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舞蹈教学计划(共9篇)
教学目标:
1、重点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让其真正的喜欢上舞蹈,从基本开始,由浅入深。
2、选材音乐明快、新颖,对幼儿产生吸引力,节奏强,易接受。
3、发展儿童的个性,注意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意个别教育。
周次和目标:
第一周:
1、练习队形,站立姿势
2、交待舞蹈课的常规要求
3、教授脚的形态和脚的基本位置
第二周:
1、复习脚的形态和位置
2、教授手的形态和手的基本位置
3、强化练习脚和手的形态和基本位置
第三周:
1、基本功训练——头部、肩部练习
2、基本步伐——踮步、并步
3、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
(一)第四周:
1、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
(一)2、基本功训练——胸部、腰部练习
3、基本步伐——蹦跳步、开合跳、后踢步
4、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
(二)第五周:
1、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前两节
2、基本功训练——含胸屈腿、压胯练习
3、基本步伐和手型——开掌、脚跟点地
4、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
(三)第六周: 1 2 3 4 第七周: 1 2 3 第八周: 1 2 第九周: 1 2 3 第十周: 1 2、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前三节、基本功训练——勾绷脚、绕脚练习、基本手型——单指、空心拳、新授舞蹈组合:“牛奶歌”
(四)、复习舞蹈组合:“牛奶歌”前四节、基本功训练——振臂、下前腰练习、舞蹈组合:“牛奶歌”
(五)、基本功训练——双屈腿、腰的软度练习、强化所有舞蹈组合:“牛奶歌”、基本功训练——胯部、膝部练习、基本手型——兰花掌、新授舞蹈组合:“踏浪”
(一)、复习舞蹈组合:“踏浪”
(一)、基本功训练——脚腕、手腕练习2
3、基本步伐——脚尖点地、移动重心
4、新授舞蹈组合:“踏浪”
(二)第十一周:
1、复习舞蹈组合:“踏浪”前两节
2、基本功训练——仰卧举腿压胯练习
3、基本步伐——膝弹动
4、新授舞蹈组合:“踏浪”
(三)第十二周:
1、复习舞蹈组合:“踏浪”前三节
2、基本功训练——地面踢腿练习
3、基本步伐——小碎步
4、新授舞蹈组合:“踏浪”
(四)第十三周:
1、复习舞蹈组合:“踏浪”前四节
2、基本功训练——地面搬腿练习
3、新授舞蹈组合:“踏浪”
(五)第十四周:
1、强化所有舞蹈组合:“踏浪”
2、基本功训练——仰卧起坐、背肌练习
第十五周:
1、熟练基本功训练
(一)2、熟练基本功训练
(二)3、跟随音乐的节奏完成所有基本功动作 3 第十六周——第十九周:
1、学习在单一舞蹈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换,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2、复习所有的动作组合,作好汇报演出的准备。
第二十周: 汇报演出 4篇二:中班舞蹈教学计划
中班上学期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由我担任两个中班舞蹈班的教学工作,我们每班孩子有二十五人左右,都是小班刚刚升上来的孩子,下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舞蹈教学计划。
一、现状分析
二、教学目标:
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训练教学上分为两大部分:
1、舞蹈基础训练。也可称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地面训练的方式,训练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
2、表演性组合。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幼儿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
三、教学安排:
第一周:
1、练习队形、站立姿势。
2、交代舞蹈的常规要求。
3、幼儿自我介绍。第二周:
1、基本功训练——胯的按压练习。
2、新授组合:手位。
第三周:
1、基本功训练——胯的按压练习。
2、复习组合:手位。
3、新授组合:弯腰。
第四周:
1、基本功训练——腰的练习。
2、复习组合:弯腰。
3、新授组合:勾绷脚。
第五周:
1、基本功训练——腰的练习。
2、复习组合:勾绷脚。
3、新授组合:波浪。
第六周:
1、基本功训练——腰的练习。
2、复习组合:波浪。
3、新授组合:半蹲。
第七周:复习
第八周:
1、基本功训练——韧带压松、腰部练习。
2、新授组合:头部训练
(一)第九周:
1、基本功训练——劈叉练习、腰部练习。
2、新授组合:头部训练
(二)第十周:
1、基本步伐——垫步走。
2、复习组合:头部训练。
3、新授组:胯部训练
(一)第十一周:
1、基本手位——兰花掌、虎口掌。
2、复习组合:头部训练。
3、新授组:胯部训练
(二)第十二周:
1、基本功训练——腰部练习。
2、复习组合:胯部训练。
3、新授组合:吸腿练习
(一)。
第十三周:
1、基本功训练——胯的按压练习。
2、复习组合:胯部训练。
3、新授组合:吸腿练习
(二)。
第十四周:
1、基本步伐——跳跃练习。
2、复习组合:吸腿练习。
3、新授组合:十二月花(一)第十五周:基本步伐——跳跃练习。
2、复习组合:吸腿练习。
3、新授组合:十二月花
(二)第十六周:复习。篇三:中班舞蹈教学计划
中、大班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 “”
中、大班舞蹈兴趣班教学计划
陈云 许丹丹2005.2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舞蹈兴趣班是由中班23人、大班7人组成。年龄差距较大而且大班幼儿都已经有了一年以上的舞蹈基础,对音乐的感受力、协调能力的发展已比较完善。而中班幼儿只是刚刚起步,有些插班生则对舞蹈一无所知。这样的混合班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由于大班人数较少,因此我们准备把本次舞蹈兴趣班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中班幼儿的训练上。中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都是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是手脚并不听使唤,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便需要我们老师策划出新颖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耐心的教学态度,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提高对舞蹈学习的能力。而大班幼儿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们开展分层次和大带小等等多种的教学活动形式,使每名幼儿在舞蹈兴趣班的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师指导,培养幼儿舞蹈兴趣,发展舞蹈潜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2、训练幼儿协调,速度,肌力,耐力,瞬发力,柔软性等基本能力.3、进行形体训练并学会简单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节奏感。
4、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
5、培养幼儿具备透过舞蹈, 提高幼儿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
三、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周:熟悉幼儿
新授:方位练习
芭蕾手位(配乐:秘密的庭院)
第二周:复习:芭蕾手位(配乐:秘密的庭院)
新授:走步和敬礼(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三周:复习:走步和敬礼(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nbsp;新授:鸭走步(配乐:来了一群小鸭子)
第四周:复习:鸭走步(配乐:来了一群小鸭子)
新授:音乐反应
(一)(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五周:复习:音乐反应
