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课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1

《乡下孩子》是一首充满童真的小诗,描写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劳动等生活情景,以及他们特有的一种欢乐。诗歌语言简略、生动、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课文中的插图更是把人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一个带孩子们去乡下游玩一番的情境,那么,乡下孩子有怎么样的生活呢?带着好奇,进入了本课的学习。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抓住“欢唱”、“盛开”这两个词让孩子们体验感受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妈怀抱里的幸福。第二小节,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想,田野上飞舞着什么样的蝴蝶?乡下孩子捧着这美丽的蝴蝶,编织了什么美丽的故事呢?学生的想象很丰富,有的说为花儿增添色彩,有的说让蝴蝶带他去玩……学习第二句时,我让学生想象,你仿佛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好像听到了树林里小鸟的美妙叫声,乡下孩子吹出的童年歌曲,乡间歌曲……有了这样的体验,我让学生自己边想边读,学生读起来,有情有趣,能读出那种轻松愉悦。在第三节中,我让学生自己看图带着想象去读,同时,进行了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与劳动的乐趣。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第四小节,通过看图,并联系上文,理解“旷野”这个词,让学生体会乡下孩子的勤劳、能干和幸福快乐。

在教学中我也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语,显得有些单一,对于胆小紧张的学生,没能很好的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今后教学中需多注意的地方。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以后需多学习、多积累。

课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2

我课前要求学生跟着父母一起去野外体验生活, 同时把经历写下来或画下来, 不足的向父母寻求帮助, 爸爸妈妈的回忆就是我今天的生活, 这样便轻而易举地将学生从文外拉进文中。学生在与教材零距离的接触中放飞想象, 更深、更透地理解文中内容, 真正感觉到自己就是父母背上的野菊、黄鹂, 课文中那个田野里捉蝴蝶、挖野菜, 小河边逮小鱼的乡下孩子就是自己。

二、自读体会, 整体感知

在学生自读时要求借助拼音,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给学生进行完示范朗读后, 让学生二读课文, 画出小节。想想每小节都写了乡下孩子什么有趣的事。接着, 我让他们聆听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 激发他们也要把课文读好的欲望。通过三次不同要求的读, 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逐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三、读说结合, 内化语言

第一小节“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 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 描写的是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孩子们有过相似的生活情境, 说起自己的感受时自然是“滔滔不绝”, 并且处处流露真情, 真正体验、感受到了作为乡下孩子在父母关心下的幸福。

四、走向生活, 诗歌创作

课文中描写了“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四件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把课外生活引入课堂, 有意识地创造想象的空间, 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说起生活中自己做的趣事, 学生兴奋不已, 有些学生说“捉蚂蚱”“逮蝈蝈”“抓知了”“采野花”, 通过引导学生有了这样的“创造”:

生1:捉一只蝈蝈, 能带来动听的歌。

生2:拿几根骨头, 喂饱了小狗的肚皮。

生3:割一篮青草, 小羊乐得咩咩叫……

这样的句式, 既引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 又进行了句子的练习, 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言的形象内容,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感染力。

课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3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屋檐装饰鸡冠花捣衣和谐

2、回忆上节课所学,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画面?根据生汇报,教师板书:长藤瓜架

鲜花竹笋

鸡鸭

夕阳鸟儿

夜晚歌声

3、作者用细腻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难怪作者说:(课件出示)生齐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那么,作者是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具体写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

(一)其实,乡下人家的每一处景物就是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下面,我们来欣赏第一幅画。先看要求:(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自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划出优美词句,说说你的体会,并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第1自然段后汇报:

1、现在我们来欣赏乡下人家的第一幅图画“长藤瓜架图”。请读你划出的优美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生汇报)

2、青青的瓜,红红的瓜,长长的藤,绿绿的叶,好美啊!请你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谁能把刚才想象的画面说给大家听?生汇报。

