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精选9篇)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1

服务平台情况汇报

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社局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强化服务水平,强力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现汇报如下:

新庄村位于丁伙镇西部,辖区面积2.22平方公里,总人口2956人,农村劳动力总数1167人,实现转移就业人数1180人,其中就地转移827人,劳务输出428人,转移就业率达92%。新庄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工作场地面积22㎡,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1名,办公配备电脑网络宽带、传真机、打印机、档案橱柜、信息发布栏、办公桌椅等设施。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

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是当前劳动保障工作最基层的平台,是实现农村城镇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村领导始终把劳动保障平台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村民组长和代表会议,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夯实劳动保障平台。根据“四有六到位”的要求和我村的特点,进一步规范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统一各村民小组的基础台帐,实行动态管理,设置了信息发布等宣传

栏,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就业困难人员援助、退管服务认定和帮扶等各项工作。做好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送岗位“四送活动”,充分发挥平台在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准确掌握我村劳动力资源的人数、年龄、文化结构以及村级企业用工需求状况,农民外出就业的求职意向和返乡创业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二、完善服务设施,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软件建设。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村配备了相关学历的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配齐了各种办公设备,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工作站劳动保障协管员参加了市组织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培训班,认真学习了有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础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就业再就业等各方面知识,通过学习丰富了业务知识,为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与此同时我村将各项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公示,岗位基本职责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村劳动力资源、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基本情况也已经完善,台帐和报表,都已实行电子化管理。我村对部分失业人员办理了就业失业登记证,积极对其开展了职业介绍服务,并组织开展了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协助落实扶持政策。

2011年我村劳动保障平台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建立

健全各项台帐和相关基础数据,认真做好统计工作,做好劳动保障信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2

日前, 天津市河东区召开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总结表彰会, 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总结2008年工作, 部署2009年任务。

据了解, 河东区自2006年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以来, 有力推动了全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 目前已有117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占全区社区总数的84%。去年, 全区创造就业岗位2.46万个, 完成全年任务111.8%, 其中安置零就业家庭3324户、3368人, 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当月内即时认定, 即时安置动态为零。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3

一、学校名称:刘新庄学校

二、特色名称、特色项目:利用书法考绩的平台建设农村初中书法特色学校

三、创建时间:2011.10----2014.10

四、组织 校长:齐运峰

分管负责人:王宗位:制定创建方案,督促实施。联系电话:8512938 核心组成员及分工:

刘勇:统揽全局,筹措经费,建立制度。庞训启:协调、推进、督查

张安全:营造校园书法氛围 马晓方:建立、健全写字档案。朱丽珍:写字考级报名

五、现状分析

1.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特色兴校”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刘新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学生家庭的基本特点是:父母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很少,管孩子的大多是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在生活上对孩子宠爱有加,可在学习上却问之甚少。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都在竭尽所能地让自己的孩子进名校,受名师指点。近几年,去城区五中的,去民办学校的学生比比皆是。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创办特色学校,以此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让我校能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了近几年来学校领导及全体老师探索与实践的课题。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2.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辉映千古。写好汉字是每个学生的一项基本功,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要途径。书法等级考试,不仅对学生书法技能是一次检验,而且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热情,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我们学校初中部现有教师68名,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调。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18人。虽然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难以推行、深入,但我校的老教师却有着一般青 年教师所缺少的那份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工作孜孜不倦的勤奋,诲人不倦的耐心以及那几十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绝大多数教师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少教师爱好并擅长书法。依托这一优势,学校提出了“创建农村学校书法特色学校”这一思想理念,实施“以书法考级为载体,打造一个墨香校园”的策略。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继而宏扬书法艺术,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从2010年秋季开学初,学校就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写字教学工作计划。经常进行写字教学的教研活动,并积极宣传,大力倡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书法水平等级考试。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写字水平、写字习惯以及对书法的热爱正向着我们预期的目标前进。所有的条件表明,创建以“写字考级”为主的特色学校,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也坚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家长的支持、配合,是能够取得成功的。

六、创建目标

以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通知》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语文教学改革为龙头,以写字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其它学科的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 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阶段目标:一年见成效,两年出成果,三年创一流。

1.2011年10月-----2012年6月:面向全体学生,从抓“双姿”起步,力争95%以上的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符合规范,100%的教师“双姿”达标;建立完善的书法教育的档案资料。

2.2012年7月-----2013年10月:两年内使全校90%以上的学生书写达到正确、规范和美观的水平,并有入体意识。

3.2014年1月-----2014年10月:力争在三年内,七、八年级学生都能达到硬笔书法三级以上水平;九年级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其中50%的学生能达到硬笔书法六级水平,30%的学生达到七级水平。培养出一批可堪造就的书写能手。争取在各级各类书法竞赛中获奖。

七、主要对策、措施

(一)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1.抓课程落,上足上好每两周一节写字课。2.抓课堂教,课堂教学是写字教育的主阵地,是传授写字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主渠道,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1)集体备课,吃透教材。实行年级集体备课制度,以年级成立写字备课组,目的在吃透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由担任年级写字教学骨干任备课组长,并配备写字技能指导师,每月集体备课1次,由1人上示范课,组织集体评课。

