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推荐8篇)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1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对话式教学,有助于创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实践研究

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利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对话式教学,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抓住对话教学时机,给予学生正确的对话引导

在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中,抓住对话时机有助于顺利开展对话式教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对话状态,抓住对话的时机,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与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四边形》一课中,首先,在学生掌握四边形基础知识之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对四边形见解与看法,有的学生说:“四边形就是长方形与正方形”,有的学生说:“四边形是梯形”,还有的学生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四边形可以变成平行四边形”等等一系列的说法。就在此时,教师应充分地把握住对话教学时机,应对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并给予学生科学且通俗易懂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四边形。其次,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四边形的具体特征进行推导以及验证,学生独立思考,并在积极探索中发现答案。最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推导验证过程讲述出来分享给其他人,如果出现表述错误的地方,教师应及时纠正,精彩的内容教师应及时鼓励,说一些可以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的话。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对话引导极其重要,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和谐的对话沟通,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积极创建对话教学平台,建立多样化数学对话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应当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建对话教学平台,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合作沟通,取长补短,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机会。例如:在学习《统计》一课中,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随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统计各个小组喜欢听数学课的有多少名学生,喜欢听语文课的有多少名学生,喜欢听英语课的有多少名学生。此外,各个小组哪个小组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多?你有多少种统计方法?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各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学生有很多方法统计哪个小组喜欢听数学课较多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之间增强了团结的意识。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过程中,生生之间的思想会相互产生碰撞,对一个问题有多种想法与见解。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多样化数学对话形式,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相互交流对话的机会,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同时,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这个平台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还对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有极大地帮助。

三、理解对话教学的意义,营造相互平等的对话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利用对话式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索知识,有助于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新的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能够消除学生紧张的情绪,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对话式教学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其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应注意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应积极营造相互平等的对话环境,在对话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在平等的前提下真正地发挥对话式教学的积极作用。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利用对话式方式进行教学,应创设与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的对话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对于同一个问题应当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与见解,当学生思路非常清晰正确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总结

?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对话式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2

关键词:“说错式”对话,巧用错误,思辨,强化巩固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错误”中隐藏着许多能巧拨妙引、变错为对的教学良机, 只要合理地利用, “错误”也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把“说错式对话”真正引进课堂, 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 在反思中探究, 使课堂、学校真正成为育人、成才的乐园。

一、“说错式”对话, 在轻松的氛围中构筑时空的场地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一种不是被迫应答的, 而是有自身学习需求的可说、可交流的话语?怎样才能让教师顺利退出教学中的“传话”与“框架”设定机制, 把课堂对话权真正还给学生?

1. 收集错误资源——集错。

“说”的材料主要来自学生课堂回答、平时练习中的错误以及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教师通过批阅、提问、测试发现这些错误。师生人手一本“病历卡”, 定期收集、提炼、归类, 阶段性反馈资料, 平时提供一定的“说错”空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集错中的材料进行交互活动。

2. 理清说的思绪———思错。

在教学中我们不急于告诉学生错误所在, 而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提供学生自我反思、合作反思、验证结论的时间和机会, 引导学生开展分析、比较、综合, 交流彼此的看法。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合作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敢说“错”、想说“错”、乐说“错”。

3. 变换说的形式———说错。

“说错”式的教学对话需要一个时空场地, 在师生共同构筑的一种可以“共说”的环境场中, 通过“自说”、“对说”、“补说”、“反说”等形式, 在质疑、思辨、解题中极大地激活了学生“说错”的愿望, 可形成高密度的交互活动, 产生高质量的思维碰撞。

二、“说错式”对话, 在表达的畅快中见证知识与能力的拔节

在“说错”教学中教师应该真实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理清自己的思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错”、“改错”、“悟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1. 巧用错误, 激活创新思维。

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能不出错的, 而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巧妙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 适时说错,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2. 剖析错误, 促进知识建构。

每当学生出错时, 有些老师总是先指出他的错误所在, 然后再讲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可是有许多时候很多学生其实并不理解正确的观点, 他的知识层面只到达当时出错情况下对该观点的理解, 而老师所讲的并不理解, 他又不想深入地去想, 于是这部分的知识点就成了知识建构过程中关键的生发点。

3. 反思错误, 培养探究能力。

面对错误的生成资源, 教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任之流失, 要及时捕捉学生出现错误的问题所在, 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错误资源, 通过分析、比较, 自主探究、自我体验等方式, 把错误资源化为一次新的学习契机, 把错误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创设说的环境, 反思自己的错处, 从而牢固建构知识体系。

4. 善待错误, 激发学习兴趣。

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 我们应换位思考,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 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失败乃成功之母, 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 克服了错误, 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只有这样,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浓厚, 学习成绩也自然会提高。

三、“说错式”对话, 在尽情的交流中杜绝错误的重现

“说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杜绝错误的重现。在数学“说错式”对话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 使学生尽情地交流自己作业或回答中出现的错误, 分析错因, 反思错误过程, 使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出现错误时能及时自我纠错, 让错误不再重现。

1. 构建平台, 及时巩固。

让学生做数学小医生, 交流辨析, 并引导他们就题论“理”、以题及类, 从个别的错误中引出带有普遍性的教训, 从而将“错误”化为全体学生的经验。

2. 历经过程, 鞭策自己。

班级中人手一本“病历卡”, 专门用来记录自己平时课堂中、作业中、练习中的一些经常出现的、容易犯的错误及易混淆的知识点, 并时常地去翻阅, 和错误资源进行“交流”, 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

3. 跟踪检查, 形成习惯。

教师每个星期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和讨论, 使学生感受到“说错”、“改错”、“悟错”的必要性和其深远的作用。大家将收集的错误资源共享, 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氛围宽松, 收获颇丰, 学生对此兴趣浓厚。久而久之, 学生的错误离学生会渐行渐远, 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日渐提高, 长此以往, 学生的成绩自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生态课堂;实践

一、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对话环境

据调查显示,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口干舌燥,但是下面的学生很少给予回应。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较多,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产生隔膜,并不能实现平等交流、自由对话,这样既不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话式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伙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自由的对话环境。

比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与学生进行平常的交流,比如有趣的小故事、小笑话、智力小测试或者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自己的心情等等。在这样情形下,学生都是比较自由和放松的,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因此,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是增进师生情感的有效方式。此外,这种方式对接下来紧张的学习有一定的缓和作用,使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从而有助于其在学习中实现良好的师生交流。

二、教学中设计问题,引导交流对话

与小学语文学科相比,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念性[2],一般来说数学课堂远不及语文课堂的生动活泼,无法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此,可以在对话式的数学教学中设置有趣的情景,巧妙地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以及交流。