(一)(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新授:音乐反应
(二)(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第六周:复习:音乐反应(一、二)
(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新授:手位
(一)(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七周:复习:手位
(一)(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新授:手位
(二)(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八周:复习:手位(一、二)(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新授:推指绕腕(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九周:复习:推指绕腕(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新授:综合训练(歌曲:小毛驴)
第十周:复习:综合训练(歌曲:小毛驴)
新授:鸡走步(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
第十一周:复习:鸡走步(配乐: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伴奏)新授:综合训练(歌曲:小天使)
第十二周:复习:综合训练(歌曲:小天使)
新授:提腰、松腰(歌曲:泥娃娃)
第十三周:复习:提腰、松腰(歌曲:泥娃娃)
新授:民族舞蹈
(一)(手绢花:喜洋洋)
第十四周:复习:民族舞蹈
(一)(手绢花:喜洋洋)新授:民族舞蹈
(二)(手绢花:喜洋洋)
第十五周:复习:民族舞蹈
(二)(手绢花:喜洋洋)新授:民族舞蹈
(三)(手绢花:喜洋洋)
第十六周:复习:民族舞蹈(一、二、三)(手绢花:喜洋洋)第十七、十八周:总复习
第十九周:汇报演出篇四: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适龄宝贝:3-6岁
教学目标:
1、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同时,增强舞蹈方向感,做
到初步简单动作协调。
2、逐步规范舞蹈姿态,基本做到腿直、脚绷、背挺。
3、增强孩子对音乐律动的感觉,提高学习舞蹈的兴趣。
4、发展幼儿柔韧性和协调性,帮助树立孩子的勇敢自信。
5、培养孩子舞台感觉及团结友爱合作意识。教学内容:
1、节奏训练
2、基本功训练
3、幼儿成品舞蹈编排
4、舞台感训练
舞蹈教学计划
一、基训部分地面:
1、勾绷脚组合拍手(训练目的:脚的灵活与后背直立)
2、吸伸腿组合(训练目的:腿直脚绷有延伸感)3.、前压腿组合(训练目的:前腿韧带的柔韧性)
4、青蛙趴(训练目的:为横叉打基础)
5、手抓脚踝跪下腰,手撑地起后弯腰(训练目的:腰的柔韧性)(辅助练习:推腰1、2。推胯前顶。两头起撑花篮。)
二、中间:
1、走步与拍手组合(训练目的:沉肩拔背走步与节奏训练)
2、蹦跳步组合(训练目的:训练膝盖灵活与正步位)
3、头与肩的动作组合(训练目的:正确做到低头、仰头、转头与肩的灵活性)
4、站的练习(改变自然体态:如沉肩、收腹、拔后背等)
三、成品舞蹈
《快乐的我》
计划在(18节 课)完成以上内容与训练
幼儿舞蹈班教学
一、舞蹈教学目标
1、增强对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
2、掌握简单的舞蹈基本手位、脚位、舞步,动作基本准确。
3、发展幼儿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树立幼儿大胆自信的个性。
4、增进幼儿的灵活的形体,培养幼儿群体的合作精神。
5、培养幼儿初步的舞台表现能力,增进他们的表现欲。
基本功训练:勾绷脚、擦地、蹲、小踢脚,腰的训练、吸腿、大踢腱的节奏变化训练,训练幼儿的反应力、动作的灵敏性。
中间动作:大踢腿(前旁后)、基本姿态、舞姿训练。舞蹈技巧训练: 身、跳、翻、转等训练。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基本手形、脚位、手位、脚形。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幼儿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三、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训练
1、学习藏族舞、汉族舞、新疆舞等。
2、理解幼儿舞特点,学习基本步法、手位,学习幼儿舞蹈3-4个。
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一、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历来十分重视幼儿的教育,主张教育应从幼儿抓起其中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幼儿舞蹈是以幼儿身心健康为教育内容的,以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行为,传授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为目的,使其在学龄前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幼儿舞蹈是每个幼儿都能参加的大众化舞蹈,它是以增强体质、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概念,把握基本舞蹈动作,塑造健美的形体,促进身体全面均衡地发育为努力方向的。幼儿舞蹈的教育方向明确后,舞蹈的教学内容也就比较轻易安排了。
幼儿舞蹈教学的总纲是:教给幼儿粗浅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的舞蹈爱好,发展幼儿对舞蹈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幼儿舞蹈教学计划具体做法是:(一)进行基本时间、空间、方位的练习
采用不同的方向、速度、高低的各种走、跑、跳的简单动作,使幼儿明确熟悉上下、左右后、斜方向和直线、弧线、曲折线、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路线以及树立快慢速度和是非时间低空间的概念,以达到培养幼儿判定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二)形体练习
形体练习主要是对幼儿的形体、姿态、腰腿的软开度、控制以及跳、转、翻等的最基本练习它基本来用把杆练习、把下姿态练习和垫上练习的力式。(三)律动练习
律动练习实际也就是按照一定节奏规律进行的舞蹈小组合的练习。律动练习以各种简单的、典型性的舞蹈动作为手段,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节拍、速度等变化来做不同的律动性的练习,它既可以是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也可以是几个关联的动作连接成的律动组合练习,这种律动组合,就是一个小舞蹈组合。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肺功能差,肌肉不发达,轻易疲惫,运动神经尚不健全等生理特点,所以,幼儿的律动组合不应过长、过于复杂,应以简单、有趣为主。另外,幼儿有着喜欢进行形象思维和爱模仿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形象生动地编排一些模拟动作的律动组合,如“燕子飞”、“开火车”、“摘果子”等具体的律动动作来体现事物的形象特征。(四)歌伴舞 幼儿喜欢边歌边舞,在幼儿学习歌唱或表演歌唱当中,假如配上与歌词大意相符的简单、形象的舞蹈基本动作,就能使幼儿更快地学会歌唱。而窃冬幼儿在歌伴舞或舞伴歌当中,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并能培养幼儿对歌曲内容和音乐的形象表达能力。此外,歌伴舞或舞伴歌,还能够培养幼儿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协调配合,加强幼儿对舞蹈动作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五)集体舞篇五:中班舞蹈教学计划
中班舞蹈教学计划 新学期新的开始,本学期由我和赵晶担任中班舞蹈课的教学工作,通过一节课的基础测试,我们对中班幼儿的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舞蹈教学计划。幼儿舞蹈兴趣活动在训练教学上分为两大部分:
一、舞蹈基础训练。也可称为舞蹈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采用地面训练的方式,训练(4—6岁)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
