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活动常规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学习活动常规(共9篇)

幼儿园学习活动常规 篇1

一个好的常规培养老师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所谓“人无完人,金无全赤”作为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人。每个幼儿总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所以在常规培养中,老师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每天来幼儿园说话的次数很少,但通过我的观察及我和她的交流,让我发现了她的闪光点。她用餐习惯非常的好,我及时是表扬她的同时希望在其他的方面也要有进步,现在上课也能坐住小椅子了,平日里也特别的懂事,有时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脸上的笑容也特别的多.同时,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握好教育时机,让他们相互间学习,相互间教育。

经过有意识无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班中幼儿的午睡常规,进餐常规,盥洗习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只要老师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其它方面的常规也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上次进行了常规探讨后,我们分班级针对孩子平时生活中的常规问题进行了收集,这是中二班老师提供的资料,请老师们进行分析及发表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午饭后,大家都搬好椅子坐在教室中间看图书,但是,不一会儿,有的小朋友就按耐不住,开始走动,互相打闹,特别是可怜的图书惨遭他们的破坏,有的小朋友争抢自己喜欢的图书;有的将不喜欢看的图书随意丢弃;有的将小脚踩在图书上也没有捡起图书;还有将图书卷起当望远镜等等,这些不爱惜图书的现象真的让老师很心痛,但是三番几次地教育小朋友,效果还不是很好,还有个别小朋友依然如故,真的让老师感到很头疼。请大家根据本案例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中二班供稿)

案例二:午睡时间到了,本应该静悄悄的午睡室一下子变得闹哄哄了,虽然老师每天都提醒幼儿进午睡室要轻轻的,轻轻脱衣、轻轻睡下,但是,如果不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有很多幼儿还是处于兴奋地状态,不能很自觉地养成安静午睡的习惯。这种现象是我们老师在带班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请大家谈谈自己在午睡常规中一些好的方法供大家借鉴!(中一班老师提供)

案例三:排队的常规我们在发现带孩子排队时,签名的孩子因为来时看着,排得都比较好,可是幼儿人数多,后面的小朋友没有了老师监督,就不能自觉排好队伍,整个队伍扭来扭去,小朋友情绪高涨,对孩子的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请老师们谈谈如何让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中三班供稿)

钱圆——发布时间:2009-10-16 16:14:43 引用 | 返回 | 回复

教师管幼儿进午睡时站立的位置很重要,必须站在既能看到里面午睡的幼儿,又能看到外面在上厕所的幼儿。还有,幼儿从外面进来,情绪还处于兴奋状态,幼儿还小,控制能力较差,应该给孩子的情绪一个缓冲,首先要调整好幼儿的情绪,可以安静地在教室和幼儿说一下进午睡室的要求,讲一些安静的小故事,使幼儿由兴奋的状态调到平静的状态。?

教师们在回帖中根据案例的不同回复了不同的培养常规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了检验教师们对常规培养的正确理解,不走偏差之路,我们年段组经过讨论,请老师们设计一节常规培养的活动,以及对常规培养的反思。

4、设计教案,网上发布,共同探讨

主持人:各位老师,在前期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些中班良好常规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老师提出对中班孩子来说,常规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来培养,请您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一节关于常规培养的活动,请上传教案,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和建议。

5、网上发布,经验共享

主持人:各位老师:经过这段时间的常规活动研讨,从讨论到案例剖析,再到活动设计及经验的反思,相信老师们对孩子的常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请畅所欲言自己在这一系列阶段中的收获与感想!

钟莎——发布时间:2009-11-1 15:39:32 引用 | 返回 | 回复

确实,在常规中有很多老师太过分强调了,或者大声训斥来抓常规,这都违背了培养常规的初衷。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心得体会

近日幼儿园组织老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规范》中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学习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使我体会到,在一日活动中,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和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的体会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作为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幼儿,激励幼儿。(如:拿东西时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与幼儿交谈、不随意斥责幼儿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二:在常规建立时,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不能长期以“领导者”、“指挥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要从这个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使孩子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去学习。

三:在一日活动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规培养。

1、在生活常规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例如:盥洗的常规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大小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并鼓励提醒幼儿按时喝水,在运动后还要即使的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等。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消毒、洗手等);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的擦嘴、散步等。睡眠的常规要求幼儿能自觉地入睡,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蒙头、不吃手等。

总之,不论是幼儿园的老生还是刚入园的新生,常规习惯的培养都要在新学期开始初期对幼儿进行强化的训练和加强。

2、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指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书写习惯、阅读习惯、集体活动常规要求等。如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等习惯,这些习惯一定要在小中班时期培养好,否则到了大班再亡羊补牢,就会事倍功半。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班内的两个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一起制定符合本班的常规教育计划,并达成统一要求,避免造成幼儿的常规混乱。

四:培养幼儿的常规,关键在于“培养”两个字。

教师的责任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来行动,班级常规的建立应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幼儿自发讨论、合作为主的民主制定。常规的功能应由限制幼儿活动,方便教师管理为目的转变为支持和引发幼儿不错的活动,促进幼发展为目的。常规中的师幼关系应由管与被管转变为和谐、轻松的“大朋友”、“小朋友”关系。常规的培养应由园内延伸到家庭,家长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学习活动常规 篇2

一、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常规, 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环境中, 老师帮助和指导幼儿建立一定的规则, 以保证幼儿在园日常、教学、游戏等活动的有序进行, 顺利开展。常规管理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各项活动的质量。所以, 长期以来, 班主任都非常重视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 运用了“条款式”、“权威式”等管理方法, 然而事与愿违, 管得越严, 反得越重。究其原因, 就是我们制定的规则常忽略遵守常规的主体———幼儿的心理感受与行为特征, 显得死板而教条。

