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篇1

1,当人们沿着需求曲线往下移动时,边际替代率递减

()2,当人们沿着需求曲线向下移动时,效用水平上升

()3,恩格尔曲线总是向上倾斜的()4,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劣质商品 p114

()

5,吉芬商品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和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同

()6,l劣质商品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总效应和价格变动的方向相反

()7,吉芬商品和劣质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带来的数量变化增加,而收入效应带来的数量变化减少

8,正网络外部性比如攀比效应:消费者愿意购买一种产品是因为其他人也购买了。

()9.负外部性比如虚荣效应:消费者希望拥有与众不同的产品

()

计算题 一,剧院经理把去该剧院的人分为两个群体:普通大众和学生。并且普通大众的需求曲线是:Q1=500-5P ,学生的需求曲线:Q2=200-4P 1,以纵轴表示P,横轴表示Q,在图上画出两条需求曲线。如果当前的价格为35美元,求各个群体的需求数量

2,求出各个群体在当前价格和数量下的需求价格弹性

3,如果每张票是35美元,在门票销售中剧院是否获得受益最大化?请解释 4,如果想获得最大化受益,对各个群体应该收多少钱门票?

第六章 一,判断题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一般应用于至少一种投入要素固定不变的场合p189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篇2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 内容偏重于理论分析, 较为抽象

微观经济学逻辑严密, 其内容主要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论及市场失灵等, 每一个理论都是从严格的假设前提开始, 通过一大堆数理分析得出其结论, 这种被量化的结论往往比较抽象, 与现实有一定距离, 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有一定难度。比如, 在生产理论中讲述厂商均衡时, 对于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让学生很快理解, 但对于其最后得出的结论MRTSLK=w/r即:为了实现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 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我们很难让学生轻松理解和记住。对于微观经济学中难以理解的内容, 通常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死记硬背, 学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内容多, 时间紧

目前该课程多数高校采用的是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教材, 其优点是逻辑性强, 系统性好, 但缺点是内容过多。在大一阶段, 学生的思维方式基本还处于高中的“填灌”模式中, 自学能力还较弱, 对大学的学习方式还不太适应。而微观经济学作为大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身难度也较大, 学生学起来会感觉吃力。所以在教授这门课程时, 尤其课程刚开始时, 需要把教学进度放慢一些, 让学生能有一个充分吸收和理解的过程。另外, 由于课程内容多, 时间紧, 且该课程多数为统考课程, 为了完成教学内容, 老师们通常是快马加鞭, 一路赶着走, 尤其到后面的章节, 已经不太能顾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了。因此, 这门课程的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是其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客观原因之一。

3. 学习难度大

首先, 大一的学生通常经济学基础都较薄弱, 很多基础概念都未能掌握, 但微观经济学中术语、概念较多, 初次接触经济学知识的大一学生通常会感觉理解吃力;其次学习微观经济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如微积分知识和图表的运用等, 但学生尤其文科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 一遇到数理分析就反应迟钝, 难以跟上老师的讲授进度;再次, 微观经济学中的图形较为复杂, 如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图都由七条曲线构成, 学生通常很难准确记住;最后微, 观经济学的内容通常前后关联, 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 但学生由于基础差及懒惰等原因, 往往学到后面已经忘了前面, 所以感觉是越来越吃力, 到学期末, 能轻松跟上老师进度的学生已是寥寥无几, 最终结果是这门课程的考试补考率高、平均分低。

二、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 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手段。微观经济学中有大量的复杂图表和数学推导进程,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较好地利用其动态性展现曲线生成过程、公式推导进程等, 既能为老师节省时间、精力, 又能让学生看得更轻松、准确, 使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理解同步进行, 对提高教学效果有较好的帮助。但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进度的把握, 许多学生反映老师更换页面太快, 目不睱接, 根本没有时间去消化。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适当地结合板书, 是更为科学的教学方式。

2. 增加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由于微观经济学内容比较抽象, 理论性强, 所以在讲解理论的过程中较好地结合案例,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案例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选取的案例应是学生在生活中就能看到、体会到的, 简单易懂的, 并且应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如果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讲一些有趣但与教学内容不太相符的案例, 则是浪费时间, 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此外, 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 每一个理论的讲授都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提问开始, 启发学生首先进行思考, 再引出问题, 这种方式能使教学互动较好的展开,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因此, “设问开场白”这个小手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喜爱。如果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能较好地结合, 则教学效果会更为理想。

3. 加强学生课外阅读

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的布置, 这是学生掌握基础内容所必须。但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仅此是不够的。由于学生经济学基础薄弱, 要学好这门课程, 还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方式丰富自己的经济学知识。由于大一的学生思维方式还停留在高中“填灌”模式阶段, 自学能力较为有限, 且大多数学生有比较强的惰性, 因此这一阶段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引导, 提供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目录、布置一些选题让学生去收集资料撰写一些小论文, 或进行一些课外讨论等, 都能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目前许多高校开展的“读、写、议”改革, 督促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思考,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 要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的“读、写、议”活动, 需要加强平时考核, 将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成绩记入总评成绩并提高其比重, 改变学生平时不学、到考试时临阵磨枪、死记硬背、蒙混过关的考核状况。