比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这样设置课程,将整节课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展开:我已经知道了关于小数哪些东西?我还想知道与小数相关的哪些知识?在接触到课本后,我知道了什么?对于小数我有哪些疑惑?教师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且引导学生有导向性的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实现了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向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的转变,将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变成探索性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整个课堂气氛将变得活跃,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开展了积极地对话、交流,真正实现对话教学。

三、教学中开展互动合作的教学环节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将数学知识获取的过程省略,直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结论展示给学生。这种方式之下,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且知识能力得不到锻炼。对话式教学中,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开展互动合作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让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并且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活动时间以及空间,确保小组之间实现有效的交流对话,让各小组成员通过发现、分析问题,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比如讲解“圆形的对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来进行自主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来判断一下组员所选择的平面图形是否都属于对称图形,他们的判断方法是什么,如果所选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该图形又有几条对称轴。在小组进行讨论合作之后,教师再进行验收。教师通过设计小组合作的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展开学生之间的对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此外,在“几何图形的认识”学习时,教师可以预先让学生准备好七巧板模型。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并且让学生利用自己携带的七巧板模型来拼出多媒体上展示的相应的图形。在这一实践操作环节完成之后,将一个长方形的书桌展示在多媒体上,再适时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长方形可由哪些图形构成?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积极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将讨论的结果进行综合,再由小组代表人进行发言,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对话式教学中,设置互动探讨的教学环节,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四、总结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积极地促进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化,提倡教师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来审视整个教学活动。“对话式教学”的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活跃的对话氛围。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用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拓展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话,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开展互动探讨的教学环节,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被动获取转变成一次次奇妙的数学探险,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保障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灿霞.“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7(2):23.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4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班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教师又增加了不少课外作业。大量的作业,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批改,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怪现象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研究,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 课题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意义和理论价值:(1)在我市数学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十多年,新课程改革也已进行了五年,应该说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对照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前所述的问题还困扰着学校的数学教学。实施本实验,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意在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造成的,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压缩在课堂之中,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同一研究国内外领域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进行调整,在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面给予关注。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都有阐述,并都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出,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较强,大多数是面得研究,而我国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有效教学,并着重把课堂有效教学的成效、效率、效益、效果作为研究的方向,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切实把成效、效率、效益、效果贯穿有效教学的始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支撑性理论: ①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第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第三,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②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我们将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分层次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层次化; ②学习情境的创设要生活化; 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④评价方式的运用要有激励性;

六、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指导实际,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提高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开展。

(2)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将调查项目编制问题或表格,分发给调查对象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分析、形成结论,便于调整研究过程。

(3)经验总结: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实验,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笔记、心得、总结性论文等,在一定得范围内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效果 1.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确定研究方案,积极申报立项。(2009年4月——2009年6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初步明确课题的理论支撑点,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9年7月--2010年11月)

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等,撰写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和推广(2010年12月--2011年2月)

做好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课堂实录等

2.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课题实验报告;(2)课题实验中期实验报告;(3)课题终期实验报告;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论文集、实验经验汇编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5)结题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乔继宁(盱眙县教研室主任)李文彬(盱眙县教研室副主任)课题负责人:葛加利

课题实验教师:侍克山 王开平戚善伟 刘忠 第一小组:侍克山 王开平

研究的主题:课堂有效教学的作业设计与批改 第二小组:刘忠

杜海霞

研究的主题: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研究 第三组:戚善伟

王志玉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5

(二)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名:

业:

向:

师:

院:

月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应试型人才已不再是各用人单位的宠儿。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整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已然成为了这个社会的新宠。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通俗特点就是要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能够出色地完成自主实践。而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培养出来的,在数学方面尤其如此。传统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通常是以概念一一例题一一练习为主,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分析,然后模仿老师的思路去重复大量的练习题。时间没有少花,但是对知识却很少真正地理解,更别说创新精神的培养了。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显然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作为学习的主体把数学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尝试教学法是我国著名学者邱学华先生历经五十余年探索出来的一种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它一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尝试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自由探究,认为离开了学习者就无法构成学习活动,这正好与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来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尝试教学法,把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带领学生学会寻找知识的方法,探索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使数学课堂的效率最大化。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就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应该如何实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一线教师们顺利实现用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选题意义

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⑴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来的,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一种符合当代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对于尝试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促进一线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贯彻实行这一方法,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实现新教育改革所提出的目标。

就小学阶段而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可塑性很强的一个阶段。小学生对于新生事物具有天生的吸引力,他们往往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具备了使用尝试教学法的条件。同时小学阶段是是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形成。就数学学科而言,数学学科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被教育界置于核心学科的地位。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文献述评

“尝试”思想其实早在远古历史上就得到了体现。类人猿为了得以生存而尝试着站立,这是其进化成为人很重要的一步。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创造发明,都是因为人们勇于不断尝试才得以形成的。“尝试”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后来邱学华先生将其融入教学中,试图以“尝试”思想推动教育进步。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思考酝酿,至今50余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尝试教学理论体系,并且正逐步渗透进入中小学实际教学中。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人对它在中小学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比如韩丽萍在《自主学习方法之尝试教学法浅探》中就尝试教学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他指出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1金立成在《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就自己在实施尝试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并提出了一些体会,她柞出在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最重要的是注意问题的编制。首先,在整个教学开始时,一定要注意合理编制准备练习,从而创设好认知环境,营造赓好的探究氛围,为后面的尝试过程做好准备。其次,后阶段尝试问题的设置要注重思维含量,提高其探究的价值。她提出“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避免产生畏难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尔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问题的选择要有思考价值,要经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把探究变成提问,导致牵着学生鼻子走。”2陈剑弘在《尝试教学法在职校装饰设计类专业课中的应用》中就尝试教学法个步骤的具体实施,即从出示尝试题、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体会。他指出“尝试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教学程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每一步都是可以控制的。在教学中应该根拒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 12 韩丽萍.自主学习方法之尝试教学法浅探[J].新课程(教研).2010(11)

金立成.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中学).2010(09)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运用。”3其他相头研究还有很多,比如刘观发的《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胡学荣的《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江自龙的《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研究》、梁宗勤的《运用尝试教学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王成洋的《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等等。通过对这些已有研究的分析与总结,笔者发现对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情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尝试教学界定研究综述

尝试教学理论是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升华而成的现代教学理论。

陈仕彬在《谈“尝试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中指出远在殷周时代的《周易》,就提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为师长不应该强迫地教育孩子,应该等待孩子来求教。只有孩子产生内在的教化需求,师长的启蒙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4