3、(课件出示图画)看!就是这样一幅生动活泼的图画,难怪作者说:(课件出示)生齐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4、就是这样一幅图画,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生汇报)大家说得真好!就是这样一幅可爱的图画。板书:可爱

5、师:是啊!青、红的瓜,碧绿的叶,真是色彩缤纷,生机盎然。谁能试着有感情的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自读,指读,试着背一背。

(二)通过你们的读和背,老师仿佛看见了碧绿的、长长的藤攀爬在乡下人家的屋檐,青青的、红红的瓜挂在屋前的瓜架,真是一片生机,情趣盎然。接下来,我们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学习2——6自然段。(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自读第2——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划出优美词句,说说你的体会,并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第2——6自然段后汇报:

1、生汇报花,师结:乡下人家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读出大花园的美!

2、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①这是一个什么句?

②作者把小笋芽完全当作人来写。现在,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笋芽,请你们闭上眼睛。师诵读:春天来了,小笋芽努力的从地下探出头来。想象一下你探出头后的画面。

③花竞相开放,竹笋奋力生长。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画面,你能用一个感叹句来表达你的感受吗?(生汇报)

④师结:又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板书:生机

3、师: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谁来接着往下汇报?

①母鸡是温柔的母亲,雄鸡怎样走路?生一边走一边读。

②同桌合作读母鸡、雄鸡。

③生汇报鸭,谈感受。

④师结:乡下人家真是风景如画。鸡鸭都生活的这样悠闲自在。人和动物真是和谐共处。板书:悠闲自在

⑤找一名生读3、4自然段,其余的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我们这儿也是乡下,除了文中的鸡鸭外,我们这儿的乡下人家照例都养哪些家禽,家畜?选择一,两种,学习文中的语言,自己联系说说。生练习后汇报。

4、傍晚,乡下人家常常会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的吃起来。

①乡下人家在自家的小院中吃饭,谁有这样的经历?谁能说说天高地阔的吃饭是怎样的情景?生汇报。

②作者是这样写的: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齐读)

③乡下人家的傍晚除了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还会有哪些迷人的风景?生汇报。

④师结:与乡下人家绘成了一道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板书:和谐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又不失和谐,自然。带着你的体会边读边想象画面。自读,指读。

⑤乡下人家的夜晚有一种歌声,谁来唱?(生读)作者说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能真的读成了催眠曲。生自读,指读。配乐齐读。

⑥师:真是甜蜜,真是宁静!板书:甜蜜

(三)师结合板书:长藤瓜架可爱鲜花竹笋生机鸡鸭悠闲自在夕阳鸟儿和谐夜晚歌声甜蜜作者把一幅幅淳朴、自然的田园风景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正如作者说的(课件出示)

1、生齐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板书:最美乡下人家。让我们把它绘成一首小诗,齐读。

3、乡下人家,淳朴、自然、和谐,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把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再一次展现出来!

三、小练笔。

师: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表现出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景物。出示画面:我们也来选一两个画面,来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写景文章,春、夏、秋、傍晚、夜晚都是时间顺序,而房前,屋后是空间顺序,作者采用的是时间和空间交叉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作文时也可用一用这种顺序。

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让我们也给自己一双慧眼,走进“田园”,去感受美好的乡村生活吧!

五、板书设计:

长藤瓜架可爱

鲜花竹笋生机

鸡鸭悠闲自在

夕阳鸟儿和谐

夜晚歌声甜蜜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孩子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了解乡下孩子的聪明和能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乡下孩子》这篇课文,现在,你能完成这一个句式填空吗?

出示:我乡下孩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一群可爱的乡下孩子,来进一步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完成这个填空,要求:听仔细,想清楚,要说出句子中最主要的内容。

出示:乡下孩子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说一说――评价肯定的基础上要求说得更完整、更具体。

(2)是呀,妈妈怀里,爸爸的背上,总是那么温暖,那么令人留恋。说一说,平时你会在妈妈怀里做些什么?

是呀,在妈妈怀里,孩子多象一只只(引说:欢唱的黄鹂!)