(一) 幼儿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 “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 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 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地成长。常规看似无形, 因为它不像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 其实它无处不在, 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 幼儿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教育, 而且要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常规, 可以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 从服从别人管理, 模式,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发展到自我管理, 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的常规可促进幼儿在互动中和谐协调, 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幼儿良好的常规管理既可以让幼儿生活有序、心情愉快, 又可以让老师带班轻松、得心应手。

二、利用日常活动进行幼儿常规管理的策略

将班级常规带好的基本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 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熟悉, 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 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 就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所得和家长沟通的经验, 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在我班, 我们给每个幼儿都准备了一个档案夹, 里面包括幼儿的照片, 生日等个人信息, 也包括家庭成员给他们的评价和他们的一些习惯记录。老师可以随时在档案夹里增添幼儿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记录, 这样就能让老师很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

(一) 在日常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常规教育。

良好的常规习惯是靠练习而形成的,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 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 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 依次盥洗, 不大声吵闹, 不玩水, 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 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 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 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 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 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 但老师又不可能一直在他们旁边, 于是总是有小朋友捣乱, 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 来监督小朋友的行为。监督员将个别幼儿的行为反映给老师听, 这样可以不放任幼儿的违规行为, 减轻了老师的工作, 效果很好。还有小朋友故意擦手时不用自己的毛巾, 甚至有小朋友擦手时用好几块毛巾擦手, 毛巾掉到地上也只当没有看见, 我就通过让小朋友进行讨论, 假如你的毛巾被别人弄到地上不捡起来, 你的心中会怎样?通过让他们设身处地地讨论, 幼儿都说自己心中会难受, 会不高兴, 从而使幼儿内化自己的行为, 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在饭后漱口时, 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 有的幼儿会接满一杯子的开水, 只喝一小半, 我就跟他们讲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知道水的用处很大, 不能白白浪费掉。我还做了一个小实验给幼儿看, 将水龙头只开一点点, 一节课下来, 小朋友发现水早已经满了。通过实践, 让幼儿养成从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的习惯, 当幼儿水龙头没有关紧时, 我就及时提醒, 逐步增强了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促使幼儿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经常性地对幼儿进行行为练习, 也能促进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的形成。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 我班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很大, 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 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 当然在故事中还少不了进餐的必要要求。而且, 每天讲故事的幼儿都不一样, 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机会, 这样不仅能让幼儿安静地愉快地进餐, 而且能让幼儿自觉地展。用心探索, 努力改进, 班级工作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样连山, 魏永田.班主任的核心教导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子的丧葬观对后世的影响

蔡爱东

(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盐城

摘要:中国的厚葬之风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形成, 孔子是丧葬礼仪的研究者和传承者, 他虽从没提倡过厚葬, 但他的孝道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丧葬传统。在中国, 薄葬与厚葬的斗争从来就没停止过。

关键词:孔子厚葬薄葬影响

我们得承认, 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最为死人操心的民族。隆丧厚葬是中国殡葬传统中最大也是最怪的特点, 这一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年前的殷商时期。据考古发现证实, 自新石器时代起, 厚葬之风便绵延不断, 早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至少达千年之久, 前后经历了商周、秦汉、唐宋和明清四大高潮。也就是说, 厚葬观长期统治着中国人的丧葬行为, 隆丧厚葬一直是中国人丧葬的主流。隆丧厚葬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墓地要精心选择风水宝地, 墓室和棺椁要极尽奢华之能事, 随葬品要尽量丰厚体面, 丧葬礼仪要隆重而不厌其烦。我国厚葬之风的兴起与盛行, 原本是起源于古人的灵魂不灭的观念和对祖先的崇拜, 汉代及其后历朝历代统治者出于自己的目的对儒家孝道观念病态推崇, 使得隆丧厚葬得以畸形发展。

一、中国人厚葬与孔子的关系

从严格意义上说, 中国人的厚葬与孔子无关。中国人的厚改正一些进餐的不良习惯, 大大提高用餐质量。

(二) 提高幼儿主动性,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

首先设置了值日生 (或者小老师) , 并让每个幼儿轮流担任。让值日生担负起提醒同伴的责任, 这样做效果很好。每天要值日的幼儿因为要提醒别人, 自己首先要做到, 几个值日生担负起原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干的工作, 效率就提高了。而且, 幼儿轮流当值日生, 每人都有提醒别人的义务, 这样就培养了责任感。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其次, 通过看图讲述“班级小主人”, 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再次, 学习儿歌《值日生》等, 不断强化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最后, 开展评比活动, 激发幼儿关心集体, 为集体服务的积极性。

(三) 家园配合强化幼儿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 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 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有一句话, 我从接触幼儿教育以来, 一直记着:“学校家庭, 5加2。”它的意思是, 在幼儿园里的5天, 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 在家的2天要是松懈, 效果将会大大减弱, 甚至适得其反, 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 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 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因此, 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 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 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 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 我们还在班级中设置了“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 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 并拿到幼儿园, 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 并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

葬制度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经形成并相当完备, 厚葬之风在商周时期已经达到第一个高潮, 用人殉葬、用人祭祀的习俗曾经登峰造极。丧葬礼节的系统化和完整化, 在周代已经基本完成。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厚葬高潮已近尾声。

