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絮语 阅读答案

2025-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的絮语 阅读答案(通用6篇)

爱的絮语 阅读答案 篇1

(1)丛林中吹过细碎的风,我的孩子从梦中醒来了。双颊温香如蔷薇,黑亮的眼睛在四处搜寻、探寻。那神情从睡意朦胧变为惊奇,变为惶恐,再变为忧伤,一直到忽然间看见了他的母亲。于是,笑意霎时从整朵粉红的小蔷薇上荡漾开来:“妈妈,妈妈。”他满足的轻声呼唤我。

而我遂温柔的俯身回应他的呼唤,一如亘古以来所有的母亲。

(2)在孩子不听话时,我心中充满了懊恼,停止了呵斥,我独自扶着头,坐在角落里,疲倦地流泪了。

而那在一秒钟之前还在疯狂状态的顽童忽然安静下来了,远远的,他用又清又亮的眼睛注视着我。然后蹒跚的爬过来攀住我裸露的胳膊,那温热的小手掌试着要拨开我的双手:“妈妈,妈妈?”

唯一的词汇可以有多少种变化!妈妈,你别哭了。妈妈,我不再闹了。妈妈,我后悔了。妈妈,我爱你!

(3)在从前玫瑰对我象征甜蜜的爱,而在今天,它代表着危险。因为,它的刺会伤害我的孩子。

在以前,奔跑对我是一种享受,而在今天,我必须慢慢地走,因为我的孩子的脚太小太弱了。

当我是少女时,我怕黑,怕陌生人,怕一切可怕的事物。但当我今天成为母亲时,为了我的孩子,我变成为一只准备对抗一切危险的母狼。

(4)孩子,你是在什么地方来到我们身边的?

是跟着待产室窗外的曙光来的吗?

还是再早一点,在上一个春天,在那个胖医生向我恭喜时来的?

还是更早一点,在我和你的父亲忽然发现屋子太冷清,而邻居婴儿的笑声太可爱时,你已在我们心中成形了呢?在我们的渴望中,你已开始微笑了呢?

今天你来了,你没让我们失望。果然长得和我们渴望中的一摸一样。

(5)父亲回家了,孩子在门里看见,便跳跃着叫:“爸爸,爸爸。”

然后两只白胖的小手举起父亲的拖鞋,东歪西撞的跑到门边,一边叫着:“爸爸,鞋鞋,那个辛苦奔波了一天的父亲,在一进门的这一刹那就获得了满足的补偿。

(6)孩子在小床上说梦话:“妈妈打”然后又翻身睡着了。

但他的被惊醒的母亲却在大床上支着脸,俯视着孩子的小脸,再也无法入睡了。

亲爱的孩子,难道妈妈真的.是这样凶,让你在睡梦中也不得安宁?你不是妈妈最盼望的礼物吗?你不是妈妈最珍贵的财产吗?当妈妈听到你第一声的啼哭时,那喜悦和感恩的泪水不是曾夺眶而出吗?

为什么,竟然因为不愿意忍受你的自主,你的智慧的成长,或者只因为妈妈疲倦了,便恫吓你,对你生气。孩子,妈妈对不起你。

(7)风和日丽,父亲和母亲带着孩子出来散步,街上的人和平常一样,忙着自己的事,脚踏车店的学徒在补车胎,学生在等公共汽车上学校,每个人都和平常一样。但是,父亲和母亲却不住地向人点头微笑,因为他们正带着那个美丽的孩子出来散步。所以,所以要不断地用谦虚的微笑来掩饰心中的骄傲和自豪。

1、第(1)段中“一如亘古的以来所有的母亲”,从文中看,“亘古的以来所有的母亲”有什么共同点?

2、第二段中的“妈妈,妈妈”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含义?

3、是什么让“让我变成一只随时准备抵抗一切的母狼”?

4、请总结出作者对自己的孩子的所有情感?