指导朗读这两行。

(3)(音乐起)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学生说

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一朵朵(引说:盛开的野菊花!)

指导朗读这两行。

(4)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板书:幸福)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1)乡下孩子的生活可有趣啦!请小朋友自由读读2、3小节,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假如你是乡下孩子,在这些事中你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

(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点拨,突出乡下孩子的聪明、能干。)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还有谁也喜欢读的,一起读读。

(4)小朋友,(师指图)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

(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5)是呀,乡下孩子会干的事情可真多!

出示:乡下孩子会 ,会,会,会,可真!

指名学生说一说。

说的真好,相信小朋友会把第2、3小节读得更好,让大家看到那一群群聪明、能干的乡下孩子。

(板书:聪明、能干)

齐读第2、3自然段。

3、学习第四小节

(1)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朗读,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再读第四小节。

三、再读背诵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五、总结课文

今天老师带你们到乡下去游玩了一番,感受到那里的孩子们生活是多么幸福、那里的孩子们是多么聪明、能干。

六、布置作业: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篇5

本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到点拨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运用,一直到最后鼓励学生朗读背诵,整个教学环节都突出“以人为本”,学生个个要读、愿读、抢说、乐背。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让学生独自走进文中,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各自构建自己独特的阅读表象,产生了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是阅读的主人,阅读是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体验与理解。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开放学生,学生才会有自读自悟的机会,课上才会产生多姿多彩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二、以读为主

以读生趣,以读生情,是本课教学特色。这首诗语言洗练而有童趣,所创造的意境清新活泼,读来令人如沐阳光,如嗅青草野花气息,如闻童声笑语,悦目赏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在低年级的诗歌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情境中体验。在教学中,我不但在诵读中“放飞”学生的心灵,而且在浓烈的朗读氛围(自由选读、品读、评议读、表演读、男女赛读)和多种方式的情感体验(如编故事、吹草叶、听音乐、表演等)中让学生充分去思、去想、去创造,让他们真切的体会到了乡下孩子生活的乐趣,领略到了诗文独有的意境美。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

过去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教师牵着走,现在我们提倡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在教学中,我在学生领悟诗文的基础上,积极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换位体验,创造想象,也来当小诗人。此时,“情动而辞发”,学生个个处于一种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状态。于是,智慧的火花不断在课堂上迸发,“捉几只蚂蚱,乐坏了可爱的公鸡。挖一篮萝卜,撑圆了小兔的肚皮。采一束鲜花,喜坏了年迈的奶奶。……”此时,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显现,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一个个稚嫩而富有灵气的小诗人诞生了。他们拥有了欢乐、兴趣,也拥有了自信、动力和成功。课堂真正充满了活泼的生机。

《乡下孩子》教学反思 篇6

《乡下孩子》 一文以儿童诗的形式描写了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读来清新舒畅,是一篇孩子们乐学乐读的诗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班的孩子热情洋溢,个个高高地举起了小手。尤其当我问他们:“小朋友们,如果你是乡下孩子,你会做些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有的说:“摘一把青菜喂小白兔”,有的说:“捉几只虫子喂小鸡”,还有的说:“采一把野花戴在头上”。……孩子们的语言尽管朴实无华,可却是那么真实。看得出来,他们被乡下孩子那样多姿多彩的生活深深地吸引住了,被课文中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感染了。每一个孩子,每一张面孔都写满了对乡下生活的向往。

突然,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响起,一位小朋友问:“老师,我们是乡下孩子吗?”我一时还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说是,可他们的生活实在太过单调无趣,他们的生活和课文中描写的乡下孩子的生活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说不是,那也不对,他们可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孩子。也许孩子也和我一样存在着这样的疑惑,所以她问了。不止她一人,其他小朋友肯定也有着同样的疑惑。此刻,我不禁觉得悲哀,为孩子为自己也为当今的教育。孩子们不仅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更有优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特长和技能。孩子们没有选择地、被动地去参加这些培训班,他们幼小的心灵渐渐丧失了灵性。孩子的学习应当是自由舒展的,个性张扬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生活的情趣,热爱生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一技之长,让每个孩子发挥最大的创造力,享受学习,享受生活,时时刻刻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

