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大家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书的意义大家(共13篇)

读书的意义大家 篇1

2)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3) 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巴金

4)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5)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清)朱用纯

6)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7)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8)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勤奋是智慧的钥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9)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0)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11) 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12)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13)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4) 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15) 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16)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17)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8)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19)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读书的意义大家 篇2

关键词:《读书》,编辑思想,指导意义

从1995年《读书》杂志更换主编开始, 这份以思想和评论见长的杂志开始走向学术化, 原来既有思想又好看易读的杂志, 渐渐远离普通读者。从1979年到1995年的16年, 是《读书》杂志的光辉岁月, 先后发表了《读书无禁区》、《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百无一用是书生》、《后什么现代, 而且主义》、《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大量在读书界和社会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读书》杂志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 其成功的方法和编辑思想对我国杂志编辑工作非常重要。本文以《读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陈原和曾担任11年主编的沈昌文的编辑思想为主线, 试着探索此时期《读书》杂志的编辑之道。

“三无”办刊, “兼收并蓄”

新闻出版工作者多是知识分子, 很多是某方面的专家, 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出版工作确实大有裨益, 近些年更是提倡“专家型记者编辑”, 看上去与多年来倡导的“杂家”理念相矛盾。1995年前的《读书》杂志, 并不提倡“专家型编辑”, 而是追求编辑的“无为—无我—无能”。[1]37

如何理解“无为—无我—无能”?作家王蒙对此有专门的解释:“出版家、编辑家只有进入兼收并蓄的‘无’的状态, 即无先入为主, 无偏见, 无过分的派别倾向, 无过分的圈子山头 (有意或无意的) , 无过多的自以为是与过小的鼠目寸光, 无太厉害的排他性, 无过热的趁机提升自己即为个人的名利积累的动机, 才能兼收并蓄来好稿子, 也才能真正团结住各不相同的作者。”[2]

实际上, “三无”编辑思想的出现在当时有点出于无奈。除了主帅陈翰伯、陈原等人学识高之外, 《读书》杂志的5位编辑, 4位是高中生, 另一位也只是上过工农兵大学, 而他们要办的是一份“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仅凭他们自身的学养和专业知识很难做到既有思想又有文化, 不得不虚心求教, 依靠作者。而这种理念, 刚好与杂志的读者定位相契合——“她的读者对象……就是喜欢看书, 不是做学问的普通人。”[3]

当这个“三无”渐渐成为《读书》的办刊思想时, 它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因为所发表的文章不是高深的学术文章, 而是思想文化评论, 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人都能读懂, 刊物渐渐成为一个思想启蒙的园地, 成为知识分子爱读的杂志, 发行量达10万份。

正因为“三无”, 才有了“兼收并蓄”。文章涉及面非常广, 作者不问出身, 即使被称为“自由主义刊物”, 却仍然发表新左派代表人物的文章。不过, “兼收并蓄”也有一个原则, 就是“必须鼓励新见, 更要发掘新见”, 因为“《读书》不是学术性杂志, 文章可读与否, 是它的生命线”。[4]20

举办《读书》服务日, 和作者“谈情说爱”

1995年以前, 《读书》杂志的主编都非常认同邹韬奋服务读者的思想, 提倡“竭诚为读者服务”的主张, 坚持编者和读者、作者地位平等。“我们同读者是平等的, 没权利教训读者‘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1) 因此, 范用和沈昌文等人开始推出“《读书》服务日”活动, “每月至少一次, 租个咖啡馆, 摆上十来张桌子, 请我们的作者、读者随意坐下, 随便喝咖啡聊天。我和几位同事周旋其间, 借机了解信息, 讨教主意……”[4]20但“《读书》服务日”不是为读者服务的, 而是与作者见面交流, 目的是联络感情, 寻找选题。“编辑部的同志在‘服务日’这一天得以同自己的作者有一个晤面、交谈的机会, 并且可以就已出新书交换看法。不少篇书评文章就这样产生出来了。”[1]35沈昌文说, “‘服务日’过后, 够编辑部消化好长一个时候。大家兜情况, 想选题, 深入组稿, 所有这些这时都有了动力。”

重视作者的发掘和培养是《读书》的传统, 也是其成功的法宝之一。除了这种服务日的方式外, 编辑部还主动出击, 各显神通, 如冯亦代任副主编时, 将钱钟书、金克木等人拉入《读书》的作者队伍, 还请到了海外著名学者, 如董鼎山、韩素音, 使得读者能及时了解海外的新思潮。像王蒙、朱学勤、陈平原、樊纲、汪晖等也成为它的主力作者, 写了许多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章。

沈昌文将编辑与作者的这种关系比喻为“谈情说爱”, “办法是同各色各样的作者、读者交流思想感情, 目的是从他们那里汲取知识资源……它帮助我们一些小人物把这么一个刊物坚持下来”, “为读者提供最佳产品”。[1]50“20世纪80年代后, 还是陈原这些老先生, 言传身教, 要我们真正把作家当做‘衣食父母’。可以说, 《读书》之所以办得出色, 受此论之惠多矣!”[5]90

