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 篇1

以往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学生的活动主题有些学校来自于学校或者是老师,有的也来自于学生的兴趣和对生活的观察,而在实际探究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些研究主题,但不乏有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提不出任何想研究的主题。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如何确定自己研究的问题感到茫然,不会确定活动主题。

今天这节课,就是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运用树状图确定自己的探究方向,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研究的问题。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树状图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差异程度,在众多的问题中,将研究的范围集中在一个点上,更具体、更便于操作,同时还可以生成许多后续研究的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事可做,这样的事是学生自己想要去完成的,把学生的被动探究变成主动探究。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的目的。

在谈到主题与问题,这几年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学生都是先会提出一个个感兴趣的,想了解和疑惑的问题。通过今天的开题课景行小学的同学也得出一个个感兴趣想了解和疑惑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思考。由于课时有限,我计划把提炼成主题这一环节安排到下一次课完成。如:对小鱼各部分鱼鳍在游泳中有什么作用?提炼出研究主题:小鱼的“桨”,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学生在文字的表述有一定的难度和差异,我将在下一次课把学生自己研究的问题与有研究同类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根据小组的研究内容归结成有趣的主题。

今天的课已经达成了我预定的目标,从学生的作业情况反馈来看,基本掌握了运用树状图寻找确定探究问题的方法。

在课上,我更关注的是方法的指导,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力求让每个学生经历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

关于树状图,我突出其两个用法:可以个人使用,把自己得出的每个问题逐一研究完,形成研究成果;也可以小组合作使用,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农村中学化学课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一节观摩课。渤海中学的张春生老师在设计《化学与资源、能源的利用》这节课时, 在人教版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社会实践有机地整合起来落实到化学教学的课程目标中,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通过专家讲解、实地考察参观、上网搜集材料、课堂交流、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 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化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生产、生活中感受探究活动过程,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样的整合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下是张春生老师的教学纪实以及我们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过程:

1. 专家讲座。

请学校所在地的玉米加工厂———黑龙江省镜泊湖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太吉集团的技术专家为同学们讲解玉米的用途。

专家: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都与我们熟悉的玉米关系密切。第一,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是纯棉的或化纤的, 现在的化纤多数都从石油中提炼出来, 将来的发展趋势是用玉米淀粉经过化学合成纺纱织布, 大家将来穿的衣服是用玉米做的, 同学们如果饿了, 可以把我们的衣服吃了。 (学生哈哈大笑。) 第二, 同学们知道, 我们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淀粉, 我们吃的很多食品中都含有玉米淀粉, 如火腿肠和一些膨化食品等。第三, 我们现在盖房, 修路用的重要材料之一是水泥, 将来我们将用玉米淀粉合成材料去替代水泥做建筑材料, 用玉米淀粉合成材料去做高速公路的路面, 防滑耐磨。这些都是玉米进行深加工后的产品。 (学生听了都很吃惊。通过专家讲解玉米的用途,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玉米深加工充满了好奇和神往。)

2.实地参观。

带领学生到太吉集团实地参观, 边观看边听技术员讲解各种设备的用途和化学原理, 以及深加工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及用途, 并将整个参观过程进行录像。

(学生看了玉米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后再次受到感染。)

3.材料搜集, 知识梳理。

通过实地参观、采访、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 学生将所见所闻进行梳理形成汇报材料。

4.表达交流, 认识提升。

师:通过专家的讲解、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 同学们对玉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玉米生产过程中有关资源、能源的利用都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进行汇报交流。

(第一组学生将玉米加工产品绘制成图表展示, 组内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汇报。)

生:玉米经过化学加工, 可以生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 是人体细胞构成的基本物质, 是机体生成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生:玉米还可以加工出维生素C, 维生素C参与人体各种新陈代谢, 增强机体抵抗力。

生:还可以生产葡萄糖, 糖类是食物重要组成部分, 葡萄糖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需要。

生:还有乙醇, 乙醇可以医用消毒, 还可以作燃料, 现在汽车用的燃料就乙醇汽油, 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 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生:玉米芯可以加工成木糖醇, 玉米叶可以作纺织品, 玉米的茎叶可以生产饲料和燃料。所以玉米有软黄金之称。

师:回答得很好。哪个小组对玉米加工的流程进行了调查?

(第二组学生将参观活动的录像进行了剪辑, 用大屏幕展示玉米加工的简单流程进行汇报。)

生:玉米加工的过程主要是:玉米粒→浸泡罐→磨碎→打浆→分离→产品。

生:在玉米粒浸泡, 磨碎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打浆, 分离, 制成产品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生:生产过程中用硫磺和水浸泡。

生: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 经过使用后的水, 我们应当称之为废水、污水。这些废水、污水不经过处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我家生活在渤海集团附近的拐角村, 我家有个鱼池, 曾有一段时间, 太吉集团的废水未经过处理就排放, 这废水随河水进入鱼池中, 造成了鱼大量死亡, 经济损失严重。

生:我家就在这附近, 未经处理的废水进入我家稻田里, 造成了水稻的减产。别人家的水稻亩产可达1 300~1 400斤, 我家的却只有800斤左右, 加工出的大米在市场上的价格也远远不如别人家, 用这种米做出的米饭色泽和口感要差很多。

生:我家住在太吉集团附近, 夏天的时候, 工厂排放的污水没经过处理, 我家都不敢开窗户, 因为一开窗户就会闻到难闻的气味, 我骑车上学的路上也会闻到这种气味。现在工厂的污水经过了处理, 我们现在闻不到那种难闻的气味了。

生:硫酸造成了水质的酸化。我们测量了水样的酸碱度, 结果PH≈2, 我们可以用熟石灰来降低污水的酸性。

生:工厂排放的污水中还含有蛋白质残渣, 腐烂后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些蛋白质残渣不经过处理就排放, 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治理呢?

