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精选之生活中的数学(共12篇)
生活中的数学——电热水壶中的数学
【摘要】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生活中, 数学无处不在.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 不管是家用电器还是学校的桌椅, 只要细心观察, 认真思考, 就会发现它们无不包含着数学的问题.甚至只是一个火柴盒倒下, 都可以发现它与著名的数学定理——勾股定理有关, 于是勾股定理因此有多了一种解法.可见, 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的.今天, 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热水壶中的数学吧.【关键词】 电热水壶 利用率 能源
在寒冷的冬天, 人们总爱喝热乎乎的开水, 不仅喝了暖和, 而且对身体也很有益.于是,在办公室里, 便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个人来到办公室里, 在热水壶中放了一小壶水, 烧开, 倒进自己的杯子里, 便去工作了.紧接着, 另一个人来到办公室, 像第一个人一样, 在热水壶中放了一小壶水, 烧开, 倒进自己的杯子里, 便去工作了.第三个人进来了……
这不禁让我产生了疑问: 是一次性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还是分开两次烧开一壶水比较省电呢?于是,我展开了如下的研究:
首先, 我用一个标有“220V~13A 50Hz”的电热水壶分开几次烧开不同量的水(电热水壶最大容量1.8L, 最小容量0.2L),并记录时间,结果如下:
解: ∵U=220V
I=13A
∴P=UI=220U×13A=2860W
① t=8分30秒=510秒
W=Pt=2860W×510s=1458600J
② t=5分45秒=345秒
按照这样的速度, 若想烧开1.8L的水, 就需要3105/7秒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最终又回归生活。人们衣食住行离不开数学, 科技发明离不开数学, 文化娱乐也与数学密切相关, 数学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数学课堂我们要善于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 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之中, 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激发他们求知欲, 进而积极快乐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探索数学规律,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取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 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成问题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 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 教师要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社会实际问题 (如环境问题、治理垃圾问题、旅游问题等等) , 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数学练习的生活化
“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 把练习生活化。具体方法如下:
1. 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 设计生活性作业。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 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 对学生来说, 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 教师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或提供一定的练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把知识用于生活, 增强应用意识, 培养实践能力。a.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b.捕捉生活素材设计练习;c.再现生活情景设计练习;d.回归生活空间设计练习。
2.设计实践活动式练习, 构建数学知识, 探索数学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假设等方式, 使学生充分体验, 从而自我感悟,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探究性练习, 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 通过学习小组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联想, 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并且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学习“四边形”这一章节时, 我就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四边形, 从事物名称、形状名称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对角线、边、角等不同方面做记录, 写日记。然后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 写下他们的想法, 如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 让他们更多地从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 记录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 在心灵深处留下更多的数学烙印, 学会于生活中进行数学思考。
四、组织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 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 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组织教学活动.爱动是学生的天性, 教学中, 教师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经验, 由学生身边的事来组织教学活动, 可使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参与数学活动的强烈愿望, 同时,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
总之, 数学教学生活化, 能让学生通过到生活中学习数学、发现数学, 又把数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能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只是在课堂的书本里枯燥无味, 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把数学知识溶进常见的生活场景中, 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摘要: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 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因此在新课改的条件下, 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引导学生去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 实践数学之利, 开放学生的空间, 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杨蕾.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和思考[J].科学大众.2009. (02) :48.
