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心得体会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混凝土心得体会(精选9篇)

混凝土心得体会 篇1

1、重视两头突出重点

绪论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引子,是学生能尽快熟悉课程、进入课程的基础。因此,对绪论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要向学生讲明混凝土的概念,为什么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两者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其优缺点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讲明本课程的特点,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及学习方法等。

在每部分课程学完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整个课程讲完后,必须要对所有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复习,将整部分内容全部串起来,并加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对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有很大帮助。

同时,要正确确定教学重点,把受弯构件、受压构件、预应力构件计算作为课程重点,对这部分课程除了讲好讲精外,还必须加大课堂提问、答疑及课外辅导力度,多出一些思考题和习题加强学生训练,在课程结束后,要结合实际工程设计,用几道综合性较强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融会贯通。

2、由浅入深讲清难点

由于该课程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专业课,他们对整个专业知识还缺乏基本的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的东西都不知道。因此,在课程授课内容的安排上必须贯彻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顺序。比如,先讲轴心受力构件,再讲偏心受力构件;先讲受弯构件,再讲受压构件;先讲正截面计算,再讲斜截面计算;先讲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再讲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先讲普通混凝土构件,再讲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等。

对所授内容,要准确把握学生理解时的难点,对受弯构件正截面理论的研究、结论、应力应变分析、计算理论的建立;斜截面破坏机理、计算理论的建立;如何利用弯矩包络图做材料图,进而确定钢筋的切断和弯起;对小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混凝土的开裂变形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力损失及应力分析等作为教学难点,除了在课堂上要讲细讲清外,还有加大课外答疑力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

3、由感性到理性

为了让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加大对课程的认知程度,首先要让学生在感性上了解混凝土结构,为此,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设计院、施工现场或已建结构现场参观,实地了解一些结构构件、对构件的长短、截面尺寸、钢筋的直径、间距及配筋布置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在设计计算时不会犯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的错误。

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混凝土结构的许多理论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实验研究基础之上,采用了许多基本假定,计算模型都是理想化的产物,因此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就不能再采用这些计算模型和计算公式。

4、重视构造领会规范

该课程是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服务的,和实际工程紧密相连,涉及到的规范条文规定很多,特别是在构造措施方面,这些内容都是经过了长期实践积累、甚至一些血的教训后得到的经验总结,因此,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还要对相关的构造措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一般的和常见的措施要求,必须要熟悉掌握。

5、改变辅导、答疑形式

混凝土心得体会 篇2

永窑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维修工程采用原有三级公路技术标准, 养护维修路段路基宽度、路面宽度按K30+000~K31+000段、K49+000~K50+000段现有标准设计, 路基宽度7m, 路面宽度6m, 路面结构采用3cm厚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厚AC-16中粒式沥青碎石+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厚3%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1 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准备

1.1 沥青

由于永登地区属于二阴地区, 气温较冷, 沥青面层采用标号为A级110号的道路石油沥青, 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要求, 见表1。

乳化沥青黏层油采用规格为PC-3的乳化沥青;透层油采用规格为PC-2的乳化沥青。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要求, 见表2。

1.2 粗集料

永登地区石灰岩分布极广, 就近取材交具有生产许可证旳采石场生产, 加工规格必须符合表3的要求, 同时在使用前通过严格的试验检测。

1.3 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专用的细料破碎机生产的机制砂, 要求坚硬、清洁、无风化、不含杂质, 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 其质量、规格符合规范要求。

1.4 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要求

沥青混合料是在同类公路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基础上, 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 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 进行配合比设计。

1.5 矿粉

采用直接向永登水泥厂订购供应方式。

2 矿料生产配合比及试样

2.1 经工地试验室试验, 确定矿料生产配合比

2.1.1 上面层AC-13

10~15mm∶5~10mm∶石屑∶矿粉=30∶30∶35∶5

2.1.2 下面层AM-16

15~20mm∶10~15mm∶5~10mm∶石屑=10∶35∶35∶20

2.2 沥青最佳用量的确定

参考工地试验室试验结果, 综合分析得出沥青混凝土AC-13, 油石比为5.2%, AM-16油石比为4.6%。

2.3 试拌

根据矿料生产配合比及最佳沥青用量进行试拌, 用目测方法观察油石比是否得当。如混合料呈黄褐色, 说明油石比偏小, 如混合料呈黑色且有光亮, 说明油石比偏大, 最佳油石比的混合料呈黑色略带深棕色。经试拌发现, 沥青混合料 (AM-16) 4.7%的油石比偏大一点, 调整为4.5%, 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AC-13) 5.2%的油石比正好合适。

3 铺筑试验段路面

铺筑试验段路面是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是对机械与设备的投产运行, 工人操作的熟练程度, 以及现场指挥、统一协调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进过综合考虑, 我们K29+000—K29+200段定为试验段。

3.1 确定透层油的用量

为了使面层与基层黏接好, 在沥青混合料面层铺筑的前三天, 对基层 (水泥稳定基层) 的平整度、路拱等方面进行检查, 并对不平部分进行整修, 并清扫干净。然后洒布透层油, 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 洒布量为1.2kg/m2。

3.2 确定沥青混合料松铺系数

为了得到混合料的松浦系数, 在准备好的基层上进行测量放样 (选定1.25为松铺系数) , 沿路面中心线和路面边缘处设置样桩, 样桩纵向间距20m, 相邻样桩间挂线, 测量出样桩处 (水泥稳定基层) 的高程, 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 摊铺完备后, 抓紧测量每一个样桩混合料摊铺面高程, 并准确记录, 方可进行碾压。按规定的要求, 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初压、复压、终压, 然后再对样桩进行压实后路面水准测量, 并准确记录。后对试验路段的三次水准测量进行综合整理、分析, 求得沥青混合料及沥青混凝土松铺系数, 下面层AM-16的松浦系数为 1.25, 上面层 AC-13的松浦系数为 1.27。

