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通用13篇)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赞美之情,初步了解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课前准备 :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
3.准备生字书写的多媒体演示。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一、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
1. 教材的框架体例
“人教版”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课文和语文园地。该册书共安排了40篇课文, 其中精读24篇, 略读8篇, 选读8篇。语文园地有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 八个机动栏目:“读读认认”、“展示台”、“我会填”、“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读读记记”、“连连认认”, 每个栏目在各单元中平均出现两次。教材后的生字表 (一) 有200个生字, 带有拼音, 要求认识;生字表 (二) 有300个生字, 没有拼音, 要求会写;词语表里共有341个词语, 没作具体要求, 教师可自主安排。
“苏教版”教材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教材共有24篇课文, 不分精读和略读。不同的是, “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 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 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教材只有生字表, 共安排生字378个, 全部带有拼音, 要求会写的233个, 并用不同的字号做出区分。
从总体要求上看, 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总量比苏教版多122个, 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比苏教版多67个, 而且有341个词汇需要学生了解。可见人教版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苏教版。
2. 单元的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的32篇课文 (精读和略读) , 每个单元都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共分为八个单元, 以专题组织, 即每个单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课文组成。“苏教版”教材24篇课文也分为八个单元, 除了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 最后一单元有两篇课文, 其他单元都由三篇课文组成。单纯从课文的数量来看, 人教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多8篇。
二、课文内容的选编
1. 时间与空间范围
两版教材在所选择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上略有不同。详见下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是指反映该时代内容的课文篇数与其教材阅读总篇数的比率)
上表反映出:“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很重视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同时又特别强调注重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体现了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空间领域方面, 其中“人教版”教材国外的选文共有9篇, 分别来自苏联、英、美、法、荷兰和印度;“苏教版”教材国外选文共有3篇, 来自英、美、法三国。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选文的空间范围较广泛, 不仅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还有来自亚洲的优秀作品, 体现了教材面向世界, 关注人类, 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特点。“苏教版”教材的选文范围则显得较狭窄, 数量也相对较少。当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材选文的总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教材的选文如果空间范围广阔的话, 这样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 选文的体裁与难度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故事、散文、诗歌童谣、寓言动画、神话传说、科技小品。体裁上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 使儿童不仅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情感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关于选文的难度, 我们无法将每篇课文进行一一对照, 为了便于同质比较, 本文将两版教材相同的一课《掌声》作为比较选文难度的一个切入点。《掌声》一文在两版教材的编排位置上没有太大差别, 都安排在课本的后两个单元 (人教版为29课, 苏教版为21课) , 但全文字数、段落、拼音生字有很大差别:“人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558个字, 分为五个段落;“苏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464个字, 比“人教版”少了近百字, 划分为七个段落, 这样每个段落的字数相对减少很多, 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此外, “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拼音字多达19个, 而“苏教版”的只有2个。对此,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 有教师认为:拼音生字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和理解上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内容表达上, 以第一段为例, “人教版”这样写道:“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 总是默 (mò) 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 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下课后, 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 (má) 痹 (bì) 症 (zhèng) , 腿脚落 (lào) 下了残疾 (jí) ,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shí) 。”而“苏教版”这样描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 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苏教版”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删减, 并将难写、难读的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小儿麻痹症”改说成“生病”, “姿势”改为“样子”。但一些教师对此有不同观点:有些教师认为, “苏教版”教材内容的表达既简单易懂, 又说明了意思, 降低了内容在认知和理解上的难度;也有教师认为, 如“小儿麻痹症”之类的词语, 学生可能不明白, 但他们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弄懂它的意思, 且丰富了知识。此外, 句子结构也有所调整。如最后一句话, “人教版”将主语代词“她”放在句首, 而“苏教版”将其置于句中, 就使句子的中心意思更明确, 且突出了事情的因果关系。这反映出苏教版教材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与涵义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后练习设计和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课后练习设计的比较
“练习题不能是简单复述教材内容, 它在综合运用知识时,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两版教材的练习设计不仅注重培养儿童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加强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文朗读、背诵的训练;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内容设计和要求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1) 词、句、段的要求不同
“苏教版”侧重词的掌握。如“苏教版”课后练习把第三题作为固定栏目, 要求学生读词、写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用带点词语造句、说话等。“人教版”侧重于句、段的积累, 几乎每课后都安排句、段抄写的练习。对于这一不同的侧重点, 一些教师认为:加强“词”的读、写、说能力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而且将词语理解得更深透, 运用得更灵活。也有些教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 抄写优美的句子和自然段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语言, 培养其良好的写作思维。
(2) 课文朗读、背诵和指导语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要求直接背诵的有四首古诗, 间接背诵 (本文指不指定背诵内容) 有五处, 要求是儿童喜爱的句子、段落, 并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引导儿童朗读、背诵。教材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读出自己的生活, 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苏教版”教材突出了课文的背诵和复述。该册书要求直接背诵的课文有9篇, 3首古诗, 6篇课文;间接背诵2处, 要求儿童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课文多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复述故事, 意在通过大量的课文背诵、复述,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 两版教材称谓不同, 强调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人教版”教材每课练习前都有三个卡通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讨论的漫画, 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我”、“我们”提出问题,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如第七课:“读了课文后, 我有一些感想, 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第九课:“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 会怎么样?”“苏教版”教材力图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的氛围, 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出发, 去思考问题, 作出选择, 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4) 习题序号标写的不同
“苏教版”仍沿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1、2、3……”作为习题的序号;而“人教版”采用“卡通物”标写习题序号。如朗读课文, 用“卡通书”作标号;讨论交流用“卡通话筒”作标志;抄写句子、段落用“卡通笔”作为题号。这种“卡通式”的标号方式贴近儿童的生活, 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仿佛进入快乐的“卡通世界”, 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口语交际的比较