[2].袁丽景.走进生活课堂让数学鲜活起来[J];山西教育 (教师教学) ;2008年11期
[3].董永康.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关键词]生活化 导入 例题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89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这是数学教学的使命,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学会思考,从而促进数学学习的发展,使有效探索、有效学习成为学习的核心特征。
一、导入生活化,让学习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每一个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其成为新课导入的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新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去探索、去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释放学生个性的探索活动。
如,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中,首先引入学生排球活动课的活动场景:班长领来6只排球,准备把3只球分给第一组,2只球分给第二组,还剩1只给第三组。请三个小组的组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第一组拥护这种分法,这样可以让我们组有更多的机会训练了。”“你太自私了,我们3个小组人数都一样多,这样不公平。”“是的!这个分法不科学,必须每一个小组都分给2个。”学生的争论,能使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凸显出来,尽管很模糊,也很朦胧,但公平、科学的根已经深深地在学生心中扎下。
用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利用分球活动感知到公平性,使平均分逐渐浮现出水面,为建构分数的意义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导入生活化,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例题生活化,让学习充满活力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落脚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教学连接到现实生活中来,学会把例题以学生熟悉的面孔展现出来,使例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减法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把生硬的范例转化成学生自然生活的一部分,以便学生更好地唤醒认知储备、经验积累。例如把练习题“237-98”改成:覃老师准备买一只足球,足球的单价为98元。他带了237元(2张一百元,3张10元,7枚1元的硬币)。你能思考一下覃老师的付钱方式吗?这样,把练习题改成一条情境题,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和讨论:①能想想覃老师的付钱过程吗?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必须付出100元,因为覃老师身上的零钱是不够支付的。②如果你是营业员,你会怎么做呢?此时覃老师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学生经过讨论,一定会得出:营业员必须找给覃老师2元,覃老师付出100元后,再拿回2元,才是真正地付出98元。③你能根据刚才的活动写出一个完整的算式吗?学生就会根据活动的经验,直观地写出思考过程:237-98=237-100+2,。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展示,进行追问:怎么会是加2呢?是买足球啊?学生就会很理性地分析出:因为覃老师付出的是100元,比单价高2元,营业员必须找回2元给覃老师,这样覃老师就会得到2元,所以是加上2元。
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明白“多减必须加回来的”基本道理,并在生活情境中建立较为科学的数学模型,这远比说教要科学得多,学生会在经验的支撑下理解得更透彻,记忆也会更深刻,学习也会更智慧。
三、练习生活化,让学习倍感亲切
设计生活化的练习,是改进学习方式,提升学习兴趣的有益尝试之一。因为引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举措,所以把解决问题的训练转变为具有生活气息的活动,会让数学学习充满吸引力,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把巩固训练设计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①回家找一找长方形状的物品,测量出必要的数据,算一算它的面积是多少。②算一算自己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③找一块较大的地方,让你的家长和你一起测量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大。④量一量家中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估一估家中一共铺了多少块。如果每一块的价格是60元,算一算这些地砖一共需要多少元。通过这些课外练习的安排,把知识的巩固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种设计不仅能促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测量的方法,巩固长度单位的应用,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并让学生在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学生也会热情高涨,加倍投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并科学地使用这些素材,使之成为教学的新切入口,让学生在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情境中探索、合作学习、实践体验,那他们一定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数学学习不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里有可爱的小朋友,比你想象中更具有活力,他们有使不完的力,追追打打,总是不可开交。有一次外教给他们上英语口语课,因为外教不会将中文,小孩子很难理解,教师里是吵成一片,各种叫喊。当我用中文把外教的意图告诉他们后,他们很轻松的就接受了。用一张张颜色图片来记忆英语,他们记忆很快,回答也很积极。当你看到一双双小手挥舞着抢答问题,还有那种渴求被叫到的目光,你总会在心底产生一丝笑意,为他们的天真,活泼,童真。
——何海清
当学生容易当老师难啊,学生只要面对一个老师拥有一种思想,可是老师却要面对一个班级四五十个思想,而这些就要从上课批改作业考试中得去。老师就像心理咨询师,在问学生问题观察学生的举止中得出他们是否掌握了知识。除了教学生知识之外,老师和学生也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上课的时候学生会安静听话的听课,下课的时候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谈谈心。
——张忆颖 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我觉得作为一个小学老师,要反复的提醒重点、难点、易错点,同学们即使在课堂上动了,但是不一定在做作业是就会做,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个别同学还需要特别的指导。小学生的思维是 活跃的,开
发的空间和非常之大,即使是同样的一题,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题,能极大 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有小学生是不同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可能还是有点欠缺,所以在讲课时要多多举例子或做练习,以这种方式来灌输知识,不能一味的讲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通过形象的例子会更加浅显易懂。