中国丧葬习俗的演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原始社会时期, 人死后像鸟兽一样不葬。在氏族公社时期, 没有贫富, 人人平等。丧葬极为简单:活人不忍见死者遗体腐败, 盖上柴草, 埋于野外, 无坟无礼。这就是原始的土葬。自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以后, 才有了埋葬亲人的习俗, 并添加了殉葬品;后来又将柴草换成了棺木, 殉葬品越来越丰富。在半坡遗址墓穴中, 埋葬的死人多是头朝西, 表示灵魂寄托西方的意思。这种宗教信仰, 以及对祖先的崇拜观念, 在我国母系氏族时期就产生了。到了奴隶社会时期, 厚葬之风和迷信活动更加盛行, 奴隶主阶级为利用宗教迷信维持其统治, 大力提倡厚葬, 甚至把奴隶也作为殉葬品埋掉, 作为祭品杀掉。商周时期制定了“贵贱有仪, 上下有等” (《庄子·天下》) 的葬制, 天子、诸侯、大夫、士及一般奴隶主死了, 在殓、殡、祭上, 从时间、仪式、棺椁到殉葬品都有等级区分, 而奴隶则只“举而委之”, 或被当殉葬品活活埋掉, 或像牲口一样被杀掉充当祭品。如古侯家庄发现的大花, 比一比谁的红花多, 效果不错。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 推选了家长委员, 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 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 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和幼儿的表现, 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 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作用。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 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 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 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 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在以上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措施过程中, 我班幼儿已经在音乐中建立了行为常规, 例如区域时间了, 就会听着音乐进出区域;每天中午大家轮流说小故事, 大大锻炼了每个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进餐常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 采取激励体制, 并要求在一日活动中各环节中经常性地进行行为练习,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 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 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 依次盥洗, 不大声吵闹, 不玩水, 随手关水龙头。我们又请幼儿每天选出小小监督员, 时刻做好监督工作。一学期下来, 我班的常规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 幼儿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 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幼儿常规管理是否到位, 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如何, 也关系到各项活动开展得如何, 以及开展的质量高低。所以, 做好幼儿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 又用脑, 随时发现问题, 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 将幼儿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善于观察, 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 这样才能让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1]叶立群.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 1993.8.

[3]丁榕.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9.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常规的有效构建 篇3

一、区域活动常规制定要有层次性

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制定常规活动应有层次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幼儿年龄小,好动,且各方面能力都极为有限,如没有切实可行的活动常规来约束,任幼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活动肯定是没有成效的,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常规要求有所不同。

小班:3岁以前的幼儿一般是单独游戏,以自我为中心。大约从3岁开始,游戏逐渐具有社会性。3岁幼儿建构的目的性比较明确,能克服一定困难,全神贯注地去做,所以小班幼儿的游戏常规更多的是玩的过程中的常规。

中大班:幼儿的协同象征游戏出现率最高,而要想实现协同象征,就必须对人对物形成一种灵活变通、融洽和谐的态度。例如,几个人一起玩“金银财宝”的游戏,将小积木当作金银财宝,一会儿藏,一会儿瓜分,随后又想出警察和小偷的丰富情节,玩得不亦乐乎。之所以能够玩得这么开心,也正是因为儿童彼此认同了这个象征,而且有共同活动的意识,4—5岁幼儿单纯使用积木建构物体的现象减少了,在区域游戏中开始选择多样化的材料,建构形象逼真的物体,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甚至可以联合起来,共同设计、建构公园等复杂造型,并在结构游戏的基础上发展出象征性游戏,加入角色和情节等。那么活动区能容纳多少人?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材料如何取放?游戏完后应该如何清理现场等,都需要在游戏之前有明确的要求。所以,中大班幼儿活动中的规则更多来自于幼儿的提议与协商。

在这里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一方面启发幼儿把自己以往制定规则的经验迁移到新的区域活动规定中来;另一方面,提醒幼儿注意该活动区的特点,使幼儿制定的规则更加切合实际。就拿美术区活动来说,这是幼儿最喜欢的一个区,因此活动开始时会有许多幼儿涌进这个区,使得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进行了人数的限制,这是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另外针对幼儿对区域活动有挑食现象,老师和孩子共同协商定出相应的制度,比如轮换制度,尝试制度等,每次活动后给幼儿展示自己游戏过程中的新发现,新玩法。

二、区域活动常规要求要有实效性

制定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常规,如不进行贯彻落实,使它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那么常规的建立也是纸上谈兵,一句空话,缺少实效。提高活动实效,具体做法可以是:利用来园、离园、谈话活动等时间对幼儿进行区域活动常规教育,使他们理解区域活动常规的意义,督促幼儿自觉执行。活动结束讲评时,不要单一地讲幼儿的操作技能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而要把幼儿执行常规的情况也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评讲。表扬遵守规则好的幼儿,把他们树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请他们作老师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管理好区域活动;同时还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参与我们的管理工作,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区域活动常规的动态性

活动规则一旦建立,就需要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并不等于常规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依据事件、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通。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补充加以完善。譬如,在一所幼儿园的美术区活动开放时,最初制定的常规只限制了每个区活动的人数,在我们的巡导过程中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下面的状况:争抢材料,不注意公共卫生,纸屑满天飞,蜡笔满地滚,活动结束时—片狼籍,而无一个幼儿去整理。对此,老师又制定了取放材料及卫生常规要求。如:取材料时要排队,一个跟着一个,同时还要看清放材料的盒的标记,以便活动结束时的整理归放……这样在活动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补充新的规则内容,使区域常规日益合理完善。

