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共8篇)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篇1

1.教学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3、假说—演绎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红墨水与蓝墨水混合后的颜色是什么吗?品红色 混合后能否再将这两种墨水分开?不能

因此,人们曾认为生物的遗传也是这样,双亲的遗传物质混合后,子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这种观点称为融合遗传。

红牡丹和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孟德尔大胆质疑:生物的遗传真是这样的吗? 然后介绍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二)孟德尔为什么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 1.豌豆适于杂交实验的生物学特征

(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2)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豌豆的花大,便于人工授粉。因此,豌豆是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

2、基本概念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等特征。比如:肤色,血型,高度,脸型等。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注意:不同种的生物性状是不可以比较相对性状的(举例)同种生物的不同性状也不能做比较(举例)。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父本(♂):指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 母本(♀):指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 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三)杂交实验的过程:

介绍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过程 孟德尔开展实验,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有很多相对性状,如,茎的高度有高茎和矮茎,(呈现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图)。孟德尔将高茎和矮茎进行杂交,无论谁做母本,或父本,子一代都是高茎,并且高度和亲本的高茎一样高,一点也没变矮。他继续将F1进行自交,发现子二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矮茎和亲本一样的矮,一点也没变高。

将矮茎称为隐性性状,高茎称为显性性状,F1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孟德尔的实验到此,并没有让感到意外,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一位科学家发现了性状分离的现象,但是孟德尔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情,那就是他收集了F2代植株共一千多株,其中高茎的787株,矮茎277株,其比例为2.84:1,孟德尔用他数学统计学知识,确定数量越大,其比例就越接近3:1。3:1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呢?孟德尔继续其它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教材表1-1)

尝试解释3:1的性状分离比

设疑:如何解释3:1的性状分离比呢?

讲述:在当时,关于遗传物质在细胞的存在以及如何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有很多科学家对遗传现象问题做出一些解释,其中以达尔文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提出“多重微粒”观点:每个细胞对应某一种性状存在无数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每一遗传物质的许多复制物可能同时传递给生殖细胞。例如:母亲是单眼皮,父亲是双眼皮,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很多个单眼皮遗传物质,父亲产生的精子中也含有很多个双眼皮遗传物质,那最终子代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由数量决定,谁提供的多就像谁,而数量是随机的。

关于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中如何存在这一问题,当时有一种“融合遗传”观点:由父本和母本提供的遗传物质在子代细胞中完全融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例如:双亲中一方直发,一方是卷发,那么孩子头发就是中等程度的卷曲。

设疑:用“多重微粒”观点和“融合遗传”观点能对孟德尔的实验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吗?(“多重微粒”观点:不能解释,如果按多重微粒观点遗传,子代不可能出现一定的比例。“融合遗传”:按融合观点,子一代的高度应该是介于高茎和矮茎之间,且子二代的不可能得到矮茎和亲本一样的矮。)

设疑:尝试解释3:1的性状分离比?

1、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是独立的。控制显性性状的为显性因子(D),控制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因子(d)

2、体细胞中应该有几个遗传因子?(1个,2个,3个,4个)

3、生殖细胞中几个?(1个)

4、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以上四点就是孟德尔的假说的主要内容。孟德尔提出的假说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一种超越时代的设想。倾听,理解孟德尔当时的研究背景,当时人们对遗传问题的主流观点;

思考、讨论、交流;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降低思维难度,突破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渗透孟德尔大胆创新的精神

设计测交实验,验证假说

设疑:如何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呢? 实验目的:验证假说是否成立?

实验原理:关键证明成对(Dd)的遗传因子分离,产生了两种配子(D和d);遗传因子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从子代性状及比例分析分析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实验材料: F1高茎(Dd)和矮茎(dd)

实验结果:高茎 30株,矮茎34株,比例接近1:1 实验结论:假说是成立的。

这种杂交方法后来称为测交,是孟德尔首创的,它非常完美的证明了假说是成立的,从此,测交成为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尝试写出演绎推理的遗传图解。

对假说的验证是难点,设计成实验教学形式进行逐步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观察: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提问: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遗传因子组合,且遗传因子组合比是否为1∶2∶1? 提问: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 教师讲述: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遗传因子是一个理论、抽象的概念,其分离行为是孟德尔根据豌豆7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的一种假设。一个正确的理论,首先要能解释已知的现象;其次要预测未知,并通过实验检验推断结果。

