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风险管理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银行业风险管理

银行业风险管理 篇1

银行业强化全面风险管理

防控金融风险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央行和银监会继续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着力防控资产泡沫,处置风险隐患,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面对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各家商业银行严格控制资产质量风险、遏制不良贷款上升成为银行业风险化解的重要任务。5月13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各商业银行据此对代销业务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对代销行为进行了规范。5月初,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并在6月份对票据业务进行全行业大排查,提前消除了票据业务无序急剧扩张带来的风险。9月30日,银监会正式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按照匹配性、全覆盖、独立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各商业银行加紧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外部监管。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11月23日,银监会公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指引》强调,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应遵守全覆盖、分类管理、实质重于形式、内控优先、信息透明五大原则。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

银行业风险管理 篇2

关键词:银行业网络安全

0 前言

随着银行业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核心业务系统、网上银行、自助终端、银行卡等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系统和设备被广泛应用,各个银行信息科技在设备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却相对显得薄弱,其风险的潜在性也随着金融产品的增加而增大,风险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强。

为加强银行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银监会制定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等法规制度相继出台,构建和完善了银行内与信息技术应用有关的组织架构及工作程序,有效地识别、度量、跟踪和控制信息技术风险。

1 需求分析

银行进行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但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是将分散在各地、不同种类的安全防护系统分别进行管理,各系统单独保护,相互冲突和割裂,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安全信息分散,互不相通,安全策略难以保持一致;此外,各安全系统单独建设,造成分散、低水平重复投资,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也考虑较少,难以做到可持续运行、发展和完善。这种传统的管理运行方式已成为许多安全隐患的根源,因此银行信息系统对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既需要符合政策合规性管理的要求,又存在自身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需求。

同时,大多数银行信息系统建设还存在滞后问题。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外包、业务连续性以及技术操作等一系列新的信息系统风险正逐渐暴露在我们的面前,形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2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银行应从业务需求出发,遵从风险管理的理念,在银行信息技术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实现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实现以下的建设目标:(1)保障业务持续,促进业务发展;(2)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如图1)。

为了保障业务系统稳定、安全运行,银行应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信息科技治理机构,明确权限,落实责任;二是实施风险管理,识别整个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区分业务风险和信息科技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办法,加以落实并对结果进行检查,建立起自身的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加强信息科技管理,采用多种技术建立纵深防御体系,完善应急响应体系和业务连续性计划,建立灾备恢复体系,规范日常信息系统运维流程。四是通过实施安全审计,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

3 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涉及信息安全策略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运作体系四个部分。其中信息安全策略体系是核心内容,覆盖信息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对管理、技术、运维体系中的各种安全控制措施和机制的部署提出目标和原则;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体系,监督各种安全工作的开展,协调银行各部门在安全实施中的分工和合作,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安全运作体系是对安全生命周期中各个安全环节的要求,包括安全工程管理机制,安全预警机制、定期的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和定期的安全培训机制等;安全技术体系是对实现银行信息安全的具体措施,银行安全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安全运维必须依托相应的技术手段方可执行,技术体系包括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防恶意代码、安全加固、监控、日志审计和备份恢复,是银行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如图2)。

根据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需要,参照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出现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理论模型和技术框架(如IATF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ISO/IEC 27002:2005和ISO/IEC TR 13335系列标准以及IT治理相关理论,结合银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现状,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银行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和业务的持续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升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和响应能力。

(1)根据信息安全级别,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安全域,对每个域和整个网络进行物理或逻辑分区,通过部署系列安全产品实现网络内容过滤、逻辑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网络监控、记录活动日志等。

(2)部署安全管理中心(SOC)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等产生的日志进行收集分析,监控各系统的安全状态,产生的各类IT运维及安全事件通过工单管理模块分派处理事件的责任人,实现全网风险的有效管理。

(3)为了确定信息科技中存在隐患的区域,评价信息科技风险对银行业务的潜在影响并确定风险防范措施及所需资源的优先级别,应定期进行信息科技风险的全面识别与评估,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整改措施,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策略和评估流程。

4 总结

网络安全风险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愈加凸显,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也将在未来面对更多的挑战。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银行业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信息安全保障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2]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

[3]ISO 27002: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4]李东卫.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分析与对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阳泉监管分局.

[5]唐磊.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现状与管理策略分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信息科技部.

我国银行业信用卡风险管理初探 篇3

关键词: 信用卡 风险 管理

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国内外银行竞争的加剧,信用卡风险也不断加剧,对此如不引起足够重视,相应的风险累积也可能酿成大的风暴。如何充分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风险控制技术,以保障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金融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并挖掘出高效的风险控制技术,对于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借鉴国际先进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

国外先进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模式,代表了未来信用卡风险管理的方向,目前正被许多国家借鉴和使用。同样,这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也应成为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学习的楷模,为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指引方向。目前在国外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个风险管理模式便是将信用评分模型应用到信用卡的生命周期管理中。根据信用卡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拓展客户期、审批客户期、管理客户期三大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可根据不同的信用评分来进行风险管理。开拓新客户、提高市场份额和扩大发卡规模是信用卡经营管理的第一步,是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竞争实力的重要一环,是市场营销的核心目标。这一阶段需要做出的管理决策包括:确定目标客户、给目标客户提供产品和激励、产品定价(包括利息率、年费和其他收费)。主要应用的信用评分模型有:信用风险评分、信用收益评分、信用破产评分、市场反应评分、余额转移评分。银行在做出拓展客户期的各种决策以后,下一阶段面临审批客户的各种问题。比如,信用卡公司经过对目标客户群的分析和决策,主动给目标客户寄信,推荐或提前批准该公司的某信用卡产品,并提出相应的定价水平,消费者主动向银行提出信用卡的申请。这时信用卡公司就进入审批客户阶段。具体来说,这一阶段需要做出的管理决策包括做出审批决策、确定信用额度、制定交叉销售策略。在审批客户和决定信用额度高低时,最重要的决策依据是申请者的风险高低,可以通过申请风险评分模型和信用风险评分模型来衡量。另外信用风险评分模型和信用收益评分模型也是很有价值的决策工具,与申请风险评分模型具有互补性,可以组成二维或三维矩阵来进行信贷审批决策。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到,在信用卡生命周期的三大阶段中,各个阶段均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风险管理决策。为了制定正确、科学的管理策略,需要发展、应用各种信用评分模型,对与决策效益密切相关的各方面的未来信用表现进行科学、准确地预测。以信用评分模型作为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贯穿信用卡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

二、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FICO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进,已经成为了美国个人信用评分事实上的标准,加之美国完善的个人信用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共同促成了美国相对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我国应借鉴FICO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来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笔者认为,在借鉴美国的经验时,要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尤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一个准确公正的个人信用档案。信息的首要和基本的要素是信息的准确性。个人信用资料收集范围广,来源渠道多,持续时间长,内容变化快,保持和维护个人信用资料的准确性一直是困扰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难题。因此,在我国尝试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从一开始就要把保持和维护个人信用资料的准确性放在首位。不然的话,个人信用档案就会变成一堆废物。美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另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是信用资料的公正性。具体地说,当毁誉记录进入档案时,当事人是否要有知情权。有些美国人平时不注意信用单位保存自己的信用记录,当他们申请贷款或寻找工作受挫时,才发现一些对他不利甚至错误的信用材料在本人毫不知晓的情况下已经收集到他的信用档案,而此时改正已为时过晚。这种现象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的信用体系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人们对信用不知或不够重视,在信用卡使用中,不关心还款的时间,对一些较小数额的刷卡金额还款不及时,不讲究时效,结果导致个人不良记录。