3.3 确定碾压遍数

初压采用8~10T双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 复压采用16T轮胎式压路机碾压4遍, 终压采用8~10T双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 碾压完备后, 对混合料压实度进行检测, 经统计计算, 压实度代表值K=95.4%>KO=94%, 并且路面平整、密实、无明显的轮迹, 说明用以上的碾压方法可行。

4 施工管理

4.1 施工机具配备

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所采用的机具如下:30t/h沥青混合料搅拌机1台, 沥青混合料摊铺机1台, 16T自卸汽车8台, 16T轮胎式压路机1台, 8~10T双钢轮压路机1台。

4.2 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

虽然每日在摊铺现场与拌和场取样各一次, 做常规指标检测, 但由于试验结果不可能当日出来, 对生产不能起精确的控制作用, 所以应加强目测工作, 一旦发生混合料质量有问题, 立即通知拌和机仔细检查, 及时纠正。

4.3 生产配合比控制

4cm沥青混凝土AM-16下面层, 拌和机内部骨料仓用量为:

1#仓∶2#仓∶3#仓∶4#仓

= (15~20) ∶ ( 10~15) ∶ (5~10) ∶ (石屑)

=10 ∶35∶35∶20

3cm沥青混凝土AC-13上面层, 拌和机内部骨料仓用量为:

1#仓∶2#仓∶3#仓∶矿粉

= (10~15) ∶ (5~10) ∶ (石屑)

=30∶30∶35∶5

4.4 拌和控制

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 混合料出场温度为150℃, 产量为60t/h。

4.5 运输管理

采用8台16T自卸汽车进行运输, 确保混合料均匀, 摊铺现场降温不超过5℃, 保证拌和机不停机及摊铺机连续摊铺, 运输车辆车厢底喷洒少量机油, 以防止混合料黏贴在底板和车厢邦上。

4.6 摊铺

采取一台摊铺机摊铺, 当天回头摊铺的方法。摊铺宽度3.25m, 摊铺机配合一定数量民工来进行工作。在已修整完备、清扫干净的基层或下面层上测量放样, 样桩间距20m, 松铺厚度=压实厚度×松铺系数 (1.25或1.27) 。相邻样桩间挂线。在摊铺机工作前, 要在料斗内涂刷少量的柴油, 以防黏料。摊铺机以2m/min的速度进行摊铺, 温度约为140℃。当不连续摊铺时, 机内应有余料储存, 不能将摊铺机内的料摊铺完。

4.7 碾压

摊铺机摊铺完后先进行初压, 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 温度控制在110~130℃为宜, 只要不发生推移, 尽可能争取早压, 尤其是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复压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压实工序, 用16T轮胎压路机碾压四遍, 温度控制在90~110℃为宜。终压起整理作用, 如消除轮迹等。用8~10T双钢轮压路机碾压两遍, 温度控制在70~90℃为宜。

初压时, 压路机由路肩一侧向路中心, 或由低侧向高侧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轮宽, 匀速行驶, 不准在新铺的结构层上停留、转向或制动。终压时经常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此项检查应视为一道必需工序, 对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尤为重要。

对纵向施工裂缝采用热接缝, 由于路面窄, 两台摊铺机前后按梯次排列摊铺无法摊铺, 为了确保连接紧密、平顺, 我们采用早上铺筑右半幅, 下午铺筑左半幅的办法, 对每天的横向施工缝, 仔细操作碾压, 压路机横向位由冷路面逐步伸入新铺层碾压, 每次伸入碾压宽度为15cm, 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 再改为纵向碾压。

5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原材料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质量控制、油石比的控制、摊铺碾压的质量控制等几个方面。重视各种试验及检测, 施工当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精心组织施工, 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 加强管理, 才能铺筑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摘要:通过对永窑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从施工的准备、施工参数的确定、试验路段的铺筑以及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做了详细的介绍说明。搞好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 必须从原材料抓起, 严把质量关, 以设计数据为依据, 重视试验工作, 以试验数据指导工作, 注意每一个施工环节, 可有效避免前修后坏的现象发生, 铺筑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粗集料

参考文献

[1]严家伋.道路建筑材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

[2]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基础地下室混凝土施工的几点体会 篇3

【关键词】基础;地下室;混凝土

0.前言

预拌混凝土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还应满足现场实际施工的要求。由于预拌混凝土在施工中应满足从预拌站到工地现场的运输和现场泵送浇筑工艺的要求,其需要的坍落度比现场自拌混凝土传统施工工艺大得多,因而在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施工中,如何有效防止和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显得非常重要。

1.工程实例

某大楼工程周边原有建筑密集,场地狭小。主楼地上15层,裙房地上4层,均设2层地下室。建筑面积26570m2,框架剪力墙结构。

1.1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工程采用上翻式承台、地梁的筏板基础,底板厚900mm,承台地梁高1800mm。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长54m×宽33m,主楼与裙房间设一条宽800mm后浇带。基础地下室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8,基础底板混凝土约3000m3。

由于基础混凝土工程量大,基坑较深,为确保基础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考虑施工搭接和市区施工的困难,基础底板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A段为后浇带以西的裙房部分,混凝土量540m3;B段为后浇带以东的主楼部分,混凝土量1500m3。每段水平向不留施工缝,一次性浇筑;竖向在基础上翻梁以上500mm处设施工缝。

