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报告(精选8篇)
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结束了,我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非浅。
一、单位简介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单位吧,让大家了解一下这里的环境。我是在我们家这的工化局实习的,以前是经济局。麒麟区经济局为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工业经济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制定全区工业行业发展规划,对全区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协调。监督、管理节能降耗工作,对区属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单位里的有一些科室,我自然是在财务科了。财务科主要负责抓好所属企业执行《会计法》、《统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指导所属企业执行好国家的财会法规、统计法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负责做好局机关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医疗费发放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类台帐、报表及财务资料,做好与财政、银行、税务、保险及有关部门的衔接协调工作。其实它的内部制度还不错,很多都是很开化,并且是公开的,为了防止徇私舞弊。
二、实习经历
由于刚来单位实习,所以从最基本的做起,我的实习岗位是会计助理。第一天上班,心里没底,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有一个奶奶吧,是个老会计了,我不会的都问她,想着她做了那么多年的会计,经验肯定很丰富,可能看我一开始还蛮羞涩的,和我说说笑笑一会了,然后给我安排了工作,我心里才觉得轻松了一点。王奶奶首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然后告诉我如果有什么不会或者不懂的再问她。其实我对刚接触社会有很强烈的新鲜感,而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想把好多事情都做的很好,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但我会很投入到工作中,会经常觉得累,但是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收获也不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做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其实业务处理和教材中的好多都相同,特别是登帐的时候的一级科目。根据单位安排,我虽然不能全部处理好那些业务,但是在实习期间,我也有自己分内的事情,也一样要虚心学习和钻研,其中有以下工作:做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科目汇总表等。虽说记账看上去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特别简单,但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把它划掉,在单位里,每一个部分都是有严格的规定,每一个步骤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是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可以认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会计的根本目标。带着这个目标,我开始了在我所在的实习企业进行了有目的实习。在此之前,我认真学习了《会计基础》
和《会计职业道德》,并且也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记账。对于在校的学生,说的实在点,别人也不会放心你能做别的,只要把记账做好,而且认真反复检查是否有错误,这样会计主管人员就很开心了。要记账,当然就要认识它的一些东西,记账就要有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又有很多的分类,例如,收、付、转记账凭证。我在单位里多数都是用这类型的凭证来记账的。收款凭证左上角的“借方科目”按收款的性质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日期填写的是编制本凭证的日期;右上角填写编制收款凭证的顺序号;“摘要”填写对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贷方科目”填写与收入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金额”是指该项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额;该凭证右边“附件XX张”是指本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最下边分别由有关人员签章。付款凭证左上角由“借方科目”换为“贷方科目”,凭证中间的“贷方科目”换为“借方科目”,其他的和收款凭证基本相同。转账凭证则是记录除了涉及收、付凭证以外的经济内容。那如何来记账呢?不能是简单的流水账,要分账户、按类目,记账要收集单据,因为那是很重要的原始凭证。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的基础上填制记账凭证,这是很重要的。还有,记账勿以钱少而不记,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仔细的去查看很分析。再有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填制日期要按货币资金的实际收入日期、实际付出日期填写;转账凭证的填制日期可以按收到原始凭证的日期填写,也可以按编制记账凭证的日期填写。记账凭证必须编号,有利于查找。摘要是对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是进行账务处理的基础环节。记账凭证所列金额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关系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正确与否。为此,计算必须准确,书写清楚、符合要求。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必须在记账凭证上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两者必须相符。填制凭证人员、稽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以便于明确经济责任。
其实虽然只是一项小工作,但是事情却很复杂,要有原始凭证的审核无误,才能填制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也同样需要审核,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的工作顺应流畅。而我们接触过凭证的都知道,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当重新填制。对于用红字和蓝字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随便使用。已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只是金额错误,也可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调增金额用蓝字、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在记账凭证填制完成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其实这么做是为了避免造成巨大的金额差距,也防止了一些人改写,造假,在会计记账中,最忌讳的就是这个。
三、收获体会
这次实习真的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种深刻的磨练,只有亲身体验才知其中滋味。
