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救援诗歌(精选8篇)
一、出发!15辆军车承载着团结的力量在夜幕中向着那地震造成的黑暗深渊驶去。
驶出城区后,看到的两个最出众的景象:一是:到处都是驱车到郊区露宿的市民,到处都是宿营帐篷。二是上了成灌高速后,全是军车、“救护车”,这里的急救车为什么要打引号?因为这里面有许多都不是真的“120”,而是成都市的的哥的姐们组织的紧急救护车,由于伤亡人数过多,救护车不够,他们就自发参加到救援中,每一辆救护车后面往往会跟上几辆甚至十多辆的士,一路上全是
二、去平安街救人
我们要施救的是一栋五层的居民楼,楼房的一边已经完全垮塌,被埋了40多人,而钢筋水泥柱又拽着未塌方的一面向这边倾斜。每一次余震过后,倾斜度更大。这样的状况,只有武警消防部队的装备才能开展施救,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无奈我们只能选择撤退。
此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一位40多岁的妇人跪在我们部队面前,不让我们走,她不停的磕头,求我们救救她的亲人。我们没有装备,没有上级指挥官的命令,也就没有人敢去帮助她,只能把她扶到一边。突然人群中的一个老头大声呵斥到:“你们是不是来救人的?”
这句话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也相信,那种情况下没有哪个说不愿意救人的。当这种救人急切心情与不理解、被误会的心情交融时,泪水很快淌了出来。
可命令要你撤退,你没有选择,因为还有其他任务在等你!我会永远记得那条街——平安街。
傍晚,回到驻地,看到的一幕简直就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崩溃!未干的眼角感觉又开始些湿润起来:当地的热心人给我们送来了热气腾腾的粥和鸡蛋,这与刚才的一幕形成了太大的反差,以至于许多战士都不敢接受这样的恩惠,可能更是因为救人未果的愧疚。“你们快吃吧,我们需要你们,不只是救人、不只是今天!”一位市民说道。我们很多人是含着泪吃的。
三、映秀镇
我们到达映秀镇后,困难重重。首先要找好居住的地方,找好后马上开始协助他们对环境进行监测,每天要背上40多斤的药水桶走十几公里,在废墟上喷射消毒液,防止发生瘟疫。回到驻地后自己也要全身三遍的消毒。
一天,我们到映秀中学去消毒,正好遇到清理废墟,挖掘尸体。旁边来了许多等待孩子的家长。一辆挖掘机挖开一块水泥板,10多个学生整整齐齐的躺在那里,翻开一块防盗门,4个孩子安详的睡着,没有一个生命的存在,那些家长随即跑到孩子跟前拼命痛哭起来。
一个宝鸡的战友说,那时候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想钻进地下去,那一声声呼唤生命的痛哭让他心跳都要停止。四、一个逝去的十八九岁的女孩子
15日他们赶往一个垮塌的网吧救人,里面被埋了大概20人左右,可网吧基本完全塌方,只有东北角还有根立柱没倒,唯一有生还希望的人就只可能在那下面。在东北角,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被卡在两块水泥板之间,碗大的缝隙露出她的脸,她的双腿被压住动不了,苍白的脸上布满灰尘,嘴角还有一丝血迹。
由于没有扩张设备,避免对她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几个战士一边安慰她,一边通过缝隙给她喂水喝,还用湿巾擦干净她的脸。战友们都很着急,希望设备马上到位,因为余震到来时,随时都可能将她的生命夺走。然而,人们不愿看到的余震先到,立柱随即倒塌。两块水泥板合拢。战士们拼命的呼喊,希望听到她的回答,但是直到战士们的泪水沾湿废墟,依然无声!女孩子很安静的离开了,只有她清晰的脸庞雕刻在战士们记忆里,也相信她花一样的生命也会永远盛开在每个战士们的心中„。
10分钟的等待,就像等待回家的列车,等待失散的恋人,漫长又急切的心情冲刺着每一个人。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没有人不会流泪!因为在那生命脆弱的地方,你不愿看到任何一个生命倒下。
五、急行军
那些巨石把车砸的扁平,只能看到车内流出的血迹和那难闻的恶臭;有的遇难者来不及逃出车窗,双手搭在车窗上,其它部位完全被压扁了;有的是齐腰被巨石砸断,上下部分完全分离;有的是只剩下一个头颅,并且已经开始腐烂。最恐怖的是在一处大的滑坡地段,一个女遇难者,她直接被冲挂在了树上,只剩下了上半身,而且长长的头发遮盖住了她的面容,真是太惨了!
有时候我们是踩着遇难者的上面过去的,中间只隔着一块石头。有个陕西籍的战友,年龄最小,可能是第一次看到死难者。每次他走到遇难者的地方就不敢过去了,两腿发软。这样只有我们的班长搀扶这他走过去,就这样走了差不多5公里,他才敢一个人走。
说实话,我们当时也虚的很,虽然看到的死难者不下10次,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死神随时都可以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因为余震不断,大量的石头从山上往下滚,如果你规避不及时,基本也就„。
六、2008年6月17日,我们撤回了成都。这次抗震救灾也就此结束,经历总结:
(一)得到一张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的终身免费旅游金卡,系都江堰市政府赠送。
(二)第一次一丝不挂的在都江堰市繁华的大街上洗澡。(那个时候没办法,当然是晚上在帐篷后)。
(三)患上地震心理综合症:因为抗震救灾时,基本每天都有余震,所以心理总是产生恐慌。经常自己吓自己,坐在地上总感觉地在动,有时候真是余震,有时是心理作用,现在都还是这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好。
(四)遗憾的事:抗震救灾时的照片都没有了,现在这些照片都是从战友那里拷的,我一直很信任三星产品,结果“蓝调”太让我失望了,回成都后去洗,结果卡读出不来!
