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渗透案例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宗教渗透案例(精选8篇)

宗教渗透案例 篇1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接触大量信息需要我们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并行流传,历史悠久。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一样,对于我国来说都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民族、宗教无小事”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许多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信教,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要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不仅需要正确的民族政策,也需要正确的宗教政策。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淘汰与演进的。

最近,党中央把非法宗教活动作为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与民族分裂主义并提,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十分必要的。

非法宗教活动,是泛指一切违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及自治区有关法规、条例和政策的种种宗教活动。具体说来,包括性质不同的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出于宗教感情,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或不熟悉、不了解法律、法规、政策而进行的不带有任何政治企图的非法宗教活动。其主要表现有:(1)强迫他人信教,对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人进行歧视,侮辱和打击;(2)未经批准擅自修建扩建宗教活动场所;(3)私办经文班(点),私带塔里甫;(4)利用宗教干预行政事务、司法、公共教育、婚姻、计划生育和文化娱乐活动;(5)未经批准从事跨地区宗教活动;(6)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搞“教主”继承,派阿訇,强收宗教课税;(7)未经批准编制、印刷、销售宗教宣传品;(8)讲经布道散布错误言论;(9)天主教、基督教未经登记和批准私设活动点,自封传道人;(10)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未经批准擅自接受国外宗教组织和个人的捐赠;(11)外国人携带超出本人自用的宗教书刊、音像制品及其它宗教用品入境,在我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和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医院,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或擅自在我境内讲经布道;(12)宗教活动妨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及身心健康。如此等等。这类活动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矛盾也会转化。

另一种是敌对分子旨在破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其主要表现有:(1)通过私办经文班(点),向青少年灌输反动思想,培植民族分裂主义分子;(2)攻击、漫骂甚至谋害爱国宗教人士,争夺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团体的领导权;(3)以讲经为名宣传“圣战”,蓄意歪曲经典教义,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4)编造、传播“圣人显灵”、“真主下凡”等谣言,蛊惑人心,破坏社会安定;(5)利用群众的宗教感情,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非法游行示威,冲击党政机关,搞打砸抢活动;(6)利用宗教建立反革命组织,制造**和**;(7)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政治渗透,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如此等等,以及其它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和反革命破坏活动,均属对抗性、敌我性质的矛盾。

这些非法宗教活动干扰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我区社会政治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近年来,非法宗教活动已经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直接利用的一个重要阵地。事实告诉我们,哪里非法宗教活动猖獗,哪里就不得安宁。中央把非法宗教活动最为影响我区稳定的主要危害之一明确提出来,这是非常正确和很有针对性的。

国际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为了达到他们的目的,为什么往往要在宗教问题上做文章,要以宗教作为利用的工具?深究起来,这也是由宗教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的。宗教的特点很多,但敌对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主要是抓住宗教的如下几个特点进行加以利用的。

1、神圣性

2、盲目性

3、敏感性和狂热性

4、民族性

5、排他性

6、信仰性

由于宗教的上述特点,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划不清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而从事分裂和破坏活动的人常常是故意混淆这种界限,他们利用广大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通过大搞非法宗教活动,激发群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情绪,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最终达到反党反社会主义、分裂祖国、颠覆人民政权的目的。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宗教渗透案例 篇2

关键词:法治中国,宗教渗透,宗教管理,宗教极端思想

一、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必要性

全球化的时代下, 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加快了向我国传播的速度。正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宗教的传播促进了我国宗教的发展;另一方面, 也使境外敌对势力的魔爪在宗教外衣的庇护下开始深入到了我国的政治领域, 旨在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破坏民族团结统一战线。宗教渗透、宗教极端思想的产生是境外敌对势力与我国分裂势力相结合的表现, 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1. 宗教渗透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危害

我国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 决定了解决我国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新形势新时期下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构建社会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越发凸显。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打着宗教的旗号、披着宗教的外衣对我国进行政治上的干预, 旨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以2008年12月7日达成的“旧金山共识”为例。“旧金山共识”是美国基督教组织以“自由”、“人权”为幌子, 为扩展其势力, 编织了中国要想走向更加自由和文明的社会, 必须借助上帝的力量来实现的谎言。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在这种反映中, 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1) 这些超人间的力量被赋予了上帝——拯救苍生的救世主, 它不仅能使万物免于遭受水深火热和各种灾难, 而且掌管着人类, 当然也掌管着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旧金山共识”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看作正在面临着道德沦陷、诚信匮乏、社会脱序的巨大挑战。归其原因是缺乏神圣的信仰资源供国人汲取, 缺乏上帝这个大能施恩于中国。一些披着“仁慈”外衣的不法分子利用这个契机传播他们的价值理念来侵蚀那些思想防线薄弱的群众。更为甚者, 境外宗教组织与我国分裂势力相结合, 培养在华代理人, 对我国宗教事务进行干涉, 散布谣言, 蛊惑信教群众, 破坏民族团结。