张传毅在《运用尝试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中提到,《学记》中提出:“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教师诱导而不把学生被动地牵着走,师生之间就会和谐融洽;激励不使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愉快的事。5

张显友在《浅谈尝试法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认为启发开导以打开学生的思路,不代替学生思考作结论,学生就肯积极地动脑筋了。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己经闪烁着尝试思想的光辉。孔子的名言:“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学生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时,不要告诉他什么意思;不到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告诉他如何表达。6孟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尝试”的教育家。他的名言:“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意思是,我虽然迟钝,也要试一试。这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宋代教育家、思想家朱熹进一步阐发了尝试教学的思想。朱熹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必须强调自学。他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朱熹认为,学生最佳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反对别人把学习内容领会了,向学生灌输。他又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终究不能代替学生的作用。

近现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自学,学习要从问题开始。蔡元培认为,“最 34 陈剑弘.尝试教学法在职校装饰设计类专业课中的应用[J].职业.2009(11)陈仕彬.谈“尝试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9(01)5 张传毅.运用尝试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J].海峡科学.2008(12)6 张显友.浅谈尝试法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6)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20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有一句名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这是鲁迅鼓励人们去大胆开拓,大胆尝试,大胆创造。对大胆尝试的人给予高度赞扬。著名学者胡适十分重视尝试,他明确提出尝试观,他早年的一本新诗集就取名为《尝试集》。他喊出“自古成功在尝试!”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比较系统地论述尝试教学思想。他明确指出:培养阅读书籍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惟有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他认为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是尝试的宗旨。运用学生自己尝试的方法,去达到教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在半个世纪前,己经比较系统地阐述尝试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尝试教育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尝试教学理论渊源于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由此,在中国这块沃土上产生和发展尝试教学理论,这是历史的必然发展。

在尝试教学法相关研究中,最多的是关于尝试教学法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旷研究。比如邱学华在《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中指出尝试教学注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建立全新师生关系以及改原来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全新的学生自主化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他在文中指出“尝试教学法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想,故而学生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并且可以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7邱学华在《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中从尝试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耐挫的意志品质等方面说明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8还有很多比如安二竹的《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潘莉的《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韩金花等的《用尝试教学法展现数学的魅力》等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尝试教学法的运用所起的积极作用做了探究。

(二)尝试教学法的运用研究综述

对于如何在不同的课型上运用尝试教学法,相关研究也不在少数。比如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指出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各种课型上的运用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其中包括尝试教学法在新授课上的运用、在习题课上的运用、在练习讲评课上的应用、在题组习题课上的运用、在中考压轴题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等。9.邱学华在《尝试教学课 78 邱学华.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湖南教育.1997(10)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4(04)9 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堂艺术》从尝试教学的准备练习、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等各个步骤分别就尝试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做了详细的说明,也就是专门针对尝试教学法在应用题中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一节课要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结合,就要力争做到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主导与主题、教书与育人、教法与学法的结合为原则,以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为过程。10尝试教学法让学生试一试,给学生留有充分发挥想象和动脑筋的余地,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只有探索才能有所创新。”11此外还有杨孝帮的《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徐长春与朱海涛的《在初中代数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几点做法》等也都对尝试教学法在不同课型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12

(三)尝试教学法的完善策略研究综述

对于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具体的操作策略也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比如李现德在《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从课前设疑,引导学生主动预习、课中解疑,引导学生释疑答惑、课后自主演练,巩固所学知识这三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尝试教学法的具体操作。13邱学华本人所著的《中学数学尝试教学法的操作策略》则根据尝试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分别说明了尝试教学法的具体运用方法,即怎样出尝试问题、怎样组织学生自学课本,怎样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怎样进行教师讲解四个方面。14另外还有董巧霞的《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书中的应用》、郑香娇的《尝试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徐雪莲的《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幸禹才的《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官声菊的《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李丽的《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夏文化的《浅谈如何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等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策略进行了分析与阐述。15

(四)研究现状总结

综上所述,己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尝试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上的实践应用情况作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对笔者写作思考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就尝试教学法在中学数学课堂特别是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操作策略而言,已有研究只是笼统地分析了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操作情况,并没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阐述,所以本文致力于 10 邱学华著.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11213 徐雪莲.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3(16)

刘观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潘莉.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4)14 郑香娇.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6)15 董巧霞.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5)通过一些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案例,对具体如何应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希望可以对一线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有所帮助,同时可以丰富尝试教学法的相关理论。

三、研究方法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研究比较困难,特别是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来就实际过程中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时,更为复杂的是,这不仅教学方法实施所具有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同时还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制约。16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同时还运用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文献研究法:本文在研究之初,首先通过网络调查和图书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与之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归纳出其中对本文研究有利的理论,进而对当前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进度等有所了解,从而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这些资料除了来自于本校的图书馆之外,还来自于《知网》、《万方》等网络数据平台。

(2)案例法: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同时会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希望通过对所有问题的研究来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研究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了细致化的研究,从而避免涉及面太广而使得论文的研究范围太大,突出了研究了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3)问卷调查法:为了保证本文的研究具有时效性,同时也避免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本文在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采用了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江苏省部分学校开展尝试教学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运用进行了了解,通过实际分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使得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合理性。

四、创新之处

许映民.尝试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3(02)

(一)观念创新

不管是洋思中学的蔡林森校长还是杜郎口的崔其升校长,还是长期奔波于全国各地推广尝试教学法的邱学华老师,他们都是经过自身摸索、深谙教育教学规律的先进理念的践行者,而且是坚定不移。至于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和冤枉,都没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应该说他们的魄力是震撼人心的。他们的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更是值得学习的。从开始的硬性规定课堂讲授时间,到课堂管理,备课要求等等无一细节校长们没有想到。总之,只有有魄力的校长,才能推进这项真正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改革事业。17因此本文研究基础正是基于教学观念创新基础之上开展的,只有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研究,才能从中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观念。

(二)视角创新

长期以来,老师们就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我只要把课本知识原封不动传达给你,至于听不听得懂,那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样,老师轻松,但学生遭罪,爱不爱听都得听,以至于后面学生会越落越大。18现在要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得做多方面的准备来面对学生们的挑战,否则的话你就会落伍,被学生质问住。所以首先是老师得打碎枷锁,动起来,然后学生才会动起来。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教师视角、学生视角双重方面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双方面共同研究,从而换一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为本文研究奠定扎实基础。