参考答案

1、是对儿女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甚至是可以舍弃生命的爱。

2、妈妈,妈妈,我要做个好孩子。

3、是母性的伟大。

爱的力学阅读及阅读答案 篇2

⑵他说:“这种事在苏联已经屡次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幻想把高空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⑶那天,他正在实验室做力学实验。突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他的妻子惊恐万分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的边缘要练习飞翔。

⑷他的心一下子就悬到了嗓子眼,他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赤着脚跑出去了。(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女儿穿着一天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起跳了。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他的很多学生紧紧抱住他的胳膊。)看到女儿想中弹的小鸟般正垂直落下,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拉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⑸“危险—”

⑹“啊—”

⑺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上,他感觉自己想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喀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⑻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急救室里两天了,下肢打着石膏,缠着绷带,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冷气。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们对他说“你总算醒过来了。你站在高楼下接孩子实在太危险了,万一……”

⑼他笑笑,看着床边自己那安然无恙的小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在爱里,除了一种比钻石更硬的爱的合力之外,再没有其他力学,爱是灵魂里唯一的一种力。

问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 ?

(2) 短文一、二自然段为什么强调他曾经再三提醒他的学生们在力学里面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的飞行的距离和速度,并举列举了例子?有什么作用?

(3)分析父亲的特点.

答案:

(1)爱女心切,力学专家违反力学法则。

(2)为制造巨大反差做强有力的铺垫,或者说是打伏笔。

《爱的信笺》阅读答案 篇3

爱的信笺

母亲有个爱写信的习惯,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那是从1941年的冬天开始的。哥哥约尼自应征入伍后,一连数月没有音讯。母亲每天晚上都要坐在厨房的大桌子前给他写信。

我弄不明白既然约尼从不回信,她干嘛还要写呀写。

“等着吧,我们总会收到他的来信的。”她总是那么自信。母亲常说,信同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神圣的上帝之光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她相信这束光芒能帮助她找到约尼。

我不知道她说的这些话是不是为了让她自己或我们大家放宽心,但这毕竟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终于有一天约尼来信了——他还活着,正在南太平洋上。

母亲每次都在信末署上她的名字“赛西丽娅·卡普契”,这一直使我有些迷惑:“干嘛不写‘妈妈’?”原来,她从来就把自己当做赛西丽娅?卡普契,而不是妈妈。这使我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母亲,这位身材娇小、穿着不足5码的高跟鞋的意大利女人。

母亲从不化妆,也不佩戴首饰,除了一只金黄色的结婚手镯。她有一头漂亮的头发,又黑又直,盘在脑后,鼻梁上架着一副轻巧的银丝边眼镜。

每次写完信,母亲总是让父亲去发。然后,她端来咖啡壶,我们便边喝咖啡边回忆起以前一家10口人围坐在桌边时的美好时光——爸爸、妈妈,还有8个孩子。那时,我们这5个男孩3个女孩中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会离开这个家,去工作,去参战或者结婚,到最后只剩下我一个。

到了第二年春天,母亲写信的对象中又加上了另外两个儿子。每天晚上她要写3封不同的信,然后让父亲和我在信上加上我俩的问候。

母亲写信的事在村子里传开了。一天上午,一位瘦小的妇人找上门来。她颤着声向母亲问道:“你能写信,这是真的吗?”“我常给儿子们写信。”

“你也能念信?”那位妇人又轻声问道。

“当然可以。”

妇人急忙从提包里拿出一叠航空信:“念……请您快给我念念。”

这是那位妇人正在欧洲打仗的儿子寄来的。母亲还记得那个以前常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玩耍的红头发小伙子。她把信由英文译成意大利文,一封一封地念给那位妇人听。妇人听着,两眼闪着激动的泪光。“我得给他回信,”她说,“可怎么写呢?”“达菲,去做点咖啡。”母亲边吩咐我边把妇人领进里屋坐下,然后拿出钢笔、墨水和信纸开始写了起来。写好后,她给妇人念了一遍。

“你怎么知道我想说这些?”她问母亲。

“我常读儿子的信,知道一个母亲该对儿子说些什么。”