——徐越超 指导老师还指导我们备课,尝试着走上讲台,真正的上一堂课。说起试讲,真的很紧张,感觉会顾虑很多,怕站在讲台上脑子会一片空白,怕学生们理解不了我的讲课,怕时间掌握不好……但是这又是一件多么锻炼人的事啊,听再多的课还不如真正的走上一次讲台。所以在试讲前,我们要做的很多,备课室最重要的一件事,了解教材,读懂教案,写好备课笔记,自己尝试着先讲一下,真正做好准备了,我才能上讲台。因为老师空出她自己的课让我们尝试,我们要对孩子们负责,要对指导老师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吴兰芳 在这几天的见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当老师的苦,知道了当学生的轻松,学生真的不该这样的不乖,要是再给我一个机会,我绝不会让老师再这么累,老师本来教书就累了,还让他们管我们,那不是我们成罪人了?对于小学,我觉得纪律比学习重要,只有管好了纪律,孩子才有更好的发展,才有机会学好书。我要为我的老师梦好好的奋斗。
——李涛 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不该被放弃,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无差别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尽管有些孩子在教育他们的过程中确实需要付出比教育其他孩子多好几倍的努力,但那也是老师的职责。以这两名多动症儿童为例,我们不应该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就对他们的学习要求降低,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与多动症儿童相关的资讯,找出诱因,在教学过程中尽力帮助他们康复,成为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阳光健康的小学生。
——马文娟 在我听课期间,确实有几个学生在课堂上说话,但是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现象我在往后的几个班都发现了,就是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好高涨,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过有时候同学们太活跃,就会任意讲空话,交头接耳,这时候老师就必须就必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骗”同学们保持安静,而且在对待小朋友们的时候需要有绝对的耐心,需要用小朋友们能够接受的接受的口吻以及方式去教导他们。
——沈超琦
首先老师就是要真正地为学生考虑,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像在今天的课上,李老师给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复习,在全班同学基本都很熟练地时候,班里还有一个女生就是弄不明白,其实李老师的方法是很有效的。但是她弄不清楚,李老师没有觉得很生气,很无力感,而是很柔声的继续跟她讲,下课后更是叫到办公室去给她一个人又讲了很多遍,这么耐心的老师,我真的觉的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我们当时也在办公室,另外一个老师也在给她们班的学生讲不懂的题目,然后怎么讲也不会,老师气急了就骂那个学生,说怎么这么笨的。当然屡讲不会,老师的确会比较心急,但是更急的是学生,一个优秀的老师永远知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也肯定能教的好学生。
——徐丹丹 第二天一大早去学校时,门口的学生敬了个礼,说了一声:“老师好”。当时我愣了一下,我才体会到了自己身份的变化,我此时的身份已经不是学生了,我已经是他们的老师,一个需要辅导他们学习,管理他们,带领他们的老师。可是我还仅仅只是拥有比他们更多的知识而已,我需要学会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几天的见习很好的给我了一个教师的启蒙教育,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要不断包容他们的错误,但是不能无视他们的错误,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予以指正,予以帮助。当孩子们还处于小学时,这点尤
为重要,往往跟他们讲一遍是不行的,要耐心的教导他们,更加形象的让他们理解,而不是一味的理论灌输。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基础上,从标有刻度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点表示数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形来理解有理数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七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我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有理数,理解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方法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点对应关系(数与形结合)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学习以及学科知识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图形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获得充足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带刻度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心情进入了本节课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1、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
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亲切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默契)
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直线叫做数轴。
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认识过程。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A、B、C三个图形从数轴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错误,给学生足够观察、思考时间然后展开充分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
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有了数轴以后,所有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
安排课本23页例1,利用黑板上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上方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点表示数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理解。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为巩固本节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1、22、课本23页3题(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点P与表示有理数3点A距离是2,(1)试确定点P表示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则C点表示有理数是多少?
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能力。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根据学生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有理数?
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有理数。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为面向全体学生,安排如下:
1、全体学生必做课本25页1、2、32、最后布置一个思考题:
与温度计类似,数轴上两个不同点所表示两个有理数大小关系如何?
