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之口语课教案(共12篇)
学号:2010155121 课文:
A:今天你上哪儿了?
B: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我们去香山了。你昨天去哪儿了? B:昨天我们上长城了。你明天上哪儿? A:我们明天去故宫。你呢? B:我也想去故宫。
A:太好了!咱们明天一块去吧。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熟悉至熟练掌握“今天你上哪儿了?我们去香山了”这一类口语表达。
教学重难点:1,“儿化音” “轻声”
2,“j q x”
“z sh ch”
3,“呢” “吧” “了”的讲解 4, 变调
教学环节:
一、词汇
你
我们
咱们
昨天
今天
明天
上
去
想
哪儿
呢
吧
一块
颐和园
香山
长城
故宫 1,教师读词汇,学生感知 2,讲解词汇
你(ni,上声)
我们(wo 上声
men 轻声)
咱们(zan 阳平
men 轻声)注意:“Z”的发音和轻声。拓展:我他
她
它
我们
他们
她们
它们
大家
昨天(zuo阳平tian阴平)今天(jin阴平tian阴平)明天(ming阳平tian)注意“Z” “j”的发音
小游戏:寻找“昨天” “今天”
“明天”
操作:1,让三个同学分别扮演“今天” “昨天” “明天”
2,教师在黑板上随意指读,学生集体读,然后被读到的学生要站起来大声说“是我”,并且摆出pose, 然后教师拍照留念。
上(shang 入声)去(qu 入声)想(xiang 上声)注意:sh q x qu中的“u” 的发音
哪儿(na 上声)重点是儿化音
呢(ne 轻声)
吧(ba 轻声)注意:轻声
一块(yi 阳平kuai 入声)注意:变调,儿化音
一起(yi入声 qi上声)一直(yi入声zhi阳平)一分(yi入声 fen阴平)一块(yi 阳平kuai 入声)一次(yi 阳平ci入声)一下(yi 阳平xia入声)⑴ 让学生试着发现总结其中的规律,然后教师评析 ⑵ 教师总结规律。
颐和园(yi阳平he阳平yuan阳平)
香山(xiang阴平shan阴平)
长城(chang阳平cheng阳平)
故宫(gu入声 gong阴平)⑴ 图片展示
⑵ 适当降解文化知识 注意:“ch”
“sh”的发音
3,重点讲解
⑴ “j q x”(教师范读,表情夸张一点,让学生看清楚并模仿)A、“j”音,可以模仿英语giraffe中“g”的音标发音 B、“q”音,可以模仿英语cheer中“ch”的音标发音 C、“x”音,可以有“i”音慢慢过渡到“x”音
⑵“z sh ch”
A、按照“sh----zh----ch”的顺序教读 B、按照“s----z-----c”的顺序教读
⑶ 儿化音
A、B、C、带“儿”的,如“哪儿” 不带“儿”的,如“一块”
这是汉语口语的特色之一,多举例,多联系,习惯就好。
⑷ 轻声
A、呢 和 吧 语气词,在句末表示某一种语气 B、我们,你们,他们的“们”平常的口语习惯。⑸ 变调
A、B、从“一块”拓展至“不用” “不好”
总结,存在变调情况的字词,如“一”和“不”,若是其后面的字的发音为入声,那么变调为“阳平”;若后面的字的发音不是入声,则均变调为“入声”
二、句子
⑴
今天你上哪儿了?
今天我们去颐和园了。你呢
A、教师范读,学生感知
B、教师讲解意思,学生领会(可用英文辅助)C、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D、学生模仿造句
⑵ 太好了!A、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B、教师释义,可用英文
C、拓展至“太棒了” “太酷了”
“太漂亮了” D、“了”字的用法和讲解,吃了
喝了
用了 E、学生模仿造句
三、课文
⑴ 教师范读,学生感知 ⑵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⑶ 学生自由读课文,或者分较色朗读 ⑸游戏:第一个学生背诵课文的第一句
第二个学生背诵课文的前两句
·
·
·
·
·
·
·
·
第七个学生背诵全文(一共七句)
(最后给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
四、课后检查
A、教师随意指词汇,学生读 B、随堂听写,教师随意抽查
五、课后作业
一、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课堂现状
设置口语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 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通过练习把在综合和写作课上学到的语法、词汇真正地理解运用, 并能和同学们进行自由的交谈和沟通,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地运用。但现在的口语课堂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 口语课堂大多以教师为主体, 虽然学生也进行了练习, 但缺乏主动性, 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第二, 留学生大都是围绕课文或根据课后的练习题进行练习, 教师一般会把学生分成两三人一组, 以相互对话的形式完成这些练习, 但练习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二、对外汉语口语课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问题
1. 教学模式单一
在口语课上, 教师一般会借助多媒体课件或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特点是借用多媒体课件———老师口述———学生复述———学生记忆,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但是, 很多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能力和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弱, 所以大多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虽说口语课以说为主, 但是汉语学习者很少会主动提出问题, 更多的是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进行记忆。因此, 教师便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 但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 使得更多的汉语学习者逐渐养成了不主动提问、不主动开口说汉语的习惯。所以要改变留学生被动式的学习, 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打好学习汉语的基础。因此, 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法, 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 不能使汉语学习者真正感受到中国汉语的魅力。
2. 教学地点的局限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所有的教学从未离开过课堂。汉语学习者, 其本身掌握的汉语水平较低, 又接触不到真实的语言场景, 所以, 使用汉语的频率很低。同时, 过分依赖课本, 重复练习, 导致学习过于枯燥, 也会增加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负担。在课堂上, 由于紧张的课堂氛围和怕被同学嘲笑的复杂心理, 很多留学生表现得不是很活跃, 因此, 汉语水平提高得很慢。汉语只有不断使用, 水平才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补充就是课外教学。课外教学不仅可以营造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自然环境, 也为其提供了接触汉语环境的机会, 让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
3. 教学内容单一
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 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上是以教材内容为主, 依附教材进行授课, 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很少主动去找教材之外与学生相关、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内容进行教授。但对于刚来中国才接触到汉语的留学生来说, 他们的汉语程度处于初级阶段, 口语表达也不好, 课本上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许会有点难度。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增加讲解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讲解生词时所需要的时间就会超过预计的时间, 然后就是知识点的讲解和机械的朗读, 硬生生地把口语课变成了综合课。
(二) 国别问题
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 留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比如在我们的对外汉语口语课上, 一个留学生是来自于韩国的, 另一个留学生是来自中亚, 其中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相对高于中亚留学生, 这样就会造成沟通上的困难。在课堂自由练习的时候, 来自韩国的留学生会很轻松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 而来自中亚的留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困难。他们的学习目的也不一样, 一个纯属个人爱好, 另一个是以学习为目的的, 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及经历、年龄等也有一些差异,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三、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教学策略
(一)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 培养他们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常识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流利地表达出来的能力, 这是最终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口语课堂上积极参与口语训练, 教师也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开口练习, 并确保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要开口。因此, 在口语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练习的机会都留给学生。而教师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听学生说, 然后用合适的方法纠正学生说汉语时出现的错误。当然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对学生不管不问, 让学生没有目的地自我发挥, 而是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语料和关键词汇, 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练习。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二) 采用多种练习方式
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练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口语课堂上单一的练习方式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如果教师在练习的环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这样会使学生对学习始终充满热情。在练习过程中, 学生就会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在口语课堂上给学生多些时间和机会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或对话, 让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比如在进行口语练习时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 这样学生在思考问题时, 在大脑里就会不断地回忆起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 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这种带有趣味性的练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使学生们在练习口语表达的同时也会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三)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 学生除了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外, 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日常口语表达能力, 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流利地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解决事情等。所以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 教师要将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加以扩展, 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四、结语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汉语, 并能够让其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这是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教师在对外汉语口语课堂上, 要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加强口语练习, 培养语感能力, 最终能将在口语课堂上学到的汉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流和沟通中。
参考文献
[1]刘津言.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 2014.