4. 鼓励学生选修一些经济类基础课程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同时, 可以鼓励学生选修一些经济类基础课程如经济学基础等, 让学生在选修课中掌握一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概念和知识, 减轻微观经济学教学的难度。微观经济学属于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而作为必修课必然要追求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 必然会对一些基础层面的知识有所忽略。而选修课有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扩充知识面,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必修课的不足。

5. 精简教学内容, 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繁杂, 课时相对不足, 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所取舍, 对课程的核心内容要详细讲解, 并在授课、作业、讨论、考试等各个环节不断重复, 让学生扎实掌握课程核心内容。而对其它内容, 则可以进行基础性讲解, 或让学生在课外自学, 保证课程核心内容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 伴随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微观经济学在高校经管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地位已毋庸置疑, 且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还在不断上升。因此, 面对这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 我们要不断分析和总结, 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 努力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庆.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1)

[2]李向民.微观经济学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0 (11)

跑步的微观经济学 篇3

为了多收获一对主动献上的膝盖,有人把计步器绑在了狗腿上,有人每天没事绑着手机在窗边缓缓降下又升起,有人把手机绑在鞋带上翘起二郎腿匀速抖腿,有人因运动过量差点导致截肢……

晒步数对你来说是一种风潮,对商人来说是一笔生意。

跑步也是大花销

今年你要跑北京马拉松没那么容易了,6万多人抢3万名额,基本是2比1的中签率,去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只有1.8万人的跑步名额,居然有200万人争抢。

“半马”报名费160元,“全马”200元,在不用抽签的2013年,北京马拉松3万个名额仅13个小时就被一抢而空。如果没抢到,你还可以淘宝找黄牛,一上海跑友愿意出价5000余元购买名额。

在田协注册的马拉松赛事,2011年全国为22场,2012年为33场,2013年有39场,2014年有53场。2014年全国马拉松参赛人数超过90万人次,狂热的跑步信徒让2014年“北马”总营收近3000万元,使其跻身世界十大马拉松赛之列。

有预测说,中国的跑步经济市场份额在300亿元。除了各大城市的马拉松赛事以外,这个数额还包括跑步者长年累月的头巾、水壶、腰包、护膝、遮阳帽、防风镜、计步器、速干衣、压缩袜、心率计、运动鞋、智能手环、运动耳机,以及去参加比赛的高铁票、住宿费、保险费和App服务。

好的装备是新手坚持的动力

吴大萌手机中的Days Matter显示,她开始跑步已经605日了。两年前,她还是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大四学生,“身边有个特别女神的姑娘天天在朋友圈晒自己跑步的截图和燃烧的卡路里”,大学800米测试没有达标让吴大萌痛下决心要在毕业前“完成一个牛逼的to do list”。故事的结局是,吴大萌同学最终跑了全程马拉松,在TNF 50公里越野中拿到了小金人,还用一个半夜刷了北京二环,后来又跑了二号线、三环,以及72公里的四环。

开始跑步时,吴大萌会带上耳机放一些喜欢听的音乐,后来经常在马路上跑步,边跑边听很不安全,就放弃了这个习惯。但运动手表是必须买的,从2200元的GARMIN620开始,虽然吴大萌并不怎么关心自己跑步时的心率。

跑步圈有很多女生,她们很容易因减肥而开始。到现在,跑步已经成为吴大萌的习惯。“很多时候为了缓解一天积累的情绪。有时天气好了,我就会出去跑20公里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好了,出去跑一圈庆祝;心情糟糕时,出去跑一下发泄。”

跑步最费鞋,跑鞋每800公里就要换一次,“说起跑步装备,这真是一大笔账,光跑鞋我就有十几双”。在这些装备里,除了1280元的Nike air zoom,就是3200元的GARMIN Fenix3运动手表,最便宜的是69元的小米手环。

Fenix3并不是必须的装备,吴大萌也不太喜欢研究自己的运动数据,但Fenix3绝对是跑步圈里“装X必备”,吴大萌说,“对于新手来说,好的装备无非就是花了大价钱给自己点坚持的动力”。

在《跑步圣经》的诞生地美国,Runners World杂志上有一篇《在美国跑上一辈子要花多少钱?》,把美国跑友分成三个档次:节俭型花费14358美元,资深型花费56942美元,土豪型花费为212872美元。有好事者算出了中国版本:节俭型14100元,资深型243000元,土豪型1101900元。

这样的消费量级能支撑起多少家上市公司?

中国人喜欢夜跑

持续的跑步热,让不少可穿戴智能设备公司把重兵布在了运动手环上,跑步数据记录和社交的App也走红。跑步App中用户较多的有Nike+、悦跑圈、腾米跑跑等,红杉资本、软银中国等VC都在跑步App里投入了赌注。小米手环也借着69元的小米价成为国内运动手环出货量最大的设备。

“我们公司报销所有跑步比赛的报名费。”华米科技北京总经理王辉在进入华米以前就是一个跑步爱好者。

2014年8月,小米手环第一个用户数据在华米公司的后台激活,随着用户人群的增加,华米的数据分析师发现跑步是手环人群的重要应用。“每周一次,跑三到五公里,我们把他定位为一个严肃跑者,”王辉说,“一千多万的累计用户,可能有20%的跑步发烧友。”