生:把废水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做饲料, 既可以使废水中的蛋白质重新得到利用, 又可以保护环境。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同学们都有切身体会, 在太吉集团的废水没经过处理就排放的那一段日子, 确实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危害, 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现在好了, 太吉集团的废水处理设备投入使用, 我们附近的河水越来越清澈, 我们周围的空气也越来越清新, 再也闻不到难闻的气味了。

师:同学们还知道, 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还要用到大量的燃料, 哪组的同学太吉集团燃料情况进行了调查, 请汇报一下。

(第三组利用所收集的图片进行汇报。)

生:渤海集团在生产过程中要了用到大量的燃煤, 正常情况下每天要燃烧掉180吨煤, 这些煤燃烧后会向空气中排放大约7.2吨的二氧化硫, 照这样计算每年要向空气中排放2 628吨二氧化硫。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而这只是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工厂, 我们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每年全世界排放的二氧化硫达一亿五千万吨, 其中80%来自于煤的燃烧。二氧化硫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污染了空气还会产生酸雨。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二氧化硫大量进入空气后产生的危害也进行了调查, 下面请他向大家汇报。

生:二氧化硫气体可以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 引起呼吸道疾病;二氧化硫溶于雨水还会形成酸雨, 降落地面导致土壤酸化, 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树木枯死 (用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图片) , 也会污染水资源 (导致鱼虾死亡) , 腐蚀建筑物。 (展示图片。)

师:听到以上数字, 看到以上图片后, 同学们现在有什么感想?

生:化工生产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 我们经过查阅资料, 进行计算, 根据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年消耗量, 煤的开采还可以维持112年, 石油可以维持10年, 天然气可以维持51年, 就是说当我们30岁左右时, 石油就已耗尽, 所以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现有能源, 并努力开发新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海底可燃冰等。

生:化工生产要燃烧大量的煤,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了空气, 化工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 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在使用燃料时应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减少二氧化硫向空气排放, 工厂的废气也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师:好, 你们在这次活动中还真是收获不小, 请谈一下感受吧。

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知道了玉米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很多产品, 如淀粉、乙醇、乙酸、蛋白质、葡萄糖, 尤其是玉米纤维和建筑材料, 真没想到我们非常熟悉的玉米有这么多用途。

生:利用自然界现有的资源或能源通过化工生产可以生产出多种产品, 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

生:我要好好学习化学, 丰富知识, 长大以后服务农村, 改善农村环境、生活条件, 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师:以上同学说的都很好, 同学们也意识到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受到资源匮乏, 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严重的威胁, 让我们用一句话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爱护资源, 保护环境, 人人参与, 共创美好家园。”

反思:

一、化学课与综合实践课整合在整合课程资源及转变教学方式上具有多种优势, 是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 也是对课改理念的一种践行

1.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 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 学生自己可通实地考察或咨询、通过相关的实验、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 这些途径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 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了发展。

2. 明显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更多的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通过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发现性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 而是走到“幕后”成为一名“导演”, 在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同学习、共成长。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赋予学生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使学生学得快乐, 学得自由, 体验着在做科学中学科学的乐趣。

3. 促进了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化学课与综合实践课整合使课程的内容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远远超出教材的范围。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时不仅要熟悉教材、把握“课程标准”, 还要收集处理多方面的信息;这个过程迫使教师不断更新本专业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注意对平时素材的积累, 逐步学会应对各种新的情况, 掌握处理各种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中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确立所要整合的课题。

2.

教师要对整个活动内容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对活动的实施进行精心的组织,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拔和督促才能使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3. 教师需要关注和保护学生的热情, 同时要与家长沟通,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 篇3

一、综合探究课的设计策略

教师应该理解综合探究教学过程、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综合探究思维程序和常见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它们去理解政治知识,体验政治探究的过程,进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综合探究的真正目的及教学最终目的。我认为,政治综合探究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突出新知识的可探究性

由于自学易打破综合探究的悬念感与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从而造成创造活动的中断,因此,在综合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要求学生自学本节将要探索的内容。但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有利于课堂主要问题的创造性综合探究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有关的预备知识,或根据需要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或查阅有关资料,但不可让学生直接接触主要问题的实质或结论。例如在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教学中,学生对一些名词不够了解,可以让他们课前自学或上网查阅跨国并购、区域经济合作、信息鸿沟、绿色壁垒、反倾销等名词,但不要提前涉及如何解决这一中心问题。这样给综合探究铺平道路,在探究课上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对一些陌生的知识加深了了解,也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探究的实效。

2.突出认知过程的合理性

学生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摄取、定位与活化三个步骤。在综合探究过程中,学生摄取了许多知识与方法,这些知识与方法最初在头脑中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如同无人管理的仓库中堆放的货物一样,不便于提取与运用。这就需要通过小结等方式对这些内容进行定位,“理清”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内在联系,使之有序化,如同超级商场中将货物分层、分柜台摆放一样,从而便于提取与运用。最后还要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使它们活化,如同商场中的货物必须被买走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一样。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在综合探究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符合这一认知的全过程。例如在“正确对待金钱”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知道商品、生产、消费、货币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摄取;第二步,让学生探究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知识定位;最后将知识活化,探究在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综合探究课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处理策略

