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风感想(精选12篇)
推动领导干部立家规、共产党员正家风,这是宜兴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打出的一张“特色牌”:通过创设多样化载体,创新开展“清廉家风润万家”主题活动,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将爱岗与爱家结合起来,培育良好家风,推动文明家庭、廉洁家庭建设,在全市形成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清的良好风尚。
让“党员家庭”挂牌亮相,以党员带动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是“立家规、正家风”的一大有效形式。官林镇笠渎村是宜兴最早实施党员家庭挂牌亮相的单位,如今,农户门上挂着的“党员家庭户”牌子可谓是村里的亮点。“党员身份被亮明后,村民们都知道,谁家有急事、难事,只要看见这块牌子,就能找到党员帮助解决。另外,主动站出来支持村里工作的党员也多了。”村党总支书记宗达仁说道。党员陈海年的家门口有块菜地,去年村里计划把他家门前的道路拓宽,他觉得家就在村口,道路改造对他家作用不大,拓宽后反会让自己的菜地少一块。但今年挂牌后,他主动到村委要求修路,还以身作则,劝说周边的村民把菜地让出来支持道路建设。目前,该道路改造已顺利进入招标阶段,不久将开工建设。
而在徐舍镇美栖村,1130户村民的家门口都挂上了“德正尽心,惟勤惟俭”的家训,倡导村民要为人公正、做事尽心、工作勤劳、生活节俭。村民之间展开相互监督,村里成立评比小组,定期举行“美德之家”、“好儿媳”等评比,并将典型事迹上墙,供村民学习,营造住有美居、行有美德的良好氛围。
一、用真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通常被人们誉为“班爸”或“班妈”, 这充分说明了班主任要像父母关爱子女一样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代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孩子。
作为一个班主任, 只有做到关爱学生, 了解学生, 才可能融入到学生当中去, 才可能严谨治学, 积极进取,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才可能在学生中真正享有崇高的威信, 这一切都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爱”。
另外, 在实践中, 学生的压力来自多方面, 尤其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 留守儿童的增多, 许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小, 失败与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都要求学生具备战胜困难的坚韧性、抵御失败和挫折的耐受力,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有足够的“爱心”。
实践证明, 有了“爱心”才能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有了爱心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
二、班主任应有一定的威信
班主任的威信应当建立在和谐、慈爱的基础之上, 适当的威信, 能密切师生关系, 做到相互沟通, 相互依赖, 增强教育效果, 能使学生真正亲其师, 信其言, 信其道, 乐其教, 从而达到实施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班主任的威信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 使学生乐于听从他的教导, 心甘情愿遵守他所制定的班级班规, 能产生感召力, 班主任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榜样, 是一本“活教材”, 教师的一言一行常常为学生所仿效, 因而, 班主任的表率作用就是无声命令, 这样的示范性也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道德、文明行为、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科学管理班干部
俗话说“兵雄, 雄一个, 将雄, 雄一窝”,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必须要有一批优秀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火车头, 掌握着整个班级的方向。学生干部当由学生自己民主推选, 民主分派, 再由全班同学商讨, 制订出一套健全、切实可行的制度, 落实好“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 成为班级的主人。
四、班主任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形象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是对教师最好的鞭策。教师为人师表, 最直接地体现在日常行为中。一是遵纪守法。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自己就要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二是要语言文明。语言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丰富科学知识的传授, 美好思想感情的交流, 总是离不开语言。教师语言准确、鲜明、简练, 具有感人的力量, 热情诚恳, 富有激励性,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要仪态大方。教师的仪表是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 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 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班主任要成为时代需要的合格者, 切莫故步自封, 因循守旧, 要具有开拓精神, 避免工作过失, 做到心胸开阔、正直诚恳、谦虚谨慎、踏实认真、锐意进取, 这些完美的性格要以身作则, 用完美的师德形象来教育和启发学生。
一、家风与班风的建设有利于家校合力的形成
1. 班风的建设推动班级的稳定。班风发端于舆论的形成,一个班级体的舆论持久地发挥作用,就会形成这个班的班风。因此,在学校的传统教育中,班主任十分重视班风的建设,并且班级通常以班主任为核心去影响班风的导向。
2. 家风的建设推动班级的和谐。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举止的养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其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家长的价值取向有关,更与家庭的家风有关。而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家风的构建仍处于不自觉的阶段,家长着重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秀品质,但是尚未有意识地将之提炼为家风或家训。