今年年初,华米开始成立“米动跑团”,后来还把千万级用户的跑步数据做成“米动指数”。在米动指数的监测里,“随着冬天到来,跑步频次大幅下降”,王辉说:“我们抽验了好多天,对比了北京市雾霾天气和跑步的关系,发现雾霾虽然有影响,但不如气温的影响大。”

让人们跑起来是华米的使命。“我们不像Nike、Adidas,卖出一双跑鞋就完成任务,我们的考核标准是手环的日活和月活。”王辉说,“华米不是一家传统硅谷的硬件公司,我们把用户以互联网方式来经营和运营。”

北上广才是跑步经济的核心区,总部在合肥的华米科技,把庞大的后期运营团队放在了北京,负责后台软件大数据以及以跑步为主的市场活动和体育运营。他们占了华米公司人力资源的30%。

与竞技体育不一样,跑步有着最广泛的市民基础以及社交倾向,这使跑步经济更有群众基础以及参与性。2014年,运动App咕咚发布了《2014年中国运动白皮书》,2000万注册用户中,有58%的人运动方式是跑步,走路和骑行分别是22%和13%。报告还显示,中国人喜欢夜跑,占总跑者的73.44%,尤以晚上8点至10点居多。

跑步数据其实是社交货币

跑步经济的直接受益者是Nike、Adidas以及New Balance。New Balance在广州开了全国第一家跑步系列主题店,Adidas也在上海“跑步圣地”的徐汇滨江设了Adidas Runbase。Nike跑步产品已经占到公司全部营收的20%,每年还有30%的增长率,远超足球和篮球两种品类。

以跑步为基础,充满互联网思维的Nike也开始了跑步粉丝的运营。Nike推出一系列的手机应用,涉及减肥、跑步社交、专业跑步训练。卖鞋虽然是主业,Nike也推出了跑步手表,可以计算卡路里、追踪速度、计算心率。

2015年7月,李宁跟华米科技合作,推出了两款智能跑鞋。据王辉透露,11月底,这些装有智能芯片的跑鞋已经出货26万双。“比如说你是前脚掌着地还是后脚掌着地,手环是没法测的。”

众安保险也费尽心思给跑步者设计了一款产品,每天跑一次步,就能抵扣你的保费费用,本月跑步步数越多,下个月需缴保费就越少。

“跑步经济的浪潮推动了智能硬件需求的具体化。”王辉说,“智能设备反过来拉动了跑步经济的前进,有些人是想试用我们的手环而开始跑步的,也有些人是为了试用某个App而跑步。每天向朋友圈上传的跑步数据,其实是你的社交货币。”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篇4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

2、等产量线

3、等成本线

4、固定成本

5、可变成本

6、短期成本

7、长期成本

8、边际成本

9、正常利润

10、价格差别(价格歧视)

11、寡头垄断市场

12、卡特尔

13、准地租

14、经济租金p.124

二、选择题

1、当劳动的(L)总量下降时,(D)。

A.AP是递减的;B.AP为零;C.MP为零;D.MP为负。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 产量曲线(D)。

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

3、当AP为正但递减时,MP是(D)。A.递减;B.负的;C.零;D.上述任何一种。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5、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B)。

A.产量提高了;B.成本增加了;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

6、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划分取决于(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称为(B)。

A.平均成本;B.固定成本;C.长期成本;D.总成本。

8、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A.可变成本;B.平均成本;C.机会成本;D.隐含成本。

9、如果企业能随时无偿解雇所雇佣劳动的一部分,那么企业付出的总工资和薪水必须被考虑为(C)。A.固定成本;B.可变成本;C.部分固定成本和部分可变成本;D.上述任一种。

10、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C.总成本下降;D.平均可变成本上升。

1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C)。

A.规模报酬有关;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1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A)。

A.规模报酬有关;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C.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有关;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13、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B)。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C.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D.原有厂商退出了该行业。

14、假定在某一产量水平上,某厂商的平均成本达到了最小值,这意味着(A)。

A.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B.厂商获得了最大利润;C.厂商获得了最小利润;D.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C)。A.P=AR;B.P=MR;C.P=MC;D.P=AC。

16、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 营业(B)。

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

17、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B)。A.厂商在短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条件。

18、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A)。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C.是否得到了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D.肯定得到了最少利润。

19、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C)。

A.提高价格一定能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D.以上都不对。

20、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B)。A.Ed>1;B.Ed<1;C.Ed=1;D.Ed=0.21、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C)。

A.P=MR=MC;B.P>MR=AC;C.P>MR=MC;D.P>MC=AC。

22、如果市场价格超过平均成本,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多卖1单位时(D)。

A.对总利润没有影响,但会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B.总利润会减少;C.厂商总收益会减少,其数额等于P-AC;D.总利润会增加,其数额为MR-MC,并缩小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之间 的差额。

23、完全垄断厂商达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B)。

A.MR=MC;B.MR=SMC=LMC;C.MR=SMC=LMC=SAC;D.MR=SMC=LMC=SAC=LAC。

24、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短期均衡发生于(C)。

A.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时;B.平均成本下降时;C.主观需求曲线与实际需求曲线相交,并有边际成本等于主观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时;D.主观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

25、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D)。

A.厂商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B.厂商一定不能获得超额利润;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D.取得超额利润,发生亏损及获得正常利润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26、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必然有(B)。