再如, 一些境外宗教势力利用举办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为借口, 以举办慈善事业、加强经济合作为噱头, 通过互联网等一些现代媒体手段对我国的跨境民族进行宗教渗透。以云南跨境民族为例, 云南一些跨境民族地理位置上可以与境外宗教势力往来比较便利, 文化上又因其文化水平的落后以及思想的不成熟, 经济上发展水平普遍比较低下等这些因素极易受到境外宗教势力的蛊惑, 被他们操控, 从而达到他们离间爱国群众与国家的关系、引起民族冲突的目的。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宗教渗透带来的危害, 使人警醒。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国”的号召,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防止宗教渗透, 铲除宗教极端势力。

2. 宗教极端思想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危害

宗教极端思想既不是宗教问题, 也不是民族问题。“宗教极端思想虽然打着宗教的旗号, 但它并不是宗教, 而是带有宗教色彩的野蛮落后的陈旧观念。” (2)

宗教极端思想作为一种反动的思想, 它反映了宗教极端势力的反政府、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行为。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的表现尤为明显。近年来, 宗教极端势力制造了一系列的暴力恐怖事件, 如新疆巴楚暴力恐怖事件、乌鲁木齐爆炸案等。这些恐怖案件牺牲了许多无辜群众, 使多个家庭支离破碎, 严重扰乱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使本民族陷入了社会动荡和倒退之中。宗教极端势力践踏人道主义、漠视人权, 实行非法行径的恶行, 把自己推向了全国的对立面。

针对这种宗教极端势力的狂妄行径, 我国民族地区曾推出一些法律文件加以打击。例如2013年新疆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 (试行) 》。此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虽然出台了此类政策, 但是宗教极端思想及其势力却依然存在, 最主要的原因是背后有反动势力的支持。宗教极端势力与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相苟合, 为我国消灭宗教极端思想增加了难度。因此, 为了实现社会和谐, 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必须把依法加强宗教管理提上法制日程。

二、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意义

随着十八界四中全会的落幕, “法治中国”这一主题的提出推动了我国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进程。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不仅能推进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 更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现象, 时时与民族问题息息相关。在绝大多数人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中, 宗教存在于这些少数民族的民情风俗、生活习惯、文化艺术、道德规范之中, 成为了这些民族共同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当代民族学家谷苞教授曾撰文指出:“在世界上, 没有哪一个民族没有宗教信仰, 也没有哪一个现代民族从来只信仰过一种宗教。” (3) 要想为我国民族地区构建稳定、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就必须要处理好宗教的关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受宗教渗透和宗教极端思想侵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 以及文化水平低下。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仅要加大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扶持力度, 更要从法治层面来束缚这些邪恶势力和极端思想的滋长, 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保驾护航。

1.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有利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依法加强管理宗教, 就要求“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 在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消除了社会中的动荡因素, 取缔一些非法宗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 保障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切身利益, 才能为少数民族地区营造良好的有序的社会法治环境, 从而可以使他们安心地从事社会生产, 发展社会经济。

2.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

依法加强管理宗教, 就要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民族地区进行渗透。要依法铲除宗教极端思想产生的根源, 使少数民族地区本土的宗教得到保护, 保障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也要保障不信教群众不受宗教信仰的权利, 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提供凝聚力。

三、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措施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就要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为宗旨, 以独立自主自办为基本原则, 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目标。

1.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必须要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为宗旨

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为宗旨, 首先就要保障公民有信仰宗教的权利和不信教的权利。公民的信仰自由属于个人的精神范畴, 是主观上的思想追求。因此,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在不危害社会利益的时候受到法律的保护。其次, 要保障公民宗教活动自由的权利。公民宗教活动的自由必须是在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许可下才可实行。坚持以宗教信仰自由为宗旨, 就要从以上两点出发, 要看清一切非法宗教活动的本质, 对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民利益的活动要严加制止。

2.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是指我国的宗教事业由我国的宗教信徒自助办理,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长期以来, 西方国家一直把民族、宗教问题作为遏制或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和他们不喜欢的国家的手段。……一些外国宗教组织企图重返中国, 恢复旧有的隶属关系和在宗教上的特权, 以重新控制中国的宗教。” (4)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渗透的渠道不断多样化, 危害也不断加剧, 但是他们破坏我们国家统一、干涉我国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不变的。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在重申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同时, 也要以国际公约的约束力来打击境外势力的渗透维护我国的宗教事务。

3.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必须完善宗教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的宗教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在实践中有些问题还无法可依, 因此, 在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的实践中还要出台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法律制度。在加强宗教执法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使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有法可依。“这就迫切需要将宗教政策的‘柔性’与宗教法律法规的‘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大大增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5)

4.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 必须大力加强宗教普法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贫困, 决定了其文化意识形态的相对落后, 导致了宗教法制意识缺失, 这是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重要原因。加强宗教普法工作要从全方面做起, 普法的对象不仅仅是信教群众, 而是每个社会公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更要肩负起普法重担, 定期举办宗教普法活动, 宣传宗教法制思想。在切实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法制教育, 促使他们自觉地依法从事宗教活动的同时, 还需要对爱国宗教团体以及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只有宗教法制思想深入人心, 才能从根本上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综上所述, 依法加强宗教的管理, 就要在党的领导下, 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以建设法治中国为目标, 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 加强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注释

1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703.