混凝土下料振捣时按“分层、分段、连续不断地薄层浇筑”的原则进行,由于基础为上翻式地梁,因此底板部分先浇筑并注意振捣密实,上翻梁部分在底板部分浇捣后2h再行浇筑,使底板混凝土有一定的沉落时间,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用长刮尺刮平,清除残余浮浆后用木蟹铁板打光,混凝土收水后用铁板反复压光,压闭混凝土表面毛细孔,提高混凝土防水性能和表面观感。

1.2地下室外墙板混凝土施工

地下室外墙墙厚500mm,总延长米为200m,混凝土C40,抗渗等级S8。与基础施工相同,以后浇带为界,分成A、B两段施工。由于设2层地下室,竖向共设4条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止水。

为确保外墙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连贯性,防止出现施工冷缝,在外墙混凝土浇筑前,先将独立柱和内墙板混凝土预先浇完,以便集中力量进行外墙混凝土的连续浇捣。

外墙混凝土浇筑采用2台混凝土泵车,其中1台固定泵停放在基坑北侧,用硬管接入,另一台置于基坑南侧,为汽车移动泵,软管摆布。混凝土浇筑从后浇带开始,按斜面分层法振捣,根据当时的气温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每浇筑一段长度,及时调整泵送管,循序循环推进,以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为避免外墙混凝土收缩裂缝(一般以竖向裂缝的方式出现)的产生,施工时要求在外墙外侧设水平温度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严禁超厚。

根据泵送工艺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现场出料时严格控制为12±2cm,凡超出范围的,一律退场,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绝不允许在现场加水。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由于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散热速率不一样,在其表面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引起较大的表面拉应力。同时,此时混凝土的龄期很短,抗拉强度很低,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此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表面裂缝。此种裂缝一般产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3天(升温阶段)。

混凝土降温阶段,由于逐渐降温而产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和蒸发以及胶质体的胶凝等作用,促使混凝土硬化时收缩。这两种收缩由于受到基底或结构本身的约束,也会产生很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2.2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主要是收缩裂缝。混凝土降温产生的收缩和硬化时的收缩,受到结构本身和基坑边壁等的约束,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至出现收缩裂缝。

3.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

3.1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上述对大体积混凝土和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是至关重要的。经与商品混凝土厂一起反复试配,选定的配合比中水泥∶黄砂∶石子∶水为1∶3.52∶4.86∶0.44,另DXH-B外加剂1.8%,UEA-H微膨胀剂0.23%,CF矿粉0.54%。

3.2原材料的选用

(1)水泥:选用钱潮水泥厂#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出厂后贮存7d以上,使用前经复试 ,合格后方能使用。

(2)砂、石料:采用细度模数大于2.4的中砂,5~25mm碎石,级配良好。砂、石含泥量均要小于1%。

(3)掺合料:选用上海宝钢矿渣磨细的高性能磨细矿粉,比表面积400m2以上。

(4)外加剂:减水剂选用DXH-B型高效缓凝减水剂;微膨胀剂选用北京中岩特种工程材料公司生产的UEA-H高效混凝土膨胀剂。

4.混凝土的测温和养护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除在配合比选定上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施工中采取外侧加密横向钢筋、严格控制坍落度等措施外,后期的养护也至关重要。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长期的带模养护:由于采用木模,故保持模板的完全湿润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拌合水的水化过程中,保持湿润环境,补充水源。浇水养护基本上采取连续循环的方式,浇水面为外墙的内外侧面。在混凝土获得一定强度后,松开对销螺栓,使得模板与混凝土界面可以蓄水,带模养护,规定20d拆模。

继续养护:模板拆除后,继续对外墙混凝土浇水养护14d。

5.几点体会

该大楼地下室工程完成后,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和外墙混凝土表面均无明显裂缝出现,达到了预期目的。

(1)泵送商品混凝土施工的地下室外墙易出现收缩裂缝,但只要措施得当,还是可以避免或得以控制的。关键在于(a)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b)尽可能将墙板的水平钢筋置于混凝土外侧,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超厚,水平钢筋的间距尽可能小于150mm。(c)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绝不允许现场加水。(d)建议尽可能延长拆模时间,浇水养护时间应大于30d。

(2)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表面温度裂缝的产生,首先应从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入手。只要对掺合料、缓凝减水剂等选择合适,通过试配完全可以大大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最高绝热温升,从根本上解决升温阶段的裂缝产生。

(3)掺加高性能磨细矿粉能有效地降低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其性能优于粉煤灰。

(4)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养护措施极为重要,应根据施工时的气温、测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布置合理的测温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为养护提供调整依据。

混凝土梁试验心得 篇4

在试验的过程中,我们亲身的感受到了很多超出理论的东西,这些是在工程中实际需要用到的,是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走向技术岗位的一次历练。平时只是坐在课堂中听老师的讲解,看书本上的知识,有时让我们充分地为了地了解知识,书本上会列出某种施工工艺的方法是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哪种施工工艺是最便于工程中运用的,很有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只有到现场问过技术人员才会了解。非常感谢老师为我们安排了试验的机会,内容很充实,全程都有老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遇到我们略显幼稚的问题,也会虚心解答,让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收获到很多。

通过这学期的混凝土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中老师教会了我很多专业知识。在每一次作业的完成和校对中运用了所学知识,同时也纠正了学习当中的错误。在混凝土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真挚的友情。