(2)以“一”带“五”,导练结合。围绕每周一节的写字课的目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每天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课反复练习,巩固学生在写字大课中练习的内容,并使学生向书写有质量有速度的方向发展。

(3)因材施教,精讲多练。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定位中间、兼顾两头”,即以中等书法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同时顾及优生与差生,进行“分层学习,分层指导,分层评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点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是写字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处理精讲与多练的关系要突出技能训练和欣赏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书法美的能力培养。

(4)加强学生“双姿”,随机监测、督导。实行自测量分,持之以恒,巩固双姿达标率。

(5)开展写字优质课评比活动,研究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写字课堂教学。

3.实行学生写字质量“三个一”动态管理,即“每天一张写字作业批改;每月1次写字作业达标评价;每学期一次书法水平考级”。通过“三个一”的动态管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写字情况,不让一个差生掉队。

4.每周三各班组织代表参加学校的“写字小能手”。并在下周一进行公布,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二)加强教研活动,提高写字教育的科学性

1.遵循规律。在写字教学中,为了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处理好普及与提高,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十分重要,我们提倡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四个教学原则,即:基础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运用这些教学原则指导教学。

基础性原则: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写好字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基础。我们的写字教学要立足学生基础,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从最本质、最基本的方面提出实实在在的要求,务本求实,不随意拔高。

整体性原则:写字教学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整体提高,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整体优化的写字育人环境,实现写字无差生的目标。其次,立足提高每个学生的整体素 6 质,为实现写字育德、启智、健体、创美等多种功能,创造良好的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新语文课程标准》里对学生分学段设置了写字教学要求,写字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按阶段实现目标的达成。

因材施教原则:由于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教育、人文环境的差异,学生写字水平会出现较大的差距,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在打实基础的前提下,对有发展优势的尖子生组织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使不同的水平学生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2.抓教研活动。加强写字课堂教学研究,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写字课教学模式,其基本框架为“导入新课——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

3.组织教师走出去。丰县中学写字教学中有好多经验丰富的学校及优秀个人。为了让我们的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将会分批组织一线骨干教师赴丰县中学学习他们的经验。上网找资料,看实况录像,组织教师出去交流,听讲座。开阔老师们的眼界,增强老师们对创建特色学校的信心。

4.鼓励进修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组织函授进修,培养高层次的书法骨干教师。

(三)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陶冶情操,提高教学效果。1.净化语言文字环境。为了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彻底净化语言文字环境,要求做到四无: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无潦草字迹。

2.营造校园书法环境。在创建“写字考级特色学校”过程中,各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文字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努力使每一层楼、每一面墙壁都诉说与写字教育有关的人文历史,使学生得到文化熏陶。学校的宣传栏中、教室里展示教师、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陶冶师生情操,激发书写兴趣。

3.加强书法水平等级考试的宣传,定期举行书法水平考级。通过省教育考试院每学期举办的“书法水平等级考试”这一平台,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及时发放书法水平考试等级证书,激发写字能手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学生达到硬笔书法六级以上的上光荣榜。

(四)建立考核、评优制度。

1.根据创建工作计划,学校将针对写字教学工作制订具体的评比标准、办法。教师的平常备课,学生的书写实况的检查均将纳入评估范围。经常举行写字教研活动,并就写字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与分析;每个 月都组织教师普查学生的作业,查学生的书写质量及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通过一系列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树立学生与教师认真练好字、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为了激发与保持学生浓厚的练字情趣,学校每周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写字小能手”活动。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利用集体晨会等形式进行公开表彰奖励;平时各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设“作业栏”,张贴各时期学生书写的优秀作业;每学期中、期末,教导处将组织教师检查学生作业,评出优秀学生“书写奖”;每学期结束,各班评选“三好学生”时,都要将写字作为一项重要的评选内容。这样,课后多练字、作业写好字才会成为学生今后自觉的行动。

3. 建立学生写字达标验收考核、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奖考核、教师辅导书法特长生考核、各科教师对作业书写要求及工作实绩考核等一系列考核制度。举行写字教学评优课评比活动。

(五)、健全写字档案。写字档案是师生练字的真实记录,分类归档保存,既可以看出一个人写字的成长过程,也可以比出和别人的差距,明确前进的目标。写字档案主要包括学校写字档案、教师写字档案和学生写字档案三部分。1.学校写字档案:有关写字教育的上级来文、通知、条例、简报等;有关写字教育文件,各种规章制度,评估材料,评优材料;有关写字教育的公开课、讲座;有关写字教育的报道、论文、会议交流材料等。

2.教师写字档案:参加书法展的书法作品;教师参加写字等级评定考试合格的作品及证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作品及荣誉证书;市级总结论文或发表作品;辅导学生获奖情况。

3.学生写字档案:学生优秀书法作品,学生参加书法水平考级等级证书。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获奖证书。

八、预期创建成果

以写字考级为平台,创建农村小学书法特色学校,是一件富有教育意义的工作,有利于全校师生在练写中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写字技能,增进学识修养,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每学年都会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省教育考试学院举办的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平时日日练,周周评,月月查,形成人人爱书法,个个认真写的良好学风。到2012年6月,力争95%以上的学生写字姿势、握笔姿势符合规范,100%的教师“双姿”达标。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学校将加大研究探索的力度,努力把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至2013年10月,争取全校90%以上的学生书写达到正确、规范和美观的水平,并有入体意识。到2014年10月时,我们将会看到:

七、八年级学生都能达到硬笔书法三级以上水平;九年级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其中50%的学生能达到硬笔书法六级水平,30%的学生达到七级水平。

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专家们和全体老师悉心指导下,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的书法水平考级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书法艺术这棵古老奇树,将在我校开出艳丽的花朵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4

近年来,我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吧营造投资环境,提升小傅庄村文明形象放在首位,小傅庄村又在朝着建设省级生态村的目标奋进。我村将对照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坚持吧创建省级生态村作为工作支撑和抓手,严格按照制定的目标规划,做好工作,争取以积极的态度、合理的投资、较高的水平、过硬的环境迎接省市对我村的考核验收,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为突破口,一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宗旨,以建设新环境、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为目标,加强生态村建设。重点实施新农民工程,在抓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在创建生态村上下功夫,在抓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坚持连线成片区域建设,扎实建设生态村,扩大活动覆盖面。着力抓好心农村的巩固提高,发挥优秀示范村的带动辐射作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之一新型农民,以创建活动的新成效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实施环境整治工程,使整治后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良整洁、乡村风情浓郁,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确保在2011年底前全面达到省级生态村标准要求,并顺利通过考核验收。

三、组织领导

小傅庄村成立以党总支部书记付培森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省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创建办公室设在村委会办公室。

四、工作内容

我村创建主要围绕“六清六建”,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村庄绿化美化、生态农业建设、农户卫生改厕,村庄沟河整治等重点工作。

(一)加强农村垃圾整治

在全村新建标准卫生垃圾箱,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集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组织保洁队伍,禁止随意倾倒垃圾、随意堆肥,确保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处理率达到100%。

(二)加快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集合本村实际,进一步加快村内主次干道下水道德建设,提高农户生活污水收集率。

(三)突出村容村貌整治

强化农民居住点建设管理,清理村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拉乱接,使农户房前屋后整齐干净。配套健身设施、简易路灯、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实施景观改造、建筑出新等项目,优化美化村容村貌。

(四)加强村庄绿化美化

实行经济与花卉苗木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主干道路两侧及农田林网建设,搞好河沟渠边四旁绿化。加强居民休闲健身广场建设,增加公共绿化地面积,到2011年底,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

(五)加快生态农业建设

大力发展养殖业、无公害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无公害农产品建设,鼓励发展高效农业,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适用技术,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肥料施用量,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到2011年底,全村无公害农产品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

继续推进秸秆幻天。大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普及,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到2011年底,全村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100%,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100%。

(六)加快农户卫生改厕进程

全村彻底消除露天粪坑,加快实施卫生户厕改造,到2011年底,全村卫生改厕率达到100%。

五、实施方案保障 1、2011年3月至5月中旬,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

2、定期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每月不少于一次。

3、每月制定工作计划,做到创建工作有条有序,顺利开展。

4、定期进行创建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村书记任组长,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为成员,做到村书记负总责,村长具体抓。

2、强化宣传。综合运用广播、标语、墙报等形式,加大对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全里营造全民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企业参与投资,争取上级奖励补贴,保障建设经费。

小傅庄村村民委员会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5

一、班子成员带头学,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每名班子成员都将学习做为一种境界、一个修养来追求,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局班子除每季度召开一次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外,每名班子成员都根据自己的实际,规定了学习内容,确定了必学科目,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在八小时以外进行自学。一年来,每名局班子都精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理论文章,撰写的读书笔记都在x万字以上。在局班子成中的带领下,机关干部的学习热情都被调动起来,自发地组织了学习小组,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定期进行学习。在全局形成了“科长带着同志学、党员带着群众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二、丰富学习内容,提高了机关干部的.业务和能力

为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局班子从丰富学习内容入手,组织机关干部全方位的进行学习。一是学政策。x月份,组织机机关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x月份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系统的学习了《工伤保险条例》,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机关干部掌握国家各项政策考察规定。二是学业务。利用x月x日和x日两天的时间,在县委党校举办了一次公文写作知识培训班。聘请县委办公室、宣传部有丰富文字经验的部分领导,结合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信息反馈和机关公文的写作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机关人员写作和文字表达能力。三是学法律。为保证行政行可法在人事部门正确贯彻执行,我局在组织中层干部参加县行政许可法知识培训班的基础上,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收看国务院法制办曹康泰主任《行政许可法知识讲座》光盘,全面系统的掌握了行政许可法知识,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通过不断的丰富学习内容,使同志们在掌握新知识基础上,都成为熟悉规定的“政策通”,会做事情的“多面手”。

三、灵活学习方式,激发了机关干部的学习兴趣

今年我局改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多渠道的学习。x月份以“以民为本,求真务实”为题,组织了一次理论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使机关干部在提高业务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真正把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上,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上。今年x月份,组织机关干部观看了《王怀忠的两面人生》光盘,会后以“如何提高机关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为题,以科室为单位又进行了讨论,不仅提高了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励、自警”意识,而且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此外还组织为机关干部到唐山观看了反映下岗职工坚苦创业的现代评剧《月嫂》,使机关干部更加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珍重今天优越生活和条件。

