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3篇)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摘 要】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一门较为重要的科目,它的多变性和实用性一直都是吸引广大学者的重要因素。初中数学作为学生们掌握此学科的一个过渡阶段,也是学生们打好数学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所有科目中,数学科目往往是学生们成绩划分的分水岭,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都会在此学习科目的成绩上有所体现,所以教师在这段时间所需要做的工作就变的尤为重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步分析,制定一套详细可行的教学方案,来避免学生在此重要阶段因为不能及时的掌握数学知识而掉队,从而导致学生们之间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简单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对广大一线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初中生;基础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法在当下是一种较为广泛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其通过响应素质教育体制,来高效的帮助初中学生的成绩稳步提升。分层教学是教师依据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具体情况,通过对教材的详细掌握,来达成学生们的成绩全面进步的目的。因为一些教师使用分层教学法,使学生们的成绩有效提高,所以被很多教师关注且使用。为了让其能发挥更高效的作用,对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改进。

一、让教师充分了解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目前很多学校都只重视升学率而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一种普遍形式。应试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对我国教育一直有较差的影响。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很多学校把素质教育放在了首位,民主化的教育对初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弥补了应试教育体制的很多缺点。那么开创新的教学方法更是锦上添花,分层教学法就是素质体制下的新兴产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效攀登和新开创的分层教学法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我国的大部分初中教师并没有很了解分层教学法,以致于分层教学法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扩展。分层教学法的一些分层练习、指导和评价的特点并没有被大部分教师所熟知,这也导致此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止步不前。因此,学校应该着重于此办法的推广和使用,让师生都充分了解分层教学法的优点。此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让分层教学法充分合理运用的重要前提。

二、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动脑动手,开创一个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够激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教师也能够通过此来和学生们成为共同学习的朋友,以最融洽、和谐的氛围来让学生们学习知识,也能让老师更容易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内心想法。例如在学习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时,如何证明平行线同旁内角互补的办法,这一类型的数学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独立完成证明此题的办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老师充分了解学生解题的特点和问题。然后针对其解题技巧和方法,将学生更好地分层,并制定特定的方案来让学生的成绩提高。

三、教师应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中的各种形式

分层教学方法主要包含三种形式,其中有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和分层评价。分层练习顾名思义,主要是针对学生们的基础能力来进行划分,然后通过教师的系统性练习来提高学习成绩。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或者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需要练习的范围也应有所差异。基于学生基础较差的,教师可以来制定一套基础性较强的练习题来使学生充分巩固基础知识。

例如一次函数的因式分解‘x2+5x+6’,这种较为初级的因式分解属于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练习此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而稍微有些难度的题目,例如‘x2y2+9xy-20’此类型的题目较为繁琐,可以相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其次,分层指导主要是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再作必要的层次调整,做到因人制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为主要依据合理流动,适当调位,这样可以使学生充满学习干劲,奋起直追。最后,分层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表现适当的进行表扬,让其再接再厉,努力考出更好的成绩,会让学生对学习更加充满热情,对表现较差的学生,应当为其加油鼓劲,让其充满自信,绝不放弃。分层教学法中,此三种形式能够充分w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能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高效发展。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法是因我国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并因其高效而被广泛使用。而将分层教学法运用好的前提,则是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在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并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来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理解能力。合理的使用分层教学法中的各种形式,以最高效的分层教学方法,来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那么,相信分层教学法会为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显著的贡献。

参考文献: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2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目标,编组

素质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笔者认为分层教学能有效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化学学习后,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合理分组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为此,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交流沟通,甚至做一些调查问卷,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知识水平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合理划分、科学分组,为分层教学做好前期工作。具体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划分,甚至合理分组。在同一层次上的学生,可以划分为一个层级,如可以把学生分为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这三个层次。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接受能力比较强、能独立学习的为学优生。中等生就是思维能力一般、化学基础还可以的学生。学困生就是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思维能力比较差,化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接着,教师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 分层设计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主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让全体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如对学优生,可以设计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基本教学目标完成之后,还可以要求他们把握好知识重点,突破知识难点。鼓励这些学优生参加化学竞赛,适当接触化学难题,培养他们的化学解题能力,提升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对中等生,可以要求他们注意梳理化学学科知识,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要能抓住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能够把化学理论知识简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学困生,应注重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的化学基础知识。

3. 分层施教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置相应的学案,实施分层教学,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时,就可以设置基础题目、选做题目三个层次。基础题目就是所有学生都应当完成的。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题目,能有效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选做题就是让中等生、学优生完成的题目,目的是激发这些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在学习“酸碱盐”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颜色与挥发性、特殊气味等方面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来回答。之后题目难度可以逐渐增加。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他们解答一些基础性题目,目的是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逐步培养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分层辅导

