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伙伴调查报告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作伙伴调查报告(精选8篇)

合作伙伴调查报告 篇1

一、该公司基本情况

****信达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原为****信达资产评估事务所,2004年因经营规模的扩大变更为****信达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经湖北省财政厅、建设厅、国土资源厅(土地局)批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成立的经济鉴证类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公司位于***市朝阳中路文贸乐园南侧,法定代表人为***,公司注册资本:贰佰万元,营业执照号:4203002004164,企业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范围:资产评估;房地产价格评估;土地价格评估;房地产咨询、中介;旧车价格评估;车辆损失评估;保险公估;工程造价咨询;资产评估业务培训。

***信达的执业资格众多。目前拥有《房地产估价资格证书》、《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土地评估机构资质证书》、《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证书》及我市唯一的《湖北省涉案物品价格评估机构资格证》等资格证书,成为**地区各种评估(咨询、审计)资质最全的专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二、公司的优势

1、规范的公司化管理和质量控制。***信达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原为***信达资产评估事务所,2004年3月,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正式变更为****信达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公司在承继原***信达良好管理经验的同时,以企业组织形式变更为契机,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了公司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资产评估及造价咨询工作人员自律守则、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估人员考核考评制度、客户回访制度、评估(咨询)报告书三级复核制度以及评估(咨询)工作风险控制制度等,提高

了公司的管理水平,保证了出具报告的质量。

2、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信达聚集了一大批执业评估师和各类技术专家。现有注册房地产估价师9名、注册土地估价师10名、注册资产评估师8名、注册造价工程师8名、注册会计师1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经济师2名,以及各类精通机械设备、电子技术、土建安装、财务管理等技术人才16人,员工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同时还长期聘用一批经验丰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以高、中级职称人员为主,其他人员为辅的良好的人员结构层次。目前在**地区,***信达各种评估资质最全、人员综合素质最高的专业评估机构,在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3、公司内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工作质量高。公司评估师****于2004年4月成为首批**市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专家委员会的委员,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为**信达的房地产评估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公司定期组织员工分析宏观经济走势,及时搜集有关行业信息,对信息进行甄别处理,调整相关评估数据,2003年底,针对目前房地产估价行业中基础数据不全,影响评估精度的问题,我公司通过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专项调研,组织人员(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搜集资料,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筛选、量化,建立了房地产行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并随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进行更新,成为我市首家拥有较为完善的专业数据支持的估价公司,这将极大的提高公司的报告质量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公司也加强了硬件的投入,目前已接通了宽带网,建立了公司局域网,拥有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共计20余台套,硬件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向客户交付报告的时间;同时还提高了报告质量。

4、诚信为本、优质服务。房地产评估属于第三产业,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公司的宗旨。作为一个专业性中介机构,公司在从业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为本、竭诚为客户服务。公司要求业务人员时刻替客户着想,帮助客户做好评估前的基础工作,评估中与客户密切合作,想方设法维护客户的利益。公司业务人员敬业精神强,业务娴熟,讲究时效。一旦接受委托,立即制订方案,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大量应用现代化手段,高速高效高质完成评估任务。

三、与我行合作情况 该公司自成立起就与我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一批金融、法律、管理、工程技术等业界著名的专家、学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各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经常沟通。在为客户提供全面评估服务的基础上,可胜任大量复杂具体的协调工作,使评估工作少走弯路,使客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式获得评估成果。该公司2004年是我行签约单位,目前在我行存款为****万元。

综上所述,该公司依法合规经营,具有规范的公司化管理和质量控制流程、、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等优势,同时与我行有着良好合作关系,因此我部同意推荐该公司为我行合作单位。

以上情况特此报告。

合作伙伴调查报告 篇2

目前,宁波市共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47所,在校生9.0万人,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29所(其中13所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7所,在校生5.8万人。从2003年全市职业院校开展“牵手百家企业”等活动以来,校企合作的数量、规模呈上升趋势,并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和成功先进典型。如2006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海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现代机械制造实训基地,其校企合作案例入选教育部“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据调查,全市23所省一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已与453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见表1),拥有合作企业最多的学校达到48家,其中年产值或营业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25家;6所高职院校已与927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合作企业最多的学校达到400家,其中年产值或营业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40家。

