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己亥杂诗意思(精选10篇)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的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运用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盼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1.解释下列字词。
浩荡 () 吟鞭 () 落红 ()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不免有淡淡的离愁, 但仍然表示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请分析诗中“落红”的寓意。
探讨与思考
3.从“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 你联想到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拓展练习
春愁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4.请查找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丘逢甲的籍贯与生平。
5.试分析诗中“春愁”的寓意, 它与《己亥杂诗》中的“离愁”有何异同?
语文掌故
龚自珍返乡
清道光十九年 (1839) , 龚自珍毅然决然辞去官职, 回归故里。正值暮春时节, 杂花生树, 落英满眼。一路上, 他百感交集。于是他便把所思所感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 投入一个竹筐里, 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 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与吴虹生书》)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解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与丘逢甲〈春愁〉》参考答案:
1.浩荡:无边无际。吟鞭:以鞭。吟, 吟诗。落红:落花。2.“落红”, 本无情可言, 但诗人把它与自己的身世结合起来, 把感情移向落花, 才使落花变成有情物了。很显然, 诗人是以落花自况:自己辞去礼部主事之职, 聚徒讲学, 把自己的学业和思想传给生徒, 也是为国为民尽最后一点力量。这正像落花归根一样, 化作春泥, 以孕育更美好的春天。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x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斜阳,荒原,荒草,野花。
夕阳的方向,奔来两匹快马,他们顺着光照朝着远方飞驰,朝着遥远的地方。马上的行客,正是那辞官离去的大元,他愁容满面,背对京城,连头也不回得就朝着光照的尽头飞驰了过去。过去时,野花的突兀不再,成为了风中的`荒草一片,而花瓣却像蝴蝶,轻盈的落在地上,守护着下一个花季。而大元也在为花季守护。
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分)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参考答案:
1.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2分,每空1分)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2分)
6、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
7、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2分)
答:
8、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6.(1分)龚自珍 (有错不给分)
7.(2分)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其诗、文、词诸体兼长,学识渊博,行文独具个性,于写实中寄托深思,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诗人被迫辞官后的诗集,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故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于农历四月二十三离京,七月初九回杭州,九月十五日北上接家眷,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江苏昆山。期间往返九千里,诗人共写了绝句315首。叙述了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新建议等。
一、读诗韵
jǐ hài
己 亥 杂诗
Gōng(清)龚自珍
xiá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二、读诗意
1、字词释义
浩荡:广大无边。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形容愁思无穷无尽。吟鞭:指诗人马鞭。
吟鞭东指即天涯: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落红:落花,诗人自喻,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离开官场。
2、疏通文意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离开枝头、飘零的花朵并非是无情之物,化作春天的泥土滋养出新的鲜花。
3、品读
你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句呢?讲讲你喜欢的原因。• 提示:我喜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 因为它__________ ___ 我认为可以这样读__________
(可以从情感、修辞手法入手)
4、情感细化
• 浩荡离愁白日斜,• 忧伤 失落 • 吟鞭东指即天涯。
悲壮 洒脱 • 落红不是无情物,• 向上 积极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豁达 乐观
5、解读文本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这里比喻离愁,以“浩荡”二字,写出离愁的无穷无尽。
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
作者为何而愁? 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
这一句写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感情。
吟鞭东指即天涯
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如何理解?
天涯指作者的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胸中的忧虑、怨恨以及失落当然不会少。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抒情。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的手法。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凋谢,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三、读诗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离开枝头,飘零的花朵并非是无情之物,化作春天的泥土滋养出新的鲜花。
2、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
3、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这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
四、升华提高
同学们请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在当今社会,有没有具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精神的人呢?简单的举个例子说一说。
点拨:环卫工人、交警、大山深处的人民教师等
五、本诗小结
•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六、当堂检测
1.《己亥杂诗》的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代思想家、文学家。
2.诗中的“离愁”具体指什么? 3.作者在诗中提到“落红”的真正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诗句是:
5、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6、表现诗人以落红自比,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之情的诗句是:
7、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8、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完成课后习题
八、寄语
昨日的此刻,我强作笑颜,坐在挚友们盛情为我饯行的酒筵上。今日的此刻,我却挈妇将雏,默默地乘车奔驰在东去的归途。
我辞官了!解脱?痛苦?怨恨?羞愧?悲凉?……心中翻滚着离愁的狂澜,恰似这春天里的浩荡江流……
长鞭挥起,车行如风。田园、村庄、水塘、碧树、翠竹……扑来,逝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我从此挣破罗网,获得自由了吗?我可以鼓动双翅,冲天飞鸣了吗?车后,似乎仍是礼部阴森的大门,奸佞猥琐的目光。我早就该作此抉择——远离你这块朋党倾轧,尔虞我诈的险恶之地!