不过, 与作者“谈情说爱”不能只靠取悦, “还要让他们感觉你能读懂他们……做编辑既要注意上面的导向, 还要了解作者, 了解他们的思想”。[5]90“做编辑其实就像做一个家庭主妇, 看起来在家中是个弱者, 实际上却起导向作用, 不能让作者为所欲为, 要相当巧妙、相当有主见, 不能让丈夫有外遇, 也不能让稿子流出去。”[6]比如, 学者金克木在“文化大革命”时饱受批判, 但他是个非常有才华、非常傲气的人。沈昌文去拜见他, 向他约稿。当时他带了几本新书去, 聊天中, 他假装无意地说了一句金克木的诗 (其实是昨晚他才读到背下来的) , 金克木一听非常高兴, 结果聊到最后他要走了, 金克木送他到门口, 手扶在门框上就是不肯松开, 跟他就那样在门口又聊了15分钟。后来金克木给《读书》投稿的时候, 一投就投5篇, 说另外4篇是附上的, 随便怎么处理。

除了重视和作者“谈情说爱”外, 《读书》还重视做好读者服务。比如, 长期在杂志上推荐好书新书, 从1986年起, 又开始为读者代购图书, 免去了读者找书的麻烦。

“积极把关”, “解放编辑”

编辑不管是从事何种新闻出版工作, 其角色首先是“把关人”, 要保证不出政治错误、导向错误、文字错误等。但《读书》不提倡“死把关”, 特别是不能把一篇有好料的文章“把”死掉了, 要尽可能地让它活过来。“把关”有许多种……我们所记得的, 往往只有两条:积极地把关和消极地把关。”[1]277所谓“积极把关”, 就是认真对待作者的文章, 发现文章精彩的部分就与作者多沟通, 提出修改建议, 而不是直接“毙掉”。而消极的把关, 则是为了办刊安全等原因直接弃之不用。

实践中, 要做到“积极把关”并非易事, 一是容易犯错误, 二是容易踩“地雷”。为此, 沈昌文呼吁“解放编辑”。他认为, 编辑既要有社会责任, 做好把关人, 而且“无限制的‘编辑自由’是不存在的”, 但是, 目前一个编辑的首要社会责任应当是解放知识的生产力。“要解放文学生产力, 解放哲学生产力……同样重要的是要解放编辑生产力。也许这还更重要一点, 因为编辑生产力解放了, 才更可能解放其他学术理论的生产力。”[1]65“积极把关”、“解放编辑”的论述非常有新意, 也很有针对性。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当然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但更应该在此基础上, 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解放思想、解放编辑, 创造性地将报刊办得有思想、有价值、可读性强, 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历史上, 无论是《新月》、《小说月报》, 还是邹韬奋创办的《生活》杂志, 无不是打破框框, 敢于突破, 在创新中赢得读者。

文章要短, 要有可读性, 绝对不能说教

一份学术性刊物, 其文章可以不以长短论, 也不讲究可读性, 但作为一份思想性刊物, 可不可以长一点?可不可以深一点?创办和主持《读书》的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陈原说:不行。“《读书》的主张是陈原老总提出的, 我觉得很受教益:要有思想性, 要有启蒙, 可是绝对不能说教, 而是要有可读性。他认为文章要短, 不能超过三千字, 后来我接手后改为不能超过五千字。”[7]

陈原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陈原是语言学家, 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社会语言学》,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是信息的载体, 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还从现代汉语几个用例“模型”出发, 分析语言交际的最大信息量和最佳效能。语言文字如何才能产生良好的效能?当然是通俗、简练、精短、不说教、可读性, 只有这样, 读者才不会反感, 不会产生阅读障碍和疲劳。

陈原特别强调“绝对不能说教”有其原因。一是当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 “文化大革命”中说教的文章令人生厌。二是《读书》的定位是一份“思想文化评论杂志”, 作者以专家学者等知识分子为主, 因为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专才, 很容易在文中陷入说教境地。陈原提倡的, 其实是一种非说教性的文风, 这对后世此类杂志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后来的《万象》、《书城》等思想文化休闲杂志, 都反对说教和晦涩的文风。

《读书》的编辑们还有一个目标:要把这份思想性刊物办成一份可以躺着读的杂志。这种目标恰好是陈原提出的可读性易读性的体现。“它是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 应当可供他们‘卧读’……总而言之, 思想性和可读性, 应是《读书》杂志始终不渝的目标。”[4]22

对当下杂志编辑工作的意义

《读书》的这些编辑思想在1995年之后并没有很好地继承下去, “学术化”、“看不懂”成为读者对它的主要批评, 连它的前任主编范用也说:“我看不懂现在的《读书》, 早就不看了。”

时隔15年再来重温《读书》曾经的编辑思想, 觉得弥足珍贵。“三无”理念不但没有过时, 反而值得继承和弘扬, 哪怕是办学术性、专业性的刊物, 这种理念也值得借鉴, 只有抛弃流派和学术的偏见, 才能办成一份百家争鸣、质量上乘的杂志。“三无”理念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真的“三无”, 而在于它对作者的重视, 在于它对办好一份杂志的追求, 而这恰恰是许多杂志所缺乏的。