(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学习习惯)
七:板书设计:(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好教师。
1、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推行“三主”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主”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今年的大动作,对我校的学生实际有很大的益处。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特别抓好备课组的建设,积极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同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特长,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落实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工作。
落实备课组长,落实主备人,非主备人要参与备课活动,与主备人研究讨论。对于使用讲学稿的备课组,要严格执行讲学稿的要求,确保工作做到实处。
3、做好各类赛课工作。
重视学校骨干教师赛课活动和优质课大赛活动,在组内进行试讲力求取得好成绩。
4、加强教学科研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
加强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努力创建先进教研组,由于新教师比较多,教学理论和经验少,要经常组织老师们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使学校新任教师李虎尽快适应和胜任工作,青年教师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中青年教师真正成为教学骨干力量。
具体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努力提高讲学稿的质量。
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讲学稿等环节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学科的集体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取长补短,友好合作,不搞题海战。提倡课后备课,讲学稿中能体现出自己的思路。
2、组织教师在专门时间集体学习,观看教学课堂实录。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个人自学,个人随时随地学,并记好学习心得,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
3、积极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数学教学着重进行讲学稿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兴趣,面向全体,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真正的主人。同时,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4、有计划的实施各项教研活动。
本学期数学组将开展课堂的开放教学,校领导和本组教师可随时进行听课活动,事先不通知。鼓励老师们互相听课,互相学习。每学期听课应不少于15节。学校组织的课赛以备课组选拔参赛选手,并进行课堂实录供老师们研讨,让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体会到成功和不足,并且明确努力的方向。学期末学校进行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
主要工作安排:
3月
1、制定数学组教研计划,明确工作目标。
2、制定备课组计划。安排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确定活动计划。
3、开放课堂,推门听课。
4、对上学期期末考试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分析会发言人。
5、开展学生兴趣活动。
4月
1、初四年级的数学模拟。
2、集体备课组的汇报课展示。
3、组织数学兴趣活动。
4、观看教学录像。
5月
1、作业、讲学稿教案检查。
2、组织期中考试工作,并做好分析。
3、为组内每一个成员录制一节课进行研讨。
4、讲学稿观摩课。
5、组织数学兴趣活动。
6月
1、观看教学录像。
2、组织一次学生活动。
3、讲学稿心得、体会交流。
4、开放课堂,推门听课。
7月
1、各备课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总结。
2、教案、作业检查。
3、期末复习备考、试卷分析。
4、组内教师学期总结、反思、体会。
一、激趣时链接, 形式丰富积人气
初中数学在开始教学前讲究“布钩子”, 即通过别有趣味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促进后续教学开展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激趣时链接生活, 能够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 极大地扩大我们的激趣形式,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趣时链接生活, 我们一般要关注两个要点:一是生活链接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必须是通俗易懂的, 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二是生活链接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必须是有趣好玩的, 符合他们的兴趣倾向。做好这两点, 就能实现高效的生活链接激趣。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 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的方法, 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懂得怎样列出方程。教师首先设置一个背景:小华、小红和小明各存了一笔零花钱, 已知小华的钱是小红的3倍, 小明的钱比小红的多20元, 小华和小明的钱是一样的, 求小红的钱有多少。然后问学生:“我们能找出跟小红的零花钱相关的信息吗?”学生回答:“可以。小华的钱是小红的3倍, 小明的钱比小红的多20元。”“还有, 因为小华和小明的钱是相等的, 所以小红零花钱的3倍刚好等于小红零花钱的数目加上20元。”教师接着说:“你们很聪明, 这么快就找出相关条件了。但是表述起来是不是有点繁琐?老师这边有更简单的方法想不想学呢?”教师继续引导, 学生听到可以更简单地回答都很积极, 于是教师顺势引入方程“x”的内容。像这样利用链接生活内容,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兴趣, 顺利地实现课堂的导入。
二、疑问时链接, 形象具体易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学生学习疑问的出现, 多是因为抽象知识与学生具象理解之间的不对等。要解决这一不对等, 就要尽量减轻知识的抽象性, 通过生活链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先将学生碰到的疑问融入生活常见的现象中, 用生活行为进行解决, 学生可知可感, 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待学生理解之后, 我们再将知识概念从生活实境中抽出来稍作讲解, 学生在形象体验的支撑下进行理解, 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发散时链接, 举例类比利掌握
初中数学知识联系丰富紧密, 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发散教学是很常见的教学手段, 与此同时, 知识发散牵涉到多个抽象概念的整合, 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又带来一定阻碍。因此, 笔者想出在发散时链接生活的办法, 通过类比的手法, 将发散内容同生活中的概念进行类比转化, 将知识穿上生活的外衣, 显得更加平易近人, 更好地理解吸收。在发散时链接生活, 要把握好一个关键点, 即并不是整个发散过程全都能链接生活进行对比, 教师在类比时应该选择学生理解的关键拐点, 例如实现发散的条件、完成串联的条件等, 进行链接生活, 从而起到四两拨千斤、一点百通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时, 有这样一道方程组发散题:“已知13a+5b+9c=925, 2a+4b+3c=320, 求a+b+c等于多少?”学生看后都直摇头:“老师, 三个未知数, 两个方程, 这样的题目没办法解啊。”为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进行了如下类比:“如果我们去买东西, 知道每箱什锦水果里面各装有500克桃子、500克葡萄和500克苹果, 9箱什锦水果价值450元, 问你桃子、葡萄、苹果各买500克, 共花多少钱的时候, 你们会一个一个去求水果的单价, 然后再分别相加求总和吗?我想肯定不会, 你们会直接用450÷9=50。所以, 这道题目也一样, 当我们发现有三个未知数的时候, 分别求出每个未知数有难度, 我们能否通过式子转换, 直接求出a+b+c的值呢?”通过这样链接生活, 类比点拨, 学生很受启发, 经过几步尝试, 很快就算出了答案。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评价时链接, 人性分层更促学
