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练习及答案(精选8篇)
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门口,还向艾奇逊们开放着,第一个神圣原则在那里“依然维持”着。其余的地方,比如上海吧,解放以后本来是开放的,现在都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
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一小片地方的行政和领土,还算叨了艾奇逊第二个神圣原则的光,“依然维持”住了它们的“完整”。其余的地方,一概倒运,行政和领土都是破碎得不像样子了。
现在,只有广州、台湾等处地方,叨了第一个神圣原则的光,把“任何外国控制”,连同美国控制也在内,都给艾奇逊们“反对”掉了,因此还被中国人控制着。其余的国土,说来要掉眼泪,一概完了,都给外国人控制住了,中国人统统当了奴隶。
1)判断。
A.“因此还被中国人控制着”中的“中国人”与“中国人统统当了奴隶”中的`“中国人”是一个意思。 ( )
B.“其余的地方”是指解放了的地方。( )
2)概括选文所批驳的艾奇逊的谬论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自然段批驳的是所谓“门户封锁”。
B.第二自然段批驳的所谓尊重中国行政和领土的完整。
C.第三自然段批驳的是所谓任何外国控制中国。
D.选文批驳了美国政府所谓的对华外交政策中的三项基本原则。
3)选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摆事实
B.讲道理
C.先摆事实后讲道理
D.先讲事实后摆道理
4)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三段文字从结构上说是并列关系。
B.艾奇逊们的门户开放的实质是侵略。
C.“第一个神圣原则在那里“依然维持”着”这句话用了反语。
D.“一概完了,都给外国人控制了”,是说叫帝国主义控制了,因此,“中国人统统当了奴隶。”
参考答案:
1)A × B √
2)A
3)C
但是,笔者研究发现,我国现行教材的“练习系统”存在思维性和实践性缺失的问题。“研讨与练习”中的作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文章内容的把握,文章的手法,遣词造句,个别词语或语句的理解。也就是说,教材作业主要注重对文本的领悟、知识的积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涉及学生创造力、思维力、实践力培养的练习所占比重较低。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尝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美国语文》练习系统的编写体例,根据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以人教社2013年出版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为例,对教材的练习系统提出了优化建议———构建基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的“微作业”练习系统。
一、“微作业”的设计原则
基于对人教版原有教材练习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一)生活化
不管学习什么,归根结底都是学习生活;不管学得怎样,最终都是为生活服务。因此,练习要紧紧围绕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一些与学习任务相关联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学习和体验。这种学习和体验又能促进学生从学习中更深入地去了解和感悟生活。练习生活化了,学生的学习就会有意义;练习生活化了,学生就会对它更有亲切感,更愿意去实践。生活化的练习就是接地气的练习。
(二)任务型
一个练习的意义在哪里,实效怎么样,都将取决于它的任务指向。任务明晰了,学生实践起来目的就会很明确,它要达到的效果就会有一个检验的载体。反之,漫无目的、毫无指向性的练习只能让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到头来只能浪费时间,空无收获。因此,每一个练习都要紧紧围绕一定的任务展开,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去习得、去感悟、去收获。
(三)活动性
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们要充分考虑活动性特点,使每一个练习都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动脑,激发思维,酝酿观点;动动嘴,陈述看法,准确表达;动动手,描绘世界,展现内心;动动心,真情投入,感悟真谛。学生如能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完成练习,就能真正动起来,就会激情饱满,学习的成效自然会更高。
(四)运用型
学习的收获不应该仅仅是理解,更应该是运用,因此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们要关注运用型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又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将学到的东西真正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二、“微作业”练习系统的体系结构
“微作业”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教材选文的特点,对教材的课后练习系统不断进行充实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学为中心”为教学理念、以“启思”“益智”为学理目标、以“关注生活”“关注运用”“关注思维”为内容维度、以“阅读微建议”“生活微链接”“任务微实践”“作文微指导”为类型的练习系统,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一)突出一个教学理念