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让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健康的童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一片健康快乐的蓝天。

乡下孩子教学案例 篇7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

姜淑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二类生字和十个一类生字,.能正确、流利地读熟课文,学会书写“ 怀、坏、野”;

2.理解文中的词语,体会乡下生活的自由自在和无边的乐趣,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乡下孩子》是一首短小、生动的小诗,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力求抓住认读的难点,提升识字的有效性;抓住理解的关键点,丰厚识字的内涵性;抓住想象的训练点,提升识字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在识字的过程中探究,在识字的过程总结出学习的规律,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识字成为乐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儿。【教学过程】

一、城乡比照,引入新课: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今天老师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本图画书,这本书将带领我们走出城市,感受另外一片世界。

2.配乐播放绘本故事《俺们农村》中的部分图片;

3.交流: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

4.师:这本有趣的书叫《俺们农村》,你想认识那里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到农村去看看那里孩子的生活(板书“乡下孩子”)

【设计意图: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每天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的大楼、川流不息的马路和各种现代化的设施,对乡下孩子的生活很难体会,学好这一课首先要带领

学生入境。而图片则是最直观、最能产生深刻印象的媒介,所以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采用欣赏绘本的方法。《俺们农村》是一位七十多岁从未学过绘画技巧的河南农村老奶奶的作品,画面稚拙,孩子们特别喜欢,同时画面内容体现了农村特有的风貌和人们劳动、娱乐的场景,一下子将学生带进最淳朴的乡村生活中。】

二、抓住短语,读通课文:

1.师:乡下孩子的生活跟我们城里孩子有什么不同呢?读读这首小诗,要求把每个字都看到眼里,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不通的地方来回多读几遍。2.初读检查:开火车一人读一小节,其他同学用笔在读得不对的地方做个记号,正音、练读;

3.短语练读:“欢唱的黄鹂”变红,这个由“的”字连接的短语要连读,不能拖音,中间的“的”要念得又轻又短。(1)老师范读,然后指名读;

(2)这样的短语文中还有好几个(其他几个也变红)指名读,齐读。4.再读课文:短语读好了,节奏就出来了,小诗就读得更好听了,谁再来读读。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如何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在认读上的难点,然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课的认读环节里,我设计了两个层次,首先是学生自己结合拼音认读课文,尝试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但这一目标在第一遍读课文后很难全面达成,于是我结合初读检查的结果,安排了第二个层次的认读,即短语的练读。原因有二:首先,本课短语很多,可以说是小诗的主要组成“单位”,并且包含了大部分的生字词,短语读正确了,课文基本上就能读正确;其次,在初读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读到带有“的”字的短语时拖音、唱读,影响了课文诵读的节奏和情感表达。初读环节通过这两个层次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扎实过好认读关,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随文识字,细读理解:

(一)感悟第一小节:乡下孩子的幸福

1.(出示小女孩的图)小朋友,你们看,乡下孩子朝我们走来了,这个孩子,她曾经是——(出示前半句齐读),她曾经是——(出示后半句齐读);

2.“曾”字是什么意思?那时乡下孩子还很小呢,爸爸妈妈可喜欢了,你瞧,她躺在妈妈的——,爸爸的——(妈妈的怀里,爸爸的背上)

3.可课文里说妈妈抱的是“欢唱的黄鹂”,爸爸背的是“盛开的野菊”这是怎么回事?

