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草案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草案(精选11篇)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草案 篇1

按照学校学期工作安排,结合学校实际,为推进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将对所有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技能培训,培训主要以讲座方式进行,讲座共分为三大部分。

一、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

主讲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二、学校心理网站系统使用

主讲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三、校本心理课程推广

主讲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新入中职学校,需要适应比较大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切

入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大部分同学对自我认知不够清晰,情绪管理能力较差,非理性思维易造成一些情绪困扰和冲动行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性好奇,而性知识获取渠道大都非正式,欠缺正确引导,渴望指引。部分学生家庭亲子关系不良,不只影响到其与家人的关系,也影响到其人格的发展。学生对认识自我、幸福、生命意义等主题有思考和困惑,渴望指导。

(二)课程分层推广

为此本学期在全校各系一年级进行校本心理课程推广工作,二年级班

主任可根据需要自选主题,不作要求。

艺术设计系进行常规课程教学,由心理老师担任课任老师,课程内容

为教材讲义;其他各系利用班会课、班团活动课等,由班主任老师担任课任老师,课程内容为教材讲义中3-4个核心主题。

一年级班主任授课内容

(三)教材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课程标准、校本心理健康教材和自助练习方案、配套课件、相关课程设计

(四)反馈、总结

1、班主任老师需就每一个主题布置给学生相关的反思感悟任务,并对学

生的反思感悟进行反馈、总结,学期结束前,班主任老师就课程主题及推广模式的成效及不足进行评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本学期结束后,班主任将心理健康课程授课方案上交给心理健康教育中

心。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草案 篇2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 班主任是学生的知情者, 学生对班主任有信任感和依赖感

心理辅导者不仅要了解被辅导者外在的行为表现, 也要了解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和变化。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次数多, 时间长, 熟悉学生的个性特点, 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 甚至可以从学生的眼神、动作、表情或神态中发现他们内心的想法, 感知他们的变化。班主任在生活中较多地关心和体贴学生, 在交往中尊重学生, 对学生真诚关怀, 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可, 学生就会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依赖感。这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

2.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既可以利用较长的时间, 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 也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 如课间休息、上课前或放学后, 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地进行教育和辅导。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的恶化, 取得较好的效果。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通过班级或团队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辅导、暗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 班主任能够加强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教师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最重要的力量, 他们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化解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 减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使师生相互配合,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4. 班主任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 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配合和支持。家校联手的最佳联系人就是班主任, 他能够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维护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使家长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 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有效地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 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 是学生认同的楷模, 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班主任能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 优化班级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 无疑是一种以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环境, 它既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但又不同于客观环境刺激下所出现的心理反映。这是一种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 通过主体对客观环境的内化、整合, 在一定心理时空表现出来的, 对主体心理行为产生实际影响的观念环境。优化班级心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 构建良好的认知环境

班主任在创设新的班级时, 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使学生对班级从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班主任在布置教室环境时, 可以和同学们一道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和条幅, 做到教室的净化和美化,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黑板报和手抄报等形式, 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2) 形成温馨的感情环境

感情环境是由情绪、情感契合而成的, 以心理体验形式在主体心理时空由内部心理感受和外部表情呈现出来的, 是具有感染性、潜在性的心理环境。优化班级心理环境, 就是要通过情感的感染性机制达到对班级群体的普遍性影响。感染性会在无形中以一种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主体的心理与行为。班主任在创设温馨的班级感情环境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的每一个细小动作或微妙的神情暗示, 以及积极的情感特征, 都会起到调控学生情绪变化, 达到师生心灵与情感沟通的积极作用。

(3) 创设民主的人文环境

心理环境是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 创设一个民主的人文环境对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班级的人际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人文环境本身就是班级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消除权威意识, 在学生面前展现最真实的情感和态度, 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同时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 把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注, 这些都有利于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平等民主、尊重个性的人文教育环境。

3. 利用班级常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要在班级常规工作中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是班主任基本的工作职责。班主任从接班的那一刻起, 就需要去做一系列的事情, 比如了解和熟悉学生、组建学生干部队伍、确立班风班规、创设学习氛围、形成班集体等等。这一系列经常性、常规性工作其实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 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巧来做常规工作,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辅导理念的介入, 能使班主任的视角转向学生素质的提高, 面对班级常规工作, 班主任就不再是被动地应付, 而是主动地面对;不再是盲目地为做而做, 而是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最佳结合点。作为班主任就应当在这些日常工作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目中有学生, 将每一项常规工作都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时空的保证。

4. 拓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是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直接决定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是学生外部和内部活动的发展。心理在活动中表现, 通过活动而被客观地认识, 并且在活动中形成。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主题班队会。从心理健康教育意义上来说, 应该拓展一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游戏、春游等等。生动活泼的活动可以促进人际交往, 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 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 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 取得成功的机会, 促进身心和谐的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 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 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 班主任要心中有数。