做完三组实验,感想最深的是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导致到了实验现场,没有办法预估梁的承载能力,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在一次加多少应变这个问题上。一开始做的是适筋,应变一次加的太少,光弹性阶段就浪费了太多时间,后来仪器的线也断了,只能重新从头开始,在师傅的指导下,预估肯定还在弹性阶段。所以最后做出来的数据也不差,一回生,二回熟。后面的超筋和少筋相对做的还算顺利,就是在少筋梁实验的时候,从一开始梁就浇的不对,钢筋环放错了方向,后来我们锯掉了钢环(也就是倒过来做),才得出了正确的数据。总体来说,我们的实验做的相对成功,没有出现较大的问题。

建议及不足的地方:实验室通知时间总是太仓促(浇梁那天,本来说不浇的,结果那天回来又同学跟我说已经浇完了,导致现场我们组一个人都不在场,后来认自己的梁就费了好大的劲,希望以后实验室和我们之间在做什么事情之前能提早一点告诉我们),不管是前面绑梁还是浇梁,在实验过程中也没有专业的指导,在绑梁时走了很多弯路。我们认为需要有专人指导,最好是固定的,希望老师能够采纳。

首先要感谢这一个学期的卓越班混凝土课程,无论是课堂,实验,亦或是各种课题。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对于混凝土这门课程有了一份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亲身参与到实验之中,并亲手制作梁作为实验素材,我觉得使得我对于实验有了一份主人翁的意识,并且更加深刻的理解试验中的每个细节。另外我很感谢VB程序编辑这个课题,这个课题以方面让我们理清了混凝土结构中一些基础运算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

通过这一学期的混凝土实验,我们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自己计算设计出的梁,并且观察在力的作用下梁的裂缝的发展以及破坏时的状态,让我们认识到实际计算出来的承载力和弯矩与实际的有很大的差别,充分证明了折减系数的作用,使得结构有了很大的承载富余。三次实验,组员之间合作的很好,每个人都对实验尽心尽力。在此次报告中,我负责部分编程和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处理中,正截面和偏心实验的图表很符合书本上的图线,再一次证明了实验的正确性。总之,我认为这门课程开展实验实践环节很有必要的,对我们学习混凝土很有意义。

混凝土心得体会 篇5

相较于其他工程而言,桥涵工程是桥梁工程和涵洞工程的总称,由于工程特性,作业周期长、施工难度大,对于工程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桥涵工程在公路建设和发展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而混凝土作为桥涵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原材料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客观因素影响,致使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到桥涵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搅拌、振捣、浇筑和后期养护工作,各个环节之间联系较为密切,任何一个环节质量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施工质量,只有充分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更好的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由此看来,加强桥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十分关键,有助于发挥桥涵工程原有作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桥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必要性

桥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自身较强的抗压性能,取材范围较广,便于后续养护工作开展。与此同时,桥梁工程中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为工程带来更长久的稳定性,尽可能降低周围环境以及客观因素影响,提升工程质量稳定性。此外,桥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可能有其他客观因素影响到工程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诸如水温、温度变化等,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涵工程中应用,则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1]。

2桥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材料制备技术

在桥涵工程施工中,作为工程主要施工材料,多数是施工单位自行配置,也有部分施工单位是直接购买原材料。如果工程师在偏远山区建设桥涵工程,就需要采取自备方式,远距离运输原材料成本较高,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掌握混凝土的制备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掌握好各种材料的用量,一般情况下,桥涵工程施工中,主要原材料包括混凝土、骨料、粗细集料和水分,灰骨比为0.17,粉煤灰替代量为50%,强度大概在10MPa左右即可,硅酸盐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细集料级配在10mm以内,粗集料级配则是在20mm之内,材料制备成功后快速运输到施工现场,确保后续的桥涵工程施工活动能够有序开展[2]。

2.2实际应用

桥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用量较大,在制备混凝土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充分把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筑中,多数是选择分层浇筑方式进行作业。但是由于混凝土施工特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在施工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更为坚实的质量保障[3]。诸如,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异过大,混凝土发生热胀冷缩,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混凝土变形产生裂缝,这就需要对混凝土浇筑温度加强保护,切实提升浇筑质量。同时,还需要在浇筑过程中做好后续的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裂缝现象出现,为桥涵工程建设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桥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3.1混凝土抗拉力不足,桥梁发生开裂

在桥涵工程施工中,由于混凝土自身特性,很容易出现桥面开裂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抗拉力不足。混凝土中主要是将碎石、砂石、水泥和水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而成,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所在,砂石主要是起到支撑作用,占比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抗收缩性能。多数情况下,水泥浆对骨料表面填充,可以为混凝土提供润滑作用。混凝土凝固后,骨料和水泥混合在一起,致使混凝土具备较高的强度[4]。但是,在具体施工中,混凝土的抗拉性却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在受到作用力时,很容易出现弯曲,从而导致工程出现裂缝现象,埋下一系列安全隐患。

3.2混凝土弹性不足,桥梁裂缝扩大

为了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抗压强度,在混凝土配比时,可以增加适量的掺合料,此种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混凝土抗压强度,但是混凝土的弹性会有所降低,致使混凝土质量无法满足桥涵工程建设标准。桥涵工程由于自身特性,对于荷载设计要求较高,可能由于受力不均,导致作用力过于集中在某个混凝土构件上,造成混凝土裂缝现象出现,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桥梁坍塌,带来严重的影响。此外,混凝土自身特性很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影响,出现不同程度上的收缩和变形,导致混凝土原有的抗拉强度发生变化,产生裂缝[5]。

3.3混凝土施工工艺不规范,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桥涵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流程具有明确的要求,需要严格遵循工程建设要求开展施工活动,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偏低,施工中未能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开展施工活动,不规范操作下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影响到桥涵工程的施工质量。

4桥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

4.1提升质量控制意识,明确质量管理目标

在桥涵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要求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目标,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任务目标,细化到各个小组,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其中,切实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4.2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

