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学习指导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剂学学习指导

药剂学学习指导 篇1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它不但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联系,而且和生产实际及临床用药也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中药药剂学是联结中医与中药的桥梁。

为使学员学好本门课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掌握与中药药剂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保证自学考试质量,现将本考试大纲的内容简介如下:本课程内容分为22章,第一部分“绪论”,“药剂制备基础”,包括药剂卫生、粉碎与筛析、浸提与分离、蒸发与干燥、表面活性剂等六章;即将中药药剂学中带共性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归于这六章。第二部分包括浸出制剂、胶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外用膏剂、栓剂、注射剂(附滴眼剂)、气雾剂及其他剂型共十三章;即将中药各种剂型的基本理论、制备技术与质量控制等内容归于这十三章。第三部分包括药物新剂型、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中药的配伍变化等四章;本章属中药药剂学较新进展的内容,其研究性质更为明显,掌握本章内容对实现中药药剂现代化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中药药剂学自学考试大纲则以第一部分“药剂制备基础”与第二部分“中药制剂”为重点,绪论和其他两章重点内容要求熟习,一般内容有一定了解即可。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要求学员掌握中药各种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要具备初步进行中药剂型改革及药剂生物有效性的研究知识和能力。为此,应该学习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知识,训练中药药剂的基本技能,并应适当地学习现代药剂学中的有关内容。

本门课程自学时数为140学时,实验为54学时。

二、学习方法指导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务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员最好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从事过中药制剂或调剂工作,对中药的实际工作比较熟悉。否则应在学习过程中到中药制药厂和中药房去进行一定时间见习,以便获得感性认识,这样对学习本课程将有益处。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专业考试计划》规定,本课程的指定教材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即供中药专业用的《中药药剂学》。为提高学习质量,重点辅导理论与技术比较难的章节。这对学习中药药剂学会有帮助。

三、学习资源利用

1.文字教材为主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合一型,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教材是本课程教与学和考核的基本依据,学生全部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尽在其中。

2.IP课件主要对课程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对典型例题进行解析,指导学生练习,掌握解题技巧;通过交互式教学的特点,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能提供不同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药剂学学习指导 篇2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工作铸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与药物的生产实践、新药开发等具体工作联系紧密。学生毕业后(尤其是脱产生)面临企业的选用,社会的认可。因此,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加强成人药剂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对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重点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

培养学生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际是使学生形成熟练地从事生产实践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验的成败,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和仪器的使用寿命。成人学生基础薄弱,实际操作少,动手能力差,毕业后又多从事生产、检验等操作性工作,而且很多用人单位又把基本操作如移液管取液等作为面试的一项内容。因此,学生一进科室后,我们会跟学生更加强调基本操做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规范化操作示教,并为他们详细地介绍本科室的各种制药设备、检测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比如电子天平使用前应调平,预先开机预热半小时到1小时,不能超载,称量过程应关好天平门,使用完毕后,应关闭天平和门罩,切断电源,罩上防尘罩等等。虽然基础课老师讲过如何正确使用移液管,而且我们实验课也强调过,但不少学生操作时仍然右手拿吸耳球,左手拿移液管,并且操作很不熟练。为克服以上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空暇,以蒸馏水为溶剂,进行移取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在实验中从实验准确性、实验速度及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养成学生正确使用各种仪器的习惯。此外,在监督指导下要求学生独立进行一些仪器的安装比如回流提取、打片机冲头的安装调试、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的拆卸安装等。为保证实验中其操作的正确性,对学生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并且严明可能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中做到“放手不放眼”,使学生获得较全面、较系统、较扎实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具体问题,不可能在书本上找到完全合适的、现成的解决方案,只有把所学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解决好实际问题。这也正是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之所在。对成人学生,他们和普通大学生一样完全在校内进行脱产学习,不同的是他们入学成绩较低,基础较差,个体差异大。并且好多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保证学生的质量,指导教师对学生实验进行“全程跟踪”,对各个环节认真把关,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和异常现象,多引导和启发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并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我们认为对于成人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解决实验问题,还要培养解决实验仪器故障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旋转回收乙醇过程发现,两个旋转蒸发器连接到一个水泵,水泵有一个的压力表的压力上不去,而此之前使用时还正常。遇到这种情况,起初多数学生就会放弃,只用一个旋转蒸发仪继续实验,根本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时我们就会鼓励学生查看旋转蒸发仪的密封部位、胶皮管是否漏气,压力表有问题,还是水泵里面连接的胶皮管有问题,之后想办法来解决。通过分析最后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水泵里面连接的胶皮管老化。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都很兴奋,调动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实验的能力