同学之间年龄相仿, 经历相似, 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有共识。同学之间能够彼此理解, 在主题班队会中就容易形成良好的气氛, 有利于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在主题班队会前, 班主任要提前准备, 摸清学生的心理发展脉络, 加以适当的引导, 以确保班队会的正确导向, 起到应有的作用。召开班队会的过程中,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 理解学生没说出来的深层次的意思, 寻找学生的群体倾向, 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班主任在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 首先要认同学生的想法, 然后有意识引导, 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 由学生自己自然地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但同时必须注意, 避免揭露学生隐私, 防止出现新的心理问题, 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 通过同学间的互补, 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5.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针对班级同学中出现的大多数比较典型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班主任可以联系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现场咨询。班主任要通过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6. 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甚至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 就是由家庭原因形成的。“病因根植于家庭, 病象显现于学校, 病情恶化于社会” (张春兴, 1998) 。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与支持。

班主任可以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 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观念。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创设良好家庭氛围和关注孩子心理需求的观念, 形成以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

三、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作为班主任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应坚持以下原则。

1. 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必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以发展为重点, 促进全体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 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辩证地看待学生的缺点和局限, 重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持积极的态度, 按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成长的需要, 去理解学生和引导学生。

2. 自助性原则。

心理辅导要做到“助人自助”。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能居高临下地简单说教、灌输, 而是沟通、因势利导。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将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 激发学生去自我疏导、自我控制、自我反思。班主任不能代替学生作出决定和选择, 而是要引导学生对内心世界作积极的探索, 学会自主选择;不是直接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3. 尊重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中应尊重学生, 把学生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尊重学生体现在对学生的现状、人格、价值观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 使其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 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纳, 获得自我价值感, 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4. 差异性原则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生活经验和价值观念, 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班主任在工作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特点、不同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 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5. 保密性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予以保密, 学生的名誉和隐私应当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障。保密性原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的原则, 是相互信任的基础。作为班主任,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要对学生的秘密、隐私、缺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困扰、矛盾、冲突等予以保密, 不得泄露。当然,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为了进行科学研究, 为了学生或他人的利益免受伤害, 可以进行正当泄密, 但依然是不能损害求助学生的利益, 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

四、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理论缺乏, 流于形式

由于班主任不是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人员,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 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预见性, 难以有效控制。因此, 要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使其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帮助班主任提高心理辅导实际操作的能力。

2.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混淆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它们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都截然不同。但由于长期以来班主任习惯于思想政治教育, 导致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此, 班主任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功利因素

有的班主任过于在意升学率、评优评先, 过分关心物质利益, 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 在工作中往往急功近利, 造成对学生的心理伤害。针对这些问题, 班主任应当注意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 尽量避免出现, 以便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的工作。因此需要班主任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不断地去关心和呵护学生, 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徐成芳

班主任是对学生管理、教育、指导、帮助、爱护的一支特殊队伍。在学校的教育实践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使得班主任有别于一般任课教师的角色,他们负有教育培养好每个学生的责任,他们具有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些是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和优势。在工作中,我体会到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中建立一种和谐的气氛,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情绪,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鼓舞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艰苦的学习活动中去,使思维大大活跃起来;消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灰意懒、不思进取,大大降低记忆效率及其学习质量,对学习失去信心。

当然,影响师生关系的关键是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的各种素养与品质,它是任何大道理都不能代替的。所以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培养核心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对班干部的培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其实就是培养班级凝聚力和良好学习氛围的过程。班主任通过与班干部的沟通,帮助班干部做好班级工作,在指导的同时,又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调节不良情绪,以支持和信任的态度使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成为人格健全的学生。

我校一位班主任,采用了“班长信箱”的方式培养班长,通过文字交流的形式,使班长在沟通中不断获得进步,最终成为有号召力的、学生信得过的干部。

当这位班长最初在“信箱”里表现出面对一盘散沙的班级感到无能为力时,班主任及时指导她思考班级凝聚力的对策;当班长面对班中一些不良风气显得手足无措时,班主任鼓励她坚持原则、敢于管理;当班长自感工作不到家而深感愧疚时,班主任立即给予她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增强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提高她在班级中的威信;当班长对班主任提出中肯意见和真诚关心时,班主任又虚心接受,勇于自省,为学生干部树立了一个榜样;当班长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时,班主任也真心地为她高兴……就这样,既有了一个班长的成长,又有了一个班级的进步。

三、主题班会中的心理辅导

当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共同的认识和相似的情绪反应时,班主任的几句大道理很难改变班级心理场的特别氛围,在班集体中形成的无形心理力量也只有在班级的活动中去改变它的方向和性质,才能使它产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健康的心理力量。班级主题班会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辅导工作的需要。

主题班会是一种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它可以运用游戏式主题活动、问题式主题活动、实践式主题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体验中得到自省。

一位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班主任,头一次带高三年级,她的开朗爽直却遭遇了难缠难解的高三情绪,学生们处在文科班,面对一直上不去的数学成绩和其他班教师和同学的议论,信心受挫、自尊受损,被轻视、被抛弃的负面情绪弥漫在班级的心理空间,许多人自怨自艾、自卑自怜,学习热情一落千丈。为此班主任设计了一个颇具匠心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的大部分时间里,她让学生演小品,在小品中演他们自己,在感受自己的同时,体验教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的感受。在笑声中他们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在这种充分的自我体验中敞开了理性的大门,使得班主任在最后一分钟里的总结声声入耳、句句在心:鹰有时会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不会飞得比鹰高。要做一个志存高远的自强者,首先必须要相信自己,站直了,别趴下!她的旁征博引和鼓励的话语赢得了学生们的一片掌声。

