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年度工作计划的几点思考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起草年度工作计划的几点思考(推荐12篇)

起草年度工作计划的几点思考 篇1

关于起草年度工作计划的几点思考

最近忙着起草酒店年度工作计划,确实费了很大的心机。一方面我知道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对酒店工作的认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有领导们的帮助和提携,自己也实实在在地总结了一些关于起草年度工作计划的几点经验:1、要有明确清晰的目标。通常我们在起草年度工作计划时,只设定经营目标(财务标),而很少涉猎管理目标,因为管理目标一般不能定量,只能定性,而质化的、定性的标准到底有哪些,应该怎样定性,用什么样的语言定性,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写明白。我在今年的酒店年度工作计划里,是这样设定工作目标的:一是战略目标,即酒店一年的.愿景,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二是具体目标,包括经营目标、管理目标、人力资源发展目标、品牌发展目标、企业文化培育目标,目标相对来说比较清晰,即企业年度工作几个重点工作方面需要达到什么标准有了清晰的阐述。2、要有清晰流畅的表述线条。年度工作计划的表述线条一定要清晰,要让阅读的人一目了然,不用费时费心“去粗取精”。在今年的工作计划报告中,我以“一、战略目标.二、具体目标.三、完成目标的主要措施.四、营业部门工作改进重点.五、基本要求.”为线条。我们在起草一份文件材料时,思路首先要清晰,思路不清晰,不但自己写不明白,看的人也稀里糊涂。在今年起草工作计划的,我最头痛的就是:用什么样的线条、纲领,把酒店总体的工作任务和行动措施,与要求各部门做好和改进的几项重点工作区别开来?有的企业年度工作计划按部门来阐述一项项罗列,显然是不正确的,企业老总把计划都制定出来了,部门经理做什么?而且还容易挂一漏万。而如果单纯按照企业总体安排来写,对部门工作的针对性要求又漏掉了,这也是我们需要写进计划里的重要工作。想来想去,今年的工作报告,我在起草完酒店总体工作安排后,又加入了“营业部门工作改进重点”,我对这样的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3、行动措施要具体一点。个体私营企业的工作报告不但要有战略的要求,而且要把要求写得具体一些,不但要让阅读者知道你要做什么,而且要知道需要他们“做什么”、“做到什么标准”和“怎么做”。4、要适应阅读人群运用最适合的语言文字。你所运用的文字不一定是最华丽的、最贴切地,但一定是最适合的,要适合阅读人群的实际阅读水平,这是应用文作者最应该做的,也是我们最应深思和反省的。5、文字要简洁明了,不能有一点多余的字词句段章。我在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之前,大约在国有企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达之久,已经习惯了文山会海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报告、经验汇报中长篇累牍、虚夸不实的文风。进入私营企业工作之后,我才觉悟:文字工作不是以“长”论英雄,而是以“短”看真招。最好的应用文作品应该是把最重要最麻烦的事用最简短、最简洁、最通俗的书面语言和文字来表述,一切的形容词、助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词句通通都要删除,因为部门经理是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和耐心来看你的精彩描述。私营企业的文字工作者必须学会化繁为简,并且用最通俗易懂的书面语言。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在起草印发文件时,习惯作前言或者是序,在今年的工作计划报告中,我一个字也没有写,而是直接进入工作正题,从“一、战略目标.”开始写起,我觉得这样很好,写的人省心省力,看的人省时省心。上述这些经验,未来得及深思和整理,还很肤浅,仅供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有需求博友参考,也肯请各位博友多提宝贵意见,以利于进步和提高。

试点检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2

作为课题专家组成员,如何在检查考核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加强检查工作的灵活性,如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是我们面临的三项挑战。

针对这三项挑战,我们明确了全面收集信息、积极配合企业、辩证分析试点的基本工作原则,制定了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的工作方案。首先,为了避免“外行”检查“内行”的情况出现,我们做足了准备,各成员都拟定了详细的检查工作问卷和大纲,并集中讨论,共同完善,力争使检查工作更有效、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其次,立体预防强调的是一种严格规范且与企业自主相结合、具有自身活力的预防。为了防止僵化试点工作的开展,必须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区分。对于试点方案明确要求的工作内容,我们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底稿、数据及备案作了认真分析;对于个别企业自选进行的工作内容,则以倾听为主,关注具体的效果及自选缘由。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3

深圳市公安局南园派出所刑警队副队长 李笑杰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这是我们常说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利益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之间利益差别越拉越大,产生了利益分配的矛盾和冲突,人们的社会价值导向呈现了多元并存的情况。一部分人往往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良知和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玩乐主义等等,当其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的手段以求解决。因此,在人、财、物大量集中的城市,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

一个城市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其犯罪率的高低,基本反映了社会的治安状况。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常常谈及低犯罪率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社会治安好的标志,而是生产力低下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问题,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在世界近代文明史上也不乏先例。不论是在十九世纪法、德、俄等国的工业革命初期,或者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虽然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特点有所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犯罪率激增的现象。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现代化进程的副结果,那就是“惊人的犯罪率增长的痛苦折磨”。美国社会学家谢利·路易丝在《犯罪与现代化》一书中说:“由于社会日益城市化,曾经一度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局部问题变成影响现代化生存的性质和阻碍许多国家未来发展进程的问题,犯罪已成为现代化方面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代价之一。”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状态下犯罪率相对上升也并非不正常,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遏制它。

在这一时期,公安机关如何去做好社会治安的控防工作?如何有效地打击犯罪?如何加强对队伍的建设?笔者从事警务工作十余年,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思索,现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评估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

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公安机关作为“公权”的行使机关,不仅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私权”的任务。“公权”的行为集中表现在“保卫”、“维护”、“惩治”等具有国家权力特征的字眼上。

无可否认,“公权”的依 法行使,能更好的为“私权”服务。但要明确的是,并非任何“私权”都会得到“公权”的保护。“公权”的服务,应当是“维护、保护、预防、制止和惩治”等带有国家权力性质的行为。要得到“公权”的保护,“私权”必须是合法的,并且在法律、法规规定范畴之内,同时属于国家某种机关管辖的范围。事实上,公安机关的服务功能,正在偏离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公安机关集中的趋势。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领导不切实际的打出了“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并对此大力渲染,无形中群众认为警察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邻里吵架、夫妻吵架,群众不找居委会,找警察;欠债纠纷不找法院,又是找警察。公安民警处理起来左右为难,疲于奔命,事实上警察对有些事情也根本无法处理。这种耗时、费力的工作,牵制了公安机关投入对社会治安控防的大量警力。浙江大学一位从事行政法学研究的教授认为,“模糊不清的承诺,其实是对滥用公共资源行为的一种纵容。警察是公共服务机构,他为个人提供服务时,应该是求助确实力所不及并且为

‘急、难、险’的情况。”

我们并非否认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为考虑达到公众的满意而进行的单纯服务等层面的优化警察勤务规划有必要,但在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进行审慎的再认识。笔者认为,现阶段公安机关的服务应当主要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主流任务而不是对个体公民某些“私权”的满足和服务,服务应当是对公民的“共同私权”的服务,服务应当是公安机关职权、义务范围之内的“便民、利民、为民”措施。公安机关从有些不必要的“服务”中解脱出大量警力对社会面进行控防,集中精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治安环境,增加公众的安全感,这其实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服务,更能体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美、英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针对社会犯罪激增的情况,从来都是以强化打击犯罪来服务社会公众,未见有号召警察来全方位满足公民个体“私权”的服务。我国在此社会转型、治安形势严峻时期,由警察来对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现实的。