合理的时间安排,将会事半功倍,实验亦是如此。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合理安排实验。比如让学生进行黄芩苷的提取,有学生竟然等把药材粉碎完了才去找蒸馏水配制60%乙醇和打开水浴锅加热,结果发现没有蒸馏水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最后他到了将近傍晚才开始做。事实上该实验比较合理的安排应该是先看看有没有蒸馏水,如没有,就应先打开蒸馏水器烧蒸馏水,再打开水浴锅加热,之后开始粉碎药材,等粉碎过筛完毕,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实验了。为培养学生学会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我们将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分解为若干个小实验,每个小实验又以一天为单位,让他们学着统筹安排一天的实验内容。指导教师严格监督,适时加以指导。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时间统筹安排带来的快捷。

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整个实验开始前,强调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以事实为依据,必须将实验记录直接记录在实验本上,如有修改,需注明原因及签字,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实验开始后,及时督促学生做好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及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作为指导教师,应随时抽查学生的记录,对于记录不规范之处,及时指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五、培养学生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身上滋生了“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惯,缺乏敬业、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节俭的精神,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务实的工作。针对该情况,老师和学生一起工作,同时用实例讲解敬业的好处,让学生在实验中领悟到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增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也是获取社会的谋生手段和自我发展的条件。

六、重视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它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设计并推理及计算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任务。由于前几年,各高校没有重视成教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更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因此他们绝大数人的写作基本功很差。但目前,我们国家的晋级、评职称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看其发表论文情况。因此,有必要教学生使用科学术语将所做试验写成论文,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总结能力。

总之,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查阅文献、设计实验、仪器的准备、试液的配制到完成实验操作以及数据分析、统计处理、毕业论文的书写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得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综合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这些训练不仅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参与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工作,同时也为他们以后从事科研,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如何因此施教,利用每一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尚需进一步探索,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阎爱春,郭敏杰,刘俊义.浅议毕业论文的组织和指导[J].药学教育,2003,19(1):30~30.

药剂学学习指导 篇3

一、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医药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目前,医药行业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稳定增长,医药营销类人才需求很大。因此,需要加强中职药剂专业医学课程的改革,适应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所涉及的各学科以往均以独立课程设置,可供选择的教材种类不多,所需教学时数较多,且课程内容过于注重学科知识,存在前后脱节、内容重复且偏多难懂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明显不能适应现在医药营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在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应当认真反思,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根据学校发展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改变以往“强调学科本位以及课程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方式,对相关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整合,努力提高课程的综合化水平,以生为本进行教学,探索《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整合优化。

2,有利于中职药剂专业医学课程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传统医学课程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依据,以学科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宗旨。专业课程门类多,各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重复过多,脱节和遗漏现象严重,未形成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现今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知识的更新,将促进医学教育课程结构发生重大变革,课程的设立将主要表现在结构的合理化、内容的综合化及形势的多样化,表现为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对为中职药剂专业开设的药用医学课程进行研究、整合,加强《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自身建设,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

3,有利于学校办学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药剂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秉承“面向市场、提升质量、强化能力、严格管理”的办学理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培养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对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

1,《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号)

关于专业课程改革,《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第9条指出:在对大类专业相应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包括任务中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我国医学教育一直沿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培养医科学生,对于药剂专业开设的医学课程,也是借鉴此种教学模式。针对该课程模式的弊端,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型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是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根据工作需要综合和重组医学各学科知识,实现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药理与治疗和预防等多种综合,淡化学科意识,强调了基础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对中职药剂专业《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的改革

1,对《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内容的建构过程中,秉持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社区常见疾病用药指导及疾病预防为目的的指导思想。通过社会调研,对学生今后所涉及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通过对各学科的有机整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融合,强调课程的整体功能,寻找学科间横向知识的关联,使课程结构得到优化,将传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药理学》《疾病概要》等学科内容有机组合,以此为主体,融入《病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等内容,优化整合形成《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课程。加强医学与药学知识的相互衔接,提高学生用药指导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

《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共分为三个模块。模块一是绪论;模块二是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解剖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诊断学基础、药物基础知识4个项目:模块三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线索的社区常见疾病知识,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与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五官科疾病、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等12个项目,分别介绍社区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用药指导及预防。

在课程建设中,编制了《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的课程标准及《常见病用药指导》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积极开发整合课程中的实训项目,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实训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实训能够掌握社区常见疾病用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能提供相关医学咨询与服务。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提倡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提高教学效率,在《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多种提高学习兴趣与能力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渗入到课堂内外,让学生用中学,学以致用。

例如:在对07药剂课改班学生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指导能力训练活动中,以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案例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实训,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6个组,每组都分配了关于上呼吸道感染用药指导的不同学习主题,由组长组织本组的主题学习,并将学习的主题内容进行总结,每组派人汇报本组的主题内容,与其他组进行知识分享,每组成员负责解答和讨论与本组主题相关的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教师提供一份上呼吸道感染的案例,提出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由于事先的自主学习准备。学生有话可说,即便考试成绩较差、被认为是差生的同学也能出色发挥。