不久,那位妇人又来了,还带来了一位朋友——她们的儿子都在打仗,她们都想给儿子写信。于是,为街坊邻居写信几乎成了母亲的职业。有时她一整天都花在替别人写信上。

母亲对这些信末尾的署名看得很重要。那位妇人请母亲教教她:“我想学会写我的名字给儿子看。”于是,母亲就手把手一笔一划地教她写,一遍又一遍。这以后,每当母亲为她写好信,她便开心地在信尾写上自己的名字。

一天,那位妇人又来到我们家。母亲一眼便看出发生了什么事。妇人眼中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种希望之光了。她们在一起久久地坐着,手拉着手。“也许我们该去趟教堂。”母亲轻声对她说。从教堂回来的路上,母亲脑海中一片空白,只想着那位红头发小伙子。

战争结束后,母亲放下了纸和笔。“结束了。”她说。然而,她想错了。那些曾找母亲替她们给儿子写信的又拿着她们亲戚的信来找她。

母亲曾经说过,她曾一直梦想当一名作家。“为什么不去实现这个梦想?”我问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她说,“我的生活目标看来就是写信了。没有什么能够像信一样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它会让你痛苦,也能使你欢笑。”

最好的关心莫过于一封充满爱意的信笺,因为它可以让世界变得很小,可以让写信人和读信人成为自己的主宰。孩子,信就是生活!母亲的信一封也没有留到现在,但受到过她帮助的人们却依然在谈论着她,把她写的信装进了他们的记忆之中。

16.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文中由母亲每晚坚持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写起,由此引出所有爱子母亲的心声,并使那种爱如潺潺流水一般,缓缓从心田流出,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B.在一直收不到儿子约尼回信的情况下,母亲依然不停地写下去,依然坚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找到约尼,这是母爱,是信任,更是一种信念。

C.母亲为村子里的人读信、写信,这主要表现了母亲的善良,母亲乐于助人的品格。

D.战争结束后,“那些曾找母亲替她们给儿子写信的又拿着她们亲戚的信来找她”,是为了分享收到儿子回信的喜悦。

E.本文以“爱”为主题,以“真”来取胜,通过“真”与“爱”赞扬了母爱的深沉与伟大。

17.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中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中妈妈给自己的儿子写信,为什么在信末写自己的名字而不写妈妈?(6分)

19.有人认为在“烽火连三月”的战争年代,像文中母亲那样用书信传达真爱,自然是“家书抵万金”了;但在现在的和平时期,网络、通讯技术如此发达,还用书信往来的方式来沟通感情,似乎落后时代了。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6分)

爱的信笺阅读答案

四、16.CD (C这主要表现天下所有母爱的共性,是母爱的拓展和升华;D是为了继续进行爱的传递。)

17.开头一段写母亲爱写信的习惯及缘由,总领全文的人物故事,既点明题意,又为下面故事的发展造成了悬念。结尾写母亲写的信一封也没有留到现在却装在人们的记忆中,既呼应了开头一段“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爱是永恒的,而传递人间真爱的书信也会永远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18.母亲在落款处不落“妈妈”,而是落上自己的名字,表明这封信表达的不仅仅是母爱,而且表明自己和儿子一样,也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名战士,自己会尽一切力量支持远在前线的儿子,给其爱的力量。

爱的教育阅读附答案 篇4

1、《爱的教育》的作者是 ,他是 (国家)人,主人公是________

2、《爱的教育》中的主要主要人物是 、 、 、 等。

3、第一场雪飘落下来,平时没有笑容的 开心的不得了,从马车上救下孩子的 拄着拐杖跳来跳去,科罗西用 装了满满的雪球。

4、班级里面,____的身材最高大,力气最大,也是 的保护者。

5、小石匠和安利柯边玩积木边拉家常,他告诉安利柯他的父亲晚上到 上课,母亲靠 贴补家用。

6、正当老师把每月故事《撒丁岛的少年鼓手》的草稿交给 抄写时,弗朗蒂突然把 扔在地上。

7、 有一本最最心爱的邮票簿。

8、安利柯因为墨水瓶翻了,和 闹翻了,最后 主动和好。

9、 铁匠的儿子______因为向父亲要钱买 书,结果被父亲从楼梯上踢了下来。

10、 斯代地的图书室非常丰富有 、 、 、还有一些课本。他经常变换 _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

