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1

● 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

● 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意识到环境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

知道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知道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

为全班准备:白极熊、北极狼等极地生物图片,人工培育生物的相关图片资料。

为每组准备:2个大小不同的球形烧瓶、3个温度计。【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很多客人,两只青蛙也来凑热闹了,一见这么多人,不好意思,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谁能帮帮它们找到既安全又舒适的家?(请同学回答并上来贴青蛙图)

2、你为什么要这样选?

3、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生物?

二、自主探究

1、青蛙的去与留

(1)、师:提及青蛙呀,我有个问题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同地方青蛙的颜色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借助P84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找找原因,并把你的研究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派代表把你们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告诉我,行吗?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出示第2张图片 青蛙变化图)

2、大自然选择了它们

(1)导语:刚才我们了解到黄青蛙和绿青蛙是因环境发生变化而出现的。

我这里有一组狐狸的照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几种狐狸吗?(出示图片3 狐狸)

(2)观察图中这几种狐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3)、这三只狐狸的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猜测一下,它们各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4)、三种狐狸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资料(依次出示红狐—灰狐—北极狐)期间请三个同学读三只狐狸的资料。

(6)、刚才我们也看出来,北极狐的耳朵比其他两种狐狸小,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点击出示图片生物学家 文字叙述部分)(7)、为什么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体型特征呢?(8)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并汇报。

(9)、同学们都认为狐狸体形与它们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有关,北极狐的体型最有利于保温。那么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证明一下怎么样?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代表体形不同的两种狐狸。大的就代表(北极狐),小的就代表(红狐),这个实验该怎样做? 那做这个实验,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个条件要不同?你打算怎么处理?)

相同条件:同样温度的热水,同样的环境,经过同样的时间,同时放温度计等。

不同条件:瓶子的不同。一个瓶子胖一点,一个瓶子瘦一点。怎么 做:同样热的水,处于同一个环境,经过相同的时间里,比较他们温度下降的情况。

(10)为了实验效果明显一些,能不能制造一个比教室常温更低的环境?怎么做?

(11)、在这个实验中还应注意什么?

A、温度计怎么拿?怎么放?怎么看?(问后学生直接回答)B、要测量几次?(如果学生已经说了测量的次数,这个问题就不用问了)第一次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第二次测量时要注意什么?(问后可以让学生讨论)然后出示实验要求。

(12)那好,就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在做实验之前,组长要做好分工,两人拿温度计,两人读温度计上的读数,一人做记录,一人计时。为了实验的效果,老师给你们提了几点要求(出示图片8 实验要求)随机补充和演示实验步骤:考虑到安全问题,今天热水就由旁边的老师来到了,在加冷水这一环节中,当计时员喊停止时,读数的同学马上看准喊停那一刻的温度,明白了吗?(13)提供材料,分组做保温模拟实验,师巡视。

(14)汇报实验结果,从这几组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图片9)

小结:通过实验证明同学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着适应它的生物,淘汰着不适应它的生物,中国有句古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浓缩了这一法则所要阐述的道理。由于大自然的环境是各种各样的,从而造就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概括的说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随机板书)一如我们刚才所提及的狐狸,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狐狸。除了大自然会选择它们,还有谁会选择它们呢?

3、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

(1)、人工又选择了哪些生物呢?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出示图片10——13)

师:(出示猪图),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出示鸭图)提问:这又说明了什么?(出示水稻图),这是稗子,是水稻田里的杂草,农民经常把它们拔掉,免得他们抢了水稻的营养。可你们想到过吗?就是现在这被当做杂草的稗子,可是我们现在很多人赖以生存的水稻的先祖,后来经过多次改良,变成了杂交水稻。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我国的袁隆平,他被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是(鲫鱼),人们根据需要把它改良成了(金鱼)。

过渡:你看,人们就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改良和驯化着着生物,丰富着生物的多样性。提问:大家还能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吗?(2)、学生举例说明。

(3)、小结:是呀,从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的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的,而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两者,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生物。

三、总结:

这节课里,你收获了什么?能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四:拓展性活动。

课外请各组把收集到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生物特征的资料,以手抄报形式展示出来,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谁选择了它们 大自然 人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改良驯化)

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效果:这节课以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教学效果较好!

