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科(共11篇)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部门制定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及技术规范要求,制订全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目标、策略、措施及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
3、制订全市第一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管理。
4、指导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并进行检查、督导、分析、评价。指导全市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星级门诊建设及规范化管理。
5、组织开展免疫接种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6、负责全市儿童免疫预防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应用的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工作。
7、指导和参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诊断和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8、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9、负责全市免疫规划工作技术指导及业务培训,定期对基层工作实施督导,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免疫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漯河市共有2县3区,49个乡(镇)预防接种门诊和24个城区接种门诊。调查范围为乡(镇)。每个县区随机抽查2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查3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岁以上7岁以下儿童10名,2007年调查适龄儿童321名,2009年调查适龄儿童316名。
1.2 调查内容
2007年调查五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即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epB)、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麻疹疫苗(MV)、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基础免疫接种率和DPT加强免疫、DT加强免疫、MV复种率;2009年除调查上述内容外,又调查了扩大免疫规划新增加的乙脑疫苗、流脑(包括A群和A+C群)多糖疫苗、麻腮风(MMR)等疫苗接种情况。
1.3 合格接种判断标准
(1)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2)免疫起始月龄正确;(3)剂次间隔时间正确;(4)12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5)家长承认或证、卡相符[1]。DPT加强免疫和MV(或MMR)复种在1.5~2.0岁完成;OPV加强免疫4岁完成;DT加强免疫6岁完成;扩大免疫新增疫苗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完成。
2 结果
2007年单苗接种率BCG、OPV、HepB、MV、DPT分别为100%、97.2%、97.5%、93.6%、96.6%,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7.8%,DPT加强免疫接种率95.9%,MV复种率94.9%,DT加强免疫接种率81.3%。2009年扩大免疫规划后,单苗接种率BCG、OPV、HepB、麻风或MV 1、DPT分别为100%、97.7%、97.1%、91.1%、96.8%,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1.1%,DPT加强免疫接种率89.9%,MMR或MV 2复种率72.6%,DT加强免疫接种率74.3%。扩大免疫后新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A群流脑疫苗47.1%,A+C群多糖流脑疫苗39.5%,MMR 72.6%。见表1。
注:BCG—卡介苗;OPV—脊髓灰质炎疫苗;MV—麻疹疫苗;HepB—乙肝疫苗;DPT—百白破三联疫苗;MMR—麻腮风疫苗。
3 讨论
从表中可以看出,扩大免疫规划前后,原免疫规划5种疫苗接种率无明显差异。DPT加强和MMR或MV 2接种率明显下降,新增疫苗接种率更低。
我省于2008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由于疫苗生产量的不足和其他原因,扩大免疫新增加疫苗供应数量不足,种类不全。当年9月份,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种类供应齐全,但数量仍不能满足需求。扩大免疫规划后,在现行免疫规划范围内使用6种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扩大免疫规划前,农村基层接种人员的收入主要依靠接种二类疫苗维持,扩大免疫规划后,基层预防接种补助经费没有到位或没有全额到位,一类疫苗增加、二类减少,使基层接种人员工资待遇明显降低,影响了接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扩大免疫规划前,DPT加强免疫大部分使用自费无细胞百白破,MV复种使用含麻疹成分的二类疫苗,接种率较高;扩大免疫规划后,DPT加强免疫使用的无细胞百白破和麻疹复种使用的MMR免费,接种人员接种一类疫苗的积极性不高,导致DPT加强和MMR或MV 2接种率明显下降,新增疫苗流脑、乙脑疫苗等扩大免疫规划前为自费疫苗,扩大免疫规划后由于免费接种,致使接种率更低。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基层接种人员工资待遇及工作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生率的目的。
摘要:目的了解漯河市扩大免疫规划前后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方法于2007年4月和2009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结果多种原因造成2009年扩大免疫规划后百白破三联疫苗(DPT)加强和麻腮风疫苗(MMR)或麻诊疫苗第2针(MV2)接种率明显下降,分别由2007年的95.9%和94.9%降到89.9%和72.6%。新增疫苗接种率更低。结论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基层接种人员工资待遇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
关键词:扩大免疫前后,农村地区,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3.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化妆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提升。人们对产品的关注度也从产品的功效性而转为对产品原料成分的关注。在2016 PCHi展上,作为个人护理品原料市场领先者的科莱恩,2016年将为化妆品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我们采访了科莱恩特种工业与消费品业务单元亚太区总监吕宁(Stephan Lynen)先生,详细了解科莱恩的2016年版图规划。
记者:请为我们介绍一下本届PCHi展会上的科莱恩为化妆品行业带来的新品系列。
吕宁:在本次展会上,科莱恩主要推出四个产品系列。第是珠光浆系列Perlogen。这是一款适用于香波、洗手液、护发素等洗去型产品的高亮珠光浆产品,适用于冷工艺过程。基于NanoCon技术,即使在低浓度的添加量下,它依然可以带来丝般光泽,凸显出产品极高的性价比,能够为各种个人护理、清洁和保湿产品带来出色的亮丽外观。第二,科莱恩最近收购了印度的Vivimed公司,Vivimed的产品组合十分广泛,覆盖防晒、护肤、护发、口腔护理和抗微生物防腐剂等众多领域,在业界享有盛名。第三,科莱思直提倡可持续发展,为了秉承这个理念,科莱恩与巴西Beraca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以获得来自亚马逊雨林等巴西生物栖息地的天然原料。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大、最具生物多样性的雨林地区。第四,科莱恩近期获创新奖的产品Plantasens Olive ACtive HP,是从油橄榄中提取的种强大的抗衰老活性成分。
记者:2015年贵公司提供了滋源无硅油洗发水样品。现在,科莱恩在和中国企业共建合作研发的过程中,有没有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我们注意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流原料企业参与到了化妆品品牌的研发过程。为此,对科莱恩是怎么规划的?