四、区域活动常规调控的渐近性

良好的区域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会有各补各样的反复,因为幼儿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像我们成人—样不为自己的某些需求而理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不守规则,马虎了事现象。就以区域活动结束整理操作材料为例,有的幼儿为了能先到集中地,而不整理材料,把材料随手一丢就走;有的幼儿做表面文章,活动材料七八糟朝盘子里一放,则是把上面的略事整理一下,初看构料整理得挺好,实际事情没做到位。因此,老师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发现这样做的危害,使幼儿真正理解区域常规对搞好区域活动的意义,并且是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这样良好的区域常规就水到渠成了。

“幼儿园活动常规”培训心得 篇4

在暑期中,为了能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大家都在积极地参加着一些培训机构所组织的培训,而我呢?也是积极参加着各项培训。因为我知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真得难啊!“重不得,也轻不得”,让我们有时“进退二难”。

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的家长都是70、80年代,对于教育有点懂,教育孩子的水平高于60年代的家长。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感觉到在交流中,他们就会提一些教育家的教育理念,说一些“怎么样教育孩子是好的,怎么样教育是不好的?”可真正把他们的教育理念实施在教育孩子中,他们却说“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一大堆的理由就会出来的?那么如何来引导这个年代的家长呢?需要我们老师好好的总结与反思。这就提醒我们,作为这个年代的.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更新教育理念,为此就是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啊!

这次xx——xx年XX市幼儿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专题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是XX市组织的,连续三天的培训,真让我受益非浅!冒着高温参加也是值得啊!首先我了解到XX市区近段时间内对于幼儿园一日活动进行了大量地研究,这次是根据不同幼儿园所研究出的一些经验总结与我们进行了讲座,让我们了解到真正地幼儿园一日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是如何有效的实施及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其次我也发现要真正地研究一个问题,需要花大量地人力、时间与经历……,研究了一定要认真,不能半途而废;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与老师之间一定要进行沟通,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及时与组员进行交流、总结,从中也要把我们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让他们从中也了解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他们加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利用他们的资源来帮助我们能更好地发挥起教育的作用。听了他们的讲座,他们做得真不错,一步步地研究也很认真,尤其对于“幼儿园早操的编排与组织”我觉得这个幼儿园做得非常好,从中让我感觉到,只要老师努力地研究一下,认真地琢磨一下,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专研与不专研的问题,重视与不重视的问题啦!总之做什么事都要专心啊!

幼儿园保教活动一日常规 篇5

第一部分: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指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自我保护等能力和规则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入园、饮水、盥洗、餐点、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

基本要求:

1、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常规,既有利于形成集体生活秩序,又能满足幼儿个体的合理需要,不强求一律、整齐划一。

2、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参与生活规则的建立,要满足幼儿受保护的需要和独立的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

3、3、组织和指导幼儿的生活活动,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准备,减少不必要的等待,避免隐性和显性的时间浪费。

4、4、确保幼儿生活活动安全;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入园:

1.主动、热情、礼貌地迎候幼儿和家长。

2.观察幼儿身体、情绪和精神面貌;察看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是否按要求带齐当日所需用品。

3.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

4.查看幼儿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与未到园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

5.组织幼儿开展观察、劳动、值日、自选活动等。6.建立早值班制度,对早入园的幼儿进行照料。

饮水:

1.上下午各组织一次集体饮水,提醒并允许幼儿随时喝水。2.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日饮水量达400—600毫升以上。3.指导幼儿安全有序地取水。盥洗:

1.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

2.将正确的盥洗方法、爱清洁、节约用水等图示呈现在盥洗处,提醒幼儿遵守。3.指导中、大班值日生检查盥洗结果。用餐

1.营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介绍当餐食品。

2.组织幼儿按时进餐,餐前餐后半小时不做剧烈运动。坚持餐后15分钟的散步。3.鼓励幼儿独立进餐,提醒幼儿进餐速度及食量适当。4.观察进食量,对特殊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5.纠正不良进餐习惯。

6.督促指导幼儿餐后擦嘴、洗手、漱口。午睡

1.睡前:组织幼儿睡前解便,安静进入寝室。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遮挡过强的光线等。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地穿脱、折叠衣物,放指定位置。

2.睡中:巡视观察,帮助幼儿盖好被褥;纠正不正确睡姿;照顾入睡困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睡后:指导或帮助幼儿穿衣服、鞋子,保证幼儿服装整齐,并提醒幼儿入厕。对部分女小朋友进行头发梳理。

入厕

1.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手纸、整理衣裤,便后洗手。

2.观察幼儿大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联系并作好记录。3.不限制幼儿入厕次数,提醒易遗尿的幼儿解便。离园

1.稳定幼儿情绪,组织开展安静的自选活动。

2.检查幼儿服装穿戴是否整齐;提醒幼儿收拾需带回家的物品。

3.严格确认接幼儿的家长,有重点地与个别家长沟通,做好生病、情绪异常等特殊幼儿的交接。

4.提醒幼儿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告别。所有幼儿离园后,作好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

第二部分:运动活动

运动活动:指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采用晨锻、早操、器械运动、自然因素锻炼等形式,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增强幼儿运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日常运动。包括早操、体育教学活动、户外锻炼等环节。

基本要求:

1、以本班幼儿的运动兴趣、态度、动作能力、运动卫生常识、运动心理品质为目标,设计和组织活动。

2、重视采取让幼儿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练习、体验,发展运动能力。

3、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且分段进行。

4、掌握运动时间、强度和密度,循序渐进,确保幼儿安全。

5、城乡各类型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师资、场地、器械等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进行锻炼,保证购买或自制足够的运动活动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晨锻与早操

1.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提供丰富的活动器材和自制体育锻炼的活动器具,品种在5种以上,做到幼儿人手一份。2编排结构合理徒手操和器械操各一套和韵律活动等。