②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活动的首要问题是选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课前分配题目,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分工下,针对题目开展资料收集、资料加工、制作PPT、课堂上知识分享等活动。如肿瘤患者的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信息收集能力、表达能力、用药咨询的专业能力等。

3,对《常见病及其用药指导》整合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

药剂科科室业务学习总结 篇4

2015年药剂科通过向医教科的申请,在科室内通过讲课的方式进行业务学习,每月讲课一次,全年共进行讲课12次。

在科主任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利用早上的时间进行讲课。每位讲课的同事认真准备讲课内容,做好课件,讲课内容深入简出,不仅顺利的完成了讲课任务,而且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了药学服务技能。讲课内容包括法律法规,药品管理知识,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有关内容。

学习时,大家克服没有听课的场地,挤在主任办公室里,每位同志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得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同事们加强了对“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的认识,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规范化管理制度的认识,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意义,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通过学习唐艳老师讲解的“审阅中药处方和配方操作”、李薇花讲解的“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使大家对中药应用中应该注意“十八反”“十九畏”等方面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的认识,提高了对中药的了解。附:业务学习内容

1读懂的书明书,安全合理用药:仲崇梅 2审阅中药处方和配方操作:唐艳 3特殊药品使用管理:马启龙 4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董慧荣 5药房里的药剂学:王丹

6处方书写规范及管理办法:朱秀红 7中成药的联合应用:李薇花

药剂学学习指导 篇5

(内容:药房工作制度)

人方

制 作门: 药剂科 数:式:共同探讨,学习人:

澄城县城关镇卫生院药房学习计划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药房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药房主要销售西药、中成药等各种药品,以方便人民群众购买药品, 以利于人民群众健康。药房是还负责药品的计划预算、验收入库、领发保管药品、统计报销等,对于药房的工作人员,国家和医疗卫生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和从业要求。

现第一次的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开始,(下一次的学习将从专业知识开始)本次学习计划如下:

一,药房工作制度

1,2,3,4,5,6,总之,认真的学习好药房的工作制度,在工作中自我的查找自己存在问题,做一名合格的药房工作人员。

城关镇卫生院药剂科第一次学习详细内容 1,药房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制度,的处方调配发药。

2,3,配方时有关处方事项,应遵照,的规定执行。配方

4,遇有药品用量用法不妥或有配伍禁忌处方时,必须由医师更正

再调配,药房工作人员不可擅自更改处方内容;凡处方不符合规定有权拒绝调配。

5,字迹不清的,应及时找开方医生对涂改

部分签字确认,字迹不清的如有必要可以要求重新打印该处方。6,常用量,如因治疗需要而超过剂

量用药,医师应在超剂量处签字,以示负责,否则药房工作人员可拒绝调配。

7,配方时应遵守调配技术常规,称量、计数要准确;禁止取药时

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8,必须

查询清楚后方可调配。

9,发出的药品,必须将服用方法详细写在瓶签或药袋上。凡乳剂、混悬剂必须注明“服前摇匀,或”用前摇匀“外用药注明”不可内服

“等字样,并向患者讲明用法及注意事项。

10,11,单包注明以保证中药汤剂质量。

12,发药时应耐心向病员说明服用方法,注意事项。

本次的学习就只学习药房的这些罪基本的工作制度,需要每一个药房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掌握,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充实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药房工作人员。(本次学习的内容将在下一次的学习中进行抽问)

下一次的学习我们将会从药剂的专业知识基础开始学习。

药剂学论文 篇6

中药新剂型的发展

前 言

我国中成药从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发展到现在的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滴丸、颗粒剂等制剂,剂型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药剂型的改革和发展是中药发展不可避免的,中药剂型有着较多的缺陷,比如体积大、色泽杂乱、无效杂质多等等,这就不可避免的制约着传统剂型的发展,要求药学工作者们研究和发展新的中药剂型,推动中药学的改革和发展。药学工作者研究出了靶向制剂、纳米制剂、微球制剂等新剂型。

中药传统剂型的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中药医学得到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发展,新生了各种新剂型,如冲剂、涂膜剂、粉剂、气雾剂、中药针剂、片剂、冰剂、膜剂以及靶向制剂等,由于对临床需要和使用的需求,药学工作者和中、西医各项专家现对中药剂型做了系统而全面的改革。目前中药剂型的内容更加丰富,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需求和患者的需要,中药新剂型的研发继承和发扬了祖国医药传统的经验,并且也吸收了外国医药的精华,对提高和保证疗效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中药传统剂型

对于剂型的研究我国早就已经开始了,早在商代的时候就发明出了汤剂,到了宋代重要的剂型已经比较全面和系统化了,但是着其中任有较多的缺点需要改正。传统剂型比较常见的是丸、散、膏、丹剂四大类型,现从这四个比较具有概括性质的方面对中药传统剂型进行概述。