二、表演性组合。主要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力求充分挖掘幼儿的天性,使幼儿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幼儿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
一、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
开展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教学研究, 充分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与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开展独具地域, 民族与学校特色的舞蹈课程资源。通过探究和实践, 提高师生对民族民间特色舞蹈理论认识。必须融汇民族民间多元文化与乡土文化, 把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作为学校艺术教育重要内容, 促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了解, 走近乡土文化, 扩大视野, 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对乡情、亲情和国情的爱, 最终建立在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的新模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可以通过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运用符合学生身心、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使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过程中, 积极性高, 兴趣浓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学生认真收集各种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素材资料, 认真学习体会, 并在舞蹈课堂上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充分的展示, 相互交流学习, 教师认真的听取学生反馈归纳总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 教师把学生采风收集得到的乡土舞蹈素材进行筛选, 整理改编引入课堂, 使它不失乡土舞蹈艺术特点, 易于学习和表演。同时加快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在学生当中广泛传播作用, 提高广大学生对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通过对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教学运用, 更有效促进学生对其的广泛了解, 感受到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的多样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深入挖掘乡土的舞蹈艺术素材, 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 全面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体裁形式和风格特征的舞蹈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中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加深学生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 对学生达到人格的思想教育。
二、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内容的创新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民族文化世界化的发展趋势, 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在学校舞蹈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 加强地方民族特色舞蹈教学是极为必要的。学校根据情况在采用规定统一教材的同时, 也应应用一定比例的本地区本校的教材内容, 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原生态舞蹈, 让学生不仅熟悉和掌握本民族的舞蹈素材, 积极参与收集和演出本民族特色舞蹈, 从而感受多元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熏陶。因此, 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必须重视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开发, 挖掘与开发具有民族与学校特色的舞蹈教学课程资源。充分运用国家相关部门对课程资源开发所提供的政策依据, 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 在使用统一标准教材的同时, 充分结合当地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 开发具有本地区特色的舞蹈教学课程资源, 按比例占标准统一教材的30%左右。经调查笔者发现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学校对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极为甚少。主要原因, 一是当地一些教师对本地本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知晓甚少;二是一些教师对开发本地本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资源积极性不高, 对自身工作定位低;三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引进了地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但多数是随意性, 带有个人的兴趣而开展;四是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舞蹈教学资源等。要改变上述的情况, 必须从研究学校本地本民族本校实际性出发, 在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课程教学中, 根据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资源结构形式和表现形式各异而课程资源也各具特色。让学生跳自己家乡的舞蹈, 唱自己家乡的山歌, 奏自己家乡的乐曲。把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引进的规划要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原则, 对内容上采取资源开发, 整合与创新等策略来进行。一走出校门, 到村赛民间去采风, 体验民间特色舞蹈艺术的魅力;二发动、参与民间特色舞蹈的收集, 分享民间特色舞蹈艺术的感染力;三邀请民间舞蹈艺术家来校表演传授, 拉近学生与民族民间舞蹈家的距离。当然, 收集民族民间特色舞蹈素材必须要加以筛选和提炼, 把精华的资源内容整合与创新。一是将民族民间特色舞蹈的动作、节奏较为复杂的地方, 在保持原有风格韵味的同时加强改编创新;二是利用独舞或双人舞的素材, 改编创作为集体舞或群舞;三是利用当地的童谣, 改编创作儿童舞蹈;四是为单一的民歌编排创作舞蹈伴舞, 并编配多声部的伴奏;五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为不同种类、不同演唱形式的民歌即兴编创伴舞表演,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即兴创作表演本地民族民间特色的舞蹈艺术。
三、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中, 常以舞、乐、歌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体, 使学生全面对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审美、功能及艺术价值的认同, 大胆全新的在舞蹈教学形式方面开展创新。深入研究、紧密结合本地本民族本校实际情况, 使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的形式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和艺术性的特征, 以完美的舞蹈艺术充分地彰显和诠释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的风格。