22 谷苞.民族研究文选[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1:202.

33 立木.以“三个区分开”团结各族各界群众共同反对宗教极端思想[J].中国统一战线, 2014 (07) :43.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 篇3

【摘要】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也日趋多样性。宗教渗透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传播的方式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需要明确宗教渗透对高校带来的危害和对师生意识形态方面认识的影响,找到高校构建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的路径与思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处于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高校;宗教;意识形态;防范宗教渗透工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呈现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也日趋多样性。反映到高校中,一方面是外部的宗教传播和渗透有走进高校的趋势,另一方面是高校学生的信仰缺失和价值取向的多样,为这种传播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出现了学生中参与宗教活动人数增多,和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现象。

笔者通过采取访谈、问卷等方式,对驻沈的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的调研情况看,宗教渗透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传播的方式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一、宗教对高校传播渗透的主要特点

宗教文化传播特质与敌对势力赋予它的颠覆工具特质相结合,衍生出变态的社会现象——宗教渗透。高校作为集文化传承、传播和创造于一身的特殊场所,已经成为境外宗教渗透的一个重要目标;青年学生的信仰形成,已经成为渗透与防范宗教渗透的争夺焦点。根据对驻沈10所不同类型高校的调查发现,在沈阳高校宗教渗透时有发生且呈现如下特点:

(一)以文化交流为名搞渗透。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正常的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国际文化交流是我们所欢迎和允许的。但是,以渗透为目的的所谓“宗教”往往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进行,具有破坏性和欺骗性。在大学校园里有些外藉教师或有境外背景的留学人员,特别热衷于向学生传递有关宗教方面的信息,有时就在文化知识的介绍之中夹杂着宗教教义的宣传甚至是一些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灌输。其中确有以渗透为目的,用文化活动作为掩护,引诱青年学生参与其宗教活动的情况发生。例如,我市沈北新区大学城一马来西亚籍女教师以教授语言课程为名,向四所高校17名在校大学生宣讲圣经,这一行为违反了国家有关法规,后经公安、安全和宗教事务管理等部门一起采取断然措施,才有效的予以处理。

(二)以个人利益为饵搞渗透。境外敌对势力为增强渗透的有效性,往往以物质利益作为手段实施渗透,并针对不同渗透对象给以不同的诱饵。例如,针对我国高校学生,常常以协助加入外国国籍、帮助办理出国留学手续等为诱饵,吸引他们加入宗教组织。其目的就是从我国的青年知识精英着手,寻找其实施颠覆的本土力量,从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入手,进而实现隐藏在其背后真正的政治意图。关于这种政治意图,《耶稣在北京》一书作者艾克曼(美国《时代周刊》前驻北京记者)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在中国上至政治学术精英,下至农民工人百姓,信仰基督的人数至少有八千多万,超过中共党员的人数。未来30年,中国经济在实现持续高速发展同时,基督徒的人数会达到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或许会被基督的羔羊所驯服”。

(三)以心灵慰藉方式搞渗透。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有其自身社会功能的。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其“鸦片”的麻醉作用,为现实的苦难提供廉价的心理解脱。通过实施目的性极强宗教心理治疗,调整人们的心态,缓解减少或消除心中的痛苦、恐惧和悲观等情绪,达到感情慰藉。当人们不断地运用宗教这种文化社会功能来满足心灵慰藉需求时,转而会对此产生心理依赖。宗教渗透的实施者往往能轻而易举猎获此类心理需求强烈的对象,使他们在成为宗教的精神俘虏之后最终成为宗教渗透势力的仆役。例如,前几年沈阳市相关部门在沈北新区取缔一非法聚会点时发现,该聚会点组织者,竟然是某大学新近毕业的学生,背景是韩国基督教。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为什么成了宗教渗透的马前卒?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位女学生在校期间因家境贫穷,为人孤僻,与同班同学及同寝室室友交往不多,她在上学期间信教的原因,就是能够在“上帝”那里找到安慰,而最终成为韩国基督教组织的成员和该组织在我国对高校实施渗透活动的专职人员。

二、宗教对高校渗透传播带来的危害

从目前的现实看来,由于宗教渗透已经逐渐伸进了高校,致使给高校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宗教对高校渗透的影响和危害逐渐显现。其表现在:

(一)企图消融和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弱化国家政治认同。宗教渗透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的办法把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西方价值观念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渗透到我国现实土壤中,并逐步侵蚀社会化的过程,企图全面占领和控制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动摇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根基。“西方一些国家在实施对我国战略“三步走”的《十条戒令》中,赤裸裸地指出,“要以新式的宗教传播,把他们的青年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中引过来,鼓励他们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地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可见,西方对我国实施的宗教渗透活动,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侵略。由于西方价值文化和政治价值观念通过宗教渗透的手段逐步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思辨能力,其结果必然削弱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与践行。