丸剂

是我祖国医学,中药制剂较早研究和开发出来的剂型,丸剂的剂型有多种,一般按照医疗和制剂的需要分为蜜丸、水丸、糊丸和蜡丸等。这种中药丸剂剂型在现今任具有重要的药学意义,对其他新型的中药剂型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散剂

多数的散剂都是即可内服又可外用。由于是一种粉末,剂量可随着病情增减,作用也较快,而且还具有覆盖和保护粘膜创伤的作用。使用方便,但是相对于其他中药制剂来说保存要求相对较高。

膏剂

传统的膏剂有膏滋和硬膏之分。制作工艺的不同使得膏剂的剂型不同。丹剂

传统的丹剂不过是在药物的表面包裹一成朱砂衣而已,其功效特点与其他剂型相同。

2.中药新剂型

将西药中普遍开展的药物传输系统研究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领域,近年来十分活跃,虽因中药成分复杂,较化学药物同类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难度要大得多,但一旦成功就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滴丸:滴丸是在中药丸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传统丸剂所没有的多种特点,故发展非常迅速。如天津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

七、冰片组成,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和急救。它是复方丹参片的改良换代品,由于片剂服用量大,崩解度差,无完善的质量标准,在工艺质量上也存在问

题;而对复方丹参滴丸中主要成分的研究与质量控制,目前已达到分子水平,且片剂对肠胃道有刺激作用,而滴丸减少了冰片用量并舌下含服,从而大大减少了对肠胃道刺激。

缓释控释制剂: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为开发研究热点。缓释制剂是指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提供比较平稳的血药浓度的制剂,以达到减少副作用,维持持久药效的目的。如雷公藤缓释片含乙酸乙酯提取物与普通片相当,每日剂量一致,但生物利用度提高,毒副作用减轻。用网壮多孔性纤维包合材料制备的复方山绿茶缓释袋泡剂,在1-8h内总黄酮可按零级释药,每日一袋,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高血脂疗效满意。

膜剂:膜剂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很快的剂型,临床很受欢迎,可用于口服、口腔、眼科、耳鼻吼科、创伤、烧伤、皮肤及妇科等,但随着TTS(即透皮治疗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些膜剂尤其是鼻腔、皮肤用药膜亦可起到全身作用,故在临床应用上有取代部分片剂、软膏剂和栓剂等的趋势。

软胶囊:软胶囊是一种较新的剂型,它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多的中药组成复方大蒜软胶囊,临床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能使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能延长出血时间,缩短凝血时间,提示能防止血栓形成;并能使大鼠脾脏增重,胸腺减重,具有一定的抗疲劳及抗衰老作用,同时掩盖了大蒜的不良气味。

微囊: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或共聚物(囊膜材料)将药物包裹而成的一种新的剂型,目前国内外有30余类药物制成微囊。因芳香类中医所含的挥发油沸点低,易挥发,又不溶于水,宜微型包裹适之,包裹后即可防止其挥发,又利于携带,便于服用。微囊不仅广泛用于包裹化学药品。我国研制的重要挥发油类微囊已成功地用于中成药制剂的研究。

栓剂:栓剂不仅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而且还可通过直肠吸收到全身治疗作用,直肠给药后,药物不直接通过肝脏,可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可用此剂型,尤其适于小儿用药发,临床治疗儿科高热首选栓剂为小儿消炎痛栓。展。

气雾剂:气雾剂具有剂量小,分布均匀,奏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吸入时可减少胃肠道副作用,外用则避免对创面的刺激性,并可用定量阀门控制剂量,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心绞痛、哮喘等中、急症的治疗,改变了中药制剂只能治疗慢性疾病的传统观点。

靶向制剂:靶向给药也是近年来国内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开发热点,尤其在抗癌药物方面已取得重大发展,其原理为抗癌物与铁磁性材料包封与高分子骨架材料中,制成的超微球控释制剂在体外磁场导向下聚集滞留在靶区的癌组织上,缓慢释放药物,对癌细胞,进行有效的攻击,既可避免伤害正常细胞,又可减少用药量和降低毒性,提高疗效。

中药软片颗粒剂:中药软片颗粒剂是近几年生产使用的一种新型中药剂型应用方便、卫生,很有发展前途。临床常使用药对中药形式,如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大青叶与板蓝根,分别生产混合包装,从而降低成本。有专家建议:为使颗粒剂物美价廉,应生产3-4味的著名小方剂颗粒剂,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减组合,方便临床使用。随着天然药物领域的研究进展,活性成分将进一步阐明,加上新型辅料、机械设备、包装材料的改善以及分析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稳定性好的中药饮片颗粒剂。

