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质量评价(共11篇)
影像科诊断组及技术组每月底进行一次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结果。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
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他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话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
1.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
2.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
3.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
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
1.诊断学要求
2.影像显示标准
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
到。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3.重要的影像细节:
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4.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5.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6受检查者计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图像融合的方法很多, 但缺乏对融合图像效果评价的方法来综合评价融合方法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的是融合影像的质量评价研究, 对于使用不同方法融合的影像来进行评价, 主要采用客观评价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遥感影像融合技术的概念;第二部分为像素级融合处理技术:选取几种影像融合的方法, 然后利用ERDAS软件来进行数据的融合;第三部分为影像融合效果的质量评价方法;第四部分为融合影像评价方案的选择;第五部分为实验分析。
一、影像融合的概念
(一) 遥感影像融合的定义
将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后, 利用一定的算法将各影像中所包含的信息优势或互补性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产生新的数据, 来获得对同一事物或目标的更客观、更本质的认识。从而大大提高融合影像的信息含量并使其在特征提取、分类、目标识别以及目视效果等方面更为有效。
(二) 影像融合研究方向
目前通常的像素级影像融合方法主要包括:采用直接融合的方法 (譬如加权融合法) 、高通滤波法、基于影像金字塔形分解的融合方法、基于小波变换的影像融合法、比值融合法、Brovey变换融合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主成分变化融合, 乘积变换融合和比值变换融合法。
二、影像融合效果的质量评价方法
(一) 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通过人眼对于色彩具有强烈的感知能力对影像的评价, 这是任何定量评价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因此, 通过主观定性评价, 基本可以确定融合方法的可用性。
(二) 影像质量的客观评价
1.影像均值。均值就是影像中所有像素的灰度平均值, 它近似反映了影像的灰度分布情况。灰度分布情况接近的影像, 均值也会比较接近。2.标准差。标准差反映了影像灰度相对于灰度平均值的离散情况, 若标准差大, 则影像灰度级分布分散, 影像的反差大, 可以看出更多的信息。标准差小, 影像反差小, 对比度不大, 色调单一, 看不出太多信息。3.信息熵。影像的熵是衡量影像信息丰富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融合影像的熵越大, 说明融合影像的信息量增加越多。4.清晰度。图像清晰度是反映图像对微小细节反差的表达能力, 用来评价图像的清晰程度, 一般采用平均梯度法来衡量。平均梯度越大, 则图像的清晰度越高。
(三) 影像质量的图形法评价
利用分布函数曲线与其源影像分布曲线的比较, 可以判定该融合算法的空间信息的增加程度及光谱信息的保持程度。它既有客观评价方法特点, 同时也具备主观评价直观的优点, 评估人员通过观察分布函数曲线可以直接判定融合影像的质量。
三、影像融合效果质量评价实验
(一) 定性分析与比较
分析得出:3种融合处理的影像在空间结构上都比原始影像清晰, 融合效果在光谱特征上, 光谱变化最小的为ML、Brovery融合影像, 而光谱变化最大的为PCA融合法。
(二) 定量分析与比较
基于信息量的评价。ML融合影像各波段的熵和标准差明显高于原始XS影像, 因此ML融合影像的信息量较XS影像信息量增大;而Brovery融合影像在3、4波段上的熵优于XS影像, 在4、5波段上的标准差优于XS影像;融合后的PCA影像信息熵明显低于XS影像, 因此信息量减少。
基于光谱保持特性的评价。PCA融合影像均值整体趋势与XS影像相同, 但是在各个波段上的平均值都明显大于XS影像对应波段的平均值, 这也可以从融合影像上体现出来, 这与PCA算法有很大关系。从前述3.2.1信息量评价中可以发现:PCA融合影像的信息含量远远低于XS影像的信息量, 这也可能是整幅影像色调变暗的原因之一;从实验结果上可以发现:PCA融合影像各波段均值整体趋势与XS影像相同, 而Brovery融合影像各波段均值趋势与XS影像相差较大, 并且PCA算法、Brovery算法融合影像整体均值明显高于XS影像各波段均值。实验可以显示整幅影像亮度强弱的顺序为:PCA>Brovery>ML>XS, 这一亮度强弱顺序与均值关系完全相符合。
基于清晰度的评价。从影像各波段平均梯度值中可以看出:平均梯度值最高的为PCA融合影像, 其次为Brovery融合影像, 再次为而ML融合影像的平均梯度。
(三) 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结合评价结果及其在评价过程中的发现, 得出以下结论:
所有融合方法按照清晰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依次为:PCA>ML>Brovery;所有融合方法按照光谱保持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依次为:PCA>ML>Brovery;所有融合方法按照信息熵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为:PCA>ML>Brovery.