(二)企图改变大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实施“松土工程”的马前卒和附属品。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政府逐步采取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上升,但随着国外不同世界观的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们对新事物难以辨别,在鱼目混杂中向人们特别是高校的大学生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调查中发现,由于宗教的渗透,高校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念已经出现模糊,淡化民族意识现象已经存在,道德底线被冲破的事例时有发生。在高密度的人群中人际交往本应该很活跃,但却在部分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中,常常反映出来的是不沟通、不交流,一种冷若冰霜的尴尬局面。交往的自闭,视野的狭窄,政治观念的模糊,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成为宗教渗透与传播的俘虏。尽管受到宗教影响的不是多数人群,但足以说明如果不加强教育和引导,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和抵御宗教渗透与传播的有力手段,宗教渗透勢必就要很自如地占领我们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改变我们的共同理想,摧毁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扰乱了我国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现在的高校大都是开放性办学。西方敌对势力唆使一些宗教的传播者针对我国高校开放的这一特点,不失时机的向在校大学生进行宗教传播,无孔不入的实施着他们的渗透计划和“松土工程”。尤其是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图书馆、食堂、生活区、运动场等场所和地点,成为他们实施渗透计划、传播宗教的重点人群和地域。由于大学生涉世较浅,加上传教者的花言巧语与执着,致使部分大学生不顾国家法律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定,按照传教者的指意充当了规范秩序的蚕食者,成为高校有序管理的破坏者。有的个别大学生找不到人生的目标,被引入歧途,带上邪路,甚至有的还蒙受着精神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

三、构建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的建议

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担负起的工作任务,它是要具备有“学校主要领导直接组织,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校院系三级联动,齐抓共管,合力出击,共同防范”的总体工作格局。

(一)要搞好顶层设计,使防范宗教渗透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工作中有议程、有位置。学校党委要把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工作纳入到高校总体工作规划设计当中,诸如组织领导、制度机制、应急处理、教育手段、评价标准等都要通盘考虑,逐一明确。特别是要建立起“上下协调,配合默契,目标一致,责任分明、互相监督”的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网络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防范宗教渗透的工作形势,总结防范宗教渗透工作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方向,始终将防范宗教渗透工作这根弦拉直绷紧。

(二)要抓好重点部位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建设。改革开放后,国际文化交流活跃而频繁,来华留学的外籍师生与日俱增,进而宗教渗透的范围也在逐步增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的抓好重点部位的防范工作。学校外事管理部门,要对来华从教和外籍留学生,要建立起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规定,不能因获取一点蝇头小利却让其无所顾忌的侵蚀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捣毁我们的坚固阵地。学校要指导具体管理部门定期对外籍师生进行我国法律法规教育,帮助引导他们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科技合作、外籍和港澳台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管理,既要做到内容审查还要做到登记备案,在责任分明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跟踪管理,加大防范宗教渗透的防控力度。

(三)要加强防范宗教渗透队伍建设,注重在增强防范宗教渗透能力素质上下功夫。要保证防范宗教渗透工作扎实有效,必须从加强防范宗教渗透队伍建设上动脑筋、花气力,建设一支政治敏感性强、政策规定把握准确、处理问题恰到好处的防范宗教渗透队伍。一是要抓好示范引领。就是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课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思想政治课内容的讲解消化,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观察事物,解决问题。二是主管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尤其是工作在学生身边的政治辅导员和专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与诉求,尤其是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就业困难、有心理障碍一时无法解脱等学生,要对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怀,帮助消除思想障碍,解除后顾之忧。三是要发挥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和社团的“第二课堂”作用。通过开展形势报告、党课团课教育、社会实践、建立微信微博平台等,不失时机的向大学生传输正确的导向和能量,从思想上形成一道抵制宗教渗透的坚固防线。

(四)要拓宽宣传教育的辐射面,从舆论上营造防范宗教渗透的环境氛围。一是要对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从理论上让师生深刻了解宗教产生与发展过程,弄清宗教存在的客观原因和不同宗教的文化差异,引导师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宗教、正确对待宗教。二是要对师生进行党的宗教政策等方面的教育。高校要专门安排时间对师生进行党的宗教方针和政策教育,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关于宗教的法律法规,让师生明确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宗教的关系,明确高校管理与宗教管理的关系,明确高校内不准传教,党团员不准信教的规定,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做好反宗教渗透工作。三是要发挥高校内部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利用校园新闻网、广播、电视、宣传橱窗、校报等宣传文化阵地,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宣传防范宗教渗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化广大师生防范宗教渗透、反“西化”的迫切意识,坚定不移地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中广泛传播正能量。