二、对公安机关现有体制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现有的公安体制架构基本在沿用六七十年代的办公模式,虽然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进行过改革创新,但尝试得不够彻底,其实也是“换汤”式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提高警队的战斗力,甚至改革之后战斗力有所削弱。旧模式在新形势下日益显露其弊端,主要表现在:配置警力不合理,机构分散,业务重叠,多头领导,公安资源浪费严重。这绝非危言耸听,只要我们审慎的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弊端。如巡警的配置,现状是市局一级机构设支队,分局再设大队,大队下面设置中队,具体巡务由中队负责。支队、大队两级各有办公机关及机关警务人员,而且人数众多。在关系上,支队对大队进行业务指导,分局则对大队直接领导。正是由于“指导”、“直接领导”的原因,造成了两级机关的生存空间,从而使得在这个空间中漂浮着大量的富余警力。我们试想,如果剔除了“指导”、“直接领导”,两级机关可以抽出多少警力?机关每年所使用的经费又可以节省多少?这个不难计算。长期以来,在公安部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改革从未更断,措施不断更新,但效果却不理想,刑事案件仍然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公安机关只关注公安资源的投入和使用,而对结果和投入缺乏相应的成本观念。则投入时“不计成本”,而对于投入以后产生的效益不能进行可行的测定和评价,因此就出现了警察部门内部存在大量的无效警力和负效警力。上述巡警的问题亦是基于这个原因。

警力隶属多头,难以集中使用,这是公安资源浪费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如在路上巡逻的警察,除了交警,还有巡警,甚至再有派出所的民警,三种警察分属不同部门,多头领导,警务安排各自为主,任务重复,难道这还不是浪费?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形成拳头,必须五指收拢。这是“拳头理论”,也是常识。拳头的力量比手指的力量大,使用警力亦是同一道理。用“拳头理论”及“成本理论”来指导公安体制改革,将大部分的机关警力直接设置在最基层,充实第一线的警力,我们还会抱怨“警力不足”吗?

“警力不足”是相对的概念。何谓“足”,何谓“不足”,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基层派出所的角度来看,搞基础警务工作,每天不断的忙,没完没了,加班加点,警力确是“不足”。但在有些机关部门,上班一杯茶,一份报纸,消闲自在等下班,这不止是警力“充足”,甚至是富余。所以,公安部门长期出现了劳动量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们用家庭理论来考察,一家五口人,如果大哥忙,兄弟还可以过来帮忙,大家分担,很快就把事情办完。但是,现在的公安机关部门之间只能是邻里关系,邻居帮忙与否不是义务,而是出于自愿。如果基层派出所作为一个家庭,其他机关部门即是邻居,警力长期得不到集中使用,问题的症结就出于此。我国现在流行的与发达国家警力万人比的数字攀比观念,这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信息时代来临,世界各国正沿着“全球一体化”的轨道发展,我国亦不例外,因此,现代的警务工作出现了全新的理念。公民认为:政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而供养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所有经费又是取之于民的税收,作为有纳税义务的公民理性的思考是,既要从政府处获得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又不愿增加赋税。所以,公众的一致愿望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运作模式。基于公众的统一愿望,各国政府正在调整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精简机构及人员,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警察部门作为政府最大的部门之一,各国政府亦在有效地控制投入,以防止其不断膨胀。作为警察机构,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扩充人员、加大投入的旧思维,而要从内部挖掘增加警力的潜力。我们公安机关一直以来亦进行精简机关人员之类的改革,充实了基层部分警力,但未抓住问题的本质,未起到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根本作用。现代的警务规划必须以效率、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警务安排中不能出现任何无效率和浪费现象,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痛下决心,对机关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砍掉没必要存在于市局、分局的二级机构,将人员、业务直接放在基层。粗略计算,以深圳为例,单是“巡所”一体化,就可以为基层派出增加近百分之一百的警力。这样规模的第一线基层警力,没有理由搞不好社会治安工作。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西方国家的警察部门管理出现了全新的理念,称为“第五次警务革命”,这对我国公安机关的微观管理有极好的借鉴作用。他们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完善警察内务管理,其基本观点包括: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管理上无本质的差别;私营部门管理具有优越性;借用私营部门管理模式来重塑警察形象。因此,成本预算成为警察局长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即安排一个警力必须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要求警察局长不仅是警察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还应是会精打细算的老板。事实上,这个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务规划中已经得到运用,如:警务安排执行严格的分班制度;警力安排根据警察工作量作弹性变化;为节省警察投入,在安排内勤工作人员时招募一批有技术、待遇低的文职人员等措施。在指导警务外部工作时,他们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警察机构长期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办法。它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警察机构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警察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组织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民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

上述的警务理念,与警察的实际工作相联系,也许对传统的警察业务必须由国家警察包办的认识提出了挑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的警察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交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公众很满意。如果我们公安机关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对内勤人员亦使用社会招募的技术人员,并将警察的部分服务业务交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我们可以节约近三分之一的公安资源。

三、“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这是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说的话,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一直被政府、犯罪控防专家奉为至理名言,亦是他们在进行犯罪预防工作时奉行的准则。他们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控制犯罪是社会的责任,警察只是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而刑事司法系统又是政府的一部分,所以仅仅依靠警察来控制犯罪是不可能的,而必须由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犯罪问题

没有国界之分,有共通的特点,笔者认为李斯特的这句话也应该成为我国对社会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至理名言。

社会政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涉及政府对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对自身行为、企业行为、公民行为进行规范,从源头对社会控制、治理、防范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它包括法律、法规、政府的所有成文文件等等,范围广大。众所周知,完善的社会政策,可以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当然包括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长期以来,我们政府在致力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法治观念深入民心,这些都是社会政策日趋完善的标志。但是,在很多领域内,还存在法律的空白地带。地方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时,缺乏深入调研工作,并未制定或未完善地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或者在制定有关政策时未综合考虑解决治安隐患问题,在源头上对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得不到有效遏制。政府要求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分子保持高压态势,严打一浪接一浪,专项治理运动一个接一个,往往是运动期间治安形势好转,运动一过即沉渣泛起。如抢盗机动车辆案件,公安机关不断的打击,案仍有增无减的发,这是什么原因?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未抓住本质,即治标未治本。政府应对此进行深入调研。重视打击之外,重要的还是防,要“打防并举”。当然公安机关的控防工作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对源头的防。卫星定位系统对机动车的防盗抢效果很好,为什么政府对机动车销售时不将之进行捆绑销售的立法?同样道理,房地产市场也应与室内红外线防盗系统进行捆绑销售。完善的控防措施必然可以遏制大量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在英国,针对社会出现大量盗抢手机的案件,政府对手机进行了登记、凭登记牌转机、上网的立法,如果公民使用非经登记的手机,便可认定为刑事罪行,遏制了销赃市场,此类案件一下子大幅降低。这就是社会政策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于西方国家重视犯罪预防的情况,在此不妨作一赘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1)美国:6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法律实施局。它的作用是把联邦的税收转给各州和地方政府进一步进行犯罪控制,以想尽对策来减少犯罪。1980年,美国又成立了“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它关心年轻人,重视宣传工作,强调犯罪预防会使美国人生活过得更美好。