A.价格大于长期平均成本;B.在均衡点上,主观需求曲线上的弹性大于实际需求曲线上的弹性;C.资源在广告中浪费;D.边际成本等于实际需求曲线中产生的边际收益。

27、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B)。A.上升阶段;B..下降阶段;C.水平阶段;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28、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B.品质竞争;C.广告竞争;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29、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A.要素的边际收益产量递减;B.要素生产的产品的边际效用递减;C.要素参加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D.以上均非。

30、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与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两种条件下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相比(C)。

A.前者与后者重合;B.前者比后者陡峭;C.前者比后者平坦;D.无法确定。

31、如果政府大力提倡用先进的机器来替代劳动,这将导致(D)。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D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2、既要提高工资又要避免失业增加的希望在下列哪一情况下比较容易实现?(D)。

A.劳动的需求富有弹性;B.劳动的供给富有弹性;C.劳动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D.劳动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

33、正常利润是(D)。

A.经济利润的一部分;B.经济成本的一部分;C.隐含成本的一部分;D.B和C都对。

34、下列判断哪一句是错误的?(C)

A.经济地租属于长期分析,而准地租属于短期分析;B.经济地租系对某些特定要素而言,而经济利润则是对整个厂商来说的;C.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则其要素存在经济地租;D.一种要素在短期内存在准 地租,并不意味着长期中也存在经济利润。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报酬递减规律(或称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又可称为生产要素可变比例规律?

答:在既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某种产品时,若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变动,其余要素固定不变,则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开始阶段,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可能出现递增现象。而当可变要素逐渐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将意味着固定要素与可变要素的结合中可变要素相对过多,而固定要素则相对不足,这时,继续增加可变要素虽然可以使总产量增加,但总产量的增加量则出现递减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报酬递减规律(或称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而且由于它是以除一种要素以外的其它要素都固定不变为前提的,所以,又可称为生产要素可变比例规律。

2、为什么说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替代?举例说明?

答: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特征所决定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当产量水平保持不变时,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更具体地说,为保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不变,增加一单位要素A的使用,必须放弃的要素B的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特征是趋于递减,这是因为,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A的增加,它的边际产量在 递减,这样,每增加一定数量的A所能代替的B的数量就越来越少。当A增加到使边际产量为零时,再增加A 会使产量下降,这就构成了用A替代B的界限。所以,生产要素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替代。

3、为什么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U形曲线?

答:可参考p.68和p.73。

4、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答:可参考p.62

5、在竞争条件下,为什么厂商在其产品高于产品边际成本时没有获得最大利润,而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却得到了最大利润?

答:可参考p.87-88

6、在生产的三个阶段中为什么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Ⅱ阶段? 答:可参考p.62-63

7、一个企业主在考虑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哪一个?为什么?

答: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因为,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Ⅱ阶段,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Ⅱ阶段的右界点是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加雇佣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带来总产量的增加,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8、为什么完全竞争中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答: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假定信息是充分的,每一个厂商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没有办法改变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厂商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非但不会形成有利于自己的竞争条件,相反却会增加自己的成本,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自然不愿意花任何金钱来做广告。

9、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为什么行业中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在长期均衡时都会为零?这是否意味着厂商的生产变得没有意义?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各厂商根据市场的均衡价格调整厂房设备规模,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当一个行业处在长期均衡状态时,就意味着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每个厂商既没有超额利润(即经济利润为零),也没有亏损。这时,在这个行业既没有新的厂商加入,原有厂商也不再退出。而留存下来的厂商就能够在比较稳定的市场状态下进行生产,并获得正常利润,因此,厂商的生产还是有意义的。

10、为什么有时发生亏损的厂商会选择继续生产而不是关闭? 答:当产品的市场价格下降,使任何产量的平均收益都低于平均成本,这时厂商面临着亏损。但是,如果厂商停止生产经营,仍然需要支出固定成本。也就是说,不管生产与否,固定成本的支出是既定的。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只要销售收益在可变成本之上,厂商就可以选择继续生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销售收益除了可以收回全部课本成本之外,还可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

11、为什么利润极大化原则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MC=P?

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MC=MR=P。

12、“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答:同意。因为在短期,只要销售收益能够补偿可变成本,厂商就可以生产,只有当销售收益不能补偿可变成本时,厂商才会考虑关门;而在长期不存在固定成本的概念。因此,厂商做出关门的决定并不是取决于固定成本。

13、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且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正确。行业长期均衡是经过长期竞争形成的。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留存下来的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好的经济效率,即最低的成本,厂商正好盈亏平衡,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若不是这样的话,该行业就没有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14、论述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和特点。

15、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 答:不完全正确。虽然从理论上说,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性,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的唯一卖者。但是在实际中,垄断厂商的定价还是要受到其他主体的制约。(1)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2)其他厂商如果看到有丰厚的利润,就会努力生产相似的替代品,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产品失去销路,市场就会被相似替代品夺走;(3)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

16、垄断厂商一定能保证获得超额利润吗?如果在最优产量处亏损,他在短期内会继续生产吗?在长期内会又怎样?

答:垄断厂商并不保证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在短期内,垄断厂商是否继续生产取决于P与SAVC的关系。在长期,垄断厂商会采取很多措施,在所有措施都不见效后,就会停止生产。

17、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是如何实行价格歧视和获得垄断利润的?

18、假设某一垄断厂商在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处生产,他将如何调整产量以增加其利润?

