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农民工的作文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描写农民工的作文(精选14篇)

描写农民工的作文 篇1

(一)

当夕再次躲进了那根老树的背后,这个城市也便悄悄的开始了私语。农民工,他们像只远行的候鸟,遵循着一年一度的振起合返回。

在这个雨水嘀嗒的季节,这群被很多人称作农民工的男人,在拥挤的人群中,却选择了沿着火车冰凉的阶梯,依偎在车厢角落。就在他们不远的车门前,那个男孩就是我。

也许,漫长的旅途是经不起碾压的`。于是,一个男孩的视线就没有就没有与他们拉开距离。“胖子,这都好几年没回家了,你说说都会有啥变化呀?”一个农民问道。

摇晃着他那圆弧状的大脑袋嘟囔道:“听俺娘讲,家里可热闹了。马路修的老长,几个娃也总算上了学!”

然后,大伙儿一阵大笑:“那胖子老了可以享清福呦!”火车快速穿过了眼前那片陌生的地方,窗外一片漆黑,谁也不知道到底过了多少座城市和村庄。这些,对于他们也许早就麻木了吧!我这样想。

后来,听那个穿花格子衫的农民说,胖子原来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是因为家里实在没办法的事。由于没文化,也不知道被人骗了多少次!

“胖子,你说那治胃病的药带了吗?”

看到一脸茫然的样子:“忘了吧,死胖子!”短头发的民工队他说。

“胡扯。给俺爹买药的事儿,叫咱咋能忘呢!车上太乱,俺一直把它藏在怀里。这不,还热着呢!”抿着嘴,他说道。

哈,哈……我转过身,只听见笑声还在继续,火车依然轰响着。

(二)

五年前的故事,算是已经很老了,对于农民工人们来说,泪水早已像雪花一样都都藏在他们漠然的目光里。

假如有一天,有一群人来到你面前,促膝而语:“庄稼都收拾完了吧?几个小孩有没有上学呀?这都有啥打算?想不想到大城市发展?”鲁迅有言:“世上本没有神啊!信得人多了,也便有了神。”于是,他们相信:自己就是神啊,只有自己才你那个紧一握住每一根晃动的稻草。

“驱车南下,后天就走,大量招人,咱谁给谁,我能骗你吗?”他们说到。

――去吧。

这一年七月,麦子泛黄的季节,黄灿灿的像缎子一样随风起伏。收割的日子,天没亮他们就开始了拿水带饭的日子,头顶着星星在地里忙活了。于其累死累活一年,他们也知道:种地只会愈种越穷。

人呀!一辈子,总要闯一回。

走时,他们告别了妻儿。月亮依然像往常一样高挂柳梢头儿,来到老屋的窗前:“娘,回来你烧点儿饭自个吃吧,俺下地走了噢!”火车的方向在向着一个陌生的城市前进。

我已记不得当时是怎样一种落泪的。或许农村并不是他们永久的归宿;或许城市会容得下一个乞求的眼神;或许……太多,太多的故事,我抬头仰望车厢外繁杂的一切,一片灯火通明。“这里该是老家了吧?”

我听见有人这样问着;没有人回答。窗前却传来一阵幽幽的话语:“孩子,都快五年了。”是啊!都快五年了……年迈的爹娘,还在想你吧!只是谁还能告诉我为什么都五年了,农民工依然还是农民工?农民工依然那样贫苦?依然有如我这般无数耿耿于怀者?

(三)

小时候的我不听话,和伙伴们迷上了玩游戏机近乎痴迷,为了打败所有对手,我开始逃课,不回家的日子了。为此,妈把我关在家里整整一个星期,说要戒掉我的瘾。尽管我不知戒游戏与戒烟哪个困难,但我相信要想彻底戒清,是件十分不易的事。

胖子站在背对着花格子衫的农民工,左腿放在旧麻袋上。我虽然看不到他面部的表情,但能感到那双手在颤一抖。

“我早已戒烟了!”胖子自言自语。他明白:他不能再吸了,即使再便宜。熟练的把烟一揉一成一一团一,扔向窗外,可那烟根本没点燃啊!当一个平静的转身,我看到了他那憔悴的因为烟瘾发作而扭曲的脸,发紫的嘴唇里吐出一句话:“不吸!”

想想我连一个游戏机的瘾都戒不掉,可他……唉!……我冰冷的躯壳静静的呆立着,但我的灵魂已经跪下。

――农民工胖子,你一抽一根烟吧!

(四)

这就是那天火车上的农民工:朴实、平凡、真挚而执着。让人痛心的是,在他们命运的扉页上总会写下近乎凄残的故事。

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成灾!珠三角1500余名农民工超时加班,收入为0元!为讨140元的工钱,农民工遭北京包工头恶意报复!30名讨薪民工被近百人追打!农民工春节回家遭抢!农民工……

农民工。干着最脏的活;吃着最少的饭;穿着最脏最破的衣服;走在最繁华最清洁的街道;拿着最低少的工资,却生活在城市最低矮最潮一湿的民工区中!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曾说:中国的农民工至少为中国每年GDP的增长占有7%的份额。中国的城市为什么会出现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他们辛勤工作,为什么生活依然举步艰难?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不是显得十分重要? 上一页12下一页

问我吗?