在课堂教学中把经过整理改编创作的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民间歌舞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 构成独具特色的舞蹈综合艺术教学。引导学生在熟练掌握本民族民间舞蹈技巧的表演上学会演唱简易的民族歌曲, 鼓励学生边舞边唱, 尽情的即兴发挥, 有的学生一边舞蹈一边演奏民族乐器, 场面极为欢乐。同时把这样的活动形式向外延伸到乡村、社区、“三下乡”等各类活动形式, 符合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和审美的需求。
多年来的舞蹈教学都是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但仅仅依靠学校每周的几节舞蹈课教学是远远的不足。为提高舞蹈艺术的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创造条件组建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歌舞等课外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开展“民族民间舞会”“民族歌舞会”等校园文化活动, 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参与活动的平台, 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增进民族自豪感。
民族民间特色舞蹈学活动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之中, 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广阔的教育体系, 社会阶层的校外民俗活动、民族舞蹈节、民族艺术节等都是探索、传播和实践民族民间特色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面向基层、融入社会, 参加地方的民族节庆、广场舞会, 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歌舞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这些场所拓展多种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活动, 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舞台, 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在参与活动中体验感受、弘扬民族文化艺术。
通过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 培养学生的民族性格、民族情趣, 热爱本民族文化, 建立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情感, 从熟悉本地、本民族舞蹈艺术开始, 有步骤、有计划地引入课堂教学, 丰富课间、课外、社区、社会等活动, 改变学生漠视或不接受民族民间舞蹈的现状, 让学生喜欢自己民族民间舞蹈艺术, 爱跳家乡的舞、爱唱家乡的山歌, 提高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情感, 融入爱国思想情怀并得到升华。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学校民族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熟悉本地、本民族的舞蹈语言艺术, 认识华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特色以及赖以生存的社会历史环境, 从而体现民族特色的舞蹈艺术教学的目的, 体现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主要模式、内容与形式, 使舞蹈艺术课程改革更符合民族地区教学特色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舞蹈艺术,民族民间特色,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帆.《专业音乐教育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关键词:舞蹈教学 民间舞蹈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a)-0215-0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悠数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民族文化,润养出民间舞的多情绚丽。不仅汉族地区具有丰富完整的民间舞艺术,而且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许多兄弟民族,都有他们自己十分丰富多彩的传统和独特的舞蹈形式,它使得中国民间舞的基质长久鲜活,使得各民族舞蹈的生衍浩荡不息。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民族舞蹈教学非常重视,然而,舞蹈文化的多元化使得我国民间舞受到了现代舞蹈的巨大冲击,民间舞蹈课程教学与民间舞蹈文化的融合不尽如人意,民族舞蹈的教学质量不高,老师厌教,学生厌学,导致学生不管跳什么民族的舞蹈,风格、情感的表现没有特点、平淡无味。因此,对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利于改善如今越来越严峻的民间舞的生存状态,促进民间舞蹈教学良性发展。
1 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特点
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种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形式,发展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本身是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人们开始认识民间艺术在未来素质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民间舞教学模式的建设,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系统性
民间舞蹈课程设置在统一明确的教学理念和目标指导下,根据循序渐进的自然教学法则,以及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学年,相应地开设不同的科目和安排不同的课时。民间舞的教学在整个舞蹈教材体系中应以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为主线,兼容其他边疆少数民族的舞蹈,不断补充、丰富其内容,构建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文化的教材体系,确保民间舞蹈教学的整体风格和特色。
1.2 精练性
首先要以终极教学目标为核心,课程设置应泾渭分明,主次有别。其次民间舞教材提炼应体现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训练性等“三性原则”的指导下,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元素和核心动律,使之贯穿教材的始终,加上风格化的综合组合来更好地把握它的韵味。这里的“精”,就体现在动作中的文化性,动作的精练就体现在其凝聚了各自民族舞蹈的特点和文化,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好不同民族的风格,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1.3 整合性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所以舞蹈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全方位和多方面的。舞蹈,这门综合的艺术文化对人的要求更是应该全面和苛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天所产生的知识量足够一个人学习一辈子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目的就应该从教授知识到教授方法。因此,应对民间舞教学体系进行整合,并制定各自的教学目标,凸显潜移默化的整合性。