传统初中数学的评价方式比较简单僵化, 除了固定的打“√”和打“×”, 就是冷冰冰的数字,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缺乏更为人性化的评价方式, 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在我们的生活中, 对待一样事物通常都有各种各样的评价方式:一杯茶苦了可以评价它有味道, 苦尽甘来;一杯茶淡了可以评价它清冽单纯。生活的包容性对于我们初中数学评价是不是大有启发?因此, 在初中数学评价时链接生活, 利用生活中评价事物的智慧来分层评价学生, 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理解, 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谅和鼓励, 对于正处在快速成长期, 自尊心强烈又自卑的初中学生而言, 无疑更好, 也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爱上数学, 努力学习数学。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 有一名学生在进行全等证明时, 用了“角角角”的方法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已经清楚地解析过了, 可学生还是犯错,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通过链接生活让学生自己举例:“等边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随处可见呢?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出很多等边三角形的实例。那么这些三角形的角有何特征?大家知道都等于60°, 那么这些三角形是否都全等呢?你能说出理由吗?”这样通过链接生活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准确地认识错误, 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加强知识的掌握。“有没有妈妈叫你出门带伞, 结果忘了带被雨淋湿的经历呢?这道题目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噢, 忘记了就只能‘淋雨’咯, 为了不犯类似错误, 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 下课之后要好好复习。”这一段评价链接生活实例, 比较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问题, 利于学生接受意见, 认真改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虽然是一门以概念、定理以及公式为主的课程,但是这些内容是对我们生活的高度提炼,我们可以说它就是源于我们生活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便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数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接下来,我们就简要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用生活实例
由于我们在课堂上多学到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要以数学的视角来观察生活事物,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尽量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来引入要学习的数学知识。这样,教师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同时,那些平日学习的抽象知识在生活化的作用下转换为鲜活的生活图景,这就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并真正地喜欢上数学。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钟表、风车、汽车车轮等,学生看到这些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物时,对图形旋转的概念就会产生兴趣,并将它与自己生活中其他相关的事物进行有机的联想,这样学生不仅对图形旋转这一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还在无形中发散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模拟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主要是以机械的讲解为主,这就导致学生在心里上觉得数学知识是一种单调的、没有生命力的知识,是与他们生活没有实际联系的。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理论性强的数字图形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使眼前这些概念变成鲜活的实物。尤其是生活情境的创设,这会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巧妙结合,从而使数学成为指导生活的一种工具。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可以将学校的校园环境作为背景,利用大屏幕放映一只美丽的小鸟在校园里徐徐飞翔,它时而停留在花丛里,时而栖息在树枝上,伴随着这只小鸟的飞翔,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从刚才的放映中看到了什么?然后,教师再拿出一只小鸟模型向学生展示小鸟飞舞时的状态,通过反复演示小鸟翅膀变化的情况,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继而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轴对称”的概念。这种方式的运用,不仅让学生受到自然环境的陶冶,同时还将枯燥的数学概念转变为生动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兴趣。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回归生活
数学知识是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传统的数学教师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概念后,就让学生一味地做一些枯燥的习题去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概念,这就会使知识的运用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作为新型的数学教师应该让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相互融合,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习题,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将学习到的数学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指导我们的实践,从而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感受到数学知识对于我们生活所具有的实际价值。比如,在学生学习了“相似”这个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这个任务。这个问题的实践性是十分强的,而学生对这种问题是感到十分亲切的,因此就会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在实践的過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下面这个方案:学生拿一根已知高度的木棍,在早上9点钟的时候进行影子长短的测量,再测量校园旗杆在同一时间影子的长短。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实践后,教师可以让设计这一方案的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再进行评价并给出学生不同的方案。这样,这一实践过程就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对“相似”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有意识的将“相似”概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的讲解生活化是什么必要的,这种方式将生活有效地带入数学学习中,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而形象,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群国.创造生活化课堂氛围让初中数学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B,2012.