[2]杨寄洲, 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
[3]王若江.对汉语口语课的反思[J].汉语学习, 1999 (2) .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课堂 教学
1978 年改革开放以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实用性目的增强,急需获得听、说、读、写、译等言语技能。因此,精读、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专项技能课相继产生,80 年代分课型教学模式已经确立。60 年代赵元任先生出版了《汉语口语语法》一书,首次提出口语语法这个概念。以后陈建民、陆俭明、邵敬敏都使用了这一概念。1984 年陈建民先生出版了《汉语口语》,这是国内迄今为止第一部较系统的研究汉语口语的专著; 吕必松先生首倡分课型教学,他认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这也为单独开设口语课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的提高和训练很大一部分要通过课堂来完成,其中口语课就是很重要的课程之一。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我们倡导构建口语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来设定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输者,是教学的中心。而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到教学管理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学生的地位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参与者,是知识的认知主体,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重视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言的学习中,情境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具体语言是和具体情境结合在一起的,脱离具体情境的孤立教学无法使学生获得正确全面的语言知识和灵活的语言能力。所以我们提倡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去学。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语言的正确运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良好的情境设置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不管是大班课还是小班课,我们操练的句子大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来明白这个句型或者生词的意思,进而达到熟练运用的地步。
三、注重互动与合作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非常重视合作型学习活动的应用,提倡通过合作、互动学习语言,在将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时,应该注意到组与组之间的差距以及全班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分组时,教师要注重小组成员中文水平的参差性,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如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时,两个小组应该势均力敌,而且程度好的学生和程度差的学生搭配,并且在分工上也有所侧重,程度差的学生主要负责搜集资料进行陈述,而程度好的学生通常进行辩论以及反驳对方的观点。让小组成员在互动合作中进行语言的习。
四、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评估体系中,大多以总结性评估为主,对于形成性评估的重视不够,然而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口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估不仅要有总结性评估,同时也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外汉语口语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形成性评估。这种评估方式比较客观公平,避免了只集中一次期末考试作为全部学习总成绩的做法。教师可以通过日考、功课和月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通过这些形成性评估,教师可以看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反思并以此改进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形成性评估可以及时给学生以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更加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关注。
五、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真实性、恰当性
教学资源不能仅局限于老师上课所用的课本,而应该是多样性的。只要和课文有联系,并且符合学生的中文水平,都应该拿来作为参考材料。这些课外内容不仅是对课堂内容的补充,而且也使学生的视野从课堂扩展到课外,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而真实的、实际的语言材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更贴近现实,让学生学以致用,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运用到。虽然教学资源应该具有多样性及真实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真实语料都可以拿来用,在对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真实水平,对教学资源进行恰当地取舍。教学资源的恰当性有点难以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和中文水平有彻底的了解。
六、结语
教师在口语课堂上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教学情景、课堂上重视互动与合作,做好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就一定能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靓,梁亮. 游戏教学法在零起点汉语口语课堂的合理运用——兼论对于任务型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系统的思考[J]. 中国轻工教育,2008,04:86-88.
[2]龙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J]. 海外华文教育,2015,04:467-475.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来看,初级阶段是整个教学的开始阶段,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留学生们,由于学习的是非母语,因而此阶段的教学则更不可忽视。吕必松先生(1996)指出:“口头表达训练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手段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去只是在初级阶段开设一门口语课,以会话体为主,现在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中级口语,高级口语或类似的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的性质和任务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还没有形成口头表达训练的明确目标和完整体系”,那么,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也必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开展有关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一般把掌握了800个左右的常用词,并学过了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其程度在HSK考试2-3级,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际的留学生的学习阶段看作是初级阶段。下面,我们将结合教学实践,就初级阶段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
(一)“ⅰ+1”原则
这里的“ⅰ”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语言输入。将二者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了对于学生来说可懂且有效的输入。根据领会教学法(comprehension approach)(罗勃特•W•布莱尔/许毅,1987),我们正是通过可懂的输入习得语言的。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使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输入是可懂而且有效的,就必须做到对学习的“ⅰ”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而且随时注意随学生学习阶段变化,“ⅰ”也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因而,教师的教学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在初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控制课堂用语及语速。考虑到初级阶段的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课堂用语要简单易懂,尽可能地避免使用专业语法术语,用学生已掌握的词语和语法点来解释生词、课文,回答学生的问题;语速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清晰、准确地发好每一个音。
(二)针对性原则
1.教材和课堂话题的选取
欧洲文化合作委员会70年代推出的大卫·威你金斯(David Wikis)的“功能大纲”(functional approach)或称“意会大纲”(notional syllabus),与第二语言教学的传统大纲不同,它不是以教一定数量的词汇和结构(语法点)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交际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被推到了首要的地位,因而,“以交际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同样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结合前面我们提到的“ⅰ+1”原则,为了交际,首先要让学生接受输入,而课堂教学则是信息量相对集中的一种重要的输入途径。谈到口语课的课堂教学,自然离不开教材和话题的选取了。对于一部优秀的教材,首先在用语上应以规范的现代汉语结合一定的语境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各课情节内容应具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各课还应含有相应数量且有交际价值的语法结构,让学生学有所获。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对教材和课堂话题的选取,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即是指教材和课堂话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否紧密,是否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若我们选取的教材和课堂上的话题练习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则能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自然更能促进教学的进行,利于教学的开展。目前出现在初级口语教材中的话题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与人相识自我介绍与为他人介绍
问路、找路买东西
谈家庭情况体育活动
打电话去餐厅
气候、季节乘车、买票
去邮局去医院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方面性,现实生活也不例外。但正是由于其两方面的存在,才使得现实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完整的生活。因而反映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也应包括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是我们不应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就采取回避的态度,相反的,我们应该正视它。比如买东西,公平交易自然是我们追求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确有坑蒙拐骗行为的发生,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若我们对之一概持回避态度,那么我们的学生一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行为,则会感到教材中描述的情景并不真实,甚至有可能在课堂中采取与教师不合作的态度,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没能维护我们的形象,反而适得其反。因此诸如此类外国人在华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反映社会消极面的场景在教材中适当地出现一些,其实并无多大坏处,如果编排得合理,用语得当,也许还会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这一点上,《朴通事》就是一部极好的范例。目前越来越多的教材注意到了现实生活的全面性。
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切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话题都适宜在课堂中讨论,诸如当前社会上比较敏感的中日关系问题,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扩大,我们建议,在课堂上还是不谈为好。