生活中很多事情可以不去较真,不去计较,但是做会计工作,还是多去计较,它重在实践,而不是面对着这些文字反复查看,我相信现在的社会更多的是重视社会经验多的人!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但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能应付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呢?就如同我们作为一个会计,要有最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做好自己的事情,灵活的运用在现实中。经过这次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在学校中难以学习到的知识。如今的会计属于现代模式的归类,不仅要求素质上,更要求它的创新。就像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也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社会并不像在大学里一样,你不仅要会做事,还要懂得如何去做事,那样工作起来的效率才会更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周围的叔叔阿姨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能遇到,可有所了解以至做到心中有数,也算是此次实习的目的了。很多时候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看问题比我们全面很多,处理的方式方法可以算是积累下来的经验,所以可以多请教多问问,这样会丰富自己。
为清晰地阐述这次会计制度变革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影响, 本文在详细对比新旧制度差异基础上, 通过例解的方法分析行政单位在新制度实施时, 所应做出的各项会计调整和衔接工作, 以期能够对行政单位会计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例]假设某民政局2013年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汇总表如表1所示。
单位:元
一、新旧账户结转调整
新制度增删了部分科目, 原有的科目核算范围也有所改变。根据表1中各科目余额, 结合相关明细账和部分原始凭证, 案例中该民政局所应做的调整事项、分析过程和调整分录如下:
(一) 新制度取消了“暂付款”科目
该科目中原纪录的属于尚未收回的出租、出售物资款项应转入新设科目“应收账款”中, 属于采购物资预付款项的转入新设科目“预付账款”中, 剩余的转入新设科目“其他应收款”。表1中“暂付款”科目余额共45000元, 其中有30000元属于一批救济物资的预定款;有应收一间闲置临街门面房的租金12000元, 剩余的3000元属于单位职工出差预支的差旅费。
同时, 由于新制度扩大了“双分录”的核算范围, 在“预付账款”余额增加时还应将与其相对应的结余转入资产基金中。
(二) 新制度取消了“库存材料”科目
新制度增设了“存货”和“政府储备物资”科目代替原来“库存材料”科目的核算内容, 其中“存货”科目用以核算单位自用而储备的价值较小的材料、燃料等物资, “政府储备物资”科目用以核算应急或救灾储备物资等。表1中17600元的“库存材料”中有15000元属于已采购但尚未发放的贫困居民生活补助用品, 剩余的为本单位自用办公耗材。
根据新制度规定, 除以上调整外, 还需将与“库存材料”相对应的金额从“结余”科目转入“资产基金”有关明细科目中。
(三) 新制度缩小了“固定资产”科目核算范围
原来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核算的那部分行政单位直接负责维护管理, 且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 改在新增科目“公共基础设施”中核算。本例民政局的固定资产有2000000元属于单位自用建筑物和办公设备, 此外, 有价值为4000000元的一个儿童福利院和一所价值为6000000元的敬老院, 属于社会公共福利设施, 其价值应从“固定资产”科目转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中, 此外, 新制度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 原来和固定资产价值对应的固定基金余额应转入“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和公共基础设施对应的转入“资产基金———公共基础设施”科目中。
(四) 新制度删除了“暂存款”核算科目
原制度中负债类科目“暂存款”用以核算行政单位各项应付未付款项, 为了更加清晰地反映这类事项, 新制度删去了该科目, 并新增了“应缴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账款”、“应付政府补贴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之。表1“暂存款”的余额中有90000元属于尚未发放的伤残退伍军人补贴款, 按规定应转入“应付政府补贴款”科目, 有32200元属于应为本单位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 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其余的为应付给采购单位的物资款, 转入“应付账款”科目, 除此以外, 按照新规定, “应付账款”余额增加还应该同时借记“待偿债净资产”, 贷记“财政拨款结转”。
(五) 新制度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统一核算应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报酬
新制度中“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工资、福利、奖金以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相应地取消了“应付工资 (离退休费) ”、“应付地方 (部门) 津贴补贴”和“应付其他个人收入”三个和职工薪酬相关的科目。表1中“应付其他个人收入”系本单位某先进职工的特殊奖励, 由于其本人出差在外, 尚未领取, 应转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六) 新制度要求全面核算资产和负债
在新制度颁布以前,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重心是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因此造成很多行政单位存在未入账的资产和负债。新制度要求行政单位在核算收入支出的同时, 还要全面核算资产和负债。各级行政单位在执行新会计制度时, 应全面盘查本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存在未入账的应按照新制度要求及时入账。
假设本文案例中的民政局通过盘点, 发现有一批价值300000元的物资未入账, 系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给困难群众的生活用品, 按规定应计入“受托代理资产”, 此外, 敬老院本年新增加了60000元的床铺、柜子等家具也未入账, 符合固定资产价值标准, 应计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这批家具的款项并没有支付给销售商, 所以账上还应该补记负债。
(七) 新制度不再设置“结余”科目
新制度中净资产类不再有“结余”科目, 其余额应相应转入新增科目“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和“其他资金结转结余”中。表1中“结余”科目余额为108150元, 扣除调整事项 (一) 和 (二) 冲减的部分, 还有60550元 (108150—30000—17600) , 其中有20000元属于项目尚未完成的财政拨款, 应转入“财政拨款结转”科目, 有10000元属于项目完成后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 应转入“财政拨款结余”科目, 剩余的30550元转入应“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八) 新制度将“现金”科目更名为“库存现金”
按照新制度规定, “现金”科目名称变更为“库存现金”, 与《企业会计准则》统一, 核算内容不变。
二、基建并账调整
如果行政单位存在单独核算的基建账, 按照新制度规定, 还要定期与单位大账合并。合并时, 应按基建账科目性质, 增加或较少大账中与之对应的科目余额, 所产生的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大账中“其他资金结转结余”科目。假设本文案例中的民政局2013年12月31日基建账科目余额表如表2所示。
单位:元
基建并账分录如下:
经过新旧结转调整和基建并账调整后, 新的科目汇总表如表3所示, 2014年年初该单位应以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登记新账。
单位:元
三、2014年期初资产负债表编制