19、“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应该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请你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判断这一主张正确与否。

答:不完全正确。第一,在不同的行业,企业规模大小的要求并不相同。第二,在许多行业内,要求形成不同规模企业同时并存的格局,以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20、按西方经济学家的看法,能否说“产品差别程度越大,则产 品价格差别越大”?

答:可以这样说。产品差别造成了垄断,才能使垄断厂商按不同质的产品价格来出售自己的产品。

21、什么是差别定价?它的前提条件和经济影响如何?

22、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推出不同品牌的同一产品是否有必要?

答:有必要。垄断竞争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即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引起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存在差别,每一种有差别的产品会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以自己的产品特色在这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由此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因此,厂商推出不同品牌的同一产品是有必要的。

23、为什么说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其他产品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24、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是如何决定的?产生工资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25、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26、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27、为什么说利润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试比较正常利润、超额利润、垄断超额利润的异同。

答:首先,利润不仅是厂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机,也是评价厂商生产经营活动优劣的标准。其次,利润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也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某个行业或某种产品的超额利润,会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入,反之,负利润即亏损会引导社会资源的转移。再次,利润也是厂商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正常利润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作为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是对创新的奖励和对承担风险的补偿。垄断超额利润是指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28、根据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大小,说明收入分配的状况。

四、计算题

1、完全竞争行业某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为LTC=0.1Q3-10Q2+300Q,其中Q为月产量。求厂商长期均衡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解:产量为50,价格为50,利润为0。

2、已知生产函数为Q=f(K,L)=KL-0.5L2-0.32K2,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令上式的K=10。(1)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AP)函数和边际产量(MP)函数。(2)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

(3)证明当AP达到极大时AP=MP=2。解:对于Q=KL-0.5L2-0.32K2 令K=10 则Q=10L-0.5L2-0.32*102

=—32+10L-0.5L32(1)AP=10-0.5L-——

L

MP=10-L(2)当总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10;

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8;当边际产量达到极大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0。(3)当L=8时,平均产量达到极大值

AP=10-0.5L-——=10-0.5*8-——=2

L

MP=10-L=10-8=2 所以,当AP达到极大时,AP=MP=2

3、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QD=50000-2000P和QS=40000+3000P。求:

(1)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厂商的需求函数是怎样的?

解:(1)市场均衡时QD=QS,即50000-2000P=40000+3000P,均衡价格P=2,市场的均衡产量Q=QS=QD=40000+3000×2=46000。

(2)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故厂商的需求函数是P=2。

4、设某垄断厂商的产品仅在两个不同条件的市场实行差别价格销售,其总成本函数和产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TC=Q2+10Q,Q1=32-O.4P1,Q2=18-0.1P2。

(1)求利润极大时的P1、P2、Q1、Q2。(2)差别定价时垄断厂商的利润。

(3)上述的差别定价较之单一定价使厂商增加了多少利润? 解:(1)P1=60,P2=110,Q1=8,Q2=7;

微观经济学习题-导论(一) 篇5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学:经济学研究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厂商与家庭在市场上如何扮演产品生产者(提供者)、消费者和生产要素供给者等行为;这些供需行为如何决定个别物品、劳务的价格、数量,以及这些市场的机制与政府如何影响资源的配置。由于微观经济学分析的焦点是“相对价格”的决定于影响,因此又称为“价格理论”。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其主题是整个经济社会的综合行为,所讨论的是一些总量与平均量变数的决定与变动。在这些总量与平均量变量中,最主要的有国民收入、就业量、失业率、平均工资、物价水平、外汇收支与经济增长率等,故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收入理论”。

4、机会成本:由于资源数量是有限的、稀缺的,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时,我们必须放弃另一种物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一种物品的产量(即次优的产量),就是生产当前物品的机会成本。

5、实证分析:经济学中两种分析方法之一,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中间不包含任何的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6、规范分析:经济学中两种分析方法之一,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另一种重要方法,经济学常常要对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结果做出评价,回答经济过程应该是什么问题,此时进行的分析为规范分析,其显著特征在于,在规范分析中往往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出发,得出对与错、是与否的结论。

7、静态分析: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要的条件,但是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8、动态分析:是分析均衡随条件的改变而进行调整的过程和路径。

二、单项选择

1、经济学是研究()。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

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2、下属物品和服务哪些不具有稀缺的特性()。

A.空气

B.矿泉水

C.食物

D.安全保卫

3、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是自私的,所作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4、下列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问题

5、下列说法()可以用机会成本的概念给予说明。

A.杀鸡焉用牛刀 B.物以稀为贵 C.买卖不成仁义在 D.薄利多销 E.以人为本

6、边际报酬递减意味着()。

A.投入越多,产出越多 B.投入越少,产出越少

C.最后投入的一个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总产出增加有递减趋势

D.如果你想得到一个特定的产出规模,你一定能找到一个特定的投入要素组合以实现确定的产出规模

7、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觉得主要由()做出。

A.政府

B.生产者

C.消费者和政府

D.家庭和政府 E.生产者和消费者

8、下列()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畴的。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机关及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研究

9、经济增长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移动 C.沿着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滑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不能说明经济增长问题

10、当你走到大学校园时,这意味着你做出一种选择,下列费用()不能看做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A.因为你上大学而损失的打工所得