3. 家风与班风的结合推动更深层次的家校互动。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家校沟通仍处于较为表面的层次,教师也尚未意识到家风与班风之间存在的良性互动关系,两个概念仍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而通过对班风与家风的关系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在原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融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无形的家风进行深入挖掘,发扬优秀家风在学生品格形成中的积极作用,使优秀家风成为班级良好班风的坚实基础。学校对家风梳理要有引导,有效果,家校合作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形成良好班风。
二、家风与班风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
1. 家风的宣扬促进班风的融合。通过一系列学校活动,加强学生对家风内涵的理解,激发学生挖掘家庭内部文化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自己家庭的强烈的认同感,无形中使亲情的纽带更加坚固。同时,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进行家风的收集、整理与分享,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为班风的快速建设搭建平台,积极利用优秀家风带动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巩固。
2. 班风作为载体促进家风的梳理。各班开设活动,把自己的家风家训与同学交流分享,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铭记家风,为树立良好班风奠定基础。同时,良好的家风给予了孩子健康的家庭生活氛围,在此渗透浸染下成长的孩子,总会接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其个性品质、学业成绩也呈现出普遍优秀的状况,为良好的班风形成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3. 良好的家风与班风之间的良性循环。良好的家风与班风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每个学生通过把自身的优秀家风带到班级里,从而形成一种属于班级自身的良好风气,而在学校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带到家庭里,便形成了家风与班风之间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性格品质的培养是交流的重点。其外在形式是在班级里举行有关于家风交流的集体活动,如故事会、辩论赛等,从而在举行集体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凝聚班集体,深化良好班风的效果。其内在形式则是形成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孩子优秀性格品质的目标。
三、促进班风与家风的良性循环
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建优良班风。班风目标的实现,不能单靠一味的说教,班主任应起好班级的核心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 有效指导和梳理家风,发挥家庭教育的效用。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关于家风的调查,促进学生了解家风、弘扬优良家风,唤醒学生对这种无声的教育的重视和自豪。其次,各班可以开设班级活动以提供整理家风的契机,如“家风展示卡”设计比赛,或者把自己的家风家训,在班级活动中和文化墙上与同学交流分享,从而使学生们进一步知晓自己的家风家训,铭记家风,为树立良好班风奠定基础。
3. 进行及时的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家风的宣传与培养是培育优良班风的重要支撑,最终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在优良班风中形成自我的优秀品德。一是开办家长学校,使家长明了树立优良家风的意义。二是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可以用建立家庭教育委员会来替代原先的家长委员会,以家长本身的资源以及经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三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协调,共同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四是家庭访问。老师与家长能根据孩子的表现及个性特点共同制定树立家风的方式及教育孩子的技巧。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年轻的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而宝坻教育拟出刊 “家风、校风大家谈” 的专刊,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重提“家风”、“校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一个家族家风的建构,对塑造孩子的成功与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坏、家族人在社会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纵观历史,横观我们的乡邻,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族或家庭,都会有各自兴旺发达且经久不衰的秘诀——严厉的家风,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我这一代人出生于解放初期的50年代,成长于60年代,小的时候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生活非常艰苦,父母没上过几年书,对于我的家风家训是有点模糊的,但依稀记得确实有很多规矩,比如吃饭规矩就不少,例如:端碗的方式,挟菜的先后,坐的姿势等都有较严的要求。小时候,父母教我很多模糊的类似于家风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例如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懂得礼让与谦让、要有爱心,做人要诚实。记得我六岁那年中秋节前的下午,村里通知说每家去一个男的到村南藕坑去捕鱼,每人带一个提网子,逮到三条鱼可以拿回家一条,其余的交到村里去卖,因为爸爸不在家,哥哥还小,这个任务就归老叔了,我拿了一个笼筐子去给叔叔检鱼。我追着叔叔在坑边跑,这时有人已经逮到了几条鱼,我的叔叔还一条没逮到,把我急得乱喊。傍晚了,有的人已经逮到了十条鱼,也就是说,可以拿回家三条,这时我的叔叔逮到了三条大鲤鱼。我心里想鱼虽然大,但只能拿回家一条,怎么办呢,灵机一动,对着坑里的老叔喊“老叔,我要去拉屎”,我提着篮子跑进了苇场,先找个柳条把篮子里的鱼从鱼鳃穿好,挂在一棵小树上,又往篮子里装了几块转头。跑出了苇场。追着在坑里逮鱼的老叔,突然我脚下一滑,溜进了坑里,老叔见了,吓坏了,急忙跑过来把我拉上去。我哭着对老叔说:“鱼都跑了。” 老叔说:“跑了就跑了吧,等你爸爸回来去买两条。” 太阳落山了,爸爸下班了,叔叔说了下午逮鱼的事。爸爸说:“我去买两条吧!”