通过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办学观念与办学模式的转变,强化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 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直接、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工艺流程、产品标准以及技术设备的生产实际状况和变化趋势,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学校可以及时从企业得到社会需求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根据现实生产需求调整课程、改革教材,及时补充完善教学内容,转变办学思路和理念,努力实现“三所”(即学校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对接,为企业“量身裁衣”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稳定渠道。连续5年来,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毕业生每年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9%以上;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2. 促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各校都努力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和办法。主要途径有:让教师到企业岗位进行实践观摩;组织教师到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培训;到企业进行工种技能实习;到行业企业管理岗位挂职锻炼。如鄞州职教中心、奉化职教中心等学校在杉杉集团、洛兹集团等企业建立了专业师资培训基地,规定每一个专业教师要定期下企业学习锻炼,熟悉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以及先进设备和操作方法,聘请企业的一批技术骨干,为每一专业教师落实好一带一的技术指导师傅,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无缝结合。目前,两校已有90%以上的专业教师成了“双师型”教师。

3. 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企业不仅给职业院校提供实训设备以及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大大减轻了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和专业师资的培训压力,降低培养成本;还有利于校方及时把握企业、行业的最新需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利用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如2006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吸引北仑的康鑫公司把车间搬进学校,在学校投入近900万元生产流水线;丰田公司选择鄞州职高作为全国32个丰田汽车维修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并从该校汽修专业中招录毕业生,为企业发展培养、储备技术工人。

4. 形成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四种模式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根据宁波市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打造华东地区“制造业基地”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有利机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依托企业,产教结合”模式;以宁海职教中心为代表的“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模式;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政府、企业三方合作,亦厂亦校”模式;组建校企结合的职教集团(目前全市已组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信息、宁海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精雕机械专业、鄞州职教中心机电、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服装、慈溪职高等10个职业教育集团)。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 观念与认识不到位

目前多数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出于解决学校师资、实习实训基地不足以及疏通学生就业渠道的需要,尚未从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需要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校企合作;一些企业存在短期行为,没有认识到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目前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校长或学校的“关系和信誉”,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相当一部分合作都是通过口头协议达成的,并未实现深度合作。

2. 企业参与的主动性还不够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和责任。由于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相当丰富,特别是科技含量低的中小型企业,即使不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获得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再加上学生实习肯定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特别是职业院校学生会影响企业安全管理、产品质量等,这也是众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所以企业在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内容方面是有所选择的,问卷从企业与职校合作的九个举措的响应程度(从“非常愿意”到“不愿意”三个梯度)来看,39家企业中就有6家企业“不愿意”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有10家企业“不愿意”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见表2)。有的企业即使接纳了学生实习,也不安排关键技术岗位,学生缺乏真刀真枪锻炼的机会,实践技能难以提高。

3. 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校企双方要互惠双赢,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办学目标实现的同时,职业院校要把人才、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给企业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于受职业院校自身办学水平的制约,大部分职业院校只是寻求企业在资金、场地、设备方面的资助,或寻求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等某些项目实行合作(见表3)。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的,尚为少数,导致企业不愿花较大的精力和财力参与合作教育,致使双方无法开展深入的合作。

4. 配套法规与政策不健全

目前校企结合带有明显的自发性、民间性,缺乏足够的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尽管国家、省特别是宁波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5]74号)、《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6]91号)等文件,都特别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对推进校企合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但都缺乏具体的保障性条例,法律保障措施不力。诸多具体困难如职业院校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如何妥善处置、企业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给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如何落实等都没有可操作性细化的法律规定,造成了学校、企业的忧虑。全市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4),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缺乏合作机制、缺乏校企双方交流的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而要改变这种局面,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为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共进共荣,基层学校和企业都一致要求,健全配套法规,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建立长效机制。

三、对策与建议

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校企合作要提高合作层次,从自发状态迈向自觉状态,并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一要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的政策保障机制;二要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协调其他部门支持校企合作,各级政府要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与政策优惠、经费补助,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进行表彰奖励;三要加强统筹,具体包括经费、资源、重点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统筹等,教育、发改、经贸、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加以协调解决,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措施。

2. 抓紧制定地方法规,健全校企合作保障体系

国外校企合作之所以能顺利实施,最重要的是靠国家法律的支持。如德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明确规定,企业不仅承担学生的培训任务与培训费用,每月还发给学生生活津贴,企业提供的经费占学生培养总经费的比例高达65%以上。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05年、2006年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推进校企合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宁波更应当抓住时机,抓紧起草、出台《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各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如规定学校要强化对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的教育与管理,应当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规定企业招聘职工应首先从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经过职业培训并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择优录用。鼓励年销售额达到一定产值的企业确定一所以上职业院校作为校企合作伙伴,为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提供场所和必要的条件等。同时,要建立校企合作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避免和分摊风险。