四、结论
实验分析得出三种融合处理的影像在空间结构上都比原始影像清晰, 而且融合后提供了更多的信息量, 进而说明了融合的重要性;各种融合方法都能提高原始影像的空间分辨率, 但是也对原始影像的光谱信息造成改变。在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上较好的为PCA、Brovery融合影像, 而ML融合方法效果不是很好, 不宜作为分类的基础影像;融合影像在较好地提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保持了影像的光谱特性, 本文选用目视观察、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对融合影像进行质量评价。
摘要:目前图像融合的方法很多, 为了评价融合影像质量和各种融合方法的优缺点, 理论上必须具备一套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价不同融合方法的效果。本文研究了融合影像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指标, 并采用熵、平均梯度等指标评价不同融合方法得到的融合影像质量, 并在实验中用这些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价。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考核评价;综合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6-0110-02
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提出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后,各国高校在课程考试中逐渐注重能力考核,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考试和评价中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高校正陆续尝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从而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方法——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1 多数高校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多数高校把考试作为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评选先进和毕业的主要手段。期末考试虽具备集中考试、便于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的优点,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试不能及时、有效检查教学效果。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2~4个月,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延迟,教师难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考试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重视期末考试,用“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而且侥幸通过考试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期末考试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易使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过,甚至作弊,这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会导致考试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1]。
2 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考核方式倾向多元化 在探索考试改革中,促进考试评价由期末化向过程化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减少课程成绩对期末考试的倚重,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加强日常考核的力度[2]。高校应合理设计考试评价体系及丰富考试形式,理论考试总体上分为平时与期末两大部分。考试方式应减少理论考试比重,提高实践考试比重,以全面评价学生。科学地确定平时成绩评价的具体指标[3]。平时指标一般可以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期中考试、课程论文总结、实践动手能力等,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特点增删一些指标来全面和科学地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综上所述,在高校考试改革过程中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素质教育极为重要 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将承载重要的医疗任务,毕业后均要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才能执业,所以对医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采取综合性考核评价也迫在眉睫。在课程建设中有必要引出执业医师相关知识完善教学流程,可将相关课程的题库融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历届真题。高校需要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使医学生能熟悉、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参加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及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性考核评价能客观反映学生对基础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3 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策略
形成性评价
1)课堂表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可以通过课堂发言、作业、实验设计方案以及实验报告等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此三部分成绩按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课堂表现部分需要任课教师根据班级人数灵活调整方式,以便达到公正评分。
2)阶段性考试。在期末考试之前,每个学期进行1~3次阶段性考试,题库随机出题,以客观试题为主。阶段性考试的成绩可按20%~40%的比例计入考试总成绩。阶段性考试可由任课教师依据学习的相应内容来决定考试的时间,避免学生考前突击,强调平时认真学习的重要性。
终结性评价
1)期末考试。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两种形式,客观题占70%,题库随机出题的标准化考试,机器阅卷;主观题占30%,主要是一些病例分析讨论题。主观题的设计可使学生平时注意知识的扩展与应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综合判断、理解、分析能力。期末考试成绩按照20%~4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2)基础医学课程综合考试。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学好基础医学课程对于他们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故所有基础医学课程结束后组织一次综合考试,按照各课程所占学分比例来确定考试时各课程所占比例。这样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持续性及相关性。
3)多层次补考。学生根据每一次闭卷考试情况进行补考,可以选择本学期或者下学期。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弥补学习中的缺陷,还可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缓解考试压力。补考的试题难度应比之前的考试稍高,以利于考试成绩的管理和保证补考效果。
4 综合性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性考核过程中,教师能及时准确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被激发,降低了学习压力。此法也对教学工作提出挑战。为保证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必须实行教考分离,即教学者、命题者、监考者和评卷者在职责上分离。为了实行教考分离,需建立各课程的题库,题库建设融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内容会增加难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因此,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学校和教师在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中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此过程任重而路远。
综上所述,传统考核方式存在不足,推动了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改革。在建立完善的客观试题题库基础上,考核评价的改革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利于学生及时弥补知识缺陷,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的实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董新平,韩红培,杨飞.浅谈高等学校考试方法改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3):20-21.