从情理上讲,消费者应该有知情权,但从实践中看,知情权却很难操作。要知道,美国的信用单位每月进行20多亿份信用数据的处理工作。如果其中有1/10的信用数据需要通知本人,那么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是不可思议的。美国国会多次辩论信用材料的知情权问题,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中国。如果消费者没有知情权,信用档案会不会成为又一个整人的“黑材料”,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中国人对“黑材料”记忆犹新,免不了心有余悸,不寒而栗。

第二,要设计一个科学透明的信用分模型。设计一个科学的信用分模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预测消费者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这主要是数学家的任务。然而,数学模型不属于专利保护的范畴。计算机软件也不受专利保护,它们属于版权法保护的范畴。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美国的公司采用保密的方法,这就免不了使人对FICO信用分的精确性、公平性和合法性产生猜疑,从而招致广泛的批评。为了在中国克服这个弊端,最好的办法是由国家出面招标,开发信用分模型,产权归国家所有,无偿提供给社会使用。信用分模型的公开透明,既便于社会公众调查和验证其精确性和公平性,又可以使社会公众以信用评分模型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纪守法、悟守信用的社会风气。

第三,要明确储蓄并不是个人信用的关键因素。2000年4月,我国正式实行储蓄实名制,不少人都把它当作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重要举措。其实,在美国个人信用制度中,储蓄只是一项很次要的指标,仅占10分,且只看账号而不管存款多少。首先,个人信用评估主要根据信用历史看品德,其次看能力。存款是过去财产的积累,然而存款多不等于信用好。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勤劳致富,同样也应该看到,还有一部分人非法敛财为富不仁,如果因为存款多而给他们戴上“信用卓著”的桂冠,不仅是对“信用”的裹读,而且还为他们继续诈骗披上新伪装。其次,据有关资料,我国大部分存款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如果把存款多少作为个人信用评估的主要指标,就等于把大多数的居民排斥在消费信贷之外,少数拥有大额存款的居民也不会放着利息低的存款不用,反而去借利息高的贷款。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为了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而把全国银行储蓄业务联网,这相当于把全国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有关部门要慎重考虑其中蕴藏的巨大风险。

三、加强对信用卡风险的监督检查

商业银行自身对信用卡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预见信用卡可能出现的风险,要制定一定的防范措施,特别在信用卡销售渠道上,要逐步提高信用卡客户与银行个人客户之间的渗透,利用交叉销售来拓展信用卡的发卡渠道,要通过选择银行自由重点客户来发展信用卡客户,以次来降低信用卡风险。同时,银监部门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监管资讯资源,及时通报整个行业的市场发展、盈利状况、资产风险等情况,指导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合规、有序发展。

总之,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从一开始就应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操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琳.美个人评分系统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6(07).

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篇4

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刘天生 师小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推进,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对银行业金融服务的投诉逐年增多。主要涉及银行服务收费、理财服务和贷款环节等,严重影响了银行业的声誉和整体形象。个别负面报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健康发展,需高度重视辖内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

一、银行声誉风险的七大诱因

声誉风险产生的原因复杂,银行内部因素、社会外部因素以及由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都可能引发银行声誉风险。概括起来,影响银行声誉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产品收益现实与预期的落差易导致风险事件。随着金融创新不断加快、各种复杂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非理性金融消费者数量增多,能够准确理解产品、风险承受能力强的相对较少。客户从众心理和赚钱示范效应广泛存在,加之销售人员对客户的风险承受水平缺乏适当的评估,对所营销产品也缺乏必要的提示,当现实收益不能达到预期收益时,极易导致银行声誉事件的发生。

(二)银行服务水平和质量引起投诉事件。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业务产品趋同性明显的今天,高质量服务这一体现人性化、差异化的领域依然成为银行突显竞争优势的法宝,但由于银行网点的分散性和客户纠纷的随机性,给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制造了很大的难度。比如,存在自助机具故障未能及时排除、客户等候排队时间过长、不能提前还款等服务问题,招致消费者不满。

(三)银行的过失行为或误导使消费者对银行的信誉产生怀疑。一是由于银行未尽到应有义务致使客户遭受损失,如存款被冒领、信用卡资金被盗取等;二是在拓展业务时夸大宣传,承诺事项未能兑现,引起理财业务诉讼等;三是涉嫌不公平交易引起的纠纷,如储户状告银行少结存款利息等;四是信贷风险导致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使客户对银行资产质量控制水平产生质疑。这些都容易引发银行的声誉风险。

(四)收费问题的争议不断加深了客户对于银行强势形象的看法。银行单方面调整业务收费标准或宣布对某种服务开始收费,往往被视为银行的种种霸王条款,由此引起的争议近年多有发生,如储户状告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小额账户收费侵权、在按揭贷款业务中让客户负担律师费等,这些事件均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或批判,给银行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五)突发事件的发生使银行置身巨大舆论漩涡。当前,银行作为社会财富的“保险柜”,案防压力日益增大,针对银行的经济和暴力犯罪层出不穷。银行业一旦发生金融犯罪案件,特别是涉及内外勾结作案的,会使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业务管理能力、内控水平以及员工的道德素质产生怀疑,进而对存放于银行的资金安全产生担忧。此类情况发生后如果处置不当,将可能出现转户、挤兑等事件,严重伤及银行声誉。

(六)个别媒体的误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新闻媒体单位的竞争日益激烈,个别媒体为了赚取读者眼球,滥用金融术语,如随意使用“挤兑”等词语,夸大负面新闻,以博取阅读量,体现新闻“价值”。同时,信息时代下高速发展的网络平台为银行声誉风险发生提供了“天然土壤”,给银行处置声誉风险事件增添了诸多困难和障碍。

(七)其他因素。比如社会公众对银行高管人员的腐败丑闻、天价薪酬等反响强烈;银行因违反法律法规,受到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事件;银行对外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或不真实等各种原因都可能诱发外界对银行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银行声誉风险。

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声誉风险的防范意识有待加强。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原因,我国的银行信用一定程度代表着国家信用,有着强大保障和支撑,银行基本不担心声誉问题。当前,虽然银行风险防范意识正逐步增强,但仍局限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传统领域,对于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目前重庆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大多还处于风险发生后处置应对的“被动防御”阶段,要实现主动发现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声誉风险的管理目标,商业银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声誉风险管理制度较为薄弱。重庆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声誉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还在制定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有效识别、评估、计量声誉风险管理机制,以及确认、控制、管理危机的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体系,并将各项制度纳入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规程或实施细则的制定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3.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声誉风险管理人员对声誉风险的识别、控制、处置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对信息的纵横向比较、信息的影响分析、信息的后续监管以及风险识别判断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手不足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如有的银行将声誉风险管理归属于办公室,但具体办理又在其下设的文秘科,人手少且身兼数职,在尽量完成各岗位工作的前提下,开展舆情监测的时间、精力均不能满足声誉风险管理的要求。