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口语交际的内容, 都设计了相应的八个单元。人教版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故事、观察中的变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而苏教版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小小读书交流会、当有人敲门时、学会求救、学会写留言条、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学写请假条。
其中笔者将“苏教版”第四、八单元的“说说写写”也作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可以说, 两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都很丰富, 题材广泛。不同的是, “人教版”的“口语交际”主要围绕单元专题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设置话题,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则注重交际活动的情景性, 如“当有人敲门时”;交际内容的实用性, 如“学会求救”、“学写留言条”;交际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如“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 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 习作的比较
在习作的内容方面, “人教版”的习作围绕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配合进行, 共安排了八次, 分别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中华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写童话故事”、“自由写作”;“苏教版”的习作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和想象世界, 也组织了八项:“自由写作”、“我的自画像”、“写迷人的秋景”、“为喜爱的小动物设计名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用玩具编写童话故事”、“写关于诗句学习的感受”。从内容上看, 两版教材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中发掘写作的材料, 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力求少写命题作文, 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不同的是, “苏教版”教材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安排习作内容。如第一单元“习作”就是“自由写作”, 告诉学生“写什么都可以,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在形式和要求的比较方面, “人教版”教材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价。如“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 可以交流交流”、“写完以后, 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 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等, 将写和说、听、评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如“先想一想打算怎样写, 写他的哪件事, 把这件事想清楚, 再动笔写。”
“苏教版”教材注重习作的过程, 注意引导、扶助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为了克服学生“习作难”的畏惧心理, 每次习作都安排同龄小朋友的习作例文, 供学生参考、模仿。学生可以通过“例文”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教材还穿插了有关习作和例文的图画,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 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如“什么都可以写, 不过, 要先打草稿, 然后念一念、改一改, 直到自己满意了, 再誊写到习作簿上。”
四、价值取向的比较
1. 都注重培养学生“爱”的精神
如“苏教版”的《小露珠》通过描述小露珠的旅程, 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中草叶、花朵、禾苗、青蛙、蟋蟀等动植物的可爱、美好,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教育学生怎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友好相处。“人教版”的《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苏教版”的《西湖》、《“东方之珠”》, 都展现了祖国古代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及现代的风景胜地等, 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2. 都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但倾向有所不同
例如, “人教版”《我不能失信》告诉学生怎样做个“守信”的人。《孔子拜师》通过孔子拜大师老子为师的故事, 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苏教版”《第八次》通过布鲁斯王子的战绩, 培养学生不惧挫折、失败的精神。《军神》表达的是刘伯承将军顽强的意志力, 以此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人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情感的体味。如练习设计经常有这样的提示:“这个故事真感人, 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 再好好体会体会。”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认真的抄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苏教版”注重个性化的感悟。如第四课的课后练习:“假如你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类似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感受。
3. 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标准》特别注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两版教材在练习设计中均有体现。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较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几乎每次课后和单元练习设计都出现如“让我们来讨论讨论”、“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等类似的指导语, 使学生善于集思广益, 乐于合作, 与同学交流、分享意见,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交往性。“苏教版”教材较侧重自主学习。练习设计多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利用各种方法查找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等。如“读一读, 再照样子连线。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如果还有困难, 就请你查查资料……”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 两版教材虽然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异同, 但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仅强调了“双基”, 同时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于教材的选择, 各地区、学校可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而定。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因此“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 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作为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获得人生应有的与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 这才是教材选择的基本标准”。
(注:本文所选择的两版教材分别为: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 (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场所非常热闹,如广场、公园、游乐园、商场或大街上的某个角落……请你把自己观察到的,结合适当的想象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规范。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1.试验 苏醒 菠萝 磨坊 著 胶 概 拢 换 焕 幻 唤
2.郊 陡 饿 躁
二、1.离开 思考 丰收 欢乐 块 架
2.(1)如果……就…… (2)观察 (3)鼓舞 决心
3.(1)舞 惊 载 媚 奇 妍 胜 误 言 语 争奇斗艳 自言自语 (2)粉红 桃红 长空 海树 小心翼翼 生机勃勃
4.(1)略 (2)小红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3)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一枚枚邮票
5.(1)秋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唐 王维 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3)黄瓜 葫芦 (4)一曲丰收的歌 一首欢乐的歌 (5)超常的记忆力 无法解释的本能
三、(一)1.果真 不慌不忙 2.: “ , 。 , ! ” 3.观察仔细,胸有成竹 4.平时要养成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1.五花山 2.簇簇 阵阵 十全十美 一心一意 3.(1)春 夏 秋 (2)绿色的 绿色的 五颜六色的 4. 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把树林跳舞比作火苗跳跃。 5.因为山五颜六色,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黄山、泰山。
教材分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课第一组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起始段,本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学生处于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学习的接口处,要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初步养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如何给第二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着力思考的问题。
教学策略: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ǎi,不要读成tǎi;“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āng;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创造更多的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教学中可以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为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初读课文,目的有二:一是初步了解内容;二是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自己所在的小学和民族小学有哪些不同之处,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能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并在理解课文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抓民族小学的特点上来。然后,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课文的叙述顺序很清楚,是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这样的顺序写的。