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校园防范措施 篇4

对属地是否有宗教场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有利于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学生健康成长。在当前形势下,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为了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做好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出以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三股势力”把学校作为渗透的重点,千方百计地利用宗教在教师和亲少年学生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推销其政治和价值观念,拉拢学生信教,渗透活动增多,渗透形式多样,渗透力度加大。宗教渗透具有政治恶毒性、文化侵略性、范围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隐蔽性、破坏严重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要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二、要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做好学生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必须贯彻教育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打好主动仗,占领主阵地。针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加强科学精神教育、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深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证学生健健康成长。

三、加强管理,完善和落实各类规章制度。

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于在校园参加或协助他人从事宗教迷信活动的学生,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四、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现代文化,在校园中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在校园内禁止一切宗教活动和邪教迷信活动。

全校师生应时刻提高警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净化校园,倡导科学,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宗教渗透案例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共关于新疆总目标的部署和自治区党委维稳“组合拳”,现制定喀什市第十小学民族团结、抵御宗教渗透目标责任书。

目标任务:切实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两个全覆盖,“组合结亲”取得重大突破,群众基础更加牢固。以“三进两联一交友”和“对口脱贫攻坚”活动为抓手,深化文明教风活动成果,提升学校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杜绝非法宗教活动的发生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

1、坚决落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做到学校负责的五类重点人员和贫困户“两个全覆盖”,突出“组合结亲”,压实责任,确保重点人员不失管、不漏管,并逐年减少。切实把脱贫攻坚“两个全覆盖工程”打造成民族团结工程。严格落实“五个一批”要求,通过精准帮扶全覆盖工程、干部精准帮扶“4321”全覆盖工程,使精准扶贫的过程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过程。

2、大力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挖掘和培育校园文化资源,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凝聚人心,使校园成为抵御和防范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坚强阵地;坚持依法依规处理校园宗教问题,促使教师增强法律意识和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大道规范自己言行的目的

3、积极探索,不断扩展“去宗教极端”教育的有效途径,坚持教育引导与强化管理相结合,落实预防宗教渗透的各项措施,从思想深处解决“去极端化”问题。

4、规范师生仪容仪表,统一师生着装,完全杜绝师生戴头巾和穿戴宗教服饰现象发生。

在落实以上目标责任过程中,因监督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影响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严追究签约责任人责任。

宗教渗透案例 篇6

关于开展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清查整治活动情况汇报

按照区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区集中开展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清查整治活动的统一部署,为积极应对新形势下宗教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提高处理宗教方面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确保社会稳定、宗教和睦和宗教活动健康有序。我局根据活动安排及时对在我局注册登记的11家社会福利机构逐一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没有发现接收境外宗教组织资助,也没有其他渗透活动。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我局高度重视此次清查整治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此项工作提到了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常务副局长周玉军任组长,办公室主任张翠平、社会科长刘振才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清查整治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此项活动的开展。在清查整治活动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为指导,以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河北省宗教事务条例》为准绳,加大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清查整治活动工作力度,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以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群众利益为宗旨,为全区人民群众营造幸福和谐稳定的社 会环境。

二、注重实效,不走过场。

为确保此次清查整治活动的实效,我局从4月14日—4月21日利用一周时间对在我局注册登记的11家单位(丰润区慈善协会、丰润区康馨园老年公寓、丰润区康寿园老年公寓、丰润区爱欣托养院、丰润区京丰老年公寓、丰润区永丰老年公寓、丰润区夕阳红老年公寓、丰润区常记助残养老公益村、丰润区宏润老年公寓、丰润区福泰康老年公寓、丰润区仁康老年公寓)逐一进行实地查看各种报表和账目,均未发现接收境外宗教组织的资助,以及其他进行渗透活动的问题。

唐山市丰润区民政局

宗教渗透案例 篇7

1 境外宗教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对高校进行渗透

1.1 境外宗教组织利用外籍教师或留学生进行非法传教

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经常会聘用数十人或数百人的外籍教师,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这些人当中就存在一些忠实的信徒。境外宗教组织利用这些“忠实”的信徒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灌输宗教思想。他们利用一些大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宣教,倡导西方的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一些外教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以热衷慈善事业为由,资助贫困大学生等行为以骗取大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再利用这种信任对受惠大学生进行渗透。

1992年至2005年间,美国基督教“容地浸信会”宣教士Linton Smith和Lisa Smith夫妇曾先后被河南几所高校聘为外教,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向高校教师和学生大肆进行宗教渗透,经有关部门通报后,该夫妇二人被所在学校解聘。

1.2 境外宗教组织利用归国留学人员创立组织、发展信徒

境外宗教组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我国在外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利用他们身边的外籍同学或朋友说服、拉拢他们加入指定的教会,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思想渗透,使之发展成为他们的“忠实”信徒。归国后,这些留学生就成为境外宗教组织在中国的宣教士。

湖北省某市一所高校的一名归国留学人员在境外宗教组织的支持和指挥下,公然在该校成立基督教学生教会,同时设立多个相关的职能部门,并且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教会的各种活动,向身边的教师、学生等宣传西方的宗教思想和生活方式,力求发展更多的“忠实”信徒,使之进一步扩大境外宗教在中国的影响。