除了重视作者外, 《读书》对读者的重视可以从陈原和沈昌文等人提倡的一些办刊理念中窥见一斑, 比如文章要有思想性但又必须通俗易懂。诚然, 重视作者和读者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光荣传统, 但如何重视却有方法上的不同。特别是在当下, 对读者的重视传统得到了弘扬, 但对作者的重视却不尽如人意。比如, 沈昌文提出的“和作者‘谈情说爱’”的主张, 因为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写手的大量涌现, 渐渐为许多编辑所不重视。特别是在主张加强“编辑策划”的当下, 编辑的主体意识有点过头。尽管也策划出了许多不错的作品, 但“编辑这个行业, 恐怕还是不能把‘为他人作嫁衣’这个观念完全扔掉。编辑的主体意识, 照我看, 不能张扬得过分。这么多年, 我始终有这样一个主张:一个高明的编辑, 是能够让作者写他最想写的东西, 让译者翻他最想翻的东西——这样出来的东西才会是精品。我们做编辑是干吗呢?就是把这样一些东西组合起来。当然, 并不排除一个编辑在某种程度上对作者的影响, 也不排除在某种程度上的包装。可绝对不是说, 编辑的主体意识要主体到了作者要根据编辑的意图来写。那样我觉得往往出不了精品、出不了好东西”。[8]

参考文献

[1]沈昌文.阁楼人语[M].作家出版社, 2003.

[2]王蒙.有无之间[M]//沈昌文.阁楼人语.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3:2.

[3]高任飞.范用:给普通人办《读书》[J].南方人物周刊, 2007 (18) .

[4]沈昌文.出于无能[M]//沈昌文.阁楼人语.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3.

[5]沈昌文.最后的晚餐[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6]李培, 毛一竹.沈昌文:编辑就像“家庭主妇”[N].南方日报, 2008-10-04.

[7]吴怀尧.沈昌文:阅读率下降出版商要负责[EB/OL].大河网, 2009-6-12.

文学大家的“读书经” 篇3

当读完以下几位文学大家的“读书经”后,你会怎样把书读得更好呢?

鲁迅 读书”四法”

多翻法:在手中,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看一遍序言,或者读几页内容。书并不是放在橱柜中了事,更不能写上自己的姓名就算拥有了。书是要读的,不管它是什么书,开卷有益。

跳读法: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读书,谁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如果固执于一点,一味地死抠一字一句、钻牛角尖.那么,就会因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甚至连这障目的“一叶”也弄不明白了。

选读法: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名家的选本,从中觉得作品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作者的专集;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个人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

背书法:背书方法有点与众不同,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小楷字。把书签夹到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加强记忆。等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下来了。

郭沫若 目的不同,方法不同

读书的方法大体上要看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为学习而读书,有为研究而读书,有为创作而读书,有为娱乐而读书。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免有些差异。

为学习而读书,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强迫性的,非读不可。进步的国家要培养健全的国民,一定有周密的国民教育课程,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这是无庸置疑的。一个人有相对的择业的自由,但所学的课程,一经择定,便必须完成一定的职业教育课程,这是不由自主的。

为研究而读书,这或许是狭义的读书方式。譬如研究一门特殊学问,或者特殊问题,凡关于那门学问或那个问题的一切书籍和资料,必须尽可能把它们全都搜罗,把它们读到滚瓜烂熟,这样,你对于那个问题便有了充分的把握,你就可以成为该门学问的权威。

为研究而读书,我的方法是(一)直探本源,不受前人的束缚;(二)搜罗一切资料,集腋成裘;(三)对于资料毫不容情、毫不惜力地加以检查,而且必须彻底,绝不放松。这样研究才会有成绩。

为创作而读书,实际上就是观摩的意思。我自己在写作上每每有这样的一种准备的步骤。譬如我要写剧本,我便先把莎士比亚或莫里哀的剧本读它一两本;要写小说,我便先把托尔斯泰或福楼拜的小说读它一两篇。读时也不必全部读完,有时仅仅读几页或几行,便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而不可遏止地刺激我写作的兴趣。

为娱乐而读书,这应该是人人所有的经验。在工作的闲暇,读起采的确可以使人忘却疲劳而增进生活乐趣。还是应该有限制,书本种类繁多,质素不一,必须加以选择。

茅盾 主张读书要入迷

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堂•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

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有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

巴金 该背就背一些

主张读书应该独立思考。虽然读过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有不少书也曾对他产生过影响,如卢梭、鲁迅、屠格涅夫的作品等等,但他在感动之余,仍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他曾告诫读者:“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越过种种障碍,顺着自己的思路前进,很自然地得到了应有的结论。”

对于必读的书还得读,该背的就背一些。巴金小时候对《古文观止》等几种书都能背诵或熟记,其中有些文章虽然“背得出却讲不清楚”,似懂非懂,但是,“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他认为小时候熟背一些文章对自己以后写文章很有帮助。