4.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有待形成。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制度上的不完善,银行职工还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声誉风险的防范应从每一名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环节做起,银行内部的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氛围还未真正形成。

(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对声誉风险缺乏通行的界定和衡量标准。目前,对声誉风险及其危害的衡量,国际上还普遍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手段,包括新资本协议和美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指引》等都未对声誉风险进行相关界定,为声誉风险的识别、监控等带来很大的障碍,声誉风险管理基本沦为被动的危机事件处理,风险管理效率低下,作用有限。目前声誉风险的计量研究还仅仅起步,定性分析在声誉风险的评估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与信访维稳工作职责边界模糊。由于声誉风险管理和信访维稳工作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如受理客户投诉、解决内部员工上访、新闻归口管理、舆情信息监测分析等,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两者在部门职责、岗位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存在交叉重叠之处,引起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访维稳部门职责混淆。

三、相关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强化声誉风险监管工作 一是在各银行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体系的基础上,督促并帮助其尽快建立全面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强化声誉风险监管工作,研究和制定银行声誉风险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有效考核和评价银行的声誉风险。三是建立声誉风险监管信息系统,将声誉风险监管的相关信息纳入监管信息系统之中。四是对发现银行违反审慎经营原则的负面信息,应主动、及时跟进监管,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二)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行业自律和维权作用,及时处置负面舆情

一是银行业协会对发现银行业出现的负面舆情要指导银行及时进行处置,快速消除影响,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维权的作用。二是对部分媒体故意捏造事实,恶意攻击、有意中伤银行的,协会应主动出面与有关部门衔接,获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协助,达到“在确保金融稳定的情况下体现新闻自由”的良性平衡,维护银行利益和银行业权益。

(三)银行坚持标本兼治,构建声誉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1.加强声誉风险管理要从高层做起。银行董事会、高管层应对其声誉问题保持更为积极的认识,把加强声誉风险管理问题提高到战略发展高度,将其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内,制定提升银行声誉的战略规划和行动方案,负责领导公关危机的处理,密切监测银行声誉状况,督促本行声誉管理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2.建立起完善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银行要按照《指引》的有关要求,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和识别、监测、控制风险的制衡机制,建立全面、具有早期预警系统功能的强大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对声誉风险的量化和考核体系,将所有职能部门纳入银行声誉风险防线的组成部分,使决策层、高管层、分支机构、每位员工都参与到防范声誉风险管理中来,并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在各个业务条线、管理条线的衔接。

3.培育以声誉为导向的企业文化。银行应通过树立公众为先、道德行为、服务满意、社会责任“四种意识”,逐步在所有员工中形成恪守公平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精神,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声誉管理,共同创造一种“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在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的初级阶段,需要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引导员工主动维护银行的声誉,促使每位员工都是自己银行声誉的维护者和宣传员,将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环节。

银行业风险管理 篇5

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按照用途划分,固定资产贷款不包括__。A.基本建设贷款 B.技术改造贷款 C.科技开发贷款 D.并购贷款

2、关于结构性理财计划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适当运用结构性理财计划可以规避金融监管

B.小额资金无法借助结构性理财计划进入衍生产品市场 C.结构性理财计划产生的收益要缴纳利息税 D.以上皆错

3、从资产负债表看,可能导致长期资产增加的借款需求影响因素是__。A.季节性销售增长 B.债务重构

C.固定资产重置及扩张 D.红利支付

4、下列不属于个人贷款业务特征的是__。A.利率高 B.贷款便利

C.还款方式灵活

D.贷款品种多、用途广

5、利率互换是两个交易对手相互交换一组资金流量,__。A.涉及本金的交换和利息支付方式的交换

B.涉及本金的交换,不涉及利息支付方式的交换 C.不涉及本金的交换,涉及利息支付方式的交换

D.不涉及本金的交换,也不涉及利息支付方式的交换

6、贷款风险分类的会计原理中,__是传统上比较常用的,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其优点是具有客观性且便于核查。A.历史成本法 B.市场价值法 C.净现值法 D.合理价值法

7、下列关于个人理财业务和储蓄业务的叙述正确的是__。A.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由商业银行独自承担 B.储蓄业务的资金运用是定向的

C.个人理财业务的资金的运用是非定向的 D.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一种服务

8、有权对企业债的发行和交易进行监管的是__。A.中国证监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D.中国银监会

9、抵押贷款中,在认定抵押物时,除核对抵押物的所有权,还应验证董事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证明的企业形式为。A:国有企业

B: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企业 C:集体所有制企业或股份制企业 D:法人企业 E:著作权

10、下列关于货币政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A.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唯一手段

B.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C.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D.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1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个人信用贷款的特点的是__。A.贷款额度小 B.贷款期限短 C.准入条件严格 D.贷款风险较低

12、下列关于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说法正确的是__。A.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是住房公积金使用的中心内容

B.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是单位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C.相对于商业贷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相对较高

D.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由各银行根据央行规定利率上下浮动

13、以下()不属于《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的从业基本准则。A.专业胜任 B.勤勉尽职 C.公平竞争 D.信息保密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的是()。A.一般准备 B.实收资本 C.重估储备

D.混合资本债券

15、对抵押物进行估价时,对于库存商品、产成品等的估价,主要考虑__。A.抵押物的市场价格 B.无形损耗 C.折旧 D.造价

16、某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能力比较强,对价格变化反应敏感,选价心理较重,往往以价格高低为选购标准。此人属于_________。A.习惯型消费者 B.理智型消费者 C.经济型消费者 D.疑虑型消费者

17、财务杠杆比率考察的是借款人的__。A.盈利能力 B.长期偿债能力 C.短期偿债能力 D.营运能力

18、贷款风险的预警信号系统中关于经营状况的信号不包括。A:丧失一个或多个财力雄厚的客户

B: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力的某客户的订货变化无常 C:投机于存货,使存货超出正常水平D:应收账款余额或比例激增 E:著作权

19、一般在繁荣期之后出现,经济活动放缓,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递减,失业率上升,通胀率下降,居民开始对经济和职业前景产生忧虑,逐步减少消费支出。这一阶段属于经济周期中_________。A.萧条期 B.调整期 C.萎缩期 D.衰退期

20、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最长可达__年。A.35 B.30 C.25 D.15

21、__在国际上也叫议付,即给付对价的行为。A.出口押汇 B.进口押汇 C.保付代理 D.托收保付

22、以下不是内部融资资金来源的是__。A.净资本 B.留存收益 C.增发股票 D.增发债券

23、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和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区别不包括__。A.承担风险的主体不同 B.贷款利率不同 C.贷款银行不同 D.贷款对象不同

24、第四单元 呼吸

A.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过程 B.呼吸由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组成 C.生理条件下,胸膜腔均高于大气压

D.胸膜腔负压可以维持肺扩张、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E.机体在新陈代谢中需要不断的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25、下列关于利率和汇率的说法错误的是__。

A.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波动的利率叫固定利率,参照某一利率指标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叫浮动利率