四、对个别学生的积极心理干预和转介

班主任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偏差的学生。班主任在工作中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后,首先应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然后再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如果情况复杂,可请心理教师协助诊断,而后,与家长一起制订对学生的干预方案,在干预实施中不断调节干预方案,直至学生出现明显的行为改变。如果学生不愿班主任干预或学生的问题已超出了教师的辅导范围,可将学生转介给心理咨询医生或相关心理咨询机构。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学习总结 篇4

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老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老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身为老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老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培训一开始,方法老师通过轻松愉悦的现场互动,让老师们互相问候,互相鼓掌。老师们纷纷表示,这种活动方式很新颖,可以很好的释放教学压力,也可以增进同事间的感情。

培训中,方法老师就学生及教师心理健康维护,讲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心理问题辅导及心理障碍干预、教师压力管理、教师角色与家长身份、积极心理学与增进幸福的建议六方面内容。使全体参训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全面了解。本次培训采用讲解加体验的方式,有先进的心理学理论探讨,也有生动的案例解说,以幽默风趣、朴素真挚的语言,给参训教师们强烈的感染与引领。参训教师们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增长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方法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多次和我们强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和学生有效的沟通。在学生面对失败的时候,要帮助他们积极的归因,多去鼓励他们,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谅解,多一份耐心。这也正如方法老师说到的语言可能是扇敞开的窗,也可能是堵厚厚的墙。如果说老师是花园的园丁,那么就让我们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吧!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2

11月9日,有幸在湛江市第二中学参加了湛江市乡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已立冬的湛江,仍是和风暖阳,美好的天气、美丽的二中使我们求知学习的心情更加美好了!

8时30分,在主持人姜桂芳老师的温馨提示下,所有培训的老师在二中操场集中参加开班典礼。出席典礼的领导有湛江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段亚东主任、湛江市第二中学李小锋副校长、岭南师范学院李继波博士。李校长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湛二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特色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段主任以详实的数据指出了乡村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希望学员们能珍惜学习机会,学有所得。段主任激情四射的讲话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

简短的开班典礼后,学员们按分班回到教室。李继波博士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是《专注力与情绪稳定性——基于正念的干预》。李博士先是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现在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而我内心的回答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用管,好好睡上一觉!李博士的答案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单纯地、温和地和自己呆一会儿。接着,李博士让大家跟着音乐做了一个放松练习,大家舒服得昏昏欲睡。是啊!在这快速发展的大时代,你有多久没能这样放空思想、放松心情让自个单纯地呆一会儿了。李博士又以坐飞机发生紧急情况母子戴氧气罩为例,让学员们明白了正念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能力,照顾好自己是照顾好别人的根本。他生动地诠释了“念”字——让心回到今天、回到当下。你的身体在这里,你的心在哪里呢?想着昨天,纠结过去,会让人感到抑郁;而过分想明天,担忧未来,则会让人感到焦虑;此刻,现在最好,应专注于当下。如何才能做到“要活在当下”?正念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能教会我们如何真正做到这点。接着,李博士通过丰富的案例让大家理解正念的定义、作用,通过不同的训练让大家体验正念的方法、效果。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如何运用正念于教育”,李博士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有趣的练习,如打开感官之门的“空中的声音”、“神秘袋”、“小狗的鼻子”,训练内在身体的“吹气球”、“种子变大树”,训练情绪、想法的“小小助推器”、“头脑中的小声音”等等。这些富有童趣的正念练习能让学生提高专注力,提升烦乱时的平静能力、冲动控制、对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最后,李博士给大家推荐了几本关于正念的学习书籍,以卡巴金的“你已然完整,本已美丽。追求的一切,你早已拥有。”结束了本次的讲座。李博士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正念”的大门,让我们懂得可用正念去修炼自己、提升自己,更好地生活、工作。两个小时居然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学员们回味无穷,唯感遗憾的就是给李博士讲课的时间太短了,否则有关正念的更多知识我们还能细细去了解。

下午,姜桂芳老师给学员们带来的是一场非常接地气的讲座——《高效沟通技巧》。与李博士不谋而合的是,姜老师也是用问题拉开了本次讲座的序幕。“您还记得最近一次找学生谈话是什么时候?您和学生当时说了什么……”学员们纷纷陷入回忆当中。姜老师联系实际分析了谈话与沟通的区别,又从“职业人成功的要素”(态度、知识、技巧)巧妙导入沟通的定义。要做到高效沟通,首先要了解沟通的人际风格。常见的人际风格沟通主要有四类:分析型、支配型、和蔼型和表达型,姜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让我们了解了不同人际风格沟通的特点。从对待孩子开关柜门事件,家人与姜老师不同的沟通处理方式对比中,我们体会到了传统的沟通方式与高效的沟通方式的区别;从姜老师对待孩子类似早恋问题的沟通处理中,我们明白了高效沟通的步骤;从姜老师的班规“先告诉我”以及对学生“网瘾”问题的沟通处理中,我们窥视到了高效沟通的秘诀……以处理生活、工作中司空见惯却又颇棘手的问题为例,姜老师侃侃而谈,高超的沟通技巧使得问题迎刃而解,令人佩服!我们常为工作中无法与某些学生沟通而烦恼,而姜老师生动鲜活的讲座可谓是冬日的暖阳,照亮了我们疑惑的心房。