(2)与文化背景相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认为:“由于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就越高。对于非汉语背景的学习者而言,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文化定位表现为„文化因素‟或„文化知识背景‟;目的语学习越往高层次发展,接触的文化越来越高,学习的内容越以专门文化的面貌出现。”
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教学对象而言,由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着系统的差异,因而在其学习和使用汉语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由母语语境向汉语语境的迁移,这种迁移的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就必须注意到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诸多因素,例如文化因素,心理因素,交际环境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等。其中,尤以文化因素为主。那么,反映在对教材和话题的选取上,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其中渗透一定的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五类:A生活文化(如招呼、称谓、饮食、居住、交往等)B习俗文化(如婚姻、丧葬、年节、忌讳等)C国粹文化(如四大发明、中医、气功、武术、国画等)D制度文化(如政治体制、政党体制、行政体制、经济体制等)E观念文化(如中和观念、等级观念、家庭观念、尊老爱幼的思想、勤俭节约的美德等)。由于前两者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内容相对简单具体,对外国学生来说较易理解,因而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应以前两者的学习为主。在教学中可采用与学生本国文化对比的方法。当学生的词汇量和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到达一定程度后,教师应在讲解中注意将某些文化传统的来源告知学生,以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并帮助他们加深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3)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如果话题与学生的实际十分贴近,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开口的欲望,从而推动教学的运行。学生的各种实际情况中,其知识水平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他们虽来自外国,汉语表达能力不强,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我们的教学理应从基本的诸如形式单一的“a、o、e”和意义简单的“你好”,“汉语难吗”这样的内容开始,但如果我们教学内容一直停留在过于简单的阶段,那么学生们便会感到教学内容幼稚可笑,自然我们的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应全面考虑初级阶段我们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各个小的阶段,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2.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应有所侧重
不同的教学对象,他们的自然特点、社会特点、目标需求和心理需求、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不一样的,具体说来,他们的年龄、身份、国籍、使用的母语、背景文化、兴趣爱好、学习目的、现有水平、学习时限等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能针对这些具有不同情况的学生,展开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教学。例如针对日韩等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由于日、韩与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因此对汉字的学习和掌握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欧美国家的学生容易得多,而他们的性格又由于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比较含蓄内敛,在课堂中不太喜欢主动开口。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横向比较,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树立起这样观念:对欧美学生来说,汉字的教学是一个难点,而对日韩学生来说,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开口是一个难点。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教师们在教学中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里不一一列举。
(三)精讲多说
练习是语言习得的主要途径。因而讲解和指导学生操练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反映在口语教学中,则可概括为精讲多说。这里的“精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内容。即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应少而精,是经过去粗取精的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正确、简单、明了。尤其是初级阶段,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的汉语水平不太高,那么教学内容的通俗易懂便成为了一个十分需要注意的方面。关于这一点,本文一.
(一).“„ⅰ+1‟原则”中已做了相关论述。“精讲”的第二个方面是指方法。即教师应使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将课堂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为达这一目的,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如向学生出示实物或是印有实物的图片,或在讲解的同时辅以相应的形体动作帮助学习理解等等。同时,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核心是充分发挥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训练他们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例如学生对某一个词的意义不能理解,此时教师不必忙于直接告诉学生,而可以通过采用先以语素为单位进行拆分,然后再引导学生逐一理解其中的语素,最后将他们合在一起的方法,或是采用设置一些语境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对其意义进行猜测的方法。有关词语教学的方法,本文将在二.
(二)中做较为详细的论述。
“多说”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学生的“说”于教师的“讲”而言,所用的时间相对较长;二是指“说”的内容的全面性。即应该练的都要练到。大量、有效的练习,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便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正确运用。
我们在组织学习进行口语操练的同时,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说”应与一定的语境结合;二是“说”的目标要明确,或练习对词语的使用,或掌握对语法点的运用等等。
二初级口语课的教学方法
口语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汉语交际既是汉语学习的目的,也是汉语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汉语交际活动,获得汉语交际能力是学习汉语的最佳途径。而学生要获得汉语交际能力,不仅要接受汉语这种目的语的输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种输入转化为自己的,能用于表达和交际的语言材料。也就是说,学生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重组,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
根据训练的内容,我们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语音训练、词语训练、句子训练和成段表达的训练四类。根据参预练习的学生的数量,我们可将口语课的教学方法划分为独白性训练和会话性训练(其中又包括两人与多人会话)两类。
“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集中体现。生成能力是指在特定的功能意念下生成目的语的能力。“理想的教学应在确切的意念指引下,造成最接近真实的„用‟的语境,学习者处于„用‟语言的状态”,“把„用‟当作„学‟的手段,把„学‟和„用‟统一起来。”但是,对于处在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们,其词汇和语法储备都非常有限,因而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不应一步到位。此阶段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对单个的词语、句型操练已达熟练的程度后,进入简单的成段表达的训练阶段。下面我们将对按照训练的内容划分的几类适宜于初级阶段口语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语音训练
口语是有声语言,无论是听还是说,都是以清晰准确的语音为前提的,因些语音训练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吕必松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提出了三种方法:
以音素教学为纲
以话语教学为纲
音素和话语教学相结合
以音素教学为纲是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主要采用的方法。我们认为,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较利于初学者对目的语的识记。语音教学中我们可运用的具体的教学方式有:图表演示、反复示范、循环模仿等教音法,独唱合唱、说读结合等练音法,夸张、对比的提示法和手势体态的演示法等纠音法等。但在教学中我们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哪一种具体方式,都应把重心放在音素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
(二)词语训练
在对目前有关口语教学法的论著进行总结、概括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口语课中词语训练重点的不同,将词语训练的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训练单个词的形-音-义的关联的,如直接法(指物说词或根据动作说词等)、认读法(根据板书念词语等)、释义法(对指定词的意义进行阐释)训练对不同词的聚合、组合关系的把握的,如语素法(让学生说出一个含有与所给词相同语素的词)、替换法(用近义词替换句中的某个指定词语)、联想法(说出与指定词语相搭配的词或其反义词)
训练母语与目的语的关联的,如翻译法(将汉语词与母语词对译)
上述方法中直接法和认读法是两种基本的方法,具有直观、通俗易懂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零起点及稍高于该水平的学生。释义法是词语训练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方法。在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初级阶段,对于非抽象词,较宜采用提供实物或利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对于抽象词来说,较宜采用设置情景,让学生利用情景来理解的方法,而不宜采用用另一个抽象的词解释生词的方法(若在英语中有外涵、内延均与之相对应的词,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用英语词对其作解释)。
口语课词语训练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某种关联,纵横交错的词语网。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训练的目的具体表现为让他们通过课堂对词语的学习,明确在词语网络中哪些是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义项的词,哪些又是可以搭配使用的词,在需要时熟练自如地从中提取词语网络中的词语,并将之正确地连缀成句,直至成段,而非让他们死记硬背许多单个的词。
(三)句子训练
口语课的句子训练,依据难度由浅入深的顺序,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机械练习这种练习方法主要以模仿为主,模仿的内容包括句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句式变换,对句中的词语进行替换的练习等也属此类。由于该类练习对学生要求较低,也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而我们认为它主要适用于零起点与学习时间在四五个月以下的学生。造句练习即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或将对话补充完整。该类练习对学生的要求较上述第1类练习来说稍高,且需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知识之上,因而较适用于学生习时间在半年左右的学生。
交际练习包括情景问答,自由问答等。该类练习对学生要求是上述三类中最高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将已知词语组合成句,而且必须在同时正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因而该类练习开始进行的时间应略晚于上述第2类。该类练习法可与第2类配合进行。有效的交际练习也应结合一定的情景,而非孤立地进行。加强情景会话练习,可以使学习者运用会话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情景,将学过的对话方式以及话语结构作纵向的迁移。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也能熟练自如地与人交际。在课堂上,教师应多运用模拟实景的方法来开展教学,尽可能地把模拟的情景和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统一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本文一.