3.参与指导幼儿晨锻活动。4.面向全体幼儿精神饱满地领操。5.指导幼儿选择和按规定收拾器械。

6.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不穿高跟鞋、不穿裙子、衣服长短适中、不披发)

体育活动

1.一周内保证体育课、体育游戏、器械活动、大型玩具、散步等多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开展。

2.开展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各种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活动。3.合理利用户外体育活动场地,保证幼儿有足够的、安全的活动空间。4.观察幼儿的兴趣、动作发展、习惯、安全意识、意志品质等实际情况,作出积极的应对和调整。

5.建立适宜的运动活动常规,督促幼儿遵守。

6.注意动静交替,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防止突然运动或剧烈运动造成的拉伤、扭伤或身体不适等。第三部分: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指满足幼儿个体需要,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发展的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基本要求: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兴趣,选择幼儿游戏内容,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安全、卫生、可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条件。3.平衡一周内的各类型游戏。4.加强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做到观察在前,指导在后,指导方式恰当。

1.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制定目标明确、有指导和观察要点的游戏活动计划。2.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总时间不少于1个半小时。

3.平衡安排创造性游戏(建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与规则性游戏(娱乐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4.根据游戏活动的要求和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家园共同收集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等作为游戏活动的材料。

5.游戏材料投放数量充足,种类丰富;添置和更换及时,每月不少于2次。6.保证幼儿每日至少开展一次活动区活动。小班设置3—5个活动区;中班设置5—7个活动区;大班设置6—8个活动区。

7.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游戏指导原则观察幼儿材料使用、游戏水平和状态,并有目的地做好记录。采用直接、间接指导等适宜的方式推进游戏的发展。第四部分: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发起的, 采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的师幼互动活动,或在教师引导下的同伴互动活动。以增进同伴分享交流,提升幼儿学习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基本要求:1.根据教育目的、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兴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开展综合主题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均衡安排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2.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提供充足的动手操作材料,保证幼儿充分活动的机会。3.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活动过程、实践活动,采用合作、交流、探究等活动方式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活动。4.灵活地运用集体联合、小组合作、结伴互动等活动组织形式,为幼儿提供交流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5.集体教学活动次数适量,每天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活动时间小班15至20分钟;中班20至25分钟;大班25至30分钟。

6、关注幼儿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的养成。具体做法:

1.根据本班幼儿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活动前准备必需的教具及每个幼儿活动需要的操作材料,并于日前与保育员共同做好分发材料准备,讲明配合事项。

3.根据活动类型设置便于幼儿活动与交流的桌椅位置。

4.耐心倾听,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察觉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应答。

5.关注活动中个别幼儿,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

幼儿园学习活动常规 篇6

文昌市幼儿园教研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幼儿园工作规程》、《《海南省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和保教工作细则指导建议》》精神,切实提高幼儿在园一日活动质量,促使幼儿健康和谐发展,我园将开展半日常规观摩研讨活动。

一、活动宗旨

“关注一日活动常规,科学保教促发展” 是本次半日常规观摩活动的宗旨。目的是为了倡导正确的幼儿教育和教学理念,树立幼儿园整体教学观,引导教师关注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充足的学习材料,以及有效地组织幼儿进行学习活动。

二、参加对象

每班一位教师参与。(观摩不同班组的教师可轮换)

三、活动时间

小班组:2016年10月25日 上午8:15-10:00 中班组:2016年10月26日 上午8:15-10:00 大班组:2016年10月27日 上午8:15-10:00

四、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及活动地点。

五、活动内容

观摩半日活动包括早操、餐点活动、阅读活动户外活动、盥洗、如厕、喝水、整理活动、集体教育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等。

六、活动要求

(一)观摩班级要求

参照《文昌市幼儿园半日常规活动观摩细则》,提前制定好详尽的半日活动计划,内容安排科学、合理并能体现一定的班级特色,各环节要有明确的目标,做好半日活动的一切准备工作。

(二)各班教师要求 1、8点前做好班级早餐领取、碗勺配备等工作。

2、观摩教师早上8:15分开始常规观摩活动,9:00—9:10兼顾本班活动的衔接与开展。

3、不参与观摩的在班教师需加强幼儿安全保教工作。

4、为减少干扰,进班时需关闭手机铃声,观摩过程中不得闲谈影响教学,不得干扰幼儿活动。

5、轮班观摩,认真跟踪半日活动各个环节并做好记录。

6、观摩后认真反思与总结,完成《文昌市幼儿园半日常规活动观摩评价表》并及时上交。

(三)年级组要求

1、本周集体备课时间开展以 “一日常规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 的主题进行研讨。

2、取长补短优化本班幼儿一日常规活动的开展。

幼儿学习几何形体教育活动初探 篇7

一、在日常生活中,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 培养幼儿学习形体的兴趣。

我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客观物体具有各自不同的形状。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兴趣, 我首先让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各种物体的形状, 从幼儿熟悉的物体入手, 幼儿比较容易接受。 例:桌面玩具、插片要求幼儿边插边说, 用圆形、三角形拼成摩托车;用三角形、正方形拼成小房子等。 通过多次玩, 幼儿都能准确说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名称, 并由此产生了观察、探索的兴趣。 有时我还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 参观路边的建筑等, 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建筑物的形状等。 另外, 还启发幼儿回家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 幼儿对常见的家用电器、家具的形状都能正确地说出来。

