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效果(共9篇)
首先提高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我们让学生欣赏各地独特名俗文化风貌的普遍艺术形式。如:每次剪纸活动前,总是收集拿一些成品让学生逐个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们一带剪纸作品的特点。其次去表现美的剪纸作品,如:让孩子在感受《十二生肖》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剪,挑自己喜爱的动物剪,剪出的作品布置在美术室,也可吊饰悬挂来美化环境。最后,通过各种剪纸技能及方法创作美。通过这三步对美的感受、体验、表现,可看出剪纸活动对学生美育的`教育作用。一年半的实践,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剪纸活动在提高学生整体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能使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2、增强了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俗话说:“心灵手巧”,实质上手巧则心灵。孩子们在剪纸活动中需要注意力集中,手眼协调,不断调整剪刀的运行方向及力度,灵活地剪出物体形象来。
3、发展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剪纸活动中,很少有学生不喜爱剪剪贴贴。由于工具和材料的便利,使孩子们在稍具操作能力后,便可以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依据个人的造型能力,剪贴出许多颇具个人审美意趣的图象来。因此,剪纸便成了学生表意、抒情的重要方式。
鉴于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明确一点: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或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在剪纸中如同他们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一样。他们更注重“实际的存在”而不仅止于表现“可视的存在”,以至于在学生剪纸作品常出现一种透明状的表现手法――移花接木法,有很多还是新鲜的事物,我想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由、用意,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承认他们。如一次创作剪《脸谱》活动中,一个学生剪了一张头顶带尖角的脸谱,当我问及其原因时,他却戴上他的创作品回答我:“我是奥特曼,我是正义使者。”听到这番话,难道不觉得这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创造吗?由此可见,创作剪纸活动不仅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了小学生的合作,集体精神
一般的剪纸活动,我们的大多以学生个人动手剪为主,但在创作过程中,单是个人剪,有的时间来不及,有的因想象到现实未能剪出好的作品来感到遗憾,总之不尽完美。因此针对几次的活动中得出经验,以五六个孩子为一组共同进行集体创作剪,在活动前让每个学生都参加讨论、研究,再进行合作剪,效果则更佳。如:在分组前,让能力强的学生当小组长,让他去请几位学生,然后教师参与他们的讨论活动,在剪纸活动中再适宜地指导他们进行自由剪出自己喜爱的形象来,并协调的来布置画面。虽然在前几次都发现孩子们不遵守规则,剪贴出来的作品也杂乱无章,但几次下来以后,孩子们喜欢了,与同伴也能合作了。 综上所述,足以证明剪纸活动对于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觉得剪纸艺术是一门艺术,但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剪纸,碎纸利用,创造性,能力培养
剪纸是一种艺术性的创作活动, 在剪纸活动中会产生一些边角料, 即所谓的“碎纸”。如何使这些在剪纸活动中产生的“碎纸”变废为宝, 进行合理的再利用, 在再利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大课题。
一、利用剪纸作品, 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艺术”领域主张教师引领幼儿主动去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活动。首先, 广泛收集剪纸作品以激发幼儿欣赏美的强烈愿望。罗丹说,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引领、点拨、指导幼儿及其幼儿家长时时刻刻做生活的有心人, 注重广泛收集剪纸作品, 分门别类地布置于相应的艺术活动区域, 让幼儿产生美的视觉感受, 获得美的情感体验。比如,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将收集来的剪纸作品精选一些布置在幼儿园的楼梯口, 也可以布置在幼儿园的走廊上供幼儿欣赏, 让幼儿在欣赏中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在布置过程中, 教师应合理采纳并吸收幼儿的一些合理化、建设性的建议, 并鼓励、引导、启发幼儿一起参与, 以激发幼儿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其次, 在浓郁的艺术氛围营造中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要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幼儿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一把剪刀, 一张纸, 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要让幼儿去欣赏剪纸作品, 去发现剪纸作品中蕴藏着的美, 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 从而陶冶幼儿的性情, 塑造幼儿的灵魂, 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意识。
二、利用剪纸活动中的“碎纸”, 拓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
引导幼儿收集剪纸活动产生的“碎纸”, 培养幼儿探索并利用“碎纸”的能力。在剪纸活动中产生的所谓“碎纸”, 弃之可惜, 更是一种资源浪费, 会造成环境污染。若将剪纸活动中产生的“碎纸”进行再利用, 是一种积极健康、值得倡导的做法。教师应充分发挥“碎纸”的作用, 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拓展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比如,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搜集剪纸产生的“碎纸”, 然后用剪刀剪成精美的图案, 再用胶水粘贴于圆锥形的硬纸筒上, 制作成五彩缤纷的智慧树, 作为重阳节礼物送给敬老院的老人, 以表达对老爷爷、老奶奶的敬仰之情。也可以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用剪刀剪成幼儿喜欢的图案, 比如孔雀、熊猫、小树、小草, 然后送给老师, 作为教师节的珍贵礼物, 以表达幼儿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幼儿在探索“碎纸”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而应是真正的观察者、支持者、研究者。有人说, 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观察学生的艺术。所以,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师采取相应教育策略、引导幼儿合理开发利用“碎纸”资源的必要前提。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幼儿在“碎纸”再利用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适时地扮演支持者与引领者、点拨者、指导者的角色。当幼儿利用“碎纸”进行再创造时, 教师应及时给予赞扬与欣赏。当幼儿发现问题但无能力自主解决而寻求帮助时, 教师就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当幼儿没有发现问题时, 教师更应循循善诱, 让幼儿最终能够通过自主努力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比如, 幼儿想利用“碎纸”去创造一座自己理想中的“苏通大桥”而发生困难时, 教师就应主动去帮助幼儿, 主动去支持幼儿, 从而让幼儿合理地利用“碎纸”创造出一座自己日夜向往的“苏通大桥”, 实现幼儿的梦想。
三、利用剪纸活动中的“碎纸”,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是指幼儿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一种能力。对剪纸活动中的“碎纸”进行再利用, 可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倾听幼儿、鼓励幼儿、支持幼儿, 让幼儿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去学习一些基本的剪纸技术, 让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练习, 逐步掌握剪纸技能。然后, 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提出更高更新的剪纸要求, 逐步提升幼儿的剪纸技能与审美情趣。在幼儿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基础上, 将创造、创新的机会让给幼儿, 让幼儿利用剪纸活动中产生的“碎纸”进行大胆创造。比如, 可以让幼儿先粗线条地剪出一个果园中的几棵水果树, 再引导幼儿用“碎纸”剪出果树上不同的果实, 比如苹果、桃子、梨子, 之后用“碎纸”剪出不同的果树树叶。必要时, 还可以让幼儿剪出小鸟、蜜蜂等, 将果园装点得生机勃勃, 以此培养幼儿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剪纸作为我国一种民间传统艺术, 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之一。合理开发并利用剪纸活动产生的“碎纸”资源,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耀.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法举隅[J].淄博师专学报, 2011 (02) .