(二).1.(1)中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四)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
由于事件包含的命题之间具有先后、因果、推理、转折等关系,反映在语言形式即句群中也有相应的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或为使用关联词语连接两个句子,或不依靠关联词语连接,而依靠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组合成句(如紧缩复句等)。一般说来,成年人用母语思维,都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但若使用目的语思维,或可能因为思维方式的差异,或因为对目的语的使用水平有限,所表达的内容就有可能比较混乱。因此,为提高口语能力,成段表达也是一个必需注意的方面。由于成段表达不仅涉及到词语,而且涉及到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全盘把握,因而此项训练大多在中级阶段才开始进行。但我们更提倡在初级阶段就着手进行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中级阶段较为复杂的成段表达训练。这样,学生不会感到初级与中级的跨度过大而难以适应。简单的成段表达训练可分为以下三种:
看图说话或讲故事
连句成段
复述及转述短文
在用这三种方法进行练习时,我们应注意学生句与句之间的顺序是否合理、恰当,尤其是语段中的连词运用得是否正确。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纠错
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时我们不应轻易打断他们的话语。因为任何人在说话时都有一个组织的过程和思维连续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组织一句话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出错率也较高,且一部分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还处于有待激发阶段,因而如果此时教师多次打断他们的谈话,则不仅会打断他们的思维,甚至还可能大大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阻碍他们今后的学习。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对他们在表达中出现的错误就统统听之任之。我们在对待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时,应把握两点:一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二是纠正学生带有普遍性的错误。而且我们在纠正错误时也适宜采用操练的方式进行,比如教师可先重复一遍学生的错误或将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辨别,然后指出正确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操练。
(二)把握好生词和语法教学在口语课中的地位和时间比,避免出现反客为主的情况
口语课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因而如果在口语课中补充、讲解过多的生词或语法,那么口语课则与综合课无异。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侧重点,我们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突出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
(三)适当突出“口语体”的特点,但不排斥对书面语体的学习
口头语言和口语体都可以简称为口语,因此两者常常被混为一谈。吕必松先生(2000)对此专门做了解释。他指出,口语和书面语是一种语体概念,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一种语用概念。口头语言以口语为主,但不限于口语;书面语言以书面语为主,但不限于书面语。“我们据此进一步认为,口语应专指口头语言,至少在语言教学时如此。”以汉语为第二语言进行的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决定了书面语体在口语教学中不可忽略的地位。对交际中必需的书面语体的语言形式,包括某些出于礼貌原则而需使用的词、句子和句式,比如:“父母亲”与“爸爸,妈妈”的区别,“您贵姓”和“免贵,姓X”的问答方式等,我们在教学中也应有所涉及,而不应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
(四)处理好“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关系
一、课文分析
汉字是汉语的书面形式,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字也是必须掌握的工具。但汉字难认、难记、难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很多同学认为,汉语难就难在汉字上。另一方面,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以其独特的“方块字”的字形特征以及兼表意音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学习者的兴趣。而形声字的构成有一定的规律,有利于学习者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学习更多的汉字,因此形声字在汉字的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本课应教授的内容
1、几个基本概念
①形声字:中国古代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其中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的字就叫形声字,现代汉字的造字主要为形声字,一般为形符在左,声符在右。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②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造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如构成“字”的部件“宀,子”
③部首: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具有字形归类的作用,汉语字典里根据不同偏旁划分的部目,如亻、氵、艹、木、纟等,注:部首的范围小于偏旁的范围。也就是说:是部首的就一定是偏旁,是偏旁的不一定是部首。
2、部首五个:亻、氵、口、木、纟
3、生词:①亻:介,休,信
②氵:江,浅,洗
③口:叮,叨,吐
④木:李,桥,枯
⑤纟:线,细
4、工具书的使用方法:教会学生使用部首查字法和拼音查字法查找不认识的汉字
二、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1、难点:概念的掌握
2、重点:部首的学习,工具书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目标:使学生理解汉字的字形特征,认识到汉字构造的规律;学会工具书的使用
2、要求:①掌握几个的常用的部首及相关的汉字
②可以自己列举学过或者见过的形声字
③学会自己使用汉语字典或词典寻找不认识的汉字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点到、互相问候
2、进行新课:形声字(1)导入:给学生展示几个甲骨文文字,让他们对汉字的悠久历史有个大概印象
(2)概念的学习:形声字→偏旁→部首(3)部首的学习: ①
亻
:
“人”的甲骨文是个侧站的人形,因此以“亻”为部首的汉字多与人有关:
介:jiâ,一个人身体前后有铠甲护身,意为在两者中间;放在心里;个(用于人)
组词:介绍,介入,介意
休:xiū,由“人”和“”人靠在树下休息,意为歇息或者不要
组词:休息,休假,退休
信:xìn,人的语言是诚实的,诚实讲信用。
组词:信心,相信,信任 ②氵:
“水”的甲骨文是河流的象形,因此“氵”部的汉字多与水有关 江:jiāng,江河的通称
组词:长江,江河,渡江
浅:qiǎn,与“深”相对;程度不深的;颜色淡薄的组词:浅海,浅见,浅红 洗:xǐ,用水去掉污垢
组词:洗澡,洗菜,干洗 ③口:
“口”的甲骨文是张开的嘴的象形,因此“口”的汉字多与嘴有关 叮:dīng,被蚊子咬;再三嘱咐
组词:叮咬,叮嘱 叨:dāo,话多 组词:唠叨,念叨
吃:chī,把东西从口中咽下;说话结巴
组词:吃饭,吃药,口吃 ④
“木”是树木的象形,上面是枝叶,下面是树根,因此“木”部多与树木或木器有关系 李:lǐ,表示果实小的树木
组词:姓李,李子 桥:qiáo,连接两处的建筑物
组词:木桥,天桥,桥牌 枯:kū,表示失去水分或者没有趣味
组词:干枯,枯井,枯燥 ⑤纟:
“丝”字是两束丝的象形,因此“纟”部多与丝线有关 线:xiàn,用丝、棉、麻等制成的东西;几何图形;像线的东西
组词:丝线,直线,光线 细:xì,与“粗”相对;周密详尽
组词:细线,仔细,细致(4)教学生学会使用汉语字典或词典
4、练习
①根据刚学的部首,让学生说出学过的该部首的汉字,分小组抢答 ②写一些学过的字,让学生说出部首 ③出一些汉字,学生下课查找,当做课外作业
对外汉语语法课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以下几个语言点
(1)我爱人最近老是不舒服。(老是的用法)
(2)我觉得你还是带她去一次。(还是的用法 再的用发与又的区别)(3)千万别耽误了(千万的用法)(4)我不清楚(清楚的意思与用法)(5)我上星期带她去过了(上的意思和用法)
二、教学环节:
(1)领读课文(2分钟)
(2)讲解课文(以课后习题为主,意味理解全文)(8分钟)
(3)解决教学目的(20分钟)
A、我爱人最近老是不舒服。
老有经常的意思,老是不舒服就是经常不舒服的意思,但在语气上比经常强,应重度。后经常加形容词或副词,有时也加动词。
ex: 人家老(是)提前完成工作,我们呢!(加副词)
他老(是)问别人借钱。(加动词)
三、拓展训练:
老的另一种用法。老后加名词,表长久的,ex:他是我们的老主顾了。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
B、我觉得你还是再带她去一次。
a还是,副词,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还表希望,有“这样办比较好”的意思。此句中,还是再带她去一次,说明带她去医院这个动作的继续进行和再去医院比较好的意思。ex:你明天还是再去试试吧!