如何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实验测交:把被测个体与隐性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确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蕴含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六)、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3)细胞核遗传。(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七)、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第一步,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 第二步,根据性状的表现选择符合需要的杂种类型 第三步,有目的的选育,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基因分离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优良性状是隐性的,可直接在F2中选育;如果优良性状是显性的,则必须从F2代起连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2、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为禁止近亲结婚提供理论依据

3、遗传疾病发生概率的预测 用于推测亲代的遗传物质的组成

课堂小结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是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是按孟德尔“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编写的,能让学生亲自踏着孟德尔的足迹,亲自经历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板书

第2章 第2节 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篇2

3个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图1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图2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图3一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插图[2]),这三幅图实际上是生命产生的流程示意图,亲本到配子“→”表示RD过程,配子到F1“→”表示受精作用过程,涉及的概念有:纯种和杂种、性状与相对性状、亲本、杂交与自交、子一代、子二代、配子、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测交共14个概念,实际上是特别典型的概念专题教学,这些概念中既有递进关系,又有从属关系,概念教学纷繁复杂,有的概念又不能一步到位,要让学生彻底领悟这些概念,教学难度较大,按照自然科学中概念形成的逻辑体系,根据概念的形成因素、属性、在《遗传与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概念的应用程度等因素,将插图中包含的概念分为基本概念、重点概念和难点概念,并与插图密切配合,制作课件,依次对概念实施由浅入深的教学。

一、基本概念的教学

14个概念的教学中,需要学生认知的一般概念有以下几个,这些基本概念及符号(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的教学,教师要作简明扼要的介绍,有利于重点和难点概念的突破。

1. 亲本

观察图1高茎和矮茎,是用于进行杂交的2个个体,用符号P表示。猫与其它动物、人与兽之间、风马牛不及的生物不能做亲本(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对概念学习的关注度);水稻与玉米及不同植物之间也不能做亲本,有生殖隔离的存在,尽管有不同的物种做亲本,如马与驴杂交成功,产生骡子,也是不育的,以相同物种为前提条件。

2. 杂交与自交

相同物种中,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一定目的的过程,也是一个品系与另一个品系在个体之间的一种交配行为的称之杂交;在动物中称交配,植物中称杂交,已婚男、女称婚配,用符号×表示。自交是同一个体或同一无性繁殖系的个体间杂交称为自交,局限于植物中两性花的自花传粉,或者雌雄同株的一株植物上,雄花和雌花传粉,用符号U表示,在植物中可以用自交的方法来鉴定纯种、杂种最简单的方法。

3. 子一代和子二代

观察图1中,相对亲本P产生的后代而言,用F1表示子一代;对子一代F1所产生的后代而言,用F2表示子二代;例:父母(P)→子女(F1)→孙子女及外孙子女(F2),亲本、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概念,是3个相对概念。

二、重点概念的教学

在插图与重点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识图,组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识图中发现问题,制作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插图对比式教法,对正相关的图1和图2作比较,教师讲完一个重点概念,引导学生练习一道试题,这种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好、较高效,更有利于学生对重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1. 性状与相对性状

观察图1中高茎和矮茎,就是豌豆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它们就是一对相对性状;在孟德尔的实验材料中,7对相对性状都是形态特征,而这7对特征又是相对的,故相对性状是同种生物中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有的生物性状可以直接观察出来,而有的性状则要通过测定才能发现(如玉米种子含糖量高低,油菜种子含脂量的高低及人的血型等),在本概念中,同种生物为前提,同一性状则固定,不同类型则是同一性状的具体表现,如同一类生物人,同一性状眼皮,不同表现类型双眼皮、单眼皮,这3个要点必须清楚。而2个不同物种间的性状,不能称作“相对性状”,如狗的长毛和猫的短毛。玉米高杆和小麦的短杆;同一种生物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也不能称“相对性状”,如兔的白毛(毛的颜色)和短毛(毛的长短),故相对性状只能是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同性状之间差异进行比较[3]。

【例一】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解析:相对性状必须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据此,兔和猴不是同种生物,无法比较相对性状;狗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卷毛只能与直毛才是一对相对性状,因此,狗的长毛和卷毛,不能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粒形)、黄粒和绿粒(粒色)是二对相对性状,因此,豌豆的粒形和粒色不是相对性状;豌豆植株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正确答案是D。