3. 建立健全行业参与校企合作运作机制

行业引领职业教育,是澳大利亚和重庆、天津发展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宁波市实际,要尽快建立行业协调委员会,形成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明确行业协调委员会相应职责和权利,为职业院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搭建有效平台。各行业协调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人员组成,其职责是牵头制定相关行业岗位能力标准、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参与行业发展趋势及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主动帮助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加强联系,合作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制定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使行业协会成为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利益的协调者、过程的监督者和成果的评估者。

4.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职业院校要想在校企合作方面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软实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学校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贡献度,直接决定着企业对校企合作教育的支持度。所以学校要赢得企业的长期有效支持,关键是要强化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充分认识校企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首先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中心,紧紧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中高级技能人才;按照企业需要举办各类培训班,大力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技术集中的优势,尽可能地派出专业教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 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校院合作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校院合作;调研报告;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R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56-02

随着我校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深入,“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展开,为了加强学校的示范性学校评估的顺利进行,2012年2月13日检验预防学科教师为其一周的时间对伊犁州各大医院进行了校院合作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调研内容

1.1 调研数据

1.1.1 贵医院认为检验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积极进取等方面素质。

1.1.2 贵医院认为目前检验专业中职毕业生主要存在的问题:71%人员认为检验专业中职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技能差,不能直接上岗, 71%人员认为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67%人员认为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差。

1.1.3 贵医院认为我校要为检验人才培养,需要改进的方面:84%人员认为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82%人员认为应加强专业技能培养,73%人员认为应加强与医院需求的对接。

1.1.4 影响校院合作的因素: 94%人员认为主要是缺乏合作机制,73%人员认为缺乏校院双方交流平台,71%人员认为校院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备,49%人员认为缺乏相应政策指导。

1.1.5 要推动医院参与职业教育,96%人员希望政府能够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78%人员希望能够以奖代补,补助医院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经费用和在宣传医院形象。

2 调研分析

2.1 看法和观点:

2.1.1 关于目前中职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被调研的医院工作人员普遍反映主要集中在品行、素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

2.1.2 校院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学校的重视,但医院参与度并不高,校院间的合作缺乏实质性内容,已开展的合作基本属于较浅层面,目前医院已经与我校开展的合作只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而参与学校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攻关、医院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等深层合作的项目很少,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等项目几乎没有展开合作。

2.1.3 对于制约医院参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占居前四位的是:医院认为缺乏合作机制,缺乏校院双方交流平台,校院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备,政府缺少相应政策引导。要推动医院参与职业教育,96%人员希望政府能够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培训经费补助,78%人员希望能够以奖代补,补助医院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经费用和在宣传医院形象方面提供帮助或给予相关荣誉称号。

3 调研结论

3.1校“热”院“冷”的态势

3.1.1 学校除了提供劳动力外,很少能为医院提供其真正需求的东西,中职学校在师资、科研等方面力量薄弱,难以为医院培训员工和提供技术支持,中职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在入职初期难以达到医院的用人标准,可用但不好用,不能令医院十分满意。

3.1.2 现在的学生第三年实习基本上变成了就业,学校监管和指导不到位,直接把学生推给医院,学生面临着到社会人的角度巨变,由此出现不适应和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医院则因为没有学校的参与而将学生作为职工而非实习生看待,众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医院对中职生质量和校院合作的怀疑和不积极态度。

3.2 在校院合作过程中,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2.1 校院合作缺乏有效政策支持和长效合作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校院合作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做依托,医院难以承受学生实习的安全風险,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医院在校院合作中的付出难以得到补偿。

3.2.2 有些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的职业道德都不满足医院要求。被调查医院的71%人员认为职业学校学生知识、技能水平达不到医院的要求,一些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对工作没有正确认识,不肯吃苦。实习生有的不遵守医院制度,不打招呼就离岗,给医院带来的很大的压力。

3.2.3 校院合作平台搭建不完备。目前学校和医院合作都是点对点联系,很困难,医院希望能有一个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点对面的合作。

4 对策与建议

4.1 充分调动校院双方

4.1.1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优势,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医院对职业教育的义务,并强力推行行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通过政策激励,激发医院参与校院合作的热情,建立,政府牵头,行业与协会参与的校院合作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有关校院合作的法规,明晰校院双方在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

4.1.2 切实做好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工作。学校要重视学生第三年的实习管理工作,设立驻院教师,联合医院共同管理学生,严格落实学生实习管理制度,把学生实习期间校院双方综合考核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不合格的学生不授予毕业证书。

4.1.3 加强有职教特色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面向医院的能力培养,严格落实教师(不仅专业教师)下医院实践制度。