[2]倪丽娟,尹航.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探寻[J].黑龙江教育,2012(7):49-50.
【摘要】目的:调查温州医科大学6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情况,全面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教学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届、届和-届毕业生,通过发送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面对面座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55份,占6届毕业生总数的64.4%。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占66.0%,认为“一般”的占31.6%,认为“不好”的占2.4%;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进度安排和执行情况、教学建设和基本条件方面,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54.9%、50.8%和60.4%。大多数学生建议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增加专业课程的学时和技能训练。结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培养计划;毕业生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核心,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终极诉求【1】。学生评价不仅是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2】。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门人才,专业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及其今后的发展。因此,为了解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修订教学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毕业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2006届、2008届和2011-2014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会方式进行调查。
1.2调查内容
参照美国学生评教的评价指标【3】设计本次调查问卷,问题形式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对所设课程的评价、教师和学生互动评价、对整体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调查资料经检查核对后,用EpiData3.0软件双份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共回收有效问卷255份,占6届毕业生总数的64.4%(255/396)。其中2006、2008届共56人,2011-2014届为199人。
2.2毕业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
学生对教学质量整体评价情况见表1。有66.0%的学生对专业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有34.0%的学生认为“一般和不好”。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合理性评价为“很好和较好”占54.9%,但有12.3%的同学认为不好。对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建设和教学条件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分别占50.8%和60.4%。学生对本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敬业精神评价最好,认为“很好和较好”的占96.9%。
2.3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前后的评价情况
我校从开始进行了教学培养计划大调整,目的是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因此,主要调整的方式是减少课程教学时数、增加选修课门数等。为了比较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前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情况,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见表2)。由表2可知,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后,学生对专业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由42.8%提高到了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学生对教学进度安排和课程进度执行情况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也有提高。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建设和基本条件方面调整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教学培养计划仍需要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对其他教学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学生除了对教材的质量和内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方面调整前后没有差别外,其他指标在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前后存在明显差别。教学培养方案调整后,教师的课堂教学、师生交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多媒体运用方面学生认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明显提升。这些评价结果表明,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和培养效果能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2.4学生希望减少或增加的`课程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访谈发现,绝大多数(占70.0%)学生建议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如物理、化学、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时数,适当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如沟通交流、公文写作、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规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在公共卫生实际工作中的组织管理、沟通交流的能力。另外,在回答“你认为所学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须加强?”的问题时,有81.0%的学生回答需要增加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统计软件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时数、增加“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实践操作学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总体较好。特别是20教学培养计划调整后,学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有了明显提升,表明了调整后的教学培养计划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了学生普遍好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学生认为“一般和不好”的比例仍占40.0%以上,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虽然近年来在省实验室建设经费资助下,在省重点建设专业、省和市重点学科支持下,教学软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从开始预防医学专业招生数由原来的60人增加到了93人,实验室空间增加不足,所以大多数学生建议增加专业课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动手操作机会。另外,学生建议增加沟通交流、公文写作、行政管理和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与唐红梅等【4】的调查结果相似,这也充分反映了新时期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者的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学已进入以健康为中心的时代,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加关注。21世纪国际上对公共卫生达成的共识是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维的,必须以生态健康模式才能有效解决公共卫生问题【5】。因此,这就要求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交流沟通、行为科学、政策与法律、全球卫生、社会人文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培养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符合社会促进健康需要、适应未来公共卫生安全和发展的预防医学专门人才。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引进、在职师资培养方面都给与了大力支持,使得预防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明显成效。截至年底,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的博士比例达到了52.9%,其中海归博士占66.7%。随着专业授课教师队伍的壮大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教学效果、师生交流互动等方面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这也充分说明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性。总之,通过对我校6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发现,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总体评价比较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们将根据学生评价的结果和建议,邀请知名高校的专家、用人单位(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带教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培养方案,对预防医学专业培养计划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另外,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授课教师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保证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卫东,吴萧言.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的质量的终极诉求【J】.教育教学论坛,,(17):8-10.
【2】王轶,陈敏.美国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和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5-140.