(三)方法创新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结合的具体措施来开展研究工作。首先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这些文献不仅来自于学校图书馆,同时还来自于网络,特别是知网中所包含的现有研究文献,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本文还采用了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保证了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研究过程中一直采用了辩证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让本文的研究更具普遍意义。19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0月):主要工作,如搜集资料、理解文献;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6月):主要工作,如进一步理解文献,完成初稿;

第三阶段(2016年7月-2016年12月):主要工作,如修改、完成。

1718 陈翠梅.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12(94)李现德.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76)19 王成洋.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72)

六、目前进展、面临困难

目前本文的研究存在的困难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1.从学生方面来说,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安静的坐在那里等着教师来向他们灌输知识。所以在使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很多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愿意主动参与尝试过程;另一方面,就整个尝试教学过程来看,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尝试,积极讨论,而一些数学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就因为存在太多的困难而不愿意尝试,不愿意参与讨论。20

2.从教师方面来看,一方面,由于笔者尝试教学经验不足,所以尝试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做的不够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好教师在学生尝试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尝试教学过程是一个完全放 让学生主动来学的过程,因此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求更高。而笔者由于教学经验不够,课堂组织方面还有欠缺,所以整个尝试教学过程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3.从实验方面来看,迫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尝试教学实验不够,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不能进行量化分析。

七、论文提纲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尝试教学法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尝试教学法的内涵

二、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结构

三、小学数学开展尝试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1.儿童身心发展的切实需求 2.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需求 3.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学生需求 4.历史因素

四、尝试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步骤

一、尝试教学法实施基本原则

杨孝帮.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2(06)1.独立性原则 2.目标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反馈性原则

二、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具体方法 1.精心准备练习 2.合理编制问题 3.合理引导自学 4.积极组织讨论 5.细心讲解难点 6.做好课堂总结

三、尝试教学法实践案例与分析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案例 2.《口算除法》教学案例

第三章 尝试教学法具体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对象

(二)调查研究实施及数据的收集

(三)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取得的成效

1.实验数据分析 2.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三)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课堂教学实践分配不合理

2.不同学生在学习习惯及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3.教师教学方法及理念上差异

第四章 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尝试教学法改进策略

一、尝试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合理调整

二、尝试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作用合理发挥

三、注重尝试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指导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八、参考文献

书籍:

[1] 韩丽萍.自主学习方法之尝试教学法浅探[J].新课程(教研).2010(11)[2] 金立成.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中学).2010(09)[3] 陈剑弘.尝试教学法在职校装饰设计类专业课中的应用[J].职业.2009(11)[4] 陈仕彬.谈“尝试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9(01)[5] 张传毅.运用尝试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能力[J].海峡科学.2008(12)

[6] 张显友.浅谈尝试法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6)[7] 邱学华.尝试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湖南教育.1997(10)[8]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1994(04)

[9] 唐晓杰等编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10] 邱学华著.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1] 徐雪莲.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时代.2013(16)

[12] 刘观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应用[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13] 潘莉.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04)[14] 郑香娇.尝试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6)[15] 董巧霞.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3(05)

[16] 许映民.尝试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3(02)[17] 陈翠梅.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考试周刊.2012(94)[18] 李现德.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2(76)[19] 王成洋.数学教学中“尝试教学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72)

[20] 杨孝帮.浅谈尝试教学法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2(06)[21] 乔娜.有效尝试,试出一片新天地[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22] 汪小华.运用尝试教学 发展数学思维[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3)

[23] 亓俊玲.小设计 大文章——谈尝试教学中数学练习题的设计[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11)

[24] 杨天笑,徐永田.树立“先学后教、渐进内化”的教学理念 走有十中特色的教学之路[J].吉林教育.2005(Z2)

[25] 邱学华.尝试学习的原理、策略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2(11)[26] 张奠宙.“与时俱进”谈数学能力[J].数学教学.2002(02)

[27] 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1(03)

[28] 王建明.教学改革应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J].石油教育.2000(09)[29] 杜权,孟宪伦.尝试教学与素质教育[J].教育探索.1998(03)

[30] 陈劳生.国家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通过专家鉴定[J].湖北教育.1996(12)[31] 邱学华著.邱学华与尝试教育人生[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2] 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3] 邱学华著.尝试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34]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5] 任长松著.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6](德)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7] 霍益萍等著.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九、调查问卷

家长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家长:

您好!为了了解我校推行尝试教学法半年多来您和您孩子的意见和看法,己经了解你孩子的预习习惯养成情况,以便我们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请您如实填写,谢谢!

1.您孩子回家和你谈论数学课上发生的事情吗?()A.每天都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几乎不会 E.从来不会 2.你孩子喜欢现在的数学教学方式吗?()A.喜欢 B.比较喜欢 C无所谓 D.不喜欢 E.很不喜欢 3.经过半年的时间,你孩子完成尝试作业的时间有变化吗? A.比以前短 B.比以往稍微有所减短 C.和以前一样 D.比以前有所曾长 E.比以往长很多 4.你孩子现在每天完成尝试题的时间是()A.10分钟以内 B.20分钟以内 C.30分钟以内 D.40分钟以内 E.50分钟以内 5.你孩子每天做数学其它家作的时间是()A.10分钟以内 B.20分钟以内 C.30分钟以内 D.40分钟以内 E.50分钟以内

6.你孩子平时看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资料吗?()A.每天都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几乎不会 E.从来不会

学生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很高兴跟大家一起学习一年的时间,老师非常喜欢你们,本次问卷的调查目的是了解大家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兴趣,以便于我们改进教学,问卷采取匿名的形式,所以大家可以写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独特的建议可以写在后面的主观题部分,谢谢合作。

1.你会自己学习新课吗?()A.每天都会 B.经常会 C.偶尔会 D.几乎不会 E.从来不会 2.我认为预习就是()A.把书读一遍,读书时顺便把例题看一遍 B.边读书边画重点和疑点

C.边读书边思考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提出问题 D.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E.完全解决问题

3.对于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我通常()A.做出记号,留待上课听讲时重点思考 B.与同学交流 C.问老师 D.自己查资料解决 E.小组内交流 4.我在课堂上听课的方式是()A.无目地、被动地听课 B.有一定目的,但有时听课很被动

C.带着预习的问题来听课 D.在听课中不断发现自己预习中存在地问题 E.一边听课一般尝试解决问题

5.在尝试教学中,你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往()A.更加集中 B.比较集中 C.与过去差不多 D.比以前难以集中 E.一点不集中