细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教师可问: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写这篇文章的,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作者是怀着自豪和赞美的感情写的。体现自豪感情的语句,比如,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也出现了“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句子,学生找出这样的语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自豪的情感呢?可用这个问题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即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这更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但都是好朋友,共同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紧密地团结在五星红旗下。学校的美丽和团结既是作者所要赞美的内容,也是引起自豪的原因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课文里所描写的“美”和“团结”都带有民族特色,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加以引导。
课后的一、三题,目的是引导和检查学生互相交流背诵的内容,抄写的句子,保证训练不落空。
资料袋安排了5幅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服饰有些了解;课上用一点时间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
课文后面安排了本学期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教师可在本篇课文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进行布置。这次活动是根据本组专题安排的,目的是通过记录课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再根据“综合性学习提示” 中的要求,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为“语文园地” 中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学习重点:体会好词好句。
学习难点:学习和体会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准备:词语卡片。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民族风情”展示,导入新课
展示民族风情图片,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公布学习目标
三、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听课文录音带。
四、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g)
五、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六、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反馈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íng bà ài dài zhāo shǒu hú dié()()
()()Kǒng què tiào wǔ wéi ba tóng zhōng()()()()
二、形近字组词。
坪()孔()粗()评()孙()祖()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公布学习目标
三、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比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四、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五、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六、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反馈练习:
1.读了这篇,你有什么感受? 2.把你最喜欢的一部分背下来。
板书设计 我们的民族小学
一起读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我们的民族小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2、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学生观察校园。
2.请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久别的校园如今给你的感受怎样?谁来夸一夸我们的校园?
3.交流总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联系生活谈对学校的印象及情感,无疑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说一说,夸一夸,主动参与,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了基础,这也是学生进入阅读课文的兴趣起点之所在。]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
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每个句子读通顺。读书过程中,有困难,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随时和我打招呼。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自觉能动地学习,有个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摆脱“牵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老师弯下身子,构建“跟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又具体要求学生,实际上是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及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2.识字
找出“款、傣、昌、昂、跤”等字在文中所在的句子(通过找汉字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随文本内容识字)。
三、指导写字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4.评价: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块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给孩子们一些识字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的`方法识字,尊重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写字时,做到头正、身正、臂开、脚平放,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本子一寸,胸离桌边一拳,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四、归还时间,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请学生再仔细地去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把课文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设计意图:“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真正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把课堂上的读书时间归还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练习中逐步提高,做到不误读一字,不添加一字,不少读一字,不倒读一字,只有这样,才能把“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些要求细细地染在学生的心头,实实在在地把课文读好,并为读书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比如,同桌互读互听,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孩子们就会乐于读书,主动参与到读书中去。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合作精神及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发展的目标。]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这是顺势而出的提问。]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推测:生字词,读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收获,旨在复习旧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1.学生找句子并品析。
(1)“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 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指导朗读,读出自豪之情。
2、细读体味课文内容
3.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理解,通过读中感悟、联系、想象,让学生既明白课文内容又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最后一个问题的设置,把教师置于空的状态,无疑是一种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课文秉持的态度,也是一种欣赏并悦纳学生独特感受的心态。]
四、自由选择,加强积累(“自助餐”式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课外阅读相关资料,完成资料袋。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记录自己的快乐生活,为综合性学习作铺垫。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把教材延伸到课外。]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桔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运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能加上自己的想象,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观察到的表达清楚。
2.渗透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的观察到的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的习作意识。
3.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调动各种感官去观察桔子
教学难点:
个性化地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教学流程: 猜谜激趣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件特别的礼物,谁来猜猜它是什么?
生:我猜它是……
师:答案就藏在这小小的谜语里。
PPT:小小黄坛子,装满黄饺子,吃掉黄饺子,吐出白珠子。(打一水果)
师:你猜对了吗?屏住呼吸,我们现在揭晓答案_(师打开盒子,取出桔子)调动多种感官说桔子
师:桔子,大家熟悉吗?(师分发桔子,每组一个)现在请用上你的明亮的大眼睛,去观察这个桔子,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板书:贴眼睛)PPT
生汇报:
师:
1:初试牛刀 反馈表达现状
师:把你看到的桔子读给大家听!
生读,师总结,……这是它的颜色(板书:……颜色)
……这是它的形状(板书:……形状)
……这是它的大小(板书:……大小)
2:例文引路 发现表达奥秘
大家的眼睛都很明亮,观察的很仔细,但是如何把看到的写好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句子: 出示例文:
葡萄是绿色的。
葡萄绿得晶莹剔透,就像一颗颗绿宝石。都是写葡萄的颜色,你感觉哪个好?好在哪里? 再看下面的句子:
花生是葫芦形的,花生皮上有许多格子。
花生的外形像一个小巧玲珑的葫芦,并披着像蜘蛛网似的方格大衣,可爱极了。都是写花生的样子,你感觉哪个好?好在哪里?