美好的一天以满载而归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以正念修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从而更好地照顾好身边的人;常运用同理心,掌握高效沟通的技巧,拉近心与心的交流,相信我们与学生、家人甚至陌生人的相处都能变得更加融洽!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3

11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方法老师主讲的望江县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不仅接触了新颖的教育方式,也更能使我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多方面内容,给我带来了良好的教学引导。让我了解到了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概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实施途径和方法,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教师本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设计者,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方法老师告诉我们要时常保持空杯心态,放松自己。所谓的空杯心态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永不满足;是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是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是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相信越努力,越幸运;越感恩,越幸福;时常保持:信心、乐观、希望、韧性的态度,才能进一步感化学生,顺利开展工作。

二、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辅导者、倾听者、分享者。古人有曰: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建设性沟通是师生共成长的桥梁。语言是扇敞开的窗,也可能是堵厚厚的墙。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温和的目光、积极的话语、真诚的微笑去善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对待学生要常怀包容之心。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包容不足,发觉亮点。

三、学会与学生同感共情。穿上病人的鞋子,来感受与观察病人的体验是阿德勒临床医学上的认识。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体会学生的体会,感受学生的感受。

拥有良好的心理态度,才能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为老师,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愿学生、教师都能快乐的生活、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成长。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4

为期一个月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快要结束了,在这段充实而又紧张地学习中,让我心中充满着感激,为自己有幸聆听了教育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感到无比庆幸。既有专家们睿智的教育思想,前沿的教育理念,又有来自同行们精彩而宝贵的经验交流。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我倍感亲切,更给我们以思考和启迪。自己的心理也得到了一次调理。虽然在之前自己也看过不少这方面的书,也听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但都没有这一次的学习那么投入,那么充实。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带给我的困惑,仿佛在这些天的学习中一下子都找到了答案,寻到了新的突破口。

下面就谈谈这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学习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收获: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实施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教育缺乏科学地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白玉萍教授讲的《教师心理健康与压力》的讲座。给我印象深刻,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听了那么多的例子,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自己:一定要做个细心,耐心,有爱心的班主任,不做造成学生心理畸形的罪魁祸首。

小学工作是艰辛而又烦琐的,尤其是我们班主任。所以,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就很重要。教师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感染学生,因此必须学习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技巧,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机能。总结教授们在讲座中提供的方法,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用愉悦充实每一天。笑着过是一天,愁眉苦脸地过也是一天,那何不微笑着接纳一切,如果一天是快乐的,那么无数个一天组成的你的一生也是快乐的。

2、多与他人交往。长期独处的人容易患抑郁症。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在朋友中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

3、投身于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如果你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那么正好;如果你还不太满意自己的职业,那么也请你尝试着爱上它,都说日久生情,如果突然之间让你离开教育岗位,我想很多人都会不适应的吧,假使你不想离开这个岗位,那就请你好好珍惜它。

4、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记住三不要。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明明是学生犯了错,自己就气得不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迁怒学生的事情也不要做;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对自己做得不够好的事情耿耿于怀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祸及的可能是一大批或许多批学生。这句话听来叫人不寒而栗。教师其自身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掌握有关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把握好学生的“心灵气象”,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

听了赵晓颖的讲座《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原因分析与策略应对》的讲座,案例展示。我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对我今后的工作非常有指导意义。我以后会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心理品质发展不平衡、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不平衡、人际关系不协调和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观念与认识不平、认识能力的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三、营造培养健康心理的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要有这样的观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要建立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

①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方面,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另一方面,要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要善于相互沟通。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居高临下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去探求知识。作为教师要乐意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特别是在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时,切不可伤害学生,要满足学生人格尊重的需要,要多鼓励、多信任、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②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要用自己的真诚情感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要用自己的饱满情绪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相信我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把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学生。课堂上也会出现一些偶发或突发的事件,如果学生情绪反常或发生过错时,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拿出相应措施,作好应变处理,决不能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破坏教学的气氛。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在和谐的氛围里,学生参与自己有兴趣的学习活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觉性、创造力和坚强的意志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对于班主任而言,首先就是要代表广大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逐步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喜欢模仿甚至盲从他人,常常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当作心中的偶像和楷模,因此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和示范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塑造一个良好的师德形象,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真正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该具备甘当人梯和红烛的献身精神,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工作充满责任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我当班主任已有23年,回顾自己走过的经历,我始终把教书当成了自己最钟爱的事业,怀着对得起学生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从中体会到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无比快乐和自豪。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六年级学生在毕业时写下:“兰老师,您从一年级一直教我六年级,6年啊……谢谢您!是您让我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人爱我,不厌弃我,我才没有放弃自己。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您就向我的妈妈,老师的爱最伟大,因为老师爱的是别人的孩子。”作为班主任还有什么比听到这些话更开心的呢?我感觉到,作为老师,有时只要那么一点坚持,改变的可能就是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这段难以忘怀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人师、作为班主任的巨大幸福,同时也激励着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师要有爱心,要有真诚的爱心。