2. 纯种和杂种

观察图2中,在一对相对性状中,亲本高茎体细胞内二个遗传因子都是D,矮茎体细胞内2个遗传因子都是d,像这样,体细胞内遗传因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种;如果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一个是D,另一个是d,则是杂种。豌豆的高茎有纯种(DD),又有杂种(Dd)。

3. 配子

观察图2中,配子是一种能执行生殖使命的生殖细胞,是亲本产生的,是亲代与子代生命延续的桥梁,是遗传物质由亲代向子代传递的纽带,是子代的根源,如♀和♂配子、精子和卵细胞;观察图2中,一对相对性状中,引导学生从插图中注意区别纯种和杂种、配子等相关知识,按顺序完成下列问题的探讨。

(1)在图2中,哪些是纯种?哪些是杂种?为什么?

(2)在图2中,F2代中,纯种的比例是多少?从插图高茎中,杂种的比例又是多少?

(3)在图2中,从遗传因子的角度,怎样区别配子、纯种和杂种?

(4)在图2中,你打算再做怎样的实验,区别高茎的纯种和杂种?

(5)从图2中,说出高茎(DD、Dd)和矮茎(dd)分别能产生多少种配子?(教师总结时重点强调:在遗传图解书写配子时,配子数量过多,不是写数量,而是写种类,DD→D只有一种;Dd→D、d两种,不是一个或两个,这是学生常犯的错误)

(6)在图2中,F1与F2及P中高茎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补充完善。

【例二】科学家研究发现,绵羊的纯种HH都是有角的,hh都是无角的;Hh公羊有角,母羊无角;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

(1)亲本公羊体细胞中有哪些遗传因子?无角小羊是公的,还是母的?为什么?(答案:亲本公羊Hh或者hh;因为亲本母羊有角,一定是纯种HH,子代一定含有H的遗传因子,生了无角小羊,小羊只能是Hh,因此,小羊为雌性。)

(2)如果无角公羊作亲本,要生一只有角公羊,怎么样选择母羊作亲本?这只母羊是纯种,还是杂种?(答案:母羊有角HH;纯种)

(3)有角母羊能产生多少种配子?(答案:纯种1种)

三、难点概念的教学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遗传学知识的应用中最广泛,是概念教学的重中之重,应厘清这3个概念。

1.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在图1中,显性性状是指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则是子代中未显现的性状。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存在局限性,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杂交的亲本双方必须是纯种。若其中一个为杂种,如:高茎(Dd)×矮茎(dd)杂交,子一代就会出现高茎、矮茎两种性状,显、隐性无法判断。第二,性状必须是质量性状。第三,必须以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为前提,如果双亲的某一性状相同[3],如:矮茎(dd)×矮茎(dd)杂交,则子一代表现为矮茎,实验证实矮茎不是显性性状。因此,并非子一代能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学生必须明确这两个概念的适用范围,隐性性状也能表现出来,隐性纯合条件下就能表现,教师作说明。遗传学中规定,在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性状受隐性因子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

【例三】大丽菊的花色受遗传因子R,r控制,红花×白花,后代全部红花,哪一种花色为显性性状?为什么?答案:因为P.红花(RR)×白花(rr)→F1:红花(Rr),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符合显性性状的概念。

2. 性状分离

是在性状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学习之后,前几个概念通过插图突破后,有利于学生对性状分离的学习,充分利用图2,让学生观察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1)亲本中有矮茎,为什么F1只有高茎?矮茎消失了吗?(因为F1体细胞中有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存在,F1表现出显性性状,但F1体细胞中也有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存在,没有表现出来,并没有消失)。

(2)F1只有高茎,为什么F2矮茎又出现了?能解释原因吗?说明了什么问题?(F1高茎体细胞中有隐性遗传因子在产生的配子里存在,在配子结合中形成了dd的体细胞,表现出矮茎;说明了隐性性状没有消失,在隐性遗传因子纯合时表现出隐性性状,也是杂种发生性状分离的结果)。

通过上述问题,与图2的密切配合,明确什么是性状分离,培养学生的识图、释图及图文转化能力,学会用不同见解来描述性状分离,加深对性状分离的理解。除教材中,对性状分离的描述外,教师用下列4种不同方式来描述性状分离,通过比较,评价教师对下列的判断,希望你选择(修改)出你感到满意的描述方式:

A.一对相对性状中,亲本同一性状,子代中出现了新的性状。(√)

B.一对相对性状中,亲本同一性状,子代中出现了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的现象。(√)

C.一对相对性状中,亲本显性性状,子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的现象。(√)

D.一对相对性状中,亲本同一性状,子代中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发言,并与教材中性状分离的概念对照,给4种描述方式定性评价,教师作结论。

【例四】人的耳垢(俗称耳屎)有油耳和干耳,受遗传因子A,a控制,如果你的爸爸为干耳,妈妈油耳,你的姐妹全部为油耳,姐姐与姐夫(油耳)结婚后,生了一个干耳的儿子,问显性性状是油耳,还是干耳?为什么?你的耳垢是油耳,还是干耳?试一试,你能画出你的遗传糸谱图吗?(答案:油耳为显性性状,因为油耳×油耳→干耳,是发生了性状分离;最可能是油耳,也可能为干耳,本题信息中,数量少,妈妈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为杂合子。因此,本题显、隐性判断,只能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姐妹全部为油耳属于干扰信息,容易上当受骗,不能用显、隐性的概念来判断,遗传糸谱图略)。

3. 测交

观察图3孟德尔实验中,测交是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这是实验设计最巧妙的地方,这是体现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大多数往往通过测交的分析结构图讲解,就可以给测交下一个概念,都认为这一概念非常简单,其实不然,并非简单,对分析结构图未讲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测交的概念,在教学研究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没有讲到位,胡乱认为测交就是F1杂种与隐性纯种杂交,那大错特错了,豌豆很特殊,自花传粉,如果让许多F1杂种与隐性亲本1:1杂交,在自然条件下,本杂交实验结果为高茎:矮茎为3:5,而不是1:1,因为它们仍然是在进行自交,Dd子代为1/2(1/4DD+2/4Dd+1/4dd),dd仍为1/2dd,数学统计结果为3:5,错在没有讲清本实验的前提条件为要做去雄、人工传粉、套袋,本概念在插图中是狭义的,要拓展为广义概念。

【例五】豌豆的果实园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将园粒(Rr)和皱粒(rr)按1:1进行杂交。

在自然条件下,子代园粒和皱粒的果实比例是多少?(园粒:皱粒=3:5)

对园粒植株去雄处理,授予皱粒植株花粉,子代园粒和皱粒的果实比例又是多少?(园粒:皱粒=1:1)

总结:显性性状一定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存在;隐性性状一定隐性遗传因子处于纯合状态;

性状分离一定是杂种才能发生;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配子中成单;显性、隐性性状的判断,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要高度重视。

四、结束语

为了巩固插图与概念教学,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习题讲述,给学生充电,让学生学会并正确运用插图理解概念。习题均为原创,难易度适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插图与概念教学的有机结合,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概念的高效性教学,点燃了学生初学遗传知识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内容中,插图是概念的载体,构成概念的框架结构,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记忆以插图为载体,本内容完成后,将重点概念形成概念图结束。

摘要: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插图中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分别进行基本概念、重点概念、难点概念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突现了插图是记忆的载体,对学生实施了图文转化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关键词:插图,概念教学,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参考文献

[1]岳良举.感悟生命之生体验生命之美:高中生物图片的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6):71-72.

[2]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篇3

关键词:自交;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性状;性状分离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从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宏观学习到《遗传与变异》微观认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内容新颖、概念抽象、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学习本节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就你们的长相与父母的进行比较?(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像爸爸,有的说像妈妈,还有的说谁都不像。)那你们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吗?(学生说不出来,在这里设下一个小疑问。)让学生浏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再依据刚刚讨论过的孩子与父母外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分析融合遗传这一观点的正确与否。(学生很容易得出这种观点的片面性,但错在哪儿他们却说不上来。)我们今天就是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入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历史再现,接受新知顺其自然

教师:与孟德尔同时期还有很多的学者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而唯独孟德尔获取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选对了实验材料——豌豆。就豌豆的授粉方法及花型进行观察研究:学生自主讨论孟德尔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教师用心倾听,有初中所学植物开花与结果、传粉与受精方面的知识做铺垫,部分同学有发现。教师适时点拨总结,给予学生适当地鼓励并带领学生构建相关知识构架(如下)。