同济附小 谢辉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2

“设计校园”这一主题,是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心目中理想的校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设计方案,始终以孩子们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 确 准 目 标, 优 化 综合 —说教材和学情,体现要求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孩子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孩子们认知水平,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设计校园,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合作实践,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在调查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活动准备】

生:1调查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填写调查汇报表、写出初步的设计新校园的计划。2进行实地测量、设计新校园平面图所需要的尺,记录用的笔和纸。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现在的平面图、播放轻音乐。

三、 体 验 探 究, 培 养 能力—说教学策略,体现自主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激发了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兴趣。通过设计孩子们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孩子们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四、 互 动 交 流, 充 分 参与—说流程,体现合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可能把实践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成为一个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

1. 激趣导入

(1)孩子们,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应该保护它、建设它,让它变得更美好!今天我们的活动主题就是《设计校园》(大屏幕展示)。

(2)多媒体出示本校校园平面图。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设计校园呢?(板书课题)(出示平面图,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平面图,以图而设计。)

2. 谈话了解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反馈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3)集体交流: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4)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并讨论: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你还有哪些设想?

(5)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合作动手设计自己的校园,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作品,小组介绍设计意图。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此过程是让孩子们掌握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

3. 考察与设计

(1)多媒体展示实地测量要求:1各组同学要带好尺、笔和设计计划,确定好记录、测量、监督的人员,测量时分工操作、各负其责。2根据测量结果对计划进行调整。

(2)回教室进一步讨论、修订原设计校园的计划,并画出设计的新校园的平面图。

4. 汇报交流

(1)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校园平面图、交流设计意图。

(2)师生共同评价:评价设计的优点、缺点。评出最美校园平面图。

5. 活动延伸

今天的活动,你一定有许多要说的,快说给大家听听!

五、 突 出 重 点, 呈 现 结构—说板书设计,体现美观

设计要体现教材结构和各部分重点,必须条理清晰,简明扼要。

板书设计:

六、 注 重 策 略, 培 养 技能 —预说教学效果,目标达成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3

1,通过对瓜果的基本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觉,增强亲近生活的情感。

2,根据瓜果的形状、质地和色彩,并利用其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变化,创造出有趣的新形象。

3,在游戏、语言、手工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瓜果不同的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创造制作。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活趣”情境空间

你喜欢看中央台少儿频道的节目吗?最喜欢其中的什么栏目?……《智慧树》栏目的主持人是谁?今天让俞老师来当一回红果果姐姐,你们欢迎吗?另外,还有可爱的小咕咚出现呢!你们高兴吧!(播放轻松快乐的音乐)

[设计意图]中央台少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也是最向往的地方,通过老师当一回红果果姐姐,由此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红果果:今天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去瓜果农庄考察,听说那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瓜果呢!(出示课题)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吧!(伴随着《小火车》的音乐)

我们的心情怎样?你可爱的小脸上表现出来了吗?(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艺术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诗意的世界、多彩的世界。创设“活趣”情境空间导入新课,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坐上小火车去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让学生置身于情趣盎然的“智慧场”,促使学生投身于一种自然、智慧而又充满快乐气息的愉悦氛围中。

二、拓宽智慧活动渠道

红果果:小朋友们,看!(多媒体画面)守护农庄的咕咚在等我们呢!听!(录音)咕咚热情地说:欢迎小朋友来到瓜果农庄考察。今天我们要考察3站,首先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猜猜它是谁?”

1红果果:咕咚有一间神秘的瓜果小屋,让我们用手伸进去摸一摸、说一说瓜果的身材、外衣质地,然后猜猜它是谁。不妨让红果果先来试一试,谁也想来?邀请学生参与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瓜果。我们再来看一看瓜果外衣的颜色。

2红果果:(多媒体画面)红果果可喜欢一首儿歌了,它也悄悄向我们传递着秋天瓜果的信息(瓜果的身材、外衣的颜色),让我们一起仔细听一听。

(录音)咕咚开心地说:“小朋友们在这一站表现得真不错,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成功!瓜果有着大小不同的身材,穿着不同质地的外衣(滑滑的、刺刺的、硬硬的、毛毛的……),外衣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让我们来到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找呀找呀找朋友!”(多媒体画面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神秘的瓜果小屋,让学生“猜猜它是谁”,通过感官描述出瓜果的形状、质地、颜色,学生在玩、抚摸瓜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果皮的光滑、粗糙、坚硬;通过儿歌《秋天的画报》欣赏体验,检验感知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一步获得愉悦的感受。

红果果:调皮的瓜果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瓜果朋友。

1找找瓜果朋友,小朋友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跳起来,同时用你的小眼睛在这四周找到一个你喜欢的瓜果朋友。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打扮瓜果朋友。

2打扮瓜果朋友,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可爱。和红果果来个挑战赛,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给瓜果朋友穿上有颜色的外衣,然后给它画上表情(活动随着音乐的结束而终止)。来,让我们再演一演瓜果朋友的表情。看得出你们的朋友都很快乐。

(录音)咕咚可羡慕了,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了,而且都打扮得那么漂亮可爱,可怜的冬瓜和南瓜在哪里呀?