二、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室内环境, 巩固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学习几何形体的兴趣, 更好地配合几何形体的教学活动, 开学初, 我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布置我们的教室?用什么布置? 能不能用已有的本领美化我们的教室? 孩子们经过热烈讨论, 想出了用几何图形布置教室的方法, 我就让孩子们与我一起设计、操作。 (1) 晴雨表。 孩子们说, 用圆形的太阳表示晴天;用三角形和小圆点表示下雨天;用两个椭圆形的云块表示阴天。 这几种几何图形都是孩子们自己想起来的, 因而每天记录气象时都能用这几种图形来表示。 (2) 墙饰 《我登上了太空 》。 孩子们设想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等组成一个登上太空的小朋友, 用三角形、梯形等组成星星、月亮及飞船, 于是孩子们亲手制作布置。 (3) 空间布置。 拉花全部由幼儿用长方形的纸条贴成, 加上雪碧瓶、果奶瓶等剪成的东西装饰在上面。 (4) 巧手区、科学区。 为幼儿提供各种形状的废旧物体制作和做小实验, 如:用圆柱体的雪碧瓶让幼儿做沉浮小实验, 用方纸盒做电话机等。 幼儿置身于这样的几何形体的环境中, 倍感新鲜, 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 发现和识别几何形体的特点。

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情绪愉快, 想象力和思维力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根据这一特点, 在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 我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自己动手, 发现特点, 巩固知识。 如:认识正方形时, 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数张正方形的纸, 让幼儿自己折叠, 边与边对折, 角与角对折、边对准中线、角对准中线等。 幼儿通过自己折叠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四个角一样大。 认识长方形时我同样采取这种方法, 并把长方形与正方形作比较, 从而得出长方形的特点。 然后我为幼儿提供大量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实物, 如:饼干、毛巾、手帕、长桌、方桌、长凳、方凳等, 并发给每个幼儿线、牙签、回形针、尺等东西, 让幼儿分别用它们量一量正方形、长方形实物的边长, 进一步验证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 过去我班幼儿总说班上窗户玻璃是正方形的, 经过自己的测量才知道是长方形的, 这样不需要老师重复讲述, 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发现, 因而幼儿学得积极、主动, 对知识的理解也较准确, 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四、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几何形体的欲望, 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 它主动、活泼、有趣, 容易启发幼儿动脑筋、思考问题, 是孩子认识世界、进行学习的重要手段。 因此, 我就运用各种游戏教幼儿学习几何形体。

1.运用体育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几何形体。 如: (1) 幼儿进行队列练习时, 我让幼儿由一路纵队走成圆形队, 再变成三角形、长方形、梯形队等, 幼儿很感兴趣, 避免了队列训练的枯燥无味; (2) 与练习基本的动作结合起来, 看到老师举三角形, 幼儿就跑; 看到圆形就走看到正方形就跳看到长方形就钻或爬等。 幼儿根据老师手中图形的变化, 练习各种基本动作, 玩得很开心。 不少幼儿在老师游戏的基础上还编出了新的游戏, 如看到三角形就蹲下;看到圆形就双手扶膝走;看到正方形就两手叉腰走;看见长方形就双手抱肩走等。 这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2.运用各种智力游戏, 激发幼儿探索几何形体的奥秘。 (1) 让幼儿看各种物体的图片, 并说说由哪些形状组成。 如看房子图形, 让幼儿看看这是什么, 由哪几种形状组成等。 (2) 让幼儿玩七巧板, 说说拼成的物体有几种几何形体组成, 每种几何形体有多少等。 总之, 运用游戏帮助幼儿学习几何形体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又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各种能力, 尤其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在各项美术活动中, 让幼儿充分运用几何形体知识, 促进多种能力的发展。

1.通过绘画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如意愿画 《美丽的春天》, 幼儿用圆形画小花, 用三角形、长方形画亭子, 用椭圆形、长方形画大树, 用圆形、三角形画小鸟等。 不需要老师的提醒, 幼儿都能灵活运用, 并且画面布置合理。

2.通过剪贴培养幼儿对几何形体的扩散思维。 如:一张正方形的纸, 可以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椭圆形等, 一张长方形的纸也可以剪成若干其他形状, 幼儿常常为自己有所创造而激动不已。 美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学用几何形体的机会, 促进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学习活动常规 篇8

【关键词】区域活动 操作材料 学习价值 激发兴趣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与操作,可以对已有经验加以巩固和扩展。对小班幼儿来说,区域活动尤为重要,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他们仍然处在明显的自我中心阶段,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对数概念的认知发展,有必要创设数学区域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自主性,而且也能通过观察幼儿在数学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幼儿对数概念的发展水平和掌握情况。

一、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应创设生动的情景性的数学活动区域

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在创设数学活动区域时应设计有趣的故事情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活动时充分“动”起来。例如:认识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并按图形分类,可创设“给动物喂食”的材料,可用指导性的语言:“小动物饿了,给它们吃些饼干吧!”材料:用餐巾纸盒做三个小动物(嘴巴形状分别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彩色纸若干(画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操作方法:把画有不同形状的彩色纸剪下,根据形状喂给不同的小动物,可跟幼儿说:“圆嘴巴的小动物爱吃圆饼干,方嘴巴的小动物爱吃方饼干,三角形嘴巴的小动物爱吃三角形饼干,小朋友来给小动物喂饼干吧!”如此情景性的数学活动区域,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大家都跃跃欲试!