6.数学课堂结论的推导方式我比较喜欢()A.老师帮忙推导 B.与同学一起推导

C.自己推导 D.先自己推导,再与同学一起推导,老师点拨 7.我能够根据老师讲的方法提出问题()A.根据自己的预习和同学间的讨论向老师提问很轻松 B.有时也能提问,但问题一般较简单

C.很少提问,我想问的同学们一般都能问到,认真听就是了 D.几乎不问 E.从不提问

8.在课上、课下讨论数学问题时,我通常()A.认真地听但很少发言 B.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C.起初很认真,后来就走神了 D.不听也不说 E.偶尔会听,有时发言

9.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我经常()A.听同学的回答,全盘接受

B.听同学的回答,思考他的答案的算理是否正确

C.听同学的回答,思考他的答案找与自己想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D.专心思考不大注意同学的答案 E.专心听取合理意见

10.如果老师不给予指导,我很难将一个单元的知识提炼出重点和难点 A.能根据课本和笔记自行提炼 B.有时能,但有一定难度

C.很少能,需要老师的指导 D.几乎不能

E.从不做这一工作,等着老师讲

11.我定期对笔记和资料进行分类、整理()A.笔记是重要的复习资料,我总是定期进行以上工作 B.有时也整理一下,但利用率较低 C.也想进行整理,但苦于没有时间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6

海门小学四年级课题组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行为表现为霸权与控制、学生行为表现为从众与退缩、课堂群体生态的失衡等问题,我们进行了《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它以对话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典型课例的研究,发现在教学中,师生与文本之间、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等多种对话形式是并存的。教师要努力创设安全自由的对话环境,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积极维持对话,为学生搭建对话的桥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对话理性的人,让学生通过对话生成个性。[关键词]

对话 对话教学 实践研究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教师的行为表现为霸权与控制;学生行为表现为从众与退缩;课堂群体生态的失衡;危险的“花盆效应”。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定造成教师教育民主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丧失。只有采用对话教学这种方式,才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平等、民主的生态课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对话教学改变了传统阅读过程单向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关系。而对话教学是多向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交流,是生命主体间言语与精神的沟通、感悟和融合。二是对话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话教学改变了儿童作为工具、手段、奴隶的处境,使学习活动成为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一部分。三是对话教学顺应了开放教学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才能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二)理论思考 1.理论依据(1)关于对话

山西大学刘庆昌老师认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或会话,都可以看作是对话。这样的对话要求这人有一定的资格才能参与到对话情境中,也要求对话的两个人或两类人必须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追求才能坐下来对话,否则,处于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很难进行实质性的对话。不过,有一点很明显,这种对话是限定在人与人之间的。还有一种对话,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是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的交会为特征,而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今人可以与古人进行对话,一个人可以与客观存在但他极可能永远不会熟识的人进行对话。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也使对话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发展到了人与机的对话。但无论是哪一种对话,都已经超越了原始语言学的意义,把对话与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等联系在一起。因此,对话必然是民主、平等、理解、宽容等精神的体现。

(2)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教学与对话是紧密联系的,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教学中,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在他看来,教学原本是形形式式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质。的确,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不仅仅传授已有的文化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中唤醒,“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就是说,只有能唤醒人的灵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学活动作为人的对象的、塑造人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意,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的是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教学活动就要关注教与学双方对意义的理解,强调教与学之间的相互言说、相互倾听以及共同体验和意义分享。对话就是实现这种教学的方式。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也同时在教。教师学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2.概念界定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必然涉入学校教育领域,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在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嬗变,并逐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进一步讲,对话教学就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对话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属于对话教学。对话的精神是与现当代社会民主化的潮流以及人类的后现代生存状态相联系的。对话教学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声。

二、研究目标

(一)通过对对话教学理论的实践与研究,在课堂上形成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教学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活动,把学生培植成能动的、创造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心理的现代人,让学生通过对话生成个性,并能在启发式的、探索式的对话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

(三)通过对话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初步确立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模式和操作方法。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2.行动反思研究: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3.案例研究法:以案例剖析的方法对相关对话教学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1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2.组织课题组成员阐述自己对对话教学的理解、体会以及实践经验。

(二)课题研究的实验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6月)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2.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课例,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和总结。

3.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课堂教学实践、总结体会,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2007年7月)

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五、实施过程

(一)对话教学的表现形式

我们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发现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对话教学的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多种对话形式并存的多维模式。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阅读课堂中,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能动情,教师首先要能动情。因此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丰富多彩的作品中,解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自己要沉下心来,反复阅读,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就是课程”,师本对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只是对照教参,大致浏览一下课文,然后在备课本上把教案抄一遍,就算备好了。以为这样就能驾驭课堂,就不会出现知识性错误。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课题组实施集体备课制度。每位教师各负责一个单元教材的备课任务,要求对教材进行解读分析,查阅相关的文本、音像资料,再给出一份详细的教学流程设计。然后在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进行备课交流,由该教师说明教学设计意图,阐述个人的教学理念。其他教师补充各自对文本的解读体验,提出不同的教学思路。同组教师在交流阅读文本的体会中,思维相互碰撞,在听取他人阅读体验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阅读感悟。

2.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对话交往关系,两者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创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阅读对话的价值得以凸现出来。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我们着重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情感,敞开心扉,主动接纳每一篇课文。激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指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以“你看见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等话题进行提问,唤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阅读,观其形,听其音,闻其香,尝其味。让学生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经验积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加文本的意义建构。这种阅读不再是教师强加的分析,真正实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正如肖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因此,我们积极搭建学生之间的对话载体,使多方面的信息得以沟通,阅读的经验得以交流,学生的知识得以互补。在对话教学中,鼓励学生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在对话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从而打破自己的封闭状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5.学生自我的对话

自我反思对阅读乃至整个学习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自我对话是完全开放的,是在与文本、与他人对话的基础上的自我反思性理解。自我理解包含四个层次:向他人开放;与他人交流;某种包含自我更新意味的自我反省;重新与他人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总是在不断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生成着。在此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升人文精神,不断完善自我。我们力求让学生的自我对话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为了让这种对话得以外显,就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练笔活动,如结合课文阅读进行小练笔、每周两记、单元作文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不断同自己对话。