1.注重指导性教学

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双主”原则,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双边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通过学生的探索,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所有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问题,教师不可包办代替;所有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的问题,教师不需指导。因此,教师应该甘心当好“导演”,放弃想当“演员”尤其是当“明星”的想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不要因为担心学生做不好就给学生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综合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果任何事都由教师代办代劳,那么综合探究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学生的意愿,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综合探究活动。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事实上,综合探究教学并不是也不可能完全凭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不要教师的指导,否则也就不叫“综合探究教学”。当学生在综合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综合探究方向偏离综合探究目标而又浑然不觉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要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综合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要适时地点拨学生去思考问题;抓住时机提醒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探究步骤的转换;在协作性小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给予各小组报告他们的工作及其成果的平等机会,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对他人或自我的评价。

例如在处理“讲求效率,维护公平”这一内容时,学生一般会提出几种不同观点: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护公平。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讲求效率。③效率和公平谁是谁的基础。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将想法相同的同学合并为一组。然后发动同组的同学讨论设计辩论方案,在辩论中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搞好新课程综合探究活动,教师必须处理好活动时间、方向引导、学生参与度等多方面关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使这个活动具有实效性和吸引力,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2.注意师生共同综合探究

教师不仅要当好“导演”,有时还应该当好演员中的“配角”,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各种讨论、学习。有些综合探究的问题教师也不知道答案,这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甘心当一名“同学”。另外,教师还特别应该当好一名“优生”和一名“差生”。通过“优生”的作用,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学生,通过一名“差生”的作用去引起争议、辩论。例如学生查阅资料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当学生在准备阶段出现小错误时,教师可以当一名“差生”,进行有意“示错”。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质疑时,教师可当一名“优生”,进行解释。教师可能对有些社会现象,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但教师不要感到吃惊,也不要说这与我们研究的问题无关。这时可以说:这个现象我还没关注,同学们能关注,说明你们善于发现问题,等我们课后再共同来研究。

六年级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篇4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上午上六年级的综合课。课前,我特意挑出一篇学生日记。这则日记是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同学参加了学校的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已经训练了一段时间。因为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父母认为他是因为参加诵读小组分散了精力而影响了学习,他受到父母的责骂后,向老师提出退出小组申请,因中途退出训练影响不太好,还受到老师的批评,最后退出了兴趣小组。也许他感到有点后悔,所以在日记里他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吗?我喜欢这样的日记,喜欢会质疑问难的学生,我还认为这是许多学生经常面临的问题,可以借此机会和学生一起来思考交流这问题。

上课时,我先请一个同学上台朗读了这篇日记,然后请全班同学一起就日记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让学生就参加或退出做一个选择,然后提出自己的理由,做法。我一再强调的是,做什么选择不重要,也没有谁对谁错,主要是要积极认真地投入思考,提出尽可能充分的理由。学生明显表现得比往常更有兴趣,大部分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几个学生在回答时提出了比较充分的理由。我对这些学生的发言进行了及时的肯定和引导。我一直认为,思考什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最后,我总结了学生发言,并结合自己的看法,告诉他们,关于考试,有时好一些,有时不太理想,这其实是正常的事。考得不好也有各种原因。比如考试的发挥等,并不一定是因为参加小组活动造成的。所以,首先要好好反思,找出其中真正的原因。参加课外活动能使我们得到其它方面能力的锻炼,培养兴趣特长。虽然参加活动确实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懂得合理安排时间,也并不一定会影响到学习,这方面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

此外,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要向主动大胆地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争取得到他们的同意。看得出来,我的话得到了他们极大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在这堂课里,我们师生一起享受了思考和表达的乐趣,这是我最向往的课堂。通过这节课,我有了这样的发现,学生对这种问题式的话题讨论,参与思考发言的积极性往往比较高。以后应当多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尽量提供学生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学生是否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这是我在课堂中最愿意看到的,甚至认为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私下和同事或同行朋友交流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学生上课不喜欢动脑筋思考,不爱发言。尤其是教高年级的教师。这几年来,我基本上也都是担任高年级的教学工作,对这点也深有同感。常为课堂沉闷、缺乏生气而苦恼。原因在哪呢,学生上课不喜欢发言,我认为根源在于学生不喜欢思考或者不会思考。

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 篇5

活动目标:

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

活动重点:

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

活动难点:

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为爷爷买帽子。

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帽子。“观察四顶帽子哪里―样,哪里不一样?”