主张多读名著,反对删节的文学名著。曾客观地分析道:“能够看书的读者,他们在生活上、在精神上都已经有一些积累,这些积累可以帮助他们在作品中‘各取所需’。”所谓“各取所需,”就是相信人们在读书时会有自己正确的选择。

老舍 我的读书经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 “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走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林语堂 随缘读书

认为读书当凭兴趣,喜读则读,不爱读就放到一边不读。在他看来,将读书理解成“求知”和“心智进步”是不正确的,“读书之时如怀了这个念头,则读书的一切兴趣便完全丧失了。”所以,他非常重视读书的本意。在他看来,如果你高兴,在读书之时,将一条腿放到高处比如桌子和椅子上也没有关系。

很多时候林语堂也无法完全随意,如在字典和工具书面前他就非常毕恭毕敬,对自己要求也格外规范和严格。出门时他总是随身带着那本袖珍英文字典,用他的话说,它只有两双袜子大小,但功用却不可低估。

朱自清 主张力戒浮躁

提倡大家热爱读书倡议书 篇4

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同时,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这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4月23日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书香致远 阅读悦美”读书活动安排:

1、4月23日晚上7:00 “阅读悦美”读书沙龙

2、4月24日下午2:30 图书互换 共享阅读

3、4月24日晚上7:00 小小图书管理员体验活动

读书的意义 篇5

姓名:李优佳 学校: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 四年级(1)班 指导老师:常老师 电话:2856158

邮箱:1908869371@qq.com

读书是快乐的,它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但读书也是辛勤的,只有用心刻苦读书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奥义。眼望四周,街道的店铺里、乡邻的家里、我们的身边,可以说是无处不无书,但就在这书的世界里,又有多少人知道读书的意义呢?

我国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在小的时候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也应把这句话作为我们读书奋斗的目标,因为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只有刻苦学习、努力读书,而且还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才能成为一个干实事、干的事的国家栋梁!

我国古代伟大的诗圣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想必是给了许多人一个启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才能做到与人谈论时、口语交际时、举笔写作时会胸有成竹的去说、去写,这,也是读书的意义。

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行字“读书就是学习前人的经验,学习生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刚开始还不是很懂,但渐渐地,我也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他很有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丰富自己的知识,去方便写作,而是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去看看前人的经验,总结一下自己应当做一个怎样的人,去干一件怎样的事,去走一条怎样的路,前人留下的经验,能让你不会很容易让你走上偏门邪道,所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嘛!想必这也是读书的意义吧!

读书的意义作文 篇6

有的人适合学书本知识,分数可能就高,有的人是体育型的人才,对书本的理论知识就是不感兴趣,考试分数低不能说明他们笨或是差生,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现在到处都在比分数,认为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做错题目就是差生要受罚,这是不公正的,接受教育读书主要是引导孩子们知道文化知识,做一个文明的人,为以后的成长打点基础,做作业和考试是提醒我们记住一些知识,不是为了做排名或惩罚用的。

校内的书本知识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的心血编写而成的,当然是好东西,但她只是考虑了大部分人可能应该看的书和知识,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只有安心的去读书,不是为了考试和分数,这时候才能慢慢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才能体会知识的力量。

我没上我作文补习班,但我坚持看一些其他写小学生的作文,我不一定把课本背的滚瓜烂熟,但我能从很多文章中讲解出我的看法(主要和爸爸交流,爸爸觉得先进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师生交流,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做,答案也不是一个只要有道理就是正确的),所以我没事时我就看课外书,任何种类的,有时候我都看到孔子和庄子等书了,尽管不懂,但里面的话很好听很有意思。

坚持读书,我们就会找到真正的自己,不要做考试分数的小跟班。

编后感:

读书的意义大家 篇7

冷静地反思一番,我觉得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昔非今比”,缺乏引导教育

中国国民不爱读书,细想起来还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叫作“今非昔比”。社会是进步的,遥远的不论,单以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巨大成果为例,用“今非昔比”我觉得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而应该用“史无前例”、“绝无仅有”更恰当。但若用在国民读书上,就不能用“今非昔比”了,而只能以“昔非今比”来描述比较恰如其分。因为现在我们国民的读书热情真的太差了!———人心浮躁、物欲横流,功利主义、金钱至上,人们哪还有心思读书!不读书、“读书无用”的畸形心态充斥着某些国民的内心世界———这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扭曲。

有鉴于此,对国民特别是中小学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的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尤其是用我们老祖宗们勤奋读书的那些令人景仰的光辉事例来教育青少年学生,应该是很有说服力的。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以来就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励志范例:为求读书,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匡衡凿壁偷光;为求读书,孔子“学而时习之”至“韦编三绝”;为求读书,杨时“程门立雪”,而冻僵双腿,传为千古佳话。即便是封建帝王、诸侯国君,也视读书为治国安邦不可或缺的战略:孙权劝学,成就了“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待”的“吴下阿蒙”;饱读诗书的鲁肃在周瑜眼中简直就是一位“胸怀韬略,腹隐机谋”的大略雄才;饱读经书的诸葛亮,堪称中国历史上神鬼莫测的一代大军事家、智慧的化身;毛泽东一生“读书破万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政治家、军事家;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中国现、当代史上绝无仅有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国之栋梁……

正是这种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以及前人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使得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名贯古今,誉满全球,也使得我们中国理所当然地荣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桂冠。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当代国民引以为傲吗?