B.因为必须听课而损失的休息时间

C.住宿费和餐费

D.你必须缴纳的学费

11、经济学研究的四大问题可以归纳为()。

A.什么、为谁、何时、为什么 B.为谁、何时、什么、哪里 C.如何、什么、何时、哪里

D.什么、如何、为谁、谁做决策

12、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为()生产。

A.政府

B.消费者

C.想买但是买不起的人 D.买得起,但是不想买的人

E.想买并且买得起的人

13、由市场配置资源以为着()。

A.所有的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B.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规则(机制)实现的 C.政府能够决定谁获得多少消费品

D.要得到急需的物品你只能走后门

14、下列()符合经济学中有关经纪人的假设

A.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B.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C.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D.如果可能,我会买下全世界的黄金

15、实证经济学不意味着()。

A.它能回答什么问题 B.它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C.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D.数学和统计学是经常用到的分析工具

16、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区别在于()。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17、下列()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05年

D.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微软公司的1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你肯定能赚不少钱

18、下面有关政府决策的说法,()是正确的。

A.政府觉得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才存在 B.政府决策是对企业决策的替代 C.政府决策是对失灵市场机制的修补

D.政府决策不会像市场机制那样存在失灵的领域

19、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才存在 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才存在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20、经济学研究过程中,经济学家不仅注意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更注意研究经济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下列各种情况下,()体现为因果关系。A.利率水平提高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 B.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交通受阻,造成最近城市市场上新鲜蔬菜的价格上涨了0.2 元钱

C.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城市下岗职工的人数减少了

D.美国军队进入海湾地区,构成对海湾石油运输和石油生产的潜在威胁,中国国内生产者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使用量

选择题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习题及部分答案 篇6

1.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B)

a 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变化;

c消费者偏好变化; 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2.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400-5P时的均衡价格为50,当需求函数变为Qd=600-5P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B)

a 低于50

b 高于50 c 等于50

d 不变

3.下列命题中哪个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A)

a.征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c.1982年8月政府把贴现率降到10%

b.1981年失业率超过9%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4.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歉收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B)

a.政府规定的购买量限制

b.谷物价格上涨

c.劝说人们减少购买量的广告

d.谷物贸易量的增加

5.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B)。

a.增加30单位

b.减少30单位

c.增加130单位

d.减少130单位

6.在完全竞争市场中,(C)。

a.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而企业不是

b.消费者和企业都不是价格接受者

c.消费者和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

d.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消费者不是

7.LAC曲线(A)。

a.当LMC<LAC时下降,而当LMC>LAC时上升

b.随LMC曲线下降而下降

c.随LMC曲线上升而上升

d.通过LMC曲线的最低点

8.一个企业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应该关闭?(A)

a.P<AVC

b.P<SAC

c.发生亏损时

d.SMC>MR 9.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b.非价格竞争的种类不同

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

d.以上都不对

10.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只能通过对(D)调整来实现最大利润。

a.生产规模

b.价格

c.全部生产要素

d.产量

11.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出现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是因为产品价格(A)边际成本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大于或等于

12.当市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相切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价格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产量较高但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则该市场属于下列哪一类(B)。

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寡头垄断

13.总效用达到最大时(B)。

a 边际效用为最大;

b 边际效用为零; c 边际效用为正;

d 边际效用为负。14.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是(B)。

a.上升

b.先上升达最大值后下降

c.下降

d.先下降达最小值后上升

15.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呈现“收敛性蛛网”的条件是(A)

a.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

b.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c.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

d.以上均正确

16.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D)

a.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线c.与横轴平行的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7.MC曲线达到最低时(A)

a MP最大

b AVC最小

c

TC最大

d AC最小

18.当某人面对一张彩票时,如果是2121),则意味着这个人是属于下列哪一类人(A)

a.风险回避者

b.风险喜爱者

c.风险中立者

d.都不是

19.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如果具备下列条件(B),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就会向后弯曲.a.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方向变动

b.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以上都不对

2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a 需求量增加;

b 需求量减少; c 需求增加;

d 需求减少;

21.下列哪个市场的垄断程度最强、竞争程度最弱,消费者的权益最易受到侵害?(A)a.完全垄断

b.垄断竞争

c.完全竞争

d.寡头垄断

22.均衡价格随着(C)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3.对低档物品来说,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意味着其(B)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用,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用,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c.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用,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d.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用,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24.完全竞争企业在短期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状态,实现了生产者均衡时,其盈利状况为(D)

a. 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b.利润等于零

c.最小的亏损

d.都可能

25.电力部门对一定用电量如1——100度实行低价,对增加的电力如101——200度实行高 价,厂商在确定价格时实行的价格歧视是(B)

a.一级价格歧视

b .二级价格歧视

c.三级价格歧视

d.垄断价格

26.政府对某类商品规定最高价格,如某些国家规定了房屋最高租金,其后果是(D)

a.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

B.供给不足的现象消失

c.供过于求的现象加剧

d.供不应求的现象加剧

27.完全理性是指消费和厂商以利己为目的经济人,他们自觉按(A)原则行事。

a.个人利益最大化

b.资源最优配置

c.有利于经济发展

d.正的外部性

28.在囚犯的两难选择中,(C)。

a.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好的结果

b.双方进行合作,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c.双方独立依照自身利益行事,导致最不利的局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9.如果人们对闲暇的需求增加,那么(D)

a.工资率下降,劳动的供给量会增加

b.工资率下降,劳动的供给量减少

c.工资率上升,劳动的供给量会增加

d.工资率上升,劳动的供给量减少

30.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这是指下列哪一种生产函数的规模(B)

a. 规模经济规律

b.规模报酬规律

c.适度规模

d.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纸上)