[2]汤彩萍.幼儿园开发剪纸园本课程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 2013 (07) .
[3]查敏.大班幼儿剪纸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11) .
一、培养学生剪纸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就剪纸艺术本身而言,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决定了它在美术课程领域的重要地位,剪纸艺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素养的提高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培养学生对剪纸的浓厚兴趣是前提,起到决定性作用。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剪纸学习中,并能积极调动多方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进而动脑想、动手做,使学生的剪纸技巧得到锻炼和提高。剪纸教学活动中,笔者会提前搜集整理富有特色的民间剪纸样图,准备充足的剪纸辅助材料及工具,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保证。我时常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情感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将个性化思考融入剪纸艺术创作中。每当学生完成一副剪纸作品时,不管完成得怎样,只要有一点点细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剪纸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我还充分利用校园艺术节、体育艺术“2+1”学习成果展示、书画比赛、剪纸比赛、传统手工制作比赛等有利时机,把学生的剪纸作品和搜集到的民间剪纸作品进行展览,组织学生对比欣赏,在树立信心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二、注重技能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动手创作能力
笔者从多年的剪纸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视野比较狭窄,对民间艺术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剪纸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剪纸教学光靠学生欣赏学习、自由创作还远远不够,必须先教他们一些基本必要的剪纸技能和方法。在制定剪纸教学计划、开展剪纸教学活动等方面,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阶梯式目标要求,逐步提高学生剪纸技能。每学期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都着眼于学生剪纸基本技能、方法、技巧的培养,从剪纸折叠的最基本方法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揣摩、领悟领会,如此反复训练,长期坚持,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对折剪、左右对称剪、剪刻结合剪等一些基本方法。同时,笔者还专门挑选一些有趣的剪纸内容让学生自己去临摹学习,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学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剪纸方法。
三、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营造自主创新学习氛围
在剪纸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因材施教,采取合理有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宽松、和谐、富有乐趣的课堂环境,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剪纸活动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着眼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不同,采用游戏法、故事法、剪纸贴画等形式,分小组组织趣味剪纸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与其他同学合作举行服装秀表演等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剪纸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笔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并加以肯定,使学生及时得到参与活动的成就感,由此更加喜欢剪纸艺术,更富有创造的勇气。如,“你这张作品里面的花剪的不错,不论是图案还是造型都活灵活现,我们让班内的其他同学一起欣赏分享一下”等适时评价语言,通过激励赏识式的课堂交流互动,使学生在每次剪纸课活动中的表现都能得到认可,都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的艺术再造体验,使剪纸活动氛围更加融洽。实践证明,丰富多样的剪纸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浅谈剪纸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剪纸作为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美术形式,是传统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开设剪纸拓展教学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右脑,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观察、勇于思考、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拟从剪纸艺术欣赏、体验实践、作品感悟等角度谈谈剪纸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字:剪纸 实践 创造力
剪纸,是中国最为古老、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郭沫若在《赞南方剪纸》诗云:“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黄河畔的剪花姨婆高凤莲的剪纸,大胆奔放的造型、稚拙古朴的表现风格,非常符合儿童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在剪纸教学中抓住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里特征,让学生在艺术欣赏、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开发其创新潜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人人是创造之才,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正是由于人们对创造力深入浅出的进行研究,才能越发清楚的发现,创造力同样也是孩子所具有的内在潜力,少年期正是极富创造的时代,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一、在欣赏活动中注重想象力的培养 在剪纸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有所突破,我常常让他们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的剪纸。特别是中国陕北民间剪纸,其造型特征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造型极其夸张,装饰手法顺乎自然,儿童般天真的“环行透视”,一切都源于艺术馆门外的一片片田地和生活,劳作在其中的乡邻。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寄托了他们热爱劳动、向往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真切生动地体现了陕北人民健康、乐观和善良的性格。那单纯、明快的风格,丰富、大胆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在感受陕北剪纸质朴的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激发了创造激情。如陕北姨婆高凤莲的剪纸,她剪的马,四条腿像个风火轮一样四方旋转,她说:“这是天马。”在高凤莲眼里,不管剪什么,最重要的不是“像”,而是“有趣”。剪鱼,鱼身上要装饰莲花;剪鸟,在一只卧着的鸟身上要装饰飞鸟;老虎肚子里可以装饰活蹦乱跳的小老虎;老猫肚子里甚至装饰着小老鼠。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时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民间剪纸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和对幸福信念的热情追求。想象力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也是创造力的核心。发现前所未有的事物,是想象力的最高层次。又如让学生欣赏下图来自波兰建筑师Wojciech Kakowski 的设计,感受世博,了解世界。
我以该设计为例,向学生讲解:建筑上的镂空花纹来自波兰民间传统剪纸。整座展馆像用几张剪纸粘贴而成,阳光透过“剪掉”的缝隙照进大厅。展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使参观者获得有趣的视觉体验,色彩变幻的光线穿过剪纸图案在馆内营造一种明暗错落的效果。