二、国民劣根性仍未根除,人的素质亟待提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逐渐变得不文明了:身裹乞丐装,走路闯红灯,掺杂使假,坑蒙拐骗,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特别是中国游客在境内外暴露出的到处乱涂乱画:某某“到此一游”;甚至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处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等不雅印记,丢尽国格人格!更有甚者,极少数游客居然在庄重神圣的北京故宫旅游景点挥拳飞脚,大打出手!……

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啊?原因是复杂的。但是与我们的国民的劣根性根深蒂固、久积成习的痼疾不无关系,加之商品经济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观念的不良影响,导致人们内心失衡。所以,不读书、不看报,不讲文明、不讲礼貌也就不足为奇了。好像是从市场经济开始,某些国民就已经被铜臭迷住了双眼,玷污了灵魂,变得越发“现实”、势力起来。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本是古代抨击当时社会现象的两句“增广贤文”,不幸却成了今天某些拜金主义者信奉的“人生格言”。

如果这只是成年人们在经济转型期不可避免的“过渡期心态”,还情有可原;倘若以此畸形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青少年的话,那我们的孩子们可就彻底惨了!我们的未来就没有希望了!

三、在中小学持续开展读书活动势在必行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寄语青少年的一段名言,也是老一代革命家、前辈对新一代的希望所在。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要想成为新型的“才人”,不读书、不看报是没有可能的!

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的校长、广大的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重大而严峻的课题:如何引领中小学生开展持续的读书活动,并将其作为语文教育的第二课堂,有计划、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这件事做好了,对家庭、学校、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意义。

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教育应该先行。首先从校长开始———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治校的决策者、当家人,理所当然地要担负起读书活动引领者的责任,这也符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道理。其次,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学科,语文学科本身就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在教材中体现得比较充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文环境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使他们“近朱者赤”,早早立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读书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的校长、语文教师还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活动计划”或“班级阅读方案”,使广大教师、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读书活动有法可依,积极稳步地推进全校师生读书活动的健康发展。

至于阅读书目,各校可以根据师生自身的实际来确定。一般来说,还是应以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推荐或公布的中外文学名著为基础,将这些名著合理地架构在小学———高中12个年级教学活动中,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每学年安排适量的阅读内容。与此同时,学校应该依据所制定的“阅读计划”组织班主任、语文教师每周至少安排两次固定的读书时间,每次不少于一节课。

还有一点不容置疑:到初三年级毕业时的阅读量应不低于400万字;高三年级毕业生的阅读量应不低于1000万字。在这方面,上海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除了与学生完成教育部推荐的必读书目的阅读之外,每个月还向他的学生推荐一部优秀文学名著。由于程老师有一整套的读书训练计划和阅读指导技巧,所以,他的学生都能饱读诗文、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因而也就训练有素。具体标志就是:他历年教授出来的高三毕业生,语文成绩普遍优秀,学养深厚,文采飞扬,在历年的高考中摘金夺银,凸显出了独树一帜的团队特点。

我们不是程红兵,我们也没有他那么大的本事。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道理我们是懂得的。因此,我们强烈呼吁基础教育阶段的校长、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尽早转变观念,树立“开卷有益”的意识,尽快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每个人勤奋读书的智慧和力量,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读书运动,让我们的家庭、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乃至政府机关,到处洋溢着“书香气息”,营造一个人人想读书,各个要读书、会读书的良好氛围,使全民读书活动走进家庭、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整个社会。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真落实学校“读书活动计划”或“班级阅读方案”,使读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让广大中小学生从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学识修养,在阅读中净化灵魂,提升自我。

读书的意义作文 篇8

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把读书都当作一项改变人生命运的事情。中国从古至今,上学取得成绩靠的是读书,靠的是读书以后的考试,成绩好的自然被录取,可以读好的学校,能有一个好的出路。

就现在社会而言,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有个好的出路,读书也是为了能有一个好的思维,一个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读书可以让你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眼界。大家都知道,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嘛?穷人思维就是把自己现有的存起来,只用自己现有的;而富人的思维是用别人的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的结果就是穷人的钱到了富人的手里,穷人还要给富人打工,过着艰难的生活。这就是眼界不同,那眼界就是从读书来的,对人生的看法。

其次就是读书人的气质不一样。说到气质可能大家对这个陌生,其实很明显,气质就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的感觉,为什么有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愿意和他交往,而有的人却让别人很反感,这就是一个人的气质、谈吐给人的感觉。那这些也是读书能带给你的东西。

读书的意义作文 篇9

我读过许多书,比如读恐龙方面的书,我知道了,几亿年前的生物是怎么生活的?生长着什么植物?还记住了许多恐龙的名字和它们的特点。再比如,我读了海底世界方面的书,我记住了许多海洋生物,比如各种鲨鱼,各种小鱼,各种水母,各种章鱼┄┄

你看我读了两本书就知道了很多我们平常学不到的知识,你们说读书是不是很好啊?