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

2、为奶奶买杯子。

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

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个杯子―样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

3、逛超市

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

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

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

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

三、结束部分

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很感谢小朋友们为他们购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为了表示感谢,他们邀请你们到羊村里做客,邀请你们跳舞~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 篇6

——环翠区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活动听课反思

威海市温泉小学 杨晓琪

环翠区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评选活动第二天,我在孙家疃小学听课。作为一名数学老师,5节精心准备的综合实践课让我感受到的是美与幸福,也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

5位参赛老师都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认认真真备课,由于这门学科的综合性极强,老师们在课前做了很多准备,收集了大量资料。如温泉小学的于骁真老师为每组同学精心准备了酒瓶、旧衣服、废纸卷等材料,为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动手实践打好基础;南山小学的戚研老师准备了头巾、围裙,甚至把烤箱也带到了课堂上来……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这些老师的敬业精神值得学习。

二、活力课堂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运用多种手段,让课堂成为实践的平台,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如温泉小学的于骁真老师“每个小组都是一个集体,六个人的思维碰撞在一起,一定会有灵感的火花”“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她善于运用激励评价,一次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一回回带领学生向更高处探溯。如南山小学的戚研老师、长征小学的刘方华老师统一路小学的唐春晖老师北竹岛小学的马小磊老师都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老师

们的PPT使用合理,能有效地为教学内容服务,课堂上的重难点突破也就容易得多。这些老师善于从生活中或从身边现场获取素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知行统一

综合实践不仅仅是一门“劳动课”,更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享受生活、有所感悟。参赛的老师们都善于“点睛”,让综合实践课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温泉小学的于骁真老师“我们和艺术家之间差的是什么?”“只要大胆想象就可以了吗?”这些问题引导着学生走向创意制作之路,让学生知道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如北竹岛小学的马小磊老师让学生先制作简单的心形贺卡,纠正错误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制作稍复杂的立体贺卡,最后通过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粘贴法”“折刻法”后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贺卡,这样由简渐繁的过程不正是我们在生活中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边提升的过程的缩影吗?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有感 篇7

一、凸显课程特点, 培养学生能力

1.注重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要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必须打破传统数学的束缚, 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如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粉刷墙壁”这一活动, 教材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粉刷教室的墙壁, 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引起学生调查有关数据的兴趣。通过讨论, 学生列出所要调查的数据 (粉刷的面积、涂料的包装和价格等) 以及调查的方法 (实际测量、到商店询问、查找资料等) , 然后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开展调查。在调查完数据后, 按照教材中提供的线索学生开展活动, 从而解决问题。

2.突出综合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在活动中, 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在学习空间上, 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在学习内容上, 体现各学科同数学课程内容的综合;在学习方式上, 体现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新教材中高年级的综合实践课均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如“旅游费用”“数学与生活”“数学 与购物”“数学与体育”等内容, 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综合, 还包括在数学学习中积累的活动经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等的全面综合。这种综合应用是通过适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的,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例如, “粉刷墙壁”这一活动, 学生首先要正确计算出需要粉刷的墙壁面积, 再计算出所需要的涂料的量。在考虑如何购买不同规格的包装时, 学生要根据实际问题合理搭配, 通过比较, 找到省钱的购买方法。这项活动的完成, 学生需要经过实践活动及小组合作, 整个活动问题的解决, 全面展示了学生综合应用的过程。发展了学生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处理好师生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点点滴滴 篇8

一、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角色扮演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实际的真实感受。比如我教学三年级《有趣的叶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自己去采集各种植物叶子进行感性认识,再通过采访、调查、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各种方式搜集资料、筛选材料、最后得出结论,使他们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為能力的原动力,也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指定领域中,研究学习突出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着重让学生通过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直接接触,更多更深刻的去了解和体悟科学,把科学知识加以融合并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满怀兴趣而又比较便利地投入到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丰实的经验。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下,尽量采用参观、实验、调查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回想一般的综合实践课,由于教师重视了文本的学习活动,重视了教室空间进行教学活动,是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古老的学习方式的复古,认为老师还是像以往的活动课一样,只是哄着大家玩玩而已,不会真的去实施,造成了实施时无法进行。这种以书本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易使学生远离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了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了活动的认识课。

三、教学与实践要紧密结合

考虑到我校处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内容选择上要体现农村教育的特点,以当前学生的生活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面向农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农村生活需要。如“农药的使用常识”、“养殖”、“种殖”等。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具有生命力的资源,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学生的生活看似简单,但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秘密与特点。比如,孩子中有很多“小胖墩”,究其原因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于是“满城尽是‘小胖墩’”的主题研究活动开始了,学生从自己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自主进行研究,首先随机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问题;再在一些比较胖的学生中开展调查,发现他们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很大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运动有关。

所以,在选择课题时,教师要学会从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儿童的世界,尊重儿童幼稚的想法,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课程内容通常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在《有趣的叶子》中,让他们对“叶子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这一子课题进行探索,这种内在的兴趣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源泉。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会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是内容与方法交织的过程,是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而在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着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而非知识量的多少。

四、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丰富实践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交往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元化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密切合作得出结论。把学习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以及个人的目的协调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更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沟通与合作,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与此同时,必须疏通交往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交往条件和机会,协调人际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团结互助的心理环境,综合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多引导学生制定小组共同目标,分享学习活动的乐趣。组织小组成果汇报与交流,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改变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一定要在开放的情境中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

综合实践课教学总结 篇9

一、课题巧设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是小学中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只有把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四年级组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围绕了“我们的朋友——鸟”、“家庭小医生”两大主题来展开的。

二、备课要认真。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保证,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做到一备教案,二备制作与实验,三备学生。对课堂上或实践活动课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作充分估计,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心中有数,对可能涉及的现代信息科技要有能力作答,这样来保证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收到预期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上课需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其它知识性课程,上课形式必须灵活多样与创新,必须精讲多做多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思维中探索、探索中创新。要求在课内完成的不随意拖到课外,要求在课外完成的一定走出课堂,必须走上社会或其它实践基地的决不应付了事。老师必须组织学生开展体验式、问题解答式、主题研究式等学习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跨越学科、自主学习和面向真实问题、通力协作,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