本人是毕业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医学生,在投身社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伴着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在XX年考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严肃,活泼,团结,紧张的校园生活,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和求是的生活态度。通过实习的一年时间里,我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无论是搜集病史,体格检查,还是换药都严肃认真,及时记录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工作积极主动,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整洁;注意良好医德、医风的培养和观察力,应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病人和蔼热情。通过临床实践,基本掌握了各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具备了作为一名医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临床工作的基本方法,治疗方法和思维方法。
怀着对医学专业的热爱,我有一颗不断进取的心,我热爱,我追求!
三、医学影像(超声)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项目考核标准分值考核方法扣分及原因得分
1、科室质
1、科室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1、无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扣3分;量管理
2、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质控方案及
2、无质控方案扣4分;12质控计划;
3、无质控工作计划扣3分;
3、按质控计划开展质控检查工作。
4、质控计划未落实扣2分。
1、如实记录差错事故与整改记录,并
1、差错事故漏记一次扣1分,每月未总结未记录
2、医疗安每月总结一次;扣3分;全管理
32、无《差错记录》本扣3分。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技术人员持检查科室排班表,无执业资格单独值班一例扣1分。
3、依法执5有执业许可证、上岗合格证。业管理
1、有《紧急危重意外抢救预案》(含
1、科室无抢救预案扣3分,无与临床科室紧急呼
4、紧急意药物过敏、突发病情等意外),有与临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分别扣1分;外管理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
2、缺少抢救设备或药品分别扣1分;程;
3、帐物不符扣1分;62、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药品器
4、无交接检查记录扣2分。材,抢救设备齐备并处于应急状态,抢救药品齐备处于有效期,基数固定,有交接、有记录。
1、有专人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及
5、设备校
1、无《保养维护记录》扣3分,无记录每次扣1维护;正维护管分;
2、每月对仪器设备进行一次检查调理72、设备运行完好率<95%,扣1分;试,做好完整的保养及维护并记录于《保养维护记录》中。
1、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和登记制度;
6、危急值111、科室未建立危急值报告和登记制度扣3分;
管理
2、科室建立相关危急值项目与标准;
2、科室未建立相关危急值项目与标准扣3分;
3、按操作程序复查、及时通报临床并
3、未及时通报扣2分;未登记扣1分,登记项目登记;不全扣0.5分;
4、及时、准确记录危急值,有月统计
4、无《危急值报告本》扣5分,无统计总结分析总结分析。扣2分。
1、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1、无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扣3分;
7、重点病
2、开展临床随访,对住院的超声诊断
2、无《重点病例随访记录》本扣5分,记录不详例随访管报告重点阳性病例进行随访。进行阳扣0.5分/例;理性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出院诊断
3、科室无质量评价自查分析总结资料扣3分。对照或根据临床科室及患者反馈情况进行认定,统计诊断相符、漏诊、误11诊情况,并记录于《重点病例随访记录》本中;
3、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质量评价,对诊断的相符、漏诊、误诊情况进行自查、总结评价、分析整改。每月应进行疑难病例、误诊病例、典
8、疑难病无《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或未讨论扣6分,记录型病历讨论,并记录于《疑难病例讨例讨论管6不详扣1分。论记录》本中。理
1、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
9、医学影
1、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无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正、重新报告制度;像报告与告制度扣2分;
42、有报告审核制度。审核制度
2、无报告审核制度扣2分。管理各种检查均有登记,资料(申请单、10、资料管
1、无相应检查登记本一项扣2分,登记不全扣17报告单、图片等)保管完好,便于查理分,资料丢失每份扣1分。
询。
11、医学影
1、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准确、表达清
1、检查报告单书写情况不达标每张扣1分;像诊断报楚,无非专业用语,图像描述与诊断
2、无资格的人员审核签发报告每张扣1分;告管理结论符合,检查报告能为临床提供有
3、检查出具报告的时限不达标每例扣0.5分。效信息;82、报告必须由具备资格的人员审核签发;
3、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时限:超声检查报告时间≤30分钟。每月对上月质控中发现的问题项目进
12、质控督行再次质控检查,了解整改情况及效5无质控督办记录扣5分。查记录果并记录。
1、未按规定每月召开质控分析会议扣15分;
2、会议记录项目不全(上月问题整改成效、本月每月召开质控会议进行质控分析、评问题通报、讨论及原因分析、整改意见),每项扣
213、质控会价及整改并记录。质控分析以本月开分;15议记录展的各项质控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为
3、缺记录人/主持人签字,每项扣1分;依据。
4、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未全体参加,扣1分;
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
1992年, 原国家教委颁布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 要求进行“实验室评估制度”和“开展评估工作”。1994年, 国家教委开始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其中包括实验室评估。1995年下发《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 从而开始逐步针对全国高校基础实验室进行合格评估。2003年下发《高等学校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 健全了高等学校实验室评估标准。之后, 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迅速, 同时对人才培养、实验教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实验教学必须跟上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步伐, 这就对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评估的指标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与教育发展现状相一致, 与具体被评实验课程实际情况相一致, 同时又要简便可行。现今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基础课程实验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教学任务、教材、实验项目管理、实验考试或考核、实验报告、实验研究和每组实验人数7个二级指标。
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标体系。
2005年教育部开始推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任务, 针对国家级示范中心的申请制定了一套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与教学成果四个二级指标。
3.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指标体系。
从2005年开始推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开始, 逐步推行了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工作, 其具体的指标体系由各省在国家级示范中心指标体系基础上修改制定。
二、建设医学课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目标
1. 加强实验教师人才建设。
实验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的支撑力量, 因此必须建立结构合理、老中青搭配、素质高、学历高、技术性强又稳定的实验队伍。通过在全校范围内统一进行实验教学质量评价, 统计评价结果, 分析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可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教学水平, 同时可以将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 将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技能竞赛、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计划都纳入评价体系, 作为考核实验人员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合理设置实验技术人员数量, 明晰岗位职责。这样既能调动实验队伍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提高实验队伍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 又能使实验人员得到学校的认可和尊重, 减少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情况[1,2]。