有研究者认为,我国现行教材练习系统中“你”这个称谓的频频出现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学生依然是听从号令的傀儡而不是独立思考行为的主体。笔者设计的“微作业”系统,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思维力放在第一位。“学为中心”理念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作业,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学什么”“为谁学”“为何学”“用什么学”“学出自我”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以生为本、以学为主,反思、校正不当的语文教学行为。
(二)遵循两个学理目标
笔者对教材原有的练习进行了或增加或保留或改编的调整。调整后的练习,在内容上都有创新,目标指向更加明确,主要体现了“启思”“益智”的目标。
1. 启思
启思,即启迪思维。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练习实践活动中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如一个学生在完成《木兰诗》“阅读微建议”中的练习(花木兰,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深受人们的喜爱。细读课文,你在本文中能看到木兰的英雄形象吗?深入阅读,你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呢?)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木兰“不用尚书郎”依然回到了故乡,这里的四个“我”字,有木兰回到家乡的喜悦、看到亲人后的激动,更有还我女儿身之后的激动放松。
学生的理解可谓是鞭辟入里,从四个“我”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木兰。
2. 益智
益智,就是增益智慧。经济学著作《博弈圣经》指出:“智慧是怎么来的?主要是两条,一条是生活的历练,一条是主动的修炼。”笔者设计的实践练习比如社会调查、新闻采访等活动,需要学生迅速、灵活、正确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和处理,这样学生就能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策划、设计等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一个学生在做《我的母亲》“任务微实践”中“采访母亲”的任务时,通过设计采访方案、拟定采访问题、整理采访笔记、形成采访文稿等几个程序后,写出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永恒的爱》。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其智慧也一定得到增益。“智慧,道法也”,智慧是在实践和运用中得到的。
(三)坚持三个内容维度
语文学习要更加注重语文的外延,根据语言材料设计出的练习要更具有开放性、探究式、任务型和活动化的特点,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热情,促进其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和感受的形成。重构后的“微作业”系统主要关注三个维度的转变:从“关注文本”转向“关注生活”,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运用”,从“关注积累”转向“关注思维”。
(四)建构四种微型作业
经过实践,笔者建构了“阅读微建议”“生活微链接”“任务微实践”“写作微指导”等四大方面的练习板块。“阅读微建议”,对文章的核心价值进行阅读引领,用点到即止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生活微链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由文本情境迁移到生活情境,从而思考自己的生活;“任务微实践”,创设一个情境,给出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在“润物细无声”中启迪智慧和思维,提高实践和运用能力;“作文微指导”,根据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行文特点,挖掘出一个最具特点的“写作点”,指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作文构思的一般方法。
三、“微作业”四种基本类型的设计理念及举例
(一)阅读微建议———让文章核心更明晰
1.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但是,一篇特定的文章被编者选入教材后就会有其特定的价值所在,这就是所谓文章的“核心价值”。因此,“阅读微建议”练习设计就着力于文章的“核心价值”,并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为学生指津,让学生明晰“这一篇”的价值所在:或是谋篇布局的精到巧妙,或是遣词造句的推敲功夫,或是主题思想的深刻精辟,或是描写的精妙细腻,或是议论的严谨透彻,或是想象的奇幻瑰丽……这些内容,都关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试想,如果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就能对某一知识深入了解,那几年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有质的飞跃。当然,对文章的核心价值建议,只是用“点到即止”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本,而不是用建议代替学生的个体阅读体验。
2. 练习举例
《木兰诗》“微作业”:
花木兰,一位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深受人们的喜爱。细读课文,你在本文中能看到木兰的英雄形象吗?深入阅读,你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呢?