B.不随各国货币的供求状况而波动的汇率叫固定汇率,参照某一汇率指标变化而定期调整的汇率叫浮动汇率

C.官方利率是由政府部门确定的,而市场利率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 D.官方利率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市场利率可以自由波动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信用衍生产品包括()A.总收益互换 B.信用违约互换

C.信用价差衍生产品 D.股票期权

E.信用联动票据

2、一般而言,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利润处于最高水平的是()。A.经济高涨阶段 B.经济复苏阶段 C.经济筹备阶段 D.经济危机阶段

3、自我评估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各级机构承担责任及主动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其主要策略包括__。

A.制定与业务战略目标配套的评估机制 B.将制度的被动执行转变为主动查错和纠错 C.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氛围

D.改变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氛围 E.确保有关的持续改进和高效运转

4、贷款担保主要是针对__进行的评估。A.担保方式 B.担保能力 C.担保资格

D.担保法律文件的完整性 E.担保物

5、有担保流动资金贷款信用风险的防控措施包括__。A.加强对抵押物价值的调查和分析 B.加强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调查和分析

C.加强对借款人所控制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D.加强对借款人还款意愿的调查和分析 E.加强对保证人还款能力的调查和分析

6、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三原则包括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其中由表及里识别操作风险因素包括()。A.基层机构和经营管理风险 B.非流程的风险 C.非系统性风险 D.流程环节的风险 E.控制派生风险

7、对以实际借款人及其关系人多人名义申请贷款,用于购买同一房产的,按__适用审批权限。A.单个借款人 B.两个借款人 C.按实际人数

D.按实际人数的一定比例

8、《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__,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__。A.8%;4% B.10%;5% C.8%;5% D.10%;4%

9、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__。

A.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议事制度和决策程序 B.明确股东、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义务 C.建立健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D.建立完善的信息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E.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10、以下国内机构中无法提供理财服务的是__。A.基金公司 B.保险公司 C.信托公司 D.律师事务所 11、20世纪70年代通过匹配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经营目标互相代替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模式的__阶段。A.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B.负债风险管理

C.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 D.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12、__是流动资产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常常达到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A.现金 B.存货 C.利润 D.股票

13、银行需审查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是否已足额到位体现了__原则。A.进度放款原则

B.计划、比例放款原则 C.资本金足额原则 D.与风险匹配原则

14、在下列行为中,__是由于银行内部流程而引发的操作风险。A.某银行运钞车在半路遭遇抢劫,损失1 000万元

B.办理抵押贷款时,为做成业务,银行在抵押手续尚未办理完全时即发放了贷款

C.某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系统遭黑客攻击,上千用户信息泄露 D.银行员工小王联合某无业人员,偷窃银行重要空白凭证

15、假定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5元、16元、24元和35元,基期价格分别为4元、10元、16元和28元,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该市场股价指数为__。A.140 B.125 C.138 D.150

16、处于__的行业销售的波动性及不确定性都是最小的,而现金流为最大。A.启动阶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衰退阶段

17、我国最早开办、规模最大的个人贷款产品是__。A.个人住房贷款 B.个人汽车贷款 C.个人经营类贷款 D.流动资金贷款

18、小华月投资1万元,报酬率为6%,10年后累计多少元__ A.年金终值为1438793.47元 B.年金终值为1538793.47元 C.年金终值为1638793.47元 D.年金终值为1738793.47元

19、以下有关期货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A.期货交易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的,私下谈判交易被视为违法。B.期货交易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也可以在场外交易。C.大多数期货合约都在到期前以对冲方式了结。

D.期货合约对商品质量、规格、交货时间、地点等都做了统一的规定,是标准化合约。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__起施行。A.2007年10月1日 B.2007年5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7年6月1日

21、下列关于各类期权的说法,正确的有__。

A.买方期权对买方来说是买入一个买入交易标的物的权利 B.卖方期权对卖方来说是卖出一个卖出交易标的物的义务 C.美式期权的买方在期权到期日前任意时点,可以随时要求卖方履行期权合约 D.买权的执行价格低于现在的市场价格,则该期权属于价外期权 E.平价期权的执行价格等于现在的即期市场价格

22、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对商业银行而言,小额存款用户对银行信用和利率水平不是很敏感 B.对商业银行而言,小额存款用户对银行信用和利率水平很敏感

C.对商业银行而言,公司或者机构存款人对银行信用和利率水平不是很敏感 D.对商业银行而言,公司或者机构存款人对银行信用和利率水平很敏感 E.小额存款用户和公司或机构存款人对银行信用和利率水平都很不敏感

23、下列属于银监会的监管理念的是()。A.管风险 B.提高透明度 C.管机构 D.管法人 E.管内控

24、超过风险承受能力是指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__以上或商业银行视为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其他情况。A.25% B.15% C.10% D.8%

25、银行流动资金贷前调查报告内容要求有__。A.借款人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情况 B.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

银行业风险管理 篇6

指引》的通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8-30 生效日期: 2004-08-30发布部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银监发[2004]5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根据有关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是指与房产或地产的开发、经营、消费活动有关的贷款。主要包括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

本指引所称土地储备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土地收购及土地前期开发、整理的贷款。土地储备贷款的借款人仅限于负责土地一级开发的机构。

房地产开发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开发、建造向市场销售、出租等用途的房地产项目的贷款。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和大修理各类型住房的贷款。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置、建造和大修理以商业为用途的各类型房产的贷款。

第二章 风 险 控 制

第三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政策及其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明确不同类型贷款的审批标准、操作程序、风险控制、贷后管理以及中介机构的选择等内容。

商业银行办理房地产业务,要对房地产贷款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予以关注,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

第四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监控流程,确保工作人员遵守上述风险政策及不同类型贷款的操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房地产贷款的专业化分工,按照申请的受理、审核、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分别制定各自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明确相应的权责和考核标准。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对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房地产贷款进行专项稽核,并形成稽核报告。稽核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上发放贷款的整体情况;

(二)稽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三)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对上次稽核报告中所提建议的整改情况。

第七条

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第八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房地产行业风险预警和评估体系,对房地产行业市场风险予以关注。

第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房地产贷款统计分析平台,对所发放贷款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保证贷款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以有效监控整体贷款状况。

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逐笔登记房地产贷款详细情况,以确保该信息可以准确录入银行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统计或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利于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社会征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各行充分了解借款人的整体情况。

第三章 土地储备贷款的风险管理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对资本金没有到位或资本金严重不足、经营管理不规范的借款人不得发放土地储备贷款。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发放土地储备贷款时,应对土地的整体情况调查分析,包括该土地的性质、权属关系、测绘情况、土地契约限制、在城市整体综合规划中的用途与预计开发计划是否相符等。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机构对土地经济环境、土地市场发育状况、土地的未来用途及有关规划、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和研究,实时掌握土地价值状况,避免由于土地价值虚增或其他情况而导致的贷款风险。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对发放的土地储备贷款设立土地储备机构资金专户,加强对土地经营收益的监控。