(五)第一次看到了三位时任政治局常委。
(六)第一次接受CCTV新闻频道的采访(当年6月8日端午节,我们给灾区人民送粽子)。
(七)我们这支300人的部队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总共转运救灾物资达600吨,抓获小偷24人,帮助灾民搭建帐篷200余顶,抢救出幸存者696人,挖出遇难者遗体1123具。
(八)第一次哭泣是因为我活了下来,那么多生命却倒下了,有的生命才刚刚看到阳光。
(九)第一次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重新定义生命的含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情况
2008年5月12日, 四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 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 其中德阳为受灾最重的地区之一, 德阳市是四川省第二大城市, 辖三市二县一区, 面积5 954平方公里, 是四川重要的经济和教育中心, 有近400万城市人口。绵竹、什邡、汉旺等地受灾最重, 当地医疗救治机构相对不足, 死亡人数1万多。
1.2 救援概况
三医大医疗救援队于5月13日进驻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该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编制床位 400 张。救援队中医护人员全部来自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其中医生27名, 包括麻醉、骨科、脑外、胸外、普外及消化、心血管和儿科、检验等多学科多专业, 护士4名, 医疗辅助人员4名。携带各类药品, 常用耗材, 展开外科、内科、儿科等多学科治疗, 并开展了心理创伤救治、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消毒防疫。截止到5月24日共救治各类伤病员882人。
1.3 统计项目
收集医院每日诊治的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等基本信息, 按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地震灾区疾病分类统计表, 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外伤及其他疾病4大类进行分类。
1.4 统计学处理
计算性别、年龄段、各类伤病所占百分比。对外伤患者所占的比例的时间分布趋势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2.1 救治伤病员的性别分布
救治的伤病员中男性388人, 占伤病员总数44%;女性494人, 占伤病员总数56%。
2.2 救治伤病员的年龄分布 (由于没有用当地各年龄段的人口自然分布的基数进行对比, 年龄分布显示的受伤比例仅供参考)
2.2.1
救治的伤病员年龄最大的为94岁, 年龄最小的为出生3h新生儿。0~19岁人群192人, 占21.77%;20~39岁人群164人, 占18.59%;40~59岁人群328人, 占37.19%;60岁以上人群198人, 占22.44%。
2.2.2 儿童年龄分布
0~3岁27人, 占儿童14.06%, 占总数3.06%;4~9岁90人, 占儿童46.88%, 占总数10.2%;10~19岁6人, 占儿童39.06%, 占总数8.5%。
2.3 救治伤病员的时间分布 第
1天接收伤员467人, 占52.95%;第2天259人, 占29.36%;第3天86人, 占9.75%;其余70名伤员陆续收入。
2.4 伤情分布
头外伤289人, 占32.06%;手外伤106人, 占12.01%;下肢外伤245人, 占28.34%;胸腹躯干外伤181人, 占20.52%;上呼吸道感染78人, 占8.84%;腹泻26人, 占2.94%。
2.5 院外、院内及院后救治
2.5.1 院外急救
本医疗队未参加现场搜救, 但有相当数量的伤员由较近的绵竹、汉旺等地救出后, 未实施检伤分类和现场急救, 直接送达医院。
2.5.2 院内治疗
医疗队展开工作后, 按照生命第一、快速准确、减少伤残的原则, 首先建立快速分检伤员制度[1], 将伤员分为立即治疗、延迟治疗、简单治疗及观察治疗四大类, 并以伤标区别[2]。立即治疗类均为危重伤员, 需马上手术或给予急救处理, 如严重颅脑外伤、开放性气胸、实质脏器破裂大出血、重度休克等;普通伤员需延迟治疗, 2~6h内暂无生命危险, 如开放性长骨骨折、皮肤及肌肉严重损伤经简单处理无大出血且生命体征稳定等, 这类患者可等外科医生处理完急诊患者后再处理;简单治疗类为一般闭合性骨折、皮肤及肌肉轻度开放性损伤、单纯关节脱位等, 只需一般石膏托外固定或清创处理;观察治疗类为一般轻度皮肤及肌肉轻度损伤且未发现骨折、内出血及休克等表现的伤员, 无需特别治疗。按伤情分类将患者分区安置, 便于观察和管理。同时建立临时病案, 监测伤员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国外普遍应用量化的创伤评分 (Trauma Score) 来判断伤势轻重, 对分类工作很有帮助。国内也有应用, 但在大批伤员分类中应用尚待研究。
外伤患者伤口主要分布在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位, 伤口多数为皮肤溃疡, 少数深达肌肉和骨骼, 由于地震后伤员普遍营养欠佳, 大部分伤员的创面属于生长不良状态, 创面感染, 分泌物多。清创和换药术是最常见的工作。
2.5.3 医疗后送
本次医疗后送全部由后方医院完成, 危重患者途中需再次抢救可能性较大时增派1名护士随同。后送时监测生命体征、更换液体等, 并向接收医院提供1份病历。先后转运406名伤员。大多为陆路汽车转运, 约50名伤员经航空转运至广州。
2.6 传染性疾病检测
所有伤员未检出痢疾甚至霍乱、鼠疫等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列为内科疾病的第1位,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共计96例, 占全部内科疾病的87%, 均为普通的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另据三医大驻德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报道外伤患者伤口分泌物涂片检出产气荚膜杆菌3例。
3 讨 论
3.1 妇女、儿童和中老年人受伤比例较高
通过伤病员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可以看出, 妇女、儿童和中老年人伤病比例较高, 可能与其体力较弱、骨骼相对较细、钙质的含量较低等多种因素相关。儿童和中壮年受伤较多, 分析原因可能为地震发生的时间正好为下午上班及上课时间, 人群相对集中在室内有关。
3.2 4~9岁学龄儿童受伤比例较高
0~3岁儿童受伤比例最低, 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大多受成人保护, 且未到幼托年龄, 多为散居有关。4~9岁儿童绝大多数集中在幼托机构或学校教室, 且体力较青少年弱, 逃生能力相对较差, 故受伤比例高于10~19岁组。
3.3 主要疾病的变化趋势
3.3.1 地震后3d, 外伤减少
地震发生之后3d, 外伤是救治的核心。抢救伤员时机紧迫, 被困人员的“生命窗”很窄, 根据地区、气候、季节的不同, 会有很大区别, 一般72h以后寻获幸存者的概率大大减少。大量伤员当场死于严重的颅脑外伤、内脏破裂大出血, 部分伤员许多在运送的过程中或等待手术的过程中死去。震后1周, 外伤人员所占的比例即停止上升, 内科病例逐渐上升。说明灾区余震及房屋清理中倒塌并没有造成新的外伤, 同时提示6级以下的余震造成的伤害并不大, 也反映地震灾后医疗救援工作的有效性。
3.3.2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
灾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增加, 与灾区山地昼夜温差大, 雨后气温骤降相关, 灾民缺衣少食, 没有御寒帐篷成为疾病增加的重要原因。如当地5月12日至13日, 大范围的降雨和夜间气温受冷空气侵袭降至10℃, 降温以后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明显增加。
3.3.3 传染病发生率低
尽管当地天气湿热, 灾后生活设施受到破坏, 但仅检出偶有散发的感染性腹泻, 并没有造成暴发流行。尽管呼吸系统感染病例占内科疾病第1位, 但均为普通的感染, 没有传染迹象。大量外伤患者集中于狭窄的帐篷和病房, 没有发生严重细菌感染暴发。说明灾区食品与饮用水安全性较好, 防疫消毒工作足够重视, 灾区居民卫生状况破坏不太严重, 这为灾区的重建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3.4 经验与启示
3.4.1 缺乏危机防范意识
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成功减灾的重要因素, 而这需要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掌握地震知识和具有危机防范意识的人寥寥无几, 当地也从未举行过防震演习, 大多数居民缺乏应对经验。尽管地震发生在白天, 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十秒, 但很多人还是未能幸免。同时, 部分建筑缺乏抗震设计和不符合抗震标准也是造成巨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3.4.2 严重外伤需要更高级的医疗
严重外伤除24h内获得急救的外, 72h后基本都已死亡。但从我们在医院开展的手术治疗分析, 严重多发性多器官损伤和严重挤压伤[3]的病例, 受医院条件及手术器材限制均无法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 如得不到高级治疗, 这类伤员可能死亡或需要截肢及引起截瘫。由于无内固定手术所需要的无菌手术间及层流手术间, 复杂的手术难以开展, 同时地震之后3d内, 医院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会因大量伤员的进入而大大减少, 在本地卫生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必须由国家、省级卫生管理部门协调及时后送以提供高级的医疗服务, 开展复杂手术治疗, 努力减少严重外伤引起的死亡和伤残。
关键词:紧急医院救援,地震灾区,伤员情况分析
参考文献
[1]尹宗江.军队卫生勤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133-135.