(2)瑞典:1974年,瑞典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起初,该委员会的活动主要是研究与审判系统有关的问题,后来研究的重点逐步集中在犯罪预防和对这些估计上,并把犯罪预防作为首要任务。它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改进各个组织的犯罪预防方法,依靠社会力量同犯罪作斗争。它重视观察、分析及预测犯罪的发展,研究犯罪的起因、阻止犯罪的方法和估价,强调犯罪预防一定要形成组织,要重视调查研究,并且对实施的方法要进行评估。

(3)荷兰:1986年,荷兰政府开始实施一项犯罪预防计划,它包括50多项系统工程。如为失业者提供看管自行车的工作,在商店协助警察打击扒手,举行女子自卫讲座等等工程。该国50多个市政府都成立有犯罪预防的协调单位,通过警察及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合作来寻找同犯罪作斗争的方法。

(4)法国:1983年,法国建立了“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地方700个城镇和地区亦建立了犯罪预防委员会来预防犯罪。这些委员会的成员有选举出来的官员,地方基建、教育、劳动、司法长官、警察和一些私人组织的代表,他们探讨犯罪的原因,达成一致协议后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施许多预防犯罪的工程来控制犯罪。

(5)加拿大:在该国,有关社会、卫生、住房和经济发展计划也被列入“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政策来预防某种具体的犯罪。如在80年代,卫生福利部接管了全国禁毒战略计划、全国反对酒后开车计划和全国预防家庭暴力计划的预防犯罪领导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加拿大政府还建立了预防犯罪的网络体系,通过了城市安全和预防犯罪的政策。这个政策包括由司法部、检察署、卫生福利部、国务部、劳工移民部和加拿大抵押住房公司建立的一项新的计划。这项计划起到了预防犯罪行动情报交换所的作用。

从上面有关国家的情况看来,政府在犯罪预防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因此,我们政府应积极借鉴其合理成分,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机制,加强对社会治安、犯罪问题的调研工作,准确、及时地将动态信息反馈给政府决策层。政府要据此对社会治安进行通盘考虑,对可以预防的犯罪,政府要从宏观政策上设置防范障碍,增加社会投入,加大犯罪成本,进行综合治理,毕竟治理社会治安工作并不是公安一家的事。在西方国家,理性的公民均一致认为管理社会治安是全社会的事。我们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时,再不能固守传统的“报复”性立法观念(如触犯了某条文,以犯罪论,处多少年徒刑。此即报复性立法),而要以犯罪预防的理念,在法律、法规中增加预防犯罪的条文,对社会治安控防加大立法力度。尽管立法时有可能触犯了部分人的利益,但如果对社会整体、对社会治安大环境有利,必然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四、加强对警队的法治建设

对公安民警的行为进行规范,“根本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针对警务人员的专业行为、业务行为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等。另外,对于警务人员的操守亦规定了严格的廉政准则,各个警种还有相应的行为规章。地方的公安机关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亦相应制定有关行为规范。公安民警作为政府公务员,还必须遵守公务员的有关准则。总的情况给人看来,为约束公安民警的行为,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五花百门,琳琅满目,如同货架子,上面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而且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标准,或者适用时存在多重性,这样极易导致“惩罚选择”:如追究某些人,不追究某些人;或者重追究某些人,轻追究某些人。有法治理念的人均认为:有选择的使用法律、法规,这是一种粗暴的专横的行为,这种行为远离法治的精神,其实是“人治”的表现。笔者无意否认对人民警察加强管理的意义,毕竟公安民警是准军事性质的队伍。但是在我国日益提倡法治精神的今天,党中央反复强调依法治国的方略,公安机关作为政府最大的公务员队伍,是否更应加强依法治警?

依法治警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如果只是口号,那么我们警察就会生活在“个人意志”之中,那么警察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行为都将不是出于自己的良心的要求,不是出于道德感情的要求,不是出于法治精神的要求,而是为了符合“某个人的意志”,这样,警察的行为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某个人的意志”而生活。因此,依法治警首要解决的是,规范警察的行为要“依法而治”,而不是凭“某个人的意志”而治,“个人意志”必须通过“法”或严格的纪律制度来表现。广大民警迫切要求的是立法部门给民警制定一部严谨的可操作的完整的行为法典,而不是东一篇西一篇的行为规范。

在现实的队伍管理当中,传统的做法基本是对民警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亦远离法治的要义。笔者认为,抓队伍建设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而要加强“本质教育”。

关于学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4

本次务虚会,让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也就是我们玉潭教育的未来学校发展的形势及目标,同时对思路举措进行探讨,刚才大家讲了很多。下面我按照我们蒋书记的几个具体内容:文化立校、办学特色、区位优势、及管,就我们西郊学校工作虚实结合谈几点想法和认识。

一、文化立校,办学特色

1、既不依山傍水也没有挡土的围墙,校园面积不大,四周面向墙壁(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国家领导、长城、长江、黄河、历史背景、经典文化)

2、当然不可能每个学校都有历史,但不能没有文化,我也很想把学校的围墙文化建起来,让学校某些地方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外来人员在课间或放学成为留恋的地方。

3、那么结合学校实际,在文化立校在办学特色上“跳绳”、“弟子规”、“名人名言”警示校语、“ 疏散图”、“强身健体”激励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三讯一训”(校、学、校风、校训)

4、学校培养学生正确的礼仪规范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无论在什么场合,它体现一种典雅的校园文化素养。

5、校园“智能”广播系统考虑―上下课铃声设为动听的音乐,在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播放欢快的音乐,校园歌曲让师生在其中有美的享受,也是一种高尚的校园文化。

6、校园网络建设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宣传和精神活动,是一项高智能文化。

7、活动文化―全期根据上级、依托节日

二、教育教学思想上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管理从理论到实践上要做到“精、细”。我经常对老师们讲:“点点滴滴求和谐、时时处处见管理”,学校大也好小也好,管理上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是精品,把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每个环节保证不出问题。

和谐,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人性化基础上求精细管理。校园广播,想响就响、想怎么智就怎么智

上下课、大课间活动铃声、升旗仪式、眼保健操铃声,休息时还可以播放校园歌曲,丰富广大师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校文化品位。

校园网,随着时代校园信息化进程推进,网络环境已广泛的影响着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