着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没有爱的心灵,是贫瘠的沙漠,不可能长出红花绿草般的美德;没有爱的教育,是干涸的河床,不可能绽放心灵的浪花。做了二十三年的班主任深有感悟。只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一个名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1、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校地处铁道北,学生家庭都很贫困。我校留守学生较多,作为一位老师更应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学生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监护人都是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导致孩子养成不爱学习,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谈心、多次家访。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学生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迷上打游戏等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2、要从生活上关爱学生。

教师要关爱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保持敏感性。如果教师能够处处为学生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能及时予以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热情中肯的评语、一次诚心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要从心理上关爱学生

作为班主任,深入地了解学生心理,最大限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真心,是缩小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在与孩子接触过程中,我成了孩子们最亲近的人,更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我班小明一次信上写着:老师,我想问问您,是不是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想上学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就承受着如此大的压力。我留心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帮他树立自信心。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果然进步很快。此时的我才真正感悟到班主任适时的爱,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当我领着他走在路上时,很多人会问,这是你家的孩子吗。小明会故意拉紧我的手,身子向我靠得更近了,无形中告诉人家,我们就是母子。

六、开辟有效沟通的多种渠道。

通过本次培训我更加意识到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的沟通过程,有效的沟通又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从课堂语言方面,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新异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使用鼓励、尊重、商讨的话语方式,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及时反馈,鼓励评价。教学反馈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对各种反馈的信息要采取及时的措施,评价时要做到及时、公正,并通过及时公正的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反馈评价时要运用激励机制,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地信任学生;训练学生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达到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我想我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课堂教学过程要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为中心。只有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活动时,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技能技巧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草案 篇6

   点击数: 100 更新时间:2012年03月20日 【字体:小 大】

3月10日至11日,在长丰县教体局和左店乡中心校的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的学习,两天的学习通过三位专家的精彩讲述,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教师在工作中如何调适职业倦怠情绪和压力的方法有更多的理解,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学校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体会。解决了我在平日班主任中所遇到的困惑和迷茫,使我从理论上感受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其总体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要学会欣赏自己,学会自我调适

教育的特点是重复,长期重复的工作往往会使人产生倦怠、消极的情绪。郑日昌教授向我们讲述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生活、灾祸。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每天的工作负担很重,很少有学习的机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日益更新、闭门造车的教学使教师教学成绩难以提高,久而久之工作缺乏成就感,就这样平庸的教师越敬业,对学生的伤害就越大,于是就有了得过且过的思想,丧失了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在教学中渐渐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很多时候教师把知识、思想都一厢情愿的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郑教授提出了两种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让我感受到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学会欣赏自我,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方法,协调好人际关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要学会蹲下身来看学生,要把学生看成一群伟大的人,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样教师才会用心和学生沟通,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学会理智的驾驭自己的情感,不能随意对学生发脾气,用网络中非常流行的话说:“把自己的脾气拿出来是本能,把自己脾气压下去那叫本事。”要努力取得成功,减少自己的欲望,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最后教师要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凡事都有相对的一面,正如我们对某一件事情执着是好的,但过分的执着就变成了冥顽不灵,在工作当中有些时候,不是事情的本身让你不快乐,是你对事情的看法使你不快乐,所以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善待他人、接受现实,要用一种阳光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

二、班主任工作要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是滥用惩罚造成的,家长的打骂、指责,教师的批评都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把学生变成“刀枪不入”的大都是粗暴的惩罚和不正确的批评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郑日昌教授向我们讲述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的人本三原则(真诚、通情、尊重),首先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教师要通情,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对学生进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在受到尊重时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受你的建议和开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侯都想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拿一把万能钥匙,打开所有的锁,却忽略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所以对于这样的个体我们只能用一把钥匙去开一把锁,就拿没完成作业的学生来说吧,我们往往都是一番批评后要求学生重做或找家长,学生迫于压力不能不做,对没有完成的作业的事情的本身缺乏认识,所以当教师给予学生的压力松懈以后,这种现象还会反复。其实学生作业没完成是有很多种原因造成的,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表现出的你的真诚——不高兴、严肃,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其次要通情达理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问明白作业没有完成的原因,并帮助其改正,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建议;最后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所说的没完成的作业的原因,教师要认真、耐心的倾听,千万不要随意的指责,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情感上有沟通,其实将心比心,就像领导找我们谈话一样,如果领导说“你是怎么教的,成绩这么差。”我们也会听不进去,没有人会想听到批评,学生对待粗暴的批评往往也是听不进去的。我们平常所谓的和学生谈心都是上纲上线的大道理,多数为恐吓,你不做作业会怎样?不学习会怎样?其实这种方法的用心良苦都是“烧棒子——一头热”,学生根本不听,教师白费口舌,与其这样,教师不如放下架子,用讨好的方式去抵达学生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才能从学生心理上,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班主任工作要以表扬为主、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