该建筑本身融入了波兰人对生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演绎“波兰在微笑”的主题。这座将产生丰富视觉体验的建筑物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所组成。当黄昏降临,变换色泽的室内光线穿透剪纸图案,使展馆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在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的同时不断启发学生无边无际的想象力
二、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创造力的激发
我利用生活中简单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想象活动训练,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围绕着“剪刀”这一主题,开始了一系列的想象活动,无尽的想象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呈现,有的把剪刀变成了兔子;有的变成了一艘小船;有的变成了螃蟹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创作思路千姿百态,极富有生活的情趣和创造性。“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可以说想象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这样的教学,学生人人动脑思考、动手创作,在操作活动中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是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思想方法,使每个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人人是创造之才”,“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作是感知的源泉,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在自我实践中感受到的,要远远超过他们语言所表达的。学生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生活经验和意象的积累,因此我们一般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剪纸创作。如装饰蛋糕盒,平时学生已接触到各种图案花纹,已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然后教师提供一只白色的蛋糕盒,让学生运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装饰,每位学生都积极动手,剪出了各种图案、花纹,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如可爱的小鱼、美丽的小花等,让学生进行大胆装饰。这类活动使学生的创作激情得到很好的发挥,成为学生在课堂上最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剪纸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运用剪纸特殊语言和艺术思维来体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完善和塑造。
“处处是创造之地”,剪纸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因此,学生在剪纸实践时,需要将生活内容进行艺术再现,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高凤莲剪纸选材常取眼中所见之人物、动物、风景。无论在何地,只要看见的景物都能在她的手中剪出来,表现形式以变形夸张为主,随心所欲、宛若天成,一派天真烂漫,稚拙古朴。在主题性剪纸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在欣赏学习了高凤莲的剪纸作品《闹春图》后布置学生创作以“过新年”为主题的剪纸作业。在学习高凤莲剪纸技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发现自己认为有趣的题材,再进行创作。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总是特别受学生的欢迎。毋容置疑,新的环境激发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和遐想,它使得教学不再枯燥。所以我提倡带领学生走向室外,走进农舍、走进大自然。登上楼台观望家乡的田野与村庄,以身边的景和事作为素材创作剪纸。在学生观察完以后,将各自确定的主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的学生以吉祥图案为设计元素,有的则以人物为主题,不同的观察角度所要表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三、在环境熏陶中延伸剪纸的感悟
“天天是创造之时”,在剪纸活动中,我们注意剪纸作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每天的情境教育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用学生创作的剪纸作品来美化环境。例如:我们模仿民间的过年习俗,在教室的玻璃上贴上十二生肖的剪纸作品,在课间把学生剪的脸谱制成有趣的面具进行游戏活动,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热闹、欢乐的气氛。利用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的节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剪纸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和老师。这一切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课外活动中感受剪纸的创作之乐。为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掌握得更牢固,我们成立了剪纸社团。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课外加以延伸、拓展,使学生对剪纸有一个“稳定兴趣”。在学生欣赏了民间剪纸作品《播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其剪纸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人物创作。学生创作的作品千姿百态、形式各异:有的带来了周末家人或邻居正在劳动的剪纸作品;有的带来了课间活动时各种各样的人物动态剪纸作品;有的带来了上学路上等候公交车场景的剪纸作品。从学生带来的一张张富有个性的剪纸艺术作品中,使我感受到:无论在何时,大部分学生能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提高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贺卡)(等候公交车)(荡秋千)
(田园小景)(我的好朋友)(松江的士)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视教学过程为每个学生参与、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各项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使得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张扬、提升,从而推动艺术教学走向丰富、鲜活与深刻。
“红纸剪刀手中舞,花禽竹鸟现朝阳。渔翁垂钓舟行驶,童子骑牛稻米香。明亮芸窗留燕子,清晰绣阁扮新娘。春花秋水蜻蜓点,鹤舞清歌笛乐扬。”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一幅幅极其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富丽辉煌,却能以独具的风格特点牵连着师生的心灵,伴随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产生牵心动魄的艺术魅力。探讨总结剪纸教学的经验,对初中拓展性课程的实施有着较积极的启示,并能够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发扬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教学内容:剪纸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并尝试设计图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讨论剪纸的操作步骤,培养学生感知事物、自主探究的能力。3.通过了解剪纸历史,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对折法、连续折剪法剪纸。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刻刀、铅笔、橡皮、垫板、垃圾桶
课前谈话: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课 1.欣赏剪纸作品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看,这是什么? 生:剪
师:对,这就是一副剪纸作品。在这副剪纸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彭丽媛照片】
师: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夫人彭丽媛在出访埃塞俄比亚时。就是将这
副剪纸 作为国礼,送给外国友人。
师:同学们,剪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一张张普通的彩纸经过设计和剪刻,就会变成一件件美丽的作品。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剪纸【课件、贴课题】
二、合作探究 学习技法
(一)对折法 1.观察蝴蝶外形特点
师:同学们,生活中都见过剪纸作品吗?在哪?什么样子? 师:看来同学们对剪纸的了解还真不少!师:也叫中国红,是剪纸中的传统色。
师:剪纸的颜色明亮艳丽、图案精美,而且寓意着吉祥和美好,深受人们的喜爱。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剪纸,看!这些是老师剪的蝴蝶,漂亮吗? 生:漂亮!