中药煮散:煮散是古老中药汤剂的变型,与汤剂的不同点在于是将汤剂的药材饮片再粉碎成颗粒。由于煮散原料药是单味加工,据方调剂,因此与传统中药汤剂处方无异,既遵循了中医药基本理论,又保持了汤剂的固有特点,且克服了汤剂用量大,饮片大、有效成分不能充分利用等缺点,节约了药材,提高了疗效。

3.中药制剂现代化的思考

中药制剂现代化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我们应当认真思考实现中药制备现代化的途径与方法。

1、大力开展以中药制剂学理论与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剂型与疗效的关系,为新剂型与新制剂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2、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努力在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中药复方制剂。

3、开展中药制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从而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奠定基础。

4、注重中药新药开发与中药新剂型的创制,既要注意传统剂型的改造,更要注意中药新药的开发。新药开发的重点是一、二类新药的研究,要针对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开展治疗性药物制剂的研究。同时应当借助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国外先进剂型为目标,根据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开发研究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靶向药物制剂。

5、重视中药新辅料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促进中药制剂质量的提高。

4.参考文献浅谈医院中药制剂【作者】李廷忠

<<中国保健营养>>2012年14期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模式分析与研究

【作者】伍振峰郑琴杨明岳鹏飞胡鹏翼唐梅侯莉伟邹文铨<<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09期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文烈; 曹海芳; 魏刚; 孟作环; <<中国执业药师>> 2012年07期如何提高中药制剂质量的探讨 【作者】 郑元昌;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05期中医药转化医学探析【作者】刘绍龑; 苗明三; 苗艳艳;

药剂学学习指导 篇7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具体地讲, 药剂学是以物理学、化学、药理、药物化学、药材学及医学基础理论为基础, 与医疗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来研究药物配制的理论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及有关操作技能, 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有效、稳定。其担负着培养和造就掌握现代化药物制剂研究能力和生产技术的复合型高级医药科技人才的历史任务。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药学类专业课程, 知识容量大, 相关技术发展迅速, 实习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 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历来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程结束后, 学生在理论上达到了要求, 但缺乏感性认识, 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强。当前医院药师正面临职能的转变, 从“以药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 不再限于发药和调剂, 而是指导合理用药和进行药物监测等。培养学生具有药物应用综合能力、能胜任临床药师职责是医学类院校药学专业的当务之急, 而美国的Pharm.D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1]

2结合当代药学类专业实习要求, 逐步实现药剂学课程从“以教为主”到学生“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 药剂学已经成为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香港、东南亚等国家推崇的专业, 也是2010年广大留学生的新宠。药剂学在澳大利亚关键职业清单CSL (Critical Skills List) 上榜上有名, 也名列加拿大移民局制定的38个职业之列, 对于有意留学移民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学生, 特别是有生物学、药剂学背景的学生无疑是特大利好消息。药剂师主要在其医院药房、医药公司、零售药店工作。其工作职责包括:在药房工作的药剂师主要按照处方, 为前来抓药的顾客配药, 并且向顾客说明如何服用等相关事项;在制药厂工作的药剂师从事研究, 开发, 并参与医药产品的生产制作, 负责新药产品的临床药效实验, 对新药生产进行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工作。

下面以澳大利亚药剂师学习和职业经历为例:澳大利亚药剂师的注册机构是澳大利亚药剂师协会 (APC:Australian Pharmacy Council) , 该机构于2002年作为澳大利亚全国药剂师认证机构成立, 负责所有药剂学专业毕业生的认证, 药学学院的认证, 药学相关政策制订, 药剂师专业考试以及药剂师移民职业评估工作。根据APC的注册要求, 要成为澳大利亚注册药剂师必须完成药剂学本科或者药剂学硕士认证课程, 第一年学习基础科学课程 (生理学, 系统生理学, 化学, 生物化学, 药剂学基础) ;第二年学习药剂学科学以及实践课程 (药剂师沟通, 药物反应, 细胞功能等) ;第三年深入学习药剂学科学以及药剂学实践课程;第四年则集中学习高级药剂学课题研究和临床实践课程。毕业后完成2000 h的带薪实习, 并且通过药剂师考试。澳大利亚药剂师实行总量控制, 全国药剂师大约24 000名, 澳大利亚每年药剂学专业毕业生约为1 200人。开设零售药店必须取得药剂师资格, 一名药剂师最多可开设1~3家零售药店, 也可结伴连锁, 如3名药剂师合伙开设9家零售药店。零售药店的销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才能上岗销售药品。同时, 凡从事药品工作的人员每年度必须接受相应的药品知识培训, 以完成再教育学分制度。其他国家的药剂师资格是不可以共通的。必须参加澳洲药剂检查联合会和APC统一的资格认证考核, 通常要攻读半年到一年的药剂师课程才可以通过。根据澳大利亚职业药剂师注册机构介绍, 药剂师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实习阶段的年薪为3.6万澳元, 完成实习并且通过药剂师考试后, 工资马上涨到7万澳元, 有5年工作经验的药剂师年薪在10万澳元以上。