2 完善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教学模式的途径
2.1 民间舞教学应保留原式风格
首先,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在民间舞的教学中,我们应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树立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各种精华为我所用;牢记没有吸收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提高。
其次,完善民族舞蹈教学的教材结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潜心研究民间舞发展的轨迹,追本溯源,挖掘和发现其原生态动律的遗存,将有益的成分补充进教材内容中,让人们更加完整地了解民间舞发展的源流。
再次,发挥现代媒体的教育功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如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将更多的民间舞资料与学生分享,让他们在欣赏中领会民间舞原生态的风格与特点。
最后,在教学活动中,请民间舞蹈的老艺人或传人来课堂上授课或讲座,积极开展民间舞的艺术交流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多层面、多角度领悟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精华;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到民间舞发祥地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风,感受不同民族舞蹈特色和原生态风韵。
2.2 强化“载歌载舞”的教学模式
在一些传统组合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教动作,同时也可以边唱边跳,最好是有民乐队现场伴奏。如朝鲜族的古格里、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藏族的旋子、云南花灯反崴等,都是可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授课的。所以,授课过程中不但学生们很容易地进入那个民族所特有的教学语境,而且在歌唱中还加深了动作运动的气息与轨迹的调整,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肯定是非常明显的。它无形中成为课堂中民间舞教学与民间现存“载歌载舞”的形式巧妙的对接,传承了民间传统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加之民间舞专业教师教学的主体性特征,他们以身示范对音乐强化的时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对未来中国民间舞“载歌载舞”的教学特点进行更好的突破。
2.3 开设完善相关的音乐课程
现今舞蹈教学课堂中依然有许多中国民间舞传统组合是以音乐集合法整理、编撰的。如维吾尔族的其克提曼、赛乃姆组合,朝鲜族的古格里、安旦、许摩里、查津古格里等组合。这类组合中音乐或节奏的名称,也就是组合的名称。组合的内容是根据音乐或节奏的特点来编排的。随着音乐的长短、节奏的快慢、情感的内涵调整动作的层次与顺序,同时表达音乐的情感,是这组合编创模式的共同规律。因而,用此种方法编排出的组合具有风格性强,情感表达丰富,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组合新体现的民族地域文化场景中去。
因此要开设、完善相关的音乐课程,来保证民间舞教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没有具体的行动和做法是不符合当前教学形式发展的。在具体的课程中,将《中国民间舞基础乐理知识》、《中国民间舞打击乐》、《中国民族民间伴奏歌曲演唱》等三门课程在教材体系的必修和选修课中固定下来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有利于教学的深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4 扩充文化视野和表现技巧
在众多的民间舞中,如何去掌握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掌握体态是最基础的。体态贯穿于舞蹈动作的始终,是舞蹈语汇彼此相连接的骨架,是动作越落的基础。例如,在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挺拔刚毅”是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维吾尔族刚强、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民族性格的高度凝聚。但舞蹈中也有很多柔美流畅的曲线动作,这个特征是与它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为世人所熟知的“丝绸之路”经西域绵延伸向西方,沟通欧、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路。生活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在文化艺术上也受到很大影响,如维吾尔族舞蹈中很好地吸收了西方芭蕾舞蹈的“挺拔向上”体态,又融入了东方舞蹈的“柔美曲线”韵味,从而结合为现在这样特殊的神态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是让学生准确掌握教材、又能跳出其独特风格韵味的关键之一。
2.5 积极开展“以情带动,动中有情”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民族民间舞蹈已不再是纯粹的动作模仿,课堂教学不能忽视“情”。在发挥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间舞动作中,有些人通常只注重其“形”,而忽略了其精神实质——“情”。所以,体现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东西,看多了就觉得乏昧。由此看出,民间舞蹈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组合训练,还应该在训练体态的同时,融入舞蹈的“情”,才能让民间舞在教学中产生舞蹈效应。“情”是民间舞生命的标志,是民间舞生存的根基,一旦失去生命的真实,就感染不了观众,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民间舞讲究“以情带动,动中有情”,这就说明“情”与“动作”的关系缺一不可。“情”是人的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舞教学中的“情”与“动作”就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相互协调,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情”带“动”与“动”中有“情”,要求在“情”与“动作”的融会贯通基础上,强化以“情”带动,为的是让舞蹈者必须从生活的基础上激发情感,从而产生“动”中有“情”的艺术效果,展示出民间舞气度及内在的艺术素养,“情”的贯穿使得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总之,民间舞课堂教学如果贯穿了“情”所发生的效应,能使民间舞在教学中产生质的飞跃。
3 结语
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导入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各种知识,以此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舞蹈内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个民族的文化,并分析、领悟这种民族文化在其舞蹈中的表現。这样在舞蹈教学中,就超越了表面层次上的动作的模仿,而能达到通过舞蹈动作对民族精神的体悟和表现。真正从“中国民间舞”的意义上继承和弘扬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是中国民间舞学科所处的特殊地位要正视的,这也是我们舞蹈学生所应达到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俊.探析中国民间舞教学[J].科教文汇,2009(12).