师:那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剪一只蝴蝶? 生:想!
师:想要剪好蝴蝶可不简单,我们首先要观察。看,这些蝴蝶,它们图案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生:{预设:总是回答不对,你看蝴蝶的左右两边......若1个就答对,问:“他说的是什么意思?谁听明白了? 是这样的吗?}
师:是呀,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可以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小组讨论
师:现在,我们发现蝴蝶是对称图形,那蝴蝶到底是怎样剪出来的呢?现在老师给每组发一支(手举起来)剪好的蝴蝶作品,【直接从板上手拿下来、或从筐子里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20页,小组内讨论【出ppt{小组合作}】,剪蝴蝶需要哪几个步骤?具体方法是什么? 开始!3.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首先···
(预设:1讨论热烈,就说:同学们,我们先讨论到这儿 2不热烈,就说:看来同学们已经讨论出结果了)生:
师:对折,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折”!是呀!剪蝴蝶用的就是剪纸技法中的---对折法。【课件】接着呢?
板书:折、画、剪、展 4.教师示范
师:按照这样的步骤,我们就能剪出一只蝴蝶了。下面请同学们提醒步骤,老师 示范。【投影切换】来,开始!
生:说(预设:生说,师拿纸,对折)师:那对折之后呢,生:画
师:“是呀!我们要想剪出漂亮的蝴蝶,就要先把它画下来。因为蝴蝶是
对称的,我们只需要画蝴蝶的一半就可以了。”为了让蝴蝶更漂亮,我们可以画一些,圆形的花纹,(画好的,或用记号笔画的)记得画小花纹
画完之后呢? 生:剪
师:“剪的时候,一只手拿纸,另一只手握着剪刀,沿着画好的轮廓剪。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特别重要。一般是左手送纸,像剪这样的曲线时,只需要转动纸张就可以了。看,蝴蝶的触角是很细的,剪这儿的时候要小心,沿线把触角剪得细细的、长长的,这样的蝴蝶才漂亮。剪好了外部轮廓,里面还有像这样细小的地方,为了方便我们就要用到刻刀。用刻刀时注意,为了防止刻到其他地方,我们在下面垫一张垫板。左手按住纸张,右手紧握刻刀,然后沿着图案 小心把它们刻下来,一定要注意安全。
接下来? 生:展
师:最后,展开!这样,蝴蝶就剪好了!5.动手实践
师:现在同学们对于剪蝴蝶的步骤已经很熟悉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只蝴蝶!嗯!(及时收住),先别急!在剪蝴蝶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温馨提示课件 我背下来】谁来读?
生: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步骤【指着板书】 来剪一只蝴蝶,剪完后张贴到展示板上。看谁的蝴蝶最先飞上来。做好的同学可以帮助身边的同学。
同学们开始吧。6.展示评价
师:这么(评3个,生2个,我1个)《从像不像和外形触角》 站前边,这只谁做的?老师喜欢这只,真漂亮!我觉得你的手真巧!这位同学,你喜欢哪只?(哪只来?这只,因为这是我自己剪的,你体会到的是你自己成功的喜悦,劳动给你带来的快乐)。
生:(1----2生评)
师:老师也发现这只蝴蝶栩栩如生,漂亮极了!
师:看,同学们第一次剪纸,就能剪出这么多美丽的蝴蝶,真是心灵手巧!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剪蝴蝶用的是对折法。【贴KT板】学会了对折法,我们还能剪出其他对称的图案。【课件】
(二)连续折剪法 1.方法一
师:同学们,用对折法 一次可以剪出 1-2图案。那有没有一种剪纸技法 可以一次剪出多个图案呢?
生:有
师:看,这是几只蝴蝶?哎。。生:哇!
师:这副蝴蝶作品和刚才用对折法剪出的蝴蝶有什么不同? 生:
师:像这样,一次可以剪出多个图案的技法,就是连续折剪法。【贴kt板】那连续折剪法应该怎样做呢?看,【看视频】
师:看明白了吗?