为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使全体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兴趣,需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正是分层教学的目的所在。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调查分析。确定层次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通过询问、调查、测试、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初步划分并编成A、B、c三组,将来根据学生的发展编组情况也应进行调整。学生的分层、编组不能单纯以学生成绩机械分类,而应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师生平等磋商的基础上,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等进行动态分层。在实践中,教师要和学生“专心交流”,做好学生分层的心理辅导。以A、B、c式的显性分层、教师把握的隐性分层和学生自主定层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A(优生)、B(中等生)、C(差生)三级,再按AB、CB、CB、AB的搭配方法编座。这种编座法有两大优点:1,给教师分层教学带来了方便;2,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之中,共同奋发进步。

二、确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后,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教学的目标,并将各层次的目标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去。教学目标要具体,并将知识能力、科学思维方法、情感等融为一体,然后将目标细分到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分层设标、分类推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凸透镜成像”教学中,C组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经历较完整的探究活动;B组学生除了经历较完整的探究活动,还应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出实验结论;A组学生除了掌握B、C组学生掌握的知识外还应该能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联系社会发现新问题。

三、分层施教,共同推进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中,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目标,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在课堂教学中,对A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引导学生学习让其主动走;B组学生“扶”着走,“扶”中有“放”,带领学生学习,让其能够小步走;c组学生拉着走,让其基本达到课堂要求,这样引导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里都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发挥物理学科联系自然、贴近生活等特点,多动手,多实验。让B、c组学生感到新鲜、好奇,就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A组学生大胆提问,启发他们勇敢回答问题,解决“疑点”。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多思考、多练习,对于A组的提问,尽量让B、C组学生回答,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客观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教师根据本节的主要内容和讨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或点拨,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复习“电功和电功率”知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计算题:将“12V,6W”的小灯泡接在15V的电源上,要使它正常发光,应串联还是并联一个电阻?阻值多少?在讲解此题之前,笔者先启发A组的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将此题改编,看能否把它分解成若干个梯度较小的问题,让B,C组的学生解答,在笔者的启发下,A组学生大胆地提出了以下问题:

1,小灯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有多大?额定电功率为多大?通过灯丝的电流多大?其灯丝电阻多大?

2,当给此灯并联(或串联)一个电阻,接在15V的电源上时,此灯是否正常发光?为什么?

3,若将此灯接在15V的电源上,使其正常发光,应串联多大的电阻?

A组学生提出问题后让B、c组学生讨论、解答,A组学生对B、C组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接着让A组学生解答原题,最后老师进行点评。通过以上这一系列的铺垫练习,全班学生都有收获,几乎在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已全部理解并掌握了这道题目,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小组讨论使物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感觉到了来自老师、同学的帮助,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物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在帮助他人提高的同时巩固了物理概念。这样,既重视了学生的共同目标,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了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大家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练习。各尽所能

如果把学校比作食堂,则学生是不同的进食者,知识则是营养丰富的食物。给一样多食物,一定会有学生吃不饱,却也会有学生吃不了。所以教师在课后,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中精选合适的、难度不同的题目让各层次的学生做。例如,在讲密度、浮力知识练习时有这样一个题目:把一个质量为178g的铜球放人水中,它恰好在水中悬浮,已知:铜的密度为8.9g/cm3。求:(1)此球的体积是多少?(2)此球是否是空心的?(3)若为空心,则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笔者在布置这道题时要求:c组的学生完成(1)和(2)问,用一种解法解(2)问即可;B组的学生除了完成(1)和(2)问外,要求用两种解法完成(2)问;A组的学生除完成(1)和(2)问外,一定要完成(3)的问题,并且再加一问:“若此球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满自来水,则自来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由

于在作业的布置上考虑了分层因素,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他们不断进取。对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逐步提高要求,教学中可及时反馈、调整;对没有达到基础要求的学生应补缺、纠正,力求人人有所得,争取全部达标。

五、分层考查。分层评价,激励学生

考查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难题三大类。基础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难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70%,提高题占20%,难题占10%。分类考查后,根据物理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纠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应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教师在批改试卷后的反馈总结时,要分层评价,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通过分层考查及分层评价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营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的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间产生了比学赶帮的学习风气。

六、分层辅导。提高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正是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课外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外辅导应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一般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而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C组学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B组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对A组学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像、创造的能力。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4

吉林省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刘文波136403

摘要:分组讨论是新课改后现代课堂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本文就分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合作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

分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使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交流、表达、合作、反思,了解和尊重各种不同意见,培养集体荣誉感,促进学习小集体的形成,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1]许多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小组成员在完成小组任务的的过程中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2]