由于从2014年1月1日开始, 所有行政单位都要按照新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为了填制2014年资产负债表月报表和年报表的年初数一栏, 还必须按照新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和编制方法, 根据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2014年1月1日的资产负债表, 编制结果如表4所示。
单位:元
在新旧账表资料转换调整完成以后, 从2014年起, 行政单位应按照规定年限按月计提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折旧, 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 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公共基础设施) ”, 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本文案例没有涉及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如果行政单位存在未入账的无形资产, 按照新制度要求, 应按其净值登记新账, 借记“无形资产”, 贷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 并从2014年起在规定年限内按月平均摊销, 摊销时借记“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贷记“累计摊销”科目。除了调整相关账表资料以外, 行政单位还应该及时调整和更新会计信息系统, 转换电子数据, 保障新旧账套顺利、及时、有序过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财库[2013]218号) [S], 2013年。
【关键词】成本会计核算;行政单位;研究
一、我国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核算基础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行政单位缺乏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无法为政府准确提供相关公共产品以及服务的成本信息,这就影响到政府机构的投入与产出与行政单位的运营。
(一)当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现状
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就实际而言,我国公共领域还没有采用成本会计的做法,而学术界对于政府领域成本会计的研究报告也是鲜见。
我国政府还未将成本核算放于重要地位。较长时间以来,我国的行政单位通常能够得到充足的财政资金拨付,但是财政预决算明细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这种情况下政府及政府官员都缺少进行成本核算的动机与想法。普遍表现为思想上重预算,轻成本,在财政资金支出方面仅仅满足于能按照年度预算具体执行即可。
二、构建行政单位成本会计的重要性
随着政府管理科学化,世界各国政府都渐渐意识到一个有效的政府成本会计系统对于政府是至关重要的,高效的政府成本会计系统对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财政的有效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为行政单位绩效评价提供信息
党中央一直在号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建立领导干部问责制,希望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能力与水平。客观而言,政府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及相关公共服务的同时势必是需要消耗一定资源的。在绩效管理的核算公式为产出/成本,也就是追求更好单位的产出。所以,我们在讲求行政单位绩效评价的时候,就必须要求行政单位能够对其投入资源的相关成本及其产出进行准确有效的确认与纪录。
(二)高效管控政府行政成本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我国政府也将节约、节能、防止铺张浪费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指标,以要求政府工作的节约与高效。但实际上,我国仍然存在部分行政单位财务方面管理混乱,会计应负的职责缺失,缺乏成本核算意识,随之带来一系列连锁不良反应,如大量的公款吃喝、旅游消费、随意挪用资金等,严重影响着政府形象。目前政府腐败的原因与其也不无关系,权力随意介入了经济活动,部分人利用政府管理漏洞进行腐败。因此想要反腐败必须推进我国行政单位成本核算的改革。结合现实状况构建我国行政单位成本会计系统,有效地对我国行政单位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有助于我国新政单位资金的有效利用,减少公共资源与公共服务方面的浪费。
(三)制定最佳的经济决策
行政单位在日常工作当中,有很多重要经济活动需要决,需要政府部门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政府部门的公共决策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资金量重大、涉及社会面广,影响深刻等原因,所以在决策时十分谨慎的。当我们对成本信息进行了有效核算之后,行政单位将能够根据成本核算,有效地开展各项审查工作,做出利国利民的正确决策。
三、行政单位成本会计的体系建构
(一)行政单位成本会计主体
行政单位成本会计中的会计主体,既可以是行政单位的主体,也可以是其行政单位的组成部分。比如说,行政单位内部都是分工明确的,各个部门负责自己的业务,提供某项服务的部门,这些都可以作为构成特定的行政单位成本的会计主体,所以,在实际中,我们在划分行政单位的成本会计主体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当前的组织情况。公共服务状况等因素。
(二)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构建之中的特殊考虑因素
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是主要是发挥一种行政单位内部管理导向的作用,与财务会计有一定区别,并不接受外部的会计准则与相关制度的约束。对于一个行政单位来说,是否需要构建成本会计,这需要考虑该单位的实际情况。衡量一个行政单位成本会计系统是否成功,要看他是否能够为其单位的运营管理提供所需的各项成本信息,是否能够帮助行政单位做好行政决策、是否能提高政府运营效率。所以,是不是需要构建和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成本会计系统,是在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结合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而决定的。
(三)推行行政单位成本会计的各项具体措施
行政单位会计成本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保持整体协同性的基础之上,加快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我们可吸取多方的重要实践经验,如:争取取得高级管理层的支持与帮助;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出台;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可以选择区域进行试点研究;设计监督与审查机构;加强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学习外国优秀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加大宣传力度等有效措施。这些都是推行我国行政单位成本会计的一些措施。
四、结语
我国推行行政单位成本会计的构建之路漫长而艰辛。最好是由从上而下,也就是从中央决定改革,财政部门负责相关的各项改革事宜,从上而下的,以最大的能力解决改革困难。就,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状况而言,我们应当鼓励各级政府单位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索多种成本会计核算技术,构建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加快出台各项具体措施,相信符合我们中国国情的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核算的构建之路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通畅。
参考文献:
[1]胡静林.管理会计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国际商务财会, 2014(11).