二、选择题。

1.那个总是得一等奖的孩子是班长,他的名字叫( )

A.克洛西 B.代洛西 C.弗兰蒂

2.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子扎伤的人物是( )

A.洛贝谛 B.安利柯 C.铁匠的儿子

3.克洛西是个残胳膊的孩子,他的母亲卖野菜,他曾把墨水瓶打在老师的胸部,老师的处理方法是( )

A.严厉批评了四个欺负克洛西的孩子,并饶恕了那四个孩子。

B.严厉批评了克洛西。

4.扫烟囱的孩子丢了钱币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

A.被师傅狠狠打了一顿 B.很多学生帮他凑足了多余他原来的钱。

5.爱慕虚荣的瓦梯尼因为向谁炫耀他的漂亮衣服而受到了父亲的批评?( )

A.一个聋子 B.全班同学 C.一个盲人

6.裘里亚的成绩退步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原因是( )

A.他每天夜里悄悄起床帮爸爸抄字条,熬夜太多。

B.他厌恶学习,越来越不用功,故意熬夜拖跨身体。

7.弗兰蒂被开除的原因是( )

A.品行太坏 B.成绩太差 C.不尊敬父母

8.当泼来可西获得二等奖时,他的父亲十分忏悔,是因为( )

A.他没有文化,从来不给孩子学习上的辅导。

B.他一向虐待孩子,而孩子一直忍耐着,还处处维护他。

9.狂欢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意外事故是( )

A.一个五六岁的女孩被车子压伤了 B.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与母亲失散了

10.马尔可不辞辛劳,万里寻母,结局是( )

A.找到了母亲,并给了母亲治好病的信念,从而救活了母亲。

B.虽然找到了母亲,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

1.《爱的教育》的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小学生。……………………( )

2.《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 ( )

3.我的朋友卡隆因为生病迟入学两年,他为人正直、厚道,常斥骂欺负别人的人。…………………………………………………………………………( )

4.“从小尊敬军旗的人,长大就一定会捍卫军旗!”这句话是校长说的。( )

5.“你的书本就是武器,班级就是一个分队,课堂就是你的战场!”这句话是老师对安利柯说的。……………………………………………………( )

6.书中的小石匠特别爱扮鬼脸,他对建塔和架桥的积木游戏特别在行。……………………………………………………………………( )

7.在安利柯的父亲看来,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兄弟”是最崇高、最亲切的称呼了。………………………………………………………………… ( )

8.“78号犯人”就是克洛西的父亲。……………………………… ( )

9.一名少年因为勇救落水同学而被市长授予公民勋章。………( )

10.经过最后一次考试,全班同学都升级了。…………………… ( )

《爱的教育》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亚米契斯 意大利 安利柯

2、卡隆 德罗西 斯代地 波列科西

3、波列科西__ 罗伯特 书包

4、_卡隆_ _耐利

5、夜校 替别人洗衣服

6、卡罗纳一个爆竹

7、卡罗菲

8、可莱谛可莱谛

9、波列科西文法

10、故事 游记 诗集 书籍的摆放顺序

二、 选择题

1.A

2. A.

3. A.

4.B

5.C

6.A

7.A

8.B

9.B

10.A

三、判断题

1. √

2.×

3.×

4.×

5.×

6.√

7. ×

8. √

9. √

张孝基仁爱的阅读答案 篇5

许昌有个士人叫张孝基的,娶同乡某富人的女儿。富人只有一个不孝的.儿子,便骂着把他赶走了。富人生病将要死了,把家产全部托付给孝基。孝基按规定礼节为富人办了后事。过了许久,富人的儿子在路上讨饭,孝基见了,同情地说道:“你会灌园吗?”富人的儿子答道:“如果让我灌园而有饭吃,很高兴啊!”孝基便叫他去灌园。富人的儿子能自食其力了,孝基有点奇怪,又说道:“你能管理仓库么?”答道:“让我灌园,已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何况管理仓库呢?那真是太好啦。”孝基就叫他管理仓库。富人的儿子很顺从、谨慎,没犯什么过错。孝基慢慢观察他,知道他能改过自新,不会像以前那样,于是将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还给他了。

爱的证据孙道荣阅读答案 篇6

孙道荣

一群年轻人,在野生动物园内参观。

干枯的草地上,跑过来两匹马。解说员说,这两匹马,是一对母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匹是妈妈,哪匹是孩子吗?