一、预习
1、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预习做到如下的___________
A、总是预习B、有时预习C、从不预习
2、如果你进行预习,预习过程中你能做到如下的_____________
A、只是把内容完整的看了一遍,B、不但把内容看完还能提出问题,找到重难点
二、学习
1、听课中的你的表现是__________
A、完全听不懂
B、有时能听懂有时走神
C、能听懂但不太愿意参与课堂
D、能听懂也积极参与了课堂,但听不到课堂内容的重点
E、能听懂也积极参与了课堂,也能听出课堂内容的重点
2、审题你的表现是___________
A、题目从不看错,B、题目有时会看错,C、题目常看错
3、计算时你的表现是__________
A、很少算错
B、经常会算错
C、有时会看错题目
D、有时会算错数
4、解题速度
A、一般B、较快C、较慢
5、对于较难的题型题你常没有解题思路_________
A、是B、不是
6、对于基础知识你认为自己掌握的_____________
A、较差B、一般C、很好
7、对于题目中需要添加的辅助线,你_________
A、不会添加,B、有时不会,C、基本上都能添加上
8、对于多解的题目你能做到________
A、常常漏解,B、有时漏解C、从不漏解
三、作业,你的表现是
A、你不太愿意动笔,B、虽能写完但比较不用心,C、能比较用心的完成,会主动的去学习
四、你对数学的兴趣、你比较有自信
A、不太自信B、常怀疑自己的能力C、完全没有自信
2、在学习数学中,你的表现___________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第三中学余琴
随着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 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数学中,既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那样豪气长存的意境。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在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我们发现可以扣紧以下三个环节实施:
1、课的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就可以问:“同学们吃过蜂蜜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数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2、学习过程“生活化”。
很多学生爱上数学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有趣,贴进生活且富有挑战性。而讨厌数学的同学一般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繁难。为了使每个学生学好
数学,学习过程要尽量生活化。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而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3、知识运用“生活化”。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这些作品在学校的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通过确定学习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人的成绩从不同角度评价学习成绩的好坏,并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又如教学生如何采用正确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来确定家底的年平均收入,鞋厂该生产哪种鞋盈利较多,学会市场调查。还通过把每学期的的课题学习围绕生活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探究和研讨。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思南县第三中学余 琴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人类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把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作为基本要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乐学呢?