四、完善学习制度,保障了学习活动的有条不紊

建立健全促学督学机制,是保障创建活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学习日制度,确定每周五下午为机关学习日,由局办公室统一组织学习活动。二是实行三个一的学习制度,即:每次学习要突出一个主题;每次学习中,都要联系实际写一篇心得体会或调研文章;学习结束两周后,每个机关干部要做一次知识应用,把学习成果运用到指导实践中,达到提高素质和指导的目的。三是建立“一本一卡”制度,即读书笔记本和学习考勤卡,机关干部要有专用的学习笔记本,局班子将不定期抽查学习笔记,统一印制学习考勤登记卡,详细记录每个机关干部参加学习情况。四是建立考核制度。年终对机关干部的学习成效进行考评,并做为年度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对学习不积极及学习成效差的干部,由领导进行谈话帮助。各项学习制度的建立,有效的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在提高同志们综合素质基础上,更加有效的推动了各项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人才工程成效显著,引进各类人才x人,解决了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对人才的需求;用人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先后为县街道办劳动保障事务站、县财政局基层财政所、县自来水公司、教育局等单位公开招聘和选调了x名人员,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公务员培训不断加强,培训人数达x人,完成市达目标的x;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已成为我市政务公开样板县;就业再就业扎实推进,帮助x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x人,为农民增收近x万元;社会保障势头强劲,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x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x人,分别完成了市达目标的x和x。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6

一、弘扬家族文化,实现老有所养

家庭是中国农村社会中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文化是构成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都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家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社会的其他方面具有辐射作用。王沪宁的《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项探索》是当代研究家族文化的重要成果之一。他指出,在血缘关系中形成的“角色和结构是维系家族文化的天然基质。这种纵横交错的关系网络构成了一种严格、完整的系统。这一系统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的意义,具有内部的自我组织机能”。这种“内部的自我组织机能”具体表现为:谋求生存、维持秩序、保护家族、绵延后代、族化成员以及从事文化活动等功能。由于当代社会体制的能量还不足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细部”,社会基层组织与社会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从而使社会基层呈现某种秩序涣散、整合缺乏、资源难以聚集的现象,由此带来的能量空间,由村落家族的功能来填补就具有现实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村落家族文化中的精华,可以服务于社会秩序的构造,推动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尊祖庄村具有浓厚的家族文化氛围。尊重祖先、崇尚大家庭、注重有后嗣传继、维护家长制以及财产在诸子之间平分继承的观念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同时,在村民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家族主义的个人——家庭——家族的互动模式。即成员的行动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安危,进一步考虑所在家庭的利益得失,最后上升到家族的大局利益取向。家族成员之间是借助事件而展开的理性行动之中的一种相对松散的亲缘连接方式,依靠共同的家族意识和共同的利益取向形成内在连接的凝聚力,体现平等、民主的诉求。

在尊祖庄村,家庭始终是农民的中心,祖祖辈辈通过家庭赡养得以传承。家庭赡养在给老人带来经济上支持的同时,更给老人带来精神上的慰藉。尊祖庄村从家庭文化出发,通过广播宣传、板报宣传等多种形式传扬孝道,大力弘扬家庭文化,树立感恩回报的典范。全村三代甚至四代同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生活模式使家庭成员在面临养老等问题时,家族内的成员之间通过轮流照顾老人的方式,从家庭内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这种方式不仅从物质上、生活起居上给老人悉心的照顾,而且在心理上消除老年人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有利于家庭成员间关系的融洽和精神的愉悦,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是大有裨益的。

二、运用人情文化,应对天灾人祸

在中国,基于血缘、地缘、业缘,每个个体都编织着一个由近及远、由亲及疏逐层铺展开来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我国农村,人们生活在村落这样一个聚居点,同宗同姓的住户占绝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行为方式都受到乡规族约的制约,农民依赖的主要社会关系是基于血缘和地缘的邻里关系。从内涵实质来说,人情文化是家庭文化的扩展和延伸,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礼尚往来,情感的联系和归属的满足;也包括生产、生活中的互帮互助。

在尊祖庄村,村民普遍认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远亲不如近邻”等思想观念,并不同程度地将传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作为调整和规范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村民都比较重视个人德行修养,注重名声和口碑,形成了温柔敦厚的民风。村民热情好客,邻里之间礼尚往来。邻里乡亲在农闲时互相串门,联络感情;农忙时,结成小组互助合作、调剂余缺。逢年过节,相互走访。在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都尽可能的帮别人一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当自己陷入危难时,别人也会知恩图报帮助自己。这种“亲帮亲,邻帮邻”的人情文化早已渗透到农民的核心价值观念中,触及到农村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人情文化减轻了城乡结构性差异给农民带来的失衡、焦虑的社会心理和精神层面的空虚,在与周围人倾诉感情的时候释放了这种社会性压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由于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直系家庭成员的减少使村民对亲情和安全的需求特别突出,而邻里之间的礼尚往来和互帮互助缓解了人们内心的孤独感。一定范围内的人情文化,可以促使村民之间的扶贫帮困,为应对天灾人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人情文化在应对和处理各种村民之间的纠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村民之间出现一些矛盾时,一方面村民自己会处于自己在村中形象的考虑,退让求和。另一方面,村中年长的具有权威性的村民会充当调解员的角色,对当事双方进行劝导和调和,村民往往处于对权威长者的人情考虑,将事端化解。更为重要的是人情文化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背景下,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推广实施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三、跳出贫困化,保障生活就医

