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享受悠然自得
读《黄裳自述》,我感到过去印象中的那个寡言少语的老头,一下子在我的感觉中生动活跃起来。
黄裳颇不善言谈,与之面对,常常是你谈他听,不然,就是久久沉默,真正可称为“枯坐”。电话更是简洁得要命,一问一答,问几句答几个字,绝无多的发挥,可说是再单调不过了。
然而,这只是一种外表或者说假象。一个在大学学电机专业的人,却改行走进了文化圈,且以藏书家、散文家、剧评家等多种身份独领风骚,这自有他注定要成为文人的必然。读他的自述,读他的文采飞扬的游记,读他的书信,便不难发现,实际上,以藏书家而著称的黄裳,有着浓厚的生活乐趣。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枯坐故纸堆的书呆子,相反,其性情颇像一个浪漫才子,精神里充溢着人们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可以领略到的那一种文人风流。他爱故纸堆飘出的特殊气味,爱文物字画营造的意境,爱游山玩水,爱美丽女性,爱名优们的优美吟唱和婀娜多姿,爱在印有漂亮图案的纸笺上给友人写漂亮的信,爱听那些好玩的人讲好玩的故事,爱在美丽的风景里和友人比赛吟诵偏爱的诗句,爱开怀畅饮。不只是这些,他也爱打听时事变幻人事更替,爱评说时事,爱抨击所恨所憎,爱直爽地打一场笔墨官司,爱对那些浅薄的人投去蔑视的目光……
想想看,如果黄裳不是一位既有学识又有情趣的人,又焉能在戏剧、新闻、出版等各领域结交八方俊杰?梅兰芳、周信芳、巴金、吴晗乃至旧书店的老师傅,几乎都成了他的挚友,是他的活动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角色。显然,寡言少语的黄裳,有着擅长交际的性格,他是以自己的方式活跃在文化界,在一个复杂而动荡的时代走着起落不定悲喜交替的行程,从青春年少,一直走到了八十多岁的今天。
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所有阅历,所有修养,所有情趣,成了他行文走笔的厚重基石与丰富背景。
关键词:观察,生活,读写,激励,修改,享受
提到“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多会感触颇多,它是我们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文字工程”。对于学生,提到“作文”二字,多会脑子“短路”,或者干脆上交一份“机械产品”。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享受,且能信手拈来呢?茫然中我一直在寻觅着,尝试着。
一、学会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是发现新知的最好途径。众所周知:著名的科学家牛顿之所以由一个落地的苹果而发现地球的引力,不正是由于他对生活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吗?绚丽多姿的大自然,温馨的家庭,美丽的校园,并不宽敞的小区广场,父母亲朋、老师同学、邻居或者是陌生人,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只要留心观察,定会发现其中之美,这时,你会发现,不仅写作素材有了,你的生活也会变得多彩起来。
春天来了,我会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看看柳树的嫩芽,倾听鸟儿的啁啾,嗅嗅桃花的芬芳,摸摸小草刚刚探出的头。如果运气好,还能在花草间发现正在跳舞的蝶儿或扭动着身躯奋力向上爬行的小虫,赞叹惊呼之后,你一定能在他们的作品中发现这些小生灵的踪迹。起风了,景物有了怎样的变化?早晨和中午的景色相同吗?一场雨后呢?慢慢地,班里的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而且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走进生活,用我手写我心
新课标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正所谓言为心声。然而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写出的作文无病呻吟者多,真情感人者少,很多作文是为了写而硬挤出来的,让感觉变了味道。殊不知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写出独特体验,才能与诸共鸣!