第四章 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管理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对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项目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要求其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不低于35%。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在办理房地产开发贷款时,应建立严格的贷款项目审批机制,对该贷款项目进行尽职调查,以确保该项目符合国家房地产发展总体方向,有效满足当地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确认该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可行性。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对申请贷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审核:包括企业的性质、股东构成、资质信用等级等基本背景,近三年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以往的开发经验和开发项目情况,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等。对资质较差或以往开发经验较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应审慎发放;对经营管理存在问题、不具备相应资金实力或有不良经营记录的,贷款发放应严格限制。对于依据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对其业务范围、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以及股东及关联公司的上述情况以及彼此间的法律关系等进行深入调查审核。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的担保,确保担保真实、合法、有效。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贷款发放、使用监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得到落实后,可根据项目的进度和进展状况,分期发放贷款,并对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防止贷款挪作他用。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项目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项目自身的变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变化等,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使用贷款情况。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严密监控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使用情况,防止用流动资金贷款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垫资。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对有逾期未还款或有欠息现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款进行监控,在收回贷款本息之前,防止将销售款挪作他用。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情况,确保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住房的个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后,该房屋能够在合理期限内正式交付使用。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建筑工程款优于抵押权受偿等潜在的法律风险。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及市场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影响,利用市场风险预警预报机制、区域市场分类的指标体系,建立针对市场风险程度和风险类型的阶段监测方案,并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因此产生的各种风险。

第五章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严格遵照相关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不得违反有关贷款年限和贷款与房产价值比率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制定的个人住房贷款申请文件应包括借款人基本情况、借款人收支情况、借款人资产表、借款人现住房情况、借款人购房贷款资料、担保方式、借款人声明等要素(其中具体项目内容参见附件1)。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确保贷款经办人员向借款人说明其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包括借款人所提交的所有文件资料和个人资产负债情况)将经过贷款审核人员的调查确认,并要求借款人据此签署书面声明。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将经贷款审核人员确认后的所有相关信息以风险评估报告的形式记录存档。上述相关信息包括个人信息的确认、银行对申请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的风险审核及对抵押品的评估情况(具体内容参见附件2)。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的贷款经办人员对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初审同意后,应由贷款审核人员对借款人提交文件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进行复审。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借款人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业、在职年限等信息判断借款人目前收入的合理性及未来行业发展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应通过借款人的收入水平、财务情况和负债情况判断其贷款偿付能力;应通过了解借款人目前居住情况及此次购房的首付支出判断其对于所购房产的目的及拥有意愿等因素,并据此对贷款申请做整体分析。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对每一笔贷款申请做内部的信息调查,包括了解借款人在本行的贷款记录及存款情况。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对包括借款人的聘用单位、税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征信机构等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审核贷款申请的真实性及借款人的信用情况,以了解其本人及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信用记录等。

商业银行对自雇人士(即自行成立法人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或在上述机构内持有超过10%股份,或其个人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上述机构的经营收入者)申请个人住房贷款进行审核时,不能仅凭个人开具的收入证明来判断其还款能力,应通过要求其提供有关资产证明、银行对帐单、财务报表、税单证明和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其经营情况和真实财务状况,全面分析其还款能力。

第三十四条 对以个人身份申请的商业用房贷款,如借款人是自雇人士或公司的股东、董事,商业银行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公司财务报表,业务资料并进行审核。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各地市场情况的不同制定合理的贷款成数上限,但所有住房贷款的贷款成数不超过80%。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着重考核借款人还款能力。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房产支出与收入比的计算公式为:(本次贷款的月还款额+月物业管理费)/月均收入

所有债务与收入比的计算公式为:(本次贷款的月还款额+月物业管理费+其他债务月均偿付额)/月均收入

上述计算公式中提到的收入应该是指申请人自身的可支配收入,即单一申请为申请人本人可支配收入,共同申请为主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的可支配收入。但对于单一申请的贷款,如商业银行考虑将申请人配偶的收入计算在内,则应该先予以调查核实,同时对于已将配偶收入计算在内的贷款也应相应的把配偶的债务一并计入。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调查非国内长期居住借款人在国外的工作和收入背景,了解其在华购房的目的,并在对各项信息调查核实的基础上评估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区别判断抵押物状况。抵押物价值的确定以该房产在该次买卖交易中的成交价或评估价的较低者为准。

商业银行在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前应对新建房进行整体性评估,可根据各行实际情况选择内部评估,但要由具有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出具意见书,或委托独立的具有房地产价格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对于精装修楼盘以及售价明显高出周边地区售价的楼盘的评估要重点关注。

对再交易房,应对每个用作贷款抵押的房屋进行独立评估。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在对贷款申请做出最终审批前,贷款经办人员须至少直接与借款人面谈一次,从而基本了解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及其贷款用途。对于借款人递交的贷款申请表和贷款合同需有贷款经办人员的见证签署。

商业银行应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拟抵押房屋的权属状况,决定发放抵押贷款的,应在贷款合同签署后及时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对未完全按照前述要求发放的贷款,应有专门的处理方法,除将发放原因和理由记录存档外,还应密切关注及监控该笔贷款的还款记录。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逾期贷款的催收系统和催收程序。应将本行内相关的个人信用资料包括逾期客户名单等实行行内共享。

第六章 风险监管措施

第四十二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定期对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发放规模、资产质量、偿付状况及催收情况、风险管理和内部贷款审核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监管重点。

第四十三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非现场监管情况,每年至少选择两家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下列事项进行全面或者专项检查:(一)贷款质量;(二)偿付状况及催收情况;(三)内部贷款审核控制;(四)贷后资产的风险管理;(五)遵守法律及相关规定;(六)需要进行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四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房地产贷款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商业银行,将组织跟踪检查。

第四十五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或银行业自律组织对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一旦发现其有违背行业规定和职业道德的行为,将及时予以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指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4年8月30日

附件1:

┏━━━━━━━━━━━━━━━━━━━━━━━━━━━━━━━━━━━━━━━━━━━━━━┓

XX银行个人购房借款申请书 ┃

┠──────────────────────────────────────────────┨ ┃贷款申请编号: ┃

┠──────────────────────────────────────────────┨

申请人基本情况 ┃

┠──────┬─────┬──────┬──────┬─────┬─────┬───────┨

┃ 申请人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照片

┠──────┼─────┼──────┼──────┼─────┼─────┼───────┨

┃ 文化程度 │

│ 婚姻状况 │

│ 证件种类│ │

及号码 │ │

┠──────┼─────┼──────┼──────┴─────┴─────┼───────┨

┃ 户籍所在地 │

│现居住地址 │ │

┠──────┼─────┼──────┼──────────────────┼───────┨

国籍

民 族

│ │

┠──────┼─────┴──────┴──────────────────

┴───────┨ ┃ 邮寄地址及 │ ┃ ┃

邮编

│ ┃

┠──────┼───────────────────┬─────┬─────────────┨

┃ 工作单位 │

│ 单位性质│ ┃

┠──────┼─────┬──────┬──────┼─────┼─────────────┨

┃ 办公电话 │

│ 住宅电话 │

│ 紧急联系│ ┃

方式 │ ┃

┠──────┼─────┼──────┼──────┼─────┼─────────────┨

职 业

职 务

职 称 │ ┃

┠──────┼─────┴──────┴──────┴─────┴─────────────┨ ┃ 单位地址及 │ ┃ ┃

邮编

│ ┃

┠──────┼─────┬──────┬──────┬─────┬─────────────┨

┃ 配偶姓名 │如为未婚人│职

务 │

│ 证件种类│ ┃

│士则相关各│

及号码 │ ┃

│项不填

│ ┃

┠──────┼─────┴──────┴──────┼─────┼─────────────┨

┃ 工作单位 │

│ 联系方式│ ┃

┠──────┼───────────────────┴─────┴─────────────┨ ┃ 是否使用过 │ ┃ ┃

│ ┃ ┃ 其他贷款 │

┠──────┴───────────────────────────────────────┨

本人近3年工作履历:(时间段、单位名称)

