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新闻阅读技巧
发布时间:2012-10-14 浏览:2639 人次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
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
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考题规律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探究题的命题,还在摸索之中一般选择内容比较丰富、新闻价值比较突出的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形式的新闻作品作为考试文本高考选文要求 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 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根据考纲的能力要求,新闻阅读主要考查:
①迅速、准确地捕捉基本信息,概括其主要内容;
②把握文章结构,分析语言特色;
③分析新闻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新闻文本的主要观点和作者的基本倾向;
⑤对新闻文本的写作意图和实效作出评判;
⑥对新闻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思考和判断;
⑦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新闻文本的深层意蕴,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
⑧探究新闻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近年高考广东卷、山东卷、宁夏卷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和趋势:(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的基本题型;(2)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3)探究文本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文本作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是考查的热点和难点
【自学指导】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 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新闻的真实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准确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必须完全准确真实;对事件的情节描写、数字运用、人物语言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感情起伏的介绍也必须准确真实
2.全面对客观事物进行报道的时候要全面看问题,不能主观片面
3.深刻新闻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为假象所迷惑
(二)时效性
要及时迅速地传达出来以求新鲜、新颖、适时消息的时
效性要求最高,通讯次之,特写最弱
(三)语言简明
言简意赅,短小精悍,是新闻的语言特征
三、新闻的分类
(一)消息 1.概念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文体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最短小的一种
2.基本特征(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要素要素又称“五个 W”,即:“何时”(When)、“何地 ”(Where)、“ 何 人 ”(Who)、“ 何 事 ”(What)、“ 何故”(Why)这五个“W”与记叙文的五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4.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1)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即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
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常见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4)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来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5)结尾:即结语它紧扣主题进行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二)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2)报道的客观性;(3)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而言);(4)描写的形象性(通讯对新闻事实作较为详细而完整的报道且侧重于写人,突出人物在事件中的能动作用);(5)议论色彩较浓
一般通讯可分为四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
1.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 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以人物为报道对象,着重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人物资料,并以其人物精神面貌感动、教育读者
2.事件通讯即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事件的典型意义,以体现时代的新气象、新变化
3.工作通讯即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报道它是报纸上经常用以指导工作的重要报道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有四条:一是把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作为主旨;二是凭借事实,深入分析;三是生动活泼,讲究文采;四是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随笔、散记、侧记、札记、记事均可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它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为主的报道概貌通讯与事件通讯不同,它不是围绕一个人物或一个中心事件来写,也不要求写一件事发生、发展的完整过程,而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
(三)访谈
访谈是基于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它以记录、传达被采访对象的观点、言论为主,既可以使用问答实录的形式,也可使用被采访者自述的形式,比较灵活而访谈札记、访谈随笔、访谈手记等,则偏重于记者或主持人个人在见闻、调查基础上所发感想的记叙访谈的主题要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访谈的基本结构为: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
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访谈文体的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四)特写
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细节,作形象性的再现与放大的新闻体裁特写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生活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新闻特写兼具有消息和通讯的某些特征,比如:在报道的具体、细致方面,与通讯比较接近,却比通讯更集中、精练;而在报道的及时、迅速方面则与消息相同,却比消息更形象、生动从特写的题材角度出发,可分为四种:(1)人物特写以人物为中心,但既不是人物消息,也不是人物通讯,而有些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素描(2)事件特写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写,为了写出特点给读者以深刻印象,一般截取事件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或精选一两个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3)景物特写景物特写跟风貌通讯有些相似,但侧重于对场面的描写(4)专题特写写一个问题或一种社会现象
高考选文要求 1200 字左右,通讯和特写的篇幅比较适合,所以应重点关注
【阅读指导】
一、整体阅读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
根据新闻的特点,我们在复习时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基本上就能掌握阅读一篇新闻的要点、方法:
第一,看清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第二,抓住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第四,辨析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第五,挖掘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 D 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 F 层级的探究“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分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目的是针对考纲当
中 C 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 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 F 层级的探究“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些考点
二、题型分类指导
以下是根据《考纲》要求,按照考查的不同考点和题型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
(一)分析综合类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型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
选和整合两个方面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
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 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 处理在考试中,信息的整合能力将集中考查以下三个方面:
将隐含信息明示出来的概括化的能力;将初始信息加以转化的
能力;重组初始信息推断新结论的能力
【方法指导】第一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理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新闻要点;提取各方观点并加以整合,基本了解作者的倾向性
第二步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在原文中找准信息范围
第三步组织答案一种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信息语句;另一种需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删去细节,或将分散、重复表述的内容整合概括为简洁的语句,信息内容较多时要注意进行分层作答整合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从材料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题型解说】对新闻的语言特色考查集中在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四点,能就具体语词和句子说出其体现的新闻语言特点;少数需分析作者具体的行文风格,包括一些新闻手法的运用或具体的描写方法新闻结构有着较为固定的程式,比较简单,考查频率也较少,但需注意考查标题的拟制和结尾的效果
【方法指导】分析语言特色,抓住客观、简练、准确、通俗四点,从表述方式、语气、语词和说明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加以辨析把握新闻结构,注意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详略、功能、行文要求等,例如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导语的概述作用,主体的叙述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组织结构等,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
依据新闻文体特点概括中心意思,如标题(特别是正题)、导语、结语是主要的快速把握文章中心的依据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题型解说】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包括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评价新闻技巧的巧妙性考查表现手法包括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对吸引读者的作用,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分析新闻标题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方法指导】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这与其他文体一致但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时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一般应结合新闻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来分析具体而言包括: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二)评价类
【题型解说】评价类题型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新闻注重事实,崇尚客观,力避作者主观倾向的介入但新闻事件的确定、被访对象的选定都离不开作者独到的眼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因此,新闻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作者的观点及好恶等,也包括文本中人物的观点及感情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实用类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包括政治价值、历史价值、人生价值等方面对于新闻类作品来说,要能够理解新闻作品的现实针对性、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对新闻作品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方法指导】阅读新闻,要结合文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关材料,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观点评价要力求公允,有可能还要参照文章中已有的观点,吸取各方意见,达成一个比较妥当的看法,表述上应讲究条理,分层叙述 新闻价值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新闻能否传播的客观
标准新闻中的社会性是新闻价值的决定因素,评价新闻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就是看文章要传达的信息被读者接受的有效性;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读者的观念,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应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来分析,在表述上应做到有理有节
(三)探究类
【题型解说】探究类题型一般考查以下几个角度:从不同 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方法指导】1.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新闻报道的事件、人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报道对象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的意义因此答题之前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我们探究的范围和角度
2.紧扣原文,寻找答案探究类题型虽然有很强的主观性,但考生应该谨记问题是出自文章,是与文章紧密相关的不可天马行空,纵意而论要善于结合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特征性细节描写,发现人物身上体现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3.概述相关事实,分析阐发人物精神包括品质、素质,所受启发可以与文章相同、相反新闻的好恶褒贬一般比较显豁,从文章的报道对象和记者的措辞、行文方式就可推测出来,因此考生发掘探究的落脚点也应从此出发,合理联系社会现象、学科知识,对新闻报道的对象作出恰当的评价,对所揭示的问
题提出独到成理的看法新闻写作背景一定要和该新闻产生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应对当下的社会热点予以关注,可以结合社会通常的褒贬爱憎、普遍性的道德行为评价作出判断,不要进行夸大的分析与评价 【合作探究】
新闻的结构
7000余人连续40多小时
全力搜救武警福州某部遭受山洪袭击失踪人员(引标题)
找到50遇难者遗体 仍有36人下落不明(正标题)