看着爸爸远去的身影,我也偷偷的溜出家门,一溜小跑到了苇场里,一看我挂在小树上的三鲤鱼还在,小嘴乐坏了。提着鱼从坑边小路溜回家。这时爸爸也回来了,买回了两条鲤鱼,我得意的把拿回的三条鲤鱼放在爸爸买回的鱼的盆子里。爸爸看见了,问我,鱼哪来的。我很得意的把藏鱼和假装落水跑鱼的经过说了一遍。爸爸的脸色变了。穿上衣服离开了,临出门回头说了我一句:“等我回来再和你算账!” 原来爸爸又去村里交了那三条鱼的钱。
晚饭过后,爸爸把我叫到身旁说:“记住,做人要诚实。是你的东西要尽一切努力去争取,不是你的东西不能靠投机去骗取。”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些模糊的家风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深入我们这一代人的骨髓,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进步。
家风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无比重大的影响,同理,校风对于每位学生的成长也有着无比重大的影响。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每个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新安镇第一中心小学始建于1981年,校训是“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它的校风是“团结、勤奋、务实、进取”。它的形成是我们二十多年来新小人共同努力形成的。是全体新小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无形精神力量,它能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在这种环境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将成为每个实小人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学校的风气又依靠于广大的新小人,学风是校风的重要体现。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体现,学生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学风建设也不可丢弃。一个好的学风需要一个集体甚至是整个学校的学生一起努力来共同建设的。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让我们在“团结、勤奋、务实、进取”的校风中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自觉迸发出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没有固定模式和规律,也没有专职老师,而是父母接受古圣先贤千百年来治家有方的实践经验,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使他们始终沿着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模式,做一个有大慈恻隐之心,能够区别善恶、懂得敬畏、明辨是非、讲诚信的优秀公民。所以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奥论。因为你想参与治国使天下太平,就必须先得提高自身的知识道德水平,首先做到家庭和睦富裕,然后参与治理国家,那样国家就会太平,否则就是空谈。由此可见,家教不仅是精神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昌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盛衰。因此家教尤显得十分重要,自古到今不论达官显贵或穷家小户,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一直沿用不衰,即在于此。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的精神教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失,因而出现了精神文明之不和谐的现象。2014年春节来临之际,央视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家教家风之思考,突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根据记忆所及,就我家的家教家风择要整理如下,虽属一鳞半爪,在我心目中却弥足珍贵。从我记事起,全家人吃饭时依次围在一桌,必须待长辈进餐,晚辈才可进餐,同时大人边管娃喂饭,显得格外其乐融融。席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大概是传承家教的最佳时间。当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不拘一格,有时拉家常、有时谈时政、有时讲礼仪、有时论处世、有时还引发出些小故事。例如:《鞭打芦花》是说古时有一贤智少年,早年丧母,其父亲续弦又生一弟,寒冬腊月,其弟身着棉衣虽薄而动作如常,未见寒意。但他棉衣虽厚,却啬缩不前,父亲误以为萎懒,执鞭竟打,衣破处芦花绽出,父亲识透继母虐待之心,决意将其休掉,他竟劝阻父亲言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两子寒”父觉得言之有理,只好作罢。继母倍感羞惭自愧,若被休掉,我儿岂不亦受冻饿之苦?从此痛改前非,善待二子。用两句话成全了一个家庭,同时又感化了继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其才智气度令人敬佩,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启迪良多。
家教的传承除借以上类似故事外,还有更多的名言警句和零散的只言片语。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归纳为励志上进、修身养德、勤俭节约和处世为人四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励志上进的教育
人非生而知之,要涉猎社会,就必须有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虽不能博学通览,但学无止境,多多益善,况且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故先辈常谆谆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如“学如积薪”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也在于循序渐进才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喻。唯恐为学不刻苦努力,由于年幼生活安逸没有压力,学业因之荒废,因此提出“古之圣贤豪杰无不从困苦中来哉,”给以借鉴。更有“如负薪、如掛角、如囊萤、如映雪”的小故事给以鞭策。“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又要认识到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要珍惜光阴,故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训诫,更提醒不但说“有志者事竟成”,况且还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则是口头禅。可见先辈渴望子孙成材的良苦用心。
二、修身养德的训诫
