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024-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精选10篇)

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1

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信息化全球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是社会任何力量阻挡不佳的`蓬勃发展的主流.信息化改变了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精神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方式与行为方式.企业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承担着满足和引领人们在某个生产与生活领域日益发展的需要的重任.如果企业不紧随社会主流而进,就势必倒退、落后,甚至被淘汰出历史舞台.

作 者:闫利平靳兰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石油和化工(综合版)英文刊名: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12)分类号: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2

一、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档案界从20世纪90年代未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全面实施信息化强国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在这场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显露,与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场面形成鲜明对照。据统计资料显示,已开发的信息系统工程中有80%—90%的信息技术投资并未达到预期目标,80%的投资到位迟缓或超过预算,40%以部分失败告终或最终放弃。只有70%的项目按进度完成,不足25%的工程完全符合质量技术标准,只有10%—20%的符合所有既定标准[1]。档案信息化建设虽然没有做过类似调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存在着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如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需求分析不全面、不准确,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维护,重建设轻使用;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项目进度拖后延期;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和隐患等。如何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提高档案信息化的成功率呢?笔者认为,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环节,在信息化项目中引入中立、客观、专业的第三方监理方来监控和管理整个项目,是降低或规避档案信息化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二、引入信息监理机制的必要性

1. 从整个信息化生命周期角度来分析,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知识密集、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因此就应当建立起科学、规范、精细的档案业务流程与管理机制。然而,从当前档案信息化的实际情况看,首先,档案部门本身缺乏对整个档案业务流程的认识,管理构架不明,大多数档案部门在制定信息化方案和实施信息化项目时就遇到了很大障碍,导致信息化建设陷入旷日持久的拖延、拉锯状态。其次,大多数档案部门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项目管理经验,难以胜任从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招标、实施、监理、竣工到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与组织协调工作,只能任由承建方摆布。因此,档案部门迫切需要信息监理方全程的监理服务。

2. 从地位和信息是否对称的角度来分析,第一,档案部门与项目承建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技术不对称问题。项目承建方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并且拥有与众多客户打交道的经验,对用户的心理已经做了很好的分析,他们往往不顾自身实力而大胆向档案部门承诺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档案部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第二,档案信息化建设本身不对称。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三大失衡,一是重硬件轻软件;二是重开发轻维护;三是重建设轻使用。虽然大部分档案部门已建立起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却收效甚微,如果引入信息监理方则可有效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

3. 从约束机制角度来分析,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在约束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从档案部门本身来看,档案信息化人才还十分缺乏直接导致档案部门难以真正约束档案信息化建设。从信息化项目集成商来看,当前我国信息集成市场比较混乱,缺乏公正、透明的竞争体系,许多信息化项目集成商,在投标、竞标中搅乱正常秩序,采用拼命压低价格等多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来获取项目。从第三方约束角度来看,在传统的“二元制”项目实施模式下,即项目建设仅由业主单位与承建方组织实施,缺乏真正有效的第三方监理方。虽然在许多档案信息化项目规划之初,有关部门都会聘请一些专家、教授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或在项目竣工时参与项目测评,但由于这些团队基本属于临时团队,无法全程监测项目建设,他们的意见难免会发生一些偏差,甚至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因此他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所能承担与分担的风险也很有限[2]。而引入信息监理方,充分利用其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项目监理实施经验,可以从总体上约束和规范承建方的信息化建设行为。

4. 从国内、国外信息化发展情况来分析,国内方面,2002年国务院制定了《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明确要求“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信息产业部2002年发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监理范围和监理内容包括(一)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的信息系统工程; (三)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信息系统工程;(四)涉及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的信息系统工程。将上述条款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我们就不难发现,无论是监理范围还是监理内容,事实都已明文规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引入信息监理制。国外方面,在西方国家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更多是以IT审计形式开展,普遍采用技术立法和资质认证方式来推进信息化监理制度的具体落实。目前,一些国际金融机构都把实行监理作为提供建设贷款的条件之一,世界银行在我国投资的工程就全部要求进行监理。这表明,监理制已成为国际上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惯例[3]。

5. 从档案部门与项目承建方各自需求来分析,据权威调查显示,调查中发现有两种人说监理好,一种人是对IT一窍不通的人,这种人需要监理公司的帮助,监理公司的参与能直接降低项目风险;另一种人是对IT非常熟悉的人,他知道仅仅凭借公司内部的力量对于大型信息项目的风险是不容易控制的,规范化信息系统工程的管理对于降低IT项目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3]。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出,引入信息监理机制既是档案部门的需要,也是项目承建方的需要。对于档案部门,虽不能说是对IT一窍不通,但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因而迫切需要第三方监理的帮助。