今天天气还是很好。(昨天天气就很好)
B再,副词,表示一次又一次,有时候专指第二次。再带她去医院就是继续第二次带她去医院。
ex:我明天再来!
四、拓展训练:
“再”表示将来时,动作还未发生,“又”表过去时,指已经发生过的事。表示已经重复的侗动作用“又”表示将要重复的动作用“再”。
ex:这本书前几天我又读了一遍,以后有时间我还要再读一遍。
C 千万别耽误了
a千万,副词,务必,一定的意思,但语气比一定婉转。表恳切叮咛。
ex:天冷了,千万要记得添衣服啊!
B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ex:手续繁琐,实在耽误时间!
D 我不清楚
清楚,三个意思,一是,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二是对事物了解的很透彻,三是了解明白。作动词用,就像此句中,我不清楚就是我不了解不明白的意思。ex: a记得要把工作交代清楚。
大连盼达汉语学校
b 他的头脑很清楚。
c 这件事情的经过他很清楚。
d、我上星期带她去过了
此句中的“上”是前的意思,上星期就是前一个星期的意思。((4)请两个同学读课文。
(5)同学两人一组读课文。(5分钟)
(6)请同学看提示说课文,单独说、一起说。(10分钟)﹍(7).听说练习和总结(5分钟)(8)布置作业
造句:老是,清楚,耽误,
选词填空:他明天要﹍(再,又)来这儿。
他昨天﹍(再,又)来这儿 把下列陈述句改为一般疑问句 1今天天气很好。2你感冒了。3他很忙。4 今天下雨了
所谓教学法,吕必松指出:“所谓语言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把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组成语言教学系统的一根纽带,就是对语言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进行综合应用而形成的一种应用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应分为不同的层面,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1) 法无定法,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阶段不同方法交差使用并无定法。关键是“每一种教学法都要用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阶段,合适的情况中”。“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找出这个合适的阶段”。 (2)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对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汉语语料的学习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口语课是一门专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课程,但是不能忽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从口语课的教材看,语言知识主要包括生词、句子、日常习惯用语等项目。
(一)以旧引新。例如:白日做梦
(1) 您别给我费心了,没有哪个姑娘会看上我的,我也不敢做那白日梦了,看我这副样子,能养得活老婆孩子吗?
(2) 不努力学习汉语就能通过HSK考试的八级,别白日做梦了。
这个习惯用语中“白日”和“做梦”都是初级班学生学过的词语,属于旧知识,从字面上看,是白天里睡觉做梦的意思,通过旧知识的学习,很容易理解这两个词语,如果把两个词语放在一起,除了字面意思以外,引申出这是一种幻想,而且是幻想不能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要告诉学生,作为习惯用语,在交际中,我们更多使用的是习惯用语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含义。
(二)立足语境,发挥其优势。
言语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的。语境对话语意义的表达和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解词语不能离开句子,可以说句子是词的语境。因此,在语言知识教学中要重视利用语境。
例如:不像话
(1) 你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这么晚才回来。
(2) 这个老刘,太不像话了,张老师第一次来,怎么能让人家做饭呢?
在日常用语中,中国人常说“不像话”、“太不像话”,但并非指说的和话语不一样,而是一种惯用法,指某种行为不合理、不应该,表现出说话人的不满或责怪。在讲此习惯用语的时候,我们要设立一些比较生活化的语境或真实的情景。如例 (1) 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一位丈夫12点才回家,而妻子一直等丈夫回来,于是非常生气。在这样的情境下,妻子说出“越来越不像话”的习惯用语,留学生马上能反应出这个习惯用语和它的字面意义完全不同,从而能理解是妻子在责怪丈夫。这样根据语境,学生就能加深对此习惯用语的理解。例 (2) 也一样,第一次来家里做客的客人,怎么能让人家做饭呢?所以老刘的做法“不像话”了。
(三)充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故事。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在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也要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萨丕尔说语言有一个底座,就是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忽视民族文化的影响。在初级口语教学中,某些习惯用语暗含着很多传统民族文化的小故事,用这些极富民族文化的故事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杀鸡给猴看
(1) 我知道他们的用意,他们说是要开除杨波,其实是做给我看的,他们演了一出杀鸡给猴看的戏。
(2) 他扣了我俩的奖金,理由是上班迟到十分钟,他这是杀鸡给猴看。
“杀鸡给猴看”这个习惯用语是从中国的成语“杀鸡儆猴”演变而来的,此成语有一个小故事:一位古人在山上抓了一只猴子,希望猴子能帮他做点事,他把这只猴子锁在门口,希望能给他看家。一天这个古人上山砍柴去了,结果发现家里的鸡被狐狸给偷了几只,很心痛,就去教训猴子,可是猴子却幸灾乐祸,猎户非常恼火,第二次又是一样的,他把猴子打了一顿,可是无济于事。第三次出去发现鸡还是不停地被狐狸偷吃,眼看着鸡快被吃光了,猎人想还不如自己杀了吃。这天,他出去之前就在门口杀鸡,结果猴子看见猎人拿着刀割鸡喉咙,非常害怕。猎人想猴子可能怕杀鸡,所以以后每出门之前总做样子给它看,后来猴子就不敢放肆了。由此可以引出此习惯用语是借惩罚A来警告B,使口语课的教学更生动形象。
二、交际能力的培养
会话是语言知识的应用环节,会话过程也是对语言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测过程,朗读是处理会话部分的有效方式。通过读,学生在语篇中了解词语和句子的使用,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朗读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老师带读,接触课文;同学朗读,熟悉课文;在朗读过程中,朗读者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不要打断,待朗读结束后再给以提醒和领读;根据会话内容提问。
教师在讲完教材内容后,要把大量时间用于情景对话练习。课文所包含的语言信息量是有限的,根据需要,在练习前可以增加一些跟话题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告诉学生关于这个话题,一般会说些什么,怎样去说。但是要注意量的问题,不宜增加过多新知识。同一话题,可以预设不同场景,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谈论同一话题,生动有趣,提高学生说的兴趣。
口语课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应用到交际中。怎样提高口语教学水平,形成适合汉语教学特点的教学法是必要的。但到目前为止,对外汉语教学并未形成独立的教学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程棠在《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一书中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特点归纳为:灵活性和综合性。为了能探求出一套系统实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实践研究是基础,只有积累教学实践,才能推动教学理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黎天睦.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7.