诸葛亮戒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修身必使其身心处于清静无为境界,然后通过自强不息地学习,升华对天时地利社会物候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从而指导个人的思想行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把所获成果贡献给社会,让民众分享,不擅自奢华浪费,这大概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正一副对联中写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其实修身是修纯粹素朴、真诚无妄、自然无为之道德,那么个人就应当正确把握自己,首先做到举止规范、处事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借鉴“人贵有自知之明”“穷有志气富有德”,奉行“言必信、行必果”,“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的诺言。在救济乡亲的困难时,常以“饥时给一口,胜似饱时给一斗”,不做锦上添花的小人,要做雪中送炭的君子,始终保持厚德载物。
三、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与“勤能补拙”鼓励子孙学习工作必须刻苦勤快,只有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光勤劳不知节俭,丰硕的成果会被白白浪费掉,实为憾事。所以“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和“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颗”,及“稀吃三年买头牛,稠吃三年卖头牛”都是让人勤补拙俭养廉的懿范垂训。这次政府推出的“光盘行动”和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国家,无不遥相呼应,故应继续发扬。
四、处世为人的规劝
通过修身养德最终还是如何落实到处世为人的实际行动上。“百善孝为先”是先辈育人的经验结晶,假如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有谁敢与他交往共事,因为他在人心目中名誉太糟。所以只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子孙也照样会孝敬你、照顾你,师长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这样你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正如孟子所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满招损,谦受益”是先辈留给我们处世为人的经验总结。只有虚怀若谷,才能盛得无限物资,满则无处着落。毛主席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总是让人处世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社交中,语言可以交流思想传递讯息,然而就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之诫。故“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家就有“听话如同尝汤”和“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的训诫。谨记“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的谚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孔子有云“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是说一个人的智慧力量是有限的,不论搞学问或干事业,都得一帮精明能干的人士,但必须有所选择。我家就有“交友不在多,最好三五个”“与好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虎狼之室”给我们指明了交友的原则和标准。要求交往得讲文明、守信誉、讲义气,谨遵“君子不尽人之欢”,“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的古训。保持仁、义、礼、智、信之气节,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
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搞了一次关于“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答案看似不同,其内涵差不多:诚实 节俭 正直。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进入现代社会,家风可以引申为: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
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凡事要有“风”和“规”,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长幼无序,吊儿郎当,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张,怄气打架,家庭暴力,不一而足。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
就个人角度看这个问题,家风,首先必须是个完整的家。倘若连个完整的家都没有,谈何规矩,制度。离婚对于孩子的心灵在无意中留下阴影。即使他们很小,亦或是在幼儿园,他们仍旧知道被其他孩子嘲笑的感觉真的不爽,上学没人送,放学没人接,即使有,也不会是每天,毕竟一个人养家,不是那么容易的。上班不迟到以免被扣工资比起天天接送孩子要重要的`多。开个家长会,不会准时到亦或是压根就没时间去。作为同龄的其他同学,会怎么看待你?而你因为年幼不知道怎么回应她们的无穷的追问,唯一只是哭泣。周末了,看着人家小孩的爸妈带着小孩在游乐场所一起嬉戏玩耍,或是一家人开车去兜风,或是晚饭后的一个短短的散步等。这些看似很小的活动对于单亲家庭的小孩是多么的遥远。此时,还有何来的家风可言。
其次,家风不仅是上一辈对下一辈人的要求或制约,规定,也是两者的相互制约,规定来共同维持家庭的和睦。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讲原则,重正气.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往往习惯是长辈约束晚辈,一切听从长辈的安排。从小孩上学的第一天就告诉她们,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许撒谎,知错要改,做个诚实的孩子。可是当你每天半夜醉醺而归,喝得烂醉,当另一半询问你原因,而你却还要跟另一半大吵时,每次拿工作当借口时,你尊重小孩了吗?你尊重家风了吗?都说父母要树立榜样,可这样的,也算是榜样么?制度不仅是对于小孩的,大人照样得遵守,它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小孩在幼儿园,每天放学回家,便会很主动的并且开心的向家长汇报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一切。倘若大人之间也能像小孩一样,敞开心扉,并与对方沟通,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即使解决不了,至少也将是两个人在承担。倘若只是一味的争吵,有一天,小孩也会质疑,也会学样。那么这个家还会有家风么?既然是上一代流传下来的家风,那么所有人就必须遵守,不论大人,或是小孩。
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一代、老一辈,就应当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