总结过去一些分组讨论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所设问题没有讨论价值,讨论流于形式。

有些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探究性,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结论单一而具体的问题锻炼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虽然按照教师的要求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形式很热闹,但这种分组只有表面形式,却并没有实际效果。

2、学生准备不充分,缺乏主动合作,交流无法深入进行。

教师课前没有要求学生做准备,没有预习新课,上课提出问题直接讨论交流,讨论的结果往往是就事论事,而且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作为基础,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才有可能出现针锋相对的正面交锋,才能擦出思想交流的火花。否则学生缺乏主动合作,准备不充分,交流无法深入进行,分组讨论只能停留在表现上。

3、学生参与面有限,缺乏自制力,影响讨论效果。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态是有差异的,往往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讨论非常投入,发言频繁,而大多数人几乎成为多余的人,缺乏自制力,只能坐在那里“看戏”,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讨论别的事情,小组汇报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

4、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过多或过少。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常常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在有的学生讨论到点子上或正在讨论的兴头上就喊“停”,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足,得不出真正的合作结果,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有的教师安排学生讨论时间过多,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这种情况在公开课时出现较多,教师往往用这招来调解课堂时间,失去了分组讨论的意义。

5、教师不做引导,问题没能向更深层发展。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踊跃讨论发言。原本当学生完成后,教师就该讲解、总结,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将知识的外延扩大。可是教师为了教条的体现“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等理念,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分组讨论没有将问题向更深层次发展。也有的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时,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无目的的巡视,只是象征性的走走„„其实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应该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由于学生真正掌握分组讨论法来学习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也需要有一个自我反思和调整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同时设计的问题又要符合学生循序渐进认识规律。学生要逐渐适应参与讨论的学习习惯,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会使自己的讨论能够围绕中心,说在点子上扩大讨论的参与面,通过辩论探究问题,提高讨论的探究质量,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使讨论步步深入。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所以设计讨论的问题的前提一定要紧紧扣住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在此基础上设计围绕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问题。

1、设计分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好的讨论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提出学习任务,活跃求知欲望,深化理解,启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等多种功能。所以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能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问题。尽可能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趣味性和生活性的问题、规律性的问题作为讨论学习的载体。

例如,在《工业革命》一课中,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重大的发明及工业革命的影响,于是设计的问题是: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工业革命兴起的基础和前提?为什么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经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定会提升学生分解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问题的设计要步步深入。

问题如果难度过高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层次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监控,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否则容易造成讨论流于形式,在小组内加入一些竞争机制,会促进学生产生较高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荣誉感,这样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思维产生了碰撞,情感产生了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4]

3、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到科学分组。

心理学表明,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对学生有较多的表达机会,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师生民主自由和谐互助的气氛,让学生凭兴趣自由选组,做到让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配合在一个小组,每组的整体水平相当,做到科学分组,使学生相互交往,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主动学习的动机。“现代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经验的共享与

小组成员的合作。[5]

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小组整体在合作中所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和独特见解,也要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参与程度、合作的态度、合作的过程,并进行积极的引导,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学习。在历史课上运用分组讨论教学法进行教学,需要以教师教学观念的革新为前提,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主导者。

总之,“分组讨论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效率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作用。[6]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耐心指导学生逐步改变学习方式,尽快使学生适应课堂分组讨论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达到课程改革制定的目标和要求。

参考文献:

[1]《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P452001

[2]《新课程下的学生观》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P1502005

[3]《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2

[4]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14

[5] 陈旭运《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P102

[6] 马运《慎重使用课堂的“分组讨论” 》 光明日报2005

注:作者姓名:刘文波

出生年月:1972年8月

性别:男

籍贯:吉林省双辽市

单位全称:吉林省双辽市玻璃山镇中学

职务:教导主任

职称:中教一级

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5

摘要:分层教学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生分层、教学计划分层、课堂教学过程分层等方面的实施,确保分层教学效率的最大发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分层教学 ;高中英语;学生层次;分层教学计划