在阅读的时候请你仔细地品读以下语句:“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二)生活微链接———让语文的外延更宽广
1.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强调的是教师要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基于此,练习的设计也应该链接生活,要立足于学生体验文本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背后,帮助其链接生活,以己度人,引导学生唤醒生活经验,获得阅读的滋养。当学生读完课内的一篇文章之后,思维往往会随着作者的行文和思维迁移发散,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是一句话,抑或是一个片段……这些都可能会勾起学生的“个性体验”:或是曾经经历的一段生活,或是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或是曾经见过的一个人……因此,练习设计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设计相应的题目,激活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让语文学习的外延更加宽广丰富。
2. 练习举例
《观舞记》“微作业”:
“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说得多好,一个地域孕育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在湖州(浙江)这块土地上也孕育出了很多类似于“印度舞”的舞蹈,你想起来了吗?请在课外试着收集一些,尝试用“美术”或“摄影”的形式进行保存,并为你的作品配上简短的解说词。
(三)任务微实践———让活动开展更丰富
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试图用具体的练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的提高。这种实践任务,主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点,并向社会延伸,通过创设一个情境、设定一个任务,引导学生去实践、去体验。
2. 练习举例
《孙权劝学》“微作业”:
吕蒙,一个曾经有勇无谋的“吴下阿蒙”,在孙权循循善诱、现身说法的劝说下,开始了读书学习之旅,终于变成了令人“刮目相待”的大都督,让人不得不感叹读书带给人的惊喜。
可见,与好书牵手,就是与智慧牵手,为了让同学们都品尝到读书带来的快乐,请你利用课余时间,向你的同学推荐一部好作品。
任务要求:创作一张宣传单来推荐一本书,写上推荐理由,或介绍图书的精彩内容;宣传单要求图文并茂;制作完成后参加班级“最赞宣传单”评比。
(四)作文微指导———让写作指导更精细
1. 设计理念
作文指导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有人认为,作文要写好,积累很重要;有人认为,作文要写好,方法要讲究。笔者以为,学习作文,可以“立足文本”做好素材积累。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写作范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行文特点,挖掘出一个最具特点的“写作点”,指导学生在模仿中掌握作文构思的一般方法。由此出发,可以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写作指导练习:有的指导学生嫁接文章主旨,有的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章法结构,有的指导学生学习环境、人物、语言等描写方法……
2. 作业举例
《社戏》“微作业”:
训练主题:将景物描写得细腻生动
一处风景就有一种特别的美,永远独立。如何将这种特别的美描写得细腻独立?这必须依赖我们细致的观察。我们要从平常的景物中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美景,并用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因为恰当的比喻和拟人能让你笔下的景物更加美妙灵动。
写作技巧和重点:恰当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拟人是景物描写更生动的写作方法之一,是指运用想象,把事物当人写。用拟人方法描写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动、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拟人法,必须找到景物与人之间的相似点。2.比喻,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与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比喻用得确切、浅显易懂,能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美丽动人,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要使比喻贴切,必须学会在观察的同时展开联想:想想这个景物与什么事物相像,再想想它们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相似点找得准确,比喻也就越贴切。比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构思】
生活中处处有美景,当你看到一处景致的时候,请思考一下如何将这些美景写下来。在写稿之前可以作如下思考:我的眼前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我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特点?我可以用上哪些修辞手法使之更加形象?
【写稿】
将你的思考写下来,在写作过程中,思考一下,我笔下的景物能给别人以美的享受吗?
【修改】
重新阅读你刚才的稿子,看看能不能进一步修改,看看能不能改得更优美。你也可以尝试将你的文章读给别人听,看看你笔下的美景能否打动别人,并思考其中的原因然后修改。
以上四种“微作业”,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而且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呈现。因此,相对于传统的作业而言,学生比较乐于接受,他们做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摘要:“微作业”是基于对现行教材练习系统存在不足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借鉴《美国语文》练习系统的编写体例,并根据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文特点和学生的“学情”建构的练习系统,主要有“阅读微建议”“生活微链接”“任务微实践”“写作微指导”等四种类型。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课前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飘渺()隔着()镀金()卸下()....闪烁()白昼()焚起()溅起()....2.根据下列词语进行联想。
圆——()——()——()——刘翔
李连杰——()——()——()——()——圆 3.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太阳船》,你觉得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一)阅读《天上的街市》,完成1—4题。(10分)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这是对谁说?为什么不说“我看”?它跟下面哪两个字相呼应?(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作者想像中的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②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③这一改动,体现诗人什么意图?(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2分)A.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反映现实生活。C.用象征手法。D.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民间故事作素材进行丰富想像。
(二)阅读《太阳船》,完成1—4题。(14分)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1.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6分)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3处),划来只镀金的巨船(2处)2.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言志,作者借“太阳船”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B.这首诗热情赞颂了太阳,作者是按逻辑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
C.诗人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热爱生活,富有童心的人。
D.“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意思是: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课后拓展】
阅读舒婷的《呵,母亲》,完成1—5题。(12分)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呵,母亲,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退色呵,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这首诗的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3分)
2.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戴着荆冠”却“不敢呻吟”?(2分)
3.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2分)
4.诗中划线处与冰心诗《母亲》和《纸船——寄母亲》哪一首中作者的心态更接近?说说你的理由。(3分)
5.下列对本首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是怀念母亲的佳作。“鲜红的围巾” 喻指母亲给我的回忆。
B.诗人对母亲的爱和怀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每当想起母亲时,心中就会有一种难言的敬爱、依恋和惋伤之情。
C.诗人借梦幻,通过“慈母泪,珍藏的红围巾,童年幼稚的哭喊,成年后的不敢呻吟”等,表达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读后让人感到情浓、意切,难以忘怀。