二、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投放丰富而多样化、多层次的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同一内容应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便于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操作机会,从而进一步掌握知识内容。例如:学习一一对应的方法(重叠法、并置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一样多”。数学活动区域"找朋友"。材料:大小笔套若干。操作方法:将笔套一一对应插起来。还可提供瓶子若干,将瓶盖与瓶子一一对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可投放阶梯式有层次的材料。数学区域活动“娃娃夹辫子”,材料:身体上标有数字的娃娃卡片若干,夹子若干。操作方法:根据娃娃身上的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教师在指导和观察幼儿操作时,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

三、 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

小班幼儿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创设数学活动区域时,提供的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和预估材料。例如;数学活动区域中“漂亮的蝴蝶”,材料:蝴蝶卡片若干(一边标有数点,一边写有数字)将其剪成两半。操作方法:拼出完整的“蝴蝶”(即数点和数字相对应)。教师在观察幼儿操作时,发现幼儿会根据“蝴蝶”的颜色和拼合处的轮廓拼出蝴蝶,根据这个问题,老师一方面把“蝴蝶”的颜色和拼合数字作调整,另一方面逐步引导幼儿观察点子的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四、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结合主题活动来确定指导重点

每个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一样,而小班集体活动时间短,因此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暂时还不能理解接受内容,就可将这些内容延伸到数学区域活动中,以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享受活动的乐趣,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操作、体验和表现。例如结合“三八”主题活动,为妈妈做项链。材料:红黄蓝绿颜色的吸管剪成大小不一的截断,操作方法:幼儿串一种颜色、几种颜色间隔或大小间隔同色的项链,通过操作,幼儿初步理解简单模式排序的规律。

结合 “快乐的六一”主题活动 ,幼儿制作彩链布置教室。材料:用色卡剪成不同顏色的彩条,制作方法:按红黄蓝间隔,通过制作,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而且充分理解(abab.aabb.abcabc)规律的排序,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创设数学活动区域,应选择相对安静的区角

小班幼儿注意力易分散,防干扰能力较弱,活动的兴趣易转移,因此有必要选择安静的区角创设数学区。

总之,要把幼儿数学活动区域的创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通过数学活动区域和集体教学活动的结合,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数概念。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园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 篇9

摘要:生活活动中常规教育是常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初步具备独立的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等。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多的限制,教师辱骂、惩罚、过度的宽容等不科学的做法,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榜样激励法、故事引导法、图示观察法、游戏练习法。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是好习惯培养的发源地。

关键词:生活活动;常规教育;习惯

一、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要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从最为基本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幼儿园常规包括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幼儿园的学习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学习常规包括专心做事,细心做事习惯培养,坚持性习惯培养,正确书写习惯培养等。生活常规也就是生活活动中的常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的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1]她是满足幼儿基本活动需要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生活常规是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总结出来的科学的常规,主要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习惯、排泄习惯、盥洗习惯、整理习惯等卫生习惯;帮助幼儿了解初步的卫生常识和遵守有规律的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帮助幼儿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帮助幼儿学会用餐

[2]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是好习惯培养的发源地。

二、生活活动的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儿童阶段是人逐渐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起始阶段,接受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将对其一生健康有益。我们来看下幼儿洗手的常规:卷袖子→打开水龙头→把手冲湿→关上水龙头→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回原处→两手相互搓洗(包括手心、手背和手指缝)→打开水龙头冲掉肥皂沫→双手接水冲掉水龙头上的肥皂沫→关紧水龙头→双手在水池内甩三下→摘下自己毛巾擦干净→毛巾挂回原处→洗完后双手交叉。这是每个幼儿园都会反复教的洗手常规,看似十分的麻烦严格,但是这样的常规教育在“非典”期间却十分重要,它有效地帮助幼儿进入安全地带。孩子身体尚未成熟,免疫系统不完善,抵抗力较差,不注意卫生、整洁,很容易感染疾病。生活活动中的常规教育不仅为幼儿远离疾病提供保障,1

而且在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比较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的时期。但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匮乏,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因此他们需要成人悉心地照顾,更需要成人反复地指导帮助、训练培养,才能独立自理,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3]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导使以行,使幼儿自觉、自动地按常规去做,逐渐养成自律的习惯,提高自理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自信心的树立也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有的幼儿园在处理方式有些欠妥当。比如:在吃饭时有的幼儿吃的慢,老师就会催促有时更会辱骂幼儿;有的幼儿理解能力有限,叠衣服总是不知道怎么办,老师也只是简单的说说并没有一个一个的教,时间久了就显的不耐烦。老师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学习。目前在生活常规教育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1.过多的限制,忽略幼儿的主动性

这里有一份某幼儿园对幼儿的进餐要求:

进餐

对幼儿的要求:

(一)愉快、安静地进餐,逐步掌握独立进餐的技能。

(二)进餐时不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

(三)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子(中大班使用筷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

(四)和菜:干点与稀饭应搭配着吃,不吃汤泡饭。

(五)逐渐养成进餐的文明行为、习惯。

1.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不咂嘴。

2.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不东张西望。骨头、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要将自己不吃的饭菜挑在别人碗里。

3.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椅子,离开饭桌,送回餐具。

4.饭后漱口、擦嘴、洗手。

这份要求幼儿吃饭时必须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一定的饭菜,不能有

剩余。其中“进餐时不讲话”过多的限制了幼儿表达对于饭菜的感受,幼儿会对饭菜颜色及味道都会说些话,不许讲话导致幼儿吃饭时的气氛很紧张,幼儿心理处于不安的状态,影响进食及肠胃的消化吸收。适当的谈论可以减轻紧张的气氛,也利于幼儿愉快地进食,以及与同伴间的亲密度。我们可以改为“进餐时不大声讲话”。另外有的幼儿因食量较小,吃不完饭菜,但又不能剩余,只能强忍着吃下去,这样会让幼儿产生怕吃饭的心理。除了进餐的要求,其他任何环节都有要求。层层的要求下,幼儿是在严格的执行,但这样的教育太过强硬,限制。虽然对于幼儿来说,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有具体的内容和明确的要求,但是幼儿具有主动性,具有主动建构的能力,能主动学习,自我探索,而现在的常规教育压制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在洗手常规上可以采用一个小游戏--谁的小手最干净,然后让洗的最好的幼儿来讲述洗手的过程,从而来制定洗手常规。这样幼儿就发挥了主动性而且情感上也很快乐。