以“我们的朋友——鸟”这样的主题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调查、查阅资料,让学生对小鸟的生活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关爱。接触自然,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从而来关注生活,培养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行为,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确定主题之后,1.让学生初步认识品种繁多的.鸟儿。2.认识鸟儿各部分的名称。3.调查了解自己生活的周围,有哪些常见的鸟,对它们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见方案)4.搜集资料,了解被冠以世界之最的都是哪些鸟,还知道哪些鸟有美称;5.动手做爱心玩具——“小鸟的家”,还可以利用重心、重力等知识再设计一些其他的玩具。等等。

四、教法亦改革。

当前社会,以多媒体电脑、网络为标志的新媒体及其与生俱来的新特征、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为新一轮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带来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实践启迪,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教学的大门。而综合实践活动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全体辅导教师都要积极迸行教法改革,充分利用现有教育媒体(多媒体、录像、录音、投影、幻灯等)按照学、思、创、展、评五个基本环节进行,有声有色有实效地上好每一节活动课。引进现代教育媒体,为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提供展示的平台,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变革,让他们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分享与合作中,积累知识,发展综合能力。

五、评价显切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该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把自评、生评和师评三者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以采用作品(如: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

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六、总结兼提高。

由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是我们搞好教育科研的重要环节,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是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们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还会有许多困难在等着我们。我们将迎难而上,为使综合实践活动再上一个新台阶而不断努力,不断开拓。

七、法制教育渗透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篇10

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以来,我们三个教师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我们借鉴和参照,因此我们基本都是边实践边总结,这其中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和疑问。我们发现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师课前设计的思路和过程来实施的课堂学习和探究,即使有同学提出令其他同学意想不到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基本上也是教师课前通知学生提前准备的内容。这里我们不仅想到: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综合实践课程吗?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与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不是背道而驰吗?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和总结:

一、调动家长,争取支持。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之一,它强调的是体验教育,也就是孩子们的直接经验。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广阔的天地里进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如果把家长调动起来那将是一个相当有利的群体。为了对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又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反馈是比较好的。首先,家长们非常认可我们这门新兴的学科,支持率也逐渐上升。

二、指导同学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是活动有条不紊开展起来的关键。教会同学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对培养孩子们做事的目的性、计划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同学们制定活动计划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指导:

1、学会根据同学的特长来进行分工。

2、采取的活动方式要有可行性、安全性、实效性。方案的设计要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方案设计要具体化。将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章可循。

4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围绕活动主题。

综合学习与实践课教学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综合学习;实践;合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而要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提高课程实施对学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要合理分组,取长补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环境,因此,合理分组、分工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团队合作环境,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小组成员的搭配应该是公平、公正、合理的。针对这一现象我得出结论;对小组成员的调整首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如书写认真的做记录,善于表达的做交流,擅长动手的进行实验操作,设有特长的作观察等。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小组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分工明确,轮流亮相

在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定期轮换组长或者中心发言人,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有亮相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于是,我取消了小组长和中心发言人的终身制,定期轮换与临时抽签相结合。给组内成员编号分工,例如:①组长;②中心发言人;③资料员;④记录员;⑤联络员;⑥调查员。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做到了人人都有工作,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3综合实践活动要提倡鼓励与竞争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方法。科学探究的核心就是强调动手实践,学生学习不仅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我采取了鼓励与竞争的方法,交流的效果大有改观。①激励小组积极参与活动。以组为单位,凡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小组加“星”一颗;②鼓励小组的创新思维。能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及互相协作、有创新的方案的小组加“星”一颗;③教育学生学会自律。参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实验、活动、讨论、交流过程中不影响其它组,做到轻声讨论、认真倾听他组的交流并能够加以评论的小组加“星”一颗。有了这样的鼓励,小组的积极性非常高,虽然能力大小有限,但都在为小组加“星”摩拳擦掌。然后,我又进一步完善鼓励机制,将激励与竞争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都渴望着坐在离讲桌最近的前三组,这是“黄金”座位:看得清,听得见。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班上宣布每月评一次“星”,按得“星”数量的多少来竞争“黄金”座位,其他的按得“星”的多少依次类推竞争较好的座位,每节课我都总结,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 荣辱与共,多元化评价

4.1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调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评价时,最限度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标准参照,以每一个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條件为依据,确立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潜能。

4.2采用多元评价。即评价主张采用多元化和互动性。充分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还要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4.3综合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由单一的“量化评价”的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适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重实验、重探究、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

5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分组时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力求组的综合能力相关不大,以便组与组间开展公平竞争,由组推举出小组长。在进行实践活动时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让每个学生明白自己以及小组其他成员在小组集体内都是不可缺少的,都是平等的,要明确自己在组内的责任,担负起自己的任务,要有集体责任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它可以把别人对问题的看法和自己的观点加以比较,从而得到更客观、更准确的结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综合实践强调的是实践性、自主性,但教师的正确指导占决定性地位,不能师生分离。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既是参与者,更是引导者,要注意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打造适宜环境。现行的学校文化不适于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的运用,教师要为实践活动课创造适宜的环境,做好准备工作。