[2]李双金.《预算法》大修:从管理法到控权法[J].检察风云,2014(21).
[3]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财政,2014(18).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书面证明,是会计事项唯一合法凭证,登记明细账的依据。行政单位原始凭证主要有:
1、收款收据;
2、借款凭证;
3、预算拨款凭证;
4、固定资产调拨单;
5、开户银行转来的收、付款凭证;
6、往来结算凭证;
7、库存材料的出库、入库单;
8、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
二、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行政单位的记账凭证主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关于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3.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5.机关财务管理制度
a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b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c商业部门的事业单位
d文化、出版、文物、教育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e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的事业单位 f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g其他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与企业和行政会计的区别):
a资金(收入)来源渠道多: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b支出使用多渠道:事业单位的支出使用渠道主要有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销售税金。c两种会计基础并用: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
d内部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应视情况进行内部成本核算,设置“成本费用”账户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和成本计算;企业会计必须按规范的成本计算方法,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成本账户。
e.设置专业基金:事业单位会计要设置各种专业基金,如修购基金、医疗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等。其他不设置。
3.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具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
a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是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b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是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而不是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4.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事业单位):
a.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和调拨价及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购置车辆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税计入购买价之内。b.自制的固定资产,按开支的料、工、费记账。
c.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d.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e.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
f.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
g.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5.应缴预算款: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国家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代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和其他按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6.有价证券及管理要求:
行政单位有价证券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 管理要求:
a只能购买国债。
b购买资金只能来源于可以有权使用的结余资金,不能影响行政职责的正常履行。c购买国债不能列作支出预算。
d利息收入或转入收益记入“其他收入”。e行政单位的有价证券必须妥善管理。7.固定资产的分类: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按其自然属性、用途和管理要求分为:
a房屋和建筑物,包括单位自有的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业务用房和建筑物。b专用设备,包括各种仪器和机械、电子设备等。
c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各种汽车、装卸工具、搬运工具等。
d一般设备,包括被股、办公与家务用家具设备,一般工具和文体设备等。e文物和陈列品,包括图书等。
f其他固定资产,指不属于以上各类的固定资产。8.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行政事业单位):
a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应按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入账。
b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入账。
c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应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记入固定资产账户。
d接收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e无偿调入和旧存的固定资产,不能查明原价的,估价入账。f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g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调整。
9.应缴预算款的管理:行政单位应当依法组织应缴预算款,并按规定时足额上缴。对于不足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交。任何单位不能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全部清缴入库。10.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构成:
a财政部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国库单一账户)。
b财政部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零余额账户)和财政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c财政部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账户(预算外资金专户)。
d财政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小额现金账户(小额现金账户)。
e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财政部批准预算单位开设的特殊专户(特设专户)。11.事业支出及其内容:
事业支出是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事业单位事业支出必须根据国家预算支出科目中规定的“款”“项”“目”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a人员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内容: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费、社会保险缴费、其他。b日常公用支出:是指事业单位购买商品(不包括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内容:办公费、专用材料购置费、专项业务费、劳务费、水电费、邮寄费、电话通信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维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其他。
c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内容: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就业补助费、抚恤金、救济费、医疗费、生活补贴、提租补贴、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助学金、其他。
d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是指事业单位购置、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
内容:建筑物购建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大修理费、更新改造费、其他。
e销售税金:是指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销售产品时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内容:资源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1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
1资产:是会计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特征:a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
b资产是特定主体所控制或运用的。
c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
内容:行政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
2负债:是指一个主体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特征:a负债是指已经发生,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必须偿付的经济责任。
b负债的实质是未来的经济利益的丧失或牺牲。c负债以货币进行确切计量或者合理的预计。d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到期日。内容:行政单位负债、事业单位负债。