[2] 惠妮.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3] 石嘉.浅谈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J].活力,2010(4).
[4] 王敏.民族舞蹈教学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3).
舞蹈教学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教育形象、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是幼儿十分喜爱、易于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中班的幼儿通过以往的音乐教学已经具有初步的手脚协调能力,为更好地让他们掌握身体协调性,促陶冶幼儿的情操,我们开设了舞蹈兴趣小组,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第一周:基本训练:地面压腿,绷脚、踏步
第二周:基本训练:腰部练习、勾脚、碎步
第三、四、五、六周学习舞蹈《小妞妞》、《交朋友》
第七周:基训练习:手位练习1-4,脚位练习1、2、5位、欣赏舞蹈音乐
第八周:基训练习:手位练习5-
8、学习舞蹈基本动作第九周:继续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学习舞蹈简单队形第十周:基训练习:地面压腿、合成舞蹈,完整表演舞蹈
第十一周:基训练习:复习舞蹈《早晨》、欣赏舞蹈《交朋友》、学习手位动作
第十二周:基训练习:地面压腿、继续学习手位动作、学习腿部动作
第十三周:继续学习腿部动作
第十四周:基训练习:地面压腿、协调手部与腿部动作第十五周:基训练习:腰部练习、学习舞蹈简单队形
活动内容:小鸡出壳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2)还没有出生小鸡宝宝是怎样的?(教师伸出胳膊做舒展状)蛋壳这么小,鸡宝宝能这样吗?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鸡的出壳的过程都做出来了,那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文档仅供参考
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我是一片树叶(音乐)
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准备
长的硬纸条、钉书器。歌曲《秋叶》的录音带。
过程
1.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秋季景象,感受秋风拂面、天高气爽的宜人气候,以及树木花草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2.观察秋季树叶的变化
①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刮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刮大风和刮小风树叶有什么不同?
③树叶变黄以后怎么样?
④树叶飘落到什么地方?
3.带幼儿拾落叶,做成头饰(将树叶用针书器钉在长纸条上,再围成圆圈)带在头上。在制作头饰过程中,播放歌曲《秋叶》的录音,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内容。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4.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扮成树叶边唱边自由表演。
5.请不同水平的幼儿说说自己表演动作的内容。然后反复进行表演。
建议
1.此活动应结合认识秋季特征进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理解歌曲内容、动作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幼儿自己获得知识经验,自由地舞蹈。幼儿的任何动作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教师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要给以肯定。
2.这种活动还可以结合认识春季的柳条发芽,让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经验,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表现杨柳的舞蹈。
1.喜欢和同伴舞蹈,体验洗澡的乐趣。2.能按音乐节奏,较熟练的做踵止步等动作。3.了解并学跳圆圈舞。准备: 音乐、场地 活动过程:
1、幼儿随音乐快乐的进场,引起幼儿舞蹈的情绪。
2、复习舞蹈。
1)教师随音乐,有感情的示范跳一遍舞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踵止步等动作。2)师幼共同舞蹈。
注意引导幼儿听音乐,随音乐有节奏的动作; 指导幼儿舞蹈时要有表情,表现出洗澡的快乐情绪。
3、学习圆圈舞
1)幼儿在场地上站好圆圈的队形,教师引导幼儿在圆上进行舞蹈,并指导幼儿跳舞时注意保持原位置。2)学习圆上走队形。
教师示范在圆上边做走步动作,边走队形,并指导幼儿按逆时针方向走队形。
4、集体表演,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注意位置(用眼睛的余光,看看是否和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
5、幼儿集体完整地进行舞蹈,鼓励幼儿有表情的表现。
6、延伸活动: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 它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各种舞蹈无不表现人的某种情感, 即使一些哲学意味很重的舞蹈, 也隐含着舞蹈家某种潜在的情感, 这个特点使它在教学时也充满了情感性。所以, 舞蹈学科必须以情感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一、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 是由人的身体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是从两层意义上说的:
1、舞蹈本身包含着情感
人们或许不怀疑在组合中有情感色彩, 但对一些枯燥无味的纯技术训练, 可能就会犹豫了。其实, 一个富有表现天才的舞蹈学生, 简单的一个准备动作, 一个不断重复的跳跃, 他都会去努力赋予它以某种内涵。教师总是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要充满音乐”, “要灌满音乐”, “要有感觉”, “要注意呼吸”等等, 这都是一种情感启示。只不过不是某种确切的, 戏剧性情感, 而是一种广义的、抽象的情感。
2、舞蹈教学过程, 师生间始终处在情感交流中
或是融洽合作的顺向情感交流, 或是严厉要求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 都说明这种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教与学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就是靠情感交流来维系的。
由于舞蹈教学的这种特点,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艺术享受, 一种给予我们带来激励的实践;和上述相反, 则整个课堂气氛会变得乏味, 只会使学们感到大厌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能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热情, 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关心学生, 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这基础上, 激发学生尊敬教师, 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 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舞蹈教学过程的注意事项