众所周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学生,都喜欢玩游戏机,那是因为游戏机里的游戏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每一关游戏都富有挑战性,但更重要的它富有表扬性、鼓励性,往往我们在打完一关游戏时就会有“你真棒”“加十分”“你太厉害了、恭喜你又进级了”等等这些表扬或鼓励的话语。有人说:“好的学生是夸出来”,这种表扬鼓励强化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对“好学生”有一个广泛的认识,那就是学生“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现在不好,将来好”,比如有的学生身体好,有的学生品德好,有的作文写得好,有的唱歌好,有的画画好,有的讲文明,有的懂礼貌,有的遵守纪律,这些都是学生的优点。其次教师不能让偏见蒙住眼睛,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就轻易给孩子下定论,预言往往会自我实现的,比如两个看书睡觉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看书睡觉,老师会认为其看书用功,睡觉都抱着书;但看到成绩差的学生看书睡觉,老师会认为其一看到书就瞌睡。这种偏见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消极的负面影响,甚至是自暴自弃。最后我们要给予学生高峰体验,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好的表现等,都要给予学生不同形式的表扬和鼓励,这些都能给学生带来高峰体验,带来学习的快乐。

四、班主任要学会把班级管理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把班级管理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就是班级自主教育管理,是老师对班级基层组织充分授权、放权,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教师通过一整套的方法和机制的设立把班级管理交给学生,能让教师从繁忙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而更专心的抓好教学工作。

1、班主任要明确班级自主管理的教育理念,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经常和学生讲一些关于学习的故事,让学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努力,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不要把眼睛只盯在学习结果上,最后还要给学生降低成功的门槛,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例如语文教学在日常的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降低要求:作文可以不论长短,只要通顺、流畅、有主题,哪怕一段话也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尝到作文的乐趣;同时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表现平台,激发表现欲望,对班级小组内写得好文章要及时张贴,并用集体观念,推动学生互教。

2、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责任心,设立班训:“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班级追求:“我今天真的很不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能行”、“我很重要”等,为学生树立自信。

3、要建立班级管理机制把管理权交给学生

(1)设立全员参与机制,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管理无死角。全员参与就是要充分给学生位置,有位置才能有作为,充分放权给学生,学生有权才会做事,但班干部的选举一定要民主,只有多数人拥护的班干部,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2)设立竞争机制,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为自己找一个竞争对手,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要设置竞争对手,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3)建立恰当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教师要给予进步学生以精神奖励,因为学生在乎是得奖的感觉,哪怕是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很快乐,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创新奖励方式,物质奖励和精奖励相结合,同一种奖励方式时间久了会让学生产生倦怠的心理,另外教师还要控制奖励的比例,要让没获奖的学生心里痒痒的。

(4)做好班级管理自查工作

提倡只针对自己的批评自查方式,为学生设立人生信条:“身边的事情你看到,你就有责任去处理;如果你没有处理你应感到良心的愧疚”。只有机制设置全面、可行,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草案 篇7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运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消极心理可以称之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焦虑、狂躁、幻觉、抑郁等,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倡导健康、勇气和爱。在中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主流心理学悲观、沉闷、消极的教学现状,它如同一缕春风,给传统的心理学课程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它如同一缕阳光,照耀着每个人的心灵;积极心理学的这种正面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更加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另一方面,中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希望,在成长的过程中向来备受关注。而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背景之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期望。所以,我们可以说,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分析

积极心理学的始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博士。塞利格曼博士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堪称“积极心理学之父”。相比较传统的悲观主义心理学研究而言,积极心理学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较为迅速。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人们要善于感知幸福,用积极的心态发现和探索美德,从而促使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使人们的生活尽可能地达到一种幸福美满的状态。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首先,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积极体验。它要求个体在这种积极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加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得到一种幸福的体验和感受,达到所谓的主观幸福感;

其次,积极心理学极其重视人们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和消极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不同,积极心理学是从正面的角度对人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强调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促进人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预防心理疾病,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第三,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社会环境的建构。环境造就人,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态容易受到所生存的环境的影响。因此,积极的社会环境的建构,可以促进人们在社交和生活的过程中,获取一些积极的体验,促进人们学会用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注重自己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塑造,从而形成自信、乐观、勇敢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传统的心理学主要是基于一些心理疾病去寻求归因的研究方式,是一种为“病人”服务的心理学。和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不同,积极心理学主要是从正面研究人的心理,强调人们的幸福感和情感体验。总结起来,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首先,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中小学生正处于快速成长的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并且,绝大部分的中小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生活经验。在学习压力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中小学生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各种网络暴力泛滥的影响之下,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小学生,更加需要有一种积极的力量指引其前进,而这股积极的力量,就源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心理学。从根本上讲,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这种正面的教育正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所需要的。

其次,积极心理学的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强调学生的健康成长,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教育的核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这样的教学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中小学班主任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实现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呢?