分层教学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分层教学的运用,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设计、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制定一样的发展目标,必然不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在性格特征、能力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只有制定符合他们自身最近发展区的目标,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这种情况之下,分层教学法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是高中的必修课,但是,英语作为高中学习中的一门较难的学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十分明显。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英语学习都获得发展,已经成为了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通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笔者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进行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要顺利完成新的教学目标,就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合理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做到对学生层次的合理划分,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测试以及谈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对学生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层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优等生,第二个层次为中等生,第三个层次为学困生。每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应该接近。但是,学生的层次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要重新对学生进行定位,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对学生重新进行层次的划分。只有根据学生水平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才能够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制定符合实际的分层教学计划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制定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只有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实现,学生才能有成功的喜悦感,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一般来说,教师给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最高,要让他们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放低要求,要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发展目标。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掌握各节日的说法和基本的风俗习惯。第二层次的学生,在第三层次学生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能够对中西方的节日进行对比,找出中西方节日之间的异同。第一层次的学生,在完成前两教学目标之后,还要在感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总结出中西方文化各自的优势,以及找出西方文化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分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把分层教学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现代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要做到教学方法的灵活采用。及时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教师也要做到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以问题情境教学法为例。在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合理的教学问题。在进行提问时,教师也要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对于简单的问题,教师要给成绩一般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让优等生来回答,让他们有发展和提高的机会。例如:在学习《Wildlife protection》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三个层次的问题:要求学困生对“Why are these animals endangered?”进行回答。要求中等生对“why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is important to us?”进行探讨。要求优等生对“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wildlife?”进行思考。通过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在自己的思考和讨论中得到了答案,获得了成就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之外,还要注意学生评价的分层。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对学生采用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对全体学生给予肯定。只有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才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教师还要做到布置作业的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6

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浅析课件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课件,能活路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听力训练,增加知识容量,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作 者:汪红梅 作者单位:堵城中学,湖北黄冈,438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2关键词:农村 初中英语 教学 课件 直观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7

一、紧扣主体学习实情,体现教学目标制定的层次性

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任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都是徒劳无益的无用功。学生生活、智力、能力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学生在接受新知、解答问题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任何学科教师都要有“一切围绕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紧扣学生学习实际,采用贴近各个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的选用上,教材内容的甄选上,教学问题的设置上,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学要求的提出上等方面都应时刻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既突出教学的整体目标的设置,又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既突出学习的难度与压力,又指出学好数学的途径和出路,实现不同学生在不同要求、不同标准中获得共同进步。

如在“二次函数”章节知识复习课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既照顾优生又照顾后进生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设置问题时,对后进生设置了基础性问题:“已知抛物线y=x2-x-1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m, 0),则代数式m2-m+2008的值为多少?”对中等生和优等生设置了综合性函数问题:“二次函数y=ax2+bx+c (a≠0)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2)写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3)写出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4)若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让不同学生在不同问题训练中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二、注重主体解题能力特性,体现数学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善于进行与众不同的思维解题尝试,是学生创新潜能发展的重要表现,更是学生创新性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石。初中数学学科改革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要采用有效问题教学形式,设置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数学问题,将学生思维进行有效激发,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推动不同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的共同发展和整体进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知识中所隐含的内在密切联系,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答,找出各知识点中的“经脉”,形成系统详尽的知识结构网络体系,并通过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尤其是开放性题型,进行有效训练活动,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思维解答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

例题:RtΔABC中, ∠C=90°,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是关于x的方程的根, 而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 求cosA的值; (2) 求RtΔABC三边长。

此题是我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时选用的一道例题,这一题中所提的小问题,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从问题条件入手,对问题所在条件进行分析,再从易到难,“以优带差”,鼓励学生进行互助学习活动,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各层次学生能力和水平都获得了提高。

三、突出学生思维辨析特性,体现问题解答评价的层次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诗句深刻阐述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看法和见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辨析也是如此。因此,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就可以抓住“评”这一有效手段,以评促思,通过对问题解答过程的深刻分析和辨别,指出问题解答思路和解答方法的优缺点,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做到学习过程、学习结果都能有效关注和科学评价,让学生都能准确认识自己在学习活动不足,实现不同能力学生的整体发展。

如:已知一次函数图像经过A (2,-1)和点B,其中点B是另一条直线y=5x+3与y轴的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我有意设置了问题解答过程:解:设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得B (0, 3),∵图像经过A (2,-1), B (0, 3),∴2k+b=-1, k=-2, b=3,∴该函数解析式为:y=-2x+3。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时激发和鼓励学生依据所学数学知识要点内容,发表各自的意见和见解,最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解题和辨析过程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自主评价能力积极性的提升。

总之,主体差异性是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事实。初中数学教师要遵循全体性、动态性、主体性等教学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摘要:差异性是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具有的根本特性,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对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分层教学,是希望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整个班级里的学生化整为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学习水平等方面的程度高低,将学生进行粗略的分层,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经由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与指导后,能够减轻学习压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取得明显的进步。分层教学,就是希望每一位学生的感受都能被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激发,每一位学生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一、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最为基础的一步,是践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施因材施教的首要任务。教师首先将学生进行分层,才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将之后一切任务项目进行分层。根据对学生不同方面因素的考察,包括内在、外在因素,语文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为期大概一个月左右的观察,一般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来开展相应的分层教学,三个等级之间能力的高低,教师最好不要透露给学生,以免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分组也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调整