3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是属于一级政府,一个单位所有的资产净值。内容:行政单位的净资产、事业单位的净资产。
4、收入:是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内容:行政单位收入、事业单位收入。
5、支出:是指一级政府或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内容:行政单位支出、事业单位支出。
一、新《制度》的修订背景
原《制度》是1998年颁发实施的, 对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和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 原《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亟须修订。修订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适应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需要。2000年以来, 我国相继推行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等多项公共财政管理改革, 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改革要求, 财政部陆续发布8个补充规定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调整, 但一直未对《制度》进行全面修订, 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规定相对分散。通过修订《制度》, 把公用财政管理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写入新《制度》, 可以更好地适应公共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
(二) 满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第71号, 以下简称新《规则》) 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新《规则》对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收支余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也需要配套修订《制度》, 通过加强日常会计核算与管理, 落实《规则》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
(三) 进一步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原《制度》会计科目设置相对简单, 核算内容不够全面, 例如, 缺少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 行政单位直接管理的一些资产未予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造成资产价值不实;会计报表列示的项目和内容不尽合理,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收入和支出项目;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缺乏对报表附注披露内容的统一规定, 影响了行政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用性。通过修订《制度》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进一步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行为, 提高行政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二、新《制度》的主要改进及其意义
新《制度》通过完善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体系, 详细规定会计科目使用和财务报表编制, 较为全面地规范了行政单位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新《制度》既集成了原制度的合理内容, 又体现了若干重大突破和创新。与原《制度》相比, 新《制度》主要有十个方面变化:
(一) 会计核算目标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兼顾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
(二) 会计核算方法进一步改进。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采用“双分录”核算方法, 而新《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核算方法的应用范围, 除固定资产外, 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的“双分录”核算内容。
(三) 更加完整地体现了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对近年来出台的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补充规定进行系统梳理, 在新《制度》中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付职工薪酬”等核算内容, 将分散的会计规定集中体现在新《制度》中。
(四) 进一步充实了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1、资产方面。细化了有关资产的核算内容。比如, 将原来通过“暂付款”核算的资产内容, 细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增加了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受托代理资产等的核算内容。详细规定了取得资产没有支付对价情况下的资产计量原则。
2、负债方面。细化了有关负债的核算内容。比如将原来通过“暂存款”核算的负债内容, 细分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增加了应缴税费、应付政府补贴款、受托代理负债等核算内容。
(五) 新增了行政单位直接负债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规定。增设了“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科目, 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 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
(六) 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 而非计入当期支出。这种处理方法在不影响准确反映预算支出的同时, 真实体现资产价值。
(七) 解决了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上反映的问题。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上反映的问题, 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八) 进一步完善净资产核算, 增设“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资产基金是核算反映行政单位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 不能作为以后支出的资金来源。待偿债净资产是核算反映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
(九) 进一步规范单位收支会计核算。收入方面:按照行政单位取得收入的资金性质设置了“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 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支出方面:按照行政单位支出使用主体的不同, 设置了“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科目, 其中, “拨出经费”科目限定为核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
(十) 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取消了原制度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在收入支出表中增加了反映单位结转结余调整变动的项目。增加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 专门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新《制度》的实施, 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反映地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深化公共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
三、新《制度》为什么扩大“双分录”核算方法应用范围
原《制度》仅对谷底资产采用“双分录”核算方法。新《制度》进一步扩大“双分录”核算方法应用范围, 除固定资产外, 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9个科目的“双分录”核算。这种做法实际上市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决定的。正如前面谈到的,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提供的信息既要全面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 也要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双分录”的核算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问题。由于我国预算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实际收支也只有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确认和报告, 才能与预算形成有效对比, 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限定为非流动资产, 则无法实现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 也不利于部门决算和财政决算口径的一致, 还会虚增单位结转结余资金。例如, 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 记“预付账款”, 不记支出, 造成单位资金已经支付, 但仍反映在账面的结余中, 虚增了结余。
此外, 对“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这两项负债采用“双分录”核算, 是为了真实反映单位负债的同时, 不影响预算执行的准确反映。如果不采用“双分录”, 就会面临“两难”;反映单位负债, 就无法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就无法反映单位负债。
四、财政部对于贯彻实施新《制度》的要求和工作安排
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期在全国试行, 实施时间进、任务重。
(一) 抓好培训工作。与原《制度》相比, 新《制度》变动较大, 需要在培训上下功夫, 让行政单位的广大财务人员真正学懂、会用。