3:学以致用 提高表达能力
现在用你刚才学到的方法,将自己看到的再去修改修改。
生:汇报
眼中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是加上丰富的想象力,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看到的就充满了个性色彩,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4:调动各种感官说桔子 亲历观察过程 训练表达能力
师:其实观察除了用眼睛,还可以用上我们的小手(版贴小手)现在请你们用手摸一摸你眼前的桔子,什么感觉?我要听听谁会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这样说:用手摸一摸(板书:摸)…… 请你也来摸一摸,说说你的感觉。现在请你用手捏一捏说说什么感觉? 这样说:用手捏一捏……(板书:捏)。
师:现在把桔子放到你的耳朵旁,(版贴()听听桔子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是呀,有些声音是用耳朵听的,比如鸟叫虫鸣,比如:风声、水声。也有些声音是用心去听的,比如花开的声音,比如桔子的心声,这是需要打开你的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听到的。用心听,桔子在和你说悄悄话呢!谁听到了?
生:桔子好像在对我说: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听到了什么?桔子仿佛对我说:我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很好吃呢!老师为什么呢听到这样的心声呢?
生:真想吃这个桔子。
师:怎么吃?
生:剥开桔子皮
师:剥开桔子皮,露出了什么? 数一数几个班瓣? 这些桔子瓣怎么排列的? 现在把你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板书:贴桔子瓤)
看到的是一样的,关键是谁更会说?想象得秒,比喻得巧!(反复问)
眼中看到的是一样的,但是加上丰富的想象力,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看到的就充满了个性色彩,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师:现在请你用鼻子闻一闻,还能闻到一股……
生:用鼻子(贴)闻一闻,还能闻到一股……
师:取下一瓣,放入口(贴)里,用牙齿轻轻一咬
生:取下一瓣,放入口里,用牙齿轻轻一咬……
巧搭支架 写桔子
师:看着一个小小的桔子,我们就说了这么多有趣的句子。怎么把刚才说到的句子,整理成一段话呢?这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现在请你按照刚才的观察顺序来写一写吧!
1.生动笔写
今天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桔子。桔子()。仔细一瞧桔子皮上()。用手()。
此时,桔子仿佛在对我说:()。剥开桔子皮,露出()。用鼻子闻一闻()。
取一瓣放在口里,用牙齿轻轻一咬()。
汇报修改
读一读,改一改,改通顺。
前后对比 总结方法
之前有没有像今天这样去看一个桔子,今天看桔子,除了用到眼睛还用到了什么?这样用了多种感觉器官去看一个事物就叫观察,将观察到的,用心去感受,去想象,你就会发现眼前这个普通事物也很的美妙,很趣味。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认为,生活不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更缺少一颗善于想象的心。
布置作业 牛刀小试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思路,知道了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那么天安门广场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齐读这句话。生: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句话中哪个词应该重读? 生:几十万。师:为什么?
生:因为从这个词里可以看出人很多。师: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人多呢? 生:聚集。
师:“聚集”这个词我们以前学过,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那么几十万人集合在一起是什么样子呢? 生: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平时生活中什么时候人比较多呢? 生:正月十五看灯的时候人比较多。师:多到什么程度呢?
生:人挨人,人挤人,黑压压一片。
师:可这也不过万余人。几十万人是这些人的几十倍呢。几十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那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哪。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师在“天安门广场”后面板书:几十万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十万群众都可能有哪些人呢? 生1:可能有学生(清华、北大的学生)、老师。生2:可能有国家领导人。生3:有国家主席江泽民。
生4:我想可能有外地来北京打工的人,还有来旅游、看病的人。生5:还有运动员。……
师:这些人从年龄上看,有老人—— 生(接):有中年人、青年人、还有小孩。
师:从职业上看,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人。从身份上看,有领导、干部,还有普通百姓。不仅有中国人,还有—— 生:外国人。
第 1 页 师:驻华大使等国际友人。不仅有归国华侨,还有香港—— 生:澳门、台湾的同胞。
师:不仅有北京的市民,还有来自祖国各地的群众。
师:可以说这几十万群众使天安门广场变成了人山人海。人们不约而同地涌向天安门广场,来欢庆这一伟大的胜利。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那神圣的夜晚,再一次感受那壮观的场面,再一次体验那份涌动的欢乐吧。(播放申奥成功之夜,北京市民欢庆的场面的录像)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当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投票结果的时候,北京的市民欢声雷动。——这春雷般的欢呼声响彻了祖国首都的夜空,响遍了神州大地。——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录像,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1:看了这段录像,我特别激动。生2: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骄傲。生3:我真想大声欢呼。
师:老师也和你们一样仿佛就置身于天安门广场那欢乐的人群中,尽情地抒发着心中的喜悦。
师:那么中华世纪坛又是怎样一番欢乐的情景呢?(屏幕出示句子: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名(3名)读后,师范读。
师:从老师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人像海水一样,歌声像潮水一样
生2:我感觉这里的人像海水一样看不到边际,人们的歌声像潮水一样——
师:此起彼伏,潮水是一浪接一浪。人们的歌声也是此起彼伏,这里的歌声还没落,那里的歌声又起来了。所以说“歌如潮”。(在“中华世纪坛”后面板书:海、潮。)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要读出气势。生齐读。
师(出示句子“人如海,歌如潮。”):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而且语言十分凝炼,含义十分丰富。像这样的语言凝炼的打比方的句子平时同学们还见到过许多,你还会说吗? 生1:美如画 生2:壮如牛 生3:花似锦
生4:红似火,绿如蓝。
生5: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
师(打出句子“站如松,坐如钟”)你知道这个句子的意思吗?