家风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对于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更不能忽视。良好的家风是传承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每一员,都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凝聚家庭力量,促进社会风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王伟达复兴。
关键词:班主任,护理专业,高职学校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 而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班主任工作。
首先, 谈一谈我在初任兼职班主任工作时遇到的问题。我是一名医学专业基础课的青年教师, 我所分管的班级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从第一次班会的调查结果看, 最大的问题就是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 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基于父母的选择, 而学生的父母主要是着眼于今后的就业情况才报考本校的护理专业。这种现象具有普遍的存在性, 而非极个别现象, 所以这也直接造成学生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主观能动性相对较低, 不少人抱有及格就好的心理, 没有想要主动去学习的想法, 也就无法学到实用性的知识[1]。
再次, 本班同学均为女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年纪同学绝大部分由女生构成, 男生的数目少之又少。而高职学校的女生正值青春期, 每个人都有小心思, 同学之间很容易发生摩擦。除此之外, 班级中会出现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自闭的同学, 不合群, 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排斥周围的人或被周围的人排斥。而这些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也同样容易与周围同学起摩擦。
面对这些问题, 我是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言传身教, 加强自身修养
教育并不是一个强行灌输的过程, 而是学生自我消化、积极转化的过程。而在一个班集体中, 班主任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进而形成一个班的班风。所以, 我们要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 不仅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 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 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2],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 并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
2.团结班干, 树立良好班风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班级工作中, 班主任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制订, 并且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到其制订中来。这样由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 才能深入人心, 学生才能自觉遵守, 才能保障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班委的选举不容忽视, 学生干部是学生和班主任之间沟通的桥梁, 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的得力助手, 一个有能力和责任感较强的班委会能够促进班级的管理, 班委能各司其事, 遇到问题共同商议, 有效地杜绝了班主任包办班级事务的不良现象,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提升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3.积极沟通, 共建和谐氛围
爱是教育不变的主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关心和付出。班主任对班级的付出会被每一名学生看在眼里, 所以,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是每一位班主任不应忽视的。在我的班级里有两个孩子, 一个个性张扬, 一个极度自闭。相对于班级其他同学来说, 这是我花心思最多的两个学生。个性张扬的学生, 总是爱化妆, 衣着不得体, 跟家长的关系比较僵, 遇事喜欢出风头。性格自闭的学生, 总是希望自己不被人发现, 经常将同学之间的玩笑话误解记在心里, 对周围的环境适应性差, 甚至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对待这样的同学, 教师就应该发挥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就算花再多的时间, 想再多的办法, 也要帮助她们融入班集体, 找到自信。但是班里学生数目较多, 班主任不可能对每个学生每件事情都了解得很透彻, 在处理某些问题时, 也会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 如果班主任对某一事情轻易下结论, 不仅会使学生受委屈, 也会使自己面临信任危机。要防止这样的状况出现, 要营造和谐氛围, 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处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所以, 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重视的地方。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里状况。有的学生吃软不吃硬, 有的学生能接受旁敲侧击, 有的学生喜欢浮夸被捧的心里, 还有的学生适合“冷处理”。所以, 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自觉反思是必不可少的。要以充满乐趣的姿态吸取经验教训并借助研究[3], 用系统的、理性的班主任工作行动来解决实际问题, 并提炼、总结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而兼职班主任还有专业课的授课任务, 时间和精力远不如专职班主任。要做好班集体的管理工作, 需要教师积极探索与实践, 分配和协调好自己的时间, 多引导, 多激励, 多包容, 使学生的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爱心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段小芬, 丁贵斌.小议如何做好护理专业班主任工作[J].内蒙古教育, 2014, 9:39-42.
[2]路平.班主任工作漫谈[J].教育科学, 2014, 10:13.