三、信息监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1. 优化档案业务管理流程,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全过程动态、科学的管理。档案信息化的实质,应该是档案工作业务与管理的精细化。引入第三方监理方,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化全过程动态、科学管理。一方面,信息监理方可以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及软件工程管理思想,帮助档案部门优化档案工作业务与档案管理流程,改变档案业务流程基础薄弱的环节,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档案业务管理基础。同时,信息监理方还可以帮助和指导档案工作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模式,充当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培训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档案信息化人才紧缺的情况。另一方面,信息监理方可利用自身在技术、人才、设备上的优势,紧密监督与管理承建方的信息化行为,确保整个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可控、可管的状态。

2. 扭转档案信息化交易的主体,改变信息与地位不对称的局面。信息监理方的加入,可从根本上改变档案部门在信息化交易过程中被动的局面,从过去的“任承建方摆布”转变为“档案部门说了算”,真正扭转档案信息化交易的主体。同时,监理方的加入也大大改善了档案部门与承建方信息与地位不对称的局面。信息监理方了解信息化市场行情,掌握了最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设备,可有效防止承建方的欺诈行为;信息监理方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完善,可使整个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监管的状态;信息监理方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监理评估体系,对于硬件和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的费用比例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可有效地避免档案信息化建设失衡问题。

3. 建立起利益平衡机制,实现档案部门与承建方的有效沟通。引入信息监理机制,可改变传统的“二元制”项目实施模式,构建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三角关系,即档案部门、承建方与监理方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档案部门拥有最终的裁决权,委托监理单位对承建方信息化行为进行监理;承建方需规范自己的信息化行为,接受监理方的监理要求,对档案部门负责;监理方向档案部门负责,对承建方信息化建设行为进行约束。这种三角关系,改变了档案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被动的局面,可有效避免承建方唯利是图的情况,从而建立起档案部门与项目承建方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此外,信息监理实现了档案部门与承建方的有效沟通,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大大缓解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

4. 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在信息化建设项目过程中,工程质量、进度、预算构成一个三角关系,档案部门与承建方出于各自利益,很难权衡三者之间关系。一方面,档案部门由于受诸如上级领导部门的压力等原因对工程进度提出应急性要求,而又不增加项目预算。另一方面,承建方迫于档案部门压力,盲目加快工期,不经意间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引入中立、客观、专业的第三方监理方,能够提出让档案部门与承建方都满意的监理意见,向档案信息化建设各参与方说明工程质量、进度和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责任方,并尽量说服各方完善弥补方案,最终使得档案信息化项目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按照预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顺利完成,从而有效地规避或减少投资风险,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行为合法、科学又经济。

5. 提供专业化的咨询与监理服务。信息监理方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是咨询,二是监理。咨询主要体现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如档案信息化方案论证与选择、档案信息化承建方选择、档案工作业务与管理流程的优化、软硬件技术要求等。信息监理方的咨询不同于一般的第三方咨询,信息监理方的咨询更加专业、全面且切合实际。监理主要是在确定档案信息化承建方后进行,监理最主要的特点是专业化。监理将整个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内容都纳入了监理体系中,它能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较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时的进度管理技术、科学的投资监控手段、规范的变更处理程序、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和高效的安全评测技术,为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全面的保障。

摘要:本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 简述了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着重分析了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引入信息监理的必要性, 最后讨论了信息监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监理,必要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佟芳芳.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发展探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4 (11) .

[2]黄力.档案信息化建设呼唤第三方咨询[J].北京档案, 2005 (12) .

卫生信息化:系统整合势在必行 篇3

然而,要进行跨卫生机构和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和整合实非易事,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在以“深度整合应用、全面迈向协同”为主题的“中国IT两会卫生信息化分论坛”上,来自各界的专家就该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2007年是区域医疗协同、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内持续升温的一年,与此相适应,医疗、卫生、健康信息的采集、共享和畅通成为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贯彻这一目标的重要依托。新的工作格局和目标也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提高政府监管和决策效率,提高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优化配置行业资源、方便服务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健康信心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趋势已初现端倪。跨卫生机构、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在此形势下显得势在必行。

然而,要进行跨卫生机构和地域之间的卫生工作协同和整合实非易事,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陷阱?在以“深度整合应用、全面迈向协同”为主题的“中国IT两会卫生信息化分论坛”上,来自中国、新加坡的卫生行业信息化主管、专家、IT供应商代表,就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上述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整合之难