D.“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一声也不敢呻吟。”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怀念。【课前学习】
1.miǎo gé dù xiè shuò zhòu fén jiàn 2.参考: 篮球——乔丹——飞人;少林寺——方丈——和尚——光头 3.光明、美丽、富庶、幸福、自由。
4.诗人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热爱生活,富有童心的人。【课堂检测】
(一)1.不行,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也许、推测的语气,改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削弱了表现力。(2分)2.对读者说。作者好像在与读者一同欣赏天上的街市,如果用“我看”,就写不出这种交流。与“不信”相呼应。(3分)
3.①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②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③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美的追寻,反衬出诗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3分)4.B。(2分)
(二)1.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6分,1处1分。)2.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3分)
3.作者用比喻手法把“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3分,手法1分,作用分析2分。4.B。分析:时间顺序。(2分)【课后拓展】
1.第一节诗描写了梦境中母亲给“我”理鬓发、“我”紧牵母亲衣襟的情景,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内容1分,感情1分,作用1分。
2.因为“我”现在失去了母亲的庇护(1分),孤单无依,没有人疼爱“我”,同情“我”,保护“我”。(1分)
(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名著阅读。(3分)
“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是英国作家 的《 》,这段文字表现了女主人公 的性格。
【答案】《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刚烈坚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平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外国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此句是《简爱》中夏洛蒂经典的台词,也是此书主题“平等”表现所在。从语言的内涵和语气上不难看出主人翁是一个有独立个性有所追求的女性。考点:名著内容了解
点评:本题有难度,虽然是经典台词,但学生对外国名著的内容不一定熟悉。应该读点外国名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读外国名著可以开拓自己的文化视野,丰富自己的见识。
2.光念几篇课文是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请从你的课外阅读中选择一部你最喜欢的作品,依据要求,填写下表。(4分)读书札记:
体裁: 书名: 作者: 国别:
作品的主要内容: 我读后的感受:
【答案】略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
试题分析:选择自己最为熟悉、感触最深的作品,概述主要内容注意不同文体,如小说、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类,以主人公为核心,概述情节,科技类以描述对象特点为核心。阅读感受最好个性化表达,简明扼要即可。考点:本组题考查课外阅读。
点评:本组题属容易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中相关要求解答。平时必须沉入作品,真正阅读,充分整理,熟知作者和作品内容、形象、主题、写法等。约定俗成的人名、地名、作家名、作品名一字不错的书写。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沁园春 雪》作者毛泽东。这首词在壮丽的北国雪景中,让我们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
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沁园春是词牌名。
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他在这篇演讲中大量引
用经典、格言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鲁迅,我们学
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出自《朝花夕拾》。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 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鲁迅赞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答案】D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鲁迅赞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小题1】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诗人通过烟雨打湿黄昏的情景,生动可感地写出了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韵味。【小题1】通过自然清新的乡村美景的点染以及对烟雨黄昏中悠然独立的渡人的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乡间静谧悠闲生活的向往。【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中妙字的能力。扣住“黄昏中的烟雨”的那种意境来鉴赏“湿”字的妙处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根据诗歌中景物的特点以及诗人的精神追求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即可。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左丘明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我们所学的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就选自该书。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雨说》《乡愁》的作者分别是郑愁予、余光中。他们都是台湾诗人。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是法国l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项链》等。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战国策》的编者是刘向。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表”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如《出师表》。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赋”“比”“兴”三部分。
D.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7.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的“百尺”是实数,表现楼很高。
B.第二句用夸张的手法写站在楼上就可以摘到月亮星星。
C.第三、四句中“不敢”和“恐、惊”是相呼应的,侧面表达了山寺之奇高。D.全诗用了大胆的想象,把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答案】A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百尺”是虚数,表夸张,楼很高
8.下列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C.泰戈尔是泰国著名诗人、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D.《我的老师》通过叙述七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关爱,抒发了“我”对温柔美丽、慈爱和公平、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C中“泰戈尔应是印度诗人”。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B.到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分析各项表述的知识点,根据所学所积累,判断正误。C错,说明文顺序有三种,“总分顺序”包括在“逻辑顺序”中。【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行路难》 ——李白 ——唐代 B.《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东汉 C.《藤野先生》 ——鲁迅 ——现代
D.《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奥地利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东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阅读下面诗歌。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小题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小题1】使:出使;征蓬:飘飞的蓬草
【小题2】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题中已经提示了本诗写作的背景“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根据此内容即可理解“使”与“征蓬”含义。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直接从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找到所写景物的名称即可,再根据边塞诗“写边塞艰苦生活,表达守边将士精神面貌”的特点,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常》中“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B.《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C.《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封建孝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