吕宁:科莱恩一直相信,未来,中国本土企业将会是胜利者。所以我们把他叫做“本土英雄(LocalHero)”。科莱思现在跟国一内些规模较大的本土企业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我们会给中国的本土企业提供关于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原料还有整个配方,还会与他们分享,他们在我们配方的基础上稍做一些改动就可以得到他们所期望的产品。
记者:这种合作的形式是由技术经理来合作,还是说未来科莱恩会成立专门的部门来为品牌企业解决问题?
吕宁:事实上科莱恩中国包括商业部、销售团队、市场部甚至于技术部已经在为那些本土公司服务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科莱恩中国以后会增加技术专家,服务于中国乃至全球市场。其实,中国市场在护肤领域绝不是市场的跟随者,在有些领域甚至正在引导世界潮流,所以我们的技术服务也不局限于中国市场。
科莱思不拘泥于任何形式。我们在中国有三个个人护理品原料的制造工厂并配备充足的技术团队,研发团队,市场团队、销售团队、旨在为中国市场服务。去年科莱恩的销售增长率远远超出市场平均水平,这已经证明了科莱恩的正确策略。从公司的角度来说,科莱恩对大中华区市场是非常重视的,而且针对这区域我们特别定制出一个策略——“中国市场的局内人”,这个战略可能对于垂直媒体来说大家听得比较少但其实已经在经济类或者商业类的媒体上出现过很多报道。这包括5个战略框架:本土洞察力,本土竞争力,本土决策力、本土创新力和本土合作力。这些策略其实跟科莱思的业务发展非常相关,能够穿透业务发展的策略当中。目前,科莱思在镇江有一个新的生产线建设、扩厂,跟本土企业进行合作。这些业务跟科莱恩国外的、国际大企业的合作都是同步进行的。
记者:这次展会上推出的Perlogen珠光浆拥有卓越的稳定性,这个性能是谁检测的?第三方还是科莱恩?
吕宁:科莱恩会进行稳定性实验,同时我们的客户也会进行稳定性实验测试。珠光浆是很特殊的一类产品,通常它的保质期都比较短,科莱思是运用了NanoCon技术得到更稳定的产品。
珠光浆本身用的是硬脂酸乙二醇酯,在冷却的过程中会形成结晶,不同结晶的形状,结晶的大小都会反射出不同的光来,所以它是通过形成很好的结晶得到珠光的。科莱恩的NanoCon技术可以使我们得到这个产品,珠光浆可以用于冷操作,生产过程中洗发水、沐浴露都不用加热了,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对于我们的制作商来说可以节约成本。NanoCon技术形成的结晶颗粒大小分布很均匀,形状控制得很好,所以它的稳定性就好。如果结晶的颗粒大小不一样,稳定性会降低,当放置时问过长会造成分层。
科莱恩已经把这种技术运用到洗发水的产品中。比如在洗发水中加1%的用量就可以看到它的珠光,使用NanoCon技术只要加到0.7%就可以有很好甚至更好的珠光,如果加到1%的话珠光会非常好。对于客户来说,它在配方时就可以降低用量,节约成本。
记者:请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最近新收购的印度Vivimed公司,收购是基于什么原因和条件。
吕宁:由于污染和气候变化,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越来越大,消费者对防晒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Vivimed公司的技术并不是最新的,但是它是目前市场上最有效的技术。科莱恩原来的产品线是没有防晒剂这一块的,我们要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所以为丰富我们的产品线,使防晒的产品和我们纯天然的配方相结合,我们收购了Vivimed公司。
我们收购Vivimed公司现在生产的产品还是基于化学过程而非天然过程。并不是说化学的东西不好,有很多产品还是来源于一个化学过程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手段将天然的原料和化学过程相结合。
科莱恩收购Vivimed公司不只是拥有了产品,还拥有了它的技术力量。目前他们还在研发新一代防晒技术,后不久会面世。Vivimed公司技术团队的丰富经验也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Vivimed公司在产品方面不仅仅有防晒产品,还有护肤、美白、护发去屑剂等产品。
去屑剂我们把它定义成活性物,是从化学过程中得到的,以及一些抗微生物、抗菌的,所以这些产品系列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产品线。现在从防晒到护发,到美白,甚至在口腔护理方面都有所涉及,更加完善科莱思的产品线和我们的产品结构。
记者:科莱恩近期获创新奖的产品Plantasens Olive Active HP除具有抵御UA引起的肌肤老化之外,还有至少两个效果。一个是激发肌肤的活力,另一个是增强皮肤的弹性。这些功能是通过你们其他的配方来完成的吗?