4.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

(1)见过黄鹂吗?瞧(出示黄鹂图片),听(播放黄鹂叫声),黄鹂的叫声怎么样?就像孩子在笑、在唱、在叫,多好听啊!指名朗读前两行。

(2)她还是爸爸背上的野菊呢(播放野菊花图片),野菊真美,爸爸背上的小姑娘你觉得她怎样呢?(出示图)指名朗读后两行。

5.小朋友们也在妈妈怀里躺过,在爸爸背上趴过,那是什么感觉?适机教学“怀里”:妈妈吧她的爱通过这暖暖的怀抱传递给你了,所以“怀”的偏旁是?(老师给“竖心旁”描红),妈妈的心跟你贴得多近啊!

6.你能把温暖、幸福、快乐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小节。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小节虽然只有一句话,四小行,但却是全文理解上最难的,学生要通过“欢唱的黄鹂”和“盛开的野菊”两个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比喻,感受乡下孩子的在妈妈怀里、爸爸背上的快乐和幸福非常困难。比喻句的理解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点,乡下孩子与黄鹂和野菊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我让孩子们听一听黄鹂的叫声,感受叫声的悦耳;看一看山间、田野里的野菊,感受野菊的美丽。直观的欣赏让学生看到了乡下孩子。然而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教学还没有结束。“怀里”和“背上”是我设计的情感体验的抓手,尤其是生字“怀”的教学,借助偏旁巧妙地将“怀里”和幸福联系到了一起,让学生在充满温情的氛围里感悟、朗读。】

(二)体验二、三小节:乡下生活的乐趣

过渡: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她从妈妈的怀里、爸爸的背上走下来,发现周围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她一下子就投入了进去,玩了起来,读读二、三小节,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

1.学生自读二、三小节;

2.你看到乡下孩子了吗?根据回答出示词卡:“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你想跟他们一起去玩吗?

3.捉蝴蝶

(1)师:一个暖洋洋的午后,我们跟乡下孩子一起来到了田野里,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瞧,一只蝴蝶飞过来了,谁来捉住它。

(2)第一个孩子没有捉到,大家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捉到蝴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指着板书“捉”字分析:脚步要轻出手要敏捷,手脚配合,学生再次表演。(3)乡下孩子看着美丽的蝴蝶还编了个美丽的故事呢,她会编什么故事呢?(学生想象,编出各种故事)

(4)出示“编织”词卡,读读这个词,边读边观察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偏旁与什么有关?(出示图)妈妈用线在编织什么?在编织美丽的故事里,编织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田野里,捉了一只蝴蝶,还编了一个故事,你们羡慕不羡慕乡下孩子?你还想去玩什么?(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顺序根据学生回答来决定。)4.含草叶

(1)你也来含一片试试?(学生上台面对大家表演)

(2)能吹响吗?如果是乡下孩子呢?猜猜她会吹什么歌?唱一句。这些动听的歌曲,乡下孩子能用草叶吹出来,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评价:多能干、多厉害)5.挖野菜

(1)根据学生回答,问:你准备挖多少?

(2)(指图)小猪吃得多饱呀,肚子有多大——撑圆了(出示词卡)做出动作认读,(评价:吃呀吃呀,肚子越撑越大,像个大气球了,真是贪吃的小猪啊)。(3)谁能做着动作读这一句话?(时机范读)6.逮小鱼

(1)喂饱了小猪,别忘了猫咪,谁想去逮小鱼?(出示小河里小鱼游动的动画)小鱼在水里可灵活了,我们城里的孩子会逮小鱼吗?学生交流。老师评:那是钓,那是捕。

(2)理解“逮”字:要用手直接去逮。平时我们常说“逮老鼠”、“逮小偷”、“逮蚂蚱”,“逮”字告诉我们动作要快,看老师的(老师表演“逮小鱼”的动作)

(3)一条小鱼我们都不容易逮住,乡下孩子逮了多少?本领真大!这串小鱼把猫咪给“乐坏了”(出示词卡认读)乐坏了的猫咪喵喵叫,好像在说什么?(再读词卡,读出小猫的快乐)

7.男女生对读二、三小节,比一比谁传递的快乐多;