一、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乐中求知
例如:在上数学统计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同时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最多用几分钟呢?”一个同学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3分钟:先把第一、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1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1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放第二张饼的反面,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3分钟就全部搞定。其他同学都羡慕地看着他,看来,我们必须学好数学,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故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的不参与是否与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宜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孩子主动参与。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时,后面坐的一个孩子一直都没听,而且经过几次暗示都没效果,下课后,我就找这个孩子谈话,从中了解到自己讲话声音有点小,他一直听不清我说的是什么,后来就不想学只想玩了。于是,我就对这个孩子说:“对不起,这是我的疏忽,我以后上课一定要声音大点,让每一个孩子都听见。”后来,我们又订了个“秘密协定”,什么时候我的“毛病”犯了,他则举起左手做“OK”状,我就知道了。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每次上课都是那么专注投入。
就是这样,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到孩子们中间去了解,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我就继续发扬,争取更好,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我就极力避免,努力使我们的课堂在这种反思中更趋圆满,使我们的孩子获
得更好地发展。
二、以良好的教学面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一切适宜的手段,通过多种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怎么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
三、展开适宜的教学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体验学习过程中艰辛劳苦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获得心理上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更持久的学习动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比如:新教材中的派车问题:即30人去机场,面包车坐8人,小轿车坐3人,你怎么派车让这30人都能去机场?这道题,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要求设计出本组的派车方案。思维活跃的孩子设计出好几种方案:①可以派4辆面包车,②可以派10辆小轿车,③3辆面包车,2 辆小轿车;④可以派2辆面包车和5辆小轿车等,而那些不爱表现自己的孩子,也在小组内积极设计方案,至少他是在思考同伴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这就留给了他思考的空间,最后,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推出本组成员认为最佳的方案参加全班的交流。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2)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
放手让学生学数学,有很多种方法,如给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等,这都是放手让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我觉得,让学生在课堂中互相质疑,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质疑,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的,而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多向的,如怎样去倾听别人的意见,怎样组织自己的语言去质疑等。
四、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
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数学内容以往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作业干净、认真、题都做对了,就是好学生,一节课后的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这种类型的题是否会做了,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在我们课堂中,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
五、培养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是在一般语言的现成结构和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去认识世界。”数学语言是数学交流的基础和工具。而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象语言这三种数学语言在表达数学时,常常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因此,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他们对三种语言的互译能力,使他们学会数学地交流,这是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2、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通常是由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课堂讨论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同时也学会用数学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讨论不仅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知识的理解。为使课堂讨论发挥积极作用,应注意:(1)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议题。既符合学生的水平,又能激发讨论的欲望。
(2)创设一个利于讨论的课堂氛围。良好的课堂氛围,体现出民主、自由、开放、愉悦、激励等特点,为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3)同学之间的合作、融洽与平等的关系对讨论的有效开展也很重要。
3、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为了专门训练学生的听说数学的能力与数学交流能力,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所谓说数学,就是让学生把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等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他人表达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练习既可以在师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而且还包括了“听”与“说”两种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有大量问题可以用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如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产品的市场调查等问题的。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函数表达式的特点和图象的特点设计几个问题进行说的练习,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创设“写数学”的机会
所谓写数学,就是让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行交流,借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形式:(1)写知识小结。
(2)写解题反思。(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这些形式都可以培养学生准确、简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交流的能力。总之,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主题。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当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面临很多问题,本文就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数学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我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正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写照。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在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内容求全求严, 在教材的设置中忽视了数学与生活实践应紧密联系的要求, 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在课堂上关注数学的演绎证明和运算技巧, 忽视了对初中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上也比较落后, 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辅助设备运用的情况较差, 在偏远地区甚至存在有的学生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 无法体现出基础教育应有的教育目的。
我国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 数学课程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倡导, 可以提高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但是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确是和初中生的生活联系的并不密切, 数学教学的设置存在着脱离生活实践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联系生活和联系生活的限度等没有清晰的思考。换句话说, 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初中教学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必然性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趋势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以外,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产生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长远发展, 有利于为以后社会实践垫底一定的基础。
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的角度来看, 教学的生活化的开展能够促使数学教师能够从关注书本的片面角度走出来, 更加的关心社会生活实践, 能够更有效的对教材进行分析, 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切实的实现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培養。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可以将教育生活化更好的付诸于实践, 通过教育生活化的方式来增加学生在掌握知识及相关能力的时间与空间, 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初中学生亲和力较强的感受。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是来源于生活, 因而它也应该服务于生活。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应以生活实践为基础, 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目标
如何才能达到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生活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灵活处理。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确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 通过初中生熟悉的生活人或者事务来理解数学知识, 将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数学概念与定理等化解为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 做到在生活中找数学,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具体的策略有以下几点:
1. 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初中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有着依赖直观和具体的实物支撑的特点,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 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设定与数学相关的现实生活, 也就是说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情景中去,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思想也是随处可见的。因而, 需要老师能够深入的研究教材, 结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将学习内容生活化。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降水概率、彩票中奖和分期付款等诸多问题, 都可以在进行统计和概率数学知识学习中, 起到良好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3.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应有效的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可见的演示, 利用大量直观的图片, 让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数学知识, 并主动参与到枯燥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缺乏生活化联系的缺陷, 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4.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学的组成部分, 其存在的目的必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初中数学内容的生活化主要在于对教材的处理上, 原有的教材的例题是经过处理的, 解题可以通过套用公式或直接仿照例题的方式得出结果。僵化了初中生的应用能力。因而, 需要教师们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和挖掘教材, 让课堂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拢, 切实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中通过应用一次方程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强化学生生活化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责任和使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 1]陈木昌. 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能力培养[ J] .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 2009, ( 06) .