桥涵工程建设中,为了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多数选择自行制备混凝土,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比例严格控制,做好混凝土搅拌和振捣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工程质量。在原材料购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质量和成本,货比三家,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前提下,选择价格更低的,同时材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应该做好充分的检验和管理工作,落实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并及时将制备好的混凝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避免材料损失。

4.3加强各个环节工序控制,完善现场监管制度

混凝土施工涉及环节较为复杂,在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全方位的处理,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在保证路基处理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来确定混凝土浇筑顺序,分段浇筑,并且每一部分工序完成后,需要现场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施工活动。同时还要严格避免偷工减料现象出现,根据施工量来取用材料,避免材料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4做好材料全面质量监管,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混凝土在施工中,应该加强全面的质量监管,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开展施工活动,如果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的情况,及时制止并寻求合理的解决对策,同相关部门沟通,做好数据的提取和记录工作,严格把控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工程后期养护工作,尽可能避免裂缝现象出现,以此来保证桥涵工程施工质量。

5结语

在桥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同时,需要加强质量控制,提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后期养护工作,提升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时敏.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城市建筑,2014,21(2):172.

[2]杨秀娟.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9):271.

[3]余小勇.论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4,14(16):95.

[4]张啸.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015,22(10):32.

混凝土心得体会 篇6

路桥一班

刘堂萍

学号:1002010419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一个星期的奋斗,终于算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紧张而又快乐的完成了任务,其中的酸甜苦辣,想必只有我一个人可以体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许多课堂上所不能理解的知识,感受颇深。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根据给定的主梁的恒载及可变荷载内力计算结果进行荷载组合计算;然后按承载能力要求和应力条件估算预应力钢束,确定其数量和布设方案;再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预应力损失计算、应力验算、主梁变形验算、锚固区局部承压计算等内容。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还是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设计时,书本上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的。因为我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主梁的作用效应组合值、截面的几何特性、各项预应力损失等。当然在设计时也会碰到各种问题,由于在配筋时出现了问题,导致我后面在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跨中截面不能满足要求,究其原因原来是非预应力钢筋配置偏少,导致受压区高度偏低。设计时应适当配置非预应力钢筋。在后来的演示实验中,我更是发现自己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端部的锚固区没有进行局部承压验算,设计时只是纯粹的设计,没有考虑施工的难度和可行性,没有考虑温度对构件的影响,而这些在实际施工运营期间对主梁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要多思考,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以及安全性。

混凝土心得体会 篇7

一、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多, 内容比较零散, 系统性和逻辑性差, 学生们常常感到杂乱无章、概念混杂,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层次关系, 把握学习的重点, 理清学习思路, 建立结构整体系统概念。

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首先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结构组成及材料性能, 让学生对凝土结构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进行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厂房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的讲授, 上述三种混凝土结构的讲解中应重点讲解三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结构计算的流程和方法, 补充“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方面的内容, 对于比较零散的规范条文和构造措施课堂授课中可少讲解, 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详细讲解, 这样既可解决授课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又便于学生结合课程设计理解规范条文和工程构造措施。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 应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 合理地选择、安排、组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讲解单层厂房结构牛腿设计时, 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演示单层厂房牛腿的构造形式, 采用录像演示单层厂房牛腿的破坏特征, 使学生对厂房牛腿具有感性认识;而在讲授牛腿配筋计算公式时, 可以采用板书演示公式的来源, 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 根据课程的特点, 合理设计。鉴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大量采用工程实例做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后, 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实际混凝土结构的现场图像以及相关构造措施,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从而使工程实际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方面,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决定采用何种教学媒体以及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方式, 另一方面,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前, 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评估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 控制好教学节奏。

三、重视新版规范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中的新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于2011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3], 这部新规范标志着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同时对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认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解决结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 注意新规范中关于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在强度和级别方面的修订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定的修改。 (3) 注意新版规范关于基本设计方法规定的修订, 重视新规范3.2条“结构方案”和3.6条“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教学过程中应指出结构方案设计对建筑物安全性有着决定性影响。 (4) 注意新版规范关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调整修订, 特别是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改动较大。 (5) 注意新版规范关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调整修订, 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中新规范调整了钢筋应力的计算方法, 而挠度的验算中新规范补充了考虑荷载准永久组合和荷载标准组合的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

四、重视课堂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笔者在课堂教学工程中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局限于理论讲解, 学生学起来会很乏味枯燥, 而且不容易掌握和理解;相反, 如果将理论知识和工程案例相结合,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结构问题, 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非常有益。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将课堂教学和工程案例相结合时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课堂教学中应合理选择工程实例, 争取做到每个重要的知识点都有一个典型的案例, 通过案例, 让学生明白工程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不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 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 讲解工程案例时应向学生强调: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时必须有切实认真的考虑, 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去考虑每个环节, 真正明白我们需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唯有一整套严谨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处理好实际工程问题。

五、完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完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程设计实践中, 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进行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 针对该课程设计的特点, 笔者采取了下列措施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和指导方法:首先, 为了避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抄袭现象,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改变楼盖活荷载大小、楼盖的轴线尺寸以及楼盖做法等措施, 使每个学生课程设计的参数各不相同;其次, 鉴于内框架结构形式已从抗震规范中删去的现实[4], 取消单向板肋梁楼盖依存的内框架结构体系, 而选择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依存的结构体系;最后, 在主梁配筋计算时, 建议不要考虑主梁上、下部钢筋的联系, 不使用弯起钢筋, 主梁斜截面抗剪由箍筋承担。