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经成为卫生业的共识。然而,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这其中不仅涉及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体制改革等诸多问题,它注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台湾省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原资讯长兼阳明大学教授刘德明博士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体会。他曾经供职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成立于2005年1月1日,这是由10家市立医院(其中有6家综合医院、4家专科医院,包括台湾省最大的精神科医院)、17个卫生门诊机构成立的一个联合医院。之前,每个机构都是一个独立单位,正因为这样,信息系统的整合问题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成立之初就必须面对。

在刘德明博士看来,整个过程面临着很多挑战: “从异质的环境变成一个同质的环境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要克服的问题有很多,如异构问题,各个医院建有不同的检验管理系统、不同的影像管理系统、不同的网络架构; 再如成本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中央机房,把每一个系统的主机都放在同一个机房,还要重新组建网络; 还有编码问题,所有医院的编码规则都不一样。”

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烦恼不太一样,广州市已经在着手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和统一的网络中心,来共享整个广州市医疗卫生系统的相关数据,其目的是要让每个医院只要上了医保网,就可以直接查看病人的信息,包括每一次门诊记录、每一次住院病案记录。“但如何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共享,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广州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小明说,“我们现在的思路就是先搭建基本的框架—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和一个数据中心,把硬件环境完善起来。现在有100多家医院已经连起来了,但是要实现整个区域的数据共享还需要一个过程。”

实际上,整合面临的挑战远不止这些,解放军总医院信息中心原主任任连仲认为: “在进行跨部门的整合时,谁来做全局协调和整体推动很重要。”

解放军总医院管理研究所医学统计室主任刘丽华则提出: “如果病人在某一个医院做了检验,在别处应该是有效的。但是,谁来确认这个检查的结果?谁来肯定它的法律性?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这些问题无疑会妨碍数据的互联互通。”

整合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国内大型医院已经建立了众多的信息系统。这其中包括HIS系统、门诊挂号系统、药房管理系统、住院管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收费划价系统。这些系统覆盖了病人就医的各个环节,从网上挂号到诊治、取药,还涉及到医院日常管理和医疗保障。由于这些信息系统是在不同阶段由不同供应商负责建成的,因此,这些原本应该相互关联的系统被人为地割裂开来,如同一个有效、完整的医疗流程被分散在多个业务系统之间。

事实上,整合的需求不仅来自医院本身的信息系统,在多个组织、多个机构和上下级政府部门之间、多个医院之间、医院与社保系统之间,还有医院与应急指挥平台之间,甚至与物价、民政等政府部门之间都有这方面的需求。

比如,最近几年国外非常流行的电子病历在我国就面临了诸多难题,实现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就是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电子病历的好处在于病人无论到哪家医院看病,医院都能方便地获得病人过往的病史和诊疗信息,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各个医院之间系统的互联互通。

妇幼保健信息化面临的整合需求也非常典型。卫生部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负责妇幼保健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从育龄妇女怀孕检查、生产,到新生婴儿的接种预防,以及艾滋病的预防等等。按照我国规定,妇女从怀孕开始就要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去建立其基础档案,即母婴保健卡,孕妇凭此卡可以到任何医院做产前检查,包括孕期检查、分娩、产后检查和社区每个月一到两次的产后访视,这些事项需要直接报告给国家,每一项检查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汤学军深有体会,他说: “整个妇幼保健服务虽然是由遍布全国的3300多家妇幼保健机构为主来做的,但是完成这项工作是由分布在辖区的多个卫生保健医疗机构共同完成的。所以,这本身就有一个区域协同或者叫做区域协作的问题。”

汤学军介绍说,我国妇幼保健中心建有一个报表系统,专门对妇女儿童的上述事项进行统计,这个报表就是按照目前的行政架构从各级的基层到县区的机构逐级上报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面对多个信息系统不同接口标准以及数据标准等问题。

整合的策略

不过,困难归困难,考虑到信息整合所带来的巨大回报,更多的医疗机构都已经走上了整合之路。那么,该如何着手进行这样的工作呢?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海一提出首先要加强协调,他说: “协调比技术更重要,因为医院里有很多部门,相互之间是非常需要协调的。如果做不好这个工作,很可能各个部门会自己去建系统,最后就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解放军总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认为,“整合是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进行发展,因此,必须注意四点: 稳定第一,服务至上,持续发展,加强沟通。”

汤学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整合: 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 统一区域卫生信息资源规划; 建立区域信息集成平台和数据中心。

汤学军说: “统一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有两个层面,技术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卫生体制改革和政策的支持。”