第 2 页 生6: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说站着要像松树一样笔直,坐着要像钟一样平稳。师:你说得很对。那我现在要看看谁坐得像钟一样平稳。(全班同学都坐直了)
师:同学们,申奥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人们怎么能不激动,怎么能自豪!北京的市民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心中的喜悦,有哪些欢乐的举动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生: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师:你们对他读得满意吗?
生:他读得很流利,就是最后几句话应该读得再声音响亮一些,这样更有感情。师: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把这三句话读一遍。生:“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句话的顺序可以换一下吗? 生1:可以换。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1:因为他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换。
生2:我认为不可以换。因为作者这样写自有他的道理。生3:我也认为不可以换。我觉得换完了就挺别扭的。师:想听听老师的想法吗? 生:想——
师:第一句话:“我们成功了!”是说申奥成功,我们赢了。(在黑板下面贴“五环旗”不干胶画)表达了人们高兴的心情。(点击课件,在“我们成功了!”一句后面出示“高兴”一词)
师:第二句话:“我们爱北京!”由申奥成功想到申奥城市——北京。(在“五环旗”上面贴“天安门”不干胶画,盖住题目下面的板书。)北京取得了申办权,北京人—— 生:自豪——(点击课件,在“我们成功了!”一句后面出示“自豪”一词)师:第三句话“祖国万岁!”正是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世界才会选择北京。人们由衷地祝福祖国。(点击课件,在“祖国万岁!”一句后面出示“祝福”一词)
师:三句话表达了三层意思。感情逐步加深,越来越强烈,所以这三句话顺序能不能换呢? 生:不能换。
师:对。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就要注意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三
第 3 页 句话呢?
生:应该一句比一句有感情。
师:对。请同学们自己再练习读一读这几句话。(生练习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高呼——
师生:“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第一单元 1信
2茉莉花 3我画什么 古诗诵读
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 4刮脸
5童年的朋友 综合练习1
第二单元 6新型的电影 7网上呼救 古诗诵读
于易水送人
8爸爸,我恨死了你的猎枪 9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0燕子专列 综合练习2
第三单元 11瀑布
12天鹅的故事 古诗诵读
望庐山瀑布 13海底世界 12小狗杜克 15走路的奥秘 综合练习3
第四单元
16“神童”的秘诀 17梅兰芳练功 古诗诵读
山行
18爱迪生孵小鸡 19牛顿在暴风雨中 20少年王勃 综合练习4
第五单元
21威尼斯小艇 22悉尼歌剧院
23令人神往的日内瓦 古诗诵读
鹿柴 24一座铜像
25圣诞老人的故事 综合练习5
第六单元 26饭钱
27镇定的女主人 28惊弓之鸟 古诗诵读
塞下曲(其三)
29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30想别人没想到的 综合练习6
第七单元 31雨后
32葡萄是酸的 33但愿人长久 古诗诵读
赠刘景文
34猫是老虎的先生 35爬山虎的脚 综合练习7
第八单元 36看月食 37瑞雪
38动物的休眠 古诗诵读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9爱动脑经的帕斯卡 40智烧敌舰 综合练习8 作文
一、小猪怎样(看图作文)
二、吹泡泡(或飞纸飞机)
三、神奇的小屋
四、我眼中的秋天
五、看
烧菜
六、菊花
七、我和
上超市
八、小熊找朋友
九、假如我会飞
十、我喜欢的卡通明星 十一、一件可笑的事
十二、玩
十三、护蛋的故事
传统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 教师教法比较单一, 常采用读单词、句子, 翻译及讲解语法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用思考也可得到答案, 课堂显得单调、乏味。新课程标准要求, 不仅要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 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有教师采用新教法, 学生才会达到听说读写用的平衡。文本再构的英语语篇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面对传统语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结合当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文从文本再构的角度, 探讨其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一些启示作用。
二、何谓文本再构
所谓“文本”, 该词来自英文text, 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单句, 比如名言警句、谚语等, 常见的文本是篇章、短文等。
所谓“再构”, 顾名思义, 是再一次的构建和形成。
所谓“文本再构”, 主要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实际教学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进行适度取舍和调整, 对教材的内容的二度开发, 从而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语篇的文本再构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话题, 在知网上, 搜索“文本再构”, 出现1852篇相关的文章; 搜索“小学英语文本再构”仅出现609篇相关文章; 而搜索“小学英语语篇文本再构”仅出现274篇文章, 文本再构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法。
三、文本再构的意义
(一) 文本再构的类型
小学三年级英语内容还比较浅显, 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抓关键,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也是教师进行文本再构时考虑的因素。 根据以上研究问题, 本文将呈现以下三种在小学三年级英语语篇教学中常用的文本再构。
1. 主题再构
即以主题内容为建构基础, 构建学与用的有效途径。在PEP版 ( 一年级起点) 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5 Lesson 2的文本内容可以作为例子。
小学英语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的学习, 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以致用, 从而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将不同场景的图片发放给各小组同学, 学生可利用图片同桌间、小组内进行练习。这种再构形式,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教材文本, 给学生贴近生活的内容来丰富课堂; 利用音像、视频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途径,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材文本的再构, 如编儿歌、诗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2. 情景再构
情景再构是以整体内容为语境基础, 以文应景触情的再构形式。在教材Unit 1的Story Time版块中, 课文内容体现充分。
传统语篇课堂中, 生动有趣的故事课会变成枯燥无味的朗读课和语法练习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 故事的情感无法得以升华, 致使教师不得不寻求更加高效、生动的英语语篇教学形式。 因此将文本加以再构。
首先教师将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学生引入话题。接着让学生仿说, 复习本单元知识点。然后教师呈现本单元所学chant引出这只老鼠的名字Tom, 他也有一个朋友,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以这种形式建构出的文本, “朋友”这一中心思想贯穿始终, 让学生在课堂中至始至终受友谊的情感熏陶, 这正是本教材中Story Time的主旨所在, 学生不仅仅学会语言知识, 也要在情感上有一定的升华, 让学生做有思想的外语人! 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是主动参与者。
3. 内容再构