设计意图: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综合,为新内容的学习扫清障碍。

三、层层递进,化整为零突破难点

确定实验材料后,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在阐述与性状有关概念时,可将人类外型特征的一些相对性状制作成幻灯片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讲解过程要紧紧围绕三代间父本与母本的性状及产生后代性状之间的差异,以及子代不同性状特定数量比两点来进行,最后依据这两点内容来设疑。

设计意图:此段内容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新颖,教师应该充分做好引导工作,便于学生发现问题。

四、空白设计,引导研读教材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此教学观念,我设计了以下空白板书,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孟德尔假设这段材料,尝试着解决问题,分小组讨论。空白板书(如图1)。

给出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类型,依据假设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交流,教师随机抽取小组,边填空、边描述遗传因子组合过程。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节内容较抽象、复杂,学生难免有填错的地方,教师通过边改错、边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对遗传因子的传递及结合过程豁然开朗。教师质疑:孟德尔的假设是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那仅凭这一点能不能确定这种假设就是一种理论呢?引出本节课的另一个知识点——测交。测交较为简单,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对后续知识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假设——演绎法有较完整的认识做铺垫。

设计意图: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创造情境,设计空白遗传因子组合类型图,既能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也能把难点知识有逻辑性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五、总结归纳,得出分离定律

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学生对已有经验的连接和拓展。通过上面的学习让学生来总结归纳孟德尔从发现问题到得出定理,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并总结分离定律核心内容。

设计意图:将问题推给学生,一来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来也可以让学生对刚学知识进行回顾复习。让学生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新知识,为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六、精选习题,强化知识

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进行详细学习后,教师精选课堂练习,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例: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遗传因子是隐性的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杂合子,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杂合子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进行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与生活实际挂钩,做到学以致用。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所学内容难度较大,经常会出现长时间讨论,而结果离题现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情、学情,综合考虑教学所用具体方法。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篇4

接下来将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往的生物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如今,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提出了新课改下的生物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包括: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

理性思维包括: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新思维;

科学探究包括: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设计、方案实施、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社会责任包括: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基于对当下生物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本节课的讲解中,我设计了课程了一条主线:和学生们一起跟随孟德尔的实验探究步伐,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其中,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本节新课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导入,并由一对相对性状引出两对相对性状。但是,在讲解过程中有一个细节说错了:不能泛泛地说:孟德尔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生物学家和数学家。这提醒我对于告诉学生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严谨、不能出错!

从开始的发现现象:纯和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和的绿色皱粒豌豆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出现了4种不同的性状类型以及出现了9:3:3:1的数量比。

接着,孟德尔提出了他的问题:为什么F2中有4种不同的性状类型,为什么是9:3:3:1,而不再是3:1呢?这两个数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接着,孟德尔开始了他的假设: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并且,通过F1的结果,可以得出黄色、圆粒为显性性状。接着,用基因型来解释表现型,黄色Y,绿色y;圆粒R,皱粒r。再和同学们一起推出来亲本的基因型、亲本产生的配子类型、F1的基因型、F1产生的配子类型、F2的基因型以及相对应的`表现型。

进一步和学生们明确这只是假设,要想验证,要通过测交实验。

最后,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整体看来,意在通过讲解孟德尔实验探究的流程:观察到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们体会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感受其中的乐趣,慢慢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所以,在这节以讲授为主的课程中,主要讲解了F1产生的配子以及F2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分析----通过棋盘法。

考虑到本节课内容偏难,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自主活动不是特别多,没有小组讨论。但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比较好:用鼓励性的话语带动同学们大胆地说;并且强调重难点,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也时刻问大家能不能跟得上教学节奏。也是以上的师生互动,使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很好,而我,也因为这积极的氛围讲得更有自信!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绝大多数同学。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对于初登讲台的我,并没有做到真正照顾到班里的每一位同学,还有一点需要改正:不敢大胆地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眼神交流!这是需要克服的,否则,怎能真正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心理呢?

就是因为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反应,我错失了一个课堂生成性的知识点:讲到黄色的豌豆只要有一个Y就可以了,可以表示如下Y---,但是,谈到绿色的豌豆时,写到r,后面还应该有一个r,可是,学生们没有说出第二个r,而我,也忽略了学生们对这一细节的不清楚。所以说,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对于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是很重要的!