2. 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实验教学环境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 主要包括一些必需的硬件、软件设施, 有了良好的环境, 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前沿的实验设施, 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使学生与时俱进,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努力去尝试。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充分解决实验中存在硬件问题, 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使实验室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基地的作用, 从而推动教学实验室改革与发展。
3. 改革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教学过程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进度、实验目的、方法与手段、内容等环节。通过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及时有效统计评价结果, 发现并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包括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技术方法等进行总结, 找出差距, 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全校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引导实验室迈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1. 国内外文献分析。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期刊资料, 分析医学院校实验课程建设特点和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关键环节, 寻找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明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同时充分了解国内外医学院校关于教师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资料, 对比研究, 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需要改进的部分, 为确立评价指标提供理论支持。
2. 构建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原则。
根据医学实验教学特点、内容, 在全面实验教学信息资料的基础上, 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要素, 认真分析, 平衡各实验室具体要求和标准, 了解不同实验室存在问题的特点, 确定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具备以下原则:第一, 科学性。遵照科学的教育学原理, 各项指标既独立又相关, 成为互不矛盾的有机整体, 准确反映实验教学水平。第二, 客观公正性。教学活动是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整个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起着决定性作用, 故评价指标需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实验教学活动, 公正地对实验教学情况做出评价, 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第三,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当层次清晰、量化适当、易于操作, 具有良好的可测量性, 获得结论容易。第四, 有效性与导向性。应根据实验教学和发展规律设计指标, 使其能够准确反映实验教学特色, 体现实验教学目标, 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发现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找出差距进行改进和完善, 为今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手段、内容、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4]。
3. 发挥医学实验课特长构建指标体系。
目前常见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种类繁多, 每种各有不同, 如何结合医学实验课程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医学实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重点, 必须要根据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 预判实验教学过程的价值和结果, 提出具体指标体系[3], 使其能够客观、全面、系统地体现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本研究拟定医学实验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实验教学态度、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取得的效果、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 (包括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 。再根据确立的各项一级指标, 以及学科知识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二级指标, 待二级指标确立后, 进一步明确指标的含义细化内容, 并确定指标相应权重, 便于统计。同时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专家、学生和教师自评三种。专家评价由学院统一组织, 检查整个实验教学过程, 评价内容侧重于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 实验教师必须在实验开始前落实好实验内容、步骤、方法, 实验过程中不能随意缩短时间和减少内容, 结束后批改实验报告, 报送成绩。要求学生实验中严格遵守纪律, 不能早退, 认真观察, 及时填写实验记录, 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专家组主要由学校和二级院相关学科教师组成, 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 这样就能够从各个层面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 从而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教师评价包括教师自我评价、教师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师自评过程中能够随时发现自己的不足, 督促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及个人素质;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了解其他教师上课的优点与特色, 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学科知识进行优化, 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及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以及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的认识程度, 随时调整课堂授课时间和内容, 有侧重点地进行知识讲授和实际操作;学生参与评价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必须秉着公正性、准确的原则[5]。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构建医学院校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但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应该进一步完善哪些项目, 还需要我们逐步根据实验课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推敲和摸索, 使指标进一步完善, 既符合医学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 又能反映我校的一些特色, 待指标全部确定后, 以网络测评方式进行。目前虽然部分北美国家在医学实验课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系统、完善的制度, 但是毕竟和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方法以及学生的素质、程度方面都不尽相同, 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我们借鉴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 还是应当考虑到我国国情出发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根据不同高等医学院校实验课教学发展不同情况, 建立可行性、独立性、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符合医学院校实验课教学现状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确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正确, 适应医学学科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洋.借鉴国外经验改进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6) :37-39.