D.《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结合各个选项进行判断作答,B中表述了对猫“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而非狗,B错,故选B。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对下列一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首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B.本诗借景抒情,实写了诗人俯瞰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C.“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对海的惊叹和赞美。D.诗最后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赏析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仔细分析四个选项,B项表述错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是虚写,不是“实写”。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运用了典故,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小题2】纵观全诗,说说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小题1】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被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情感。【小题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乐观进取。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中典故的运用,作答时要结合全诗体会其作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小题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根据诗歌的内容可知经历的情感变化: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小题1】这首词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答案】
【小题1】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小题2】示例一:“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婀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怀,而杨柳更能引发别离之愁。
示例二:“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是说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寻找归乡之舟。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
示例三:“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与词人远离家乡、乡愁情切,连天帝都生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
示例四:“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①
②【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要抓住“江南春天的景致”这一信息点,梳理诗歌内容,再根据题中已有的信息“绵绵的细雨”即可找出诗中描写的另外两个景物,概括填答。【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要抓住“思归念远”这一主题,梳理诗歌内容,选择与主题有关的诗句从写景与抒情的关系上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情感的,并加以评价。
A.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是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的合集,《芦花荡》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B.《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C.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必不可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近代文学 【解析】
试题分析:B中祥子本来是一个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在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最终变成了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人。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按提示填空。(4分)
小说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总是以他(她)鲜明的特点反映着某一时代一群人的特性。《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 的典型; 《一厘米》中的陶影,是许多 的模板;
【答案】 清高、迂腐,封建科举制度下旧读书人;善良、有责任心、重视孩子,现代中**亲;(每空1分,准确答出一项特点即给分,代表的典型答出中心词即给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
试题分析:这题是人物形象分析题,熟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情节进行人物描写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考点:文学尝试的记忆、梳理。
点评:多每一篇学过的文章,特别是文学类文章,要注意从整体上了解:了解作者、内容大概、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作品主旨。
3.古诗赏析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小题1】对本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写出了两种时间和两种空间,即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长安。
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小题2】选取一个角度赏析名句(2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案】 【小题1】A
【小题1】 从写景的角度看:“巴山夜雨” 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从情感的角度看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从意境的角度看: 想象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妻子团聚的相思之情。
从构思的角度看:用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思之苦,委婉的表达相思之情,构思奇妙。跨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天的愁苦。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小题
一、A从时空角度来借景抒情,表述合理;小题二赏析诗句,只要合理即可。
4.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甲】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乙】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丙】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注】舴艋zé měng :形似蚱蜢的小船。【小题1】【甲】与【丙】词上阙中都有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的句子,请将它们找出来。(2分)
【甲】
【丙】
【小题2】请简要说说下面三个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之处。(3分)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答案】
【小题1】【甲】“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丙】无言独上西楼(2分)
【小题1】三句都是写“愁”,但愁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①是直抒“物是人非”的思人之愁。②是直抒“故国不堪回首”亡国之愁。③是隐郁于心中的亡国之愁。
写法上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用比喻的手法将“离愁”喻作“丝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乱、之繁杂。(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诗句理解内容。【小题1】从内容和写法上来进行比较,表述合理即可。
5.名著阅读。(6分)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A道了一个喏,携了B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B问道:“押司如何来的慌速?”A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C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小题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人名)。(2分)【小题2】选文中提到的“如今黄泥冈事发了”,具体是指什么事?(1分)【小题3】选文中的A是谁?你如何评价他?