(二) 做好新旧制度转换工作。各行政村单位要按照新《制度》要求, 尽快做好会计核算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更新调整工作, 确保按照财政部发布的新旧制度衔接规定做好新旧科目衔接, 保证2014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全面落实新《制度》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2013.2.1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问题探讨
一、基建会计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对我国基本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哪么什么才是“基建会计”呢?基建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一种专业会计,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份,主要包括基建会计核算、基建项目投资控制、概算执 行控制、以及招投标管理、合同谈判、合同管理、工程量价审核、竣工结算以及财务决算等相关事项。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基本建设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的、完整的、系统的核算,提供全面的、真实的会计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监督,以便加强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促进提高投资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建设、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建会计在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中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业务不熟
在有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财务人员对基建的业务核算比较陌生,没有熟练掌握基建会计业务,不能很好的做好基本建设的核算工作,从而影响了地方的基本建设进程。虽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的规定的文件已转发到各个基层部门,并且组织了相关的基建会计培训学习,但由于基建业务对于大部分单位而言不是经常性发生,因而没有引起财务人员的足够的重视,单位一旦发生基建业务,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便无从着手,更谈不上对基建业务的财务管理。
2.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实行单一账户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基建业务核算时,一般只设置一套账,即将基建賬并入到行政事业账中,由此而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容易把基建业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同类业务相混淆,如基建业务的费用支出有建设单位的管理费、人员招待费等,但在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支出中也有人员招待费,因此,双方产生的费用都可以记在对方的费用支出中,这就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核算带来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从而不利于经费的核算,影响了基建业务的正常开展与进行。因此,这种单一账户核算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利于正常的会计核算。
3.资金管理不够严格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一般比较简单,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只要按照规定取得适量的资金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合理使用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由于基本建设的资金一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还有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因此,对资金管理不严格的话,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基建的资金管理上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特别是做好银行贷款的资金管理工作,由于行政事业会计人员与基建工作的脱节,对工程施工进度和用款情况了解不够,往往会造成资金的供应和需求不能有效地配比,因而不仅影响了基建的进程和质量,还会产生很多没有必要的利息费用。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的建议
1.加强对基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基建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这种培训与教育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快速发展,与基建会计相关的各种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有目的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项知识培训,使会计人员不仅具有过硬的基建会计知识,还掌握了与基建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施工工程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掌握着单位的大量资金,单位的各项费用支出都需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这就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
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单一账户的存在种种弊端,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执行财政部相关法规对基建会计核算的要求,为每一个基建项目单独设立账套去核算,并为每一个基建账套开立独立银行户头,把基建费用与单位日常费用开支相分离,把双方费用支出记在不同账户的名下,这样有利于对项目整体的清晰核算和管理。
3.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管理,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做好基建会计核算工作应该要重视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基本建设由于工程量较大,使用的资金量相应的也比较大,所以,在基建资金管理中,要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定期与开户银行进行存贷款项核对,对未达账项进行核实,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追查,保证各项资金可以落到实处,杜绝各种贪污和资金拆借行为,严禁私自挪用建设资金,从而不仅有利于对项目整体进行全面清晰的分析核算,更有利保证资金安全,使每一分钱都可以用到实处。
四、总结
基本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基建会计核算水平,保证基建会计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与进行。
参考文献:
[1]颜 乾: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一、行政单位资产核算
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资产计价和核算特点:
货币资金(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入账。应收和预付账款按照实际发生额记账。一般情况下不计提坏账准备。存货:
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存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发出时按照实际情况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在取得对外投资之后,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者所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评估价值入账。
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一般分为: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成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不计提折旧。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外购额无形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自行开发的,按照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在取得资产后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在收益期内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
(三)行政单位资产核算要点
1、行政单位的应收及预付款项,即暂付款,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2、行政单位购入的材料应以购买价入账。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能计入材料成本,而是要直接列入“经费支出”科目。
3、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盘盈、盘亏应查明原因,如属于正常溢出或损耗,应减少或增加“经费支出”科目。如属于非正常的毁损,应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
4、行政单位的对外投资应通过“有价证券”科目核算,收到的利息贷记“其他收入”科目。
5、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相等。
(五)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要点 *关于事业单位存货的核算
1.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不作为存货处理,而是在购进时直接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
2.事业单位领用的材料,应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材料”科目。
3.事业单位提供劳务、开展有偿服务及销售产品的收入,应贷记“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
4.事业单位盘盈、盘亏与毁损的存货,应冲减或增加当期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关于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核算
1.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与投资基金应当相互对应。