[2]Antony Nocera, Alan Garner.An Australlian mass casual-ty incident triage systemfor the future based upon triage mistakes of the past:the homebush triage standard[J].Aust N Z Surg, 1999, 68:603-608.
地震是一种常见自然灾害,有时会对震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伤害。32年前的河北唐山大地震,至今令人们记忆犹新。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时间是第一位的,也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般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天时间之内,是抢救生命的最佳时机。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当即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到达都江堰市在现场指挥救援。
汶川地震破坏力之大,十分罕见。地震重灾区道路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温家宝当场要求部队指战员克服一切困难,就是步行也要尽快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早一秒进入受灾地区,就能早抢救生命。
时间在这次地震大救援中,被提到了首要地位,因为它等同生命的价值。5月12日当天,中国地震局、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解放军总参谋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军区、国家林业局等即刻行动,投入抗震救灾,救护人民生命财产。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地震后,解放军总参谋部立即发出指示,要求成都军区、空军和武警部队坚决贯彻胡锦涛主席的重要指示,迅速组织灾区驻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并派出第一批3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与183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共计216人,于当天奔赴灾区实施现场应急和紧急救援。
民政部当天即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此外,根据《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紧急启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
由卫生部派出的10余支卫生应急队伍启程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卫生部要求各地尽快了解灾区人员伤亡情况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方面的需求,并及时做出应急队伍等方面的援助安排。
中国红十字会立即启动自然灾害救助一级响应预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从中国红十字会成都备灾救灾中心迅速调拨了557顶单帐篷、2500床棉被等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
国家林业局当天迅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尽最快速度、采取最得力措施,全力抢救卧龙自然保护区人员,并千方百计救助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国家林业局成立以贾治邦局长为组长的国家林业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并立即派出印红副局长为组长的前线工作组赶赴四川,紧急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四川卧龙等保护区食品、药品、衣物采购。
工业和信息化部当天紧急召集四大电信运营商了解受灾情况,并要求运营商各分公司派出应急通信车,赶往汶川等受灾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时还紧急调拨卫星电话等通信设施,确保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交通运输部立即研究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做好相关应对准备,迅速抢修毁损公路,确保物资畅通。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当天晚间召开全国铁路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铁路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全力投入抗震救灾,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灾区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运力保证。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当晚前往成都灾区,指导、协助抗灾救灾工作。国航随机运送了部分应急救灾食品和物资,由国航主要领导组成的应急救灾小组随同李家祥前往成都灾区。
国家电网公司已紧急启动应急机制,指示四川省电力公司所属各单位,全力协助各级地方政府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警动员、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抢险救灾。公安部要求,对各方面组织赴灾区抗震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车辆,灾区各级公安机关要一路放行,并加强交通引导,同时要切实做好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工作,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乘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不法分子,对借机故意制造散播谣言、蛊惑煽动的别有用心之徒,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地震灾害气象服务Ⅱ级应急响应命令,要求中国气象局应急办、减灾司、监测司,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部门及相关省(市)气象局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做好监测预报及服务工作;中央气象台每天增加一次灾区天气会商,及时提供最新灾区天气预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做好卫星监测和灾情分析等。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省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这都是地震发生几小时后,中国各相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反应。如此快速反应,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一个高效的政府应急机制,更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决心,看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这种决心和感情,必将增强灾区人民万众一心、共渡难关的信心,动员起更多力量支援灾区人民。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地震发生后,不到半小时媒体都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更是不间断地进行现场直播,将灾情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公众。这种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的做法,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和信心。
在电视的画面中,我们知晓中国国际救援队已从四川灾区废墟中救出28人。都江堰聚源中学700余名师生被埋已救出40余人。武警重庆总队前方救援部队500名官兵徒步跋涉70公里,于14日18时抵达茂县县城进行抢险。由3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成都军区医疗小分队于14日下午乘直升机飞抵汶川县城,现已展开紧张救援。
前方传来的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我们得出结论,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中,中国跑赢了时间。
这也正像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样: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就必须在这个关键时刻把救人的工作组织好、安排好、落实好。早一分钟就可以多救活几个人,失去这段宝贵时间,就会造成更多人的伤亡。救人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决策和部署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今天,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了一首为汶川地震而写的诗歌,名字叫《让我来做你的妈妈》,诗歌不长,只有短短的几段,但是却体现出了大难当头时的人间大爱!