1.在(BD)的假设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的单个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才是符合理性的、一贯的,从而是可预料和可分析的。

a.机会成本

b.理性的经济人

c.边际效用递减

d.完全信息假设

2.市场均衡分为(AC)

a.局部均衡

b.特殊均衡

c.一般均衡

d.整体均衡

3.钢笔和墨水两用品的关系是(ACD)

a.互补商品

c.钢笔价格的上升与墨水的需求量成同方向的变动

b.替代商品

d.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值

4.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AD)

a.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b.该均衡点有MRS12= P2 / P1

c.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交的点

d.表示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 5.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

(BD)。

a.是无数条短期边际(SMC)曲线的包络曲线

b.是无数条短期平均(SAC)曲线的包络曲线

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大总成本

d.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6.在MR=MC的均衡点上,厂商(BD)。

a.一定是盈利的b.如果是亏损的,一定是相对最小的亏损

c.如果是亏损的,一定是相对最大的亏损

d.如果是盈利的,一定是相对最大的利润

7.在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分为(AD)

a.不变投入

b.劳动

c.资本

d.可变投入 8.短期生产的第三阶段的产量曲线的特征为(ACD)

a.劳动的边际产量是负值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

c.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小于劳动的平均产量

d.劳动的总产量呈下降趋势量

9.下列何种厂商的供给曲线不能给出定义,因为在这几种情况下,价格和厂商的产出之间不存在唯一的关系(ABD)

a.垄断厂商

b.垄断竞争厂商

c.完全竞争厂商

d.寡头垄断厂商

10.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AD)。

a.可以是同质的 b.可以是有差异的 c.必须是同质的 d.必须是有差异的 11.正常利润是(BC)。

a.经济利润的一部分

b.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c.隐含成本的一部分

d.以上都是

12.消费者剩余是(BD)。

a.消费过剩的产品

b.主观感受c.支出的货币的总效用

d.消费者买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大于货币的总效用

13.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基本性质是:(ABD)

a.要素的供求双方人数很多

b.要素可以充分自由地流动

c.要素的区别比较小

d.要素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

14.一个卡特尔要使利润极大,必须满足下列条件(BCD)

a.厂商间平均分配产量

b.厂商间有某种分配利润的制度

c.给每个厂商分配定量定额

d.使每一厂商的边际成本等于行业的边际收益 15.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状态时的条件包括(ABCD)

a.短期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

b.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d.平均收益等于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

e.平均收益等于长期平均成本但小于短期平均成本

16.以下正确的是(AC)

a.劳动供给曲线具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b.随着工资的上升,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劳动供给量增加

c.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d.只要工资上涨,劳动供给量就会增加

17.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下列哪些会决定某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ACDE)a.有无替代品

b 供给量的大小

c.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

d.生活的必需程度

e.时间

18.经济学家认为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最低,这个结论的依据是垄断市场(CE)

a.产量高

b.价格高

c.社会福利的损失

d.生产成本低

e.寻租

19.以下哪项是青年农民小周进城打工的机会成本(BCD)

a 继续上学获得人力资本提升的净收益

b 在家务农所获得的净收益

c 往返家里和城市所花的路费

d 学费

20.从长期看,如果厂商的生产函数中,那么厂商(BCD)a.长期平均成本递增;

b.长期平均成本递减;

c.规模收益递增

d.规模报酬递增。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纸上)

1、规模经济

2、边际替代率

3、市场均衡

4、价格歧视

5、恩格尔定律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纸上)

1、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0.5 X20.5,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 ,P2,消费者的收入为M。分别求该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函数。

《微观经济学》框架式教学探讨 篇7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均衡分析,消费者,企业

一、问题的提出

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其主体内容来源于经济学理论发展史的两次革命(第二次和第三次)。其中“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产生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凯恩斯革命”(第三次革命)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二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对这两大理论体系进行了综合,将主要研究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归纳为《微观经济学》;将主要研究总体经济运行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归纳为《宏观经济学》,由此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体系引入国内后,为了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相区分,我国理论界称之为《西方经济学》。

在我国大学本科高等教育阶段,《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思维范式。当前,《微观经济学》已成为经管类专业本科生的经济基础课,甚至成为很多其他专业本科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微观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繁多、结构复杂的系统性理论体系,对逻辑推演和数理分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该课程教学中,普遍感觉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对这样一门体系严密、逻辑关联性强的基础理论性课程,教师通过框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理论体系,掌握各部分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思路,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与结构

《微观经济学》研究稀缺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涉及的概念、理论繁多。国内本科教学中该课程课时安排一般在48~72课时之间,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普遍感觉课时不够,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不降低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提纲挈领的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主要理论框架的搭建,而不是一味地追究某些具体理论问题的细节。从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结构的整体来看,《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内容包含“七大主要理论”。