红果果:让我们一起闭上小眼睛静静欣赏歌曲《冬瓜和南瓜》,你就能找到答案的。

(录音)咕咚伤心地说:“原来呀,他俩在农庄的篱笆外,可孤单了,你们愿不愿意把可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他俩?”

3介绍瓜果朋友,让它成为冬瓜和南瓜的朋友。红果果示范介绍(名字、形状、质地、颜色、营养价值)。

谁也能学着红果果把自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冬瓜和南瓜?学生介绍瓜果朋友。

(录音)咕咚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冬瓜和南瓜可开心了,小朋友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还很有爱心,帮助冬瓜和南瓜找到了朋友,我宣布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成功!”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呀找呀找朋友”的游戏过程中,寻找、打扮并介绍瓜果朋友。以儿童的视角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在游戏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更深入地掌握了各种瓜果的形状、颜色、质地,为接下来的创造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果果:(多媒体画面)哇,这么热闹的农庄引来了瓜果魔术师!

小朋友,你想学会变魔术吗?请你跟我这样做:小手指动动,小脑袋转转。一起做个瓜果魔术师。

(录音)咕咚大声喊道:“红果果,红果果,小朋友们,你们别闹了,让我们快快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瓜果变变变’!”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瓜果吗?请你很快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浏览多媒体画面)

香蕉的形状是?——弯弯的。你会联想到什么?菠萝的外衣是?——刺刺的。你联想到了什么?根据猕猴桃的外衣、颜色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们看,瓜果变成了什么?是哪个瓜果变的?用什么方法变的?

2红果果也要来大显身手了。这儿有两个瓜果,一个是?(黄瓜)另一个是?(橘子)从身材、颜色上联想到了什么?先把黄瓜?(切)再将橘子?(剥)最后用什么方法?(接)组合起来又可想象成什么A(红果果示范步骤)除了用切、剥、接的方法,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得出结论:还可以用剪、撕、粘、画的方法。(多媒体出示范作)

3小朋友,你们想成为瓜果魔术师,那就小脑袋转起来。各个小组商量讨论:可选择果盘里的一个瓜果,根据它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第=种可选用几种瓜果,根据它们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组合、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学生小组讨论。

4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齐心协力让瓜果变变变,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就能成功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瓜果变变变”,成为一个瓜果魔术师。通过欣赏会变的瓜果并创意设计,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教师适时渗透各种瓜果的联想方法与制作方法。通过联想,让孩子们“自主”创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红果果巡视辅导。

呜!(火车鸣声)(录音)咕咚可着急了,喊着:“小火车要返回了,小朋友们可要抓紧时间啊!”(提示作业时间)

三、搭建智慧评价舞台

小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智慧树前比智慧,欢乐多又多。请小朋友根据对自己小组、他人小组作品的满意程度到智慧树上摘取“智慧果”,并说出理由。最后由红果果摘取,评价。(智慧树上分为三星智慧果、二星智慧果、一星智慧果,作品分别为好、有创意,较好,一般)

[设计意图]在智慧树乐园中搭建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智慧评价舞台,学生在坦诚、关爱、和谐、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乐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享受快乐、自信、成功。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录音)咕咚兴奋地宣布:“今天,红果果和小朋友在有趣的瓜果农庄经过三站的考察,获得了圆满成功!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特别邀请你们一同品尝瓜果农庄的瓜果拼盘。”

红果果:看一看,每一个拼盘都如一幅画,美美的。闻一闻?——香香的。尝一尝?味道怎样?——酸酸甜甜的。

(录音)咕咚恋恋不舍地说:“红果果、小朋友们,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红果果:小朋友,在这次瓜果农庄考察活动中,你想对咕咚说些什么呢?感谢它什么呢?学生感言。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艺术活动,促使每个学生视觉、嗅觉、味觉的融合。通过再让学生说一说考察感受,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领略快乐生活中的美。

红果果:今天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快乐,还有收获。回家后不妨把我们的快乐、收获告诉爸爸妈妈,再和他们一起做一道瓜果拼盘分享幸福与甜美。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回家吧!(伴随着《小火车》音乐离开教室。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红果果与学生带着收获、快乐坐上小火车结束今天的考察活动,同时课堂向外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与父母在家中共同制作一道精美的瓜果拼盘。我们说,考察活动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份收获与快乐,留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至三年级)教材简介?