记得在地震发生后的不几天,电视上播出了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一个母亲用匍匐的姿势护住孩子的生命,在手机里留下遗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今天,在这篇文章中又看到了这个故事,使我不禁想起了许多。记得有一首诗歌中说道“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 ……”我想这应该就是最伟大的亲情的力量,这就是人间最伟大的母子之情,在选择自己生存与自己的孩子生存的瞬间,她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孩子,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挡住了巨石,为自己的孩子留出了一点点生存的空间,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为孩子留下了这样感人的一句话"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我们怎麽能不对她产生由衷的敬佩呢?但是,这位母亲只是在大难当头,为自己的孩子献出生命的千千万万的母亲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我认为她们都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都是最伟大的!
地震无情人有情,是啊,“妈妈走了,爱还在,妈妈走了,恩泽绵延”亲人走了,我们的全国人民都是你的亲人;孩子走了,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妈妈走了,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人间有大爱,我们相信,爱的力量可以照亮黑暗,可以温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8.0级大地震, 许多生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四川早已变成了人间地狱。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震碎了所有国人的心。刹那间,举国同悲。
“苍天有泪,大地无语。”汶川地震掀开了中国历史上泪水涟涟的一页:地动山摇之间,一座座城镇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废墟掩埋。流血、死亡、眼泪,这一切一切都是如此残酷,让人心疼欲碎。每天不断更新的让人惶恐的死亡数字,每天不断累积的哀伤和震撼,每一分每一秒,触目惊心,都是如此令人窒息的痛楚„„
一组组冰冷的数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眨眼间,就成永远!就成了活着的人们的心中永远的痛!
一张张图片,一声声哭喊,一只只伸出的手,一双双难以伸展的脚,让心疼痛,让泪成河。
生命,就在瞬间倒下、消失,在废墟中掩埋,在黑夜和暴雨里挣扎,在痛苦中呻吟,在等待着救援,在等待着生的希望„„
我们不会忘记,脚踏废墟上的瓦砾,看着埋在废墟下的孩子,年过花甲的总理哭了;我们不会忘记,灾区群众看见身着迷彩服的战士时那份信任的恳求,战士们哭了;我们更不会忘记,那一个个糁烈的画面从眼前闪过时,我们哭了。
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给灾区同胞力量!伸出双手,用爱心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墙,冲到灾区同胞的面前,为他们遮挡风雨,点亮他们的生命之灯,温暖他们的心。
时间,不容我们过多的悲痛,生命,不容我们过多的迟疑!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忍悲痛,强忍眼中涌出的泪水,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可以携起手来,用掌心传递着温度,我们可以解囊相助,捐出我们的爱,捐给灾区人民以希望。我们可以点燃蜡烛、奉上鲜花,用温暖和光明,点燃和照亮黑暗中的灵魂,伴他们远走„„
时间就是生命!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地方各部门,从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到公安民警,从专业救援队到普通志愿者,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广大人民群众„„为抢救成千上万的生命,每一个人都在“黄金救援时间”里争分夺秒,与死神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
让我们欣慰的是,许多人已经在努力奋斗,已经在想尽一切办法,与时间、与时空的阻融进行着抗争,抢夺同胞,抢夺生命,而后从四面八方赶赴一线的人们,更多更坚定,大家正在动用一切力量,手拉手,共同拯救苦难中的同胞:
地震后仅1个多小时,新华社就播发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当晚,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2小时后,16时40分许。一架专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腾空而起,温家宝总理赶赴四川灾区指导救灾工作。这位近七十岁的老人,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都江堰新建小学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他大声地呼唤着孩子,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我也寻思,我到底能做些什么呢?捐钱,真的只能尽微薄之力。我只好用一些不切实际的行动以求心灵的安慰:我在默哀日那天准时到了课室,与全班同学一起为汶川地震的死伤者默哀,在默哀的三分钟内,我一直在向上苍祷告天佑中华。
也许我们中的大多数,无法去到灾区,无法亲自冲向废墟,无法亲历大地的疼痛,但我们有心,我们有手,我们用我们敏感而善良的心,感知同胞们的疼痛,感受他们的伤怀;我们有我们热情坚定的双手,传递给灾区同胞爱和温暖、勇气和希望。
我们还可以做的是,停下我们忙碌的脚步,静静地,为灾区同胞祈祷:祈祷苦难快点结束,祈祷苦难结束后的同胞们,早日抹去那些惨痛的记忆,重新勇敢的生活,重建家园;祝废墟中存活的生活早些获救,祝远走的亡灵早日安息;祝愿活着的人们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祈祷祖国平安,民族兴盛!