(一)教师要对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

俗话说:要给人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作为中小学班主任,要想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理论,首先需要教师对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懂得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努力建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让积极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方面:作为中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通过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焦虑,不悲观,积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而言之,对中小学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纵使他拥有再多的才能,也将对社会无益。由此,笔者认为:作为中小学的班主任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玉林.积极心理学理论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3).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8

一、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建立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班级管理中,成功的班主任懂得像经营家庭,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培养。这样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有做主人的感觉,容易形成上进的,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在学校,一个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准确科学把握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类问题

在家长、学生眼中,学习是第一天职。尤其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普遍提高以及家长一直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与日俱增。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大往往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学习疲劳。学生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会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

2.情绪与意志问题

中小学生最常见的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 优柔寡断。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

3、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体现

在性格方面上的因素,一般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

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甚至耿耿于怀;

(2)自大自负型。

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

(3)自卑怯懦型。

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学生的问题行为按其表现特点分为攻击型与退缩型。攻击型问题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退缩型问题行为是由挫折

起的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

4、青春期综合症

青春期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

(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的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三、积极主动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如果没有班主任老师(辅导员)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没有他们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和有效地发挥班主任的作用。

(一)以良好心理素质来影响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系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地扮演班主任心理辅导的角色,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彼此才能产生亲近感、认同感,相互间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学生也就愿意与班主任交朋友,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学生的身心虽然还处于发展时期,可他们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因此教师不能无视于学生的个性,随意扼杀他们的个性。教师应当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学会选择,让他们在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此外,“情”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在实施心理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情感教育,学会以情动人,以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二)营造宽松快乐的心理环境,重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健康的心理来自健康的心理环境。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在“尊重、关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每天都用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即使生活在困境中,也能挖掘生活的乐趣,并欣赏生活。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轻松快乐的心理环境:

1.在课室里悬挂名言书画,办好班报,以启迪心智。

2.设置竞赛栏、展示栏等评比台,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3.设立“流动图书箱”,向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和好书交朋友等活动,使学 生开阔视野,学会做人。

生活)都具有教育性。”教育使人得以追求自己的价值,并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价值。

三、结束语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主旨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成人”“成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成人是指要成为有道德的人,而这样的道德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得以践行。“成才”是指要成为掌握生活本领与技能的人,生活需要什么要的本领与技能,教育就要交给人相应的知识。由人之初开始,教育与人生同步,并且与人生同归,而人生得以实现的形式就是“生活”。因此,教育原本就是“人生教育”是“生活教育”。不管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教育都不能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

【参考文献】

[1]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11:32-59

[2]十二所院校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227-228

[3]韦春林.论教育与生活的关系[J].科教导刊,2011,1:20-21

[4]王文凤.论教育与生活关系理论的历史回顾[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7

[5]胡德海.论教育根本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J].西北师大学报,1995,9:71-73

[6](美)约翰?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6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草案 篇9

中小学>班主任管理创新及>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心得体会

9月28日我带领我们学校7位优秀的班主任参加在泰安培训会,议程两天,分别是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韩玲老师的《直面教育新问题,智慧化解新对策----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一线班主任教育专家陈纪英老师的《重视心理提升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两位专家老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的教育形式,用大量的事例讲述现在一孩化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处理办法。专家的讲座非常精彩,两位老师的讲座很实在,给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起到了很好地指导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帮助。

两位专家从班主任工作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入手,从具体实例展开阐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变化,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作为学校的辅导员,我深深地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正如柏拉图所说:“教育非他,乃是心灵转向。”

专家告诉我们不要用原来传统教育的眼光看学生,我们应该跟着时代的步伐、教育的发展,换一种眼观看教育。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优生优育的情况下出生长大,优越的生活条件,来自各种亲人的爱,让一孩化的教育现状发生了改变。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智力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他们的心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心理的角度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我们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的年代过去了,我们应该转变理念从尊重和赏识教育入手,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接纳你,相信你,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融洽,教育效果才会好。著名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剩过许多教育手段”。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来自于教师本身,教师的自身修养,直接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现状和发展,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丰厚的学科知识、健康乐观的心态、品顺温和的语言、文中坚定的行为、善解人意的性格等无一不对学生有影响力。教师自身的良好素养,都是形成学生眼中教师亲和力的必不可少的构件。所以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或者是少先队工作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管理班级如同我管理班主任一样,我要想办法如何营造一种团结向上具有凝聚力和动力的团队,让老师们感到在这个团队中发挥心理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的发展是当下主要任务。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有很多人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我们从事这一学科教育的同志也往往轻视自己的作用,从而使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但通过老师的讲授使我清楚的认识到: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这也许才是教育的真谛!