【关键字】教育学原理;学习感想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教育学基础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巩固综合能力水平。通过在研究生阶段所学习到的关于教育学原理的知识,我对教育学原理学科有以下一些看法。
通过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知道,教育从产生之日起,一刻也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教育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还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更替而发展变化。教育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为题之一。社会决定教育的基本原理。地理和环境对教育有着影响。人口数量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有着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社会精神文化对教育有影响和制约。但是教育也促进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促进人体身心发展,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传递知识经验,创新知识经验。并且教育又从另一面控制人口数量和质量。教育可生产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是科学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同样为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一定社会所学要的人才,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维护和安定既定的社会秩序。教育同样作用于社会精神文化。
教育学原理实践教学中,较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该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存在认识层面的一定误区。虽然教育学属于一类实践性学科,然而其同样需要科学理论的有效引导,因此,学生不仅应注重教育实习,更应注重实习前期强化理论重视,方能避免盲目教学实践。当前有关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教材种类丰富,呈现出数量达标、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缺乏经典优质教材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则普遍存在选用教材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无法突出个性的弊端。为快速紧跟教学改革实践步伐,一些教材仍然持续应用老教材体系框架,仅仅对少量章节内容进行略微修改。而一些教材则借鉴多本教材进行内容的单一拼凑,欠缺科学逻辑性及丰富层次性。再者,较多教育学原理编制教材欠缺现实性,基于教育学是一类实践教学课程,且教育实践丰富变换,为此,教育学理论相关研究应跟上实践发展步伐,方能体现良好的实践性以及时代性特征。当前,我国较多学校开展教育学原理仍停留于理论教学层面,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则多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虽然提升了教学效率,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之信息化时代,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没有注重同学生的良好互动,令教学质量无法实现良好提升。从教学评价层面来讲,则存在形式单一的不良问题。一些学校仍旧采用闭卷考试单一评价模式,令学生过分注重应试技能锻炼,形成了考前突击学习、考后快速忘记的不良问题。我认为,教育学不能单纯作为知识内容进行教和学,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且会运用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
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始终将自己作为教学者与学习者相统一的角色来看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习者,一个与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的学习者,通过平等地讨论和对话,表达自己的教育认识,吸纳学生合理的教育见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生活的主人,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次,改变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开辟教育学第二课堂。在课堂上,提倡平等对话,在课外,提倡积极交流。
树廉洁自律家风
家风,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我国有着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的优良传统,家风便是这优良传统的的现代传承。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小至关乎一个家庭的荣辱,大至关乎社会的和谐。今年5月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风入纪,意味着良好家风不只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个人私事,也是关乎党内制度规矩的公事,为党员领导干部设立了经营家庭的“新标高”。
好的家风如和风细雨,引人向上;坏的家风如污泥乱潭,令家庭成员误入歧途,为非作歹。纵观近年来的反腐大案,“家庭式”或“家族式”的贪腐是其明显特征。而正是家教不严、家风不正,让贪官们把家庭当成了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家庭式”或“家族式”腐败不但损坏党的声誉,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连带影响社会风气。没有好的家风就没有好的社会风气,没有好的社会风气就不会有一个国家的强盛。所以说家风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存亡问题,家风正则国风正,国风正则家风亦正。
怎样树立良好的家风呢?
首先要提高个人素质,以身作则。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事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凌弱小,甚至贪污腐败、违法乱纪,那么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势必要扭曲,甚至形成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的观念。因此要注重个人素质的修养,加强学习,尊法守法,只有做到了廉洁自律、风清气正,才能给家人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要有规可循,有的放矢。严格教育约束亲属守德、守纪、守法。要以“家属子女,各自发展,绝不弄权,利益不沾”为准则,严格落实中央纪委提出的“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等规定,自己也要明确要求决不允许亲属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行不义之举,谋不义之财。
谈到恩里克·塔然塔先生可能大家不是特别熟悉, 这是一位热爱中国的意大利设计大师, 曾参与水立方的设计。演讲中他提到自己来中国已有九年时间, 用略带外国口音却很熟练的中文进行开篇的问候与简介, 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相同的语言自然能很快的拉近距离感。虽然之后的专业设计分享使用英文描述, 但通过现场翻译以及从一个个设计案例中依然能够获知塔然塔对于中国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对于同样的设计每个人的理解与感受都不尽相同, 这无可厚非, 也正是设计艺术的魅力所在。在我看来塔然塔此次分享的设计是简约而清新的, 更加平易近人, 相比酷炫的设计风格, 他的设计更能呈现出实际效果而非效果图, 这也是他自己在演讲中提到的, 希望在前期给予业主更为接近实际效果的设计而非无法实现的效果图。塔然塔先生此次分享的案例多为旧址改造项目, 其中包括苏州华美达酒店、洛克菲勒别墅等等, 这一点应该是出于对会议主题"环境人居"的迎合。塔然塔先生此次分享的设计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元素, 但是看似平淡的设计却更加耐人寻味, 亲切、舒服的设计中总能发现精细的设计小品与巧妙的色彩运用呈现出的点睛之笔。例如, 在酒店改造中对于原钢筋吊顶的保留, 并利用灯光布置予以创新改造;电梯厅顶部中国传统油布伞式样的吊灯组合 (图4) ;住宅设计中类似于叠放的塔罗牌式的旋转楼梯;住宅露台顶部的格栅玻璃顶棚加上巧妙的灯光布置, 呈现出繁星点点的设计效果, 框料的方格处理使得整体曲面得以实现, 增加了设计的灵动性, 而中间镶嵌的玻璃面板又可以是平面的, 从而很好的节约了成本, 也利于后期更换维护 (图5) 。他在演讲中也多次提到其参与设计的项目在实际施工时的照片, 这也让我感受到他对于设计作品的实际呈现效果的重视程度与敬业精神, 这一点同样值得我们国内的设计师们学习。与黄书恒先生的设计形成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作为一个外国设计师他的设计产品中在直观视觉上体现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而来自台湾的黄书恒先生的设计从建筑立面到内部装饰效果则更多的体现出现代、欧式风格, 当然这并不阻碍其在空间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求与呈现。这也让人不勉想到当代全球化局势下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在设计中已有很明显的体现。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更多包容中西方文化的设计呈现, 这也为新中国建筑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是参会后的一点感想和体会, 写出来一是与大家分享相互沟通, 再来也是自己的一份备忘。文中言语如有不当之处, 诚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锦秋.唤醒中华建筑魂[N].光明日报, 2009-12-04 (12) .