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至三年级共六册,经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目前正在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区试用。审查委员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教材越编越好,不断有突破和创新。实验区教师在使用中反响良好,称这套教材为“新时期的珍贵的教科书”。这套教材是人教社编写出版的第十套小学语文教材,在保持和发扬人教社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开拓创新,具有很高的质量和鲜明的特点。我们期望教材在以下几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一、教材改革的重点1?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学习,给学生打下实而活的语文基础: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识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潜能,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审美情趣,打好精神的底子。2?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教材内容要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内涵。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对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自然、资源、环境、战争与和平)的关注;要体现现代意识,如,自强自立、关爱他人、合作竞争、锐意进取,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还要表现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对多样文化的介绍与尊重。3?教材编排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一方面体现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简化头绪,合理编排,在渐进的过程中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方面加强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汉字、汉语的特点,重习得,重发现,重感悟,重积累,重视语感的培养,重视个人独特的学习体验,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4?呈现方式有助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既要根据年段的不同有一定的格局,有人教版的特色,又要从方便教师的教、服务学生的学出发,在内容安排、练习编制、版式设计、叙述方式等方面,为更好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条件,以利教师有效地指导,以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以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这套实验教材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下面就实验教材的一些主要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编写人员的组成

由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大学教授、特级教师、教研人员和长期从事教材研究编写工作的编辑人员组成学科教材编委会。学科编委会主任是刘意竹,副主任是张卫国、卢江。学科编委会聘请了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丁尔升教授、著名学者郑毓信教授以及老一辈小学数学教材专家李润泉编审为教材研究编写的顾问。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研究开发中心研究的卢江、杨刚担任教材主编。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依据;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发展、数学的逻辑顺序与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注重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力求使教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

1. 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

2. 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仍然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3.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4. 内容的展开,注意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现数学的思考方法,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5. 继续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6. 力求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如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开放而多样的,等等,以适应我国城乡广大地区对教育发展的需求。

7. 力求使教材的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1. 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

(1)具有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加强了数、估计、统计、应用、创新等意识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内容;尽量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大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力度。

(2)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思维的灵活性的培养。加强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提出培养计算能力的恰当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进行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勇于探索、热心奉献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2.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

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例题、习题的形式多样、所选素材尽量符合实际。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3.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注意反映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反映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过程,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思考获得感性经验、理解所学知识,倡导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体现教学的基本过程,同时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4.新颖实用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形成以教科书为核心的立体化教材体系,重点编写具有新颖、实用、开放等特点的教师教学用书,研制实用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套软件,使之成为促进教学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五、实验教材第一册特点简介

1.丰富的教学内容。实验教材第一册安排了十章的教学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11~20各数的认识,(8)认识钟表,(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总复习。与现行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相比,实验教材充实了原“准备课”和“认识图形”的内容,增加了“分类”“认识钟表”,还注意渗透统计初步知识的内容。

2.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第一,把这部分内容分为“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两个单元进行教学。第二,整体认识1~5各数,然后认识0。第三,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6和7、8和9、10三段进行教学。教材的编排,仍采用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以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另一方面,节省了教学时间,以便于教学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3.加减法的教学变化较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 的理念。从加减法概念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有关多种算法的思想。在10以内和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注意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还注意体现因题而异可以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算法。

4.安排了“用数学”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选择了较多的现实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资源。第二,设计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注意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5.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选择、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1)选择、设计了较丰富的、现实的、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2)增加了“生活中的数”,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提供丰富资源的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1)新编了“编者的话”,设计了新颖的“目录”,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具有亲切感。(2)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儿童情趣,版式设计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

7.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6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7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世界开始对高中数学进行改革, 在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的颁布,拉开了高中数学改革的帷幕. 在高中数学改革中解决了必修和选修顺序、教学要求确定等问题,在改革中证明,选修课程应该以4 - 1,4 - 2等为主,增加必修课程的时长,达到高中数学课改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不少城市对高中数学的课程进行课改,高中数学的课改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但是在高中数学课改过程中,实践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 总结起来,在课改中高中数学出现的问题: 数学内容模块顺序问题、课时不协调问题、课程难度把握问题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中的内容,对高中数学的课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希望实现课改的目的.

二、实验与探索

在实践高中课改的时候,实施阶段出现的问题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同,在进行课改之前应该解决课程实施方案、 必修课程模块等问题. 在实行课改初始阶段,首先老师应该把握《标准》的教学方式,不应该出现急需加长课时、删除原本课程内容等现象. 在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减少旧内容,这样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课改,让他们感觉学习起来太累,从而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实行课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知识,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再教学,让学生渐渐熟悉课改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 一) 关于选修专题 4 的确定

为了顺利进行高中数学改革,教育相关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要求在实行课改的时候适当地增加新内容和课时,合理地实行改革方案. 在进行必修课程教学的安排是,应该加强对数学1的学习,因为它是数学2,3,4,5的基础,在学习数学2,3,4,5的时候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唯一重要的是数学1的学习. 在进行数学1教学的时候,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让他们能够认真学好其中的知识. 在进行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需要考虑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选择适合学生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应该满足下面条件: ( 1) 选修课程必须和高中数学知识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 2) 高中数学的选修课程必须扩展和延伸初中知识; ( 3) 学校在符合选修课程的条件下,开展选修课程; ( 4) 选修课程的内容都是学校老师熟悉的内容,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迎刃而解.