3发挥现代药学专业教育体系的先进性, 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教学管理的改革为支撑, 既要承担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完善等任务, 又要研究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如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同时还要做好教师教改的服务工作。在实际的药剂学教学实习中, 只有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大部分的学生动手能力和从实习中学习的意识欠缺, 有待于培养提高。

药剂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及药物制剂制备、生产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 并能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正确地评价。开放实验室是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提供完全自由的实习环境, 可以弥补实习教学的不同,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2]。

药剂学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产中的制药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结合课堂教学, 将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及部分设备的运行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 能使学生感性地、深入地理解授课内容,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对学生将所学药剂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较快地适应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需要也有极大的帮助[3]。

摘要: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教学管理的改革为支撑, 既要承担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完善等任务, 又要研究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实习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 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药剂学,教育方法,实习

参考文献

[1]姜远英魏水易.培养高层次的社会服务型药学人才.药学教育, 2003, 19 (1) :7-8.

[2]朱石林.药剂学实习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亚太传统医药, 2008, 4 (9) :108-109.

药剂学学习指导 篇8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胶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R28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155-01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授课前期的核心内容。教学设计对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尤为重要。本文以《中药药剂学》中传统剂型“胶剂”教学内容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学习资源、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教学反思与改进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方案的阐述,为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1-3]。

1教学内容分析

11教学目标结合授课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掌握胶剂的原料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熟悉胶剂的含义与辅料的作用;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胶剂的原料、生产工艺流程,培养从事胶剂生产中相应岗位的工艺员及QA的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中药胶剂的认识。③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严格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观念,建立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为生产有效、安全、稳定的中药制剂及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进一认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

1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胶剂的含义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教学难点:在制备工艺中所涉及的“打沫”“挂旗”“发锅”“胶坨”“开片”“闷胶或伏胶”“塌顶”等传统生产术语的解释。

2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学生的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鉴定学等相关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中药的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为工艺流程的讲解奠定了基础;学生对中药的鉴别、功效、临床应用能够掌握,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药的思维模式,但是中药胶剂的特点、制备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胶剂的原料、制备可能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阿胶生产的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的。

3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本章内容以课堂讲授与提问式、讨论式、实例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为主、PPT为辅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阿胶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和探究,互相提升教与学的能力。如采用以“临床常用的中药三宝人参、鹿茸,还有一个是什么(阿胶)”设疑导入课程。以“阿胶属于什么类型的剂型?”“具有什么样的临床功效?”“药厂生产怎样制备?”等问题进行引导,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过程中采用总结、举例、提问、练习、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教学中。

4学习资源

41教材《中药药剂学》教材选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本书为中药学专业学习的主要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胶剂为该书第十二章。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国药典》20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

42多媒体课件自制“胶剂”课件,网络下载的视频资源课件(阿胶生产技术)。

43网络学习资源以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5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

板书设计以黑板(白板)为载体,分为重点书写区域与编写区域,二者应分开,授课中重点区域尽量不要擦掉便于学生记笔记及上课结束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的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设计,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组合,将原本枯燥、缺乏吸引力的讲授变成了生动有趣、动静分明、图文并茂的讲授。因此要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注意与板书的配合要恰当。如载入中药阿胶、鹿角胶图片、胶剂原料图片、工艺流程图、对工艺中各操作单元配图片等。视频播放以阿胶生产为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6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课堂互动: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本章讲解的剂型。如给出中药阿胶的照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是哪种中药及其功效等,然后抛出问题,它属于哪种剂型,采用何种原料、如何制备,导入本节课。如讲到胶剂的制法时,结合生活中皮冻的制备及煎法的分类,进行提问,引入胶剂煎取胶汁的制备工艺。讲到辅料选择时,用明矾沉淀胶液中杂质的原理,从目前来看是否可取,进行提问,与学生互动。课后互动:通过布置作业,包括简述胶剂的特点和分类、说出阿胶的原料、简述胶剂制备的工艺流程、胶剂中加入黄酒、植物油的作用。并在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讨论板,如胶剂服用采用什么方法?目前为便于服用,用中药胶剂开发的剂型有哪些?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次授课结束后要对本堂课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通过再认识、再思考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内容,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如本章教学反思与改进主要有:在板书与PPT的协调配合方面应进一步熟练;授课中应注意学生听课状态(困惑、走神、说话、开小差等),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问、控制语速、互动等);胶剂剂型无相应的实验课教学,因此对“打沫”“挂旗”“发锅”“胶坨”“开片”“闷胶或伏胶”“塌顶”的解释,应结合图片,使教学难点通俗易懂;另外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特别应与药厂实际的生产工艺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杨静,吴一敏.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气相色谱定量分析"说课.高等教育研究[J],2012,(8):145148.