8.你们去过乡下吗?乡下还有哪些好玩的事让你也很羡慕?(板书其中一两个,如:捉蚂蚁、摘果子)捉蚂蚁干什么,摘果子干什么,谁学着课文编一编? 【设计意图:

二、三两小节里课文安排了四件有趣的事情,这两小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朗读、想象、表演等方式去体验,感受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对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憧憬。从形式上看,教学形式活泼、手段多样,媒体辅助生动有趣,以学生的想法来引领教学顺序,看上去“形散”。但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坚持以识字为重点,做到“神不散”,并且,将识字与课文理解相结合,识得有效,识得有趣。例如,“捉”、“逮”、“撑”与表演相结合;“编织”与生活做对比,理解其多义。学生在课堂设置的情境中学会了捉蝴蝶,学会了逮小鱼,喜欢上了编故事,等等,尽情地表达、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深情而夸张地朗读,是学习这一部分的最佳课堂状态。】

(四)诵读第四小节:乡下生活的遐想

1.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出示第四小节,师:哦,乡下孩子,生:—— 2.读全诗:乡下孩子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捧起书,我们一起读课文(先全班读,然后指名一个朗读好的学生当代表读)总结:乡下是这么有趣,乡下孩子是那么快乐,我们城里孩子又有怎样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也做小诗人,也来写一写、编一编。

(五)指导书写:

1.出示“野、怀、坏”认读,辩读“怀、坏” 2.认识新偏旁;

3.分析结构,利用竖中线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两种情况:左右同宽,左窄右宽;

4.“野”字左右长度的比较,发现“上齐下不齐”的规律; 5.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这首小诗,让人深刻感受到乡下是一个让人着迷和向往的地方。对于长期生活在城里,远离农村,远离自然的孩子们来说,这首小诗在他们的心灵里铺上了一片绿色,打开了童年生活的另一片天地。有人说孩子就

课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以吟读为主,让孩子们自由想象,发表自己的理解。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也是人的创造力的基础。诗歌文字简略,极具跳跃性,如果能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想象,定能激活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无疑也有极大帮助。

首先以图导入,让孩子观察图上的女孩子和我们相同之处,引出她是一位乡下孩子,揭示课题,引入课文,乡下孩子的生活怎么样呢?

学习第一节时:抓住“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体验感受乡下孩子在父母关心下的幸福。

在理解第二节时,我抓住两个想象点,让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针对第一句,我激发学生想象:看看图,想想,田野上都飞舞着什么样的蝴蝶?乡下孩子捧着这美丽的蝴蝶,编织了什么美丽的故事呢?学生思如泉涌。有的说,他也想变成那美丽的蝴蝶,为花儿传播花粉,让花儿开得更鲜艳;有的说,他希望蝴蝶能带上他飞到城市里去,看看和他一样大的小朋友是怎么玩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针对第二句,我播放了一首优美的草叶曲,和着乐曲,我轻声问: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们边闭着眼欣赏,边带着陶醉的语气告诉我:看到了树林,听见了小鸟唱歌,还看见了一个乡下孩子骑在牛背上快活的吹着草叶。就这样一片普通的草叶,乡下孩子能吹出如此动听的歌曲,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学生纷纷赶到佩服。这时,再煽动学生的情绪:这么美、这么动听,相信一定能读好!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读起来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通过第二小节的学习与归纳,第三小节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来归纳,再以一组填空来激发学生的想下,如:

割一篮青草,。

采一束野花,()。

捉一条小虫,()。

(),()。

最后一个填空,采用可开放形式,任由学生自由驰骋。

第四小节已不用多说,主要理解了“旷野”,学生已经体会到乡下孩子的勤劳、能干、自由。朗读的感情非常到位。

乡下孩子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想像,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乡下孩子)生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的字词,咱们再来认识一下它们:

欢唱的黄鹂

盛开的野菊

美丽的故事

动听的歌曲

挖野菜

逮小鱼

捉蝴蝶

编故事

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齐读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

2、这一小节写的是乡下孩子以前,还是现在呢?从哪个字看出?