幼师的舞蹈教学内容多, 时间短, 且学生基础差, 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对面模仿, 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体会, 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充满批评和指责, 使学生难以忍受, 导致厌学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1、生动再现, 动之以情
审美教育是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人们的审美带有很大的情感性, 舞蹈艺术的情感性不是靠理的说教进行“灌输”的, 而是靠舞姿等人体形象的“感染”来实现的, 这正是舞蹈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学生在舞蹈训练中, 通过手、眼、身、法、步及技巧等手段来感受舞蹈世界的美。在舞蹈形象的感染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使心灵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提高。正是舞蹈艺术这一特点, 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应注重贯彻情感性教学原则, 使教学内容“舞蹈化”、“情感化”, 使学生感到上一节课就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情与景, 创造性地把舞蹈形象再现给学生, 使学生“动情”, 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耐心细致, 反复示范
我国著明舞蹈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 指出“一个舞蹈教师的心理品格, 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热心’, 二是‘爱心’, 三是‘耐心’。热心指对舞蹈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爱心指对学生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之情, 耐心则是指舞蹈教学的坚强毅力与韧性”。舞蹈由于它身的学科特点, 在心理品格方面, 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师学生由于年龄关系, 思维尚未形成定势, 从认知的确立到固定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一遍地开花遍耐心讲解, 甚至要挨个扶着、把着, 让学生直观切实地体会到动作的感觉。如在舞蹈基训中学生很难准确做到肌肉收紧, 而内心感觉开阔舒展, 表情自然放松, 这就要求教师反复提醒, 逐个把关。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 也需要每个动作, 每个感觉, 反复讲解, 反复示范, 甚至可以让在学生在示范中用手感觉一些动作的细小的、内在的变化。这样一来, 学生的体会比较直观真切, 掌握动作也就较快速、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心急气燥, 只浮于表面, 造成的负面影响只能是急功近利、得不偿失。
3、言传身教, 情感交流
幼师生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舞蹈, 对舞蹈只知其表现也的动作优美、好看, 而不知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强制性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练而准确地讲解动作, 分析要领, 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以准确的示范给学生以完美的舞蹈形象,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全面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佩服的心理, 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树立起来, 培养学生喜欢舞蹈、尊敬教师的情感。
4、理解信任, 情感发展
爱学生首先必须信任学生, 想念每个学生都是上进的, 期望得到老的赞成扬、肯定。学生通过训练和刻苦学习, 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成功。在这个阶段, 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关怀、尊重。当他们取得成绩时, 马上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当他们失败时, 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不挖苦讽刺, 相信经过努力, 一定取得成功。如能经常关心爱护她们, 帮助她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古人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作为一个舞蹈教师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以情感为主线, 寓情感于舞蹈教学之中, 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 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不只是要掌握动作的规范性, 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还要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在舞蹈中。摆脱机械麻木的动作模仿, 注意发挥“情”的作用, 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等方式, “以形带情, 以情带舞”。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他们创设体验平台, 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节目影像资料, 在节目播出的同时, 教师根据舞蹈的主题做一些分析讲解, 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者产生共鸣。
舞蹈教育, 必须“以情动情”, 以情才能感人, 然后才能“乐在其中”, “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用在外表之上的, 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少儿的群体意识, 舞蹈表演可以培育少儿的艺术美感, 提高少儿欣赏能力, 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 舞蹈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 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深刻感知舞蹈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并让学生把舞蹈情感和舞蹈动作融合起来, 舞蹈才能够真正被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文章把舞蹈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情感作为探索目标。
关键词:舞蹈,情感,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昭.让舞蹈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J].舞蹈, 2008, (10) .