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开始,这个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平时的测试、作业等方面进行考察,发现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说在学习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四篇描写景物的课文,还有四首古代诗歌。教师可以针对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作者的时代背景、古代诗词的基础知识等对学生进行考察。定期进行单元测试或者专题测试,来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经常获得优异的学生可以划分到A组,以此类推。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學生有了不同层次的分组过后,教师就得针对每个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不同安排。针对学习目标而言,C层次学生的目标可能就是能够掌握课文中的所有生字生词,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目标即可。B层次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更多一些对课文情感的探究等等。而A层次的学生则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探究,拓展相应的学习内容,针对课文细节进行阅读等等。教师在这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时的表现来制定学习目标,尽可能地让学生学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更多的知识。又能够让有能力的学生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紫藤萝瀑布》时,C组学生的教学内容,重点是字词的练习,着重讲解基础知识。B组学生的重点是课文的理解,情感的体会,重在阅读发现课文中如何对紫藤萝进行细节描写。A组学生的重点则是课文情感的拓展,文字的深意方面,注重写作,让学生写出自己在阅读课文后对紫藤萝的理解等等。教师则进行“流动教学”,在学生之中进行指导,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三、对课堂任务进行分层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但却不能对学生进行“分开教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必须要规划出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的时间,并且借助导学案或其他参考资料,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的时间。首先教师可以有一段时间面向全体同学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此之后,可以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之中进行交流学习。也可将学生提问的时间错开,有效地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

例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时,教师首先同一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理清所有生字生词,大声朗读课文。接着为不同的层次分发不同的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比如C组的导学案上会重点为学生讲解“滑稽、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一类重点字词,还有课文分段,让学生能够理清故事的情节。B组的导学案上,会重点让学生品析人物形象,挑出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A组的导学案上除了品析人物形象、探究课文内涵的阅读训练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策划一次课本剧,再之后的课堂中抽出时间进行表演,如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拓展实践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整个课堂,观察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表现,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为每一组学生都要进行不同层次的拓展,重在基础的扎实掌握。相同的问题可以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个别的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鼓励C组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是对教育改革的顺应,为学生整体所考虑的一次革新。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的差异被教师所正确看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能认真解答,教师能够对学生做出真正细化全面的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不会产生抵触或者畏难的情绪,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真正适合他们的课堂学习与任务安排,开展有效的差异化教学。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以外,还能够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等。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加突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根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初探[J].科学教育,2011(3).

[2]林若如.分层教学不同目标的定位—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分析[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2).

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篇9

[摘要]在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班级开展分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能够让好、中、差的学生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各层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有所得、有所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摸清情况,分层科学合理;分层备课,明确各层学习目标;分层授课,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分层评价,鼓励共同提高。[关键词]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尝试思考

我校是事业办九年一贯制职学校,小学班级学生人满为患,而上了初中,班级人数锐减十多人。为什么初中阶段学生流失的状况难以杜绝?除了少数家长、学生对教育不重视外,还跟中学教师恪守传统的教育理念、坚持保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初中阶段由于课程多、任务重、课时紧,教师较多地采用传统保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大一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其实只照顾到中等水平的普通学生的需求,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少,学习的主动性差,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越来越让人担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学科尖子,而因学习成绩差、自尊心备受打击导致厌学、辍学的情况倒是时有发生。

要改变学校的这种状况,我们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还要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在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绩。2015年秋季学期笔者接手新的初中班级,面对52名稚气未脱的学生,如何才能擺脱尖子不尖、差生辍学的老状况?在翻阅大量教学理论书籍,并与多个学校的同行交流取经后,笔者决定在新一届初中班级中开展分层教学实验。

一、为什么要实施分层教学

1.从学校教学实际情况考虑

我校虽说是职工子弟学校,但其实单位子弟占不到全校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大部分的学生是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这些学生大多因父母工作地点的频繁变更而经历了多次转学,入校成绩较差、学习习惯差。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大,到了初中后适应能力也不同,因而即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拉开的幅度也是很大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如果采用传统保守的教学方法,要想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是非常困难的。

2.从分层教学的特点考虑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必须是在同一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即交流双方必须有“共同语言”。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应该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教学让教师探究如何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从而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的目标。

分层教学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训练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它正确对待学生的客观差异,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1.摸清情况,分层科学合理