我们还可以告诉灾区同胞们:灾难面前,我们不悲叹!灾难面前,有爱在心间!灾难面前,有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誓言在神州大地弥漫!灾难面前,我们,就在你身边!
大地震发生以来,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团结、是坚强、是互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正如一个报道所说:“自从‘5.12地震’发生的那一瞬间开始,所有的中国人空前地团结了起来。以前所有的各种不满和牢骚都被抛弃到了一边,整个华夏大地现在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汶川之震,震碎国人之心。汶川之痛,伤及国人之情。眼泪已不能让我们忘怀那伤痛的时刻,多少脆弱的生命在华季般的绽放中消然而逝。那感人的瞬间,那痛心欲绝、泣不成声的哭喊声撕裂着国人之心,在默默祁求平安的时刻,伸出我们援助之手,带着伤心的泪水,带着真诚的祝福,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心向汶川,向往灾区的每个人。
这些感人的事例,不都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温暖的真情吗?这也正向老天示威:我们炎黄子孙的脊梁是压不垮的!无论地震多么残酷,都不能摧残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篇一:汶川地震的作文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感人故事感人事迹论文:废墟中,那3岁小男孩郎铮的一个敬礼!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北川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郎铮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5月21日新华网)
一名3岁的孩子,一名不谙世事的娇小子,他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然无情的天灾让他的童年变得深沉而成熟,他以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解读了人性的坚韧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永远摧不垮我们的意志,众志成诚、万众一心,中华民族钢铁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现和诠释。
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9岁的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又重返已(gw9080.com公文有约提供)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另一名昏迷的同学;幼儿园小朋友任思雨双腿被卡鲜血直流,救援人员怕她痛苦而救援缓慢,任思雨竟高声地唱起《两只老虎》来安慰救援人员;12岁的女孩李月必须双腿截肢才能救出,截肢中李月咬破嘴皮也没有哼一声,还问救援人员“我是不是最勇敢的”„„
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或许是脆弱的。但人的精神,一种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精神,却是那么的充满力量,坚韧而伟岸。
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感受到了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自古以来,我们历经了无数的灾难,然正因为有了这种临危不惧、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
从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我们深深地懂得,人的血肉之躯远远不如钢筋混凝土坚硬,但我们的心比什么都坚强。我们因为坚强而喊出了“中国不哭”、“汶川不哭”的口号,这是信心,这是希望。
3岁小男孩的坚强,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不屈的脊梁。篇二: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个感人事迹
纪录汶川大地震十四: 废墟里打着手电看书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三: 全家10人遇难的女民警转身投入抗灾
“妈妈,我想你!” “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
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
对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但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还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
20时30分,电话依然无法拨通。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对方号码是北川的。“喂!”蒋敏刚刚和对方说了两句话,顿时泪如雨下。
蒋敏在哭,旁边女警也在哭: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没用,还不如在这里做点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遭受重创的蒋敏,此时异乎寻常地选择了坚强。
地震发生后,蒋敏一直和战友们忙碌在救援第一线,维持震后秩序,帮助安置源源不断从灾区送下来的灾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们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现场的警官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很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来。”蒋敏挣扎着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28岁的蒋敏出生在北川县,是个漂亮的羌族姑娘。女儿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人照顾,瑞瑞只得随外婆住在北川。
女儿两岁了,会打电话了。蒋敏告诉记者,女儿既乖巧又聪明,每次都会在电话里背唐诗给妈妈听,还会甜甜地说:“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
“现在,我再也听不到有人叫我妈妈了,这个电话,就像通往天堂,再也没有人接听。”张燕告诉记者,因为一家分居三地,蒋敏曾多次对他们说,自己对女儿对母亲充满愧疚。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二: 陈坚:背压三块预制板的男人
陈坚,四川省北川县一个26岁的青年。他也许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伟大的事,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在这次地震中,他是无数不幸遇难者之一。他顽强地求生,顽强地相信希望,他的乐观鼓舞和感染了所有救他的人,也感动了中国网民,他们发帖说他是地震中坚强的男人!一个如此热爱生命的人,带给自己和别人希望的平民——就是英雄。
被发现时他埋了72个小时
5月15日下午三点,来自江苏省消防中队的救援人员发现了被埋在废墟下的陈坚。当时,他思维清晰,告诉救援人员他已经被埋了72个小时。
陈坚的头被横着夹在两块巨大的水泥板中间,不能活动。他腰部以下侧身被几米厚的水泥板压住,身子无法正常拉出来。
救援工作陷入困境。救援人员要紧急调来特殊救援工具——双作用千斤顶。
在等待工具到来的空隙,陈坚还很有兴致地通过在场的四川电视台记者跟大家聊天。我要和和睦睦和她过一辈子
“我是北川大地震的、说不幸运又是很幸运的人。三块预制板把我压在底下,使我不得动弹。我三天三夜没有吃一颗粮食,只喝点水。我觉得我命还是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不想放弃我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我要坚强,我一定要坚强,我必须要坚强,为每一个深爱我的人。一定要顽顽强强地活下去。我要对得起他们。我要对得起他们对我付出的那么多的好。我希望你们一样,不要在任何困难面前被吓倒。
“头天晚上,我真的真的坚持不住了,我很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回头又想,我不能失去他们。我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他的呼吸并不是那么顺畅,正如救援工作并不是那么顺畅一样。但他一直在主动地说话。陈坚希望能通过电波给他老婆报个平安,记者把电话递到陈坚面前,他说:“我叫陈坚,26岁。我老婆叫谭小凤,我想告诉她我很安全,我会坚持住。我出来以后,我希望能和她和和睦睦地过一辈子??”