【答案】
【小题1】《水浒传》施耐庵(2分)【小题1】智取生辰纲(1分)【小题1】宋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仗义疏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另一方面,他又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3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 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D.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林冲、鲁达、武松、宋江等,鲜明地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作家作品
【解析】对文学常识的考查。注意小说中人物和散文中人物不能混淆。藤野先生是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散文,真实的记叙了藤野先生和作者相处的经历和对鲁迅的影响。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是虚构人物。
7.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4分)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小题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名),作者是。(2分)【小题2】请结合鲁达的行为谈谈对这部作品主题的理解。(2分)
【答案】
【小题1】《水浒传》 施耐庵
【小题1】鲁达打抱不平,拳打镇关西,(1分)体现了《水浒传》所颂扬的“替天行道”的思想主题(1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小说 【解析】略
8.阅读唐朝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完成下面题目。(6分)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小题1】诗的一、二两句,是从哪两方面写送别的?(2分)【小题2】仔细体会第三句诗中“望”字的妙处。(2分)
【小题3】诗的末句“寒鸦飞尽水悠悠”中包含了哪些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送别的地点“丹阳郭”(1分)和送别的季节“秋”(1分)。
【小题1】“望”字传神地写出思念的神态以及绵绵的忧思;(1分)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下文“寒鸦飞尽水悠悠”的景象。(1分)
【小题1】江面上寒鸦点点,这一景象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空虚的感情(1分)。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诗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小题2】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字里行间所所含的感情。“望”字传神地写出思念的神态以及绵绵的忧思;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下文“寒鸦飞尽水悠悠”的景象。
9.阅读苏轼的《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一词,完成小题。(6分)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①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更笃。②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已过。③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小题1】词的上片哪些词语点明了暮春时节?(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⑴“花自堕”“柳老”“樱桃过”(两个得1分,三个得2分)X#K]
【小题2】“点”或“破”,(1分)突出青山的高峻。(1分)【小题3】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词 【解析】
③
②
①试题分析:
【小题1】“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柳老”就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科#网]
【小题2】“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的意思是:两人在“寂寞园林”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有情落日照在他们所坐之地,青山横云。“点”或“破”一字,写青山直插云霄,似乎刺破云霄,突出了青山的高峻。
【小题3】此句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故典,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对再受朝廷重用的渴望,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考点:理解诗句 理解诗人的感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
10.阳湖①道中(4分)
风迥②五两③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注释】①阳湖:今江苏常州 ②迥:动词,指风转动“五两” ③五两:古测风仪,以鸡毛五两系于竿顶,用以观察风力、风向的变化。
【小题1】第四句中“冶红”“ 妖翠”分别照应了什么景物?(2分)【小题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小题1】“冶红”照应“桃花” “妖翠”照应“柳”(2分)
【小题2】对盎然春意的喜爱和赞美,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答对1点即给分)(2分)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此处“冶红”照应“桃花” “妖翠”照应“柳”。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此处表达了作者对盎然春意的喜爱和赞美,对宁静祥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阅读诗歌,完成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砍头歌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砍头不要紧,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要主义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杀了夏明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后来人。
(1)颈联中“惶恐”和“零丁”既指的是________又指的是__________。(2)两首诗都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请分别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两个地名 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2)甲诗“人生……”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世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乙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用直白的语言直接表达了为了正义宁死不屈的心境。(各2分,诗句1分,分析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体会一语双关的妙处。“惶恐”和“零丁”既是两地地名,有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境遇。“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2)解答此题结合相关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诗句夏明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格列佛游记》是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格列佛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B.《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最使鲁迅先生不解甚至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卧冰求鲤”。
C.《水浒传》在塑造英雄人物时,有时把人物置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以其行动和语言显示其性格特点。如在“劫法场石秀跳楼”一回,通过石秀几个异常敏捷动作的白描,把他当机立断、临危不惧的性格表现得入木三分。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主日学校背诵《圣经》这个项目上远远地落后于其他所有孩童,但他却凭借物物交换的方式,得来了可资证聪明的小票,并在众人瞩目的情况下换来了奖品。
【答案】B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中主要针对《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的内容及主要人物的认知,要做到仔细辨识解答。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下列对联对应的作家、作品,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笫一家。(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4)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A.(1)杜甫(2)《岳阳楼记》(3)《西游记》(4)鲁迅
B.(1)李白(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聊斋志异》(4)老舍 C.(1)李白(2)《岳阳楼记》(3)《聊斋志异》(4)鲁迅 D.(1)杜甫(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西游记》(4)老舍
【答案】C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正误即可。(1)从“青莲”两个字就可以判断是“青莲居士”李白;(2)从“万家忧乐”可以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品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称赞蒲松龄的对联,蒲松龄的作品是《聊斋志异》;(4)从对联中的作品就可判断作者是鲁迅,故选C。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4.走近名著。