(电头)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在解放军总部机关、武警总部工作组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的现场组织指挥下,经7000多官兵、公安民警和当地干部群众连续40多个小时的全力搜救,截至4日17时,共找到遇难者遗体50具,还有36人下落不明目前,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主 体)
(背 景)受19号台风影响,福州地区突降特大暴雨,2日傍晚造成山洪爆发,武警福州指挥学校训练基地突然受到山洪袭击,部队驻用的两幢民房被冲毁,部分学员被山洪冲走
《广州日报》2005年10月5日
注:在继续进行中的短新闻中,一般省去导语和结尾
新闻的眼睛——标题
要求:醒目、吸引人,第一时间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
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 副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技巧:虚实结合,所谓“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只有正题时必须“实”,多题时必须有虚有实如:
珠 峰 “ 矮 ” 了 3.7 米
国家测绘局昨宣布: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
《广州日报》2005年10月10日
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解析: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这三个方面也是回答新闻真实性的一般解题思路,在具体回答的过程中,考生可根据分值的多少灵活把握答题的详略程度
一、分析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例1:昨天晚上7点多钟,记者乘坐采访车赶到南澳镇此时,一阵紧过一阵的狂风裹挟着海水,不断向镇区刮来尽管天已漆黑,但是大海上滔天的白浪依然清晰可辩在港湾里避风的渔排随着浪头上下摇晃,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晚上8点一过,风力明显加大记者乘坐的采访车一停下来,车身就被大风刮得剧烈抖动海水被接近10级的大风卷集着,疯狂地“扑”上防波堤,形成一阵充斥着咸味的暴风雨南澳镇门朝大海的店面几乎全部大量进水,积水没过脚面晚上8点04分,南澳全镇停电——《南澳:“风眼”里经受冲击》节选
题目: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真实性的? 【参考答案】从三个方面一是根据采访经过突出真实性;二是根据对新闻现场的客观反映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方法小结】
1、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
2、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
3、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
4、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
5、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
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分析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一定要把握所给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含义,有效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二、把握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例2:新“哥德堡”与“哥德堡”一号在形状、结构、大小上基本相同,但新“哥德堡”的内脏却设置有高科技设备,它完全具备了现代远洋航海安全的要求瑞典“哥德堡”号官方网站充满了对“哥德堡”号的溢美之辞:“这一工程是传统造船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继承了18世纪的高超手工工艺任何人在海上见到了升起全帆航行的„哥德堡‟号,都看不出她和历史上的古帆船有任何区别”2005年10月,一艘18世纪的古船再次扬帆远航了——《复活的“歌德堡”号到了广州》节选
题目:作者称新“歌德堡”号为“复活的歌德堡”号,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非常贴切“复活”两字使历史与现实、沉船与新船很自然的勾连起来了;同时也是对文中“形状、结构、大小基本一致”的应证,很好的表现了瑞典人的航海梦想与行动激情
【方法小结】
1、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
2、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3、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
4、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三.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我们在分析文题好处的时候,应从修辞、语言或其他形式上加以分析,然后对内容进行关注
三、体会新闻标题的艺术性
例3.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新闻的标题被喻为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试析本文标题发妙处
【参考答案】这一标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人前”与“上贴吧”、“乖乖仔”与“暴粗”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度概括了新闻的重要内容,语言简练而且形象生动
【方法小结】
1、分析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2、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新闻标题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4、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5、分析新闻标题对受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四.筛选、整合信息:提炼大、小标题
1.例4.我曾经主张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要提高门票价格,作为抬高文化遗产身价、回归这类私家园林的文化价值和加强遗产保护的措施之一但听到西藏布达拉宫门票涨价的消息后,我认为这样做毫无道理,与我当初对苏州园林的主张完全是两回事
——《南方都市报》2007年7月10日节选
(1)问:请为这则新闻评论拟一个标题 【参考答案】:布达拉宫门票涨价毫无道理
【方法小结】先分清新闻的类别本文是一则新闻评论,要在标题里体现要评论的事实(布达拉宫门票涨价),以及作者的态度(毫无道理)
如果是消息或者通讯,则应该以事实为依据,根据新闻的五个“W”——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来进行合乎题干要求的概括整合
五、了解新闻导语的作用 2、1、提问方向:导语的特色、作用
2、导语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1)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2)定下感情基调,营造氛围
(3)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
1、筛选并整合新闻的信息
2、分析新闻思想内容
3、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4、评价新闻的社会功用
5、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了解文本手法的灵活性
例5.在连续34天的高温带来的商机面前,苏宁抓住了各大空调厂商06年最后的促销资源,30万台空调尾货清仓甩卖,价格优势明显与此同时,市场反映能力较弱的商家则货源严重吃紧,采取服务外包、在淡季减少了服务安装量的商家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的流失——《苏宁秋季大会战初战告捷》
题目:这则新闻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主要采用了衬托手法突出了主体(苏宁集团)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商业运作能力
【方法小结】
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人物特点的作用
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3、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受众接受的作用
①让受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
②让受众体会作者态度
③让受众把握新闻主题
④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
2、筛选整合新闻的信息要点
例
6、小方的妈妈说: “我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无聊的论坛”她的儿子小方今年读初一,平时孙小姐对儿子上网看得比较严,小方一般在休息时间玩玩赛车之类的竞技游戏,以及上与学习相关的网站,一般时间都不会太长不过,当孙小姐在记者介绍下看完贴吧里的帖子后有点吃惊,她说,决不会让儿子上这样的网站广州市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洪军说,早恋、暗恋之类的话题,孩子们都会因为好奇私下讨论,但是贴吧容易使孩子过多关注这类问题,当孩子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接受了早恋这类东西,而在现实中又不能发泄出来,容易形成巨大反差,就有可能造成孩子性格扭曲今年读六年级的小亮说,由于平时学习压力大,在学校里又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规矩,很多孩子把在贴吧发帖子看作是一种发泄渠道而且,很多平时不敢骂的人在网络也敢骂了,“毕竟在这个吧里不会有人查出你是谁”——《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贴吧现象引起了社会个方面的关注,请根据新闻的内容分别筛选整合出家长、心理专家以及孩子们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主要态度
【参考答案】家长担心孩子学坏,禁止他们上贴吧;心理专家认为孩子常上贴吧发泄,易性格扭曲;孩子们认为压力太大,上贴吧可以发泄不满
【方法小结】
1、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
2、理解层次,把握新闻要点
3、根据题目,筛选相关信息
3,感悟思想内容的独特性
例7.创业艰难戈壁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这里自然环境异常恶劣:发射场区空气含氧量只有百分之十六;冬季严寒,最低气温零下32摄氏度,夏季酷暑,最高气温42摄氏度,地表温度最高达58摄氏度……官兵们就像胡杨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从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到成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从成功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到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47年的艰巨历程中,他们用赤诚和智慧,创造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三个第一”功铸九天的部队,永远的胡杨林!——《大漠英雄——记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节选
题目:文章以“大漠英雄”为题,而这一部分为什么要写“永远的胡杨林”?
【参考答案】胡杨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它们不畏恶劣环境,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生生不息,有“生长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说在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的官兵们就像胡杨一样,顽强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写“永远的胡杨林”,是对“大漠英雄”精神品质的形象赞颂,非常巧妙独特
【方法小结】
1、抓对比点,分析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
2、抓相似点,分析物人之间的相似之处
3、抓相关点,分析事物之意的内在联系
4.探索文本安排的合理性
例8.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竟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节选
题目:文中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
【参考答案】并无堆砌之嫌疑所举事例的性质越来越严重;社会影响越来越恶劣;讽刺意味越来越浓
【方法小结】
1、从材料角度是否不同的角度思考
2、从材料联系是否层进的角度思考
3、从能否开阔读者视野的角度思考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
人前我是乖乖仔 一上贴吧就爆粗
“吴××,你知道吗?自从我第一天看见你,就被你深深地吸引虽然你不很帅,也很爱逞能,但我心中还是很喜欢你你的性格和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但后来,我从别的女生口里得知你甚至„两天换一个女朋友‟时,我很震惊虽然我很想找你谈话,但却很害怕别的女生会骂我我哭了一个星期……”这篇题为“一个爱吴××的女生的告白”,来自百度广州某重点小学的贴吧,作者署名为“爱的泪太苦”紧随其后的是一条写着“你有病!”的回帖——《人前我是乖乖仔一上贴吧就爆粗》节选
题目:这篇新闻报道发表后,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你认为现实怎样做才能具有正面的社会效应 【题目】这则新闻报道以后,有读者认为在贴吧上“爆粗”的行为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代表什么,因此“不要太紧张”;甚至还有人认为,现在的网络就像公共厕所,什么脏东西都可以往里面发泄,小孩子有不平事,利用网络这件利器,敲敲键盘就行,着实堪忧!对此,请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的主要观点
【答案】本人觉得要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家长平时忙于工作,而漠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孩子无法在感情上得到父母和家庭的满足,就容易使注意力转向贴吧、网络游戏因此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多跟孩子沟通,排解孩子的心结,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我们的“未来”充满阳光!
「方法小结」
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注意:⑴要点须全面;
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5、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例9.面对围歼,最初踌躇满志,吆喝着“博客网”2006年盈利上市,并计划用3年时间赶超新浪的方兴东,语气明显平和了许多:“„博客网‟的上市,我们现在不会这么着急2006年的盈利目标,我们还要努力”没有大型网站运营经验的方兴东,坦言自己不懂管理,已经把“博客网”放手交给自己的团队他在互联网的路上,一边前行着,一边放弃着,而放弃是为了在前行中更好地调整和进步游走在学者和商人之间,如何准确找到定位还是要依靠他自己,这个勤奋的互联网青年,有自己衡量成功的标准——《“博客之父”方兴东》节选
题目:结合文本说说方兴东是如何前行,如何放弃的,他的这些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感想
【参考答案】方兴东的“前行”: 他从互联网评论家转型为颇有成就的IT业商人,这是他能力品质和事业财富的提升,他失去了评论家的客观中立的立场和高调张扬的态度,而这对于商人来说是更大的智慧他的“放弃”:人的一生实际就是一个不断前行和不断放弃的过程,就比如我们现在专注于高考,就必须放弃一些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这没有什么可惜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方法小结】
1、概述相关事实
2、分析人物精神(品质、素质)
3、阐发所受启发(相同、相反)
【精讲点拨】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博士越多越好吗? 记者 肖舒楠 实习生 刘跃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教育频道,对329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参与调查的人中,本专科学历、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者分别占到51.0%、27.1%和11.2%
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
去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透露,2008年中国大陆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美国只有253所2007年,我国博士人数超过5万人,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上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
据了解,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如今除高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水涨船高”,纷纷提高学历门槛比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学历须为博士;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