笔者所任教的七年级由原来的两个六年级合并而成,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观察,对于全班52名学生在各科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已基本摸清,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这样教学目标会定得更精准、更合理。用两个学期进行分层教学课题的实践研究,可以让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磨合,教师可以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法,而到八年级下学期,形成完善、成熟的教学常态,为九年级中考冲刺打下基础。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达到合理分组、有效提高的目标,根据学生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及思维水平,笔者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A组是学优组,是班级排名前十名的学生;B组是潜力组,为排名十一至二十名的学生;C组是中层组,为月考考试及格,排名二十名以后的学生;D组是提高组,为月考不及格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在七年级下学期中,每次月考后都会对四个组进行重新调整。而对于D组的学生而言,月考及格,则可以进入C组,如果在月考中没有不及格的学生,则取消D组,通通进入C组。

分层教学实施前,笔者与全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强调每次月考后的学生分组将只公布A组和B组名单,即前二十名,而二十名以后的学生则根据月考及格和不及格的情况知道自己是在C组还是D组。此举既能极大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竞争意识,又保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把分层教学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2.分层备课,明确各层学习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于D组提高组的学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而制定的目标要求不宜过高,笔者给D组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字词过关、作业完成、背诵达标,以此保证“考试及格”的设想能够成为现实;C组为中层组,学生比例最大,主要是培养他们自觉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并能达到巩固好课堂知识的目标;B组是由10名学生组成的潜力组,主要培养他们质疑、讨论的习惯,给他们布置适当难度、适当数量的课外训练,鼓励他们向学优组转化;A组是学优组,为班上月考前十名的学生,笔者主要要求他们形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品质,善于自学,敢于质疑,不断拓宽学习思路,努力成为学科尖子生并带动全班学生学习。

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都要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A、B组学生能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D组学生的困难和A组学生潜能的发展。

3.分层授课,各层学有所得

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分层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各个环节,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学习,都能有所收获,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实施分层授课,分层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丑小鸭》一课中,关于安徒生的作品介绍,笔者找C组学生解答。这一内容虽涉及课外知识,但难度并不大,提问两三位学生就基本上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于这一课中的新词汇,笔者找D组学生读注音、讲含义,这些内容课本上都有,提问只是换一种形式让大家一起学习、巩固,同时还能增强D组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更高。关于丑小鸭生活地点的变更及变更的原因,笔者组织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寻找答案,以分层学习中A组或B组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发言,阐明各自小组的探究结果。这样的安排是为了锻炼A、B组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个任务若交由C、D两组的学生完成,会有较大难度。至于提炼文章主题思想、概括作品特点这些任务,主要交给A组学生解决,同时会提问B组或C组赞成哪个学生的观点,理由是什么。最后的精彩片段朗读则是人人参与,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被点名单独朗诵的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角。

以这样的方式进行阅读课文的分层教学,既能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訓练重点,达到分层指导的效果,又兼顾全班教学这一传统形式,强调了全员参与的整体性;既能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又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通过这一教学法,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给A、B两组学生制定的目标是700字左右,开头结尾有亮点,内容新颖或平凡中见细节,文章结构有想法;C组学生的要求是600字左右,文章结构完整,叙述流畅,能用上修辞手法;D组学生的要求是500字以上,叙事完整,语句通顺,错别字少。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形式,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言,作文要求也不宜绝对统一。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达到不同要求的作文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形成不断进取的动力。

4.分层评价,鼓励共同提高

对于A、B两组学生,笔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既欣赏他们在课堂上、在作业和试卷中体现的智慧,表扬他们成绩的提高、名次的提升,当然也指出退步降级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C组学生,笔者通常只表扬进步,勉励其他学生也能有所提升;对于D组学生,笔者表扬月考及格进入C组的学生,不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当然课后的谈话是免不了的。

每次月考过后,笔者都要对学生的组别进行必要的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进步的,提高等级,对有退步的,则降低等级。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三、对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再思考

1.心理疏导在前

初中生处在个性发展的分化期,青春期、叛逆期使部分初中生对成年人的教育产生质疑甚至反感,让学生理解接受分层教学的模式必须是心理疏导在前。另外,取得家长赞同与配合也非常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多方积极配合,把分层教学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教学效果才更为显著。

2.分层时机合理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中学的教学环境、教学规律还没有完全适应,几次考试并不能说明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所以七年级不宜过早进行分层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观察,师生双方互为了解熟悉后,到了第二学期开始第一次分层教学才相对合理。

3.动态分层的必要性

考虑到初中生思想上的波动较大,学习上存在不稳定性,分组要适时调整,分层教学的对象目标也要及时调整。一次分组后就一劳永逸,不利于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分层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