2.事业单位以银行存款、材料、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取得对外投资时,应同时编制两笔分录(但以固定资产投资有些特殊):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材料等
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注意:如果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取得对外投资时,也应同时编制两笔分录,但与上述分录不同:
借:对外投资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的债券投资不预计利息收入,实际收到利息收入时作为其他收入。4.事业单位转让投资的损益通过“其他收入”科目核算,同时,应将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转作一般基金,共作两笔分录。*关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与企业不同。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包括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3.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如学校的课桌、课倚等。
4.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一般相互对应,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先不增加固定基金,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大于固定基金账面余额,但到租金结清时二者应当相等。
5.事业单位可用修购基金、结余资金、拨入专款购买固定资产,需要编制两笔分录: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事业支出
专款支出
贷:银行存款
同时,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6.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7.事业单位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增加或减少固定基金。8.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处置时,应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对处置损益应增加或减少修购基金。
*关于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核算
1.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一次摊销,计入事业支出。但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分期平均摊销,计入经营支出。
2.事业单位出售无形资产的收入通常应计入“事业收入”科目;结转的无形资产摊余成本应计入“事业支出”科目。
(七)行政事业单位往来帐存在诸多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发现“暂存款”、“暂付款”等往来帐中存在问题不少,主要有:
1、将收费收入在往来帐核算,不上缴预算或财政专户,违反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如某校2004将学费、住宿费收入20万元放在“其他应付款”,并全部用于日常支出。
2、在往来帐中列收列支,不反映单位财务收支总规模。如某局2002年、2004年利用“暂存款”收入资料费20.27万元、支出10.98万元,未在财务报表反映。
3、利用往来帐强行平衡预算。如某局利用“暂存款—福利费”科目强行平衡专项事业收支,调整结余。2003隐瞒结余19.90万元,2004隐瞒超支1.77万元。从而给外部形成完成预算执行情况较好、收支完全平衡的印象。
4、出借帐户给他人,资金均在往来帐一收一付。如某单位将银行帐户提供给外部个人转款,再以现金多次提取,提供套现便利。
5、将代收款项与暂借款项在同一明细科目核算,混淆了两种不同经济业务。某局组织集体参展活动,集中代收参展费用放在“暂存款—参展费”科目,却将某经办人员借款直接冲减该科目,财务人员没有认真区别不同业务性质,把借款业务等同于支付费用业务,造成会计核算混乱,容易产生一定弊端
6、不少单位对于往来帐项长期不予清理,形成大量坏帐、死帐,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并且越积越多越严重。如某校建楼,平时预付工程款,最终决算不认真,施工单位既没有预留质量保证金,也没提交完整的决算资料,帐面难以结清。又如由于历史原因,某局与所属企业发生大量经济往来,存在两头挂帐,财务帐面真假难辩。以上现象不仅反映了单位财务管理没有完全到位,还隐藏一些违规及弊端,应该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
三、行政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一)负债的概念和内容
1.行政单位负债
行政单位的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
2.事业单位负债
事业单位的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和应交税金等。
(二)负债的计量和核算特点
1.负债的计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2.负债的核算特点。
应缴款项包括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应缴预算款是指按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主要包括代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购物变价款,以及其他按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命。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范围按财政部规定办理。
行政事业单位代收的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和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在实际收到但尚未上缴时,应当作为负债入账。
(三)行政单位负债核算的要点
1.行政单位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与事业单位相同):
(1)代收且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
(2)行政性收费
(3)罚没收入
(4)无主财物变价款
(5)赃款和赃物变价款 2.行政单位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3.行政单位的应付及预收款项,即暂存款,应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4.行政单位发放给职工的工资(离退休费)、地方津补贴及其他个人收入应当按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发放给职工时,如以银行存款发放,应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实行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且由财政直接支付,应贷记“拨入经费”。
6.事业单位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及票据利息,应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
7.事业单位的应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应计入“销售税金”科目;但计算出的应交所得税,应计入“结余分配”科目。
四、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一)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1.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
2.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事业单位净资产具体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其中,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二)净资产的计量和核算特点
1.净资产的计量。
行政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2.净资产的核算特点
(1)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固定基金通常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通常相等;但是,在存在尚未付清租金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不同:固定资产应当在取得时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而固定基金应当在支付租金时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
(2)事业基金
①一般基金。事业单位的一般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滚存的结余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②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投资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占用的基金。投资基金应当按照对外投资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应当相等。(3)结余
①行政单位的结余。行政单位的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当分别核算。
②事业单位的结余。事业单位的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事业结余应当在年末转入结余分配;经营结余通常应当在年末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
③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计提专用基金。
(三)行政单位净资产核算的要点
1.行政单位净资产=(资产-负债)+(收入-支出)
2.行政的单位净资产主要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即“一金一余”。
3.行政单位固定基金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应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1)购建固定资产时,按发生的实际成本入账。
(2)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按同类资产市价或有关凭据注明价值以及相关费用入账。
(3)盘盈固定资产时,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支付的租金入账。
(5)盘亏、处置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冲减固定基金。
4.行政单位的结余=收入-支出。
5.行政单位的结余包括正常经费结余和专项资金结余,二者应当分别核算。
(五)事业单位净资产核算的要点 1.事业单位净资产=资产-负债