三、关于后勤方面

做好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王显清

信访工作作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和诉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社会矛盾增多,冲突日趋频繁;同时,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明显提高,经济维权意识增强,利益诉求能力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信访总量有上升趋势,尤其是越级上访量增长较快,部分信访行为呈现出组织化、规模化、对抗化的趋势。这在社会转型时期固然有一定的必然性,给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针对当前信访形势的变化和出现的新特点,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应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维护公平、规范秩序三个着力点,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维护信访稳定工作的水平。在处理当前信访问题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和重大信访问题时,应坚持“可疏不可堵、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和“区分性质、讲究策略、把握时机、严格执法、冷静妥处”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打牢根基,强化基础。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集中在基层,暴露在基层,维护信访稳定的工作重心也应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做好基层基础信访稳定工作,首先要强化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选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班人;选好一班人,就能带动一群人,凝聚一群人。要选拔素质好、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真正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其次要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个别违法乱纪、引发民愤、群众反映大的基层干部,要严肃纪律、严格查处,增强党纪国法的威慑力。再次要强化基层民主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要采取召开座谈会等科学、民主的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凡是绝大多数群众不满意或不赞成的,不能决策实施;反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都应向群众公开,确保他们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最后要强化基层干部的领导责任。各级党政一把手对信访稳定工作总负责,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一级抓一级,级级负责任,使信访工作不留空当、不走过场。并且,要把信访稳定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阅处人民来信制度。县以下的党政部门领导阅批人民来信必须具体、明确、不能含糊其辞,重要信访件必须亲自处理,跟踪督办,查问结果。阅处的原则是县级多办少转,乡镇和其他基层单位只办不转。要坚持定期排查、梳理、交办制度。县和乡镇每月排查信访不稳定因素,排查问题要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梳理问题要做到准确恰当、掌握轻重、分清急缓、分类交办。对于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做到包案领导落实、责任单位落实、解决时限落实。要坚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县领导应做到每星期接待上访群众,乡镇、部门领导则应分工排班每天有人接待群众来访,切实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把问题解决和控制在本地。要坚持信息采集和报送制度。加强对一些前瞻性、综合性、苗头性、倾向性信访信息的捕捉、梳理、分析、研究,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二、狠抓防范,整合资源。群众为什么要上访,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有问题要解决。问题不解决,群众就会上访不止;问题解决了,群众就不会再上访。因此,解决问题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核心,也是治本之策。在上访人群中,有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别人看来是小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是大事,如果解决不好,积少成多,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中心工作。有少数干部对待群众信访问题冷漠淡然,对一些马上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味地推委、躲避,结果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简单问题拖成了大问题(复杂问题),个别问题拖成了群体性问题,不仅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机,也增加了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要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机制,减少可能产生的信访问题。当前绝大多数的利益受

损者,是政策效益辐射的边缘群体,是社会发展中的弱势阶层。地方党委、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尤其是在做出事观辖区内大多数人利益的重大决策时,一定要科学、民主、反复论证,谨慎而行,最大程度地增进政策效益,缩小因政策实施造成利益受损人员的范围。在推行政策时,必须考虑对利益受损人员的合理补偿问题和对生活困难人员的妥善安置问题,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二是要建立经常性的下访机制,及早发现潜在性的信访问题。地方党政干部要深入基层,走到群众中间,体察社情民意。要将一定的工作日转化为“深入日”,“下访日”,变被动接防为主动下访,及早解决群众困难,及时消除政策实施的负面影响,洞察信访问题产生的苗头。此时的信访问题因发现得早、程度轻、问题小,解决起来花费的成本相对较小,容易实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的目标。只要将信访工作做得超前一步,改被动防范为超前预防,就能改变信访工作低效率、疲于应付的状况。三是要理顺司法救济机制,合理分流解决信访问题。信访已经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并列为行政救济的三大手段,但实际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门槛过高,限制太多,而信访具有便捷、经济等优势,这使得信访成为当前群众首选的行政救济方式,造成信访部门处于“两难”境地。从法治国家的长远建设来看,信访作为“制度外的正式制度”,以法律系统外部的途径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为党政干预司法提供了制度化空间和正当渠道,这与现代法制要求的政法分离、司法独立、程序正义的原则和理论相抵触。因此,要加大普法教育,做好法制宣传,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在法治框架内一定程度弱化或剥离信访的权利救剂功能,将行政救剂、司法救剂和信访呈情实施程序有机对接。同时,要降低司法救剂和其他行政救剂的门槛,提高救济效率,及时地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拓宽维护群众权益的渠道和途径,适度分流现实性的信访问题,减轻信访工作的负担和压力。

三、强化监督,保障落实。处理群众信访问题一定要出以公心,不能存有私心杂念,要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办事,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利益上尽量向群众倾

斜,100%有道理的100%解决,1%有道理的1%解决。解决信访问题还要有“彻底还帐”的勇气,做到还“感情帐”不怕丢面子,还“经济帐”不怕受损失,还“执法帐”不怕担责任,让群众真正看到我们为其解决问题、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决心。为此,一要建立信访监督监察机制。信访督查监察室,专门负责督查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对排查梳理情况、交办信访事项办理情况、造成影响的信访事项的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督查。对在信访稳定工作中的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作出党纪、政绩处理。这样,就可以促使各级干部在信访稳定工作中增强工作责任感,扎扎实实地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处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二是要切实履行信访督查监察职能。采取电话、会议、走访、调研、责任倒查等多种形式进行督查、督办。三是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对因决策失误、工作不力而引发激化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责任追究,严肃纪律、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失职、渎职,遇到信访问题推委、拖延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要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强化信访事项处理机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对投诉事实清楚、符合政策法规的信访问题,必须及时解决到位,不能一转了之、不督不办、不问结果,失信于民;对不依法办事,损害群众利益、引发群众上访的,要坚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能姑息迁就、心慈手软。同时,要规范信访人员的行为,教育、引导群众在法律框架内正常表达自己的诉求。要保护合法上访,对有利有序的上访要想法设法帮助解决,对有理无序的上访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打消一些上访人存在的“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要惩戒违法上访,对极少数别有用心,以上访为幌子借机闹事、不听劝戒和警告的违法违规上访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追究法律责任。要加大信访案件的公开处理力度,以案说访,以儆效尤,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和维护信访条

对高校迎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校;迎新工作

九月十一日迎新第一天至今,我院08级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逐步落下帷幕。我院08级新生共665人,组建8个专业、14个常规班。除北京、上海、台湾外,生源覆盖各个省份,少数民族学生二十余人,他们中不乏省市级三好及各类音体美特长生。

在校领导、商学院各级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在院学生会、志愿者队同学们热情配合下,08级新生入学报到工作顺利结束。自军训起,围绕两位辅导员的精心组织,从开学典礼到为期两周的军训,再到同学们进入班级、开始第一堂课等一系列工作得以井井有条地陆续开展并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收效。我们的迎新工作大致如下:

一、抖擞精神,打响迎新第一炮

迎新前一周辅导员需对院学生会成员进行迎新工作动员大会,并将两天接待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落实到人。九月十一日清晨,商学院08级新生报到工作正式展开。院里将我院概况制作成X展架、并将报到流程、分班及宿舍分布情况、报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予以宣传板展示。此外,商学院各级辅导员,工管、会计教研室部分教师,学生会干事以及志愿者队,为新生提供咨询、引领等各方面详尽周到的服务。九月十二日结束迎新工作的当晚,商学院领导及各级辅导员分两批逐一走访08级新生宿舍,对新生进行细致而亲切的慰问。

九月十三日上午,我院在SA105分两场举办了2008级师生见面会。院长用平实的语言和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向新生介绍了我院的专业设置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党总支书记发表讲话,他要求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和谐人际关系、把专业学习和拓展自身素质结合起来。随后,新老生代表分别发言,与大家分享了初进大学校园的感触以及对今后生活、学习的设想,坚定了新生们努力拼搏的决心。