(二)对话教学的实施途径 1.营造对话氛围,使学生想说

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学生会产生畏惧紧张的心理,学生的思维、语言、表情等都会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这时与学生的交流就难以开展。因此,要开展师生对话,教师首先要积极地创设一个学生乐于对话的氛围,使主体沉浸于积极的对话状态中。(1)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走进课堂,尊重学生的观点,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对话。一旦“对话”离开了民主与平等,只能算是教师的“独白”。同时,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交往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教育资料的选择加工以及对所选择的教育内容进行“激活”,使它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案例:洪老师在一次上教研课时,因为是借班上课,师生之间很陌生,学生比较紧张。于是,洪老师便与同学们齐唱歌曲《歌声与微笑》:‚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王老师边打着拍子,边轻声和唱,歌声响彻教室。唱完后,洪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把我给感动了。我一定要把你们的歌带回家去。当然,也要把微笑给你们留下。现在我们合作学习一篇课文。上课!‛此时,学生个个脸上显出愉快的神情。

洪老师的导课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师生的心理相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营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对话环境,在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2)建立倾听与表达的课堂礼仪

课堂常规的积极意义在于维系班级授课的正常动作,但课堂常规不应以牺牲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为代价。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对话教学中,应废“规范”而提“礼仪”,确定以“课堂礼仪”来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的理念。小学生学会倾听的具体礼仪可以是:①耐心,不随便打断对方说话,不争吵。②认真听,注意力集中。③积极响应,认真思考。学会表达的具体礼仪是:①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②声音响亮,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个体,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程度、反应速度、思考深度都不同。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另外,在教学上我们调整“秧田式”的课堂座位,采用“马蹄型”座位,组内“小马蹄”相融合,利用小组交流与组际交流,尽可能使每一个对话主体的机会均等,还学生以“真本性”和“个性”。

2.创设情境,引发对话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应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1)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提供对话的素材。

案例:教学《桂林山水》是一篇介绍山水风光的文章,仅凭课文的朗读,学生很难感受到景色的迷人。因此,教学此课时,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桂林山水》风光片,配以课文朗读,通过优美的画面及老师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让学生去感受美,并在美的情境中激活生活经验与原有认知,此时让学生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赞美对桂林山水的印象,学生就有话可说。如让学生用一句话说漓江的水:

生:漓江的水,天下独一无二。

生:漓江的水秀丽无比。

生: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很清,也很绿。

生:漓江的水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

师:那漓江的水怎么样呢?句子不完整,老师给你一个关联词‚虽然??但是‛,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漓江的水虽然不像大海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西湖那样水平如镜,但是给人梦幻般的柔和。

(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对话的引子和载体,成功的对话必须依托有质量的问题。作为对话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设计出富有价值的问题,进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对话的思维磁场。在一定条件下,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可以向学生提供智力背景,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案例:如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课文最后有一处写到鸟儿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老师向学生提出质疑: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鸟儿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后来要飞走了‚盯着灯火又看了一会儿‛。你品出什么来了?

生:灯火是火柴点燃的,火柴是大树作成的。鸟儿可能把灯火看作大树的孩子。它想看看大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生:因为它对大树的友情很深,而现在,火柴就要……大树的生命快要到尽头了,所以看了一会儿。

师:它不忍心……它……看着这个朋友,它包含了深情地看了一眼。是这个意思吗?

师:对呀,他们多少时间没有见面了?生:一年。

师:一年过去,往日的朋友已变成了今天的灯火。小鸟怎么不伤心,不忍心。他看了一会儿,他看了一会儿,他在用目光在和大树交流感情呢。同学们……还有谁要说?

生:我觉得大树,鸟儿在沉思……因为它就是看着这个灯火就是大树,当时大树被伐木工人砍中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当它变成灯火照亮别人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它在沉思。

生:它可能第一眼看了灯火,不相信灯火是大树;它可能第二眼看了灯火,它觉得这个灯火就是大树。

师:对呀,它简直不能相信,这就是它那么熟悉的朋友大树。所以它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当它认出来的时候,它就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后来他为什么又看了一会儿?飞走了又看了一会儿?

生:因为一旦火柴点燃的火烧完了,这也证明是大树的生命结束了。它想在和最好的朋友离别之前,再看它一眼。

师:你说得真好。这两个看之中,包含了小鸟多少的深情和留恋呀!同学们,经过你们刚才尽情地交流对话,你们真正地体会到了小鸟的这种深情。

(3)创设活动情境

小学生喜好动,在课堂上采用“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案例:陈老师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在学生整体学了课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学完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我们脑中留下了双龙洞的美丽景色,那你们想不想让这些美景与大家一起分享呢?我们现在就出台‚请你做小导游‛,要求根据游览示意图做导游,为同学介绍作者的游览顺序以及在游览中见到的美丽景色。

此环节学生兴趣盎然,表现积极。这其实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教学文本的内容,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使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互交融,产生情感上的交流。

3.抓住时机,积极维持对话(1)在学生生疑时,引发对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解的问题,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学生排除疑点,豁然开朗,一旦帮助学生闯进了学习的难关,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案例:在教学《尊严》时,学生读了哈默说的三句话时,有的学生提出:哈默为什么不先吃饭呢?针对这一疑难,教师进行点拨: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哈默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下吧!在引导学生具体感知人物形象之后,老师再次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我觉得哈默可以先吃了再劳动;我觉得吃了东西有力气才能劳动;我觉得那是哈默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不想不劳动就获得食物;……

这里教师将一位学生的问题交给所有学生去讨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一直处于积极的对话中。

(2)当学生感情体验较浅时,拓展对话

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因为这是儿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一种解读。虽然学生的感悟往往比较浅,但教师还是应小心翼翼地加以关注和保护。

案例: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老师组织大家交流:谈谈你对小夜莺的印象。

师:你们静下心来,与课文‚对话‛,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现在大家交流一下,分享你们收获的快乐。

生:我很佩服小夜莺,他勇敢、机智,把德国兵带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是个小英雄。

师:你真会感受!

生2:我认为小夜莺有点像王二小,可他比王二小机灵,因为他帮助游击队消灭了敌人,而自己还活着,王二小却牺牲了。

生3:我反对,小夜莺保全了自己,是因为游击队向他发出了一声哨声。这是事先确定的暗号,小夜莺听了才迅速隐藏,保全了自己的。要是有人事先给王二小递暗号,他也能躲起来,避免牺牲。

师: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4:我也认为小夜莺比王二小机灵,路上德国兵三次盘问,但都被他巧妙的应付过去了,如果不机灵的话,恐怕早就没命了。另外他还会用鸟叫来向游击队传递情报,既使游击队提前做好了准备,又保全了自己。

生5:虽然书上没有写出王二小是怎样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的,但路上肯定也少不了盘问。日本鬼子可比德国兵更狡猾。王二小能一直把敌人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圈,肯定也是非常机灵的。