大家电三四级市场的终端配送模式 篇10

大家电三四级市场分析

大家电产品在三四级市场消费的特点与城市的差异较大, 特别是比较落后的乡镇农村四级市场。产品需求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目前, 三四级大家电市场总体购买能力相对较弱, 基本上还处在功能性需求阶段, 即强调产品的使用价值 (价格低廉、牢固耐用、操作便利) , 并以此主导大家电的消费取向。

我国是一个多地貌的国家, 三四级市场遍布全国各地, 有着不同地形、不同气候、不同文化、不同消费倾向的区间消费环境, 且各区间在道路交通、供电、电视信号接收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很不均衡, 产生了大家电三四级市场消费的多元化现象。

虽然三四级市场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大, 但由于我国三四级市场消费群落分布广、杂、散, 难以形成密集的人口和规模性需求, 购买力水平参差不齐, 各区间居民的购买力平均水平低。

三四级市场居民相对信息闭塞, 受电视、广播等视听媒介的影响较大, 使用产品的经验和知识不足, 消费心理不成熟, 易跟风, 爱攀比, 大多为第一次购买, 受口碑影响大, 尤其容易受到当地熟悉的经销商影响。

从以上特点反映出, 三四级市场消费环境多元化, 区间的消费规模小决定了大家电企业营销网络及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的高成本和低效益。同时, 三四级市场消费信息接受渠道相对传统, 这表明了面向三四级的渠道建设需更接近终端市场, 而相应的配送体系则需处理好集中与分散配送的协调问题。

截止现在, 家电下乡中标企业中, 空调品牌20家、洗衣机品牌73家、家用冰箱品牌58家、彩电品牌15家, 热水器品牌47家, 相关的渠道企业共有21家。如此多的家电制造及渠道企业, 在终端的流通方式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特点, 主要的终端流通企业类型有:

家电企业专卖店。由较大规模和实力的国内家电制造企业为主导, 建立起以县城专卖店为基础的销售服务网络, 同时每个专卖店设立多个乡镇的连锁店, 连锁店下设信息员, 而每个县城的办事处成为当地区域的配送中心, 如此构建了“县级专卖—镇连锁店—专职信息员”的流通渠道。

家电企业各级代理商。实力相对较弱的家电制造企业 (如齐洛瓦、志高企业等) , 则通过家电企业的各级加盟代理进行产品的销售。

家电卖场。三四级市场随着近几年家电消费的迅猛发展, 已经成为了很多卖场的关注点。首先是民营的大型连锁流通企业, 如苏宁、国美在2010年已经开始大量的农村城镇市场调研工作, 同时苏宁也已经率先在四川、山东进行了试点运作;其次是区域性连锁公司, 如绵阳家福来、日日顺电器等区域性连锁公司一直立足三四级市场的家电开拓;最后, 传统卖场——百货公司和供销社一直来是很多农村城镇人口习惯消费的场所, 依然占据着家电渠道的主要位置。

从以上渠道模式可以反映出:中国家电企业注重以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向分散的三四级市场渗透。家电渠道朝多元化发展, 要求物流供应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同时, 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导致产品流量、流向等更加复杂, 进而使得物流规划和运作难度增加。三四级家电市场在流通模式上传统的渠道模式有着重要的位置, 尤其是当地的百货店。这些渠道售后、物流、终端建设和传播能力方面都比较薄弱, 更强调资金和商品的周转率, 不愿过多压货, 这决定了三四级大家电市场物流配送更多的会依赖上一级经销商。

终端配送是指如何将物品配送到门店或者顾客手中。根据调研, 现有大家电产品在三四级市场终端的实际运作如下:

配送主体:三四级门店在顾客需求少量的情况下, 将由门店的业主自行承担配送任务;而对于顾客需求量较大, 或者顾客是在县城区域范围内, 将由渠道的上级单位 (县城经销商、总代理商或者家电制造企业自身) 承担配送任务。

配送中心功能:实际上, 三四级市场具有全面配送功能的配送中心几乎没有, 配送点通常在原先的物流设施诸如中转站、货运站等地, 如此的配送中心往往只限定于单一的集散功能。

配送范围: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三四级家电市场, 无论是农村还是县城都可以享受到免费送货。如苏宁电器在南京三四级家电市场的配送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南京市所有农村;但大部分中国的三四级家电市场, 顾客必须支付一定的配送费用。因而, 顾客为了节约转嫁到自身身上的配送成本, 则会利用非专业却是最经济的方式自行提货。

运输工具:家电企业在配送过程中通常以0.9吨、1.5吨厢式货车为主, 这两种车型大小适中, 既具有一定的装载容量, 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最重要保证送货途中货物的安全, 但在三四级市场, 由于配送监督不到位, 同时多个配送主体是门店自身, 他们则会利用最经济的方式来组织运输。

搬运方式:大家电产品对搬运有特殊要求, 不可倒置、侧置, 易损坏、要求有一定的搬运技艺等。而各乡镇网点的搬运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操作, 主要靠手搬肩扛, 缺乏必要的机械工具和专业的搬运操作方式来引导。