1.3 境外宗教组织披着学术交流的外衣进行渗透

如敌对组织设立的所谓“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以学术交流的方式多次向我国高校图书馆邮寄反动刊物,刊登境外敌对分子撰写的反动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权和宗教等方面,攻击党的政策,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对高校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1.4 境外宗教组织通过互联网和散发宗教书籍等方式进行渗透

境外宗教组织通过建立宗教网站、QQ群等方式,进行网上宗教宣传。在高校散发宗教书籍,张贴宗教宣传广告,吸引高校大学生参加他们的宗教活动,成为他们的“忠实”信徒。

2 主要危害

境外宗教组织在高等院校大肆进行宗教渗透,发展学生信徒,其主要目的就是给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制造混乱,改变他们的信仰和信念,争夺社会的有志青年和祖国的未来,给我国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带来巨大的隐患和现实危害。因此,境外宗教组织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宗教渗透不仅仅涉及个别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长远影响的社会问题。

3 应对对策

高校承担着教育国家栋梁之才的重任,同时也有义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的宝贵财富,其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民族宗教问题更加复杂化,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民族宗教政策。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阶段,宗教的社会影响力也会因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而加深。同时,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信仰丰富、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这就要求高校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打着宗教的幌子进行渗透,严格按照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颁布《关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加强教育宣传,切实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疏导,防止发生损害民族团结的不法行为,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教育氛围。

在我国社会主义迅速发展的今天,承接未来的就要靠当代的大学生,他们将是社会的主宰、社会的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大学生们摒弃一切反动势力、反动思想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爱国之志、强国之志,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3.1 高校应该抓好日常管理,严防各类组织和个人宣传宗教活动

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明文规定,学生不得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1)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圣地,在学校进行与教学和学习无关的宗教活动,不但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负面影响。高校必须坚决抵制各类宗教活动在校内的传播,发现邪教组织的传播者,校方应该及时上报和处理,防止邪教思想在学生中传播和扎根,否则对学校和学生本人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危害。目前,有多所高校查获了一些宗教信仰人员到校内传教的事件,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 增强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法律意识,强化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时刻都要警惕境外敌对势力采用各种手段对我国各民族进行渗透、分裂。由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较淡薄,缺乏理性思维,容易感情用事。这就要求大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增强对待和处理事情的理性思维和法律意识,明辨是非,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树立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

3.3 加强爱国教育和无神论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教育之本,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主题,高校主要依据国家的文化传统、发展历史和现实国情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生民族认同感,增进学生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彻底的唯物论,也必然是最彻底的无神论,它和宗教唯心论是根本对立的。(2)教育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认清宗教产生的根源。

3.4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及心理、科普教育

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宗教政策和民族政策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发挥学生在民族政策中的积极作用。作为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大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引导大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3)同时,高校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们主动理解和掌握,而并非简单的灌输。此外,高校也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师、辅导员及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多级辅导体系,对有困难大学生要及时帮教和心理疏导。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名家讲座、学术论坛、科普教育等活动,通过学术讲座、科技展览等形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想领域,及时有效地消除学生的心理疑惑。

注释

1杜文伟,朱英,宋惠艳等.大学生民族宗教政策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9:91-95.

2曾国俊,胡慧,范培场.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9.5:49-51.

宗教渗透案例 篇8

关键词:高等学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途径;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91-04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境外宗教势力加大对我国渗透的力度和渗透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西方敌对势力认为中国在人们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变化而寻求精神指引时,各种宗教将会迅速增长,在这个阶段,促使中国“扩大宗教自由”,进行一场“争夺中国灵魂的战争”,使宗教的兴起在中国引发新的冲突。就境外宗教势力和宗教组织对我国进行渗透和扩张的地点来看,高等学校和高校师生成为他们竞相争夺的重要阵地和重点群体。通过占领高校作为文化的制高点和青年人群,从而达到扩大境外宗教势力和宗教普及的目的,进而影响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破坏中国的社会秩序[1]。

鉴于新时期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对我国高等学校实施的各种渗透方式和扩张途径,结合广东省高校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计划从当前境外宗教向高校渗透和扩张的基本形式、境外宗教组织和势力频繁向高校渗透的主要原因、高校化解和应对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选择这三方面来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广东省高等学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势力渗透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当前境外宗教向高校渗透的基本形式

高等学校与高校师生是传承文明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境外宗教势力将渗透的目标和重点转向高等学校和高校师生,具体来看,当前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向高效渗透的基本形式可以总结如下。

1.透过学术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方式对高校教师进行渗透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出国旅游、学习、交流和公干。据统计,中国现在每年出境的人数达到3500万人左右,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迅速增加,其中出国留学人数增幅较大,从2007年的不足15万人,到2012年接近35万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留学生成为高校教师,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去海外交流学习,因此这些具有海外留学或学习经历的高校师生很容易成为境外宗教组织渗透的主要对象。通过他们向国内进行传教布道,传播西方宗教思想,兜售西方宗教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并且以学术交往和学术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培养势力和储备力量的目的,最终影响中国高校的正常运作。