4.1.4 做好常规教学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调研中医院工作人员反映最多,最强烈的不是学生的技能问题,而是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综合职业能力问题,很多大医院不愿意接收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

4.1.5 与医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合作医院提供的工作岗位,在医院技术人员的参与下,剖析工作岗位,分解工作岗位能力与素质要求,重新调整课程设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使“以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校院双方才充分认识到:校院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更利于人才培养的校院合作制度,积极推进校院合作走向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创新校院合作模式,强化校院合作的基础工作,优化校院合作育人环境,寻求学生、学校、医院三方共赢的校院合作结合点,探索与深化校院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

股份合作经济调查报告 篇4

有益的启示

烈山镇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比较自觉,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全省最先富裕起来的乡镇之一。但是,在1980年到1983年的四年间,乡镇企业产值却一直排徊在一千多万元左右.镇委、镇政府在调查中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地踏步不前的局面,一是个体经济无法适应商品经济专业化、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二是已经出现的经济联合体,由于制度不健全,老少爷们一本糊涂帐,存在许多弊端,经济效益不高,有些甚至面临倒闭。三是要建设新项目,改造老企业,开发新产品,又普遍感到资金不足,而较早富裕起来的农民,手中的钱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烈山地区设有4家储蓄所,仅是吴山口一家,私人存款就达六百四十多万元.用什么样的形式把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吸引过来?用什么样的纽带把各种经济实体联结起来?成了这个镇领导探求的新课题。

1984年,他们从邓山口村朱宁良等四户农民合股开办小煤窑中得到启发。这四户农民每户一股,每股一万五千元.由于他们的命运和这座小煤窑的兴衰紧紧地联在一起,便齐心协力,引进技术,招聘能人,使企业越办越好。镇委、镇政府对这四户农民创造的股份合作经济及时进行了总结并在全镇推广。这就使缺乏资金的企业找到了聚财的最佳渠道,使势单力薄的个体经济找到了联结的理想纽带,使不尽完善的经济联合体找到了进一步完善的新路子。一时间,全镇各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全镇已有股份合作经济六十一个,沙及到工业企业、运输业、饮服业和养殖业等各个方面,入股资金达五百五十万元,劳动就业人数二千二百二十五人,年产值达一千六百五十万元,占全镇总产位的26%。

可贵的实践

烈山镇目前发展起来的六十一个股份合作经济,大体分为三种:

集体股份和集体股份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多是些投资规模较大生产技术较先进的企业,由若干村或若干企业出钱入股构成。如年产十万吨的烈山粘土矿,就是由镇和宋庄、土楼、吴山口三个村合股兴建的。

集体股份和个体股份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有新建企业,也有把原有的企业转化成股份,再吸收新股份形式的。如烈山陶瓷工艺厂,原来是由四户农民集资联办的。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善,资金不足,濒临倒闭。1985年镇建筑公司投资十万元入股,把原有的厂房、设备和资金转化成股份,形成了新的股份合作经济,一举扭转被动局面,当年盈利四万元。

个体股份组成的合作经济。这种形式在烈山镇的股份合作经济中占70%左右,其中有几股组成的,也有几十股,几百股组成的。钱多可以入股,钱少也可以入股,如吴山口村九队东升小煤窑.规定每股二百元,有的买一股,有的买几股,共入三百三十股,资金达六万六千元。

尽管这些股份合作经济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是自愿入股,不论大小企业,事前都把建设规模、经营方向、股金数领、分红办法公布于众,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教,自愿入股,不强迫,不硬拉。本地的可以入股,外地的也可以入股,集休可以入股,个人也可以入股。在投资入股方面已经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和区域界限。

二是董事会负责制,入股者不论股份大小都是企业的股东,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代表股东决策企业的经营方向和管理制度,企业的厂长由董事会选聘,代表董事会行使职权,并向董事会负责。

三是合理分配,共负盈亏。股份合作经济总的分配原则足,按股分红,盈亏共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具体分配方法上,有的是既付息又分红,有的是只分红不付息;有的是按季结算,有的是年终结算。

广阔的前景

烈山镇的股份合作经济虽然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但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勃勃生机和广阔前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可以大范围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在财政、银行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资金融通聚合渠道,为发展商品经济提供更多资金。据调查实行股份合作经济的三十五家工业企业,入股资金就达五百多万元,其中最多的股金四十万元。最少的股金只有一二百元。

二、股份合作经济本身是独立的法人,其资产不得随意侵犯,入股的劳动者和投资各方“责、权、利”一致,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和投资各方的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搞活企业的一种动力。例如:年产两万吨的友谊水泥厂,按正常兴建,需要投资二百万元,建设周期要一年以上.由于实行了股份合作经济,他们的责任心强,积极性高,能省则省,能缓则缓,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仅投资六十八万元,八个月就建成投产。