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B.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1)A是(人物),人物性格的主要特点是。
(2)B是(人物),与人物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是。
【答案】
(1)林冲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武艺高强 有勇有谋(2)孙悟空 大闹天宫 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根据关键词语“禁军教头”“斗战胜佛”可知分别是林冲和孙悟空。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春 寒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小题1】本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小题2】通读全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蝴蝶因寒收敛双翅,花蕾因冷无力绽放;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因风翻动,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冷雨。
【小题2】诗歌描绘了早春寒冷的特点,借景抒情,一语双关,流露出诗人因郁郁不得志而凄苦、悲凉的情感。
【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学常识及鉴赏 【解析】
一、课后练习题提问中词语的选择
修辞学研究的词语不同于词汇学研究的词语, 词汇学主要研究的是词的构成、词汇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词的规范化等内容, 修辞学则是从词语声音和意义的锤炼两方面来研究词语的运用, 即从词语的声音、色彩、用法等方面来对词语进行安排和运用。课后练习题多是依附于选文系统, 因此它的提问都属于消极修辞, 侧重在应和题旨和理解方面, 提问中的词语的选择要求明确通顺, 能直接体现出练习题的目的, 便于学生理解, 进行正确的思考和解答。
1. 同一种训练方式, 运用同义词来进行提问, 通过不同词语的选择, 让学生理解不同词义的着重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种,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 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练习题在进行阅读训练时, 运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进行命题, 把阅读训练分为朗读法、默读法、熟读法、通读法、细读法和速读法六个方法。例如, 朗读在六册书中分别运用了17、9、4、4、7、12、53次。在阅读训练的提问中, 练习提问中还会运用诸如“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等, 对阅读训练提出不同的具体的要求, 修饰词汇的使用在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同时,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练习题体会选文中的词义, 即理解词语的意义。意义即是词语的内容, 是词语的灵魂部分。从意义入手, 让学生通过品味、锤炼词语, 可以感受到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妥帖、简洁明晰和含蓄深厚等效果。提问中所涉及的选文中词语意义的理解部分, 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重视词语选择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如《孔乙己》 (鲁迅) 第三题要求对选文中几处精彩用词作分析, 其中第1小题“ (孔乙己) 排出九文大钱……”中对“排”字用法的考察。句中“排”字用得相当精彩, 比用拿、取、掏等字更能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孔乙己九文钱来得不容易;二是钱很少;三是透过孔乙己“排”的动作暗示孔乙己的迂腐, 但他又是善良的。这一个“排”字比拿、取、掏等字更能体现孔乙己个性化的人格。
3. 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练习系统中口语化词语以及商量口吻词语的运用, 符合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口语化和商量口吻词语的运用,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 也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第三题,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提问中所运用的词语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经常运用的, 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这种题目往往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后练习题提问中句式的选择
提问中句式的选择,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同义句式的选择。“一样话, 百样说”是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时要有的意识。选择正确的句式, 可以有效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丰富文采, 同时收到理想的修辞效果。课后练习题提问中的句式主要以短句、散句和书面语句式为主。 (1) 练习题提问时, 多运用短句, 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明显、简单, 便于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部分, 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回答。如七年级上第一册第三课《短文两篇》第一题:“作者写蝉, 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哪里?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散句的句式多种多样, 表达的内容散而不乱, 形式比较灵活, 容易避免单调、呆板,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羚羊木雕》 (张之路) 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前, 先默读几遍, 遇到生字、多音字, 要查字典。朗读中, 注意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 练习系统中虽用了“说说”等口语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来提问, 但提问主要仍以书面语句式为主, 讲究语言的规范, 注意句子的加工, 有时会沿用一些文言句式, 课后练习系统的提问方式对学生的写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写作时的模仿对象, 因此在进行练习题提问时多用严谨、周密、文雅的书面语。如《走一走, 再走一走》 (莫顿·亨特) 第一题:“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情节, 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提问的书面语色彩很浓厚。
更多实例可以参照人教版初中六册语文书后面的练习系统的提问, 在此不做过多的实例列举。
三、课后练习题提问中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是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是在遵循民族语言内部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本民族语言的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而设计的种种优美的语文表达形式。” (史灿方著, 《修辞学理论与语言应用研究》) 初中六册语文课后练习系统中所涉及到的修辞格总数为39次, 其中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等。六册书中涉及到修辞格的练习题总共有39题, 其中对修辞格知识进行介绍的有7处, 共8个辞格。从题量的分布看, 主要集中在七八年级, 从年级上看, 主要以后半年居多。从具体的辞格训练来看, 比喻辞格占绝对优势, 六册书39题辞格训练题, 比喻占了10题。
四、课后练习题提问中语境的因素
以往的课后练习题, 思想上往往出现一元化的倾向, 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题型也比较单一, 作业方式较雷同, 作业题量大, 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课后练习重视度不高, 有些甚至视而不见。新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后练习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因素, 针对不同的学习个体, 根据学生多元智能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 布置可供选择的、适量的语境式作业, 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中语境式的训练类型主要包括结合上下文语境 (结合课文) 、虚拟语境 (虚拟动作主要包括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等) 、认知语境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和社会文化语境四个方面。其中语境训练的总数达187次。
这套教科书的课后练习系统以结合上下文语境 (结合课文) 的练习为主, 体现了初中阶段语文结合语境能力训练的重点。结合虚拟语境的练习比结合认知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的要多, 在六册书中结合社会文化语境的训练题目只有5题。每个年级的训练量也存在差异, 七八年级涉及语境的训练量明显多过九年级。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2]黄秀凤.修辞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月刊, 2000, (4) .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4]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7.