[2]阮慧, 项晓慧, 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10) :4-6.
[3]刘建民, 秦惠洁.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2, 21 (3) :4-8.
[4]苗戎, 崔广智, 郝存江, 张柏丽.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2) :54-55.
【关键词】双语教学;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评价
教育部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实行双语教学 ,并提出今后本科教育课程的20%以上必须进行双语教学。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打破了学科的界线,把各学科联系在一起。当今,生物化学及其相关学科迅猛发展,生物化学新的术语和概念层出不穷,作为医学、生物学和农学等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所触及的学科前沿广而深、其发展也为生物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原理。相对国外的生物类学科,我国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还较为落后,为赶上国外的科研水平,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先后展开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和成绩。在医学类大学,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检验医学与药学等课程设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的重点必考课程。为适应时代要求,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试行该门课程的双语教学。然而真正实现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师资问题、学生接受能力问题、教材合理化问题等【2】。由于我们现在还处于医学生化双语教学模式的摸索阶段,所以完善的反馈评价体系是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的有力支持。
各大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查法来得到教学反馈信息【1】。这种方法直接、简单,易执行。但不利于老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法、进度,造成某些同学因为一时的语言障碍,损坏了学习生化知识积极性;而且医学生化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学术交流,单纯的试卷考查,不能更全面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医学生化双语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措施,拟建立较完善的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评价平台:
1选择合适的教学阶段授课,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英语教学费时较多,如果生化所有内容一开始就采用双语教学,难以保证按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上学期刚上完生物化学的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医学生化双语专题》。主要讲述生物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如常令学生头痛的生物体内几大分子的物质代谢、生物能的转化和利用)和生化学科前沿知识(如分子克隆技术、人造儿“辛西娅”的相关知识等)。由于学生先期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略去或简单介绍涉及生物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体内物质代谢、调节及了解生化的进展,同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的主要专业英语词汇和写作方法,能够初步地运用英文进行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通过使用“原汁原味”的英语原版教材,学习了解国外的科研文章写作形式,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思维方式。
2建设网络课程平台,形成教学互动
由于大学教学的特点——流动的学生,流动的教师,使得课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变得很困难,同学们课上的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老师的教学实时监控也不能做到。但网络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生化双语网站大家可以把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不仅老师可以解答,同学们之间也可以解决。而且学生也可以把老师上课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网络来传递,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中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化外文的网站、外文教学动画或外国知名大学的生化网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化的国际化氛围;学生也可通过注册进入网站把自己找到的相关外文资料上传、共享;也可以在网站上以英文形式发问,讨论。当然对于同学的种种“作为”会成为他们该学科的重要考核指标。这样,通过网络平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建立了一个教与学反馈评价的窗口。
3进行全面的学习考核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都离不开高超的专业英语水平。过去人们常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人们常说“掌握英语和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尽管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是精通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素质。医学高校教学方式需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变革,强调学生应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科發展,激发和提高创新能力。但如何来考查教学效果呢,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考核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结束时的考查,主要采用卷面答题与小组讨论两种形式。卷面为全英文试题,80%-90%为客观性的选择题,剩余的则为主观性问答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生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英文阅读能力。主观题,可英文作答也可汉语作答(专业词汇必须英文),当然根据语言的运用情况不同,成绩是不同的;也提倡在试卷中有开放性的问答题,这种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英文生化专业的写作能力。这是因为大学生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具备牢固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学术交流能力是必要条件之一当前学术交流多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要途径,因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另外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全英语小组讨论。由于我国外语教育一度培养了那么多的“英语哑巴”和“英语聋子”, 随着科学发展的需要,学术交流的形式越来越多,国际间的学术互访面对面的交流和学术讲座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一般是国际学术交流的官方语言,熟练掌握专业英语能为学术交流提供极为方便有利的条件。如果从大学开始,让学生耳濡目染专业英语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有效地把握科研动态,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全英语小组讨论考查。考查时,由老师给出某一命题,并给出一定的评分标准,由4-6人组成小组进行全英文的讨论,由小组成员最终给每位成员评定打分。最后该学科的成绩由平时成绩(网络课堂成绩)、卷面分、讨论小组得分,按一定比例给出。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摸索的一套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评价平台。当然,该平台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还没找到较好的符合我国升学情况的“原汁原味”的生化英文教材;还有某些较好的外国网站属收费网站;等等。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多多提出更好更完善的意见,真正的把该平台搭建的更完美,更结实!