吕宁:这个是通过Plantasens OlilveActive的HP来实现。这个产品主要包含了HP,它是一个抗衰老的成品。抗衰老的时候,有个游离基的作用,属于过氧化反应,那么另一个是糖化反应。氧化反应通常会使我们皮肤干燥,干燥以后感觉像衰老了,会有皱纹出来。糖化作用会形成终端产物使皮肤的颜色变深。它本身是带褐色的,会让我们的皮肤看起来很黯淡,也是衰老的表现。此外它形成的终端产物,会把我们的皮肤里的纤维蛋白连接在一起,使皮肤失去弹性。
Beraca是我们这次推出一种白色的黏土,是巴西亚马逊河河口的种天然矿物质土。它本身非常天然没有任何加工。富含有机营养成分,能为肌肤护理配方增添清凉感觉,同时提高乳液的感官效果。Beraca不但具有深层清洁的作用,还能去除死细胞,促进肌肤再生,并伴有补充营养、激发肌肤活力的作用。
记者:刚才您谈到China for China,未来是China for world(立足本土,服务中国,扎根中国,辐射全球)。肯定是表明科莱思认为中国市场是有一些独特、领先的东西,或者说即将会出现的产品,那你们能预测一下,是什么东西让你们觉得未来中国品牌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吗?
吕宁:我们说中国的本土企业,本土英雄,他们现在立足中国为中国消费者服务。刚才我们说的China forChina、China for world其实更多的是客户端。现在我们客户端这些本土企业都很强大,也会为中国客户设计产品,讨论中国客户的购买方式和购买意愿。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会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
但是他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肯定需要了解国际的市场趋势、客户的购买行为以及对原料的需求。科莱思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五十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或者配备销售团队,使我们可以及时帮助客户。现在大多数客户都在提及“中国梦”,“中国梦”的内容之一就是走向世界,科莱恩能够帮助他们去满足这个意愿。我们回到China for China的问题,现在中国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更多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趋于个性化的。中国现在还有自己特有的问题,比如PM2.5污染。科莱思不仅仅提供化学品,而是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的需求。
记者:您认为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等方面距离世界市场,或者全球领先的企业还有多大差距?他们该如何努力?
吕恩:从产品消费情况来看,中国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差距并不在技术上,因为技术也可以通过很多原料供应商来获得。科莱恩中国建议海外拓展可以从东南亚市场或者澳大利亚市场开始,这些市场的消费习惯和中国市场更为相似。而针对日本市场的开发还需要放缓,因为与那里消费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东南亚市场中有很多华人,消费行为与中国是非常接近的。然后再考虑到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之后可以考虑到拉丁美洲,因为地理位置的问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了解他们。最后是欧洲。技术方面没有特别严峻的困难,只是一个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举个例子,面膜营销在中国是很流行的,但其实欧洲市场并不普及。怎样了解国际市场对中国的本土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我们下游企业怎样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本土客户的体验来说服国外客户。
韩国化妆品牌的销售方式很值得一提。他们把产品放在机场免税店,消费者在机场看到产品使用过后觉得效果好,就会想办法到本土销售网络去找这些产品,通过互联网也好,或者是通过实体店购买也好,这样就间接打开市场。因为我们有不同的客户公司,我们可以以全球视野和发展经验帮助客户去理解各地消费者的一些行为习惯并提供对配方的不同需求。
姓
名:
一、填空题: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和()有关,人白细胞抗原()被认为是RA易感性的基础;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脊柱关节病特征性的病理特是
(),骨关节炎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是().3.病理性关节液分为()()()()四种。4.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目标是()()
()和()。5.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是:()。
6.狼疮肾炎分型:()()()()()和()
7.就自身抗体对SLE的诊断价值:ANA科作为SLE的(),抗Sm抗体是(),抗ds-DNA抗体既是(),又是(),可提示病情。
8.ANCA相关性血管炎主要包括()和()()等 9.诊断白塞病的必备条件是(),其它条件包括()()(),其中,()是白塞病的特征性表现。
10.C-ANCA阳性主要见于(),p-ANCA阳性主要见于()等。
二、选择题:
1.雷诺现象的皮肤颜色变化顺序为()
A.红→白→紫
B.紫→红→白
C.紫→白→红
D.红→紫→白
E.白→紫→红
2.关于类风湿结节的特点那一项错误()
A.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
B.质硬
C.有压痛
D.常出现在关节伸侧受压部位的皮下组织
E.对称性
3.关于NSAIDs类药物的副作用哪一项错误()
A.胃出血
B.胃穿孔
C.肾间质性损害
D.肌肉溶解
E.胃溃疡
4.关于A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见于正常人
B.>1∶20即有诊断意义
C.可见于SLE
D.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E.其效价与病情活动程度不平行 5.用乳胶凝集法测定的RF是哪一种类型()
A.IgM-RF
B.IgG-RF
C.IgA-RF
D.IgD-RF
E.IgE-RF
6.下列哪项不会导致药物性狼疮()
A.普鲁卡因胺 B.硝苯吡啶(硝苯地平)C.异烟肼
D.肼苯哒嗪(肼屈嗪)E.大仑丁(苯妥英钠)
7.狼疮肾炎的病理表现中哪项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A.细胞性新月体 B.纤维性新月体 C.透明血栓 D.肾间质炎性浸润 E.肾小球坏死
8.C-ANCA与下列哪一种疾病最相关()
A.Wegener肉芽肿 B.结节性多动脉炎
C.Churg-Strauss综合征
D.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
E.肺一肾综合征
9.下列哪项是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判断活动性有参考价值的标记性抗体()
A.抗SSA(Ro)抗体 B.抗RNP抗体 C.抗Sm抗体 D.抗dsDNA抗体
E.抗磷脂抗体
10.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是()
A.类风湿结节
B.滑膜炎
C.血管炎
D.“洋葱皮样”病变
E.苏木紫小体
三、简答题: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放射学表现的骶髂关节炎如何分级?