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明确提出了“贫困文化论”。他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和其拥有的文化——贫困文化有密切关系。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阶层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中逐渐演变发展出一套“病态”的价值信仰系统:他们不奢望甚至不愿意自身的经济繁荣;不期望进阶上层社会;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宿命感、无助感。这种文化是那些长期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的经济状况的映射,其本身形成了一种自我维持的稳定的系统。莫伊尼汉在《认识贫困》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理论: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人,由于小时候生活在贫困文化环境中,自然形成了力争上游的成就动机的不足。再加上外部经济贫困,所受教育机会少、层次低,使他们只能从事低收入职业,因而形成他们的低社会流动,经济贫困状况进一步恶化。于是形成一种“物质贫困——精神贫困——物质贫困”周而复始的循环模式,使贫困者陷入无法挣脱贫困的梦魇之中。

贫困文化作为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人们的物质改造产生反作用。这种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渗透到已经身处贫困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贫困中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贫困特性”,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内化为人们的个性、人格。更为严重的是,贫困文化还可以通过辐射和遗传影响到其他人。同一区域的人们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贫困文化传播开来,使同一层级中的人们之间得到文化的认同,乐于现有文化的存在。在家庭上下辈之间,儿女受到父母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的熏陶和感染,家长把贫困的价值信仰传递给了子女,使子女在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方面成为上一代的“复制”。

在我国,这种贫困文化主要表现为小农文化:面对灾祸时,往往采取听天由命、消极等待的态度;认为多子多福,希望通过扩大生育,从内部承担风险,实现养儿防老;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恪守传统、求全求稳、安贫守旧、不思变革,不愿意冒风险尝试新鲜事物;在人际交往中,抱有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盲目排外;在财富和消费方面,一方面“不患寡而患不均”,希望财富均分,另一方面,又厚死薄生、喜欢奢办婚事等。由于长期处于贫困之中,因而形成了这套特定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而这种农村贫困文化模式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实施与推广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物质匮乏的现实,使农民陷于精神贫困漩涡,当新事物要进入时,内心的鄙视和畏惧屏蔽了新事物的作用的发挥。

尊祖庄村从现实情况出发,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打破贫困文化的链条,实现农民的各项保障。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切断贫困文化产生的根源。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增强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增加农业生产的多元性,拉长产业链,对农作物就地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改变以往“等、靠、要”的发展模式,建立自己的“造血系统”,探索不同资产所有制的经营形式,推动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把发展乡镇企业和推动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宣传服务工作。通过深入农户、召开村民大会、广播宣传等多种方式,扩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把合作医疗的操作流程、对农民的好处都告知村民,改变农民固步自封的心理,打破村民心中的“防火墙”,消除村民心中对新事物的疑虑。同时,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事迹,提高村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变“养儿防老”为‘投保治病’,调动村民实际参保的积极性。该村通过多种途径,跳出了贫困文化的循环,村民的就医和生活都有了实质性的保障。

摘要:社会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尊祖庄村村情的调查,了解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意图从文化的角度,探寻该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乡土文化,家族文化,人情文化,贫困文化

参考文献

[1]梁颖、蔡承智:“影响农村社会保障的文化因素探析”,《天地人文》2007年。

[2]郑功成、贝克尔:《社会保障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李光勇:“家庭养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位及前途”,《人口学刊》2003年。

[4]张健、陈一筠:《家庭与社会保障》,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5]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6]张志欣、贾瑞琪、郭金树:《县乡经济研究与探索》,1994年。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7

**市劳动保障局

2005年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2005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以创建文明位为契机,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为重点,以岗位创优为抓手,经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得到市委、市政府

和市文明办的充分肯定。我们把主要做法归纳成五个要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形成创建文明单位的浓厚氛围。局党组高度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多次专题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部署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确定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机关紧密结合的创建原则,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把创建工作与劳动保障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督查、一起考核,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具体措施上全面进行落实。局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同志、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并确定局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和各项措施的具体制订、实施、督查、考核、总结等经常性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办关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目标要求,结合劳动保障部门实际制定了相关文明创建规划,明确创建工作重点,并通过岗位责任制考核和相关制度,对创建目标及具体措施内容进行细化量化、逐项落实。各科室、单位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职”,管人与管事、抓业务工作与抓文明创建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创建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为了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要求每年至少两次由局文明单位创建领导小组相关同志,对各科室、单位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认真抓好查漏补缺,并要求将检查情况在全局进行通报,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年终将在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养,营造崇尚文明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坚持把提高干部队伍文明素质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从干部队伍思想实际出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着重围绕党性党风、从政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廉政勤政等内容深入开展了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动,特别是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促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局党组带头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并组织全局工作人员认真研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读本》、《**市先进性教育应知应会100题》等书籍,深入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并于星期六定期学习日召开了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集中专题学习讨论会。党工团全面发动,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通过组织专题报告会、先进性教育知识竞赛、送服务上门走访以及人人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等形式,在全局系统进一步形成了诚信敬业、勤政廉政、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公民道德教育,坚持文明执法、优质服务,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在全局系统实行着装规范、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集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加强了党风廉政教育,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务公开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电教片,强化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广大干部都能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守则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崇尚科学,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全局系统形成了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方位展示劳动保障部门的形象。把提高效能、创新服务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抓制度促规范,抓精简促效能,抓服务树形象,对局系统历年来的各项管理相关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重新发布了涵盖干部管理、行政管理、执法服务等方方面面的效能建设制度,建立了效能建设绩效考核动态监督体系,把日常考核、动态考核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通过定期检查、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把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和环节作为政务公开重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劳动保障服务创新,在全局系统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开展微笑服务,推广普通话和文明礼貌用语,让群众满意而去。通过一系列的优质服务,充分展示了劳动保障部门的文明高效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载体整合,保证有序稳步推