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
北京市某高校教师李晓霞坦言,自己读博就是为了评职称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校工作的李晓霞,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近年来她发现,新同事都是清一色的博士,学校也开始把博士学历作为评职称的必须条件这个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在临近40岁时重回课堂,读起了在职博士
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一些单位不应惟学历取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 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道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王义遒说,哈佛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不过,这和我们的一些评估体系有关系,高校需要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出成果,加分数但一些实践能力强,技术高明的人才高校也很需要” 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
“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
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生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
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去年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以来都令社会不齿甚至愤怒的“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有39%和23%的博士认为是“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的这种“宽容”实在令普通人感到难以理解
此次调查中,44.1%的人对博士生的印象是“抄袭严重,水分很多”此外,56.8%的人认为一心为搞研究读博士的人太少了;50.6%的人感到现在的博士越来越多,已经不稀罕了;还有29.0%的人对博士的印象是“书呆子,创新能力较弱”
“现在我们很多博士论文都能上国际前沿杂志,这在10年前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从我个人看来,现在的博士水平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王义遒告诉记者,他在参与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答辩时发现,很多博士论文质量远超过10年前的水平,加之现在国内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已经和国际接轨,博士生的眼界和能力也大大提高,“不过各个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不过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博士太多,师资不够”
据调查,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使得当下我国每名博士生导师平均要带5—8名博士研究生,高于国外每名导师带2至3名学生的比例
“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王义遒曾问某高校领导“学生的论文情况如何”,那个博导很坦率地告诉他,自己没有看学生的论文,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论文框架,“像这样的情况,据我所知不在少数”王义遒说,我们国家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但现在的增长速度太快了,“我很赞同博士生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说法”(选自《文萃》2009年第12期,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调查报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对此,作者持反对态度
B.作者认为,随着博士生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读博只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
C.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具体表现是:多数人都在为评职称、晋升和推迟就业、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而读博
D.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将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是: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
E.王义遒认为,现在的博士水平很好,不过各个的大学的情况不一样,博士生教育也存在优劣
(2)怎样理解“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的含义?(6分)
(3)本文谈到了我国博士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请结合本文,谈谈本文涉及了博士教育中的哪些突出问题?(6分)
(4)本篇调查中,包括一些专家和学者在内的76.1%的调查对象认为博士不是越多越好,博士生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请结合本文和你的体会,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8分)
答案:(1)CD解析:A“作者持反对态度”错,作者并未发表反对的意思B这不是作者的看法,是多数被调查者的看法E“水平很好”绝对化,应是“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2)①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通过读博推迟就业而读博②一些人为职称晋升或者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而读博,读博已经成为“敲门砖”③人们都是为了某种功利目的去读博,而不是真正的为了知识和学术去读博(每一小点2分意思对即得分)
(3)①功利化目的使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 业教育”,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②博士论文抄袭现象等学术不端行为,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③我国博士生导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博士生数量的要求,博士生导师所带学生过多(每一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①赞同
一、博士教育回归精英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博士质量,也是进一步拓宽博士就业渠道和机会的需要
二、博士教育精英化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的关键问题,如读博的功利化色彩可以得到控制,挤掉博士培养中的泡沫和水分,有效地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等因此,我认为博士教育应回归精英教育②不赞同
一、我国国情和美国不一样,我们的人口基数大,博士生比例相同的话,我们在人数上自然要超过美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向美国看齐,以他为标杆二是我们国家急切需要大量的博士人才,时不我待,只要注意质量监控,宽进严出,保证质量的同时也 可以讲求数量所以,博士教育不应回归精英教育,可以讲求数量上的优势(观点1分,分析每一小点3分,结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观点明确,分析必须客观、公正、有说服力)
【拓展提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端午节
(2008年6月4日14:30,著名学者纪连海接受中国文明网专访,就如何传承端午节习俗等问题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主持人(以下简称“主”)中国自古就是个尚“礼”的国家,各种典礼和仪式都是组成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部分,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不可能通过提倡重新举办大规模的典礼来宣传传统节日,但没有了先人最朴素的崇拜感和庄严感,传统节日就很容易变淡、变味了
您怎么看“过节的概念已经很淡化了”这样的现象? 纪连海(以下简称“纪”)我觉得是这样,过节的概念淡化了,是因为他不了解我们的节日,如果他了解了我们的端午节,那么他一定不会淡化比如说中华民族这么多的节日,除了给神和鬼过的以外,给人过的其实就是端午节当然这个端午节真的就是给屈原过的吗?历史不是这么简单,我们中华民族的端午节真正的起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起源于吴越,今天的江苏和浙江地区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龙,他们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那么我们如何和自己的祖先进行交流呢?这样就有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
我们现在都会说我们是龙的子孙,那么你的纪念和你的仪式在哪里呢?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划龙舟,划龙舟代表我们是龙的子孙现在包粽子是给人吃的,过去是给蛟龙吃的,是我们祭祀祖先的一个方式过去过端午节的时候南方比较普遍过去南方过端午节的时候都缠五色丝,因为龙有龙纹,过去花和尚鲁智深就是因为他身上纹着花才得名后来这个纹身比较痛苦,就衍变成为系五色丝以代表我们是龙的传人的后代过这种端午节本身就有回味祖先的意思
主: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部分,像端午节也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节日,您是如何看待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纪:端午节有两个源头,最后这两个源头落脚点是在屈原这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了很多人,有的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荆楚地区的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等到了宋朝的时候却把这个节日划定成为我们的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呢?从宋朝到现在一千年,屈原的诗,屈原的《离骚》在我们印象里比较深
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屈原呢?中国的老百姓说要纪念屈原,其实并不是屈原投江自杀,而是他那种精神,面对着国家、民族的灾难,我要起身抗争,我要保持一种民族的气节,我要保持一种清白那么屈原说的话,不是像我们老百姓这么容易理解,那就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屈原就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维护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为什么要把一个端午节,人为地和屈原联系起来其实我们中国人过端午节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比屈原早多了吴越划龙舟划了3000多年,中原像我说的挂艾蒿这种东西也有3000年了,都比屈原要早上1000年
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越是封闭落后的地区的传统文化保存的越是完整,内容和形式也越丰富;相反,越是发达和现代化的地区的传统文化越单薄和冷淡您怎么看这样的现象? 纪:这种现象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这个现象在过去应该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越落后、越封闭的地区传统的文化保护得更好,而越开放、越发达的地区这种民族节假日的味越淡,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没有时间过节第二、随着我们中西交流的增加,很多人会去过西方的一些节日,所以看起来传统节日的味道就淡一些第三、由于我们前面诸多的原因,再加上我们近一百年来对这种节日的宣传和了解比较少端午节原来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防病治病的,这样的话,你还会不过吗?这两年,每当中华民族节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网友在网上纪念,你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所有节日都有一批人在推广,他们是义务的,他们就是在推广中国人要过中国节
这就是因为当一个民族足够强大的时候,一定会问三个问题:第一、我是谁?第二、我从哪里来?第三、我去向何方?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我要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改变、影响整个世界,所以不要说我们的发达会让我们的文化消失恰恰相反,在发达地区,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思
主:您觉得有给其他人物设立纪念日节日的必要吗?
纪:我觉得这个人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屈原就是独一无二的,屈原之后有千千万万的屈原,但是屈原之前没有我们可以看到有哪一个人是官吏?是伟大的诗人?既是文人又是官吏,为国忧国忧民,最后又在国破家亡之际投江自杀呢?如果我们真的能讨论出来有这样的人的话,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个人一定是中华民族公认的比如说我们讲屈原,我们讲中华民族周围的很多的国家都是要过端午节的,如果我们找出一个人也能有这么广泛的认知度我是赞成的
(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们的传统节日意识之所以淡化,是因为传统节日都是为鬼神过的,端午也不例外
B.历史真是不简单,人们为和祖先交流就产生了最早意义上的端午节,真的是为纪念屈原
C.人们在端午节纹身,后改为系五色丝以示自己是龙的传人,都有回味祖先的意味 D.这篇访谈有一个亮点就是:主持人巧妙的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过传统节日的话题联系起来
E.被访谈者认为:屈原的独一无二是因为他独特的身份,历史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诗人兼官吏
(2).以“端午节”为话题,主持人提了四个问题,请概括这四个问题的要点,并归纳概括访谈的主题(6分)
(3).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传统的文化之所以淡化恰恰证明了我们这个发达还不够发达,如果我们再发达一点,我们都会说:我们中国人的端午节会更加有意思”,这句话的理解(6分)
(4).纪连海先生认为: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是为屈原设立的,而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资格达到这样一个被以节日的形式来纪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以这样的形式来纪念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探究(8分)
答案:(1).CD
(2)①过传统节日的意识淡化(1分)
②要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有机结合(1分)
③发展经济与传承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1分)
④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1分)
⑤这四个问题的核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2分)
(3)①一个民族真在正强大的时候,势必会用他们优秀的文化去影响、改变世界的(2分)②一个真正发达的民族,应该是最具凝聚力的民族,民族的凝聚力必将来自于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展示这种文化的传统节日(2分)
③当一个民族真正发达的时候,民族意识才会强烈,展示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才会在现代文明社会异彩纷呈(2分)
(4)纪连海先生认为: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只有端午节是为屈原设立的,而且也只有屈原才有资格达到这样一个被以节日的形式来纪念的高度,其他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以这样的形式来纪念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探究
观点一:
赞同:屈原是独一无二的,他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对灾难保持民族气节的精神化身(2分)
理由:①屈原有诗人兼官吏的身份,他有别于众多的民族英雄,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融合的一座高峰(2分)
②屈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楷模,影响深远(2分)
③屈原以他独特的行为方式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2分)