中级日语精读课的反思性教学实践 篇12

1、教师与学生印象中的日语精读课

1.1实际教学中的目标定位

大学开设日语专业的最终目标是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能够从事翻译、研究、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特别注重综合运用能力。按照目前的主流教学方法,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教材上的内容教给学生,并通过期中、期末测试来评价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能力。单单依靠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但如何选择、 使用补充资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由于综合方面的原因,有的时候往往无法顺利实现预定目标,教师会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修改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是抓基础。如此一来,产生一种妥协的情况:大学日语课上让学生学习词汇、 语法,而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交由学生自己或是企业培训, 导使学生在就职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没有自信。

1.2各阶段的教学方式及问题

初级阶段,多数以会话文章为主,进入初级后半段也会出现记叙类文章。在这一阶段,通常以教师为主导,使用直接教授法讲解新单词、语法、课文。在进入课文部分时没有格外的阅读策略方面的指导。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应该是背诵比较多。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日语的学生来讲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授课过程,但是相较于自己思考,恐怕多多少少会有种依赖老师的心理。

中级阶段说明文和介绍性质的文章较多。基本授课流程为:文章导入→课文讲解(包括单词、语法)→回答问题→ 练习题,加上文章内容较枯燥,学生们都直言无聊。

高级阶段,小说、随笔等文章题材多样,比起单词语法的讲解更注重文章的理解。文章内容丰富了,但这一阶段多数学生会参加或已参加了日语能力测试,已通过的学生之中,也有人怀疑今后是否还有学习日语的必要,这类学生, 对于语言的学习仅仅是用级别来打对号,他们误以为N1通过了便是学会了日语。

综合以上对日语精读课授课状况及学生反响的考察,笔者根据相关的日语教育成果,设立明确的目标,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在课外时间也能用更为高效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日语能力。

2、设计以阅读为主的中级日语精读课

中级日语精读课是学生向高级日语的过渡,也为参加日语能力测试N1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由于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综合的考量,根本不可能以某考试为依据,所以如何将课堂内容与学生自学建立联系就成了最主要的问题。日语能力测试主要分为单词、听力、语法、阅读理解部分。除了听力只能在其他课上或课下加强训练,词汇量的增加需要扩大阅读量,语法需要上下文辅助的理解,所以在阅读理解方面, 便可以逐步完成这其中三项内容。不仅是能力测试,高级日语阶段的精读、翻译等课程都是以内容理解为基础,所以在中级日语精读课上如何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方面的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

本文所选用的教材内容来自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生日本语教育中心1994年编集的《中级日本语》(上)中的第一课りんご。具体教材内容在这里省略。

2.1以往的授课流程

(1)先行课题

①「りんごについて、みんなで話し合う」部分的回答。

②中国苹果的产地、品种

(2)文章阅读部分

①听课文录音,注意语音、语调,确认新单词。

②分组进行讨论新单词及句型等,若组内没有解决则统一提出解答。

③按段落翻译课文,并寻找最佳翻译。

④概括各段大意,回答课后问题。

(3)复习

①通过做练习册,进一步巩固学生单词、句型等。

②模仿练习。对你熟悉的某一事物进行说明。

分析:

在阅读课文之前的先行课题当中,主要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中日双方)苹果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些原有知识来进行阅读( 自下而上式的阅读)。因为是在日本本土以外学习日语,实际接触生动的日语的机会少,所以语音语调的指导尤为重要。之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最初是自下而上式的仔细阅读,边读边寻找其中不明白的单词、句型,由小组共同解决。组内无法解答的在大家面前提问,采取学生回答的形式。最终学生是否确确实实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翻译来验证,并且追寻最地道的中文翻译。最后综观全文,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用日语概括段落大意。最后的复习以练习题和模仿练习为主。练习题主要是单词、语法方面。模仿练习主要是通过学生口述,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并利用本身具有的相关知识。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先弄清不明白的单词、句型的意义及用法是否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有所帮助呢?这种模式是不是会使学生养成遇到生单词就停滞不前的习惯呢?如果这样的话,教材的学习就会变成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无关, 仅仅以单词、语法学习为主的自下而上式的学习,也就无法解读这段文字给我们的信息。另外,分组解决问题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人看着课本来解释意思而已。所以,下面就要尝试一下如何促进学生自上而下式地学习,设计小组活动为轴心的阅读理解课程。

2.2新的教学尝试

(1)先行课题

①请举出中国或者日本的城市及相关特产。

②准备一张苹果产地的地图,让大家猜一下到底是什么作物的分布图。

指出下面要学习的内容是一篇介绍苹果的文章,如果是你来介绍的话,会怎样来介绍呢。

(2)文章阅读部分

①文章中如何介绍苹果,两人一组边读边探讨。 ②关于内容的问题:

1)りんごが有名な産地は、どこか、以下の地名から 選びなさい。

aあきた bあおもり cかごしま dながの e おかやま fきょうと

2)好きなりんごの特徴を話してもらい、みんなでそ の名前を当ててみる。

③关于表达的问题:

1)以下の文を訳してみなさい。

ⅰこの柿は、秋にたくさんの実がなる。

ⅱこの木は大きくならない。

ⅲ腕がなる。

ⅳさっきからお腹がなってしかたがない。

2) 次のものを使って、文を作りなさい。

ⅰあまり~と~ ⅱ~し、~

※ チャレンジ :ⅰとⅱを使って、会話や短い文章を 作って発表してみなさい。

(3)复习

①情景对话( 两人)

出场人物:水果店店员、顾客

内容 :向客人推荐苹果。( 推荐的理由 )