进,扩大创建活动的张力。文明单位创建与文明机关、文明城市创建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今年我们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这一契机,在认真总结前几年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科室、青年文明号等各类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创建内涵,创新创建形式,积极开展各类岗位创建活动。一是在不同层次根

据不同情况积极开展不同内容的特色性创建活动,如在局机关开展创建文明机关、先进集体的活动,在医疗保险服务大厅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在业务结算大厅、就业服务大厅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在各科室、单位开展创建先进集体活动。二是在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营造劳动保障部门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良好氛围,促进机关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树立崭新的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形象和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三是在全局系统窗口服务部门开展评选“岗位服务标兵”活动,通过树立岗位服务标兵,号召广大干部向先进标兵看齐,大力营造“人人争先进、岗位创一流”的良好氛围。社保中心医疗保险股、业务结算股继续保持“青年文明号”的称号,其它科室单位向其看齐、赶超先进,从而推动了我局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综合治理,优化硬软双重环境,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城市和各项公益活动。全面落实社会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大楼安全保卫和值班工作,落实专项经费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治安、消防、保洁等各项管理工作,消除火灾等各类隐患,杜绝各类事故发生。认真开展群防群治,及时化解局系统范围内不稳定因素,积极开展禁赌扫黄打非治六害斗争,坚决杜绝歪风邪气。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宣传,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搞好群众来信来访,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加强环境卫生,注意局容局貌,搞好形象工程,美化优化环境。完善劳动卫生制度,加强卫生、绿化、环卫等各项工作,卫生工作专人负责,落实门前三包,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除“四害”,无卫生死角。机关建筑物和外部装修符合市容管理规定,食堂和厕所符合卫生标准,垃圾袋装化达100%,机关公共场所实行禁烟,室内外环境整洁,严格执行市亮化工程的安排。大力开展健康咨询活动,邀请市内外卫生专家进行健康专题讲座,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健康体检。积极组织参加无偿献血、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全局系统还积极参加其他各类社会公益活动,自觉参加市统一组织的张甸镇结对扶贫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化肥、衣物和食品等生产生活必需品,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8

【发布文号】洪府厅发〔2009〕89号 【发布日期】2009-07-21 【生效日期】2009-07-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南昌市

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昌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洪府厅发〔2009〕8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南昌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南昌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实施方案

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国办发[2008]11号《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快国家(南昌)创业型城市建设,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原则,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着力培育创业文化,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全面落实创业政策,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构建具有南昌特色的创业扶持体系,鼓励和扶持更多的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实现创业促进就业。

二、目标任务

围绕国家创业型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复转军人及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用二至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城乡的三级创业扶持网络,通过健全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优质的创业培训体系,便捷高效的创业服务体系,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协作体系,有效提升创业人员的创业素质,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稳定率。力争年创业扶持10万人次,开发创业项目2万个,实现创业成功率50%,创业稳定率80%,创造就业岗位10万个。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南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赵东亮

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胡晓海

成 员:南昌市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领导小组下设南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南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四、工作内容

(一)加大创业扶持机构建设,完善创业服务网络。

以南昌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基础性建设,根据城市布局,按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原则,依托各工业园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所(站),规划建设四个国家级创业指导服务分中心,开展创业培训、项目查询、专家咨询、创业见习、创业实训、小额贷款、创业孵化、后续服务等 “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通过创业扶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创业指导服务技术、信息、资金的资源共享,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市、县(区)、街道(乡镇)三级创业服务网络。加强政府公益性创业服务平台与各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联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各类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优势,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各性化的创业、就业指导服务。

(二)强化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

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培训范围,为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提供政府免费的创业培训。在全套引进国际劳工创业培训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培训模式,拓展培训领域,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师资进修,研讨交流等活力,根据不同创业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相关培训,采用案例剖析,政策讲解,创业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创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全面启动公共创业(就业)培训服务基地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新理念教育,面向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及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及相关技能培训,以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及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突出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的核心功能,面向南昌地区各类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开放,逐步形成设备先进,标准规范,模式新颖,形式丰富,教学精湛的创业培训指导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创业人员的创业就业能力。

(三)完善创业项目征集机制,建立科学评估制度。

按照政府支持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完善创业项目征集开发推广机制,拓宽项目开发征集渠道。建立创业项目开发征集补贴制度,引导企业、个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自主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创新型创业项目,重点扶持、开发和引进具有核心专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特色产业带动及就业岗位拉动的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评估制度,实行创业项目风险评定、策划运作、成效反馈等动态管理,对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或市场已达饱和的创业项目及时予以淘汰。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利用各级创业服务网络,搭建创业项目信息公共发布对接平台,开展项目指导服务,全面满足各类创业者的项目需求。