戴尔中国公司高级系统组总监吴承杨则从另一个角度谈到了标准化的重要性,这就是IT产品和IT架构的标准化,“今天,我们进行整合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可能是信息太多、太复杂了,以至于我们无法管理或者无法承担巨额的管理费用,而IT的标准化则是简化信息的一个有效手段。从另一个方面来说,IT产品和架构的标准化有助于避免异构平台的出现,降低整合难度。”

新加坡网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王卫平女士从IT系统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医疗卫生信息化这样一个整合和协同工作的大趋势下,管理大集中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个支持管理大集中的高效IT系统工具会给管理和整合带来很大方便。”

在整合策略上,已经初步完成系统整合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厦门的一些具体操作办法很值得借鉴。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办法是从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开始,然后选定一家服务供应商,将各个医院的系统逐步淘汰,升级到该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平台上。

而厦门市基于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制定了一个厦门市的地方标准,并据此建立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同时对其中的妇幼保健部分进行了改造,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厦门市的数据中心。而各个相关医疗机构和部门产生的基本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到厦门市的这个卫生数据中心上。现在厦门各地的医疗机构只需面对一套系统,市民只需使用一张市民健康卡,就可以在各个医疗结构就医。更为重要的是,厦门市市民健康卡对市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这样既节约了医疗资源,也节省了市民的时间,给厦门市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整合应着眼战略全局

系统整合主要负责人信息中心主任如何获得医院院长的全面支持,也是代表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实际上,尽管医院信息化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医疗机构里,信息化负责人地位并不高,大多数只是个科室主任,进不了决策层,因此,在信息化上就需要借助院长等医院高层的支持。

为了得到医院高层的支持,福州总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陈金雄建议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做好几项工作:

首先要当好一个销售员。信息中心主任要说服领导上一个信息化项目,实际上与销售这个角色差不多,他要给领导讲项目有什么效益,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等。

第二,信息化必须以人为本。信息中心主任一定要有很好的服务意识,多考虑如何优化流程以更好地服务病人、服务医务人员,而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为病人服务作为信息化的出发点。

第三,要争取中层干部的支持。医院院长不一定重视信息化,但是院长一定会重视临床,现在的信息系统已经和临床的各个科室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如果取得临床各科室的支持,他们就会去说服医院院长。

对陈金雄的建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原主任金水高非常认同,他说: “信息中心主任或者CIO本应该进入医院领导层的,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CIO还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而这对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并不利。”为此,他呼吁要提升中国医疗机构中CIO的地位。

北京军区251医院院长王景明则对信息化必须“以人为本”的提法进行了补充,他说: “以人为本是评判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好的标准。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三个满意: 病人满意、工作人员满意、管理层满意。病人满意意味着可以得到比较快捷的就医流程和智能化的诊断; 工作人员满意则表示要提高诊断的效率; 而管理层满意则表示信息化要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中学校办食堂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4

----农村初中校长的管理随笔(32)

开学至今,我校校办食堂运行平稳。在学生能吃饱、吃好的基础上,我们在进一步思考:该如何建立自己的食堂文化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孩子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都是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产生的。今天,当我们把食堂收回学校所有的时候,终于也能在这片建筑物上发挥我们的教育想象,让食堂也能说话,也能教育学生。

我们的做法与设想是:

第一、建设食堂的墙壁文化。食堂墙壁分为外墙和内墙,内墙正面售饭窗口的上方是大家熟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十个大字。在内墙上,我们设计了长方形的宣传牌,内容主要以节约、卫生、友爱、守纪为内容。外墙正门上方是食堂名称“泉香居”,该名称是学校“泉”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取自欧阳修《醉翁亭记》“泉香而酒冽”中的“泉香”一词。外墙正面有横向标语“树学校后勤服务形象,创农村校办食堂品牌”,下方是四块宣传牌:《学生就餐评比办法》、《今天就餐早知道》、《食堂文明,因为有你》、《身边的文明楷模:优秀餐桌》

第二、建设学生就餐的秩序文化。学校食堂成了学生就餐管理小组,由专门的值班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就餐,跑步在餐厅门前集中,列队有秩序进入餐厅;将学生分成36个就餐小组,每天都排出若干个小组长参与食堂就餐的准备工作;就餐结束后,由组长负责安排本组学生收拾餐桌,每月进行一次“星级餐桌评比”。

第三、建设备餐的安全文化。所有食堂工作人员统一服装,佩带胸牌,持有健康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食堂的贮藏室、配菜室不得闲人进入,都有安全制度,有专人管理,保证学生食堂饮食的安全。