观点二不赞同:民族精神应是一个集合体,它是千百年来中国千千万万的民族精英们的精神的积淀,像孔子就应该以设置节日方式来纪念(2分)
理由:
①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文化与精神的源头,而且还形成了亚州文化圈,今天,在世界各地有涌现了一大批孔子学院,足见其影响之深远(2分)
②儒家文化中的“治国齐家兼天下” 的思想应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2分)③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新儒学所以为孔子设立节日来纪念,也是有必要的(2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此生惟愿长报国——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记者:顾瑞珍 吴晶晶 胡浩
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听到钱老逝世的消息,84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十分悲痛“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 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1958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稿酬加上奖金,共计1.15万元在一次亲自到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授课时,钱学森发现,许多听课学生家庭贫困,连必备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于是,这1.15万元被钱老悉数捐出,用于给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
在“万元户”还是绝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年代,钱老已捐款上百万元1994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奖金100万港元;2001年,他又获得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奖金也是100万港元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他的秘书代他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
在将奖金捐出时,钱老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等职,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任何顾问或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钱学森在多个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1991年,他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又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然而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
在涂元季记忆中,钱老一生就激动过三次“第一次是在1955年,钱老把自己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交到老师冯&8226;卡门手里老师对他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钱老看到自己为中国人争了气,非常激动第二次是新中国成立10周年时,钱老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激动得睡不好觉第三次是钱老得知中央组织部决定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这五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他的心情也十分激动” 也许,这三次激动时刻正是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热爱之情的独 特表达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钱老这么说着,也这么做着
涂元季说,钱老晚年不提过去的事情,不写回忆录,“他常说我没有功夫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节选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11月)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第二段中“科学泰斗”与“静静”、“悄然”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崇敬以及对他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
B.文章第三段起到了 总括全文的作用,其中以“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几个字概括了钱老的一生
C.“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一节内容既不属于钱老的科学成就,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无关,因此脱离了文章的中心
D.这篇人物访谈通过庄逢甘院士和涂元季的回忆从侧面介绍了钱老,以小见大、真实可感,让我们对钱老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E.钱老一生中的三次激动,表明了一位科学泰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热爱而这也是他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 分)
(3)“此生惟愿长报国”是对钱老一生的高度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请分条陈述(6分)(4)钱老去世后,网络上有人将他和在科学史上同样作出过巨大贡献却加入美国国籍的科学家杨振宁作对比,认为钱老更高尚,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8分)
答案:(1)C D两项为错误项(C错在“脱离了文章的中心”,其实没有脱离,正因为钱老不爱钱,淡泊名利,才会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D错在“人物访谈”,本文是一篇通讯)
(2)(6分)作用是:(1)交代了钱老去世的时间、地点;(2)渲染了清冷、哀伤的气氛,为下文的缅怀做铺垫;(3)表达了人们对钱老去世的深切哀痛与惋惜之情(答对一点2分)
(3)(6分)“此生惟愿长报国”体现在文章中有以下方面:
(1)钱老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献身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或献身科学事业方面)
(2)他淡泊名利,毅然将自己的所得无私捐献给祖国或需要帮助的人
(3)他谦虚谨慎,从不考虑自己的过去,只考虑祖国的未来(或他为自己能为祖国争光,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十分激动)(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4)(8分)不论赞同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如果赞同,需扣住文本,围绕钱老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品质来作分析(2)如果不赞同,则可围绕尽管价值观不同,但都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点来展开分析(观点2分,理由4分,条理清晰、语言流畅2分)
【访谈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1)先读提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
(2)再通读全文,大致把握其内容
(3)根据所设问题,重读原文,找到答题关键区域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
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者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对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文段一
舍身救难 大爱永存
——追忆香港义工黄福荣
闵酷
4月18日晚,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救人捐躯的香港义工黄福荣,灵柩从青海结古镇孤儿院辗转回到香港香港特区政府举办了庄严简朴的仪式,迎接香港之子英灵归来黄福荣的亲属和特区政府的多位高官到深圳口岸迎接在香港警察仪仗队奏出的哀乐声中,黄福荣接受英雄式的致敬,鲜红的特区区旗覆盖上灵柩
香港特区政府16日已向授勋委员会推荐黄福荣追封金英勇勋章,并建议将遗体安葬在表扬英勇市民的量仰园有记者询问黄福荣胞弟黄福华:“假如生命可以重头再来,您会选择支持还是劝阻福荣先生长期只身从事善举?”黄福华先生说:“如果让我重头选择,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
14日地震发生时,黄福荣正在玉树慈行喜愿会孤儿院做义工那天清晨,19名年龄稍大的孤儿已经去上学,孤儿院里留下了黄福荣、3名年龄较小的孤儿、两名老师和院长等人忽然间,7.1级强震爆发,地动山摇之后,孤儿院楼房轰然倒塌了一半
“当时,阿福和另一名老师很幸运地逃了出来”孤儿院周副院长说但是,有3个孩子和3个老师没有出来,阿福和其他人立即冲回去营救他们 大约10时,救出3个孩子和1位老师后,在救援另两位老师时,6.3级的余震突然发生,阿福不幸被掩埋人们将阿福和两位老师救出来,两位老师幸免于难,但阿福却身受重伤
“我们着急地刨,刨了两个小时才把阿福刨出来刨出来的时候,他还有气息,不停地问: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可是大概20分钟后,他就没有气息了在场的两名医生也没能把他抢救过来……”周副院长回忆说
被阿福推出废墟的4人,除一名孤儿腿部骨折外,其余3人均只受轻伤
“要做就更做好”
46岁的黄福荣,原是香港一名货车司机“他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热心公益的人”黄福荣的朋友、孤儿院的一位筹建者赵林说,“他跟我讲:公益、慈善,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摆空架子”
2002年,黄福荣用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到四川灾区做了两个多月义工
赵林说,阿福每月工资只有I万多港元,在香港根本不够花,同时阿福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都需打胰岛素,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每年阿福有3个月的假期,全部用来在各地从事公益活动
“4月1日,阿福到兰州与我会面,走访甘肃贫困学生,我以为他会坐飞机来,没想到他却从深圳坐火车到兰州,说自己省一点,就又能资助几个学生了之后他又说想来孤儿院,随身带了1万多港元,希望买点物品带去孤儿院”赵林回忆说
当时,赵林开玩笑说:“你身体不好,能上高原么?万一死了怎么办?”但黄福荣一句话,让赵林感动良久,记忆犹新黄福荣回答说:“在公益和奉献爱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对我的恩赐”
“港人的骄檄” 连日来,关于黄福荣的报道持续占据电视、报章和网站的重要时段和显著位置一夜之间,这位平凡的香港司机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市民称他为“香港之子”“港人的骄傲”,内地同胞赞他是“真的汉子‟‟“真正的英雄”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自己的网页上发表题为《香港的光辉榜样》的文章,深切哀悼在青海玉树地震中遇难的香港义工黄福荣他写道,“噩耗传来,我感到十分难过像无数被黄先生的事迹触动的内地和本港市民一样,我万分敬仰他,并引以为荣……”曾荫权接着写道:香港人的精神到底是什么?除了灵活多变、不懈奋斗,为个人和家庭幸福打拼之外,还有哪些非自利、非物质的素质的襟怀?黄先生事迹给了我们启示
许多香港艺人发微博传递爱的呼唤与关心梁咏琪说:“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动容……致最崇高的敬意,伟大的香港英雄”;文咏珊说:“他拥有这么善良的一颗心……他是我们香港人的英雄!在这里致最崇高敬意.!安息吧”
(选自《人民日报&8226;海外版》有删节)
19.为什么黄福荣会被称为“港人的骄傲”“真正的英雄”?(4分)
答:
20.人物通讯常以多种手法表现人物请说说“孩子和老师怎么样了”这一节是怎样表现黄福荣这一人物的(5分)
答:
21.曾荫权说:黄先生的事迹给了我们启示联系全文,你认为黄福荣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
文段二:《舍身救难 大爱永存》 19.【参考答案】(1)黄福荣身为香港人,热心公益,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如他用了7个月时间独自从香港步行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筹款,还捐出自己全部积蓄;他到四川灾区做义工;他生活不宽裕且有糖尿病,却还要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从事公益事业;值得港人骄傲(2)黄福荣作为普通人,他有无私奉献、舍身成仁的精神如在地震发生时,他不顾自身安危,舍已救人是真正的英雄(两个要点,每点2分,每一个要点都要有观点及相应的事例)
20.【参考答案】(1)以平实的语言直接叙述黄福荣在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的事迹;(2)通过第三者的叙述(侧面描述)真实再现了黄福荣救人的勇敢精神;(3)通过阿福在救人过程中身受重伤以至身亡和被救出来的师生仅受轻伤的对比,表现了黄福荣舍身成仁的伟大(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21.【参考答案】(1)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只在心存善念,躬践善行,同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2)从事公益事业应该像黄福荣那样“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摆空架子”,讲实效不图虚名;(3)一个人除了为个人和家庭幸褔奋斗之外,还应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4)全社会都应该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理解关心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人们(答对其中三点满分)
文段三: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 张艺谋:得失平常心
《南方都市报》记者 谢晓
记者:《英雄》在国内取得这么大成功,这给你的奥斯卡之行带来了什么压力吗?
张:没有,《英雄》在商业上是空前成功的,不仅在中国,韩国、泰国、所有东南亚国家……都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破纪录的数字,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卖钱,前不久有媒体说是因为在国内做了特别的炒作,那我想其它地方已经是有游戏规则的,所谓“车走车路马走马路”,它们总不存在恶性炒作,所以我一直在想,可能我们需要总结一下怎么去吸引观众看电影至于奥斯卡,以前我也来过一次,它就是这一套,就像一大聚会,美国人的电影游戏,大家盛装而来,我语言不通,就是来看热闹 记者:您获奖无数,那在您看来奥斯卡奖的特殊意义在哪?
张:中国老百姓有奥斯卡情结,其实圈中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美国人的奖,只是美国人的评判标准,与其它电影节不一样,它不代表最高水准,但中国人很特别,从媒体到老百姓始终有这情结,也许是因为影响力大,而在所有奖项中,它在商业上影响力最大,这可能与美国国情、它在电影界老大的地位有关
记者:您得奖或不得奖希望说一些什么?
张:获不获奖都说得差不多,都是要感谢关注中国电影的人们每年都有很多作品、导演出现,但通过奥斯卡游戏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也是一件好事
记者:您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都获过奥斯卡提名,您怎么看奥斯卡奖的评选标准走势?
张:很难评价它的走势,从历年来看它没特别的标准,大标准是美国标准,但这么多年《辛德勒名单》和《芝加哥》就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格,有个共同点就是卖钱,好像美国评奖与影片的受欢迎程度与票房经常一致,很少看到爆一大冷门即从来未听说过或沉闷的电影获奖的,这可能代表美国投票心理,他们还是希望电影能带给他们兴奋
记者:您对这一届参赛作品大赢家《芝加哥》怎么评价?
张:这次《芝加哥》得提名最多,还是能给我一些启发,比如传统歌舞片中作了一些转换和内心表达,这些新形式特别好,还有歌舞特别好看,音乐的表现方式很美国化,让年轻人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命题,对社会对媒体等幕后有批判,这也是它获奖的原因吧还是有一点思想性
记者:马丁&8226;斯科塞斯是美国坚持艺术个性的一位导演,他冲击奥斯卡20年了,一次没得,您怎么看?
张:马丁是我非常喜欢的导演之一,8年前我在他家吃饭还见过他妈妈,上次金球奖颁奖后有个聚会,可是人挨人,我等了两小时想祝贺他但他一直忙着,后来在一个人挤人的长过道里,我跟他擦身而过了我很喜欢他的作品,在美国这样一个程式化的电影创作环境中,他的个性非常鲜明,但这次《纽约黑帮》不是他的代表作,听说原片长三个半至四个小时,现在看到的是两个半钟头,我觉得剪得很碎,不知是否导演原先的版本,但看得出他极具野心,想对纽约及美国人历史进行浓缩,又都是大牌演员,能控制这么大题材已经很难了
记者:您认为外国人能看懂《英雄》中的传统文化吗?
张:不管大家怎么看《英雄》,它里面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很多视觉符号,琴棋书画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他们可能还觉得神秘,感到很遥远,不太像中国人能看那么透彻
记者:之前很多人认为《英雄》不可能得奖,因为离《卧虎藏龙》太近了,您认为假如它落败这是主要原因吗?
张:我也是这么个看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同类型两部电影一个奖不大可能,所以我也不太期望
记者:您正在筹备下一部武侠片,那您是否会将《英雄》中的经验教训全带到下部片中去?