4.加强课堂分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探究

课堂上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合理而艺术的分层教学,难度很大,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创新。对于在八年级阶段如何改进之前形成的分层教学模式,巩固分层教学取得的成绩,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究。

来自答案网:王可江 [参考文献]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摘要:分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违背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班级内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来学习能力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教学;学生差异

教学质量决定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对教师的课堂设计、组织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重点等一切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得到乐趣,对学习的兴趣倍增,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分层制定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优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吃不饱”,得不到更高的提升;班级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吃撑着”,对教学内容理解困难,使得学生都不能得到合理的发展,甚至会有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厌学、弃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在符合教材和教学课标的前提下制定与不同学生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在这一目标制定之前,教师要对不同学生进行分析和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对在班级内学习成绩及理解知识能力较高的学生制定要求较高的教学目标,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理解知识能力不强的学生制定要求较低的教学目标,从而一步步使优等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能有一定的提高,增强其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过程分层

课堂教学属于教学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对课堂进行教学过程分层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1.课堂提问分层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作为基本的形式,也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课堂提问,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还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快速思考,对于在课堂上容易精神溜号的学生起到一个制约的作用.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提问难度不同的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定,注意掌握问题不能太难亦不能太简单,问题如果设计的太过简单,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必过多的思考,那么这个问题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问题过难,学生难以得出正确答案,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问题的分层设计.

2.课堂实验练习的分层

课堂练习及课堂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试验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初中化学,需要进行的实验很多,因此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练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例如,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做较为复杂的实验,对于那些对实验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学生,安排操作简单的实验.在可能的情况下,安排小组实验时,注意学生能力的搭配,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的共同提高.

三、设计分层课后作业

在课堂教学后布置课后作业,能够使学生对课上的问题进行巩固,也是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课上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根据课前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分层情况制定相应分层的课后作业.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听讲程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每组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程度的课后作业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效果,对学生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分层设下要求.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常见的酸”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对学习酸的性质制定出三个层次的要求:(1)初级要求.对酸在通常情况下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解、知道随着浓度的变化,酸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可以与多种不同类别物质如较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及碳酸盐等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应该对观察的实验现象充分理解、能够掌握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中级要求.能够归纳出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以及硝酸和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的特殊之处、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反应剩余物质中含有的物质.(3)高级要求.能够判断出酸与一些物质反应后的剩余物的成分,并且进行定量的计算、利用酸的性质进行混合物的提纯和分离,真正掌握酸的性质.

四、结束语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英语教学 运用

一、引言

伴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2.特点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重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教学中注重学生提问以及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后,课堂指导和学生评价之间的分层。正是因为分层教学法具有上述显著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其运用也更为广泛。

三、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促进课堂互动,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指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正确划分学生层次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划分学生层次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和学习的需要。由于英语的学习与学生的性格有关,因此在划分学生层次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成绩和性格特征。例如,甲层次:外向型,成绩较好;乙层次:内向型,成绩较好;丙层次:外向型,成绩较差;丁层次:内向型,成绩较差。

2.根据教材和新课程要求。明确分层教学目标

在分层次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难易度的差异,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包括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要求所有层次学生都能够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每个单元出现的新语言点,要求甲、乙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类是难点内容,课标要求之外的内容,对丙、丁类学生可以不做要求,要求乙类学生作一般理解,要求甲类学生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3.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求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英语水平、心理特征,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过去进行时的时候,对丙、丁类学生按照大纲的要求,讲述陈述句的用法即可。而对甲、乙类学生,在学习陈述句的基础上,还要总结过去进行时的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又如,在听力教学中,对于甲类学生要求听懂原文、表演短文并回答问题;乙类学生要求复述原文并回答问题;丙类学生要求听懂原文;丁类学生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听懂原文。第二,制定分层教学活动,因材施教。一方面,分层设置问题。对甲乙层次的学生设置较为深层的问题,对丙丁层次的学生设置较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分层进行练习。习题应该与新课标和学习目标相适应,不同层次习题的难度应该有交叉,低层次习题中的个别题需要与中等层次习题难度相当,中等层次习题中的个别习题需要与高层次习题难易相当。第三,进行分层指导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不同的活动,甲乙类学生应该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丙丁类学生要重点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成绩,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

4.对学生进行分层考核评价

考核是激励和检测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设计考试内容的时候,初中英语老师可以设计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种题型。前者是加分题,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后者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内容,两种题型的设置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考核标准上也应该进行分层,例如,对甲层次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要达到85分以上,对乙层次的学生要求考80分以上,对丙层次的学生要求考70分即可。通过这种测试方式,有利于学生与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比较,不仅能够测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束语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2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 就是要以新课程的标准作为教学依据, 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教学原则, 承认并尊重学生在认知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情境, 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 组织不同程度的检测,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在学习中的收获和进步, 都能体会到物理课堂学习的乐趣, 获得学习的自信, 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发展, 进行有效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 即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 以学生为根本,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 从学生的知识和认知基础差异出发, 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间的差异, 使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思考