陈坚说,他结婚一年了,老婆已经怀了小孩。“我不想孩子出生,连父亲啥样都不晓得。我觉得我已经从死神手里逃过来了,我现在啥子(什么)都不惧了。”他说着一口铿锵的四川话,能想象出平日里的他是多么健谈多么开朗多么自信。
“我是世界上第一个背压3块预制板的人。”他开着玩笑,废墟下的眼神没有丝毫绝望。障碍一个一个被排除,晚上8点40分左右,情况越来越明朗。救援人员在艰难地进行最后的努力,陈坚用微弱的声音吐出:“一、二、三??一、二、三??”为自己打气,为救他的人打气。
快九点的时候,陈坚被救出来了!
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然而,就在把他成功救出废墟后的十分钟,他就再也不说话了。记者和救援队员大声叫陈坚的名字。拼命地为他做人工呼吸。然而他不说话了。确定陈坚已经不行了,救援队员咬着嘴唇哽咽:“你这个傻子!都坚持这么久了!这个傻子??”转过头去。所有的人泪流满面。女记者失声痛哭。
他那么乐观,那么坚强,离生的希望曾经只有一步之遥。他生前的这些话,仍然能让人感觉到生命的顽强。
他离生的希望只有一步之遥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一: 最著名的捐款者
他是在江苏南京江宁区乞讨的老人,名叫徐超(音)。15日中午,他向募捐点捐了5元钱;下午3时,他又来了,这次捐出了100元,塞进募捐箱,将工作人员惊呆了。他说,中午捐的时候,因为身上都是零钱,不好意思拿出来,后来到银行兑换成100元整钱,才拿过来捐 “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他说。据知情人19日报料,徐超又捐了339.01元。
记录汶川大地震十:快来,救娃娃,我痛
何满满正以“弓”形趴在地上,双手双脚支撑在地上,背上顶着一块预制板,已经停止了呼吸。身下两岁的女儿小袁袁,却安然无恙,只是左手有一点擦伤。大地震刚一结束,安县茶坪乡的袁发高发现女儿与妻子不见了。在一片废墟前,他发疯地呼喊着妻子何满满的名字。
“快来,救娃娃,我痛。”听到妻子的应答,惊喜的袁发高一边拼命清理废墟,一边不停地呼喊着妻子的名字,但是妻子的声音却越来越弱,最后只剩下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1个多小时后,循着孩子的哭声,救援的人终于发现了她们。
记录汶川大地震九: 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妈妈留给她三四个月大的宝宝的手机短信。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在一堆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手机塞在包裹着宝宝的小被子里,保存着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记录汶川大地震八:含着妈妈乳头活下来
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当救援人员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
记录汶川大地震七: 孩子活了他走了
当人们搬开垮塌的汶川县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 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他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大震中,张老师的妻子、同是该校老师的邓霞和他们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地震来时,张老师就让学生立刻趴到桌下。我娃儿说,地震后还看到张老师拼命往外挖倒塌的墙壁,想给学生们开条生路。”学生家长王艳梅说。这次地震中,张米亚班上30名学生存活了近半,王艳梅的孩子也是幸存者之一。
记录汶川大地震六: 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学生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她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
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地震发生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中的教学楼。
这是杨树兰最后一次看到的杜正香身影。
记录汶川大地震五: 环抱三个学生身体断成两截
震灾中,什邡龙居小学教学楼坍塌,上百师生被埋于废墟下。在清理废墟时,人们发现英语老师向倩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但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所有参与救助的人员均泪流满面,自发向向倩遗体鞠躬致敬。
地震发生时,向倩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
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向倩的父亲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听到女儿的噩耗,他悲痛欲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记录汶川大地震四: 病人转移了,她却失去了孩子
四川省医院内分泌科在第二住院大楼21楼,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共有68名病人,其中一半是无法自行行走的重病患者。内分泌科24岁的护士陈晓沪,一趟又一趟背着、抬着 病人,搬运氧气罐、床、被子??陈晓沪安慰着不知所措的家属,让能走的病员由家属扶着从楼梯下去,却忘记自己有孕在身。到了下午4时许,陈晓沪突然觉得自己腹部、腰部非常疼痛。医生面带遗憾地告诉她:“这是先兆流产!孩子恐怕没办法??”
记录汶川大地震三: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
没有哭泣,没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人??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从废墟里爬出来、灰头土脸的民政局长王洪发机械地奔跑着,见人就救,用手从废墟里刨出10条生命。这样一直忙到13日凌晨三四点,王洪发终于找个空闲,一屁股坐在泥水里。他想起了儿子,想起了埋葬儿子的那堆废墟。他感到一阵心痛,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
噩耗相继传来。至5月17日,王洪发在地震中已失去儿子、二姐、侄儿、岳父等15位亲人。
“你失去了这么多亲人,现在伤心吗?”记者冒昧地问了一句。
“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总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场!”王洪发回答。
记录汶川大地震二: 150小时截肢后被救出