2.教师的不当做法及教师相互间的不良合作态度

教师长期保持在引导者,指挥者的角色上,控制幼儿的行为。在对待幼儿不当的行为时,方式有所粗暴,比如:辱骂,惩罚。在实习过程中,有一次,看到有个幼儿在上楼梯时大声吵闹,老师上前就是一脚,幼儿立马看了老师一眼,乖乖地躲到一旁了。老师用辱骂惩罚的方式来树立他们所谓的威信。这样的做法确实能让幼儿畏惧,但是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幼儿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对于老师的要求草草地完成,只是在应付。还有的老师过于的宽容,任由幼儿自己做想做的事,没有一定的规则。没有指导,幼儿有时会毫无头绪或者经常出错,这样的做法也欠妥当。

在教师的合作上也有不当的情况。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有一天中午,幼儿散步后进入午睡室脱衣睡觉,小明和小将两个人在那为了一条被子争吵,小明非说这是自己的,小将也拉者不放,然后小明冲过去就咬了小将的手,一下有了很深的齿痕。两个老师看见后就过来把小明和小将骂了一顿,没有及时的处理伤口。园长过来询问此事是怎么发生的,上午班的王老师说自己在办公室休息不知情,下午班的陆老师说也没注意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两个老师都推卸责任,对于所发生的事一点都没有反省。如果被咬的稍微严重些,后果将不堪设想。两位老师所持的态度非常不正确,在处理方式上也欠妥当。

四、不良影响及教育建议

(一)不良影响

幼儿期儿童身体发育十分迅速,各种组织处于发育与完整过程中,比较柔弱,免疫功能还未形成,易于感染疾病;骨骼富于弹性,肌肉柔软无力。易疲劳,易受损伤;心肺功能还尚未完善,负荷能力较差。[4]在生活活动中时,老师经常会让幼儿运动完后,立马趴在桌子上休息。这样的做法对于心脏有不利的影响。幼儿呼吸急促,身体不可能如成人那样快速调整到平稳状态。

幼儿能够在具体的情景或在具体的动作中展开思维,儿童需要有一种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创造自己的行为标准权利。[5]皮亚杰主张,教育应该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大力发展儿童的主动性,让儿童主动、自发学习。[6]过多的限制和要求,过多的干涉,使得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展被抑制,无法提高个人的自主性和探索能力。

老师的不科学做法,会使幼儿感到愤怒、怨恨和内疚,他也许只知道“坏”,这种感情助长儿童自我怀疑的意识,而缺乏自信心的儿童往往是没有办法做到自我控制的。过度的宽容也就是听任幼儿按自己的冲动做事,比如抢夺他人玩具,既不符合实际,也无助于儿童自我约束,学会良好的自我管理。

(二)策略

所以有效地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以下几种建议,在幼儿园和家里都能采用。作为老师采用这样的方式就不会过于限制幼儿,很好的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十分的愉快,心里很愉快。

1.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就是指对幼儿的良好品质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巩固其良好行为的教育方法。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喜欢动作有成就的”这就是“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7]成人的肯定和鼓励使幼儿心理得到满足,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幼儿这种上进心,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2.故事引导法

幼儿喜欢听有趣味的故事,而教师充分利用故事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常

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团结,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可以讲述《十个筷子兄弟的故事》,然后问幼儿,你是想做一根筷子还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把筷子呢?幼儿会高兴地说要和朋友一起做一把筷子。这样就很好的培养了要幼儿与伙伴良好相处的习惯。

3.图示观察法

图示观察法是以简洁、形象、连续的图示替代传统的示范、讲解等指导方式,引导幼儿在反复观察——思考——尝试的过程中,完成对新技能、新方法的学习方法。图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容易引起幼儿注意,便于幼儿领会,利于幼儿记住,从而更好地落实生活活动目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8]如学习折叠衣服,单凭教师的示范讲解,幼儿还很难掌握,我们将折叠衣服的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贴在叠放衣服的地方,幼儿每天可边看图示边练习。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折叠衣服的方法,还养成了及时将衣服折叠整齐的良好习惯。

4.游戏练习法

游戏练习法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常规的教育方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比如,在培养小朋友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中,可以采用有趣的儿歌贯穿动作的始终,避免幼儿学习的枯燥。通过愉快的实践能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牢牢地记住如何来做事。洛克认为将学习寄寓游戏中,把学习变成一种娱乐,这样既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加强家园联系,保持一致性

作为家长要作好榜样的身份,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的卫生习惯,家长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一味的保护幼儿。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性,与教师做好沟通,一起教育、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生活活动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强化。

6.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及合作能力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指导质量的关键。作为教师要虚心地学习各个最新的理论,领会其中的内涵。在生活活动的常规教育时要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对于幼儿采取温柔地方式。教师之间合作时要及时地沟通,交流幼儿的情况,遇到特殊情况时及时的解决幼儿的问题,不相互推卸责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合作要和谐,不能忽视在幼儿面前的榜样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全监理工作流程下一篇:作文语言通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