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规范和手册的能力, 引导学生将计算配筋、构造钢筋在图纸上正确表达, 掌握初步的施工图绘图技能。

六、结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 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 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 建立结构整体系统概念;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和混凝土结构新规范在教学中的要求, 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完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摘要: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提出:优化教学内容, 把握教学重点;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和新规范在教学中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中完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培养学结构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表明:以上教学方法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混凝土结构,规范,工程能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天津大学, 清华大学.混凝土结构 (中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蓝宗建, 朱万福, 梁书亭, 等.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混凝土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公路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0.引言

清水混凝土施工指的是工程构件在施工完成之后,不对其采用后续的饰面工序,而只是通过具有一定施工技术的措施对其进行施工,使得构件在混凝土浇筑之后的表面能够呈现出平整、较为光滑的美观效果。对于桥梁这种类型的工程来说,由于该工程使用所需的混凝土标号较高,所使用的水泥量极大,比较容易达到平整、美观的效果。但是对于盖板涵、拱涵、挡墙等等结构物来说,这类结构所使用混凝土标号都较低,水泥的使用量也不高,并且由于施工功能的需要,多采用的是片石混凝土,那么这类混凝土构物如果仅仅只是使用普通的混凝土来进行施工,就很难能够使得构物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所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本文以下将以一个案例工程所修建的高等级公路工程作为例子,对全线涵洞以及混凝土挡墙等混凝土构造物,按照清水混凝土工程所需的混凝土设计标准来进行分析。

1.模板的选用

在进行低标号的清水混凝土构造物施工时,对于混凝土所使用的模板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只有提高混凝土的模板质量,才能够保障构造出的混凝土构造物外观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1.1胶合板的选用

在对胶合板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公差小,并且尺寸规格等也完全符合规范的产品。为能够在工程中减少拼缝的出现,在对模板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使用1220mm×2440mm的大面积整块模板进行拼装。混凝土外部露出的表面所使用的模板,必须要使用光洁度极高的模板,从而保证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的外观能够极为光亮,通常来说较为光洁的胶合板都是选择防水胶合板。防水胶合板作为混凝土模具的表面材料,其优点在于:构造物表面钢化、物美价廉、材质轻巧、方便运输、防水防渗,这些特性都使得防水胶合板极为适合使用在工地现场的支架上来直接制备进行安装,有效的解决了钢模板的表面无法调整光滑度的问题。与此同时,胶合板还有着较高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并且能够保证把拆除和安装的变形量降到最低。

1.2模板的制作与安装

模板的制作, 一般在施工现场进行。制作前应组织现场技术人员对准备安装的模板进行设计。设计时应考虑结构型式,跨径、施工工艺流程、荷载大小, 地基承载力等因素。模板支撑系统包括: 横档、竖档、内撑、外撑及穿墙对拉螺杆等。横档或竖档的接头要有一定的搭接长度, 这可防止接头处发生变形。其间距在施工前应进行设计计算, 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安装, 以确保模板在混凝土施工时不变形。

当不采用对拉螺杆支撑时, 支撑要绝对牢固, 两幅墙身之间要对顶, 混凝土施工时, 两侧必须对称同步进行, 防止跑模。对于盖板涵, 拱涵等的支撑架或拱架结构, 在施工前, 应按受力情况分别验算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施工时, 模板的支撑部分安装在地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 且地基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所有模板间的接缝建议用刮腻子的方法填平。此方法不容易留痕迹, 从而使接缝达到美观的效果。

1.3模板的拆除

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会因为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经试验, 一般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 时方可拆除侧模板。而对于承重模板, 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身重力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 方可拆除。对于做外模的模板, 拆下后应当及时清洗保养, 以确保下次使用时能保证表面光洁平整。

2.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

混凝土的外观的质量与混凝土配比和原材料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本工程中挡墙设计以及盖板涵上所使用的都是标号较低的片石混凝土,这种类型的混凝土水泥量的配比额度较小,施工人员如果没有极为丰富的施工经验,那么就很难将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做到光洁美观。因此,低标号清水混凝土在进行配比的过程中,其水泥在其中配比额度不能够低于250kg一平米,其混凝土的坍塌度应该严格控制在1-3cm之内,水灰比的最佳配比额度为0.45-0.5,水灰比的配比额度不能过多。如果清水混凝土中的水灰比的额度过大,那么就会使得混凝土的表面出现麻面、泌水、水泡的现象,极大的影响的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清水混凝土在选择混凝土材料之前也必须要对每一项材料都进行严格的检查。

2.1水泥

选择水泥选择过程中,首先要将强度符合标准、收缩性小以及易性好来作为水泥筛选的标准,由于此处列举工程的是属于高等级公路工程的涵洞以及挡墙部位。而这两个部位对于混凝土的标号要求并不高,实际所需要水泥量低,所以此处选择了32.5MPa标号较低的水泥来作为构件的水泥,为能够避免混凝土出现泌水的情况,则应该优先考虑使用硅酸盐水泥。

2.2砂

低标号混凝土的细骨科, 宜选用级配良好, 质地坚硬, 颗粒洁净, 粒径小于5mm 的河砂。

2.3粗骨料

粗骨科应采用坚硬的碎石, 其级配应优先考虑采用连续级配, 因为这样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离析现象。为保证粗骨科的质量, 应根据不同的产地、类别、规格、加工方法, 对粗集科进行抽检。

2.4外加剂或混合材料的选用

为减少用水量, 同时满足和易性的要求, 掺入适量的减水剂是一种较好的措施。减水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0.2%~0.35%为宜。另外, 掺加适量的粉煤灰能弥补低标号混凝土水泥用量少的缺点, 从而能使混凝土外观达到光面的效果。