②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进行讲解。

1) 介绍家乡的特产。

2) 向大家介绍暑假旅行时发现的当地特产。

③本次课结束之后自我评价。

1)关于什么(苹果的介绍)

2)目的(获得相关知识)

3)如何进行学习(不拘泥于单词、语法)

分析 :

先行课题①以题目、内容为线索,激活学生地区与特产相关的信息。除了能让学生共享已有知识之外,日本相关的回答,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外的学习。课题②以内容介绍为线索,激活学生介绍文结构的相关信息,并对课文结构进行预测。对苹果不是特别详细的南方同学也可以自由参加。并且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关联其他新的内容。 例如苹果的种类、历史、照料苹果的经历、关于苹果的一些趣谈等等。此外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如何介绍苹果,联想相关词语、预测课文结构,可以训练学生阅读中推测的能力。

文章阅读部分课题①引导学生综观全文,这篇文章各段落围绕苹果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介绍,首先不拘泥于细枝末节,从整体上看如何介绍苹果。太注重单词、句型则会抓不住课文脉络。课题②与①正相反,旨在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每个细节。问题1)选肢特地用平假名书写也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单词的发音。并且各选肢中出现的地区也都有各自的特产,会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问题2)通过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苹果的特征,能让大家记住很多形容词,并且大家对于答案的好奇能够提高学生注意力。课题③注重词汇、语法,将课文中出现的意思与以前学过的意项做对比,加强理解;使用句型造句子也是检验之一。挑战部分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能将句型用一段完整文字表述出来。阅读理解部分是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其中穿插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 通过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复习部分有2项课题与1项自我评价。课题①中的推荐理由,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使用本课中学到的知识。②中的1)与先行课题相关联,将之前思考过的与本课学到的重新整理归纳。问题2),暑假刚结束,通过学生的见闻活跃课堂气氛,应用本课所学知识。自我评价部分,是希望学生通过本次课发现不同的学习方法,重新思考如何学习,确立清晰的目标。

3、结语

在明确中级阶段日语精读课重要意义基础上,设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精读课,对于学生发挥已有知识有目标地去学习意义重大。阅读理解能力在我们使用母语的时候就经常会用到,那么在学习日语时怎样运用这些能力,就需要教室在课程设计上下工夫。

新的课程设计效果如何,今后还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并根据各阶段的评定对课程进行不断完善。此外,如何收集、运用相关辅助资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摘要:基于日语教育学已经得到认可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重新理解课堂上的复杂学习过程,通过设计并不断实践以阅读为主的中级精读课程,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为日后的研究、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篇13

一、领导重视,机构落实;即校长一把手要真正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闪亮起来;同时,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实施小组,配齐师资,职权分明。

二、课题引领,主题分明;确立一个学校整体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

三、强化研训,立足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方面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是否得以落实,立足校本,强化研训,无疑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向深入的重要途径。

四、凸显综合,注重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落在活动,基础在综合。不要拘泥于某一学科,某一个固定的内容,因此国家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教材。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如学校所处环境、地理位置、学生来源、家长素质、学校及家长学生的社会关系等等,确定适合本校学生发展、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然后逐步落实,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参与到活动中,在实践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激励情感。

五、课时到位,评价跟进;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提供必要的课时保障,同时对课程、对教师、对学生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监控、管理、评价体系,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篇14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形式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客观性。同时,评价过程注重终端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综合实践课《购物》-教学反思 篇15

(一) 设计简说

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人音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歌曲, 为五声调式, 旋律以级进为主, 间以小跳, 婉转流畅, 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 具有江南风格色彩。本课的二部合唱选自杨鸿年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童声合唱曲, 特点是各声部旋律线条突出, 风格统一, 音响效果和谐丰满, 具有浓郁的中国五声调式风格特点, 给人以秀丽、甜蜜、清新的美感。

在教学设计中, 以“突出审美, 深化歌曲”为主题, 以“唱”为本, 用“情”贯穿始终, 尊重高段学生独特的情感与创造体验, 并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力求在每个环节中突出音乐的美, 通过教师的教态美、琴声美等激发学生动情的演唱, 从而感受歌曲的美、和声的美。

(二)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民歌《茉莉花》改编的二部合唱。

2. 歌曲处理过程中, 通过欣赏以“茉莉花”为题

的音乐作品, 加强学生对歌曲的认识与热爱, 激发学生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3. 通过本课的学习, 促进学生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三) 教学环节

根据学情和教材特点主要安排四部分:

1. 了解歌曲, 提出新课要求。

2. 磨炼歌曲, 感受合唱的美。

3. 拓展歌曲, 引申教学意义。

4. 情感激发, 身心投入表演。

二、教学过程与说明

(一) 了解歌曲, 提出新课要求

1. 课前播放情景音乐,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讨论同一首歌用了不同的演唱形式、方法, 听了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 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是郑蕾和林姿庭同学课前收集的《茉莉花》的不同演唱版本, 有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和刘德华的通俗演唱, 让大家了解一首歌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让听众会有不同的感受。并表扬这两位同学能在课外也关注音乐学习。

3. 课件出示课题———《茉莉花》, 要求在上节课基本学会歌曲二声部旋律的基础上, 学唱歌词, 完美表现。

选择宋祖英与刘德华的不同演唱版本作为引入新课的情景音乐, 具有时代感, 抓住六年级学生的心理, 激发学生兴趣, 从音乐表现形式的不同, 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认识。