( 二) 关于教学要求的确定

在推行高中数学改革的时候,高中数学的内容难度加深,老师为了把握其中的难度程度,实施了一些有效措施, 根据有关专家制定的要求进行教学,其中的要求为: 扣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制定如何上课的方案; 在符合高中生知识面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知识范围和知识的难度进行教学; 最大限度地体现高中数学课改的优势. 高中数学课改的目标是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丰富感情生活.

三、思考和建议

( 一) 关于必修模块顺序设置

必修模块中,主要的学习对象为数学1,它是数学2,3, 4,5的基础,而对数学2,3,4,5的学习顺序没有严格的要求. 在不影响数学学习的情况下,学习的顺序可以按照学生的情况安排,但是按照数学1,2,3,4,5的顺序学习,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知识的连续性等特点. 因此在实践中,必修模块的顺序没有严格的规定. 无论对它们的顺序如何排列,都不会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

( 二) 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

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习课改后的数学内容,实现课改的目标,保证掌握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对函数、集合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平行向量、不等式、统计等数学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改革的数学教材时,既巩固了初中的知识,也学习了大学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高中的课改教材时更加得心应手.

( 三) 建 议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高中数学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安排高中生的学习时间,推广高中数学的课改内容,保证每名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按照合理的顺序对数学课程进行教学, 同时兼并初中、大学两个阶段的课程内容的学习,保证课改后的高中数学内容得到有效实践.

四、结 语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8

1.教材改革是必须的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国家在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建设,伟大祖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人们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传统教材中很多陈旧的内容不再实用,新时代,新要求,教材中必须增加大量为现代科技服务的新知识新内容,所以教材必须改革。培养新一代的人,教育新一代的人,以新的思想,教材作为教育人思想的知识载体和教育工具,所以必须改革!

2.教材改革是成功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既保留了传统教材中的主体部分,如集合与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复数,导数与定积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同时又大胆地删除了过于陈旧的知识点:三角方程,反三角函数,复数的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及其运算证明等,有关超越函数和超越不等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由于增加了更好的工具——向量(包括平面的、空间的),所以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以及《复数》、《三角》等许多领域的内容进行了改写和锤炼,例如删掉了三垂线(及其逆)定理和有关角度、距离的繁琐的计算、证明等内容。这些充分体现了现代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优越性。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现代科技知识如:概率,统计,逻辑用语(或、目、非命题,全称、特称命题,含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等),算法和框图,推理与证明,线性规划,不等式证明选讲(重点讲述了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三角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等),几何证明选讲。这些的加入毫无疑问大大增加了全体学生的知识素质。所有这些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概率、统计这一内容的加入使得《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不再成为高中数学中的独立的知识块了,知识的网络更加完美。

哪怕同样是传统数学知识,如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新教材的例题改选成现代背景的,如由不同碱基的排布形成RNA分子种数的计算;计算机的字节字符个数及编程人员有关程序模块的执行路径条数计算等;以及有关能源、交通等现代人们关心的问题计算,则教材的教育功能大不一样了!

新教材处处总是通过适当的问题情景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处理方法是科学的,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新教材对很多知识点都采用了“思考”“探究”“探究和发现”“阅读与思考”等形式展开,这些内容都不是供老师讲课用的,而是留给学生自己阅读的,这些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发展学生的智商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学生通过对该空间进行自我钻研不但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受益终身!

新的数学教材处处都突出和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对中老年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使得他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对自己进行继续教育和不断“充电”,以保证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学生认识和接受数学的新知识增加了形象直观性,它加快了学生学习的速度和效率,这也是新教材的成功之处。

3.值得商榷的地方

3.1 新课标数学教材《必修》1至5册,和《选修》1-系列,2-系列及4-1、4-5、4-5、等内容就够高中生一学!每周开7节数学课每学期学完其中的两本书对一般高中(也就是非重点高中,特别D类、E类学校)的学生来说是相当紧的!然而按照编书者的要求“每周只开4课时的数学课”,我们真不敢想象,怎样上法才能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3-系列、4-系列的教材种类过多,很多都是大学下放的内容,这些教材可以说都是虚设。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共26本书确实给人一种杂而乱的感觉!