其实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这样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才能抓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学无止境,有学习就会有收获,紧跟时代步伐,让知识充实大脑,及时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学校的德育工作其实和班主任始终相连,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应该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来促进智育的发展,使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干事培训草案 篇10

为加强南博学院志愿服务中心干事的工作能力,提高干事领导、管理的能力,经商讨,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培养目的:通过培养使干事具备较强交际能力、领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写作功底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学生,同时,使干事具有提出问题并能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合理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的能力,以及熟悉本部门的主要工作。

培养目标:基于部门的条件,针对部门的工作,经过实施干事培养计划,希望每个干事都会写策划和总结并且会与合作方说话,让他们“会”做事且能自己“找”事做。

具体计划:

一、对于干事的管理能力,干事在各部长、站长的带领下(前期阶段),以助手和监督的身份深入到志愿服务中心工作,负责协调好各个志愿活动,总结中心的活动,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干事的领导能力,中心会安排每个干事至少独立组织完成一项志愿活动。

三、干事的交际能力,主要是针对中心的公关部,首先让干事学习一下什么是拉活动、怎样拉活动和拉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由中心主任、副主任带领干事出去熟悉一下拉活动的流程并进行现场指导,待时机成熟以后,分派干事自己出去找服务商拉活动,以使志愿活动办的更精彩。

四、对于干事写作能力的培养,先教干事怎样写策划和总结(发给干事一些策划书和总结),然后对于拉活动时的外联策划主张由干事自己写(针对于服务对象的策划),并且以后干事每人每月写一份工作总结和每月志愿活动总结交于部长、站长,包括他们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以及他们的心得体会,再由部长和站长交于主任。

五、培养主要方式是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提高干事的各方面能力,达到一个具备口才、交际、论辩等多方向综合能力。

六、增强干事的团结合作精神,适当的让干事与志愿服务中心的其他部门合作,培养其全局性观念。

志愿服务中心干事培训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1、在实践中成长,多让干事干实事,引导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事与做人。

2、全体培训与特殊培训相结合,对于干事全体培训不分门别类,所有培训针对于全体干事,并具体对某个干事的某个弱点进行特殊的培训,以使其早日适应中心的工作。

初中班主任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篇11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职责

对初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班主任在这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深入;带班一般为三年,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校内校外,课内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负责具体管理班级及本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学生面前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学生的认同感、亲和力好。

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依托学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班主任能够也应该开展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举办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讲座,发挥心理知识的作用

由于中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习大有好处。他们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须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同时,班主任应该根据艾宾浩斯曲线原理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心理学知识去为学生解除心中的苦闷和学习上的烦恼。如有的学生对考试厌烦,可以讲授遗忘的规律,让学生懂得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明白学习知识后的第一天、第七天、第三十一天是唤醒记忆的必要时间,这样学生对老师组织的各种就能够理解了。

(二)关注每个学生,学会及时主动进行劝说

首先,班主任在劝说前要深入了解劝说对象,关注每个学生。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次,要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的、友善的、沉稳的心理状态。选择舒适、放松的环境,与学生的距离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这种热情的、友善的心理为学生所领会。不论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何种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绪,班主任自身必须始终具有这种心态。

最后,要运用必要的劝说技巧和策略。如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稳定情绪的技巧有:(1)避实就虚。班主任在劝说前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以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2)“冷处理”。班主任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3)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适当的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此外,劝说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根据情况调整劝说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自己察觉到的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或暗示学生要引起重视。

(三)重视偶发事件,及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现实生活中会常出现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学生亲人亡故、车祸、火灾、抢劫、父母离异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突发的不愉快的事件等。这些情况一旦出现,学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溃,因此特需心理辅导与重视。班主任要明确这种偶发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变化的一般规律。这种突发性心理变化在心理学上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1.呆滞期。偶发事件突然来临时,学生一时麻木呆滞,痛哭。

2.侵袭期。学生意识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被动承受侵害,内心痛苦悲伤。

3.冲突期。这时学生心理防卫开始形成,与入侵的危机心理冲突斗争。

4.消化期。学生澄清是非,确立收拾残局的信念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重建期。学生开始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寻求新的心理平衡,以达到新的适应。

为了减轻学生偶发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构心理平衡,应做好:呆滞期和侵袭期,这两个阶段时间不长,应当冷静地守候在当事人身旁,不要喋喋不休地劝慰。冲突期是班主任干预的最佳时期,应在这一阶段组织一切可以组织力量,让了解支持当事人,当事人又信得过的人一起来帮助,援助之焦点是帮助当事人必须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让当事人有被遗弃和孤立无援的感觉。消化期是学生自我调整最佳时期,班主任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防止心理反复。还要注意有些事情是不能让全班学生知道寻求全班同学帮助的,如学生的父母离异、女生意外身体伤害等;有些事情宜让同学知晓并帮助,如家庭遭劫、亲人亡故等。

(四)学会和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由于有的家长没有正确的健康标准,较注重身体的健康,不太关心心理健康;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子女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家人的这两种态度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走向两个极端:要求高的子女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要求低的子女心理则过于散漫,缺乏进取心。

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呢?

1.充分利用好家长会。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这方面的书籍。

2.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

帮助家长树立创设良好家庭气氛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观念。目前,大多数的家长比较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忽视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同时,对于那些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

上一篇:论文中图表的正确格式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