3..简述白塞病的诊断要点。
四、病例分析: 患者女,49岁,因”多关节肿痛2年,伴气短、耳廓肿痛1个月,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诉2011年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多关节红肿,疼痛,伴双下肢浮肿,无晨僵,无发热、皮疹,无光过敏,无口干眼干,无口腔溃疡,无胸闷,无双手遇冷变白变紫,未系统诊治。1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气短,伴耳廓肿痛,耳道无脓性分泌物,无听力下降,伴鼻骨塌陷,于当地医院耳鼻喉科予以抗炎治疗,症状未见改善。3天前,出现呼吸困难,双耳廓皮肤发红,软骨较前变软,今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病来,无盗汗及午后低热,无胸痛咯血,无心悸,无晕厥抽搐,无干咳,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否认烟酒不良嗜好,否认药物过敏史。查体:T:36.6℃,BP:110/70mmHg,R:20次/分,P:96次/分,神智清楚,配合查体。面无浮肿,口唇发绀,双耳轻度肿胀,双耳皮肤发红,外耳廓松弛、稍塌陷,鼻骨塌陷,气管塌陷,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左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心腹未见异常,双下肢中度浮肿。肌肉握痛阴性,肌力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1.8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0.4%,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正常,血沉:20mm/L,CRP:32mg/L,血清IgG、IgA、IgM、IgE均正常,补体C3、C4均正常,RF正常,抗CCP:-,抗AKA:-,ANA:-,抗ENA:-,AC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便常规均正常。耳鼻喉科会诊:内耳功能正常,耳廓软骨炎。
1.该患者诊断是什么,鉴别诊断有哪些?
2.起草并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耕地开垦、土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等有关规定。
3.负责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监督管理。
4.配合査处非法占地、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违法案件。
5.负责编制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地质环境规划。
6.组织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复垦规划、未利用土地开发规划等专项规划;指导和审核监督乡镇编制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依法进行采矿权审批、登记、发证和采矿权出让、转让的审核。
8.负责划定矿区范,审核开采方案,审核采矿权评估结果。
9.负责矿产资源保护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监督实施。
10.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
11.指导全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评价。
12.负责对地下水取水许可证的申请进行审核,会同有关部门制订人工回灌计划。
2.整理与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思路、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和政策建议有关的专业资料。
3.参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具体组织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
4.协助做好行业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衔接平衡。
5.协助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发展战略、规模、投向和方针政策。
1 正视难题
1.1 免疫经费保障难
2004年12月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我国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和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2005年国务院第434号令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并于同年6月1日起实施,从而使我国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免疫服务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并明确省财政负担解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经费,国家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县进行补助的政策。应该说,国家和省级财政负担部分很快到位,而不少欠发达地区却因不能配套相应工作运转经费很难将免费政策落实下去。对这些地区而言,这次扩大疫苗免费范围困难肯定更多。根据专家预算,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如果全部落实,各级财政配套投入预防接种的资金可能会超过70亿元,[1]如此大的投入,不少地方显然未做好充分准备,加上一些欠发达地区本身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欠账就多,连人头费都还未很好解决,新的“负担”只好再转嫁给卫生部门本身。作为民生工程,卫生部门不敢说不,只能硬着头皮想方设法去落实,其效果可想而知。由于原来靠其创收维持工资和工作运转的二类疫苗现已转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收费违法,不收费又无法运转,加之疫苗配送、冷链运转、接种服务都需倒贴费用,造成基层打预防针越多,赔钱越多,对卫生部门形成“双重打击”,最终导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无法持续,卫生部门上挨批下挨骂。
1.2 卫生人力配备难
前几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唤起了各级政府和民众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特别是近年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专门制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并作为“民生工程”要求各地限期达标。各地紧紧把握这一契机,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充实。但不少地方不认可卫生部门自行下达的编制标准,很难按此标准配备专业技术力量,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乡镇防疫专干大多为兼职和非专业人员且严重不足的情况没有明显改观,乡村医生队伍不整、分散经营、只医不防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农村三级防疫网的网底破缺,功能失调,使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失去了基础和支撑。其原因主要是基础薄,底子差,现在没有编制又进不了人,或虽有编制而无经费不敢进人或留不住人。有“番号”(机构)和编制但人员不整、素质偏低的有之;有“番号”而无编制由极少数人“撑牌子”、“守摊子”的有之;既无“番号”又无编制也无人员的也有之。仅以瑞金为例,市疾控中心目前仅有30名职工,平均年龄为41.1岁,40岁以上人员占了66.7%,人员不到《江西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标准(60~100人)的一半,组织、指导、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显得分身乏术。乡级疾控机构问题更大,全市17个乡镇仅有防疫专干21人,除1人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外,其他均为半路出家的护药技人员、非卫生专业人员或兼职人员,技术力量严重短缺。乡村医生亦由于补贴未完全到位缺乏做免疫规划等社会性、公益性工作的积极性,只好重蹈“以医养防”的覆辙,很难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实施。