┠──────────────────────────────────────────────┨

┠──────────────────────────────────────────────┨

┠──────────────────────────────────────────────┨

┠──────────────────────────────────────────────┨

┠──────────────────────────────────────────────┨

申请人收支情况

┠──────┬─────┬──────┬──────┬─────┬─────────────┨

┃主要经济来源│

│其他经济来方│

│ 供养人数│

┠──────┼─────┼──────┼──────┼─────┼─────────────┨

┃申请人月收入│

│ 家庭月收入 │

│家庭月支出│

┠──────┴─────┴──────┴──────┴─────┴─────────────┨

┠──────────────────────────────────────────────┨

借款人资产表

┠──────┬─────┬──────┬──────┬─────┬────────┬────┨

┃ 个人资产 │ 金 额

│ 个人负债 │

金 额

│月还款金额│

起止

时间 │负债类型┃

│(万元)

(元)

│(元)

┠──────┼─────┼──────┼──────┼─────┼────────┼────┨

房产

│购房所欠贷款│

┠──────┼─────┼──────┼──────┼─────┼────────┼────┨

汽车

│购车所欠贷款│

┠──────┼─────┼──────┼──────┼─────┼────────┼────┨

债券

│其它所欠贷款│

┠──────┼─────┼──────┼──────┼─────┼────────┼────┨

股票

│ 其它负债 │

┠──────┼─────┼──────┼──────┼─────┼────────┼────┨

┃ 银行存款 │

合计

┠──────┼─────┼──────┼──────┼─────┼────────┼────┨

合计

┠──────┴─────┴──────┴──────┴─────┴────────┴────┨

┠──────────────────────────────────────────────┨

┠──────────────────────────────────────────────┨

申请人现住房情况

┠──────┬───────────────────────────────────────┨ ┃ 现 住 房 │

┃ ┃

情 况

┠──────┴───────────────────────────────────────┨

租住请填:(租住时间、地址、月付租金)

┠──────────────────────────────────────────────┨

┠──────────────────────────────────────────────┨

┠──────────────────────────────────────────────┨

┠──────────────────────────────────────────────┨

申请人购房贷款资料

┠──────┬────────────┬──────┬───────────────────┨

┃ 售房者全称 │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房屋详址 │

┠──────┼────────────┼──────┼─────┬────────┬────┨

┃ 销售面积 │平方米

│ 单

价 │元

总价(元)

┠──────┼────────────┼──────┼─────┼────────┼────┨

┃ 借款金额 │

│ 借款期限 │年

借款种类 │商业贷款┃

(元)

┠──────┼────────────┼──────┼─────┼────────┼────┨

┃首付金额(元 │

│ 首付比例 │

首付款来方 │

┃)

┠──────┼────────────┼──────┼─────┼─────

───┼────┨

┃ 还款方式 │等额本息月均/

物业费

│/㎡/月

购房目的 │A 自住 ┃

│等额本金(月还)

│B 投资 ┃

┠──────┼────────────┼──────┼─────┴────────┴────┨

┃ 房屋形式 │

│ 房屋类别 │ A 经济适用房

B 普通商品住房┃

│C别墅

D 商业用房

E 其他┃

┠──────┼────────────┼──────┴─────┬─────────────┨

┃ 商品房买卖 │

销售许可证编号

合同

编号

┠──────┴────────────┴────────────┴─────────────┨

┠──────────────────────────────────────────────┨

担保方式

┠──────┬────────────┬──────┬─────┬────────┬────┨

┃ 抵押物名称 │

│抵押物所有人│

│抵押物价值(元)│

┠──────┼────────────┼──────┼─────┼────────┼────┨

┃ 质押物名称 │

│质押物所有人│

质押物价值│

┠──────┼────────────┼──────┼─────┴────────┴────┨

┃ 保证人名称 │

│与被保证人 │

│关系

┠──────┼────────────┴──────┴───────────────────┨ ┃ 保证人联系 │

┃ ┃

┃ ┃ 方式及地址 │

┠──────┴───────────────────────────────────────┨

┠──────────────────────────────────────────────┨

备注

┠──────────────────────────────────────────────┨

┠──────────────────────────────────────────────┨

借款申请人声明

┠──────────────────────────────────────────────┨

┃欢迎您申请XX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请用蓝(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在本申请书上签字,已填写内容不得

┃ ┃涂改。

┠──────────────────────────────────────────────┨

┠──────────────────────────────────────────────┨ ┃银行,本人在此郑重声明:

┠──────────────────────────────────────────────┨

┃1)本人承认以此申请书及其他所附资料作为贵行借款的依据;

┠──────────────────────────────────────

────────┨

┃2)上述各项资料属实,且随本申请书报送的资料复印件可留存贵行作为备查凭证,如资料失实或虚

┃假,本人愿承担相应的民事及法律责任; ┃

┠──────────────────────────────────────────────┨

┃3)经贵行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借款条件而未予受理时,本人无异议; ┃

┠──────────────────────────────────────────────┨

┃4)本人保证在取得贵行贷款后,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

│ │

┠───┼─────┬──┴───┬──┴────┬─┴────┬┴────────┴┬───┨

│ │

┠───┴─────┴──┬───┼───────┴┬─────┴┬─────────┴┬──┨

申请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

附件2:

┏━━━━━━━━━━━━━━━━━━━━━━━━━━━━━━━━━━━━━━┓ ┃风 险 评 估 书 ┃

┠─────┬───┬───────┬───────┬────────────┨

┃申请日期 │

│贷款申请编号 │ ┃

┠─────┴───┴───────┴───────┴────────────┨

基 本 资 料 ┃

┠──────────────────────────────────────┨

┠──────────────────────────────────────┨

主申请人 ┃

┠─────┬───┬───────┬───────┬──────┬─────┨

┃姓名

│性别

│婚姻状况

│ ┃

┠─────┼───┼───────┼───────┴──────┴─────┨

┃出生日期 │

│证件类型及号码│ ┃

┠─────┼───┼───────┼────────────────────┨

┃户籍

│现住址及邮编 │ ┃

┠─────┼───┼───────┼────────────────────┨

┃学历

│工作单位

│ ┃

┠─────┼───┼───────┼───────┬──────┬─────┨

┃职业

│职务

│供养人数

│ ┃

┠─────┼───┼───────┼───────┼──────┼─────┨

┃计算后申请│

│申请人填报的家│

│主要经济来源│如工资,提┃ ┃人税后月收│

│庭月收入

│成,经验收┃ ┃入(无公积 │

│入等 ┃

┃金)