为改变学生习作内容的“假大空”,我也做了一些尝试。日常中,我鼓励并训练学生做到玩中写、吃中写、烦中写、乐中写,每天事无大小都要用心品味,三句五句都用真情记录,用我手写我心。
当写作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的话,那就不用教师再摇唇鼓舌了。几年来的坚持,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不再去简单拷贝或凭空谎言。
三、读写相伴,以读促写
(一)大胆开发教材,挖掘练笔资源
利用教材里课文内容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文章内容的。二者结构清晰且首尾呼应。就此,我布置了以“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家乡”为题的习作练习,有了“实体”参照,学生写起来易于动笔。要求学生做到“有章有法练、无拘无束写”。
根据课文进行扩写、续写,既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又使其写作能力得以提高。学习了《两只鸟蛋》,我便根据“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这个结尾留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凭着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升华,我趁机安排了本课诗歌续写。学生大胆地创新与表达,让一个个诗情画意、充满童趣的诗歌后续跃然纸上。
(二)融入绘本阅读,点燃创作欲望
近年来,绘本的阅读成为家长和学生喜欢的方式而且从中带来越来越多的乐趣。台湾儿童文学作家“花婆婆”方素珍告诉我们:小学课堂是将绘本阅读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的最佳场所。因为“绘本的内容特别丰富,主题非常广泛,其中的大部分甚至比教材中的课文还要美。里面有些写作元素,把它们抓出来教给学生,其实并不难,因为天底下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教学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尽情享受“图文合奏”所带来的惊喜,在此基础上,引出写作任务,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低年级,学生没有写长句的能力,情节重复的绘本是最佳选择;中高年级后,我则开始让学生进行大胆的仿写或改写训练,甚至打破原来的故事进行新的创作。
(三)重视广泛阅读,学习名家之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联系。”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它可以从别人的经历中汲取智慧,可以从中激发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丰富思想,积累语言,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扎实的“基础”加上有效的“结合”,学生的写作又何愁无以言表。
四、巧用评价激励,注重有效修改
作文课上被教师表扬或者作文被范读,能成为同伴的榜样,也是学生极其渴望的事。对于正值荣誉感强的年龄,往往一两句精神褒奖却胜过一大堆建议。让学生打开评语时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照亮了自己,使其产生亲切认同之感,并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作文评价的激励作用是提高作文能力不可忽视的。
注重评语的同时,还要进行作文讲评。事实证明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对教师的旁批、注解深入领会,所以选取好或差代表性强的做为典型讲评是必要的,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达到及时有效修改。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为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建立了班级QQ群,经常将学生的“特色习作”发表在群里,班里的同学、家长纷纷点赞或评论,被点赞最多的同学将成为当天班级群主,其作文将载入学校“七彩童年作文集”中。班级QQ群里的作品越发丰富多彩,更多的学生享受着“小作家”的感觉。悄然间,“观察思索”的好习惯体现在学生身上,看似平淡自然的日子里,却时时洋溢着惊喜、起伏着“波澜”。每次作文都会有着令人欣慰的进步。
小河水流呀流,一支歌儿唱不休,从早唱到晚,从春唱到秋,过险关,闯滩口,目标向着大海去,不达目的不罢休。仔细想一想,整个人生的过程不就如同奔流到海的小河水一样吗?只有不畏艰险坚持到终点的人,才能越走越远,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赢家!梦想只是一种愿望,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穿越现实的过程。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上人间,也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从头到脚的长度。头用来梦想,脚用来实践,从梦想到实践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如果你停下了脚步,输给了梦想,那剩下的只有绝望。生命的过程就是用脚去做梦,有梦,脚步就不能停下。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通长安。一位心理学权威人士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身上并没有所谓的优点或缺点,只有与众不同的特质。特质用对地方,那就成为自己的优点。相反的,若是用错地方,也许就成为你的缺点。”对任何人来说,只有走对自己的路,选对自己的发展舞台,成功和胜利才会属于自己。每个人身上都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天才与能力,我们的责任就是尽早找出它们并彻彻底底发挥它们。人生的过程,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一次自我探索之旅,谁能最早认识自己,谁就能最早驶入成长的高速公路。
冰心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谓的大师和佼佼者,正是善于在艰难困苦的挫折中,磨砺意志,不断提升自我,才在最险峭的山崖上扎根成长为最伟岸挺拔的大树,昂首向天。人生总有迂回曲折,伴随着你成长的过程,你会遭遇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失败,这就是人生的现实,也正因为这样,人生才可以向更新、更有希望的方向转变。
不到顶点,在通往顶点(巅峰)的过程中探索,不畏艰难和困苦,却能永远激发出新发现、新收获的快乐。“坚”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智慧,坚持的力量,坚强的品格,坚忍的性情,坚决的行动,坚守信念,无坚不摧。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看来微不足道的开始,任何伟大的事业,常成于坚持不懈,毁于半途而废;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是靠一时的力量,而是靠长期的埋头苦干来完成的。大千世界,狮子的威力有时需要藐视,而蚂蚁的勤奋与努力却需要人为之感动!愚公移山,终得天地相助;达摩参禅,石壁为之感化。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坚持”能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困苦,在它面前都变得微不足道。牛顿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心与毅力,他是什么事也难以做成功的。”
史铁生在《活着的事》中这样写到:“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人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和操守,在追求心中的光明中耐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青春有梦,勇敢去追,没有人可以说你有多渺小,你有多伟大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在文字中享受悠然自得】推荐阅读:
如何在工作中享受快乐11-28
在体验中享受习作的快乐09-11
在数学的教与学中享受快乐03-20
色彩图形与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6-21
在Word 文档中设置框文字环绕方式05-29
在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表态发言06-07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12-23
在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2-18
享受学校生活09-18
享受孤独名言10-2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