张:其实不能光拿《英雄》来说,我每拍一部片都会总结,我自己总结比媒体早得多,一般是剪完或看完拷贝就开始总结,我肯定是希望总结好的经验,每一部都能提高,但有这样的心也不一定做得到,有时自己认为做到提高了,和别人看你是两个标准,我很坦率地说,到今天我不是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我只要尽量客观严格要求就没问题,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众说纷纭该听谁的呢?我相信任何一个导演都不会听别人说来改变,创作最宝贵的是个人角度,评价往往是他人角度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再见(注:本文未作删改)
23.访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那么,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5分)
答: 24.你认为张艺谋对电影的评述可能对中国当前电影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答:
25.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访谈,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10分)
答:
文段三:《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
23.【参考答案】:这篇访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首先,记者由《英雄》的成功开始访谈,很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接着,记者就张艺谋参与奥斯卡角逐一事引出询问张对奥斯卡和具体电影、导演的看法,重点评述这些电影和导演的可取之处然后,由这些电影和导演自然过渡到《英雄》,讨论英雄的优点和参评的不利因素最后,询问张艺谋下一步影片的打算总体来说,提问丝丝相扣,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得很顺利
24.【参考答案】:张艺谋对电影的评述可能对中国当前电影产生一些影响:(1)较清晰地认清了奥斯卡的真正地位,拍电影更加务实,更加有主见,不为奥斯卡而泯灭自己的个性;(2)在技术上可能会借鉴一些西方电影的做法:比如传统歌舞片中作了一些转换和内心表达,这些新形式特别好,还有歌舞特别好看,音乐的表现方式很美国化,让年轻人有很强的节奏感,同时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命题;(3)电影中更多融进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当然,不能过高估计一篇访谈的作用,因为这些理念真正具体实施时还有很多复杂的事情要做
25.【参考答案】: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重在看思维的深度
不必要,理由如下:
(1)张艺谋这一段话有两层主要意思,一层是每拍一部电影他都会总结提高,二层是不用别人的眼光来判断自己,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判断自己,只靠别人评价就会失去个性这两点都不好评论,第一点要评论就必须举例证明,会使访谈结尾显得臃肿、偏离主题,第二点要评论就涉及到一个对与错的问题,无论记者同不同意张的看法都不好评说,因为张的观点有一些绝对,如果同意,显得不是发自内心,说不同意则很可能引起对方不愉快(2)记者至此访谈的目的均已达到,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适时收尾正是一种智慧,再评论下去则可能画蛇添足
有必要,理由是:
(1)张艺谋兴致勃勃讲的一段自己关于电影的观点却没有得到回应,显得记者不够礼貌(2)张艺谋的观点确实有一些绝对的成分,有必要指出来,给读者一定的阅读关注指导评论方法:基本肯定张艺谋的观点,对他坚守自己的个性的做法表示欣赏,同时委婉地指出其实有一些评论如果合理参考还是有好处的评论时关键有两点,一是注意说话的度,二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要真诚
文段四
(二)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5—17题
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称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戴金星: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大的生物成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总结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
戴金星: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2年,我决定以煤成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为主攻重点从1975年到1995年,我与同事以及学生们走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积累了3万多个气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数据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戴金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记者:您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您对“气”情有独钟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戴金星:记得小学一次上地理课时,林景晖老师要求我们用石膏制作一个全国主要煤、铁、铜等矿产分布图我认真地做了一个,现在想想那时做的石膏模型是很粗糙的,但却得到林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心中就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
记者: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
戴金星:是啊我在中学时,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伟大的文豪鲁迅、卓越的考古学家夏鼐和著名的化学家唐敖庆等都曾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李四光的《谈谈风水》《褶皱》等地质科普书,我在读初二时就特别感兴趣温州没有《褶皱》书中说的沉积岩,只有火山岩,我理解不了,但还是把书啃了下来高中时,一首《勘探队之歌》对我的影响很大:“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地质队员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为科学拼搏的精神和为理想吃苦的毅力强烈地感染了我,使我最终选择了探索地球奥秘、寻找祖国宝藏的地质专业
记者: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只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才能体会当时的激情和追求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了,原因就是读地质专业毕业后工作艰苦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戴金星: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当年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勘探科技人员和石油工人,白手起家,是很艰苦的如今我们的石油工业是赢利大户,今日大庆油田的“干打垒①”不见了,油田都变成了现代化城市还有克拉玛依、塔里木油田的高楼大厦不会比温州差多少
目前大学毕业就业难,而读地质专业的就业就很容易,如西北地区还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记者:您与当年一样还在鼓动我们的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地质专业,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队伍中的一员?
戴金星:是啊,我多么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我们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足够的能源(选自2006年9月21日《温州都市报》,有删改)注:①干打垒,指一种用木版和黏土筑成墙的房子
15.本次访谈主要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请写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中的一个结论(4分)
答: ,1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17.戴金星说“我还是不后悔当年的选择”,并且希望年轻人也能像他当年那样作出“选择”你对戴金星的“不后悔”是怎样看的?对戴金星的“希望”又是怎样看的?请作简要阐述(6分)
答:
文段四:《中国天然气之父》
15.【参考答案】(1)三个方面的问题:①戴金星院士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戴金星院士为什么被誉为“天然气之父”)②戴金星院士的成功(成长)因素是什么③如何看待如今报考地质专业的学生不多的问题
(2)对应的结论:①提出了“煤成气”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发现了大批大气田,使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并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②中学老师的影响;对健康偶像的崇拜;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时代精神的熏陶(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熏陶);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③当今地质勘探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已不像以前那样艰苦;报考地质专业可以解决就业的难题(或:希望年轻人前仆后继,继承前人的事业,为祖国打开地球奥秘,为人类寻找能源)16.【参考答案】
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记者的提问,紧扣“天然气之父”这一中心“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等,是探讨被誉为“天然气之父”的原因 “您的成长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等,是探讨成为“天然气之父”的诸因素而“如何看待中学毕业生报考地质专业问题”,则是“天然气之父”的理想的延续所有这些提问和回答,都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
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当戴金星院士没有明确回答“最大成果是什么”时,记者及时用两个提问——“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最终让被访者明确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且,引导转换非常得体、自然戴院士第一个问题的结束语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记者于是用“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给予连接过渡
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适时应和,能够拉近与被访者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这是访谈的一种提问艺术如:如当戴院士谈到他因小学地理老师,而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时,记者适时地应和说:“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5分以上几个答案中,答对一个可得满分其中:观点明确,1分;理由恰当2分;紧扣文本、分析合理2分如超出参考答案,只要恰当,亦可酌情给分]
17.【参考答案】
(1)对“不后悔”的看法:①正因为当年的选择,才成就了今天的一番事业,的确没什么后悔的②正因为当年的选择,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为神州争了“气”,这还有什么可后悔的?③把自己的人生选择,与祖国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值得敬佩(学习)的
(2)对“希望”的看法:①我们应该像戴金星院士所希望那样作出选择,为祖国打开地球的奥秘,为人类寻找更多的能源②我们不必都如戴金星院士那样选择,只要如他那样“献身祖国” “献身科学”,那么无论作出怎样的选择,都是值得肯定的③我们不必都如戴金星院士那样选择,因为各人的兴趣不同,志向有别,只要是国家需要的选择,都是值得肯定的选择 [6分(1)对“不后悔‟‟的看法,3分符合①②③点中的一点,均可得3分其中:观点鲜明,得1分;分析合理,得2分(2)对“希望”的看法,3分符合①②③点中的一点,均可得3分其中:观点明确,得1分;分析合理,得2分,分析不合理,酌情扣1~2分]
五、(15分)
文段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6分)
那一夜,我们没有采访
李安江 郭晋嘉 杜远¬
(中新社成都五月十八日电)“我的孩子已被埋了十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
五月十二日,我们作为中新社报道灾情的第一梯队在行至绵竹汉旺镇时,第一时间目击到东方汽轮机厂中学垮塌校舍的惨状“救救我!”垮塌的房屋中,不时透出被埋学生凄惨的呼救声天一直飘着小雨,焦急的家长无助地围在废墟前,哭成一片
前来采访的我们,面对那一张张泪脸,面对他们哀求的目光,一时不知所措采访还是救人?这个新闻课堂上的道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放下了手中的相机,此时任何的采访行为都和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救人,十万火急!”但在坍塌的钢筋水泥面前,我们也束手无策
“快点救人,快把这里的情况报告出去!”有人向我们喊着,我们一路狂奔,终于走到了一个有手机信号的地方,立即用已经拨得发烫的手机发出了求救信息
一夜折腾,已近黎明,我们这时却找不到返回的路,盲目前行中又遇一灾民安置点,我们正准备下车采访,一对焦急的夫妇直扑过来,“救救我们的孩子,求求你们!”急切的话语近乎哀求窝在妈妈怀中的小孩满脸是血、双眼微闭,只能喃喃发出不明呓语情况紧急刻不容缓,顾不得采访任务,我们又即刻开车送他们前往绵竹市区寻找医院 副驾驶座的记者不停催促司机“快点,再快点”,坐在后座的女记者一只手紧握男孩母亲发抖的手,一只手轻抚男孩的额头:“坚持住,会好的”三公里路程,我们知道,这是在和死神赛跑已经停电的绵竹市内一片漆黑,我们将男孩送到当地一个医疗点门前,司机打开汽车大灯照亮进入医疗点的道路此时,我们突然发现,刚才忙着救人,把我们的一个同事丢在了路上
经过近一小时寻找,终于在绵竹市人民医院门口一条躺满伤者的街道上看到了同事熟悉的身影,此时的他,已将相机和笔记本放在一旁,正和几名护士将一名满身是血的重伤者抬上救护车
那一夜,我们没有感到孤单,我们搭车的的士司机,就是来自绵竹的前往灾区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这一夜,我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
【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8级地震据中国地震局通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时,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北京等地均有震感
19.文章开头“我的孩子已被埋了十小时了”、“你们快点想办法啊……”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两个方面回答(4分)
答:
20.作者认为人他们“几乎没有完成一个采访”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4分)
答:
一、理解散文的“形”与“神”的关系, 寻找关键词句, 理清行文思路, 把握文章主旨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我们鉴赏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 明确其线索的基础上, 把握文中的“神”。如2001年高考散文阅读《门》, 文中写到各种实实在在的门, 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开门方式。如果我们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加以深思, 就会很快看出以上这些不过是文章的零散的“形”, 作者不过是赋予门以象征意义, 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文章的主旨显然是在对“门”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上。
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 深思散文的“形”“神”关系, 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散文。在阅读时, 首先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 作者选择怎样的角度组织材料的顺序。其次, 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同时, 不同类型的散文也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比如:记叙散文是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 有的是着重记写、刻画人物, 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还有的是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 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 以表达一定的思想, 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应注意所抒之情不是虚的、空的, 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 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 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 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比如《白杨礼赞》的思想意义和作者的感情, 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 或隐或露, 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在散文阅读中, 需注意文中的人、事、物、景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联系的, 它们都应该紧紧围绕“神”来组织。所以, 同学们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 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 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
二、做有心人, 认真做好归纳整理, 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
从近年来散文阅读考查的情况来看, 题型变化不大, 主要考查语句含意及表现力、句段作用、要点归纳、文意概括、表达技巧、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与探究等方面的内容。比如, 在表达技巧方面, 教师和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教师在平时的散文阅读中, 对文章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要讲清、讲透, 学生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如“描写和议论”“领起和过渡”“对比和烘托”, 等等。其次是要在复习时善于引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归纳。例如,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等) 、议论、说明;表现手法:象征、铺垫、烘托、衬托、对比、人称等;结构手法:线索、转换、过渡、照应、详略等;语言修辞:描绘类 (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 (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 (反问、设问) 等。再者, 是结合学生实际作答情况和参考答案的差别, 强调学生要特别注意:在作答表达技巧的题目时, 要结合文本具体内容以及揣摩出题者的意图, 联系文章的主旨, 多角度思考。不妨参照这样的格式:这儿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联系该段的中心或散文的“神”) ?只要做到以上三点, 回答表达技巧题时, 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三、吃透考点, 关注文本, 规范答题, 争取多拿分
上面谈到的两点是我们做好高考散文阅读的储备, 那么在具体答题时, 有无技巧可言呢?答案是肯定有的: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 一般不需要答题者擅自发挥, 因此, 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 用原文作答。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的方法, 首先要整体阅读, 找准文眼、线索, 把握立意, 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 才能避免以偏概全、遗漏要点等问题, 做到文本尽在心中。其次, 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 从而划定有效区间, 再通过认真审读题目, 弄清所问, 找准答题方向, 最后结合上下文 (包括上下段落) 进行分析, 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做改写来作答。分析近几年高考的散文阅读题, 我们不难看出: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考查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以及个性化阅读探究来实现的, 这二者所占的分值大, 难度也大, 学生不易得分, 究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脱离文本, 自言自语, 自说自话。分析评价和探究都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 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 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 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探究, 而不应该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阅读时, 要特别关注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性语句, 这些是解题的突破口, 同时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找到生活和文本的契合点, 进行有效思考。最后, 在思考比较成熟的情况下, 梳理好答题的思路, 分点规范作答。
“阅读表达”顾名思义,就是将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结合在了一起。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短文后的题目,用简洁、准确的句子,将理解的内容,书面表达出来。
阅读表达要求学生阅读一篇300词左右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完成任务。有五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答题时间约为10-15分钟。
阅读表达主要考5种类型:主旨标题,补全句子,指代型问题,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
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1.审题不清。包括:
(1)未理解命题人的设题目的,答非所问。
(2)不按题目要求答题,格式、字数等出现问题。
2.理解偏差。
3.表达有误。包括:
(1)单词拼写有误,大小写混乱,造成表达不清。
(2)无语法可言,组不成完整的句子。
(3)词汇量有限,用词不准确,词不达义。
(4)书写较差,字迹潦草 ,难以辨认。
阅读表达的步骤:
第一,分析题目类型,确定回答形式。
第二,带着问题阅读,划出有关线索。
第三,依据文意及答案线索,打出草稿。
第四,检查语法错误及词数。
第五,誊抄答案、规范书写。
提示:注意以下答语形式:
对一般的提问,常用 Sentence回答。
用Why问时可以用Because/To do.etc回答。
用Purpose问时,可用To do回答。
用How问时,可用By doing回答。
用What 问时,可用N/Doing/that-clause。
问Title时,可用do N/Doing/疑问词+to回答。
▲作答时注意:
准确、形式、大小写、语法、词数、书写。
(一)主旨概括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2.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3.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4.What does the writer say about sth.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
答题技巧:
1.通览全文,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作者观点、态度及语气。
2.找出文章中心所在, 如首段、尾段。
3.概括归纳: 回答需准确、简洁,防止以偏概全或过于笼统。
4.注意书写格式。
注意事项:
1.title最好总结成短语,也可以是短句,但要力求精辟,简洁。可参照答题模式:
How to … Ways to …
Tips on doing… Advice on how to …
2.main idea 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总结成短句。
3.purpose 要总结成to do不定式的形式。尽量用完整句子来回答。
The purpose is to …
4.标题中大小写、格式一般不作严格要求。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第一单词首字母大写:(专有词汇需大写的除外,如:China) How to deal with stress
2)实词首字母大写: How to Deal with Stress
3)所有字母都大写: HOW TO DEAL WITH STRESS
5.标题中一般不用句号,但其他标点要标出。例如:
Fire!