描写农民工的作文 篇2

一、作文中的“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倘若一篇作文中没有一处色彩描写,那么作文的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加上适当的色彩描写,一定会锦上添花。例如,《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对草塘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作者既向读者展示了草塘景色的层次美、静态美、动态美,还向读者展示了草塘的色彩美。“翠绿翠绿的、鲜绿色、翠绿色、墨绿色”,作者次第写出了草塘“色”的变幻,向读者勾勒出一幅草塘美景图。假设没有“色”的描写,那么这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就会逊色许多。

二、作文中的“声”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在家里有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在学校里有琅琅的读书声,快乐的欢笑声,悦耳的琴声和歌声,上下学的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各种叫卖声……声音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作文缺少了“声”的描写,就好像一部无声电影,令读者兴味索然。如果恰当地用好拟声词,表达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文章更加生动。譬如:春天来了,他常常到小河边玩。青蛙“呱呱”地叫着,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木,甲虫“嗡嗡”地飞着。三个拟声词,让无形之声变得真实可触,读者也会被这美妙的大自然的交响乐所陶醉、所迷恋。

三、作文中的“味”

在我们的生活中,“味”无处不在。例如,一个学生的习作《烤洋芋》:“爸爸把烤熟的洋芋掰成两半,分给我和妹妹。我摸了摸,热乎乎的,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孔里,那冒着热气的黄亮的瓤,就像金瓜的瓤似的。我一边吃一边细细品尝其中的美味,真是又香又甜,又沙又面。”小作者对洋芋烤熟之后浓墨重彩的描写,简直令读者馋涎欲滴,多么想亲自品尝一下烤洋芋的美味啊!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作者先写了荷花开放之后的“味”(清香),又联想到了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恰当准确,为文章营造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初中作文的语言描写 篇3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

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地位、年龄、职业、心理状态、文化教养等,使读者闻其言便知其人。例如:小表妹天真又活泼,有时候她会突然冒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话来。一次,她一本正经地对外公说:“外公,我们全家只有你最开心,你有好多名字:阿爸、外公、老头子、沈常根、老伯伯、爷爷……谁的名字也没你多。”在这里对小表妹的语言描写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年龄,准确表达出小表妹的天真无邪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反之,如果不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就很容易形成闹剧,如:八岁的小明对爸爸说:“你给我好好听着,下班就回家,不准喝酒打牌……”八岁的小孩会这样说吗?应该是谁说比较合适?这显然应该是爸爸的长辈或者妈妈讲的话才行,八岁的小孩对爸爸这样说话,显然是不得体的。再比如:不识字的农民李大伯说:“今天的菜真咸,氯化钠放得太多了。”这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吗?作为李大伯,该怎么说?一个不识字的农民,怎么说出食言的化学名称呢?就算他是知道的,可是生活中的语言也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可见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否则就很容出现表达错误、不得体的现象。

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场合、情境

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比如小明的语文课本不见了,当在课堂上不见课本时,他小心翼翼地翻着书包,心里默念道:“语文书,语文书呢,在哪呢?”显出了他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喧哗。下课时不见课本,他着急地翻着抽屉,大声喊道:“语文书哪里去了?谁见过我的语文书呀?书!书!”显出他的无所顾忌,急切的心情。在家里不见课本:“老妈!快来呀!我的语文书飞了!快,帮我找找!”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撒娇心态。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内容、语气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中学生要仔细体会,注意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三.人物语言描写要注重人物动作与神态

人物语言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并惟妙惟肖地模拟出来。如下一段描写: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说:“谁弄坏的?”董小天说:“没看见。”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李星说:“没看见。”这段话只是简单叙述了事件的内容,看不出人物的任何神态和反映,人物形象呆板、干瘪,试着将其改为:玻璃窗被砸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走了过来,瞪着眼:“谁弄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道:“鬼才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们一定要看好玻璃窗?”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哈……,开了口,好凉快哟!”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她大声说道:“是董小天,他和张小勇在玩,拿扫把大闹天宫,张小勇推了董小天一把,董小天一火,抡起扫把朝他死劲地打去,结果张小勇一躲闪,董小天就打到了玻璃,碎了。”董小天一跺脚:“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高芳芳理直气壮:“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耍嘴。”老师望了望四周,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下口水,神情恍惚。这样改正后,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了,懂小天的蛮不讲理,死不认账;张小勇的搅浑水,说东扯西;高芳芳的正直、勇敢,不怕得罪人,敢讲敢说;李星的胆小怕事,明哲保身等都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表现出来。

总之,人物的语言描写丰富多彩,好的语言描写能够传神地表现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在语文作文中,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时一定要注意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年龄、职业、心情、性格等,同时借用动作、神态和标点符号等辅助表达,准确描绘出人物的形象。