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一切对于他们来说还都很陌生。为此,九月十四日全天,院里专门组织了进入各班的新老学生见面会。通过学长们耐心的讲述,和同学们真挚地交谈,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起大学生活的信心。

二、磨炼意志,两周军训显风采

為了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强烈的国防意识,同时锻炼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我校2008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于九月十六日上午在学校田径运动场隆重举行。军训中,学生与教官、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各连指导员在军旅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军训期间,商学院所在的二营六至十连积极配合军训旅司令部、政治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军训宣传工作。我们认为,军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带给新生的记忆却是永久的,益处是无穷的。在严格的军事作风的熏陶下,同学们养成了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在与生理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矛盾斗争中,同学们养成了坚忍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部队的优良作风会促进同学们在今后的岁月中克服一切困难,争创佳绩的。

三、涓涓细流,多维度掌握学生信息

1.小班主任做桥梁。

在商英、工管、经济、法学四个专业中试行小班主任制。我从大三学生中精心选派有良好工作能力、热情开朗的同学到08级专业对口班担任小班主任,与新生一起晚自习。自国庆正常上课后试行已一个月,九个班取得令人满意的收效。目前,小班主任们与同学们良好融合,班级的精神面貌也随之提起。小班主任们在给与班内每名同学充分的关注,并有针对的提供指导和经验借鉴,帮助新班级顺利走向正轨。

2.常规药,新吃法。

在学生处的指导下,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学生手册》的学习和考试。此外,《安全手册》和《创建文明校园知识手册》在节前就已发至各宿舍,并要求各班在节后围绕以上两个主题进行第一次主题班会。班会上,同学们各尽其能,把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和解决办法全面展现出来。这样的一种新吃法不再是传统的“宣书”,而是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所收获、鲜活记忆,最大化的让同学参与其中,加深彼此了解、深化班级凝聚力;并让安全观、文明校园理念深入人心,为保障在校大学生安全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展示个性、我爱我家。

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安下心来学习和生活。我们组织了教室及宿舍装饰大赛。通过集体出谋划策分工合作,大家达成共识,携手把教室、宿舍装点成温馨的家。此次活动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4.特殊家庭学生和音体美特长生。

这些信息的掌握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在军训期间,就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交三级贫困证明复印件,对地震灾区考生、办理生源地贷款的学生和走绿色通道的学生信息进行不断梳理和细化。通过军训期间的连队文艺表演、拉歌活动、教官欢送晚会和开学后的“第一封家书”、给辅导员的自我介绍信等众多细小事件,掌握了特殊家庭学生(单亲、离异、多子女家庭)和特长生信息。

四、旁侧协助,扶持第一届班组上岗

通过军训期间的考察,每班选出有自我意向的代班长。开学后第二周,各班开始进行第一节班委选举。代班长们在先期的工作获得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故在正式竞选中得到了较高的支持。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锻炼同学的这种举措能够较有效地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使新同学尽快地克服胆怯心理,充分表现自己,发挥特长。班委的成立使班级成员凝聚成一个团结的整体。使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们真正的成为一家人,便于今后各种集体活动的组织和策划。在正式班委成立后一周,各班都能上交班级制度建设初步方案,在制度约束下,使班委各司其职。

回首开学至今,我院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有序地完成了新生入学指导工作。全院新生真切的感受到了学校带给他们的温暖。新学期伊始所开的好头,必定带给所有人信心和力量。这种信心和力量必定推动商学院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1]谢翌.关于学校文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4):20-24.

对新农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7

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养老是我县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传统经济的冲击、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妥善解决农牧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县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农保经办机构的职责

县新农保办负责全县新农保的参保登记、缴费核定、保险费收缴、基金划拨、基金管理、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核定与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稽核和内控、档案管理、统计管理、受理咨询、查询等工作,并对乡镇事务所的业务经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考核。乡(镇)新农办事务所、村协办员负责所辖乡(镇)各村及本村适龄参保人员相关资料的收集、参保档案的审核、养老金收缴、待遇领取人员到龄通知等工作。

二、新农保试点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制度不健全,没有统一的制度安排。新农保制度目前只是在探索发展中,从全国和全省的层面上还没有一套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的制度,其很多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筹资渠道单

一、缴费水平偏低、集体补助形同虚设、政府责任没有得到体现,致使农民参保率偏低,覆盖面窄,保障资金投入不足,每月55元多养老金难以起到基本生活保障作用。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有待规范。目前新农保基金由县级养老保险机构管理,运营层次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在当前银行低利息时期,基金保值都困难,增值更是无从谈起,而且以县为单位的基金管理模式在技术层面上也难以使基金保值增值。并且没有专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制度规范,乡、村基金滞留时间过长,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机构平台建设不健全、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目前,新农保机构平台虽然基本建立,但不够健全,由于工作经费等问题,人员流失现象较严重。随着新农保业务延伸到乡、镇、村,部分人员综合素质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业务水平相对不高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缺乏等现象,村级协办员补贴分散,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也无法对村协办员进行考核,难以保障新农保健康、稳步发展。

(四)对新农保的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民对新农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不少农民对新农保心存顾虑。二是存在年轻人不愿参保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较大一部分年轻人不愿参加新农保是自认为还年轻,没有必要过早的参加养老保险,宁肯将钱存入银行也不愿参保。三是村干部有畏难抵触情绪,造成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实施工作难度大。

三、完善新型农村杜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由于现行新农保制度处于摸索阶段,各省的制度设计方案千差万别,地方色彩鲜明,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状态,普遍缺乏法律规定性,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由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局限性和政策活动的复杂性,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以便为政策的变化或终结提供依据。对社保基金的监督是对“新农保”工作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基金监管责任制,明确经办机构对基金的监管职责,并结合自身情况,定期对当地的“新农保”基金开展专项检查。

(三)指定专人负责新农保工作

民生工作是如今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民生工作是各级政府不可怠慢的,因此,要各级领导全面重视和督促。县政府领导应联各乡镇,督促各乡镇新农保工作;各乡镇应有新农保工作专职人员,而现在大多数都是兼职和临时人员,只能是在过渡时期暂用,这对新农保工作的长期性存在隐患;村级协办员应全面开展本村新农保工作,及时上报本村新增、死亡变动表,并在年终应给与一定的待遇。

(四)宣传再深入,认识再提高

关于计划生育的几点思考 篇8

2011 09 12 晚 占令(纯属个人观点)30年前,党中央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公开信中提出:30年后“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如今,计生政策实行已逾30年,中国也已站在社会老龄化的门口。人口政策的转折性时期是否已经来到?