Why do we need dictionaries?
(二)句子填空 / 补全句子
关键方法: 把握语境和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需要填写的是短语还是完整句子。
2)注意书写时的问题,如大小写、时态、语态、单复数、字数等。
3)代入答案检查,看上下文是否通顺,能否恢复文章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思想、内容或意图。
(三)指代关系的确认。
解题技巧:
首先,返回原文,找出题目中的指代词;
其次,向上搜索, 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词组;
最后,将找到的词、词组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意思是否通顺。
注意书写时的问题,如大小写、单复数、字数等。
(四)封闭性问题:常见问法:Regular Wh-/H-Questions based on the passage. 例如:
1)What advice is given in the last paragraph? (within 10 words)
2)List three effects of smiling on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text.(within 8words.)(2009山东)
(1)lowering blood pressure;(2)relieving stress;(3)boosting happiness
3)Why…/ How / When / Where…
Because they…/ To do…
答题方法:
1.忠于原文,在文章中找出依据,回答要有针对性,避免答非所问;给出答案时不需要加入自己的观点。
2.注意归纳、概括,根据问题信息确定回答应用短语,还是句子。总结一定要点化,注意词数限制。
(五)开放性问题:
常见问法:
1.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2.Which suggestion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for you and why?
The third one. Because…
3.Do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do…, why?
Yes, I think so. Because…
答题方法:
1.直截了当地给出自己的观点。
2.如果用一般疑问句发问,答语中一定出现 yes或 no;特殊疑问句用why提问一般要用because回答。
3.选择自己所熟悉的表达,求稳。
4.虽然允许自由发挥、突出个性,但是要做到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作者的倾向,本着积极原则,遵循大众思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Skill Summary:
Ⅰ. 主旨概括题:寻找主题句,关键词
Ⅱ. 指代性题:把握上下文、替换要通顺
Ⅲ. 完成句子题 :把握上下文语境,确定形式
Ⅳ.细节问题 :抓细节、找依据、细推理
Ⅴ.开放型问题:基于内容、合理作答
一、文学类阅读——《考试说明》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三、散文分类
1、记叙性散文:
(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状物性散文:
(1)特点: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2)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四.读懂散文
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 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四、散文的命题涉及点(方向)(1)命题:
1、词语
2、句子
3、文章(信息概括、要点归纳、结构)
4、形象(景象、物象和人物形象)
5、表达技巧
6、探究
(2)阅读散文关注点:
1、文章脉络(思路)
2、作者情感指向(3)解题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五、散文答题技巧 一.作用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 第一,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
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中有什么作用?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作者写这些句子(节)的用意是什么?(2)文中材料作用分析:
文章写××××内容有什么作用(好处)?变式提问: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
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
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一)、知识模式(储备)
(1)句段常见作用:
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或总结上文,眉目清楚;或引出下文,脉胳有致;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或前呼后应,结构谨严;或点明(深化、升华)主旨,激人深思。
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二)、思维模式
(1)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三)、答题模式
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
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 人,景 情,事理),由„„转而写到„„
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
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
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作者„„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
(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 ②对全文的作用; 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等。④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第二,人称作用题
【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第三,标题作用题 【知识储备】
1、线索作用。
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
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4、象征意味、寓意。
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
6、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第四,景物描写作用题
【知识储备】景物描写——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A、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作用。
B、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奠定情感基调。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C、烘托叙述对象(人或物)某种特征。¤第五,写作内容作用题 【知识储备】
1、对文章内容表达的作用,如使内容丰富、充实,具体、生动等,更富有文化性、文学性、诗情画意等。
2、情感寄托或象征、寓意等。
3、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贯穿全文的线索。
5、照应(呼应)
6、突出主旨,升华(深化)主旨等。二.原因概括题
1、分条列出依据题
2、由果溯因题
3、简述概括题 原因概括题命题特色
概括内容要点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这类题多以问“为什么(或原因、理由是什么)”形式出现,故选“原因概括题”为代表。
内容概括有整体概括和局部概括两种,而“原因概括题”则是全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
①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②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概括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2008年全国卷Ⅰ)
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2008年重庆)
②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2009年广东)
“原因概括题”虽说难度不大,但答案组织要求高:既要关注显性要点,又要注意挖掘隐性要点,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且不要遗漏要点。
原因概括题总结:
原因概括题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这种题型建模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提问模式(常见提问模式见前面“命题特色”部分)
2、把握思维模式
(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
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
(2)、思考原则:
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
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点的意识和原则。3.规范答题模式
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三.体会含意题
1、语句的理解题
2、语句意蕴题 体会含意题命题特色
体会含意题主要是针对考点“体会主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而设置的题型,意在考查句子内容的思想性。
体会含意题总结:
体会含意题主要考查对句子丰富含意的体会能力。对这种题型:
1、关注提问模式
体会句子含意题提问直接而明显,主要有以下提问方式。
①对这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②请简析该句的内容。③这句话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把握思维模式
对这种题型,要建立起“六看”思维模式。所谓“六看”,指句内三看,句外三看。句内三看,一看句子关键词语;二看句子内部结构关系;三看句子本身表达特点。句外三看,看该句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二看相邻句;三看段、章的中心。
3、规范答题模式
体会含意题设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但不同的句子还是有各自的答题特点。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意。
生动具体的句子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语作抽象化处理。
表达有特点的句子突出其特点。有些句子用了象征手法。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的修辞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表达特点的解读。
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之,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块,逐层体会。四.鉴赏表达特色题
1、列出技巧题
2、鉴赏技巧题
3、技巧作用题
4、语言特色题 鉴赏表达特色题命题特色
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达艺术”而设的一种题型。
鉴赏表达技巧(艺术表现)重心放在判断运用了哪些手法上,兼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而且,在“判断”手法上,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鉴赏可以是整体(一般找表现手法)的,也可以是局部(一般是找修辞手法)的。
表达特色作用题【知识储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叙述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人称运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描写(人物刻画方法)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
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反映人物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人物思想感情)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突出个性)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为内容、情节起引起或铺垫的作用,揭示主题)。工笔(精雕细刻,具体生动,形神兼备)
白描(简笔勾画,准确生动,朴实清新,含意深远)。
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断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另一种类似说法: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
种类:肖像(外貌)、动作(行为)、语言、神态、心理。作用: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表现手法:作用: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象征(托物言志,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白描不设喻、少修饰的方法,不用华丽的辞藻,以最经济最俭省的笔墨勾勒鲜明生动的形象。它往往能起到寥寥几笔就突出事物神韵的效果。
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点面结合结构方法之一。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细节是点。能反映出事物的全貌,突出重点,表达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语言特色:
从语言风格看,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艺术技巧作用答题样式:
技巧本身作用+文本内容(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运用了„„手法,生动传神表达了„„,突出(渲染)„„,刻画了„„人物形象,鉴赏表达特色题总结:
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
1、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
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同时要在实际练习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培养自己对“表达特色”敏锐的感知力。
2、把握思维模式(1)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
①修辞手法(优先);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④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
(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2)、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咏。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3、规范答题模式
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其中“明确概念”最为重要。后两个环节应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操作。五.结构思路题
1、文章结构题
2、内容思路题
3、情感变化题
结构(行文)思路题总结:
第一,抓文中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具有提示、总结、承上启下等作用。其中关联词和标点符号的提示功能也值得重视。
第二,扣文体结构特征。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也有自己的特点。记叙文、散文、小小说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结构;议论文常按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组织文章结构,本轮部分的结构层次大致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四种;说明文或者按时间、空间及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组织结构,或者按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组织结构。第三,分析思路情感脉络。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各语句之间有一定的语脉,语脉在内容组合上就体现为文章的思路,而文章结构只是思路的外在形式而已。
第四,把握语句衔接特点。句与句之间的排列与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即并列、承接和总分。这三种情况可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
文章的思路是指文章的脉络,解答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
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
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六.探究题
1、语句探究题
2、段落结构探究题
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
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探究很讲究角度和层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求的是“广”字,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求的是“深”字。
从探究题趋势看,它极有可能变换“探究”考点,像其他课改省份一样,或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或探究自己的个性化看法。
探究题总结:
1、建立起对这种题型的认知模式(1)、探究题的主要特点
①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请联系实例”等字样。②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
③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④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会只有一层。