[2]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2004.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1994.
【关键词】对外汉语 口语教学 影视资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64-02
与传统教学方法对比而言,在对外汉语口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影视片段有着很大的优势,尤其有利于口语教学,在对外汉语口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的、合理的运用影视教学资源,以此来提高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水平。
一、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影视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1.对学生情感因素产生积極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视频资源实施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片是对生活的浓缩,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身,学生接收信息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唯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才能促使他们更好的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同时,对于一些留学生来讲,学习中国语言文化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运用影视教学资源能够将一些原本复杂的内容转变得简单化,有利于这类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2.对学生认知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学习者自觉主动地搜索与影片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下,提高辨别力和鉴赏力,以此来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在课堂的互动讨论和合理叙述过程中,在具体状况中学生将自身所思所想合理运用其中,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影视教学资源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对于影视教学资源而言,其已经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视听感官过程。而是借助影视放映及制作原理来构建一个适合语言教学的环境或者教学系统。虽然影视作品在制作时并不是为了教学而开发的一项独立工作,但在其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实现课内外环境的结合。同时通过在选择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时,可以结合学习者特性、任务以及对学习情景来进行预先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寻找到其资料与学生主体之间的需求与特征,让学生在汉语口语学时更加轻松自如。
二、在对外汉语口语讲练习中影视教学资源的实际运用
1.讲练一般词语
讲练生词与语言点为讲练课文打下基础,重点对学生的发音与词语造句能力进行训练。众所周知,示范与模仿是最基本的语音练习方法。一般采用四段跟读法,即:示范、模仿、再示范、再模仿。在练习发音过程中,示范和再示范部分应由任课教师播放影片进行,这样有利于全面提高模仿与再模仿能力。如:在学习《特别的经历》中,有很多生词需要讲练,譬如:倒霉、搭车、收获、资料、弄得、经历等等,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也有很多:明明、偏偏、浑身等,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者应让学习者快速的、准确的认读生词,之后侧重讲解词语。在讲解时可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来帮助外籍学生快速掌握词语,并对语境作用有效了解。如:“经历”在篇名里是作为名词使用的,任课老师应补充“经历”动词用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历”的语境运用。在任课教师着重讲解一些特殊的词语后,学生不但能够理解此词语的正确用法,而且也能够体会到一些儿化音在实际情境中有效运用。
2.讲练重点词语
在实际的口语技能训练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将全部涉及到的词语运用影片片段进行例证,应针对性的进行取舍,侧重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此堂课中,“凭”是要重点解释的词语。在任课教师翻译后,举一个恰当的例子能够让学生对此词印象深刻,并插入一段影视片段:A:难道你忘记了我们是怎么红起来的?不就凭师傅的一句话?B:哪句话?A:从一而终。在这部影片中,“凭”是有“依靠”的意思。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中,“凭”字是单音节词语,对其他国家的学生来讲,其学习难度要比双音节词语学习难度大。“凭”字应用是非常灵活的,在翻译中也是很容易的。但“凭”字背后有着深刻的色彩义,也许正是我国汉语中独特的一部分,在举例子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将其理解成为“依据”或者“借助”的意思,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其含义。
3.讲练语法点
所讲到的影视片断是从当前的视频中截取出某一片断,若是课文的录音,就不是此文讨论的范围内。传统纸质课文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对象,虽然找到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影视片段有一定难度,但影视片段能够起到辅助课堂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妨花些时间寻找。对于一篇课文来讲,会有很多语法点。如:在学习《特别的经历》中,语法点主要包括:X着X着、不光…首要重点讲解的语法点为“X着X着”,在文中的句子中包括可是车走着走着,就抛锚了。从结构形式上来讲,由词扩展至短语,“着”代表着“进行体”,在重叠后表示某一事物的运行状态。在教师着重讲解后,可播放一些影视片段,学生在观看这些影视片段对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后组成的词语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表示这是一种进行时态,此种形态是汉语文化中独特的特征,此种短语不但有一种音韵美,而且还有一种结构美,在影片片段中充分运用,留学生自然会品味和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体系中,更容易充分借鉴和运用了。此外,在开展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影视资源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一个幽默、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不仅需要考虑影视教学资源的实用性,还需要考虑其所具有的时代性。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选取能够促进学生言语交际技能提高的影视片段。
三、结语
总之,与传统媒体教学对比而言,影视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在国际上早就有运用影视片段来展开外语教学的先例,并且此种方法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可靠的教学方式。但实际情况下,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任课教师还并未充分利用影视教学资源,即便认识到影视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具体运用中,也并未合理应用,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任课老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在对外汉语口语教育教学中运用影视教学资源,以此来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汉语文化,进而不断提高的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莉敏.中文电影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15)
[2]陈楠,许小周.浅论影视剧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14)
中级汉语口语课教案
对外汉语中级口语课教案
使用教材《中级汉语口语》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学目的:扩展自我介绍的表达,学会介绍他人的表达
教学时间:共4学时
教学对象:中级学生12人左右
教学流程:
一、第一个教学循环
1、教师口述对话第一部分(开头——“好说,好说”),同时把对话中的关键词语写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熟悉和记忆,中级汉语口语课教案。
操作:口述对话,使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对课文大意有所了解。
板书关键词语:敲、打算、进修、感兴趣、得(děi)、刚、恐怕、打扰了、好说、见面熟
2、教师和学生就课文内容对话,使学生熟悉课文,记忆课文。
3、就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讲解。
4、学生进行成对会话练习,并要求学生尽量将课文内容记住,教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的疑难,并适时进行纠音。
5、当学生练习熟练后,请每对学生进行对话操练,要求操练时尽量脱离书本。
6、教师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语音,语调,语气和影响理解的语法方面的问题。