(四)加强创业专家队伍建设,丰富指导服务。

加大创业专家指导服务力度,完善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工商、税务、金融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扩大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层次。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探索建立创业指导服务激励机制,运用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方式,鼓励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参与创业,拓展咨询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专家项目评估、市场分析、发展规划、融资管理、法律援助等指导服务,及时帮助创业者解决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创业者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五)加大金融扶持,拓宽小额担保贷款范围。

积极推动创业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范围,降低贷款条件,拓宽担保方式。将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范围扩大到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贴息范围为所有从事合法经营项目的创业项目。对当年新招用的人员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最高提供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建设+创业培训”的联动工作机制,对获得国家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结业证书”,创业项目经其开业指导专家咨询论证通过的贷款人,取消反担保,由担保中心担保,银行办理小额贷款。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与市场化贷款担保机制的有机结合,鼓励各类资本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及风险担保基金,为小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小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六)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创业孵化体系。

全面落实创业场地扶持优惠政策,统筹安排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开展创业见习及孵化,不断丰富创业者的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降低创业风险。从2009年开始,计划用二年时间,利用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高校科技园等,结合其发展规划、产业特色及扶持政策,采用园区划片或现有闲置厂房、楼宇改造的方式,规划建设四个针对不同创业群体的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各类小企业提供特色孵化服务,孵化期限为3至5年,重点扶持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企业,为其提供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服务等孵化扶持及各类证照代办及社会保险、就业用工、人事代理等综合性服务。各县、工业园开发区可结合本地产业及园区支柱企业规划建设面向农村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现代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的创业孵化基地,各城区可根据城区创业人员特点建设面向城镇人员、高校毕业创业的现代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产业的创业孵化场所,以增强孵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创业的稳定率。

(七)完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

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创业者参与各领域的投资创业,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对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于进入政府公益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小企业,可享受免除或减半场地租金的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培训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政府免费培训补贴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安排资金用于创业指导服务分中心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入驻政府公益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小企业减免的场地租金,予以补贴,以确保孵化基地的维护及运转。要加大创业项目的开发、征集力度,对创业成功率达到60%,创业稳定率一年以上的创业项目可给予项目开发、征集、推荐机构一定的补贴。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创业型城市的创建工作,充分认识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将其作为扩大就业发展,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要发挥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要结合各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考核体系,及时通报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落实情况,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推动各地创业促就业工作,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全市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方案实施的牵头和协调工作;财政部门要保障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工商、税务部门要提供证照办理、税务登记和优惠政策落实等服务;人民银行、有关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业务工作;人事部门要加强创业人才的引进服务工作;发展改革、经贸部门要根据产业结构布局,制订提供创业产业指导目录和信息;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及时组织报道,努力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要发挥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的作用,探索建立创业型城市建设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氛围。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氛围,把弘扬“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相结合,把激活创业细胞,培育创业文化,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作为创业工作的重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创业明星事迹集锦等方式,大力宣传经过创业扶持后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成功创业典型和创业明星的先进事迹,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氛围,激发更多的有志创业人员投身创业大潮,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者走自主创业之路,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篇9

一、推进经济建设发展好的实践

(一) 全面服务各类项目综合发展。项目种类很多, 包括一产的农业项目、二产的工业项目、三产的服务业项目等。项目组织形式多样, 有的项目以企业形式存在, 有的项目以合作经济体形式存在、还有的项目以家庭组织形式存在等。虽然到目前为止, 很多项目几乎不对富庄村的村经济发展、村集体收入产生效益, 但从长远角度讲, 各类项目的综合全面发展对实现未来地区性繁荣、拉动区域基础建设、促进居民实现小康生活等许多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富庄村对每个入驻村内的项目经济体全部以热情的服务、规范化的管理来对待, 确保项目经济体有优质的发展基础和成长环境, 同时鼓励在外建筑能人、劳务返乡人员在家乡创业, 以全方位的思路拓展促进家乡的经济建设发展。

(二) 严控收入支出, 以收入计划支出。富庄村每年初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都对上年度的支出、收入情况做分析, 将财务状况公示给所有村民代表, 并对当年支出的计划公开讨论确认, 确保每一笔收入、每一次支出全部在群众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下完成。

(三) 村委会引导形成劳动力集群。富庄村从事建筑施工、有良好建造手艺的村民较多, 村委会看准时机, 引导并推荐村里有能力的建筑施工老板看准时机, 组织有手艺的青壮年建筑工人组成优质团队, 向村外、县外乃至国外开拓建筑施工市场。经过日积月累, 外出劳务的村民通过外资的积累, 转化成了家庭优质的生活条件, 一方面带动了全村的外出劳务、打工的积极性, 同时促进了许多农村家庭提前进入小康生活, 提升了全村的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四) 以土地流转弥补劳动力不足。富庄村青壮年以外出劳务为主, 家中若有农田, 一般都由较年长的村民照料, 而高龄人群由于体力原因, 参与农田耕种多有不便。富庄村的许多农田已由于项目用地被一次性征收, 剩余农田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政策, 将农田集中承包出去, 一方面缓解了无人种田或无力种田的困境, 通过租金的形式, 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的收入。土地流转解放了富庄村内剩余的劳动力, 进一步向工业、三产服务业转移。