[2]李赛美.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案例版《伤寒论》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43244.

[3]杨晶凡,代丽萍,王利丽,等.《中药鉴定学》“说课”实例与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7273.

药剂学分类 篇9

分类《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药)附录收载了26种剂型,二部(化学药)附录收载了21种

剂型,三部(生物制品)附录收载了13种剂型。这些剂型基本包括了目前国际市场流通与临床所使用的常见品种,但是还没有包括一些发展中的剂型,如脂质体、微球等。药物剂型的种类

繁多,为了便于研究、学习和应用,有必要对剂型进行分类。剂型分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 几种:

(一)按形态分类

可将剂型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一般

形态相同的剂型,在制备特点上有相似之处。如液体制剂制备时多需溶解,半固体制剂多需熔

化和研匀,固体制剂多需粉碎、混合和成型。起效时间方面以液体制剂最快,固体制剂较慢。这种分类方式纯粹是按物理外观,因此具有直观、明确的特点,而且对药物制剂的设计、生 产、保存和应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制剂的内在特点和给药途径。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相)分散于另一种物质(分散介质)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此 法将剂型看作分散系统,以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说明各种剂型的特点。根据分散相和分 散介质的直径大小及状态特征,可作如下分类: 1.分子型

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剂型。通常药物分子的直径 小于1nm,而分散介质在常温下以液体最常见,这种剂型又称为溶液型。溶液的分散溶媒主 要是水、乙醇、丙醇、丙二醇等药用有机溶剂或液体分散复合溶媒。分子型的分散介质也包括

常温下为气体(如芳香吸入剂)或半固体(如油性药物的凡士林软膏等)的剂型。所有分子型的

剂型都是均相系统,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2.胶体溶液型

胶体溶液型是指固体或高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不均匀(溶胶)或均匀的(高分子溶液)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如溶胶剂、胶浆剂、涂

膜剂等。胶体溶液型制剂具有丁达尔现象等一切胶体溶液的特征。其中,高分子胶体溶液仍 属于均相的热力学稳定系统,而溶胶则是非均相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3.乳状液型

乳状液型是指液体分散相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分 散相的直径通常在0.1~50μm之间,如乳剂、静脉乳剂、部分滴剂、微乳等。4.混悬液型

混悬液型剂型是指固体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分散相的直径通常在0.1~50μm之间,如洗剂、混悬剂等。5.气体分散型

气体分散型剂型是指液体或固体药物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系统的制 剂,如气雾剂、喷雾剂等。6.固体分散型

固体分散型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呈固态的制剂,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这类制剂 在药物制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7.微粒型

微粒型的主要特点是粒径一般为微米级(如微囊、微球、脂质体、乳剂等)或纳米级(如纳米

囊、纳米粒、纳米脂质体、亚微乳等)。因此上述提到的乳状液型、混悬液型或固体分散型的都

可以成为微粒型。这类剂型在改变药物体内的吸收、分布等方面有许多有用的特征,是近年来

大力研发的药物靶向剂型。

按分散系统对制剂进行分类,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制剂的均匀性、稳定性以及制法的要求,但不能反映给药途径对剂型的要求,如混悬剂有混悬型口服液、混悬型注射液、混悬型软膏和

混悬型滴眼剂等。同样道理,这种分类方法也会出现一种剂型由于辅料和制法不同而属于不 同的分散系统,如注射剂可以是溶液型,也可以是乳状液型、混悬型或微粒型等。

(三)按给药途径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紧密结合临床,能够反映出给药途径对剂型制备的要求。药物最早是采用 口服和皮肤外用,然后是注射剂,后来发展到几乎身体上所有的各种组织或腔道部位都能用 药,如口腔、鼻腔、呼吸道、血管、组织、皮下、直肠等。1.口服给药剂型

此类剂型是指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发挥疗效,如溶液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

剂、片剂等。口服给药最简单,但有些药物易受胃酸破坏或肝脏代谢,引起生物利用度低的问 题。

2.注射剂

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穴位注射等。3.局部组织

根据不同的用药部位,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皮肤给药 如外用溶液剂、洗剂、软膏剂、贴剂、凝胶剂等。(2)口腔给药 如漱口剂、含片、舌下片剂、膜剂等。(3)鼻腔给药 如滴鼻剂、喷雾剂、粉雾剂等。(4)肺部给药 如气雾剂、吸入剂、粉雾剂等。

(5)眼部给药 如滴眼剂、眼膏剂、眼用凝胶、植入剂等。(6)直肠给药 如灌肠剂、栓剂等。

可见,按给药途径进行分类,会产生同一种剂型由于用药不同而出现重复。如喷雾剂既可 以通过口腔给药,也可以是鼻腔、皮肤或肺部给药。又如临床上的氯化钠生理盐水,可以是注