1.3 预防接种管理难
如果说经费和人力保障的不到位是政府层面上影响扩大免疫的主要因素,那么从操作和技术层面上看,扩大免疫规划又无疑给整个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是疫苗的种类增加,工作量加大,缺漏1人就意味着由原来缺漏6种疫苗15剂次增加到现在缺漏10种疫苗22剂次的接种。二是边远、贫困地区人口和流动人口以及计划外生育儿童存在一定的隐蔽性、流动性和较低的卫生防病意识,掌握的难度大,往往造成疫苗计划不准确、配送不同步,不仅导致疫苗不足或浪费的程度加大(由于疫苗计划一般是以上一年户籍人口计算,所以很容易造成人口流入地疫苗不足,流出地疫苗浪费),而且还是形成免疫空白的主要原因。三是对预防接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多种收费接种的疫苗现已扩大为免费的一类疫苗,必须由松散的管理转为规范管理,需要对接种对象和接种时间把握得更准确,管理得更严密。从人口的出生和流向调查摸底、到给免疫对象上卡发证、首针至最后一针每针的间隔时间、查漏补种、统计报表,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疏忽,都将可能导致接种服务的不到位或统计报表的不真实,影响免疫质量并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假使新出生儿童没有及时发现建卡,就不可能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免疫对象没有按时上门主动接受接种服务,而接种单位又未及时通知补种,就有可能造成接种缺漏,接种对象亦可以认为卫生部门未尽到责任,剥夺了他享有免费预防接种的权利,有违免疫公平的原则,影响和谐稳定。
2 解决难题
2.1 摆正民生与政绩的位置
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德政工程”和“形象工程”,整个工程除3种针对重点人群免费提供的疫苗外,仅列入儿童计划免疫免费接种的疫苗就达10种之多,能为每名适龄儿童减免预防接种费、注射费等近300元。不仅大大减轻群众负担,而且能够预防12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民族素质,防止某些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减少社会经济负担,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创造和谐文明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项民众得实惠、领导有业绩、政府有形象的“三得利”工程。可以说,政府对扩大免疫的投入,同时也是政府在民众中威望的投入,形象的投入,政绩的投入。认识了这一点,摆正了位置,扩大免疫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重视和顺利实施。
2.2 建立经费保障协调机制
为落实国家免疫规划任务,国家卫生部、财政部、发改委、药监局等多部门已建立协调机制,很好地解决了扩大免疫规划的财政投入政策问题。各地如何落实,笔者认为同样应该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听取汇报,深入论证,为政府提供可行性决策依据,至少应该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切实解决好基层免疫规划人员的人头经费,落实应有的工资和福利,避免重蹈“以医养防”、“以收养防”的覆辙,稳定免疫规划工作这支队伍。二是切实解决好疫苗配送、冷链维持、扩容和更新、预防接种工作经费(包括宣传、培训、督导、监测、评价与调查处理等),确保免疫规划工作正常运转。三是要解决好基层承担接种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确保其劳有所得,激发其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
2.3 加速人员定额标准编制与人才选聘和岗位培训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如果说经费的保障解决了有钱买米下锅的问题,那么有没有足够的巧妇就成了能不能做出足够米饭的问题。同理,在经费保障的前提下,配齐专业人员也就成了搞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关键因素。为此,一是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尽快协调人事编制部门对基层疾控机构重新编制人员定额标准和结构比例,下达各地贯彻落实。县(市、区)级疾控机构可按当地人口1~1.5/万的比例定员;乡级疾控机构可按当地人口2~3/万的比例定员;村级按当地人口1‰的比例指定专人负责防疫工作,以织牢市(县)乡村三级免疫规划网。要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接种人员,保持人员稳定,确保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正常开展。二是要加大对疾控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队伍素质。要制订在职疾控人员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计划,采取脱产培训与岗前和在岗培训、面授培训与网络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与分片培训等多种方式,尽快提高疾控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水平。三是要鼓励并公开选聘预防医学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到市(县)乡两级疾控机构工作,尽快配齐基层疾控队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层次和实力,确保有足够的力量开展免疫规划工作。
2.4 加强专门组织建设与宣传监管
在预防接种管理问题上,国务院、国家卫生部和有关部门先后下发《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管理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关键是能否落实到位。要确保扩大免疫工作不走样、不变形,一是要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的专门组织,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责与要求。如在县级及其以上疾控中心组建免疫规划科(所、室),专门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计划、组织、监测、评价和督导等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在乡级建立预防保健所(站),暂无条件的的地区在乡卫生院建立健全专门的预防保健科(组),指定专人负责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要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配齐全资质的免疫规划力量,按技术规范落实各项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措施。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考核考评与监管制度。政府要强化行政监管职能,尤其要重视各地计划落实、经费和人力建设的到位情况,建立责任追究制。