3.2 教材是最严肃的书!但新课标高中教材已连续印刷出版了3年,其中存在的大量错误却一直没能得到更正,这叫人不可理解!仅举一例:人民教育出版A版选修2-3的第74页中的第2.3.2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整节教材共涉及到4页的内容中“中靶环数”的“环”字(共8处)应该改成“次”字!否则整节教材的意思就变得稀里糊涂!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是其他任何人对整节内容都感到费解!若能广泛收集第一线老教师对新教材的各种有关编写方面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以及有关排版打印方面的各种错误遗漏等,从而进行改编修订再版,则该套教材将会更加完美!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9

东乡镇中心校分校陈汉莲

通过这次参加“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会”后使我受益颇多,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和感悟了人教版教材编写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精彩,开阔了我的视野。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1、“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12、素材运用的多样化和应用化。

课标》里“数与代数”中贯穿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是针对过去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些计算题,只要求笔算,另一些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再如过去的应用题一定要求学生列出算式,新的《课标》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手段解决问题,甚至鼓励用扳手指的方法找到答案。可以说,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在教学中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前教学中我们只能按照教材提供的素材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教师要想将知识点变的更深更宽就必须重新寻找素材,这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工作负担。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可变化性素材,并配备了相应的教学光盘,增加了教材的应用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点。

3、适当调整知识结构,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如一年级上册“时间”这一单元,将原来的“教学整时和半时”改为只教学“整时”。再如教材系统处理了“解决问题”,为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提供教学思路、发展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有难度或效率低的题目;等等,进行细致地修改。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课改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恰当,装帧精美,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教材。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10

1、二年级下册第11课《难忘的泼水节》

2、二年级下册第18课《雷雨》

3、三年级下册第5课《翠鸟》

4、三年级下册第10课《惊弓之鸟》

5、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

6、四年级下册第11课《蝙蝠与雷达》

7、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8、五年级下册第 14课《再见了亲人》

9、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10、六年级下册第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备注:以上均为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2、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与千克第一课时

3、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

4、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第一课时

5、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6、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7、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8、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

9、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0、六年级下册第三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

小学英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4A Module 1Unit 1(第2 ~3页)

2、4A Module 1Unit 2(第6 ~7页)

3、4A Module 1Unit 3(第11 ~12页)

4、4B Module 3Unit 1(第33页)

5、4B Module 3Unit 2(第36 ~37页)

6、4B Module 3Unit 3(第40页)

7、5A Module 2Unit 3(第24 ~25页)

8、5B Module 2Unit2(第27页)

9、6A Module 3Unit 3(第42页)

10、6B Module 1Unit 4(第14 ~15页)

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

2、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理想》

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

4、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背影》

5、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

6、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

7、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雪》

8、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故乡》

9、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已》

10、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威尼斯商人》

备注:以上均为第一课时

初中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

2、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

3、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4、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5、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框《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

6、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7、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8、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

9、九年级全一册第二课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0、九年级全一册第十课第一框《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初中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1、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卡通故事》

2、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标志设计》

3、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4、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灯饰设计与制作》

5、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与米罗游戏》

6、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绚丽的阳光》

7、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五角星》

8、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心灵的关爱》

9、九年级下册第二课《长城礼赞》

10、九年级下册第五课《让图表说话》

初中英语(义务教育教科书):

1、7A Unit4Grammar(第47 ~48页)

2、7A Unit 6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第68 ~69页)3、7B Unit 2Reading(第20 ~22页)

4、7B Unit 3task(第40~41页)

5、8A Unit 2Integrated skills(第32~33页)

6、8A Unit 5Main task(第89~90页)

7、8B Unit 1Grammar(第13~17页)

8、9A Unit 2Integrated skills(第36~37页)

9、9B Unit 3Reading(第42 ~45页)

幼儿园活动课题(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版本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小班(下)“宝贝一家”之活动4《我的家人》

2、小班(下)“车子叭叭叭”之活动6《车子开来了》

3、小班(下)“噜啦啦”之活动6《洗一洗、玩一玩》

4、中班(下)“你的家,我的家”之活动5《甜蜜的动物家族》

5、中班(下)“交通工具博览会”之活动14《船为什么浮在水面上》

6、中班(下)“和纸玩游戏”之活动9《好好爱护我》

7、中班(下)“蔬菜派”之活动7《蔬菜的形形色色》

8、大班(下)“牙齿咔咔咔“之活动7《牙齿的表演节目》

9、大班(下)“相反国“之活动12《黑魔王和白天使》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程标准 教育现状    创新教育    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80

初中阶段是每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必须要经历的阶段,也是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有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比较重,学习压力比较大,而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或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心理上有负担,对于数学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这都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要想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数学教材的知识内涵。其次,教师要能够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做到关心和爱护,让其树立数学学习信心。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教师必须要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突破。

一、转变师生角色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师要将以前以教师为根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将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师生之间的探究知识。尤其是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的构建,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以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合作者。

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将数学课堂开展得丰富多彩,还要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设置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教师要善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数学问题意识。