生6:我补充,王二小之所以中途没用鸟叫什么的来传递情报,是因为他事先没跟八路军约定暗号,要知道,他可是在给八路军放哨时被鬼子抓住让他带路的,不像小夜莺是有备而来,与游击队事先约定好了的。

这里,老师没有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全盘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让学生感悟更深。

(3)当学生理解有偏差时,点拨对话

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个性发展也存在着差异,对于相同的问题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视学生理解中的偏差是碰撞的基础,也是实现沟通、培养多元意识的契机。

案例:教学《给,永远比拿快乐》这一阅读短文时,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中,为什么用‘我的儿子’,而不用‘你’?‛一个多么细小、容易忽视的字眼呀,然而学生却读出了问题。我随即把这个‚绣球‛抛给了他们,让他们从文本中体会。短暂的静止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觉得可以换,因为这是信。‛有的说:‚‘我的儿子’比‘你’来得亲,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爱,所以不能换。‛有的说:‚用‘我的儿子’,更能体现出高尔基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所以用‘我的儿子’好。‛……

正是有了教师的点拨,课堂上学生才会意趣横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以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老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

(三)对话教学的模式

要把对话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势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控与整合,在加强听说读写,学习语言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的基础上,使之达到优化与高效,我们经实践,将其组合过程如下:

1.初读整体感知,巧妙选择话题

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用于文本??言语作品,进行“对话”,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整体感知,感知言语作品的“语表层”。它以学生自读为主。放手让学生自由读书,既要有时间上的保证,又要有“量”的保证,要让全体学生个个读得认真,读得充分,在读中结合原有认知结构(即原有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等)产生新的感知。教师要相信学生,根据不同课文的情、趣、理、义等特点,激起学生的情,唤起学生的兴趣,启动起学生的内驱力,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表象,并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或抽读课文,或同桌互读检查,或四人小组读评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规范的言语谈谈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尽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言语表达,使言语充满个性化,以触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有一个整体的、笼统的语感。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则及时加以梳理,使之系统化。同时,要因势利导,相机选择巧妙的话题,顺水推舟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2.熟读文本精思,自主领悟话题

要以学习文本的言语为本体,选择文本独特的言语形象、言语蕴含、言语情感、言语音韵、言语规律等有价值的、易展开的话题作为对话的主题。对这些话题,我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喋喋不休”“唠叨不止”地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而是让学生抓住这些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挥个性、健全人格的话题,通过对文体中的言语进行熟读精思,潜思体会,自主领悟话题的外延和内涵,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用个性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通过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要让学生从具体言语材料中领悟一般言语表达规律,建构语感心理图式,为言语形式的能力迁移做好铺垫。只有当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达的“愤悱”状态时,教师才可用启发、点拨、暗示等方式给他们以启迪,引导他们进一步熟读、精思、观察、体验、想像,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3.研读探究交流,多元解读话题

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中间包括双重的言意转化,即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言语作品的“言”进行对话,进而在对言语还原的基础上融进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感悟和体验,转化为读者自己的“意”,此为第一重转化;接着,学生把“意”转化为独特、规范、鲜活的“言”,此为第二重转化。同时,学生与文本言语的对话,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等,赋予文本以全新的意义和阐释,从而使文本的意义不断地开拓和建构。学生抓住话题,通过对文本言语熟读精思、含英咀华后产生的个性感悟,就是“双重转化”“自我建构”的结果。对这“五彩缤纷”的结果,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交流等对话形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叶圣陶语),并通过美读对个性感悟加以内化、加深。当学生的感悟有违于价值取向时,教师要在鼓励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再次认真研读文本,和文本进行再次对话,通过言语产生再感悟,使感悟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总之,只要是价值取向内的个性感悟,教师都要尊重、鼓励、欣赏。这样,学生在多向对话中通过言语作品享受鲜活的言语内容和形式,特别是感受言语习得、精神发育、情感净化和语感的积淀、广化、美化和敏化,并从中达成师生共识体谅,形成一种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理性宽容的人文情怀、生命历程。

4.活读迁移运用,拓展创新话题

现代语文教学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文本感悟和人生感悟结合起来,最终提升整个生命价值。可以说阅读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以言语作品为中介而展开的一次融学生主体感悟、作者真情倾诉、教师真切关爱于一体的言语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知、领悟、积累文本的鲜活言语,掌握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和技巧,是阅读对话教学个性的体现。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活读课文,以教材作为学习语言的蓝本,根据教材的言语特色,设计多种动态的言语实践,迁移运用文本言语,让学生在拓展创新的话题下,将学得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言语,并在迁移运用中进一步实现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六、研究成效小结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现为:

(一)师生关系得到重塑。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重新确认了教师角色。

1.做学生的倾听者。课堂教学中,老师做孩子们忠实的倾听者,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则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学生的学习伙伴。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二)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自由、开放的对话使学生在得到认可与欣赏的同时,弘扬了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个性。而学生一旦从所谓“权威”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就会敢于用自己的话来畅述自己的认识,真正显示自我的生命活力。同时,在平等的对话中,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存在的独特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课堂教学价值得到提升。“对话”作为教学的一种新形势,客观上确定了具有多向的交互性特点,在学生中产生互动效应,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价值。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实验中,课题组教师转变了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大力变革了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现代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参与课题的老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有部分获奖。

七、问题探讨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对话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方式的改变必须面对考试的现实压力,如果这种改变不能被现行的社会评价体系所承认,注定是要失败的,在我们不能改变社会评价体系的情况下,适量的训练对提高学科成绩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如何在对话教学中更好地体现考试的要求,做到素质与应试兼顾是我们所要考虑的。

2.对话教学具有动态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预设和生成这一对矛盾关系需要教师灵活的处理。

3.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好能力强的学生在对话中总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何让我们的对话教学能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更多地听到弱势学生的声音,使他们都能从同一情境中获取知识,生成问题,避免出现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的现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2.《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倪文锦 李冲锋

3.《对话教学初论》刘庆昌《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第12期

构建思维对话式的数学课堂研究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对话,兴趣,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也开始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教育优势。因此, 构建思维对话式的数学课堂, 让学生的思维运动起来, 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有效情境, 促进学生思维对话兴趣的提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一些数学教师习惯于将课堂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学生也习惯于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取知识。在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缺少对话, 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交流, 学生不需要做太多的思维运动, 只要等着老师传递数学知识即可。因此, 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对话兴趣, 让学生慢慢成为数学知识的开发者。在课堂中,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知识。当学生意识到“我要学习”时, 学生才能积极去交流, 积极去对话, 找到学习的关键部分。比如在讲解“厘米与米”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质疑。“小李同学与妈妈一起布置房间, 在摆放桌子时, 妈妈告诉小李将桌子放在距离暖气50 厘米的地方, 小李记录50 在便利贴上, 贴在了桌子上。当妈妈告诉小李将盆栽放在距离暖气100厘米的地方时, 小李则在盆栽上记录了1。”当教师向学生陈述这样的事件时, 小学生的思维一直在运转。当“50”与“1”的矛盾出现时, 学生们马上就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因此, 教师鼓励学生针对自己的质疑与周边的同学进行交流, 进而找到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用质疑情境的创设, 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对数学教学的限制, 引导学生走向开放的数学学习空间,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设计互动任务, 推动学生相互交流与互动