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已经出现的各种经济联合体。这些大大小小的经济联合体,虽然对发展商品经济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普遍都存在着“联而不合,貌合神离”的问题,以股份为纽带的合作经济消除了这种弊端,促使入股的各方同舟共济,全力以赴地办好企业。这个镇原有的二十多家经济联合体转化成股份合作经济后,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变化。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篇5

针对农村这一状况,我们知道现在有实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也正是鉴于这一问题的现实性意义,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周的时间到我们村、镇和县的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行了调查探讨。

我国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般以户为单位参保,自下而上汇总。如果居民在村里,那么由村委会组织参保、征收保险费用。如果居民在镇里,则由社区组织参保,征收保险费用。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从下一年度开始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农民在全县范围内可任意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看病;需要住院时可在全县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治疗。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报销办法各县稍有区别,以我的家乡——苍山县为例: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报销药费的25%,在镇卫生院就诊的,医药费在3000元以下的报销医疗费的30%,3000元以上及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另有规定;每人每年最高补偿2万元(报销所得)。

对参保对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间住院发生的治疗费、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床体位费等,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委托市人寿保险公司履行报销手续。参保人因病在市区住院的,可以自由选择市区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诊治。在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应凭农保证和个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到该院的农保专员处登记。办理出院手续时,应与该院农保专管员联系,办理医疗费报销手续,领取补偿款。

当然,如果参保人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灵活就医,但仍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参保人如果因为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医疗机构治疗。出院后,凭参保人的相关证明、农保证、急诊住院证明、住院医疗费用原始发票、医疗费用明细清单、病历、出院记录到农保中心办理报销手续。

3月5日,温总理在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探索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接见江西代表团时说:“农村合作医疗,我们已经是三起三落了。”“这两年我们的速度要慢一点,我们要把机制建立起来,如果机制不建立,我们的钱就会打水漂儿。这次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她还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前,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我们会覆盖一半。”

时光飞逝,3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试点到现在已经有将近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较好的成效。关于这一方面的调查是最让我感动的时刻。我有幸目睹了几位大爷、大妈、大婶拿到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款后的喜悦劲,那不是用“热泪盈眶”所能描述的,他们是以出声哭泣的方式来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会的公平机制。由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实行“参保户(农民)出小头,国家地方财政出大头”的方式筹集经费的,所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上,这就是在缩小城乡的贫富收入差距,是对我国公平机制的一种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给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让他们知道国家政府可以帮他们出一点医疗费用,让他们能彻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疗后,报销款的发放又相当于党和政府给康复者的一份慰问金(剂),让农民群众感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和对他们真挚的关爱!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成员(农民)之间互助共济的社会政策,通过一种在参保人之间分摊一部分资源费用或者说是通过参保人对患病者的间接支援关系,体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这一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我国农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当然在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我的调查发现,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于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资金,每年所筹集的资金差不多只能支付当年的医保开支,甚至还会出现不够,因而相应的保障水平比较低。

观念难转变。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众来说,一年拿10元钱并不困难,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这10元的合作医疗基金时,就变得十分困难。原因在于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反反复复,许多农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一阵风似地搞一两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少部分农民群众还把对合作医疗的不信任转嫁到对干部、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认为减免的一点医药费还不是卫生部门又通过药费涨价、多开处方给刨回去了。除此之外,农民群众寻求医疗保障的意识不强,无风险规避意识,尽管深知合作医疗的好处,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时,就是不愿掏那份“不必要”的钱,更不愿眼看自己出钱别人吃药。

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涉及到村、乡、政府、医院、信用社等多家机构。而且农民在报销过程中要出示合作医疗证、身份证等证件,万一少了一样,农民就得从城里赶回家拿,这样往返几回又得花不少的钱,而且手续流程又是很繁杂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许多农民去医院办手续时都不知道到哪个部门好,也就是“城里乡里几趟跑,到了医院还不知找哪好!”