描写农民的句子 篇4

1、农民肩挑日月,手转乾坤,用勤劳的双手种出了中国十多亿人的口粮,清贫简朴却坚韧乐观,真是太不容易了。

2、农民的快乐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身上的巨石并没有在外界过多的停留,在短短的几十年之后,农民又重新开始了他们已经熟悉的有些陌生的圈子,又重新开始了他们的期盼。

3、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为上层地主统治阶级贡献自己的一生的人群。他们被困居在土地上,一辈辈转着同样的圈子,不管他们是顺从还是反抗,那深深的插入在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分界标志都没有表现出片刻的疲软和脆弱,于是农民转了几千年仍是农民,地主转了几千年仍是地主,虽然,农民和地主的某个具体成员可能会变换一下角色,但是,只要进了农民的范围,他就要开始在土地和生命的融合处死命挣扎的旅程。

4、农民为我们提供丰富充足的粮食,让人们的物质基础得以保障。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他们吃苦耐劳、心地善良、任劳任怨、邻里和睦相处、不斤斤计较、宽容待人,永远不求国家与人民的高回报,这些都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备的高尚品质!

5、徘徊在农村里的人们也填饱肚子了,也穿上衣服了,农民开始在他们麻木的背后,温暖的笑。他们无法穿透那层麻木的面具来看清现实,或许他们戴上麻木的面具根本就是不想看清现实。

6、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的脸渐渐消瘦下来,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不论条件怎样恶劣,工作多么辛苦,农民们都会坚持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劳动才会使他们走出乡村,远离贫苦,毕竟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7、他上身穿一件补过的、满是泥斑的短棉袄,下身是灰色的长裤,裤管卷到膝盖上。

8、他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纯朴,谦虚而寡言。从他脸上纵横的皱纹和善良的眼睛看,旧日的贫穷痛苦曾经压弯他的腰。

9、我仔细地端详着那位扎辫子的村姑,只见她上身穿一花格布衫,下身穿一条灰色裤子,黑里透红的脸上带着羞涩的微笑,浓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屋里的一切。她的个头和我哥差不多,看上去她是一个既秀气又大方能干的农家姑娘,真漂亮!

10、我有一个伟大的叫做“农民”的父亲。群山是他的脊梁,耕牛是他的伴侣,深深的犁沟印着他岁月的痕迹。他的汗水曾烫伤那片热土,他的`皱纹堆起了我未来……

11、他姓孙,很勤劳、很善良,眼睛不大,牙齿不很整齐,时常挂着笑容。全身被太阳晒得发棕,加上汗水的浸泡,浑身油光闪亮。他时常戴一副墨镜,光着膀子,左肩搭一条毛巾,穿一条短裤,脚下穿着一双大皮鞋,鞋上落了一层灰尘,经常热情的招呼着来往的顾客。

12、老爷爷是个十足地道的老农民:光头、黑皮肤;身上穿着城里难得看见的土布对襟褂,裤管像水桶一样大;腰间斜插一支吊着红布烟袋的旱烟管,稍一走动,布烟袋就晃来晃去,十分惹人注目。

13、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不高的个儿,常穿着偏襟上衣,花白的短头发上蒙着一块蓝色方头巾,一笑起来,眼睛里便闪烁着和蔼、亲切的光。

14、果园里,摘苹果的人们望着树上红通通的苹果,脸上乐开了花,眉毛也笑成了一弯新月。

15、对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16、春天农民辛辛苦苦的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再种别的农作物。一年四季,这样的顺序重重复复,为的就是种出蔬菜,然后卖到批发市,再到市场,最后被我们烹调成美味佳肴。 17、菜农之中男女老少都有,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粗糙。手都干裂了,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朴素、破旧,鞋上面沾满了灰尘。

18、不远处的地里,有一个农民伯伯正在干活,他的头上戴着一个头巾,他的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他的鼻子大大的,胡子长长的,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手里拿着一个锄头。在他的地里,他锄了很多草,头上已是满头大汗。

19、“笃笃笃”,从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我走过去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位农村大嫂:中等身材,穿着整洁的衣裤,满面红光,一双眼睛放着温和的光。

描写农民,父亲的好句精选 篇5

农民为我们提供丰富充足的粮食,让人们的物质基础得以保障。他们吃苦耐劳又心地善良,任劳任怨又容易满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菜农之中男女老少都有,大多数都是皮肤黝黑粗糙。手都干裂了,手指甲里塞满了黑黑的泥巴。穿着朴素破旧,鞋上面沾满了灰尘。

不远处的地里,有一个农民伯伯正在干活,他头上戴着一顶草帽,眉毛又长又黑,眼睛有点小,在太阳的照射下眯成了一条缝。他的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热了用它擦擦汗,身上穿着短袖,手里拿着一个锄头。看样子他已经锄了很多草,头上已是满头大汗。

我仔细地端详着那位扎辫子的姑娘,只见她上身穿一花格布衫,下身穿一条灰色裤子,黑里透红的脸上带着羞涩的微笑,浓眉下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停地扫视着屋里的一切。她的个头和我哥差不多,看上去是一个既秀气又能干的农家姑娘,真漂亮!