此外,本节课还涉及到的教学方法有:

启发法: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学习,启发同学们将两对相对性状分开来看,这样更利于学生们思考、理解;

练习法:先给同学们将两个计算不同基因型所占比例的方法,接着,为了巩固大家的学习结果,还列出几个计算题,同学们一起计算、回答;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争取用到多媒体,用到演示法:用多媒体展示配子形成的动态过程以及棋盘上的规律。这也是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教学”,加强学生探究知识的潜力。但是,老师也讲过,所有多样的教学形式都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要有真正的学生活动。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繁琐,理解起来也不太容易,所以,自认为不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更适合老师进行引导、启发,先理解再学会探索、应用。

五、教师的自身状态的反思:

1、语言表达技能:语言表达要科学,声音洪亮。在课上,我在声音这方面做了注意,因为,不管讲得是不是有趣,首先要保证学生可以听得见,而且,老师声音洪亮,也会使学生听起来很有精神,这对于带动课堂的整体氛围也是很重要的!

2、板书技能:有了PPT的辅助,可能板书会比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少一些,但是,板书是必须要有的!清晰的板书会更有利于学生们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再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突出重点也有利于学生们把握重点。

就这节课来说,复习时有关分离定律的板书会对之后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学习有帮助;配子的形成过程中,用彩笔标出,强调重点;在根据棋盘找规律时,用彩笔画出,使其中的规律更明显。

3、教师的教态:可以说,也是走上了讲台之后,才有的深刻的体会:教师穿着利落、大方多么重要!因为学生可是在时刻看着教师的外在表现的!一切的打扮就是使自己精神、利索,只有这样才能传达给学生正能量!

其次,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注意,哪怕是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首先是语气要有礼貌,其次是动作要得体。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

总的来说,第一次上课,带给我的是反思与成长,最重要的是也带给了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学生们很善良,他们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老师的指导,更好地成长。而我,也进一步体会到了:老师要更熟练课本的知识点,当老师的,不容许有错,错了之后,学生会记一辈子。

《一年级的豌豆》读后感 篇5

小豌豆是漂亮的小女孩,草是喜欢扎辫子的小女孩。她妈妈会给她绑很多漂亮的小辫子豌豆。像她一样对草小的豌豆说。“你的头发长了,妈妈也会给你扎辫子。”

豌豆是个淘气的小女孩,不听妈妈的话,一下子吃了五个冰淇淋,肚子都坏了。

小豌豆是个可爱的女孩,小豌豆以前不喜欢洗澡。她认为用喷壶浇花会生长花。那个莲蓬头给小豌豆浇水,小豌豆也没长出来吗?

《一年级的小豌豆》读后感 篇6

小豌豆很调皮,是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小姑娘;青果很爱扎辫子;蓝草是一个小淑女,还很有学问;阿隆胖胖的,走起路来老摔跤;吉布瘦瘦的,爱挑食;秀岩老师很温和,很漂亮,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小豌豆很热心的帮阿隆减肥,结果却使阿隆因中暑和饥饿而导致昏迷;她帮吉布吃他吃不完的饭,可是她自己的饭几乎都剩下;为了让阿隆快乐,她拿出妈妈的防晒油认真地涂在小雪人的身上;吉布生病了,老师带着很多好吃的去看望他,这让小豌豆很羡慕,于是她也想生一场幸福的病,可是真的生病了,老师却给她熬了一锅清淡的小米粥,青果给她带来一束清香的百合花,小豌豆看到这些忍不住哭了,因为这和她想象中的差的太远了。小豌豆也和我们很多小女孩一样很爱美,她羡慕青果有一头长头发,可她自己却是梳着一头齐耳的短发。于是,她把爸爸的黑毛裤拆下一截,给自己做了一头卷发,结果爸爸的毛裤就变成了齐着膝盖的五分裤了。拿出妈妈的连衣裙当作公主的拖地长裙;拿出妈妈的化妆品把自己脸上涂得花花绿绿;然后美美的走到妈妈面前,要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把脸蛋涂得像调色盘的孩子,一个披着黄色床单的孩子,一个头上顶着一团乱毛线的孩子……哇!太有趣了!真好笑!