(二) 磨炼歌曲, 感受合唱的美

1. 课件出示歌谱 (隐藏歌词) 学唱歌谱。

要求:分声部唱两个声部的歌谱。第二遍用“噜”模唱, 要求注意音色的统一。

2. 课件出示完整的歌谱 (加入歌词) 。

(1)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集体讨论歌词与旋律之间的特点———一字多音, 教师强调一字多音的唱法。 (3) 分声部随教师钢琴伴奏练习歌词, 注意咬字、吐字及气息, 在练习时及时提示。 (4) 让学生聆听上海小荧星合唱团演唱的《茉莉花》, 感受合唱中声部的统一、均衡。 (5) 指导二声部轻声随琴合起来唱第一段歌词。 (6) 对刚才的演唱进行简单评价, 提出进一步要求。

3. 二声部轻声唱二、三段歌词

4. 师生讨论歌曲处理:

指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歌曲旋律线, 根据旋律线的起伏理解歌词的含义, 教师范唱, 激发学生情感。

5. 随伴奏教师指挥学生有感情地歌唱《茉莉花》。

本环节体现了合唱课“磨炼”的教学特点, 扎实的基本功 (音准、音高、节奏、二部和谐统一等) 是立足音乐教学之根本。班级二部合唱教学很容易让人感觉乏味、枯燥, 而在这堂课上, 环节设计有张弛, 处处关注音乐的“美”。全班同学用“噜”模唱歌曲旋律, 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感受音色的统一、和谐;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让学生用心感受歌词美的意境;在练习时教师时刻关注歌唱的细节, 如咬字、吐字、气息等等, 因为美的歌声是要一定的基本功得以实现;磨炼中, 让学生聆听专业团队的演唱, 不仅让学生嗓子得以休息, 更是让学生通过欣赏高水平演唱, 开拓视野, 提升审美能力。

(三) 拓展歌曲, 引申教学意义

1. 师生谈话:

上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茉莉花》这首歌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 从18世纪末叶起, 还流传到了欧洲和美洲,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图兰朵特》就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除此以外, 你还在哪里听到过《茉莉花》呢?

2. 集体讨论———学生分组汇报了解、收集的情况

教师用课件出示《茉莉花》被改编创作成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图片, 边点击边描述:凯丽金的萨克斯独奏《茉莉花》片段———意大利歌剧《图兰朵特》剧照———出示香港、澳门回归仪式照片 (采用《茉莉花》音乐) ———出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照片 (采用《茉莉花》音乐) ———出示神舟七号飞船图片 (《茉莉花》带到了飞船上) 。

本环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情动于中、有感而发, 表达自己对《茉莉花》的了解、感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 尊重学生的体验。同时还体现了合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合唱课还应关注学生的延续性学习, 当学生了解到一首中国民歌背后会有如此多的故事, 会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去进一步了解, 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教师在萨克斯独奏的《茉莉花》乐曲声中, 用亲切的声音、委婉的语言一一描述着被改编成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时, 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音乐的美, 此时教师美好的教态也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同时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为下一步全身心投入做了充分的铺垫。

(四) 情感激发, 全身心投入表演

1.“如此经典的作品、如此动听的歌曲, 老师想和你们一同来品味。

”再次出示《茉莉花》歌谱, 教师提出想与学生共同表演。

2. 师生讨论怎样完美表现 (讨论后决定:

教师领唱第一段, 学生用扇子伴舞, 二、三两段学生合唱) 。

3. 在钢琴伴奏声中, 师生全身心投入, 动情地表演。

4. 出示《茉莉花》课题 (与课的开始相同, 播放凯丽金的萨克斯独奏《茉莉花》, 教师小结:

音乐无国界, 一首好歌将是永恒的, 让我们记住。课件出示:永远的《茉莉花》。

合唱教学中学生往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唱、去表现, 会比较被动、比较拘谨。由于第三部分的铺垫, 学生的歌唱积极性被充分激发起来, 此时, 教师也要参与他们的表演, 一起去“品味”, 这使原本还有些不敢、怕难为情的学生放下了包袱, 敢于“真情投入”, 去完美地表现歌曲。此时学生演唱得如何已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表演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综合美”。

三、课例反思:突出审美, 让合唱课体现“综合美”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都要体现这一基本理念, 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在演唱中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旋律、节奏、音高、音色、和声、情感”等诸多方面体现出的“综合美”。本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各个教学环节都突出审美, 抓住了学生的审美心理, 体现以音乐为本。

小学合唱教学是在齐唱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并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 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而多声部歌唱就必须依赖一定的歌唱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采用一些提高小学高段歌唱技能训练的策略, 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抹去”歌唱技能教学的痕迹, “突出”在歌唱技能训练时所用的形式与方法, 通过趣味性、多样性、灵活性、强化性的歌唱技能训练活动, 把一些技能、技巧训练穿插在旋律、歌词、情感启发等各个教学环节中, 突出审美, 使难点迎刃而解。

当今的六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 知识面广、探求能力强, 他们期待的是信息量大的教学, 欣赏的是素质全面的教师和能体现“综合美”的音乐课堂教学。因此, 教学前教师要对作品作充分的了解, 花些时间和精力去挖掘教材内容, 充实教材内涵, 当教师的准备做得很充分的时候, 这堂课无疑已经成功了一半。

上一篇:春节业主服务下一篇:四川井控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