[2]台北玄武设计.WORKS[EB/OL].http://www.sherwood-inc.com/, 2015-01-06.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们第一任教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齐、治、平。有位年轻人曾和我讲:修齐治平, 可概括为ABCD, 首先要重视AB, 要修身, 又要齐家, 讲B不忘A, 讲A不忘B;讲A和B不要忘记C和D, 讲C和D也不要忘记A和B。我很赞成他的意见。修、齐、治、平确实都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力图治国平天下的人, 首先要修身, 而修身又要从齐家开始。我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图书史, 这些年又专讲国学, 对此感触颇深。在研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史的过程中, 我发现历代仁人志士, 之所以成为名留千古的英雄豪杰, 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就是都拥有成功的早年家庭教育, 如我们熟知的周公戒子、孔子庭训,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等都是成功家教的范例。
正由于有了家戒、家训, 形成了家教与家风, 所以这些家庭在社会上体现的多为“正能量”“主旋律”。从中国家教史上, 还可看到陆续出现了《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康熙庭训》, 还有司马迁之家教、司马光的《家苑》;又如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苑》等。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 周公旦在他儿子就封鲁国时, 谆谆告诫, 可视为中国历史上家教之范例。又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嘱的过程, 提出“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此孝之大者。”这些对司马迁一生无疑起到很大作用, 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日, 读《习仲勋传》一书, 载有习近平同志在父亲88岁“米寿”寿辰时撰写的祝寿词, 可谓家风、家训、家教的典范。现将信中部分内容附于此, 供大家研习家风、家训、家教时学习参阅并身体力行。
习近平给88岁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
自我呱呱落地以来, 已随父母相伴48年, 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 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 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
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党同志的普遍尊敬, 首先是因为您为人坦诚、忠厚。您曾教诲我, 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 这正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
二是学父亲做事。您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从不居功, 从不张扬, 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 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
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 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 还是身处逆境, 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 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 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 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 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您热爱中国人民, 热爱革命战友, 热爱家乡父老, 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 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您像一头老黄牛, 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 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 家教的严格, 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 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 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 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一、淮安地区家风家规调查的总体情况
为准确反映淮安地区家风、家规现状以及传承的情况, 设计一份淮安地区家风家规在学生思想上产生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影响家风、家规传承的主要原因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表, 并在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各系部各专业一、二年级随机抽选学生, 采用无记名形式, 对淮安地区家风家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问卷抽样调查活动, 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0份。从总体上看, 学生对这一活动积极响应, 答题的态度较认真。问卷调查的结果, 基本上反映了江苏淮安市家风家规的总体状况, 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淮安地区家风家规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参与调查的大部分人都是在淮安有过长期生活经历的同学。关于家风家规对自己个人或家庭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人承认对此问题是思考过的。有将近73%的同学承认自己的文化行为习惯或多或少受传统的淮安文化习俗影响, 习俗带来的家风也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个人成长起重要作用, 特别体现在过年习俗和尊重长辈这两项中, 这也体现了淮安人对孝道的尊崇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大部分的被调查者也同意老淮安人的形象和他们的家风家规有关。但是落实到自己个人层面, 认为优秀的传统习俗、礼貌的行为习惯能够得以传承的人仅占整个调查总人数的50%, 比如饭菜不能浪费。