我的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山给了他挺直的脊梁,土地承载着他的梦想,他用汗水浇灌着那片热土,他用双手托起了我的未来……叔叔是一个十分健壮的农民,脸孔黧黑,眼睛明亮,性情平和而寡言少语,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个老实的庄稼汉。

来到田边,各个农民弯腰躬背拼命地干活,背上、腿上的汗水侵透了衣裳,头上的汗珠顺着下巴滴落在土壤里,整个人就像从水中走出来似的。

一个夏天过去了,农民的身上就像染了墨汁一样黑。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人们在家中品尝着果实,有说有笑。农民们又陷入了忙碌之中。有的农民摘果,有的农民割麦,还有的农民采瓜。冬天,寒风呼啸,刮在人们脸上就如刀割一般。农民们可顾不上这个,推上拾肥料的小车,出门寻找肥料走了很远的路,不叫苦、不叫累,只为找到更多肥料,让粮食长得饱满、结实。

父亲是个平凡得再不能平凡的农民。他清瘦、黝黑,头发几乎全白了。他不喜欢穿新衣服,不喜欢刷牙,不喜欢洗脚,不喜欢穿袜子。他没文化,不善言谈,只会用一双长满茧的龟裂的手去扶犁,去播种,去收获。

当我们来到农村,看到生活在良田与白云间的农民,看到他们辛勤耕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蔬菜,看到他们任劳任怨劳作的身影,不能不让人感慨和敬佩,勤劳而伟大的农民,有了他们的劳动果实我们才赖以生存,在爱惜粮食的同时,更应该赞美农民,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人民的骄傲。

有一种农民,是土生土长的,像我爷爷他们;有一种农民,像我父亲他们,背井离乡,抛家弃子,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城市里,从事最卑微的工作,享受最低廉的工资,无论风雨,无论烈日。在那繁华的地方,他们挥汗如雨的背影是喧嚣人群中一道永远沉默的风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的脸渐渐消瘦下来,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不论条件怎样恶劣,工作多么辛苦,农民们都会坚持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劳动才会使他们走出乡村,远离贫苦,毕竟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我有一个伟大的叫做“农民”的父亲。群山是他的脊梁,耕牛是他的伴侣,深深的犁沟印着他岁月的痕迹。他的汗水曾烫伤那片热土,他的皱纹堆起了我未来……

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和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

踏着晨曦出门的兄弟姐妹,顶着星月回家的父老乡亲。忙忙碌碌又一天,为的是冬天里能有春天,苦乐中能有甘甜。看这绿油油的蔬菜大棚。再望一眼那无边的小麦田,真叫我们有浑身的劲也使不完。虽然我们都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我们的汗水落地也能砸出金钱。收工后、男人们总是端着酒杯看电视。女人们却要忙今天的晚餐,孩子们用那笑声将我们一天的疲劳驱散。虽然我们没有更多的理想和信念。虽然我们生活的都平平淡淡,但我们却用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播种着金色的明天!

关于农民工的高二作文 篇6

那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独自走在马路边,和你不期而遇。你满头满脸都是灰,一遍推着砖,一边唱着歌,那悠扬的曲调飘荡在我的耳畔。我陶醉在你的歌声中,不禁抬头看着你。这时,你也注意到了我。不知怎么的,我心里忐忑不安起来,尽可能躲避你的目光。你却向我笑了一下,笑容是那么灿烂,那么和善。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意涌上心头。除了家人,还未曾有人这样亲切的向我微笑。面对这陌生而灿烂的笑容,我也不由自主地回了你一个微笑。看见我的笑容,你又唱起了歌,走开了。

一股莫明的好奇感促使我跟着你往前走,来到工地。我看见那里有许多的挖土机。一个颐指气使的工头在那指挥着,见你来了,便大声吼道:“先把这些砖头放那儿去。再去买几瓶矿泉水,整天就知道傻乐,有什么可美得!”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有话好好儿说不行吗?怎么这么凶!可是你还是乐呵呵的,唱着歌去买矿泉水了。

谈谈作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篇7

一、以形传神写肖像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神情、姿态、衣饰等方面。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 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 形神俱似, 不可千人一面, 千篇一律。有的同学平时不太留心观察他人, 提笔作文时, 就全是些陈词滥腔儿, 美人都是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都是瓜子脸儿, 柳叶儿眉;写坏人则离不开尖嘴猴腮, 贼眉鼠眼, 满脸横肉……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要把人物写活, 写真, 须写出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来。

基本的肖像描写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 (2) 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 (3)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如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在贾母面前, 在尤氏面前, 在丫环下人面前, 可以说把一个恶毒、伪善、欺下瞒上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4) 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如《三国演义》写诸葛亮从初次登场到魂归西天,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多次描写他羽扇纶巾、仪表从容、谈笑风生的丰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概。 (5) 工笔细描。如“他穿的衣服, 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 一件绣花的官衫大褂, 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 长长的领扣松散着, 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舒展地贴在身上, 整洁, 没有一丝尘垢。他有些胖, 背微微地佝偻, 他的半白的头发很滋润地分梳到后面, 还保持着昔日的丰采。在阳光下, 他的脸呈着银灰色——” (曹禺《雷雨》) 。