师:连续折剪法的奥秘,在于它的折法。那怎样折才能剪出连续的图案?那自己折一折、试一试
2.方法二
师:折好的同学请举起来。
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这种折法。同学们,连续折剪法还有一种折法,请同学们跟老师做,将折好的纸打开,像这样沿折痕向前向后连续折,折好后就像.....纸扇。这就是连续折剪法的另一种折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剪纸的两种基本技法,分别是(生:对折法、连续折剪法)。
3.三角折剪法、四角折剪法、五角折剪法
在剪纸中,还经常用到三角折剪法、四角折剪法、五角折剪法等,这些技法我们以后再学习。
三、动手实践、创意剪纸 1.学生动手实践
师:同学们学会了剪纸的技法,再加上你自己的巧妙构思,相信你
一定能剪出有创意的作品。【课件】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剪纸技法,创作出自己的剪纸作品。先在小组内讨论,确定小组主题,并分工完成。
2.展示评价
师:请小组长带着你们组的作品,到前面来。其他同学认真观赏 生:理由、光滑、颜色、师:你们小组真有创意!
这么短的时间,看到同学们剪出这么多、这么美丽的作品,老师心里真高兴!你们呢?师的心情 心情怎么样?
四、拓展延伸,弘扬文化 1.剪纸历史 资料交流
师:同学们,想要全面的认识剪纸,我们还要了解剪纸的历史。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有关剪纸的历史资料,谁来说一说?(背下来 说2、3个)
生1:中国最早的剪纸,师1967年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发现的两张团花,距今有
1500年历史了。
生2:唐代剪纸处于大发展时期,剪纸被用在了风俗中,并流传民间。
生3:宋代时,造纸业成熟,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使瓷器更加
精美。
生4:明清时,剪纸艺术走向成熟应,剪纸并广泛用于灯罩、扇面
中,尤其以明代的“夹纱灯”最为典型。
师:是的,剪纸是我国传统的国粹艺术。2.揭示寓意
师:同学们,一千多年来剪纸艺术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不仅仅因为它们外型美观,更重要的是 它还寄托了美好的寓意。
师:大家请看,这幅作品中有什么呀? 生;寓意着“连年有余” 师:那这一副呢? 生:“喜上眉梢”
师:这个你见过吗?你知道它的寓意吗? 生:
师:这是两组门笺,每一组门笺中的5张剪纸分别代表了福禄寿喜财。
师:剪纸有着这么丰富的寓意。难怪诗人杜甫说....,可见当时人们对剪纸的喜爱之情。
3.推广
师:剪纸作为中国独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在2009年,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4.欣赏剪纸作品
师:同学们,一幅幅剪纸作品【课件】承载了历代祖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记忆。
预设:如果时间不够,如果时间正好,如果时间剩余,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
师:(提前看好舞台向哪转)下课,向所有的老师说再见。师:(结束音乐)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剪纸,学会了很多种剪纸的技法,并且剪出了属于你自己精美的剪纸作品。感受到了剪纸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课下,只要同学们勤于动手、多动脑,一定可以剪出更多精美的艺术品。快乐的剪纸一刻结束了。同学们,下课。
摘要: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学习,发展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关键词:语言 教学活动 创造力
当今学前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创造性的充分发展,突出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形成;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创造性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那么如何利用这一特殊工具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应该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长期以来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创新精神,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经常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按照书本进行原文复述,本来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幼儿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原文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内容的常常还会受到老师的指正,没有任何的个性特色发展机会,这种被动授受式、填鸭式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诗歌、儿歌的教学中以“老和尚念经”为主,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能力。
3、教学形式呆板、老套,拘于常理。教学中主要采用静态的挂图和幻灯,创编活动受到局限,一直沿袭着:教师示范(儿歌、故事)——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忽视幼儿的需要。
4、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单一,例如:故事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以回忆式、封闭式为主,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合人才发展的需要,“学会创造”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出的强音。我们应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产生强烈的创造需要、创造兴趣和创造精神。
二、如何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利用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
《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发散幼儿的思维。掌握提问技巧,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
(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
(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
(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
(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根据这些特点,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觉得可以这样设置提问。多用“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你身边和周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如果有,结果是怎样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这些具有判断性、假设性、创造性、启发性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统一的规定答案,隐藏着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不局限于文学作品的原文,不受故事语言和情景的限制,为幼儿提供创造性地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幼儿可以凭借日常生活积累的表象,大胆想象和创造思维。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所提的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思维、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语言教学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幼儿思维水平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应该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幼儿只能整整齐齐的坐着、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样做,压制了幼儿的个性,无法使幼儿的语言文学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活动。因此,多种形式的教育组织方式才是幼儿学习的主渠道。幼儿自发的个别活动和小组活动更能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应支持和引导幼儿这些活动。集体活动也应在此基础上扩展和生成。例:在教学中鼓励幼儿改编和续编故事结局。幼儿喜欢为故事主人公创造出生活情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教师把握教育时机,提出讨论问题,给幼儿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些内容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符合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如此引导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为故事编出多种结局,这既包含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合理推测,同时也反映出幼儿对待生活的态度,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帮助幼儿用表演的方式进行文学创造活动,教师将故事改编成童话剧,用艺术化的声音、动作等表现出来。教师可复述旁白,幼儿表演对话,也可以进行即兴表演。在这种活动形式中,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
3、注意激发幼儿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以提供给幼儿更多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寻找到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选择适当的策略展开与他人交谈,根据不同的情景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获得语言交往中成功的体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敢说、爱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使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首先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要想让幼儿说话,就要为他们提供说话的内容,创造有话可说的条件,使幼儿有话可说。并在各种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其次,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创设自主表达和自由表现的机会,以良好的态度平等介入,随时给予指导。俗话说:“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再次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利用大众传媒带来的视听文化,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多利用众多视听手段,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听、看、讲、做、想充分地积累语言经验,以提高幼儿创造性语言的运用能力。例如:让幼儿创编广告词、根据某一电视话题进行谈话讨论等。