1.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以微观主体行为分析为出发点。经济运用涉及两类市场:产品(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市场交易双方是相同的两个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在产品(商品)市场上,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供给方;消费者购买并消费产品(商品)是产品(商品)市场的需求方。在要素市场上,消费者拥有并销售原始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类),是要素市场的供给方;企业购买并使用要素进行生产是要素市场的需求方。两类市场上这两个微观主体的关系如下图1所示。

2.七大主要理论。《微观经济学》内容丰富,包含众多的经济学理论,但如果围绕“微观主体理性行为及其结果”这一逻辑主线,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七大主要理论:供求均衡理论、消费者均衡理论、生产者均衡理论、市场均衡理论、要素市场供给理论、要素市场需求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其中,消费者均衡理论主要分析消费者在产品市场上的消费行为;生产者均衡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在产品市场的供给行为;要素市场供给理论主要分析消费者在要素市场的供给行为;要求市场需求理论主要分析企业在要素市场的需求行为;一般均衡理论探讨所有市场同时均衡的可能性和条件;市场均衡理论阐述了消费者和企业理性选择下供给规律和需求规律的相互均衡。这七大理论基于“经济人假设”,分析微观主体(消费者和企业)理性选择及其后果,从而得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各个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内容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其核心问题是分析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对应“两个市场上的两个主体”这一研究对象,资源配置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消费者通过将既定收入在产品市场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二是生产者基于成本收益决定要素的最优使用量(即决定产量)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三是消费者将拥有的既定原始生产要素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四是生产者通过将既定成本在要素市场上进行最优配置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四方面的资源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即《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均衡分析法,主要内容包括均衡的决定和均衡的变动。以消费者均衡理论为例,消费者均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消费者均衡的决定分析及消费者均衡的变动分析。消费者均衡理论通过构建一个简化模型来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假定收入既定,消费者将全部收入分配于两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效用最大化。这部分分析存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两种理论。

1.消费者均衡的决定。消费者均衡的决定是指如何得到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的最优商品消费组合。(1)基数效用论假定效用水平可以具体衡量,可以构建相关效用函数,通过求解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效用函数最大值,并可得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结论为消费者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消费者花费在每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带来的效用水平必须相等。(2)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水平不能具体衡量,只能相互比较高低,因此不能构建相关效用函数。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两个分析工具,得到消费者均衡条件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两种商品按照效用水平的交换比例与按照价格水平的交换比例必须相等。无论是基数效用还是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决定关注的是达到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条件下的均衡状态。对于均衡取得的过程,以及非均衡状态的特征并不关注。两种理论下消费者均衡决定都是采取了静态均衡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 篇8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微观经济学 案例教学 教学目标 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是现代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掌握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地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只有目标明确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才有章可循。本门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使其具有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知识面,理性地参与经济,科学地做出决策。

二、选择适合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择适合的案例,既要选择那些能够充分解释经济理论、被反复引用的经典案例,例如在介绍效用理论时,引入“水和钻石之谜”的案例进行探讨。又要选择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设计成新的案例进行讨论。案例的选择要紧扣教学目标的需要,与经济理论紧密联系,并不能仅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案例呈现即教师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把案例情境呈现给学生,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案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案例呈现方式是文字呈现方式,教师通过PPT或者网络资源,将文字材料传递给学生,请学生阅读以做好个人准备。对于简单的案例,教师通常采用的是口述案例的方式,上课时直接叙述案例,并提出案例所需讨论的问题。最吸引学生的一种案例呈现方式是视频呈现案例,视频呈现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生动的情境,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提出相关问题

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呈现案例之后,要根据案例内容、教学目标提出相应问题,以便学生在案例讨论环节有方向、有焦点、有任务,对案例有更深入了解。当然,教师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后,在提出问题这个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提出的问题要面向所有学生;其二,问题要清晰、明了有引导性;其三,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其四,问题能紧贴案例内容和教学目标;其五,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四、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是基于讨论的教学法,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讨论,分析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课堂最精彩的环节,一般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目前实际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有两个环节,一是小组讨论, 另一个是班级讨论,其中小组讨论把个人准备和班级的讨论紧密联系起来,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对案例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种合作学习小组,有利于学习者能力的养成。小组讨论能够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在成员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最终每组选择一位表达能力强的成员对本组讨论成果进行统一汇报。

五、归纳总结提升

在案例讨论的最后,教师应该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没有做出任何结论就下课是不适宜的。总结是师生再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总结阶段,往往要揭示出案例中蕴含的经济学理论,教师应设法将案例讨论引向深入,使讨论不止停留在表面或是一些细节上,而是将学生的思路引向纵深方向,力求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有所启发、学以致用,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最终做出理性的经济决策。

总结时尤其需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是总结讨论的现场,对讨论中表现好的学生、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全班学生有更好的表现;二是总结出学生呈现的基本观点或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肯定正确,剖析错误,同时对讨论中学生遗漏、理解不深刻的问题要进一步进行剖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了解,把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对讨论的总结能加深学生对案例的认识,加深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并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另外,教师在总结时更应该关注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路、学生对案例理解的程度、学生对案例的个性化解读,而不仅仅是学生的讨论结果正确与否。

六、结语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因其对学习者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而备受关注。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取代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学习。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时,我们并不能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排斥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可以将案例教学方法和其他教学方法完美结合,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为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文慧.浅论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1.1.

[2]张振强.微观经济学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课堂实施探讨[J].当代经济,2014.6.

上一篇:2008学年第二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妈妈的爱小学2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