7、利用练习三进行操练。
8、教师口述对话第二部分(“好说,好说”——文末),同时把对话中的关键词语写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熟悉和记忆。
板书关键词语:大吃一惊、没想到、交朋友、招呼、和„„一样、和„„差不多、挺„„的、见面、熟、拿„„开心
9、按相同步骤处理课文第二部分。
10、布置练习:请学生复习今天所学内容,课后完成练习一、二(可建议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二、第二个教学循环
1、教师总结上次课的内容,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和学生利用课文所学内容进行“自我介绍”操练,教案《中级汉语口语课教案》。
操作:课前在黑板上写好相应的问题,给出表达框架——
“我的名字是/我叫/我是„„”
“(我)是„„人/我来自„„”
“(我)学习汉语已经„„了”
“(我)喜欢„„/我的爱好是„„”
教师自我介绍完毕后,向学生提问。
请学生由左到右依次进行自我介绍,要求学生的表达至少要囊括上面所有问题,并鼓励学生发挥。然后将学生的名字和简单情况记录下来。
3、将事先准备好的写有学生姓名和简单情况的字条随机发给学生,请学生用课文所学语句及在“自我介绍”环节中所听到的信息介绍自己手中字条上的同学。
4、布置作业
掌握“介绍和自我介绍”的交际表达:
1、初次见面打招呼:(1)您贵姓?(免贵姓李);(2)您是从美国来的„„先生/女士/小姐吧?(是啊,请问您是„„)(3)你好。
2、第三方介绍:(1)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2)来,认识一下儿,这是„„(3)你们还没见过面吧,„„(4)这就是我跟你提起过的„„
3、正式场合的介绍:(1)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把出席这次„„的来宾介绍给大家。(2)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把出席这次„„的领导向大家介绍一下儿。(3)我们荣幸地请到了几位著名的„„来跟大家见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4、无人介绍时提出要求(一般用于朋友之间):(1)我很想认识„„,你能把我介绍给他吗?(2)这位姑娘是谁啊?怎么也不给我们介绍介绍?(3)我还没见过你的„„呢,什么时候给我们介绍介绍。【原课文】 来,认识一下儿
玛丽是中国一所大学新来的留学生,她的好朋友大卫也在这所大学学习。这天,她到大卫的宿舍去找他„„
玛丽:(敲门)
田中:谁呀?
玛丽:请问,大卫同学是在这儿住吗?
田中:是啊,可他现在不在,出去了。你是„„
玛丽:我叫玛丽,是他的朋友,刚从美国来。
田中:进来坐会儿吧,他马上就回来。
玛丽:打扰了。(进屋)
田中:请坐。我姓田中,日本人,是大卫的同屋。我是前年九月来这所大学的,现在是历史系二年级的学生。
玛丽:我也打算在历史系进修。我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
田中:那咱们以后就是同学啦!
玛丽:我的汉语还不行,今年恐怕入不了系。以后还得请你多多帮助。
田中:好说,好说。
(大卫和他的中国朋友王峰进来)
玛丽:大卫!还认识我吗?
大卫:玛丽!是你呀!好久不见了!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儿?
玛丽:我想让你大吃一惊。怎么样?没想到我们会在这儿见面吧?
大卫:是啊!(招呼王峰和田中)来,认识一下儿,这是我大学时的朋友玛丽,(对玛丽)这是我的中国朋友王峰。
玛丽、王峰:你好!
大卫:(指着田中)这是„
玛丽:他是你的同屋,叫田中,是日本人,历史系的留学生。
大卫:(吃惊地)你怎么知道?
玛丽:我们是刚认识的
大卫:你还是和以前一样,跟谁都“见面熟”,和我这位中国朋友差不多,是吧,王峰?
王峰:(对玛丽)我这个人是挺爱交朋友的,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找我好了。
大卫:对,以后你有什么事就问他,他什么都知道。
对外汉语教案 句型之双宾句
1、什么是双宾句 双宾句指谓语动词后有两个宾语的句子。 IPA 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培训 38 现代汉语概论 双宾句的两个宾语之间没有结构关系,而分别与谓语动词形成述宾关系。例如: 爸爸送给 我 一本英汉辞典。 2、双宾句的特点 ①两个宾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离动词近的`宾语并不直接受动词的支配,叫间接宾语,又称近宾语。近宾语主要由代词或名词充当。例如: 我还给图书馆两本书。 离动词远的宾语直接受动词的支配,叫直接宾语,又称远宾语。 市里准备奖给你两万元奖金。 直接宾语不限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有时谓词性短语、复句形式也可以充当直接宾语。 你不需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处理类似的问题。 ②能带双宾语的动词 A、给予类动词: 给 送 赠 奖 教 派 卖 还 付 赔 输 分配 B、取得类动词: 买 拿 罚 收 骗 偷 抢 赢 托 C、叙说类动词 问 教 告诉 嘱咐 回答 报告 打听 请教 通知 D、称呼类动词 叫 称 称呼 喊 注意:称呼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宾语含有判断意思,但是中间不能使用判断动词。 例如,“大家称他老师傅”是“双宾句”,如果使用判断动词说成“大家称他是老师傅”、或“大家 称他作老师傅”,则成了“兼语句”。 双宾句与非双宾句的转换 有些双宾句可以用介词将近宾语或远宾语提前,变换为同义的非双宾句。例如: 公司捐给福利院一辆汽车。→ 公司把一辆汽车捐给福利院
【关键词】 对外汉语;听力课;课前;课中;课后
【中图分类号】G6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听”“说”“读”“写”是掌握语言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听”占据首位。在日常的交际过程中,只有听清对方所说的话,我们才可以交流。对留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听清楚,才可以正常的说、读、写,进行交流。听力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听”这种能力并能够慢慢地进行简单地交流,对话。所以,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听力课产生兴趣是重要的事,下面我就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顺序依次论述上好听力课的有效方法(以杨雪梅,胡波编著的汉语听力教程第一册1-5课为例)。
一、课前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教师备课是教师将自己已拥有的知识与所学教材相融合,然后再把整合好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课”一是“备学生”,二是“备教材”。
“备学生”:对留学生的文化背景,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目前的汉语基础以及对汉语的理解程度都要有基本的认识,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确定课堂的教学进度,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现今,我所授课的学生是mbbs班,据我了解,他们大多是来自印度和索马里的留学生,零汉语基础,他们来华留学主要目的是学习医学,学习汉语只要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即可。同时,通过对他们的了解也决定了这次听力课上课伊始的语言一定是英语。所以说,“备学生”备的越深入,越有助于我们对今后课堂教学的把握,更好地了解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
“备教材”:每一本教材的编写都是无数编写者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杨雪梅和胡波编著的《汉语听力教程(第一册)》设计合理,便于学生逐层学习,掌握知识。所以,针对零基础汉语的留学生而言,首先要加强他们的语音练习,也就是本册书中的1-5课。教师“备教材”也就是让教师对教材有详尽地了解,领悟教材,钻研教材。
二、课中
运用哪个教学方法能够最快,最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听力能力,我无数次的想这个问题。但当你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上并不局限在某一个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地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练习的重点,不能混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践证明,无主次分明的课堂学生会厌烦,老师的兴趣也会相应消失。那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处于疲惫状态,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整节课都是老师在不停地灌输知识,而学生没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而我的听力课堂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听力课最主要的是“听”,“听”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要让学生主动地听,而不是被动地听。在我目前所教授的1-5课而言,主要是声韵母练习,语音语调练习。通过练习我发现了他们很多问题:比如他们在韵母上,大多数都出现了误听情况并且发音错误率很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几种办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其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下面我把在听力课上所运用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一起进步。
(一)声母、韵母的训练:
1.对比练习法
对于那些发音部位相近但却完全不同的音,我们可以用对比练习法培养他们对语音的辨别。拿舌尖后音zh、ch、sh这一组为例:第一遍学生听录音跟读zh、ch、sh;第二遍学生再听一遍录音跟读,然后让学生看我们发这三个音的口形、舌位的不同以及声带是否颤动,让学生通过我们的示范读音辨别这三个音的差别。在学生辨别完它们的区别后再放录音让他们跟读,同时我们在听到每一个音后再用自己的嘴形或者是手势给学生做示范,这样学生再听到这个音的同时会与这个声母的口形相联系,进而让学生辨别不同的相近音。