1.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层次划分

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师通过调查、测验、课堂表现、情商智商等多种手段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 综合地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综合能力将他们划分成不同的三个层次, 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将划分的层次进行公布, 并在学习中让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互相穿插, 让他们在学习上形成互助互帮互带的合作学习机制。

2.设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依照设定好的学生层次, 为他们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较好地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营养不良”与“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三者间的矛盾。在分层教学的课前目标拟定上, 应当既不能过高, 增加教学难度, 加重学生负担, 使学生消化不良;也不能太低, 降低大纲要求, 过分放慢教学进度, 完不成学习任务。

3.做好分层教学中的课堂教学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统一的课堂教学计划和目标, 同时还要兼顾到各层次学生都有所得、有所学。做到优秀学生有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 使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对于中等生,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积极给予鼓励和帮助, 让他们在重点难点知识上能够有所突破和启发;对于学困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 做重点的指导。

4.课后作业的布置上的分层

教师在物理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梯度化进行分层, 将作业分为课内必须统一完成的作业和课外不同层次学生发挥完成的作业两部分。如, 针对学困生, 以简单的物理基础知识巩固题为主;针对中等生, 可以突出对课后习题的练习, 使其掌握、运用好课堂重点和难点知识;针对优秀生, 则布置一些提高他们探索和创新能力的题目, 刺激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总体授课目标下, 兼顾到每个个体的差异和特点, 进行有梯度、有层次的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就近的区域内”有所提高, 能力得到发展,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这既符合新课改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也是实现人文教育的常用手段。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以及其教育思想和新课标要求, 使得分层教学逐步成为教师教学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分层教学注重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其核心是教育界一直推崇的“因材施教”思想, 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有所得, 学有所长, 实现每个学生的较好且全面发展。本文笔者就如何将分层教学理论运用到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莫建明.实施分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J].广东教育 (综合版) , 2004 (12) .

浅析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13

摘 要: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在初中生物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达到全面发展每位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练习的布置等方面进行分层,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会大大提高了生物课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89-01

在传统的教学中,在同一个课堂上,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课,听着老师提问同样的问题,完成同样的作业,测试一样的试卷,就连教学之后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一样的。这样下去,怎会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注重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于是分层教学就被提上了日程。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之间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针对性地教学,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并根据学生在思维、个性、兴趣爱好、学习情况上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很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步。生物学是一门STS(科学、技术、社会)学科,生物教学也要“三位一体”分不同层次的进行教学。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第3章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一课为例,利用分层教学来解决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间的矛盾。

一、学生学情的分层

每个学生的知识贮备,所见所闻都是有所差异的,然而对每一件事物的认知也是有所不同的。作为教师并不能够按照平时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应该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上下功夫,做调查。所以在上这节课之前,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问题一:我们要观察更小的生物和细胞,要使用什么样的工具?问题二:这些工具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更小的生物和细胞,其工作的原理是什么?问题三: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一样吗?通过设置这样的三个问题,教师就会发现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的不同。这样教师就可以随时对其进行调整,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保证每个学生都会处于一个有利的发展层次。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计划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没有合理的教学目标,分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生物教学强调“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目标:

1、认识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说出显微镜的结构,会正确使用显微镜

3、描述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区别;能力目标:通过使用显微镜,制作动植物细胞标本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配养热爱科学以及学以致用的科学观察态度。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层,就可以让不同学生最大限度获得生物知识。

三、练习设置的分层

做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旧知识的有效方式,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练习,所有的学生做同样的练习,不仅教师很难调配教学活动,而且也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受不了”的情况。所以练习的设置也要分层次来进行。练习的设置不仅要有难易程度的划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有不一样的练习。例如,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是最基础的知识,所以要给每一位同学设置显微镜结构的识别,以及各个部分功能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设置不一样形式的练习。如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填空题来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对于基础较一般的同学可以采取选择题或连线题的方式来针对这样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也是对教学活动价值做出评判的过程。合理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也很重要,在不同的评价机制下,学生受到的影响很大。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并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在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对于操作得当,能够独立并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同学,要赞扬他的态度和能力,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在完成操作之后可以帮助一些还不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同学。对于不能独立完成实验的同学要给与鼓励,不要批评,鼓励他们向其他同学请教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得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上一篇:认真实施精细化管理下一篇:夏季趣味体育竞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