车声辚辚,如泣如诉,将我七尺男儿的清泪弹落心头。此番出京,再无归期!别了,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同僚们,你们的.赤诚可不能被未来岁月的风尘玷污了啊!别了,那些历尽沧桑,饱尝艰辛的百姓们,你们的苦水,我会把它纳入诗笺,汇进历史的长河。车身狂颠,前路坎坷。我坐立难安,只觉眼前一片迷茫,不禁仰天默叹:“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啊!”想当年,青灯黄卷,寒窗铁砚,然后别故园,赴京城,中进士,授翰林,春风得意,本以为不虚此生,能够造福黎民,报效国家,壮志得酬,名留青史;可谁料,一进礼部,官居卑职,左右逢难,碌碌无为就是二十余载!看如今外寇入侵,狼烟四起,内政腐败,生灵涂炭,而我只能掷笔落泪,扼腕长啸!
单车东进,一路无语。举目眺望,关河万里。那遥远的天边,彩云堆积的地方,草木蓊郁的世界,就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你好!二十多年来,你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而今,你的弃官的儿子归来了,他一身晦气,一脸羞愧,一腔辛酸!然而,他傲骨未销,壮心犹在。“九州生气恃风雷……”他将聚徒讲学,呼唤风雷,在你的土地上用热血浇灌出一道壮丽的风景。
车披昔晖,驶入桃林,树树桃花,灿烂如火,千万朵瓣,纷纷扬扬,像瑰丽的粉蝶翩翩起舞,飞过马头,沾满我的衣襟;像红色的浪花,从马蹄溅起,划出道道优美的弧线,散落在路面,被车轮辗为艳粉香泥。飘零的花啊,你们还会回来吗?明年枝头盛开的,会是你们的精魂吗?落花无声,落花有情。她们正孕育着又一个美好的春天。刹时,我的激情被燃烧成一串诗句,迸出胸间:“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
濉溪县张圩学校
牛辛勤
【教材解析】
《己亥杂诗》(其五)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年新编)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4、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教学方法】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诵读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4.对古诗词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媒介】PPT课件,班班通。【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初中阶段新课标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在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适当的点化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学生根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战争。)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
教师补充: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以便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4、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教师补充:《己亥杂诗》的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 家的前途命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后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6、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吟鞭”“天涯”“落红”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设计意图】此诗中的“浩荡离愁”,“落红”,“护花”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3、诵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三句,生读第二、四句。【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读全诗,感悟写作方法
1、谁能来诵读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第一、第二句写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故里,心情十分苦闷。用“浩荡”来形容愁之深、之久。用夕阳西斜来烘托离愁,更为愁绪抹上了一层浓重的色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情怀。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天涯,从此和朝廷天各一方,决然离开京城,湮没于滚滚红尘之中。第三、第四句运用比喻,把“落红”比喻为“辞官后的自己”,“花”比为“国家 和朝廷”,言外之意,虽然辞官,但在国家需要时,也愿意效力,抒发自己愿为朝廷效力的决心。
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限愁思,表达了诗人的 政治理想至死不渝的执着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的忠诚。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牺牲自己,培养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因为学习古诗,通过品读感悟,赏析名句。
1、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感悟能力,可以丰富对古典文化的修养,亦可以使心灵得到陶冶净化。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提高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水平。
六、总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学会总结、归纳文章的主题,提高概括能力。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220首
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八、板书设计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认真的解读了新课标,从中悟出了一些门道并把它付诸于诗歌教学实践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本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阅读记诵为主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具体方法包括:以学生的自主诵读为主,淡化教师的讲解;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诵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使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力和语言感受力结合了起来;从作品意象入手体验作品的情感意蕴;创设情境,运用感性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渲染意境。
教学之后,我还反思到了自己在教学古诗存在的一点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养不够。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情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最好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游戏展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该经常性地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温故知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对记诵能力强的学生及时表扬,对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鼓励,培养呵护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方法:
借助注释和图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革故鼎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