从以上的实际运作分析家电三四级终端配送有以下问题:配送规模效益差, 从以上的配送主体以及配送范围可以看出, 每个零售商的销售量非常有限, 每天的配送量较小;同时, 农村市场网点和客户需求分散, 各节点需求量少, 节点间距离较大, 配送路线复杂。因而造成了配货批量小、批次多, 难以达到规模效益, 物流成本较高。配送专业化程度低, 从配送中心功能以及运输工具、搬运工具可以看出, 整个配送过程物流机械化、现代化、专业化程度低。

终端配送模式设计及选择

自营模式指单个家电企业独立运作自己的终端物流配送。具体配送过程:各门店只摆放家电产品的样品, 顾客有了需求后, 门店通过信息平台向公司三级专业配送中心发送配货送货信息, 在2 4小时之内, 配送中心根据指令将货物配送到顾客手中。顾客看货验收后负责资金结算过程。整个配送过程全程信息跟踪, 搬运及运输都是公司专业人员负责。

这种模式的特点:有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水平、能更好服务顾客;配货与线路、集合与分散等规划问题更容易协调;各个物流渠道便于监管控制。但单个企业终端配送建设成本投入高, 短期见效慢。

外包模式指将配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公司来运作。在三四线城市, 外包的对象则可以首选一些合作和互补渠道来完成终端配送任务。如覆盖面较广的邮政局、信用社、各乡镇具有影响力的批发部、超市等等。具体配送过程:各家电企业可以根据将顾客的购买指令发送给当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三方物流公司将家电产品运送到顾客家中, 验收合格后, 消费者可通过物流公司携带的移动销售机, 将款项直接划入商家指定账户。

该模式优缺点分析:优点是终端配送范围相对较广、单个家电企业物流投入成本小, 短期见效快;缺点家电的专业服务能力不够。

联盟模式是指整合三四级市场多家家电企业的能力, 获得多种规模化的优势, 联盟构建一个专业物流服务公司。如:多个家电企业联盟构建会员制第三方物流公司。该第三方物流公司以股份制进行运作, 各家电企业以会员股东的形式加入该公司, 各会员家电企业因店铺的规模大小不同、所需商品配送量的不同, 而向中心交纳不同的会员费。具体配送过程:顾客首先需在门店看样品完成订货资金结算过程;然后各家电企业将顾客的订货信息发送给联盟物流公司业务部, 联盟物流公司配送中心将根据货物的缓急、线路的顺序次日统一组织配货到顾客, 顾客验货合格后接收货品。

旅行的意义读书笔记 篇11

《旅行的意义》这本书不厚,读的时候很有感觉,在主人公的经历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爱情的意义和友情的定义。

书中写旅行的内容并不多,而写这次旅行的缘由却超过了一半,从原因说起,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旅行之前,他的妻子几乎是他的全部,在经历了种种不幸之后,他决定去徒步旅行,而在旅行中他遇到了很多人,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经历都很不可思议,但似乎所有的这些人都和主人公产生了共鸣,而主人公艾伦也在那些人的影响下渐渐明白生活的意义。当然,那些人不包括叛徒拉夫。或许他一路的收获就是对旅行的意义的最好的诠释,抑或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他的经历也是对旅行的意义的最好诠释。

书中有很多很具哲理性的句子,如:那些重要的事情看上去就和其他每件事情一样,只有当你回过头看的时候,才会发现它们的重要性。还有:我们可以否认现实,但我们无法逃开否认现实所带来的后果等等。这些进句子使人不得不仔细思考,探寻其更深层的含义,思考人生的意义。

看着这本书,似乎不看完心里就觉得不安,或许这是我看得最快的一本书了,只用了三天就看完了,书中的内容让人着迷,总想往下看,总想让作者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就这样一直在找,可是没有找到。但却意外地发现原来旅行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其意义也就更加深刻了。那似乎只是一种感觉,似乎就只是想放松一下自己,从某种状态中走出来。但我认为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旅行还应该是给自己的灵魂一个真正地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让自己感悟自然的魅力,从内心得到升华。当然,旅行中遇到的人也会给自己启示。或许在旅行中可以找到那个懂自己的人,与他交换经历,成为很好的朋友,这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乐事

旅行本来就是一件相对自由的事,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做很多平时不能做或不方便做的事,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一新的自我,一个好久不见的自我。虽然我们似乎做不到像艾伦那样徒步旅行去那么远的地方,但我们可以出去走走,抑或是乘交通工具去。也许这样我们不会对旅行感触太深,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与大自然的接触,并非一定要让自己累得半死,去体验所谓旅行的意义。我们要做的只是自己,毫无保留的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的话,你是否认真考虑过这场旅行该当如何进行?你是否停下来认真思考过?停下来与自己的灵魂接触过?你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不然我们的生活不免会有些枯燥,有些让自己摸不着头脑。销售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没有需求就没有销售。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需求,就不用去做那么多事儿了。所以做事之前停下来想一想,你需要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怎么做才能吧它们做好?这样做事情才有意义,才不会令自己迷茫、不知所措。就像旅行一样,我们走得太快,又怎么能尽情地欣赏周围的风景呢?我们没有目的地,又怎么知道要去哪呢?我们没有地图,又怎么知道要走那条路呢?我们不准备足够的水和食物,又怎么能保证自己不会在旅途中饿死或渴死呢?

