 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管理风险预测系统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会计要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也要对会计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以保证企业自身的发展。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是企业的各项资产保持安全完整, 能够防止企业经济出现损失, 降低企业会计设计、技术和操作的风险。健全的管理风险预测系统能够使风险管理具有预测性和主动性, 可以全面而系统的辨认出财务上的风险危机。企业应设立风险预警机制, 运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管理, 全面的分析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运用财务指标数据形式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告知经营者, 同时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具体原因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 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加强企业管理的安全性, 以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考虑, 实现其操作的可能性和可信性。首先, 政府要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 对企业的运作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制定一系列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 运用法律手段为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其次, 企业也要加大管理力度, 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 建立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制度, 加设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建立严密科学的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 使得网络信息的操作更加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在对会计记录的数据进行修改时, 要办理一定的手续, 要经过层层的授权和检查, 必须保证修改人员在能够识别特殊密码的前提下, 才能够在系统中对会计记录数据进行修改。对财务的预算、应用都要严格把控, 加强对财务处理的监督。对财务人员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其信息安全的意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要进行培训, 使其更具有安全意识, 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最后, 要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 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要建立和完善电脑报警装置, 加强网络的安全设施, 加防火墙, 防范黑客或计算机病毒的袭击, 保护企业内部网中的敏感数据。对保障信息安全的软件开发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严密划分各方面的责任, 以防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出现漏洞。所要应用的软件也要经过各个部门的详细检验后, 方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使得各个企业在工作中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目前的企业会计在人员素质方面、管理方面和技术应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企业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企业会计风险防范制度的建设, 提高企业会计系统风险的防范和认识, 在当前企业发展中已是不可避免的方式, 更是保证企业良好有序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学衷.知识经济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詹胜兰.刍议互联网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篇7

金融时报网孙建耘 张环2011-05-27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主题为“未来五年全球金融格局:变革与趋势”的《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金融道德风险目前尚未列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银行重点监督管理的范畴,但它确实非常特殊,且危害巨大。为有效控制和防止金融道德风险的形成和蔓延,有必要进行十项相关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

王兆星说,所谓“金融道德风险”是权利与责任失衡、收益与风险失衡、收益与损失失衡、激励与惩罚失衡所导致的严重后果。正是这种严重的失衡,导致人们心理和行为的扭曲以及负面的激励和引导。虽然金融道德风险目前尚未列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银行重点监督管理的范畴,但却是关系到能否有效预防下一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风险,且也有可能成为其他风险的重要来源。

王兆星认为,金融道德风险有五大危害。危害之一是鼓励冒险和投机,鼓励金融机构的相关利益者追逐短期利益,牺牲存款人的利益、纳税人的利益和金融机构长远的、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之二是促使金融机构降低贷款标准,放弃审慎原则,形成高杠杆的融资、过度的证券化、过度的金融创新乃至严重的金融泡沫。危害之三是弱化股东、债权人、存款人、担保人、保险人等利益相关者对金融机构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严重的内部人为操纵与控制。危害之四是大大削弱了市场约束,并导致外部监管的失效。危害之五是损害“审慎稳健经营、安全第一、存款人第一”的银行良好文化。这些危害的综合影响就是使得金融道德风险成为金融风险不断累积,金融泡沫不断累积,最后酿成金融信用风险和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源头之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篇8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主管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进行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的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门诊办公室(门诊科室)或医政科(病房科室)。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24小时内给予答复。

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防范制度 篇9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笔者认为, 公司制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三个重要特征。

1. 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 与企业发展如影随行。公司制企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 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公司制企业为了收益而生存, 而收益与风险是对立存在的, 这就注定了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2. 财务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资金分配等财务活动, 均会产生财务风险。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公司的平均寿命2.9年, 每天都有很多企业在产生, 每天也有很多企业在破产。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财务风险管理不当, 这也说明公司制企业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

3. 财务风险的可防范性

由于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健全, 职责明确, 责、权、利分设, 各司其责, 相互牵制, 从体制上保证了公司的健康发展。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 会促使公司“三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优化公司的资产质量, 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1.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 经营者为了完成短期经营目标, 希望能够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 会对风险估计不足而盲目扩大订单量, 而扩大订单需要公司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同时, 所有者不能及时了解决策所需的大量经营和财务信息, 被经营者所牵制会做出错误决策, 造成公司合理合法地过度融资、过度技术改造, 从而出现公司固定成本过高、成本可控性差、应收账款收不回等现象。如果以上现象呈持续状况, 财务风险就会出现, 严重的财务风险还会造成企业破产。