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篇5

当前,国企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是大势所趋,国策所向。这应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最大的改革战役,它不同于减员增效,也不同于制定一般的计划经济下的各项管理制度,它是向国际化接轨,把企业投放市场,让企业按供求关系,市场需求,去灵活发展。

而如今的建筑市场的竞争,则完全建立在建方市场的前提下,个体与国企互相竞争,经营灵活与经营死板教条竞争,小锅饭与大锅饭的竞争,如果我们的企业再向以前那种大锅饭,盈了奖励对不了现,亏了也受不到处罚,那么只能会形成业绩没必要突出,败绩没必要暴露,人才失望而走,庸才附在企业上,管理水平下降,活源逐渐减少的被动局面。

一个企业对外要讲信誉,对内也要讲信誉。数年来我们对外讲信誉,对内却很少对现,这样表里不一终究会失本。

一个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充满活力,而我们企业体现的却是,反年轻人,就有希望,好象年轻就是活力,这不能说完全对。要知道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经营政策等也是活力,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应该再上做大

1、在资金统筹和承接任务上改变垫资施工的策略,特别是为个

体房地产垫资的策略,改为自行起动房地产或合作地产开发,这比垫资给别人施工有利;

2、提升企业经营范围的资质等级;

3、扩充企业经营的范围,重点是市政、河务治理、水坝、煤气、石油管道施工的资质;

4、扩大市场范围,以北京市场为主,以国家开发政策为辅,以国际市场为补,进行有选择的承接任务,按资金到位、项目可靠、关系到位的原则进行投标。

二、对下搞活

1、权力下放,在保证公司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对项目经理或项目班子进行承包;

2、承包要严,承包的指标不光是经济指标还要有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等条款,且上缴费率是按合同履约率上下浮动;

3、采用承包合同进行公证的办法,以使合同达到法律效果;

4、对进行承包的项目要加大检查的力度,检查合同条款履约情况,避免出现大的管理漏洞;

5、控制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被挪用;

6、进行成本跟踪,避免造成大的成本亏损无法挽回;

7、实行承包,项目经理部人员实行谈判工资而达到高收入;

8、实行承包,可以降低成本,保证公司既得利益,扫除亏损单位;

9、实行承包,企业既得利益保证,管理人员收入提高了,经营

手段由公司行为而部分特别是关键行为转化为个人行为后,企业的市场竞争也灵活了。

以上九条可归纳为一放、二严、三公证、四查、五控、六跟踪、七高、八低、九灵活。

上述意见仅代表本人意见,妥否,请领导批评指正。

发展绿色制造势在必行 篇6

发展绿色制造势在必行

孙建彪

摘要绿色制造是一种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探讨发展绿色制造的重要性,而且简要介

绍了其主要内容和运行系统。

关键词现代制造发展模式技术创新

(宁夏瀛海银川建材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21)前言

当前,全球环境的恶化程度与日剧增,正在对人

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制造业在将制

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以及产品的使用

和处理过程中,同时产生废弃物,形成制造业对环

境的主要污染源。由于制造业量大面广,因而对环

境的总体影响很大。可以说,制造业一方面是创造

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但同时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

源头。

年代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在提高质量、优化

结构、增进效益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发展战略,使产

生结构和地区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善,技术水

平不断提高。但是国际市场竞争力弱,资源配置效

益较差,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相当突出。而且,资源和原材料消费较大,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鉴于此,如何使制造业尽

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研究的主要

方面,于是绿色制造的崭新概念应运而生。

绿色制造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其深刻的内

涵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综合现有文献的观点和学

者们所作的研究,我们将绿色制造定义为:绿色制

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

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绿色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

展模式

人类在经历一系列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痛苦后,开始积极反思和总结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不可克服的矛盾,探索新的发展

战略。人们终于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和消

费模式,即为资源型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技术型发

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效

益,减少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建立

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新的发展模式。这

就是人类探索了几个世纪,终于领悟到的新的发展

观—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它将

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联结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

体,认为经济发展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长期承

载能力,使环境和资源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使其作为人类生存的要素之一而直接满足人类长

远生存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发展战

略。

按照世界资源研究新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

作者简介:孙建彪(1975-),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设备管理。综述

《宁夏机械》2006 年第2 期

“ 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

统”,它不是指某几项产品的清洁生产,也不仅限于

“末端治理” 型环境保护,而是整个生产系统的转

型。可见,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的体现,或者说绿色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发展绿色制造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绿色制造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每个企业家必须考虑的企业行为。但是不少