二、人物神态决定性格

神态描写的要求:抓住人物的特点, 选择与文章中心一致的特征有重点地描写, 还要注意顺序。如课文《全神贯注》中罗丹工作时神态的丰富变化。

三、人物语言显人物精神

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 本文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 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 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 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 常说的“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即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超技法的赞誉, 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教养等。

一般分:独白、对话、商谈等形式。独白也可以当做心理描写。

在语言描写中, 有三种引用的形式, 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如:

A.小战士批评似的说:“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B.“这可不行, ”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C.“这可不行, 这样毒的太阳, 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的说。

四、行为描写方法

1. 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如《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 双手抡起哨棒, 尽平生气力, 只一棒, 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 簌簌地, 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 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 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 只拿一半在手里。”

2. 在矛盾冲突中写行为。

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 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 就得让他过景阳冈, 遇上猛虎。否则, 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 也难写武松神威。

五、结合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例:坐在一旁的弟弟仰着头, 睁大了眼睛望着天空, 好像这样做, 会把天空中的一切, 都看得更清楚一些。他一边看, 一边用手指点着, 轻声地数着星星。弟弟在幼儿园刚学数数。小红姐姐问弟弟:“小琦, 你数数你的手指头和脚豆儿一共有多少个?”弟弟听了, 自信地用右手指着左手数:“一、二、三、四、五。”接着又用左手指着右手数:“六、七、八、九、十。”然后, 他低下头, 一边用手点着从凉鞋里露出来的脚豆儿, 一边数着。在一旁看着的人, 见他这副天真的样子, 都不禁偷偷地笑了起来。……

另外, 现实生活中, 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 也能恰当地表现人物性格, 我们要注意摄取人物的细小动作。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节描写, 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

谈高中作文描写技巧的培养 篇8

一、个性刻画,避免脸谱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描写景物和事件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描写方面,明显地缺乏个性和深度。这也是学生作文平淡无奇和没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是高中作文最重要的一项写作技巧,也是一般记叙文和其他文体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描写功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很好地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借鉴最有效。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而在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取胜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特色,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堪称登峰造极。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以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在这里,教师所要强调的是,在人物描写上,要拒绝脸谱化,不要一做好事就给人一个“红领巾”、“雷锋”的模样,只取其神,不取其形。这才是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作品中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贼眉鼠眼。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在作文的描写上必须突出个性特征,必须要让肖像描写渲染人物的性格,并能够提升人物在文本中的清晰度。正如郑板桥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描写,才能描写出成功的人物,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二、善于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如果说,人物描写是从大局着手,让读者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特点,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升华人物内心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件的描写,细节都是绝对成败的关键。《红楼梦》中,作者花大量篇幅写药材清单,不是浪费笔墨,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凸显荣国府的奢华生活。也就是说,局部的细节描写,对文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细节描写,当做一个专项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发现作家进行细节描写的奥秘,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如鲁迅就很善于“画眼睛”,他曾在《祝福》中十四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在《阿Q正传》中,着重描写阿Q头上的瘌疮疤;在《少年闰土》中,重点刻画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孔乙己》中重点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描写技巧,就需要在写作中,寻找最有效的“细节”和“局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开展以“从一个细节认识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细节,描写自己的同学,用一个局部表现出同学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思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写作眼光和写作切入点,最终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眼光锐利,见解独到

一般来说,好的描写会抓住事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事物情状和文本内涵无关的其他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就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的根源所在——没有个人想法和观点,按照大众思维行文描述。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想深度,以提高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1.观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如某省高考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要从整体上解读命题者的意图。首先“总有”说明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怀有期待,其次,“一种”是量词,强调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各种期待的集合体,再次,“期待”是叙事的重心,“期待”既不是理想,又不是梦想,而是要强调“等”。

又如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必须要考虑“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不平庸”,不能人云亦云。此外,要考虑“拒绝”怎么阐述,是抛开一切平庸,自命清高,与世隔绝,还是有选择地予以“拒绝”。这些思考是保证文章内容叙事广度的基础。

2.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这部分是保证文章深度的关键。看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否有可读性,就要看其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一样以《拒绝平庸》为例:学生要思考的不是其他人都一样,而是我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要思考“我的不平庸”能否反映出社会或者某一个群体的渴望或者期待,能否将个体体验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

3.提出见解的独到性

这也就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强调自身的独特视野和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综合前面两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技巧训练,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去提炼要表达的思想,然后用完美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将所写的人物、景物、故事真实、完美地表达出来。当然,培养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应该是教师时刻铭记的,毕竟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才能进行更为真实独创的描写和叙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25500)