学界已有诸多呼吁,甚至连“独生子女政策”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田雪原也表态支持逐步放开二胎。而国家计生委仍然是最为明确的反对者。

------------摘自《南周》

时势造英雄,伟大的丘吉尔在二战时期是一个让英国历史永远铭记的人物,然而到了和平时期缺却默默无闻。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时间在不停的刷新,人们的生活也从一幅幅黑白的照片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绚丽。人多力量大的时代已经早早画上了句号,在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力下,我们不得不得重新审视政府的视角和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伴随改革开放30年,在我看来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这个人口爆炸的时代,给发展中的中国资源和环境以喘息的机会。但是带来人口问题我们不能忽视:

其一,人口结构和性别的失衡。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的社会,新一代未来的劳动力面临巨大的压力,养老问题;同时在性别的比例上,出现了男女比例118:100的格局,人口性别的失衡会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二,从经济的角度看,如果要保持原来的经济增长,劳动力的减少,必然要用资本来替代。这种替代效应从根本上并没有达到节约资源,缓解环境的压力。

我个人认为,从社会学,经济学和哲学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不过还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一,我个人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生育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思想自由,生活自由。那么政府限制二胎政策就是不行的;历史的必然让我们来寻找一个平衡点,个人认为,在分布的全国经济发达的城市,实施允许开放二胎政策,但杜绝三胎。而在农村仍然照常实行,需要一个十年的过渡期;十年之后全部开放二胎政策;第二,希望政府尊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问题的遏制也回产生新的挑战。

关于海外校友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9

关键词:海外校友工作;校友资源;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48-02收稿日期:2012-04-01

一、充分认识海外校友资源的本质内涵,明确校友工作的出发点

1.社会归宿感的需求决定了海外校友与母校的联系难以割裂,我们称之为,情感的互动。学校和校友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联系,校友感谢母校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校友关爱母校的现状与发展。同时,校友也希望母校能不断给予自己在知识或事业上的支持与帮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离不开由血缘、地缘和人缘等组成的社会关系,并从中寻求其社会归宿。校友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在母校度过,他们永远难以忘怀在校园中度过的青春和挥洒的汗水,可以说母校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2.知识分子的群体特性赋予海外校友极具回馈母校的可能性,我们称之为,功能的延伸。海外校友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谙“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又受传统知识分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等思想的影响,对以回馈教育的形式回馈社会的情绪很高。从回馈的能力看,海外校友职业分布广泛,身居世界各地,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大多又处于社会中上等收入阶层,具有一定的回馈能力。

3.海外校友资源的特殊属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我们称之为,现实的需要。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整个社会形势、国家政策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大力拓展海外校友工作范畴。而海外校友资源又恰恰是学校特殊的宝贵财富。这种宝贵财富,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是一个学校得天独厚的无形资产, 学校必须重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

二、充分认识海外校友工作重要意义,强化海外校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1.形象资源与塑造品牌的作用。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组织,越来越重视通过大学公共关系提升自身形象,塑造自己的品牌。海外校友作为大学的特殊公众正好涵盖了大学公共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和传播的过程和手段。因为海外校友曾经是大学内部公众,毕业后又弥散于各种公众之中,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传播着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智力资源与引进人才的作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全球人才争夺战更为激烈,高校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也不例外。对高校来说,开发利用海外校友的智力资源,发挥海外校友的引智作用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把海外校友资源作为学校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来对待,将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引进学校工作;二是海外校友可以参加学校的重大决策;三是通过海外校友的介绍把其他人力资源引进来。

3.育人资源与培养人才的作用。对大学而言,广大海外校友是学校不在编的教师,同时也是扶弱助学、吸收毕业生的重要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在这两方面的作用,对大学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加速人才培养地位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改进德育效果的角度看,海外校友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他们是学校的形象品牌,来自学生之中,对在校生有很强的导向力、亲和力和号召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阅历,是业界精英,对学生很有说服力。

三、明确海外校友工作基本理念,推动校友工作健康发展

1.以服务为宗旨。服务校友是校友工作的首要目标。不管是对事业刚起步的海外校友,还是事业已有所成的海外校友,母校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资源。母校的服务和支持,帮助海外校友在异国他乡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位置,为他们充分实现自我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同时,为海外校友服务的过程,也是不断强化海外校友与母校联系、深化海外校友与母校感情的过程。

2.坚持以情动人。校友工作主要是感情联络。只有和海外校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取得海外校友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促成海外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相互支持。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校友工作人员时刻以善待每一位校友作为工作出发点,高度重视与海外校友的感情交流,立足平时的沟通联络,通过热情的服务,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到海外校友的心坎里。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校友。校友群体有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海外校友捐资兴学是对母校的回报,海外校友成就事业、报效国家同样是对母校的贡献,而且从长远的眼光看后者更为重要。为此,对于每位海外校友,我们不仅看到他目前的情况,更关注其发展的潜力,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帮助,鼓励其在各行各业实现自身价值。

4.努力集聚学校发展资源。校友工作固然不能以募捐为目的,但是对于那些具备财力基础同时又具有捐资兴学意愿的海外校友,我们积极争取他们将资金投入母校的发展建设事业,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既是海外校友对母校的一种回报、对后学的激励,同时也是海外校友自身境界的一种实现。

四、注重海外校友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校友工作实际效果

1.以培育校友文化为先导。校友文化的培育是一个贯彻学生毕业前后的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首先要培育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校友意识。培育校友文化、开展校友工作,要从在校生抓起,善待今天的每一位学生,就是赢得明天的校友。应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毕业教育等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增进在校学生与母校共荣辱的观念,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未来校友骨干。其次是要在广大海外校友中积极倡导、形成回报母校的捐赠文化和提携后进的文化。回报母校,是海外校友对母校凝聚力的体现;海外校友中积极提携后进,关爱年轻的海外校友,就是关爱未来的成功海外校友。

2.坚持全方位开展工作。一是校友工作的范围要全面覆盖在校生、教职工、毕业生、学生家长和离退休教职工等五类对象。二是做好校内校外两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做好校内校友文化的培育,还要注重发挥各地校友会和海外校友会的作用。三是工作方式要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外校友采用不同的感情维系方式。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海外校友分别采取联谊会、论坛、沙龙等不同方式搭建校沟通平台。四是就是加强校友工作的基本能力建设,办好“一刊一网一库”。一刊,即校友杂志;一网,即校友网站;一库,即校友数据库。

3.加强校友工作网络建设。做好校友工作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关注和全员参与,需要职能部门和相关部处的通力合作,尤其需要各院系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还需要学校和各地校友会的相互呼应。一方面,要充实学校从事校友工作的专业力量,通过外联处加强与海外各地校友会的联络,另一方面把具体的海外校友联络和海外校友信息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在院系建立校友工作小组或联络机构,发挥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海外校友工作网络和管理机制。

4.服务地方实现自我增值。在校友工作中要强调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通过海外校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海外校友、母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服务,进一步探讨学校与地方合作的新内容、新领域,开创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模式。此外,海外各地校友会之间的互通信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关于监所检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0

监所检察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根据人民检察院派驻看守所检察工作流程等的规定,所谓监所检察,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和对劳教机关执行劳动教养决定的活动是否合法,以及对看守所的执法活动是否合法,依法实行监督的总称。其主要任务是:依法惩治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政策在执行机关统一正确实施。从监所检察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看,做好监所检察工作是实施刑法、刑事诉讼法,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和争取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的需要。

一、当前监所检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监督惩处措施,执法监督难度大。刑法和刑诉法虽然赋予了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职责,但规定比较原则,没有必要的强制手段。检察机关发现违法、违规情况,只能向有关单位提出纠正意见或者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而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是否被采纳往往取决于被纠正单位的认识态度,如果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不被采纳,由于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采取相关强制措施的权力,只能提请有关部门解决,使得监督流于形式,影响监督权威。