2.打着自由主义与普世价值的口号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干扰

西方反华政治势力支持的传教团体,常常派遣一些人员以教师、学生、专家等各种名义进人我国进行传教活动,其中包括潜逃到外国的“民运”分子。在文化、学术、教育、出版等方面,他们提出了“文化宣教”口号,非法招收宗教留学生,拉拢我出国探亲、朝觐、经商等人员入教,竭力扩大其思想影响。在中外教育、科研合作等领域,他们以讲学、学术交流为名,打着合作研究的旗号,通过资助经费等手段,对我国学生、科研人员施加宗教政治影响,甚至暗中搜集我国宗教和其他方面的情报[2]。

3.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对高校进行信息渗透和价值推广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交往和沟通的主要方式。新型媒体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空间、地域限制,而且以其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传播的及时性、隐蔽性、影响的广泛性使得境外宗教向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特点出现了渗透内容的海量性、渗透手段的多样化、渗透主体的高学历化、渗透对象的主动化等。这无疑为高校进行反宗教渗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此外,新兴媒体条件下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高校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是各种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场所,开放性、包容性、国际化既是高校的特点,也是其追求的目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创造了方便快捷的交流、通讯载体,也为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不轨活动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和手段。

4.以“法轮功”为代表的各种邪教组织对高校师生的组织吸纳

以“法轮功”为代表的邪教组织从诞生起,就积极投靠敌对政治势力,充当干涉我国内政的工具,公然背叛祖国和人民,赤裸裸地蜕变为一股反动政治势力。同一切反动邪恶势力一样,“法轮功”绝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这个邪教组织同政府的对抗,同法律的较量,一天也没有停止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国融入全球化程度越深,以“法轮功”为代表的各种邪教组织逐渐向高校渗透,通过对高校师生的组织吸纳,拉拢力量,发展成为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工具。境外宗教势力和组织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狼狈为奸,无非是看中了“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可以迷惑群众,是一种可以利用对我国进行干扰、渗透和颠覆的力量,能够在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时多一张牌。

5.以“民主进步基金”为代表的各种基金组织进行的隐蔽宗教渗透

一些反华势力,或者一些组织,能在美国生存,还承担着颠覆自己的祖国“重任”,不断进行反华活动,其实,他们后边有一个黑手,支撑着他们和反华势力组织的活动,并且为其提供强大的资金保证,这就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目前,美国民主基金会资助的亚洲国家有15个,包括菲律宾、印尼、越南、泰国、斯里兰卡、蒙古、巴基斯坦、中国等,其中对中国的资助力度最大——资助的各种项目总数多达50个,高居亚洲榜首。据研究显示,民主基金会重点支持的第二类对象就是“民运”势力,主要透过各种组织或媒体鼓动所谓的“民主运动”,其中高校师生成为这类基金组织的重要关注对象,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口号对高校师生进行隐蔽的宗教渗透。

6.利用基督教等“有神论”对抗和干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神论”

一些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会曾制定了长期规划,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秘密甚至公开在我国境内传教,大力发展教徒、建立聚会点和由他们控制的组织。近些年,他们特别以香港为基地向我国渗透。不少宗教传播机构都设在香港。特别是香港天主教、基督教上层势力在支持香港民主派,策划反对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活动等方面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韩国基督教势力几十年发展很快,已成为基督教在亚洲传播的最重要基地,向国外渗透扩张的势头十分强劲。韩国基督教及海外韩人教会组织专门建立了对华传教机构。韩国基督教势力的渗透近年又出现了新特点。一是教会策划,企业赞助,进行产业布道和福利布道。这种情况在我国各地的韩国外资企业经常发生。二是利用金钱拉拢我教会人员,培植代理人。三是渗透活动逐渐由大城市向农村延伸,由朝鲜族向汉族发展,并进一步提出所谓“福音西进计划”,向我国西部地区传教。韩国“统一教”甚至号召全世界“统一教”教徒支持“法轮功”邪教组织。

二、境外宗教组织和势力频繁向高校渗透的原因分析

目前,各种各样的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向中国大陆高校的渗透活动之所以如此频繁,具体来看具有以下原因。

1.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境外宗教势力具有可趁之机

当前,全球学术思想文化宗教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世界文化教育大发展、学派林立学术思想大解放、大活跃的总体发展趋势。二是学术思想的现代化和后现代的发展趋势。三是学术思想领域整体化、综合化的趋势。如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纬线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总体化综合化学科的发展;还有大科学的兴起,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的统一及其科技与社会的统一。四是世界宗教呈现教派林立、世俗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样子的背景下,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很容在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名义下活动,解决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力量,可以轻松渗透进中国的高校,进而对高校师生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2.思想自由主义的扩散造成高校师生信仰的多样化和宗教信仰的流行

在思想自由主义的影响和辐射下,在高校师生中虽然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危机,但由于 “理想缺失”“价值错位”“信仰冷漠”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产生异化,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产生了移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开始信仰宗教。