关于农民工的高中作文800字 篇9

虽然,农民工的出现也给社会带来些许不和谐。但如果多给他们一些尊重,他们或许就不会去犯错;如果不克扣他们的血汗钱,也许他们就不会去犯罪;如果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少一些歧视,他们也许就是最纯朴可爱的人群……在这个鱼龙混杂,看似和平的世界里,时常发生着一些不为人知,不和谐的事。人们往往会想到做坏事的人肯定是那些地位低下的人,谁又会想到那些披着羊皮的狼呢?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谁能保证他们是廉洁的呢?如果你的眼里只有金钱,地位,那么很可能就会影响了你的判断力,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千万不要被一些外在的,虚假的东西迷惑了我们的眼睛。当今社会虽乱,但要相信还是好人多。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让我们学会宽容和理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吧!让我们对农民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吧!世界会变得更美好,或许你会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在现在的社会上,有许多人,干着最苦的活,却挣着最少的工资,还要听着别人的嘲讽,甚至被迫接受他人的鄙视。这些人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农民工。城市的建造,高楼大厦的崛起,学校公园的出现……无处不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无依无靠,他们只能干一些最苦最累的活,赚取廉价的生活费,也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虽然他们为城市付出太多太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的却是人们的冷漠无情。对于许多人来说,农民工是苦力,文化低,甚至是小偷骗子的代名词。可又有谁想过,没有他们,我们的城市还会如此美丽整洁吗?没有他们,建筑如何完成?楼房如何建造?没有他们,我们还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吗?他们是美好生活的建造者,却被沦为最不令人尊重的人群。他们默默付出就不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吗?难道他们只是一群“人工机器”?难道非得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虽然他们是外地来的,读书也许也不多,但是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平等,公正,和谐”,真正体现到农民工身上了吗?没有!

 

描写农民工的作文 篇10

时势造英雄。没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缔造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救世主。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很伟大。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英雄太少了……而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是我们身边最平常不过的人很多很多。

一座座参天大楼拔地而起,象征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气息、经济实力;却不知那繁华背后,是农民工兄弟的辛勤和汗水。

本文的主人公就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他就李冰,湖南开发区工地上的一名农民工。一脸憨厚,一身尘土,黝黑的皮肤,是他整体对我的映像。勤劳朴实的他,总是任劳任怨。搬砖和泥上云梯推砖车,干的最积极的总是他;生性老实善良,没有一句怨言也是他;平常不好说话,一句工友的`玩笑都能脸红半天的也是他。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却每年省吃俭用,资助了4名失学儿童。

他的饭菜是工地上最便宜的饭菜,他的衣服上的补丁是工地上最多的补丁,而他的那双已开了线的已磨破的那双球鞋,也凑合着接连穿了几个月。

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想起远在边远山区的无力上学的儿童,他每天都充满干劲。工友都拿他取笑,说他平时省吃俭用,是攒钱回家娶媳妇。他只是憨憨的一笑,又推起小车向前。

李冰就是这样一个憨厚朴实、最卖力、最能吃苦的普通农民工。因为爱,使他不再平凡;因为爱,使他不再那么模糊;因为爱,使他变得伟大,变得坚强,变得清晰。

我清楚的记得李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多爱别人一点,就等于多爱了自己一点”。

因为李冰心中充满了爱,所以使他在工作中更多地投入了自己的激情和热情。他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爱,寄托在了建筑的高楼上;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寄托在了边远山区失学儿童上。因为爱别人,使他充满爱。

浅谈作文中的景物描写 篇11

学生的作文如何写具体呢?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应如何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呢?

一、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

“万事开头难”,学生初练描写,最困难的莫过于不知道应该写什么?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应该交给他们一些描写的套路。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表达出对事物的多重感知的方法。如果能够在描写过程中,视、听、嗅、味、触等“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写作方法。

学完朱自清先生的《春》,我曾给学生留过一个作文题目《秋天的校园》,开始很多学生反映不会写。于是我给他们提示了一些古诗,让他们思考分别从哪种感觉写的:于是他们从“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懂得了应用眼睛去观察秋天的色彩;从“八月秋高风怒号”懂得了用耳朵去聆听秋天的声音;从“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懂得了用鼻子去嗅取秋天的味道;从“天阶夜色凉如水”懂得了用身体去感受秋天的温度……很多学生觉得开窍了,写作一发不可收。

其实初一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和第七段关于春夏秋冬的百草园的描写;《社戏》中关于“夏夜行船”和“月夜归航”的描写都是练习“五觉法”的很好的范例。

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

掌握了“五觉法”,只是让学生有了可写的内容,要想增加文章的文采,必须指导学生有意识的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练习运用修辞,可以有意识的做一些修改训练。比如把“天空,更加蓝;云,更加洁白;水,更加清澈;大地,更加广阔。我,更加美丽。”加上修辞修改成“小鸟,因天空而更加轻捷;微风,因轻云而更加温柔;鱼儿,因湖水而更加可爱;树木,因大地而更加茂盛。我,因初中生活而更加美丽。”