理解“曾”就是“曾经,过去”。

大家一起说一说:乡下孩子曾是——„„,曾是——„„。

2、引导学生感受妈妈的爱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小时候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吗?回忆一下,妈妈抱着你在干什么?(妈妈在轻轻地唱歌,在读儿歌,在逗我笑„„)你在妈妈的怀里干什么?(跟妈妈学说话“爸爸、妈妈”,跟妈妈学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你在妈妈的引逗下“咯咯咯”地笑着,你“哑哑哑”挥舞着小手,踢蹬着小脚„„)

师:躺在妈妈的怀里,感觉怎么样?谁来读一读第一句? 师:多欢乐的小黄鹂呀!还有谁想读?女生一起读一读!

3、引导学生感受爸爸的爱

小黄鹂稍稍长大些了,它又爬到了爸爸的背上。爸爸会背着乡下孩子干什么呢?学生自由畅想。

师:对呀,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想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美极了!板书“盛开的野菊”

谁来读读第二小句?

多漂亮的野菊啊!你也来试试!

4、小时候的乡下孩子尽情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疼爱,他们多幸福啊!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

①小朋友,闭上眼睛(播放钢琴曲《童年》),此刻你就躺在妈妈的怀里,尽情享受着妈妈的慈爱,妈妈轻轻拍着你的背,给你讲故事,你悄悄给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给妈妈唱学过的歌儿„„(学生自由地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②是呀,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多象一只欢快的小黄鹂呀!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学生再次自由地感情朗读第一小节)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快乐呀,刚才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边读边露出了笑脸,多灿烂呀,真象那盛开的野菊花,美极了!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感受乡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吧!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2、3小节

师: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乡下孩子愉快地成长着。他们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1、请学生拿出笔,自由练读课文2、3小节,画一画乡下孩子平时做些什么?

2、说一说,相机板书:捉蝴蝶

含草叶

挖野菜

逮小鱼

(1)捉蝴蝶

编故事

师:五彩缤纷的野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你们想捉哪一只?(生交流:我想捉„„)怎么捉呢?(学生各支妙招。)

师:让我们一起踮起脚尖儿,轻轻地,轻轻地,猛地一扑,呀!捉住了!小朋友们喜滋滋的,你看着蝴蝶在想什么?

师:哦!乡下孩子也和大家一样,看着蝴蝶,编织着美丽的故事呢!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课件展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师:乡下孩子多有想像力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含草叶

吹歌曲

师:乡下孩子不仅会捉蝴蝶,还有一个绝招,看——出示图片

一般我们听的歌曲都是钢琴呀、竖笛呀、古筝呀等等这些乐器演奏的,你能用草叶吹歌曲吗?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

谁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展示: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3)挖野菜

撑猪肚

师:在乡下,连劳动都充满乐趣呢!(指挂图)瞧,乡下孩子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回家了,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师:“撑圆了”说明什么?(看图说说小猪的可爱样: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吃得都快走不动了;饱得不能再饱了„„)

师:乡下孩子把小猪养得肥肥的,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真懂事、真勤劳)师:让咱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吧!(生齐读“挖一篮野菜,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4)逮小鱼

乐猫咪

师:小猪喂饱了,可别忘了小猫呀!带什么给猫咪呢? 对,小猫最喜欢吃鱼了。小猫看到乡下孩子给它们逮回来的小鱼,会怎么样? 对呀,可把它们乐坏了。

课件出示“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谁来读一读?

师:小猫的欢乐把我们小朋友都带乐了,就让我们一起再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4、指导有情趣地读背2、3小节

师:(指板书)这些事儿多有趣啊!在这几件事中你特别感兴趣的是哪件事呢?能把那句诗加点动作表演出来吗?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乡下孩子有趣的生活。咱们一起来演一演吧!师:看了小朋友们的表演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乡下孩子那有趣的生活,能记下来吗?(出示填空,生练习背诵)

5、迁移训练

师:你们知道吗?乡下孩子的生活可丰富多彩了!想想看,他们还会做些什么?