内容再构是以教材内容为语量基础, 挖掘教材中语言点的再构形式。在教材Unit 3 Lesson 3中, 教材将整段段落呈现给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新课中呈现这样的段落, 及找生词———领读单词———领读课文———做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因此, 在不改变教学重点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 将教学文本改成既符合学生心理又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片段。
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对话, 学生会很有兴趣看下去, 与情绪的插图搭配, 学生会产生对文本的兴趣, 并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读完全文。此外, 这种文本再构, 将学生一年级学习的句型加以运用和复习, 将三年级U- nit 2学过的询问对方状况的等已知知识加以复习。教师可将再构的文本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对话中感知什么是“shopping list”, 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理解猜出词组的含义, 并积极完成文本附带的习题。这种以教材内容为依托, 不改变教材主体内容, 补充合理的情境, 使文本变得更加具有创造性、语境性和整体性,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内理解并学习教材内容, 也使教师的课堂生动、充实。
( 二) 文本再构的实施原则 ( TCLLU)
1. Topic
文本再构不能离开教材原有文本的主题。文本再构不应该脱离教材的教学重点, 不能脱离教材主题形成新的话题。
2. Content
文本再构要符合教学内容, 可对教材内容增加、删减或改变。
增加, 是对教材内容的适当拓展, 如文化知识、背景知识、情感升华等。删减, 表示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教材内容都需要按部就班的讲解, 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 教师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改变, 则是教师对文本的变动, 如改变句型结构, 改变文体等, 可将枯燥的记叙文改变成为脍炙人口的儿歌、童谣等。
3. Level
文本再构要基于学生的语言水平, 既可以有针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同学的整体再构, 也可以有针对语言水平相对较低同学的局部再构, 如仿写, 仿说, 或将对话空缺不全等相对容易的课堂教学任务, 这样学生的学习需求才得以满足。
4. Length
文本再构时应考虑文本长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文本过长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如超过学生认知能力, 产生对英语的厌学情绪等。
5. Unit
文本再构时应注意与整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相结合, 在本教材中, 语篇在Lesson 2, Lesson 3和Story Time内呈现, 教师在对这些语篇进行再构时要考虑单元整个教学目标, 应注重先整体后个别, 先篇章后生词, 教师要让学生在语篇中理解, 在恰当的语境中运用教学的重点。
四、总结
近年来, 文本再构成为丰富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新形式。文本再构为教学内容创设语用情境, 加强教学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增强了课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因此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知识技能和文化素养以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的同时, 要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 并虚心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 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再构的完整性和生动性。此外, 教师在进行文本再构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学情等再构原则, 最终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和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均衡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2]居梅芳.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文本再构的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 2011 (10) .
[3]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 (一年级起点) 三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14.
[4][EB/OL]http://baike.sogou.com/v292314.htm?from Title=文本.
1、教材内容分析:
《探索者1号》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记述了人们在青少年科学研究成果展览会上观看机器人“探索者1号”作精彩表演的情景,展现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神奇魅力。内容生动有趣,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喜爱,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机器人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课前学生能搜集大量材料。但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借助课件进行自主阅读。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1)开课伊始,运用机器人的画面,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第二、三段主要讲的是机器人的精彩表演,引导学生借助电脑课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四段时,扩展课文学习《机器人》一课。
(4)学文后,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启发思维,进行仿写。
4、技术准备:
网络教室和专门为本课制作的网页课件;
演示文稿;
留言板。
二、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1、知识与能力: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它是怎样写具体的,引导学生从读悟写。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过程和方法:
运用情景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电脑课件的辅助下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探索者1号机器人能干、聪明、有礼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机器人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2、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一篇课文《有趣的机器人导游》,认识了机器人导游灵灵、莹莹、童童和哈利,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型机器人,它叫——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探索者1号有什么本领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新授
(一)、出示生字词,导入课文。(提示读音或者书写易错的词语。)
(机械、爆发、摊开、杀败、顽强、迅速、计算、不折不扣、执行、熙熙攘攘)
“探索这1号”巧妙地做了一次化学实验,随后进行机械操作表演。观众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探索这1号”摊开棋盘,用机械手挪动棋子,很快杀败了顽强的对手。
青少年科学研究成果展览会开幕了,机器人“探索者1号”的展厅里熙熙攘攘,人们在等着观看机器人的精彩表演。
少shǎoshào()
解词语:熙熙攘攘这个词什么意思?你在哪还见过这种景象?(商场、广场)
小结:展厅里的人们熙熙攘攘,都在等待观看探索者1号的精彩表演,人们都在等着观看机器人什么精彩表演呢?请同学们读课文2、3段思考这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
(二)、理解课文2、3段
自由读文,思考:
自学提示:
1、“探索者1号”做了哪些表演?