映秀镇水电公司职员虞锦华于18日20时10分被山东公安消防总队成功救出。自地震发生至脱险,虞锦华在废墟中被埋了150个小时,救援人员对她的营救也长达56个小时。虞锦华被埋在六层水泥板下,里面乱石、水泥柱交错,营救人员很难判断承重部位。为了保证虞锦华的生命,营救人员采用了5个不同方案。
营救人员最后采用的方案是从废墟上方打探洞。压在虞锦华上方的水泥板被逐层打穿。但虞锦华下肢也已被水泥板挤压坏死,奄奄一息,同时,她被一具遇难者的遗体挡住,拖出遗体导致的尸水漏泄可能危及虞锦华的生命。
余震引发的塌陷令营救极其艰难,探洞直径一度从40厘米缩小至20厘米。医生用了近两个小时对虞锦华进行了高位截肢手术。她最终获救。
记录汶川大地震一: 124小时卫生纸接尿液求生
在德阳市什邡蓥华镇仁和村,生产复合肥的蓥峰实业公司女职工刘德云和卞刚芬一起被埋在废墟中。他们在废墟中不断鼓励对方,相信一定能获救。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死去,两人一发现有睡意就使劲用手扇打自己,渴了就用身上的卫生纸接尿液维持生命。16日晚6时30分,被埋在废墟中的刘德云被成功救出。17日12时42分,消防员将2米长的一根胶管擦洗干净,给卞刚芬输送牛奶、矿泉水。18时13分,消防员用担架将卞刚芬抬出危楼。她眼睛被蒙着,眼角处有滴滴泪珠。待命的医生立即对她进行简单检查,送上救护车。此时,距离卞刚芬被埋已有124小时。
篇三:关于地震作文:灾难中的感动
关于地震作文:灾难中的感动
摘要:地震已经发生几天了,一队救人员在一大片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幸存者后,准备离开,队长却机警的发现这里似乎还有生命,好象有婴儿的啼哭,循着声音,救援人员找到了这个婴儿。
5月12日,这个永远让人难忘的日子,14点28分,这个永远令人铭记的时刻,这一天,在四川省汶川发行民8.0级的强烈地震,灾难发生了,灾难带给我们的感动在空气中弥漫。
当学生们在专心致志的听讲,当老师还在津津有味的讲课,大地开始剧烈震动,顷刻之间轰然倒塌,人们的心也随之而颤抖,就在那一刹那,房屋倒塌的刹那,老师将没有来得及跑的孩子紧紧的拥在怀中,巨大的水泥板压在老师身上,老师也绝不放手,几天之后,救援人员来到了这里,他们刨开水泥板,发现了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学生活了下来,可老师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发现他时,他依然是弯着腰,向下府着,看着那弯曲的脊背,心中不免涌出一阵感动,老师,您不愧为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不愧为我们的英雄。地震已经发生几天了,一队救人员在一大片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幸存者后,准备离开,队长却机警的发现这里似乎还有生命,好象有婴儿的啼哭,循着声音,救援人员找到了这个婴儿,她被深埋在一片废墟之中,队员们急忙找来工具,努力的救出这个孩子,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队员们终于挖开了废墟,废墟中还有一位母亲,是这个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个幼小的生命,母亲紧紧的抱着用被子包裹的孩子,救援人员抱出孩子,打开被子,里面还有一部手机,手机上是妈妈用生命最后的时间写下的短信: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请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听着这个故事,眼泪已不觉潸然落下,母爱,在此刻显得这样伟大与珍贵。感动也早已在心中弥漫。
汶川地震过后的第二天,母亲打来电话。说她想给灾区捐款,问我该以什么方式。她说,手机上收到好多捐款的短信,也留了联系方式却不知是否安全可信。我告诉她近几日红十字会应该在街道设点,可到那里捐。母亲又问你捐了没,记得多捐些,我们都是中国人哪。
是呵,地震初过的几天,每每打开电视,眼泪就下来了。
中国沉浸在悲痛中,中国人的良心、同情心、责任心、爱国之心在这一刻统统被激发出来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根本来不急多想,别的忙都帮不上,唯一能做的只有捐款。
在举国同悲的哀悼日过后,国民悲痛的心情已稍稍平复,旁观灾难的人们对捐款之事也少了些许冲动,而人们的生命信仰却正悄然发生变化。
一类人,他们历来都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不论何时都会以真诚的心和如火的热情倾其所有去帮助受灾的民众重建家园。他们期许,汇聚星星点点的花火,照亮一片天地。
一类人,在生活中迷失方向,分不清对或不对,该与不该。大灾降临,借着擦亮的花火,找到当下最有意义的,最值得去做的事情,这个临时的生存目标正好填补了心灵深处的那片空白,也给予生活的迷茫和恐慌些许慰藉。
一类人,他们长久以来被拒于主流社会之外,可能正徘徊在堕落的边缘,看着受灾群众和救授者的坚韧、不放弃,竟撕裂出麻木底下的一摸鲜活,鼓起新生的希望和信念。就算稍稍欠缺人格品味的,或许也会从捐款的义举中找到做人的尊严。
一类人,在生存的激流中把权力、金钱当做救身衣,把宠物、性爱做为活着的依赖和标示。现在幡然醒悟,人类如此渺小,大自然震怒之下一切皆是云烟,一切皆可随风而去。这样的人不如去当了和尚了事。
如此看来,地震或许倒成了件好事。首先,它使当代的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检验了党的领导力、机关的执行力、军队的战斗力。另外,它激发了一批人的斗志,激励一批人重新站到生活的起跑线。还值得一提的是,它叫人们重新审视权力、金钱的力量,或许可以改造一批金钱依赖症、性瘾症患者成为一心向佛的清教徒。
如果灾后的人性仅仅分为以上几类,和谐社会倒可能因为地震而提早实现了。
事实却是,很大一部分现代人受生存危机影响,生活对他们而言是没有或缺乏安全感的,因而才有了金钱依赖、宠物依赖、手机依赖等等,借以慰藉精神的匮乏。这些人如果就如前面所说,清心寡欲,做了和尚倒好,怕的却是心智的彻底崩盘。地震击垮的是他们能成其为人的最后底线。他们会想,灾难来了,有钱何用?有权何用?奋斗何用?责任何用?约束何用?道德何用?感情何用?他们可能会为当初的冲动捐款懊恼;可能会及时行乐;更或者干出些鸡鸣狗盗、坑蒙拐骗、乘火打劫之事。如果人人都这样,看来我们很快就可以回复到“无忧无虑”的,没有制度,不成其为社会的,最原生态的蛮荒时代。
主要舆情反映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境内外舆论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评价议论
参加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重返灾区看巨变”采访团的60多名中外记者21日结束了为期四天的采访活动。四川地震三年来恢复重建的成绩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21日,记者们探访了汶川、北川、什邡、都江堰等地震重灾区,到访了北川新老县城、北川中学、东方汽轮机厂、吉娜羌寨、映秀镇、水磨镇以及德阳市残联、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及假肢中心等地,行程非常紧凑。