3.混凝土的施工

3.1混凝土的搅拌

本工程混凝上的拌制采用机械搅拌。拌制混凝土配料时,要求各原材料计量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 特别是在雨天施工时, 必须增加测定次数, 以此来调整骨科和水的用量。由于涵洞、挡墙低标号混凝土配合比加入了外加剂, 故搅拌时间应比常规搅拌时间延长1~2min。从外观观察, 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均匀、颜色一致, 没有离析或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制完成后, 在现场及时检查拌和物的坍落度, 评定时以浇筑地点的测量值为准。

3.2混凝土的运输

根据本工程特点,在涵洞、挡墙施工时,我们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了移动式搅拌机,由于较灵活,因此混凝土的运输距离较短。我们采用斗车或拖拉机来运料,较好地解决了因距离较长引起的离析、泌水现象。

3.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要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 左右。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注完成下一层混凝土, 尽量避免出现施工缝。一旦超过初凝或重塑时间时, 要严格按照施工缝来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与模板工程中,使用的低标号清水混凝土进行施工,是工程质量能否达标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高等级公路的涵道工程与挡墙工程的过程中,其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应该重点对混凝土工进行更精细的施工控制,以使得公路工程能够得到良好的光面效果。 [科]

【参考文献】

[1]钟建锋,陈晓芳,李红辉.清水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03).

混凝土心得体会 篇9

一、中国三峡总公司试验中心工作概况

(一)2003年三期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测

1.水泥

检测葛洲坝、华新和湖南等3个特种水泥厂共72个525中热水泥样品、2个普通水泥样品和1个低热水泥样品,除葛洲坝水泥厂中热水泥有1个样品的3d水化热略偏高外,其余中热水泥样品质检测结果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3-1998的技术要求,且水泥碱含量均较低。普通水泥和低热水泥品质满足相应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

2.粉煤灰

抽检6个电厂共61个粉煤灰样,各电厂粉煤灰品质检测结果均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4-1998的一级灰技术要求,其中优质品率67%.3.外加剂

检测减水剂51个样品、泵送剂24个样品、引气剂47个样品的匀质性。进行23个外加剂样混凝土试验,所检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比和抗压强度比均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5-1998的技术要求;除DH9混凝土泌水率比偏高外,引气剂DH9其它性能及AIR202品质均满足国标要求。

4.人工砂

检测26个人工砂样,含水率平均值5.1%,波动范围3.0%~7.2%,合格率77%,只有6组砂样含水率超过6%,最大值为7.2%,另有1个样品的细度模数与3个样的石粉含量超标,其它品质检测结果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2-1998要求。

5.粗骨料

检测下岸溪和古树岭系统碎石样102个,各项品质检测结果满足三峡工程标准TGPS01-1998技术要求。

6.配合比

三期工程初期混凝土配合比基本上沿用二期工程的配合比,后根据专家意见,通过室内试验及现场调查,将砂率、塌落度作了调整,对部分配合比进行合并,基本上统一了配合比。

7.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物:抽检837次含气量、897次塌落度、3717次混凝土温度。出机口混凝土拌和物控制较好,含气量、塌落度基本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出机口温度7℃、10℃、14℃的合格率分别为90.7%、91.0%和98.0%。

混凝土强度:抽检846组混凝土抗压强度,除2组低于设计要求外,其余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强度保证率均在99%以上,不低于设计强度百分率,除R28250混凝土略低(97%~99.6%)外,其余均为100%。抽检151组混凝土劈拉强度,除7组偏低外,其余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抗冻性:抽检7组混凝土试件抗冻性,混凝土抗冻标号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抗渗性:检测5组混凝土试件抗渗性,混凝土抗渗标号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检测7个部位不同标号混凝土的10组极限拉伸值,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全面性能:检测5套混凝土全面性能,各项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总含碱量:混凝土总含碱量最大值为2.11 kg/m3,满足三峡工程人工骨料混凝土碱含量不大于2.5kg/m3的要求。

混凝土芯样检测:检测三峡二期工程终检孔混凝土芯样试件18块,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芯样试件105块。检测的主要项目是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极限拉伸值、抗冻性、抗渗性和密度,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抗渗性能满足相应设计要求。

(二)高程84m、150m拌和系统质量监理工作

质量监理人员按计划对2座拌和系统使用的原材料及生产的混凝土进行抽检,审批混凝土配料单、检测拌和楼的衡量偏差、对施工单位进行旁站监理,并根据监理结果,完善两个拌和系统监理工作手册。

(三)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工作

提供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135m水位)验收及船闸试通航验收安全鉴定和验收报告各1份,分别为《蓄水(135m水位)验收及船闸试通航前验收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自检报告》及《蓄水(135m水位)验收及船闸试通航前验收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验收报告》。

修订9个三峡工程标准TGPS01~08、027等。配合中国三峡总公司质量总监办做好三峡工程芯样库的验收管理工作,接收双线五级船闸终检孔25箱混凝土芯样及相应资料。根据质量总监的工作安排,提出《三峡三期工程混凝土仓面取样检测的有关规定》。

配合中国三峡总公司物资部开展2003年三峡工地各试验室对粉煤灰和水泥品质比对试验竞赛,及《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碴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在三峡工地使用的宣传活动。

完成监理单位及其它单位送检的原材料、混凝土及钢筋共1412个样品的检测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419份。