在全国大兴打工经济的繁荣时期,身强力壮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员参加合作医疗,必须在参保地就诊,在县外就诊的不予报销。这对于当地的合作医疗来说,外出打工的这部分对象势必流失,参保的将是些老弱病残的老人和妇女,而其发病的机会又多,报销的频率数额都比较大,这无疑对本就苍白无力的合作医疗基金造成更大的压力,使其运行更加艰难。

我对村里的部分民工做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调查,也相应的对他们做了这方面的知识宣传。在我调查的几个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但都不是很了解。当问及他们对这一政策的满意程度时,大部分人态度都不是很明确,但有个民工的话表达了大部分人的心声:“有总比没有好。”这说明大部分人还是认同这一政策的。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不足之处,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采自网上的建议:

明确政府在改革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职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如雨后春笋,农村富裕劳动力由农村一线向非农产业转移,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镇,城镇人口持续上升,如果这部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冲击到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影响其平稳运行。 因此,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卫生投入政策,实行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保证各级财政都有足够的卫生资金投入到农村,要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险政策纳入国家的总体社会保障规划。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筹措机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有条件的地方要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国家部分的补助标准,直至对个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广泛的经济合作基础,对于经济实力发展较快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给予本地的合作医疗制度予扶持,鼓励乡镇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此壮大合作医疗的腰干,逐步增强其实力,扩大受惠覆盖面。 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农村“五保户”参保的个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门解决,对农村贫困户、特困户的个人部分,可由地方财政负担,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选择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模式。农村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必与行政机构相对应,可以根据地理环境、病人流向,结合行政村合并、乡镇合并,撤并部分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重新调整布局。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卫生扶贫和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要努力寻找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的最佳结合点,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和缺医少药的问题,大力实施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行动,确保其健康生存权。

健全规范的合作医疗运行网络机构。农村合作医疗能够报销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得农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医疗部门吞噬:或是开大处方,重复开药;或是开人情处方,达车开药;或是药价卖得高,出售假药;或是多出检查程序,抬高检查费用;或是让流医黑店钻了空子,抢吃合作医疗,等等。有鉴于以往合作医疗的教训,现有的合作医疗要突破原有的合作范围,以县为基本单位,保障医疗经费,保障农民群众药费的报销。县、乡、村三级要层层设立专门机构,县要成立合作医疗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合作医疗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导

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医药用品的政府采购机制。当前的医药市场,医疗药品真假难辨,鱼目混珠,价格千差万别。为了切实管好用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将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受惠于民,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应该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通过完善药品购销制度,彻底根除“药品回扣”虚高药品价格的不正之风,发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物价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药品质量,规范药品及医疗服务价格,实行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新格局,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拥有充分的管理监督权。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报告 篇6

于永建

一、此项调查的由来及意义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要在课堂上体现以上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无疑成为了最为有效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对简化教学环节,落实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兴趣,检查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正在进行的高效课堂改革倡导语文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在所有的教学实践中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部分小组合作学习虽有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却达不到要求,学生的语文能力未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教师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要努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了解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情况,提高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该校师生语文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二、调查对象

1、**市**中学学生

2、**市**中学教师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该班级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情况及学生的学习体验。

2、实地观察。到不同班级听课,了解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情况。

3、交流访谈。对语文教师进行采访,了解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设想、体验、反思。

四、调查内容

1、对学生的调查内容详见本项调查的调查问卷。

2、对教师课堂实际情况的调查详见课堂听课记录。

3、与语文教师的访谈交流反思详见课堂教学反思。

五、调查分析

1、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市**中学位于**区**路**号,生源主要来自我区**、**、**、**、**等五乡镇,生源质量普遍较低。现有三个年级共计32个班级,学生1691人。本次调查面向全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抽取4个班级共计12个教学班。每个班级发放问卷15份,共计180份。调查覆盖面较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典型性。同时请班主任老师对所带班级的调查提供帮助,发放问卷时考虑学生在性情个性、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的差异,使每类学生都有参与调查的机会,保证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165张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4张。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1)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27%;不够清楚的占54%;不太了解的的占19%。

(2)语文学习中一直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占19%;偶尔有预习的学生占49%;从来不预习的学生占32%.(3)感觉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充足的学生有23%;感觉不够充足的学生占51%;感觉紧张的学生占26%。

(4)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的同学有12%;合作交流能力不足的学生有39%;合作学习能力欠缺的同学有49%。

(5)支持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占54%;认为没有意义的学生占21%;认为没意义但喜欢参与的学生占25%。

(6)在小组合作学习中41%的学生认为应由教师组织分组;54%的学生认为以自愿参与的形式分组。

就学习方式而言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应将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既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启发思维,集思广益方面的作用,也应重视独立思考的作用。只用在有必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再组织进行。同时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

多数学生认为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从小组成员角色分配,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流程的规范化合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改进。

2、对听课情况和教师走访情况的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自主预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学生分为若干个组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只能指导部分小组,其他组的学习活动多靠学生自行组织,多数学生组织能力较差。要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

(2)语文教师应加强理论修养,提升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能力,丰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六、调查结论