【关键词】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练习设计
综观国内几套教材,笔者发现诸多问题。笔者试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加以分析,提出其现存的问题以供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阅读课文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4课,其中教读课文12课,自读课文12课,笔者依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对每课课后练习设计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练习数目过量。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习题显然是过量的,以下是每课之后的练习题数量表格:(此练习题的数量经过了细化,包含了每一道练习中的各个具体的小题以及诸如阅读一段文字之后要求回答的各个小题)(表格一)
从表格一中我们得出一些数据:所有题目总数达164道,百分之八十的篇目后习题数量超过五道,其中古诗文两个单元共八篇古诗文,要求背诵的有五处,其中四处是要求全篇的背诵。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中明确阐述:“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每课的课后练习应该“少而精”,一般3-4道题,最多不到5道题,显然,人教版练习是过量的,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势必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语文。
2.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教育目标是指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1956年,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共分为六级: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从利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人教版初中教材第六册的分析中得出以下数据:(表格二)
从数据可以看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中低层次的知识和理解各占34.78%和47.10%,而较高层次的分析,综合及评价则占得少之又少,总数仅仅不到百分之二十。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的阅读部分阐述如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割裂开来。”显然,在现有的练习设计中较高要求的“欣赏和评价能力”和较低要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比重不尽合理,还缺乏进一步的结合。
好的练习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这既符合思维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实际。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他所划分的这六个层次体现着学生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过程,这六个层次是连续的,相互蕴含的。而我们从数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教版的课后练习设计并没有遵从这些规律,较低层次过多,较高层次过少。
3.开放性、实践性不够。从表格一中可以看出,课后练习设计大多数为知识和理解层面的题目,而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层面的题目仅占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的练习设计中多揣摩语句、背诵、相关文章对比分析、练笔的类型。尤其是综合层面的题目多数为改写篇目或是新一段文字的阅读理解。其练习设计的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变化。
二、对练习设计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1.为教材练习系统的编排寻找理论依据。目前没有一种理论与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直接有关,研究者们常常用课程标准或教学目标来进行衡量,视角还不够宽广,缺乏普遍认同的练习设计的整体建构。因此,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从语文学科的理论层面入手,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为语文教材的练习设计构建起理论的支持。
其实目前有很多关于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如本文采用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还有其他的理论依据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他将人类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分别是:言语信息、智慧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巴雷特将阅读中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类:文字理解、重组、推断性理解、评价和鉴赏。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应该运用这些理论为我们的课后练习寻找一种理论框架,使我们的课后练习更能适合学生的情况,巩固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教材的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练习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内容安排应由简到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形式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只有这样的练习设计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我们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练习的编排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突出整体性,只有这样练习系统才可以真正起到练习的作用。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思索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一套教材的好的练习是不可缺失的。而目前,国内对于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研究还不是很多。文中笔者只是暂时对人教版2002年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了分析,希冀对下一步的编写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高耀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试评.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5):58
[2]马爱莲.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语文教学研究,2005(12):1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文平.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小学语文,2007(2):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张玉祥.初中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语文建设,2007(2):34
【初中语文练习及答案】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综合练习06-01
初中语文复习修改病句练习题07-25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练习12-01
小学六年级语文练习题及答案06-29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含答案)07-08
初二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练习及答案11-10
高一语文一册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11-08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提升练习题及答案10-08
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09-26
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