———在美术活动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马鞍山师专2010届学前教育专业巢湖幼师教学点 窦盛红
【内容摘要】美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美可以给人以情趣,情趣是生活的原动力。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的倾向性,它不同于某一具体的美感心理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活动,也不同于基于某一具体的美的认识而产生的美感愉快,而是体现在个人审美活动之中。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则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情趣的培养。我们利用“美术”这一艺术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审美的兴趣,使幼儿萌发审美情感,尤其要密切联系生活,让幼儿在多听、多看、多想中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创造美。
【关键词】 美术活动 幼儿 兴趣 审美情趣
所谓审美教育是指通过传授美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审美实践活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的。它实际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人生的立生之本。安徒生的童话《雪女王》中写到一面歪曲美丑的镜子。美丽的风景被这面镜子一照就成了烂菜叶,好人在镜子中一照就像个十足的恶棍。幼儿辨别是非能力差,审美能力缺乏,建议从美术教学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于让幼儿临摹范画,训练幼儿的绘画技能,把形象逼真作为评价优秀作品的唯一标准。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过多地突出了对技法的重视和教师的灌输作用,而忽视了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影响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显然与当代美术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极力提倡美育教育,并认为学生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见,审美教育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幼儿更应接受审美教育。幼儿园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中美的感受,培养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并能发展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来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凡是有兴趣的活动一定伴有快乐的体验,它能推动幼儿积极地从事活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育首先是艺术活动,幼儿的 美术作品是幼儿对客观事物认识所产生的美感,进而产生出发自内心的创作热情的产物。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兴趣的培养很关键。我们要舍得在激发幼儿主动投身美术活动的激情上花时间、下功夫。为此,我希望老师们在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中,多为孩子们编写一些故事、诗歌、谜语等。即便是介绍一些枯燥的美术表现手法,也要设法融汇在一些有情趣的活动中。在幼儿园实习的时候,我在教中班幼儿用方形、圆形、半圆形等基本图形绘画食品时,编出这样的儿歌:过新年,真热闹。兔妈妈、蒸年糕(方形)。鹅奶奶,做元霄(圆形)。母鸡大婶下水饺(半圆形)。一群小猪来拜年:“恭喜、恭喜、过年好!”“请进,请进,快坐好!请吃年糕、元霄和水饺。”由此,形象明快的儿歌在幼儿心中燃起一团火,使他们油然而生用画笔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迫切愿望。正是幼儿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得那些活泼泼有趣、充满朝气的幼儿作品,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所以我认为,引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并非只在活动的开始,而应始终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而作为主导的老师也应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儿的美术活动中。
在每次活动中,我都仔细观察幼儿的活动表现,感悟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他们的努力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饶有兴趣地将幼儿作品中的点滴创造及时向全班公布,进一步调动全班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画小鸡时费了半天功夫,只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圆圈,他嘴里直喊:“老师,我不会画”。我鼓励他说:“你画得这个圆圈多象小鸡的身体呀,如果再画上一个小圆圈就成了小鸡的头了。”于是他画了一个歪斜的小圆。我说:“小鸡没有眼睛怎么找吃的呀?”他又 在小圆里点上一个点。我又说:“小鸡没有嘴可怎么啄虫吃呀?”他又给小鸡添上了嘴。最后我说:“小鸡要到处找虫吃离不开两只脚呀!快给它画上两只脚好吧?”他又画了两笔,总算给小鸡添上了脚,尽管他画得很零乱,不太象,但我还是当众表扬了他,说他画得有进步,孩子高兴极了,风了人就说老师说他画得好。从此这个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据家长反映每天晚上他都要画张画后,才睡觉,上课时再也没有听到他喊过“老师,我不会画”了。
二、营造环境,唤起幼儿审美情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事物的外在形态,对那些色彩鲜艳、活动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易发生美感,因此,活动区的环境布置直接影响幼儿对美的感受。我在布置活动室环境时,选择一些同年龄学生的作品,以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课的兴趣,让幼儿尽情欣赏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这样幼儿很快进入学习的氛围。努力创设一种平等、欢乐、宽松的活动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师幼关系。有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才能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到愉快、安全,并在这轻松、愉快、自由、活泼的气氛中充分发现美和感受美。我会刻意创设游戏化的情境,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快乐。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如命题画花布,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边抱着布娃娃,边说:“过几天,就是小豆豆的生日了,她 很想穿一条漂亮的花裙于,我们送给她好吗?”幼儿齐声说:“好!”接着我又说:“不过在做裙子前,先要设计一些美丽的花布,你们想想看小丽丽喜欢什么样的花布呢?”幼儿可来劲了,争着说出了格子布、彩条布、点子布、星星花布、小动物花布等……整节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我是花布设计师”这种快乐的情境中,大胆想象,设计出各种色彩鲜艳、图案新颖的花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真正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品评幼儿作品
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大上,太阳、飞鸟、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比如说“你怎么回事,?别的都画得好好的,偏偏就画上个黑太阳!”“哎呀,你怎么把鱼画到树上去了!”这样你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而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态,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与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一次美术课中,陈源画了几只可爱的小猫眯和小鱼,我看了暗自一喜:嗯,陈源画得真好。可当我再次回到他身边时,好好的一张画己面目全非,只见画面上刷刷刷地画上了几条黑曲线和一团火红的东西,我真想批评他,他却仰起小脸,娓娓动听地讲起了其中的故事:一天早晨,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忽然树林里冒起了黑烟,起火了,你看猫妈妈要去打电话报警呢……你瞧,孩于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差点错怪了他,我们应该珍视这份童心,让更多的幼儿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尽情地泼墨挥毫,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四、恰到好处地指导与评价,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