三、抓住事物的特征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它需要老师的强迫和激发。我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寒冷”的小组对抗,让学生去寻找寒冷时人和动植物的反应,却不允许出现寒、冷等字眼,说不上来或重复的组淘汰,来决出优胜组。结果原本要进行一节课的活动整整延续了两节课,同学们连冷的时候摸到暖气时感觉很热还是没感觉都讨论到了,这一篇“寒冷”的作文写得极其成功。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去写一个季节,却不允许他们在文中直接点明季节,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寻找能体现四季特征的细节,如春季融化的冰雪,待放的花蕾;夏季盛开的鲜花,如茵的树木;秋季累累的硕果,金黄的麦浪;冬季皑皑的白雪……

四、情景交融

会景物描写了,学生往往陷入另外一个误区。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考试没考好,见到蓝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欢唱的小鸟也无心欣赏。”还振振有词的说当时天气确实很好,可如果你真的心情不好,明媚的阳光只会让你觉得刺眼;歌唱的小鸟也会让你觉得吵人才对。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你高兴时,小鸟为你唱歌;你悲痛时,乌云为你哭泣。同样面对寒冷的冬天,毛泽东感受到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岑参看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妩媚;孔子则体会到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哲理。

试析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微动作描写 篇12

关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论述, 恩格斯曾经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据我看来,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进行此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中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若要想让学生成功地刻画人物形象, 就应先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地指导, 尤其是指导和训练他们观察和筛选关于人物 个性特征 的有效信息。 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曾指出的那样: 教师要能帮助学习者将注意力聚焦在信息呈现的关键部分, 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可以说, 成功刻画人物, 让其个性突出的写作技法多如繁星, 由于篇幅所限, 笔者在此仅想对用微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加以详细地论述。

一、何谓“微动作描写”

生动传神的微动作描写使所绘之人千姿百态、个性鲜明。何为微动作描写? 它就是指对能够展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看似多余的细小动作进行及时地捕捉和描绘 , 以此凸显典型个性特征的描写方法。这些看似多余的细微举动, 却能一针见血地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正如作家刘真所说:“作品中的细节就像活人身上的细胞, 是艺术作品当中的灵魂。所谓作品的高度深度是由它的细节部分决定的。”一个出色的作家之所以能让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 是他们用自己的如椽大笔来描摹人物, 用精妙的雕刀雕琢形象。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里到处是用微动作刻画人物的例子: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在其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用一个“攥”字和一个 “缩”字既刻画出胡屠户嗜钱如命、唯利是图的性格, 又让我们揣测出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鲁迅先生在其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用一个“排”字和一个“摸”字成功地描画出孔乙己有钱时摆阔炫耀的性格和穷困潦倒时的寒酸形象;著名作家孙犁在其短篇小说《荷花淀》中是这样描写“水生嫂”的:“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 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个“震 ”字和一个 “吮”字使“水生嫂” 的形象跃然纸上 ;再如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其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用“扑”、“抢 ”、“撬”等一系列表示细微动作的词语将老葛朗台贪婪、嗜钱如命的性格写“活”了。

然而, 让我们老师感到沮丧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漠视这些展现人物性格的细微动作, 更不要说用精当的微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了。因此, 笔者认为,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物、体味生活, 学会运用微动作刻画人物。

二、微动作描写的注意事项

微动作描写确实能够用简洁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逼真、典型, 使情节可信度增强。然而, 学生在用微动作的方法来描写人物时要力求做到妥帖, 不盲目。具体注意以下事项:

( 一 ) 真实可信 , 以现实生活为依托且高于现实生活

作文就要从真实生活细节中取材, 书写现实。因此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微动作描写时一定要能够精确、逼真地反映现实中的人物的个性特征。其实, 真实地再现生活中的“真实”虽然并非要求“真”的人, 但也决不能天马行空胡思乱想, 必须符合生活实际书写“食人间烟火”的人。

(二) 典型

用微动作描写人时, 要能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并非不加选择、洋洋洒洒不着边际地全部描绘。可以说, 人物个性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各异。

(三) 能凸显主题

微动作描写完全是为了塑造人物形 象和表现 主题思想的, 因此要精心挑选那些最能体现主旨和人物特有品质的细微动作加以描写。

(四) 要传神

鉴于微动作描写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特殊的作用, 我们在遣词造句时务必反复推敲以传其神韵。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细小的动作镌刻于纸, 铭刻于心。

三、 微动作描写的提高训练方法

要使学生扎实掌握微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写作中熟练运用, 仅靠观察生活和品读有关写人的经 典语段是 远远不够的。 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 让其灵活巧妙地运用微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一) 精于观察, 善于积累

俗话说: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我们要想用微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就少不了平时的深厚积累, 其中多读勤思是主要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让他们用独特视角观察身边的人和体悟生活, 让生活中的点滴积累成为微动作描写的源泉。