│ ┃

┠─────┼───┼───────┼───────┼──────┼─────┨

┃住宅电话 │

│主申请人手机 │

│办公电话

│ ┃

┠─────┼───┼───────┼───────┴──────┴─────┨

┃配偶姓名 │

│配偶工作单位 │ ┃

┠─────┴───┴───────┴────────────────────┨

┠──────────────────────────────────────┨

共同申请人 ┃

┠─────┬───┬───────┬───────┬──────┬─────┨

┃姓名

│性别

│婚姻状况

│ ┃

┠─────┼───┼───────┼───────┴──────┴─────┨

┃出生日期 │

│证件类型及号码│ ┃

┠─────┼───┼───────┼────────────────────┨

┃户籍

│现住址及邮编 │ ┃

┠─────┼───┼───────┼────────────────────┨

┃学历

│工作单位

│ ┃

┠─────┼───┼───────┼───────┬──────┬─────┨

┃职业

│职务

│供养人数

│ ┃

┠─────┼───┼───────┼───────┼──────┼─────┨

┃计算后共同│

│与主申请人关系│

│主要经济来源│ ┃

┃申请人税后│

│ ┃

┃月收入(无 │

│ ┃

┃公积金)

│ ┃

┠─────┼───┼───────┼───────┼──────┼─────┨

┃住宅电话 │

│共同申请人手机│

│办公电话

│ ┃

┠─────┼───┼───────┼───────┴──────┴─────┨

┃配偶姓名 │

│配偶工作单位 │ ┃

┠─────┴───┴───────┴────────────────────┨

┠──────────────────────────────────────┨

购 房 资 料 ┃

┠─────┬───────────┬───────┬────────────┨

┃楼盘名称 │

│所购房屋详址 │ ┃

┠─────┼───────────┼───────┼────────────┨

┃售房者全称│

│购房用途

│ ┃

┠─────┴───┬───────┼───────┼────────────┨

┃商品房买卖合同

│销售许可证

│ ┃

┃编号

│编号

│ ┃

┠─────┬───┴───────┼───────┼────────────┨

┃律师行

│保险公司

│ ┃

┠─────┼───────────┼───────┼────────────┨

┃担保方式 │

│质押总值

│ ┃

┠─────┼───┬───────┼───────┼──────┬─────┨

┃竣工日期 │

│房屋类别

│分为普通商品住│销售面积

│ ┃

│房,经济适用 │

┃ ┃

│房,别墅和商业│

┃ ┃

│用房

│ ┃

┠─────┼───┼───────┼───────┼──────┼─────┨

┃单价

│总售价

│物业管理费 │指月物业费┃

┠─────┼───┼───────┼───────┼──────┼─────┨

┃首付款

│申请成数

│申请贷款额 │ ┃

┠─────┼───┼───────┼───────┼──────┼─────┨

┃期限

│年利率

│月付款

│ ┃

┠─────┴───┼───────┴───────┴──────┴─────┨ ┃还款方式

│ ┃

┠─────────┴────────────────────────────┨

┠──────────────────────────────────────┨

信贷审核意见 ┃

┠──────────────────────────────────────┨

┠──────────────────────────────────────┨

核心因素 ┃

┠─────┬───┬───────┬───────┬──────┬─────┨

┃房产支出 │

│总债务与收入比│

│建议贷款成数│即审核后同┃

┃与收入比 │

│意的贷款成┃

│数 ┃

┠─────┼───┼───────┼───────┼──────┼─────┨

│ ┃

┠─────┼───┴───────┴───────┴──────┴─────┨

┃偿还能力 │可注明对申请人收入和资产的核实结果;据此计算出的各项核心比率; ┃ ┃

│申请人所在单位的发展情况等 ┃

┠─────┼────────────────────────────────┨

┃还款意愿 │写明首付款情况,现住房情况及此次购房目的等,并由此推断其还款意 ┃

│愿。

┃ ┠─────┼────────────────────────────────┨

┃担保情况 │应首先说明申请人已签订了购房合同且合法有效,其次对所购楼盘进行大┃ ┃

│致情况评估,如周边环境,楼盘价位,变现能力和贬值或升值潜力。

┃ ┠─────┴────────────────────────────────┨

补偿因素 ┃

┠─────┬────────────────────────────────┨

┃财务状况 │如需申请人提供其他个人资产证明,可在此处列明并予以分析。

┃ ┠─────┼────────────────────────────────┨ ┃

│ ┃

┠─────┼────────────────────────────────┨ ┃基本情况 │ ┃

┠─────┼────────────────────────────────┨ ┃其他情况 │ ┃

┠─────┴────────────────────────────────┨

审核意见 ┃

┠──────────────────────────────────────┨ ┃此处列明该笔申请的各项优势 ┃

┠─────┬───┬───────┬───────┬────────────┨

│贷款额│

期限

成数

还款方法 ┃

┠─────┼───┼───────┼───────┼────────────┨

┃原贷款申请│

│ ┃

┃条件

│ ┃

┠─────┼───┼───────┼───────┼────────────┨

┃建议贷款 │

│ ┃

┃条件

│ ┃

┠─────┴───┴───────┴───────┴────────────┨ ┃此处列明该笔申请存在的风险点 ┃

┠──────────────────────────────────────┨

┠─────┬───┬───────┬───────┬──────┬─────┨

│ ┃

┠─────┼───┼───────┼───────┼──────┼─────┨

│ ┃

┠─────┼───┼───────┼───────┼──────┼─────┨

│ ┃

┠─────┼───┼───────┼───────┼──────┼─────┨

┃风险审核员│

│审核日期

│ ┃

┠─────┼───┼───────┼───────┼──────┼─────┨

│ ┃

┠─────┼───┼───────┼───────┼──────┼─────┨

┃主管经理 │

│审核日期

│ ┃

银行业风险管理 篇7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银行业的的影响

1. 金融危机致使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大。

最近几年来, 随着一些投资企业的不断增长, 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发展, 银行的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到这些行业中来。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的企业内部资金是很少的, 大部分的资金都是对外融资得到的, 这样才能运作企业的项目, 为企业取得比较大的经济效益。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 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到房地产的行列中来, 这就加大了对信贷资金的依赖, 给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为房地产业的建房提供了贷款, 也为购房者提供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银行在开发商与个人的住房抵押贷款之间承担着双重的金融风险。

2. 企业信用风险。

美国次货危机的涉及面是巨大的, 次货危机对我国的金融银行业造成的损失虽然不是很大, 但是间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这就包括不良贷款率的不断上升。在进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面, 我国的出口量不断下降,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恶化, 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 企业的营业额也在随之不断下降知识银行的额信用风险不断增大。

3. 银行内部信贷控制风险。

我国金融银行业的内部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薄弱。在最近几年里频繁发生骗贷事件以及信贷的操作制度不完善、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金融银行也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说缺乏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主动的风险识别机制, 内部控制的措施还是比较疏散的, 没有完全的集中在一起。银行的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式, 这就要求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需要在经济的下行通道中进行不断的提高。