课件出示句式:⑷小朋友,除了课文上的这些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采野花、拾稻穗、割青草、逮蚂蚱„„)

⑸采了野花,拾了稻穗、割了青草有什么用呢?你能照着课文里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吗?

出示: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四小组分别讨论。

(2)交流:

采一束野花:送给亲爱的老师(妈妈、好伙伴、爷爷奶奶); 打扮自己的小辫(房间)编个漂亮的花环„„

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可爱的小羊;撑圆了白鹅的肚皮;养肥了漂亮的白兔„„ 撒几把稻谷:乐坏了骄傲的公鸡;逗一逗馋嘴的母鸡„„

(3)小朋友们说得真棒,其实把这几句连起来,就是一段诗了,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四、学习第4小节

(1)听了小朋友刚才的朗读,老师真想马上到田野里听听小鸟的歌唱,闻闻花草的芳香,做一回乡下孩子,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你想吗?

请读读最后一小节,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齐声有感情朗读第四小节。

(2)出示“旷野”词卡,师述:“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指名读好词语。

(3)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繁华,但是这里有阳光,有旷野,孩子们多快乐呀。

谁再来读第四小节。——男女生比赛读。

四、再读,背诵

1、乡下美,乡下的孩子更可爱,喜欢乡下吗?让我们一齐读儿歌,把你的喜爱读出来,加上动作试试,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我们就是乡下孩子,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2、这么美的儿歌能永远记在脑海里该多好啊!

小朋友自己试着背背——指名背——齐背

师: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出示最后一小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乡下虽然不像城里有高楼大厦,有闪烁的霓虹灯,但那里有充足的阳光,有广阔的天地。(生齐读第四小节)

师:乡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幸福愉快地成长着。(生齐读第四节)

五、课文小结

1.小朋友们,读了这首诗,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乡下太令人向往了,节假日的时候,让父母带你们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些乡下趣事,下次我们来分享好吗?

六、作业

指导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4《乡下孩子》 篇10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出停顿的要求来。

二、细读课文。

1、集体读第一小节,其余人思考:

哪些词语能反映“我”还小?

哪些词又能“我”的高兴呢?

2、指导重读“怀里、背上、黄鹂、野菊”等词语。

3、自由练读。

4、请学生读。

5、读第二小节,体会孩子嬉戏时活泼愉快的童年生活。

6、读第三小节,读“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语,体会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7、读第四小节,强调“阳光、旷野”感受农村天地的广阔和前景光明。

8、逐节导读。

9、看图指导全课。

10、齐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

3、思考: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其中哪个字?

4、口头扩词。

5、课本上描红。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习字册》上相应的.字描红、仿影、临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词。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熟练掌握。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请学生朗读全文。

其他人听他是否读出自己的感情来。

二、评议小结。

三、同桌练习,读出乡下孩子愉快的幸福感、满足感来。

四、请学生读。

五、指导背诵。

回忆乡下孩子的成长过程及童年的生活。

六、同桌互相尝试背诵。

七、课堂练习。

1、比一比,组词。

怀( ) 灶( )

坏( ) 肚( )

扁( ) 含( )

编( ) 念( )

2、造句。

编织――

动听――

八、完成《语文练习册》。

九、课堂小结。

《乡下孩子》课后训练题 篇11

一、看拼音,写词语。

māmɑ xiāngxià zuǐbɑ háizi gēqǔ gùshi

yěcài huānchàng qiūjú yángguāng huàichù yángpí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蝴蝶一野菊一草叶

一歌曲一孩子一小猪

的歌曲的.阳光的蝴蝶

的故事的孩子的野菊

三、你会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吗?

1、苹果是水果。梨是水果。

2、小猫爱吃鱼。小猫爱捉老shǔ。

四、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上一篇:如何推进工商局法治建设下一篇:“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