2、从它的表演中,你认为它是一个怎样的机器人?
3、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认真读一读有关的语句,在文中画出。
2、学生自学深入理解课文。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标画出有关的语句。在相应的位置做概括性的标注。
3、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
板书:使用工具做实验机械表演与人下棋
能干聪明有礼貌
讨论问题一:从哪儿感受到它是一个“能干”的机器人?(表演使用木工和金工的工具……进行机械操作表演)
(1)课文中是用了哪些词把这句话连起来的?(先、接着、随后)
(2)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些是表示时间顺序的词,用上这些词语,就能使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楚,有条理。)
(3)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首先、接下来、然后、最后)
(4)你能用上这些词,说一段话吗?(扫地、种花、擦玻璃、洗衣服、钉扣子、抓鱼)
(5)看短文体会
短文一:我先放了一盆水,把青菜浸在水里。等青菜全部浸湿后,就把菜叶一张一张地掰下来,把菜茎上的泥粗洗一遍,接着再接一盆水,把菜叶一张一张仔细清洗,最后,把洗干净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钟,漂去可能有的农药,然后捞到筛子里漏干水。
短文二:我先把针纫好,再在它的末尾打个结。准备工作做完了,我左手拿衣服并用拇指按住纽扣,右手执针。我先从衣服的背面穿过纽扣,把线抽出,再从纽扣的正面的.一个扣眼里穿过,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几次。最后,在对准纽扣的衣服的背面,将线打了一个结,并用剪刀把线剪断。纽扣终于被我牢固地钉上了。
短文三:我先用手指按照树坑的大小画了一个圆圈,接着,手握铁锹,沿着画好的圆使劲儿地往地上一插,用右脚在铁锹上面用力一踩,铁锹便伸进土里。我双手向下一压锹把,土就松动了。我把铁锹小心地端起来,把土倒进圆圈的外边。我继续挖下去,一锹,两锹……最后终于挖出了一个不深不浅、不宽不窄的树坑。
(6)看着这几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使文章有条理)
(7)导读语:金工和木工工具在探索者1号的手里游刃有余,高难度的化学实验也做得轻巧自如,连复杂的机械操作也是不差一丝一毫,他是了不起呀!
把第二段完整地读一遍,再次体会机器人的能干。
(8)此时此刻,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谁的?(机器人精彩的表演)
讨论问题二:从哪儿看出是它是一个“聪明”的机器人?
(1)出示:机器人棋艺高超,很快就杀败了两名顽强的对手。
(2)为什么很快?原因是什么?人脑和电子大脑有什么区别?你再读读课文,来说一说。
(3)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机器人的聪明。
(4)还从哪能看出来?(他故意把“马”连跳了两步……退回原处)
小结:机器人精彩之处表现在机器人不仅能和棋手下棋,而且能很快地杀败对手。更精彩的是能发现对手走的棋是对是错。机器人简直太聪明了。让我们带着赞叹的语气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三)拓展:《机器人》
探索者1号能使用工具,能做化学实验,能进行机械表演,还会和人下棋,机器人会还作什么呢?请打开书136页,自己读这篇课文,把机器人还有哪些本领在书中画下来。
学生汇报:简单概括内容。
(四)第四段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机器人并不是一种玩具,它在人类的劳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请同学们看课文第四段,齐读
理解:意志?不折不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讨论问题三:机器人和人谁聪明?理由是什么?
(1)生自由发言,师调控。
(2)得出结论:
人聪明,因为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意志),(不折不扣)地执行任务。
人聪明,因为机器人再聪明也是人制造出来的
机器人聪明,因为在某一领域机器人的却比人做得更快、更好。
现在是人聪明,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一定会制造出比自己更能干、更聪明的新型机器人。
(五)小结:是啊,人的才智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才能推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希望同学们现在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研制出更多的机器人。
(六)打写
师:看过动画片多拉A梦吗?喜欢多拉A梦吗?