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上的消极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心理,造成当代高校师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而在多元化的取向中,又以经济物质利益的选择为主要趋势,使部分大学生在知识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等价值取向的焦点上出现混乱的选择。新的价值观念的出现带给人们心灵的震动,多元价值观念给人以自由的选择但也使人迷惘,尤其是出现了与原来价值观念相冲突的时候,人们更加困惑了。总之,在思想自由主义的影响下,高校师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就有可能陷入错误,从而出现了信仰的多样化和宗教信仰的流行,这都为境外宗教势力向中国高校渗透提供了条件。

3.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频繁也为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提供了便利

高校扩招以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相对于扩招前的大学生,当前的大学生要面对经济、学业以及就业竞争等巨大压力。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机会,很多大学生容易被眼前利益所吸引,对方可以提供学习的机会、实习的职位、工作的岗位和各种小恩小惠,在这些利益吸引和自身所面对的压力下,大学生感到自身力量的有限和薄弱,从而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面对物质的贫乏、精神的空虚、家庭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和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的诱惑等状况,部分大学生或者因为逃避现实,或者因为被利益所诱惑而走近宗教信仰,从而为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进行渗透提供了便利。

4.大学生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混乱客观上为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提供了机会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方式和观念上不足以为大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信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没有清晰的思路,并且高校的马克思理想信仰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正面单向灌输为主的方式上,说教意味重,形式古板单调,内容脱离实际,忽视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过程缺乏关注,使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失去信心。因此,造成大学生的信仰确实和价值观混乱,从而容易被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提供机会[3]。

5.信息化和虚拟社区的发展也为境外宗教势力提供新的通道

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通过网络媒体和手机信息,扰乱高校师生的思想,混淆其价值判断。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法轮功分子”、“达赖集团”等境内外敌对势力唯恐中国不乱,总是想方设法地颠覆现在的中国政权。这些敌对势力跟境外宗教势力一道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大肆向高校师生传播国家、民族的仇恨思想,发布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等,进而培育高校生活的信仰境外宗教的意识和行为,通过信息化和虚拟社区等途径进行渗透活动,发展网上交流群体,增进境外宗教势力对中国高校师生的影响[4]。

6.高校缺乏有针对性地应对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的组织体系

高校目前主要有学生工作部、团委和社科部负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针对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对高校的宗教渗透活动则缺乏具体的组织体系,也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机构或部门专门应对境外宗教势力的干预和影响,这就为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的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高校化解和应对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分析

针对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对我国高校师生的宗教渗透活动,结合造成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对高校宗教渗透活动的成因,建议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从而维护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维护高等学校的有序发展。

1.网络平台机制:正面宣传平台和主动预防平台

加强网络平台机制建设,在信息化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这需要做好两方面内容:一要正面宣传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师生的灌输和渗透,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正面宣传和沟通;二要加强主动预防平台建设,这主要针对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的活动进行反击,从而揭露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打着“和平”、“民主”和“人权”的幌子来干预中国内政的阴谋,帮助高校师生建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一核心价值体系,一是体现了先进性,二是体现了理想性,三是体现了时代性,四是体现了现实性。因此,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必然成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力量[5]。

3.高校组织监控机制

建立相应的高校组织监控机制,就需要整合高校党委、组织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等部门的力量,建立一个联合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并作为一个常设机构,从而应对和防范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的影响,通过这种联合工作小组的活动,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的活动做出应对,确保高校师生的信仰和价值不受到影响[6]。

4.学生自我监督机制

强化高校师生的自我监督机制。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纠正个人的毛病、缺点,离不开外部监督这个“ 外因”,但关键还在于自我监督这个“内因”。这不仅是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身缺点毛病的了解总要比别人更清楚一些,因而监督起来会更有针对性;而且,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自我监督的愿望和积极性,对外部各种监督才会虚心接纳。否则,不但不会自觉接受,还可能产生反感。因此,高校师生需要不断增强自我监督意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敲响“自警”的晨钟暮鼓,才能够提防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的渗透和影响。

5.师生互动沟通机制

重视师生互动沟通机制建设。首先,要加强日常沟通,通过谈话、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的信仰状态和价值观变化情况,做到及时收集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要加强网络沟通,高等学校要安排专人收集师生员工反映的问题;并安排专人负责查看师生员工通过网络平台反映的意见建议,及时处理并在校园网上回复;要确保师生员工反映问题和建议的网络渠道畅通,并保证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只有通过日常沟通和网络沟通才能真正做到防范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的干预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龚亚文.浅谈高校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对策[J].华章,2012,(31):104-108.

[2]陈友银,王金亮.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与展望[J].学理论,2010(6):46-48.

[3]李立新.网络时代的高校危机管理探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5-77.

[4]汪双喜.高校宗教渗透问题研究综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32-34.

[5]孙强,袁志扬.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应对宗教渗透问题的思考[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213- 215.

上一篇:教案设计中如何使用多媒体下一篇:学生会自主检查评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