(2)、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①探究赏析题。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探究与赏析。
②探究评价题。该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探究拓展型。该题型是对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的探究。
首先,读文要认真,第一遍读文章要仔细地读,要做到能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那些句子可能有深意等等,然后再读题,读一道做一道,不能一次都读了,否则就可能出现做一道想另一道的情况,做题的顺序不限,如有选择先做选择,每一道题在文中都有指定的位置,读题之后要回到文中指定的那个句子,把那个句子反复读几遍,如果你第一遍读文很认真,这里就不费什么时间了。
然后就是答题了,答题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些似曾相识的话,问修辞我想就不用多说了,无非是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也无非是先抑后扬等等。许多学生头疼的是句子的含义,这样的回答注意一定不能脱离原文,要先写上一些情节在回答,比如“这句话中老人的行为表现了他内心的什么什么心情,体现了当时背景下人们的什么什么”,不能只答自己的话,一句原文也不抄。
句子的作用或者文章(词语)的作用的作用类问题是比较好答的,因为基本上都有固定模式,最常见的是为下文做铺垫,奠定了文章的基调,这些都是文章前面的段落的常见答案,突出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主题思想(什么主题不用写),这些都是文章后面段落的常见答案。还有时的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等也是经常要写的。
问文章中为什么这样写的为什么一类的题,主要就是写出这样写会给文章什么好处,诸如结构严谨,合理有序,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好话,夸夸作者就行了。
还有一类是读者读完文章后自己的感想,这类题分值很高,这种题一般都是先把文章主题说一遍,带给我很大启发,联系自己,或者将自己与作者相比较,得到诸如“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如何如何”的结论,要据文而定。
注意,回答问题时要全面,比如评价一个人或事,要好的一面坏的一面都要写,除非题目要求你写一面,这样可以尽量多得分。
当然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能打这些字,如果有整本的练习题和答案的话,就会发现阅读题的答案形式都大同小异,个人认为,没有故事情节的散文阅读要比小说类阅读和有情节的散文难一些,回答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只要认真读题,认真答题,就会有不错的分数。
现在就可以去找一些答案研究一下,看看标准答案到底标准在哪,将题目和答案一对照,就能逐渐摸索出答题的正确方法。
一、【有关传记的基本知识】
1、【传记的定义】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的生活历程、生命轨迹、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2、【传记的分类】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他传是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3、【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其中,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4、【人物传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理清文本陈述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逐一整理,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下面要素去归纳整理,即: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体现了他什么品格、作者有什么评价、这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一过程是解答阅读题的基础,也是关键。
5、【几个常考考点】
①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详见解题技巧)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③把握传主形象(详见后面的解题技巧)
④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文本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一)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一般的语言特色如下
幽默、调侃、自然亲切、朴实自然、文采斐然、口语化、准确、简洁、生动等等
(二)文体特点:真实性、文学性(写作技巧)真实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1、引用传主的日记、诗文、作品、书信、故事、别人或传主的话等等
2、列数据 例如,列举华罗庚回国三十年的成就
3、客观叙述(材料真实)例1:2010年大连月考《一代才女林徽因》,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文章是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要求的呢?
(三)赏析表现手法
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也有许多方法与诗歌、小说、散文相同。常见的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详见后面的解题技巧此处略)⑤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二、【考纲解读】
高考考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体,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
(3)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考查方向】
传记考查的切入角度:
1、写什么?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所要表达的含义。
(2)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传记中的重要信息的筛选);
(3)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
2、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
把握传记中作者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
3、探究——探讨文本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传记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解题原则】(一般现代文包括小说、散文、传记通用解题原则)总原则: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还原”原则:现代文阅读是“还原”阅读,解题时要遵循“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语境”原则: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点面结合”的原则: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五、【解题技巧详解】
1.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句子所在的文段。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3、归纳人物经历(事件)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4、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5、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6、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注意 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阅读传记时要学会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细节加以仔细思考。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7、把握文章结构。
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
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一)首段的作用:
(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1)内容:①表层:写了什么(可能会涉及结尾段的段意,或者结尾段中某一句话或景物的内涵)
②深层主旨: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有可能是暗示主题),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结构:卒章显志、呼应开头,照应题目。
(3)效果: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吸引读者,增加读者阅读兴趣;真实可信;手法的效果
(4)备用术语: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等。
(三)中间段的作用
(1)符合作用题统一的思路,但是在结构上主要就是承上启下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四)标题作用
① 解题: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② 线索的作用(小说、散文适用)
③ 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传记、小说、散文)
④ 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了读者(与读者的关系)⑤ 表现了传主的什么精神或品质(与传主的关系)
⑥ 点明了主旨,承载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与主题和情感的关系)⑦ 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深度。⑧ 修辞上:双关、反复,比喻,拟人
指点:这一部分主要考查标题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该注意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进行分析:a、将句子分层进行概括;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8、分析表现手法(写作技巧):
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读者陌生 ——详写——作用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读者熟悉——
略写——
不符合主题
B.人物描写方法(小说和记叙类作品通用)——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有时叫侧面烘托 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场面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注意
细节描写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C.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例如:
21、传记的最后援引了贝尔教授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答: 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②补充出了传主的个性材料,使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埃尔米特的完美人格;④引用名人评价,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
20、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不朽的贝多芬》09佛山二模)答:(1)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D.人称: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E.倒叙
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F.以小见大
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G.对比
使形象更加鲜明,更好地表达情感
例如:在熄灯哀悼爱迪生的最后一分钟,世界从“一片黑暗”到“一片光明”,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爱迪生传》 H.欲扬先抑
先对描写对象一个侧面进行一定程度的贬低,即“抑”,然后着重描写作品要赞扬的方作用: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面,即“扬”。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的印象。开头,往往可以造成悬念。I.欲抑先扬
传记(他传)阅读分析、评价的思路(三入手):
1、从传主的思想、品格入手(抓住成长因素,把握人生轨迹)
2、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抓住议论抒情,把握褒贬爱憎)
3、从自己的获益启示入(感受传主人生得失,获得启示完善自我)(6)探究题:
探究题不仅题型开放,而且连答案也常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紧扣要求,思想健康,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条理清晰,即可符合涛求。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
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六、高考人物传记类探究题的七种类型(提问方式、答题方法、答题示例)
近几年高考传记类阅读加强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能力之一,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将其列为考查的六种能力之一,并列为最高能力层级。《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中的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在实用类文本阅读当中,主要考查的内容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此类题目不限定标准答案,不限定答牌思路,考生可从多个角度思考发掘,在文本中寻找答案,自圆其说。近年来的探究题题型多样,笔者对近年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人物传记类探究题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类型一:启示式探究 【提问方式】1.传记中传主的某某做法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启示?2.你从这篇传记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全文,结合实际,谈谈你的启示。【答题方法】第一步:结合传主形象,确定观点。观点必须明确,必须结合题干要求和传主的形象特点来确定。第二步: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结合文本,采用跳读法将信息加以整合概括。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联系实际。适当答深、答透,避免蜻蜓点水式答题。
【答题示例】例1:文章第④段写童年时高锟着迷于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文章第⑩段写晚年时高锟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童心未泯。这两处表述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加以分析。
答案:两处表述都揭示了一点: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①高锟正是因为从小就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所以受兴趣指引,在幼年就培养起了动手实验的能力。②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高锟远赴英国,积极求学;因为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高锟挑战传统思维,探索新科技。③好奇心和兴趣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作用巨大,它是积极生活的一种催化剂。当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有进步的动力,也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失去好奇心和兴趣就往往导致不但做事效率低下,难以有成果,而且心态消极,精神萎靡。)类型二:观点选择式探究
【提问方式】1.有一种观点认为××,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你认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2.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中传主是一个××的人,也有人认为他是××的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题方法】第一步:在两种观点中确定一种进行探究的观点。第二步:注意题干要求,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第三步:如果题干爰求联系实际,根据文本内容适当拓展。
【答题示例】例2:有人认为,王澍的建筑作品是对传统的回归;也有人认为,王澍赋予建筑现代的设计。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王澍的建筑更多的是对传统的回归。①王澍赋予建筑传统中国画的意境;②王澍在建筑中利用废旧材料保持传统的建筑风格,表达对历史的记忆;③王澍的建筑作品重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关系。类型三:给定角度式探究
【提问方式】本文对传主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请结合全文,从A”、B”、“C”三个角度中任选一种,结合全文,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题方法】第一步:从几个角度中任选一种,并结合题干要求确定观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三点全部涉及,各答一点,蜻蜓点水。第二步:结合文本,根据所选角度整合概括信息,分条论述。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决定是否联系实际。【答题示例】例3: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谈判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类型四:关系式探究