假如你的身边也有这样可爱的一位机器人,想一想你会给这个机器人起一个什么名字?这个机器人会干什么?你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有趣、惊险、刺激的故事呢?好,下面同学们进入留言板,展开想象,把刚才你说得故事写下来。这个故事内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连续的,写的时候注意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读拼音,写词语。(4分)
liáng shuǎng yǎng wàng bǎi nng jì xù
2、比一比,再组词。(5分)
访()娇()推()秦()瓣()
坊()骄()准()春()辫()
3、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shān shàn)子,扇(shān shàn)走了夏天的凉爽。
(2)小伙伴围着石头转(zhuàn zhuǎn)来转去。
4、选词填空。(4分)
震动惊动震惊
(1)李四光的这一研究成果,()了全世界。
果然当然居然
(2)(),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
5、按要求写句子,我能行。(6分)
(1)植物学家把花圃修建的像钟面一样。(改成“被”字句。)
(2)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玩具。(修改病句)
(3)要是在白天开花,昙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
6、我会连。(5分)
烟草花欣然怒放
万寿菊从梦中醒来
睡莲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昙花含笑一现
牵牛花在暮色中苏醒
7、填空。(6分)
(1)()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2)花朵()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
(3)(),天才在于积累。
二、阅读(34分)
(一)《秋天的雨》选段(17分)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xíng
xián)来树枝()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jiào jué)。松柏()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shǎng shang),杨树、柳树的叶子()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3分)
2、按照原文在()里填上合适的`动词。(4分)
3、填空。(3分)
()的小喇叭()的衣裳()地睡觉
4、照样子写词语。(4分)
舒舒服服(AABB)
油亮亮(ABB)
5、这段文字写了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准备过冬。(3分)
(二)课外文段《了不起的音乐家》(17分)
在乡下一家并不豪华甚至有些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楼上传来的优美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如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着。忽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了他的脸上,他睁眼一瞅,又一滴水滴入了他的眼里。他气愤极了,大声喊:“来人!”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来旅客气愤地问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乱倒水呢
是音乐家贝多芬服务员赶忙答道。旅客一听名字,怒气消了一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
“不,不,我自己去。”
旅客转步上楼,透过门缝见贝多芬全神贯注地弹着钢琴,琴边有盆水。他正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在门外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暗暗感叹道:“了不起的音乐家!”
1、将标点补充完整。(3分)
2、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2分)
( )——( ) ( )——( )
3、给文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在()里打“√”(4分)
(1)高亢:()A高兴()B声音高而洪亮()C高傲
(2)关照:()A关心照顾()B互相照应()C口头通知;叮嘱
4、用“ ”划出描写贝多芬苦练的句子。(2分)
5、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6、找出描写滴水原因的句子抄下来
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贝多芬的精神。(4分)
三、作文(30分)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 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小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运用。 小学三年级学生思想还不是十分成熟, 思维方式比较简单, 这个时期的学生还比较贪玩, 不能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少。 这就要求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 采用小组学习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学习语文知识,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具体方法
小学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关键时期, 需要教师格外关注学生。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 学生年龄比较小, 活泼好动, 不能听从老师安排,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 因此,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 通过以下具体措施进行教学。
1.生字合作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学中, 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认识生字。 在认识生字以后, 让同桌组成小组, 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 两个同学相互提问并检查生字。 一个学生进行听写生字, 另一个学生进行监督, 然后角色互换。 最后两个同学针对错的生字再次回到原文学习, 及时纠正对方的错误, 并提高双方的学习效率。 这样能够充分利用课堂, 在课堂上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词语练习
在小学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学中, 学生认识基本的生字以后需要对词语进行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小组学习模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 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学到更多词语知识。 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增加学习难度, 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 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教师让学生说出词语“热闹”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时, 需要让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和掌握知识程度不同, 通过大家的观点集合在一起, 在能够回答出教师问题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 还能判断哪些是近义词, 哪些是反义词, 挖掘到更多词语。 另外,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朗读合作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不断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中, 需要关注学生的字词发音, 从小锻炼学生学习普通话。 教师可以将课文的长度合理划分, 让学生分层次进行朗读, 并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把文章分成哪些层次, 再让学生朗读, 也可以根据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看看哪一组同学的朗诵最具有感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写作教学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材中, 每一个单元都涉及写作。 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写作探究,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求在教师安排写作内容以后, 对小组分析的形式进行讨论, 正确把握写作的方法,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限, 因此需要在小组讨论中, 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 提高写作思路。
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
在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 许多教师已经运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 但是有些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比较落后, 不能满足当代的教育需求。 为了提高小组讨论的教学效率, 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以下几种小组模式。
1.常规小组模式
小学三年级在进行分组时, 要合理分配学生,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组, 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分配任务,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合理分配任务, 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其中, 使得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自身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2.兴趣爱好形式
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不同产生了一系列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性格及兴趣都存在一定差异。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分组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学习。 例如, 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蒲公英》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让喜爱植物的同学分成一个小组, 在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 有效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形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分组, 使得小组成员能够在一个平等的范围内进行学习,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有的学生喜欢朗读课文, 有的学生喜欢默读课文, 有的学生喜欢拿笔记录。 通过教师观察, 将具有相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 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之间能够高效率地配合学习, 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四、结语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模式, 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 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 在小组学习中, 能够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基础上, 提倡运用小组学习教学方式。小组学习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 很多教师已经采取这一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 小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本文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学特点, 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小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淑香.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赤子 (上中旬) , 2015 (04) .
[2]郑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4.
【三年级语文上册:《我们的民族小学》】推荐阅读:
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册语文教案09-26
小学一年级的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09-16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06-23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见闻的作文05-29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小摄影师的优秀教案06-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拟人句05-27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7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9《掌声》教学实录10-11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10-09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