(二)获取监督信息难。监所检察对被监督单位实施法律监督的前提是掌握发生在刑事诉讼各环节以及监管场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监所检察人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渠道非常有限,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诉讼程序进行和刑罚执行环节由于监所检察部门掌握文书的数量极少,主要是相关的机关都没有将法律文书送达监所检察部门,如逮捕证、不批准逮捕书、释放(变更强制措施)通知书、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书、刑事判决书等监所检察部门都没有。要监督的话往往要到有关机关去查阅相关的法律文书,难以做到监督的及时性,在有关机关不配合的情况下,监督检察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2、被监督单位干警是24小时轮岗值班,而我们是正常工作日制。当我们处于法定节假日时检察监督也随之“休息”,其间出现的问题我们难以知晓。即便我们正常工作时间,也不可能全天守在监区里,相关的法律法规又没有明确一个获取监区里发生的本应属于我们监督检察的信息的途径。实际工作

1中,一般都是依靠被监督单位认为有必要时才提供,或者我们偶然遇到和听说。被监督单位对发生在监管场所的问题,是否全部或如实告知我们,依然取决于其自身利害关系及我们与被监督单位的协调关系。

(三)技术装备不到位。由于监所检察部门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使得难以与看守所实行微机联网操作,对看守所登记的有关监管情况无法及时查阅。由于不能联接看守所的监控系统,不能随时注意舍房内在押人员的活动情况,对在押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很难及时了解和要求有关单位查处。

(四)对监所检察工作重视不够。目前部分检察院对监所检察工作不重视,表现在认为监所检察属于一个可要可不要的科室。在硬件设施的配套、人员素质建设等方面投入的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监所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监所检察部门的地位尴尬。按着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所检察监督自然涉及对人民检察院的有关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但是由于监所检察部门属于人民检察院的一个业务科室,这样使得监所检察对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有自己监督自己之嫌疑,违背法律原则,难以保障监督检察的公正性。

二、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完善监所检察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完善监所检察方面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完善是确保监所检察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就会使监所检察失去法律依据。现行的监所检察规定大部分是检察系统内部的规定,对外的权威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要专门针对监所检察做出规定,应明确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在检察监督中的法律强制力,对监督权如何具体行使以及对拒不接受检察机关监督的行为如何制裁法律应做出明确的规定,真正提高监督的效益和质量

(二)建立信息通报、规范文书送达制度。首先在监管场所方面,要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发生在监所场所的违法违纪情况,监管场所应及时向监所检察部门进行通报。加大硬件投入,确保监所检察部门与监管场所实行联网操作,这样监所检察部门就能及时掌握监管场所的在押人员的情况、2进所出所、提讯等情况是否合法。其次,对于诉讼环节的法律文书要及时送达监所检察部门,如逮捕证、不批准逮捕书、释放(变更强制措施)通知书、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书、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要送达监所检察部门备查。

(三)提高派驻检察级别。可以考虑将监所检察由分院统一上收,统一派驻,提高检察监督级别。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派驻机构与基层检察院的关系,使派驻检察部门脱离基层检察院的领导,避免监所检察部门与基层检察院的裙带关系,保障监所检察部门能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基层检察院的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增强监督权威。同时,在统一派驻检察的情况下可以对监所检察部门的干警进行适时的工作轮换,避免监所检察干警与被监督单位由与太熟悉而产生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情况。

总的来说,做好监所检察工作要求首先从立法上解决监督检察的依据问题,其次监所检察干警要切实的提高思想觉悟,认识到监所检察工作的重要性,放下包袱和顾虑,敢于监督。

(四)加强监督力度。加强监督力度要求监所检察干警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准确监督、勤于监督、改进监督方法。

敢于监督要求检察人员对诉讼活动中的违法问题,要有监督的勇气和胆略,一经发现要果断地进行监督,不能畏首畏尾,怕得罪人不敢监督,怕影响关系不愿监督。应当明确监督是我们的职责,不敢监督则检察监督无从谈起。

善于监督要求检察人员在敢于监督的前提下,讲究监督的方法和策略。监督检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求监督检察干警必须做好与被监督单位的关系,僵硬的关系模式下,监督检察工作得不到被监督单位的配合,监督检察的难度加大。因此监督检察要在融洽与被监督单位的关系下进行,要求监督检察的措施让人觉得是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为被监督单位完善相关方面的工作做指引和帮助。

依法监督要求检察人员的各项监督检察活动必须有着法律依据,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监督权力。没有依据的监督只能使得被监督单位觉得完全是在搬弄是非、故意刁难,使被监督单位产生抵抗情绪,也会使监督检察失去依据而缺乏威性。

准确监督要求检察机关要提高监督的质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事实的监督就是滥用监督权的表现,因此对被监督单位存在的违法事件,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保证用事实说话,使被监督单位信服。

勤于监督要求检察人员要树立监督的意识,做到脑勤、腿勤、嘴勤、手勤。勤于监督还要求对于发现的违法问题要及时纠正,并注意纠正的结果,凡是没有及时纠正的,要扭住不放直到纠正为止,要有监督的韧劲。

改变监督方法,传统的事后监督方法,只能取到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的作用,而且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改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监所检察部门通过提前介入的方式,参与到相关的刑事诉讼活动中去,从源头上保障办案机关不发生违法行为。

(五)加强监所检察干警素质建设。由于监所检察监督涉及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从刑事拘留到逮捕,从起诉到判决,从裁定到执行,且肩负着刑罚执行和监管改造中发生的虐待被监管人犯案、私放在押人员案、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案、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以及原由反贪污贿赂部门和渎职侵权检察部门负责侦查的监管场所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这对监所检察干警熟悉刑事诉讼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同时又必须具备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和公正执法意思。但从现行的监所检察部门人员素质来看,远不能达到要求。我认为加强监所检察干警素质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政治素质。针对监所检察环境艰苦、工作条件差、执法难度大的实际,要按照从严治检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加强公正执法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整顿,增强了干警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自觉性。

执行工作警务化的几点思考 篇11

执行(强制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债权人的申请,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债务人履行执行依据确定的义务,以实现债权的程序。从执行权的性质分析,其是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综合体,属于司法行政权。在执行程序中,执行权的行政权属性体现为执行实施权,执行权的司法权属性体现为执行裁决权(这一点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已经形成共识)。现行法律规定执行权由专门的执行机构行使,也即执行机构在执行程序中既行使执行实施权又行使执行裁决权。执行改革中对传统的执行权进行分离行使,改变了执行案件由一个执行人员既行使执行实施权又行使执行裁决权的局面。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仅就执行权运行机制中执行实施权由司法警察行使作初步探讨。

一、执行工作警务化的概念和意义

执行实施权具有主动性、单方性、强制性等行政权的特征,如送达法律文书及查封、扣押、拍卖等单纯强制执行行为。强制性、主动性、单方性加起来是个什么概念呢?那就是绝对的权威!绝对的权威恰是司法活动中的执行实施行为所需要的。而执行中的裁决行为,是为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致使执行程序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所实施的执行行为,如对执行异议的审查、对被执行主体的追加和变更等,强调执行主体的被动性,具有司法权的中立性、被动性、判断性等特征。