企业认为,绿色制造投入大,见效慢,经济效益不如

直接抓成本,抓产量,抓品种等见效快,因而无视对

环境的污染,甚至宁愿被罚款,也不愿采取措施。

实际上,绿色制造不仅是一个社会效益显著的行为,也可能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例

如,实施绿色制造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

少资源消耗,直接降低成本;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罚款;环境将全面改

善,一方面可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提高工作安全

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另一方面在绿色制造环境下

工作的员工心情舒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

性和工作效率,以创造出最大的利润;将使企业具有

更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增加无形资产。因此,对待

绿色制造不应该被动地遵守政府和社会道德方面作

出的规定,而应该把绿色制造看作是一种战略经营

决策。

当今世界,谋求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环境

保护已经成为许多先导企业的共识,许多先进企业

都在大力开发低污染、低能耗、无公害的生产工艺

与最终产品。以汽车工业为例,当前全球汽车市场

竞争激烈,为抢占市场,各大汽车公司都十分热衷 于开发“绿色汽车”。所谓“绿色汽车”是指“对环

境友好”、“零排放”和“几乎无声”的新型车。本田 汽车公司认为,只有与环境取得和谐一致,汽车大 众化的发展才有可能。绿色汽车强调汽车的设计、生产、使用、最终处置等各个环节满足环境保护的 要求,其主要特点是节约燃料,尾气排放少,在功能 完备的前提下车辆轻型化,废旧车的综合回收利用 率较高等。为此,各大著名汽车公司,如福特、通用、本田等都不惜投入巨资,大力开发以新能源、节能、清洁为目标的新型汽车,并已取得很大进展。如通 用汽车公司的“零排放”电动车辆的开发;福特汽 车公司最近提出的“新能源2010”概念车等。一方 面,发达国家企业率先推出的这些产品已经在引导 公众的消费结构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另一方面,消费者面对极大丰富的商品和服务市 场,其消费行为渐趋理性,使得消费“绿色化”的趋 势日益显著。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正在顺应这 一趋势,通过技术开发和营销策略,逐步为消费者 奉献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绿色产品”。绿色制造无 疑将为那些行动最快的企业提供新的竞争机会。4 发展绿色制造将推动新一轮技术创新

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驱动下,利用高新技

术和现代化管理来提高生产率,节约自然资源投 入,以及节约劳动和各种形式的资本,是促进经济 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源泉。事实上,无论从技术发展,还是从需求推动的角度,绿色制造已经在影响和引 导当今的技术发展方向。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从企业组织管理到营销策略的制定,一批绿色制造 技术与概念已经在发展之中。

4.1 环境无害技术,是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资

源,节约能源,与环境兼容技术的总称。它包括生产 过程技术和末端治理技术,涵盖了技术决窍、生产 过程、产品和服务、装备、组织与管理的整个过程,其目标是以环境可接受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 放和污染。在全球21 世纪议程中,明确鼓励企业和 部门开发,使用和推广环境无害化技术,并支持建 立环境无害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我国在这一方面的 工作已经起步。

4.2 清洁生产,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 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 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 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量化、资源化和无害 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4.3 工业生态学,是一种革新性的可持续工业

战略。它涉及工业系统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 综述

综述《宁夏机械》2006年第2 期

废物和提高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强调生产系统 要尽可能封闭,以防止能源或有用材料的流失。工 业生态学企图按照自然系统来塑造工业系统,一种 生物的产品成为另一种生物的投入,并使整个过程 的效益最大化。这样,可以把若干个相互作用的公 司和企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减少废物排放,提高 资源利用。

此外,全球各大汽车公司竞相开发节约能源与

污染技术,不断推出低污染,甚至零污染汽车。据美 国通用汽车技术开发中心介绍,该中心50%开发项 目与环境有关。与此同时,节能节材技术、资源综合 利用技术等的发展也都日新月异。绿色制造实施的系统及主要内容

决定绿色制造两个目标实现程度的根本因素

是资源流,而影响制造系统资源流的因素是多方 面的,归纳起来主要应考虑“五绿”(见图1)。在 绿色制造实施的问题中,绿色设计是关键。它是 指在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充分考 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优化各有关设计因 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减 到最小。绿色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工 艺、包装和产品寿命终结后处理的绿色性(见图

2)。

实施绿色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制

造系统中资源消耗种类繁多,消耗情况复杂,因而 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多样,程度不一,极其 复杂。因此研究一套绿色制造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 估系统是当前绿色制造的研究和实施急需解决的问 题。

参考文献:

[1] 杨叔子.先进制造技术与可持续发展[G].先进制造技术论 文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 陈玉祥.可持续发展与企业[J].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讯.武汉: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1998,5