2.事业单位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可简记为“三金二余”。
3.事业单位固定基金的核算与行政单位基本相同。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项目的数字应该相等,但具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在尚未付清租赁费时这两个项目的数字并不相等。
4.事业单位事业基金分为一般资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内容。
一般基金是指滚存的结余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当年未分配结余中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形成的结余中转入。
投资基金是指对外投资形成的基金,投资基金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从固定基金中转入;二是用货币资金、材料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从一般基金中转入,但该部分来源实际上并未增加事业基金,只是将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转为投资基金,在收回该项投资时,投资基金又要相应转做一般基金。
5.终了,事业单位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和已完成的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即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结余分配
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6.事业单位投资基金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应区分以下几种情况:
(1)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
(2)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定的价值入账。(3)用材料对外投资时,按合同协议价以及增值税销项税额入账。
(4)转让对外投资或对外投资到期兑付时,按对外投资的账面金额,冲减投资基金,并转入一般基金。
7.事业单位的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
8.事业单位职工福利基金是按照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中提取以及从其他渠道转入的资金。事业单位终了,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计提职工福利基金时,借:结余分配――职工福利基金等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9.事业单位提取医疗基金时,借:事业支出――社会保障费
经营支出――社会保障费
贷:专用基金――医疗基金
10.事业单位提取修购基金时,借:事业支出―修缮费、设备购置费
经营支出――修缮费、设备购置费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11.事业单位对于个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应设置辅助账进行登记并核算其缴纳、使用及余存情况。
12.事业单位的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13.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缴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14.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结余”科目,终了,该科目余额应转入“结余分配”科目。之后,该科目无余额。
15.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16.事业单位应设置“经营结余”科目,终了,经营结余应转入“结余分配”科目,但“经营结余”可如为借方余额(亏损),则不予结转。
17.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项:一是按经营结余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中提取专用基金中的职工福利基金。即: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提取专用基金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专用基金
18.事业单位结余分配之后,对于当年未分配的结余,应全数从“结余分配”科目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年终结账后,该科目无余额。即: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五、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一)收入
1.行政单位收入
行政单位的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其中,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行政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
2.事业单位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其中,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应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捷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二)支出
1.行政单位支出
行政单位的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行政单位的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专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
2.事业单位支出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其中,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行政单位收入和支出核算的要点
1.行政单位收入核算的要点
(1)行政单位收入主要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2)行政单位收入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各项收入应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3)行政单位收入应在“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各自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均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4)行政单位收到财政拨入经费时: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
(5)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6)行政单位终了结转收入时:
借:拨入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结余
2.行政单位支出核算的要点
(1)行政单位支出包括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
(2)行政单位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支出数记账。
(3)行政单位应在“经费支出”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4)行政单位如收回本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应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如收回以前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
(5)行政单位发生支出时:
借:经费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6)行政单位终了结转支出时:
借:结余
贷:经费支出
(五)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核算的要点 1.事业单位收入核算的要点
(1)事业单位收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财政补助收入
②上级补助收入
③事业收入
④经营收入
⑤附属单位缴款
⑥其他收入
⑦基本建设拨款收入
(2)事业单位应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设置明细账。
(3)会计期末,事业单位应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等收入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将经营收入转入“经营结余”科目。
2.事业单位支出核算的要点
(1)事业单位支出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①事业支出
②经营支出
③对附属单位补助
④上缴上级支出
⑤基本建设支出等
(2)如果事业单位具有经营活动,应设置“销售税金”科目。(3)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设置“成本费用”科目。(4)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均应设置“拨出经费”科目,但终了,行政单位应将该科目余额转入“结余”科目;事业单位应将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5)如果事业单位具 有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应当设置“拨入专款”、“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三个科目。但对于不具体使用专项资金的事业单位,则不必设置其中的“专款支出”科目;对于没有所属单位的事业单位,则不必设置其中的“拨出专款”科目。(6)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应当对已完工项目使用或拨出的专项资金进行对冲。即:
借:拨入专款
贷:拨出专款 专款支出
(7)事业单位按规定将拨入专款留归本单位的,应将拨入专款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即:
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行政单位会计报告】推荐阅读:
行政单位会计09-2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知识归纳06-21
行政单位会计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7-14
行政单位实操会计分录07-20
关于明确区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06-27
行政事业单位介绍10-09
行政执法是什么单位06-11
单位行政工作总结范文09-17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10-25
行政单位差旅费审批制度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