人生的旅行,漫长而又短暂,漫漫人生路,我们该如何走过?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而我们又在做些什么,自己心里必须清清楚楚,还要不停地将它们拿出来作对比,仔细观察吧!这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需要学会的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不仅在旅行中需要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用到。停下来,做自己,当然不是把自己做了,而是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与灵魂接触,让自己彻底明白自己,然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了,只要跨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儿,似乎做什么事儿都特别顺利。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旅行需要的或许就只是自己与自己内心最基本的交流而已。

我也很想要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读书的意义演讲稿 篇12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我也不例外,所以我非常喜欢读书。

我有近两百本书,一共分为五大类:一类是:故事书;一类是:作文书;一类是:智力书;一类是古典文学作品书;还有一类是:成长书。

我最喜欢看的是------故事书。因为故事书中失物,描写的最详细,最生动。当我读到《皇帝的新装》的时候,脑中便出现一个光着身子抬着头的皇帝,可真是栩栩如生啊!

第二类是--------作文书。作文书中有许多范文,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而且写的作文也会有所提高。

第三类是------古典文学作品书。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史记》等。秦王的焚书坑儒让我愤怒,荆轲刺秦王“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让我落泪,司马迁忍辱写《史记》让我折服……

我爱读书,是因为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学到好词好句,还可以开阔视野…

大家畜铅中毒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篇13

1 发病原因

油漆和颜料多由含铅化合物组成,如氧化铅(黄丹、密陀僧)、三氧化二铅(铅丹)、四氧化三铅(红丹)、铅粉(碱式碳酸铅、白铅)、铬黄、硫酸铅、氯化铅、氯化铅、硅酸铅、过氧化铅、硝酸铅以及亚麻仁油酸铅等,如被牲畜舔食即可引起中毒。牛群在喷洒砷酸铅农药的牧地放牧,或在汽车行驶多的公路两侧的草地放牧(汽车含铅汽油污染可使青草含铅量达255~500mg/kg)。牲畜采食了被铅矿或铅冶炼厂废水污染的青草。

2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多在食入铅化物12~24小时后发病,有时尚未出现明显症状即死亡。牛患病之初吼叫,步态蹒跚,转圈,头颈肌肉抽搐,感觉过敏,磨牙,口吐白沫,眼球转动,不断水平摆动,眨眼,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增速。有的狂躁冲撞篱笆、爬槽,两耳摆动,角弓反张,惊厥,1~2小时死亡。马四肢麻痹,肌无力,流鼻液,黄疸,关节强拘,喉肌麻痹,有喘鸣声,呼吸困难,拱背。

亚急性病例绝食,呆滞,失明,共济失调,转圈,肌肉战栗,感觉过敏,磨牙,流涎,腹痛,先便秘后腹泻,盲目行走可入水池。慢性病例沉郁,咽麻痹,流涎,瞳孔散大,视力减弱,厌食,便秘腹泻,粪恶臭。牛常磨牙,马齿龈有蓝黑色“铅线”。

3 病理变化

消化道可找到铅小块、铅片或油漆残片,如吞食润滑油,内容物呈黑色油糊状。急性病例呈现胃炎,肝色淡、中央小叶变性,肾充血(急性死亡时常有出血)。慢性则肾脏变性,肾小球囊增厚变性,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脑有水肿、皮层严重充血、斑状出血。慢性为层状脑皮质坏死,内皮和星状形细胞增生,小神经胶细胞积聚,软脑膜有部分伊红细胞浸润。脂肪肝,肌肉苍白如水样或呈煮熟状。皮下、胸腺和气管出血,膀胱炎,角膜和眼球出血。

4 诊断要点

有采食油漆、涂料,或采食铅矿、铅冶炼厂废水污染的饲料、饲草和水及汽车废气污染的青草、废机油、滑润油的病史。急性牛肌肉抽搐,知觉过敏,磨牙,蹒跚,转圈,瞳孔散大,狂躁,吼叫。马表现为肌无力,关节强拘,拱背。亚急性呆滞,失明,共济失调,肌肉战栗,流涎,磨牙,腹痛,先便秘后腹泻。慢性沉郁,厌食,流涎,便秘,腹泻,粪恶臭,牛磨牙。马齿龈有蓝黑色“铅线”。牛瘤胃含铅量达400.8mg/kg,血铅0.81mg/kg(正常0.103±0.004mg/kg)。

5 防治措施

铅矿或铅冶炼厂附近的废水及其污染的草,不可让牲畜食用,公路两侧受汽车含铅汽油及废气污染的青草也不应喂畜,畜舍用具不要用油漆涂布,避免发生中毒。对病畜在解毒的同时应清除胃肠道的铅化物,并采用对症疗法。

上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书笔记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