幼儿个体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和评价。纪歆怡小朋友喜欢临摹范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是她的作画优点,也许是女孩的天性——爱美的缘故吧!不管什么画面,都喜欢添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振翅欲飞的蜻蜓,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向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诸如“哇,这么漂亮的大轮船开在海洋里,谁来欢迎它呢?”、“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在干什么?”……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添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指导和评价实际上是审美教育的升华过程,而美术活动教学也离不开这个过程,审美教育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才能使审美教育达到一个新的层面。由此可见,幼儿审美情趣的提高是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要使幼儿的审美能力有大的发展,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指导可不断激发幼儿创造美的欲望,并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素质。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我个人认为这个“发现”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新的悟和新的发现。我想明天的幼儿必将成为“审美型”的高素质儿童,而世界的明天与必将满阳光,充满生机,充满情趣。参考文献:
1、扬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鱼玩教具制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2、教育部:《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3、朱中芳,《中国美术教育》,工人日报,1997年2月16日
4、陈幸军,《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然而受经济大潮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的一个思想弱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人类的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注重青少年责任感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类进步的需要。我认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完全可以从学校开始培养。在近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结合我市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总结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并结合平常的教学活动、教育科研活动加以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我们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认识和培养方法与同行交流。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根据我市实际,我们的做法是开展班级集体活动,让学生理解责任感的重要性,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系列活动。
1.开展讨论会活动。
例如开展“我与班集体的关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活动中人人发言,共同评论,就“我们与大家生活的班集体的关系”、“如何做好班级工作”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越来越明白:班集体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每个人的家,而这个家只有靠我们共同来关心才能变得更加和谐和团结,才能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学习先进人物,树立典型形象。
敦煌市文庙社区居民何永梅老人,几十年坚持照顾孤寡老人,先后为8位老人养老送终。在何永梅老人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她的心中装着真、善、美,更可贵的是她心中装着一颗具有深深的社会责任感的心。
何永梅老人被评为“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之后,各学校组织师生认真聆听何永梅老人所做的报告,学习她的感人事迹。我们身边这样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还有好多。学校要善于挖掘这样的.例子作为教育资源,开展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使大家理解到:我们每个人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的同时,为社会尽责任是应该的,是必要的。
3.提倡做小事、做好事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活动非常必要。我们要让学生从小树立一个信念:再小的事情也得有人管理;树立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的思想等。
4.开展“班级事务有人管,人人都是小主人”活动。
在班级中坚持班干部轮流换岗制度,让大家都来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的活动。在活动期间,每个人都要体会各种角色在班级的作用,都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良好的管理对自己的作用和对大家的作用。
其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恰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现在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少,一方面,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社区组织活动有一定的困难。近几年,我们结合敦煌旅游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引导,组织学生广泛地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学生的知识,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重要。
最后,加强家校联系,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我认为当前青少年在家庭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意识没有得到早期的培养,一方面有家长溺爱的原因,另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所以有必要加强家校联系。提倡向父母献孝心,帮助父母做事情。要求学生主动帮助父母干一件事情,让学生体会父母抚养子女的辛苦。通过开展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让学生学做家庭小主人,也是增强他们责任感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包括一段时间内家庭的重要开支情况,让孩子安排全家人星期日的活动日程和时间等。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知道了家长的难处,那些爱乱花零花钱的同学就会渐渐懂得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一、活动时间:2015-2016年度上学期
二、活动目的: 为更好地开展学生剪纸社团活动,充分挖掘教师学生潜能,把我国优秀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更好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
三、指导思想: 以“共同成长 共享快乐”的办学理念加强师生在剪纸工艺造型素质的提高,加强剪纸的基本功训练,使特色剪纸课程顺利展开,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师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能力。
四、剪纸社活动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热爱剪纸、热爱生活,着眼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学会富有创意地生活。
(二)自主性原则: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剪纸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自己决定剪纸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与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真正地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创新。
(三)趣味性原则:运用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充分发挥剪纸工具材料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独特性和艺术语言的独特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状况和认识特征,设计活泼多样的剪纸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以赋予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性精神是每个成员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创新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广泛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到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统一;不断激发创新的欲望和自觉追求创新的有机统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
(五)发展性原则:通过剪纸的活动,使学生自觉参与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有限为无限,形成发展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新方法,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同样,可以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四、剪纸社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至放学。
2、活动地点:四一班教室
五、基本措施 :
1.从临摹开始,逐渐尝试添加、创新到独立创作,形成自己的作品。2.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进一步统计分类,保管为今后剪纸活动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剪纸活动有效、深入、持久。为学校画展做准备。
3.注重活动理论概括、提升、总结活动经验,探索规律,及时征集学生剪纸作品.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剪纸社团活动总结