二、推进民主建设好的实践

(一) 群众想法融入村集体意见。富庄村不定期进行村民代表和党员的集中会议, 在会议中与会群众代表畅谈想法和建议, 并集体决议后融入村集体意见和决策, 并参与对村两委会的各事项进行表决。

(二) 管理多样化预防不良风气。为了预防“四风”邪气的产生, 富庄村对两委班子管理十分严格, 分为三层管理:第一层是群众监督, 会对不称职或有不良风气的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正面批评, 同时, 民主理财章交由群众管理, 确保村集体账目公开;第二层是内部管理, 一方面制定约束村两委班子成员行为的政策, 同时支书带头做表率;第三层是接受上级绩效考核, 受上级政府统一管理。

三、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好的实践

(一) 狠抓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的思想教育。富庄村群众呼声高一方面来自于各项惠民工作的展开, 另一方面就来自于村两委及村民代表的服务意识强。富庄村在加强群众代表思想认识上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基本的政策教育学习, 既有利于提升群众代表看待问题的基本思路, 又能确保其先进思想在化解群众问题中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二是支书牵头召开民主生活会, 充分带领村干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严三实”精神, 不仅要学, 更要在工作上能够活用其精髓;三是常召开支书牵头, 在群众代表大会和党员活动日之后, 对现有社会现象和各种社会事件进行座谈交流, 交流中提升各类群众的思想境界与视野领域, 同时结合富庄村实际探讨群众思想的走向问题, 只有把握群众思想才能凝聚民心做好建设, 这也是富庄村的一大特色。

(二) 绝不削减精神文明建设经费。富庄村一方面对五讲四美先进人物典型的宣传通过各种方式广而告之, 在制作宣传材料、奖励先进个人方面从不削减经费;同时, 村里在特殊纪念活动日时, 出经费筹办各类形式的宣传活动, 弘扬正能量;村里还在外出实践上对群众代表加强学习, 比如组织专车安排群众代表参加县七战七捷纪念碑等红色景点和思想教育基地的学习观摩活动。

四、保障社会管理好的实践

(一) 集体账目精打细算、统筹全局。富庄村对每项账目精打细算、统筹全局, 主要体现在精准的政策性支出计划和严格的账目管理。一是年初将自主颁布的惠民政策支出、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支出做好统筹规划。二是在预算上细化分类, 比如每一项惠民政策的具体预算由支书、会计牵头两委会班子成员, 协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共同核算人数, 确认补贴额度等。三是严格管控账目, 保证村集体经营应有的预留金额, 降低非惠民款项的支出额, 确保集体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四是合理分配支出, 确保用于群众所需的各个方面, 不过度偏颇, 维系村民各项需求的平衡性。

(二) 对待群众公平公正、不搞特殊化。富庄村两委班子在支书带领和要求下, 杜绝一切造成群众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一是“两工” (劳动积累工和劳动义务工) 人员安排, 由分工干部统一安排并于现场管理, 由各组居民按户轮流做工, 所有村干部家属不允许参与, 同时规范“两工”信息公开, 严格走“核对信息、用工计量、见证人确认、按量计费”的流程。二是群众利益损害赔偿, 严格按照标准, 一视同仁, 如村民农田因集体行为导致部分损坏, 则严格按照损坏面积, 折合成以亩为统计单位, 以青苗费标准核算补偿, 坚决以标准为尺度, 不少赔偿, 也不视人情而过度赔偿。

(三) 惠民政策循序推进、不断更新。富庄村将约90%的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的惠民政策:一是一事一议筹劳不再收取村民的费用, 同时也不从集体上扣除;二是水利工程水费与农业保险, 费用为每亩7.5元, 全由村集体代缴;三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每人160元的费用, 80岁以上老人费用全由村里全额代缴;80岁以下的村民, 由村里每人代缴60元, 每人只需缴款100元;四是高龄补助:党员60岁以上, 每人每月补助50元;非党员65岁以上每人每月补助50元;五是村内大病补助:癌症与肿瘤患者, 除合作医疗、医保等已报销的部分外, 剩余部分可再向村内申请报销50%, 每人每年限额为1万元;六是兴建水泥路:每米向群众收取每人20元, 其余款项由村集体支付;当本组土地全部被征用后, 收取村民的修路费用全额返还。

五、推进生态保护好的实践

富庄村在应对每一项环保任务中都强调宣传, 村委会一致认为环境问题追根揭底是意识的问题, 任何环境污染都是环保意识不足而产生的行为。从村民的环保意识着手, 加强村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和教育, 可以从污染的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富庄村在开展秸秆禁烧禁抛、“清水工程”、垃圾回收等工作中, 加强对群众意识的宣传, 通过分工干部、村民小组长亲自入户、展开群众座谈, 近距离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与各项整治项目。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 如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五位一体”均衡发展, 形成新常态下最具有时代先进性的发展方式尤为重要。本文以海安县李堡镇富庄村为例介绍工业集中村在经济建设综合发展中好的实践。

【新庄村创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推荐阅读:

上一篇: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下一篇:出资证明书是什么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