配合混凝土质量检查专家组工作,并全面落实专家组意见,为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提供《三峡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抽检情况》(2002年度)、《三峡三期工程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测报告》(2003年1月~11月)、《三峡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检测报告》3份资料。编写“关于落实三峡枢纽二期工程混凝土质量研讨会专家意见的措施”、“关于落实三峡枢纽工程质量专家组意见的措施”。对三峡三期工程人工砂石粉含量提出控制范围;组织有关单位调查三峡工程施工中的浇筑仓面混凝土浮浆厚度、泌水情况及入仓塌落度,并编写完成相应的调研报告;制定“三峡工地混凝土极限拉伸试验操作规定”,以提高工地各试验室极限拉伸值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该操作规定经有关单位讨论通过;为了简化生产调度、减少施工干扰,组织召开讨论会,统一三峡三期工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四)质量体系的运行和管理

根据1999年GB17025导则的要求,对《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修改及补充,并多次组织学习和讨论。将中国三峡总公司试验中心(以下简称试验中心)变更情况表及新版《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送交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填写“实验室评审报告”,迎接实验室认可复查。

试验中心每半年与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每季度与3个水泥厂分别进行一次水泥品质检验比对试验,提高试验中心的检测水平。2003年进行10个样品比对试验,比对结果较满意,并经过评审。参加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溶解热法水泥水化热试验仪器比对和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的研制试验。

制定量值溯源计划,对试验中心的仪器设备进行周期送检或自校验,并粘贴状态标识;对部分仪器设备进行运行检查;更换3000kN压力试验机电脑,混凝土抗渗仪改造为全自动,对混凝土含气量仪、WAW-Y1000试验机快速回油阀、养护一室喷雾装置、火焰光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电瓶车、水泥标准养护箱等设备进行维修和维护;安装调试新购置的丹麦产混凝土气泡参数测定仪,购买水质分析所需标准物质,并建立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档案和使用记录。

根据国认水办字〔2003〕02号文“关于开展自编仪器与试验设备校(检)验方法调查的通知”的要求,将试验中心自编仪器与试验设备校验方法上报水利部计量认证办公室。

二、主要试验工作

(一)骨料粒径和品种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影响试验

1.试验目的

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出现了一些裂缝,为综合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探索不同骨料品种、粒径以及试验条件对硬化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开展混凝土极限拉伸试验。

2.试验内容

研究不同试验室(试验条件)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不同骨料粒径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不同骨料品种对混凝土极限拉伸值的影响。

3.试验结果

不同试验室的混凝土极限拉伸试验结果说明,只要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进行试验,无论采用位移传感器或者电阻应变片测量变形,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夹具、万能试验机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同的混凝土拌和物用不同孔径的筛湿筛,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随骨料最大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古树岭、下岸溪人工粗骨料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基本一致。

(二)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

1.试验目的

根据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强度大、工期紧等特点,针对施工现场拌和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利于控制碾压混凝土VC值,尽量减少粗骨料含水状态对碾压混凝土VC值控制的不利影响。采取粗骨料从下岸溪生产系统运抵拌和楼后不进行二次冲洗,直接干筛(二次筛分)拌制碾压混凝土。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论证干筛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同时与干净粗骨料(水洗干净)进行常态、碾压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

2.试验结果

在塌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常态混凝土拌和物用水量基本一致;在用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干筛粗骨料碾压混凝土VC值比干净粗骨料碾压混凝土高3.2s。

在含气量基本相同条件下,干筛粗骨料混凝土比干净骨料混凝土的引气剂掺量略有增加,增加剂量与混凝土类型有关。常态混凝土增加0.1/10000,碾压混凝土增加1/10000。

干筛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比干净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略有提高。

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抗渗性试验结果基本相当。

水胶比0.55粉煤灰掺量40%的大坝内部混凝土和水胶比0.50粉煤灰掺量50%的碾压混凝土,干筛骨料与干净骨料的抗冻性基本相同;水胶比0.45粉煤灰掺量30%的水位变化区混凝土,干筛骨料对抗冻性有不利影响,有待进一步论证。

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碾压混凝土时,可以将干净骨料与干筛粗骨料进行互换使用。

(三)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砂石粉含量12.5%~16.5%,在固定水胶比和塌落度条件下,常态混凝土用水量基本不变,含气量随石粉含量增加而降低,抗压强度略有提高,而劈拉强度及抗冻性基本一致,但人工砂石粉含量超过15%时,混凝土28天极限拉伸值有所降低,28天干缩值随人工砂石粉含量增加而增加,说明人工砂石粉含量超过一定量后对混凝土性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不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

开展不同养护条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了解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三峡工程内部、外部、水变区、结构、抗冲磨、泵送混凝土实用配合比,将所成型的混凝土试件在预养间放置48小时拆模后分别采取标准养护、自然养护、标准+自然养护方式养护至规定龄期(28d、90d、180d、1年、3年、5年、10年),进行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及耐久性试验。该试验仍在进行中。

(五)其它试验

开展低热水泥混凝土试验、向家坝水电站工程两种骨料混凝土对比试验、高程150m拌和系统混凝土含气量验证试验、混凝土外加剂相容性试验等。

三、试验成果应用于三峡工程的情况

根据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结果,确定三期工程人工砂石粉含量按10%~14%控制。

根据三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参数选择试验结果,对三期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将相邻部位或相近标号的混凝土配合比合并,统一配合比,简化混凝土生产调度、减少仓面施工干扰,对提高大坝混凝土整体均匀性有利。砂率下调1%~2%,仓面塌落度按1cm~3cm控制,相应机口塌落度大坝混凝土为3cm~5cm、厂房混凝土为5cm~7cm,有利于减少浮浆厚度和泌水。塔带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特大石比例由原来的30%调整为20%~25%,特大石超径率为零,有利于减少骨料分离。

上一篇:书香之旅优秀学生作文下一篇:作风建设调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