年轻人盯着两匹马看,大小差不多,斑纹差不多,胖瘦差不多,年龄似乎也差不多,就连神情看起来都差不多,怎么辨别啊?

解说员拿起一把青草,向两匹马扔了过去。连续的干旱,使原本丰腴的草地,变得干枯了,荒芜了,这把碧绿的青草,因而显得特别醒目,特别翠,特别诱人。

两匹马看见青草,飞跑过来。它们几乎同时跑到了青草边。一匹马迫不及待地低下头,伸出舌头,卷起青草,美美地咀嚼起来;另一匹马站在一边,舔着舌头,看着他的同伴,却并不急于吃草。

解说员指着两匹马说,先吃草的那匹,是孩子,而默默站在一边的,是妈妈。如果只有一把草,一口粮,妈妈总是会让给自己的孩子的。人是这样,动物也是这样。

年轻人似有所悟。

继续参观。

两只雄狮跑过来。年轻人一阵惊叫。

解说员指着两只狮子,对大家说,这是一对父子,你们能分辨出,哪只是爸爸,哪只是儿子吗?

年轻人盯着两只狮子看,一样大小,一样健壮,一样彪悍,一样威风凛凛,就连脸上象征雄狮的鬃须似乎都一模一样,根本无法辨别。

解说员拿起一块牛肉,扔了过去。

两只雄狮同时嗅到了牛肉的腥味,同时扑向空中,争夺那块牛肉。一只狮子咬住了牛肉,可是,还没等它站稳脚跟享用,另一只雄狮就发出了凶猛的吼声,凌厉地从它的口中,夺下牛肉,并威吓性地竖起全身的鬃毛,毫不客气地赶走了同伴。被赶走的狮子,很不服气地站在一边。

这回,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指认: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而蛮不讲理的,一定是儿子,因为孩子往往霸道,自私。

解说员笑着摇摇头,你们说错了,后面那只看起来凶悍一点的,恰恰是爸爸。

年轻人不明白了,怎么爸爸和儿子抢食物,一个爸爸,不是应该呵护自己的孩子的嘛?难道动物界和人类不同?

一个狮群,一般只能有一个成年雄狮,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一旦长大了,就会被狮爸爸毫不客气地赶出狮群。解说员说,也许正是为了让它日后能够单独生存,狮爸爸才对自己的儿子特别凶狠,特别不留情面,特别不照顾,其实,那也是一种爱啊。

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爱,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表达的。

(选自《意林》第18期)

1.根据文意,将年轻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补充完整。(2分)

→ 似有所悟 → 不明白了 →

2.请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一匹马迫不及待地低下头,伸出舌头,卷起青草,美美地咀嚼起来;另一匹马站在一边,舔着舌头,看着他的同伴,却并不急于吃草。

3.请分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4.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分析,身为父母,文中的母马、雄狮和《卖白菜》中的母亲,他们爱孩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6分)

【链接材料】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卖白菜》)

答案:

1.疑惑不解(无法辨别)、恍然大悟。(意思相近即可)

2.运用动作描写和对比的手法(答到一种手法即可)(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两匹马吃草时的不同情态(1分),突出了母马对孩子的爱(1分)。

3.划线句子交代了因为天气的干旱,一把嫩草显得格外珍贵,格外诱人(1分),为下文母马把嫩草让给了孩子作铺垫(1分),突出了母马对孩子的谦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分)。

上一篇:高二的励志演讲400字下一篇:外墙苯板保温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