财政部门应重点对免疫规划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疫苗免费接种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管,避免影响扩大免疫规划落实和损害民众利益的情况发生。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疾控机构要加强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督导考核与监测管理,做到督导工作全覆盖。三是要加大扩大免疫防病宣传、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和国家惠民政策宣传,让民众主动参与、自觉配合预防接种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摘要】论文基于遗传学和免疫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AGV路径规划方法。算法采用实数编码,且采用不定长度,定义的适应度函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具有遗传算法具有的搜索空间大等优点,也具有免疫算法对抗原的识别、学习、记忆和自动调节能力,克服了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进化速度也得到了提高。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能较快地为AGV产生一条适应所处环境的无碰撞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自动导航小车;路径规划;免疫遗传算法;疫苗
1、引言
目前,为使移动机器人规划出良好的去去路径,所用的方法很多,如栅格法[1]、势场法[2]、可视图法[3]等。但各种方法有其使用局限。人工智能的发展为AGV的路径规划提供了新思路,产生了诸如神经网络学习法、遗传算法等方法。这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GV的路径规划问题,但也有其缺陷。如神经网络学习法对于复杂环境难以数学建模,范化能力差;模糊法灵活性差。遗传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个体在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退化。受生物免疫系统的启发,论文将免疫引入到遗传算法中,在保留遗传算法优点的情况下,利用待求问题的一些特征信息,采用免疫方法所具有的识别、记忆等功能来抑制遗传算法在进化中所出现的退化现象。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利用AGV在移动过程中的特殊信息对所选路径进行优化,可较快地使AGV根据环境信息搜索一种满意的路径,提高了AGV路径规划的智能性。
2、环境信息建模
对AGV进行路径规划前,应解决对其环境信息的描述即环境建模问题。为此,作以下假设[3]:
(1)AGV在二维平面中运动,不考虑其高度方向的信息;(2)规划环境的边界及其内所有障碍物(妨碍AGV运动的所有物体)用凸多边形表示。(3)考虑到AGV的大小等,对环境边界进行缩小和对障碍物进行扩大时,其缩放量为AGV外形最大尺寸的一半。即AGV为“点机器人”。
至此,AGV的工作空间可描述为:工作平面和障碍物群{Oi|i=1,2…N}。具体到其个障碍物Oi,可描述为Oi={顶点1坐标(xi1, yi1),….. 顶点n坐标(xni, yni)}。为方便数据处理,对多边形顶点沿顺时针方向编号。起点为S,终点为E。工作平面可表示为矩形{(Xmin,Ymin),(Xmax,Ymax)}。
设在AGV的工作环境中有n个已知的障碍物Oi(i=1,2,...,n),对应的顶点数为Si,顶点坐标为(x(i,j),y(i,j))(j=1,2,…Si)。为描述AGV工作环境中的障碍物,采用Dm×m矩阵对环境信息进行描述,其中,m为障碍物顶点总数。定义d(i,j)为:
3、免疫遗传算法设计
3.1路径编码方式
采用免疫遗传算法求解最优问题的关键是对所求问题的解进行编码。编码的长度与搜索空间的大小及求解精度有直接关系,也影响算法的效率。对AGV进行路径规划时,传统的二进制或实数编码方式都不适用。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变长度实数数组编码方式,即第p代Xp的第k条染色体Xkp的第j位基因Xkp(j)表示为Xkp(j)=|io,xk,yk|T,其中io为障碍物序号,(xk,yk|)为第io号障碍物的某顶点坐标。由于路径的起点为AGV的起始点,终点为其目标点,在路径规划时可省去以缩短染色体的长度。定义,AGV的可能运动路径由数条直线段组成,相邻两直线段的交点称为AGV的路径拐点。为使AGV不穿越障碍物运动,基于对工作规划空间建模时所作的假设,AGV可沿多边形障碍物的边界线移动,也可以障碍物的顶点为拐点在自由空间中移动。染色体即AGV的某行路径Xkp为Xkp={Xkp(1), Xkp(2),…, Xkp(nkp)},其中nkp为第p代中第k条染色体的长度,每代中各条染色体长度不同。
3.2适应度函数
在对AGV进行路径规划时,其优化目标为在所有可能的运动路径Xp={Xkp|k=1, 2,…,N}中找出一条最优或次优路径。设某个体Xkp的路径长度Dk为:
其中dj为Xk中各直线段轨迹长。因为AGV由一直线轨迹向另一直线轨迹过渡时运动速度的变化会影响其运行时间,因此,在对所选路径进行评价时,除考虑其总长度外,可要求路径中的拐点数尽可能的少或AGV的姿态角变化量尽要能的小。本论文的路径规划目标是路径短且拐点较少。定义适应度函数为:
式中,和为调整系数。这里取=0.8,=0.2。N为种群大小,Dj为种群中第j个体的路径长度,nj为第j个体路径拐点数。
3.3算法的实现
在进行路径规划时,首先判断AGV从起点向终点沿直线轨迹运动时是否穿越障碍物。若无障碍物,两点间的连线为AGV的最佳运动路径,无须进行路径规划。否则进行路径规划。
免疫遗传算法中,疫苗是根据待求问题的先验知识构造的最佳个体基因的估计,抗体是根据疫苗将某个体基因进行修正后所得到的新个体。论文所设计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过程如下:
(1)根据问题从记忆抗体库中提取问题的抗体P得到初始种群 ,不足N个时在AGV起始点和目标点之间随机产生N-P条路径。个体的产生方法是:以包围AGV的起点、终点和所有在线障碍物的最小矩形为规划区域,在规划区域内的障碍物顶点个数为M,在线障碍物为m,则染色体的最大长度为M-m。以规划区域内的障碍物顶点为被选对象,沿一定的条件随机选取基因位上的基因组成一条染色体,同用样的方法产生其它染色体以组成群体。
(2)根据先验知识抽取疫苗H={h1, h2, …, hm};
(3)計算第p代种群Ak所有个体的适应度,并进行终止进化判断。
(4)对当前群体Xp进行遗传算子操作得到子代群体Bp。进行交叉操作时,采用单点交叉。交叉操作时,两个个体若有相同的基因(而非等位基因)进行交叉操作。当相同基因位不止一个,随机选择其一进行交叉;当无相同基因位则不进行交叉。进行变异操作时,从个体中随机删除一基因位或随机选取一基因位插入一新基因位,或在个体中随机选取一基因位用另一随机产生的基因位交换。
(5)对子代Bp进行免疫操作,得到新代Xp+1;接种疫苗和免疫选择是免疫算法的主要操作,接种疫苗是为了提高个体的适应度,免疫选择是为了防止个体的退化。接种疫苗即从Bp中按比例K随机抽取Nk=KN个个体Bip(i=1,2,…,Nk),并按先验知识修改Bip(这时就变为抗体),使其以较大的概率具有更高的适应度。接种疫苗时,若Bip已经是最佳个体,则其以概率1转移为Bip。对路径规划,接种疫苗就是对所选个体进行判断:首先,相邻两点间能否使AGV无障碍的沿直线运动;其次,任意两点间能否使AGV无障碍的沿直线运动?条件满足,则删除中间点。免疫选择分两步完成:免疫检测和退火选择。免疫检测即对抗体进行检测,若出现适应度下降,此时由父代个体代替其参加竞选,退火选择即以概率P(Bip)在当前子代中进行选择:
其中,为适应度函数;Tk是单调递减趋于0的退火温度控制序列,Tk=ln(T0/k+1),T0=100,p是进化代数[3]。
(6)选择个体进入新的群体。更新抗体库,并转到第(3)步。
4、仿真实验
仿真是在Matlab6.1上进行的。AGV的工作环境大小为8×6m2,其内有6个形状各异、排列任意的障碍物(如图2所示),现欲使AGV从S点无碰撞地运动到E点且使其运动路径最短,建立如图4所示的可视图。其可视矩阵如左图:
论文采用所设计的路径规划方法和现有的遗传和免疫算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以寻找最佳路径。取遗传操作中的交叉概率Pc=0.8,变异概率Pm=0.2,免疫操作中的接种疫苗概率Pv=0.6,初始种群大小为N=20,抗体库M=5,遗传代数不超过K=200。图3为路径规划的最佳路径。进化过程中适应度变化和路径长度变化如图4所示。