学生之间的对话, 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对话形式。促进生生对话, 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互动任务。数学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 设计符合学生学习与审美需求的互动任务, 能够推动学生对话活动的开始。在学生心里, 他们与同学是完全平等的, 可以就数学问题表达看法、分享自己的观点, 积极去表达思想。在表达个人思想与接纳他人思想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快速提高。比如, 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时,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互动小问题, 让学生一边思考, 一边与身边的人讨论。为了让课堂中的生生互动更有意思, 教师可以将学生编号, 然后随机抽取学生就某一互动问题讨论。未知性较强的事情, 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快速发展。针对多边形面积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在你的生活中, 有哪些东西是多边形?与一般的图形相比, 多边形有什么优势?多边形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运算呢?一环扣一环的问题, 会让学生的思维运动思维紧密起来, 也会让学生的交流欲望更强烈。为了提高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教师可以将问题放在一个暗箱里, 在随机抽取两个学生之后, 让他们一起去获取一个随机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两个人讨论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要认真听并积极提出自己的质疑。生生互动, 是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主要形式, 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促进师生平等互动

师生关系的处理, 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教师会认为自己是课堂中的权威, 不与学生互动才能保证自己的权威性。学生也会认为老师高高在上, 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成为了数学课堂的控制者, 而不是组织者。学生就成为了课堂学习的奴隶, 而不是主人。要促进数学课堂中的思维对话, 师生对话是必不可少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推动对话教学活动的实施。师生关系越平等, 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语言越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连环问题, 对于学生思维的刺激较大。大量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 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能够促进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 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 在讲解“负数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可以就家常话题与学生交流。教师可以先提出“今天多少度?”这样的话题, 让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变得平易近人起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方便学生思考, 更能让学生有底气与老师对话。当学生说出“10 度”这样的答案后, 教师可以继续交流“最近天气暖和了许多, 前些天温度都没有达到0度”, 这时会有学生说“温度在零下”。借助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 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出负数概念, 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知识, 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 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应用思维对话式教学模式实施数学教学, 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而作为一名教师, 只有深入落实对话教学,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课堂中积极对话, 才能实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04) .

[2]夏小刚, 吕传汉.跨文化视野下中美学生数学思维差异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 2006 (08) .

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  小学数学   运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80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教育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模式,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对话的过程,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示、交流、探究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对话式教学中实现自我与同伴的交流,丰富学习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一、悄然无声的生本对话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生本对话,教师要唤起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和与知识相关的社会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以他们不同的、独到的方式解决问题,明确地说,就是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和课本进行对话或交流,通过自学例题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或从中学到新知识、收获新感悟等。

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小数对孩子们来说已经不陌生,超市的物品都是以小数形式呈现。课前,我让学生搜集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虽然他们手中都有搜集好的小数,但这些小数为什么这么写,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呢?学生只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我试着让学生自学,自己阅读教材,推导分析,思考问题,通过与教材对话,对价钱、长度中两位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反馈环节,交流完“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大小不变”时,一生举手发问:“教师,既然这样,为什么超市货物价格都标成2.50元这样两位小数,2.5元不就行了吗?”“是呢,这难道是多此一举吗?你学得很认真,教师希望大家课下一起去研究研究这到底是为什么。”这位学生在与教材对话过程中,通过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以说超越了教材,联系了生活实际,做到了学以致用。

二、宽松自由的师生对话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接受的信息量多,学习效率也随之增高。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放下师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俯下身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对话氛围,与学生共同交流,平等对话,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是我曾执教过的《垂直与平行》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你认为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会怎样?请大家在课堂练习本上画出来。

师:(我在下面巡视了一圈,选取几份学生作品向全班学生展示。)画好了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成果吧。

师:这里有几种不一样的图,都出自你们之手,看看要怎么分类呢?

生1:可以看两条直线交叉不交叉来分类。

师:那你上来亲自分一下。

(学生1上台进行相应的分类,我在一旁协助,并且启发该生对相关的直线关系进行自己的讲解。)

师:这位同学不但分得好,讲得也很精彩,其他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生2:有。

师:那你上来说一说还能怎么分类?

生2:可以延长。

师:延长?怎么延长?那你上来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2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我同样启发其进行讲解。)

师:说得好,很明显一些直线延长后相交了,还有一些没有,那么怎样才能不让它们相交呢?

生1:让两条直线保持一定的距离。

师:噢!怎样保持一定距离呢?说说你的见解。

生2:两条直线要永远保持一样的距离。

师:那好,请你上来帮忙量一下,你也上来(指生1),看看距离是不是总一样?

(学生在黑板上用尺子量,得出相应的长度。)

师:同学们,他们两个帮大家量了,发现这两条不相交的线两端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那么他们中间的距离是?

生:一样的。

师:对,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平行线。假设,一条直线是a,另一条直线是b,那么……

师和生:a平行于b,b平行于a。

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身份来和学生一起研究、共同学习,在言谈话语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知识,学生没有压力,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创新思维的生生对话

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发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效加强了學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学习经历了从独立思考、自主解决,再到小组同伴合作的过程,形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学生相互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互相切磋,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学生之间进行一次次生命个体的对话,达成掌握知识的共识,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使课堂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在执教“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一课时,学生每人准备了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我出示一个问题:用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学生先进行大胆猜测,出现了三种情况:学生1认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总和等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学生2认为当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学生3认为要随便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有了之前的猜测,我让他们亲自折一折,拼一拼,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同伴间的汇报交流,举例验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在与同伴互相对话中,思维得到碰撞,知识达成共识,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及时完善的自我对话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总结反思,这是对话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专业的数学语言去总结当堂课的知识点,做到条理性与逻辑性的完美统一;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自己没有学懂学透的知识点,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力争做到新知学习堂堂清。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是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形态,是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对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邵春安对话式教学的实践[J].现代教学,2009(Z1).

上一篇:服务要求承诺书下一篇:国贸实务习题答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