[ 2]周鏐.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艺术[ J ].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 2009,( 10) .
正如著名数学家汉斯·弗赖登塔尔所说:“要实现真正的数学教育, 必须从根本上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教学, 否则是不可能的。在传统的课堂里再创造方法不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它要求有个实验室, 学生可以在那儿进行个别活动或是小组活动。”数学实验室应运而生。数学实验室在数学与技术间架起了桥梁, 为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带来了数学教学改革质的飞跃。数学实验室主要有PC、投影仪、传感器、云技术服务等构成, 是实现新课标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重要平台, 可以为广大教师与学生提供更为便利、高效的探究环境, 从而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高效, 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有兴趣、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成效。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实验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利于学生持久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一种积极的非智力因素, 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甚至有厌学等消极情绪, 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学参与度, 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 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参与教学, 这样的教学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学生听说要到实验室上课, 脸上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摩拳擦掌, 都想到实验中大显身手, 一展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了教师枯燥的讲解, 没有了学生的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 而是学生积极地动手实践、主动地交流合作。摆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概念、公式与定理, 而是那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模型, 这样的教学更具趣味性、直观性与形象性, 可以不断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最为兴奋的状态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而且学生思维活跃, 会不断闪现全新的想法与见解, 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顺利展开, 更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于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数学实验室比起传统的黑板教学、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更加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优势, 有着独特的教学功能与条件, 更能引起学生对知识形成的关注, 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 将学生的思维认知活动推向高潮,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牢固掌握与灵活运用。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习惯于将现成的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 只重学生记忆的结果, 学生往往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套用, 而题目稍有变化就会不知所措, 学生所学到的永远只是那些枯燥的公式与定理, 而并不能将所学充分地用于解决问题, 更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而让学生进入实验室,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强大的功能来将那些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过程化, 来向学生真实地再现概念、定理的形成全过程, 这样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就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结果, 而是在整个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与教师一起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依托实验强大的技术优势从定理的产生、推导、论证到实际运用等方面全程参与。在实验室中学习让学生彻底打破了教材、教室等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联系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这样的学习也不是简单机械地再现真理发现的过程, 而是引导学生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参与进来, 学生经过思考会产生一些新的见解与看法, 并通过实验室来进行及时的论证, 并经过归纳与总结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是数学家, 他们在做着与数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的实验, 这样的认知活动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不断的挖掘, 让学生从知识的形成与运用来理解知识,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三、利于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桥梁, 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重要内容。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形成, 而普遍忽视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建模能力, 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学习。数学实验室具有技术优势, 可以运用图形处理器等直观的图形来体现抽象的数量关系、验证结论, 这更加利于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问题, 并用数学术语表达出来;结合所学知识来提出各种可能性;利用实验室来体现变量间的数量关系;展开交流与讨论, 进行归纳与总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型的构建、假设、验证, 更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本质理解与掌握,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灵活地运用所学来解决现实问题,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利于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现代教学要实现由师本教学观到生本教学观的转变,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但学生的本体地位并不是忽视教师的地位, 教师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都需要通过教师得到真正的落实与贯彻。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这是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实验室在这方面具有特殊功效。
1. 利于备课。
我们可以依托实验室强大的信息资源与技术平台来收集更为丰富多样的教学信息, 形成教学方案, 使得教师的备课更省时省力, 足不出室, 就可以享用更多的教学资源。这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同时我们可以借鉴优质案例, 将其成功之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2. 便于交流。
【初中数学论文精选之生活中的数学】推荐阅读: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06-04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分析10-02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11-11
生活中的数学知识10-02
生活中的数学的叙事作文07-20
生活中的数学日记300字10-15
初中数学总结06-14
初中二年级数学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