【关键词】 舞蹈文化;舞蹈教学;研究
一、舞蹈的文化结构内涵
舞蹈文化经过了长期发展创造,经过了传承和演变,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主要就是站在了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舞的角度上,对舞蹈文化的产生以及演化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之上。对于民族舞蹈在时间上表现出的主要就是指民舞文化的纵向面,主要就是在记录着民族舞蹈从产生,经过不断地发展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称其为文化层,也就是我们说的历史层面。在时间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层来深入研究舞蹈文化的意识形态,可以讲舞蹈文化分为:首先是原生形态以及变异形态这两种形式。这两种形态的生成都是有着各自的条件和背景的,舞蹈文化主要就要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历史背景、民舞群体的民族心理和审美心理等很多方面的作用。而且在舞蹈文化的这两种形态中,原生和变异的演变也是比较复杂的,主要就是累积和融合,主要就是舞蹈文化展现原生形态舞蹈的包含着一些基本的节奏以及步伐和动律及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可以有意识的选择进行保存与新形态的重新整合。其次就是指在舞蹈文化基础上,民间舞蹈的空间性,也是在民舞文化的纵向性相对的横向性,主要就是用来展示民间舞蹈的相关结构以及表演环境和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舞蹈文化的空间上的文化层。在舞蹈文化的空间文化层的基础上来分析舞蹈文化,是可以将其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两种结构的。首先就是表层结构,主要就是民舞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和动态性等。这些可见的物质性和动态性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象征物主要就是指意味和记忆等这样的功能。其次就是较为深层的结构主要就是舞蹈文化中的民族舞蹈是在一定的民族群体的宗教信仰,有着自己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这样的无形的意识形态。也很有可能就是指在民族群体意识中的宗教观念和价值观念等。
二、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让学生们能够很好的深入了解舞蹈文化可以提高学对舞蹈深入了解。比如可以及时的督促学生们深入的了解民族舞蹈发源地的民俗文化等,还可以更好的感受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学生去收集民族民间音乐及舞蹈录像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欣赏和讨论等,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的民族舞蹈的內在,感受其文化及舞蹈审美元素,就像我们在教授傣族舞蹈时,就非常有必要先介绍一些傣族的文化历史,傣族人民性情善良,民舞有着浓重的亚热带特有的风情。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宗教有关的活动很多,所以如“孔雀舞”都有着宗教色彩,其次还可以将一些例如傣族喜欢水,爱洁净这样的风俗活动。
(二)通过舞蹈文化,可以将舞蹈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首先就是在舞蹈文化的教育上,一方面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比较针对性的教育,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对于每个地区和每个民族的不同让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将舞蹈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其次就是改变以往的按照学科来为目标的分工方法,转变为发展多元智能的整体目标来实施教学内容的方法,著名教育家柏拉图就已经能够意识到全面教育的重要性了,舞蹈教育是为一作艺术形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校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教育舞蹈动作等,不能够真正的给予学生舞蹈文化内涵,所以形成了学生只是学习基本功死板的套路。造成了学生对舞蹈失去兴趣,严重的是可能会造成舞蹈动作缺乏创新,就算是以后走上舞蹈专业的道路,只能说是一个只会跳舞的机器人,对其他的内涵是一无所知的。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适应当今这种智能型人才的社会的。所以传授学生舞蹈基本技能的教学时,必须要更加地重视学生的舞蹈文化品位的培养。
(三)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的影响还表现在,通过舞蹈文化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审美感知的能力,主要就是看可以以情带舞。所以目前在高效的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主要就是从审美感知这样的方向入手,让学生尝试学习简单的动作进行领悟,激发学生主动的投入到了舞蹈的训练中去,最好的就是能够充分的调动他们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舞蹈中去,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被需要的和信任肯定的感受。在进行舞蹈的同时能够感受生命的活力,在学生们显示的形体之美和气质美的同时,进入内外交融的境界。在赞美学生的形体和外部动作的同时,还可以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来感染学生的内心,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舞蹈文化来感染学生的品质陶冶学生情操,做出更好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资华筠,舞蹈生态学导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五、复习《表情歌》
火车到站了,大家快乐的唱起了歌,幼儿倾听歌曲前奏,齐唱一遍。
我是一片树叶(音乐)
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
2.能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地用动作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准备
长的硬纸条、钉书器。歌曲《秋叶》的录音带。
过程
1.带幼儿到户外欣赏秋季景象,感受秋风拂面、天高气爽的宜人气候,以及树木花草的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2.观察秋季树叶的变化
①树叶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刮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刮大风和刮小风树叶有什么不同?
③树叶变黄以后怎么样?
④树叶飘落到什么地方?
3.带幼儿拾落叶,做成头饰(将树叶用针书器钉在长纸条上,再围成圆圈)带在头上。在制作头饰过程中,播放歌曲《秋叶》的录音,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理解内容。鼓励幼儿跟唱歌曲。
4.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结合观察活动扮成树叶边唱边自由表演。
5.请不同水平的幼儿说说自己表演动作的内容。然后反复进行表演。
建议
1.此活动应结合认识秋季特征进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理解歌曲内容、动作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幼儿自己获得知识经验,自由地舞蹈。幼儿的任何动作都会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教师要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要给以肯定。
2.这种活动还可以结合认识春季的柳条发芽,让幼儿获得有关知识经验,选择恰当的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表现杨柳的舞蹈。
【中班舞蹈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幼儿园舞蹈课教学计划中班06-19
舞蹈教学过程教案10-08
教学设计舞蹈12-13
三级少儿舞蹈教学计划10-05
少儿舞蹈培训教学心得09-09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09-27
舞蹈老师教学理念总结10-30
排练舞蹈计划书11-27
舞蹈计划书范文12-06
七级班舞蹈教学计划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