(二) 专项训练, 逐层提升

梅里尔的教学理 论指出 :教师只有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辅导, 依循从“扶”到“放”、渐进“独立”的原则 , 不断尝试应用才能收到实效。教师可通过专题训练授之以技法, 给学生提供细节描写训练的平台, 通过有梯度的训练, 为学生的独立写作做好铺垫。具体可进行以下尝试训练:

1.选词训练

进行有关 精当动词 的填 ( 选 ) 词训练 , 反复推敲用哪一个动词更贴切、更巧妙。说起对精当动词的填 (选) 词训练, 让我们不禁 想起后人 对贾岛的“ 推敲”典故的争论 , 很多人都和韩愈一样认为“敲”字要比“推”字更精妙。 但是, “韩愈的评判并非就是终审性的结论。此后许多文人墨客对‘推’字还是‘敲’字运用的孰优孰劣, 多次展开过激烈的论辨, 于是推敲的历史公案就产生了。到现在仍争持不下。有人觉得这二字各有妙处, 强说其中的一字胜于另一 字有失公 允 , 似乎‘敲’字从声形合一的方面确如韩愈所说的胜过‘推’字;但如果从音韵 读来 , ‘推’字 要比‘敲’ 字悦耳些 , 并且还认为‘推’ 字更合当时的静谧的气氛。” (摘自吴礼明的“研文的余屑”中的《关于“推敲”公案:深处见诗心》) 。还有学者认为, 到底是用“推”好, 还是“敲”贴切要看当时的具体情景, 僧人要进的“门”是自家的, 还是别人家的, 自己家的门当然用“推”合乎情理, 若是别人家“门”, 用“敲”更合理些。可见, 到底用哪一个动词或是用哪些一连串的动词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境。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时常引导学生反复琢磨作者运用动词的精妙之处并及时地让学生进行人物动作的片段训练。

2.人物“写生”的训练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真实的情境, 降低人物描写的难度, 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词可写, 在平时的具体作文教学时, 笔者曾进行两种教学的尝试:第一, 让一位模仿能力强、善表演的同学进行现场表演, 其他同学观看表演后进行讨论点评表演的情况, 最后再进行文字描述。这样做虽然浪费了一点时间, 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还是很有效的;第二, 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来确定一个人物的特有性格, 学生进行讨论后扩写。比如, 请用至少5个动词来描写一位“慈祥”老人的细微动作。

描写农民工的作文 篇13

它是一只茶色的小仓鼠,小巧玲珑的,很是可爱。起初,它很怕生,只要轻轻摸一下它,它就会立马躲开,去吃东西了。买来的时候,它被关在一个小盒子里,我觉得太小了,就把它养在一个大纸盒里,里面放了食物,水,盒子……还有一些供它娱乐的小玩具。刚来到新的环境,它有点好奇:一会跑到角落里啃着纸屑,一会又在盒子里打滚,把木屑都踢出来了,真是个小捣蛋鬼。

它好像一点儿也不挑食,什么食物都吃,比如,木屑、坚果啊、瓜子啊,这些都是它爱吃的。有时候连饼干屑,面包屑也吃,都快变成一只小馋鼠了。

记得有一回,我把小仓鼠拿出来喂食,却忘记把它放回纸盒里了。等我再想起来的时候,它已经不见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找了个遍。最后才发现它躲在窗帘后面睡熟了。通过这件事情,我以后更加小心地照料它了。

描写樱花的作文作文 篇14

樱 花

我喜爱樱花,樱花很美,而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就是能边坐在开满樱花的树上,边赏月。因为,我认为这很有意境。

直到有一天,朋友告诉我一个关于樱花的传说:在遥远的东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美丽的樱花树下,有着许许多多属于那些武士道的灵魂。传说樱花本来只有白色,而那些壮志未酬的武士选择在他们喜爱的樱花树下了结自己的生命,鲜红的血缓缓的渗进泥土里,把樱花的花瓣渐渐染成了红色,樱花的花瓣越红,说明树下的亡魂就越多。

为什么每一个美丽的事物身后,总有一些让人心伤的东西呢?我黯然神伤。嫦娥奔月的传说如此,牛郎织女的传说如此,为什么就连樱花的传说也如此,我一直相信樱花树的传说:古时候日本的樱花是白色的,纯白如雪。女孩爱上一个男孩,男孩说好会回来找她。女孩天天在树下等她的男孩,而男孩始终没有出现……女孩边思念边哭泣,哭啊哭啊,直到流出血泪。血红的眼泪。继续流。直到油尽灯枯。临终前,女孩奄奄一息地对樱花树许愿:希望可以等到男孩的回来。女孩化为泥土,永远的与樱花树合为一体,那滴滴血泪也融入花苞…… 终于有一天,男孩回来了。远远的看到了樱花树,满树樱花。一阵风吹来,花瓣如雪花般洒落。男孩为眼前的美景惊呆了,他抚摸树身良久。不愿离去。他始终都不知道女孩临终时的最后一句话——希望我的眼泪可以化作花瓣,代我向他诉说我对他无尽的思念与爱恋……

上一篇:《幼学琼林》读后感1000字下一篇:语言学概论全部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