剪纸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 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唤起了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学生认识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
一、剪纸活动概述:
本学期剪纸活动教学以临摹剪纸为主要内容。临摹剪纸帮助学了解各式各样的剪纸,从中学到了各种技法,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本学期第一次开展剪纸社团,因此,剪纸组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培养新人,使其尽快的了解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其次,通过具体的剪纸练习与创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手、眼、脑的灵活性,使剪纸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以下是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内容:
1.练剪基础纹样,如锯齿纹、月牙纹、螺旋纹、水浪纹、云纹、花纹等,训练手的灵活性。
2.对折剪纸的制作练习。
3.窗花的设计制作:三折剪纸、四折剪纸、五折剪纸、六折剪纸。
4.简介剪纸构图知识。中心位置的安排、装饰效果等。
二、收获与不足: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参加了各级各类的比赛,如参加科技幻想画创作绘画比赛、“中国梦”2013奥邦杯比赛等系列活动,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仅开阔了视野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更在活动中增强了自己的信心。本学期学生参加比赛的证书还没发下来,获奖情况还没下达。
针对一个学期的剪纸教学,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点:
1.剪纸大小要适当。
在不用美工刀,且低年级的状况下,尤其要把线稿画大一些,方便剪裁细部。
2.要有充分的制作时间。
课时安排要有足够的时间。每一个制作步骤一课时。
3.制作内容“简单化”、作业要求“大众化”。
因为制作难度大,作业要求不要过高。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剪纸社团进行的常规活动主要是进行剪纸技艺的教授和学习,争取让每个成员在学校里能够学习到剪纸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剪纸技巧,其中有许多收获、许多进步,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剪纸社团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 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让社团的成员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剪纸社团总结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下,在本人的积极组织运作下,有序的开展了美术剪纸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工作,及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现将这一学期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本学期兴趣活动主要是针对中年级学生。活动内容符其年龄特点及其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虽然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和动手操作基础。但是中段年级的学生绘画基础比较好,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通过模仿绘画,剪制,训练提高了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习的主要内容除了绘画设计,还要加强对纹样的设计和及剪制的精细上,在本学期中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效果。
同时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了解、知道剪纸是我们伟大祖国民间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历史,文学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些许收获、也有些许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下学期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及能力范畴之内,适当增加人数,把兴趣小组工作推广到更多的学生。
2、兴趣小组里大多数学生作品一味的模仿抄袭,缺乏创新意识。下学期力争打破学生的一贯做法,开动其脑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我期待着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把工作完成的得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剪纸社团总结
剪纸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唤起了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使学生认识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了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剪纸活动概述:
本学期剪纸活动教学以创作剪纸和染纸为主要内容。创作剪纸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手、眼、脑的灵活性,使剪纸活动更上一个新台阶。本学期剪纸社团的工作亮点是让学生用白宣纸结合所学的剪纸折法和方法,用彩色墨水进行染色。染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创作成就感。以下是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内容:
1.练剪基础纹样,如锯齿纹、月牙纹,训练手的灵活性。(以三四年级为主)2.窗花的设计制作:三折剪纸、四折剪纸、五折剪纸、六折剪纸(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
3.创作八折剪纸和染纸(以五六年级为主)。
二、剪纸教学注意事项:
针对本学期的剪纸教学工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点:
1.剪纸大小要适当。在制作剪纸作品时,尤其三四年级学生,要把线稿画大一些,方便剪裁细部。
2.要有充分的制作时间。课时安排要有足够的时间。每一个制作步骤一课时。有的学生制作的太慢,导致制作时间不够,所以学生应制作的相对迅速一些。
3.制作内容“简单化”、作业要求“大众化”。如果制作难度较大,低年级学生的作业质量就相对不会太高,因为低年级学生对于理解和制作方面都有待于提高,所以制作的内容要简单化,作业要求要大众化。
三、剪纸活动不足之处:
1.本社团没有专用教室,很多作品不便于收藏,学生的制作材料很容易被损坏,影响作品效果。
2.没有多媒体教具,学生接触不到全方位的剪纸知识,拓展不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
3.学校应多提供我们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提高我们剪纸社团师生的素质和技能。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剪纸社团进行的常规活动主要是进行剪纸技艺的教授和学习,争取让每个成员在学校里能够学习到剪纸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的剪纸技巧,其中有许多进步,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剪纸社团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让社团的成员能够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剪纸社团总结
剪纸教学是美术教学中要求极高的一门独立的艺术,要上好它由于工具的限制,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但是有很多学生对剪纸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并且儿童剪纸活动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同时也让儿童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创造力,而且还让儿童感受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同时他们手部动作的灵活性与精确性有较大的提高。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学校的校本研究开发过程中,我申承了趣味剪纸的教学工作。
根据学校安排,我在3——6年招收了16名有一定绘画基础而且爱好剪纸艺术的学生。每周二下午集中上一节课,平时鼓励学生自主练习。从最基础的折纸、画稿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
今年我从剪纸知识最基础的内容开始,拟订了以下的主要教学内容:单个剪纸、对称剪纸、自由窗花、剪拼画、自由创作等。由于和其它教学时间的冲突,这些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但是我们的收获还是不少。在整个教学活动里,我始终是以引路人的身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特别鼓励学生课余坚持练习。把我的剪纸书籍借给他们看,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剪纸水平,又陶冶了性情,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毅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里,我都十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她们的作品,只要有一些细小的进步,就及时肯定。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扮靓自己的小房间、美化教室、馈赠同学,给各班其他爱好者当小老师,进行展示和宣传。
【剪纸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效果】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快乐剪纸教案05-29
剪纸主题活动的总结06-01
剪纸活动教案汇总10-20
剪纸特色班活动计划06-03
剪纸兴趣小组活动计划09-18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活动策划07-11
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06-03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11-06
关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09-30
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的研究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