二、数学创新教育对于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首先,教师要具有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精神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新课程标准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领会课标精神内涵,构建全新的数学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把握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将其贯穿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具有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学会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程在内容上有了较大的改变,教师必须要对课程改革有良好的领会能力,找准新旧教材变革的不同之处,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依据教材的要求,全面转变数学教学的方法,将新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新教材更具渗透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要具备数学教学反思能力。数学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知识,而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要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能力的进步情况等。只有在总结和反思中,教师才能寻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弥补漏洞,积累经验,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另外,教师还要经常观察和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通过取长补短,来充实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积极转变数学教学手段

首先,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逐渐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仔细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数学知识的框架中去把握教学内容,从而设置最佳的教学方案。为了使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开展,教师要事先设想好学生可能掌握不到位的地方或者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在心理上有所依靠,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讲授数学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情况以及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创设不同的教学试题来锻炼学生。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比较高,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让学生的能力能够逐步得到提高。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较低,在安排试题练习的时候,可以适当简单一些,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而不感觉吃力。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实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就是通过数学教学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期待的效果。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数学教师就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要将学生逐渐引导到生活中去,使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和生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和水平。

最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能够在面对困难时用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尤其是那些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学习存在一种心理障碍,不愿意主动学习,对此,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除了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良好的情感,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是瑕疵的问题也要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影响学生,这对学生的以后的学习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更新教学思想,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认知能力,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左桂花.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2]顾金峰.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12).

[3]金菁.新课程改革视野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下,2013(9).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12

一、课堂引入化学实验的目的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研究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实验的进行, 才能让我们看到物质在经过人类操作后的种种变化, 化学实验也是检验科学知识真伪的重要途径。针对高中生的化学教育方法之所以选择引入化学实验室的实操, 是因为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以往所积累的化学知识来展开一系列的化学实验, 同时能够更进一步的钻研科学、验证科学, 对高中生来说, 开设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无疑是学校对他们素质化教育的一种的实施, 也是高中学校遵照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态度。

二、高中化学实验的功能解析

新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功能做了简要的说明:“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 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这对高中化学实验的功能有着高度的概括, 同时也提出了对高中教育的具体要求, 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完成化学学科教育。

1. 高中化学实验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以往学校在进行化学学科教育时采用的更多的是针对书本固有知识的传承式教学, 运用强制记忆来硬塞给学生枯燥难懂的公式, 对其教育成果无可厚非, 这也是掌握既有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况且学生素质和记忆能力各有不同, 这也给应试教育带来不合理化的争执。化学实验的铺开, 使得学生对知识有着更加立体化的理解, 在学与做中加深记忆, 看到化学变化的细致步骤, 完善了教育过程, 如果学生在过程中产生疑惑, 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这在单一书本的教育方式下是无法达到的,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操作所得, 获益匪浅。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学科的理论化教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 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科学、走进科学的重要渠道

可能很多学生儿时的梦想是成为“科学家”, 在经历了我国传统的九年义务教育模式后, 学生在掌握了大量基础知识的同时, 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所学知识的施展平台。于是, 国家通过出台新“标准”的要求, 让高中化学实验来完善中学教育功能, 可见国家教育部对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视, 把实践能力提到教育的范畴中。通过建立化学学科实验室,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动性, 推广钻研科学的精神, 在兴趣的导向之下获取更多的技能, 很多想法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做化学实验表现出来, 同时也对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石, 很可能就是我国未来的一位新生“科学家”, 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这才是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方向。

3. 高中化学实验教育方式对学生品格的影响

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的意义深远, 化学虽然仅仅是一门高中基础学科, 它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教育科目。首先, 化学科目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化学公式, 在此基础上才能参与实验, 并且反复实验得出结论, 这个枯燥的过程就要求学生在个性上完善自我, 严格要求自己, 对知识的学习有着坚韧的态度, 凡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可能产生记忆的偏差或者试验的错误操作, 使得化学实验出现失误, 这又要求学生有抵挡挫折的能力, 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爬起, 把做实验看成对其品性的磨练, 专注其中, 并且坚信最终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不断努力完成实验过程, 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指导方向是正确的, 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方式来完成高中化学课程的理解是明智的, 无论是对学生个性化培养还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双赢的举措, 其教育功能极大的丰富了现今高中课堂,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中生, 令其智力与能力协调发展。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思维创新的火花, 并且能够通过化学实验平台来实践新思路, 这对我国未来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鼓励作用。

摘要:随着国门的愈加开放, 我国对教育事业越来重视,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趋于高能化, 这就要求中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能够起到为国家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功能, 特别是高中的理科实验课程, 它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创新能力。做实验的方式是学生吸收专业学科知识、获得技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进行简要介绍, 进而对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加以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霍益萍, 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课程定位[J].课程·教材·教法, 2010, 10 (20) :56-78.