1、多数师生都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愿望。

2、多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表示认可,但组织欠妥,急需提升自己驾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尤其注重对合作技能和组织方式的培训。

4、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各环节、各要素的相互配合,共同组成有效的学习整体,充分发挥各环节、各要素的作用。

合作伙伴调查报告 篇7

目前,我县拥有果园机械1700台、机械原值达1680万,2008年机械施肥3万亩,机械中耕36万亩,机械除草24万亩,机械植保50万亩,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大减轻了果农的劳动强度,节劳、节资,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了全县苹果产业化建设。按照上级要求我推广站对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1 积极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几年,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产资料、农机新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一家一户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扩大农机化生产和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机专业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量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各种组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如何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为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我们在宣传指导、扶持和服务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一是对农民专业作用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机习业化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二是在合作社的组建上,农机部门搭平台,给政策,用优先享受国补资金等优惠政策来引导和扶持。三是抓好典型示范宣传和推广。组织农民和乡村干部进行学习和考察,互相交流,增加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信心。四是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2 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县需成立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14家(每乡镇一家),正在筹备工商登记的有2家。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形式基本上都是采用股份合作制。即:各农户以自已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按照入股的农机资金产的多少确定股份利益分配,机具统一管理,果园机械、除草、打药指定专人负责,对外代耕、代中耕、代运等作业。入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具有独立的法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实体。这些合作社共有入股社员328个,拥有各种型号农机具656台,资产总额1400万元,14个合作社均获得了各级财政的扶持,需扶持总金额达500万元。合作社从业人员有120人,服务农户的数量为1100户,作业服务面积14万亩,主要是机耕和、机除草和机植保作业。随着我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和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 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县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合作社在当地是很有影响力的组织,承担着主要果园的机械化作业任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先导作用。

一是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二是发挥中小型机械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合作社有效地解决了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以中小型机具为核心,从整地、中耕、植保等各个环节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耕地植保效率,保证不误农时,促进了果园增产增收。三是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四是加快了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增疏途径不断拓宽,积极投入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五是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互助,改善了乡风民俗,促进建立和睦邻里关系。

4 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扶持下,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营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发展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14家中只有2家正在注册,农户入股的果园面积一般只有1万亩左右。没有形成整村入社。经营规模小,机械化作业辐射面积带动力不明显。二是国家优惠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够大,资本投入机制比较单一。农机专业合作社资金筹措困难,合作社没有多元投入机制,难以继续发展壮大。三是培训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规模化经营管理和组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受到一定影响,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四是发展比较单一。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以果园作业项目为主,而进行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很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五是基础设施滞后,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我县合作社多数没有标准的农机库棚和维修设备,机具保养维修难度大,缺乏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5 促进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建议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在多方面加以完善。

一是在政策上予倾斜。要在国家补贴资金上加大投入和补贴比例,要少征或免征各项所得税。农田作业所需燃油供应上要予一定的补贴。

二是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合作社是新生事物,部分农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还不清楚。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组织农民通过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广大农民、村干部和乡镇领导都开阔眼界,增强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和信心。

三是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各级财政应拨付一定数额的专项扶持资金,集中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适当提供低息或贴息的信贷资金。适当放宽担保抵押重要条件。给予支持。

政校企合作调查问卷分析 篇8

政校企合作教育的形式在国外出现较早,通过政府制定政策并加以协调来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人才培养中注重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双向介入、优势互补、互相支持,進而达到利益的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各国的专家学者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政校企合作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

随着内蒙古乌海市地方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同时始终坚持秉承服务地方经济的方针,走出了一条立足地方、服务经济、规模办学、特色突出、质量较高的良性发展道路,并且在政校企合作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目前,我国关于政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和文献非常丰富,但结合当地实际深入开展政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做得还不够。

二、调查目的

此次问卷调查从政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角度,结合乌海地区高职教育的实际,提出了政府应制定的相关政策,建立政校企合作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共赢机制;通过签订校企双方的合作合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对政校企合作的研究和管理;调动企业参与政校企合作的积极主动性,促使企业加强对政校企合作的管理。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这样将会使乌海市高职教育的政校企合作真正做到扎实有效,拓宽拓深,取得长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此次调查共设计一套,三种问卷,分别用于调查政府、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对政校企合作相关问题的看法,问题有重复,以反映不同机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问卷分别发往政府部门相关机构、高职院校及企业。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其中政府部门问卷102份,涉及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扎兰屯政府、乌海市政府等12个政府部门及所属机构;高校问卷80份,涉及全区13所高职院校的近20个二级学院和系部;企业问卷104份,涉及23家企业,其中包括内蒙古的代表企业伊利、神华集团,乌海的龙头企业汉森。