由仿真结果知,采用免疫遗传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时,退化现象基本不会发生,再能很快得到问题的最优解。其原因是,利用免疫遗传算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一方面利用了遗传算法的优点,由于是对编码进行操作,对问题的依赖性小,且操作是并行进行,优化速度快;同时针对遗传算在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时是以以概率方式随机地、缺泛指导性地进行导致问题进化时产生退化的现象,采用适当的指导,弥补了遗传算法的缺点。利用遗传免疫算法进行优化,在保证算法收斂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利用此法对AGV的路径进行规划,比其它的方法更有效。
5、结论
论文主要针对环境建模和路径搜索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可视图环境建模方法优点,完成了对环境信息的建模。并结合遗传和免疫算法的优点设计了具有精英保留策略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通过比较采用遗传算法、免疫算法和本论文所设计的免疫遗传算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结果和效率的比较,分析了所提出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的优点。仿真结果表明:
A.本论文采用改进的可视图法对环境信息进行建模,在改变障碍物位置、形状、大小和AGV的起点及终点的情况下,均可快速构建AGV的环境信息模型。
B.采用本论文所设计的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AGV路径规划方法对AGV进行路径规划,在速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免疫算法和遗传算法,且系统退化现象基本得到消除。
参考文献
[1]吴锋,杨宜民.一种基于栅格模型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4(3),7-9,13.
[2]沈凤梅,吴隆.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和避障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3,35 (12),28-30,39.
[3]李善寿,方潜生,肖本贤.全局路径规划中基于改进可视图法的环境建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6),73-77.
作者简介
井治财(1968),男,诺伯特智能装备(汉中)有限公司,陕西省汉中市,邮编:723000。主要从事机床结构设计与误差检测。
一、接种时间。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
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10.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11.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2.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见附表。
二、接种对象。
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
4.出血热疫苗接种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
5.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
一、全县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到?月底人口总数为???人,人口出生???人,完成当年计划生育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育龄妇女??人,已婚育龄妇女???人,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长效率??%。
二、规划统计科完成的重点工作
完成了全县??万育龄妇女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实现了育龄妇女信息微机化管理。为了理顺直市属单位育龄妇女信息录入户籍所在乡镇、街道育龄妇女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完成市下达的育龄妇女信息入机率达到??%的任务,实现育龄妇女信息微机化管理的目标,自????年开始协调承担重点录入任务的?个街道,对各工委、县直市属各单位进行安排部署,通过?年的努力,尤其是????的大力配合,于??年?月完成了录入任务,育龄妇女入机率达到了??%。
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年继续深入开展规划统计大练兵活动,并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今年?月份组织计生办主任和统计干部进行为期两天的业务培训,邀请??规统处处长为大家授课,还请到了??规统科长介绍规划统计管理经验和四级联网的情况,使大家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业务水平,尤其是计生办主任对人口统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为了使乡镇、街道村居的统计干部随时查阅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概念,统计口径,工作程序和WIS系统操作说明,尽快熟悉业务,掌握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内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编制了《????》。
利用半年检查和入户调查的机会,抽调各乡镇、街道统计干部参加,使乡镇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完成了日常工作任务
1、由于受北京奥运会的影响,WIS系统停止使用,报表利用手工汇总。通过组织各乡镇统计进行手工汇总的培训,顺利完成了这几个月的数字上报任务。
2、完成了???年《????》、《????》的修订和督促签定落实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选取的1100名研究对象均为观察期内前往免疫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其中男429例, 女671例;年龄24~45岁, 平均 (26.8±7.5)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下50.2%, 高中及高中以上49.8%。将全部儿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563人和对照组537人, 两组儿童家长在实施健康教育前, 无论是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化程度以及对免疫规划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详见表1。
1.2 教育方法
对照组家长采用既往口头问答的宣教方式, 儿童接种过程中, 将预先设置的若干题库内容进行口头问答和宣传, 如一类疫苗的种类和预防疾病范围、常用疫苗的接种时间和免疫程序、儿童在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的注意事项、不同疫苗的禁忌证、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等。观察组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免疫规划知识的健康教育, 具体方式方法如下。
1.2.1 初级宣教