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免让人焦虑, 优秀的淮安精神到底遗失了多少?好在家风方面给出了正确的回答, 有70%的同学听过家风, 并且感兴趣。他们更愿意通过家庭成员的交流和与时俱进更新家风来吸收好的家风门风。这也恰巧表现了新时代淮安人积极进取, 努力接受新事物的优秀品质。95%的同学愿意学习诚实守信和自强自立这两个家风。因为新时代人们对于事物公开的透明度更高, 所以不愿意欺骗别人, 更不愿意被别人欺骗。对于良好家风家规影响, 每一个接受调查的人都觉得是积极的, 调查者都认为良好的家风家规, 可以在一个家庭乃至一个社会中起着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让家庭更加美好, 社会更加和谐, 国家更加富强。95%受调查者一致将优秀的习俗及习惯投射到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孝敬长辈, 有礼得体。而封建迷信则是淮安人民自己内心深处更想改变的陋习。作为新一代的青年, 不过要做到谦逊有礼, 更要将目标放的长远, 毕竟, 一个崭新且蓬勃的淮安需要我们创造, 优秀的文化习俗需要得到继承, 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得到润色。
三、淮安地区改善家风家规现状的对策
良好的家风家规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比如成员之间要保持和谐, 即使遇到冲突矛盾, 也不能用暴力, 而是要通过沟通的方法来解决。家庭成员都要善良, 怀有颗感恩的心, 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绝不能束手旁观, 更不能落井下石。一个家庭一般包括几对关系, 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老人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之间的关系, 家风家规就蕴藏在这几对关系中。
(一) 夫妻之间要和谐
夫妻之间要少争吵, 多商量, 少一点猜疑, 多一点理解和爱。在一个家庭中, 夫妻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是其他几对关系和谐的关键因素, 也是良好家风家规形成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 一个夫妻恩爱的家庭中, 到处都洋溢着和谐的阳光, 孩子在这种家庭中长大, 会形成健全的人格, 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会发展的很好, 良好的家风家规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反之, 在一个夫妻之间多争吵, 多打骂, 甚至在单身家庭里长大的孩子, 往往会有些性格缺陷, 与人沟通交流会有障碍, 对社会也会有怀疑和敌对情绪, 在这样的氛围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规。
(二) 父母与老人之间要和谐
父母与老人之间要多孝敬, 多理解。子女要孝敬父母, 父母要多理解子女。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家风家规的重要组成部分。“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父母对子女的爱, 是出于一种动物的本能。子女对父母的爱, 除了有先天的骨肉之情外, 还有一层就是道义上的恩。子女要孝敬父母, 对待双方老人要一视同仁, 不能厚此薄彼。老人也要理解子女的爱情观、择业观等。比如说老人不要无端干涉子女婚姻, 不要贬低子女工作等。
(三) 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和谐
父母要“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 其所有的行为都处于一种模仿阶段,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作用。“父母是人生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最有权威性, 最具楷模的力量。”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为了使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风家规的影响, 一方面,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多给一些正面的教育, 多看一些宣传先进文化的书籍, 多讲一些爱国爱家的英雄人物和社会的正能量, 在孩子心目中始终有一些积极的情感。另一方面, 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希望孩子讲诚信, 自己首先就要说到做到, 古时就有“曾子杀猪”告之儿子要讲诚信的故事。此外, 父母不能打骂, 讽刺孩子, 对待孩子要多鼓励, 少批评。
(四) 子女之间要和谐
随着国家逐步放开二胎的规定,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将逐渐增多。良好家风家规的形成, 离不开兄弟姐妹之间相亲相爱。哥哥 (姐姐) 要关心、照顾、爱护弟弟 (妹妹) , 弟弟 (妹妹) 要懂得尊敬哥哥 (姐姐) , 兄弟姐妹和谐相处, 懂得礼让, 走入社会也会懂得和他人之间要和平相处。曾有人做过研究, 那些独生子女在大学宿舍里往往矛盾最多, 而有兄弟姐妹的同学往往更合群, 更容易和同学处理好关系。所以, 良好家风家规的形成, 子女之间要和谐。
总之, 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 淮安市的家风家规已经引起重视, 要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规, 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
摘要:随着国内形势以及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家风家规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为了掌握家风家规对人的影响, 更好地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规, 本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关于家风家规情况的调查, 并根据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淮安地区,家风,家规
参考文献
[1]陈延斌.中国传统家训的孝道教化及其现代意蕴[J].孝感学院学报, 2011 (01) :11-16.
[2]田旭明.家正国清:优良家风家规的伦理价值及实现途径[J].学习论坛, 2015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