四、调查结果

1.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促进就业的效果

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认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是好的,认为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大专毕业生就业的促进效果也是好的。

2.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应起到作用

这个问题对政府机构、企业和院校一起调查,A.没有作用,由企业与院校自己进行;B.辅助作用,政府搭建平台或制定政策,鼓励、引导院校与企业达成合作;C.主导作用,政府帮助院校与企业达成合作。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3.院校或企业愿意进行校企合作的原因

这个问题针对院校和企业进行调查,A.校企合作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B.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利于就业;C.学校专业师资、实训条件不足,与企业进行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D.是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E.有利于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合理设置专业;F.借助院校的名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G.借助高校教师的学识解决企业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4.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最担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针对院校和企业进行调查,A. 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的安全问题、报酬问题等;B.企业是否让教师接触企业的核心业务;C.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不明确、对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不一致;D. 双方信任程度不高;E. 研究经费不足;F.是否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5.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最担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针对院校和企业进行调查,A.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的安全问题、报酬问题等;B.企业是否让教师接触企业的核心业务;C.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不明确、对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不一致;D.双方信任程度不高;E.研究经费不足;F.是否会影响正常的企业运营;G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好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6.政府应采取什么政策促进校企合作

这个问题针对政府和企业进行调查,A.税收优惠;B.按实习工种给予人才培养经费补助;C.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D.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给予相关荣誉称号。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7.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这个问题针对政府和企业进行调查,A.政府建立相关的完善的机制;B.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引导、支持与鼓励;C.政府要把校企合作纳入政府管理的轨道上,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强有力的推动者;D.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处于主动位置,高职院校要重视并做好校企合作;E.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角企业要重视并做好校企合作。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8.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个问题针对政府和企业进行调查,A.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B.政府搭建的平台不够;C.学校师资条件不具备;D.学校校企合作的专项经费不足。部分院校存在多想困难。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9.校企合作项目

关于校企合作的具体项目,本调查列举了13项,请被调查者选择合作的意愿,是非常希望,还是一般。者13个项目分别是:A.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B.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C.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D.联合主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E.为职校教师提供实践机会;F.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G.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设施;H.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I.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J.为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K.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专题讲座;L 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M.开展校企文化交流。

另外,关于当地是否成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部门,政府工作人员不清楚具体情况的的占82.35%,对于是否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或法规情况也有79.41的人不清楚。endprint

五、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校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就业方面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认可。无论政府、院校、还是企业都认为在促进校企合作方面政府应该起到辅助作用,政府搭建平台或制定政策,其中宣传企业形象方面提供帮助,给予相关荣誉称号和以奖代补,补助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用是企业和政府都比较认可的措施。这其中,我们发现,部分院校认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政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然也有近30%的受访者期待政府部门能起到主导作用,帮助院校与企业达成合作。究其原因,可能是院校有更加强烈的校企合作的欲望,而在合作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遇到诸多障碍,因而院校期待政府能在其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院校与企业愿意合作的原因也不尽相同,这其中有相同的目标,比如通过合作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以更好地促进就业,也有个性化的需求。院校更愿意通过合作提高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发展方向,合理设置专业。企业更希望借助院校的名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借助高校教师的学识解决企业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可以指导院校更好的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寻找校企合作的契合点。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院校与企业都会有些顾虑和担心,但他们关心的问题并不相同。调查中发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院校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的安全问题、报酬问题等,以及企业是否让教师接触企业的核心业务,同时企业也认识到了院校会有这样的顾虑。但是,院校并不觉得校企合作会影响正常教学,而企业却担心这会给院校带来麻烦。实际上,近年来各个院校的教学安排都是较为灵活,具有弹性的,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企业最为关心的是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学生的安全问题、报酬问题,其次关心的是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不明确、对研究成果的价值判断不一致,在这两点上院校与企业的认识并不一致。院校认为企业更多的关心是校企合作是否会影响正常的企业运营以及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好处。这样看来,院校对企业还是有误解的。

在对政府部門所做的调查中,政府认为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引导、支持与鼓励,同时高职院校要在校企合作中处于主动位置,重视并做好校企合作。院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比较突出的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政府搭建的平台不够。所以,更需要政府在其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关于校企合作开展的合作项目一项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所列举的13项内容,院校与企业都有明显的合作意向,而政府部门也予以肯定。这其中合作意向最为强烈的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联合主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训设备设施;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开展文化交流六项。

上一篇:综合管理部一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计算机二级ms基础知识