从执行实施行为与执行裁决行为的关系来看,执行实施行为是执行裁决行为的基础,执行实施行为具有必然性。执行裁决行为则具有依赖性和偶然性-其依赖于执行实施行为,而且执行中的救济措施不一定必然发生。虽然执行中的执行裁决权具有中立、被动的性质,但只有执行实施权才能反映执行工作的本质属性。

再从执行过程分析,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履行了义务执行就结束,否则,采取强制措施―一履行法定手续后实施―一直至案件执结(其间如有执行异议等,则引起执行程序中的裁决行为)。强制措施又分为决定―一实施两个阶段,如搜查、拘留,法律规定由院长决定。从执行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看,执行实施行为则是执行过程的基本(贯穿过程始终,决定事物本质)的、主要的行为。执行实施权由司法警察行使,执行过程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就是警务化。

综上所述,在此意义上,我们称执行实施权由司法警察行使为执行工作警务化。

二、人们对执行本质属性的模糊认识导致了“执行工作审判化”

无论任何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同样有一个过程。人们对执行这个事物本身的本质属性尚未认识清楚之前,是不可能与其它相关事物区别开来的。审判与执行,各有不同的特有属性,这些特有属性决定于其针对的事物的不同本质。审判是对当事人讼争的事实和权益进行居中裁判,执行则是对已经由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进行强制给付。

由于法院是审判机关,执行是诉讼活动的一个阶段,而且即使在执行阶段,同样存在执行中的裁决活动。如当事人、案外人异议、执行主体的变更和追加等,加上执行中的各项措施也都只不过是为了实现诉讼目的的具体手段而已。在许多人心目中形成了重审判轻执行的倾向,对执行的研究也就相对薄弱。以至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相混同,如执行机构称“庭”,上下级执行机构互不隶属,而是监督、指导、协调关系等(这一点,目前已经得到解决,各地都强调上下级法院在执行时的集中统一

做好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2

【关键词】企业;党务;建议

当前,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创效作用更为凸显。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创造更大的经营利润,成为企业发展的不二主题。企业的党组织,只有围绕这一中心,建班子、带队伍,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职能,才能更好地将企业党务的虚功做实,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当前企业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党务工作的形式化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人认为党的工作是要服务于经济工作,所以党的工作必须听命于行政工作,党的干部必须围绕行政干部转。有了这样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必然忽视党务工作,忽视党组织的建设,忽视党组织功能的发挥。人们在眼前利益的诱惑下,将党务工作放在一边。有的企业则是表面上重视党务工作,实际上在人员、物资等方面都没有为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因此,党务工作形式化现象严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1.2部分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偏低,观念认识落后

党员思想困惑的根源是自身偏低思想素质水平,一些党员思想、观念落后,难以同步于社会发展潮流,缺乏挫折承受力和心理准备,不爱岗敬业,不具备刻苦钻研、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是得过且过。从中可以看出,党员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分析及解决能力,是其自身思想大意麻痹和业务能力长期不足的重要原因。

1.3部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够

在企业党务工作中还存在着党组织凝聚力不够的问题,党务工作的开展难以有效吸纳普通群众的参与,一些党员同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够。企业党务工作开展的好坏,可以从党务工作是否增强了党员队伍的团结,是否吸纳了更多的普通员工参与来判断和衡量。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够,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通员工参与热情不高,他们认为党组织没有办法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1.4党务工作形式与作风有待创新

一是党务工作指导思想上缺乏预见性,党建工作“老一套”。照搬照抄上级的指示和要求,不能很好地围绕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难以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工作目标和着力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总结经验多,吸取教训少,报喜不报忧、讲功不摆过,不能因势而动,显得保守刻板。二是在工作方法上,以完成任务为主,手段缺乏创新,没有认真研究党员的心理需求,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灵活多样的方式。党员真正喜欢的教育手段跟不上。如以文件传达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多,真正落实的较少。三是在工作作风上不能与时俱进。有的企业党务工作热情不够,不同程度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党内开展的活动,年年都是同一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下高效率、快节奏的生产经营方式格格不入。这些做法,使企业党员干部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造成职工的抵触和厌烦情绪。

2.做好企业党务工作的建议

2.1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依靠方针

企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靠员工创造的,企业的凝聚力、文化力等都是靠全体员工的积极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因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做到相信和依靠员工,一刻也不能脱离员工,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聪明才智。

在企业的工作中,一定要确定企业领导人在企业中的职权与核心位置。企业内部党组织要支持企业领导人依法进行经营,不能插手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工作,只是起到监督管理的工作。企业内部党组织在发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与企业领导人沟通,一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以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企业内部党组织一定要正确处理企业与我党方针政策的关系,依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2.2要积极地参与企业内部的重大决策

企业党组织要针对企业内部所产生的问题积极地参与,对产生的问题一定要进行有效的调查与研究,为企业的有效决策提供保障,帮助企业正确地面对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新决策出台的同时,党组织也要依法对企业领导人进行有效的监督,配合企业领导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加强组织的协调性,从而保证决策的顺利开展。若在企业的决策问题上与企业领导人产生分歧与矛盾,不能在决策意见上形成统一,就需要暂时将决策放一放,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上级决策下发后重新制定有效的决策手段。要想让企业的决策是正确的,能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党组织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从而才能配合企业领导人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能胡乱参与其中。企业党组织必须要以大局为重,注重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3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企业党组织发挥其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认真宣传并且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党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建设,从而增强党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加强对党员管理的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带领企业去完成各项任务,并且提高能够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能力。企业内部党组织一定要将企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做好党员的教育,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2.4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领导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能够实现各个时期任务的重要工作,所以,企业党组织一定要发挥优势。将企业的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分析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切合实际地配合企业领导人对企业进行改革。企业党组织在改革和政策宣传的同时,一定要对企业内部进行良好的疏导,更为注重企业中的人情世故。企业党组织一定要切实抓好市场经济,从而对整个市场进行有效地控制,并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企业党组织要在企业内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加强企业内部职工的团结,让企业员工都能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让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都能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5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党风廉政问题一直是我党关注的问题,也是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直接问题,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是企业能否稳定的重要前提,党组织内部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是能否保证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所以说,在企业内部,一定要对党风廉政工作进行有力的监督,一定要把党风廉政落实到实处,同时企业也要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查处工作,对于所查出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能手软,努力地做到企业在法制的环境下来进行有效的工作。

2.6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应突出抓好理想信念和公民道德教育,着力抓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企业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在感情上、待遇上、事业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同时,一定要着重抓好人才的教育和再提高,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采取岗前培训、员工从业资格鉴定、脱产轮训、在岗学习、选送外出深造等方式,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使人员、时间、内容、经费等落到实处,对他们不断“充电”,使他们知识不断得到更新,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新引进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强化以从企业概况、职业道德、企业管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安全知识、财务物资业务工作流程、预防职务犯罪等内容为重点培(下转第384页)(上接第356页)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3.结语

党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党务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改善干群关系为核心内容,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合作共赢的社会共识,团结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陈鹤鸣.浅析新形势下党务工作[J].空中交通管理,2009.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下一篇:科学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