参考文献
[1]李晓韬. 关于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7;24:161~162
[2]熊静,黎宇宁.双语教学实践初探.咸宁学院学报,2005;4:149~150.
作者简介:赵颖,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工作
课题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0-07-39
本人自上大学以来,力求“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注重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熟练的沟通技巧,并且极富工作和团队精神.
思想上,我积极上进,关心时事,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专业技能.
学习上,我本着对专业的热切追求,认真努力地学好各门学科,现已较全面的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了更强的动手能力.
工作上,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在学校多次演出并获奖.在莱州人民医院实习期间努力完成各科带教老师交给的`任务,在课余时间多接触病人了解病情,专业技能有了较大的进步.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的称号.
医学生实习自我评价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本人于xx年xx月被xx医院正式接纳为检验科实习生。在这一年实习中, 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准确自我定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实习情况汇报如下:短短的几个月,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检验科主任的带领下,我 认真学习各专业知识,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鉴定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既是医生的眼睛,也是医生的助手,把握自身职责,这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准则。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收集到教师的意见,学习到外地的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医生当好参谋。为保证各类患者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验、检测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出据的检验报告基本能达到准确。在检验业务上能坚决贯彻医疗安全第一的理念,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更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来争取患者的信任。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忙,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很多手工加样工作,我以前就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积极支持科主任工作,我不怕麻烦,虚心向教师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手工加样工作,明确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 每天不断的要求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面试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患者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于是每次当我进入病房时,我都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按时完成工作。
四、在工作中也收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指正,我都一一进行了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过去自己实习的几个月中,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自己兢兢业业,勤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自己各项素质尚须进一步提高,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比如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领导和教师们能及时地给予批评和指正,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医学生实习自我评价二
10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时间过得真快,实习是我将理论转为能力,实践化为经验,迈向临床的第一步,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并将使我终生受用。下面对本次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自我鉴定:
20xx年xx月份我被学校安排到xx市xx医院实习,按医院和学校的要求,我分别到了外科、针灸科、五官科、中医科、西医内科、急诊科……等科室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等,对患者细心照顾,和蔼可亲,努力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
在临床实习期间,我积极向临床带教教师学习,经过将近一年的实习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还掌握了清创缝合,无菌手术等操作方法,我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业课的学习更加努力,重点掌握了疾病的诊治和治疗,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传染病的认识,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等更为重视,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努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实习生活也培养了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但也从中知道了还有许多疾病我们人类上无法克服的,所以我更加知道自己肩负责任,还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刻苦努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 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检验学科这几年发展十分迅速,新的检验方法与检验仪器不断的涌现,检验项目也日新月异,所以对临床医生的综合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 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 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 饮食因素 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正确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避免标本溶血,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 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 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对自采标本和外送标本,要注意冬季保温、夏季防止高温变质、避免阳光照射等问题。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6 建立健全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指南等书面文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新工作人员。实验室各专业负责人应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并进行指导。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和标本拒收制度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化文件,应充分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制定与临床医师积极加强沟通。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加强临床医师、护士、检验者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并对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授课、发资料等,确保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分析前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3%。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采血人员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血用品,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一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 中国医药指南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5]马斌国.现代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陈俊等.抗凝剂比例对凝血检测项目TT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
作者简介:
【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推荐阅读:
医学影像科职责11-21
医学影像技术进展12-26
医学影像专业实习大纲09-16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11-23
医学影像求职信12-02
医学影像技术的认识01-06
医学影像技术考试试题12-27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06-06
1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06-18
医学影像专业学子自荐信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