刚刚经历过地震和海啸袭击,日本记者对中国的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着特别的关注。共同社、日本时事通讯社、西日本新闻社、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东京电视台均派出记者参加这次采访。
四川省常务副省长魏宏在18日的情况介绍会上对记者说,有信心在9月底全面完成灾区恢复重建任务。魏宏详细解释了重建所需8658亿资金的构成:中央下达的是2203亿元人民币;18个对口援建省市3880个项目,投入780亿资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援助资金约130亿元;“特殊党费”捐赠80亿元;社会捐赠资金201
1亿元。此外,5000多亿的资金缺口通过筹集地方资金、建立银企银政项目对接平台、创新投融资平台、引导灾区群众自筹等方式解决。
几天采访下来,通过和基层干部、居民等的接触,朝日新闻社记者林望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曾经的废墟上竖立起崭新的建筑令他惊讶。“中国政府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完成重建,做了很多工作,充分显示了政府的力量。”林望说。
他说,日本大地震后也面临重建的问题,民众希望了解中国如何做到短时间恢复重建的,“在面临大的灾难时,确实需要政府的力量,让民众有方向感”。
南非卫星电视五台中国分社社长贝力最关切的是北川新县城。亲眼看到新县城后,他深感震撼。“中国政府在短短三年之内取得这样的重建成果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在新北川的规划选址和灾民安臵上花了很大功夫,这是显而易见的。”贝力说,他想通过自己的报道让其他国家分享中国的经验,快速决策、有效执行、协调配合的机制。
新北川县城的建筑保持了羌族的民族特色。贝力认为,中国政府做得非常好,“不仅让人们重新拥有房产,更重要的是重建了他们的自信和尊严”。
韩国文化广播公司特派记者申冈均说,现在全球灾难频发,灾后重建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中国在三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应该和世界分享。他采访拍摄了几所“特殊党费”援建的“七一”学校,制作专题节目。“这些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是中国特有的,很有意义”。记者们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对各自所关心的灾区重建建筑安全质量、受灾群众就业、地震中失去子女家庭再生育、地震致残人员康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采访。
短暂的行程也让记者们意犹未尽,贝力和东京电视台的记者小林史宪等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重返北川新县城,利用一整天的时间为专题节目补拍镜头。“我希望了解更多中国普通人三年来的生活,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贝力说。
二、中日救灾体制比较及其它反思性言论
根据目前情况分析,中日两国在抗震救灾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下面重点谈谈中日两国政府抗震救灾能力对比分析。
第一、日本人民十分被动,只是在那里静候政府和自卫队的救助。在这场救灾运动中,我完全未看到在一个自由的民主社会中理应大量出现的民间的自发的有规模有组织的救助活动。据说中国的慈善家陈光标是第一个出现在救灾现
场的民间人士。汶川地震后,数天之内,蜂拥而至的数以十万计的中国民间自愿者,其中有大批长期遭人诟病的80后。他们自带给养,自带设备,有的还是企业家亲自领队,至少在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亚于官方救助的能量。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政府强大而社会弱小的国家,中国民间社会在那个危难时刻能有那样靓丽的表现,实在让人刮目相看。第二、日本官方的救助活动不及中国官方强大有力。大家都知道,日本国土狭小,人烟稠密。这一点至少对组织救灾应当是有便利的。从东京到灾区,不过两三百公里,7天时间,就是步行,就是人拉肩扛,救灾物质也都应该已经到位。记得汶川地震时,三天以后,各处救灾物质就堆积如山,很快地所有灾民就都得到了照应,没有冻饿之虞,也没有听说因缺食少被而死在救难设施中的事情发生。可是时至今日,仍有报道说,避难中心中物资缺乏,灾民还在挨饿受冻。日本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十倍,出现这种局面,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日本国内并未掀起捐款狂潮。在世界上似乎也未带起捐款浪潮。许多外国人认为,日本人比他们还富裕,在钱的方面,日本人是不需要帮助的。但这个理由并不足以解释日本国内也没有捐款热潮。可是中国的捐款狂潮,短短数日内,国内和海外的主要是来自华人的捐款达数十亿之巨。
第四、日本自卫队队员缺乏为国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日本的自卫队不肯派飞机去核电站上空洒水,说那里辐射太高,太危险,说电力公司隐瞒了风险程度。当年中国也出过类似的故事。记得空降部队首长说下面是大山和浓雾,空降风险太大。温家宝当时大骂“是人民养着你们,你们看着办!”伞兵服从命令跳了下去,后来还是折损了一架直升机,牺牲了数名官兵。但总起来说,中国的军队表现得无可挑剔,短短几天,就有数万官兵进入灾区,许多都是翻山越岭徒步进去的。
第五、日本处理核电事故的过程破绽百出。比如,空中洒水降温,直升机不能悬停在机组正上方,可中国的三义重工派去一架可以将水龙送上60米高空的吊车,帮助日本人向核反应堆喷水,并且要派工程师去手把手地教日本人,以保证成功。
第六、日本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据日本新闻网3月18日消息,日本福岛县大熊町的双叶医院员工在地震以及海啸之前收到避难通知。14日再次收到核辐射危机通知后,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立刻全员逃亡,留下所有患者自生自灭。报道称,当自卫队16日赶赴医院时候,没有看到一个医院员工,只有330名病患,其中有128人是无法行动的重症病患。
【汶川地震救援诗歌】推荐阅读: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12-03
汶川地震随笔11-06
汶川地震三周年作文06-27
汶川地震思想汇报07-19
汶川地震纪念馆10-17
汶川地震纪念感动的作文06-10
汶川地震法律问题汇总10-10
悼念四川汶川地震演讲稿06-22
情系汶川地震国旗下讲话12-08
给汶川地震幸存小英雄――林浩的一封信作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