射剂,也可以是滴眼剂、滴鼻剂、灌肠剂等。因此,无法体现具体剂型的内在特点。

(四)按作用时间进行分类 有速释(快效)、普通和缓释、控释制剂等。这种分类方法显然直接反映了用药后起效的快 慢和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因而有利于正确用药。这种方法无法区分剂型之间的固有属性,如

注射剂和片剂都可以设计成速释和缓释产品,但两种剂型制备工艺截然不同。

总之,药物剂型种类繁多,剂型的分类方法也不局限于一种。但是,剂型的任何一种分类 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相对性和相容性。因此,人们习惯于采用综合分类方法,即将不同的两种

或更多分类方法相结合,目前更多的是以临床用药途径与剂型形态相结合的原则,既能够与临

床用药密切配合,又可体现出剂型的特点。

编辑本段常见药物剂型注射剂、滴眼剂、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合剂、洗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微丸、片剂、栓剂、软膏剂、凝胶剂、膜剂、涂膜剂、气雾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靶向制剂

除此之外,由于药物的剂型繁多,为了便于研究、应用,需要对剂型按照不同的方法分类,常用的安类方法有。

(一)按形态分类 将剂型分为:

1.液体剂型:如芳香水剂、溶液剂、合剂、洗剂。等 2.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片剂等。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4.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由于各类的形态相同,其制法特点和医疗效果亦有类似之处,例如液体制剂制备时多需溶解,固体制剂多需粉碎、混合,兰固体制剂多需熔化或研匀。药效方面以气体剂型最快(如气雾剂)固体制剂较慢,半固体制剂多作外用。

(二)分散系统分类

凡一种或几种物质的质点分散在另外一种物质的质点中形成的体系称分散系统,被分散系统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何时介质。按分散系统原则,可将某些剂型分成各类。例如,按分散系统原则,可将液体药剂分为下列四类:

1.溶液类: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的均匀的液态分散系统药剂,其分散相质点为分子或离子,而直径小于1nm。如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醑剂、甘油剂等。

2.胶体溶液类:包括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前者为均相,后者为非均相,但由于其分散相质点直径均在1~100nm之间,性质上有某些相似之处,故把它们一并列入胶体分散系统。如胶浆剂、火棉胶剂、涂膜剂、硫溶胶制剂等。

3.混悬液类:是指固体分散相和液体分散介质组成的不均匀的分散系统药剂,其分散相质点大于100nm,一般在0.1~100um之间。如混悬剂、合剂、洗剂等。

4.乳浊液类:是指液体分散相和液体分散介质组成的不均匀的分散系统药剂,其分散相质点在0.1~50um之间。如乳剂及部分搽剂等。按分散系统分类,便于应该物理化学的原理说明各类剂型内在的分散特性及制成均匀稳定的制品的一般规律,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方法对剂型的要求,甚至一种剂型由于基质和制法不同而须分到几个分散系统中去。如注射液中有溶液型、混悬液型、乳液型、及粉针等,如按此分类,就无法保持原剂型号的完整性。

(三)按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分类

系将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相同的剂型列为一类。例如:

1.经胃肠道给药者:如颗粒剂、片剂、胶囊、糖浆剂、合剂等口服剂型以及直肠给药的剂型如栓剂、灌肠剂等。采用口服给药方法简便,但有的药品如胰岛素等口服易受胃肠液的破坏而失效,故不宜口服。某些药物直肠给药常口服给药吸收良好,且药物不受或少受肝的代谢破坏。

2.不经胃肠给药者可分以下几种

(1)注射给药:注射剂,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推管注射等几种剂型。

(2)粘膜给药:即利用眼睑粘膜、口腔粘膜以及尿道、阴道粘膜给药者。有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舌下含片、栓剂、口腔膜剂、灌洗剂等。

(3)皮肤给药:主要起局部治疗作用的剂型,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撒布剂等剂型。

(4)呼吸道给药:即利用吸入给药于呼吸道,主要有吸入星星点点、气雾剂等其特点为药物极微细的雾状粒子能直接达到所治疗的病灶。

由于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给药途径和应用方法来考虑,能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并能反映给药途径与方法对于剂型制备的一些特殊的要求。例如,对于注射给药的剂型,应该当要求完全灭菌。但按本法分类,尚不能反映剂型内在的特性。

(四)按制备方法分类

将用同样方法制备的剂型列为一类。例如酊剂、流浸膏剂等均采用浸出方法制备者,归纳为浸出药剂。又如注射液晶上、滴眼剂均采用灭菌方法或无菌操作方法制备,故统称无菌剂等等。由于制剂方法是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有所改变的,所以按制备方法分类的指导意义较小。

上一篇:“互联网+教育”工作方案下一篇:光学中心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