[3] 刘飞.绿色制造[G].全国先进生产模式与制造哲理研讨会 论文集.大连:1997

[4] “中国21 世纪议程”编制领导小组.中国21 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R].北京: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篇7

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 必然对档案工作产生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因此, 档案信息化管理日益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成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而一个单位的发展, 引进急需人才, 如果只局限在本部门, 本单位, 本系统内这样狭窄的范围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人才的需求, 要冲破区域界限, 扩大选材的领域, 建立技术人才档案信息网络已是大势所趋, 利用公共网络传递和提供所需人才信息, 将使现代技术人才工作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1. 进一步充实技术人员的档案内容。

技术档案是一个人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再现, 传统的技术档案只收集体现了一个人的业务经历, 这不能满足现代社会选拔和培养人才、开发人才潜力的要求。技术档案应更注重人才资源的潜能开发与培养, 努力为人才创造各种能充分施展才华的条件。这就要求技术档案的内容更充实、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为此, 我们还要收集不同阶段的个人业绩、工作能力、专业特长、技术状况、继续再教育、业务培训、技术考核、考试成绩等内容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 并根据个人不同变化及时进行数据修改和补充, 通过互联网络使之成为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 既充实了档案内容, 又为合理搭配使用人才, 使其充分施展才华, 提供详细可信的材料。

2. 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制。

信息化时代的档案工作,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 必然与传统的档案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建立技术人才信息网络, 既能对已有的人才资源进行综合的定量分析筛选, 又能对所需人才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比较和选择, 实现现代化人才资源配置, 达到个体选优, 群体的整体优势组合, 更能为组织和领导提供完整、详细的信息, 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这样, 既体现了技术档案工作的主动性和现代化服务方式, 又加速了技术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3.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硬件设施的投入, 做好技术档案的开发利用。

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 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档次, 促进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 以捷径、便利的方式提高档案利用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这就需要增加对档案管理办公条件的投入。要配备电脑、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移动硬盘、打印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 购置或者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办公软件, 提倡和普及电脑在工作中的运用, 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质量和降低运作成本的良好效果。

4.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和信息化为社会潮流的时代, 人才是决定竞争导向的主导因素。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 作为脑力劳动者, 是知识、智力的载体, 在档案事业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全面而丰富的业务素质, 而且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稳定性和创造性的心理素质, 还要具有能够适应解决复杂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未来档案问题的特殊素质。因为, 档案工作要严格遵守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定, 要更新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新形势下技术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管理者要有埋头苦干的劲头和毅力, 要有不断探索新途径, 开拓新局面的胆识和勇气。

在倡导“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开发技术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潜在价值, 使技术档案成为真正的人才信息资源, 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树立二线为一线服务的思想, 做到四个面向:一是面向领导, 为决策者服务;二是面向科室, 掌握技术信息;三是面向职工, 提高同行之间的透明度;四是面向基层, 解决疑难问题。本着对组织, 对个人负责的态度, 要积极、认真、严肃、细致地提供每份技术档案信息, 使技术档案的利用工作做到迅速、准确、方便、快捷地服务于单位和社会。

网络改变信息技术课堂势在必行 篇8

【关键词】网络 信息技术课程 改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时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网络化学习正逐步与课堂的教学相结合。

今天的学生是伴随新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被各种数字工具包围,信息技术对他们的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有影响巨大。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更多的要教会他们如何运用网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一、利用网络改变信息技术理论课堂