2.指辨练习法
指辨练习法就是指出教师或录音中所发出的音。例如:我们可以将题中出现的声韵母写在黑板上,并且配相应的序号。比如:把zh、ch、sh、a、e依次写在黑板上,对应相应序号1,2,3,4,5。当我们或录音中发出了“che”这个音节,就让学生到黑板前指出代表这个音的序号。这样的练习学生是很喜欢的,在我的课堂中运用这种方法训练他们的声韵母,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并且效果也特别好。
(二)声调的训练
1.单个声调的训练方法
在声调的训练上,我会采用听读相结合的方法,再结合五度标记图进行巩固提高。在训练声调的时候,我会在黑板上提前画出五度标记图,在声调练习部分第一遍我会让学生跟随录音边听边读。第二遍,我会让学生听到音后跟着录音读,然后随机让学生到黑板前再次跟随录音画出这个音的发音过程并且读出这个音。如果该生发音准确,我会和学生们再次读这个音巩固知识。如果该生发音有误,我会在五度标记图上演示正确的发音过程并发音,让学生从两者对比中找到它们发音的不同之处,加深学生的印象,给他们以鞭策作用,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2.声调的搭配练习
声调的搭配对刚接触汉语的留学生们来说是最不容易掌握的。虽然在1-5课中只涉及到词语,但是为了后面的学习我们要加强练习。针对词语部分,我始终秉承“反复练,有错及时纠正”的原则,对于他们出现的阴平、阳平、轻声问题我也会多加练习,这对他们来说是难点。但一直高强度的练习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学会适中。在训练中,我始终由浅入深,难易结合,这样他们就会对听力课更感兴趣,而不是让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
三、课后
传统意义上的听力是在课上听即可,课后也没有听力可言。并且听力只有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下才能听到。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听力再加之mbbs这个特殊的群体,我布置给他们的课后作业是复习当堂课的内容,根据我的抽查,他们的复习效果总体来说是好的。
四、小结
综上,上述方法是我这个刚接触对外汉语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认为能够上好听力课的有效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希望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够寻找出更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听懂汉语以达到培养初学汉语者听力理解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耿军.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的几个方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2]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1,(1).
[3]李晓琪.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一、概念的认定
口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 “生活化的对外汉语初级班口语体验式教学”, 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结合我国本土社会生活的特点, 在以课堂为轴心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让教学回归生活, 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特定情境之中, 从而激发留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让留学生在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
二、对外汉语初级班口语教学引入体验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 一) 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提高汉语学习效率
由于初级班的大部分学生刚置身于汉语语言和文化氛围中, 基础虽参差不齐但普遍起点低, 有的学生甚至零起点, 无法快速掌握所学的汉语语言和文化知识, 表达也很可能无所适从。而且留学生学习目的也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是出于对中国的文化的向往, 有的出于从业的需要, 有的出于兴趣……而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 为了遵循教学规律, 不可能完全按照学生的要求对课文进行有选择的、跳跃式的学习, 因此,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体验式教学, 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这样, 不仅可以保证了课堂教学系统和完整, 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于无形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了解中国, 提高了教学效率。
( 二) 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 丰富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 对外汉语教师们基本上是按照不同的阶段, 采用权威教材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采取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式。这种固有的教学模式虽然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符合教学常态。但是如果能够在口语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能够丰富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而且, 大部分的汉语初级班采用的是小班型授课的方式, 非常有利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情景。根据教学内容和体验目的的不同, 既可以采取人数众多的集中体验的方式, 也可以采取人数很少的分别体验的方式。
三、初级班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的运用
( 一) 精选教学内容
初级班的学生, 汉语水平非常低, 词汇量非常少, 有的学生甚至一句汉语也不会说。因此在授课时, 就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拔苗助长来展示汉语言知识与文化中艰深难懂的地方, 而是要选择那些内容有趣, 贴近生活, 容易理解的话题。那些跟我们日常生活精密相关的美食、音乐、美术、建筑、风景、武术等是不需要国界的, 把它们作为教学内容并加以遴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来表达, 既可以有感而发,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解决他们中国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 二) 选择恰当时机
初级班的体验式教学, 需要采用恰当的时机已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通常选择在节假日的时候集中举行可以让留学生格外深刻。节假日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留学生们大都对中国人过节的时间和方式感兴趣, 有很强烈的了解欲望。利用节假日举办文化体验, 学生们由于对某一种文化产生而期待体现出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地跟着老师的安排, 轻松进入体验的情境中, 乐于探寻, 急于表达, 促使口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三) 设置教学情境
情境是人为创造、优化了的典型环境。情境的设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类似于教学内容的情境氛围, 利用一些特殊手段有目的地规划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 为学生创造适合 “说”的语言环境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的创设能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实现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如介绍中秋节时, 可以利用视频资料, 通过美丽的动画, 让学生了解 《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的习俗; 通过品尝中秋节代表性食品月饼、葡萄等, 让学生们一边喝着清香的茶水, 一边吃着美味的月饼, 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这是老师单存的讲授和启发所无法比拟的。
总之, 体验式教学由于在对外汉语口语的教学中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促使留学生勇于, 急于表达, 乐于表达, 可以深入研究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
[2]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对外汉语教学之口语课教案】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精读课05-27
对外汉语教案汉字09-18
对外汉语教学常用10-13
对外汉语教学反思11-11
对外汉语书法教学11-28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学06-08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06-24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07-07
对外汉语教学自我介绍10-11
汉语言要素教学课-结构助词的对外汉语教学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