【提问方式】1.本文对传主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A”和“B”关系的认识。2.本文传主××的原因有很多,请你就“A”与“B”、“c与D”、“D与F”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题方法】第一步:选择一种关系类型,结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理解,用一个高度概括化的句子概括两者关系。如例4从“阅读与写作”、“故乡与文学”、“民族与个性”三者中选择“阅读与写作”,观点可表述为“阅读经典对莫言的写作有促进作用”。选择“故乡与文学”,观点可表述为“故乡为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脚养分”。第二步:从文中相应段落寻找依据,用跳读法将整合信息,分条论述。第三步:根据题干要求,决定是否联系实际以及联系实际的角度。【答题示例】例4: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原因有很多,请你就“阅读与写作”、“故乡与文学”、“民族与个性”三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阅读经典对莫言的写作有促进作用。①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模仿的对象,莫言最初写作,都是模仿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②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学习的对象,莫言的语言,就是从传统的经典《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学来的。③优秀作家作品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如莫言认为如鲁迅、老舍创造了独特的文体,他们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他阅读了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奠定了他个性化的创作风格。类型五:解释句意式探究
【提问方式】1.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方法】第一步:结合传主形象特点、句子所在段落、文本中心等内容综合确定观点。观点必须明确,必须围绕传主形象展开探究。第二步:对这句话的本义进行解释。第三步:从原段落和相应段落寻找依据,分条论述。
【答题示例】例5:为什么说“流着眼泪的托尔斯泰,是不需要任何颂歌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托尔斯泰日常生活中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之词都无法表达的。①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②他从未以伟人自居,不为名声所累,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③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与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类型六:问答式探究
【提问方式】传主的某方面品质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题方法】此类题目看似问答题,实际上是探究题,因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首先必须根据文章内容,确定一个探究点,再明确观点。如例6,首先要明确文章写了谢希德对事业的忠诚、对祖国的赤诚和对家人的至诚。再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究。第二步再根据观点从文中寻找依据,分条论述。
【答题示例】例6: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观点一:对祖国无限忠诚。①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人科研新领域。
观点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观点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类型七:题目式探究
【提问方式】1.文章标题为“A”,有人认为应改为“B”,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方法】第一步:确定你喜欢的题目。观点表述为“我认为“×”题目更好。第二步:结合文本,寻找依据,分条论述。一般来说,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①题目本身能否使人产生联想,有丰富的意蕴。对表现传主性格有突出作用。②题目是否与文中描写传主的主要情节有密切关系,是否是对表现传主品质的主要情节的概括。③题目是否与能直接表现传主精神品质密切相关。④题目本身是否有其他修辞或表现手法,对表现传主精神品质有重要作用。⑤题目是否切合主题或写作意图,有深层次含义。⑥题目是否能表现作者对传主的某种情感。
以上答案,如题目与各要素之间关系密切的话,可作为更换题目的理由;如关系不密切或无关的话,可作为不更换题目的理由。【答题示例】例7.传文标题为“永不熄灭的烛光”,有人认为不妥,应改为“东方安徒生”,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结合传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观点一:我认为“永不熄灭的烛光”好。①比喻恰当而充满诗意,一个闪光的生命,在一种形式却将永远燃烧下去。②这个标题含蓄地写出陈伯吹留下了无数篇童话、小说、诗歌、散文和翻译作品,这些作品在人间飞翔,在一代代小读者的记忆里存活和流传,直至永恒。③文章不仅仅谈到了陈伯吹作为儿童文学家的一面,还谈到了他昂扬的爱国热情、不屈的生命形式以及对晚辈的扶持帮助,如果用“东方安徒生”为题,不能点明这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最近几年的高考英语阅读表达材料的分析, 发现试题具有如下规律: (1) 主旨概括类题目:要求准确理解文章大意、细节,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语气等, 归纳出文章的内容要点。试题的回答要求语言精辟、简洁, 答案要符合题目的要求, 能概括出文章或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表达题选取的一般是比较紧凑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 文章在表现主题时一般开门见山, 因此, 要注意从首段 (尤其是主题句topic sentence) 中提炼主旨。 (2) 句子替换类题目:要求注意理解句子里的几个关键单词。该题是阅读表达中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个题。 (3) 完成句子类题目:要求结合上下文, 充分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意义关系, 正确把握文章线索和情节进展, 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正确推断。 (4) 翻译句子类题目:一般是复句, 要求在划分句子成分的基础上, 结合文章段落, 准确、通顺、细致地翻译出句子来。翻译的语言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不要按照英语的字面意思生硬对译。 (5) 封闭性问题:要求从文章中找出具体的细节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 加以分析、判断, 得出结论。 (6) 开放性问题:要求在整体理解、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观点, 谈出考生自己的主观看法。
阅读表达题要求考生在读完一篇短文后, 根据文中的相关内容, 解答文后的相关题目。它实际是对已知信息的二次加工, 使零散的信息条理化、明朗化、简单化、形象化。这种主观试题减少了考生做选择题时因为盲目猜测而得分的机会, 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真实水平。总的来说, 解答此类题的一般步骤是: (1) 通读全文, 整体理解。无论是主旨概括题还是完成句子题, 都需要站在全文的角度去考查、去概括、去完成。要理解文章大意, 这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只有读懂了文章, 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才能顺利地解答各类问题。 (2) 认真审题, 正确表达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审清了题目, 才能有的放矢地寻找相关信息, 缩小注意的范围, 确定考查的关键。然而确定了题目的答案, 只是成功了一半, 要正确有效地表达出来, 还应做到:a.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有些考生理解了题目, 但表达时却会出现时态、句式、主谓一致等基本知识的错误, 这样也不能得全分。b.注意表达的对称性。一定要注意表达工整对称, 要特别留意前后、左右的语言和符号形式以及对不同的问题解答的规范性等。c.注意书写的工整、规范、清楚。有些考生表达正确, 但书写太潦草, 卷面不清楚, 影响阅读而导致被扣分。
考生在进行阅读表达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阅读时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并能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同时对文章分层次理解, 先把握结构、框架性的东西, 然后理解细节。综合全篇推断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等。因为叙述性试题有词数的限制, 因此要言简意赅, 回答要符合试题要求。 (2) 回答要有针对性, 观点要明确。不可既觉得一种观点合理又觉得另一种观点也讲得通;在提出对建议的看法时, 要明确表达某种观点是最好的, 然后再陈述这一观点的优势, 切忌在支持某种建议之后再叙述其他建议的长处。 (3) 不要摘抄文章原句。阅读表达区别于阅读理解, 因为阅读表达是先阅读, 后表达。出题人的目的是想考查我们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考查我们对文章的理解, 因此, 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回答。 (4) 翻译句子或短文时一定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指忠于原句的意思, “达”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翻译得体通顺, “雅”指语言逻辑性强, 文字高雅有内涵。 (5) 符合词数要求。切忌超出题目所要求的词数范围。 (6) 书写要清楚、工整, 保持卷面整洁干净。
考生提高阅读表达能力的几点应对策略:
(1) 克服词汇障碍, 提高阅读能力。重视英语词汇和习惯用语的积累。英语词汇大约有100万到120万, 我们应当灵活运用构词记忆法。构词法包括:派生、合成和转化。掌握常用的前缀、后缀的含义和用法, 就可以根据已知的前、后缀猜出它的派生词的意义, 从而达到扩大词汇的目的。
(2) 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破长句、难句。阅读表达短文的句式结构复杂, 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如在阅读中遇到令人费解的长、难句, 就可以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分析, 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从而准确理解整句的意思, 做到事半功倍。
(3) 积累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 以培养语感;另外, 不良的阅读习惯也会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 因此, 学生要克服这些不良习惯, 做到不回读、不声读、不点读, 只有这样, 阅读速度才能加快, 理解的准确率才能提高。
根据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考生的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下面,作者将结合平时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及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1、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这类题必须领会作者的态度、意图,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另外,了解题干以及各个选项所包含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再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甄别、分析、对比,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2、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近几年的高考阅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45个词左右。考生必须在十分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搜寻关键词、主题句,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要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
3、事实细节题的解题技巧。事实细节是用来支撑、阐述和解释主题思想的具体信息。抓住文章中的事实和细节是做她该类题型的关键,也是做好其他题型的基础,该类题型法类题的特点:其正确答案几乎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直接信息。正确答案常常让阅读材料中的某个信息点,或是其变体。此类题目难度一般不人,只是要求做题时要细心,看清题干和各选项,仔细辨别真伪。
4、判断推理题的解题技巧。推敲作者的杰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和推理判断题,也是阅读理解中的难点,这两类题常常是相互依存的,推理是为了得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又依赖于合乎逻辑的推理。
判断题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推理题是考查学生由文章的字面信息推出未知信息或隐含信息的能力。推论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是做判断题,还是做推理题,最大的忌讳是脱离原文,凭空臆断。要做好判断题和推理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判断有据,推论有理,忠实原文,切忌用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原意,全面分析考虑所给相关信息,推理条件要充分。如果所提供的选项条件均不充分,可对各选项进行可能性排序,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5、猜测词义的方法。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中常用的题型。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该类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利用上下文提示猜测生词或词组的能力。
做该类题型,要善于从上下文中找出有关提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提示:(1)通过定义和解释来猜词。(2)根据同义、反义、同位等关系来猜词。(3)根据逻辑关系来猜,如对比、转折、因果、让步等。(4)根据举例来猜。
6、识别图形题的解题技巧。该类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根据材料内容进行空间想象的能力。如果是地图。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方位感:如果是人体、实物等,考生必须具有根据文字描述进行形象再造的能力;如果是仪器、仪表、统计图表,考生必须具有准确的读表能力。
二、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的能力是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大量阅读是必要的,但是科学的方法有助于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
1、学好课文。英语课文是同学们学习英语的主要材料,是国家对高考考生考核和选拔的重要依据,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此,学生一定要把课文读懂钻透。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把课文理解透彻,会灵活翻译;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弄懂课文里的语法现象,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问老师或同学:生词和词组在故事情节中能准确识记:尽量做到能复述课文,背诵部分课文,能背诵全文更好。
2、坚持“天天读”。利用零碎时间,至少每天读1篇短文,每月读1本课外书,到高三时,要逐渐变为每天读一组(5篇文章、包括故事、科普、应用文等),向高考题型靠拢。
3、从趣味故事入手,向广泛适用发展。开始时要选难易适中的趣味故事题材,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随着能力的提高,选材应更加实用广泛,尤其要重视阅读两方文化背景知识和一般常识方面的内容,也千万别因为科技文章枯燥而放弃。
4、阅读长篇故事与短篇文章相结合。长篇故事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而带问题的短篇文章更有利于及时检查阅读效果和培养解题技巧。
5、培养快速阅读能力。在阅读文章时,首先要理解其含义,即懂得它的意思,与此同时,要注意不断地加快速度。最后力争达到至少每分钟50词以上。
6、阅读理解。培养猜测能力。阅读时不能念出声,否则会影响速度的提高。阅读时也不能见了生词就查字典,要培养猜测生词意思的能力,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回味全文。体会作者的意图。解答完文章后的问题时要及时核对答案,如有错误,复读有关部分,找出原来理解错误的地方与产生误解的原因,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全文的日的。
7、组织阅读小组。互通阅读书籍。经常交流体会,是“花钱少、看书多、共同进步”的一种好方法。
8、学一点快速阅读的方法,用于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它不是只求快速的阅览,而是注重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如默读法、集中法、记忆法等,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从文章里迅速获得足以构成所学知识的信息。
在高考答卷时,不应人为地控制阅读速度,而应以能正确理解文章为原则。假如平时快速阅读的方法已学到手,能熟练运用,考试时的阅读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
【2024高考新闻阅读技巧】推荐阅读:
2019高考新闻06-01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阅读10-13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方法及技巧11-29
2024年填报高考志愿的十大技巧12-11
新闻摄影技巧谈09-25
如何提升新闻写作技巧10-29
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11-30
513新闻采访技巧教案12-12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探析01-03
新闻稿撰写技巧分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