二、金融危机下我国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

1. 银行应该时刻监督控制好房地产市场的风险。

我国的房地产也是目前我国发展比较快的行业之一, 而且房地产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直接关系到上下游的很多个企业, 由于房地产业在众多行业中起到的纽带作用, 就导致在金融危机中使得危机迅速的扩散到我国的宏观经济的各个领域中。所以我国的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都应该密切跟踪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行业内部存在的风险, 并且对所涉及到的行业应该更加的关注, 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银行切实响应国家的产业政策, 及时的调整行业与客户之间的授信政策, 这样才能保证市场风险对其他行业的影响, 严格实行贷款的总量控制, 特别是对行业内部的规模比较小的, 企业实力比较薄弱的企业的信贷应该控制好贷款的额度, 防止贷款到期还不上款。对于已经得到银行信贷资格的企业应该严格进行风险控制, 对得到信贷的客户要定期的进行回访, 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 保证风险发生时尽可能的降低风险。

2. 企业要改进并健全内部的评级机制。

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的不断增加, 银行的信用风险的范围以及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 对于企业内部的评级记住也需要随着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所以, 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应该不断的组建自己的专业的信贷队伍, 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的评级工作的进行, 创新等。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适合时代发展的内部评级机制, 切实的把握好贷款资金的投向,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贷款封闭管理的执行力度。银行还要调查好先要贷款的企业的企业情况, 要重点选择那些实力比较强的, 信用记录比较好的客户, 而且还可以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政策, 积极的做好房地产业的客户贷款事宜。与此同时, 银行还要改变以往传统守旧的观念, 进一步提高银行的风险意识, 创建并完善好银行内部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一定好防止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转嫁风险的行为发生, 保证房地产业的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行。

3. 银行要加强对贷款企业的资信的调查力度。

在美国次货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能力以及企业财务的稳健性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首先企业应该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的机制以及企业信用风险等级评价的模型。对于贷款风险预警机制是对企业在发生财务变动、经营管理变动以及企业的管理层变动而产生的问题, 这时风险预警系统就会及时的发出报警的信号, 使信贷人员能够及时的想出对策来解决问题, 尽可能的避免损失。对于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评价机制就是对企业的管理情况、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企业的信用情况等多项进行打分, 然后通过合理的公式运算来确定风险的等级, 进一步确定贷款的方式以及贷款的额度;其次银行还要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做好未来的前景分析与预测, 进一步建立贷款企业的资料数据库, 降低企业在发生风险时的损失‘最后是应该积极的运用资产的组合管理方法, 全面的考虑好企业的经济状况、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的发展, 保证降低企业的信贷风险。

4. 建立企业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帮助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大部分的企业的操作风险都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所以, 我国的商业银行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是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的人员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其次是企业内部应该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 进一步整合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管理制度;最后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银行业的核心, 商业银行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能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站稳脚跟, 就需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保证我国金融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系列的金融活动造成了巨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仅是货币的贬值, 也使得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我国的金融银行业, 给我国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混乱。本文就是讨论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银行业的启示以及进一步阐述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银行业,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蔡真、袁增霆,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危及生存之道, 国际金融研究, 2008年12期[1]蔡真、袁增霆,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危及生存之道, 国际金融研究, 2008年12期

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网上银行 风险管理 防范

一、引言

网上银行不是储蓄所和营业室这样的实体机构,而且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即无论何时(Anytime)、何地(Anywhere)、以何种方式(Anyhow)都能为有需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由于其具有运营管理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并且能够更加便捷的满足各类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因此在银行业中所占的业务份额必将越来越重,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伴随着网银业务的发展,以及客户的增多,网上银行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也在逐步暴露,现如今网络安全隐患日益显现,不断曝出各类问题。如何加强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已经成为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网上银行存在的风险分析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量的迅速增长,特别是网上银行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的成倍加大,这一新型电子化金融服务模式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随之而来的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所谓网上银行风险,是指可能会对银行收益或资本产生不良影响的一些能够预见的或未能预见的事件,主要是指会对银行的资本、收益、信誉、业务操作、系统安全等产生负面影响的预期或不可预期的潜在事项。

三、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的优化改进措施

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避免、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又有其特殊性,更要加强风险研究、防范和管控,具体来说,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提高网上银行技术安全

建立一个有足够安全的网上银行安全系统,从而尽可能的杜绝各种安全隐患。这就必须研究硬件设施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密码技术以及风险预警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网上银行的安全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有其特殊性的任务,只有不断升级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才能有效防范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建立网上银行安全评估体系

中国银监会《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2006年3月)中指出,网上银行安全评估体系是金融机构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过程中,对网上银行的安全策略、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安全、客户保护等方面进行的安全测试和管控能力的考察与评价。它应真实、全面的评价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性。所以,网上银行安全评估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策略;(2)内控制度建设;(3)风险管理状况;(4)系统安全性;(5)网上银行业务运行连续性计划;(6)网上银行业务运行应急计划;(7)网上银行风险预警体系;(8)其他重要安全环节和机制的管理。在评估报告的结论中,评估机构应采用量化的办法表明被评估机构网上银行的风险等级,说明被评估机构网上银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增加客户安全意识

由于网上银行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方式向客户提供服务,所以保证网上银行运营安全的首要问题,就是进行对客户身份的认证。如何确保客户身份真实可靠,如何加强对客户的信息管理,如何提高其风险意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是网上银行目前应当注重。对此,笔者认为:一是要求网上银行对客户仅通过网络开立账户的行为,设置严格的开立程序,并且对客户的可疑活动及时通报。二是要求网上银行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如:在网站上提供相关链接演示网上银行的业务流程、风险教育动画等,或是允许客户对在线银行的执照和存款保险进行查证。三是银行要在其网页的醒目位置提供完备的安全防范手册,对客户安全使用网上银行进行教育。

(四)完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银行内部管控是对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防范措施,因此针对网上银行,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首先,树立银行各级管理者、银行全体员工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具备预见和操作风险的能力,能够将现实的风险转向潜在的风险,将风险的事后处置转向风险的前期控制。其次,通过建立独立于银行业务部门的网上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经理制度,集中管理网上银行的操作风险。再次,要建立业务操作管理制度和权限制约原则,并采取逐级管理原则;要明确规定系统操作人员的工作过程和权限,每一步操作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分离,每个级别人员都要受权限控制。最后,审计部门要加强科技力量,改进内部检查手段,增加内审的频率和深度,对操作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内部实时审计,防范风险。

(五)加强网上银行人才知识储备

网上银行是技术的产物,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则是发展网上银行的必要保证。因此,一是要引进专门的网络技术人才,为网上银行提供专门的技术保障;二是要通过举办专门的技术讲座,以培养一批既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又掌握金融业务实务和金融业务管理知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除此之外,还要专门培训员工如何正确操作网上银行,使之对客户进行教授演示,教会他们如何使用银行的设备,并通过培训向客户披露有关的信息,以减少相应的法律风险。

四、结论

网上银行必将成为是银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但网上银行的风险问题所导致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银行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同时,要加强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认真分析研究网上银行的特点属性,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有效的网上银行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模式。

本文通过对网上银行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提出一些优化措施和改进意见,但是受理论水平和工作实践的限制,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进一步的完善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章杰文.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风险及监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武晓达.我国网上银行风险控制及防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上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临时经营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下一篇:人生哲理的名言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