《一年级的小豌豆》读后感 篇7

第一次看到《一年级的小豌豆》这本书,是小凡刚升入一年级不久的时候。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先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因为小凡也是刚升入一年级,我就想着或许这本书里有经验是我们娘俩可以借鉴的,所以就买了回来。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和小凡一起读一块小故事,每每读完小凡都要求再读一块,我说不行,要睡觉了,小凡就央求说妈妈你再告诉我下一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就行。然后她会自己感叹说原来上一年级这么好玩呀。她对这个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小豌豆喜爱极了。有一天晚上,小凡偷偷的趴我耳朵边说,妈妈你知道小豌豆是哪国人吗?我说当然是中国人,小凡说不对,是日本人。我说哦,为什么?小凡说你不是说机器猫和蜡笔小新都是日本的动画片嘛,然后机器猫里有叫大雄的,蜡笔小新里有叫风坚和阿呆的小朋友,小豌豆的好朋友就叫阿布、青果、吉隆什么的,他们的名字特别的像。而我的同学都叫于博涵哪、杨凯博啊、宋廷威啊,和他们的名字都不一样。所以小豌豆一定是日本人对不对?听她这么说,我不禁一笑,孩子们的视野真是比大人们想的宽的多。然后在读到“生一场幸福的病的时候”,小凡对我说,妈妈我也生一场幸福的病,你也去超市给我买一堆好吃的回来好不好。我说可是你并没生病呀,小凡说不会假装嘛,我就假装真生病了,你就去给我买一堆汉堡包回来好不好?看小豌豆总丢手套,小凡就觉得她和自己很像,就问妈妈是不是小孩子都是这么糊里糊涂的。然后又因为看了圣诞老人是女孩,我说你看小豌豆多懂事,还知道给爸爸妈妈送礼物,小凡憋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说,可是你们也从来没送过我圣诞礼物呀。这些都让我和她爸爸不禁莞尔一笑。

这些小故事在给孩子带来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从中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做事不能总是丢三落四,要乐于帮助别人,要爱护小动物等等。这样不但培养起她对阅读的热爱,也让我们家长重温了童真童趣。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像小豌豆一样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篇8

化州市中垌镇兰山栋背小学杨伟龙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故事,从中了解人物形象特点,感受人物的调皮和快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强化认字能力。并且在阅读中发现,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讲故事,用语言感染学生,让故事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阅读准备:

学生自备《一年级的小豌豆》。

三、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浇浇水,快长大》:有个小女孩叫小豌豆,今年读一年级了,一天,小豌豆在操场上玩的时候看到高年级的大哥哥在给花儿浇水,她记住了“花儿浇水才能长得快一些”这句话,她也想快快长大,晚上,她洗澡的时候,莲蓬头里喷洒出来的水让她受到了启发:既然花儿浇水会长大,那小豌豆浇水也会长大吗?本来不情愿洗澡的小豌豆这回主动站在了莲蓬头底下,让水流从头顶一直浇下去。同学们知道这个有趣的故事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其实,这些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呢。

2.《一年级的小豌豆》是一本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书。书中小豌豆和大家的年龄差不多,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她的成长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位可爱的小朋友的成长故事吧。请大家打开《一年级的小豌豆》。

(二)提出要求,整体感知

1.教师:请大家打开书的彩图部分,挑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图片,然后在书中找到与这张彩图有关的小故事,看完这个小故事,与同学们交流这个小故事。

2、说说你看到的故事

3.生交流,师适当引导个别学生介绍精彩故事的部分情节,引起阅读兴趣。

(三)实践阅读

1、教师:同学们现在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开心的事和烦恼的事应该也不少吧?和书中的小豌豆一样吗?下面我们进行默读,看看书中的人物有哪些喜怒哀乐,读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2、师生共同进行默读。

3、让学生拿起笔,把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4、交流读过的故事 如:

﹙1﹚小豌豆是怎么变成小公主? ﹙2﹚小豌豆送什么礼物给爸爸?

﹙3﹚小豌豆送给秀岩老师的贺年卡发生了什么事? ﹙4﹚小豌豆自己去上学你觉得对吗?.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鼓励学生发言,因为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认字不多,对句子的理解可能也会有偏差,老师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有耐心,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鼓励,多用有趣的事例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保护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有探究的欲望,才能积极地去思考,并从中获取成功的快乐。

四、课后作业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推荐阅读:

上一篇: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主题班会下一篇:英语商务翻译论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