信息技术虽说是一门比较偏于技术的学科,但理论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理论的讲解不知所措,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把握不好这个度,不知道深浅。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并不陌生,我们可以借助这一思想来改变我们的理论课堂。如我在讲解《网络连接你我—走进计算机网络》这一课时,我采用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你认为的知识点,并把知识点标注在书中,随后在我的QQ空间指定位置进行疑点讨论。将有未解决的疑点记录下来,课堂进行交流与讨论。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学习纲要和必要提示,不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自主学习。由于课前做了充足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只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思路和深化归纳知识点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理论教学,从而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利用网络渲染信息技术课堂氛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形成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记得一次公开课讲解《早有蜻蜓立上头—图层的运用》时,学生对综合运用知识创作图片产生了疑惑,当时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介绍了好的网站并提供相应的网址;直到下课后学生仍在利用网络去明确知识点和寻找创作的源泉。当时我觉得很兴奋,因为我已达到了自主创作与自主学习的目的,点起了学生创作的激情,激发了学生自主创作与自主学习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可以利用QQ平台进行自由交流、展示作品与及时完成互评活动。课堂上的学习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考,应该怎样对作品的分析和创作,进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争辩、去利用网络搜寻答案,允许学生发不同的声音,在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利用网络渲染氛围的目的,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三、利用网络延长信息技术课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无非两类,一类是软件的应用,一类是理论知识的理解。针对理论课程的教学,我们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对理论的学习。那软件的应用呢?目前中学新技术课堂每班一周一节课,一学期下来也无非是18节课,而在这18节课中要学会2-3个软件的应用,这对软件的学习来说,课时是不够的。我不禁思考,信息技术的教材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它的意义是什么?通过阅读书籍,慢慢地我发现,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围绕此核心来进行教学呢?我们要延长课程的学习时间,我们不能把课程学习仅仅放在课堂教学上,而是着眼于网络上。微课在这里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我利用微课和QQ空间平台进行教学。如我在讲授《移动的小方块—动作补间动画》中,主要讲其动画原理,同时通过某个动画效果的制作,进一步深化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思想。在课堂上,我只针对Flash动作补间动画的位置改变效果进行讲解和训练,未进行透明度,大小、控制时间等讲解。我把这些动画效果的变化留在网络上学习,当然这里在QQ空间平台上上传了微课,已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练习。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动作补间动画来进行作品的创作。许多软件教学课程可以利用此方法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以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学习的能力培养。

四、利用网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网络如同浩瀚的海洋,它有着丰富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却是真假参半,良莠不齐的,当我们过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我们是否注意到了我们的学生是否会利用网络学习吗?依然记得在讲授《综合实践—制作旅游方案》活动课的时候,学生只是按照标准进行内容的搜索并直接进行复制和粘贴,而为过多的思考,“我”所搜索到的资源是否为真。学习是认知的过程,是把各种知识加以存储及组织。那我所教的学生,能适应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吗?经过反思,我在课堂教学上做出了改变,课堂上多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而非我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在课后,介绍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如“慕课网”“我要自学网”“PS联盟”等。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软件运用的基础,也可以满足那些对某一软件运用有强烈兴趣的同学的学习需求。当学生们在网上慢慢的体会到网络学习优势,我相信在未来,我的学生会更加适应网络学习,进而完成终身化学习目的。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避免信息技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强化,导致教育信息化投入的巨大浪费以及可能给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应该基于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网络化学习和传统学习相融合,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向东.创客教育:从知识传承到知识创造[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7:16-17.

[2]黄荣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五个“必须” [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7:22-23.

推行绿色营销势在必行 篇9

推行绿色营销势在必行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努力的方向,绿色意识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面对环境恶化的加剧、中国即将加入WTO等,绿色营销的实行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试从中国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推行绿色营销的条件,提出了绿色营销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 者:胡娅梅 作者单位:上海水产大学,经贸学院,上海,210009刊 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HENGDU MUNICIPAL PARTY COLLEGE OF C.P.C年,卷(期):“”(2)分类号:F724关键词:绿色营销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势在必行 篇10

列车追尾、飞机失事、矿井事故、海油泄漏、燃气爆炸、桥梁垮蹋、电梯逆行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地震、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不断发生,这些自然灾害或人身责任事故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特别是7月23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度引起人们对安全的质疑和恐慌。自然灾害和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在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同时,对电力工业经营发展也造成巨大损失,无论是2008年的冰雪自然灾害、汶川地震灾害,还是2009年的玉树地震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等,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严重威胁着电力设施的安全,使电力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2010年全国电力监管报告显示,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国没有发生10人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和特大电力设备事故……但是,电力生产、建设施工以及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电力人身伤亡事故时有发生。2010年3月16日,华电陕西蒲城发电公司在4号炉原煤仓防磨衬板更换过程中不幸身亡;河南省汤阴县金华塑料厂施工人员在使用电弧焊作业时,焊渣引燃乙烯碎屑、聚乙烯板和竹架板,引发火灾事故,致使4人死亡,原因是施工方未采取必要防火安全措施,安全监护不到位;2010年6月14日,四川康定县金平电站绕坝公路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葛洲坝集团公司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金平电站项目临时施工营地工棚被掩埋,致使23人死亡、7人受伤。可见,每一种责任事故或自然灾害后的抢险与供电恢复,都严峻地考验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力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电力工业应对各种安全责任和自然灾害事故的能力势在必行。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又具有高危特点的电力工业,其安全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加强电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规范电力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控制、减轻和消除电力安全事故损害,对于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各类安全事故的预防,尽量减少或杜绝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注重应急管理,建立完善、有效的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电力突发事件的能力。

上一篇:融资计划表下一篇:一年级美术教案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