[2]张树奇, 汪旺根.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J].新疆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12) :110-113.

数学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篇13

一、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喂──出来》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以广泛的科学技术为主题,引导学生泛舟科海,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

本单元选文追求空间上的广袤性和思维上的哲理性。追求空间上的广袤性,为的是开阔视野。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要让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敬畏自然》让学生神游干天地之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把我们带到大西北,《旅鼠之谜》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北极圈,《大雁归来》又把我们带到太平洋彼岸,《喂──出来》又让我们来到日本城乡之间。每篇课文都揭示了一种因果联系,总而言之,是盲目性导致生态恶化,思考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获得哲理的启示。

本单元选文又追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五篇课文都有引人入胜的趣味和魅力。《敬畏自然》将大自然拟人化,令人感觉大自然神奇之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人们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罗布泊之所以成为沙漠,原来是愚昧造成的恶果。《旅鼠之谜》令人惊奇不已,百思不得其解,只觉得动物世界也是无奇不有。《大雁归来》让我们跟着作者领略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喂──出来》更加奇幻,读完全文才知道标题是什么意思,一声“喂──出来”,有如醍醐灌顶。

本单元的编排将《敬畏自然》置于首篇,体现了五篇课文内容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首先把握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再接触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本单元教学要求之一,是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注重人文关怀。从五篇课文中,不难看出,严重的生态问题都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恶果,大自然是有自身规律的,盲目地发展,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堵塞今后发展的道路。只有保护自然,人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五篇课文蕴涵比较丰富,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本单元教学要求之一,是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的结合,既有散文,又有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散文又有侧重议论的,侧重说明的,侧重抒情的。选文注意体裁多样性,让学生尽可能领略科学文艺作品的各种品种。

本单元跟传统的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科海泛舟”将语文实践活动推向现代科技领域,或回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或“思考自然的启示”,或“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或研讨“科学技术面面观”,让学生认识科技活动也是语文运用的一个广阔领域。

二、课文说明 《敬畏自然》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选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旅鼠之谜》

这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大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意,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大雁归来》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一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喂──出来》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都将重新倾泻回人间。虽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象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象,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三、关于练习

练习设计的基本格局与方式,整套教材是统一的。本单元“研讨与练习”第一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概括提要,达到把握文意的目的。如“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青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阅读课文,简要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另一种方式是抓住点睛之笔,小口径切入,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如“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词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熟读课文,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米的?大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语言题是根据课文语言特点设计的,有的课文富有哲理,要求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有的课文感情色彩强烈,要求体会句子的作用;有的课文语句含蓄隽永,要求深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课标”关于“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的要求,《敬畏自然》一课安排了反问修辞方法的练习,要求“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开放题的设计也力求角度、方式多样化。有的就课文的一个新观点引导学生研究讨论,搜集资料,撰文办刊;有的要求在重组课文信息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如“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有的迁移运用,如“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又如“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有的要求展开合理想象,续写课文。凡此种种,都贯彻了学与用、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相结合的原则,既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又有利于激发表达欲望,在各种言语活动的渗透、整合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四、单元教学的几个问题

1.要以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作为剖析课文内容的一把解剖刀。

始终掌握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这把解剖刀,每篇课文都可以迎刃而解。教学《敬畏自然》一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以利人类长远发展。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要认识只图一地一时的发展而滥用水资源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全文就是对非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抨击,总结历史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必须发扬科学理性精神,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学《旅鼠之谜》一文,要从旅鼠的奥秘中省悟到在人类繁衍问题上不能短视。教学《大雁归来》一文,要认识到爱护野生动物,人类生活才能获得自然之趣,从动物身上得到人类自我完善的启示,使人类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教学《喂──出来》一文,可以看清芸芸众生在非理性支配之下,是怎样的麻木不仁,然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扔进洞里的垃圾总有一天会成为压在人们头上的灾害。

始终掌握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这把解剖刀,五篇课文就能融会贯通,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就能扎根在学生心里。

2.要在质疑问难的基础上,确定探究的课题。

五篇课文难易不一,每篇课文语句的理解也难易不一,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让学生初读时,将不甚了了的语句划出来,确定共同探讨的问题之后,指引探究之路。例如,探讨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

自己,可以提示一下,我们与自然是什么关系,课文的论述有哪些要点,再提示一下,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思考,探讨这个问题从何人手,应该采用什么思路。

3.要在单元教学的开头与结尾总述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

单元教学之始,简要说明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把握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注意作者怎样用文学的形式表达科学的内容。

上一篇:评职称论文发表的要求范文下一篇:初中学霸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