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使用简单、通俗、易于理解的语言对受种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口头宣教, 内容包括:国家实施免疫规划的目的、接种疫苗的现实意义和具体过程、具体操作过程如接种疫苗的种类、注射途径和具体时间, 以及不进行预防接种可能导致的危害和后果, 例如传染病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以及可能引起的因后续治疗、家长误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由于儿童家长的性别、年龄各不相同, 以及文化程度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差很大, 故未采取千篇一律的宣教方式, 而是因人而异, 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一对一”全面讲解,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始终遵循以儿童健康利益为中心的原则, 处处为儿童着想, 从而获得家长的最佳信任感, 同时以亲切、温和的态度以及耐心细致的宣讲, 实现人性化服务。
1.2.2 宣传形式
在免疫门诊的走廊内设置醒目的标识, 同时设置一类疫苗、二类疫苗公示板, 疫苗接种知识画廊、板报、标语或海报, 通俗易懂地介绍一些常见疫苗的预防疾病范围, 如卡介苗对结核病的预防、麻疹疫苗对麻疹疾病的预防等等, 同时附上一些因未及时进行疫苗接种而导致后续出现疾病的儿童的疾病图片, 以文图并茂的形式给家长进行计划接种内容及必要性的宣传, 进一步提高家长对计划免疫重要性的认识。
1.2.3 文字宣教
对儿童家长发放计划免疫知识的科普知识手册宣传工艺品、宣传单等物品, 简述免疫规划各个方面的内容及实施免疫规划的目的、必要性和意义, 同时穿插一些颜色醒目、趣味性高的插图或照片, 以提高家长对免疫规划内容的浓厚兴趣。
1.2.4 文艺活动
文艺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最能直观地面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为此, 笔者向观察组儿童家长发放邀请函, 并进行手机短信提醒, 邀请健康教育方面专家进行宣传设计和策划, 设置小奖品、有奖知识问答题库和主持人台词, 邀请文艺团体登台献艺。同时, 举行儿童家长座谈会, 交流讨论免疫规划话题内容。
1.3 调查方法
依据免疫规划的目的、内容、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 问卷采用百分制的方法, 分别于儿童接种前和健康教育实施后的1个月内, 发送给所有儿童家长, 限其当场填好后收回。如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 无法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 可由工作人员经口头问答的形式代为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通过免疫规划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两组儿童家长在宣教实施前的调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宣教结束后两组家长的得分均有明显升高 (P<0.05) , 且观察组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详见表2。
2.2 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效果
对照组家长的儿童疫苗接种率及对免疫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家长的儿童疫苗接种率以及对计免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均较健康教育实施前有显著提升 (P<0.01) , 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3 讨论
免疫规划针对性、计划性强, 对一些特定传染病及其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举措和手段。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健康教育后接种儿童的家长对于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健康教育前有了显著提高, 具有普遍性, 通过健康教育手段, 儿童家长普遍对免疫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儿童预防接种的必要性有了充分认识, 从而增强了免疫规划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意识, 保证了免疫规划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儿童家长积极地了解相关知识并按时对儿童进行疫苗接种[2], 使得观察组家长的儿童疫苗接种率由原先的82.5%提升至98.37%, 从而使本次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
通过口头、书面、发送宣传工艺品、手机短信、家长座谈会、文艺演出、疫苗公示以及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在有效提升家长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 也让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家长对国家免费接种一类疫苗的政策有了全面了解, 从而打消其因多数疫苗收费而产生的顾虑, 调动了广大群众对免疫规划认知度和参与意识。
针对预防接种可能造成的一些常见不良反应, 通过健康教育手段, 也让儿童家长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了充分认识。同时告知对于一般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 提醒儿童家长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恐慌或焦虑[3], 从而杜绝了因儿童家长的忧虑和怀疑而影响到疫苗接种质量。本次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实施的同时, 显著提升了儿童家长对于接种工作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有效改善了医群关系, 在进一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的同时, 也促进了医护人员对自身专业能力及综合医疗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 普及免疫规划知识, 向疫苗接种儿童的家长开展多种途径和形式的健康教育, 能够显著提高群众对于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还可明显提高疫苗接种率以及对计免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 社会效益显著, 必须将免疫规划健康教育问题放在工作首位, 真正做到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刘强.健康教育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实施体会[J].江苏卫生保健, 2011, 13 (3) :52-53.
[2]何华.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的目的与实施方式控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 19 (5) :108-109.
【免疫规划科】推荐阅读:
免疫规划工作规划01-02
免疫规划科普11-24
免疫规划中长期规划09-17
免疫规划督导表07-05
独家免疫规划培训总结06-06
免疫规划考试题03-16
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03-14
卫生室免疫规划计划10-29
2024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11-13
2024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