笔者所在的公司——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简称“群建机械公司”) 的前身是一家机械制造公司, 1993年在新品开发过程中, 经营层为了完成董事会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决定拓展新的业务, 在拉丝机和电视机注塑件方面发展。1993年至1994年, 通过银行借款3000万元建立了二条生产线, 公司销售收入由原来的2000万余元增加至6000万余元, 年新增利润300万余元, 经营层也取得了可观的报酬。1995年后, 由于市场发生变化, 主要客户市场定单不足, 货款不能及时支付, 造成公司应收账款和存货急速递增, 公司盈利能力陡然下滑, 现金支付能力下降, 财务陷入困境。1999年, 应收账款和不良存货已达4000万元, 当年亏损1700万元, 累计亏损4000余万元, 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债务且呈持续状态, 资金链发生断裂, 资产负债率高达170%。当年法院受理了公司拟破产的申请, 宣布公司破产。

2. 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是目标差异性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制企业所有者的经营目标是资本增值最大化, 并通过委托经营者来实现的。经营者所追求的是个人目标效用的最大化, 因此, 资产所有者的目标与经营者的目标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会导致财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偏差和延误, 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二是信息不对称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 体现在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等各环节。比如在筹资活动中, 由于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筹资风险。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如何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呢?笔者认为, 公司制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实现财务风险的事前预防

公司制企业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控制体系的设置是关键。不相容职务分离, 所有者和经营者合理的财务分权, 可以形成一种制衡机制。这种财务制衡机制包括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财务总监行使会计控制权利、公司财务部门履行会计控制责任等。

群建机械公司在经历了1999年破产后, 于2000年11月重新组建公司。通过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认为, 公司要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而财务风险防范的关键在于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合理设置。由于公司制企业体制的特殊性, 所有者不参与经营, 财务风险管理关键在于设置好管理层次、信息流通渠道和财务分权制衡机制。群建机械公司设立了三个层次 (董事会、财务总监、财务部) 的财务分权制衡机制, 并通过董事会统一委派公司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人员, 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信息渠道的畅通。

群建机械公司三个层次的财务管理职责分别如下:

董事会的财务管理权: (1) 融资决策权。指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流动资金融资、增加公司注册资本的融资等。 (2) 投资决策权。指公司的对外资本性投资和对内技术改造投资。 (3) 资产处置权。指公司的对外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关键设备、成套设备、重要建筑物、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处置等。 (4) 资本运营权。指公司的合并、分立、转让、改制等资本运营活动决策权。 (5) 资金管理权。指公司的资金预算, 公司投资、融资、壹拾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项目, 公司盈余资金管理, 没有实质性经营关系的资金拆借和临时性周转, 超预算项目。 (6) 收益分配权。指拟定利润分配方案的权力。

财务总监的财务管理权: (1) 统一委派会计人员; (2) 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3) 统一财务信息化建设; (4) 统一资金授权审批规范; (5) 负责拟定各公司总经理年度生产经营责任书, 并加强考核; (6) 负责组织税收策划工作, 用足、用好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7) 定期向董事会及董事长报告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重大财务事项。

财务部的财务管理权: (1) 严格贯彻执行董事会的决议; (2) 严格执行董事会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 (3) 对公司生产经营及财务活动实行监督、管理和服务。

2. 合理运用风险管理策略, 加强财务风险的事中监控

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 企业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 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降低危害程度。针对财务风险进行的管理通常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散、风险自保等策略。

群建机械公司在风险回避方面, 制定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主要包括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经济事项, 如融资、投资、担保、技术改造、分红方案等。公司在实施重大事项之前, 通过对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程序和董事会集体决策程序, 达到风险回避的目的。

3.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重视指标体系的事后分析

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 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进行分析评价, 可以发现企业财务及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报告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有帮助价值的信息系统。

群建机械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参照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有关精神并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制定的。以公司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为主线, 通过对企业各个时期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实时评分和评价, 与标准值指标、与同行业指标、与同类企业指标和公司历史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只要发现有指标出现异常现象, 就及时提醒决策层, 起到了实时预警的作用。

4. 建立财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形成防范财务风险的长远之计

群建机械公司为了保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由董事会和经营层签订《生产经营责任书》, 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作为考核总经理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 并将经营层的经济利益和职业生涯与生产经营责任书的完成情况挂钩, 从而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由于竞争和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财务风险管理可以变坏事为好事, 在同一竞争平台下, 企业能成功管理财务风险等同于具备核心竞争力, 等同于为企业增加财富。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事先预测企业是否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陷入财务困境, 无论对于企业自身, 还是对投资者、债权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由于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 公司的发展速度加快, 规模扩张的能力和需求在放大, 扩张中伴随的财务风险更大, 其防范尤为重要。

上一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要点下一篇: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